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訊
-
活動報馬仔
■金門縣安全農業「農家市集」(每週六上午7:30~11:00於金城鎮總兵署前廣場)將於本年度重新規劃多元化的展售形態。除了週六固定集市,並將透過網路行銷系統,作為消費者與生產者的媒合平台,利用各據點讓消費者訂購取(送)貨,未來亦將透過網路宅配服務給台灣鄉親及觀光客。凡是有意參與市集陳列展售,或可提供農產品供檢驗及手工自製特色加工品的農家朋友們,請賜電縣政府建設局農林課(082)321-254洽詢登記。 ■高粱是金門縣最大宗的農作物,春作高粱將於近期內展開作業。金門農業試驗所將於3月25日辦理二場次之高粱安全用藥與合理化施肥技術研習會,同時針對小麥發生之病害作詳細之說明,屆時請農友踴躍參加。為更能符合農友的需求,請踴躍提供需要的技術需求,以利邀請相關專家,提供實用的技術。
-
安全蔬食┼ 輕量烹調,謹「腎」飲食
日前金門日報報導台灣已成為「洗腎之島」,金門也將步入後塵?署立金門醫院醫師傅仰賢表示,金門洗腎的盛行率與發生率,已經跟上台灣的腳步。他表示,去年3月,台灣洗腎的人數已經突破6萬人,盛行率為每百萬人1,630位;發生率為每百萬人352位。金門已經跟上台灣的腳步,常住人口約4~5萬人,卻有80位洗腎病患。 不知這個消息是否會造成金門鄉親的關注與震撼,但卻是令人憂心的發展。深究其原因之一,可能是大多數年長的金門人,由於早期物資缺乏及海島環境限制,養成高油鹽、重口味及加工醃製品的飲食習慣所致。我們不難發現,金門傳統的家庭「煮」婦、一般餐飲小吃,尤其是宗族密集的辦桌宴會,迄今仍然是以這樣的飲食習慣為主,令人捏把冷汗。 飲食習慣是影響身體健康的主要關鍵,而食物的原料不外乎來自農業生產及相關加工品為主。金門縣政府推展安全農業多年,近年來民眾雖已明顯認知選購「安全蔬果」的重要性,但光有健康優質的蔬菜,如果不能改變烹煮的習慣,採用低熱量的輕食法則,結果依然是對身體百害而無一利。 高油、高鹽及重口味的烹煮方式,除了間接造成飲食的殘毒負擔,烹煮者長期吸入炒菜油煙與罹患肺癌的關聯性,近年來更成為備受關注的公共衛生議題之一。據國家衛生研究院環境衛生與職業醫學組主任葛應欽指出,現行家中使用排油煙機並不能完全預防肺癌,就算戴口罩也是毫無預期效果,比較可行的方法則是盡量避免熱鍋快炒,以免吸入有害健康的油煙。葛應欽證實婦女長期暴露於高熱炒菜油煙,不論豬油、花生油或沙拉油,在超過攝氏兩百度的高溫油炸下,其所揮發的油煙都可能會產生致癌物。從調查發現,長期暴露於高熱油煙環境、卻未使用排油煙機的家庭主婦,罹患肺癌的危險比其他婦女高出8.3倍,尤其是女性廚師罹患肺癌的機率更高。因此,家庭主婦最好改變烹調習慣,儘量避免快鍋熱炒的烹調方式,或改用西式烤箱,以免吸入有害的油煙。 另據農戶表示,金門人採買蔬菜時非常注重外在漂亮的賣相,這也是消費者需要突破的觀念。其實不能太看重賣相,外表亮麗的蔬菜不一定安全,一點蟲眼都沒有反而有可能是農藥噴多所致;尤其夏天通常是蟲害的高發期,看到蔬菜上有少許蟲眼,不必那麼排斥,那或許才是安全的選擇。 不只是避免腎臟病、洗腎或糖尿病,只要想擁有健康的身體,都應該回歸自然均衡的飲食習慣,少吃肉、多蔬食,尤其是採買有保障、有品牌的安全蔬果;烹煮應採取少油、少鹽、少調味料、少加工品的原則。同時也要維持健康的生活作息與運動型態,尋求正確的醫療途徑,做好疾病治療與控制。
-
芹蒜達人──陳水員農暇熱心公益
