副刊文學
-
嫣紅刺桐
得知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行政中心前的刺桐花盛開了,閉上眼睛似乎亦能感受那滿樹火紅艷麗景象。近來雨水豐沛,氣溫逐漸回升,刺桐花苞紛紛綻放,蝶形花瓣迎風搖曳,嫣然身影令人陶醉。刺桐的生命力非常旺盛,這株刺桐是自山后聚落扦插移植而來,如今開枝散葉繁茂姿態,吸引不少遊客前來朝聖。 刺桐與台灣原住民生活有著密切關係,《番社采風圖考》中曾記載:「番無年歲,不辨四時,以莿桐花開為一度」,刺桐儼然成了季節性與工作曆的指標植物。當刺桐紅花開滿枝頭時,常吸引綠繡眼、烏頭翁等鳥禽爭食蜜源,花鳥共榮共存和融畫面,讓人不由得駐足觀賞。 家附近的台中文學館種有幾株雞冠刺桐,雖不及金管處刺桐樹惹火盛況,萬綠叢中垂掛串串紅椒,也散發出濃濃的喜氣。炎炎夏日,坐臥刺桐樹下,體會詩人白居易「為人心靜身即涼」的消暑妙方,頗有文人墨客賦詩雅性。 雞冠刺桐花苞,開展前呈現彎刀型狀,旗瓣打開後有如雞冠,非常可愛。若說油桐花是「冰雪嬌羞的大家閨秀」,那麼刺桐花則是「熱情開放的豪邁熟女」,一皎潔如霜雪,一艷紅如火焰,將春夏大地點綴得五彩繽紛,花枝招展。 位於台南市安南區與安定區交界處,有兩棵刺桐,號稱「夫妻樹」,樹下石刻「百齡刺桐,永結連理」。當地耆老表示,兩棵老樹是民國年前信徒栽種,傳說老樹託夢希望互結連理一償宿願,所以在縣市政府首長見證下,為他們舉行結婚儀式締結良緣,寓意「團圓」,相當有意思。後來地方人士也經常舉辦文化慶祝活動,期藉夫妻樹提醒民眾對大自然的崇敬之心,意義非凡。 有句諺語說:「一年之計莫如種穀,十年之計莫如種樹」。所謂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城鎮變綠海,除塵少公害。樹大有神,老樹能夠歷經久遠歲月與環境逆擊而存活下來,值得人們學習與敬重。綠樹不僅提供休憩功能,也是優良環境品質保證,更有人樹共同生活的成長印記,我們應該好好珍惜愛護。 像金門刺桐樹,曾因刺桐釉小蜂病蟲危害,造成蟲癭現象嚴重,經防治後才阻止惡化滅絕。若沒有護樹人員的悉心照料,我們何以有綠蔭庇佑,亦難有繁花盛開美景可賞,所以吸取芬多精與暢享花季時,要發自內心懂得感恩大自然,對待樹如同待人般虔敬寬慈,那麼下一代才會有好樹好花的涼意與美藝。
-
【小說連載】 老枝伯仔
高個子士兵把一瓶鮮紅的辣椒水放在桌上,林萬枝看了它一眼,只認為它是做菜用的調味料,想不到這些土匪是用它來凌虐人的。當軍官重複地詢問他時,他的口徑則始終沒有改變,而軍官已沒有耐性再耗下去,情緒激動地拍了一下桌子,高聲地命令士兵說:「拖下去灌辣椒水!」 林萬枝恍然大悟,原來是要強迫他喝辣椒水。然而,兩個士兵卻把他強壓在一張長椅上,臉部朝天,頭部垂在椅子的末端,而且還用繩索緊緊地綑綁在椅子上。如果要他喝辣椒水,大可把裝滿辣椒水的瓶子交給他,讓他自己喝不就可以嗎,為什麼還要把他綑綁在椅子上。他們如此的舉動,實在讓他感到不解,於是他高聲地提出抗議:「你們這些王八蛋,鬆開繩子、放開我!如果要我喝辣椒水的話,我自己喝。老實告訴你們,金門人是不怕辣的,那瓶辣椒水算什麼!」 林萬枝那聲王八蛋,的確激怒了軍官,他快速地走上前,氣憤地甩了他一記耳光,然後警告他說:「你他媽的閉嘴,死到臨頭還敢在這裡大呼小叫!你想喝辣椒水,老子偏偏不讓你喝!金門人不怕辣沒關係,等一下就讓你嚐嚐辣椒水的滋味。如果乖乖地供出是受到誰的指使,老子就姑且饒你一次,讓你少吃一點苦頭,要不,咱們就走著瞧!」 (十一)
