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經樂道
-
年度選舉君子之爭眾志成城共迎未來
經過個把月的選前衝刺,29日當天,民眾的熱血也隨著沸騰的選情達到最高點,這一天,旅台的鄉親們在回家過年之外,也新增一個返鄉的理由,原來,島內島外對於金門民主步伐一樣關懷備至。 這幾年來,旅台同鄉會數量以倍數成長,似成趨勢,同時也讓各地的金門鄉親有著更多的連絡窗口,進而與久別的家鄉有著溫馨的接觸,或得到生活上的支援,或得到精神上的慰藉,都讓異鄉的生活不再寂寞,故鄉的溫暖感覺真好。 基本而言,地緣與血緣成為旅台同鄉會最大核心能量,若非同村或同宗等關係,隨便一個人要加入旅台同鄉會手續雖然簡便,但就沒有什麼意義,而旅台各縣市的金門同鄉會年年定期聚會,便是一場同鄉或同宗的鄉情盛會。近三年來,藉由臉書等社群網站的流行,促使旅台各個同鄉會頻在臉書熱絡互動,並將相關活動定期張貼在社團上與大家分享,洋溢著濃烈的金門情懷。 每一次選舉,都有一群熱心公益,立志為民服務的候選人參選,而每位民眾心中也都有理想的候選人,並決定在投票日用選票表達個人的支持。今年最為特別的是,同鄉會各個臉書社團,年初即開始透露著相關訊息,各個候選人也都不忘在臉書露臉,增加曝光機會。但看許多社團臉書盡是各個候選人選情資訊,反而該同鄉會訊息稀少得很,顯示著民眾對於選舉的熱情指數有增無減。 11月29日五合一選舉,乃一場君子之爭,對候選人當如是說,對全體選民來說,更當如是行。地區鄉親躬逢其時,旅台鄉親熱烈相揪返鄉參與這等盛事,當是值得再三回味,選後,是為民服務與奉獻心力的開始,大家對於當選者予以最大祝福,同時,也當平心靜氣向前行,共同攜手迎向美好未來。 這次選舉,也是以一種另類的戰爭形態呈現,成功者當體會到眾志成城的必要,而鄉親們在異鄉生活,也是與天爭,與人爭,隨時都要精神武裝,方才保有平安喜樂生活,若能榮獲鄉親扶助,便可減少許多困難,團結的力量,也讓鄉親在異鄉得以享有原鄉的溫暖與甜蜜。 小小金門島,在福爾摩沙遍佈著公私部門與社團,公家有各服務中心等,民間有各同鄉會等,也讓各縣市望塵莫及,但就某個角落而言,少數單位功能尚未百分百發揮出來,實在美中不足,究其原因約是礙於私心過重,不知不覺忘卻服務的初衷。 這個君子之爭過後,大家當省思到,團結兩字,對國與家都是深具意義,旅外單位社團當同心為金門鄉親服務才是熱忱的高點,公私部門若能共同結合,大夥收起私心,同心協力,團結一致,必讓金門幫能量在異鄉發光發熱。 這次旅外鄉親為選舉特別返鄉,許多人心中頗有負擔,不論您爭的是什麼,當認同回鄉的日子,應是個甜蜜的假期。我們期待鄉親們同心努力,共謀美好未來,待鄉親們下回返鄉,肯定是個美麗假期。
-
鄉情快遞
