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經樂道
-
從郵政系統的鄉親視域看對金門未來發展的期待
在「郵政」這一業務場域工作的金門鄉親不在少數,但過去卻也是本版比較偏廢的一個區塊。 中華郵政企業獨家經營中華民國境內的郵政服務,業務涵蓋郵遞、儲匯、保險與金融等。前身為「交通部郵政總局」,為了突破既有的經營限制、並增加市場競爭力,政府在91年7月完成《郵政法》修法,並於92年1月1日起將其改制為中華民國交通部完全持股的國營股份制公司。 今天,就先找兩位郵政系統的鄉親來聊聊。
-
楊建東肯定郵政工作為其一生堅定不移的事業
人物小檔案 出生地:金沙鎮官澳村 現住地:新北市永和區 學 歷:述美國小,金沙國中,金門高中,世界新專編採科 經 歷:臺北郵局郵件處理中心,馬祖第二軍郵局運輸官,中華郵政公司臺北郵局政風室,中華郵政股份有限公司政風處,臺中郵局政風室股長 在楊建東的印象之中,童年求學時期的假日都是得下田幫忙家裡農作。他的父親--楊誠約,靠著祖先流傳下來的幾分田地,辛苦耕耘著養活一家十數人口,更常常披星戴月在中共無情炮火下搶收稻糧,因而不時暗自感嘆且期盼「孩子多唸點書,長大後要爭氣點,將來考個公職,不要像他一樣辛苦種田」。 在採訪當下回想的思緒中,他特別提到了國小啟蒙導師陳永言,並曾在郵政社群網站撰文感念恩師的啟發及一路走來的支持與鼓勵。他說,領悟到父親的心思之後,便在國小的週記中寫下自己的願望及抒發對家裡困苦環境的無奈和辛酸,老師得知情況除在放學後召他面談鼓勵,同時立刻安排了一次家庭訪問。 之後,陳老師發覺他的寫作能力不錯,即積極地鼓勵他撰文投稿「金門日報」,老師為了充實他文章內容的品質,更自費訂了一些書報讓他閱讀。他說,當時稿費雖然不多,但對阮囊羞澀的家庭來說不無小補,曾經寫過蔣公誕辰相關文章拿了10來元稿費,比起大人工作一天賺的錢還要多出許多,所以他便更加投入地閱覽群書,包括兄姐們看的勵志書籍、言情小說…等等,大姐還因此幫他訂了一份「國語日報」供其課外閱讀,以充實其國學基礎能力及寫作內涵。 小時其他記憶中比較有趣的是國小參加學校棒球隊,有次揮棒訓練竟然不偏不倚地擊中了教練的鼻子而退出球隊。亦猶記得唸國中之時,有位越南華僑英文老師的某次月考出題,答案除了一題是「1」外,其他的答案全都是「2」,結果一位成績一向不好的同學胡亂猜測而隨意的都填了答案「2」,成績發下時竟是全班最高分,這事一直讓他覺得不勝諷刺。 金門高中階段當過糾察隊的他提到,在那戒嚴時期的住校生都得早上五點半起床,晚上七點到九點則須強制晚自習,軍事管理模式感覺就像生活在部隊裡一樣,那時有位憲兵科教官還會利用空閒時間教導他們跆拳道。耳濡目染之下,高一原本有意轉讀中正預校,但是母親不肯放人,至高二時學校又在調查有意願保送軍校的學生,他選擇了自願保送政治作戰學校就讀。 他說,因為在兩岸軍事緊張對峙的那個時期,從軍不僅能夠報效國家,各項眷補、津貼同時也是幫助窮苦家庭脫離困境的途徑之一,無奈其長兄已然投身海軍士校服役,母親不忍兄弟皆投身軍旅,於是他就死了心,專注準備參加大學聯考。 民國68年,楊建東考上世界新專,並開始半工半讀。當時他的四叔楊裕常介紹他進郵局當臨時工,工作滿兩年後參加「正班」郵務工錄補考試,於71年6月31日成為郵局正式員工。72年6月從世界新專畢業未久,旋即受徵召入伍服役,74年底退伍後再回郵局上班,並在當年完成了終身大事。 之後,75年參加交通事業郵政人員郵務士考試,79年再參加交通事業郵政人員郵務佐考試,93年復參加內部升資考試業務員。他謙虛的說,雖然屢次考試最後都能僥倖上榜,還派任了主管職務,但是未來的路還很長,他並不因此而自滿。但不變的是,他很肯定「中華郵政」已是他這一生堅定不移的事業。 民國88年以前,他都是在臺北郵件處理中心工作,先後待過國內包裹科、刷件科、國際科等等單位,幾乎是各個部門都曾歷練過。在此之前的一年,他參加了軍郵幹部訓練班第37期受訓,88年應召至馬祖第二軍郵局擔任運輸官職務,隔年解召再回臺北原單位服務,91年底獲遴選進入臺灣北區郵政管理局政風室服務。 民國92年中華郵政改制為國營公司,下設23個責任中心局。94年11月他先被調回中華郵政公司政風處,95年奉調鳳山郵局政風室派任股長職務,97年再調臺中郵局政風室迄今。他說,郵政系統中李甘祥、陳樹東、楊肅芳等鄉親前輩的成就,一直都是他服務過程中激勵自己不能耽於現狀、而要加倍努力的力量。 此外,他也希望大家年輕一輩鄉親有機會可以報考郵局的工作,並認為郵政系統的人事公開透明,工作穩定且環境優質,尤其現在營業項目有所擴充,在此等環境中工作很能激勵人心。但他也以系統中的某些長官從不吝於提拔自己鄉親為例強調,金門鄉親出外打拚更要互相照顧、團結一致,才能光耀鄉里。 一直以來身在異鄉,但同鄉會經常會寄送資料給他,而他也經常上金門縣政府及議會官網瀏覽,所以總能適時掌握金門發展的脈動,且偶會投書反映自己的建設性意見。譬如,他曾致函議會與縣長盼擴大「金酒回饋案」的發放對象,建議擴及於早年辛苦離鄉背井赴台求學、就業及成家而如同「浮萍般」的遊子,內容直指有朝一日終將落葉歸根的「根源」,擲地而有聲。 楊建東並表示,對於縮短城鄉之間的差距,縣府應該組織一個「城鄉發展委員會」,並由建設局聘請專家設計數種符合閩南風情的現代化新穎造型房屋圖樣,供有建屋需要的村里民眾選擇,同時給予適當的補貼以鼓勵採用,如此除能整齊劃一地美化環境,並能充分呈現地方特色,這方面日本及新加坡某些地方特色建築,都有值得我們取經效仿的地方。 他另提到,金門冬季氣溫較低,主要道路可以考慮種植適合生長的櫻花品種,提供大陸觀光客一個阿里山賞櫻之外的旅遊選擇,同時也應促請中央及早開放夜航、招商投資興建高級飯店、購物商場,為金門的觀光事業打通一條活路,進而促進金門全面的經濟發展。