-
春入夏之夜眠
嗯嗯聲響繞耳邊, 左揮右拍把手舉。 惺忪起身與蚊戰, 難再入眠夢難續。 每當春夏季節的交替之時,蟄伏了整個冬季的蚊子軍團,也因著漸漸炎熱的天氣而開始活躍了起來,牠們總會在寢息時刻採取游擊戰術,發動奇襲大肆擾亂一番。 有時是剛入睡就在耳邊聽到:「嗯嗯…」,有時則環繞在身體周遭伺機攻擊熟睡的你,還真是惱人啊! 這時想要將這群不速之客趕走的本能就會被喚醒,直覺地把手舉起來這邊揮一揮,那邊拍幾下。 但這種被動式的驅離效果總是有限,若欲將其除之而後快,只好主動出擊,憑藉著剛起身還模糊未明的視線尋找蚊子的蹤跡,將之擊落,讓其一命嗚呼! 而隨著奮戰的時間拖得越久,睡意也就離得更遠,當然夢裡的虛幻之象即使再怎麼真實也難再延續。(稿費捐家扶中心)
-
下午茶
一個陰雨綿綿的春日午後 無端心事還藏匿在時間皺紋裡 起身為自己煮一壺上等好茶 正好解凍心情 琥珀色的香茗遂以剔透晶瑩 流漾過喉海千噚 隱隱悟得 一息尚存便要感恩 不說渺小,那顯得卑微 顛躓是歲月 走失的生活細節,以詩 如椽之大筆 收編書寫 好租賃給行走曠野的未來
-
代號「王師行動」
一、移動 民國64年仲春時節,春雨連綿,「長河演習」始,新成立直隸於我師砲指部之防空砲兵連(註)所屬12部「約克軍曹」防空自走砲車傾巢而出××高地叢林,沿著金山鄉公墓破敗傾圮塌陷的墳墓死人堆邊紅土溝向東戰術挺進,履帶拖泥帶水揚起滿地的泥土塊一路紛紛掉落鋪展直上「火牛戰備道」稍歇檢整,即依戰備訓令兵分3路滾滾煙塵裡分道揚鑣:南向進駐軍用機場,北向接「北援戰備道」進駐砂崗,北北西轉環島北路進駐長安山,各抵達目標區完成網呼試通,任務成焉。 二、前奏 鎮西高地我連騰出「西1坑道」俾供新夥伴進駐,我見到了同學范××車長兼第1排排附,由於係新成立單位,我期砲科同學躬逢其盛完成砲校、裝校、運校的專長銜接訓練,順利接管該單位者眾,軍事歷史長河裡將記載他們這批新骨幹為「開山祖師」毋庸置疑。 范同學給我們的見面禮是親駕這新型的龐然大物(無論是重量、車體長、寬、高度都要比俺們「霞飛式」來得大)先來個「大龍擺尾」讓俺們見識「原地轉向」的便捷,再秀出其液氣壓彈簧複合制退裝置的主武器:雙連裝的2門M2A1式40公厘高射炮,而且這40×311mm砲彈還是4發裝彈夾的喔!讓非裝甲本科出身的俺們大開眼界。 欣羨的當下,我金籍車長王金鎮一骨碌登上這防砲車上(如圖),立下豪語曰:「給我半個月時間,誓將駕馭這怪物,包括駕駛以及這高射炮!」別看這第三士校短期一般步兵科結訓的預士班老弟,比我稍早些來到連上,學習能力強,又有高度濃厚興趣,雖無駕照,但連上輪型、履帶車輛駕駛已達無不精通化境。 詎知翌晨早點名時金鎮悄然在我耳邊絮語曰:「老哥,我今早醒來有一靈感襲來,直覺告訴我近日大夥將下水,而且還是潛入水底呢,你說奇怪不?所以……恐怕再無暇學習那款戰車了,可惜啊!」據說未成年的他入伍前曾經通靈,一度欲成為神明代言人--乩童,但未完成儀式就棄道從戎了,此時,我寧可信其有(44年後的今天他果然成為神乩執法)。 