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訊
-
《官方駐地新聞》駐印尼台北經濟貿易代表處公告
2024.08.30 印尼交通部民航總局2024年第5號公告,印尼政府要求外籍旅客線上填寫印尼衛生部健康通行證(SATUSEHAT Health Pass, SSHP),以防範及追蹤猴痘(Mpox)疫情。 一、 印尼交通部民航總局2024年第5號公告,印尼政府要求外籍旅客線上填寫印尼衛生部健康通行證(SATUSEHAT Health Pass, SSHP),以防範及追蹤猴痘(Mpox)疫情。 二、 依據印尼衛生部公告資訊,自2024年8月29日起,所有擬入境印尼之外籍旅客於入境前必須線上填寫健康通行證(SSHP),旅客須至SSHP網頁(網址:https://sshp.kemkes.go.id)完成填寫表格後,以截圖方式儲存系統自動產生之QR code,以供入境時查驗。
-
《僑鄉臉譜》再見李伍華:新加坡華樂的守護者與推動者
﹝整理撰稿:僑訊小組﹞ 新加坡的華樂壇在上世紀經歷了許多波瀾壯闊的歲月,而在這些歲月中,有一位音樂家以其無私的奉獻和執著的精神,深深影響了這個領域的發展││他就是李伍華。 李伍華,祖籍金門山西,為新加坡藝術之家創辦人之一,於2024年8月17日因肝癌去世,享年80歲。他的一生,幾乎都與華樂緊密相連,他的離去,讓新加坡華樂界失去了一位重要的精神領袖。 早年的音樂之路 李伍華的音樂生涯始於1958年,當時他加入了愛同校友會,師從劉展鐘學習吹笛子。笛子作為中國傳統樂器,因其悠揚的音色和豐富的表現力,一直以來都是華樂團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李伍華的笛聲中,我們可以聽到他對音樂的熱愛與追求,也正是在那個時候,他對華樂產生了深厚的感情,並決定將自己的生命奉獻給這門藝術。 1960年,李伍華參加了由教師聯合會主辦的音樂比賽,並憑藉笛子演奏的《蔭中島》、《早晨》及《苗族舞曲》一舉奪得最佳演奏獎。這不僅是他個人音樂技藝的體現,也標誌著他在華樂領域初露鋒芒。從此,李伍華的音樂之路越走越寬,他開始更多地參與到華樂的創作和推廣中,為新加坡的華樂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創作與推廣:推動華樂走向國際 在上世紀70年代,李伍華曾經營樂器店,這不僅是他生計的一部分,更是他與許多音樂人結緣的地方。新加坡的詩人、作曲家郭永秀正是在這裡與李伍華相識,並深受其影響。那時,李伍華已經有「笙王」的美譽,他以笙為媒介,不僅在音樂創作上卓有成就,還透過樂器店為更多人接觸和學習華樂提供了平台。 1981年,李伍華受委託為全國音樂比賽委員,負責華樂組比賽事務,這是他首次在更高層次上參與華樂的組織工作。隨後,1982年,他為新加坡藝術節的舞劇《海戀》寫曲,展現了他在音樂創作上的多樣性和深厚功底。 李伍華的音樂創作不僅僅侷限於本地,他也積極推動新加坡與國外的藝術交流。1986年,他代表新加坡出席了在台灣舉辦的Asia and Pan-Pacific Composer League Conference,這是他將新加坡華樂推向國際舞台的重要一步。此後,他又多次帶領新加坡的華樂團赴朝鮮參加四月之春友誼藝術節,這些國際交流活動,不僅豐富了新加坡華樂的表現形式,也使得新加坡在國際華樂界獲得了更多關注。 1990年,李伍華倡議並促成了新加坡南洋藝術學院與中國北京中央音樂學院聯辦的華樂海外分級考試。這一制度的引入,為新加坡華樂的專業化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也標誌著新加坡華樂教育走向了更為規範化的道路。 新加坡藝術之家:傳統文化的守護者 1993年,李伍華與莊家富、吳書玉共同創辦了新加坡藝術之家,這是一個致力於推動華族傳統文化發展的藝術團體。