浯江夜話
-
掃蕩詐騙集團,警方應加把勁
國內詐騙案近幾年來層出不窮,搞得人心惶惶,嚴重影響社會安寧,新任內政部長蘇嘉全、警政署長謝銀黨及法務部長陳定南,日昨不約而同宣示,要向恐嚇詐騙集團宣戰,我們希望這三位全國最高治安首長,這次是玩真的,絕不能僅有三分鐘熱度,以澈底打垮詐騙集團,還給人民有免於恐懼的生活空間。 這幾年來,每天翻開報紙,社會上到處可見充滿燒殺搶劫、偷拐搶騙的暴戾之氣,就以最近為例,又有一位花蓮市美崙派出所員警柯文峰遭歹徒槍擊身亡,還有前任與新任的內政部長,其夫人都有被搶被偷的經驗,至於新任警政署長謝銀黨,其親友也遭到歹徒恐嚇詐財,而至於一般平常百姓,更有很多人都有被偷、被搶、被騙、被恐嚇詐財的經歷,這也在在說明國內治安的惡化,已到了讓百姓心存恐懼的地步,相關單位怎能不多加把勁加強查緝取締呢? 國內的社會治安為什麼會變得如此敗壞呢?說穿了不外乎政治動盪不安,在野者與執政者上下交爭利,人們社會道德淪喪,社會到處充滿自私自利與明爭暗鬥的不良風氣,這也難怪最近有不少國人趕辦移民,畢竟我們的政治已經夠亂了,如果連治安也沒辦法搞好,試問國家的未來怎不令人憂心。 目前社會上的詐騙案之所以層出不窮,除了民眾缺乏警覺心,使得歹徒經常食髓知味,警方不能掌握第一時間破案,也是造成歹徒囂張的主因,而且因案件太多無法偵破,警方的辦案能力也面臨各方質疑。 由於詐騙案不僅愈來愈多,而且歹徒已囂張到恐嚇、威脅齊來,幾到了明目張膽無所不用其極的地步,歹徒是假藉你得罪某人,要你拿出錢財消災擺平,不然就要你斷手斷腳,如此無法無天的行徑,怎能不予嚴加查緝並採嚴刑重罰呢?我們希望治安單位這次是玩真的,除惡務盡,還給人民安寧的生活環境。
-
助人最樂
在功利主義的社會裡,能以實際行動將愛心關懷零存整付,無息獻給需要幫助的對象,對很多人來說都只是個心願,但不一定真能做到。然而,在這個有情天地裡,長期默默行善的人總是所在多有,許多助人最樂的故事,內情雖然平實,但卻發人深省。 就像投入義工行列達十一年,三次擔任長庚醫院林口志工隊小組長的湯秀香,她那種歡喜做甘願受,只問付出不求回報的精神就讓人津津樂道。另外如台灣的「惜福分享中心」、金門的「愛心社」等慈善團體,他們經年累月的幫助了一些需要幫助的人群,不僅適時的活絡了社會的生氣,更讓許許多多流離顛沛的老弱殘疾,享受到人間的溫情。 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毫無疑問的,那是一種高貴的情操,也是一份美德。中國古早有些感人肺腑的故事就讓人點滴在心。傳說,從前有個瀕臨餓死邊緣的老者,走到動物聚居處向牠們乞食。許多動物紛紛拿出自己儲存的食物獻給可憐的老人,唯獨兔子一無所有,拿不出東西幫助老人,慈悲的兔子於是躍身火中,欲將烤熟的身體獻給老人,就在那刻,老人變為天神,祂救出兔子,並迎接牠到永恆的月宮居住。 這樣動人的傳說,其實和佛教十忍中「割肉飼鷹」、「投身餓虎」以及「挑眼布施」的故事一樣,無不充滿著勸人為善、捨己助人的教化意味。可惜的是,很多有錢人就沒有這樣的感受,通常,他們只一味的專注於自己的豪華享受與盡情的揮霍,他們從來不知道,社會的陰暗角落裡,還有一群亟需臂助的人群,即便有人知道也是吝而不與,渾沒有企業家那種「與人方便,自己方便」的氣度,實在讓人浩歎! 記得佛經上說:「做善事的人現在快樂,以後也會感到快樂。」這和我們常說的「助人為快樂之本」的道理是一樣的。我想,不論大富小富、有錢沒錢,如果大家都能有份「助人最樂」的心,這個有情世界,鐵定更加美好!