-
梁長慶同鄉會產生的職務應是用來服務鄉親的
人物小檔案 出生地:金沙鎮山后村 現住地:屏東縣萬丹鄉 學 歷:安瀾國小山后分校、萬丹國小,萬丹國中,潮州高中,國防管理學院企業系,空中大學 經 歷:陸軍上尉經理官,中華郵局馬祖北竿、小金門郵局局長,中華郵政(股)公司豐田、建興、來義郵局經理,國民黨萬丹鄉黨部第1、2屆主任委員、常務委員 早年,梁長慶居留金門的時間不算長,讀過海珠堂兩旁的廂房,那屬於安瀾國小的山后分校,清楚記得總有南洋帶回來的糖果和番仔餅可吃,晚上家裡點的是煤油燈,最喜歡的是把玩「鐵突」(鼓風機)推炊爐火。他傲然地說道,家中祖上在日本長崎也有事業。 823砲戰之後,父親帶著全家赴台而被分發至屏東萬丹,住進了有100多年歷史的老房子,不過那時當地居民住的卻都還是草厝。他表示,當時地方上的人都將他們視為是「死豬」,也有人叫他「大陳仔」,於是一直就對這種地域觀念感到生氣,到現在仍覺得甚不平衡。 或許是吞咽不下輸人不輸陣的一口氣,國小5、6年級時即便家庭再為拮倨,家人都會幫他交個30元「惡性補習費」給學校老師。但潮州中學畢業後,當時的家境已不允許讓他上台北補習,於是他便報考國防管理學院(財務經理學校),讀了兩年書後再服務了五年。 65年退伍後,梁長慶通過招考進入郵政體系,那時郵務人員薪資普遍比一般行業高些。他先在萬巒郵局,接著待過潮州、萬丹,然後在69年調往馬祖南竿擔任局長。回台後,便一直在竹田郵局,直到82年才有機會調往小金門出任局長,再回台後又待過西勢,接著於恆春郵局升任管理員,中間經調林邊後再調懇丁郵局擔任局長,改制後又先後在豐田、建興、來義等地郵局擔任經理。 他提到,在小金門時曾協調駐軍師長,並疏通施志樂等三名地主,成功的將小金門郵局從湖下遷到東林,也協同鄉長開辦了小金門快捷業務。他說,小金門有位823砲戰的英雄吳萬雷,其兒子吳信立及其在水上工作隊服務的親家,曾經過他的推薦一起接受總局的表揚。之後三年一調即將屆期時,他告訴吳信立:「兄弟,我要走了,所以還要提拔你當局長。」因為他認為無論天時、地利、人和,沒有人比吳信立更適合當局長的,也足見他對鄉親可謂照顧備至。 經過社會的歷練,梁長慶已經從一名「死豬」完全融入了屏東的生活。現在,萬丹鄉的巡守隊即是由他一手籌劃成立,當下他仍是顧問團的團長,此外他也參加義警、游泳協會等組織。他說,參與這些活動主要也是需要老婆方錦淑的相挺。 而於83、84年間,萬丹鄉黨部有間私底下喝酒的「酒店」,在一次喝酒的場合,鄉黨部主任力邀他出任常務委員,之後遇上選舉時他便出錢出力,並對外主導業務。原內定接後備組織主任的他指出,萬丹鄉當地約有5萬人口,現任鄉長郭寶聯便是由他充當「催生婆」催出來的;他說,當地人最怕被勸進兩回事:當鄉長和娶細姨,所以他當時還得請考試院副院長吳錦霖出來背書。 他指出,宗族社會是中國人的傳統觀念,所以鄉親間才會有聚會和社團的成立,而成立的目的應在於把鄉親「摳」(圍攏)起來,產生的服務性職務是用來協助鄉親的,而不是爭權奪利。據瞭解,曾任高雄金門同鄉會理事長的陳龍玉是其堂叔,但他認為理事長個人每屆均需捐輸五、六十萬的做法,並無如此必要。 對於屏東市金門同鄉會的成立,原先他基於人口數的條件限制而不感樂觀,卻沒想到「軍系」竟能給撐起來了,成立後他也經常參與活動,並認為仍可以考慮作些改變。而他基本每年至少都會回鄉一次,「越有印象,對金門就會越有感情」。因為也算衣錦還鄉,他因此還曾高興地設宴邀請全村吃飯。 然而,梁長慶的叔叔過世時,他特地回金分了一半田地給嬸嬸,母親過世時(其父更早已仙逝經年),他又把全家的財產依照兄弟姐妹平分,代書還告訴他:「金門山是沒人在分財產給嫁出去的查某子的!」但他仍堅持持分平均繼承。對於馬祖已通過「博弈」公投而金門卻撤了案,他只反問:「金門人不愛博嗎?」一直關心家鄉整體建設的他認為,金門絕對還有空間可以發展,但不僅要固守既有優勢,更得開發優勢。
-
【異鄉鬢影】
▉為辦理自民國72年分香奉祠以來例行配合金門城隍遷治廟會活動,高雄浯島城隍管理委員會於四月廿日假漢王洲際大飯店三樓召開恭祝102年浯島城隍聖誕千秋籌備會議,高雄市各區鄉親聚集討論農曆四月十二日的活動配合事宜,會中決議高雄浯島城隍爺金身將依例由隨行團員恭送回鑾返鄉參加活動,並於國曆五月卅、卅一日(農曆四月廿一日及四月廿二日)連續兩天假高雄市金門同鄉會會館四樓舉辦建醮慶典,同時俟卅一日犒軍儀式完畢後,預訂於漢王洲際大飯店五樓席開30桌設平安宴宴請會員,屆時亦將進行擲筊選出新任值年爐主。 ▉中華民國金門西園旅台公共事務協會102年第一次理監事聯席會議1日下午五時假中和區上海宴餐廳舉行,會中決議了如下事項:一、6月16日(星期天)舉辦與南投金門同鄉會交流活動,聯繫鄉親情誼,增進會際交流;二、為促進與旅台各同鄉會、宗親會相互交流,並配合金門縣府政策推動,決議加入金門旅台理事長聯誼會及參與相關活動;三、敦請幹部對會員充分宣導獎助學金辦理要點及其有關申請事宜。
-
