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經樂道
-
異鄉鬢影
胡思辦三場音樂講座 ◎金門鄉親蔡能寶(阿寶)開設的著名胡思二手書店公館店,邀請到音樂界人稱「熊姐」的熊儒賢小姐,精心策畫、主講三場【胡思人文講座】:4月23日--李宗盛:終於寫了「給自己的歌」。5月21日--李泰祥:瀟灑「告別」往事。6月18日--李雙澤:「美麗島」的一變再變。熊儒賢是台灣流行音樂及經典民謠文化推手,集音樂出版者、策展人、演唱會製作人、紀錄片監製於一身。她耕耘流行音樂三十餘年,2002年起自創「野火樂集」音樂品牌,戮力於發表台灣的原創歌曲至國際發聲,屢獲國內外音樂大獎肯定。胡思二手書店公館店地址: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三段308-1號2樓。 王水衷當選金門旅外藝文學會理事長 ◎金門旅外第一個立案的藝文同鄉組織「金門旅外藝文學會」4月8日於台北市喜來登飯店召開會員大會成立。王水衷當選首任理事長、李台山副理事長、常務理事楊樹清。理事:洪玉芬、李聰明、唐東隆、洪世國、胡玉衡(詩人古月)、翁國鈞(設計家翁翁)、張姿慧。候補理事:唐東隆、辛志鵬、張國森。常務監事楊筑君(作家牧羊女)。監事:蔡能寶、陳能梨。候補監事:李中琳。王水衷當場慨捐50萬元,楊筑君、洪玉芬各捐3萬元,作為會務發展基金。 黃木財獲聘台灣金門同鄉會總會秘書長 ◎台灣金門同鄉會總會3月27日在台北市三軍軍官俱樂部正式成立,並推選台北市金門同鄉會理事長李台山為首任總會長;以及楊維居、陳復寶、黃炳中、陳江平等4位分區副總會長;另於4月10日由李台山總會長宣布會務幹部如下:秘書長黃木財、副秘書長兼公關張鴻飛、總務李文福、財務張秀治、活動張峯國、聯絡張國森,期使總會儘速順利運作。
-
《浯事吾聞》艋舺金門館傳承金門香火
台北市萬華區有一座有159年歷史的「艋舺金門館」。 艋舺金門館隱身於廣州街81巷4弄3號。萬華在地人也稱它「艋舺蘇府王爺館」或簡稱「王爺館」。它是台北唯一從金門迎奉來的神明廟兼同鄉會館。跟金門有很深的淵源與移民故事,可惜多數台北人與金門人都不知它的存在。 艋舺金門館位於遊客熙來攘往的「剝皮寮」古市街景區旁,始建於清咸豐7年〈西元1857年〉,至今159年歷史,是台灣三座「金門館」--台北艋舺、台南安平及彰化鹿港金門館之一。它供奉金門新頭伍德宮分香「蘇府王爺」,據傳乃清末移調至艋舺的金門水師王士仁等兵勇所建。歷經清朝、日據、民國時代,曾三度遷建,連結金門與台灣的民間信仰,一度也是赴台打拚的金門人聚會暫居所及宗教信仰中心。現由始建人王士仁的第四代裔孫王來蓮、高清美夫妻負責管理。 比最早創建、規模也最大的鹿港金門館〈建於清乾隆52年、西元1787年〉晚了70年興建的「艋舺金門館」,最初是清代的水師班兵會館,曾經3度遷建,現址主館僅占地十多坪,且於民國72年又經整修一次,內外牆鋪設顯得突兀的瓷磚,不過王來蓮說,廟門前主壁與神案長桌,應係原廟留存,甚具歷史價值,廟門上的被香火薰黑的「蘇府千歲」匾,也有82年歷史。 艋舺金門館曾有神奇的民間傳說。