浯江夜話
-
成功是什麼?
有人說;「太多成功,痛苦;太少成功,不足;恰恰好的成功,幸福!」 從小時候開始,大家即被灌輸成功的可貴、重要等觀念,很多人本身也常有無論如何非成功不可的想法,於是,成功就成為人們追求的一個終極目標。 有人營營汲汲,甚至逢迎拍馬,不斷的追求名利高官俸祿,看似成功,但是由於知識的不對稱、能力的不對稱,最後只能自嘲是一隻「誤闖政治叢林的小白兔」,下台了事,這或許是太多成功的另種痛苦吧! 另一方面,有些人由於自己的不夠努力,不夠務實,只知好高騖遠,只想坐享其成,遠眺天邊的彩虹,而踩壞了腳下的玫瑰,落得潦倒一生,這又是另種成功太少、不足的悲哀! 俗話說得好:一種米養百樣人,十人十樣。每個人都有與生俱來的風格與特質,大家只要安於自己工作的本分,完成上天所賦予自己的使命,只要能稱職,即可稱之為「成功」。試想,人人都想當王永慶,世上那有那麼多的王董事長。 說真的,人生在世,活得自在、快樂最重要,也最幸福。成功是多面向的,成功的姿態,更是因人而異。一般人認為成功自然是「愈多愈好」,譬如官愈做愈大、錢愈賺愈多,只是,這樣永無止境的追求,也陷入永無滿足之時,何嘗不是另個負擔與痛苦。 股市有個「八分飽」哲學,意指買賣股票,設定一個目標,一達目標,即要捨得賣出,落袋為安,其它留給別人賺,才不會成為最後一隻老鼠,追求成功,我們不妨也抱持相同「八分滿」態度,換言之,毋須拚了命想要得到一切,只要在生活上得到適度滿足個人需求者,就算是成功,知足常樂,懂得分享,這樣恰恰好的成功,才會幸福!
-
用詞遣字
自「教改」四年以來,國中基本學測廢考作文,學校與家長不重視的情況下,學生語文及閱讀能力江河日下,下筆不但錯字連篇,不會分段落、不懂使用標點符號,更無法掌握文章主旨,甚至連數理科考試題目都看不懂,不知如何解答,令許多「老」師搖頭嘆息! 過去,大小考試必考作文,每個人從進小學起即開始練習造句,透過不斷修練用詞遣字、文句組織架構,以及閱讀報刊雜誌,經由熟稔文字運用,進而培養良好表達能力與優質人文素養。可是,自教改廢考作文之後,學生不再重視詞彙之運用,只強記教科書中片斷知識應付考試,卻無法藉文字表達自己的意思,或在生活中學以致用,因而有一位國中生寫給老師的賀年卡,竟寫「祝老師││音容宛在」,令人啼笑皆非! 事實上,當下傳統文化日漸式微,肇因於年輕人迷失在電腦和網路世界,無論線上聊天或手機簡訊,在在充斥諧音、錯別字,大家見怪不怪。尤其,電子媒體現場節目為搶快播出,來不及思考或查證,亦是錯別字充斥畫面。諸如日前台灣十二族原住民「出草」凱達格蘭大道,現場播報記者為形容原住民總動員,竟連聲說原住民「傾巢而出」;因為,巢穴是鳥獸的棲息地、或盜賊的藏身處,類似錯誤引用成語加諸在原住民身上,無疑又是一項輕蔑與傷害,而且,出現在大眾傳播媒體,更易積非成是,影響深遠! 或許,「教改」導致輕忽作文,學生只會在測驗卷空格上作選擇,語文及閱讀能力日漸低落,因而不善表達思想和創意,長此以往,不僅固有文化將淪喪,國家將逐漸喪失競爭力! 其實,一個人學歷之高低,並沒有寫在臉上,但內涵氣質之雅俗,卻從表達能力展露無遺;而訓練能說會寫,靠的正是平日作文用詞遣字工夫之修練,何況,讀書識字做學問,不全為了考試升學,能學以致用更重要,否則,生活上用詞遣字鬧笑話,不是很糗嗎?