洪志生對用敵(彼)而不用於敵(彼)之剖析
人物小檔案 出生地:烈嶼鄉黃厝村 現住地:桃園縣中壢市 學 歷:黃埔國小,烈嶼國中,金門高中,陸軍軍官學校,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碩士、博士 經 歷:成功嶺904、905旅上校副旅長、戰訓組組長,國防部史政編譯室副處長兼軍史館館長 坦言國二之前成績平平、惟獨鍾愛閱覽偉人傳記的洪志生,因就讀黃埔國小時經常擔任升旗的值星,無形之中磨礪出站在台上發號施令的膽識。國二以後開始用心讀書,高二時更下定決心研究兵法,並立志投考陸軍軍官學校,也因為官校需考理組科目,所以在高三時便從原本的文組轉到理組就讀。 不過,那時他卻有著一個很理想化的念頭,即在進入官校前需先自我充實與經過社會的歷練和洗禮。因而,他在高中畢業後是先負笈台灣,前後從事過貨車捆工、分裝瓦斯、遞送台農牛奶等工作,並利用時間研讀兵法戰史及有關報考軍校的書籍。 隨後,67年1月以義務役身份入伍,在7月部隊調駐金門之際報考陸軍官校,8月進入官校正51期就讀。嗣除學校的課程外,他對古今中外有關的兵學、經史子集文獻均廣泛研讀,官校四年級時曾以《兵法二十二篇》參加國軍軍事著作金像獎徵選,雖未得獎但已厚實和奠定了軍事研究的基礎。 洪志生表示,目前研究兵法的軍事專書大都見樹不見林,或者是很局部性的個案研究,因此觸發他想以推理的方式進行整合,寫一部5000年來人類如何作戰的全套專書,他後來的著作《對用敵(彼)而不用於敵(彼)之剖析》,只是其中屬於次概念的一部,未來還要向更全面性的內容挑戰。專注於這一方面的研究,自己坦然形容是個「狂人」。 他在71年官校畢業後留校擔任排長一年,隨即調往金門284師擔任副連長,此其間至79年曾先後再出任連長、訓練官、作戰官等職務,並利用休假日的時間勤讀報考研究所的書籍,79年終於考取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碩士班。然後,81年畢業至83年時接任國防語文學校後勤經補官時,又再考進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博士班就讀。 87年6月畢業後,他再回到陸軍體系擔任營長,89年8月1日佔上校缺,90年元旦晉升上校,而自90年至98年退伍的期間,陸續出任了參謀主任、成功嶺904、905旅上校副旅長、戰訓組組長,國防部史政倫理室副處長兼國軍歷史文物館館長等職。 多年來,洪志生不斷研究軍事兵法和推出《兵法二十二篇》、《政治戰略:對美國越戰評析》(碩士論文)、《間接路線戰略:對李德哈達戰略基礎剖析》、《用兵主動之道:對知敵與料敵之剖析》、《用兵主動之道:對攻敵而不攻於敵之剖析》、《共軍對臺各種可能作戰之剖析:比較的觀點》(博士論文)、《對用敵(彼)而不用於敵(彼)之剖析》等學術著作,這其中有不少榮獲國軍軍事著作金像獎項獎勵的佳作,當然還有不再一一列舉的期刊論文。 就後來他所出版的《對用敵(彼)而不用於敵(彼)之剖析》一書來說,他解釋所謂「用敵(彼)」即在探討戰時或平時各國如何使用敵方與盟國之人員、科技、經驗、資金、領土(海、空)、糧油武備、軍民設施或其他項目等等鉅細靡遺的資源;而「不用於敵(彼)」則意指探討不使敵(彼)方使用我方、其本身及敵我盟國這些資源而言;且所謂「彼」可以擴大到指公司、企業或選舉等等。 他強調,一般人描寫兵法通常是籠統地集合過去著作彙編而成,但他則是有規劃地提出核心概念,並根照相關兵學著作、重要戰史、文獻和媒體資料為依據,進行歸納、推理和濃縮,相對是目前同類書籍中較好的一本著作。 洪志生的這本著作已於96年12月由「戰略與戰爭出版社」印製,並交由三民書局負責上架銷售。他說,這本書另已分別郵送總統馬英九、美國總統歐巴馬、美國前國務卿希拉蕊、國家重要部會、大英圖書館、美國國會圖書館……等等人員與單位。
-
陳滄海從軍旅生涯走上大學教席的講壇之路
人物小檔案 出生地:金沙鎮斗門村 現住地:台北市大同區 學 歷:何浦國小,金沙國中,國防部隨營補習班(高中),中國海專航海科,師範大學教育學碩士、法學博士 經 歷:遠洋商船大副,調查局查核人員(19期),國民大會秘書處科長,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副教授 民國47年暑假過後的那一學期,由於受到823砲戰的影響,校務運作大致上都難以順遂,那年陳滄海剛上小學一年級,因而就有大半年的時間無法好好的上課、唸書。且在當時,校舍硬體結構也不甚健全,他是在斗門分校讀完四年級之後,才回到浦邊的校本部。 當五年級的暑假結束,開學日正要踏進六年級教室之時,只聽導師許榮緒出聲喝止,而且要他轉到隔壁班上課,他才知道自己被留級了│這也是他這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回家後,他便要求母親每天清晨四點半叫他起床讀書,這個習慣一直保持到國中畢業,而那還是個依靠點煤油燈、直到很後來才有蠟燭的時代。 他提及,日後擔任教授受王水彰之邀回到母校,許老師乃說明原委回推當年金門還有全縣大會考,而何浦國小又是前兩屆全縣第一名,而不得不如此因應所導致的遺珠之憾。在被留級之後,他一直名次都能維持在中段,後來更是猶如倒吃甘蔗一般漸入佳境。 國中階段,不少同學迷上了閱讀武俠小說。