據台灣歲時小百科記載︰艋舺金門館是由金門的王氏人家移奉來台,最初僅祀於王家,及至光緒某年間王爺化身成人至市街購買祭典用品及建材若干,成交的時候,王爺忽然失去蹤影,商家所收到的金錢也變成金紙,所購的物品更是神奇的跑到王爺神像前,經王氏人家擲筊請示,謂需建廟奉祀,乃集資建「金門館」祀奉。不過此屬鄉野傳奇,與清代、民國的台金蘇府王爺相關文獻有所差異。 另有一說,指艋舺「金門館」蘇府王爺,乃從鹿港「金門館」分香而來。但王來蓮表示,艋舺金門館蘇府王爺確從金門伍德宮分香迎奉而來。 艋舺「金門館」這座隱身小巷弄的小宮廟,廟宇規模與香火都無法與鄰近的龍山寺相比,但它延續金門與台灣民間信仰香火傳承,有著一頁頁金門先人披荊斬棘,協助清朝到台灣平定戰亂開疆闢土、隨之落戶生根的血淚故事。
-
周塏家─憨憨的做學徒熬成彩繪匠師
年籍:57歲、金寧鄉榜林村 現居:新北市中和區 學歷:國礎國小、金寧國中、復興藝專肄業 經歷:學徒、宮廟彩繪師傳 只要肯努力打拚,行行出狀元!這句話形容從宮廟彩繪學徒一步步往上爬,躋身知名匠師的周塏家堪稱貼切。 周塏家本名周森銓。他民國64年金門縣金寧國中畢業後,隻身遠赴台灣到新北市新莊的明瓏美術宮殿彩繪公司當了3年學徒,下苦功打下基礎。當裝甲兵3年退伍,再跟著他表哥謝健英「憨憨的學、憨憨的做」,在粉塵、油刷、漆料中打滾,一路從學徒、工頭、到成了炙手可熱的彩繪師傅。 宮廟彩繪得忍受長期室外工作的日曬雨淋、冷熱交攻,需要有堅實的體力和耐力才能應付,而「金門來的」周塏家就是比其他人更能吃苦耐勞,願意比他人多花時間、多花心力學習,一點一滴的累積經驗,成就了他在宮廟彩繪這一行獨當一面的實力。台北著名地標建築圓山飯店、中正紀念堂、國家音樂廳、戲劇院,甚至遠至馬來西亞、印尼、印度、南非、澳洲等地的佛光山等中國式廟宇建築,都有他參與彩繪的作品。 民國80年代,周塏家開始在台灣宮廟彩繪嶄露頭角,他帶領十幾位台灣師傳,承接大直忠烈祠、霧峰林家花園、彰化二林法林寺等多件宮廟彩繪工程,事業做得有聲有色。但天有不測風雲,88年921大地震震垮他承作且已完工,並經文建會初驗過關的霧峰林家花園建築彩繪工程,文建會拒絕給付工程款,他虧損500多萬元。 其後他逐漸將工作重心轉回金門故鄉,首件工程是承接金城鎮北鎮廟以及戲台的彩繪。他將在台灣積累30餘年的彩繪技術充分發揮,並採用油性漆料取替金門傳統的水性漆料,加上他爐火純青的貼金箔工藝,將北鎮廟與戲台修飾妝點得金光閃閃、美輪美奐,而且歷經十餘年,北鎮廟梁柱斗拱彩繪仍活靈活現,未見褪色,為他在金門打出口碑。 隨著口耳相傳,他在金門彩繪工程應接不暇。民國91年起,金城官裡廟、金沙劉澳劉氏家廟、金湖復國墩欽月殿、烈嶼西宅林氏家廟、金城外武廟、上后垵聖侯廟、烈嶼保生大帝廟鐘鼓樓、林邊李府將軍廟、金湖下湖關帝廟、烈嶼上林林氏家廟、黃厝關聖帝君廟、烈嶼鄉羅厝媽祖廟、金沙鎮東沙尾宗祠、烈嶼庵頂謝氏家廟、烈嶼埔頭吳府將軍廟拜亭、金城鎮南門許氏家廟、烈嶼上林劉林家廟、金湖下新厝鷹龍廟、金沙鎮浯坑北極殿、西村呂氏家廟等貼金箔彩繪工程都找他承作。最近完成的是金寧鄉下浦下蔡氏家廟彩繪工程。他也參與了金城鎮古蹟魁星樓、將軍第、西山前李氏家廟等歷史建築彩繪修復工程。 其間他還應邀遠赴馬來西亞沙巴亞庇觀音禪寺、澳洲雪梨南天寺、普覺蓮寺、印度佛光山佛學院、南非佛光山寺等承攬廟宇彩繪工程,每次出國都得2、3個月至半年才能完工返台。 