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經樂道
-
鄉情快遞
◎為迎接本縣建縣一百年暨第五屆世界金門日慶祝活動,鄉訊版自下週9月13日起,《鄉誼人物》專欄將安排由各旅台金門同鄉會推薦的傑出旅台鄉親專訪,藉以表彰鄉親異鄉佳德懿行,作為鄉親學習與分享典範。 ◎嘉義市金門同鄉會在籌備會主任委員張雲權召集下,全體籌備委員精神動員,除於8月24日前往新竹參加新竹市金門同鄉會第二屆第二次會員大會外,進行學習請益,並與赴會的各地同鄉會代表交流和分享,並邀請蒞臨嘉義參與盛事。 經過多次籌備與努力,嘉義市金門同鄉會訂於9月28日(星期日)上午10時,假嘉義市馨園日本料理餐廳舉行成立大會,精美邀請函除張貼在臉書上(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331981703634117/),同時也相繼寄出至各地同鄉會,邀約各地鄉親夥伴與會,並感謝大家對同鄉會的支持與愛護。
-
張炳輝少年老成人親土親家園親
61年次,由沙美隻身赴台,目前定居斗六的張炳輝,就讀沙中時,本來有意投考軍校,畢業前夕,得知金門高職有與台電類似建教合作的管道,即已確立選擇台電作為未來發展目標,特別報考金門高職電工科,經過三年殷勤歲月,他終於和眾多學長一樣心想事成,成為台電人。 民國79年,張炳輝金門高職電工科畢業,七月份收到台電錄取通知單,十月份才報到,那年,同期錄取二個班計約80個人,除少數來自澎湖等地外,大都為金門同屆同學。配電服務班39期分桃園班與台中班兩個地點研習,張炳輝分配在桃園班上課,借用救總職訓中心教室,主要受訓內容為台電外線技能,都是台電資深員工授課,受訓半年期間,每月可領零用錢,約一萬六千多元。 張炳輝在高三時,報名參加台電甄試後,在等待通知期間,個人頗為徬徨,日夜思考著若台電沒有錄取,不知怎麼辦?接到錄取通知後,心情才篤定下來,自省僅高中畢業即馬上有份工作,實在是老天爺賜福。在告別父母,赴台報到時,不時省思著師長的苦心交代:「學長都很能吃苦,後期學弟要跟著學長腳步」。 受訓期間,張炳輝定期打電話回金門向雙親報平安,中間恰逢農曆新年,也利用時間返金過年。民國80月4月結訓,分發到雲林的張炳輝等人按時到斗六區處報到,初報到後,即接受為期半年的工作訓練,算是試用員工,9個同學都在線路課實習,薪水增加到兩萬元。 桃園訓練所時,雖然都是一成不變的訓練方式,剛開始還是會緊張,除了基本講解在課堂上課外,其他時間都在戶外。而到雲林區報到實習時,工作完全都在戶外,上山下海都有,一上班即跟著工作班出去做維護與搶修工作,初次接觸實務,不論木桿或水泥桿,都是徒手登桿比較多,不像現在都有工程車在作業。台電都是延用日據時代用語,初期常會聽不懂專業術語的意思,而到外面實地工作,常遇到新狀況,新問題,也是會緊張,若不熟練,很怕跟不上人家腳步。 半年實習訓練結束,正式員工薪水增加到23000元以上,同時每年再定期增加,張炳輝這期很幸運,公司有找個宿舍讓大家安身。這段期間,60與61年次役男,國防部已在籌備抽兵作業,接著大家紛紛去當兵,留職停薪,退伍後再回到原單位。張炳輝與同梯於11月7日退伍,公司告知12月1日報到,這段假期或返金探望父母,或在台灣找親友。 退伍後,張炳輝正式在台電雲林區外線班工作,經驗中,雲林這邊靠近濁水溪以南,鹽塵害極其嚴重,器材容易腐蝕,汰除率很高,維護工作也增多,而前面一年多紮實的訓練階段,已讓他們這些菜鳥漸入佳境,同時,單位上又有許多金門高職學長,人不親土親,他們都很照顧學弟,諸多往事令人回憶無窮。這個時間,張炳輝自己定個成家立業時間表,也就是先買房子,再結婚成家,他心想您雖然有工作,若沒任何房子,跟人家談結婚,條件未免較薄弱,所以在父母支援下,他在84年完成購屋,又在同事介紹下結識好姑娘,並在86年步上紅毯彼端。 