有次,一夥人到王應通老師親戚家所開設的書店租了些小說,躲到金沙國中防空洞下入口處看,結果被那時的訓導主任蔡永堅抓了包,當場發火撕毀了十幾本,後來只好用郵票當現金寄到台灣出版社買回來返還書店。 嗣後,陳滄海順利考上金門高中,但考量到家境貧困且同輩多達九人,於是選擇就讀國防部幹部訓練班。他說,當年搭船到高雄後轉搭火車上台北,便開始了為期八年的特殊軍旅生涯。而他是以第二名成績結訓畢業,從而乃繼續留在幹訓班裡服務,20歲即拿到了國防特考教育行政人員證書。 與此同時他也參加隨營補習,在取得高中學歷的隔年再考進中國海專,65年學校畢業時又辦理屆期退役,便出航到海上實習。66年考取三副證照之後,再進一步開始了遠洋商船的跑船日子,當時不論是日本到馬來西亞的木材商船、美國到委內瑞拉的油輪,抑或是世界各國到處跑的散裝貨輪都曾跑過。 71年,他以跑船的所得積蓄在天母購置了房產,有次在等待再上船的空檔,原本訂閱的民生報錯送為中國時報,不經意間頭版版面上法務部調查局查核班招生的廣告躍然紙上,他試著報考上榜且以第四名成績畢業,再先後分發到經濟部、交通部等單位服務。 陳滄海表示,79年對他的職場生涯來說是個轉機。那年正值國民大會第八屆開議,同時也是最後一次委由國代選舉總統的「末代」,正在就讀博士班的他因老師紀俊臣先生當時擔任國民大會選務科科長,而被暫時借調協助辦理選務工作。迨至李登輝接任第八任總統的隔年,因憲政改革正如火如荼展開,他再透過前區域國代謝炳南的推薦商調回到國民大會。 由於從80到90年間,六次修憲他均擔任修憲審查委員會秘書,從而對國家憲改過程及其相關內容、細節,都能深入而透徹地瞭解。此一在國民大會任職的期間,他總計接觸過楊肅元、陳允火、李炷烽、王水彰、吳成典等位縣籍區域國代。 89年,任務型國代即將面臨虛級化,同仁們或報退或轉任,先前由於已在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兼課,因此他乃轉到該校社教系擔任教職,並於95年1月出任通識中心主任,同年8月再掌社會暨公共事務學系創系主任一職,直到101年8月兩任期滿卸職。 他補充,在創系主任任內他負責過兩件值得一書的事務,其一是100年8月接任台灣公共行政與公共事務系所聯合會理事長,舉辦過一系列國際學術研討會,並安排國內外相關大學教授於同年5月與7月會見馬英九總統,表達學界對公共政策的意見;其二是該學系順利通過了教育部第二輪大學系所評鑑。 陳滄海現在大致每年會在過年和暑假時回來兩次。對於金門的未來發展,他認為首先應該思考想要發展到何種程度。92年曾因內政部委託赴馬祖專案考察、且贊成發展博弈事業的他分析,金、馬兩地都是島型經濟,所以不能僅僅依賴成事在天的金酒企業,也因此眼前應以扶持免稅店來發展富含人文特色、戰地風情的觀光事業。 談到戰地風情,他提及曾經到泰國旅遊時花了兩千多元台幣購買20顆子彈玩實彈射擊,讓人至今仍是回味無窮,因此認為金門也是可以開發「碉堡戰鬥區」。他強調,金門發展的遠程目標尤需建立完善的配套制度,來帶動其他產業一起永續發展,否則時機錯過永遠不再回頭,而金酒轉投資更是重中之重。
-
【異鄉鬢影】
▉縣籍版畫家黃世團退而不休,在三峽的工作室持續日以繼夜投入他一生最愛的版畫、素描創作上,邀展單位接二連三,讓他忙得不亦樂乎,日前再次獲得中壢健行科技大學健行藝廊之邀請,舉辦黃世團版畫、素描意象回顧個展,展出時間自102年4月19日起至5月10日止。並於4月19日上午10時30分在其藝廊舉行開幕茶會,茶會上嘉賓雲集,場面溫馨感人。 開幕茶會上,與會嘉賓包括:承辦單位主人健行科大校長李大偉、顧問兼策展人蕭麗綾老師、徐典正老師、金門籍國策顧問李錫奇大師、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推廣教育中心主任張國治、圖書館組長楊珺婷、國立中央大學副教授縣籍俊彥陳慶翰夫婦、金門報導文學家楊樹清、前十青畫會會長簡錫圭、中華民國版畫學會理事長沈金源、今日畫會賴振輝老師、龔智明老師、青溪畫會理事長陳能梨老師及夫婿、前劉戀基金會理事長劉金洲老師、國立華僑高中縣籍俊彥蔡添福老師、黃世團夫人許家鳳、以及由烈嶼協會會長孫國欽率領的鄉親服務團隊:監事主席林長勇、副會長孫仁樹夫婦、蔡清山、洪燕玉、理事楊建雲、桃園金門同鄉會理事長洪成美、總幹事孫允理、縣籍年輕畫家歐陽彥興老師、國立平鎮高中校長謝錦雲及家長會等近百人盛情與會,讓整個展覽會場顯得熱鬧非凡。上台致詞的嘉賓包括:健行科大校長李大偉、國策顧問李錫奇、烈嶼協會會長孫國欽、前十青畫會會長簡錫圭、中華民國版畫協會理事長沈金源、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推廣教育中心主任張國治、金門報導文學家楊樹清等人,均對黃世團的作品及創作不懈的精神持最高度的肯定及讚賞,黃世團精采的「意象」世界,堪稱為後學者學習的典範,更是金門畫壇之光。 黃世團在1951年出生於福建省金門縣,先後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目前是福建省師範大學古文學研究所博士班博士候選人。黃世團於去年自國立華僑高中退休後,就專情在其版畫世界裡,閒暇之餘,也在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圖文傳播藝術學系及書畫藝術學系兼任版畫及素描老師,目前並獲邀擔任中華民國版畫學會監事、今日畫會理事,更再度獲孫國欽會長之邀連任烈嶼協會藝術顧問之職。 