-
心向未來開放
心會不會老?大家都希望有一顆永遠不會老的心。 健康、財富、快樂、幸福,是每一個人所希冀的和所追求的。活到了人生古來稀的年紀之時,尚希望能還老還童,永保一顆年輕、有朝氣、有活力的心。有人說:「人生七十才開始!」有了不老的心,再創另一個人生的第二春。 退休多年了,子女都長大,各有好的職業,無須他費心之處,與他的老伴守著一爿老店,玩玩股票,輕鬆自在。他和老伴時常的金門、台灣兩地來來去去;或是老伴倆人相偕出國、大陸遊玩去,過著快樂、無憂的愜意的退休生活。 「花無千日紅,人無百日好。」這句話是形容人都會面對到老及病的問題,而且沒有一個人可以躲避得過的。人最怕病來磨了!一個人,若是無災無難又健康,無憂無慮的,可謂是有福報和幸福的人。 愜意的生活裡,他最近卻是飽受膝部酸痛的病苦,若是無病來惱人該都好!蹲坐下去後,要直立起來都要用手撐著,很吃力的才能起身走動。要上下個樓梯,都是要費很大的力氣,一步一步的,給生活帶來很大的不便和苦痛。 日前,他又和老伴一起到台灣探望子女和孫兒,享受含飴弄孫的親情之樂。同時,他亦去治療膝部酸痛,病情似乎有舒緩,活動也比較靈活。回來後,三五同好與他見面,深感:「人如果能回到年輕的時候,一定會很快樂!」 我們的身體,以十歲為一期來說,二十歲時,已老於少年十歲,及至三十之年,又衰於二十歲。到了六十幾歲,回顧五十歲,覺得還是宛然健壯。我們的身體,實隨著歲月密移,不曾停止的在老化。「心役於物,勿物役於心。」身體是會老化的,心不曾皺,保持心向未來開放,心自然就開闊、樂觀、積極、年輕,日子會過得的更自在、無束、瀟灑些些。
-
安全運動最健康
金門人挺注重健康的,隨處可見從事戶外休閒運動的保健一族。有單獨一人的,有夫妻倆相伴的,更有全家老少一齊出動的;或健走、或慢跑,還有騎自行車的,好不熱鬧。只是這廣大的戶外運動人口,除了一部分會選擇在運動場跑道或稍稍遠離道路的廣場上享受揮汗快感外,有不少人是隨時與過往車輛擦肩的「馬路運動族」,在車水馬龍的道路旁運動本身就不怎麼安全,如果運動者不曉得遵守交通規範,與車輛保持安全距離,其中潛在的危險光是想像就令人捏一把冷汗。 偶爾心血來潮,總愛從所居住的社區裡一路走到浯江溪口,每天下午四、五點過後,這一帶每每聚集眾多運動人口,有人偏好在城中運動場內健走或慢跑,卻也有不愛「繞圈子」的,三三兩兩沿著道路旁運動。愛在哪兒做運動本是個人自由,所謂「青菜蘿蔔,各有所好」,並無好壞的差別,但在馬路上運動,便有安全的顧慮,如果偏愛上路者能確實遵守道安規範,兼顧自身與行車族的安全,那麼人車同行倒也無妨、無奈的是,不少人存在著錯誤認知,總認為道路遵行方向只適用於機動車輛,於是經常可見民眾逆向從事運動與來車「打照面」的驚險景象,即使順著車行方向,也不時可見併肩行走、跑步或騎乘自行車的「忘我」演出,不僅自身不安全,也令駕駛人徒增困擾。 隨著地區運動人口不斷增加,原本有限的戶外運動空間更顯不足。如果喜愛運動卻不喜歡侷限在室內環境,運動場或廣場能讓您盡情而安全地流汗,若非得「上路」,最好還是順著車行方向並儘量靠路邊。運動,固然是為了健康,但也必須兼顧自身與他人的安全才有意義,不是嗎?
