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園地
-
我的家庭
「我的家庭真可愛,兄弟姊妹都安康…。」我相信大家對〈甜蜜家庭〉這首歌曲都能朗朗上口,而我有一個溫暖的家庭,成員包括有爸爸、媽媽、兩個可愛的弟弟和我,一共五個人。 媽媽是個家庭主婦、爸爸則每天要辛苦的上班,媽媽每天任勞任怨的照顧我和弟弟們,她除了要做很多家事外,還要幫爸爸整理公司,而當我和弟弟們生病的時候媽媽就會不眠不休的照顧我們,她的關心與疼愛,我們姐弟們都一直看在眼裡,放在心中。而爸爸為了要給我們一個溫暖又舒適的家庭,每天努力在外賺錢,早出晚歸的他,讓我們家人有時很擔憂他的健康,而排行老大的我,每天放學也會幫忙分擔家事,照顧弟弟,也將自己份內的事盡快完成。 當爸爸放假時,我們就會安排休閒時光,全家人會一起到戶外走一走,呼吸新鮮的空氣,看看綠色的植物,欣賞萬紫千紅的花朵,望望青翠的高山,聽聽小鳥在樹上唱歌、在空中飛翔,我們享受著快樂又美好的休閒時光。 我在這麼幸福的家庭中長大,我要更懂得惜福,也要學著去關心社會上很多不幸的人,我相信他們如果可以得到大家溫暖及關懷,這樣社會也能和我的家庭一樣祥和又快樂。
-
難忘的演戲經驗
話說在我小時候時,曾有一次與眾不同的人生經歷,直到現在仍然記憶猶新,而且讓我回味無窮。 這件事是發生在小學四年級時,當時一家電視台要拍一部有關金門的紀錄片,由一位小說家的書為題材,片名和書名都叫「砲彈擊落一個夢」。由於演員要有當地人的感覺,於是導演和副導演兩人就乾脆「就地取材」,到金門的中正國小舉行「面試」。當廣播說全三、四年級都到活動中心集合時,我們這群小兔崽子,一知道有可以成為「明星」的機會時,個個無不大顯身手,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領與拿手絕活準備大展身手。而平日活潑好動的我,當然不願意錯過這個機會,藉著三寸不爛之舌和模仿咕咕雞脫穎而出,雀屏中選,成了當時自覺走路有風的––「主角」。 在結果揭曉,主角確定後,眾人抱著「無魚蝦也好」的心情展開了一點也不激烈的「第一配角戰」,結果只有一名榮登寶位,由最搶眼的二人,許×威和何×昇兵分天下,突然一人黑馬一躍,跳上寶座,來個「爆冷門」,他就是我日後的好友––牙謙。 結果揭曉後,牙謙和我被迫展開一段極不人道的特訓,隨後片子即開拍,而我和牙謙還有其他四年級的配角,都患有嚴重的「小攝影機症候群」,彷彿深怕被吸入攝影機中。由於掛著「主角」的面子,我只好硬著頭皮上工,這或許就是我為什麼現在這麼不怕有關攝影方面的原因吧!克服心理障礙後,同伴們也進入狀況,之後就是一連串的拍戲,我們去水頭、料羅灣等取景。乍看之下這故事很美好,其實是個不折不扣的悲劇,大意就是主角阿泉(我飾演)追求棒球夢,為了買全新棒球裝備而去挖砲彈碎片,最後挖到未爆彈而成了天上的星星……,他的家人的夢也碎了。總之,阿泉升天了,所以在劇中的我也……,不過我並是真正的被炸飛,而是靠剪片的方式「死裡逃生」了。 最後完片殺青後,我領到了紅包,也吃了一頓。由於一個多月沒上課,功課也就一落千丈,不過當影片開始播放時,所有成就一同釋出,那種感動,那種喜悅,真不是一般人可以體會的,尤其我被炸飛的那一瞬……。不過對我而言,在看過第四、五次時就像搞笑片了……,但是由於這次的經驗,我充分的了解攝影,知道面對鏡頭,便能體會到演員不是好當的(尤其導演喊:「NG!卡!」時候),除了要會演,還要緊張有沒有出錯等。 這次的經驗真的很獨特,或許一般人難以體會吧!記得導演曾說過:努力和代價是成正比的。大家看演員明星如此大紅大紫,接受的掌聲,但他們的背後是辛苦血淚是我們所看不到的。總之,這難忘的經驗要忘也難,就讓它成為人生的一段記憶吧!