◎目前擔任《幼獅文藝》主編,老家昔果山,創作豐富的吳鈞堯,近十年來協助本縣文化局推動地方文學不遺餘力,今年度他由九歌出版社的個人著作《熱地圖》,甫入選103年第二期「國立台灣文學館文學好書推廣專案」,值得慶賀。 近年來,吳鈞堯為本縣文化局主持「開門」系列寫作計畫,三年來,已完成吳鈞堯、楊樹清、黃克全、翁翁等四部長篇。今年特別邀請名家顏艾琳、方群主編金門詩選《以火造》〈戰爭篇〉、《以風雕塑》〈風景篇〉,同時邀請新生代作家撰寫散文,計有周志強《放流在尖石溪》、林靈《大洋裙女孩》,歷經年餘奮鬥,終於成書,也豐富金門文學田園。 ◎和諧海峽│2014年兩岸金門同鄉會雙年會已於本月3日晚上7時假西安召開,來自閩台地區金門鄉團計有80餘人共聚一堂,分享鄉情。 是項由福建金聯會主辦,以「呼應關切、守望相助」為題的兩岸鄉情聚會,係於2014年12月3日至7日假西安舉行,旅台金門同鄉會與福建省金聯各派出40餘人與會,旅台金門鄉親於3日上午由金門搭船赴廈會合,再一同轉機至西安與會,活動後,定於7日下午返金。
-
《傑出旅台鄉親系列專刊》許丕槐創業長世好品牌永續經營
五十一年次,許丕槐生於海島漁村后湖,目前定居北市,小時候的深刻印象,看著村裡的父老出海捕魚,許老爹每天跟著村民批魚貨,再拿去後浦市場販售,賣魚空檔又下田耕種,平常喜歡打球運動的許丕槐,常要到田裡幫忙,勞動體力,也鍛鍊出壯碩身材,為離巢時刻儲備足夠的能量。 純樸踏實是金門仔的本性,離鄉背井又是許多人必要成長過程,許丕槐幼年印象裡,許老爹並不喜歡他讀書,小孩子也沒有啥特別想法,日子匆匆而過,高二時才想通一點,成績開始好轉,金門中學畢業時,赴台參加聯考,他考上逢甲大學國貿系日間部,與同屆金門同儕開始展開漫長的異鄉旅程,用殷勤紀錄著一部部熱血打拚的故事。 就讀逢甲大學國貿系日間部時,生活費用主要仰賴在高雄教書的大哥支助,許媽媽也會定期匯款補助,讓許丕槐得以無憂無慮讀書,大二時認識了老家嘉義的同系學妹,並持續交往六年,1985年畢業後不久,接到當兵通知,隨即前往高雄考潭砲兵部隊報到,退伍後,他先在台中工作一年,感覺當地資訊不那麼理想,就想到台北闖看看。 1988年,許丕槐由台中北上,而交往六年並論及婚嫁的女友暫留台中,繼續待在貿易公司做外銷業務,他因人生地不熟,暫住在中和圓通路后湖親友家,當時青輔會企業管理班準備開課,許丕槐報名通過考試,即參與四個月的專業訓練,由於環境漸為熟識,在中和住約三個月後,許丕槐也搬到外面住,結訓後,他前往台灣合成橡膠公司服務。 許丕槐抵達台北約一年,工作與住處穩定後,女朋友也辭掉台中工作北上,並於1991年共組甜蜜家庭,剛開始租屋而居,夫妻倆辛苦工作幾年,儲錢貸款買房子,方有屬於自己的窩,而小孩子也相繼出生,為家園增添溫馨情懷。 在台灣合成橡膠公司擔任採購業務約七年,由於公司要遷到高雄,許丕槐那時才32歲,因已結婚,生小孩,房子也買了,既未跟著公司南下,並考慮自行創業,於是,1994年左右,在老婆支持下,許丕槐拿著60萬資本開始築夢。 許丕槐在台灣合成橡膠公司主要負責對國外採購物品,漸與國外客戶熟稔,自組長世企業公司,完全獨資,創業初期,與國外客戶進行生意往來,同時也與台橡有業務合作關係,至今回顧,真是創業唯艱,每天都在南北跑業務,常得忍受客戶的異常對待。長世公司歷經各種社會變遷,致力企業轉型與品質服務提昇,由一般貿易商轉變為進口代理商,如今已邁向20周年,並穩定發展,許丕槐感念老天爺照顧。 許丕槐指出異鄉打拚,自己要努力,也要有點運氣,1995年,有位華龍公司老闆告訴他日本ROKI濾心是可做的生意,在獲取這個訊息後,他就到圖書館尋找該公司連絡資料,並透過傳真開始連繫,由初期接觸,漸漸成為台灣總代理。