在藝術之家,他不遺餘力地推廣華樂文化,並透過舉辦各類音樂會和文化活動,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年輕音樂人才。 1995年,李伍華指揮中央音樂學院民樂團在新加坡演出,其中一場是他的作品專場。這次音樂會不僅展示了他的創作才華,也進一步鞏固了他在華樂界的地位。同年,他製作了該專場音樂會的CD,為後世留下了珍貴的音樂資料。這些努力,無不彰顯了他對華樂的熱愛和對傳統文化傳承的執著。 此外,李伍華還積極參與各類社區活動,擔任文禮聯絡所華樂團指揮、新加坡樂齡活動聯誼會合唱團指揮以及華中校友會合唱團指揮等職務。他的廣泛參與,使得華樂文化不僅僅停留在專業領域,而是深入到社區和普通民眾之中,極大地推動了華樂的普及。 最後的貢獻與永恆的精神 即便是在生命的最後時光,李伍華依然沒有放下他熱愛的音樂。今年6月,李伍華因氣喘被送入黃廷方綜合醫院,查出有嚴重的肺積水和晚期肝癌,之後轉入歐南社區醫院的臨終關懷病房。但即便如此,他依然保持著良好的精神狀態,並在7月19日,新加坡藝術之家為他舉辦的一場音樂聚會中,演唱了他創作的歌曲。一周前,他甚至完成了《胡姬花》和《如果雲知道》兩首歌的譜曲,這兩首歌曲成為了他音樂生涯的最後篇章。 李伍華的一生,是為華樂奉獻的一生。他不僅在創作和演奏上取得了卓越成就,還透過各種方式推動了華樂的發展與普及。2014年,李伍華獲新加坡詞曲版權協會頒發卓越才藝獎,這是對他一生音樂貢獻的肯定。 李伍華的離去,留下了一個無法填補的空缺,但他的精神將永遠激勵著新加坡的華樂人 正是因為有了他這一代人的努力不懈,對華樂至死不渝的喜愛和維護,新加坡的華樂壇才能有今日昌盛的局面。他的離去,雖然令人惋惜,但他的音樂和精神將永遠留存在新加坡的華樂歷史中,成為後人學習和仰慕的榜樣。
-
《僑鄉僑訊》雪蘭莪金門會館婦女組張雪紅 榮獲2024年第22屆大馬婦女節聯歡晚宴殊榮
﹝馬來西亞訊﹞ ﹝整理撰稿:僑訊小組﹞ 雪蘭莪金門會館婦女組,應邀出席由馬來西亞永春鴻榜陳氏公會婦女組主辦、巴生福建會館婦女組主催、並由31個華團婦女組協辦的《2024年第22屆大馬婦女節》聯歡晚宴,這是一場旨在表彰和慶祝馬來西亞婦女成就的年度盛會。 晚宴當天,活動在巴生福建會館的華麗宴會廳內舉行,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婦女組織參加。場內氣氛熱烈,賓朋滿座,與會者身著大馬婦女各式傳統服飾,充滿了對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尊重。雪蘭莪金門會館婦女組在此次活動中表現尤為出色,特別是在由婦女組副主任張雪紅代表會館參加的大馬民族服裝比賽中,更是脫穎而出,榮獲優秀獎。 文化傳承與民族服裝之美 馬來西亞是一個多元文化的國家,各族人民都擁有豐富的傳統服飾,這些服飾不僅反映了各民族的文化背景和歷史,更是文化認同的重要象徵。此次大馬民族服裝比賽正是以展示各族群的傳統服飾為主題,旨在促進民族間的理解與尊重。 張雪紅女士在比賽中身著大馬傳統服飾,以精緻的刺繡工藝、典雅的設計和獨特的配色,成功捕捉了評審們的目光。她的服飾展示不僅展現了對祖島金門文化的深厚底蘊,也體現了婦女在傳承和推廣民族文化中的重要角色。張雪紅女士表示,此次獲獎不僅是個人的榮耀,更是對雪蘭莪金門會館婦女組長期以來致力於文化傳承工作的肯定。 聯誼與交流:婦女組織的力量 此次大馬婦女節聯歡晚宴不僅是文化展示的舞台,更是各婦女組織相互聯誼和加強合作的寶貴機會。雪蘭莪金門會館婦女組一直以來積極參與各類社會活動,透過這些平台與其他華團婦女組織保持緊密聯繫,共同為推動婦女權益和社會和諧作出貢獻。 晚宴當晚,各華團婦女組代表們共聚一堂,分享彼此的經驗與心得,討論如何進一步發揮婦女在家庭、社會和文化中的重要作用。金門會館婦女組的夥伴也藉此機會,向其他婦女組代表介紹了金門會館在推動文化活動、關愛弱勢群體以及促進社區凝聚力方面所做的努力。因為在大馬,婦女組織不僅是婦女之間的聯誼平台,更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推動力量。 展望未來:攜手共創美好社會 雪蘭莪金門會館婦女組一直致力於在社會中發揮積極作用,無論是在文化推廣、社區服務,都不遺餘力。 大馬婦女節聯歡晚宴的圓滿結束,為此次活動畫下了完美句點。雪蘭莪金門會館婦女組在此次活動中的傑出表現,不僅為會館贏得了榮譽,也為全體成員注入了新的動力。