三、浮潛 再越一日,連、排長出席師會報歸返即行宣布鎮守47高地的我連戰車排停止休假,全排整頓移駐後湖溝接受1個月的L.V.T(俗稱水鴨子)集訓,海軍陸戰隊人帶車已進駐尚義海濱某據點,在短暫的圖表教學完成基礎認知後,開始實車操作,每車編配陸戰幹部2人為教授,我排以3人小組上車為學生, 雖說理論上「車輛可在三級海象下遂行兩棲登陸任務 」,但由於始初驅動設計的穩定性不佳,稍遇大浪往往讓初學者提心吊膽險象環生,隨時都有翻覆滅頂之災,不容掉以輕心,故首日下水人員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全身因繃緊神經而僵硬,有些不聽使喚之狀,自是影響學習情緒。是晚金鎮來談,謂: 「是否日前感應不虛?現在起一個月內將日日與海搏鬥浮潛爭生存,人命關天可非兒戲,長話短說,我有一建議期老哥支持。」 「咱們此時可謂同舟一命,老弟毋庸客氣,請直說!」 「晚點名前請往城裡置辦金紙還有「甲馬」八十二副,我再去廚房準備些鹽米,另請派兵去摘取榕樹枝及艾草若干,今晚我試來做法,相信我……之前我必得沐浴淨身,所以勞煩處還請包容、辛勞啊!」 「哪兒的話,排長那兒我負責先去溝通,你放心,為全員戰力之保存功不唐捐,今兒個絕對成事。」 看好了時辰,是夜恰是月明星稀,沙灘內防風林裡停泊8部L.V.T.由我排弟兄擔任「槍前哨」護守著,金鎮邊焚燒金紙邊唸唸有詞,只見虔誠神態裡腳踩七星步,輕盈矯捷有騰雲駕霧之姿,先燒起三十三隻甲馬在手中揚起,再燒以四十九隻甲馬揚飛空中,敬神、請神儀式既畢,捧起大碗浸泡之鹽米水以艾草、榕樹枝沾之淨灑車身及周遭,正所謂「天靈靈地靈靈,舉頭三尺有神明,神威顯赫驅邪靈,護生靈!保我家邦固安寧」。 第2日的南海域實車操演展開,全隊呈「品字形」頂浪前進,金鎮車為前鋒,依序為左翼戰一組首車、右翼排長車、再戰一組二車,戰二組首車……依戰鬥序列進擊,是日,人車維穩似有安定力量支撐,就像心理醫師開給你的鎮定劑(Sedatives)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若閣下以「義和團」的心態視之不免有失偏頗,君不見科學昌明如美國者,其錢幣上始終鑄印著「In God we Trust」這句話?不但參戰的前線部隊配置有神職人員,即使尖端科技之產物「核動力航空母艦」亦有隨艦牧師,古今中外,各信其主,各行其是,各愛其國,各護其子民,OK? 四、代號「王師行動」 貫徹人、神、機三體合一,使我們操演任務平安順遂,進行到綜合演練階段,先是我連以每部LVT裝載一個排之兵力,8部同步作業計時合格,再由步兵基地營在海灘完成L.C.M(Landing Craft Mechanized)車輛、火炮、人員裝載,由翟山坑道出航,並在外海演練駛進L.S.D,在一個月黑風高的拂曉,秘密在新頭料羅灘岸間進行模擬登陸演習,我們的戰術構想是:A.C.T(Armored Cavalry Troop) 開路先鋒為第一舟波,建立灘頭堡,主力步兵為第二舟波,倘有攻堅之戰再由「開罐器」戰車營支援到位。 高司的戰略構想是:1.假設研判全島有被敵迅速佔領之虞,則立即斷然作出反應→「你到我家來,我到你家去」(You come to my house. I am going to your house)預擇東南沿海某處相機登陸,直插敵後,糾纏擾敵因應。2.倘東半島為敵分割襲取,西半猶存,則以南海灘岸為「逆襲」起點,俾擴張戰果規復失土,期末終結成果驗收不負所望。 