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訊
-
浯島情 (第二屆金門青少年文學獎國中新詩組第二名 )
被海擁抱的小島 離去了夢鄉睜開了雙眼 晨霧化作小魚在四處悠遊 朦朧中依稀看到了黑衫美人 是展翅的鸕鶿 灰藍的天畔緩緩被點燃 小島活潑了起來 空地上幾個孩子在追逐著 響亮的笑聲是天真的樂章 玩累了便到樹蔭下 聽著老伯伯說起以往的戰爭 太武山也在高處感慨當時 走在橙空下 來到這金燦燦的高梁田 風一吹彷彿一道道波濤 輕輕的打散我內心的疲倦 細聞淡淡酒香撲鼻 咦 一臉通紅的夕陽醉了 酣然的向西邊遠去 每戶家的燈都熄了 剩路燈照明著晚歸的人 那披著紅披風的石獅 無數個夜晚都由他守護 又是安詳的一天 深夜裡安詳的 小島睡了(稿件由金門縣政府教育處提供)
-
對弈之三 (第二屆金門青少年文學獎國中新詩組第三名 )
之一 三十八條經緯交錯 排列成一絲不苟的方格 臥於斑駁的青石 在太武山佈滿滄桑的石洞 孤寂地回想延平郡王的黑白對弈 之二 太武山下阡陌縱橫 分隔沐浴海風的赤土 金芒閃耀的麥浪翻滾 迎來飽滿豐碩的高粱 俯瞰大地的棋盤 金門人默默地耕耘 在不斷更迭的四季 辛勤地與土地對弈 之三 機關算盡一著一遞 在海峽的兩岸雲湧風起 黑夜巨浪中是誰布下了這局對弈? 硝煙與砲火劃破了棋盤 黃沙與暮靄蒼茫了歲月 徒留壕溝裡的跫音 彳亍在歷史的棋局中 (稿件由金門縣政府教育處提供)
-
成功海灘三景 (第二屆金門青少年文學獎國中新詩組佳作 )
1.牽罟 分工合作, 各就崗位, 和大海拔河, 拔出了漁獲, 拔出了生計, 拔出了回憶, 卻無法拔出那幾千年來血脈相連的臍帶。 2.藍眼淚 吹著微微海風, 踏著清涼浪花, 看著滿天星空, 突然,腳下浮出了幽藍光芒, 這是前人在戰亂中的傷悲, 藉著潮汐的推移, 隨著時光的流轉, 在星月交輝的夜空中, 抽泣。 3.戰車 龐大的鐵盒, 旋轉的鐵鍊, 粗長的鐵管, 轟隆一聲,劃破了天際線, 以雷霆萬鈞之姿,襲捲前線。 昔日的威武已不復存在, 徒留佝僂的身軀 駝著夕陽, 回顧著那段戰火紛飛, 硝煙滾滾的年代。 (稿件由金門縣政府教育處提供)
-
彩虹(第二屆金門青少年文學獎國中新詩組佳作 )
紅 是你在我童年時 牽著我的手 爬上燕尾的背脊 橙 是帶我品嚐那 燙口的粥糜和香甜的燒餅 黃 是我站在你的肩膀 遠眺金黃色的高粱在浪中飄昂 綠 是於乳山故壘 封存著南洋杉的笑靨 藍 是咆嘯的慈堤 蒼穹迴盪著你唱過的軍歌 靛 是我們騎著單車環繞滄桑、傷痕累累的土地 紫 原是三十分鐘往來的五通碼頭 因著疫情 竟成了三十萬光年的遙望 同一片湛藍 同一抹朝陽 同一處廣袤 同一輪嬋娟 看似咫尺 卻是天涯 風暴的殺氣 天晴 近了 色彩的深淵 彩虹 近了 在千迴百轉的顛沛流離之後 爸爸 你回家的日子 近了 (稿件由金門縣政府教育處提供)
-
酒局(第二屆金門青少年文學獎高中職新詩組第一名)
酒桌的另一端 不過幾公里的距離 在被迫參與的酒席 不喝便是不給面子 酒杯到面前不得不碰杯 強迫每一口高粱入喉 是一九五零年代釀造 嗆辣從舌尖到食道留下 投擲後凹陷的洞口 我差勁的酒量難以負荷 酒氣摻雜煙硝蔓延桌邊 留火攀著酒杯延伸指尖 碰杯的聲音聽起來像砲擊 難以下嚥的每口嗆勁 迎來鮮血綻放的季節 五十八度的濃烈 燒進巷口家門和臥房 烙印在歷史的記憶裡 從此落下了病根 臉色漲紅我沒醉 看得出你的目的 無非是想用酒精佔我為己有 接著抱回家享受戰利品 我將成為你炫耀的資本 成為祖國勝利的象徵 一片狼藉你終於放下酒杯 你是否是自討沒趣 我推開桌上散亂的空瓶 一輩子好不了的胃病 是千瘡百孔強嚥下的鮮血 遺留下散不去的鐵鏽味 (稿件由金門縣政府教育處提供) 高中職新詩組總評人楊佳嫻 對許多作家來說,家鄉是取之不盡的寶藏,不同年紀往回看,總能領悟出不同層次的況味。