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經樂道
-
落番戰酒軍中樂園島鄉顯影
台北市金門同鄉會九月中舉辦第十三屆第二次會員大會暨金門建縣百年慶祝活動,會中表揚熱心奉獻服務鄉親的王成生等12人。知名導演唐振瑜「長期投入金門文化,深入鄉土,拍攝落番、戰酒等紀錄片頻頻得獎,把金門知名度推向國際,功不可沒」,因而獲獎。 唐振瑜與金門結緣很早,他為金門拍攝影像作品數目至今尚無人能出其右,近十年可是碰到許多貴人,旅台鄉彥報導文學作家楊樹清是麻吉的貴人之一,在其四年鄉訊版主編任內,鄉訊版出現「唐導」名字者達47則,2008年,由百來位旅台菁英發起籌組金門鄉訊人物聯誼會,唐振瑜如實的成為25名會員代表之一,顯示這團隊對他的認同。 由星月無盡到落番戰酒,金門歷史背景為系列紀錄片提供著豐富的素材,曾在金門當兵的唐導,對曾是戰地的金門情有獨鍾,發願要將這座嚴峻的島嶼內在美藉由紀錄片與大家分享。此時此刻,多媒體影像恰已成為世界趨勢,在他認真執著下,紛紛獲得支持與迴響,寫好的腳本也一一成真,唐導的金門影像風雲,藉由落番行腳南洋,也藉由戰酒直透鄉親記憶,這兩個一流題材化為影像紀錄後,的確也寫下紀錄。 落番與戰酒受到許多鄉親的歡迎,主要是採擷金門的生命記憶,呈現先民與年長者走過的痕跡,採用許多金門相關場景,由在地民眾擔任臨時演員,契合並觸動到島嶼成長歷程,對於金門鄉親來說,一幕幕活生生的影像彷若昨日雲煙,許多記憶猶新,於是民眾由好奇而想看,再經由宣傳走進電影院,旅台各同鄉會也起而共襄盛舉,相繼認捐購票或包場鼓勵鄉親觀賞。 一般經由招標而拍攝的影片,本就有經費預算支持,加上鄉親熱情作為後盾,影片殺青後,新汛亞在期末報告後同時獲得應有報酬,而影片版權本就完全歸屬主辦單位所有,廠商相關權限則視合約而定。影片播放當然有利推廣宣傳金門,而任何影片公開播放,票房本就取決於市場,熱心人士認捐購票請鄉親進場觀看,不論是因為私人交情,或對影片內容喜愛,落番與戰酒等好片子,僅見金門鄉親捧場頗為可惜。 近期,豆導「軍中樂園」前進金門,地區影迷爭相朝聖,同時鄉彥導演董振良籌劃拍攝新片,也返鄉尋求奧援。滿腔理想與熱情,獨特風格與行徑,同樣擁有豐富導演經驗,為家鄉拍攝許多影像作品的董振良,在金門的際遇卻與唐導形成有趣對比,兩人作品又與豆導各領風騷,島鄉顯影,重寫金門新意象。 三采文化集團老闆張輝明在星月無盡後半段加入新汛亞,為自己開拓影像新視界。近期三采翻譯小說《移動迷宮》在美國拍成同名電影,《移動迷宮》三部曲小說趁機熱銷,也突破10萬本,張輝明特別於九月中舉辦電影分享活動│企業包場,歡迎好友同來感受三采出版品魅力,積極開發文創商品,堪稱出版鬼才的張輝明,顯然對影片與市場有其獨到見解。
-
鄉情快遞
◎旅居新加坡詩人寒川近幾年常受邀約返鄉參與研討會,此次再度受邀參與金門學研討會。當他抵達台北時,他除了與台北文學界文友會面,特別與眾多縣籍藝文人士聚會台北話家常,並隨同楊樹清、唐振瑜等南下台南成功大學參與研討會開幕式,再一起參與金門廈門兩地的後續行程。近幾年,寒川返鄉次數有增無減,除了參加世界金門日,數度受邀返鄉參加座談,再取道廈門返星,同樣行程走幾次,許多新面孔都成為老朋友。 ◎九九重陽節即將來臨,台北市金門同鄉會、旅台翁氏宗親會與新北市金門同鄉會利用會員大會之際,同時舉辦重陽敬老活動,縣長李沃士或社會處處長方天吉特別抽空蒞臨與會,向鄉親們與來賓問候,在頒發敬老金給長者時,也問候各位父老前輩。
