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園地
-
令人難忘的亞運
一年一度的亞洲運動會終於展開了,今年是在韓國的仁川舉行,所以又簡稱為仁川亞運。而這次的亞運會高手雲集,每位選手都摩拳擦掌,準備為自己和國家爭取榮耀。 嗶!舉重比賽即將開始,第一個上場的是來自中華台北的林子琦,她第一次試舉就舉起了九十七公斤,第二次則加到了一百公斤。就是這樣不斷反覆的動作,使一雙原本細白的手變成了一雙粗糙又長滿繭的手。你知道這對一個女生來說是多麼痛苦的事情嗎?但皇天不負苦心人,就這樣一舉舉起了金牌及世界紀錄,也為中華隊爭取了無比的光榮! 呼!呼!呼!剩下最後一段的衝刺比賽就要結束了,場上的選手分別來自不同的國家,其中的一位則是來自台北的蕭美玉。她不愧是我們的自由車車后,現在她的成績排名第一,而最後一次得分的機會她也不放過,分數更是遠遠的超越了第二名。獲得了她人生中第一面也是最後一面在亞運自由車的金牌,但這些美好的回憶卻是永遠也無法抹滅的。 我覺得,人生就有如一場運動會,有時勝利、有時失敗。這次的仁川亞運不論是游泳、棒球或者是籃球……等,我們的選手都努力堅持不放棄,展現出了優良的團隊精神,也為我們國家爭取了最美好的勝利!
-
校園中的聲音
噹!噹!噹!下課了,這是大家最期待、放鬆的時光。操場上,大家跑著、唱著、跳著,似乎是想將課堂上的壓力釋放出來。我則喜歡奔跑在操場,迎著涼涼的風,聽著大自然的聲音,那是多麼舒服的享受啊! 噹!噹!噹!上課了,我坐在教室裡靜靜的聽。在老師還沒進教室時,同學們嘻鬧著,教室裡充滿著沸騰的氣氛,但當老師一出現,全班頓時鴉雀無聲,只聽到粉筆在黑板上賣力沙沙沙的作響,我們跟著節奏,搖頭晃腦地朗讀著課文,與教室外震耳欲聾的蟬鳴聲互相較勁著;有時上音樂課時,我們更會哼唱優美的旋律,和著老師的琴聲,一派和諧。 靜靜的聽,我可以聽見大樹上鳥兒吱吱喳喳的唱著;風兒在樹葉間細細的說著;學生們開懷的談著;主任們廣播著……,這些聲音交織成一曲活潑的樂章,校園裡的聲音豐富多樣,如果大家也都能靜下心來仔細的聆聽,相信一定會更著迷於學校的生活。
-
我的阿嬤
粗糙的雙手﹐刻畫著歲月的痕跡﹔班駁的臉龐﹐描繪著蒼老的記憶。天空剛翻魚肚白﹐她就開始了一天的忙碌﹐為我們的三餐開始奔走忙碌。她﹐就是我眼中無所不能﹐慈祥和藹的親愛阿嬤。 從小﹐我就是由阿嬤一手帶大的孩子﹐所有的生活起居都是由阿嬤一手包辦。阿嬤常常告訴我以前的故事﹐小時候她並沒有讀太多的書﹐全靠自己的努力獨自扶養起孩子﹐在物資艱難的年代﹐是十分不容易的。阿嬤一手做菜的好手藝也是由一次又一次的嘗試而練就出來的﹐阿嬤會吹奏笛子﹐也是自己去摸索的。阿嬤的故事告訴我﹐一個人能否得到成就﹐不在於條件的好壞﹐而在於有沒有奮鬥的精力。一人只要有遠大的理想和奮鬥目標﹐就不會被條件所束縛﹐就會去發明條件﹐主宰命運。 阿嬤的勤儉﹐讓我看到她愛物惜物的生活觀﹐讓我看到她的慈悲心。謝謝阿嬤的照顧﹐我愛你﹗阿嬤。
-
我的導師
蔡佩玲老師是我的導師,她長得嬌小玲瓏,頭髮烏黑亮麗,每天穿著不同款式的鞋子,看起來又漂亮又有精神。 佩玲老師很溫柔,每次上到她的課時,她總會輕聲細語、一步一步清清楚楚的教導我們。當我們說不出課文大意時,他耐心的教我們用心智繪圖法找出重點,因此我非常喜歡她。佩玲老師也很平易近人,下課時,常常陪我們一起玩象棋、益智遊戲……,所以我們都不想出去玩,只想待在她身旁。佩玲老師更是一位聰明的人,每次我們問她問題,都難不倒她,有時我們會拿腦筋急轉彎的問題考她,她都能夠講出正確的答案。她真是一位智多星,全班都很佩服她。 佩玲老師十八般武藝樣樣行。其中,她最厲害的科目就是英語,因此她負責教導六年級的英文課及指導英語讀者劇場比賽,獲得優等獎。她曾經跟我們說:「如果學會英語,就可以去很多國家遊玩,像是美國、英國、法國等等。」一聽完這些話,讓我好羨慕。於是我下定決心,要好好學英文,將來就可以環遊世界,和外國人溝通。 佩玲老師不厭其煩的教導我們、陪伴我們,讓我們感到溫暖。希望他可以一直當我們的班導。祝她健健康康,平安快樂。