長世公司初期經營以設備零件為主要業務,但隨著台灣電子工業的發展,漸漸轉型為以光電及半導體為基礎的銷售模式,營業項目主要代理日本ROKI濾心,生產橡膠吸嘴,業績亦逐年穩定成長,年營業額常可衝出壹億伍仟萬元。 在許丕槐穩紮穩打的經營下,長世公司員工已擴展為15人,同時太太也回公司協助財務業務;除了台北總公司外,目前高雄與江蘇昆山各設有營業所,前者是因大客戶都在南部,俾便及時服務,而十餘年前,台灣廠商相繼移步大陸發展,老客戶猶向長世下單,數量越來越大,許丕槐就直接在昆山設點,雖然票期付款數極其冗長,常要屯儲龐大資金周轉,壓力不小,許丕槐個性使然,始終堅持有多少錢做多少事,至今公司仍零負債,沒有向任何銀行借一分錢來經營,雖保守卻安全。 許丕槐早期每年都會返金探望雙親,六年前,老母親過世後,高齡93歲的許老爺赴台與兒孫同住,除了自家親人之外,常碰到的是后湖宗親與同班同學,多年前,在旅台許氏宗親會理事長許清安邀請下,許丕槐不僅加入宗親社團,一起服務許氏旅台宗親,在相繼參與友會年度聚會後,也認識更多金門鄉親。而金門高中26屆同學,特別於10月25日假台北三軍俱樂部舉行同學會,30幾年未見,同學彼此相望,均說怎那麼老,許丕槐等看到老同學,發現原來自己也不再年輕,格外親切,也回味無窮。(金門珠浦許氏宗親會推薦)
-
島嶼容顏珍貴身影異鄉聚會笑容可掬
隨著3C產品普及,應用數位相機自拍已成趨勢,而不論私人行程或公共活動,時時刻刻拍下美麗身影更廣為流行。 旅台金門同鄉會由年初春節聯誼活動,到定期的會員大會與理監事會,都將大家匯聚在一起,百忙當中共話鄉情,酒酣耳熱之際,許多人都拿出隨身攜帶相(手)機,不停的拍照,為各個活動盛典留下最佳紀念,也紀錄著一個愉快的聚會。 拍照或自拍,或他拍,有個人獨照,有團體合影,而同鄉會中,也常見到許多專業的攝影師大顯身手,典型畫面的是自立法院攝影師退休,目前主掌旅台翁氏宗親會的翁瑞美理事長,以及自聯合報退休,擔任縣府北區服務處的陳永富主任,他們兩老因有專業素養,清晰畫面,動人身影,圖文相互呼應,讓人一瞭了然。 而同鄉會在公共活動進行之中,或由總幹事,或由志工協助拍照者則最為普遍,諸如孫允理、李丕贊、黃安順、黃連裕與林義智…等,也常在同鄉社團臉書中將所拍照片與大家分享,為鄉親們留下可貴的回憶,同時也成為各個社團活動裡的重要文獻資料,全部匯集起來又是金門旅外鄉親發展源流的重要紀錄。 參與公共活動必定有拍照,全體人員可在會後合照,或與心儀長輩合影,或擇一適切角度,擺出美美姿勢,請他人協助拍下最可愛畫面。拜網路暢通之賜,拍下來的畫面可即時上傳與大家分享也成流行,但相片若過於模糊或動作欠佳影像請勿貼出,以示對影中人尊重,當然,有些畫面還可加一些特別效果,看起來更加可愛,不清晰的畫面馬上刪掉重拍也是簡單可行,拍照讓大家成為百變金鋼,千變萬化。 拍照也被用來當作自我行銷的方法之一,參加公共活動時,常人都有想與重要人物合照習慣,每次參加公共活動,潛意識下常不知不覺拍下許多理想照片,與尊貴者合影對大家來說都覺得很有面子,瞬間常可提高自己的身分地位,的確是一種光榮,但若要用來自我宣傳或作商業用途,則涉及個人著作權與隱私權,事先向當事人打招呼有其必要。 