-
樂陶陶﹐學做陶
今天我要參加一個活動,地點是在金城金頤陶瓷之家,我們要去學做陶、捏陶、吹陶,我興高采烈的想趕緊去那,因為我知道,一定會滿載而歸。 到了那兒,師傅已經在門口迎接我們,便帶我們到地下一樓的捏陶室,師傅還幫我們每個人準備用具,例如:陶土、泥漿、刀子……等等。之後告訴我們些製作陶瓷的過程,包括:手捏、土條圍切、上釉、燒製……等少驟。聽了師傅的講解後,才了解其實不容易完成一份作品,要靠些技術和耐心。師傅先示範做一個筆筒給我們看,他先將桌上的陶土捏成球狀,然後壓扁做成杯底,再來是切土條來圍住杯底,用泥漿把它們黏在一起,最後看自己要用什麼圖案去裝飾外表。每個人就開始動手做自己的作品,我想了想,該做什麼才好呢?之後決定做一個心型的盒子。按照師傅說的步驟,一步一步的做,並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創作個人的風格,雖然沒那個容易,不過還是要有耐心的做,失敗了再重來一次,最後的成品並不是跟我想像的那樣,但至少我有完成了。之後師傅幫我把一些地方修得更好一點,再拿去上釉,燒製……等,不過還要等一段時間才能完成。 接下來師傅拿了幾個自己做的陶笛給我們,並教我們基本的指法,慢慢的學幾首簡單的歌曲,例如:小星星、小蜜蜂……等等,大家吹起陶笛來,聲音非常的悅耳。我一再挑戰難度比較高一點的曲子,多吹個幾次,就得心應手了。師傅還誇獎我們,第一次吹陶笛表現就這麼棒。之後師傅展示他的作品給我們看,有:小夜燈、鰲頭、馬背、陶笛、拱橋……等,每一個作品都栩栩如生,還有它的意義在內。要達到那種技術。需要花長久的時間,努力磨練出來的。 陶土看起來不怎麼樣,但只要有興趣,一定有一番成就的。今天參加這個活動,不但讓我知道製陶的過程,也得到一個啟示:凡是遇到困擾的問題,不要把它當作可怕的、討厭的、無奈的遭遇,而要把它當作歷練、訓練和幫助。雖然不是每件事都能夠十全十美,但千萬不可以半途而廢。今天有了個經驗,下次就要做得更好!
