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經樂道
-
解碼福爾摩莎─亂世天堂金門看台灣愛恨
「福爾摩莎是一位絕世美人,四百多年來許多人苦苦追求,不論是西洋的娘子,抑是東洋的浪人;無論是雄圖再起豪傑的龍嘯,或是末路英雄的淒惋悲歌,都跟她有歷史的苦戀,演成多少人世的悲歡離合。」 金門文史作家李福井成功創造了一個活了四百多年的「福爾摩莎小姐」,歷史與文學、寫實與虛擬交織,譜成了「好看」的政治寓言小說《A.T.檔案大解碼》。這本神秘、懸疑、奇絕的書,十二月二十六日就要回到「金門書展」舉行新書發表會,為福爾摩莎「七易」其主、洩露「七億」天機的「檔案」作「解碼」。 上周的《鄉訊》專題製作<文史風雲書>,本周推出<政治風雲書>,特別聚焦金門人書寫的《A.T.檔案大解碼》,從金門看台灣,愛與恨的戲碼、貪與反貪的對決,福爾摩莎之殤,值得身在「亂世天堂」的金門人一起來解碼。
-
《鄉訊留言板》金門戰警蔡一帆─戴德成探視江陳會受傷金門員警
在台警界服務的金門人,近日又成焦點,新莊警分局偵查隊長洪俊義,十一月十二日晚率幹員偵破新莊廖姓富商被綁架案,再成媒體社會頭條;另一位金門籍員警蔡一帆,在圓山飯店維護兩岸「江陳會」時受傷,受到同鄉關切。 一九八七年出生於金寧鄉榜林村的蔡一帆,金門高中,警察專科學校畢業後投身警界,現服務於中和員山派出所,十一月七日晚奉命支援在台北圓山飯店舉行的兩岸海基、海協兩會「江陳會」晚宴現場外維持秩序時,遭抗議民眾波及,忍著受傷的身體,堅定留守執勤。 年僅二十一歲的蔡一帆,執行勤務受傷,卻未敢告知金門的家人,怕親人掛心,直到十一月十三日,金門籍中和市民代表戴德成聞訊後,趕往探視、慰問、打氣,負傷的消息才傳開,受傷時人在香港訪問的阿姨──金門縣議會副議長許玉昭也輾轉才得知這個小外甥戰警的英勇表現,直呼「好小子!」 「金門戰警蔡一帆」,出外金門人,隱忍厚重的一頁小故事。
-
《鄉訊短波》走過30鄉情歲月─桃園縣金門同鄉會今三十周年慶
●本報鄉訊採訪小組 鄉情走過30,桃園縣金門同鄉會歡渡三十周年慶,理事長楊榮煥率全體理、監事,今天將在皇帝嶺餐廳熱烈迎賓。 由金沙莊大松等人克服現實環境、一波三折始創會於一九七八年的桃園縣金門同鄉會,今(星期六)下午五時三十分起,假皇帝嶺餐廳(中壢市環中東路776號)舉行「桃園縣金門同鄉會三十周年慶既關懷社區老人健康活動聯歡會」,晚宴中也搭配摸彩活動,歡迎旅外同鄉熱情參與。 配合桃園縣金門同鄉會會慶,該會特別精心編寫會史、出版三十周年特刊,於今日會慶上正式發表面世。
-
《星期人物》彭一萬兩門對開第一人
本報駐台特派員楊樹清/台北報導 誰是第一位合法登陸金門訪問的大陸官員?彭一萬。誰是最早提出「小三通」概念的大陸人士?彭一萬。 一九九一年三月,福建省委書記陳光毅接受台北《中國時報》專訪,率先拋下大三通前先行以金門對廈門、馬祖對馬尾的「兩門對開、兩馬先行」兩岸直航試點構想,這個後來成了金、台以「小三通」名詞看待的政策,但在大陸官式場合的言談、文書,都避諱使用「小三通」字眼。 「兩門對開」說了十七年、「小三通」推行了七年多後,二○○八年十月二十三日,第三屆世界金門日「廈金交流合作研討會」在廈門市翔鷺酒店召開,「小三通」這個名詞終獲中共官方認定、採行。坐在研討會場裡一個角落的彭一萬,在自己生長的土地上首次聽到「小三通」時,百感交集,為了這一句話,他等了十二年! 