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園地
-
【第三屆金門青少年文學獎徵文比賽獲獎作品】阿莉
國中散文組佳作 一個不起眼的身影總是在這個家忙碌著,她來自千里之外的陌生國度。 第一次看到她是在阿公家的廚房,黝黑的皮膚映著冬天的陽光。她戴著一頂毛線帽,露出幾綹捲捲的黑髮,個子不高,但看上去力氣很大。看到我們,不好意思的笑著說:「金門很冷!」 那一天去倒垃圾時,她拿去的垃圾被退貨了。因為她初來金門,不太懂垃圾分類,又是陌生面孔,所以被清潔隊員特別關注到。她看上去有些不安,仍主動請教我們要怎樣分類。 阿莉是她在台灣的中文名字。外籍看護大多來自東南亞,她們會選擇留在台灣本島,相比之下,偏遠的金門就無人問津。好幾次,已經電話聯絡約好了人,面談時知道要來金門,一一拒絕。之前,好不容易開出加薪的條件,約了一個菲傭來金門,原本一個月的試用期,不到一週時間,對方就提出要離開,說是適應不了金門寒冷的冬天。 我們很期待,也很高興,她最後願意留下來照顧阿公和阿嬤。阿莉來自印尼,她的中文近乎流利,也是到台灣以後學會的。為了更快習慣與說台語的阿公阿嬤交談,她陪著阿公、阿嬤一起看鄉土劇,學說台語。 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不會因為語言的隔閡而產生距離。隻身來到金門的她,沒有對這座偏鄉的蕞爾小島產生厭棄,反而是和我們一起與這片土地呼吸,融入了這個家。她勤勤懇懇做著自己份內的事,買菜煮飯打掃,照顧阿公阿嬤的生活起居。阿公每天六點左右就起床,她必須更早起,給阿公準備早餐。慢慢的,她也摸熟了老人家的喜好,會買阿公喜歡吃的魚。即使她自己不吃豬肉,也會買排骨燉湯給阿嬤喝。她讓我們去買遙控門鈴,以便照顧半夜起床去衛生間的阿嬤。 阿莉的房間很小,是緊鄰著阿公臥室的一間狹長的儲藏室,只有一張床墊的寬度。她在和室地板打了地鋪,又在窗戶邊掛了一條曬衣繩,把儲藏室內的隔間運用得淋漓盡致。她說這樣的房間已經比她自己家的木板床好很多啦!她來自印尼一個偏遠的小村落,為了來台灣,她從家鄉要坐十幾個小時的車到最近的機場,並輾轉換了三次的班機才能來到金門。她說,她來這裏是為了家人,只為了讓父母和孩子過上更好的生活。她很遺憾錯過了孩子的童年時光,不過,她說如果再給她一次重來的機會,她還是會毫不猶豫地選擇隻身離鄉背井,帶著對家的思念與記掛,來到這個充滿人情味的小島。 陽光灑落一地的金黃,到了下午,阿莉會推著輪椅帶阿公去公園散步。剛搬去新家的時候,阿公還可以自己去公園走路,然後與風獅爺並肩坐著曬太陽,和鄰居家的大爺聊聊天,那是每天最輕鬆愜意的小時光。後來,阿公的膝蓋因為痛風走路會疼,他就不願意出門走動。阿莉只能像哄小孩子般,換得年邁阿公的笑容和心甘情願的外出散步。只不過,後來因為疫情,阿公真的就只能在樓上與風獅爺遙遙相望,隔著窗戶沐浴著陽光的溫暖。 隨著年歲漸長,阿公的身體也每況愈下。細心的阿莉注意到阿公的身體異常,第一時間打電話通知我們,語氣中滿是擔憂。急診檢查後,阿公需轉診到台灣住院治療,阿莉就隨阿公一起去了臺北,住院期間她全程陪護,細心照顧著身體孱弱的老人家。 每天她總是按時和在金門的阿嬤打電話,彙報阿公的狀況,安慰阿嬤不用擔心,就像照顧自己的親人一般。這也是她來到金門之後第一次到台灣。回金門前,她特地去了一家有販售印尼商品的小店,買了一些印尼特產回來,那些是在金門買不到的家鄉味。我們問她為什麼不多買一些,她笑著搖搖手:「太貴啦!我要努力一點存錢,留給孩子唸書用。」 在臺灣有許多外籍移工,像她這樣離鄉背井,為生活打拚,幾乎沒有上下班時間,這樣辛苦的工作環境下,只因為可以賺到比在家鄉多幾倍的薪水,用自己的青春歲月,換取家人更好的生活。 倦鳥終究歸巢,遊子總有一天會返鄉。今年年底合約到期,阿莉要回印尼和家人團聚了。她在金門的這個家,留了一份牽掛,她說她也捨不得……。 我想,到那時,阿公和阿嬤也會是一樣的心情吧。 (稿件由金門縣政府教育處提供)