-
新南向移地訓練 金門金城國中籃球隊訪馬來西亞體育交流促進文化連結
﹝整理撰稿:僑訊小組﹞ 「金馬奔騰 籃分難捨 百鍊金城」,金門縣金城國中籃球隊在周清曜教練的帶領下,一行25人於2024年8月17日至23日來到馬來西亞,展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體育新南向移地訓練體育交流計畫。這次出訪不僅是一次體育訓練的機會,更是金城國中學生們拓展國際視野,增進文化交流的重要體驗。 在交流活動期間,金城國中籃球隊於8月21日上午拜會了駐馬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TECO),受到卜正公使的熱情接待。卜公使在致詞中高度肯定了此次移地訓練和體育交流的意義,並勉勵學生們珍惜這次寶貴的學習機會。他指出,出訪學習不僅能提升技術,更能拓寬國際視野,幫助學生們更好地了解世界,並在未來成為具備全球競爭力的人才。 卜公使特別提到,籃球是金門最受歡迎的運動之一,透過這次交流,籃球成為了將金門的孩子與世界連結在一起的橋樑。他非常樂見金城國中籃球隊在此次馬來西亞之行中,不僅增進了技術交流,更加深了文化認同和友誼。 除了體育訓練和比賽之外,金城國中籃球隊還拜訪了雪蘭莪金門會館,與當地的華人社團進行了深度交流。這次會面不僅促進了兩地之間的文化理解,也為未來的合作和交流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金城國中籃球隊此次訪馬的活動,不僅是一場體育盛事,更是一個將文化、友誼和國際視野融為一體的交流契機。透過這樣的活動,學生們不僅在體育技能上得到提升,也在文化認知和國際視野上收穫頗豐。 這次交流訪問,無疑為金門和馬來西亞之間的文化和體育交流打開了新的篇章。未來,期待更多類似的活動,能夠進一步促進兩地之間的友誼與合作,也希望籃球這項運動,能繼續成為連接金門與世界各地的重要橋樑。 *部分資料來源:僑務電子報
-
《僑鄉僑情》馬來西亞華文獨立中學面臨的傳承與挑戰 雪蘭莪金門會館與華社的支持
﹝馬來西亞訊﹞ 馬來西亞的華文獨立中學,簡稱獨立中學或獨中,是華人民辦的私立中學,與國民型華文中學有所區別。這些獨立中學在馬來西亞教育體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承載著發展中華民族母語教育的重任,並致力於為國家培養優秀人才。迄今為止,馬來西亞共有63所獨立中學,分布在各個州屬,由華校董事聯合總會和華校教師公會(合稱董教總)共同管理。這些學校不僅為當地華裔提供了母語教育的機會,也在維護和發揚華夏文化方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華文獨立中學的起源與發展 馬來西亞華文獨立中學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馬來西亞獨立初期。隨著馬來西亞在1957年脫離英國殖民統治獨立後,華文學校面臨著被迫改制的挑戰。政府推行國民型學校政策,要求所有華文中學改制為國民型中學,教學語言也從華語轉為馬來語或英語。這一政策引起了華社的強烈反響,許多華校董事會和教師認為華文教育是中華文化的根基,不應被削弱。因此,不接受改制的華文中學轉型為獨立中學,成為馬來西亞華文教育的重要堡壘。 