而青少年成長時期,又可能是一個人一生中最為敏感與徬徨的時段,早熟的文學心靈,往往由此發跡。青少年文學獎高中組,正是讓青春敏銳的文學心靈,以各種角度呈顯家鄉人事物景,可以見出記憶之所繫,也可以看出洞察力。家鄉一直是曖昧的存在,在世界各國的文學中,它也許是深層的對象,也可能是急欲逃離的枷鎖,而更多是這兩種意義糾纏交織,成為一份難解的心結,有些作家一生都在回應家鄉帶來的難題。 今年度得獎的四篇作品:首獎〈酒局〉以酒局比喻兩岸關係,強迫參加指明了不對等的權力關係,而碰杯聲響如砲擊,也回溯了歷史的魅影,全詩新穎而大膽;二獎〈鱟〉以金門的特殊海洋生物為題,利用四段式結構,靈活呈現鱟的生物習性、生存環境以及文化意涵;三獎〈風〉則以風之流盪細數過金門的風土與歲月,布局穩妥,文字清麗;佳作〈返鄉〉寫海洋阻隔與遊子之詩,結尾尤其成熟有韻味,受評審一致喜愛。 這幾首詩作之所以能脫穎而出,主要在於幾點:首先是主題或設想是否別開生面,是否能與其他參賽作品做出區隔;再者,針對所設定的主題,在取譬與文字使用上,能不能達到精準而又同時給人驚喜。最後,也考慮作者是否對於結構、聲音等詩的元素有所自覺。年輕的創作者未必每一項都能達標,但可以從中看出潛力來。
-
鱟(第二屆金門青少年文學獎高中職新詩組第二名)
1. 生 睜眼 黑色是生日慶典的主視覺 海浪是祝福的聖歌 待我著上戰袍 突破 我將馳騁天地 遊戲人間 2. 衍 我生於黃奔向藍 執愛人之手暈染於黃藍交界 你的耳語是強勢的水彩筆 攪和了分際 黃藍變成綠 我成了你口中的 尋芳代名詞 3. 存 滄海桑田 泥淖吞食帶刺的鋼盔 逃 只求再見一回風平浪靜 還有 與你廝守的數十億個艷陽天 4. 亡 身披翡綠鎧甲 從億萬年前而來 逃過祂 卻逃不過你肆無忌憚的 食慾 我是備受景仰的活化石 抑是你盤中剔剩的屍骨 (稿件由金門縣政府教育處提供) 高中職新詩組總評人楊佳嫻 對許多作家來說,家鄉是取之不盡的寶藏,不同年紀往回看,總能領悟出不同層次的況味。而青少年成長時期,又可能是一個人一生中最為敏感與徬徨的時段,早熟的文學心靈,往往由此發跡。青少年文學獎高中組,正是讓青春敏銳的文學心靈,以各種角度呈顯家鄉人事物景,可以見出記憶之所繫,也可以看出洞察力。家鄉一直是曖昧的存在,在世界各國的文學中,它也許是深層的對象,也可能是急欲逃離的枷鎖,而更多是這兩種意義糾纏交織,成為一份難解的心結,有些作家一生都在回應家鄉帶來的難題。 今年度得獎的四篇作品:首獎〈酒局〉以酒局比喻兩岸關係,強迫參加指明了不對等的權力關係,而碰杯聲響如砲擊,也回溯了歷史的魅影,全詩新穎而大膽;二獎〈鱟〉以金門的特殊海洋生物為題,利用四段式結構,靈活呈現鱟的生物習性、生存環境以及文化意涵;三獎〈風〉則以風之流盪細數過金門的風土與歲月,布局穩妥,文字清麗;佳作〈返鄉〉寫海洋阻隔與遊子之詩,結尾尤其成熟有韻味,受評審一致喜愛。 這幾首詩作之所以能脫穎而出,主要在於幾點:首先是主題或設想是否別開生面,是否能與其他參賽作品做出區隔;再者,針對所設定的主題,在取譬與文字使用上,能不能達到精準而又同時給人驚喜。最後,也考慮作者是否對於結構、聲音等詩的元素有所自覺。年輕的創作者未必每一項都能達標,但可以從中看出潛力來。
