浯江夜話
-
永遠的「家」
日前,報社全體同仁舉辦餐會,歡送楊皆再和許永富榮退,社長致贈「功在日報」紀念牌,推崇他們在工作崗位傑出表現,也提及報紙出版作業通宵達旦,由於過去實施宵禁,報社同仁均「以社為家」,工作在一起、吃飯在一起,也都睡在報社寢室,大家擁有一份「革命情感」,相處的時間遠比自己的親人還多! 繼社長致詞之後,永富兄在同仁熱烈掌聲中發表榮退感言,面對同仁的盛情及離情別緒,激動得幾度哽咽說不出話,他感謝報社是他的衣食父母,訴說民國六十六年自憲兵退役,於經濟最困難的時候進入報社,靠每月二千多元的薪水養活一家人,也感謝同仁在工作上的協助,這一份情感將永難忘懷! 尤其,永富兄還特別強調,雖然離開報社,但永遠把報社當成自己的家,過去每天凌晨負責操作的機器,今後若發生任何故障,只要撥一通電話,立即火速趕回報社義務協助排除。簡單的幾句話,道盡感恩和惜緣,難怪博得同仁熱烈的掌聲。 記得十幾年前,戰地大家長葉競榮司令官,是「浯江夜話」的忠實讀者,每天閱讀並剪輯隨身攜帶,據以向官兵訓勉,曾派人到報社要求執筆群巡迴各部隊演講,礙於天天出報不克分身,最後決定在擎天峰召見共進早餐,曾剴勉大家:「一個人要讓大家感到他的重要性,離別會感傷和懷念,那個人就成功了;相反地,一個人若讓大家恨不得他趕快滾蛋,縱使有天大的權位和本領,也微不足道!」 不可否認,在我們的生活周遭,有人敬業樂群,讓生命散發光和熱,處處受敬重和愛戴,既使分離,亦是情感的延長。相反的,有人心存刁難,自認誰都拿他沒輒,藉以凸顯自己和邀功;更要不得的是,下班後職務上的電話不接,還大言不慚身在人權國家,誰都不能侵犯其隱私,搞得人人唾罵還自鳴得意,真是愚昧至極! 報社是一個大家庭,永富兄屆齡榮退,廿八年來他身在報社,熱愛報社,獲贈「功在日報」,絕對是受之無愧,尤其,他心懷感恩,且自認報社是他永遠的家,相信同仁將永遠感念他、歡迎他!
-
學習的榜樣
本報資深員工楊皆再、許永富今日屆齡榮退,日前全體員工舉辦餐會歡送祝福,社長致贈「功在日報」紀念牌,感謝畢生為報社奉獻付出,也祝福「人生七十才開始」,再開創另一番事業,並希望經常回報社與大夥敘舊。 報社是一個大家庭,其前身是正氣中華報,民國三十八年隨國軍遷來金門,先在水頭和金城北門發行,五十一年遷成功村現址,五十四年十月三十一日另創刊金門日報,兩報一體,分別向軍中和民間發行。而皆再兄就是於民國五十一年初進入報社服務,歷經四十三個寒暑,見證報社成長、茁壯,在同仁之中,是前輩中的前輩。 話說民國五十年前後,金門剛歷經「八二三砲戰」,到處烽火漫天,能上學受教育者不多,能讀到初中畢業者更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因為,再讀一年「簡師」,即能當小學老師,再不然,進入政府單位工作,都能擔任要職。而當年皆再兄即以初中畢業生進入報社,也佔到不錯的職缺,無奈「政委會」所屬單位編制幾次變革,原有的職位裁撤,因而錯失步步高升的機會。然而,他並不因而氣餒或怨天尤人,仍秉持敬業精神認真工作,樂於傳授技術提攜後進,在報社一直是最受敬重的「師傅」,難怪屆齡榮退,同仁咸感依依不捨。 值得一提的是,皆再兄除了敬業樂群,還重視子女教育,所育二男一女,皆畢業於台大等國立大學或研究所,並分別考取律師、或高考專業技師,甚至出國攻讀博士學位。雖然自己錯失升遷機會,但培育子女功成名就,家庭幸福美滿,如今準備返家含飴弄孫,同仁除了依依不捨,卻也為他高興與祝福! 所謂「求名在朝,求利在市」,皆再兄自青春少年進入報社,從八十元月薪幹起,以克難的機器和設備,在敵人的砲火下從事文化傳播工作,不求名,也不計利,安貧樂道奉獻一生璀璨的歲月,雖未臻「髮如三冬雪,鬚似九月霜」的境地,卻因法令限制今天就要交下工作棒子,功成身退離開報社大家庭,然而,他敬業樂群與養兒育女的精神,永遠是同仁效法和學習的榜樣!
