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訊
-
僑鄉大事件 印尼宣布2024年遷都東加里曼丹 新首都命名「努山塔拉」
【印尼雅加達訊】 印尼總統佐科威(Joko Widodo)宣布了一項重大決策,確定印尼的首都將於2024年遷至東加里曼丹省,並正式命名為「努山塔拉」。這一計劃的宗旨在於解決長期以來困擾雅加達的人口密度、交通壅塞、環境污染以及地層下陷等問題,同時促進印尼區域均衡發展。 新首都法案已提供了法律框架,並明確了興建新首都的經費來源和治理方式。佐科威強調,這個決策是出於對印尼整體發展的關切,並指出,「我們都不能再讓雅加達和爪哇島的負擔過重」。雅加達的人口超過1000萬人,長期以來一直受到交通堵塞和地層下陷的困擾。 根據報導,印尼計劃自2024年開始分階段遷都至東加里曼丹省,這個新首都具有多重優勢,包括較低的天災風險以及位處印尼群島中心,有望在促進分散發展方面發揮關鍵作用。舊首都雅加達將繼續發展成為區域和全球的商業中心,以確保印尼在政治和經濟上擁有更多的多元性。 雖然佐科威早在2019年宣布了遷都計劃,但由於COVID-19大流行的影響,該計劃被擱置了一段時間。然而,最近印尼國會已經拍板定案,通過了這項遷都計劃法案,預計將耗資320億美元(約新台幣8813億元)。儘管此舉受到批評人士的質疑,認為在公眾諮詢和環境評估方面存在不足,但計劃已獲得政府的堅定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印尼新首都所在的東加里曼丹省,也有金門人社群,如該省的省會、第二大城市三馬林達(Samarinda),以及第一大城市麻里峇板(又稱峇里吧板,Balikpapan)的華人祖籍多來自金門,他們和其它東南亞國家的金門人後裔一樣,都是早年金門人新南洋後形成的社群。 印尼的遷都計劃是一項重大的基礎設施項目,有望為印尼的未來發展帶來重要影響,並改善當前面臨的種種挑戰。
-
金門傀儡戲劇團遠播海外 蔡遠進首度汶萊及大馬林夢演出
﹝汶萊與馬來西亞訊﹞ ﹝整理撰稿:僑訊小組﹞ 2023年9月20日,臺灣師範大學的USR計畫團隊再次展現了他們對文化傳承的承諾,帶著金門的傳統藝術之美,遠赴汶萊,為當地師生呈獻了一場精彩的金門傀儡戲劇表演。這個特別的演出是由海外華人研究中心的江柏煒教授主持,作為教育部支持的USR計畫的一部分,旨在推廣金門的文化遺產和藝術。 「金門地方創生與青創培力計畫」的目標是深耕、推廣和行銷金門的文化寶藏。其中,無形文化資產的海外連結是計畫的一個重要方面,而金門傀儡戲劇團的海外演出已經受到廣泛歡迎。 這次的演出在汶萊中華中學舉行,吸引了大量學生和教職員工。金門傀儡戲劇團的團長蔡遠進和團隊研究助理翁沂杰帶領下,呈現了一場生動活潑的傀儡戲劇表演。表演中的提線木偶操作技巧和精湛的藝術表現引起了觀眾的熱烈迴響。 不僅如此,這場演出也讓華族和馬來族的孩童對金門傳統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觀眾們在現場沉浸在金門傳統藝術的魅力之中,這也反映了文化交流的重要性,無論距離多遠,藝術都有著打破語言和文化障礙的力量。 此次活動不僅展現了金門傀儡戲劇的精湛技巧,還促進了台灣和汶萊之間的文化交流,強調了文化作為國際間共通的語言。這也再次證明了USR計畫的價值,它不僅豐富了台灣的文化遺產,還將這個寶藏帶到了世界各地,與國際社會分享。 