-
螢火蟲的夏夜之旅
我,是一隻螢火蟲,每到黃昏之際,便提著燈,開啟了我的夏夜之旅。我看到了蝴蝶和蜜蜂們帶著滿滿的花蜜,正準備回家,於是便問問他們:我能帶一點兒回家嗎?他們愉快地分了我一些。接著我看到了準備回家的羊隊及牛群,不知他們想不想睡覺?這時,太陽滾著火輪子,向我道了聲再見,也回家了。但我的夏夜之旅,才要正式展開。 來了!美麗的夏夜來了!看守黑夜的街燈一盞盞的亮了起來。高掛天上的銀幣又大又圓又亮,四周的珍珠也十分地明亮,看得我十分入迷。走過村莊,看到熟睡的小雞、小鴨,優遊到人家的窗口,看到正在夢鄉中的弟弟、妹妹安詳沉睡的容顏。飛過山巒、田野,見到瓜架上的南瓜睡不著,便陪他聊聊天,讓他不無聊。飛到藤蔓旁,為他輕聲的加油、打氣。飛到小河旁,見他唱得開心,我便也和他一起合聲。陪著夜風飛過來、飛過去,好不快活! 在這寧靜的夜裡,我正愉快地漫遊在這美好又華麗的夏夜裡,陪著南瓜、藤蔓、小河以及夜風,有了這些好朋友,再加上滿天的珍珠,和一枚又大又圓的銀幣,我將至死都如此愜意與友伴共享夏夜靜謐、生機盎然的美好。從黃昏,至深夜,再到清晨,我都是快樂的,不曾厭倦,永不停歇……。
-
縣運的滋味
前幾天是每兩年一次的縣運會,讓每位運動員激動不已,因此他們為這次的運動會做了十足的準備 開幕前,各項目的比賽已經開始了,看到每位運動員為了榮譽,而全力以赴的比賽,就是為了那塊金光閃閃的金牌,以及背後所象徵的個人與團體的榮譽,為什麼我知之甚詳呢?因為我擔任縣運小志工,除了我,還有五十幾位的夥伴,數量非常多,開幕時,我擔任舉牌手,進場時我非常的緊張,因為這是我第一次參加這麼正式龐大的場合,那時我印象非常深刻,因為我們硬撐著狂風的侵襲站了三個小時,回去時整個人都快虛脫了。 開幕後各天每個項目都迅速推展著,尤其是三級跳遠,只有三場就比完了。那幾天陸陸續續的將各項目終結,每一個人都努力拿到自己理想的成績。到了縣運最後一天,最終壓軸的是大隊接力,就連我們的校長也親自下去跑,在途中還有老師們跌倒,那奮戰不懈的精神,掀起現場如雷的掌聲,也值得每位學生仿效。 參加了這幾天的縣運,我的皮膚都被太陽曬得有些色差了,這次的縣運教會我兩件事。第一:平常沒事就多運動,才能有健康的身體。第二:人類最大的資產就是健康,如果我們沒有健康的身體當後盾,那後面的大半輩子生活就都過得很辛苦,所以我們要有好的運動習慣,而運動的滋味也將造福我們一生。
-
咖哩的滋味
就熱愛辣,或是味道很重的食物,例如:咖哩、辛拉麵、辣豆干炒黑木耳等等,其中我最愛吃的是光頭廚房的「咖哩」。 光頭廚房的咖哩從遠方就可以聞到咖哩辛辣濃郁的香味撲鼻而來,連路人都會口水直流。 光頭廚房咖哩製作材料有:米飯、雞蛋、花椰菜、馬鈴薯、豬排,買了一份咖哩還會再送沙拉、湯和麥茶,一份二百元,我覺得很划算!製作方式第一個步驟,先把米飯煮熟,第二個步驟,做蛋包飯,第三個步驟,淋上咖哩醬,第四個步驟,切馬鈴薯和紅蘿蔔,然後拿去煮,最後放到盤子上,就完成啦! 一般咖哩雖然味道也不錯,但沒有像光頭廚房的咖哩那麼濃郁,而且也沒比光頭廚房的香味還香。普通咖哩的料只有紅蘿蔔和肉,但光頭廚房有馬鈴薯、紅蘿蔔、蛋、豬排、沙拉、湯和飲料,簡直天壤之別,我最難忘的滋味,是咖哩的滋味,也就是光頭廚房辛苦製作出來的成果。 光頭廚房的咖哩不但味道濃郁、價格便宜,甚至連觀光客都會想去那裡品嘗一番,我相信,我會永遠喜歡光頭廚房的「咖哩」。
-