走進陳水員農友在金城鎮庵前的農場,恰巧傳來陣陣的豬叫聲;我們意外目睹水員嬸正在接生小豬,替剛出生的小豬拔牙。再仔細一瞧,我們所採訪的安全蔬菜農友,不只是種植八畝菜田的農耕老手,更養了近200頭豬及20幾隻羊。還有,他更身兼庵前陳氏宗親會理事長、金城鎮調解委員會委員、農會小組長、鄰長…等職務;水員伯堪稱是金門最熱心公益的專業農友。 如果將金門農業發展史攤開來看,水員伯可以說是金門的一部農業活字典。投入農牧業近50個年頭,幾乎從國民政府撤守台灣後,他就一直是金門駐軍伙食原料的供應者。阿伯可以如數家珍的將金門農業發展歷程清楚描述,還得意的說曾經被台灣電視台專訪報導過;尤其一路走來得到縣政府及農會的輔導與補助,經常遠赴國外農場向農家吸取新知識,露出一臉的幸福與感恩。 水員伯雖然年近八十,但身體硬朗,樂觀積極、神清氣爽的模樣,遠比實際年齡少了許多。我們更驚訝他所經營的大片農牧場,竟然只有投入一個半的人力──自己及偶爾幫忙的夫人;農牧場裡的大小事,包括載運廚餘豬飼料、酒糟…,都是水員伯親自擔當,而且管理得井然有序,也能獨立支撐生活家計,讓我們感到難以置信及佩服。 除了豬隻販售,水員伯透過安全蔬菜批售給農漁會的數量也是可觀。阿伯的農場幾乎無所不種,不只當令的芹菜、青蒜…,生產最大宗的是大白菜,大量批給金門酸白菜工坊醃製,每年為他創造了不少的經濟來源。阿伯還帶我們參觀了縣府補助給他的蔬菜栽培網室,正翻土休耕等著開春後播種下一季蔬菜。 雖然水員伯是個傳統農民,但因為熱心參與地方公益,相對獲得更多資源的迴響,讓他的農業觀念不斷更上時代。阿伯為了農田的永續生產,積極配合安全農業的輔導措施,除了合理用藥栽培管理外,更致力於改良土壤地力。阿伯非常重視農田的休耕與輪種,雖然休耕影響生產,但他認為只是短暫性的,其效益卻是長遠的;就像人需要睡眠、汽車需要保養一樣,農田也需要休耕。 如果說在金門從事農業生產者不易生存,我們卻在這位年長農友身上看到不可思議的成果;如果說傳統農民比較沒有觀念,我們卻在金門遇見這位不時精進技術品質,而且熱心公益、利己為人的老農夫。水員伯用一顆真誠的心,善護家鄉土地,讓肥沃的土壤生產出營養豐富的農產品,也讓鄉親吃出健康的身體;這樣默默不為人知的付出,才是金門之光。
-
天然香料─ 青蒜與芹菜
青蒜與芹菜是近年來縣府投入安全農業輔導的農產品之一,透過建設局農林課及農試所的種苗補助與技術品質輔導,加上在地農戶的精耕,不但品質佳,也展現出良好的成績。 青蒜,有的地方也稱為蒜苗,是大蒜幼苗發育到一定時期的青苗。青蒜是大蒜青綠色的幼苗,以其柔嫩的蒜葉和葉鞘供食用。外形下有蒜白,底下的根較蔥長,蒜白的頭部渾圓,蒜綠部分呈扁平狀,前鬚較粗;青蒜的辛辣味比大蒜要輕,加之它所具有的蒜香能增加菜餚的香味,因此更易被人們所接受。 品質好的青蒜應該鮮嫩,株高在35公分以上,葉色鮮綠,不黃不爛,毛根白色不枯萎,而且辣味較濃。它具有蒜的香辣味道,但無蒜的刺激性,不僅可加入菜餚中提味,也常被作為蔬菜烹製,川菜製作回鍋肉時,蒜苗更是必不可少的配菜。 青蒜含有蛋白質、胡蘿蔔素、硫胺素、核黃素等營養成分;因其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碳水化合物和較多的無機鹽,尤以硫、磷、鐵為最多,並可提高維生素B1的作用,對消除疲勞、焦慮不安、手腳冰冷等症狀有緩和效果。 青蒜不宜烹製得過爛,以免辣素被破壞,殺菌作用降低;因此只要下鍋以大火略炒至蔬菜香氣逸出並均勻受熱,即可盛出食用,才能品嘗到清爽的口感與風味。