周塏家引以自豪的是常年練就的貼金箔技藝,去年他受廣東陸僑委託,為馬來西亞沙巴山打根普濟寺的3公尺高大佛貼金身,他站在鷹架上連貼金箔數日夜,將大佛貼得金光閃閃,完全看不出金箔接縫,廣東陸僑深感佩服,大讚特別從台灣請來的「周師傅」果真技藝高超。 他善用的以腳踏車內胎加接頭,擠壓汽車補土漆的「瀝粉粉線」技法也是一絕。此技法可快乾成形,用於廟宇橫梁堵頭等雲龍紋飾,著漆後甚具立體效果,但得有深厚經驗始能運用自如。 金門冬季濕氣重,春夏暖濕南風吹拂,早時油漆工匠都忌諱於春季施作宮廟彩繪,不僅因陰雨難施作,彩漆也常無法順利黏著,或容易在乾燥時龜裂脫落。周塏家發揮他施作逾30年的經驗,成功掌握油漆黃金比例調和,讓他施作的宮廟彩繪作品,即使在三、五年後,仍亮麗如新,因此在客戶間口耳相傳,贏得好口碑。 宮廟彩繪師傅日漸凋零,周塏家默默耕耘,闖出一片天。金鼎國小百年校慶頒給他「傑出校友獎」,金門縣文化局曾推薦他為傑出傳統工匠師,因故失之交臂,但他並不在意虛名。 就如高雄佛光山主事師父常常叮囑他的:「周師傅啊,你不能退休喔!怕後繼無人喔!」至今,佛光山廟宇有彩繪或需修復工程,都會找周塏家出馬,就是信任他的手藝。金門少說有數百棟宮廟祠堂與閩南古厝,新建或修整都需要專精的彩繪技藝以增光彩。周塏家說,金門傳統匠師能工巧匠尚有多人,他也願將一生技藝奉獻故鄉,將獨門手藝傳沿相承,「實實在在把工作做好最重要」。
-
異鄉鬢影
李錫奇《本位‧色焰》八十回顧展 ◎國策顧問、金門籍國際版畫家李錫奇於4月22日至6月5日,在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行《本位‧色焰》李錫奇八十回顧展。此展由國立歷史博物館主辦、金門縣政府、台北市金門同鄉會、金門旅外藝文學會、財團法人賢志文教基金會協辦。展址在台北市南海路49號歷史博物館1樓。配合回顧展,李錫奇以他的「大書法」系列作品之一為主題,與金酒公司合作推出八十回顧展主題紀念酒,行銷金門與金酒,獲熱烈迴響。 吳鈞堯《孿生》新書發表 ◎縣籍作家吳鈞堯4月2日下午於台北市新生南路飛頁書餐廳舉行他孕育3年寫成的長篇小說《孿生》新書發表會。吳鈞堯(49歲),昔果山人。曾獲金鼎獎、《時報》、《聯合報》等小說獎,梁實秋、教育部等散文獎,並於2005年及2012年兩度獲得中國文藝協會頒發的中國文藝獎章(五四文藝獎章),曾任歡熹文化總編輯、時報周刊編輯,目前擔任幼獅文藝主編及各大報文學獎、文化局等徵文評審。 黃世團籲建水獺保護區 ◎3月22日晚上又有一隻水獺在金門環島北路命喪輪下,令保護水瀨人士遺憾與憂心。金門籍版畫家黃世團建言,金沙鎮洋山里金龜山應可建立水獺棲息基地與保護區。黃世團說,金龜山北臨金沙江天然溼地,傍有金沙水庫,西園湖等。如果能在金龜山多挖幾處水池,配合金門文化園區原有水塘,則它應是合適水獺棲息的棲地。一旦探實有水獺出沒,他建議把金龜山劃為水獺保護區(金龜山的私人地沒經費可以公地換,如有經費或可辦理徵收),讓珍貴瀕危的金門水獺有生存棲息之地,若配合科技監視影像,可與田墩的金門文化園區結合成吸引觀光客的水獺生態旅遊線。
-
李台山-成功定位自己決勝未來