-
《傑出旅台鄉親系列專刊》王水衷廣結善緣海華堂誠信口碑
王水衷於1959年出生后盤山,目前定居台北,這位出生於八二三砲戰翌年的金門囝仔,如同其他戰地兒女一般,堅強成長,努力生活,弱冠之年,負笈台灣發展,白手起家,事業有成,常年熱心公益,1994年曾獲全國好人好事代表,2011年榮獲大陸全國十佳孝賢楷模獎,為兩岸文化界極其讚賞的傳奇人物。 王水衷赴台初期,從土地代書起家,復因個人喜好字畫文物收藏,創「海華堂」,邁出個人文物收藏鑑賞之路,並成為專業收藏家,長期高價收購中國古代及近現代名家字畫,秉持著「以文會友」的信念,以真誠尊重態度,建立高度信譽,如今創立廿餘載的「海華堂」,已是誠信可靠的老字號,因董事長王水衷親身喜好字畫而長期高價投注中國歷代名家字畫,在兩岸建立傲人口碑。 王水衷在藝術文物收藏卓然有成,更樂於回饋社會,分享大眾。1991年以來,王水衷參與「中華海峽兩岸文化資產交流促進會」後,不僅致力海峽兩岸文物交流與展出活動,更多次熱心捐贈收藏品給兩岸博物館等單位,成為兩岸文化資產交流積極促進者,同時對於學校教育事業、地震救災等項捐助60餘次,以及為台金地區愛心慈善事業奔波不遺餘力。 2007年擔任理事長期間,在其熱心奔走下,排除萬難,促成史博館等單位提供齊白石、張大千等76位名家真跡,《翰海霞光│近百年名家書畫展》特別在金門展出。2010年底,辛亥革命100周年紀念前夕,王水衷將其珍藏辛亥革命文物無償捐贈武漢市,參與辛亥革命博物館開館展出。2011底,王水衷將他所收藏的臺灣文獻巨擘王國璠生前一批珍貴藏書與資料,捐贈給國家圖書館典藏運用。 王水衷是連三屆「兩岸和平消災祈福超薦水陸大法會」的總功德主;捐贈金門母校金鼎國小二十萬元,作為校友會發展基金與家境清寒暨急難救助獎助金;捐贈王氏宗親會五十萬元,作為世界王氏宗親聯誼大會籌備基金;今年八月底,王水衷在台北市圓山飯店為女兒王亞馨舉行婚禮時宣布,喜宴禮金四十五萬元,全數分捐給太武山海印寺、金門家扶中心、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做公益。 2006年初春,王水衷高票當選第11屆台北市金門同鄉會理事長,以「新金門‧新格局‧新同鄉時代」自許並和同仁互勉,事前本就對楊水應、張邦育兩大老奉獻鄉親數十年如一日的德行非常敬重,接下理事長任務,他更把兩位前輩視為精神標竿,王水衷常以「只問耕耘、不問收穫」、「態度決定高度」自我惕勵,膺任金門同鄉會理事長,他殷切企盼金門大未來,而這目標一開始即已在王水衷率領同鄉團隊的掌握中。 同鄉會再度出發,王水衷自掏腰包與對內募款,重修老會所,再提供名家字畫,讓老會館煥然一新,次而讓停刊多年的會訊再度復刊,豐富鄉親精神糧食,再來本著「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理念,設置獎學金與急難救助金,而對於任何公益捐款,他始終出手大方。