選購青蒜時以葉柔嫩,葉尖不乾枯,株棵粗壯,整齊,潔淨不折斷為佳。 芹菜為繖型科水芹菜屬植物,市面上最常見的芹菜可以分為本土芹及西洋芹兩種,這兩種芹菜很容易從外觀上來分辨,本土芹的莖細細長長香氣濃鬱,除了快炒貢丸魚丸湯裏也少不了芹菜珠來提味,而西洋芹莖寬且肥厚肉質較爽脆,纖維也不像本土芹那般多,是生菜沙拉或者是涼拌最常見的食材。 芹菜被稱為「心血管的通樂」,因有非常豐富的纖維質與鐵質,其含有糖、蛋白質、維生素P、維生素C、煙酸及較多的鈣、磷、鐵等。如果再細分營養成分,芹菜屬於鹼性食物,綠色莖幹含有豐富的維他命A、B1、G及氯、鈉和鉀、鎂。 芹菜葉中所含的胡蘿蔔素和維生素C比莖多,因此吃時不要把芹菜葉丟掉,事實上芹菜葉子的營養價值比莖梗還來得豐富,丟棄葉子十分可惜,不妨把葉子剁碎後撒在湯裡或是麵上,當成辛香料來使用也不錯,或熬煮高湯也可以裹上麵糊炸成天婦羅都很好。 選購芹菜時,以葉片、葉莖新鮮翠綠為佳,葉莖要長且粗,用手折斷時,有清脆聲音為主。因芹菜保鮮度低,保存方式可用舊報紙或有孔塑膠袋包裹,置放冰箱冷藏室保存。多攝取芹菜對人體有益,尤其對於要求飲食多纖維、少熱量的佳人來說是很好的食材。
-
農藥是農業栽培上不可或缺的資材?
談起農藥,很難不談到安全用藥,而談到安全用藥,一般會立即聯想到農藥殘留量,但安全用藥是否等同於無農藥殘留?事實上,無農藥殘留僅達到安全用藥中農產品安全的部份,而安全用藥至少需包括三要素,分別為農產品安全、施用人員安全以及環境安全。一、合理而正確的施用藥劑,有效發揮藥效,農藥殘留量符合規定,農產品安全有保障;二、加強用藥技術、器械及流程之管控,配合人員的安全防護措施,確保施用人員的人身安全;三、加強藥劑施用時的環境保護措施、藥劑貯放與廢棄物處理,將對環境污染降至最低,以維護環境安全。 但是,植物生長不正常時,是不是一定要噴藥呢?是不是有其他的解決辦法呢?作物整合管理可說是降低農藥使用量的有效策略之一。作物整合管理(ICM)的精髓在於抱持不追求絕對的作物高產量的心態,以謹慎及重視天敵的態度,精準的選用相關資材,透過精確且經濟地施用方式,藉以維持或增加農產品的經濟效益,不但可將害物抑制於危害水準之下,同時對藥劑抗藥性及對生物性防治方法之抗性的發生亦隨之延緩或降低,建立一個有利於土壤及作物生長環境;此外,藉由適當的輪作及耕作模式,以營造土壤肥力最佳化的條件,同時將不利於生態環境的因素降至最低點,因此作物整合管理的經營模式為一對環境友善的農業經營模式,以促進作物的健康,進而生產健康的農產品,藉由健康的農產品增進消費者的健康,同時也因為合理的使用資材而促使環境趨於健康化,進而營造一生物多樣化而達到生態平衡、可永續經營的環境。 有機質肥料及化學肥料都是維持植株健康以獲得高品質所必需的農藥資材,若能定期進行土壤及植體分析,再配合作物需求,進行合理化的施肥,促使作物生長健康,除可生產高品質的農產品外,農業可因生態平衡而永續發展、經營,此外,建立少量多施的施肥習慣也是必要的,除可降低生產成本外,亦可節能減碳、減少環境污染。 利用太陽能的熱處理法是極為經濟的害物防除方法。以透明的塑膠布覆蓋在潮濕的土表上約4-6星期,可有效殺死雜草種子、病原菌、線蟲及害蟲。成敗關鍵決定於施用過程中的土壤溫度、濕度與高溫維持的時間是否夠長。但此一方法仍有風險,就是在消毒的過程中,可能將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同時殺滅,致使土壤中的生物相單一化,若處理不當,不慎將病原菌引入時,容易引發病害迅速擴展。 