張炳輝為四兄弟中的老大,結婚後每年常回金門,父母偶而會來住個一二天,與兒孫團聚。父母雖然未勉強他們遷回金門定居,張炳輝每次返金探望父母時,常感覺自我矛盾又左右為難的是,因為住在金門,下一代又得重踏當年所走的路,再次往台灣升學就業,為了小孩未來著想,返鄉定居念頭也就逐漸淡化。張炳輝增加返金次數,新年、清明、冬至或父母親生日都盡量返金,太太小孩有空也會一起回去,而小朋友寒暑假也盡量回去陪陪阿公阿嬤。 初到台電雲林區,張炳輝除所認識同仁中,常可碰到同鄉同事,剛開始學長們常會辦餐會,等到小孩子出生後,參加者就漸少。當下,雖然未曾固定聚會,但住家相近的同事或同鄉有空就聚聚,有時還會認識到其他金門同鄉。這樣的聚會,是同鄉小聚會,也是熱情同學會,所以,他的小弟也想跟著他走這條路,成為台電一員,卻因制度取消,也就沒有機會。
-
無邪正氣金門相傳新聞姑爺編輯佳話
正氣中華報前身,原為國民革命軍第十八軍所創辦《無邪報》,民國38年春,隨部隊改編易名《正氣中華》報,同年9月1日復改隸第十二兵團,後隨軍南進,經寧都、會昌、廣州而台灣,並於11月22日由台遷金,25日正式復刊。 今年6月16日恰為黃埔建軍90周年誌慶,軍管時期,黃埔子弟與戰地金門發展息息相關,正氣中華報歷任社長,由首任張鳴岡起,皆為部隊優秀幹部擔任。民國40年7月1日,政治作戰學校創校於北投,41年起即設有新聞科系,而民國50年冬,第一期新聞系校友曾文偉接下正氣中華報第五任社長,並於51年10月,將報社由後浦遷至成功現址,民國52年2月,同期謝海濤接任總編輯,並與王秉權、李思炎相繼接任社長,而創下新聞系同期同學四連任社長的紀錄。 自此,復興崗新聞系校友,除了接下後續多任社長外,或任總編輯與編輯,或任軍聞社駐金特派員,都在金門留下殷勤貢獻與深刻回憶。謝海濤回顧當時由曾文偉接下社長職務,同時也接下曾社長未曾完成的任務,那就是創辦《金門日報》,經過幾度努力未果,偶然靈光一動獲得啟發,一方面向內政部辦理「正氣中華日報變更為金門日報」登記,並向國防部辦理《正氣中華日報》的軍報登記,就這樣經過這兩項登記,《金門日報》與《正氣中華日報》,就在民國五十四年十月三十一日,同時與世人見面,當時,一個報社每天出版發行兩份報紙,在台灣可謂首創。 民國78年8月底,新聞系20期校友蕭筧民奉命蒞金接下第十六任金門日報社社長,任職期間,戒慎恐懼,最為欣慰的就是任內引領報社邁向電腦化,同時開啟報社作業新旅程。蕭社長今(103)年受金門縣政府之邀蒞金參加活動,曾回報社與同仁敘舊,看到工作環境煥然一新,大家精益求精,頗為欣慰,觀看昔日「正氣大樓」竟改名為「新訊樓」,又感到可惜,因為前名正可彰顯歷史傳承的意涵,畢竟《金門日報》承接《正氣中華報》的戰地精神是不容忽視的歷史事實。 由曾文偉到李思炎,造就《正氣中華報》很長一段時間,由復興崗新聞系四位一期同學先後接任社長,可謂空前絕後,同時,謝海濤除了為金門日報打開知名度外,最大收穫即是結識賢慧大方的金門小姐,而李思炎在任內同時也擄獲金門小姐芳心,兩位同學先後成為金門姑爺,美滿良緣,羨煞多少後期系友老弟。另外同為一期新聞系的李明儀,曾擔任軍聞社駐金門特派員,也成為幸福金門姑爺,傳為佳話。而接任蕭筧民社長職務的白昶高,亦為8期新聞系校友,也與金門姑娘同結連理,並見證著報社解嚴前後的心路歷程。 金門解嚴後,《正氣中華報》回歸金防部政戰部體系,而《金門日報》隸屬金門縣政府,並成為海內外金門鄉親的精神糧食。回顧昔日服務金門日報社的復興崗新聞系歷屆校友,先後在金門努力耕耘,也為這塊土地付出熱誠與貢獻,儼然已成為我們親愛的家人。
-
鄉情快遞