而現在各地推行社會福利,不論公家單位或私人團體,國人對日行一善也都高度支持,或擔任志工鼓勵向上,或參與慈善扶助弱勢,常留下許多珍貴鏡頭,當然,照片主人翁有時也包含著許多活動個案與家屬等等,在為這些個案或家屬拍照後,是否可以公開發佈在個人網誌或媒體上,也是要多加考量尊重個人隱私的問題?以免增加當事人無謂困擾。 照片是社團活動裡的重要紀錄,策辦活動時,委請專人攝影拍照有其必要性,藉由圖文並茂呈現當下真實情況,而科技始終來自人性,合理清晰的照片,更讓人間溫暖洋溢。四五十年來,旅台各個同鄉會雖然未像立法院未設有專業攝影師,但常見具有專業熱情的鄉親協助拍照,感謝您們無私的付出,因為留下眾多可貴畫面,讓我們看到歷代前輩奮鬥的甘苦與殷勤。
-
鄉情快遞
◎今(29)日為地區五合一選舉大日子,為讓旅台鄉親能夠順利搭機返金投票,各個航空公司或加開班次,或及早開放訂位,縣府北區服務處並於9月中旬提醒有意返鄉投下神聖一票的旅台鄉親,把握訂票時間,也可提前幾天搭機返金,兼可探親、訪友、旅遊與投票。為因應29日返鄉投票人潮,楊應雄委員辦公室即前後多次協調加班機事宜,要求民航局與國防部適時適切加開班機與指派專機待命,以因應湧現返鄉投票人潮能夠順利往返台金。而選前數日,即有部份鄉親相續返回家鄉金門,順利投下神聖一票。 ◎旅日新銳畫家蔡美保近期開課,於12月份將假台北遠流學堂傳授創藝之美。本名蔡盈貞,2014年出版《東京‧我的畫畫之路》,曾於今年10月初返金與鄉親學子分享旅日創作心路歷程,遠流出版社特別邀請他擔任講座,將於12月份每週二晚上1900~2030,分享以日本插畫界最流行的壓克力顏料畫素人畫,僅此與有興趣的鄉親朋友分享。
-
《傑出旅台鄉親系列專刊》洪炳和精進好學台電人敬業樂群
五年級生,老家烈嶼青岐,目前定居台北的洪炳和,金門中學畢業後,成為台電首度到金門招考的第一批學生,自此,異鄉成家立業,情牽台金兩地,開啟首批台電金門人打拚序幕。 洪炳和家有五兄弟與二姐妹,母早逝,務農捕魚又身兼母職的父親,拉拔一家大小備極辛苦,洪炳和高中畢業時曾想效法大哥投筆從戎,可惜身受其苦的大哥不捨他投考軍校,至未能成行,剛好台電公司到金門高中招考學生,洪炳和心想「不如先到台電工作幾年賺些錢再去唸大學,也是個不錯的方案。」 當時,金門中學高中部與高職部尚末分立,台電預計招考80個員額,區分兩個班,高中部配額20人,高職部學生60人,由於很多人不了瞭解全般情況,所以實際報到人數47人中,高中部僅有4人。初次離開生長地方,即將面對不可知的未來,洪炳和內心五味雜陳,有些不捨,因家人都已先遷台,又十分期待和大家見面。 7月1日報到時,金門學員本要到桃園虎頭山受訓,因開班人數不足,參與配電服務班訓練的18人就被打散分到已開訓的班隊,洪炳和等9人分配到台中接受為期半年的基礎訓練,直到12月中結訓。由於事先知道結訓係按成績與志願分發,由於想要再進修讀書,他加把勁獲得好成績,並如願填選台北。 洪炳和分配到台北市區營業處,先從基層技術部門做起,前半年跟著資深員工學習,考核後正式雇用。由於注意安全對電氣工作非常重要,公司對安全事項一直都非常注意,在實務操作中,不論是爬電線桿或下人孔,常叮嚀員工緊守安全規則,而這批由金門前往台電的新生,也都兢兢業業投入職場。