-
心頭定,向前行
「不知道自己從那裡來,就無法確定自己想到那裡去!」生活、工作、事業,都要有一個目標。如果沒有目標,那生活、工作、事業,就會沒有頭緒,像河流中的漂木一樣,隨波逐流,一下流向西,一下流向東,彎彎曲曲地,很難以有收穫和成就。 科學在探討生命的起源;哲學在探究生命的終點;宗教在探求生命的歸宿。科學、哲學、宗教,三者不同,但都在探討、探究、探尋生命的始末,以及生命的歸宿。科學、哲學二者的領域,是專門的,一般的人是無法窺其堂奧的,只有退而求其次,從宗教、問卜,去預知自己的命運如何? 人,對自己的未來和過去,財運、氣勢:::如何?是充滿了好奇,欲窺其貌。寫到這兒,想到小女說的一個故事(又要說故事了,說吧)。豈不聞小故事大道理乎!故事是這樣的: 有一個人,非常地想知道,他將來會不會成為一位大富翁。於是呢!他就去請人算命。如其所願,算命的人告訴他說:「你將來會成為一位大富翁。」成為大富翁,誰不想呢?愚人就曾多次去買樂透彩,希冀能一夕致富。結果,是摃龜。只好以「命中有時終須有,命中無時莫強求」來自我解嘲和安慰一番罷了。 懷著做富翁的春秋大夢,他就回家等去,等的結果是成了乞丐,流落街頭。他死後見著閻羅王說:我不是可以做大富翁,為什麼成了乞丐?閻王說:你動都不動一下,你拿鋤頭在你父親留給你的田鋤一下,就可以掘到黃金,你都不要,如何可以成為大富翁呢? 前些年,風行「前世今生」,許多的人去尋求自己的過去和今世。近年來,算命、風水之說大行其道。過去的,已經過去;未來的,還沒有來。只有把握現在。若現在要如何去做都迷惑,去問過去和未來又有何用呢?先知道怎麼做,有定見、有目標,才能知道走向那裡去,不會迷失自己。
-
「宋」又如何?