-
最美的聲音
在我們多變化的生活中,我們總是因為太過忙碌,或是各種因素,導致我們錯過生活中許多美妙卻不足為奇的事物,聲音就是一例。生活中我們聽到的聲音太多種了,數都數不清,有「大聲」的,也有「小聲」的,但小聲的常常被忽略掉,我想這是因為大聲的聲音聽太多了,這將是我們莫大的損失,這不只是我們聽力受損,也讓我們不把聲音看在眼裡。 在我快樂的生活中,我總是熱愛大自然,熱愛田野,只要一有空閒或放假時,就待不住家裡,常常忍不住往戶外的綠地跑,即使是在上下課時間,我總會猛然的往教室後的林子瞧,不知怎麼的,那些翠綠的樹木與青青草地總是吸引著我,而另外一項因素,就是「鳥叫聲」。「鳥叫聲」是種細微又悅耳的聲音,其實只要是有綠樹的地方都聽得到,但常常被其他聲音所覆蓋,當我往外瞧時,就一邊仔細聽著,我的心情就會隨著鳥叫聲的高低起伏而有所變化,就像為了紓解壓力而聽音樂一樣,雖然我不認識這些鳥兒,卻認得出牠們那天籟般的歌聲。 再來就是每當放學時,我總會自己騎著腳踏車去海濱公園,沿著海堤欣賞漂亮的風景,那裡的鳥叫聲更是千奇百怪,有低沉的、悅耳的、高亢的,還有抑揚頓挫,各式各樣的巧轉,讓我心情好得唱起歌來。我想之所以這裡會有那麼多鳥叫聲,是因為這裡是紅樹林溼地,溼地富有大量的招潮蟹、寄居蟹、彈塗魚等,各種牠們喜愛的食物和休息的地方,簡直就是牠們的天堂,也難怪會有這麼多的嚶嚶美聲。 在那麼多的「聽鳥」經驗後,我省思到一個道理,大自然是鳥和其他動物的家,我們都是相依共存的。我們不應該只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破壞大自然,也因此喪失了許多大自然珍貴且奧秘的寶物。
-
心中有愛
愛能是冬夜裡最溫暖的手;愛能是照耀大地的陽光;愛能是萬物都需要的氧氣,永不止息。德雷莎修女說:「人人把愛當作一種工作,把愛的光輝發揮到日常生活裡,這世界就和平了!」 當你捐出自己的積蓄來幫助有需要的人時,當你扶起一位跌倒的朋友時,當你能仔細聆聽同學的心事時,心中該是多麼的歡欣、愉快!愛,不是一分額外的負擔,而是一種發自心靈深處的關懷。人人心中都能有份愛,將會使社會更加祥和! 這次的八八水災重創台灣,許多南台灣的朋友們失去了賴以為生的家園,風無情地吹垮房屋,就這樣隨著滾滾猛水消逝,眼看美麗的台灣被破壞得如此殘破不堪,心裡真的有如被刀割一般難過。大自然無情,但卻也藉著這次機會讓我們體會到心中有愛的重要。這次水災有一半的因素是我們人類自己造成的,濫伐山林、垃圾污染等等,造成土石鬆脫,排水設施不通,大自然雖不會說話,但這次的災害就是反撲的證明。「每個人愛它,家就有光彩;每個人付出,家就不孤單;每個人珍惜,家就有甜蜜;每個人寬恕,家就有幸福……」若大家心中能多一點愛心,發揮自己的一點舉手之勞,讓這座美麗的島嶼能永遠生氣盎然! 愛,使一首曲子更加動人,讓生命更充實而豐富。尤其照亮了每個人的心靈,讓宇宙各角落皆充滿著溫馨與幸福。
-
英語課
英語是國際共通的語言,在世界上有許多國家都要國民學習英語,而我們當然也不例外,從小我們就有英語課,我對英語有濃厚的興趣,上國中之後,我那股熱情,燃燒得更加旺盛,因此,讓我深深的愛上英語課了。 我的英語老師是人見人愛的型男–翁坤成老師,大家私底下都稱他叫坤伯。翁坤成老師的教學方式很有趣,讓大家學到許多。他會先念英語單字,之後再作課外補充,提升我們的能力,在課堂上,他會不厭其煩的反覆教導,直到我們真正了解,才會繼續上課。 翁坤成老師的個性很好,不會亂發脾氣,他常會用鼓勵的方式激勵同學。而且他很有耐心,記得有次,大家都學不會把單數變複數的文法,老師不但不生氣,還很溫和、有耐心的教我們,讓我印象深刻,十分感動。 上英語課的時光,好像過得特別快,「咻!」一下子就結束了。但是在短短的時間內,我總是獲益良多,讓我覺得格外充實、快樂。所以我特別喜愛上英語課,真希望天天都有英語課啊!