-
我們沒有對立的本錢
總統大選之後,藍綠色彩更加鮮明。台灣已由政治對立延伸至社會對立,由少數政治人物對立演變成多數族群對立,由嗆聲翻轉為割喉,社會瀰漫一股「肅殺」之氣,教小老百姓不心存憂心也難! 其實,小老百姓真正在乎的是,日子能不能過得好一點。小老百姓要的不外乎:一個安定的環境,一種安穩的生活;希望我們的政治人物要有誠信,能為國家舉才,打造未來願景;社會符合公平、正義,人人站在立足點的平等上去努力打拚。如此而已,不能說是一種奢望吧! 無奈,檯面上的政治人物,有太多的為選舉而選舉,有太多的為意識型態之爭而爭,也正是這股政治力的作用反作用,使得藍綠支持者大打出手,好友變成陌路,甚至議員在議會怒扯總統肖像,不滿者破壞阿扁祖先風水等光怪陸離之事皆已出現,如任這一兩極化的社會對立一直延伸下去,那國家堪憂。 「解鈴還須繫鈴人」,這股形成社會對立的力量來自政治,其解決關鍵自然也在政治。雖然朝野都有責任緩和這一對峙的局面,但持平而論,這一紛擾能否有效解決,實繫於扁政府能否以更開闊的格局、更謙沖的態度釋出善意,以滿足泛藍群眾求真相的需求。如能如此,必能贏得廣大民眾的信任與社會好評,撥雲見日,走出目前困境,自不在話下。 總之,生活在台澎金馬這塊土地的人們,我們都是一家人。眼見全球經濟景氣回升,但在選後人心浮動失望下,大家還是快樂不起來,說真的,面對兩岸風雲,國際的競爭,我們實在沒有分裂、對立的本錢,期待朝野政治人物,尤其是主政者,應以更大的智慧、更悲憫的心,好好想想人民、想想國家,我們真的能這樣內耗下去嗎?請給人民一個交代!
-
石頭與鎯頭
大自然界的每一塊岩石,都是歷經時空焠煉而成,分為火成岩、沈積岩、變質岩三大類;火成岩是由火山爆發岩漿冷卻固化形成;沈積岩是由河流、冰川、或風力搬運沈積物,經日積月累壓密而成;變質岩則是由原有的岩石深埋地底,經高溫、高壓環境下成特殊變質的岩石。 一般而言,岩石堅硬、笨重、和粗俗,常疊成高山峻嶺,廣袤無垠,成為自然界天然的屏障。根據科學家估計,地球有四十五億年的歷史,人類的老祖宗遠在五十萬年前,即開始運用石頭研磨成器具,如打造石刀宰殺動物,以茹毛飲血;或磨成扁平的石斧,以砍倒千年神木,這就是人類史上所謂的「石器時代」。再歷經陶器和銅器時代的演進,以至今日的科技時代,人們善用智慧和工具,能開山闢地,輕易將巨石炸開、切割,或加工成建築材料,或雕刻成藝品。其中,尤以密度最高的鑽石,價值最為昂貴,成為爭相收藏的寶物。 事實上,任誰都知道石頭堅硬,雞蛋碰石頭,雞蛋永遠都是輸家。然而,石頭也非東方不敗,大家都玩過「剪刀、石頭、布」的遊戲,君不見,剪刀鋒利能剪開布匹,卻怕石頭砸了鋒口;同樣的,石頭雖堅硬,卻則會被柔軟的布匹所包覆。總歸一句話,宇宙間物物相剋,沒有永遠的贏家。 其實,石頭笨重、頑固,最怕小巧玲瓏由鋼鐵鑄造的鎯頭,隨時會被敲得粉身碎骨,但鎯頭倘非爐火純青鍛造,敲在石頭上亦易損傷折角,或者,縱然鎯頭百煉成鋼足以無堅不摧,若用來敲打棉花,恐怕是無濟於事,亦將為智者所譏;換句話說,鎯頭是石頭的天敵,但敲打石頭,也要順者石材的紋路著力,才能收「事半功倍」之效,尤其,舉起鎯頭敲石頭之前,必需先蹲好馬步,擺好正確的姿勢才下手,否則,不按牌理出牌亂敲一通,一個不小心,鎯頭沒有敲碎石頭,可能反彈打中自己,即使沒有腦震盪,也可能起個大膿包,將是得不償失!