電視談話性節目正分析著扁宋可能合作背後的權謀與利害,看著一旁父親義憤填膺地批宋悖離經國先生路線與泛藍民眾期望,我不禁想著:金門有那麼多像父親一般流著深藍血液、忠黨愛國的鄉親,此刻是否也一樣焦慮與憤慨? 我也曾是挺宋的人,而且自認已經給足了他面子,細數擁有投票權的十三年來,向來對政治極度冷感的我僅僅投過三次票,一次獻給咱們的李縣長,另兩次全給了宋先生,我的挺宋並非基於對藍色的迷戀或信仰,也不是篤信宋先生具有完美高尚的道德情操,僅只是單純地肯定他的施政能力,希望有能力為國為民服務的人不至於閒置。在兩場重要戰役失利的宋先生,即便在泛藍贏得國會選舉的慶祝氛圍下,稍具政治嗅覺的早已察覺他逐漸失去個人的政治舞台,太多複雜難解的心結阻礙著國親合併的進程,宋若必須走險棋突破個人政治困境,從政治生態角度觀之,倒也不足為奇。 我可以理解父親的情緒反應,當了一輩子忠貞的國民黨員,緬懷著經國先生的德政,看著如今藍軍分崩離析的混亂局面,內心自然產生一股「恨鐵不成鋼」的焦慮。我雖對藍的好感略超過綠,但所幸「用情不深」,還不到「愛到卡慘死」的地步,加上始終深信政治是骯髒而黑暗的,就算檯面上這些政治人物們怪招出盡,我也依然冷眼看待,不為所動。 二○○○年以來,泛藍節節敗退,支持群眾難以承受變天打擊而哭天搶地的畫面幾度上演,直到此次立委選舉泛藍總算扳回一點顏面,但兄弟不同心的陰影仍然令支持者高興不起來,如今扁宋可能合作的傳聞為台灣政治圈投下變數,媒體的捕風捉影,推波助瀾,更嚴重挑戰泛藍支持者的血壓值。 當我徵詢周遭人士的看法,有人同樣極度擔心,卻也有人不以為意。其實,在我看來,政治醜陋的本質始終未變,左右支持者心情的只是堅定的信仰與價值觀,我勸父親大人息怒,也試圖導正他的政治潔癖,不論扁與宋最後是否真會和在一塊兒,操弄政治者唯厚黑之輩,不見聖潔高雅者,畢竟是不爭的事實,就讓他們搞他們的權謀,我們過我們的日子,何苦太過投入?
-
退休真好
近年來,多位認識的朋友,紛紛自職場退休,有幾位是才剛滿五十歲,但工作年資已超過二十五年,看他們退休後遊山玩水、養花蒔草的愜意生活,還真令人羨慕。 有位朋友自小舉家遷臺,可以說是在臺灣長大,做了二、三十年的公務員,去年七月退休,退休前幾年,他就把戶籍從高雄遷回金門,每逢過年過節,或者各項選舉,都會看到他返鄉一遊或去投票,家戶配酒他也已買到好幾次,去年退休後他立即返鄉定居,並在家鄉自己的土地上,花了一百多萬元,蓋了一間小木屋,內部設備齊全,三房一廳兩衛加上一間廚房,有時他太太會從臺灣到金住個幾天,或者他赴臺和家人小聚,平時他就在小木屋四週種花種草,也在附近農田種菜,閑暇時偶而打打小麻將,生活過得快樂的不得了。 還有一位朋友,去年七月五十歲就提早退休,退休俸平均可月領五、六萬,退休後熱中於遊山玩水,退休半年多來光大陸就跑了好幾趟,平時喜愛釣魚,每天跑步運動,偶而也會摸上幾圈,他還和朋友合夥做生意,生活悠哉悠哉,誠如他所說,錢不是萬能,但沒錢是萬萬不能,有一份兼差工作,生活也就不會太無聊,而最重要的是要多培養一些興趣,退休生活才會多彩多姿。 另有一位朋友,孩子都已長大,而且都在台灣工作,把一個孫子帶回金門由兩夫妻一起照顧,平時夫妻倆含飴弄孫,他還種了一大片蔬菜,朋友有需要都可以自己去拿,地方上婚喪喜慶熱心幫忙,閒暇時還當志工,生活相當充實。 看到不少人紛紛退休,問過周遭的朋友,你想工作到幾歲?你認為什麼時候退休較好?而五十歲如果年資夠可以退休,幾乎是多數人的共識。而退休後,很多人的夢想,是想過著雲遊四海的生活,普遍來說,朋友們對「退休」的共識不外乎:沒有經濟壓力,能隨心所欲做自己想做的事,這才是人生樂趣。