黃世團自1988-2013年參加國際、國內個展及聯展近50餘場次,獲獎紀錄無數。 黃世團的藝術創作強調「意象」的追求與啟發,在點、線、面的多重交織中,顯現出藝術家創意思考的過程與轉折,因為其造形、色彩、空間的堆疊變化充滿了精神性思維的軌跡,每一件作品都宛若一幕奇異的心靈風景,有詩的意境,有文學意涵的延伸。金門報導文學家楊樹清在致詞時,就稱讚黃世團的版畫一直存在著一種詩與文學的對話,更隱藏有一種金門高粱的醇香,久久不散。 黃世團版畫受其恩師廖修平影響甚深,也在學長鐘有輝教授的引領下,常年參加國內外聯展及個展展出,累積不少的創作能量及深厚的功力,在版畫與素描創作上的成就,從其琳瑯滿目的得獎紀錄可看出端倪。 黃世團版畫、素描意象回顧個展持續展至5月10日止,烈嶼協會會長孫國欽及桃園金門同鄉會理事長洪成美歡迎所有金門旅台鄉親,尤其是北部及桃園鄉親都能熱情前往鑒賞,攜伴一起來趟豐富的視覺與心靈饗宴之旅,慢慢從其獨特且意涵深遠的版畫、素描作品中細細品味,增添心靈饗宴並豐富自己多采的藝術生活。(圖文提供:鄉彥呂允在博士)
-
【異鄉鬢影】
▉以油畫為主題的「藝饗世界吳玉珮個人油畫展」,四月十日於台中市中興地政事務所熱鬧展開,在吳玉珮老師的畫筆下,帶領民眾進入一個陶冶心靈的藝術饗宴,一幅幅充滿創意精緻作品,讓前往欣賞的金門縣議員許玉昭與鄉親們大感驚艷,直呼金門藝術家人才輩出,紛紛祝賀展出順利。 吳玉珮為金門縣大洋里人,主攻油畫,目前於台中市經營餐飲事業,從小對繪畫就有著十分濃厚的興趣及憧憬,興趣廣泛,在因緣際會下認識指導老師陳縈禎,才華洋溢的吳玉珮畫功開始突飛猛進,除了餐飲事業上大放光彩外,在繪畫方面更有過人造詣,且力求十全十美。 吳玉珮說,赴台打拚後,仍十分想念金門的點點滴滴,在作品中加入小時對於金門的記憶,並將家鄉的顏色與空氣轉換成素材,一一注入作品中,她認為創作是條非常開心的路,除了能在創作中找到成就感外,更能藉此紓發工作壓力,繪畫是件很自然的事,跳出思想架構,便能真誠地天馬行空,感到非常自在快活。 吳玉珮老師表示,此次個人畫展能成功展出,特別感謝陳縈禎與藍澄雄兩位老師的大力支持,更感謝陳縈禎老師毫無保留地指導,才能有今日成就。未來除了在台灣各地參展外,若有機會,希望能回金門舉辦個人畫展,將在台灣所看到的點滴,融合金門印象,將最完美的作品呈現給金門鄉親,讓大家一起走進這充滿文化意念的美術饗宴。 「藝饗世界吳玉珮個人油畫展」之展出地點為台中市中興地政事務所(台中市西區東興路三段246號五樓),展出日期則自102年4月10日至102年6月30日。(駐台中區特派員黃政偉/台中報導) ▉新北市金門同鄉會日前假永和怡人園餐廳舉行第十一屆第17次理監事聯席會,會議由理事長黃獻平主持,理監事出席踴躍,名譽理事長張邦育、前主委李金塔、中和區副區長李宗漢、金門縣政府北區服務中心主任陳永富均列席指導,會中就多項會務及議案進行報告或討論。 首先,新北市金門同鄉會將於5月11日(星期六)為慶祝母親節舉辦「102年度生態、藝術、文化研習活動」,前往台中、苗栗、新竹等地參訪,並與友會交流聯誼,鄉親反應熱烈,報名三天原定320個名額即額滿,追加二部車亦已額滿,尚有多位鄉親候補中。 另於六月初跨海澎湖舉辦「102年理監事幹部研習營活動」亦獲理監事、幹部熱烈支持,此行除研習交流外亦將拜會澎湖縣政府、馬公市公所並慰問澎湖家扶中心。為籌辦10月份會員大會及重陽敬老活動,由秘書處擬定實施計畫,俟提出討論再綜合理監事意見付諸執行。 再者,今年11月底台北市同安同鄉會將接辦「第七屆世界同安日活動」,擬於台北市陽明山中山樓舉行,本著金同一家親的友情,屆時新北市金門同鄉會將支援人力協助。 而金門合唱團(國、高中)約80人及大陸合唱團約100人擬於8月4日(星期六)至永和國父紀念館表演的提案,亦獲得與會者歡迎,大家均樂觀其成,將請各同鄉會共同參與,並將發動鄉親共襄盛舉,同時名譽理事長張邦育贊助新台幣5萬元、李金塔主委贊助1萬元、台北市李台山理事長贊助5萬元、王振利理事贊助5萬元、戴德成理事贊助12000元,做為活動進行、禮品贈送或招待兩地合唱團晚宴之用,希望展現出金門人親土親的同鄉會熱誠。 會後,由新北市金門同鄉會名譽理事長張邦育作東,舉辦歡迎新任新北市永和區區長吳興邦、金山區區長李偉人、台北市南港區區長王先黎、中和區副區長李宗漢等貴賓餐敘,除以上來賓外尚有張慶忠、林德福立委、新北市陳錦錠、連斐璠議員、新北市主委張逸華、福建省政府參議楊立旭、前縣長張人俊、國策顧問李錫奇、台北市同鄉會理事長李台山、烈嶼公共事務協會會長孫國欽、中華金門旅台公共事務協進會理事長黃炳中、中華金門旅台翁氏宗親會理事長翁在龍及本會理監事、顧問等,餐會中大家向榮任新職者道賀,在溫馨中把酒言歡,其樂融融。
-
吳秀琪深度研究終底應該回歸到自己的土地