-
播下春的種子
「你在種什麼?」 那是,暮春的週末午后。他在自家門前的菜園裡,耙土整畦,趁著燕飛的春暖日子,播下種子,期待炎夏時可以吃到新的時令蔬果。 小男孩不知何時來到,蹲坐在矮牆上頭,靜靜地,看著他彎曲著身軀在耙畦。「叔叔,你在種什麼?」小男孩好奇的問道。 小男孩的家住在後浦。通常,每一個或兩個禮拜都會來村子找奶媽,並在奶媽家過了週末假期後,週一回家到學校上課去。 這個禮拜,小男孩又來奶媽家。他騎著一部休閒的迷你腳踏車,來到鄰居家和小朋友一起玩。小男孩長得很清秀、古錐,伶俐可愛,討人喜歡。 「你問我在種什麼?」他說,我在耙畦鬆土整地,準備播下春的種子。「那你都種些什麼呢?」小男孩問說:我外公也有一大片、好大的一片田,外公一個人在種。外公也種了好多、好多的東西,你種的比外公的小多了。 他問小男孩:「你種過東西嗎?」小男孩說沒有,我沒有種過,我看過我外公在種:::。 鬆好土,在畦上一定的間隔種下瓜種子,再撒一層土覆蓋住種子,再澆水:::。看著他播好種子,小男孩天真的問:「你的種子,什麼時候會發芽?它長得怎麼樣?」沒那麼快!他說,你下次再來的時候,可能就可以看到它們冒出新芽,迎著陽光,呼吸著清新的空氣,一日一日的長大。 小男孩的心裡有著許多的好奇,問這問那的,有著問不完的問題。小男孩還說:「我家也有種子,下個禮拜來的時候,我也要帶來種:::。」 暮春週末的午后,他一邊耙畦,一邊和小男孩說話。這種閒靜、無爭的田園生活,是他最喜歡、合適的生活方式。他也有一個計畫,有一天真的能退休後,他要過著田園般的、自在的生活。不過,目前仍僅是一個夢想而已,也希望夢想能實現,那是最美的了。
-
要真相,更要未來
三二○當天,我投下了有生以來的第三張選票,這對於一個厭倦甚且痛恨國內長期以來日趨向下沈淪的政治生態以致於「惜票如金」的人而言,已算是很大的突破了。雖然對台灣的政客文化超沒信心,但在選票入匭的那一瞬間,還是天真地盼望著能「選賢與能、福國利民」。 不同於上一屆總統大選的多元參選,此次被限縮成藍與綠的對決,除非你選擇不投票或者投廢票,否則只能「非藍即綠」地選邊站。但即便只有二分法,若是真正純淨毫無瑕疵的君子之爭,勝者自然可以歡呼收割,敗下陣的也得接受事實。無奈,關鍵時刻的兩聲槍響讓原本只該在三二○上演一天就可落幕的藍綠爭霸戰,意外演變成至今還未下檔的「拖棚歹戲」。內容就如同那些欲罷不能、一拖上百集的台灣本土寫實電視劇一般,編劇編到精神錯亂,演員演到麻木不仁,觀眾則看到反胃想吐。 選民不是圍繞在參選人身旁的輔選團隊,決定力挺誰也不該是為了圖什麼政治利益,說到底只是為了國家有好的發展,百姓因此才能有美好的生活願景。或許有人挺扁呂或連宋,只是一種政治狂熱與偶像崇拜,但我寧願相信,參與投票的多數人都是為了找回好日子而孤注一擲。 選舉爭議引發一連串抗爭,甚至造成大家最不樂見的流血衝突,槍擊案疑雲與投開票瑕疵確有必要澄清以釋眾疑,但吾人更希望若真有真相大白的一天,無論最後誰坐上總統寶座,別再混四年又一事無成,懷著最起碼的羞恥心與責任感,在個人權勢名利的考量之外,也別忘了戮力推動真正福國利民,值得後世稱頌的德政!