-
選填志願,忌學非所用
金門高中輔導室,最近特別為高三畢業生舉辦選填志願輔導說明會,並邀請真理大學財金系主任李沃牆、成功大學主任郭煌等人為畢業生們作專題演講,希望學生們都能慎選符合自己興趣、志向與未來發展的科系。 的確,所謂「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考生選填志願,千萬一定要周延思考個人的性向所在,沒有興趣不想唸的科系,千要不要填,不要將就去唸看看,也別一心想的就是那些明星學校,千萬別選校不選系,以免將來有書讀不下去的困擾,或者所學用不著的遺憾,選填志願應以自己的興趣、專長,以及未來自己的生涯規劃、市埸遠景等等進行綜合考量,如此書讀得才有意義,如果只為文憑,而所讀非所用,豈非浪費青春。 據統計,今年大學考試分發管道的錄取率高達百分之七十六點七,分發入學校系檢定,也由傳統高、均、低標三項標準,改為頂標、前標、均標、後標及底標等新五標,因此,學子在面對一千四百六十個校系及五十二種成績組合,該如何選填志願,確實需要多花一些腦筋,由於大學考試分發是採先檢定、後採計、同分再參酌的順序,因此考生可參照各校系所採計科目的加權比率,估算自己有多少競爭對手,做為選填志願參考。 早年的大學聯考是一試定江山,分數決定一切,只要考高分,選讀自己喜愛的科系沒什麼問題,或者就拿以前的校系志願排名就可做為參考,不過,如今的大考,不但各類組、各系指定考科不盡相同,加重計分方式也互有差異,複雜的採計科目和加重計分比例,讓很多考生一團迷霧無所適從,而高分低就的遺憾也不斷在每年選填志願時一再重演,為此,考生選填志願務必謹慎,多聽取師長的建言,以免考上不想唸的科系,或想唸的,結果卻是高分落榜的遺憾。
-
時間的縫隙
在網路世界裡看過這麼一則故事:有一個嚴格的老師,總是給學生出了許多功課和習作,比起隔壁的班級,幾乎有數倍之多。學生大喊吃不消,向老師抗議:「老師出了這麼多功課,我們的時間根本就不夠用」。「我們根本就沒有時間!」有的學生說。 老師於是找來一個大箱子,叫學生:「去搬一些大石頭,把箱子裝滿。」學生齊心合力,很快就用石頭裝滿箱子,老師說:「現在這個箱子被大石頭裝滿了,去找一些小石頭來填滿它的空隙!」學生找來一些小石頭,縫隙中竟又塞進許多小石頭。老師說:「現在箱子似乎完全滿了,再去找一些沙子來填滿吧!」學生又找來細沙,把箱子填得毫無縫隙,那被石頭塞滿的箱子,又加進幾大碗的細沙。老師說:「還能加東西進箱子嗎?」學生說:「老師!箱子已經完全滿了!」 老師拿來一盆水,竟然整盆都倒進了大箱裡。 老師說:「看吧!如果我們的心像大石頭,粗略的看,一天很容易就滿。如果我們的心細得像小石子,還可以找出許多大石頭的縫隙。如果我們的心小如細沙,又能創造許多空間。如果我們的心柔如流水,細沙間還有流動之地」。 的確,時間就是這樣,只要善加利用,總能找出它的縫隙。記得有位文學家曾說:人生是一張單程的車票,一旦起程了,就再也無法回頭了。這句話也說明了:人生除了時間不能重返外,其他的事物都是可以再努力的,就像失敗了可以東山再起,重考的人也有機會金榜題名,而感情破裂、相看兩厭者,當然也可以試著修復裂痕或另覓情感的第二春。 所以,在人生的道路上,如果我們不用心,根本就找不出時間與朋友相聚、與妻子談心、與兒女溝通、與父母問候…………。在石頭與石頭的縫隙中,我們始終相信每個人還是可以找到沙子與流水存放的位置,如果在每天醒著的時候,我們能在縫隙中創造一小時,讓我們把這一小時奉獻給偉大的思想、真正的愛情、甚或持久的承諾,那麼,我們的箱子裡所胃納的,將不只是那些粗礫的石頭。
-
為自己「磨刀」