多種方法可替代農藥應用在蟲害防治上,目前極為普遍的為性費洛蒙誘殺。自古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所謂牡丹花下死,作鬼也風流。昆蟲也不例外,性費洛蒙誘殺就是利用雌蟲的費洛蒙誘殺雄蟲。凡有蚜蟲的地方,非常容易發現瓢蟲,因為瓢蟲是蚜蟲的天敵,專門以蚜蟲為生,而瓢蟲是雜食性的,除捕食蚜蟲外,也會捕食粉蝨、薊馬、介殼蟲及葉等小型昆蟲,另外一種小型昆蟲的天敵是已商品化的基徵草蛉,在蟲害剛發生時釋放,可有效防除小型害蟲,因此,如何以田間管理措施,循序達到強健作物生長與增加天敵數量,可大量減少農藥的使用量,建立生物多樣化的田區。其他如懸掛黃色粘板、含毒餌劑誘殺,甚至套袋避免蟲體入侵均是可行的害蟲防治方法。 防除病害最簡單的方法為抗病育種,培育不會罹病的植株,一勞永逸,郤是可遇而不可求。嫁接是另一延緩土壤傳播病害的方法,由於絲瓜不受萎凋病感染,所以利用絲瓜作為砧木嫁接苦瓜,苦瓜不致因萎凋病而死亡,若肥培管理得當,可將採收期延長而增加收益;柑桔裾腐病的根部罹病植株,往往藉由地際部份以抗病品種嫁接,而提供植株養分維持生長勢。輪作可因作物相不同而降低連作障礙,同時可有效防治病害及線蟲,但必需不同種類的作物輪作方能發揮效果。定期噴施亞磷酸,可提升對疫病及露菌病的抗病力,如同打預防針可預防感冒一般。噴施矽酸鹽類或含矽肥料,可增加細胞壁厚度,提升抗病力。 總之,可應用的防治方法極多,如何配合應用,完全依據個人經驗與田間實際發生狀況而定,只有原則沒有定規,可謂戲法人人會變,巧妙各自不同,專業人員的建議可稱為師傅領進門,修行看個人,能否發揮良好效益,完全在於個人心念。
-
有機達人── 蔡容英付出一顆有機的心
談到金門的有機農業發展,大家一定會聯想到一位瘦瘦小小、充滿熱情的有機媽媽,她就是蔡容英。沒錯,容英堪稱是名符其實、貨真價實的第一位金門有機農戶,她經營的「一心生態農場」位於金寧鄉后沙村,於去(98)年12月初獲得農委會(委託國立中興大學農產品檢測暨驗證中心)核發的「有機農產品驗證證書」;這是金門地區第一位通過農委會核定的有機農產品及有機農產加工品驗證。 原本從事旅遊業擔任導遊的蔡容英,因為繁重的工作壓力遲遲無法受孕,讓她嘗盡了每月搭機往返台金造訪婦產科就診的酸苦。直到5年前,容英生了一場大病,醫生甚至已經發出兩次的病危通知,當下讓她領悟出生命的珍貴,決定投入有機農耕的生活。回憶那段時光,容英心有餘悸卻又暗自慶幸,她的整個心態、生活方式,從那時起完全改變! 從沒種過菜的蔡容英,放棄金門人眼中的高薪,在金門農業試驗所學習有機安全栽培技術;從基本的拿鋤頭開始,到規劃、種植、銷售等一手包辦。受訓一年後容英竟然意外懷孕,讓金門的農田裡出現一位身懷六甲的大肚少婦,滿滿的幸福洋溢在她的開心農場裡。容英很清楚,「有機」是一種全方位的生活態度,只要保持一顆愉悅與分享助人的心,這種正面的能量自然而然會讓身體變好了。 容英經營的農場儼然像個真實版的「開心農場」。一公頃多的農田,種植及驗證的有機農產品包含:雜糧、包葉菜、短期葉菜、根莖菜、花菜、果菜、瓜菜、豆菜、瓜果、小漿果及一條根…等;這陣子已陸續完成高麗菜、大白菜…等包葉菜類的收成工作。她開心的說,除了雞、羊,還有分期付款的兩頭牛,並指著田邊堆置的圍欄,她正準備養一大群的有機鵝呢! 容英種植的健康蔬菜,值得一提的是有機芋頭與有機一條根。小金門芋頭是公認的好吃,所以她特別引進小金門的品種到大金門;「雖然品種來自小金門,但她的有機芋頭口感疏鬆勝過小金門」,容英自豪的說。