-
我的創意提袋
有一天,我和媽媽一起去菜市場買菜,回來的時候,我提的袋子竟然破掉了,東西就掉落了一地,這該怎麼辦呢? 我想了想,我突然想到可以用我的小外套來當作提袋,媽媽一聽到就覺得很奇怪,說:「外套要如何來當作提袋呢?」我說:「看我的厲害!」我立刻脫下我的外套,再把拉鏈拉起來,這樣外套裡面就有空間可以放東西了。接著,我把袖子綁起來,這樣不但可以提還可以背。我把掉在地上的東西放進去之後,我覺得我的創意小發明還滿好用的!沒想到我的小外套竟然可以當作側背的提袋,真是太神奇了!媽媽說:「你好棒喔,竟然可以想到這麼好的點子!」 下次當我再遇到困難的時候,我要找身邊的東西來發揮想像力或改造它,我可以把這些東西經過結合或改變後,讓它有新的用法。就像我這一次把小外套變成提袋或側背包一樣,我終於成功的解決這次遇到的困難,我真是厲害呀!創意發明家,沒有自己做不到的事,只要你願意,你就一定可以完成!
-
我再也不怕打針了
敲鐘了﹐大家走進教室上課﹐上到一半﹐突然有人來通知要打針了﹐我們就排隊去活動中心二樓。 到了活動中心二樓﹐護士阿姨先檢查我們有沒有感冒或是生病﹐因為一號不打﹐所以從二號開始打﹐一個接一個﹐一下子就輪到我了﹐我好害怕。醫生先幫我擦酒精再打針﹐打完後我發現﹐其實一點也不痛﹐所以﹐只要勇敢﹐什麼事都難不倒。 媽媽說﹐打針會讓我變強壯﹐像戰士穿著盔甲﹐就不容易被打倒了﹐現在﹐我再也不怕打針了。
-
我的爸爸
我的爸爸今年四十二歲,長得高高壯壯的,看起來有一點嚴肅,但實際上他並沒有生氣,只是看起來有點兇。他對我們很好,很照顧我們。 我的爸爸在金門酒廠上班,他有時候很早出門,有時候晚出門,但卻要工作到很晚才能回家。有一次早上三點多接到電話,他就馬上出門工作,真的很辛苦。但是,爸爸都不覺得辛苦,因為他工作賺錢,就是要給我們開心舒服過生活。 我的爸爸有一個聰明的頭腦。我數學不會的時候,爸爸會教我,全部題目他都算得出來。爸爸說:「做題目要細心,才能發現錯誤,馬上修正。」所以,我做題目時會很細心,這樣才不容易寫錯。 我希望像爸爸一樣有聰明的頭腦,這樣我長大就可以當老師,工作賺錢照顧爸爸、媽媽。
-
記憶中的味道
有一股味道,是我熟悉的味道,也是我想念的味道。有時魂牽夢縈,有時偶然想起,依舊是滿足,渴望再與它相遇。那股味道,不是哪裡的特色名產,不是哪裡的美食佳茗,而是阿嬤那鹹粥的味道。 最後一次吃阿嬤煮的鹹粥,是距離現在遙遠的五年前。大鐵鍋裡,豆干、芋頭、香菇、青菜還有肉片等等,滿滿的配料五顏六色的,就像一幅色彩繽紛的畫,也像一片美麗的花海。看看阿嬤備齊了所有的材料,準備大展身手囉!所有的配料翻炒後,大骨高湯加上小火慢燉,細細熬煮,經過時間的醞釀,撲鼻而來的香味在空氣中瀰漫著。一個一個簡單的味道,拼湊出獨一無二,有甜有鹹,屬於阿嬤的味道。在鍋子裡頭的,不僅僅是各式各樣的食材,不單單是一道香噴噴的菜餚,更是代表著我們一家人的和諧團結,更是阿嬤毫無保留給我們的滿滿的愛。 從小,阿嬤就把最好的給我們,細心調理家裡的每一餐,讓我們一回到家,滿桌豐盛的飯菜,等著我們每天晚上的團聚,這是從前每次夜晚平凡的幸褔。阿嬤把我和弟弟一手帶大,知道我們喜歡吃她煮的粥,總是在我們最需要時端出熱騰騰的鹹粥,滿足的看著孫子把粥吃完。阿嬤,就像她煮的粥一樣,樸實有味。她教導我們的雖然不是書本課本裡寫的,但它們卻是人生中學到的,心裡領悟到的,那些知識道理,是比天寬比海闊的阿嬤的味道。 如今,阿嬤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沒有辦法再為我們親手做羹湯,沒有辦法再等著我們回家,目送我們上學,只能靜靜地躺在床上,看著我們說著每天發生的事,和我們點頭示意。但是,相信阿嬤的味道,會一直在我們家人的心中,我們的愛也會像阿嬤的味道一樣,不會淡忘,長存在這個家裡,我們的心裡。看著床榻上的阿嬤,想起記憶中鹹粥的味道,不禁眼眶泛紅。謝謝您為了這個家白了髮,皺了紋,雖然無法再嘗一口阿嬤煮的粥,但我也能循著那記憶中熟悉的味道,慢慢成長!那屬於阿嬤的味道,屬於阿嬤的美味,屬於阿嬤的愛。