古諺:「字是隨身寶」。「字」代表知識與能力。意指知識與能力是別人偷不走,自己用不盡的寶貝。 尤其在這所謂「經濟知識」的時代,不管企業或是個人,要在社會擁有一席之地,無它,競爭力是也,才能讓企業或是自己的價值卡在最適當的位置,有人說:「知識決定職位」,這是一句蠻寫真、傳神的話。 從工業時代轉型到現今的知識經濟環境,持續攀高的失業率,令人聞之心驚膽跳,但分析失業的人口,基層勞動力與低教育水平的人占大部分,由此不難體會,腦袋裡的東西確實比口袋裡的東西值錢。 更為重要的是,腦袋裡的東西,別人偷不走,而口袋裡的東西,會用完。所謂「精神愈用愈出」,腦袋愈用也會愈靈活,達到知識創新,所以,愈用愈有用,也愈用愈富有。看看那些科技新貴的IC設計人才,不就是憑著專業知識與腦袋在數鈔票嗎?特別是當知識壽命愈來愈短於人類壽命時,學習就成為終身的工作,失業不是因為不努力,而是不學習,或是不知道如何去找方法,角色定位不清,當然不可能成功。 「字是隨身寶」,我們老祖宗用最簡單的話,道出了知識與學習的重要性,這也是一個人的「核心能力」所在,而一切的知識與能力,莫不源自於經驗的傳承累積與學習而來,尤其面臨新時代挑戰,想要立於不敗之地,唯有學習再學習,思考再思考,不斷的學習與思考,必能有所收穫。 總之,學習就像磨刀,不隨時磨利自己的「工具」,猶如拿一把不利的斧頭砍樹,就算完成也耗時費力,因此,別忘了給自己「磨刀」的時間,唯有自己不斷的充實學識與能力,培養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字是隨身寶,隨身擁有,隨時擁有,將是您一生受益無窮、邁向成功的不二法門。
-
早睏卡有眠
日前,電視新聞報導:根據美國專家研究報告顯示,每天睡眠不到六小時的人,最容易發胖。因為,人體在睡眠時會釋放出「瘦體素」,協助控制食慾的化學物質,有助於減輕體重;倘若每天睡眠不足,將影響瘦體素的分泌,也會干擾幫助燃燒脂肪的賀爾蒙分泌,造成體重增加,喜歡熬夜的人,可要特別小心了! 看到這樣的報導,身為「夜貓族」長期睡眠不足,不但仔細看完該則新聞,還特別上網搜尋相關報導,除了再一次印證睡眠不足容易發胖,也發現人體五臟六腑,夜間都在休息,長期熬夜或日夜顛倒工作,絕對不利健康。因為,長期睡眠不足,不但終日精神恍惚造成食欲不振、情緒不佳、也易引起記憶力衰退、自律神經失調,易得老人痴呆症。而且,體內胰島素不能正常代謝,還易引起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換句話說,睡眠對人體很重要,沒有充分的休息,是影響健康的元凶。 或許,過去是農業社會,耕稼人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都能獲得充分的睡眠,而且,種田人家靠天吃飯,終年勞碌一家人還常要餓肚子,因此,大抵身瘦如柴,無不欣羡富貴人家不愁吃、不愁穿,才會心寬體胖,因而認為發胖就是發福││福氣的象徵!而今,物阜民豐,生活水準提高之後,發胖成為人們揮不去的夢魘,為了減肥保持苗條身材,很多食物不敢吃,或「忍飢挨餓」節食,甚至,不惜花錢抽脂,瘦身已成為現代人生活上的最大課題。 本來,個人自有記憶起,家裡沒有胖子,大都身瘦如柴,可是,近年來,不知不覺也加入「中年發福」的行列,原誤以為是「夜貓族」凌晨下班飢腸轆轆,吃宵夜果腹造成「吃飽睏,圓滾滾」的結果!如今,方知除了飲食之外,睡眠不足亦是發胖的元凶,雖因工作關係情非得已,但往後仍應多加留意,同時,也要籲請喜歡熬夜的朋友,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早睏卡有眠」,才不易發胖,永保身體健康!