年籍:62歲、金湖鎮小徑人 現居:新北市新店區 學歷:正義與開瑄國小、金沙國中、金門高中、世新大學 經歷:曾任立德電子公司總廠長、第一聯合機構董事長、台灣關公文化協會理事長、台北市金門同鄉會理事長、金門文藝雜誌發行人、台灣金門同鄉會總會總會長 ◎撰文:陳永富 3月27日眾望所歸,獲選為「台灣金門同鄉會總會」創會總會長的李台山,是一位經營事業成功的企業家、文筆出色的作家、還曾出資替一百多位金門鄉親向政府申請軍事勤務受害補償,是正義感十足、愛鄉愛土的傑出金門人。 令人想不到的是,他念金門高中時忙於幫家裡送貨做事,沒時間念書,曾留級1年,尤其數學永遠滿江紅,從來沒考及格過。他幼年夢想是當記者,其次當情報員。初中時期他就已翻遍《水滸傳》、《封神榜》和《三國演義》等章回小說,期待有一天笑傲江湖,當匡正扶弱的俠客;那時他也經常投稿金門日報,培養寫作能力,為當記者作準備。 但礙於現實,高中畢業在開往台灣開口笑登陸艦上,搖晃於澎湖黑水溝上的李台山為自己許下新的目標--「希望將來有自己的公司、有一棟別墅、有一輛車子」。 今天他的成就遠遠超越當年的目標。他創設第一聯合機構,旗下有三個事業體:第一聯合地政士事務所、第一聯合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第一聯合建設股份有限公司。近年另創設德晶科技光電公司已經興櫃,股票準備上市,並在大陸江蘇海寧投資設廠房。 他也積極回饋社會,以自身經驗提供年青人創業參考,曾擔任國防部新店監獄明德補校地理教師,及教誨感化收容人的輔導老師長達9年。他認為,思想可以決定、乃至改變一切,他所輔導軍監補校學生,在重返社會後不少人皆有一番作為,他頗感欣慰。 在單打雙不打、躲砲彈日子中長大的李台山痛恨戰爭,切身體認金門人無端捲入戰火遭受的苦痛與無奈。每遇與金門故鄉有關事務或爭議,李台山總是率先出錢出力,為金門發聲,為歷經戰爭苦難的金門鄉親抱不平、爭取權益。 1991年5月,他與前台北市金門同鄉會理事長王水衷等愛鄉人士到立法院聲援「507」抗爭金馬二度戒嚴案的同鄉。解嚴後2002年,他發起「金馬地區軍事受害者自救會」,花錢聘律師替被徵召軍事勤務而傷亡的金門鄉親向政府申請補償共百餘案;包括替半世紀前祖母及姊姊遭逃兵槍殺,要求國防部補償卻敗訴的畫家李錫奇(現任國策顧問)上訴最高行政法院討公道。也因接觸到那麼多戰地亡魂事蹟,因而參與發起、舉辦3次「兩岸和平消災祈福超薦水陸大法會」。近幾年旅台同鄉會向中央政府抗議台金航線機票漲價、爭取提升金門醫療水準等,也都有李台山積極發聲的影子。 李台山以實際行動護衛弱勢的金門鄉親權益,2010年獲台北市金門同鄉會頒給「金梓獎」表揚。 當然,成功並非偶然。 李台山高中畢業後,如願考上世界新專編採科,其分數亦達師大美術系錄取資格,他毫不遲疑選擇前者,心中還惦念當記者的夢想。為了繳學費跟生活吃飯,他半工半讀,且在「世新」二年級就進到擁有二百餘名員工的立德電子公司工讀,畢業時已當到科長。由於勤勞肯拚又敬業負責、比其他員工早到晚退,獲老闆信任疼惜,讓他留職停薪去當兵再回公司,並得以入股方式進入董事會,他才完全打消當記者的夢想。 他在立德公司任職長達12年,做到4間工廠的總廠長,像海棉般吸收經營公司與推展業務本事,打下創業基礎。