-
做自己的主宰
有人說,人之所以可貴,主要就在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主宰,不像豬、牛、馬、羊一樣,只要給牠們溫飽,自然就會長大;反之,要是不給牠們吃的,恐怕只有餓死一途。但人就不一樣了,不管環境怎麼險惡、命運怎麼乖舛,總會有人跳出來,在生命的旅程中發光發熱。 當然,幸運的人,無災無難,一生平順到老。然而,正因為生活太平順了,再加上物質生活的提高與錯誤的教育方式,所以,一些不正確的價質觀念,像人生不必經歷苦難、不必奮鬥等等,這些讓人覺得似是而非的印象,乃在年輕人的心中根深柢固。 其實,一個人若活得太順利,免不了會自高自大、任所欲為;同樣的,若生活得太富裕,則難免驕奢傲慢、崇尚虛華。這其間,因為生命少了點阻礙,也沒有什麼波折,所以,一般人很容易就陷溺在自我滿足的世界裡。這種情形,就像職場中一些只會逢迎拍馬的人一樣,儘管不學無術,升官發財卻比別人容易,說穿了,不過是「取巧」的手段,迥異於常人而已。像這種人,因為扯足了順風帆,一生可能無憂無慮,但比起那些歷經苦難,又能屢仆屢起的人群,他們的人生,顯然就少了幾分絢爛與光彩。 在人生的旅程中,每個人,特別是年輕人,一生總要遭遇到幾次挫折,如果是愈挫愈奮,我們相信總有否極泰來的一天;當然,如果一起始就叫苦連天,做起事來毫無立場可言,像鐘擺一樣的東搖西擺,最後肯定只有失敗的份。 做自己的主宰,不過度的仰人鼻息,才有可能在自己的人生開創出一番柳暗花明。新年度、新希望,我們但願有本分的人都能做有本分的事,跟著自己的感覺走,腳踏實地,絲毫不帶一點浪漫情調,用最敬謹之心,做最敬謹之事,如此,絕對不會誤事;反之,若一味的好高騖遠,心懷遠志,覬覦林中的二隻鳥,卻平白的丟掉手中的一隻,這樣的「志氣」豈非愚不可及!
-
漲跌之間
近年來,鋼材漲、房價升,連麵包等民生物資都悄悄的在喊漲;新年度伊始,水電要雙漲,機票、健保也皆表態要調漲,漲、漲、漲!漲得小老百姓真箇一個頭二個大。 與此對照,經濟櫥窗的指標─台股,卻一連驚爆「地雷」,嚇得投資人有如驚弓之鳥,不少股票已成壁紙,還有不少股票還再跌跌不休。跌、跌、跌!跌掉上市櫃公司多少總市值?瘦了人民多少荷包? 一漲一跌之間,民眾一條牛被剝了多層皮,損失最為淒慘。其實,不管是物價漲跌,股市起落,自有其景氣循環之道,小市民也只能無奈的概括承受。只是,我們不解的是:有些東西是否漲得有道理?有些東西,為何又會跌過了頭?其中所隱含的意義,或說所顯示的警訊是什麼?這才是值得大家關切與探索。 眾所周知,健保費率二○○三年才調漲一次,如今又以撐不下去為由,擬再調升;有趣的是,健保局口說撐不下去,今年的員工年終獎金仍可高領四‧六個月,這真可謂是世界奇聞。再說,以前的公勞保,包含健保項目,如今又得分頭繳費,面對調漲,道理何在? 股市也是一樣,是個講求投資高報酬率與高風險的地方,漲漲跌跌,投資人早已司空見慣,了然於胸,所謂「願賭服輸」,任誰也不會去怪誰,要怪只怪自己「學藝」不精。問題在於,政府既然「做莊」收稅,但又無力防患未然,任由不少公司做偽帳,掏空資產,他們所傷害的,不僅是數萬股民的投資夢想與百億股款而已,如此掏空手法,更已嚴重撼動了社會的互信基礎,也傷害了我們未來的經濟命脈,這叫投資人如何信服?也是小散戶痛心所在。政府、司法,整頓資本市場,嚴懲經濟犯罪,還得加一把勁。 總之,漲跌之間,所呈現的數字躍動,不僅是個景氣循環,也是一個社會現象縮影,更在檢驗政府決策作為與應變能力,其中大學問,真是不可小覷!