此外,為擴大整個服務團隊,特別增設三位副理事長,同時善用台北市為全國首善之區特色,他期勉同鄉會除維持原有功能外,對內服務鄉親,對外廣結善緣,真誠付出,用心耕耘,為鄉親搭建一個更寬廣的平台和後盾。 台北市為首善之都,也累積著數百位金門菁英,在王水衷與理監事努力經營下,全心全力為金門鄉親服務,共同呼應王理事「金門大團結」的呼籲,讓台北市金門同鄉會因而迅速進入軌道,並穩定發展。2008年總統大選前,王水衷規劃籌組陣容堅強,氣勢龐大的「金門旅台各縣市同鄉會馬蕭聯合後援會」,鄉親們在這次大選並不缺席,並讓外界看到金門崛起的力量;同時,旅北菁英籌組「金門鄉訊人物聯誼會」,他先是會員代表之一,其後並接任「金門鄉訊人物聯誼會」會長,且大力支持與推動,任何事務,祇要有王水衷參與,都發揮加倍作用。 王水衷為具有收藏經典文物的專業鑑賞家,他蒐集人性優點,團結鄉親,相互照顧,他深諳融合必要,慈善公益,廣結善緣,期能和衷共濟,共同愛護家園;王水衷受楊水應、張邦育兩位前輩的精神感召,青出於藍勝於藍,走出更青春壯碩的步伐,猶如「海華堂」誠信口碑,王水衷不論在那裡,始終獲得表彰與肯定。
-
金門研究聚焦原鄉浯島品牌核心價值
七零年代,地方研究相繼漫延全國,尚披戰地面紗的金門,傳統聚落與閩南建築等特色深受矚目,是為金門學初始面貌。八零年代,在老縣長陳水在支持下,《金門學》叢刊因緣際會出版,楊樹清任總編輯,三輯三十本浩蕩登場,至今仍是許多關懷金門、研究島鄉的參考文獻。 九零年代,「金門學」神奇的成為前縣長李炷烽的競選政見,縣府為落實政見成效,2006年在蔡鳳雛老師奔走下,「金門學研究會」因而成立,同年底推出首屆「金門學學術研討會」,在蔡理事長與理監事等共同努力下,會務順利推展,也為金門邁出雄健第一步。 「金門學研究會」成立後,有人鼓掌,有人反對,後者理由是金門尚難自成一派,或反對把學術研究政治化。但「金門學學術研討會」策辦第一屆後,的確再度為地方研究向前推進,也讓眾多有心人觸探與紀錄「金門」,「金門學」依然可作大家共同努力目標,在在都比強調「朱子過化金門」傳聞來得踏實。 2003年,金門召開首屆「閩南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由金門技術學院江柏煒老師承接,2006年「金門學學術研討會」推出後,就形成兩個研討會隔年輪流舉辦的模式,誠為開全國各縣市召開研討會先河,而2008年「金門學學術研討會」由中興大學接手承辦,更是創全國縣市地方研究外移他縣舉行先例,繼2010年金門學研究會承接後,2012年,是項研討會則改由成功大學陳益源老師接手。 學術機構承接研討會有個特色,變數很多,主辦單位也樂意配合,同樣活動由民間社團承接,經費就沒如此充裕。像首屆「閩南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承辦單位得到標案後,要求經費加碼,即增加三成以上,實在開採購案特例。