十二年前、一九九六年元月六日上午,廈門市文化局長彭一萬在金門籍國大代表楊肅元、攝影師許少昆等人陪行下,自台北松山機場搭乘遠航○五三班機到達金門尚義機場,成了金馬解嚴以來,第一位到訪金門的大陸官員,在他之前的戒嚴時期,一九九○年九月,中共國台辦副局長樂美真曾秘訪金門、在仁愛之家簽訂兩岸《金門協議》,除此,不曾有大陸官員可進入層層軍管的金門。 彭一萬的金門行,卻也是個意外之旅;說是「合法」,其實游走在兩岸法律禁忌邊緣。但他這趟金門行,能言、敢言,直接或間接打破了官方的設障,催化、影響了「小三通」。
-
《鄉訊焦點》金翔展風姿第三屆世界金門日
世界金門日回顧系列報導五之三﹕2008年廈門翔安篇 ●專題報導/本報駐台特派員楊樹清 起飛的翔安,第三屆世界金門日在廈門主打「世界金門日」,但從另一角度切入,也是主力行銷一個重新起飛的地區──翔安。一如二○○六年十二月十五日、第二屆世界金門日在吉隆坡舉行,主辦單位巴生雪蘭莪金門會館,贊助單位大馬楊忠禮機構,藉助來自世界各地的金門人到來,為「馬來西亞二○○七旅遊年」熱身,進行兩個地區的「鄉情交流」、「雙城論壇」。 這一回,中國大陸的廈門翔安也不例外。「值此第三屆世界金門日(翔安)大會隆重召開之際,我們謹代表熱情好客的翔安人民,向蒞臨盛會的各級領導、各位嘉賓、各位鄉賢、海內外金門鄉親及各界朋友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誠摯的謝意!翔安區於二○○三年十月十九日正式掛牌設立。全區陸地面積351.6平方公里,人口三十二萬,為著名的僑鄉及金(台)胞祖籍地。現有金門籍同胞三千五百多人,為福建省金胞最集中的居住地。翔安靠山面海,鍾靈毓秀,有『海濱鄒魯』之稱,是觀光旅遊、投資貿易理想之地,翔安和金門自古一家親,同根同源,同宗共祖一脈傳,兩地經貿旅遊文化相通共融,金嶝大橋構想若能逐步實施,形成翔金兩地快速、便捷、繁榮的經濟圈和生活圈,交流合作前景必將無比廣闊。第三屆世界金門日(翔安)大會的召開,是世界金門鄉親尋根謁祖、經貿合作、文化交流的盛會,是世界金門鄉親暢敘鄉情、增進鄉誼,共謀發展的盛會,是實現『和諧、發展、跨越』的一次盛會。我們深信這次盛會必將提昇翔安與金門的知名度,推動翔安與金門的發展,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兩岸人民和諧相處,實現翔金雙贏做出新的貢獻。
-
《鄉訊留言板》楊忠禮金門王──大馬企業鉅子隱現鄉情軌跡
「十月二十二日,廈門翔安,世界金門日大會揭開序幕,在來自全球四面八方的金門人當中,有一位長者,身邊帶著兩個二十歲出頭的年輕人,被安排坐在第一排的座位,是第一排中唯一的企業家,也是唯一致詞的企業家」、「離開時,一段三十公尺的紅地毯,這位長者得走十分鐘,因為太多人搶著與他合照,戴著厚邊眼鏡,可能因為怕光,鏡片是褐色的,一旁有人說:在馬來西亞金門人的眼裡,他比明星還要明星」、「台灣認識他的人不多,但他卻是國際知名的企業家,他擁有澳洲南澳地區的輸電力網,南澳地區電力供應全球自他的事業」。 二○○八年十一月三日出版的一○九三期台北《商業周刊》,推出「金門幫百年智慧─賺慢封面故事,又以「馬來西亞金門王」為題報導這位第二代金門移民以窮木材商之子打造電力王國的傳奇身世。 《金門日報‧鄉訊》自一九九三年六月開版來,《星期人物》兩度聚焦楊忠禮,當時他與金門母鄉還沒綿密連繫,電力事業也才起步;我們已提醒鄉親重視這號人物,從他早已返鄉祭祖、保留孩子金門輩份的命名的鄉情軌跡來看,他會是重視金門發展、回饋家鄉的人。十五年後,我們看到的「馬來西亞金門王」楊忠禮,企業鉅子的身分外,可貴的是,充滿行動力的原鄉情。