人物小檔案 出生地:金沙鎮西園村 現住地:新北市永和區 學 歷:金沙國小,金沙國中,金門高中,政治大學社會系,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西巴黎大學史前史與技術研究室博士 經 歷:世界新聞傳播學院社會心理學系助教,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解說課解說員,中華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金門家扶中心社工員,中華民國表演藝術協會專案行政 由駐法國代表處文化組、中法文教基金會合辦的「2012年漢學博士論文獎」,去(101)年11月17日在高等社會科學院(EHESS, Ecole des Hautes Etudes en Sciences Sociales)舉行頒獎典禮。這個獎項成立於87年,每年由法國漢學研究協會(AFEC, Association francaises d' Etudes chinoises)自前一學年通過口試的博士論文中,分別評選出在古代、現代漢學各領域有創見與貢獻的研究各一篇,此次獲得首獎的是教育部98年留學獎學金受獎人│金門籍吳秀琪小姐。 吳秀琪出生於金沙西園,祖父吳媽在、叔公吳惠民都是抗日英雄,稍長才隨家人遷居沙美。由於父親吳振順於小學任教,對於子女教養甚為重視,他們兄妹間從小至大都有早讀的習慣,但是卻也因此自我感覺在小學一、二年級時還總是「憨憨的」,直到上三年級才智慧大開而經常考得第一名。她說,不過因為哥哥、姐姐們成績都很優異,她從而未曾對自己感到過有太多的信心。 小學的老師裡,記憶較為深刻的是小六時自軍中前來支援的代課老師,因為對學生都很好。此外,更要感謝王添泉和張文振老師,王老師曾在暑假時帶著同學們去郊遊,那時拍的照片到現在都還留著,並因此直到高中時才發現自己玩過的許多地方,班上多數的同學竟然都從未去過。不過,她也坦言國、高中階段埋首課業等等的壓抑,以致那段期間其實過得並不快樂。 吳秀琪提到,她的母親曾經是金門縣政府勞軍團的首席,歌唱得非常好,但影響她日後走向較深的卻是大姨媽。她的大姨媽全家因砲宣彈摧毀了整座防空洞,除了外出的表哥和守在洞口的大姨媽之外,洞內的家人全都罹難;因此,從她懂事時起目之所及,大姨媽就已少了一隻胳膊,大部分的時間則都躺臥在床上。 而她的母親也總是叮嚀他們兄妹要多多陪伴大姨媽。在過程中,身為么女而時時跟隨母親左右,相對更常有時間接近大姨媽的她,因而常常思考「人為什麼這麼苦還要活著?」這樣的念頭更觸動她從小就想幫助別人,並在日後選擇就讀社會工作方面的學系。 原就覺得金門很悶、學校生活刻板教條卻又喜歡看電影的吳秀琪,在青少年成長階段大量接觸了侯孝賢、柯一正等台灣新銳導演的片子,進而難免會對島以外的世界有著一些想像,她也不諱言加上父親的權威,促使她有著「想飛的心情和離開封閉小島的渴望」。然而,高畢赴台後隨大姐第一次逛公館、西門町,卻讓她強烈感受到「貪婪之島」│很吵、很不喜歡的感覺,心態上因此同時也面臨著衝突、挫折與亟待轉換的過程。 進入大學以後,開始過著與之前金門截然不同的生活,興奮中帶著些許懵懂。那時,她積極參與學校社團活動,其中有一部分重心是在戲劇,曾經更因社團公演在國軍英雄館扮演過國劇中的丑角,此一興趣的延續也促使她在出國的前一(89)年,曾於中華民國表演藝術協會擔任專案行政,其間921地震時曾經安排表演團體到災區演出,也曾為金門安排過兩場表演,當時的老闆平珩現已是兩廳院負責人。 她提到,由於科系與長期從事社會工作的意向,因此在大學時代參加了山服社,進而開始廣泛接觸原住民的文化,也因此有很多不同的體驗和收穫。研究所同時考上台大社研所和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她幾經斟酌放棄了前者,而清華同學間的同質性高,後來也都成為很要好的朋友。而碩士期間的學習也引領她走向一個與自己生命思考契合的都市遊民研究,她的碩士論文以《底層的社會建構與自我認同│以台北市的遊民為例》為題,從實地田野工作方式深入的了解流浪者的心聲。 吳秀琪一直想逐夢完成社會工作中許多不同面向的事情,而薪酬收入的多寡卻從來都不是她前瞻願景的第一考量。她在大學時代就已在台北家扶中心實習,碩士畢業後陸續擔任過世界新聞傳播學院(世新大學前身)社會心理學系助教、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助理,並曾在苗栗縣卓蘭鎮坪林國小擔任過代課老師。 86年7月,她回到金門在國家公園管理處解說課擔任解說員,87年5月再轉中華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金門家扶中心擔任社工員,這份工作幫助她釋放理念,也縮短了她和現實間的距離,這是她發自內心感到快樂的一段時光。 她表示,後來選擇赴法國再作深造是基於對藝術的興趣,且覺得需要學習文物方面的技術性事務,於是乃決定置身考古學領域的研究。她強調,不過剛開始並非設定要唸博士,而僅是單純想讀一點書。她說,之所以選擇自法國出發,係因它是一個非常重視自己文化遺產保存的國家。因此,出國伊始需先唸語言學校,花了不少時間學習艱澀的法文。 之後,從碩士班打底唸起,一方面學習課堂的知識,一方面積極參與考古發掘。她以法國文化為研究主題,先後在潘第也(Poitiers)完成了《潘圖蕭宏地區的馬和馬具在羅曼文化中的表現:肖像與考古學》(Le cheval et son equipement dans l'art roman de Poitou-Charentes: iconographie et archeologie; 2003)、《維也納地區聖強斯的中世紀地窖:遺跡與陶器的考古學研究》(Les silos medievaux de Saint-Gence[Haute-Vienne]:les structures et leur mobilier ceramique;2005)兩篇以法文寫成的論文。 