獨中面臨的挑戰 獨立中學在馬來西亞的運作模式與其他國民型學校不同。由於華文並非馬來西亞的官方語言,獨中在政府資助方面面臨困難,必須依靠社會力量和自力更生來維持運營。這意味著學生需要支付學費,學校則需依賴募捐籌款來維持日常開支。隨著經濟壓力的增加,一些獨中也採取了新穎的集資措施,如與銀行和商業機構合作,通過互惠互利的方式籌取持續性的發展基金。這些創新的財務策略不僅幫助學校度過經濟難關,也促進了學校與當地社區之間的緊密聯繫。 此外,隨著社會發展和教育需求的變化,許多獨中在硬體設施方面也面臨挑戰。教室不足、宿舍短缺等問題在一些老牌獨中尤為突出。以雪蘭莪州巴生的光華獨立中學為例,這所創辦於1954年的學校,在2014年開始出現教室不足的情況,不得不採取限制入學的措施。2018年,學校開始建設新的宿舍樓,以解決學生住宿的問題。 光華獨立中學的發展歷程 光華獨立中學(Kwang Hua Private High School),作為馬來西亞華社創辦的華文中學之一,已有七十年的歷史。該校位於雪蘭莪州巴生市,於1954年2月21日建校,秉持著「勤奮、誠實、博愛」的校訓,培養了無數優秀人才。自成立以來,光華獨中一直致力於提供高質量的華文教育,並積極應對各種挑戰,以確保學生能夠在良好的環境中學習和成長。 然而,隨著學生人數的增加和教育需求的變化,光華獨中在基礎設施方面的壓力也日益加劇。2014年,學校首次出現教室不足的問題,不得不採取限制入學的措施。這一問題凸顯了學校在硬體設施方面的不足,也反映了學校對於提供優質教育環境的重視。在此背景下,學校決定啟動一系列建設計劃,其中包括興建新的宿舍樓和大禮堂,以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 為未來籌建的義賣會 為了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並為更多華裔後代提供優質的教育環境,光華獨中於2024年8月18日舉辦了一場籌建綜合大禮堂與學生宿舍的義賣會。這次活動得到了社會各界的積極響應,尤其是雪蘭莪金門會館婦女組與青年團的熱烈支持。在義賣會上,金門會館的成員們不僅親自參與義賣,還提供了包括五香炸卷在內的多種特色點心,吸引了眾多校友和社區居民的踴躍參與。 這次義賣會不僅為學校籌集到了寶貴的建設資金,也展示了華社對於華文教育的支持與熱愛。透過這樣的活動,光華獨中不僅獲得了經濟上的支持,還進一步加強了與社區的聯繫,為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華文獨中與華社的未來 馬來西亞的華文獨立中學,作為中華文化的傳承者和推動者,未來仍將面臨眾多挑戰。隨著時代的變遷,這些學校需要在保持傳統的同時,不斷創新和發展,以適應現代教育的需求。在這一過程中,華社的支持無疑是至關重要的。無論是財務上的資助,還是精神上的鼓勵,華社的力量都是華文獨中前行的動力。 光華獨立中學的義賣會只是眾多支持華文教育的活動之一,它展現了華社在維護華文教育、推動文化傳承方面的凝聚力和決心。未來,隨著華文教育在全球的重要性日益提升,馬來西亞的華文獨中也將在國際教育舞台上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
《南洋小知識》印尼也普渡
印尼華人社群十分重視中元普渡的傳統習俗,無論是福建人、客家人、廣東人、潮州人、海南人或土生華人,皆秉承祖先流傳的中元普渡儀式。「中元節」在印尼語中稱為Perayaan Zhong Yuan,亦稱為Festival Cioko(此名稱源自閩南語的搶孤)。有些印尼媒體則將其稱為Festival hantu(鬼節)或Festival Hantu kelaparan(惡鬼節)。 在印尼,信仰佛教或道教的華人會在中元節期間祭拜神明、祖先及好兄弟,並舉行隆重的普渡儀式。這些儀式和台灣的習俗相似,皆深信農曆七月鬼門開啟,陰間的好兄弟會來到人間遊蕩,其中有些惡鬼可能會影響生活的平靜。因此,印尼華人的長輩往往叮囑家人,在農曆七月期間避免玩水、遠行、嫁娶、喬遷、購車等活動,並提醒晚上不要在屋外晾曬衣物等。 對印尼華人而言,農曆七月的重要性不亞於穆斯林的齋月(Puasa)或印度教徒的寧靜日(Nyepi)。在這段期間,印尼華人秉承祖先的教誨,注重行善、積德,透過發放物資幫助貧困的人,以祈求去霉運、積聚福德。