-
風(第二屆金門青少年文學獎高中職新詩組第三名)
高粱田裡 你豎起張揚的眉目 帶著繾綣 帶著溫和 帶著滿山遍野的金黃 帶著青春年少的輕狂 釀成一罈五十八度的醇香 料羅灣邊 你輕舞翩躚的身姿 劃過鹹澀 捲起憂愁 細撫流金歲月的湛藍 諦聽濁浪靜謐的喧囂 編成一縷明末徘徊的硝煙 聚落入口 你歌頌古老的童謠 追趕稚嫩 揮灑繽紛 尋覓未染纖塵的澄澈 擲拾昔年往事的斑駁 砌成一段叱吒風雲的傳奇 經過春和景明 越過鳥語蟬鳴 轉瞬 你沒了蹤影 穿過五穀豐登 掠過朔風凜然 依然 你意氣風發 我在島上和你走過 年少的紛繁 雲鬢的蒼白 年年復復 是見證也是參與 你永遠都是 一陣捉摸不定 自由的 風 (稿件由金門縣政府教育處提供) 高中職新詩組總評人楊佳嫻 對許多作家來說,家鄉是取之不盡的寶藏,不同年紀往回看,總能領悟出不同層次的況味。而青少年成長時期,又可能是一個人一生中最為敏感與徬徨的時段,早熟的文學心靈,往往由此發跡。青少年文學獎高中組,正是讓青春敏銳的文學心靈,以各種角度呈顯家鄉人事物景,可以見出記憶之所繫,也可以看出洞察力。家鄉一直是曖昧的存在,在世界各國的文學中,它也許是深層的對象,也可能是急欲逃離的枷鎖,而更多是這兩種意義糾纏交織,成為一份難解的心結,有些作家一生都在回應家鄉帶來的難題。 今年度得獎的四篇作品:首獎〈酒局〉以酒局比喻兩岸關係,強迫參加指明了不對等的權力關係,而碰杯聲響如砲擊,也回溯了歷史的魅影,全詩新穎而大膽;二獎〈鱟〉以金門的特殊海洋生物為題,利用四段式結構,靈活呈現鱟的生物習性、生存環境以及文化意涵;三獎〈風〉則以風之流盪細數過金門的風土與歲月,布局穩妥,文字清麗;佳作〈返鄉〉寫海洋阻隔與遊子之詩,結尾尤其成熟有韻味,受評審一致喜愛。 這幾首詩作之所以能脫穎而出,主要在於幾點:首先是主題或設想是否別開生面,是否能與其他參賽作品做出區隔;再者,針對所設定的主題,在取譬與文字使用上,能不能達到精準而又同時給人驚喜。最後,也考慮作者是否對於結構、聲音等詩的元素有所自覺。年輕的創作者未必每一項都能達標,但可以從中看出潛力來。
-
返鄉(第二屆金門青少年文學獎高中職新詩組佳作)
返鄉的路很蜿蜒 當嶄新的柏油鋪在眼前 返家的路很蜿蜒 當粼粼的海波阻在腳邊 一隻隻母雞向東飛 一顆顆蛋落在島北 不論是摔碎 又或是幻滅 皆頭也不回 在沙岸上期盼 在碼頭上等待 龐大的鐵漢扯開笑顏 吐出羔羊幾枚 見不到遊子的焦慮 伴柴油瀰漫在海畔 那島被迷霧遮住 幼鳥看不見回頭路 靠隻字片語輪轉的落日 磨碎 固若金湯的花崗岩 人啊 等風吹那霧散 候那伊人回岸 皺紋中無盡的悲嘆 晚霞中燃盡的斑斕 誰能穩住那顆漫顫的心 點明那遠端的淚? (稿件由金門縣政府教育處提供) 高中職新詩組總評人楊佳嫻 對許多作家來說,家鄉是取之不盡的寶藏,不同年紀往回看,總能領悟出不同層次的況味。而青少年成長時期,又可能是一個人一生中最為敏感與徬徨的時段,早熟的文學心靈,往往由此發跡。青少年文學獎高中組,正是讓青春敏銳的文學心靈,以各種角度呈顯家鄉人事物景,可以見出記憶之所繫,也可以看出洞察力。家鄉一直是曖昧的存在,在世界各國的文學中,它也許是深層的對象,也可能是急欲逃離的枷鎖,而更多是這兩種意義糾纏交織,成為一份難解的心結,有些作家一生都在回應家鄉帶來的難題。 