-
閒話「白色恐怖」
記得以前看過一則短文,情節是:抗戰期間日軍攻佔某一個部落,為了殺雞儆猴,藉口有一名士兵被殺害,抓了一名山地青年準備當替死鬼,於是,集合全部落的人觀看公審大會。日本軍官問山青:「你有殺死皇軍嗎?」翻譯用土話問山青:「你喜歡吃山豬肉嗎?」但見山青直點頭!日本軍官再問:「你是怎麼殺的?」翻譯:「山豬要怎麼殺?」山青作出持刀刺死山豬的動作;日本軍官臉色驟變,喝令把他推出斃了,可憐的山青瞬間一命嗚呼! 過去,金門實施戰地政務,黨政軍一元化領導,人人鞏固中心領導,異議分子毫無生存空間,不識好歹者挨了悶棍,常常連自己也莫名其妙。曾經,有高中老師投身立委選舉,雖然執政黨提名人穩當選,但為求「一票不落、一票不錯」高支持率,因而凡是與教師候選人接觸者,差不多都遭受關切或打壓;曾有一個政委會單位員工家族經營文宣生意,被貼上叛逆的標籤,有一天,其同辦公室的員工,一個個被軍人主官約談,調查「暴行犯上」事件,在威逼利誘下,大家均矢口否認看到犯行,但仍在「專案調查」的十行紙尾端簽名後離去,然而,幾天後一道「暴行犯上」一次記兩大過的懲處案往上報。原來,五個被約談者在十行紙尾端簽名,事後被自行在上方杜撰犯行,據以成案。事實上,全案兩個主角都完全被蒙在鼓裡,軍管體制下要修理一個人,比揉死一隻螞蟻還簡單,和日軍統治下的山青一樣,去向閻王爺報到時,尚不知自己是怎麼死的! 不久前,在立委選舉投票前幾天,有一群學生聯名刊登廣告,由於版面早就被四位候選人訂購一空,實在無法再提供版面,文稿因而要求改在「言論版」刊登,然投書者應附真實身分基本資料,以便確認文責及稿費支付,卻得不到要領。最後延宕到選後才以廣告見報,但事後出現攻訐報社「打壓言論」、「白色恐怖」的陳情和言論。 說實在話,我們無意責怪年輕的學生,因為,他們非常幸運,沒有經過軍管歲月,什麼才是「白色恐怖」,恐怕只是聽說而已!
-
當咖啡遇上教育
現代的人,或是工作、或是生活、或是求學的關係,各居一方,兩地相隔,聚少離多。年節,或是週休例假日,就成了家族、親友相聚,和連絡情感、友誼的最佳與美好時光了。 就因求學的關係,孩子獨自在台北讀書。對孩子的關懷和思念,在聖誕節,她特地飛到台北陪孩子歡度佳節,增進親子間的情感,畫面當然是非常的溫馨,且母子情深。 今年元旦假期,家族親友聚會,互道新年愉快,聊聊家常和時事,喝著咖啡,喝出了社會與孩子的教育問題。故事是這樣的(或許聽過): 一個以華人居多的國度,富有的家庭,對於子女的照顧是無微不至的。為了讓孩子得到很好的生活起居照料,富有的人家會僱請一位女傭,專門照顧料理孩子的日常的一切。孩子過著茶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優渥、無慮、快樂地生活。 不料,富有人家的孩子被綁架了。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到了喝咖啡的時間。富有人家的孩子向綁匪說:我要咖啡喝!綁匪為了要能拿到贖金,就去買一包條狀的咖啡給富有孩子。這時,綁匪卻不見富有孩子喝咖啡。綁匪問:你不是要喝咖啡,為什麼不喝?孩子說:我不會泡!綁匪很驚訝,為孩子沖泡咖啡,一邊碎碎念:我倒成了你的傭人了,早知道我連你的傭人也一起綁來就好了。 綁架、恐嚇取財,已是社會重大犯罪問題,大家皆知。孩子的教育,現代的家庭,孩子生得少,加上對子女期望高,通常只求孩子把書讀好就好了,鮮少要求孩子做家事,能有學習獨立的機會。 讀書,求取學問,對孩子的未來的發展和競爭,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但,孩子如僅管讀書,其他的事什麼也不讓他學、讓他做,那也只是個書呆子,對他在未來社會的適應和獨立,是有礙而無益的。所以,孩子的教育,不僅僅只是讀書而已,德行、獨立、自力是不能偏廢。有一天,孩子總要離巢去開創自己的天地!