金門傀儡戲劇團結束汶萊交流行程後,前進馬來西亞林夢省林夢縣,並在2023年9月22至23日迎來一場華麗的中華文化盛會,由馬來西亞林夢地區舉辦的「中華文化盛會」。這兩天的活動在當地掀起了熱潮,吸引了大量遊客和當地居民前來參與,成為一場難得的大型文化饗宴。 洪翠琴甲必丹擔任籌委會主席,並得到了砂拉越區域發展部部長拿督阿督拉曼等政府官員的支持和參與,共同為這項盛會揭開序幕。活動內容豐富多彩,不僅有華人傳統節慶文化的欣賞,還有多元族群的飲食體驗,讓參與者品味到了來自中國的文化精髓。這樣的大型文化活動在當地並不常見,因此吸引了來自東馬各地的遊客前來參加,使活動氛圍熱鬧非凡。 然而,活動的一大亮點無疑是金門傀儡戲劇團的精彩表演。該團由團長蔡遠進帶領,他以其純熟的技藝呈現了《鍾馗醉酒》、《小沙彌下山》和《天官賜福》等三齣經典劇目。觀眾們被他的表演所深深吸引,不禁爆發出陣陣掌聲和喝采聲。更特別的是,表演結束後,蔡遠進團長以攤位方式提供互動體驗,讓現場的觀眾親自操作傀儡,感受傀儡戲的靈動和優雅。在這兩天的活動中,近500位以上的參與者親身體驗了傀儡戲的魅力,這不僅成功行銷了華人傳統藝術,還加強了金門在海外的知名度。 「中華文化盛會」的成功不僅豐富了當地文化生活,也促進了跨文化交流,讓更多人了解和欣賞到華人文化的多樣性。金門傀儡戲劇團的出色表現成為整個活動的一大亮點,向世界展示了這項珍貴的文化遺產。這樣的文化活動不僅激發了觀眾的熱情,也為文化交流和理解建立了橋樑。
-
馬來西亞 中秋佳節喜相逢 閩南八屬齊歡慶
﹝馬六甲訊息﹞ ﹝整理撰稿:僑訊小組﹞ 9月30日│馬六甲福建會館青年團及婦女組,以及馬六甲同安金廈會館青年團及婦女組,聯手呈獻了一場精彩絕倫的中秋晚會,題為「中秋佳節喜相逢、閩南八屬齊歡慶」。本次活動於9月30日晚間7時,在同安金廈舉行。 福建青年團長王逸彬表示,這是福建會館青年團首次走出家門,與其他會館合辦中秋佳節活動。他希望各位閩南鄉親能踴躍出席,給予支持與鼓勵。 他表示,這項活動也獲得了晉江青年組與婦女組、安溪青年組、惠安青年組與婦女組、漳州青年組、興安青年組與婦女組、南安青年組與婦女組、永春青年組與永春婦女組等八個閩籍組織的協辦。他強調,中秋節是華人的傳統節日,也是團圓之日,因此,福建會館青年團每年農曆八月十五都會慶祝中秋節,以傳揚和推廣傳統華文文化習俗,讓孩子們了解中秋節的由來和意義。 同安金廈青年團長陳詩鑫表示,當晚的活動包括自由餐招待、同安金廈會館華樂團的演奏、猜燈謎環節、製作燈籠比賽、抽獎。他熱烈歡迎鄉親帶著家人前來共襄盛舉,共同慶祝這個傳統的中秋佳節。 這次中秋晚會的聯辦體現了團結與文化傳承的精神,也為社區居民提供了一個歡慶中秋、增進友誼的難得機會。活動豐富多彩,留下非常美好的回憶,同時也弘揚了閩南文化的魅力。
-
馬六甲同安金廈會館經商網路建置完竣
﹝馬六甲訊息﹞ ﹝整理撰稿:僑訊小組﹞ 馬六甲同安金廈青年團宣布推出全新的「馬六甲同安金廈經商網絡」官方網站,這項創新計畫旨在秉承先輩們團結鄉親、聯絡鄉誼的精神,透過網路平台進一步拓展同鄉之間的商業合作關係,共同建構強大的經濟實力,為社會的繁榮貢獻力量。 這個官方網站的推出是為了促進會館成員之間的聯繫和合作,同時也為其他有興趣的企業家提供了一個了解和參與這個充滿活力的商業網絡的機會。 該網站將成為一個資訊共享的平台,提供有關會館成員的企業、產品和服務的詳細資料,以及最新的商業動態和市場資訊。 