-
《鄉訊焦點》僑歌唱不完第二屆世界金門日
世界金門日回顧系列報導五之二﹕2006年吉隆坡篇 ●專題報導/本報駐台特派員楊樹清 前進吉隆坡,第二屆世界金門日展宏觀 每一張臉 也許不曾見過 卻很熟悉 每一個腔 可能不太一樣 但好親切 因為 每個人牽掛的 是一座相同的小島 二○○七年十一月,馬來西亞巴生雪蘭莪金門會館出版《金彩,07──馬來西亞世界金門紀念特刊》,六行小詩,道出「金情之約」。 「浯島.浯民」,二○○五年,第一屆世界金門日在金門。 「金門.世界.宏觀」,二○○六年,第二屆世界金門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 「和諧.發展.跨越」,二○○八年,世界金門日在廈門翔安。 走過四年、三屆世界金門日,一、三屆來自金門縣政府、翔安區人民政府的全力推動舉辦,官方色彩較濃;第二屆,巴生雪蘭莪金門會館具名主辦,實際上是大馬企業家楊忠禮贊助所有經費、獨挑大樑。 「金門,是血源啟始的所在。馬來西亞,是『生於斯,長於斯』的地方。兩者的交織激盪,令人感動的寫下一頁精彩」,楊忠禮為《金彩──馬來西亞金門日紀念特輯》寫下一段獻詞,述及「二○○六年十二月十五日,第二屆『世界金門日』在吉隆坡圓滿舉行,為金門本島與海外的鄉親搭起了一座橋樑,凝聚並團結了金門的鄉心。」 二○○六年世界金門日在吉隆坡,寫下許多紀錄: 一、金門一百九十五人代表團,首度自金門尚義機場包機直飛新加坡樟宜國際機場,再轉進吉隆坡。 二、馬來西亞政府推動「二○○七年旅遊年」,巴生雪蘭莪金門會館率先呼應,帶來六百多位遊客。 三、金門縣長李炷烽首次在國外發表、推動<廿一世紀新台灣的出路──金門作為『一國兩制試驗區』之芻議>政治主張,受到媒體注意。 四、「小三通是整合橋樑,楊忠禮盼兩岸早日統一」、「楊忠禮促金門鄉親,凝聚財力人力來馬投資」、「楊忠禮:市場大旅遊事業,地中海俱樂部放眼金門」等議題,登上東南亞最有影響力的華報《南洋商報》、《星洲日報》、《東方日報》頭條或要聞。 五、海內外傳媒全面聚焦,一個金門族群的年會,吸引了馬來西亞主要華文媒體,包括《南洋商報》、《光明日報》、《光華日報》等報刊,《NTV7華文新聞》、《8TV華文新聞》等電視台,紛派記者採訪,香港鳳凰衛視於大會開幕日當晚的《時事直通車》節目專題報導「二○○六世界金門日」,馬來西亞《財經雜誌》配合世界金門日製作四十頁篇幅專刊《金門人,打開了金門》,來自台灣、金門的TVBS、台視、中視、華視、名城有線電視及金門日報社也都駐進會場,TVBS直指「海外金門人力量已然崛起」。 「十二月十五日,二○○六年世界金門日大會假新加坡萬豪酒店大禮堂舉行。二個一米多高的『金門』大字,以及大禮堂前豎立的金門人守護神風獅爺,凸顯了世界金門日的特色」,香港鳳凰衛視主持人、受邀擔任世界金門日大會司儀的楊錦麟,在其部落格寫下吉隆坡世界金門日的回憶,「金門現有五萬餘人,但散居在世界各地的金門鄉親卻多達百萬人,幾乎是金門本島的二十倍以上。在海外的金門鄉親,百多年來開枝散葉,對於家鄉的建設給予的關注度很高。楊忠禮博士為了家鄉的建設不遺餘力,曾一次性贊助金門技術學院二千萬台幣,襄助家鄉興辦教育。」 「金門.世界.宏觀」,看金門,不止從身處的本土思考,也放眼國際視野,二○○六世界金門日在吉隆坡,在地四百多人、來自外地六百多人,一千多位各地金門人參與的盛會,進一步解構了「金門日」概念,也深化了「金門人」精神。 