-
秋天
看,那羞澀的楓葉害羞地紅了臉頰;聽,那蟬聲漸漸離去;聞,那大地豐收的氣味;感受,那微風徐徐吹來的涼意。這就是秋神的降臨,這裡的一切一切都是祂所賜予大地和我們的「禮物」。 一年當中的每一個季節,都各自擁有獨特的魅力與致命的吸引力。在這其中我對「秋天」情有獨鍾。我愛秋的多,秋的涼爽,秋的氣息,更愛它所帶給我那如詩如畫的景象。秋天是一年四季的第三個季節,當它到來的時候,你才會驚覺這一年已過了四分之三!才發現歲月與時間的流逝並不像流水般的流動,它如光速般的飛行才對,轉身回去看看自已留下的,竟然一片空白,這也就是所謂的蹉跎光陰,但,若你有所領悟,秋天也是一個重新起步的好時機,把握並珍惜僅存的四分之一的時光,現在努力,一樣能拚出輝煌的人生! 秋天是農夫收成的季節,是檢閱成果的時候,「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種什麼因,就得什麼果」,當農夫在抱怨收成不好時,有想過自己有定期除草、除蟲、施肥嗎?就像自己看到成績感嘆時,可曾想過自己花多少時間讀書,多少時間努力?秋天就像人生的休息站,停在這,想想自己做了什麼?思考,檢討未來與過去! 秋天這個季節,對我的人生是一大轉折,幫助我好好利用接下來的時間!不知道在這個季節裡,對你們有什麼心情悸動?
-
古寧頭戰役60週年徵文比賽優勝作品
我所知道的古寧頭戰役國小組第二名◎李芸錚 古寧頭戰役對在安定中成長的孩子來說,是遙遠而陌生的。有關戰爭的經過情形,起初都是阿公告訴我的。上學讀書以後,每年的十月二十五日是我們的校慶,學校舉行慶祝活動,老師總會提起選定這一日為校慶的原因,也順便講一些古寧頭戰役的事情,引起了我們對該戰役的興趣。學校的鄉土教材與校本課程,老師為了讓我們認識自己家鄉的歷史,除了講述戰役的經過外,也會帶我們到戰史館、北山洋樓、林厝浴血奮戰紀念碑去參觀,再從網路上搜尋更多古寧頭戰役的資訊,使得我對這一個戰役有較進一步的了解。 民國三十八年十月二十五日凌晨,對岸共軍分乘各型船隻,在密集的炮火掩護下,在嚨口及林厝一帶登陸。第一天幾乎占領了整個古寧頭,共軍士氣如虹,向西浦頭推進,國軍奮勇抵抗,槍炮聲不停。到了十月二十六日,國軍增援部隊到達,戰車投入戰場,空軍、海軍支援,士氣大振,反攻林厝,展開逐屋爭奪,才改變了整個戰局,最後獲得勝利。 戰爭即將來臨時,古寧頭的人大多跑光了,阿公捨不得離開家園而留下來。阿公曾說:「為配合戰事的需要,捐出家中的門板與食物,更與其它鄉親,應徵構築工事、運補……與國軍打成一片。戰爭中由於短兵相接,肉搏巷戰,天昏地暗,叫聲殺聲如雷,真是心驚膽跳,只得在炮片橫飛,硝煙觸鼻,槍聲、炮聲中聽天由命,自求多福。戰爭結束後,再度徵召清理戰場,看到遍地都是死傷的士兵,斷手斷腳,滿身鮮血,痛苦哀嚎的聲音,內心非常難過。用門板抬著血肉模糊、死不瞑目的屍體,填在古井或坑中,更是無比的辛酸。」古寧頭戰役至今已屆六十個年頭,戰役的情景,一直活生生印在人們的腦海中。 政府為了紀念此戰役,將共軍登陸的地點建有「古寧頭戰史館」,占據時的指揮中樞「北山樓房」,保留著斷垣殘壁的面貌。也在戰役攻防肉搏戰中最激烈的地點,建「林厝浴血殲敵紀念碑」,最近更大興土木在古寧頭城門外興建「和平廣場」與「胡璉將軍紀念館」。早期金城圓環也興建一座象徵古寧頭大捷的「金門精神堡壘」,浮雕中有應徵參與作戰的民防隊員,拿槍的、挑石頭的、拿木板的、救傷的……婦女、大家同心合力在一起,使得士氣高昂而獲得勝利。