馬六甲同安金廈會館青年團的發言人表示,這個網站將有助於促進同鄉企業之間的交流和合作,加強了解和互動,使會館成員能夠更好地發展業務和拓展市場。 他們相信,透過這個平台,同鄉企業家將能夠找到更多商業機會,建立互惠互利的夥伴關係,並推動本地經濟的成長。 這項計畫的推出體現了社區團結和合作的價值觀,也為會館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它強調了同安金廈會館的承諾,致力於為社區和經濟的繁榮作出貢獻。這個官方網站的啟用被視為邁出了推動同鄉合作和商業交流的一大步,預計將為會館成員和其他商業夥伴創造更多商機,共同打造繁榮的未來。 馬六甲同安金廈會館 經商網路網址: https://www.tongannkimhah.org/
-
〔凝視與回望:他們的和我們的南洋與金門〕即將開課
﹝整理撰稿:僑訊小組﹞ 由臺灣師範大學的USR計畫團隊所主導的112全球在地取向的金門地方創生與青創培力計畫「凝視與回望:他們的和我們的南洋與金門」線上學堂系列講座即將于10月6日正式登場,為期數週的系列講座將帶領觀眾深入探討南洋和金門之間豐富多彩的文化、歷史和創新,並為地方創生和青年創業提供寶貴的啟發和知識。 由海外華人研究中心的江柏煒教授主持,作為教育部支持的USR計畫的一部分,旨在推廣金門的文化遺產和藝術及相關南洋交流,同時也為年輕一代提供更多的機會和資源,鼓勵他們參與創業和社區建設。 系列講座的主題多樣化,其講師皆為金僑僑領們及我國學者、企業家、社區領袖和文化專家,他們將分享他們的經驗和見解,為參與者提供寶貴的知識和啟發。參與者將有機會參加互動討論和問答環節,以更深入地探討這些重要主題。 112全球在地取向的金門地方創生與青創培力計畫希望通過這個線上學堂系列講座,激發參與者的思考,促進金門地區與南洋僑地的創新和發展,並建立更緊密的金門與僑界的聯繫。 無論是對於僑領地的僑生學子或是金門居民,還是對於對這個地區感興趣的人來說,這個系列講座都將提供一個獨特的機會,深入了解南洋和金門之間的連結,並探索未來的可能性。如果您有興趣參加這個系列講座,請務必註冊參加,不要錯過這個難得的機會。 本週五將隆重開幕式暨學術演講(一)、(二) 時間:112年10月6日(星期五)台灣時間:19:00-19:30(GMT+8) 開幕致詞貴賓分別有金門縣副縣長│李文良、新加坡金門會館主席│方耀明、馬來西亞雪蘭莪金門會館主席│陳良吉與馬來西亞柔佛州金同廈會館會長│郭明發等。 活動主持人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東亞系教授│江柏煒。 另有有兩場講座,第一場講座主題:﹝連德:鼠疫鬥士還是中西文明交流大使?﹞講者:黃賢副教授是目前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第二場講座主題:﹝東南亞建築與生活﹞ 講者:賴啟健副教授目前是新加坡國立大學客座副教授與成功大學建築系客座副教授 活動非常精彩,歡迎對對金門社群、海外華人等主題有興趣之民眾上網參加 參加方式: 1.Facebook粉專直播(https://www.facebook.com/ntnuusrkinmen) 2.Google meet線上講座(https://meet.google.com/gdy-efjx-gzz) *無需事先報名,直接以google meet加入會議,或至FB粉專觀看直播!