這項數度都由江柏煒承辦的閩南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2009年改由成功大學陳益源老師接手,2013年再接辦,而金門本是採購案的主辦單位,最後竟轉化為「以成大為樞紐」研討會,也路過金門,將舞台延伸到對岸去。 繼2012年後,2014年當下,金門學學術研討會二度由成功大學陳益源再次接手,也再度造就兩岸三地接力登場局面,文化金門,近年來總洋溢著濃濃的成大情結。有實力的陳益源,幾屆研討會都辦得有聲有色,精彩異常,但經過採購案發包後,相繼成為「以成大為樞紐」活動,「金門學」相繼在學術課題與政治議題中糾葛,金門是否有被強吃豆腐的感受?各有不同見解。 閩南特色僅是金門文化元素之一,浯島聚焦「地方研究」,全力主打金門品牌,仍是未來發展目標,島內島外如何執行,有待主辦單位詳加思量。不論如何,這次的金門學依然亮麗,我們再次向歷年承辦和參與活動,付出努力與貢獻的諸多菁英夥伴致上最敬禮。
-
鄉情快遞
◎新竹市金門同鄉會歡度佳節,特別假該會館舉辦「中秋來做紅龜粿」,邀約鄉親們扶老攜幼熱心參與做紅龜粿,老少一起重溫兒時過節甜蜜記憶。這個溫馨又熱鬧的家園聚會一開始,除了由年長的婆婆媽媽投入紅龜粿製作,還有許維義夫人煮著好吃的鹹稀飯與菜盒讓大家中午吃飽飽,新竹金門同鄉會感謝眾多鄉親熱烈參與、凝聚感情,實在是幸福滿滿。 ◎金門鄉親張輝明經營的三采文化,出版系列大眾小說都有亮麗口碑與銷售成績,由美國詹姆士‧達許納著作,陳錦慧翻譯的《移動迷宮》、《移動迷宮2:焦土試煉》與《移動迷宮3:死亡解藥》,即由三采分別於2011年與2012年出版,這部青少年奇幻驚悚小說,不僅榮獲美國《紐約時報》暢銷系列小說、亞馬遜網路書店讀者五顆星完美好評著作,且由美國福斯改拍成同名電影「移動迷宮」,近日在台北搶先上映,開出票房紅盤,鄉親們在看完電影後,不妨再閱讀《移動迷宮》三部曲,必能回味無窮。
-
《傑出旅台鄉親系列專刊》楊水應奉獻桑梓展業興家結善緣
1922年出生於金門金寧鄉湖下村,旅台半世紀,目前定居台北的楊水應,不僅是旅台同鄉會的大家長,也是家庭生活重心與整個家族的靈魂人物,更是親友心目中一位平凡的不平凡長者,他的平凡係因平易近人,終身儉樸,而不平凡則是善於化危機為轉機,進而開拓生機與商機,立業於兩岸三地,更能愛鄉愛土,樂善好施,回饋奉獻,始終是鄉親推崇、商界敬重的典範。 民國以來,天災人禍頻仍,金門鄉親在苦日子中觸發出走南洋風潮,僑匯一度成為眾多家庭重要生活支柱,身為六兄弟中老么的楊水應,面對著父兄相繼前往南洋謀生,童稚時光便已上山下海,幾乎什麼都做,耕地蚵田都可見他身影,也常於凌晨時分挑著日用品到東半島料羅一帶販賣,再買些雞等其他土產回到西半島的家,這個勤儉經驗似乎早早啟發著他幼年的生意頭腦。即長,擁有船隻的楊水應,常載著金門特產花生油等到廈門販賣,再從對岸購買日用品返金出售,典型的水客經驗再度延伸著幼年的經商記憶。 從小即腳踏實地做事的楊水應,舉家遷往金城打拚創業,好不容易開了兩家布莊,卻因為八二三砲戰擾亂人心,他不得不捨棄初建的基業,帶著妻兒赴台,落腳台北,人生佈局重新開始,由台北以郵寄布料包裹模式供銷金門,進而再自金門運送海菜到台灣各地建材行寄賣,雖然吃了很多苦,但辛勤後的積蓄,也讓他在永和買下兩戶公寓,自住之餘,也在他租屋給印尼華僑時,又觸動他代售來自印尼的燕窩、咖啡豆等物資,楊水應幾乎都把握當下,隨時隨地嗅到商機。 