這一些都以古寧頭戰役為主題,使得古寧頭戰役歷歷在目。 古寧頭戰役有位為國壯烈成仁的李光前團長,其英勇表現,使後人在李將軍為國犧牲的附近集資興建了「李光前將軍廟」。李將軍在槍砲子彈橫飛戰役中,雖然犧牲了性命,但是他忠勇的義行,永遠供人景仰。榜林圓環三丈五尺高的「無名英雄像」,看那雄糾糾、氣昂昂,栩栩如生的持槍勇士像,令人熱血沸騰,意氣高揚。矗立在中央公路起點,一位戴頭盔的戰士眺望遠方。這一些都是為了紀念古寧頭戰役無數無名英雄塑立的。 在這古寧頭戰役六十週年的日子,讓我們衷心感謝好多為國犧牲的奉獻的軍人與百姓,他們都是「無名英雄」。回想當年政府在大陸節節敗退,該戰役具有穩定局勢的功能。參與戰爭勤務的阿公,他常會感嘆戰爭的殘酷。我是在幸福中長大的孩子,有如溫室的花朵,連躲宣傳戰的經驗都沒有,只是從戰爭的影片、老師的講解、網路的搜尋、阿公的口述中來得知戰爭的歷史。每當看到戰爭影片的畫面,那無情又恐怖的情節,常常不由得的流下辛酸的眼淚。我們除了要以虔誠的心來憑弔這古戰場,更要大聲的呼籲,我們要和平,不要戰爭。希望兩岸的長官,要以溝通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共同創造安和樂利的社會,讓百姓們能在無憂無慮中快樂的生活。
-
古寧頭戰役60週年徵文比賽優勝作品
戰爭與和平國小組第三名◎李庭嘉 戰爭這個名詞對我來說是既陌生又熟悉,陌生的是因為我沒有經歷過戰爭,無法想像戰爭的殘酷;熟悉的是,從小只要跟爺爺一起回古寧頭時,他總是告訴我那年在家鄉發生的那場戰役的點點滴滴,原來戰爭曾經真實的發生在我生長的這個小島上。 金門位於福建廈門灣內,從社會課本的地圖上看起來就像一隻飛舞的彩蝶,我曾經試著在世界地圖中找出它的位置,但它卻小到看不見。但是媽媽告訴我說:「一個地方的重要性,不在於它的面積大小,而是在於它在歷史上的地位。」我總是不了解這句話的意義,直到有一天我長大了,發現身為古寧頭人應該好好了解有關它的歷史,於是媽媽決定帶著我回到古寧頭,循著戰役遺跡了解歷史的原貌。 第一站我們到了古寧頭戰史館,廣場上有一穿著當時軍服與綁腿並配戴當時武器的勇士雕像。館內則有12幅大型油畫,每幅畫都非常傳神,將古寧頭戰役的經過躍然紙上。最後我們還欣賞了一場古寧頭戰役的影片,讓我對這場戰役的前因後果更加了解。 民國38年10月25日晚上,共軍利用暗夜渡海,向金門古寧頭、壟口一帶登陸,突破國軍陣地,經過國軍英勇反擊,獲得最後勝利,此場戰役不僅保衛了金門,更奠定台澎金馬局勢的穩定,也是台灣轉危為安的關鍵戰役。而我也終於了解金門在歷史上的戰略地位的重要性。 接著我們來到奶奶以前常帶我來的李光前將軍廟,我才恍然大悟原來這是金門百姓為了紀念在這場戰役不幸中彈為國犧牲的李光前將軍所建造的。除此之外每次經過伯玉路看到的無名英雄銅像,也是為這場戰役捐軀的無名英雄所建造的。原來勝利之歌,是許多無名英雄前仆後繼奉獻他們的生命所譜寫的。 曾經有人說過:「在歷史的長河中,戰爭與和平交迭發生。」現在烽火歲月早已遠去,迎接著是和平世紀的到來,我很慶幸生活在這個年代,不用像爺爺一樣,被砲彈追著跑。也感謝因為有這些無名英雄將他們的鮮血灑在這片土地上,如今才能開出和平的花朵,他們的精神將千古流芳。我們應該更加珍惜前人的成仁取義,在古寧頭戰役60周年前夕,讓我們向這些無名英雄獻上最高的敬意! 最後一站來到關帝廟前,我誠心祈求戰爭不再發生,世界永久和平!