美在浯洲
彷彿諸神遺落在人間的珍寶, 漂浮在大陸沿岸泛著五光十色, 名為浯洲的島嶼。 如果你問:什麼是浯洲最美的風景? 是鎮風驅沙鄉土守護的風獅爺? 還是漫天烽火故鄉情懷的戰地史蹟? 或是恣意四季歡快悠遊的賞鳥行? 漫步在陡峭的山道上, 一邊是湛藍的海洋環繞著, 一邊是宛如冰淇淋的雷達站, 一邊是似隱形人的機槍堡, 我才發現,原來最美的風景是浯洲仙山, 他就像一面巨大的城牆, 抵禦了外敵的侵擾。 遠處飛來高大的倒影塔, 欣賞那橘紅色的夕陽, 從天空慢慢隱沒, 這美麗的風景在腦海中, 形成珍貴的一幅畫, 魂牽夢縈,真是美極了! 如果你問:什麼是浯洲最美的風景, 請先閉上你的雙眼, 隔絕外界的擾攘, 當你再度睜開雙眼, 你會發現,美在浯洲, 眼前所見的一切, 就是浯洲最美的風景。
-
快樂的校外教學
一早,溫暖的陽光照入我的房間,彷彿在叫我快點起床,我拿著早已準備好的背包,迫不及待地衝進教室,因為今天是我期待已久的校外教學。一路上,大樹隨風搖擺;小草緩緩搖動;小昆蟲也飛來唱歌,好像在歡迎著我們的到來。我們這次的目的地是「金門水產試驗所」,裡面有兩個場館,一間是「金門鱟生態文化館」,另一間則是「海洋教育館」,看著牆上的兩對夫妻魚,讓我感到十分興奮,真想進入館中一探究竟。 終於可以參觀囉!首先,導覽員哥哥先帶我們進入金門鱟生態文化館,為我們介紹如何區分雄鱟與雌鱟,我才知道雄鱟的前緣是凹進去的,而且雌鱟在前面是圓的。而且大多數的鱟居住在建功嶼附近的海洋裡,在夏季時,牠會上岸產卵,因此那裡被列為保育區,不能擅自捕捉。接著導覽員哥哥帶領我們往前走,就會看見許多用毛線編織成的海洋生物與植物,把魚缸變成了五彩繽紛的海洋世界,真是美麗。接著,我們便來到海洋教育館,裡面有各式各樣的魚,有美麗的小丑魚,有紅彤彤的蝦子,還有五顏六色的孔雀魚,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吃水魚」,因為我們只要把一根手指頭放在魚缸外,牠就會兇狠地衝過來,真是可怕。 我們的最後一個活動是拼豆手作,老師先帶領我們來到了教室,當大家坐定後,老師便開始介紹拼豆的圖案,有美麗的鱟媽媽、帥氣的鱟爸爸,還有可愛的水獺寶寶。幫我選了水獺的圖案,因為它的模樣十分可愛。接下來就是我們的創作時間,我先用黑色的豆子拼出眼睛、鼻子和嘴巴,再小心的把咖啡色的豆子填滿臉的部分,沒想到淺咖啡色的豆子居然沒了,我只好改用深咖啡色繼續完成,成果出來後,我發現水獺竟然變成一隻小松鼠,真是太好笑了! 歡樂的時光總是過得特別快,不管是有趣的手作活動,還是觀賞兇狠的地圖魚,我都非常喜歡。用毛線編織成的可愛小魚,讓我印象深刻,因為非常逼真,彷彿真的在大海裡一樣,真是漂亮。謝謝學校老師為我們舉辦這麼好玩的校外教學,也謝謝水試所的導覽員為我們講解關於鱟的知識,希望下次還能有這麼有趣的校外教學。
-
我的寶貝
說到我的寶貝,那就是放在書櫃裡面的珍貴寶石以及石英的結晶,它們全部都聚集在一起,繽紛的顏色閃亮亮的外表顯得非常珍貴。 為什麼我會有這些寶貝呢?有一天,外公帶著我去雞舍看雞,在走路的過程中我感覺腳邊踢到了東西,於是我停了下來、蹲下去看,原來是一顆石英結晶!那反射的光芒讓我看了好喜歡,最後就把它帶回家了! 自從那一天起,我很喜歡那顆石英結晶,不管是吃飯、睡覺、寫作業還是玩玩具,不管什麼時候,我都會帶著它。還記得有一次因為石英失蹤了,我非常的緊張,翻箱倒櫃的把家裡翻了一遍,最後才找到它,這次的經驗也讓我學習到往後要更加小心的保護這顆石英寶貝。 雖然後來陸陸續續我又收集了很多石英,但這些都比不上最初我從雞舍路上帶回來的那一顆,可能因為是第一顆,也可能是因為陪伴我最久,所以顯得更珍貴!