-
讓金門成為真正海上公園
為倡導綠美化金門環境,縣府等相關單位,特別在金湖鎮與烈嶼鄉舉辦環境綠美化成果觀摩會,希望汲取各界經驗,並藉以交換心得,共創綠色漁島、優質金門。 老實說,金門早年到處光禿一片,經過全體金門軍民歷經三、四十年的努力植樹造林,才有現在綠意盎然的成果,可說得之不易,但不可諱言的,以前的植樹造林,其主要目的在於水源涵養、國土保持、阻擋風沙,最後才是重視美化環境等功能,也因為如此,現在地區很多木麻黃行道樹,正面臨老化腐朽的命運,不更新,怕一旦颱風來臨,傾倒難免,壓傷往來人車事大,再說,如果要更新的樹種不管是木麻黃或其他觀賞樹木,勢必面臨青黃不接等諸多困擾,為此,如何加強綠美化地區環境,再創金門海上公園美譽,有賴各界集思廣益。 就以伯玉路為例,有人認為以前的綠色隧道才叫是美,尤其是夏天徜徉其中至少讓人心曠神怡,反觀現在,新更新的樹木還未長大青黃不接,各類花卉儘管爭奇鬥豔可惜稀落不一,因此總讓人感覺缺少整體美,如果道路兩旁能景觀一致,相信其視覺效果一定會更佳。 地區這一、二年來愈來愈重視環境綠美化工作,很多圓環道路也讓人耳目一新,不過,所謂好還要更好,不是多種些樹多栽些花,就能讓環境變美,一個地方種樹種花種類過多會顯現出太過雜亂,過少則顯出稀稀落落,如何拿捏不唐突,最重要的是如何與附近環境配合,這才是綠美化環境的重點。 地區很多道路圓環,目前正在積極從事養花蒔草等美化工作,我們希望相關單位能藉由這次的觀摩會,相互交換心得與經驗,審慎選擇適合該處該地可以種植的樹種與花卉,不僅要塑造當地美麗景觀,還要能和當地的環境搭配協調,這才是美化環境的最高境界,最忌東一堆草、西一片花,如此不僅對美化環境沒有幫助,反而會使環境更加雜亂。
-
天生我才必有用
看過這麼一則寓言故事:有一天臉上的眼睛、鼻子、嘴巴,突然激烈的對眉毛開起鬥爭大會。眼睛首先發難說:「各位!在我們身體的六根之中,我最為重要,因為只有我能為你們欣賞世間的色彩、觀看人情的冷暖,如果沒有我,你們將活在漫漫長夜裡,你們的世界將滿佈荊棘,但這麼舉足輕重的我,竟然被安放在沒有用的眉毛之下,我不服氣!」 眼睛才說完這滿腔的怨懟,鼻子也憤憤不平的抗議道:「眼睛大哥!您別生氣,說到重要,我鼻子才當仁不讓,平常要不是我為你們聞嗅香臭百味、呼吸新鮮的空氣,只要我一口氣喘不過來,請問你們的生命要如何維繫?既然珍貴如我,尚且要屈居一無是處的眉毛之下,你們評評理,我受的委屈是不是更大呢?」 鼻子才說完滿腹的牢騷,嘴巴也迫不及待的大聲嚷道:「兩位大哥,你們固然重要,我嘴巴也不是等閒之輩呀!平日我既要為你們說話,又要為大家進行人際的溝通,各位肚子餓了,還得靠我為大家品嚐珍餚美味,重要如我,竟然位列眉毛之下,你們說氣不氣人!」 就這樣,你一言,我一語的,把眉毛攻擊得體無完膚,眉毛只好怯生生地說道:「各位大哥!百無一用是眉毛,卑微的我竟然在偉大的你們上面,我沒出息,我該下來。」說完,眉毛就跑到眼睛下面,可大家一看,怎麼看怎麼不對眼,不得已又把眉毛趕到鼻子下面,但鼻子下鑲著兩道彎彎的眉毛又是那麼的滑稽突梯,眉毛識相,趕忙本份的又跑到嘴巴下面,這下,毫無是處的眉毛總算迎合眾意,然而,這樣的自甘下品,不過是惹來怪異的譏刺而已!不甘心啊!三位大哥最後決議說:「眉毛雖然沒有用,還是讓它回到眼睛的上面,因為這樣子看起來才像個人。」 的確,這樣看起來才像個人。眉毛看似無用,但就外觀來看,少了它簡直不成其為人。所謂:「天生我才必有用。」做人,其實本就如此,在漫漫的人生道上,你既不必輕視別人,排擠別人,也無需自輕自貶,我們始終相信,能夠尊重別人偉大的人,才是真正的偉大者,不是嗎?