-
正視問題,講求效果
國事、家事,乃至一個人的小事,都有一個輕、重、緩、急的處事原則,依照此一原則做,始能有效的做好和解決事情。如果是捨重、急而不做,反而先做輕、緩的事,就會出現「捨本逐末」的情形:重要該做的沒做,卻是做了不重要的事,兩相無濟於事。 莊周家貧,窮到快沒米吃了。眼看再如此下去,再不想辦法,可就要真的餓肚皮了。於是,莊周不得已,只好硬著頭皮,走路去向監河侯先借些米。出乎莊周預料之外,監河侯沒有答應借米的事,還虛情的說:「行,我即將收取一筆封邑之地的稅金。在我取得邑金之後,我將借給你三百金,你認為好不好呢?」 家都沒米下鍋了,又聽了監河侯的一番假意的話。莊周忿忿地說:「我昨天來的半途中,聽到有人在叫我的聲音,我回頭反顧,看見車轍中有一條鮒魚在那兒。我問說:「鮒魚啊!東海裡好好的不待著,跑到陸上來幹什麼?到底所為何事呢?」 鮒魚答說:「我是堂堂的東海之波臣。你可有斗升之水可以救活我的命?」莊周說:「好啊!我將到南方去游說吳王和越王,引發西江之水來迎接你,可以嗎?」鮒魚忿然作色地說:「我告別了我日常生活的東海,如今身困車轍之中,沒有安身之處,而且命在呼吸間。眼前,我得到斗升之水就可以活命下去,而你竟然說出這種話來,還不如早一點到乾魚舖裡找我算了!」 台灣中南部七二水災,災民家園被毀,急待救助重建家園。這個節骨眼,不談該如何救災重建之事,反而天馬行空的提出「移民開墾說」、「封山遷村說」,及「搶救濫墾的人不是慈悲說」,以及「誰才是台灣最早的祖先」等等。這些說法都是「邑金」、「遠水」,解決不了災民迫在眼前的災難和要安居、可活下去的想法。 任何的問題發生了,大的也好,小的也好,都要去正視問題,面對問題,找出問題的核心所在,以有效的方法去解決問題。不僅是解決問題而已,還要講求效果。只有正視問題,講求效果,才能解決問題,而不是高談闊論。不能解決問題的高見再好,也只是以動人的文字所堆砌而成的句子而已。
-
和諧才能進步
偶然間在電視上看到一個汽車廣告,場景是傍晚下班時分,天空飄著雨,高架橋上返家的車潮不斷,前方的幾部車爭先恐後互不相讓,突然來到一處道路施工地點,原本雙向車道僅剩一個車道的空間可通行,無奈誰也不讓誰,大家都想搶第一個通過狹窄的車道,結果杵在那兒動彈不得,飄雨讓所有人情緒更煩悶,僵持不下的車主們下車理論,連累的是其後一長串的車陣,互不相讓的結果,顯然是誰也佔不著便宜:::。 在施工人員的協調下,事情似乎有了轉機。原本只顧卡位不管別人的車主們意識到自己不但討不了便宜,也害得所有車輛被迫塞在後方枯等,原因只是為了自己自私地想率先通過而忽略了尊重所有人行的權益。突然間,幾位原本氣急敗壞的車主露出略帶歉意的笑容,在握手致意中化解彼此對立的氣氛,在施工人員指揮下,卡在最前頭的兩部車各退讓一步,空間騰出來了,然後一部接著一部通過那僅容一個車身寬的車道,因為彼此禮讓將心比心,終於讓大家都能行得順暢。 這支廣告承襲該家汽車經銷商慣常運用的溫馨訴求,原本很難令我耳目一新,但廣告情節對照現今社會的人際互動,卻意外地在我內心產生某種程度的共鳴。人難免自私,而一己之私利往往與整體社會群眾的公利有所衝突,為了公眾利益著想,有時得做適度的妥協與讓步。只是許多人經常只想到自己而忽略旁人感受,缺乏包容與體諒,迷失在衝突對立的激情當中,不但阻礙了社會向前發展的動力,甚至可能連自己也撈不到好處,人人想佔贏,卻落得個個皆輸家,就如同廣告中那幾個誰也不讓誰的車主一般。其實,只要凡事能多替別人想,任何事情推動起來必定能順暢和諧,即便犧牲個人的一點利益,若能換取社會更大的利益,又何須斤斤計較呢?