接著,她進入西巴黎大學(Universite Paris Ouest Nanterre la Defense)史前史與技術研究室修習博士學業,指導教授為陶器專家Valentine Roux女士,並意圖將西方的方法帶入台灣考古的研究之中。101年1月,她以論文《臺灣東北部與北部鐵器時代的住民與文化動力:淇武蘭遺址陶器組合技術取向研究》(Peuplement et dynamique culturelle a l' age du Fer Ancien et R ecent dans le Nord de Taiwan:approche technologique des assemblages c eramiques du site de Chiwulan[Ilan, Nord-Est de Taiwan,650-1850 EC])取得博士學位,繼而又獲得前揭2012年漢學博士論文首獎。 學成之後,吳秀琪回訪新近落成的金門文化園區「貝塚文物館」,卻有著不忍卒睹的感受。她認為教育展示需要與專業結合,若政府花了錢卻達不到實質的目的和品質就實在是很可惜了,所以立馬索取意見表提供了不少專業的建議。她還提到,後豐港是個很重要的考古遺址,新近的道路開挖工程正威脅著這一見証金門長久歷史文化遺產的消失,目前雖然有相關單位正在進行搶救發掘,但一旦開挖就是破壞,面臨著逐步消逝的遺址令人憂心如焚。 不過,她倒認為金門的民宿工作做得很是不錯。終究,研究是想回歸到自己的土地上,當考慮要不要繼續博士階段的研究時,她體會到當初出外學習的初衷,就是想有一天可以把這些啟發與獲得應用於自己的鄉土上│她這麼強調著。
-
早期先人遷徙定居台灣現代子孫回鄉尋根問祖
金門人渡過黑水溝往台灣遷徙的移民史,除國共內戰時期之外,至少在明清之交亦曾經歷過一波高潮期。依相關史料考察,明永曆十五年(1661年),鄭成功親率大軍自料羅灣揚帆出海展開復臺之戰,以勤敏才略為鄭成功所倚重的蔡政即是金門人,也因此目前在金門尚留有國姓井、鄭軍銅砲、觀兵弈棋處及吳山頂上的烈嶼巡檢司城等多處古蹟。 自此而後,隨著征戰軍旅而陸續依親移居台灣的金門人不絕如縷,「開台進士」鄭用錫(1788-1858年)亦為金門籍,「開澎進士」蔡廷蘭(1801-1859年)同係金門移民的後裔,現今鹿港與艋舺仍留有金門會館的古蹟,新竹市也有所謂「金門厝」的地名。事實上,金門與台灣的關係,從明、清開始的近六個世紀以來即相當地密切。 但因囿於古代不具備遠洋撈捕的技術與黑水溝海域的寬闊與險峻,在38年揭開國共冷戰格局之前,順著大陸沿海「落番」南洋的原鄉人仍佔多數。其間,加上橫跨元、明、清三個朝代以來各種形式的海禁政策(又稱洋禁或鎖國政策),以及1895年4月17日馬關條約將臺灣割讓予日本,種種原因都限制了早期移民台灣的鄉親子弟回訪金門。 解嚴以後金門開放觀光,這些鄉親子弟紛紛透過各種管道踏上母島尋根問祖,但有些人或能如願得償,更多的人卻只能無語問青天,因為幾代斷絕的時空實在隔離得太久了。然而,不僅如名作家馬奎斯說:「一個人若沒有他的親人埋葬在他所生活的土地,他就不是屬於這片土地的人」,即便是遷居台灣的先人入土墓碑上鏤刻著「金門」二字,他們總還是不否認係屬於這片土地的人,這便是鄉親血緣與認同不斷的最佳詮釋。
-
何東志積極搜尋資料以待考證還原祖先遷徙源派
人物小檔案 出生地:台南市安平區 現住地:台南市中西區 經 歷:東乾企業有限公司總經理,中華民國留日同學會康樂副主席 台南市安平區世代住居著一支約為200人的金門何姓族裔,遷台典故據稱可以往上推至第八代,惟目前猶遍尋不著渡台之前祖先停留金門的住居所在,即便後輩們努力蒐集各方線索資料,卻益使整起尋根美意撲朔迷離得如同一樁「懸案」。 據東乾企業有限公司第二代負責人何東志告稱,可以確定本身確為金門人後裔的理由,是由於長輩往生後在其床鋪下找出一小段世系表,依該表可追溯「渡台祖」單名「斗」字,但該字卻又不能與金門現有諸多何氏宗親的輩份銜接起來。 曾經五度訪問金門的他表示,金門景觀很自然,是個合適賞鳥的好地方。96年,為了尋根探路首度來到金門時,租車載著妻小和丈母娘作了次環島之旅,沿途詢問到70年代落成的浦邊何氏家廟,但因適值平常時候而門庭深鎖,後乃請託鄰人轉告何振耀總幹事尋訪來意。 於是,才有了該年冬至安平宗親42人前來「吃頭」的開端。那時,金門宗親熱心帶領遠道而來的台南宗親團到砲兵陣地尋墓,並由一名乩身堂叔起氃感應,但根源察究最後還是確告無果。餐會時,雖然查對不上族系關係,仍因相見歡而滿懷謝意敬了金門宗長們三小杯高粱酒,同時當場感慨地喜極而泣。 97年清明節因軍營開放再專程回來掃墓,接著連續三年安平鄉親都抱著宗廟「交陪境」的敬意組團蒞金祭祖吃頭。最後一年,金門何氏宗親會理事長何應松更邀集何姓宗親假順心海鮮店設了百人歡迎宴。 而97年端午前的6月7、8兩日,金門方面也組團前往台南懇親,這是200年來金門何氏宗親團體第一次去訪,台南方面也特地動員宗親至機場迎接,安平地區更大陣仗地旗幟飄揚、鑼鼓喧天迎接,末了並由該區林國明區長導覽金門宗親赴億載金城等古蹟遊歷了一番。 