-
「吃苦當作吃補」
人生之路,並非是平坦而順利的。每一個人的一生,也有風雨也有晴。 作為一個現代人,面對的是許多新生事物與新的科技不斷的推陳出新,更必須勇敢地面對現實,不怕困難,要能經得起考驗,做到俗話所說的:「擔得起,放得下」,才能應付各種環境變化,不至於受到一些挫敗,就失掉了做人的勇氣。 記住!生活是人創造出來的。正如一條道路,並非生來地上就有的,必須要人們用腳來行走,所以,路是人們走出來的,這是我們無法否認的一個事實。 因此,人生的真諦,也就是不斷的學習,與不停的工作,有學習才能有進步,有工作才能有所收穫。您要創造怎樣的生活?打造出一條什麼樣的道路?這就端看您有怎樣的認知與作為。 古人說得好:要把「吃苦當作吃補」,所謂「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一個人唯有不斷的努力去克服困難和創造環境,積極的去奮鬥,才能走上成功的道路。 反之,時下有不少年輕人,由於從小生長在「富裕」家庭,過慣呵護的日子,一旦遇到困難就受不了,碰到什麼挫折或打擊,就想不開、放不下,終日悶悶不樂,憂慮苦惱,這些都是沒有經過「吃苦」考驗所致,也是時下所稱的「草莓族」,實為現今有待再教育、再磨練的一群。 總之,人生也有風雨也有晴,一個人遇到困難和挫折,並不打緊,要把它們當作是考驗自己,鍛鍊自己的機會,須知,吃苦猶如吃補,走過必留痕跡,凡事只要盡人事、聽天命,相信,天地何其大,自有容身之地!
-
感恩的心
報社人事員阿標榮調高升主任,許多朋友買廣告登報致賀,祝福步步高陞。本來,與他係多年好友,又有機會同在一個單位共事,「既在佛下會,都是有緣人」,何況,曾承蒙多方關愛,理應跟大家一起獻上誠摯祝賀才是! 然而,近年來上夜班,作息日夜顛倒,生活步調逐漸與社會脫節,一般喪事公祭在大白天舉行,大抵還能撥空參加三鞠躬;而一般喜慶婚宴,則普遍在傍晚辦桌,每每正是上班埋首編務的時刻,實在不克分身前往。何況,傍晚上班前若不先小憩養足精神,坐上編輯桌一連工作五、六小時,瞌睡蟲絕對叫個不停!總歸一句話,我在報社三十年了,阿標前年才來社服務,既沒有迎新舉杯,也錯過榮調歡送,實在有虧朋友情誼! 其實,阿標來社服務僅短短一年,且是人事人員。按理說,公務員按月領薪,「爾俸爾祿,民脂民膏」,每一分錢都來自人民的納稅錢,為民服務本是應盡的天職,公務員稱作人民的「公僕」,一點也不為過;而人事員的職責是為「公僕」服務,堪稱是公僕中的公僕。因此,人事人員若是負責盡職,促進內部團結和諧,讓單位逐步向上提升,那也是天經地義,不足以大驚小怪。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阿標初調報社,頭一晚輪當值日官,特別上新訊樓與夜班同仁會面相識,發現很多人自行帶水壺,或用電茶壺燒水泡茶,既不方便,也不安全,隔天即主動申請一台全新開飲機,從此以後,大家隨時有水可喝,尤其是在農曆新年期間強烈寒流籠罩,凌晨時分下班氣溫皆在四、五度之間,不少人先喝杯熱水才回家,心頭那份溫暖,委實難以言喻! 說真的,表面上,阿標主動幫大家購置一台飲水機,這是一件很小的事,但公務員能主動發覺問題、解決問題,以一顆利濟大眾的心服務人群,何嘗不是功德一樁?今天他榮調高陞了,但往後的日子,夜班同仁隨時有開水解渴,那份感恩之情,將永銘心版!