-
〔教師節專欄〕菲律賓華校: 在東南亞保留華文教育的特殊地位
﹝菲律賓訊息﹞ ﹝整理撰稿:僑訊小組﹞ 菲律賓,位於台灣的最近鄰國之一,過去在海外僑務上一直與台灣保持密切的聯繫。這種聯繫的主要原因在於,菲律賓的華人社區主要來自福建等地,他們主要使用福建話進行溝通,而福建話與台語都屬於閩南語系,因此有著深厚的語言和文化關聯,正所謂「人親、土親、一家親」。 在菲律賓的華校中,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即幼兒園老師在課堂中竟然使用「閩南話」來教授「普通話」。走出校園,特別是在菲律賓的華人社區,你幾乎不需要使用英語或菲律賓語,因為大家都能理解並使用「台語」。 此外,根據菲律賓華文學校聯合會(簡稱菲華校聯)的統計資料,數十年來,菲律賓擁有近百所華校,約有七萬多名華校學生,持續使用台灣提供的官方和非官方華文教材、師資以及各種教育相關資源和協助。因此,菲律賓的華人社會成為東南亞地區中少數仍然保留使用繁體字(正體中文)的地區之一,這也使得菲律賓的華校在海外華文教育中擁有獨特而重要的地位。 菲律賓的華校不僅僅是教授語言,它們也是文化的傳播者,促進了台灣和菲律賓之間的文化交流。他們的存在不僅為當地華人社區提供了優質的中文教育,還加深了台灣和菲律賓之間的友好關係。這種特殊的聯繫證明了文化和語言的力量,並在東南亞地區塑造了一個獨特的教育環境。 總之,菲律賓的華校在保留和傳播華文教育方面扮演著獨特而重要的角色,同時也促進了台灣和菲律賓之間的文化交流。他們的存在不僅豐富了菲律賓的教育環境,還鞏固了我國和菲律賓之間的友好關係。
-
〔教師節專欄〕表彰卓越華語文教師 菲律賓中呂宋嵩岩社尊師大會隆重舉行
﹝菲律賓訊息﹞ ﹝整理撰稿:僑訊小組﹞ 菲律賓,紅奚禮示市-菲律賓中呂宋嵩岩社於9月24日舉辦了一年一度的尊師大會,這個盛大活動由中呂宋嵩岩社常務委員李實鵬擔任主席,並邀請到菲華文經總會常務委員黃仲廷出席為主賓。大會上,共有來自中呂宋地區九所華校的54位優秀華語文教師獲得慰勞金的表彰。 這九所華校包括荷浪牙波中西學校、紅奚禮示立人中學、紅奚禮示培信學校、丹轆信心學院、丹轆新民中學、甲萬那端中華小學、蜂省大同中學、碧瑤愛國中學以及拉允隆文化書院。 尊師大會於中午12時正式舉行,由謝凱倫擔任司儀,各方貴賓包括嵩岩社常務委員王少鴻、蔡仁宏,委員黃清榮,以及菲華文經總會組織工作委員會主任莊銘凱、副主任黃勝源,文化工作委員會主任梁俊如等均蒞臨現場,見證了這一場意義非凡的活動。 李實鵬在致歡迎詞中肯定並讚揚了各校教師們對華語文教育的貢獻,並對出席的菲華文經總會常務委員黃仲廷等貴賓表示感謝。黃仲廷表示,很榮幸代表菲華文經總會參加了這一盛會,並向一直辛勤工作、為華語文教育付出努力的教師們送上了節日的祝福。 紅奚禮示立人中學教師蘇志能代表中呂宋地區九所華校的54位在職及退休華語文教師,表達了對嵩岩社多年來對華文教育的支持和關懷的感激之情,並特別強調,即使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嵩岩社始終不斷地頒發慰勞金,這一關懷讓華語文教師倍感溫馨。 為了增添餐會的樂趣,主辦單位安排了即興卡拉OK節目,參加者包括熱愛歌唱的各校華語文教師。整個活動在老師們美妙的歌聲中圓滿結束,充滿了溫馨與歡樂。 這次尊師大會不僅是對優秀華語文教師的肯定,也凸顯了中呂宋地區華文教育的發展和壯大。期待未來這些教育工作者將繼續為學生的未來努力,為華語文教育事業作出更多的貢獻。
-
〔教師節專欄〕巴生吉膽島華聯小學榮獲多年閱讀計畫成果