雖然遠離家鄉,身為金門布業公會會員之一,楊水應常常受託在台購買布匹運回金門,遂在迪化街布商間建立感情與商譽,再度啟動他的布業生意,在穩步拓展後,楊水應隨即於台中開設鴻安紡織廠。同時,楊水應敏銳嗅覺聚焦房地產,與朋友合夥投入建築業,找朋友找土地從事房地產買賣,觸角由永和延伸到大台北地區,此外,他又創立嘉鴻貿易公司、鴻瑄化學皮廠等事業,都非常有成就,事業版圖並拓及廈門泉州等地。 楊水應赤手空拳,白手起家,榮獲金門縣政府頒發「企業成就獎」,是金門人出外經商成功典範之一,他的成功,不僅因為天生樂觀,不斷與人為善,廣結善緣,也因為喜歡隨時隨地幫助別人,堅信「行好事必得好報」道理,他不僅熱愛家庭,關懷鄉親,同時也急公好義,樂善好施。楊水應因有感於旅外鄉親欠缺聯繫鄉情所在,仍發起籌組鄉團,1971年4月,台北市金門同鄉會正式成立,由陳玉堂擔任創會理事長,1973年改選時,楊水應接任第二屆理事長,相繼蟬聯七屆,任內帶頭發動鄉親及華僑捐獻購置會館,台北市金門同鄉會從無到有,楊水應辛勤撐起一片天。 楊水應不僅重視家庭觀念,也是看重宗族觀念,對於同鄉事務總是關懷備至,出錢出力,甘之如飴,對於家鄉公益活動更不落人後,積極參與,回饋鄉里。而他先後設立「湖下旅台鄉親楊水應愛心關懷慰問低收入戶及急難鄉親專戶」與「楊水應先生紀念雙親楊篤江先生、張含英女士獎助學金」,關懷與嘉惠地區急難鄉親與殷勤學子,聞聲救苦,多年善行,並獲頒全國好人好事代表「八德獎」,可謂實至名歸,本報更常可拜讀他回饋鄉里,樂善好施訊息。 走過戰火年代,親身體驗「平安」才是最值錢,最為珍貴。2007年10月,子女與偕同親友為楊水應舉行「上善若水│楊水應創業記暨鑽石婚紀念餐會」,楊水應特別感謝結褵一甲子的老伴陳淑女,感念其賢慧持家,教育子女有成的無私奉獻,宅心仁厚的楊水應謙虛表示這一生平平凡凡,唯一自豪的,就是每天能夠心安理得過日子。 實際上,五十餘年來,有賢內助同行的楊水應一步一腳印,不論事業或人生,在在印證那務實穩當的經營風格,既贏得工作伙伴的強烈支持,商界人士的推崇愛戴,更贏得家人子女的溫馨孝行,宗族親友的熱烈肯定。楊水應歷經千辛萬苦的成就,真正自我實踐「先苦後甘」的名言,而這份甘甜,始終與眾多鄉親夥伴共享。 如今,楊水應以92歲高齡,依然雄心勃勃,在工作職場上努力不懈,一刻也閒不住。而走過四十二個年頭的台北市金門同鄉會,也尊崇這旅台金門同鄉的大家長為永久名譽理事長,而熱誠無私、古道熱腸的楊水應,依然與鄉親們站在第一線,長年奉獻,關懷同鄉,原來,我們這位大家長,不論到那裡,心始終在故鄉。(台北市金門同鄉會推薦)
-
文藝復興心靈交會島嶼書寫活水澎湃