-
《僑鄉產經》馬來西亞躍升全球半導體重鎮 雪蘭莪IC設計園區開啟前端設計新時代
﹝馬來西亞訊﹞ 馬來西亞近年來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崛起,成為世界第六大半導體出口國。這個東南亞國家正積極從半導體後端製造向前端設計轉型,進一步提升其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 近日,馬來西亞雪蘭莪州的集成電路(IC)設計園區正式開幕,象徵著馬來西亞向前端設計邁進的重要一步。這座佔地6萬平方英尺的設計園區,能容納約400位IC設計工程師,是東南亞最大的IC設計園區,未來將成為推動馬來西亞半導體產業發展的核心力量。 雪蘭莪州務大臣阿米魯丁在開幕儀式上表示:「我們必須向價值鏈的上游移動。我希望未來的半導體產品上,能看到『馬來西亞製造,雪蘭莪設計』的標籤。」這一願景表明了雪蘭莪州希望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扮演更重要角色的決心。 馬來西亞在半導體產業擁有長達52年的經驗,現已成為全球半導體市場的主要參與者,佔全球半導體貿易總量的7%。尤其是在晶片封裝測試領域,馬來西亞占有全球13%的市場份額,這使得馬來西亞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馬來西亞的地理位置和政治環境也使其成為跨國企業的理想投資地點。在全球地緣政治局勢日益緊張的背景下,馬來西亞因其中立的政治立場,成為眾多跨國企業採取「中國+1」戰略的首選之一。為了進一步推動半導體產業的發展,馬來西亞首相安華近日宣布撥款約55億美元(250億馬幣),推動國家半導體戰略的落實。 馬來西亞經濟部長拉菲茲強調,這次的戰略與馬來西亞過去的做法大不相同。「我們過去幾十年來在半導體後端製造上做得很好,但這只吸引了更多類似的後端業務。現在,我們有機會在垂直方向上發展,並創建完整的生態系統。」 雪蘭莪州IC設計園區的開幕,不僅吸引了多家企業的進駐,也標誌著馬來西亞在半導體產業鏈中向上游移動的重要一步。目前,已有多家公司在此設立辦公室,其中包括兩家來自台灣的公司。雪蘭莪州因擁有多項優勢而成為企業投資的熱點,包括天災較少、交通便利、大量的半導體專業畢業生,以及穩定的水電供應。 雪蘭莪州投資貿易行政議員黃思漢指出,「我們將在設計園區內設置GPU伺服器機房,電力供應是我們考量的重要因素。這座商業大樓位於馬來西亞多媒體超級走廊(MSC)內,擁有雙向供電系統,能確保電力供應穩定。」 此外,雪蘭莪州資訊科技及數碼經濟機構執行長楊凱斌也表示,希望在政府經濟支持下,未來能夠建立至少4到5個IC設計園區,容納至少30家IC設計公司。每個園區預計能創造400至600個工程師職位,進一步推動當地半導體產業的發展。 目前,雪蘭莪州已經開始著手準備第二個IC設計園區,預計在未來五年內,能夠培育出至少10家本地的IC設計公司,為馬來西亞的半導體產業注入新的活力。 總結來說,馬來西亞正透過一系列的戰略措施和基礎設施投資,提升其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的競爭力。雪蘭莪州IC設計園區的成立,是馬來西亞邁向前端設計的重要一步,也為未來馬來西亞半導體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