至1989年公司擬派他前駐大陸,母親盼他留在台灣以享天倫,他遵從母親意思且評估台灣房地產應大有可為,乃於1991年參加第1屆土地代書人員考試,成為金門籍考取地政士資格第1人,並返金成立第一代書事務所,開始參與金門公共事務,也順利開展自身事業版圖。 獲選為台灣金門同鄉會總會長的李台山說,他會一本初心,嚴格要求自己「當一名小兵」,用心、用力的服務鄉親。希望總會能做到結合兩岸三地金門同鄉會,將同鄉會的力量擴展至全球,落實照顧旅外鄉親,及回饋母縣,推荐人才、引導事業有成鄉親返鄉投資建設等目標,促進家鄉經濟繁榮。 李台山說,人生的美好,靠自己去決定!每一個人都必須擁有自己生命的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生命中隨時都必須作出「抉擇」,選擇自己要走的路,每一秒都可能是最好的出發時機,任何方向也都可能是最可行的大道。 他並認為,「人生就像車子開上高速公路,只能前進,也許可以偏向轉換車道,但無法回頭。」所以要先訂立目標、再找方向和實現的方法,一步步朝著自己目標前進,成功就一定是屬於你的。 李台山就是這樣的成功定位自己。
-
《浯事吾聞》金門風獅爺下南洋
今年元宵節,在印尼西爪哇茂物市熱鬧舉行「元宵嘉年華」街頭遊行,赫然出現數尊來自金門的「風獅爺」,它們在眾人驚艷眼光中載歌載舞,掀起陣陣歡呼。原來是金門風獅爺電音團受邀跨洋參加這項國際嘉年華活動。 印尼多家媒體次日大篇幅報導,指茂物元宵嘉年華活動隊伍中,台灣電音三太子及金門風獅爺特別吸睛,熱舞演出與特殊裝扮像是印尼巴達雅文化中家喻戶曉、保護人民免於災難或遠離邪靈的神偶Ondel-Ondel,為這次茂物市嘉年華增色不少,當地民眾也爭相與金門風獅爺合影。 金門風獅爺電音團由黃志強籌劃,特別選在民國100年10月10月10時10分成立,成團至今快5年。 該電音團參考台灣電音三太子造型,並結合金門傳統風獅爺像以及戰地風情,自成風格。電音團表演融合傳統藝術與現代舞蹈,將風獅爺靜態圖騰轉變成動態藝術,是傳統與創新、文化與創意連結的成果。不過草創初期,團員小朋友勤練體力與基本舞步吃足苦頭,在金門保守民風下,聲光炫目震天響的電音團起步維艱。所幸在團長兼藝術總監黃志強、經理陳筱湉堅持、苦撐下,金門風獅爺電音團走出自己的路,並多次在台灣電音三太子發源地-台南新營太子宮舉辦電音團比賽贏得佳績,而獲我駐印尼代表處邀請,與新營三太子電音團組成「中華民國105年春節訪問團」,於2月20至27日訪問印尼雅加達金門同鄉會等僑社,受到僑領黃進益總主席熱情款待,並代表台灣參加茂物市元宵嘉年華大遊行大出風頭。 團長黃志強說,此次受邀代表台灣出訪印尼,不是他個人的成就,也不是單一團隊的成就,而是整個金門表演藝術的受到肯定與水平提升。 他很疼惜團員從一群單純看熱鬧的小孩蛻變成藝術展演者,博得觀眾佳評讚賞,一句句「夠水準、真讚!」,給這一群金門囝仔很大的鼓舞與力量。也很高興孩子們在缺道具、缺表演場地、缺團費情況下,克難的用熱情與超強意志力,揮灑汗水舞出金門在地文化與風情,為金門藝文表演寫歷史。 金門風獅爺電音團已走出金門,跨海至台灣、大陸、印尼等海外表演,希望繼續用舞動在地文化的表演方式,詮釋「好山‧好水‧好好玩ㄉ金門」,為行銷金門觀光盡一點心力。