解嚴後的金門,文學依樣開懷展翅,期待縱橫萬里雲山。 《金門文藝》的美麗與哀愁,見證著金門由軍管到解嚴後,一座島嶼的文學情懷,如今,這份三度復刊的雜誌,宛若貴婦般再展媚姿,企望讓人能再次感受它的重量與呼吸,關鍵人物除了創辦人陳長慶,還有台金藝文界耳熟能詳的李台山,因緣際會下,藉由初期的共識,連結著兩份赤誠,復刊之事終見曙光。 《金門文藝》第一階段隨著戰地角色走入歷史,第二階段見證文化工廠誕生並扮演階段性任務,第三階段則由企盼著共同完成金門文藝的命脈和宏揚金門文藝人士的尊嚴。創辦人陳長慶的感性抒情〈感恩與感傷|為金門文藝復刊而作〉,發行人李台山的理性表白〈幾番風雨幾多愁,談金門文藝復刊事〉,齊用心血迎接一份雜誌的新生。 與陳長慶確認復刊承諾後的李台山,馬上付諸行動,針對雜誌復刊工作臚列行程,一一寫下,林林總總,包括邀稿、審稿、編輯,付梓印製,出刊寄送等等,都亟需人力資源。因為自幼喜愛文學,面對有點繁瑣的復刊作業,卻不感到厭煩。李台山在金門先後拜訪陳為學與王先正,台北則央請牧羊女、楊樹清、洪玉芬、翁翁、吳鈞堯、陳妙玲等好友出面幫忙,有志一同,不計酬勞,唯一共識就是盡早復刊,希望重生的《金門文藝》能為金門文壇注入活水,激盪出更澎湃的律動與生命力。 會寫會畫會編的《金門文藝》總編輯翁翁表示:「臨危授命,在極短的時限裡,拼湊統整,成就一本初具雛型的復興金門文藝之作。感謝一路以來,對島嶼還心存眷念的鄉族,熱忱以對,鼎力出手相扶,讓原本飄搖未定的旗幟,藉著筆紙鍵盤、藉著網際網路遞傳,讓思想與書寫、讓遙迢的鄉情變得清晰而具體。」 發行人李台山指出金門文藝在台北復刊是一個偶然,他自許「如果,能讓金門長久擁有一本純文藝雜誌,我想這是件令人愉快和值得的事。文藝也許提升了金門人的生活品味,融合彼此的心靈和更多話題。原來,它是清新、柔和、低調又浪漫的,且讓我們一起來照顧它,珍惜它。」 2014年秋節過後,9月13日,台北市金門同鄉會假錦華樓舉行「第十三屆第二次會員大會暨《金門文藝》復刊發表會」,貴為同鄉會理事長的李台山,也以《金門文藝》發行人身分,親自為這份雜誌高舉復刊旗幟,這是台金地區喜愛藝文的民眾最為欣喜的盛事。 秋節前夕,感謝發行人李台山盛邀加入《金門文藝》復刊的團隊,個人因緣際會擔任年度《金門日報》鄉訊版主編與《文訊》雜誌金門特派員,有機會將《金門文藝》復刊訊息紀錄並發表,呼應著來自台北的熱情,這份書寫,當作本年度作業最漂亮的篇章。 不論多久,祇要地球的心還熱的,相信眾人關懷《金門文藝》的心也是不變的。《金門文藝》再度盛裝出版,鄉親們以一杯咖啡或一個漢堡的價格,喚醒金門家鄉的心靈療癒,的確是值得您我支持的。
-
鄉情快遞
◎9月10日上午,總統府公布11位監察委員補提名單,提名以專業考量,11人中有4人來自學界。但在當下食安問題沸沸揚揚時,被提名人中未見食安背景的專家。被提名的11人中,現任中華民國結構工程技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蔡榮根係本縣鄉親,這是第一位金門縣籍監察委員,謹此與全體鄉親分享。 ◎建縣一百年暨第五屆世界金門日盛會即將在10月12日盛大登場,海內外各地同鄉會都緊鑼密鼓籌備返鄉事宜,近年來,與縣府互動熱絡的旅台各縣市金門同鄉會也上緊發條,依規定安排人馬返金參與盛會,利用此次返鄉機會,鄉親們以回娘家心情,在參加世界金門日活動之餘,除與來自各地的鄉親熱烈問候外,同時也計劃拜訪親友,讓返鄉之旅更加豐富。
-
李增城剛毅直言金門囝團結自強