今年度得獎的四篇作品:首獎〈酒局〉以酒局比喻兩岸關係,強迫參加指明了不對等的權力關係,而碰杯聲響如砲擊,也回溯了歷史的魅影,全詩新穎而大膽;二獎〈鱟〉以金門的特殊海洋生物為題,利用四段式結構,靈活呈現鱟的生物習性、生存環境以及文化意涵;三獎〈風〉則以風之流盪細數過金門的風土與歲月,布局穩妥,文字清麗;佳作〈返鄉〉寫海洋阻隔與遊子之詩,結尾尤其成熟有韻味,受評審一致喜愛。 這幾首詩作之所以能脫穎而出,主要在於幾點:首先是主題或設想是否別開生面,是否能與其他參賽作品做出區隔;再者,針對所設定的主題,在取譬與文字使用上,能不能達到精準而又同時給人驚喜。最後,也考慮作者是否對於結構、聲音等詩的元素有所自覺。年輕的創作者未必每一項都能達標,但可以從中看出潛力來。
-
窗外的白頭翁(第二屆金門青少年文學獎國小散文組佳作)
有一天,我在吃早餐,爸爸來到窗邊,他看著窗外花圃,沒多久,他似乎看到了什麼,他叫我,我向著他指的方向看去。我看到了一個鳥巢,就在窗外花圃的小樹上。 有鳥在我們的樹上築巢! 我們不知道牠是哪種鳥,我們在窗邊等著。我想牠可能會在那裡產卵。 終於,我看到了那隻鳥,那是一隻美麗的鳥,我仔細觀察牠。現在我知道牠是一隻白頭翁,而且是一隻很漂亮的白頭翁。牠的嘴非常尖,一身棕灰色的羽毛,摻著一些蓬鬆的黃色羽毛,牠的頭頂是白色的。 媽媽起床後,我告訴她關於鳥巢和鳥的事情,媽媽就坐在她每天吃早餐的位子喝著咖啡,欣賞著窗外的白頭翁築巢。 之後,我經常看到牠。早上起床的時候,我就會立刻打開窗簾,看看鳥巢應該在的地方,有時候不到幾分鐘,我就會看到一次那隻白頭翁,牠叼來雜草樹枝,鑽進樹中。鳥巢越來越密,形狀也越來越漂亮,它像一個切開的半球,藏在小樹最隱密的枝椏中。 白頭翁很警覺,每當我太靠近的時候,牠就不敢回巢,在四周飛來飛去。 我每天都看到這隻白頭翁。但是,有一天,牠久久都沒出現,不知道是外出沒回來,或是一直待在巢穴裡。過了幾天,牠又出現了,而且似乎很忙碌的樣子,爸爸說牠可能生蛋了。於是我們趁白頭翁離巢的時候,悄悄來到花圃。爸爸把我舉高,我往鳥巢裡看,裡面有三個漂亮的彩色鳥蛋! 從這天開始,那隻白頭翁又待在鳥巢裡不出來了。我猜牠可能在孵蛋。可是,牠會不會肚子餓?牠要怎麼覓食呢?我正擔心的時候,出現了另一隻白頭翁,牠正叼著一條毛蟲。鑽進枝枒,站在鳥巢邊,把蟲餵給孵蛋的母鳥。 過了幾天,我看到母鳥飛出來了,兩隻白頭翁不停的到處找食物,再飛回巢裡。我知道小鳥孵出來了,兩隻白頭翁正輪流餵食小鳥。 每天看著白頭翁一家生活的美好事物並沒有持續多久。一天早上,天氣預報說有颱風即將到來,而且會伴隨暴雨。兩隻白頭翁在窗外飛來飛去,一下子站在枝頭上,一下子又飛回鳥巢,牠們似乎顯得有些著急。 到了下午,風慢慢變強,雨也漸漸變大。我也著急了。我問爸爸可不可以把鳥巢拿進家裡,這樣三隻小白頭翁就不怕風雨來襲。可是我又想到,如果把鳥巢拿進家裡,白頭翁就看不到牠的小孩,一定會很難過。 天黑了,媽媽拉上窗簾,我聽著窗外的風雨聲,希望白頭翁一家能安然度過這個颱風夜晚。 隔天早上,我一起床就跑去拉開窗簾。窗外特別平靜,沒有風,沒有雨,也沒有鳥叫聲。我們來到花圃,看到鳥巢裡既沒有鳥蛋也沒有小鳥。 那些白頭翁呢?我問爸爸。爸爸說,颱風和白頭翁都離開了。昨天晚上,在風雨變得更大之前,白頭翁爸爸和媽媽可能把三隻小鳥叼走了。 他們去了哪裡?我問。去一個更安全的地方,爸爸說。 我們就讓鳥巢留在那裡,這樣我每天都還能看到它。我對鳥兒的離開感到有點難過,但我知道牠們已經避開了危險,而且牠們會過得更好。 (稿件由金門縣政府教育處提供) 評語 關於散文寫作,綜合來說有幾個面向可以在乎,比方我們可以看這篇散文作品的「字詞的掌握度」、「篇幅與結構的掌控能力」、「敘事引導的技術」等等的眾多考量。正因為是孩子們,我還有一個想法是,多鼓勵孩子們書寫「多年後回頭看仍有價值的紀錄」,就像看一個記錄片一樣,記錄自己這年紀的見聞與想法,散文也能是「文字記錄片」,未來長大回頭看,這會是無比寶貴的回憶。 評審過程中,我也從每個老師的意見回饋中,獲得許多想法,而調整最初預設的名次,也從作品中認識了很多我原本不熟悉的地方文化,是一次很美好的閱讀經驗。 本次的國小組作品,可以看出國小低年級組的真誠,與國小中高年級組的孩子們,有著即將步入青春期時的各種煩惱。評審老師們在近百件作品中挑選,其實選出的作品很集中,而且分數落差很小,除了前三名之外,決議多給予佳作獎,鼓勵孩子們繼續創作。 作品之中,不管是〈六公全〉、〈在水一方的思念〉、〈我心目中的英雄〉、〈我的家鄉金門〉、〈金門話真趣味〉、〈祖孫蚵情〉、〈傳承與凝聚〉、〈這些日子我吃的午餐〉等等,都呈現了孩子在金門的見聞。〈窗外的白頭翁〉則是一篇特別的生態觀察散文。 這些作品都有可取的優點,當然也有些小小缺點。比如,孩子的散文常常會有許多「感慨」,比如「感慨環境改變,所以我要如何如何……」,但在敘事技術上,可以略將「感慨」的部份縮減,如此建議是因為篇幅有限,所以要把自己眼睛看見的那些景色,或內在心情做更深的紀錄和描寫,會是更佳的篇幅結構方法喔。 孩子們一定要多寫多記錄,全都是無比珍貴的回憶。張英珉
-
我的家鄉─金門(第二屆金門青少年文學獎國小散文組佳作)
門外燕子的呢喃,開啟了金門春天的序幕,我看著燕子媽媽辛勤來回叼著食物,為的就是要餵飽巢中嗷嗷待哺的幼鳥,等待幼鳥離巢自力更生,鳥媽媽才能放心啊,媽媽對我說等我長大也必需離開家裡到台灣本島求學,離鄉背井打拚的金門人,有著不輕易被擊倒的韌性;今天早晨我看到窗外一片雪白,果然霧季來臨了,宏偉的太武山也蒙上了一層白紗,山底下搖曳生姿的金黃色小麥田,和矗立在田中的反空降堡,相互輝映,形成一幅絕美的畫作。 吹著東南季風的夏天,空氣中濕濕黏黏的,頭頂艷陽高照,也正適合到海邊戲水踏浪,此時也是盛產花蛤的季節,海岸上的人們個個低頭專注的挖掘花蛤,肥美鮮甜的花蛤料理更令人垂涎三尺;此時特有的金門夏候鳥--栗喉蜂虎,也已經建立好牠們的家,並準備繁殖下一代,因為牠門美麗的身影,更取名為「夏日精靈」;我很喜歡到阿祖家作客,那裡是一個美麗的聚落-水頭,聚落內矮矮的房子屋頂很特別,有尖尖的燕尾形狀,也有圓弧形的馬背形狀,阿祖家有個天井,吹著徐徐微風很舒服,天井的天空不時有鳥兒飛過,很是愜意。 金門的秋天是適合旅人來旅遊的季節,金門曾經歷多場戰爭的洗禮,造就了鬼斧神工的戰地遺跡,翟山坑道是座最美最壯觀的水上戰備坑道,我看著厚厚的岩壁,心想開鑿坑道一定是很浩大的工程,心裡不禁佩服先人的智慧,古寧頭戰史館、八二三戰史館都是為了紀念保家衛國犧牲的勇士們,現在的我們擁有和平的生活更應該要珍惜。 東北季風強勁呼呼的吹著,聚落外矗立的風獅爺是居民的守護神,每尊風獅爺的造型都不盡相同,都有著獨特的意義,但唯一不變的是居民對它們的景仰;冬天的金門有一群黑色大軍入侵,那便是冬候鳥--鸕鶿,牠們是來躲避北方的寒冬,主要的棲息地分布在慈湖及太湖等,白天會到海面上捕魚,傍晚回到棲息地,由於數量龐大,鸕鶿的白色糞便會把大樹變成白色,讓人誤以為是雪景呢。 