-
異鄉鬢影
◎台灣金門同鄉會總會3月27日在台北市三軍軍官俱樂部正式成立,並推選台北市金門同鄉會理事長李台山為首任總會長;4位副總會長為南區楊維居(高雄市浯江金門同鄉會理事長)、北一區陳復寶(新北市金門同鄉會理事長)、北二區黃炳中(金門公共事務協進會理事長)及中區陳江平(台中市浯江金門同鄉會理事長)。 7席常務理事:李台山、陳復寶、黃炳中、洪肇葉、陳江平、楊維居、蔡忠盼。另14席理事:莊煒煌、張太白、張雲權、薛作伍、李寧源、翁瑞美、蔡少雄、陳瑞華、楊恭淼、李錫敏、洪成美、張繼立、黃耀民、蔡水棟。 常務監事陳詩文(新竹市金門同鄉會理事長)。6席監事:黃白明、張礽成、李增得、許火獅、王仲良、鄭根陣;候補監事黃尚清、翁在龍。 ◎台東縣金門同鄉會3月26日在台東市精誠路338號丸八酢飯店舉行第2屆第1次會員大會,並改選理監事,創會理事長黃白明獲選連任理事長。黃白明在台東市文昌路76號經營日富民宿,金門鄉親前往台東旅遊入住他的民宿,都有特別優惠折扣。台東縣金門同鄉會於2012年2月25日成立,是金門旅台第23個同鄉會社。 ◎金門旅外藝文學會籌劃一年多,訂4月8日在台北市喜來登大飯店舉行成立大會。該學會由台北市金門同鄉會前理事長王水衷、台灣金門同鄉會總會長李台山、作家牧羊女、燕南書院院長楊樹清等人發起成立,定位為匯聚金門籍旅外文藝者的智慧、創意和熱忱的公益組織,目標在榮耀金門家鄉的藝文風采,及與這世代旅外鄉親共織藝想大夢。
-
顏章聖─引領風城健康活力城市形象
年籍:48歲、金城鎮北門里 現居:新竹縣竹北市 學歷:金城國小、永和國中、竹林高中、世新大學、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 經歷:台視記者、交大傳科系、新竹教大體育系、明新科大運管系、玄裝大學新聞系講師、2014新竹城市馬拉松策劃人、新竹市政府城市行銷處處長 顏章聖出身金門著名的媒體家族,他前年底接任新竹市政府城市行銷處長,肩負行銷風城重責大任。一年多年,他發揮所長,成功引領出新竹市正向、健康的活力城市形象。 顏章聖父親顏伯仁是已故台視駐金記者,曾在金門後浦城北門開設環球攝影社;叔父顏伯忠曾任金門日報代理總輯編。他太太彭芸芳原任聯合報駐新竹地方記者,現任udn電視主播。他自己曾任台視駐新竹記者22年,對新竹地區政治、人文、自然生態與城鄉發展等問題瞭若指掌。他也是馬拉松好手,永遠給人陽光、健康、充滿正向能量印象,曾跑過上海在內的中外13場全程馬拉松賽、以及太魯閣、上海等30場半程馬拉松長跑。這幾年越辦越熱門的金門馬拉松賽,他也不缺席。 形象正向健康、有馬拉松選手不屈不撓的毅力、以及超棒的長跑等活動策畫執行能力,讓前年僅39歲就選上新竹市長的林智堅看中,力邀顏章聖加入市府團隊。 顏章聖說,2008年北京奧運,他自費到北京自助旅行15天兼觀看奧運賽。很幸運的,他買到奧運最熱門的田徑、體操、游泳項目的11場比賽門票。在鳥巢運動場,他親眼見證牙買加選手波爾特以9.69秒打破100公尺短跑世界紀錄;在水立方游泳館,他目睹「飛魚」菲爾浦斯在男子400公尺混合接力賽勇奪個人在北京奧運的第8面金牌,全場為之瘋狂。 