而將二○○六年世界金門日首度移向南洋發聲者,除得力金門縣政府的鼓吹支持,也出自於大會主席、丹斯里拿督斯里楊忠禮博士的鄉情力貫徹,以及聚集四萬餘鄉僑族裔、素有「小金門」之稱的巴生金門人全力投入。 肉骨茶之鄉,巴生雪蘭莪金門移民傳奇 巴生雪蘭莪金門會館,主辦二○○六年世界金門日時,剛好走過六十年、一甲子歷史。 以「肉骨茶」聞名於世的巴生,是雪蘭莪州一個濱海的小城,巴生是「肉骨茶」的發源地,而「肉骨茶」的創始人,正是金門移民李森旦,根據《金彩》的發掘報導,「當金門人遠到巴生謀生,大部分都在碼頭當苦力,卸貨上貨的過程中,鄉親撿拾跌落在地上的藥材碎片,然後集資買些肉骨,拿到李森旦的食檔煮食,之後李森旦才參照配方加以改良,而變出巴生『肉骨茶』的版本。當時苦力都需要精神體力來支付一天的粗重工作,而這樣一頓既便宜又豐富的肉骨茶早餐就流傳開來,經過不斷發展和改良,便成了現在新馬華人社會的特色佳肴」。 「肉骨茶」,熬出巴生金門移民的辛酸與驕傲。 從吉膽島、五條港、巴生港口到巴生市中心,計有含二、三代在內的四萬多金門移民聚居在巴生,因此,巴生一地,是馬來西亞金門移民客的大本營。 有限的文獻線索顯示,清道光年間的古寧頭人李煌,是最早落腳巴生的金門移民。操舟起家,撐出一片海上事業的李煌,在土蕃作亂時,購得軍需品應蘇丹平亂,獲蘇丹授予勛章,從此,在華夷雜處社會的金門人,蘇丹以禮相待,從此得以相安無事。 一如清代金門水師將蘇王爺信仰移奉到台灣的各地金門館;獲蘇丹的信任之後,李煌也將故鄉的神明邱王爺神祇帶到巴生,分爐出「金浯江伍德宮」,宗教信仰開始,再組織宗鄉聯誼會所、發展出「巴生金浯江公會」。 一九三七年十月,日軍占領金門島,掀起金門人「跑日本」狂潮,五萬多人的島嶼跑了三萬多人,「難民」變「移民」,這些人都自廈門取道下南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都留下了逃難者的足跡。不斷有金門人湧向,為安定鄉心,早到馬來西亞的同鄉,發起互助性質的「巴生金門會館」;哪知,為避日軍捨故鄉而來,再因日軍也控制住馬來西亞,中止了「巴生金門會館」的鄉社、鄉事活動,直至日軍戰敗的第二年,一九四六年十二月二十日,「巴生金門會館」有了新面貌,轉以「巴生雪蘭莪金門會館」的名稱向金門鄉親招手。陸續恢復或新成立的同鄉會所,還有柔佛州金同廈會館、檳城同安金廈公會、砂拉越金門會館、馬六甲同安金廈會館、馬六甲金門會館等。 馬來西亞六萬多金門移民中,巴生就佔了四萬餘人,拱出雪蘭莪金門會館的氣勢。 雪蘭莪金門會館的延續,起於一九四七年會內的「浯聲協進社」,靠這個鄉人俱樂部的收入,支撐會館經費及福利開出;一九五三年,陳金杯再倡議自置會所,鄉人紛紛捐獻,在初時歷任會長楊海滄、葉振興、李朝第與楊誠財的接力領導下,擴充會員、嚴密組織,並於一九七二年成立青年團,讓鄉社、鄉事的承傳、運作加入新血輪,青年團外,二○○○年再成立婦女組,期會務的參與趨向多元。 雪蘭莪金門會館度過風風雨雨半世紀後,二○○一年十二月二十日,耗資三百萬馬幣、占地六千六百方尺的四層會館新廈落成,由會館名譽主席楊忠禮主持開幕,同時在會館所參與認養的華校──興華中學禮堂舉行盛大的聯歡宴會。 操舟為業的李煌打下第一頁發跡史、「肉骨茶」的原創人李森旦熬出段傳奇史,百年移民滄桑,巴生的金門人站起來了,「巴生雪蘭莪金門會館今年慶祝六十周年慶典,也同時舉行『世界金門日』,這是巴雪蘭莪金門鄉親雙喜的日子」,巴生雪蘭莪金門會館主席王豪杰,在二○○六年以<薪火相傳.