-
激勵人心的影片
這個月是學校的生命教育宣導月,學校播放了兩部短片給我們欣賞,影片一開始出現了一個沒有雙臂和左腳的女人,大家異口同聲的發出驚呼聲,她叫佐野有美,是日本人。 佐野有美一出生就沒有雙臂,腿也不健全,從小因為沒有雙臂,只好用她僅存的左腳來代替手,在她大概5歲時,也和正常小孩一樣能夠自己穿衣服,努力的在地上蹭啊蹭,在她眼中我看到的是希望和對生命的熱忱。在求學過程中她也曾經遭受挫折,但並沒有放棄,反而更加努力,努力的拉近與大家的距離,不放過任何參與活動的機會。第二個影片是介紹一位沒有雙臂的女士—任吉美,她也是出生就沒有雙手,她的媽媽甚至還想將她棄養丟入大海,但爸爸的不忍讓她得以存活,她用雙腳代替手,她能做所有一般煮婦能做的事情,煮飯、洗衣、抓魚、插秧甚至是刺繡樣樣難不倒她,她的老公和兒女在她的照料下過著正常的日子,真的令人佩服! 看完他們的故事,我的腦海呈現出我受到挫折時的畫面,發現自己的挫折跟她們比根本就不算什麼,因為他們的挫折會影響他們一輩子,他們會因為先天的缺陷不得不放棄很多事情,即便他們努力將自己的作息像正常人,還是無法改變有缺陷的事實,他們之所以能夠積極樂觀的面對自己並將自己變的更好,有一因素是因為家人的陪伴與支持,讓他們有動力並對世界懷抱著希望!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我也常常有遇到挫折的時候,每當我遇到挫折時第一個發洩情緒的方法就是哭,因為哭能讓心裡舒坦些,哭完以後檢討自己為什麼會遇到這些挫折,然後再從根本改善,提醒自己千萬不能因為一次的失敗就喪失鬥志。看過這些影片之後,我會學習佐野有美和任吉美的堅強和樂觀,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站起來,身體有缺陷的他們都辦得到,更何況我們有手有腳,所以遇到挫折就想辦法克服,把挑戰當作往前的動力,相信我也能活得精彩,加油!
-
路是人走出來的
一大片的草叢中,可以看到的一小條小路,那是多少人的足跡;一地凹凸不平的路,可以看到唯一一道較為平坦的路,那是多少人的汗水。 人生的道路,有可能是凹凸不平,或是雜草叢生,但是只要多走幾次,便能開闢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在未來的路上,每一條都是在自己的努力下和身旁的人的幫助下走出來的。像我現在一樣,我現在在想未來職業,但人們常說:「現在想還太早」但我覺得,既然是我以後要走的路,為什麼不盡早規畫好,做好準備,讓我以後能一帆風順的走完這段路程呢? 人們常說「條條大路通羅馬」,可是我想:就算每條都能通往目的地,但也有最快、最好走的捷徑。只要做對的選擇、交到對的朋友、用對的資源,就能走到最迅速的路。 我未來想讀醫學院,讀醫學院必須擁有比別人更多的醫學知識、了解生物的構造、良好的英文能力及比平常更多倍的努力。以上這些是我要選擇的路的條件,這些條件都達不到的話,那我可能就沒有未來可言。醫學知識:我能上網查、看醫學雜誌,生物構造:我可以在學校上生物課時,從中學習,英文能力:上課時,多聽、多寫、多讀,只要能做到這些,我要走的路就變得較為平坦、較沒有阻礙物。 路,是人走出來的,這句話絕對沒錯,因為路不會自己出現,必須是有人去開發,而這些開發者,往往都是成功的人。能夠使自己的道路更為平坦的人,通常都能順利走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即使辛苦,也要努力走完!