-
將美麗停格
生態攝影家廖東坤老師發表「風中之舞─金門的鳥」新書的那個早上,我因為睡過頭沒能參加而頗感懊惱。長期的夜班工作與習慣性失眠總讓我在隔天非得睡到日近正午才能稍感恢復精神,雖然得知廖老師力作即將問世的訊息後,幾番提醒自己不要錯過這難得的機會,無奈意志力終究未能戰勝體力,喜愛鳥類的我還是沒能夠與專家面對面:::。 遺憾歸遺憾,我還是買了廖老師的大作,回家好好拜讀一番。我與廖老師素未謀面,開始對他的名字較有印象,大概是從本報副刊陸續刊載探討賞鳥與認識鳥類的系列文章之後。看過了廖老師的「風中之舞─金門的鳥」一書,從描述各種鳥類特徵、習性及棲地的文字中已能感受他的專業與嚴謹,但更令我折服的是他耗費相當多的時間與心力,發揮攝影玩家所需具備的優越的構圖美學與快門掌握能力所捕捉到的一幀又一幀美麗動人的飛羽生態照片。這些美不勝收的鳥類影像,讓整本書在生態知識教育的目的之外,更具備珍藏欣賞的藝術價值。 因為愛上鳥類的美而曾經好一陣子瘋狂地帶著笨重的攝影器材四處「打鳥」的我,稍能體會廖老師捕捉這些精彩鏡頭背後所必須付出的辛勞,只不過我總是考量到自己的身體狀況而選擇較輕鬆而隨緣的拍攝方式,騎著機車邊走邊找機會,有時忙了一下午就覺得很累了,看了廖老師在書中提及的拍攝點滴,不論是烈日當空的炎夏,或者是寒風刺骨的嚴冬,他都得為了獵取一個心中想要的畫面上山下海,動輒長達七、八個小時的工作時間,憑藉著對金門鳥類的熱愛與執著,加上專業設備的輔助,把浯洲飛羽的美忠實呈現,高粱穗上的黑喉鴝、軌條砦上的杓鷸、反空降樁頂端的紅隼或黑翅鳶:::這些絕美的畫面,在在展現出金門獨特的鳥類棲息環境,也顯示了廖老師在構圖取景上的技巧與用心。 平日喜歡瀏覽一個知名的攝影網站,在飛羽貼圖區曾欣賞過幾位金門玩家的作品,也許水準未必如廖老師一般專業,但足證地區喜愛追鳥拍鳥者所在多有,如果這些志同道合者能多利用類似的網路平台,甚至本報開闢的攝影專刊交流切磋,不僅有助於自我成長,或許也能像廖老師一般,為「推介金門鳥類生態之美」盡一份心力呢!