共創未來>獻詞,道出了他迎接世界金門日的期待。 番薯情歌聲,和平是世界金門日主旋律 二○○六年十二月十五日上午,馬來西亞吉隆坡JW萬豪酒店,第二屆世界金門日拉開序幕。「注意到大會有兩個細節安排,一個是大會的一項議程安排是,奏東道主馬來西亞國歌,以及安排世界各地金門鄉親代表進場,以金門縣為首,以大會主席殿後。這裡凸出的一個意義是,對東道主馬來西亞的尊重,同時也突顯了馬來西亞金門鄉親對國家的認同,這在一個以馬來人為主的多種族國家來說,是必須尊重的細節,大會主席楊忠禮本身是馬來西亞的丹斯里拿督斯里,並且是首位出任馬來西亞國立大學榮譽副校長的華人,這樣的細節安排自然也是煞費苦心了」,鳳凰衛視主持人楊錦麟觀察到一個不在原鄉、在異邦的「金門日」的獨特生態。 「細漢的夢是一區番薯園,有春天啊有風霜,番薯的心是這爾軟,愈艱苦愈能生存」,大會「會歌」,由雪蘭莪州立華小學生奏出金門作曲家李子恆的《番薯情》,旋律美、詞意動人,金門味濃的《番薯情》,打動了老僑、新僑,不止是大會的開幕曲,第二天在巴生港福建會館舉行的慶祝雪蘭莪金門會館六十周年慶典晚會上,馬來西亞出生的李佳黛、李沁黛姐妹也登台當著二千人面前獻唱,應邀到場放映《出洋客故事》紀錄片的導演唐振瑜聽了,驚覺金門本土的《番薯情》由出洋客唱來,竟產生獨具南洋風的懷鄉情韻。 《番薯情》的演奏餘韻下,大會主席楊忠禮上台致詞,「金門鄉親濟濟一堂,歡顏聚首吉隆坡,這是雪蘭莪金門鄉親的盛事,是大馬金門鄉親的盛事,也是全世界金門鄉親在馬來西亞,展現濃濃鄉情,共同關注金門的建設發展,瞻望金門前途未來的盛事」、「金門鄉親對馬來西亞同樣有強烈的認同和熱愛。雖然,馬來西亞華族的根在唐山,但他們對生於斯、長於斯的國家和土地,有更多感情的注入和赤誠的效忠。巴生雪蘭莪金門會館以及所有大馬金門鄉親對馬來西亞的熱愛和忠誠,天地可鑒,無可置疑」、「世界金門日在吉隆坡舉行,是巴生雪蘭莪金門會館及全體大馬金門鄉親的榮幸。我們將藉此機會,向來自世界各地的金門鄉親,充分展示大馬金門鄉親的真摯和熱情,同時也要向包括金門鄉親在內的海內外華人,傳達一個清晰無誤的訊息:和平是世界金門日的主旋律,飽受戰火洗禮和民族分裂之痛的金門,願意為台灣海峽的永久和平,為兩岸中國人的和平相處,為中國在新世紀的和平發展,盡獻棉薄之力,搭建和平橋樑!」 唱不完的僑歌就在楊忠禮的獻詞裡,為二○○八第三屆世界金門日,寫下「金門、世界、宏觀」的新頁。
-
《鄉訊短波》李淑睿當爐主─五山祖誕辰在台祭典昨舉行
●本報鄉訊採訪小組 昨天,十一月七日,金馬解嚴十六周年紀念日,卻也是「李氏開閩始祖唐廉訪五州節度使隴西開國公五山祖誕辰」在台舉行祭典三十一周年紀念,備受矚目的祖前擲筊爐主,於下午五點四十分出爐,八人角逐下,來自台中的李淑睿在與原爐主李綿鎮「PK賽」後勝出,她也成了「五山祖」在台第十九任、第一位女性爐主,宗鄉驚呼連連! 由金門旅台李氏宗親會,中華民國金門雙鯉公共事務會舉辦的「五山祖」在台祭典,昨天下午四時起在三重市自強路二段二十七號李氏宗親會舉行,五時進入祖前擲筊一年一度的輪值爐主,計有李綿鎮、李忠興、李源來、李淑睿、李金國、李仲和、李成贊、李和壁等八位李氏宗親參與擲筊,淘汰賽後,李綿鎮與李淑睿各以三杯聖杯成績作「PK賽」,現任台中市金門同鄉會理事長李淑睿最後以四杯勝出,當選新爐主。 自一九九○年開始,「五山祖」歷來擲筊輪值爐主已產生十九任,其中金寧麵線創辦人、北山的李金汀於一九九五年起連三年勝出,成了爐主紀錄保持人;生於林厝的李淑睿,昨天成了十九年來的第一位女性爐主。