然後是同年六月中的移防南雄駐區,不旋踵間再移台北林口台地,翌年再移駐台北關渡,其間部隊番號更動頻繁,先是改番號為37師,不久再改番為127師,上述的移防、演訓、更番,除了符合高司的戰備作為,餘要在擾敵耳目爾,65年夏,當我連進駐圓山西營區以替補衛戍師裝騎連進基地之防衛缺口時,連長宣佈:歷時一年的「王師演習」結束,陸總考評給「優」等級,是給大夥「勇猛精進夙夜匪懈」之頑強精神肯定! 三年前,承老連長孫金陵之邀,動員帖名→代號「王師行動」!所屬退伍弟兄齊聚板橋餐敘,廉頗老矣?尚能大飲!追憶往日革命情懷生死與共,會須一飲三百杯,乾啦!裝騎弟兄們。 註:民國62年國軍開始接收美軍越戰除役之M42A1防空砲車,經檢整修復後,陸續以132輛防砲車編配本島裝甲獨立旅及陸軍重裝師執行戰備,至63年6月先後編實10個防砲連分別進駐湖口、清泉崗、大崗山3個裝甲旅,各連編配16輛;以及關渡師、衛戍師、林口師、楊梅師、苗栗師、中庄師、新化師等7個重裝步兵師,每連編制3個防砲排,配備12輛 M42A1。隨後於64年再以修復完成的60輛同型防砲車撥交金、馬外島5個重裝師「防空砲兵連」成軍,以編實野戰防空武裝力量,充實立體戰力。
-
姓名趣味談
●二十、名中有姓姓亦姓 每個人的名字也許就是別人的姓氏,我的同學陳諸葛老師,「諸」、「葛」都是單姓,「諸葛」則是複姓,光是他的姓名三字就有四種姓。吾家兄妹五人的名字「家、箴、榮、和、麗、鳳、美、玉」八個字,字字都是單姓,最令我意外的是「箴」竟然也是姓氏。 標題末的「姓亦姓」,是指「姓」字本身也是姓氏,如果有位女子叫「姓美麗」,一般人可能以為是她複姓「美麗」,其實是姓「姓」名「美麗」,看來要找一個非姓氏的字比找一個姓氏的字還困難。 《中國姓氏大辭典》(袁義達、邱家儒編著)共收錄了二三八一三個姓,其中單字姓六九三一個,二字到十字的複姓一六八八二個,姓氏之多,難以想像。 ●廿一、巧名連篇奇中奇 天下之大,無奇不有,光是臺灣就夠驚悚!住新北的徐德忠,意外地認識家住基隆的徐德忠,同名同姓,一見如故,交談之下,才知兩人的弟妹名字竟然也一模一樣,都叫德明、美玲,兩家三人同名同姓,真是奇中之奇、不可思議! ●廿二、改名風氣知多少 古語說:「行不改名,坐不改姓。」父母賜予姓名,豈容輕易更改;然卻有人改名成癮,視如兒戲。據內政部統計,每年各縣市改名件數成千上萬,試看幾則新聞標題:「精英老總,改名換姓」「東森高層,集體改名」「全家改不稀奇,家族改才厲害」「到底叫啥?親友霧煞煞」,已是改得「面目全非」!臺中林姓男子,可能是全臺改名次數最多的人,改名十次才決定不再改了!全家改了十六次名,而成「改名家族」的封號。 多數民眾為了改運或不雅而改名。新北市有位男子為「升官」而改名,改叫「沈主席」,不僅「名正言順」當上「主席」,而且「終身職」,還音似「省主席」,神氣又難忘! 臺中一名叫「阿金」的女子,覺得很俗,改成「美金」,反被取笑說「何不改成『英鎊』或『法郎』?」結果又改回本名。 桃園有位計程車司機,硬把名字改成「蔣公」,卻天天作夢,夢的都是「八年抗戰」,令他身心俱疲,又改回來。據統計,改來改去還是原來的好,就大約佔了三成。(※註:本文資料主要參考民國九十四年至一○六年聯合報、金門日報、中國時報、蘋果日報等) 「虎死留皮,人死留名」,人生不過數十寒暑,而姓名卻能留芳千古,姑且不論姓名與運勢的關係,取一個好名,往往給人良好印象,也會建立自信。姓名學上常見這句話:「賜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藝;教子一藝,不如賜子佳名。」佳名竟勝千金、手藝,其影響力與重要性,不言而喻!(下)