-
創造金門新願景
站在新世紀的開端,看望金門走向何處去?這是關心金門發展和未來的人所共同關切的,希望金門在未來能成為耀眼明亮的「海上明珠」之島。 過去幾年,金門的定位問題,為大家所注意和討論,也提出許許多多的看法及建議,希望為金門的定位和發展貢獻一份心力,作為政府釐訂政策的參考,擘劃出宏觀、具有將金門帶向長遠、亮麗、繁榮的建設藍圖。 日前,看到四月份金門縣議會第十七期議政月刊,縣議會議長莊良時針對大選過後金門的發展提出了他的看法,除呼籲中央重視離島金門,能在金門全面發展的關鍵時刻,將金門升格為經濟特區列為優先政策,縣府則能加速落實各項基礎建設工作。同時,他在金門的發展提出觀光與經濟雙管齊下並行的看法: 在觀光方面:除了要加強景點、文物保存外,更應整體規劃及建設周遭環境,同時做好迎接大陸人士來金觀光的準備。 在經濟方面:認應提供更多利多,吸引外資、鼓勵民間投資。必要時,政策配合以鼓勵外廠抵金進行各項投資,活絡市場活動,繁榮金門整體經濟,如此才是金門地區民眾之福。 文化的、觀光的、經濟的,是金門當前和未來發展的努力方向及主軸。另一方面,我們認為金門國家公園在金門的文化、觀光和經濟扮演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將金門觀光提升到國家級和推向國際的不可少的最重要力量。所以,地方政府為了金門的觀光、經濟發展,除了要全力推動觀光建設外,加速金門國家公園的建設進展,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因為它與金門的未來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金門的未來命運如何?會不會成為「世界的邊陲」?同時,我們也沒有悲觀的權利。但是,在新世紀的開端,也是金門全面發展起飛的關鍵時刻,若是我們不抓緊歷史性的關鍵時刻,全力的做好應該做的而沒有做,那金門成為「世界的邊陲」,並不是不可能的,這就端賴政府強而有力的政策及全民的共同關心和參與了。
-
薪水之外的選擇
在失業率偏高的今日,別說是找一份好工作不容易,有時候就連想謀一份糊口的差事,對許多人而言都是挺困難的。現在的大學應屆畢業生往往有著「畢業即失業」的深層恐懼,但對於工作的選擇卻又存著「眼高手低」的錯誤心態,每每因太執著於第一份工作的性質與投資報酬率,未認清自己是處於「事求人」或「人求事」的情境?最終還是因需求與供給之間的落差而放棄一個又一個工作機會。 對離開校園、踏入社會的準社會新鮮人而言,第一份工作有著特殊的意義,而謀生的壓力也使待遇高低顯得至關重要。但求事的一方與求人的單位對於一份工作的「價值」認定不盡相同,且多半的時候是求事者設定的標準高於求人者所願付出,此時若這份工作具有遠景與發展性,或者能契合興趣發揮所長,只要數字不是難看到無法應付生活所需,不妨抱著挑戰自我的想法,給自己與對方一個機會。 不久前看到一份調查,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對於第一份工作設定的待遇標準從二萬六千元起跳,以求才單位立場而言,僱用毫無工作經驗的社會新鮮人,給個二萬三千元算是「誠意價」了,倘若工作性質確與自身規劃相同,這幾千元的彈性空間如何拿捏取捨,便考驗著求職者的決策能力了。 記得當年甫自大學畢業,進入某廣告設計公司工作,給薪僅一萬八千元,雖然孤家寡人一個,靠這微薄的待遇尚能維生,但以當年的大環境來說,大學學歷拿這種薪水實在算是屈就了,當時之所以願意嘗試,既非自我虐待,也不是沒志氣,只因這份工作能讓我接觸並熟悉許多電腦繪圖設計的軟、硬體,由於與自身興趣投合,自然願意輕待遇重學習,而當年忍受低薪換來的技能,至今在工作上仍受用無窮,那一萬八千元的難堪也就不算什麼了。 人總得過活,工作待遇水準不可謂不重要,但只要薪水不至於微薄到無以為繼,能從這份工作中看到多大的發展性似乎更加關鍵。選擇一份適合的工作,不只是考量薪水多寡,衡量其前瞻性與學習成長空間等無形資產是否契合個人生涯規劃,才能做出無悔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