-
《星期人物》楊肅斌閃亮的亞洲之星
本報駐台特派員楊樹清/台北報導 美國《富比世》(Forbes)雜誌評選,公布二○○八年亞洲富豪排行,馬來西亞楊忠禮機構(YTL集團)創辦人楊忠禮以身價二十一億美元(約合台幣七百零四億元)榮登大馬第七大富豪家族,更引人注意的是,他的長子,楊忠禮機構總經理楊肅斌,同時被《財星》(Fortune)雜誌評選為「亞洲二十五位最有權力商人之一」,這是他繼美國商業周刊「二○○三年亞洲之星」後,再次登上國際受矚目的企業人物。 以新加坡黃祖耀、馬來西亞楊忠禮、汶萊林國民、印尼黃進益等為首的南洋金門移民商族勢力崛起,也因著「世界金門日」的開展,繼台北《天下雜誌》二○○七年六月聚焦「金門幫」作出「全球下南洋──前進新亞洲封面專題後;二○○八年十一月,台北《商業周刊》跟進,以多達二十二頁篇幅推出「金門幫』百年智慧─賺慢錢」封面故事,而整個專題最被突顯的人物屬「馬來西亞金門王楊忠禮──窮木材商之子打造電力王國」。訪談中,《商周》多所描繪楊忠禮的金門鄉情,「這位近八十歲的老人,卻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金門人,在馬來西亞,他還被稱為金門王,雖然是金門移民第二代,卻始終堅持金門人的精神,他說:『我每一次都要帶兩個孫子參加金門日,最後要讓二十七個孫子都知道『我是金門人』!」「只是談到金門,楊忠禮說,他的孩子全都是受英式教育出來的,就連宗教也跟他不同,不再是拜金門來的王爺廟。所以他笑著說:『我去年帶了三個(孫子)回去,今年要帶二個回去。讓這些小孩,知道自己的家鄉,知道自己的根是從甚麼地方來的。』」 楊忠禮與夫人陳開蓉共育有五男二女,肅斌、淑敏、肅堅、肅宏、肅祥、淑卿、肅佳。其中祖籍金門金寧鄉東堡村,一九五四年出生於馬來西亞瓜雷的長子楊肅斌,通過各種考驗,現任楊忠禮機構總經理,接班態勢已然形成。二○○三年九月出版的《楊忠禮回憶錄》裡,楊忠禮多次提及楊肅斌,「一九七八年長男肅斌從英國學成歸國,他學的是土木工程,在業務上可助我一臂之力」、「肅斌年輕時就很懂事,他能體諒使我深為安慰,但也深感痛苦和內疚,肅斌在維多利亞學院畢業後,為了減輕我的負擔,便離家隻身到關丹去工作了一段時間」,「七十年代未期,有肅斌回國助陣,我順利地把手上承包的工程建峻」,「肅斌高瞻遠矚,將位於我國霹靂州紅土坎岸外馬六甲海峽中,邦咯島旁邊的一個小島──邦咯佬島,開發為度假勝地,吸引外國遊客到島上度假玩樂」,「肅斌性情隨和,雖身居高位但沒有驕氣」、「肅斌也經常向國家領導人提供一些有建設性的意見」。 土木工程師出身,楊肅斌二十一歲時加入楊忠禮機構,基層做起,為這個事業體寫下許多紀錄;一九九○年參與大馬政府推薦發動的「東方快車」計劃,穿梭新加坡、吉隆坡、檳城、泰國合艾到曼谷丹的東方快車,大大吸引了西方遊客,也刺激國家旅遊發展;楊忠禮旗下的楊忠禮電力,在楊肅斌領航下,打敗了香港首富李嘉誠的長江集團,買下英國韋塞水供公司,並進行多項令市場津津樂道的收購計劃,包括一九九七年亞洲金融危機時一舉收購馬來西亞萬豪酒店、升喜廣場和樂天廣場,再進一步收購澳州能源公司ELECTRANET。 被市場視為「成本控制高手」、「夢幻領航」的楊肅斌早於二○○三年,即與中國、東帝汶的國家領導人同獲美國《商業周刊》遴選為「二○○三年亞洲之星;五年後,擁馬來西亞最高元首陛下封賜PSN丹斯里勛銜的楊肅斌,再獲《財星》列入「亞洲二十五位最有權力商人之一」做為馬來西亞第三代金門移民,可以預期,大馬閃亮的亞洲之星,楊蕭斌,將會讓楊忠禮機構再一次閃閃發光的夢幻領航家。