-
健康無價
最近很多單位員工進行健康檢查,當檢查結果通知單發下來後,不少人驚覺健康亮起紅燈,不是高血壓,就是尿酸高、脂肪肝、膽固醇高,甚至有人一身都是病,需要好好進廠保養一下,有人為此憂心得睡不著,也有人泰然處之,會抽煙的照抽、會喝酒的照喝,更有人根本沒有去檢查,認為大病反正醫不了,小病沒有什麼好可怕,真是一項健康檢查,反映出很多人生百態。 我有一位同學,高中畢業後留在金門經商,冬天別人穿厚厚的大衣還喊冷,他老兄只穿薄薄的一、二件衣服,身體壯得跟牛一樣,平常健康檢查也沒異狀,唯一的缺點是體重太胖,十多年前有一次生病,才被診斷出心臟有問題,結果才沒幾天就因心臟擴大而去世。 還有一位同仁,平常的身體也是超好,不抽煙,甚少喝酒,沒想到才退休一、二個月就病逝,真令人不勝唏噓。 早年,地區的醫療水準,確實令人詬病,民眾看診住院任由醫生判斷,既使誤診民眾也自認倒楣,認為命該如此,當年,不少疾病在台灣還有救,但在金門是無法醫治的,甚至有人健康檢查一切正常,但沒多久就因病去世,這些種種都是早年地區的醫療狀況,有人為此到現在還不太相信,目前地區的健康檢查,真的能夠早期發現病變呢? 醫療問題,不可諱言的,長久以來都是金門人的痛,雖然近幾年來地區的醫療水準已大幅提昇,但在醫療設備與人力方面,比起台灣還差了一大截,導致有很多重大傷病仍必需後送台灣治療,縣府每年也因此必需花費龐大經費,用來租用直昇機,緊急後送重大傷病患到台灣醫療,以及補助轉診病患赴台交通費,因此,如何提昇地區醫療設施確實是一大課題,儘管縣府傷透腦筋,但囿於經費與人力的不足,始終無法進一步突破,如今,金門縣立醫院正尋求邁入署化,台北榮民總醫院也有意來金承作,無論如何,我們希望從此後,金門的醫療水準能更向上提昇,如此才是地區民眾之福,畢竟,健康無價,生命第一。
-
此腫非彼腫,此瘤不是瘤!
「醫生啊,我的肝臟有個一點多公分的泡泡,我是不是快掛了!」「醫生啊,請問這是不是癌症,能不能開刀?」自從我的健檢報告出爐後,我便有了這樣的疑惑,像許許多多上了年紀的人一樣,我開始有了那種多活一天就賺上一天的消極心態。夜晚,我更是輾轉反側,不能成眠,而最最讓我倏然驚覺的是,我的人生好像一下子就從彩色的變成了黑白! 幾天後,我就教了幾位好友,他們皮笑肉不笑的打量了我一番,最後還看笑話的調侃我說:「你是錢賺太多了,開始怕死了嗎?我看一切正常,勿會死啦!」問過我的醫師朋友,他給的答案也是一樣,只不過是更加專業而已。 至於我會這麼怕死,除了真的有了點年歲外,怪只能怪,那天在做腹部超音波時,醫師沒有交代清楚,醫師輕描淡寫的說,你的肝臟有個一點多公分的水泡,是良性的。可結果報告卻清清楚楚的寫著,右肝囊腫一點三公分,需定期追蹤檢查。天啊!又是囊又是腫的,那不是大限將至了嗎? 唉!我是「不識字兼沒衛生」,就算不知「肝囊腫」是啥咪碗糕,也該就教專業,或是查一查醫藥百科,不此之圖如我,反而效那愚夫愚婦的行徑,哭天搶地的憂疾畏死,還真是笑話一樁哪! 「肝囊腫」,光看名稱,的確是夠嚇人的,很多人會誤認那是肝臟裡的腫瘤,所以,當一般人被告知有肝囊腫時,常會以為罹患了嚴重疾病而緊張兮兮。其實,換個方式或名字來說,就安心多了,「肝囊腫」就是俗稱的「水泡」啦!一般民眾四十個人裡就可能有一人有肝水泡,是相當普遍的現象。 真的,不要想太多,此腫非彼腫,此瘤不是瘤!雖然同樣有個「腫」字,但境況絕對是大不相同。搞清楚這個狀況,也許,你會發現,很多人之所以會那麼怕死,有錢固然是原因之一,但大多還是杞人憂天的結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