金門,雖然只是一座小島,但對於生長在金門的我來說,卻意義重大,因為這座孕育我的小島,它不僅僅是我的家鄉,也蘊藏許多迷人的風景,神秘特有的戰地風采、歷史悠久的閩南文化、豐富獨特的生態環境,這些得天獨厚的條件,創造了金門的美。 (稿件由金門縣政府教育處提供) 評語 關於散文寫作,綜合來說有幾個面向可以在乎,比方我們可以看這篇散文作品的「字詞的掌握度」、「篇幅與結構的掌控能力」、「敘事引導的技術」等等的眾多考量。正因為是孩子們,我還有一個想法是,多鼓勵孩子們書寫「多年後回頭看仍有價值的紀錄」,就像看一個記錄片一樣,記錄自己這年紀的見聞與想法,散文也能是「文字記錄片」,未來長大回頭看,這會是無比寶貴的回憶。 評審過程中,我也從每個老師的意見回饋中,獲得許多想法,而調整最初預設的名次,也從作品中認識了很多我原本不熟悉的地方文化,是一次很美好的閱讀經驗。 本次的國小組作品,可以看出國小低年級組的真誠,與國小中高年級組的孩子們,有著即將步入青春期時的各種煩惱。評審老師們在近百件作品中挑選,其實選出的作品很集中,而且分數落差很小,除了前三名之外,決議多給予佳作獎,鼓勵孩子們繼續創作。 作品之中,不管是〈六公全〉、〈在水一方的思念〉、〈我心目中的英雄〉、〈我的家鄉金門〉、〈金門話真趣味〉、〈祖孫蚵情〉、〈傳承與凝聚〉、〈這些日子我吃的午餐〉等等,都呈現了孩子在金門的見聞。〈窗外的白頭翁〉則是一篇特別的生態觀察散文。 這些作品都有可取的優點,當然也有些小小缺點。比如,孩子的散文常常會有許多「感慨」,比如「感慨環境改變,所以我要如何如何……」,但在敘事技術上,可以略將「感慨」的部份縮減,如此建議是因為篇幅有限,所以要把自己眼睛看見的那些景色,或內在心情做更深的紀錄和描寫,會是更佳的篇幅結構方法喔。 孩子們一定要多寫多記錄,全都是無比珍貴的回憶。張英珉
-
這些日子,我吃的午餐(第二屆金門青少年文學獎國小散文組佳作)
本來台灣都把新冠肺炎守得很好,但今年五月以後,新冠肺炎成功突襲台灣,迫使大家幾乎只能待在家裡,因為若要出去,就要戴口罩,可是在戶外,又怕悶熱不舒服;在室內,又怕人太多,病毒就找上門了! 以前星期一到星期五的午餐都在學校享用,現在每天中午,俺嬤總是煮地瓜稀飯配水煮蛋,剛開始還可以忍受,但時間一長,我和弟弟一看到這種午餐組合就會立刻抱怨,希望俺嬤能聽到,開始改變菜色。 媽媽先跳出來說:「因為只要準備好米,放進電鍋裡按一下就好了,不需要一直站到腳痠。」 聽完這番話後,我是真心希望俺嬤年紀大了,不要為了煮豐盛的中餐給我們一家七口吃而一直站,搞壞了身體,雖然我不想一直吃地瓜稀飯。 正當我默默吃的時候,沒想到俺嬤開始分享:「以前我在防空洞裡,能吃的就只有稀飯配地瓜了!這已經算不錯了!有時還要挨餓呢!」又補上一句:「那時候的蛋,要用線平分,平均一個人可以吃到五分之一顆就很多了!更何況你們是完整的一顆蛋!而且水煮蛋很有營養!」我聽得目瞪口呆,問:「俺嬤,妳只吃稀飯都吃不膩喔?」 俺嬤不疾不徐的回答:「怎麼還敢嫌吃膩了,這可是曾祖父、曾祖母冒著生命危險才有得吃!你知道嗎?稀飯再不吃,就得吃土配雜草,有時,曾祖母辛辛苦苦拿著饅頭,就算是加菜了!就好像你們可以選MOD的電影,算是很好的福利!」 「哇!」我們驚呼連連,一副不可思議狀! 「那饅頭是俺嬤的媽媽手腳敏捷,快速從餿水中撈出來,迅速的把沾到餿水的部分剝掉,我們都還吃的津津有味呢!」俺嬤補充說明。 