-
《鄉訊短波》和平嘉年華登場──金馬解嚴紀念活動
一九九二年十一月七日這個特別的日子,對於金門、馬祖而言,是一個具有歷史性意義的日子;這一天,金門、馬祖解除了近半世紀的戒嚴、終止了長達三十六年的戰地政務實驗,金門民間當日以燃放一千公尺的鞭炮,回應了這個特別的日子。 今年適逢八二三砲戰五十周年,也是戰地政務終止、金馬解嚴十六周年,中華民國金門烈嶼公共事務協會結合了社團法人台北縣國際生命線協會、台北縣婦幼關懷協會等單位,舉辦一場「二○○八金馬解嚴‧和平嘉年華」活動,特別號召旅台金馬鄉親;以拋棄歷史悲情,用歡欣鼓舞的心情,共同參與此一盛會,展現金馬人民對自由、民主、和平、尊嚴的渴望與堅持!此一紀念晚會也呼籲社會關懷弱勢,愛惜生命,用喜悅面對人生;也藉此活動凝聚鄉情,關懷家鄉未來發展,成為金馬故鄉發展力量的延伸。 以園遊會形式,預計號召萬人參與的「二○○八金馬解嚴‧和平嘉年華」,今天,十一月一日下午二時到晚上八時三十分,在台北縣中和市漳和國中運動場(中和市廣福路三十九號)舉行,歡迎各地同鄉扶老攜幼共赴盛會。
-
《鄉訊留言板》解嚴日與金門日──兩個金門鄉情現場
「二○○八世界金門日」在廈門翔安落幕後,緊接著,「二○○八金馬解嚴‧和平嘉年華」今在台北登場。 都是二○○八年、發生在兩岸金門人的鄉情盛會,金門日活動訴求「「和諧‧發展‧超越」,解嚴紀念日打著「解嚴‧和平‧嘉年華」,真也反映了兩岸兩地金門人歷經土地「宿命」與戰地「悲情」後的兩樣情。 「我們是一群關愛家鄉的金馬人,我們無法容忍在動員戡亂時期結束後,金馬家鄉竟還在無限期的軍事戒嚴中。為了表達我們悲憤的心聲,五月七日上午十時正,我們將和金門諮詢代表共同聚集立法院請願、靜坐,要求『金門解嚴回歸憲法』。懇請您舉家支持,扶老攜幼參與爭權利的歷史行動。」─一九九一年〈五○七反金馬二度戒嚴行動宣言〉。 「我們追求和平的決心與毅力絕不改變,金門是兩岸友誼的橋樑,不是兩岸爭戰的沙場;金門即將不再是離島,乃是以海洋與大陸為腹地的中心;戰爭遺跡、僑鄉文化、閩南風情,舉目所見盡是獨特的在地文化,尤屬世界珍貴之資產,讓我們結合海內外鄉親與關心金門的各界人士,建構金門成為和平經濟特區,追求島嶼永續發展,掌握區位優勢,建立文化認同,共同努力,將金門推向國際舞台。未來,金門將要起飛,今天,金門正要出發。偉哉仙洲!大哉金門!」––二○○五年〈金門建縣九十周年暨世界金門日宣言〉。 藉由跨越了十四年時空的兩份「宣言」文件,觀看到從戒嚴、解嚴到世界金門日,一個曾困在碉堡禁錮中緩慢游移,衝破威權後,立即進入快速移動的金門社會。 金門解嚴日與世界金門日,島內島外,兩個金門鄉情現場,都值得金門人回顧、反思、觀照。
-
《星期人物》陳成龍三度世界金門日
本報駐台特派員楊樹清/廈門報導 二○○八年、第三屆世界金門日在廈門翔安,十月二十二日於翔鷺酒店的招待晚宴暨兩岸文藝聯歡,隔鄰而坐在前排、兩位來自馬來西亞的企業家楊忠禮、陳成龍,一直是台下鎂光燈聚射的焦點人物,為製作世界金門日「金門幫」封面故事專程渡海來廈門採訪的台北《商業周刊》召集人胡釗維更是繞著兩人跑,不止他們代表了金門第二代移民在大馬創業的傳奇,鞏固「金門幫」勢力,也因他們較之海外其他金門企業家更濃厚的鄉情,金門、吉隆坡、廈門的三屆世界金門日活動,分秒必爭、寸步不離企業體總部的他們,再忙,都不曾在這個鄉情的重大日子缺席過。