﹝馬來西亞訊息﹞ ﹝整理撰稿:邱翌瑄﹞ 位於馬來西亞雪蘭莪州的吉膽島,又被稱為浮羅吉膽,曾以吉洞島為舊名。這個小島坐落於巴生港岸外,隸屬於巴生縣加埔區和巴生市議會的管轄範圍,其面積約為30平方公里。吉膽島在馬來文中的意思是「螃蟹島」,它完全位於潮汐線以下,並以茂密的紅樹林植被而聞名。 吉膽島的居民約有九千人,主要由華族組成,其中有眾多祖籍來自金門的金門子弟,還有一些潮州人和福建人。他們的主要生計來自漁業,而商人則是其次重要的職業。島上有兩個主要的華人漁村,分別是吉膽村和五條港村。 吉膽島上的華裔居民非常注重教育,自從島嶼開發以來,一直有四所學校為他們的子女提供教育機會,其中包括華聯華文小學、競智華文小學、新明華文小學,以及吉膽國民型中學。 華聯華文小學的歷史可追溯至日本入侵前,它的前身是華南學校。據記錄,1941年日軍轟炸吉膽島港口碼頭,導致許多學生被迫停學,而華南學校也因戰爭而被迫停辦。 然而,直到1946年和1947年,華南學校和聯強學校陸續恢復辦學。當時,華南小學擁有超過300名學生,但學校面臨財務困難,因此後來決定與聯強學校合併,並採用了新的校名--華聯小學。 吉膽島的教育事業一直持續發展,並為居民提供了更多機會,同時也傳承了多年來的教育傳統。這個小島的居民不僅關心漁業,還注重學習和教育,這將繼續為吉膽島的未來帶來希望和成長。 2022年華聯小學經過長期的努力和承諾,成功推動閱讀、寫作和創作風氣,最近在一場盛大的分享會上推出了令人矚目的學生作品集《爬格子的小豆藤》。這本作品集精心收錄了來自華聯華小39名小學生的83篇優秀文章,這些文章曾在馬來西亞國內外各種比賽中屢獲殊榮。 華聯小學的閱讀計畫始於十多年前,自那以來,學校一直致力於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和寫作興趣。校長溫慶偉在分享會上表示,這本作品集的面世是華聯小學過去10年認真工作的結果,並且它標誌著學校的成熟期。這些優秀的文章是他們辛勤工作的結果,也展現出學生們的才華和創意。 《爬格子的小豆藤》作品集的出版旨在長久保存這些優秀文章,並繼續傳承華聯小學的優良寫作傳統。這本作品集是對學生們努力和才華的肯定,也為學校的教育工作增添了光彩。 校長溫慶偉特別感謝了三位學年的班主任,分別是詹麗詩老師、蔡尚偉老師和關嘉輝老師,他們的用心指導為學生們的寫作才華提供了舞台,培養出眾多的「小小作家」。 分享會吸引了眾多參與者,包括該校家教協會主席林健華、副主席姚榮青、校友會副主席陳健平、副校長林施仰、副校長蔡潔萍、副校長謝麗君,以及18名優秀的「小小作家」。這次活動展現了學校社區的團結和對優秀教育的承諾。 華聯小學將繼續鼓勵學生們閱讀、寫作和創作,並期待未來更多出色的作品在這個學校誕生。
-
〔教師節專欄〕新加坡金門會館歡慶中秋:華服璀璨‧文化綻放
﹝新加坡訊息﹞ ﹝圖源:新加坡金門會館、整理撰稿:僑訊小組﹞ 今年的中秋佳節,新加坡金門會館提前在9月23日舉辦了一場璀璨的中秋歡樂夜活動,以歡慶這個中國傳統節日。活動旨在邀請大家穿上華服,深入認識中秋文化,同時共度一個充滿歡樂和互動的夜晚。 中秋節,又稱為月圓節,是華人社區中的一個重要節日,慶祝的方式多種多樣,其中包括賞月、吃月餅和穿華服。金門會館的中秋歡樂夜活動融合了這些傳統元素,為參與者們帶來了一場難忘的體驗。 活動現場,參與者們紛紛身穿各種華服,展現了中國古代文化的魅力。這些華服不僅是一種服飾,更是對中國歷史和傳統的尊重和致敬。參加者們通過這種方式,深入了解了華服的種類、風格和歷史背景。 除了華服穿搭,活動還包括了賞月活動,參與者們在明亮的月光下一起觀賞圓滿的明月,這是中秋節傳統的慶祝方式之一。此外,當晚的節目還包括了月餅品味和中秋詩詞朗誦等文化體驗,讓大家更深刻地理解中秋的含義。 這次中秋歡樂夜活動成功地將中國文化和傳統元素帶到了新加坡的社區中,強調了文化交流和互動的重要性。金門會館承諾將繼續舉辦類似的活動,豐富社區文化生活,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和理解。