四年級生,古寧頭出生,目前定居台北的李增城,自謙自己幼年並非是讀書的料,小學曾經有五科成績不及格紀錄,高中時也曾待放牛班,曾徘徊在留級邊緣,畢業時,首度參加大學聯考卻落榜,他就回金門打工。寒假看到讀大學的同學返鄉過年,又燃起讀大學念頭,就發奮圖強全力準備考試,重點擺在文科,大學聯考放榜時,三民主義得94分,國文史地等都80多分,讓他勉強考上文化大學哲學系。 民國65年初,李增城到戶政所打工抄寫身分證資料賺得12000元,那筆錢便成為他赴台考大學費用,開學後,他父親每個月寄一千元生活費,實際上還不夠全部開銷,為了解決生活壓力,他籌備申請獎學金,每學期自我要求學科成績85分以上,也申請到多份獎學金,對於買書購物都稍有幫助,生活上也較具彈性。 李增城進入文化大學後,為了節省開銷,平日生活繞著讀書、運動、吃飯、睡覺等事項。文大校園雖然美女如雲,李增城想女朋友都別想,跟當和尚沒差別,平日,他都以讀書為主,暑假期間,則利用時間打工,跟著油漆工爬上高樓鷹架上,既賺零用錢,也訓練膽量。 大四時,李增城參加全國青年論文比賽,獲得第一名,這個證書不僅帶給他信心,同時也影響很大。民國69年,大學畢業本想回金門教書,苦無門路,70年時,就回頭考研究所,考上後,他同時到補習班指導作文班。當時有20個班,一班50人,他依個人素質分班教學,在他循序漸進指導下,都很有進步。二年半後,李增城全力寫碩士論文,同時參加國民黨南知青黨工招考,民國74年,李增城南下赴南知青上班,主要服務大專教授與學生,同時,也到東方工專與高雄醫學院教指導通識課程,偶而,也為中央黨部寫些評論文章,並開始接觸李煥、胡志強等名人政要。 民國78年,他調台北國民黨知青系統,包括一手籌組全國青工會,李增城自認為認真工作領薪水從未對不起國民黨,到了賴國洲主任,還經常都要忙到晚上11點才回到家,而賴主任卻故意在會議上修理他讓他難堪,沒做錯事的他則理直氣壯就回以國罵,從此李增城可以橫著走,但很多人說他修養不好,所以,好幾次金門主委有缺,有人推薦,就被制止。雖然做很多事,但李增城有自知之明,就離開服務20幾年的老單位,後來,老長官葛永光邀請他到中華民國團結自強協會。 李增城回想首度大學沒考上時,還考取金門縣政府雇員,當時卻沒去做,當年許多高中同學當起公務員後,政府對於公教人員都照顧得不錯,而照顧最不好的是黨工。而在讀研究所時,李增德老師曾告訴他說金門中學有個國文老師缺,問他要不要去,當時他未應答返金,若有到金門中學,現在也不一樣,一個個好機會再三錯過,真是千金難買早知道。 到了台北後,由於空大莊懷義校長、黃成教務長是老長官,空大籌設澎湖指導中心,有個主任缺,問李增城要不要去,條件是要先待五年,把一切穩定好才可他遷,剛在台北買房子,因不想再流浪,就未去澎湖,錯失這機會,李增城承認這是人生中最遺憾的事。金門空大指導中心開幕,李增城回金門授課,站到講台上,看到很多老同學坐在台下,大家都很驚訝,李增城自嘲說「人是會成長的」。 軍管時期,李增城始終不改剛毅直言個性,有次返金聚會,直接當著司令官宋心濂的面,指責戰地政務期間諸多不是,犯了大忌。以他個人能力與人脈,也曾有幾次可能派任金門黨部主委機會,都因軍方反對作罷。後來,他甘脆返金選議員,有人高呼「李增城若能當選,金門有救了。」雖然未當選,這次學習機會,讓資深黨工李增城看了很多,看透貪是許多人共同特點,金門人很有錢,心態還是窮的,他指出金門選舉,政黨形象今非昔比,而宗親大於政黨,稍有不慎,宗親會遲早被政治人物玩完,而他當下服務單位名稱「團結自強」則是發人深省。 一輩子始終認真工作的李增城,請教他是否會回金門住,當然想得要死,但目前個人尚欠條件,小孩子還在讀書,老婆依然在工作,要回去,就待爾後有機會再說吧。