-
登水頭洋樓有感
忘記關窗的南風傾斜在左 小樓歌聲慢慢吞吞釣著微雨 一群人影找不到寂寞心情 記載南洋流轉的淚水 崁鑲反覆走不出來的陌生 在捨與不捨間抉擇 註定今生來世的深淵 梳妝臺前躑躅髮絲已白 歸鄉小徑依是空沓荒涼 一席家宴冰冷 門前石階濕透的心痛 霜著初秋輕輕鄉愁 捎過的信箋是一枚弦月 掛號逾期的美麗思念 在遞嬗的時間裡忽略所有跫音 龍眼樹睜著千萬隻眼凝望 不急不徐的風說話 斷了線 就忘了吧 (稿費捐大同之家)
-
【小說連載】 老枝伯仔
矮個子見狀立即補充著說:「動作快一點!你他媽的不想活了是不是?」 兩人又把他押解到昨天遭受酷刑的小房間,土匪軍官已在裡面等候。他嘴上刁著煙,翹著二郎腿,不耐煩地重複詢問昨天問過的問題,而林萬枝的答覆依舊讓他不滿意。只見他怒氣沖沖地拍了一下桌子,毫不客氣地警告他說:「老子最後再問你一次,如果不老實說來,你就等著受罪!」 「該說的我都說了,我只拿他五塊錢酬勞,並不知道他是誰。」林萬枝辯解著說。 「你他媽的一派胡言,既然不知道他是誰,他怎麼會找上你,還會給你錢;而且你還一而再、再而三地幫他張貼,簡直是胡說八道!」軍官不屑地瞪了他一眼,而後轉頭命令高個子士兵說:「去把辣椒水拿來,我倒要看看這個不識相的死老百姓,能逞強到幾時!」 辣椒水、拿辣椒水要幹什麼?林萬枝不解地打從心裡發出如此的問號。金門人多數均怕辣,所以很少人吃辣椒,只有四川和湖南人才三餐離不了它。現在距離吃飯時間還早,拿辣椒水幹什麼?難道準備把糙米飯拌鹽水改成拌辣椒水給他吃?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勢必更難以下嚥。這些土匪的點子還真不少,是否要把他折磨死才甘心。早知會有今天這種下場,即便張永福給他五十塊他也不幫他張貼標語,遑論是五塊錢。或許是今年的運氣不好,才會那麼倒楣被抓到這個不見天日的小房間,遭受他們的凌虐。一旦把他放出去,首要之務就是準備金銀紙錢和三牲,到廟裡燒香拜拜,請王爺指點迷津,或派一些金銀紙錢來焚燒,好驅除依附在他身上的妖魔鬼怪或霉氣,以免日後再惹禍上身。(十)
-
姓名趣味談
●八、姓名諧音成困擾 學生愛取綽號,已成風氣,其中誘因最大的是諧音,我的學生「煥統」成「飯桶」,「皓安」成「皓呆」,都是諧音惹的禍?大陸有位名為「杜子籐」的孩子,因為名字與 「肚子疼」同音,每次點名都會成為全班笑柄。 臺北縣文化局長「卿敏良」,自我介紹時常說:不是「親妳娘」喔!二姊「卿敏皎」聽來很像「親妳腳」,又多了「香港腳」綽號。社會局有位「霜毅柔」被稱「冰霜美人」,姊姊「霜毅琳」則被叫「霜淇淋」。 臺中市某公司經理陳益常說:「益長」這個名字讓他受氣四十年,只要和同學吵架,就要被罵成「異常」。潭子鄉一名叫「夢儀」的年輕女子,多麼詩情畫意的名字,由於與「夢遺」同音,只要被點名,幾乎都引來哄堂大笑。 宜蘭縣一位先生為女兒取名「楊薇」,辦出生證明時,戶政人員告訴他唸起來與「陽萎」雷同,很不雅! ●九、數字姓名有意思 民國一百年,全臺姓「一」的有十位,姓「三」的有一○四人,姓「八」有三人,姓「壹」「柒」「玖」的各一人,還有姓參、四、肆、五、伍、六、路、七、捌、九的,如果有一人姓名叫「一三八」,你會看成姓名或只是一個代號? 