《僑鄉僑訊》馬來西亞‧柔佛金同廈會館舉辦金筆同書廈春秋書法公開賽
﹝馬來西亞‧柔佛訊﹞ ﹝整理撰稿:僑訊小組﹞ 馬來西亞金同廈會館於近日舉辦了一場名為「金筆同書廈春秋」的書法公開賽,這場由金同廈青年團主辦、婦女組協辦的公開賽,吸引了來自各地的書法愛好者踴躍參與。此次比賽旨在弘揚中華文化,推廣書法藝術,並為書法愛好者提供一個展示才藝的平台。 比賽分為多個組別,涵蓋不同年齡層和書法風格,讓每位參賽者都有機會展現自己的書法功力。參賽者們無論是楷書、隸書還是草書,都展現出深厚的功底和對書法的熱愛。 評審團由多位馬來西亞知名書法家組成,他們對參賽作品進行了嚴格、公正的評選,最終選出了各組別的優勝者。優勝者除了獲得豐厚的獎品外,還將有機會參加由會館主辦的書法展覽,進一步推廣書法藝術。 金同廈會館主席在致詞中表示:「此次書法公開賽不僅是一次藝術比拼,更是弘揚傳統文化、促進文化交流的重要活動。我們希望透過這樣的比賽,能夠讓更多人認識並熱愛書法,為中華文化的傳承貢獻一份力量。」 活動當天氣氛熱烈,參賽者們互相交流學習,書法愛好者齊聚一堂,共同分享對書法的熱情與見解。此次書法公開賽的成功舉辦,再次體現了金同廈會館在推廣中華文化、促進社會和諧方面的重要角色。
-
吧生港口金浯嶼會館更名公告
﹝馬來西亞巴生訊﹞ ﹝資訊提供:吧生港口金浯嶼會館﹞ 敬啟者: 本會館自西元1945年正式成立至今,已有79年的歷史。成立之初,旨在團結金門鄉親,促進彼此聯繫與支持,尤其在早期為前來本地謀生的鄉親提供暫時居所,俗稱「估俚間」,以共渡難關。 為使本會館名稱更加明確,符合實際運作,並便於公眾識別,經本會館於西元2024年7月28日召開的常年會員大會一致決議通過,自即日起將本會館正式更名為「吧生港口金浯嶼會館」。同時,原隸屬本會館之宮廟亦將更名為「吧生港口金浯嶼會館伍德宮」。 為免有不明之處,特此公告各界知悉。如有任何疑問,歡迎隨時與本會館聯繫查詢。 此致 敬祝 安康 吧生港口金浯嶼會館 主席:李誠益 總務:李錫偉 西元2024年7月28日
-
駐馬來西亞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將於檳城提供行動領務服務
﹝駐地辦事處資訊﹞ ﹝資訊提供:駐馬來西亞辦事處﹞ 駐馬來西亞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將於2024年8月31日(星期六)下午1時至4時,在檳城的mei HOTEL提供行動領務服務。此服務旨在方便北馬地區的國人辦理各項領事業務。 服務地點與時間 |時間:2024年8月31日(星期六)下午1時至4時 |地點:檳城mei HOTEL,地址:50, Lorong Abu Siti 10400 Georgetown, Pulau Pinang,電話:+6044 217 0555 服務項目 1.文件驗證服務 |國人授權書 :領務人員將親自見證申請人簽字後,受理申請。 |其他文件驗證 :依據辦事處網站的相關規定進行。 |文件寄送服務 :若申請人無法親自取件,可當場填寫City Link寄送資料(西馬地區寄送費用為10馬幣),但此服務不包括護照寄送。 2.護照相關業務 |晶片護照換發 :領務人員確認申請人身分後受理申請。 |護照遺失補發及入國證明書核發 :申請人需提供報案證明,經確認身分後,辦理補發或核發入國證明書。 |僑居加簽 :領務人員確認申請人身分後受理申請。 3.領務問題諮詢 |現場將有專業領務人員提供相關諮詢服務。 聯繫方式 若需了解本次行動領務服務詳情或有其他領務相關問題,歡迎致電查詢: |電話:03-2161-4439、03-2161-5508、03-2161-8858 此行動領務服務將為北馬地區國人提供便利,敬請踴躍參加並事先準備好相關文件,以利現場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