-
風獅爺
我喜歡風獅爺,因為很可愛,金門群島接近福建東南外海,四面無高山屏障,季風也很強烈,就是風獅爺的由來。 昔時,雙鯉湖旁的古寧頭村落,其村民常被海水倒灌所苦惱,於是大夥兒在北山安置風獅爺,此為古寧頭設立風獅爺所致;另,風獅爺也可消災解厄,此為古寧頭設立風獅爺所聞。當地居民共同決議,安排林厝、南山、北山三地人丁日夜輪值護守,從此後,古寧頭各村落撥雲見日,而西浦頭的雞犬也恢復正常啼吠。 風獅爺在金門也稱作石獅爺,有石雕及泥料兩種材質,前者精緻古樸,承襲閩南石雕的風俗;後者活潑生動。風獅爺身長最高達三百八十五公分,最小是三十公分,風獅爺常座落於村莊的外圍,祂迎向東北或是北方。 金門的風獅爺有些在牆上,官澳路邊舍牆內有一石獅,花崗岩材質,近乎建材石,為屋主禮聘風水先生卜詢吉凶決定預以石獅鎮宅,類似奠基石,在建屋前已預立,鄰近的民宅也受此影響,以石獅和石敢當並立門牆。 金門的風獅爺不單很可愛,也很受歡迎,我很開心可以住在金門,才能看到如此有趣的風獅爺。
-
金門我的家
金門,我的家!一個外型像狗骨頭的小地方,卻有像藍寶石一樣的藍眼淚;有在夕陽照射下更耀眼金黃的高粱田;有前人保家衛國的戰地遺蹟,是一個不容錯過的美麗天堂! 金門我的家,曾經那麼美麗的島嶼,因為開發,讓樹木變成了高樓,讓田地變成了房子。這時我彷彿聽到樹上的小鳥說:「我們下次過冬要去哪裡?」也彷彿聽到魚在說:「還我家園」,更聽到大地在說:「我面目全非了!」這些低語讓我留下心痛的眼淚。 金門我的家,孕育無數生命的地方,卻變得如此哀愁。人人都應該要保護金門,多種樹、少破壞,不讓汙水流到大海,不亂破壞生態,讓家鄉變美好,你、我才會更健康。 吳念真說過:「呵護我的土地,土地才會呵護我們的子子孫孫。」保護金門刻不容緩且人人有責,讓我們攜手守護金門,守護最愛的家。
-
歲末感恩活動
我很期待這一天,因為這一天我們可以帶零用錢來,也可以買東西。在歲末活動一開始,就是國樂社團的表演,我也是表演成員之一,既緊張又想突破。 國樂表演完之後,就換校長致詞,校長講了很多要注意的事項,校長講完後,就換民俗舞蹈的表演,我覺得大家都很厲害,因為她們跳得都很好。 所有的表演都結束之後就是大家最期待的跳蚤市場,一開始大家都不顧店,都跑去買東西,過了一下子大家跑回店,當我要去買的時候,老師廣播說街頭藝人的表演即將開始,輪到姐姐表演的時候她卻忘記譜了。 我覺得今天的表演都很精彩,歲末感恩活動很好玩,因為有外面的攤位來到我們的學校,我也吃了許多美食,中餐都吃不下了,希望下次跟這次一樣豐富多彩。
-
快樂就在生活中
快樂就在生活中,只要我們用心感受,努力體會,便會發現快樂就在我們的周圍。有人說助人為快樂之本,還有人說穿名衣、開名車才是快樂,而我認為會讓我不自覺揚起嘴角的事就是快樂。 雨過天青,天空出現了一道五顏六色的彩虹,也出現了久違的太陽,大家終於可以出門踏青,花開了,草綠了,大地又充滿了生機,看了令人十分舒爽,這也是一種快樂。 有人說:「手心向上是求人,手心向下是助人。」我們平日就應該手心向下多幫助別人,例如:同學忘了帶文具時,我會主動借同學鉛筆;看見同學受傷時,我會陪同學去保健室;同學遇到不會的問題時,我會主動教同學功課,看見同學獲得幫助、解決困難了,會讓我的心中很有成就感,因此就會很快樂。 還有閱讀時,我也會感到快樂,因為在看書時,我就會進入忘我的境界,我的心情也會隨著故事的情節而起起伏伏,所有的煩惱都會拋到九霄雲外,心情格外愉悅,這樣也會感到快樂就在生活中。 生活中不是缺少快樂,而是缺少在生活中感受,在生活中體會,在生活中觀察,你便會發現生活中處處有值得快樂的事,你也會發現生活中藏著許許多多的快樂,只要用心感受與體會,快樂就在生活中。