當時,有位老班長王傳宗,係日據時代即服務台電的老師父,對他們要求嚴格,熱心指導,分配工作,而洪炳和等也很認真學習,為人處事都以王班長為榜樣,也因為這樣,第二年有金門來的學弟,其他工作班班長也都搶著要人。 1985年4月,洪炳和當完兵回到台電,洪炳和由修護課調到線路課,他一本初衷,在職場上克盡責任。為了充實自己,1986年,好學的洪炳和考上文化大學城區部資訊系,就這樣白天上班,晚上讀書,辛苦五年,終在1991年畢業。早期,台電內部亦設有進修管道,在台北工專開辦專科班,提供具相當服務年資的員工進修,這個難得機會讓洪炳和心動,他再次準備考試,1992年5月終於錄取,再次接受1年9個月的密集課程, 1994年3月份結訓,依成績重新分發,他再次回原單位,不久即調升職員。 1993年,他趁著專科班為期一週的假期結婚,老家花蓮的太太則在私人公司上班,租賃房子共組甜蜜家庭,辛苦兩年後,他們也買下專屬自己的窩。回想高二時,全家人都遷台灣,後來,年長的父親回金門養老,成家立業後的洪炳和,隨著小孩出生與成長,夫妻心中重心都放在小孩身上,同時也常定期抽空返金探訪老人家,近十年來,台電有許多鄉親調回金門,洪炳和考量到搬家是屬於全家人的事,因孩子在讀書,老婆在工作,也就不作他想。 洪炳和回想初到台電時,金門孩子都很務實認真,優秀表現都深受長官肯定,因此,後面每年都緊接著有許多金門學子相繼到台電報到,由於台電各區處漸漸有許多金門鄉親,樸實認真的金門人都帶給長官好印象,隨著好評價與好成績,「金門人」彷若成為台電人中的一個指標,洪炳和初期雖然沒有那感覺,但隨著長官再三肯定與嘉勉,以及同鄉學弟在話語中的鼓勵,讓始終把工作視為良心事業的洪炳和更加努力,不僅獲得台電模範勞工榮耀,同時也晉升為台電松山服務所主任。 洪炳和同期同學,現為台電金門人同鄉會理事長的蔡水棟,早期即有籌組金門同鄉社團構想,但因台電單位多,區域廣,人員掌握不易,1986年蔡水棟開始投入台電工會勞工運動,藉由這管道慢慢連結許多金門鄉親,先在各單位找熱心人士協助會務連繫,並經由25年漫長的醞釀期,以及數年籌備歷程,2012年8月26日終於如願成立,這當中,洪炳和為家鄉事也都投下無數心力。台電金門人同鄉會成員眾多,清一色為台電員工,每次聚會濃郁鄉誼無限洋溢,超強凝聚力常讓洪炳和感動,能夠為鄉親負出心力更讓他感到驕傲。(台電金門人同鄉會推薦)
-
旅外鄉團熱情澎湃官網分享飛羽傳書
本年度旅台鄉團會務熱絡,自元月起,各個鄉團相繼籌辦春節聯誼餐會,同時邀請友會共襄盛舉,在政治人物雜沓其間的場合,常可見一位熱心人士穿梭會場拍照,稍不小心,就被多次安排與縣府中部服務中心主任李淑睿合影,事後方知他原來是李主任的革命夥伴于郁金。 家住台南,常往台中跑的于先生,目前已身兼勁報等四家網路電子報記者,在李主任熱心推介下,常隨同參與各個同鄉會年度盛會與拍照,記錄著活動,也記下與會人物,會後並協助發佈新聞,也讓鄉團活動增加曝光率,再轉貼鄉團網誌與臉書,隨著熱絡深入參與金門鄉團活動,于先生的熱情漸獲不少肯定。 