-
古寧頭戰役60週年徵文比賽優勝作品
戰爭無情﹑和平無價國小組佳作◎陳衍德 記得小時候就常和家人到古寧頭一帶到處走走,在北山村落看到有一棟洋樓,牆壁有很多洞孔,曾好奇的問爸爸,爸爸就會告訴我這一段歷史-在六十年前,也就是民國三十八年十月二十四日夜,中共部隊分乘不同船隻二百餘艘,共有二萬多人,從蓮河、澳頭、大嶝出發,對金門本島攻打;當時這一棟洋樓剛開始還是國軍營指揮所,在共軍登陸古寧頭後,就被佔領為他們的指揮中心,從附近牆壁有大大小小不一樣的坑洞,就可知道當時兩軍打仗是很激烈的。 來到古寧頭戰史館,從簡報和館內解說員口中,使我更加知道,如果不是有國軍那時保衛金門的成功,也不會有現在進步繁榮的台灣,雖然前後雙方祇打五十六小時,二天多的時間,但是卻犧牲了國軍許多將士;原來現在李光前將軍廟,也是後來為了紀念李光前團長,在這一次作戰中,為了保衛我們金門家園,犧牲個人寶貴的生命,在看完戰史館回家的路上,全家人也到廟中點香拜拜,感謝他及許多阿兵哥過去為金門的付出。 假如不是爸媽及解說員告訴我這一段歷史,我還真不知道過去年代台灣和大陸有這一段水火不容的歲月,因為我出生以後大陸和金門就小三通了,去大陸很方便,感受不到過去兩岸緊張的關係;希望兩岸能夠持續和平相處,不管以後還是未來都不要再發生戰爭,讓大家都能安心自在的過生活。 看到現在金城鎮公所在金城國中體育館舉辦水陸祈福消災大法會,或許自己也不知道真正目的在做什麼,但是從字面來看可能在為過去死去的家人或是在這塊土地犧牲的人祈福,同時也為現在金門的人消災,希望金門不會有大自然的災害,就好像「八八水災」給台灣中南部帶來大災難,許多人因此死亡和很多家庭被土石流淹蓋,成了沒有家的人,是很不幸的。 雖然大自然給我們的災害很不容易去避免;但是戰爭帶來的傷害,不管是人的死傷、還是金錢的浪費是不容易計算的;爸爸常告訴我,我們這一代是最幸福的,不用吃很多苦,也沒有受到以前躲砲彈的經驗,在那一年代沒有許多個人的自由。在民國三十八年十月發生的這一場古寧頭戰爭,已經隔了六十年,很難想像這場戰爭的慘烈;但是打仗就好像打架一樣,會讓大家氣到沒有理智,不會講情面,雖然贏的一方,一時會很高興,卻會造成很多家庭的不幸,和許多人的死亡,房子也會毀了。戰爭帶給我們無情的傷害,由於沒有親身經歷過很難體會,但相信它帶來傷害無情會比大自然災害來得大,所以要避免戰爭發生。 沒有人喜歡戰爭,古寧頭這場戰爭已經過去了,現在很多人到金門參觀古寧頭戰史館,是要大家記得六十年前這場戰爭是很無情的,不管對錯希望永遠都不要再有戰爭,記取這次經驗教訓,讓大家為過去付出生命的人祈福,珍惜這數十年和平的可貴,將這次戰爭經驗教訓一代傳給一代聽,因為戰爭總是無情,和平無價是要大家懂得珍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