其實這與她長期投入農地護育有絕對的關係,有機農業重視土地的輪耕與休耕,這是讓土地保持地力與能量的基本法則;這個原理紮實地應用在一心生態農場中。 「一條根」是金門原生藥用植物,由於金門水質、土壤特殊,氣候合宜,始能培育出最佳藥性的一條根,這是觀光客到金門都會指定的特產品之一。在容英的堅持下,克服種種困難培育生產的「有機一條根」,在金門更屬難能可貴;容英的產品除了供應門市銷售外,少部分則包裝成伴手禮,透過熟客宅配推廣到台灣。 容英經營的農場已為金門締造出有機農業的新標竿;這不但是縣政府致力發展安全農業多年後的成果,更是她辛苦堅持的成績。這位瘦小的有機媽媽如何從陌生中摸索出這一片有機天地呢?容英用慣性的快速度說:「因為我比較笨,所以要比別人更勤奮、更用心,花更多倍的時間在經營這片土地。」其實她不笨,她是堅持走在有機前端的先覺,她所花的時間,是默默為家人與鄉親的生命健康而付出。這應該是讓金門人感動與行動支持的原動力!
-
楊慧明課長榮任金門縣農業試驗所所長
金門縣農業試驗所胡錫載所長榮退,新任所長由原任農林課楊慧明課長接任,佈達暨交接典禮於本(99)年1月16日下午3時假農試所會議室舉行,由李沃士縣長主持。 楊所長於農林課任內致力推展安全農業,協同行政院藥毒所楊秀珠博士執行金門安全農業計畫成效卓著,積極投入推行生產履歷制度,透過技術輔導與驗證之建立,調整安全農產品產銷結構,協助農業轉型為安全、有機產品,同時針對保健植物與特有農特產品擴大生產,並建立完善銷售管道。除此,近年更透過不斷的觀念宣導與教育訓練,積極促進產銷平台,規劃舉辦常態性講座,開辦金門安全農業「農家市集」,以及透過平面與網路媒體的行銷,帶動金門鄉親體驗健康安全蔬食,不遺餘力向兩岸推展金門安全農業之成效。 楊慧明所長畢業於屏東農業專科學校農藝科,畢業後任職於農試所10餘年,由基層工作開始公職人員的工作歷練,因而深深感受到農民的需求與無奈,所以在往後的工作生涯中,處處以農民所需為念,也成就了今日處處體諒農友、處處為農民爭取權益的服務精神。一條根(闊葉大豆)是金門原生的藥用植物,原本是野生植物,經由採集、開發後發現野生植株已不敷應用,為增加一條根的經濟價值,經由不斷的試驗與改進,終於成功的建立經濟栽培管理技術,也就是目前普遍應用的栽培管理技術,在金門的農業發展史上絕對值得記上一筆。 86年台灣省基層公務人員考試三等考試及格後至縣府建設局任職,先後經歷技正及課長等職務,12年間兢兢業業,抱持民之所欲常在我心的態度,隨時準備解決農民的困難。尤其是最近二年,為了取消金門農產品運往台灣的產地證明,更是竭盡所能,善用各種管道,經不斷的協商、溝通,終於自98年12月以後,產地證明在運往台灣的流程中消失了。楊所長表示,接任新職是一項新的挑戰,她將秉持虛心學習的態度,勤走基層、瞭解農友需求及全力輔導推廣,希望提供金門縣民更多高品質且多樣化的農產品,也請同仁及地方社團一起協助。
-
小金門老闆娘的巧思─芋頭美食新造型
農曆新年是我們最重視的節日,尤其是大年除夕,所有終年奔波辛勞、在外打拼、求學的親友學子們,幾乎都要返鄉闔家團圓。藉著餐敘聯誼吃吃吉祥菜、喝喝小酒,享受豐盛佳餚,互道恭喜,盡享天倫之樂,實在是人生的一大樂事!要吃就要吃在地的健康美食,本刊特於年前推薦兩道精緻的芋頭餐,供鄉親製作年菜參考。 小金門的芋頭是小有名氣的,但它的外型卻不是很討喜的,所以如何加工、改造,將它的綿密與委甜表現出來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最近數年,金門縣政府極力推廣芋頭,除了編印芋頭食譜、在產期辦芋頭節、參加美食展外,去年度更爭取經費,期望能有效行銷芋頭,也因此規畫了一套芋頭餐。 