-
創業楷模 張允中49歲創業 終成「新加坡船王」
﹝整理:僑訊小組﹞ ﹝撰稿:韓輝﹞ 「新加坡船王」、太平船務公司創辦人張允中2020年9月4日上午在睡夢中辭世,享嵩壽102歲。這位道地金門人工作到100歲才退休,他101歲時是富比士最高齡億萬富豪排行榜第一名。 張允中祖籍金門沙尾,曾在日本侵略中國期間在東南亞投身抗日運動。他創建太平船務後也關注新中國發展。多年來太平船務在中國業務的從未間斷,與中國的許多企業建立了長期互惠合作關係。 19歲下南洋討生活 投身抗日運動 1918年,張允中出生在福建金門的一個大戶人家。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金門、廈門被日軍佔領。19歲的張允中遠渡南洋討生活。 22歲那年,張允中第一次學做生意。當時母親給了他1500元,要他去馬六甲與大舅一起創立買賣土產的培元公司。也是在那時,張允中開始接觸大海,因為他的大舅有一艘機動船,經常往返於馬六甲和蘇門答臘之間,運載海產乾貨,張允中常常隨船出行。 跟隨大舅做生意沒多久,日軍侵略新馬大地,張允中父親不幸遇害,他本人也因接濟馬六甲的抗日遊擊隊而遭日本憲兵逮捕,被關在牢裡長達9個月,受盡了各種嚴刑拷打折磨,直到日本投降才重獲自由。 那場浩劫毀掉了張允中第一次創業的成果,戰爭結束時,培元公司也倒閉了。張允中決定回新加坡重新尋找機會。經友人介紹,他買下一艘二手帆船,開始在新加坡與印尼之間做交換貿易,用白糖和日用品換印尼的橡膠。 這段期間,張允中經歷了無數驚險,像船隻觸礁導致貨物損失這樣的事情還算是小的。他的貨船有一次竟遇到了海盜,當時張允中還想與海盜拚一拚,但他的船長被海盜開槍射中,無奈只能眼睜睜看著海盜將貨物搶光。這次恐怖的遭遇最終迫使張允中放棄了這門生意。 年近半百才創業 成功造就航運帝國 經歷了一連串的挫敗之後,1948年,張允中在好友的推薦下前往泰興源兄弟公司擔任經理。泰興源兄弟公司後改名為祺福船務公司。在祺福工作的18年裡,張允中從經理升為總經理,為公司開拓業務,擴大船隊,開闢新市場,經營新航線等。 1967年2月,張允中決定離開祺福,創辦太平船務。太平船務公司,取義「航運平安,生活太平」。這一年,張允中49歲,正式開始建立自己的航運事業。 太平船務剛成立,就遇上第三次中東戰爭,蘇伊士運河關閉,許多船隻無法繼續跑這條航線。張允中臨危不亂,他說,跑這條線的船少了,但運費飆升,這就是商機。海運波動性很大,「10年只有3年好」,要採取「穩健保守」的策略。只要投資不過大,發展不太快,即便市場走下坡,公司也能頂得住。 正是靠著這項策略,太平船務在一次次危機中涉險過關。 這位老船長的變通與敏銳,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前,體現得更加充分。2007年,張允中看到航運市場高峰期已持續數年,預感到航運低谷將近,於是放慢了發展腳步。公司在2007年縮減船隊規模,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公司「煞車」不買新船,是放慢腳步讓太平船務降低了危機帶來的損失。 張允中的處事特點是「平心靜氣,臨危不亂」,能把危機化為商機,安然渡過難關。 太平船務自1967年3月16日創辦至今,已發展成為當今全球第10大貨櫃船業者。根據公司網站資料,太平船務擁有130多艘船,其辦事處和代理機構網絡遍及全球100個國家的500多個地點,聘用了9,000多名員工。 認識張允中的人都用「非常敬業」來形容他。1994年,張允中將公司大權交給了兒子張松聲,後者正式出任太平船務董事總經理,主持公司營運。他雖然已經把太平船務交棒給張松聲,但他仍然堅持每天到公司上班。 