北京成功舉辦奧運,一舉提升中國在世界體壇的能見度與實力,一時讓體育成為中國全民運動,也帶給北京巨大消費收入實益。顏章聖在北京也看見運動為城市帶來正向能量,原來運動除了選手競賽,也可為城市帶來活力與提升城市建設軟硬體等周邊效益。 2012年,他負責策畫舉辦全程13.5公里的「18尖山環5校路跑」,限額1,500人,結果2天即報名額滿,一炮而紅。為鼓勵選手、並增加路跑可看性與話題,吸引市民參與及媒體注意,顏章聖巧心設計,力邀全國馬拉松長跑紀錄保持人金門戰將許績勝、墨西哥奧運銅牌選手紀政等5位國內運動明星,錄製本身長跑訓練與永不放棄的奧運精神錄音,在交大、清大等5校運動場播放,與長跑者分享,果然造成轟動。 2014年,顏章聖再策畫舉辦「103新竹城市馬拉松賽」,為激發市民運動風氣與熱情,他遊說各學校、社區與金門同鄉會在內的社團,共組織103支啦啦隊,沿途為選手加油,賽程設計也請參賽選手沿途給加油隊評分,結果雙向影響激勵下,網路「運動筆記」評比給予4.7星的高分。2015年這項打出名號的新竹城市馬拉松賽,更吸引市民組成151支啦啦隊,辦了一場有如嘉年華的長跑賽,選手深刻感受新竹市民熱情,市民也享受參與的樂趣。 憑藉媒體人的熱情,「全力以赴,盡力而為!」顏章聖將新竹的這個結合傳統美感與先進科技的城市,推銷給更多人知道。 成功的秘訣則在於持續不斷的「創意、發想、執行力」! 他認為金門獨特、豐富閩南文化及戰地色彩是無可取代的觀光資產。縣府應珍惜並充分整理利用,把金門打造成養生運動島。 顏章聖說,他每次回金門,都選擇從尚義機場一路跑回金城。享受沿路花香鳥語,尤其筆直、高低落差不大的中央公路〈伯玉路〉更是路跑者天堂。有朋友到金門旅遊,他都建議他們在行李箱多放一雙運動鞋,享受在金門悠然路跑的樂趣。 點子很多的顏章聖建議金門馬拉松賽加入「戰地特色、名人印記」元素,會更吸引人及締造知名度。 比如在馬拉松賽路線經過的古寧頭,擺放幾挺機槍配合槍林彈雨的音效,製造戰場效果;在中央公道沿路播放曾到金門103次的蔣經國總統談話原音,讓人回憶過往;於「軍中情人」鄧麗君生前最後一次到金門勞軍的鵲山教練場播放「明日君再來」,讓她優美的歌聲陪伴選手繞島賽跑,成為金門馬拉松的特色,吸引世界更多跑者與觀光客來金門。甚至可以金門長跑健將許績勝1995年在日本別府締造的2小時14分35秒全國馬拉松紀錄為主軸、設計一段路線為「02'14'35王者之道」,沿路擺設許績勝剪影或人形立板,相信也會有如台東「伯朗大道」,成為金門馬拉松的賣點。 「我走遍世界,都以身為金門人為榮!」今年,顏章聖將推動舉辦「新竹金門日」,要在金門籍開台進士鄭用錫的國家二級古蹟宅邸推出七餅、廣東粥、燒餅、貢糖等金門美味,吸引新竹市民進一步認識金門的文化、歷史,讓金門與新竹市有更多的交流。
-
《浯事吾聞》開臺進士鄭用錫祖籍金門