更奇妙的是姓「第五」,目前「第五」家族由爸爸「第五潔」擔任戶長,有二女一男,全台共有七人,如果妳是嫁給第五先生,人稱「第五太太」,豈不成了「第五個小妾」。傳說他們的祖先刺殺秦始皇未果而逃難,為免殺機,依逃亡順序或說依年紀輩分做姓氏,從「第一」到「第五」氏。在《中國人的千家姓》(王振英編著)則說:「戰國末期,齊國田氏分支眾多,就以其門第次序為姓,從第一排至第八,作為姓氏,其中「第五」之姓名人最多,也延續至今。 記得數十年前曾看一個畫展,來賓簽名出現丁一、林二,待我看完畫展,竟然發現緊接在後的是張三、李四、王五、趙六,讓我不覺莞爾,前面兩位也許真有其人,後面添加應是子虛烏有,在正式簽名單上開玩笑,實不足取。 ●十、有姓無名真奇妙 有姓無名也是天下一奇,一般人都是有姓有名、姓名齊備。然而臺東有位司機叫「釔囝」先生,登記時忘了取名,對此失誤很自豪:「我不但是全臺唯一,也是唯一有姓無名人,請大家叫我釔囝先生,別叫我乙先生了」! ●十一、皇帝姓名超霸氣 江蘇南京審計學院錄取了號稱史上最霸氣的考生,姓「是」名「朕」的女生,現代武則天御駕就學,好不轟動!「陛下在此,還不速來參拜!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無獨有偶,該校也錄取一名男生叫「雍正」,有同學說:「歡迎黃帝微服私訪。」高中時有位女生暗戀「雍正」,即被戲稱「乾隆他媽」。一所學校來了兩位「皇上」,稱得上是「帝王學校」! ●十二、無人置信的姓名 自我介紹時,沒人相信是真名,以為是筆名或藝名,足見離譜的程度。「大家好!我的名字叫『葉家家主人』」,大家以為他在開玩笑或以為他說的是葉家的家長,直到看了身分證才相信。葉先生是高雄人,曾改兩次名、請示三太子後改的,自認有靈性。同樣地,花蓮有位牧師,自我介紹時,我叫「那麼好‧丫讓」,引來訝異的眼光,只能秀出身分證證實。 ●十三、最長姓名比一比 姓名一般都是三個字或二個字,但據內政部分析:姓名超過六個字的有八一二人,最長的姓名有十三個字,僅一人,為高雄那瑪夏鄉原住民,名叫「巴拉卡夫‧伊斯瑪哈單‧伊斯立端」,有人笑問,如果刻成一枚印章,該有多大? 中國大陸一項姓名統計:在漢族人口中,也是二字、三字姓名居多,字數在十個以上有近千人,幾乎都在新疆,最長的達十五個字。而目前中國最長的姓氏是十個字──「顆爾川札木蘇他爾隻多」,源自於藏族。光是尊姓大名就要說了半天,別人還是聽不懂,也記不起來。 ●十四、獨一無二的姓氏 「獨一姓氏」者,全國共一四九人,如娘、軟、它、息、丙、姻、憑、茜、入、打、瓜、讀、贇、唱、且、晚、鬥、憂等,全臺僅一人有此姓氏,可說「只此一位,別無他人」,換言之,百年之後,全國便少一姓,比稀有動物還稀有珍貴,豈能不善加「保護」,綿延後代? ●十五、名字隱藏手足情 兄弟姐妹的名字組合一起,隱藏玄機,往往是父母刻意的安排,具有特定的意義,流露出密可分的手足情。我的同學翁西蜀,他的兄弟,一叫北魏,一叫東吳,我們曾經問他,三兄弟相處可好?他說小時候常在「戰」,三兄弟正好「三國」,一般人都會作此聯想。 老兵李穎幹先生,因為強烈的愛國心,四名子女陸續出生,依族譜為「賢」字輩,分別取名「賢中」「賢華」「賢民」「賢國」,希望全家都愛中華民國。 同樣地,為慶祝建國百年,這家四兄妹,老大林顯中、妹妹夢華、老三旭民、老四蔚國,好聽又好叫,而且把中華民國全包了。 