-
海內海外歡迎秋節原鄉異鄉共譜心曲
每逢佳節倍思親,由年頭的農曆春節到接近年尾的中秋佳節,對旅外金門鄉親來說,能夠返鄉與家人團圓當然幸福滿滿,而在異鄉聚集同鄉共慶佳節也是甜蜜有加,倍感溫馨。 為歡度秋節,桃園縣金門同鄉會特別挑選八二三砲戰紀念日這天,假中壢市華勛國小操場,提前舉行「旅台金門鄉親中秋節聯歡晚會」,縣府社會處科長陳松堅、台北服務處主任陳永富分別代表縣長李沃士向鄉親問候賀節。在緬懷昔日同甘共苦歲月之餘,透過精彩節目安排與摸彩活動外,同時進行福利政策宣導,會中並宣佈購置同鄉會會館喜訊,預期著不久將來,同鄉會將有一個更安穩的窩,作為同鄉聚會,交流聯誼,分享鄉誼之地,這個喜訊,無疑是該會全體會員本年度秋節共同收到的最佳禮物。 8月23日後,不僅是各地旅台金門同鄉會相繼籌備歡度秋節活動,福建省政府也特別赴台與各金門同鄉會幹部座談,同時向旅外鄉親賀節。而就在鄉親積極籌備迎接佳節事宜時,縣府北中南各服務處主任陳永富、李淑睿、蔡忠盼等三人,也本著竭誠為鄉親服務的精神,積極連繫與宣導相關搭機搭船事宜,並協請各同鄉會安排志工按時到各點為返金鄉親服務,而即將在今年9月28日教師節召開成立大會的嘉義市金門同鄉會,也在籌備會主任委員張雲權召集下,安排志工參與機會服務工作,見證著人親土親好榜樣。 金門鄉親或旅台就業,或赴廈門工作,秋節假期這天,大都不約而同從各地相繼返鄉歡度佳節。而為聯絡兩岸金門同鄉感情,增強海內外金門同胞凝聚力,促進兩岸鄉誼交流,福建省金門同胞聯誼會於9月6日,特別假廈門市集美財稅賓館提前舉辦2014中秋佳節聯誼活動,邀請各地金門同鄉會與地區社團派員共襄盛舉,月圓人圓,共譜濃郁鄉情溫暖佳節圓舞曲。各地金門同鄉會也都派代表前往歡度佳節,並於7日移步同安,參加翔安金門同胞會大會活動。 返鄉共度佳節,已是中華兒女的傳統民俗,縣府每年為迎接秋節到來,即舉辦金門中秋博餅活動,除了提供外來賓客一睹金門民俗技藝的風采,更能啟迪鄉親濃烈鄉情,將鄰里社區鄉親之間,家家戶戶成員之間都緊緊扣在一起。因為熱情,也因為鄉情,中秋佳節總是洋溢著溫暖,也滿載著鄉情,而這不正也是「家園」的最佳特色? 中秋佳節,旅外金門鄉親藉由異鄉的家園,也就是金門同鄉會獲得關懷與溫暖,而回到金門的家園,更由雙親與家人獲得親切的擁抱,體會到人間美滿家園正是如此。金門鄉親不論原鄉與異鄉,始終都有親友長相左右,彼此關懷生活,共同成長,幸福真意直透心扉,原鄉與異鄉,金門人都能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謹此中秋佳節,祝福海內外各地金門鄉親,人圓月圓,全家團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