這樣聽起來好噁心,但對比現在的我們,我們真得不能再身在福中不知福,所以抱怨的次數有減少,因為有下午茶可以期待,這就不是俺嬤躲防空洞那個年代可以想像的! 因為俺嬤以前躲防空洞的年代,談論的話題就是「什麼時候會有砲彈?」我想如果每天都討論這麼嚴肅的議題,想放鬆也不容易呀!對比我現在和弟弟討論要看什麼節目,這真是天壤之別! 這些日子,雖然吃簡單的地瓜稀飯配水煮蛋,但也咀嚼出俺嬤躲防空洞年代的點點滴滴。 (稿件由金門縣政府教育處提供) 評語 關於散文寫作,綜合來說有幾個面向可以在乎,比方我們可以看這篇散文作品的「字詞的掌握度」、「篇幅與結構的掌控能力」、「敘事引導的技術」等等的眾多考量。正因為是孩子們,我還有一個想法是,多鼓勵孩子們書寫「多年後回頭看仍有價值的紀錄」,就像看一個記錄片一樣,記錄自己這年紀的見聞與想法,散文也能是「文字記錄片」,未來長大回頭看,這會是無比寶貴的回憶。 評審過程中,我也從每個老師的意見回饋中,獲得許多想法,而調整最初預設的名次,也從作品中認識了很多我原本不熟悉的地方文化,是一次很美好的閱讀經驗。 本次的國小組作品,可以看出國小低年級組的真誠,與國小中高年級組的孩子們,有著即將步入青春期時的各種煩惱。評審老師們在近百件作品中挑選,其實選出的作品很集中,而且分數落差很小,除了前三名之外,決議多給予佳作獎,鼓勵孩子們繼續創作。 作品之中,不管是〈六公全〉、〈在水一方的思念〉、〈我心目中的英雄〉、〈我的家鄉金門〉、〈金門話真趣味〉、〈祖孫蚵情〉、〈傳承與凝聚〉、〈這些日子我吃的午餐〉等等,都呈現了孩子在金門的見聞。〈窗外的白頭翁〉則是一篇特別的生態觀察散文。 這些作品都有可取的優點,當然也有些小小缺點。比如,孩子的散文常常會有許多「感慨」,比如「感慨環境改變,所以我要如何如何……」,但在敘事技術上,可以略將「感慨」的部份縮減,如此建議是因為篇幅有限,所以要把自己眼睛看見的那些景色,或內在心情做更深的紀錄和描寫,會是更佳的篇幅結構方法喔。 孩子們一定要多寫多記錄,全都是無比珍貴的回憶。張英珉
-
傳承與凝聚(第二屆金門青少年文學獎國小散文組佳作)
在端午節龍舟競渡的節奏裡,我看見大家團結一致,努力向前划的整齊劃一,讓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不斷增加;在元宵節暖呼呼的湯圓季裡,看見小朋友津津有味的一口接一口,吃著湯圓祈求全家團圓;在中秋節月圓人團圓賞月的氛圍裡,抬頭欣賞那一輪明亮的月亮高掛天際,顯得寧靜而幸福。而我印象最深刻的傳統節慶中,莫過於金門的宗教傳統嘉年華會-四月十二迎城隍。 「ㄎㄨㄤ!ㄎㄨㄤ!ㄎㄨㄤ!」在熱鬧喧囂的鑼鼓聲中,迎城隍熱鬧登場了。我急急忙忙拉著爸爸媽媽一同前往觀賞這一年一度的迎城隍踩街活動,擠得水洩不通的觀賞隊伍中,我只好拉長脖子,使盡全身力量踮著腳尖,吃力的遙望著遠方七爺、八爺左搖右擺的帥氣英勢。看著他們一步一步的慢慢向前進,我的心臟也撲通撲通的一點一點加快,七爺細細長長的鮮紅色舌頭真是顯眼無比。我吃力地鑽進人群中,像極了爭取偶像搖滾區一樣,渴望再靠近一點,近距離看八爺矮矮胖胖的身軀,嚴肅神威中更顯得幾分可愛,直到身影漸行漸遠,我才捨得放開視線。 突然一陣震耳欲聾的聲音從我背後傳來,原來是電音三太子,以一種快速且節奏獨特的特殊步伐移動著,大大的眼睛加上紅通通的臉蛋和上揚的嘴角,也深深的吸引我的目光。說時遲那時快,一窩蜂的小朋友突然一擁而上,原來是三太子的陣頭裡像「天女散花」一般撒出一把又一把令小孩們為之瘋狂的糖果。