惟據曾在日本7年專修大學經營學研究科碩士、同時也是何氏安平斗公派下宗祠管理委員會95年總幹事的何東志(七世)指出,其先祖何斗公之妻陳梅嬤的神主牌位記載生於乾隆37壬辰(1772)年11月29日、卒於咸豐9己未(1859)年3月7日,二人之子為何賜全(生卒年為清仁宗嘉慶壬戌年[1802]至清文宗咸豐丁巳年[1857])、何賜圳,但最後也無法從這條線索查出究竟是金門五房中失落的哪一房? 雙方密切交流期間,他曾分別寫信附上世系表、名冊及何氏安平斗公派下宗祠暨佳城落成誌文寄予何應松、何振耀、何謙益等位宗親。然而,雖一至四世祖墳墓碑均刻有「金門」字樣,但一世渡台祖神主牌位卻已不知流落何方,僅能由五世何定祿遺物找到書寫一至五世世系表的紅布,惟其中「何斗」文字亦始終無從判定為人名抑或地名(編按:「何斗」(何厝、斗門)村應為行政村村名,問題是此一村名起於何時)。 比較有價值的倒是些口述資料,諸如六世何國珍憶及小時候聽安平人邀其祖父四世何富回金探親,地名像是ㄜㄚ ㄘㄨ(是否為何厝?)或ㄜㄚ ㄌㄧㄠ;另六世何東海在金門當兵時,祖父四世何吉曾告訴他祖墳在「ㄠㄤ」(是否為后垵?);而六世何國讚小時曾聽其父何定祿說過祖先是先去客莊(新竹),再輾轉遷移到安平定居的。 堂號「廬江」的台南安平何姓後裔,多年來念及長輩陸續凋零,為解現世宗親子孫之憾,積極各方尋根探源欲找出家族的身世之謎,當下雖則進展層面有限,然渠等所表現慎終追遠的決心,相信已足堪告慰渡台後列祖列宗在天之靈。走筆至此,筆者估量或許可往更高源頭│廈門何厝追起,也或許需要具備歷史考究或編寫族譜的高人專才給予指點,相信祖先庇佑、蒼天有眼,終得見水落石出之日。
-
李江河事業有成後榮歸闊別達上百年的夢中故里
人物小檔案 出生地:台南市安平區(祖籍:金寧鄉南山村) 現住地:台南市安平區 經 歷:福安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福安光電科技研發中心、湖南福安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李江河先生一般是不喜歡接受採訪的,據他表示特意破例是因為聽到造訪者為金門鄉親,覺得家鄉口音很親切之故。他另指出,台南安平區祖籍金門的鄉親應有上千人之多,李姓宗親就有5、600人之譜。 訪談時,他先說明了15世祖懿明公以來的世系,接著依序是16世祖父│扶、父親李清標下有五子即18世的財,然後是19世的水有。追溯緣起,他的父親在3歲之時,曾祖父懿明公便帶著全家遷居台南,祖父和父親靠著討海捕魚為生,生活過得很是辛苦。再後來祖父買下了一片魚塭,即由父親接手經營。 20年前,當時家人尚住在億載金城一帶的二鯤鯓,有天突然體會到需要改善家庭生計,便決定隻身出外打拚。那時,他北上到嘉義擔任百貨業務員,俟累積足夠商場經驗與生產能力之後,回到台南於47年在成功路創立了福安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生產汽、機車尾燈、前大燈、方向燈、交通號誌燈及各種燈類,並供應光陽、三陽、YAMAHA等大型車廠從事組裝。 因信譽卓著而業務漸漸日蒸,原有廠地已不敷使用,乃於69年遷至目前安平工業區廠址。後為因應廠商客戶業務需求,又於93年7月成立福安光電研發科技中心大樓,內設光電研發部門、光電機構與3D CAD 設計,並引進德國及日本先進驗測儀器,配合光學模擬與燈泡分析,俾使燈組有更安全、更精確的計算。 平均每二到三年會回金一次的李江河表示,台灣機動車業界的朋友都知道他極少參加社團活動,但他卻已加入旅台李氏宗親會多年,這是透過早年就已保持聯繫的李國占宗親所引介,同時他又加入台南市金門同鄉會約有7年之久,此外他也捐獻款項供修葺南山主房宗廟,俟落成時他將會再組團回來金門祭祖。 他說,李家祖先墳墓的石碑上都會縷刻著「金門」二字,家中祖先牌位也都保留著金門放置神龕左邊的習俗,而回到家鄉時總能發覺當地環境非常清幽,路面都很乾淨,在所接觸的祭祀禱告文、長幼有序觀念等禮俗富饒多元,很值得作為指標來帶動台灣改變,進而發揚光大。 據指出,吳成典、李沃士都曾到過他的工廠拜訪過他;他因此提到,南北山宗族之中奇房做官的子孫比較多,而主房則以生意人較多。再推到應祥公時「無張不成李」的故事,也提到當時張氏祖嬤只希望能有間足以棲身的房舍,並不特別要求嫁粧,也不要求必須是官宦之士,而僅僅祈求人丁旺盛為己足。從此也可想見,他平常對南北山李氏宗族歷史就有涉獵的習慣。 前些年金門地區經常舉辦的超薦法會,李江河也都有贊助經費;他說,雖然離開很久,但是鄉情仍在,對家鄉的思念永遠不會改變;他也因此重申,應該藉由歷史文化、學風鼎盛等特點的發揚來發展觀光。他又提及,古人有言:「五百年興金門,五百年興廈門」、「廈門富、金門貴、台灣賤」,所以可以預見金門將會是個非常特殊的地方。 他指出,所常接觸的李氏宗親和金門人都很有國家觀念、比較有正義感,以及金門是塊不受污染的淨土。他說,想到祖先坐船渡海到台灣,而自己現在是坐著飛機回到故鄉,除了感到光榮之外,心情也是感慨萬千。回來以後找到了祖厝,想起祖先代代叮嚀:「萬一無法生活,留了個房可以隨時回去。」在感念之餘,卻也為還找不到懿明公的兄弟及其子孫而深覺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