-
讓臺金交通愈走愈順暢
近月來,由於正逢暑期旅遊旺季,再加上學生放暑假,臺金空中交通可說一位難求,民眾曾一再大罵相關單位,為何不加開班機輸運旅客,經過金門各界的一再反映與爭取,以及各航空公司也看準人潮,確實有需要增開班機,因此向交通部提出加班計劃,所幸交通部也從善如流,核准遠東、復興和立榮航空公司,並已從七月十六日至卅一日,台北往返金門航線,總共將增開五十三班加班機,儘管已有不少民眾已飽受一票難求之苦,仍對於交通部與各航空公司,這次遲來一點的作法,給予不少掌聲。 台金空中交通,以往每逢過年過節,就有一位難求的困擾,尤其碰到霧季,台金空中交通就會大亂,以往台金空中交通得看「老天」臉色,斷航個幾天,無「機」可乘,是司空見慣的事,雖然近一年來已改善很多,但就以最近敏督利颱風過境臺灣為例,臺金空中交通就有好幾十班停飛,使松山機場與尚義機場當時兩邊都有好幾百人無機可乘,由於各航空公司也未適時增開班機,讓苦等候補的旅客大為光火,質疑相關單位所謂的為民服務,到底做了些什麼,為什麼不能適時加開班機,以輸運旅客,反而讓旅客坐困機場進退兩難一再重演,臺金空中交通難道真的不能改得更好嗎?這不僅影響地區民眾行的方便,對地區觀光事業更是一種嚴重折傷。 改善臺金空中交通,金門民眾已大聲疾呼好多年,如今雖然已改善很多,但每逢過年過節旅台鄉親返鄉機位一票難求、或遇颱風天、或遇濃霧飛機不飛,或像今年的暑期來金觀光客倍增導致機位一位難求,這時能否適時加開班機輸運旅客,這是民眾關心焦點,也是相關單位應有的作為,由於這次暑期加開班機的作法,不僅提供觀光客和地區鄉親行的方便,也贏得各界掌聲,我們希望民航局等單位,常保這種明快的作為,相信必可贏得不少民心。
-
現代人的鬱卒
「鬱卒」是現代人常掛在嘴邊的口頭禪,根據董氏基金會的調查發現,大台北地區的成人有一半以上在日常生活中感到憂鬱,青春少年更超過八成,不過很多人分不清憂鬱症和憂鬱,只曉得愈是鬱卒愈感到身體不舒服。 顯然,「少年維特有煩惱,鬱卒心事誰人知」,不管你是學生、上班族、家庭主婦,也不管年齡的大小,各人有各人的煩惱,也各有各的壓力源,所以,心情鬱卒絕對會讓你百病叢生;特別是當憂鬱症上身,很多人因痛苦無處宣洩,乾脆就一了百了的走上絕路,台灣地區在九十一年的統計中,每天平均有八人自殺,這樣的一個數據就讓人看了觸目驚心。 其實,我們應該了解到:「自殺」不是罪惡,不是愚蠢,不是命定,更不是一種瘋狂,它其實只是當事者肉體生命中最難以承受的痛,或者說,那只是當事者肉體生命中最終極的特考!當然,對一般凡夫俗子來說,貪生怕死乃人情之常,要不,一旦無常,豈不骨肉永訣、志業中斷,所有愛怨憎均須停頓,名位財富也將不再。 可是,現代人卻多慣於以「不怕死」來詮釋勇敢,於是,「自殺」這種現象在現今社會有愈來愈嚴重的傾向已是不爭的事實,很多人在極端挫折下,便有極端的想法,這些人往往忘記了「生死只有一線之隔」的危險性,而糊里糊塗的走上不歸路…… 也許,我們都曾經在痛苦時考慮過自殺,只不過有些人付諸行動,有些人則只是想想而已,這其間最大的差別就在於你能不能當機立斷,快刀斬亂麻的把痛苦的記憶遺忘?至於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啟動我們的遺忘方程式?從科學的研究來看,人類是沒有遺忘的能力的,幸運的是,我們可以把記憶擺在遠方,不再去想它。 所以,無論環境多麼的惡劣、橫逆再怎麼難當,身為一個理性的現代人,請隨時記得要寶貝自己的生命,否則不愛自己,動輒自我了結的人,就像那些不愛別人卻威福自用者一樣,不但是一種罪惡,在生命的歷程中更是一種羸弱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