旅台同鄉會年度大會時,照慣例都會邀請友會派員共襄盛會,以今年為例,北從參與雙鯉公共事務協會盛會,南到屏東參與金門同鄉會大會,于先生都熱心隨行赴會拍照發佈新聞稿,隨著參與同鄉聚會次數增多,于先生與旅台各同鄉會都成為好朋友,會後再將相關新聞發佈在網路電子報上,光看他具名頭銜(大成報/勁報/中華海峽兩岸新聞報/環境日報),同一活動新聞可在四份電子報發佈,乍看來的確讓人心動。 對於許多鄉團與鄉親來說,于先生不僅是位好幫手,也有可能成為事業好夥伴,李主任不藏私,把他推介給大家認識,對協助同鄉會發佈訊息而言,也是美事一樁,包括北區鄉團在內,許多旅台同鄉會活動訊息都委他直接發佈,雖然,早期聯合報系大成報已停刊,現有的大成報僅是同名電子報而已,而曾有好心人將于先生發佈的新聞稿轉介到金門來重播,顯然有些不妥,于先生的熱情卻毋庸置疑,不過,有的同鄉會也曾發出不平之鳴,認為老是把該同鄉會訊息刻意消音,也造成不必要誤會。 今年教師節,嘉義縣金門同鄉會成立大會,于先生再度以記者身分隨著李主任蒞臨,而身著金門日報駐台灣南區特派員背心的王世勤亦隨同高雄市浯江金門同鄉會與會,當大夥同時出現會場採訪拍照時,再度勾勒一幅有趣畫面,會中有人私下提問不是有個駐台中區特派員嗎?祇是于先生等人不知是否知情。如今,于先生熱切將旅台各個同鄉會訊息發佈在電子報,無意中在現實與虛擬間釀造一股特殊風潮,頗為有趣。 各個同鄉會用心策辦活動,常讓鄉親動容,也都急切與鄉親分享訊息,當下,台北市金門同鄉會等官網已深具規模,鄉團活動發佈在官網與鄉親分享可能比刊登在其他電子報意義深遠,而鄉團活動祇要記錄著「人、事、時、地、物、如何、為何」等要素,再善加整理即是新聞資料,可及時傳回金門協請報社發佈,而培養鄉團專業文書,不僅讓鄉團經營公關得心應手,更可完整紀錄鄉團發展痕跡,也是值得鄉團幹部思考與努力的方向。
-
鄉情快遞
◎旅台李氏宗親會(雙鯉公共事務會)於11月15日(星期六)假三重李氏祖祠與彭園會館,分別盛大舉行慶祝李氏開閩始祖唐廉訪五州節度使隴西開國公五祖誕辰在台舉行37週年紀念慶典與餐會,台金地區李氏族親齊聚會堂,共襄盛舉,旅台各金門同鄉會理事長亦率代表前往祝賀,貴賓雲集,盛大熱鬧。依往例,旅台李氏宗親會每年農曆10月初10日五山聖祖誕辰舉辦祭祖大典,今年為便利宗親返金投票,特別提前於11月15日(農曆九月二十三日)舉行。 ◎台中市浯江金門同鄉會第14屆第二次會員大會,於10月16日星期日中午12時,假台中市潭子區江屋日本料理舉行,由該會理事長陳江平親臨主持,該會會員與歷屆理事長都與會共襄盛舉,旅台各金門同鄉會理事長亦率員參與盛會,在地貴賓亦溫馨赴會,配合著熱鬧表演與陳慶良〈金門山〉動人歌曲,也讓聚會活動高潮疊起,圓滿成功。
-
《傑出旅台鄉親系列專刊》呂世義台電為家同鄉會重溫鄉情
1969年,出生料羅,目前定居新北市的呂世義,國中時曾想從軍,卻因父母不捨,高職畢業後投入台電行列,在異鄉成家立業後,也成為旅外遊子中極其幸運的一群。呂世義父親呂炳坤因在料羅碼頭工作,常看到阿兵哥認真而辛苦的一面,所以,當呂世義因周邊眾多好友相繼投筆從戎,並偷偷報名衛士隊時,最終並未獲得應允。 