首先介紹這道「芋頭壽司」。紫粉綿密的芋頭泥,帶著淡淡的甜意,圍繞在綠色胡瓜與紅色胡蘿蔔身旁,包裹在黑褐色的紫菜棉中,除了滿足視覺的享受,吃在嘴裡,更有說不出的甜美滋味。材料及作法都非常簡單,先將芋頭蒸熟搗成泥狀,.再將胡瓜、紅蘿蔔切成條狀,將海苔平鋪,鋪上一層芋頭泥,再將切好的胡瓜、紅蘿蔔擺上,捲成條狀後斜切小段就完成了。 第二道「芋頭蝦球」。造訪海鮮餐廳,品嚐蝦球是極為平常的,若是蝦球外面裹著細如麵線的芋頭絲,可不是平常日子可以辦到的,這一絲絲的芋頭絲可是老闆娘極不尋常的刀功,吃在嘴裡除了無法形容的美味外,格外佩服的是老闆娘的毅力與巧思,很期待這道芋頭蝦球可以變成餐廳的招牌菜,如此一來,就隨時可以品嚐了。 假日午後,搭趟船到小金門,到處走走逛逛,吹吹海風,遠眺對岸,吃吃芋頭餐,順便帶盒芋頭當拌手禮,應是不錯的選擇。朋友們,你動心了嗎?
-
選擇安全蔬食,健康又環保
最近在金門的重點街道上,大家都會注意到「維根生活」這個宣傳布條。我們先不論其背後的意義,單純從其倡導的理念觀之,"Vegan"一字的深意,是一種不傷害任何動物的生活方式,不僅飲食純素,也包含不使用動物製品。不同於以往人們因宗教原因而吃素,最近越來越多人選擇維根的生活方式,有人為了減肥,有的是健康因素,也有心靈因素,更有許多人因為環保而開始「維根」。 「維根」與「有機生活」大致出自相同的原理,只不過有機生活並不鼓吹完全吃素,而是倡導少吃肉類、多吃有機安全植物食材。從另一個角度觀之,有機生活更廣義,不侷限於純素,更包涵「維根」的愛心與慈悲,尤其身體力行節能減碳的環保生活方式!兩者基本原理都一樣,鼓勵大家都吃蔬食,透過身心靈成長重拾生命意義,愛護大地資源。 然而,要享受健康蔬食的前提要件,一定要確保吃到有機安全的蔬果,否則吃素或蔬食的結果,反而是造成人體的殘毒負擔。這也是縣政府多年來替縣民的健康把關,同時也為了維護生態環境,確保農業永續經營,致力於推廣「金門安全蔬果」註冊標章的主因。 「金門安全蔬果」係由縣政府建設局農林課規劃主導,金門農試所輔導農民栽培技術與記錄,農作物採收前一星期,由農試所會同動植物防疫所到田間採樣,經過農藥殘留量檢測作業,檢驗合格者,始有資格貼上「金門安全蔬果」標章。這是縣政府及相關單位同心協力為民眾嚴格把關,以確保蔬果安全與優良品質,是保障消費者健康的最佳辨識標章。 近月來,縣政府更辦理好康大放送,即日起到農會、漁會及農家市集購買金門安全蔬果,只要向服務人員索取「安全蔬果集點券」,每收集6張「金門安全蔬果標章」浮貼(或裝訂)於格子內,即可免費兌換L型透明夾或墊板(二選一),集點券還可以再參加抽獎活動,獎品有自行車乙台、300元蔬果兌換券及有機生活叢書等,買越多送越多,請大家相招逗陣來買囉! 另外,金門安全農業「農家市集」自去年6月份集市以來廣受縣民愛戴,本年度更將落實民間自主經營管理,擬交由民間社團籌組「農家市集管理委員會」自行營運及行銷,重新規劃多元化的展售形態,不限於週六固定集市,更將透過各據點讓消費者訂購取(送)貨,甚至未來將透過網路宅配服務給台灣鄉親及觀光客。 「維根生活」或「有機生活」在台灣已開始蔓延,演變成一種新的趨勢;但是體驗健康蔬食、落實有機生活,勢必要從發展安全農業做起,選擇吃安全蔬果才是我們可以自主掌握的的健康管理方式。
-
「半農半X的生活」可以在金門實現嗎?