開臺進士鄭用錫祖籍金門,惜這段歷史已漸湮沒。 新竹市北門街有一座「進士第」、傍建閩式「鄭氏家廟」,是開臺進士鄭用錫府邸與家廟,現分列國家2級、3級古蹟。鄭用錫是臺灣納入清朝版圖後第一位出身臺灣的進士,官至禮部員外郎,有「開臺進士」、「開臺黃甲」之譽,有臺灣斷史說他是臺灣淡水廳竹塹人,但其實他祖籍福建金門。 鄭用錫(1788-1858)祖父鄭國唐於清乾隆40年(1775)攜子崇和、崇科、崇吉從金門渡台,先落腳苗栗後龍。鄭用錫於清光緒53年(1788)在後龍出生,後因水土不服,隨父移居新竹北門。 嘉慶23年他以第72名中舉人,道光3年會考中第41名,殿試為三甲第109名,因台灣籍的資格保障錄取進士,成為首位以台籍身分應試而中舉的進士。 道光18年(1838)鄭用錫興築鄭家宅群,以「進士第」為主建築,依次延伸為「春官第」、「吉利號」、「鄭氏家廟」。「進士第」宅群,以梳理式「金門厝型」為藍本,儼然是金門聚落建築翻版,也代表著緬懷浯江原鄉之意。可惜二次大戰末期,「進士第」三進與「春官第」二進、三進正廳、「吉利號」後堂,遭美軍轟炸損毀。又因後代改建與分割居住空間導致雜亂,1996年部分建體毀於賀伯強颱,加上家族爭產與對古蹟維修及補償的問題一直無法和政府達成共識,目前僅鄭氏家廟完整修復,進士第等宅第任其荒廢傾頹,甚為可惜。 鄭用錫家族,歷清朝、日據時代迄台灣光復,始終在新竹極具影響力,光復後鄭家仍出了不少人才,遍及教育、文化與藝術領域,也有族人鄭鴻源出任新竹市長、鄭玉田任議長。後人每年在鄭氏家廟依古禮舉行春、秋祭禮,祭祀大典與祭孔大典相近,過程莊嚴肅穆,國內少見。 筆者春節造訪鄭用錫「進士第」,巧遇鄭家後裔鄭鴻宗夫婦,他們暫居破落的進士第內。鄭鴻宗證實鄭用錫是鄭家自金門移台第5代,他是第12代裔孫。可惜新竹市政府並未特別著墨這段史蹟,開臺進士鄭用錫與金門的連結也漸被疏離湮沒。 所幸近年來新竹市金門同鄉會注意到這段竹塹開發與金門的歷史連結,在同鄉會辦理年節會員聯誼時,數次邀請鄭用錫後人參與,慢慢喚醒新竹市與金門淵源的歷史軌跡。
-
異鄉鬢影
◎26個旅台金門同鄉會、宗親會與協會,3月27日在台北市三軍軍官俱樂部成立「台灣金門同鄉會總會」。創會總會長人選,以台北市金門同鄉會理事長李台山呼聲最高。金門同鄉會總會將集結旅台各金門同鄉會社的力量,扮演推動公益及參與公共事務角色。並代表旅台共三、四十萬名金門鄉親,在政府研訂有關金門政策時,向中央政府、立法院等機關發聲建言,把金門人的聲音與意見,適時適切傳達台灣社會。旅台現有28個金門同鄉會社,只有中華金門同鄉會、花蓮金門同鄉會2個會沒加入總會。 ◎台東縣浯江金門同鄉會3月19日中午在會館所在的台東市金門廣東粥店辦理新春聯誼活動,約60位金門鄉親參加。會中端出濃濃家鄉味的金門傳統七餅、蘑菇荸薺肉丸湯、及麻老、貢糖等,讓旅居台東的鄉親自己包七餅、麻姥卷一飽口福,稍撫思鄉情緒。店主周月婕是七餅大廚,她18日即率領眾女鄉親洗淨各式蔬菜、過刀切絲,19日一大早分別炒熟,等鄉親到場半小時前,才開始混燴炒成一盆盆的七餅菜,讓會員鄉親隨到隨自行取用。逢年過節,會員集聚金門廣東粥店共享金門傳統小吃餐飲,已成台東縣浯江金門同鄉會特色。 ◎尋找老同學!金門縣金城中心國校第3屆〈創校第21屆、中正國小第55級〉畢業生,訂4月2日〈周六〉上午9時,在中正國小母校至善樓5樓校史館舉行畢業第50週年團圓活動,當天中午於國慶餐廳餐敘。該屆畢業生包括中正國小現任校長張樾等人,為廣召老同學共聚畢業50年,特別於2月23日在中國時報A11版刊登「尋找老同學」的全版廣告,廣邀旅台與失聯的老同學返校團圓共襄盛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