-
【第三屆金門青少年文學獎徵文比賽獲獎作品】問神
國中散文組第一名 那年,六歲,沐浴民俗的渲染。 街道上的燈光閃爍著黑夜,一陣鑼鼓喧天,劃破了西方村落的寧靜。聽著凌亂的鼓聲與刺耳的鈸聲愈發嘹亮,在這錯落的古宅間繚繞,一群人們浩浩蕩蕩的頂起神明的諭令,散播著堅定的庇護予每戶人家。 傍晚的時刻,村落裡的人們總會聚集在玄天上帝廟前,燈火通明得像是白晝一般,身著華服的耆老對著香爐拱手作揖,喃喃自語與那深處的尊者發生靈魂低語。年長的兄姊們分發著樂器,部分男孩們圍繞著轎子打轉,部分男孩們提起提燈,共同替神明提起一條大道,女孩們則在廣場上打鬧嬉戲,等待著收下人們真摯的祈福。廣場上的一切都準備著村里這一年無上的守護。 隨著隊伍響起鼓吹聲響,走經擺好金紙與沉香的家家戶戶。「一、二,發啦!」奮力的聲響迴盪在村落裡,抬轎子的男孩們嘴上喊著聲,併同著喊出的氣力頂開了大門。而後神輦佇立在禾埕,提燈輝耀大門兩側,聲響隨著轎子的落下逐漸和緩。待人們插上一炷香後,領頭的姊姊鞠躬感謝,偶有幾戶人家備點零錢與點心,便是那群孩子們行繞村莊時的幸運。鼓聲再次響起,一行人便繼續前往下一戶人家。 慢慢走遠的路途,手腳不俐落的我常常一鞋子勾起漫天塵土,弄得自己灰頭土臉,然而不只是我,男孩們手上的鈸也越發無力,仍是小孩的我們開始感到累了。疲憊的一行人挑了塊角落坐下,布袋裡裝滿了滿載而歸的餅乾糖果,孩子們一窩蜂的衝上前,一時間前面力竭皆在這些零嘴中消化而盡,夜色被天真爛漫的笑聲染上一抹童趣。嘴裡的甜蜜化作力量,一行人再次朝著村莊的每個角落行去。 這樣的情景,是若干年來西方社區的傳統,每年到了元月十五,街坊熱絡的迎接著我們,眼前的禮俗伴著長輩們欣慰的微笑,安定俗世中年輪所烙印的堅持。 直到十歲那年……。 那年夏天,一場高燒煎熬著年幼的我,遵照醫師的指示,三餐飯後加睡前的藥丸子準時服用,但都無法擺脫不適的感覺。一天兩天的過去,大人們在一旁束手無策,一向疼我的阿嬤撫摸著我那沸騰的前額葉,口中的低語不斷,而我眼前只有一片昏沉的模糊。此時,身子被緩緩支起,阿嬤端著一碗混濁的水不斷往我嘴裡遞去,「咳!咳!」一股焦香味充斥嘴裡,我虛弱的嚥下後說道:「這是什麼?」「心甘欸,這是符水啦!喝下去很快就會好了!」阿嬤暖暖的說著。聽到這樣的回覆時,心中嘀咕著:「這碗符水真的有效嗎?」然而為了讓阿嬤放心,我便緩緩地喝完了,看著阿嬤稍加放心的神色,口中說道:「觀音佛祖要保佑啊……」我便失去了意識。 再次睜眼已是五更時分,果不其然,依舊頭痛欲裂,身旁的爸爸早已在一旁「呼嚕--呼嚕--」的沉睡著。此刻只有沉沉的夜色陪著滴答的指針擺動,又再一次恢復意識時已經天明,也不知道是藥起了效,又或是觀音的神蹟,竟然好轉了不少!讓阿嬤直呼「觀音菩薩保佑!是觀音菩薩保佑!」 然而真的是祂的保佑嗎?我總困惑著:「這世上真的有神嗎?」 