由村公所得來的衛士隊錄取通知,衛士隊報到係當日下午,而同日上午則是金門高職新生報到,由於呂爸爸不同意呂世義去衛士隊,當天上午祇好直接到高職去,當時,每一年畢業前夕,都有眾多畢業生投入台電行列,1988年6月高職畢業前夕,呂世義報名台電後,呂爸爸認為台電是份不錯工作,完全同意他的決定。 初次遠離家門的呂世義,雖然有些惶恐,但能夠到台電,生活有個基本目標,心中也較踏實些,在當年9月5日即到翡翠水庫附近台電訓練所報到,開始為期半年的基礎訓練。當年度,台電新生區分兩班,呂世義編入「核能發電班」,28人中金門同學佔18人,另外10人來自澎湖,另一班為「配電班」,將近30餘人,則到桃園受訓。 核能發電班結訓後,即以受訓成績決定分發到三個核能電廠服務,同學們基於離島子弟認真執著以及不服輸的心理,大家都努力拚命,以求取好成績,可謂競爭激烈,經過半年的努力,並於翌年2月底結訓。欣逢農曆新年,正好休假返鄉,當時,同學們天未亮即到公館僑光堂排隊領機票,準備搭乘軍機,首度返金行讓呂世義印象深刻。 結束新春假期,呂世義與九位金門籍同學分配到核二廠,3月5日報到後,再度接受為期半年的電廠實務訓練,與前半年所不同的是,訓練所的訓練課程純為理論,以與核能相關課目為主,而電廠職前訓練則多為現場實作,藉由與資深老鳥見習機會多多吸收實務經驗,而經由這前後長達一年的焠鍊歷程,呂世義與同學們也正式開啟台電人生涯新旅程。 實際上,工作訓練結束後,大家都等當兵,呂世義當年10月17日前往陸總部72通信兵群報到,那時,大漢營區長官經常要求閱兵分列,訓練日子很操,但部隊中許多軍士官為金門人,互動不錯,鄉情成為最大慰藉,當兵期間二次新年都可返鄉,第一次是搭船,第二次則搭飛機,都讓他回味無窮,退伍後,呂世義再次回核二廠報到。 核能發電廠比一般電廠更精密,部門更複雜,就呂世義個人而言,他在核二廠服務概略區分為二階段,首先在運轉部門服務約15年,由於是站在第一線,面對精密設備,常自我要求專心工作,並注意職場互助合作,因為若操作疏忽造成跳機,常會影響服務品質,相對社會壓力大;另外,由於機械24小時要運轉,常有輪值大夜班機會,夜間值班更得守崗位。若是碰到颱風天,受氣候與海水等因素影響造成跳機與停電,常讓人疲於奔命,壓力也很大。 第二階段時,呂世義調到材料管理部門已有7年,負責備品管理,雖然純為後勤管理,不用輪夜班,也沒有第一線壓力,但核廠備品可謂電廠命脈,因全部仰賴國外進口,且須經過美國相關核能機關認證,申請進口手續嚴謹,報關時更要注意相關細節,同時管理上要精打細算,俾為公司節約費用。由於現在社會民眾都在用放大鏡看核能電廠,所以,做什麼事幾乎都是要戰戰競競。 呂世義負責備品管理時,因向國外採購材料,常接觸到進出口業務,在辦理出入境手續時,不論海陸空運,都牽涉到貨品出入境相關法規,為了充實本職學能,他到崇右技術學院就讀國貿系,白天上班,晚上讀書,重拾課本辛苦三年,也讓他在工作上更加專業,金門子弟做什麼都勤勞認真,因而讓他相繼獲得模範勞工與核能運轉優等人員獎,呂世義努力工作再三受到肯定。 呂世義自高職畢業,再到台電受訓,歷經分發、當兵、娶妻生子等系列階段,大家都在忙自己的事,除家人與同單位員工外,實在難以天天連絡。幾年前,蔡水棟在籌組台電金門人同鄉會時,即在各單位找一位負責人連絡,呂世義從籌組發起,二次籌備會等,都義不容辭的參與其事,台電因所屬單位遍及全省,每個部門都有金門鄉親,要全部連絡到實在不容易,雖然經過重重困難,終將鄉團籌組立案,大家不僅體會到鄉情的溫暖,更體驗到團結力量大。 離鄉將近三十年,呂世義始終心懷故鄉,台電給他一個溫暖的家,而他每年都會帶著妻小回到原鄉探望老人家,故鄉最讓他懷念的不僅是這份親情,悠閒的生活步調,如同那料羅灣的浪花,始終讓他終身難忘。 (台灣金門人同鄉會推薦)