對於父親的離世,其子張松聲在接受《聯合早報》採訪時說:「他永遠是我的老闆、導師和楷模。」 張允中曾於1960年獲選為新加坡中華總商會董事,1993年擔任名譽董事。新加坡中華總商會對他的辭世表示哀悼。新加坡中華總商會會長黃山忠受訪時說:「張允中強調華商文化中『誠信、效忠和回饋』等價值觀,對我們待人處事方面有重要影響力。」 通商中國 促進中星關係的先鋒使者 實際上,早在50年代,張允中就開始與中國有商貿往來,是進入中國市場的先行者。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館商務公參鐘曼英說,多年來,太平船務在中國業務從未間斷,與中國的許多企業建立了長期互惠合作關係,這其中張先生有很大的功勞。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報道,在中國援建非洲坦贊鐵路的過程中,太平船務的船隊曾經幫忙運送人員物資。當時在中國航運界,有「貨運不出找太平」的說法。 「五、六○年代駁船業老鄉都認識張允中,當時華僑鄉親回廈門探親,都坐太平客船回國。他不僅是航運業的領導者,也是華人領袖和先驅,是值得人們尊敬和學習的長輩、好榜樣。」新加坡華商杜僑南說。 張允中也致力於教育慈善事業,積極回饋社會。他熱心公益,對中國的賑災活動不遺餘力。 2019年在接受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記者採訪時,張允中談到新中國成立時曾表示,「很高興,當然很高興。因為那時候我們在海外的華僑,被外國殖民者壓迫得很厲害。中國崛起了,我是華人,當然非常高興。」 張允中一生為人低調,不喜交際,兒子張松聲也繼承了父親的風格,不喜張揚,對父親也非常敬重。
-
張允中與兒子張松聲小故事
2018年時雖然張允中已公告退休,但這位「世界上最年長的億萬富翁」仍每天照常上班、絲毫沒有任何鬆懈。張允中接受CNBC電視台《Managing Asia》節目訪問時表示:「這是我的習慣。我不能待在家,這樣我會非常無聊。我每天都在日記裡記下今天所有活動。」 對於張允中來說,每天上班能維持心智健康,亦能密切掌握公司大小事務。此外,他也能給予兒子張松聲一些經驗指導,畢竟要領導一間全球排名前20大的航運公司並非易事,更得顧及旗下1.8萬名員工生計。 張允中表示:「我還是會以榮譽董事長的身分參與公司運作,在某些領域上提供意見給董事會參考。」 張松聲表示,他每天固定2次向父親討教,分別是早上與午餐後,希望擴大自己視野並學習父親的領導風範。 張松聲說道:「我年輕時脾氣暴躁,算是難相處的領導人。但父親教我一件事,那就是『以德服人』。大家服從你,不是因為你權高位重,或是你很兇,而是因為你的品行正直,這樣別人才會尊重你、聽你指揮。」 張松聲指出,他從父親身上學到「保持冷靜」的重要。2009年,太平船務船隻在東非沿海遭到海盜劫持,張松聲花了75天時間與一筆未對外透露的贖金,最終成功說服海盜釋放船員。 張松聲表示:「做海運生意的會遇到很多狀況,有些是政治方面,有些是技術障礙,也可能出現意外事故。亂發脾氣無濟於事,保持冷靜才是上策。這是我從父親身上學到的,我目前也還在學習當中。」 正是這樣的性格與態度,造就張允中事業成功,同時也讓他樂於工作。張允中說道:「我自己從不發脾氣。我不能這麼做,因為當你發脾氣時,你便無法控制好你自己。」
-
﹝馬來西亞訊息﹞印尼麻里巴板金門同鄉會與三馬林達金門同鄉會至雪蘭莪金門會館交流花絮
﹝整理撰稿:僑訊小組﹞ 本月8日印尼麻里巴板金門同鄉會主席蕭宗嚴及三馬林達金門同鄉會主席黃尚君帶領41名鄉親與雪蘭莪金門會館進行交流,互相分享推展會務經驗,並加強彼此之間的鄉誼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