科技與媒體的普及,越來越多人挑戰著傳統的宮廟文化,也踢爆了不少招搖撞騙的風水師。電視上更是時不時出現人們對神明降世的懷疑,時不時出現對神蹟的質疑,這是一個草木皆兵的時代。 又再想著遙遠的過去,「不問蒼生問鬼神」的帝君在夜半時只想著鬼神之事;從前人們面對天災的絕望,也只能寄託在一次次的虔誠之下;國破家亡前夕,選擇沐浴更衣,祈求著上古傳說中的神祉能造福自己。然而這一切不過是他們自己的盲目跟從。更別說到了今日,鑽轎、乩童等行為更是顯得突兀,畢竟不斷發展科學的當下,大多不能理解人們所做的這一切。 就連曾經面對諸多人際難題的時候,我也曾試著問問神是否存在,然而,總是得不到任何回應……我總是想著:「神明呢?是我不夠虔誠,還是我不夠資格,為何我總過得如此蹣跚與無助……」而這一切的困惑我都只能放在心底,只是生活中到底該相信什麼?其實我並不知道,因為沒有可以相信的事物。 這年,年十二,一切只是選擇。 這年,新冠肺炎病毒席捲而來,全世界都陷入了恐慌之中,臺灣也不意外,看著臺灣確診的人數不斷增增減減,身處金門的我們心中也充滿了恐懼,深怕一個不小心就會重蹈大人們十七年前的恐慌。 為了封堵病毒蔓延,政府不斷地呼籲著大家春節時期減少移動,以免出現大量的感染機會,致使許多人選擇留在本島,原本應當熱鬧滾滾的西方卻變得格外冷清。本是團圓的時候,卻因這樣的意外讓見面都顯得困難。 又到了元月十五,雖說心中滿是抗拒,但這麼多年所締結的情誼,仍舊讓我前去參加今年的「討金錢」。這一年雖說聚落裡人丁稀少,卻在過程讓人感到心靈上的盼望。「一、二,發啦!」的號令依舊迴盪在每戶人家裡頭,有別於過往,許多白髮蒼蒼的奶奶、步履蹣跚的爺爺顫顫巍巍的朝我們走來,滿佈皺紋的雙手親自獻上沉香與祈禱,閉上雙眼專注祝禱之時,那份誠摯的神情讓人感到無比的動容,因為這樣的一舉一動都堅定的表現著他們的信任。也才知道這一年一次的祈福,他們已經等了許久。 「玄天上帝呀!請你要保佑啊!保佑我在臺灣的兒子可以身體健康,平安度過疫情呀,不要讓他……」 「玄天上帝呀!弟子陳某某,請你保佑臺灣的子孫,希望他們都可以……」 聽著爺爺奶奶紛紛為了無法返鄉的親人們留下祝福,明明都知道病毒的散播是如此的可怕,明明都知道目前連醫學的力量都無能為力,但他們仍堅持要為子孫獻上這一炷香。這樣義無反顧的信任讓人感到動容,看向他們安穩的面容,好似這一掌中就是他們所有的希冀。 我們繼續走在街道,更多的人們走出,隨著逐漸串起的企盼,那一家這一戶都祈求著能渡過這疫情難關,安定的柔光進駐每一落宅邸,我才終於幡然醒悟,原來在這科學理性仍在迷路的當下,無所適從的人們只能把心寄託在遙遠的精神之中。原來並不是單純的迷信,而是他們選擇了自己唯一可以相信的所有,神明就是他們最大的希望。 隨著我們走過的路途,看著村里的人們更是專注的模樣,我已不知道身後轎中坐的依舊是那尊雕像?也許祂已神光沐浴坐鎮其中?祂的存在,早已無法衡量,祂就是精神的象徵。 在這元月的夜裡,孩童歡樂的吆喝聲,大人們真摯的低語祈禱,共同祈禱著未來的安平。 而那一聲聲「玄天上帝呀……」的祈禱聲落在西方村落中,迴響在這元宵復始之日。 (稿件由金門縣政府教育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