「半農半X的生活」的作者鹽見直紀說:一定有一種生活可以不再被時間或金錢逼迫,回歸人類本質;一定有一種生活在做自己的同時,也能夠貢獻社會。在日本,已經有一群人實踐了這個夢想,金門一定也能。 鹽見直紀提倡的「半農半X」,是一種自給自足的農業和理想工作齊頭並進的生活方式。所謂半農,就是以順從自然生態的生活為基礎,利用部份的工作時間,以自己認同的耕種方式,栽種自家的糧食,維持自給自足的規模,若有多餘,則分送給親朋好友,但需注意不要因而影響到本業及平衡的生活。 因此,半農半X即是一方面親手種植農作物,從小規模的農業中獲取安全、自給自足的糧食,用簡單的生活滿足最基本的需要;另一方面則從事發揮特長、自己熱愛的工作,換得固定的收入,追求一種不再被金錢或時間逼迫、回歸人類本質的生活方式,可以有更多的機會積極地與社會保持聯繫。也就是說,在認知地球資源有限時,為創造永續的社會環境,以符合生態的農村生活為基礎,回歸自然、親近大自然,並從中探索天職和人生的意義;除此之外,還包含了更深一層的社會意義。 但是,為維持充裕與穩定生活物質,大規模農耕與自給農耕併存是絕對必要的。因此,共用的觀念是必需存在的。共用就是合作,也就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達成共識,互相截長補短、互相合作、互相成長,共用可成為關鍵橋樑,連結環境社會與社會福利。此外,以「在地學」的理念建立社區,也就是不依賴公共投資、企業進駐,以外地人的觀點,挖掘出在地居民視為理所當然的地方資源、生活風俗、生活文化的價值與意義,括用於社區更新中。 峇里島是一個美麗的海島,同時具有豐富的觀光資源,島民到了炎熱的中午就休息,晚上則變身為藝術家。每天,人們會在村莊的集會場所集合,有些人練習音樂或舞蹈,有些人聚精會神地投入繪畫或雕刻中。每月固定祭典的日子,村人們會各自展現自己的才華,早上依然下田工作,晚上則變成藝術家,祭典時又進入渾然忘我的境界,所以峇里島的島民是農人也是藝術家,他們的生活就是半農半X的形態。當然,專業的藝術家與農民仍然以一定的比例存在。 在金門,只要用心尋找,一定也會發現有許多人正過著這種以自己為主角的新生活。公務人員、上班族白天堅守岡位,努力打拼,黃昏及假日下田種菜,享受田園之樂;民宿業者提供觀光資源,同時不忘種植蔬果,除了自家食用,也提供給前來住宿的客人;我們也不難發現半農半X的高粱農戶,在廣大的高粱田中,隱藏著小小的菜園,種植著甜美的蔬果;甚至我們不難發現,出海捕魚的漁民們,回家後是下田的農民。大面積的耕作以維持資源充足供應是必要的,共用的精神也是必要的;藉由專業農民的技術,可以協助半農農民種植出一定品質與產量的蔬果,除了維持固定產量外,更可以增加初耕者的信心。而半農農民對於蔬果品質的要求,可以提供全職農民技術改進的契機,而半農與全職農民間之種植作物種類若能互相協調、互補長短,相輔相成的結果可為金門創造更大的契機。 除了天然資源外,金門的文化資源是豐富的,如何應用「在地學」的理念,挖掘出地方資源、生活風俗、生活文化的價值與意義加以活用,讓金門呈現截然不同的面貌。之後再結合行銷,甚至應用「故事行銷法」,為不同的地點編織動人的故事,那怕是小小的故事,相信可以撥動消費者的心絃。此時,還有誰能不承認金門是海上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