-
家人印象
「家人」是什麼?「印象」又是什麼?為什麼會有對家人的印象?「印象」又等同於「記憶」,在我們小時候,是誰在照顧我們?是我的爸爸、媽媽、姐姐還是哥哥,他們就是我們的家人,因為每個小生命都是被需要的,所以就會有很多的生命來到地球上,組成一個完美的大家庭,家庭是一種建立在家人心中的,「家」是歸宿,在家中有很多的美好回憶:包含悲傷、互相扶持、好笑的、快樂的回憶,這一些都是我對家人的印象,十幾年過去了,我都已是升上國一的學生了,至今這些刻骨銘心的回憶我依然久久未忘,時刻回想著過去的那段時光。 在我心中的家人,會幫助我、鼓勵我、給我家人的愛與關懷,還有當我不小心犯錯時,可以輕聲細語的跟我說我錯在哪,並且和我一起去改正它,避免下次再犯一樣的錯誤,而不是用像母老虎的嘶吼聲般的口吻來與我說話,如果我的家人用這樣的口氣,我一定會將它視為吵架、責罵,或是覺得家人是存心討厭我才要找我碴的,我也會用這樣的態度來與我的家人對話,所以我希望家人可以愛護我,讓我對自己有興趣的事物加以學習,成為我的一技之長,也用他們給我的愛讓我學習獨立與思考能力,去做是我認為對的事情,也想要家人支持我的夢想,並且同時為我加油,讓我帶著家人的愛朝向我的夢想邁進。 我覺得我與家人之間的感情時好時壞,可以再加強,我想多多去參加一些親子互動的活動,家是我們的歸宿,也是當我們有煩惱時可以紓緩壓力的地方,在那裡有家人們隨時陪著我們談心,讓我們可以在心情不好的時候給我們愛與溫暖,使我可以重新站起來繼續努力。
-
放學途中
放學是每位學生,上課完最後的階段,從七年級到九年級,放學都發生不同的事,有時開心,有時傷心,不過都是美好的回憶,也是做壞事痛處的經驗,偏偏這種經驗都發生在放學,造成犯罪時間都在放學時刻,放學是很關鍵的時刻,常常為所欲為的事都出現在 - 放學。 七年級的放學時光,就像巡視校園一樣,在校園走來走去,見到老師,老師一問,都說是參觀校園,流連忘返的不想回家。或是脫下上衣,穿上球衣,在光天化日下練習投籃,弄得滿頭大汗,才回家,這樣反反覆覆,放學就這麼過了。 八年級放學,馬上和同學去雜貨店買飲料,在去小學打籃球,如果要等人,還是會逛校園,真的是沒有啥地方好可以混了,我們會在三樓,那桌椅的地方坐者,看夕陽校園的景色是那麼燦爛,看天空那麼美麗動人,放學後就是這麼無聊。 九年級放學後,根本沒有時間混,根本沒有時間享受,雖然可以四點半以前回家,可是這樣有夠無趣。但是有很多次我的書包一直被我管家拿走,一定要付薪水,才能拿回書包,不然就是在我家門口大吼大叫,死要錢的傢伙,但是我就是喜歡這樣,因為有它讓我放學過後過得更精彩。 放學後,學生們趕公車的趕公車,要課輔的課輔,要練習的練習,當四點零五分一敲鐘,校園馬上人山人海,有如菜市場叫賣的老師,不買就會被罰抄弟子規;校園的建築,當早晨的白宮變成金碧輝煌的皇宮,就知道放學了。 放學途中與放學後的故事,前者寫景物的好,後者寫日記的好,反正每一個人在放學途中都會遇到零星、瑣碎的各種小事,用心去體會,會有更不同的感覺,這樣好不有趣喔!我很想聽同學們驚人事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