三度世界金門日,又在晚宴上欣賞到金門少年合唱團唱出〈番薯情〉、〈思念故鄉〉歌聲,感動得差點落淚的陳成龍,一如〈番薯情〉的詞,「故鄉的情,是一滴番薯奶,尚歹洗啊尚久長」。 斷線的風箏,陳成龍與母鄉金門、祖家碧山重新產生連結點的故事,必須追溯到四年前的世界金門日。 二○○五年元旦,「世界金門日族譜展」尋根服務攤位上,來了位中年男子,向金門宗族文化研究協會取了張「尋根‧尋親問卷表」,填表人寫著「陳成虎(陳成龍之弟)」,祖籍寫著「金沙後山」,現居地寫著「馬來西亞柔佛州」,祖父寫著「陳朝基」,父親寫「陳天賜」,又在回鄉感想寫著「希望接譜」。 一張簡單的表格,填寫出一位南洋企業家離鄉與返鄉的故事。 陳成龍,祖籍金沙碧山(後山),一九五六年三月二十日出生於馬來西亞峇株巴轄的新加蘭小鎮。五十歲的人生,卻是經歷輝煌:一九九二柔佛州最傑出青年經濟建設獎、一九九四森美蘭州最高統治者封賜皇室拿督勛銜、一九九六美國洛杉磯西太平洋大學產業發展及管理名譽博士、一九九六大馬創業成功人物獎、二○○二青創會海外華人第九屆創業青年楷模獎。 「民國初年,陳成龍的祖父離開了貧困的金門家鄉,遠赴馬來西亞打拚,生活非常的艱苦,一九五六年陳成龍出生於峇株巴轄的新加蘭小鎮,父親在漁市場賣魚,身為長子的他,小小年紀就要愁吃愁住,在市場幫忙父親賣魚,挨家挨戶兜售水果,賺些外快貼補家用、繳交學費。一家十一口擠在一間小小的屋子裡,因此小成龍有個心願,希望長大之後,能蓋一間舒適的房子給家人住,循著這個小小的心願,構築人生大夢,三十餘年後的今天,陳成龍不僅實現了他的夢想,為他的家人蓋了舒適美麗的房子,建立了他的房地產王國(龍成集團),使千千萬萬無屋可住的南馬人,實現了住者有屋的夢想,真正應了千年前中國詩人的大願: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從一個魚販之子,到今天譽滿馬來西亞的居鑾市發展之父,陳成龍的事業一如其名,是馬國房地產領導潮流,呼風喚雨的蛟龍,傳頌了許多為人津津樂道的經營策略,把一塊六十五英畝的違章建築區,規劃成為居鑾現代化的商業金融中心,帶動居鑾繁榮,創造了無窮的商機,居鑾市當局為了表彰他的貢獻,把市中心的一條路改名為:拿督陳成龍路(Jln.Dato Tan seng Leong」;二○○六年十二月,吳秀嬌在《金門宗族文化》第三期〈認識拿督陳成龍博士〉文中,以短短數百字,勾勒出陳成龍的生命歷程。 龍成集團創辦人兼董事經理、金同廈會館會長,陳成龍為了尋根續譜的的事,也騷動了他的祖家碧山村。金門宗族文化研究協會與碧山宗親會聯手下,二○○五年三月五日上午七時起,持續兩三天,共五十餘戶人家,在自家抄寫神主,整理完成後,再經由碧山村八十餘歲的長老陳怡情的協助,歷時半年,終於將族譜架完成後。同年九月底,利用馬來西亞砂勞越金門會館十五周年慶的時機,金門宗族文化研究協會的蕭永奇、吳秀嬌,將《金門後山陳氏族譜》呈給陳成龍,看到這份來自祖鄉的身世記載,陳成龍難掩激動、喜悅之情。他說父親陳天賜過世後,他在整理書信時,才知道自己的祖籍是金門後山(碧山),看了族譜後才知道父親還有兄弟,因此生起尋根的動機。 透過返鄉至碧山祖父陳朝基的故居祭祖,後來又有了完整的族譜呈現,因為世界金門日,金門,又重新活在陳成龍的世界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