看著大朋友、小朋友搶成一團的景象,為整個踩街的陣頭增加了另類的歡樂氣氛和樂趣。 迎城隍陣頭中最吸睛的莫過於蜈蚣座,也是整個長長踩街隊伍中最具特色的亮點之一了!蜈蚣座上的每個小朋友彷彿縮小版穿越時空的古人一般,穿著五顏六色彩衣,掛著燦爛陽光的笑容,倚靠著一把把古色古香的遮陽傘下;傘下則是頸部掛著毛巾揮汗如雨扛著蜈蚣座的爸爸媽媽和長輩,勾勒出一幅穿越橫亙古今長長蜈蚣座的有趣畫面。蜈蚣座上的小朋友裝扮加上一抹天真稚嫩的童顏,逗趣可愛;蜈蚣座下的大人汗如雨下卻不顯疲憊,始終掛著甘之如飴的笑容。雖然每年都來朝聖這一幕幕精采有趣的陣頭畫面,卻仍一次次被這一代代人傳承的精神感動。爸爸拍拍我的肩膀語重心長地說:「你可別小看這蜈蚣陣,它可是有著驅邪除魔的神奇法力,又稱「百足真人陣」,蜈蚣座一節一節的每年都會在金城鎮公所前面的圓環盤繞,這象徵了團結一致、眾志成「城」的涵義! 經過爸爸一番解說,我對於這些金門傳統陣頭表演中所展現的金門傳統宗教的力與美,有著更近一層的認識和體現。從古至今,有著許許多多的傳統習俗被我們流傳下來,當然也有些習俗因時制宜被調整或慢慢地隨著時間消逝了。在四月十二迎城隍的活動裡,我看見整個金門地區的民眾團結一致展現的強大力量,藉由每一個人凝聚的強大力量完成一次次完美的遶境巡禮;四月十二迎城隍中,我看見人們誠心祈求老天爺賜予全家平安,保佑人們幸福喜樂每一天;四月十二迎城隍裡,我看見百年民俗信仰與宗教文化在傳承與凝聚中被一代代的傳承下來。每一個宗教文化都有被保留的價值;每一個陣頭都擁有百年以上的歷史;每一個踩街活動都有人們用汗水凝聚地方文化、傳承代代精神的意義。我愛我的家鄉-金門,歡迎大家來我的家鄉作客,來看看熱鬧的迎城隍遶境,來參與這精采的宗教活動,來體驗美麗的金門風情。(稿件由金門縣政府教育處提供) 評語 關於散文寫作,綜合來說有幾個面向可以在乎,比方我們可以看這篇散文作品的「字詞的掌握度」、「篇幅與結構的掌控能力」、「敘事引導的技術」等等的眾多考量。正因為是孩子們,我還有一個想法是,多鼓勵孩子們書寫「多年後回頭看仍有價值的紀錄」,就像看一個記錄片一樣,記錄自己這年紀的見聞與想法,散文也能是「文字記錄片」,未來長大回頭看,這會是無比寶貴的回憶。 評審過程中,我也從每個老師的意見回饋中,獲得許多想法,而調整最初預設的名次,也從作品中認識了很多我原本不熟悉的地方文化,是一次很美好的閱讀經驗。 本次的國小組作品,可以看出國小低年級組的真誠,與國小中高年級組的孩子們,有著即將步入青春期時的各種煩惱。評審老師們在近百件作品中挑選,其實選出的作品很集中,而且分數落差很小,除了前三名之外,決議多給予佳作獎,鼓勵孩子們繼續創作。 作品之中,不管是〈六公全〉、〈在水一方的思念〉、〈我心目中的英雄〉、〈我的家鄉金門〉、〈金門話真趣味〉、〈祖孫蚵情〉、〈傳承與凝聚〉、〈這些日子我吃的午餐〉等等,都呈現了孩子在金門的見聞。〈窗外的白頭翁〉則是一篇特別的生態觀察散文。 這些作品都有可取的優點,當然也有些小小缺點。比如,孩子的散文常常會有許多「感慨」,比如「感慨環境改變,所以我要如何如何……」,但在敘事技術上,可以略將「感慨」的部份縮減,如此建議是因為篇幅有限,所以要把自己眼睛看見的那些景色,或內在心情做更深的紀錄和描寫,會是更佳的篇幅結構方法喔。 孩子們一定要多寫多記錄,全都是無比珍貴的回憶。張英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