-
祖德宗功慎終追遠承先啟後誠信為本
古稱浯洲的金門,擁有豐富的人文史蹟,祭祖與譜牒相繼呈現著彌足珍貴的宗族文化,金廈一家同安樂,台澎金馬展歡顏,血緣為五緣之首,囿於先天地理環境之不足,千百年來,金門族親相繼上演遷徙故事,實際上也是人與天爭的故事。 金門趙氏開基始祖係太祖派第十七世祖孝成公於德佑丙子(1276)年由中原遷居浯洲十七都浦邊,後來因子孫繁衍,人丁日旺,為尋找更開闊田園耕種,二十七世宜明公便由浦邊遷居後浦東門,到了二十九世德焜公再由後浦東門遷居金寧埔邊。 除了土地外,戰亂也是宗族遷徙的另一原因,為尋找生活桃花源,金門各姓氏宗親有再度內遷,也有跨海台澎,金門後浦趙氏二十七世祖宜明派下三十二世祖世議派下,與三十三世祖令直等相繼居往澎湖西嶼,之後,三十四世祖子憲遷居澎湖奎壁港,三十四世祖子聖遷居澎湖潭邊,另外,宜明派下三十五世伯昌、伯龍又由金門埔邊遷居台灣,將金門趙氏宗親生活圈擴及台澎兩地。 幾代之後,澎湖南寮三十六世祖師淵遷居彰化縣,後裔主要聚居彰化鹿港的澎湖厝與草港兩地,前總統府資政趙守博為其後裔;而澎湖南寮卅六世祖師沛派下三十八世祖與熊兄弟自澎湖南寮遷居台灣後龍,三十九世祖孟昌,四十世祖由海,四十世祖由賞亦相繼遷往台灣。另外,澎湖湖西鄉四十世祖由泰自潭邊村遷居後龍水尾,為現在秀水里趙氏與遠雄集團趙藤雄高祖。 如今,金門趙氏宗親,除了目前居金門與台澎親友外,還有在三十三世至三十六世等相繼遷往泉州五陵、晉江安海、同安澳內與廈門、漳州南溪與紹安等地的族親,也就是歷代以來,因土地與戰亂等因素而遷居兩岸各地的族親,隨著時光累積已構成綿密宗族網路,復因有族譜家乘依循,及藉由兩岸開放與交通便利,祭祖交流與溯祖尋根日漸頻繁,也讓五百年前是一家的宗親匯聚在一起。 宗廟為傳統聚落特色之一,近十餘年來,地區在金門縣宗族文化研究協會努力推廣下,民眾對於祭祖儀式與譜牒家乘並不陌生,由金門趙姓宗族的發展軌跡來看,澎湖與苗栗、彰化等地的趙姓宗親,有許多先祖都來自金門。2014年9月28日,苗栗縣趙姓宗親會舉行會員大會與祭祖大典,11月9日彰化縣趙姓宗親會舉行會員大會與祭祖大典,各地族親結伴前往參加,金門地區趙姓宗親由趙國群率金門趙氏宗親會理監事趙維陶,趙有德,趙康,趙水頒,趙天助等人前往觀禮與交流。 金門百姓每年定期虔誠祭祖,祭祖儀式莊嚴又隆重,慎終追遠意義深遠,不僅勉勵後輩要飲水思源,感念祖德宗功,同時教化子孫,勇於傳承。宗祠家廟之外,宮廟林立亦為金門一大特色,主要是千百年來,浯島因天災人禍不斷,而百姓求助無門下祇能由廟宇求得慰藉,實在值得有心問鼎百里候者省思,誠信為民服務的公僕勝過千年神明,乃為金門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