還有一名老兵張振林先生,育有五男五女,他將梅花、台灣、國旗分別鑲在十名兒女的名字裡,依序是春梅、恆台、秋梅、夏梅、恆灣、青天、恆白、恆日、紅紅、滿地,鑲出愛國情操,也顯出老兵的愛國心。 新竹縣江姓兄弟,分別為朝東、朝南、朝西、朝北,尾字湊成「東南西北」,爸爸取名用意是要他們同心,永遠想到彼此。 曾在聯合報見到大陸有對兄弟叫令計劃與令完成,姓令的也少見,應是爸爸下的命「令」,兄「計劃」,由弟「完成」,若中間再有一位「執行」,更是絕配。 ●十六、誤打誤撞的姓氏 姓氏有的來得莫名奇妙、一頭霧水,甚至誤用一生而不自知。在文盲普遍、國語不通的年代,戶政人員「聽音辨字」,約略抓個同音姓誤植,將就將就。如將蕭寫成「燒」、鄧寫成「訂」、鍾寫成「鐘」,奇怪姓氏於焉產生。 屏東縣民「密娥」,是雲南哈尼族,當年來臺時,國語不會說,她以哈尼族語說出自己小名,就這樣糊里糊塗姓「密」了! 花蓮榮民「够老仁」,本性勾踐的「勾」,識字有限的文書士官寫錯成「够」(夠的異體字),就這樣錯到底囉! 台東有位「結金球」,他的姓也很特別,來自父母各取字的一半為姓,把「糸」和「吉」湊起來,改姓「結」,像是美麗的錯誤,傳到他父親已是第七代了! 還有古代皇帝的避諱與賜姓,近代原住民的漢化姓,現代新住民的譯音姓,罕見姓自然而然地多了起來! ●十七、時地為名一籮筐 有些父母為小孩取名基於紀念性,以出生時、地為名,學校有位同事,老來得子,因在亞東醫院出生,就叫「亞東」;任教國中時的校長因在台灣出生,就叫「秦台生」,其兄在金陵出生,所以叫「金生」。這是「屬地主義」。還有許多國慶寶寶,為與國家同慶,取名「○國慶」,頗有意義。這是「屬時主義」。 根據統計:全大陸有六一八人姓元名旦,有五六五九人名字叫「元旦」,有一七三五人出生在元旦,名字也叫元旦,數字更是驚人! ●十八、名人姓名何其多 一般毫不起眼的姓名已是多不勝數,何況一些耀眼響亮的名人姓名,更是暢銷搶手,原因百百款。根據統計:全臺有二十三位「李登輝」、三位「陳水扁」、三十三位「蔡英文」。臺南有位物理老師叫「謝東閔」,從小綽號就是「省主席」「副總統」可說過足了乾癮。 臺中賣咖啡的林青霞:小時打電話給同學:「您好!我是林青霞。」接電話的家長竟回他:「我還秦漢哩!」花蓮有一對堂姊妹自我介紹:「我是林青霞,她是林鳳嬌」時,也常被吐嘈。新竹縣也有三位林青霞,其中一人的阿姨叫鍾楚紅,都與藝人同名,增添許多趣味的話題。 中國大陸亦復如此,有一六九七五個人叫「劉德華」,叫「李冰冰」的有七七九三人,金庸一二六人,周杰倫一二二人,本尊之外,「分身」何其多。 ●十九、無人唸對的姓氏 有些姓氏的用字,不僅平常少見罕用,連一般字典也查不到,於是無人唸對的姓自然不在話下。高雄有位女教官叫「蔄素儀」,姓「草頭問」,全台僅二戶,從小到大,沒人唸對過,常被改姓,任由人叫。 高雄有位「茬家續」,考倒一缸人,小朋友叫他「在家讀」,全台只此一家。 苗栗有位學生「苫育彰」,從沒人唸對過,最常被唸占、粘,准考證的姓被誤植為「苦」,只能苦笑習慣了!(中)
-
燈籠花
在風中搖曳的風采 是往來眼眸的焦點 在陽光吻痕中 默默惦記著日落之後 如何把院子的溫暖照亮 照亮街道的夜 蜂蝶似乎沒有歇息 在風中盤旋 輕唱屬於這個季節的 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