◎桃園縣金門同鄉會在八二三砲戰56周年紀念當日,同時推出中秋節聯歡晚會,理事長洪成美宣布該會購置會館的喜訊,原來是該會七月份召開臨時理監事會時,即已議決同鄉會館購屋程序,同時籌設同鄉會館購屋基金,相關細節並依照程序進行,在建館經費部份,同時發起理監事與會員同仁自由捐款。 聯歡晚會時,理事長洪成美在宣布購屋喜訊後,並率先捐贈20萬元,當建館費用,截至目前捐款金額明細如下:監事孫仁樹12萬元、理事洪美猜5萬元、理事莊月霞、會員林天源與金馬離島文教協會理事長陳再旺各3萬元、會員王朝經2萬5千8百元、理事吳衍派、陳宗祿、會員歐陽麗雲、蔡再生與要競選中壢市華愛里長的陳能娟理事各2萬元、會員何克旺1萬2千元、會員洪福氣、蔡天平、洪鼎與林玉盆各1萬元。捐款活動持續進行中,其他捐贈金額將後續報告。 ◎新竹市金門同鄉會成立於民國100年9月3日,成立第二年,即由金門女婿彭忠銘、李金環夫婦提供新竹市中正路二樓房舍作為會館,當作鄉親聯誼交流場所,並不時舉辦包七餅、製作紅龜糕等金門民俗活動,對凝聚鄉情助益甚大。行事低調的彭鄉親,夫婦兩人常年在大陸經商,此次返台恰逢新竹市金門同鄉會於8月24日舉行第二屆第二次會員大會,理事長王文稟特別代表該會,致贈感謝狀給彭忠銘、李金環夫婦,感激提供同鄉會一個安定的窩。
-
朱俊偉異鄉完夢料羅灣細數兒蹤
朱俊偉父親為福建永源人,隨著部隊進駐金門,認識老家西洪的朱媽,結婚後定居桃園埔心,因為朱爸常年在部隊,為減輕朱媽帶小孩負擔,在家排行老二的朱俊偉,出生第四天,即被外婆帶到金門來,自此他的成長歲月,即洋溢著浯島艷陽色彩,成為一位標緻金門囝。 金城國小讀到五年級後,朱俊偉曾回到桃園埔心與父母同住,那時候,原本帶著朱大哥的朱媽,又為他添加四位弟弟妹妹,家裡天天都很熱鬧,也與金門寂靜生活大不相同。國小畢業後,他再度陪同阿嬤回到金門,而朱俊偉在金門相繼完成國中與高中學業後,才到台灣讀大學。 朱俊偉在金門讀書時,家中就阿公阿嬤兩人,主要同伴為學校裡的同學,金門高中畢業時,曾想過金門若有間大學,也會留在金門讀,當年,金中畢業生幾乎都如進京趕考般赴台考大學,放榜時,朱俊偉同時錄取中原大學和空軍機校,本想要到空軍機校去讀,祇是朱爸心疼這個自小難得與父母同住的小孩跑太遠,就告訴他中原大學離家較近,幹嘛不到中原大學去讀。就這樣,他與眾多來自金門的同學再度成為中原大學校友。 在中原大學就讀夜間部,金門籍校友很多,前後將近一二十個,那時候,同屆同學由上屆學長交接一間四合院,大家承租下來住在一起,機械、土木,電子等系同學都有,同學們晚上上課,白天幾乎都在工作,大都在電子公司、機械工廠上班,每個同學都很拚,每學年還會定期出去郊遊聯誼,同時也陶冶一下心情。 朱俊偉原本白天在美商RCA電子公司上班,後來,老同學翁開地介紹他到從事鎢鋼製造的泰登公司工作,由於那邊有許多熟識的同學作伴,他也就轉到泰登做,不久,老同學相繼離開,他待了三年,就跟著裡面的工程師出來,到台北另組公司打拚,並一做就做到現在。朱俊偉在原公司接觸鎢鋼計有三年時間,也僅算是初淺認識,到了台北新公司後,再看了許多相關書籍,慢慢才熟練起來。 早期,鎢鋼業者不多,訂單由年頭排到年尾,業績很好,可以說「祇要做得出來,就賣得出去」,後來,由於大陸技術一直進步,兩岸同類廠商相繼增多,競爭更加激烈,生意就不好做,開放前後差很大。實在話,朱俊偉一直懷念金門日子,大學畢業時,還曾考慮回金門住,阿嬤說您回金門幹嘛,將來,兩個老人家不在了,您在金門要住那裡?因為這樣,朱俊偉繼續堅守老本行四十年,可說最久。 朱俊偉在金門高中時,偶而會感到動作不便利,到了中原大學時,身上酸痛越加嚴重,到榮總去看病後,檢查出是僵直性脊椎炎,漸漸身體也越加佝僂,自此,開始要定期復健治療。他回想還好當初沒有去讀軍校,因為身體不允許,搞不好半路退學。也因為到中原讀書,才有機會成就今天的事業,而他在工作之餘,賢內助高妹妹成為他生活中最大支柱,誠為老天爺刻意安排來照顧他的好幫手。 今年年初,朱媽在老同學楊阿姨邀約下一起回金門走走,離開金門四十年的朱俊偉與老婆也就順便隨行返金參訪,他們回到朱媽出生的西洪,在榕園慰廬旁聆聽老人家細數昔日故事,也跑到西村朱媽曾住過的老房子,尋找幼年的蹤影,還一起拜訪位居料羅村阿祖故居,人去樓空的古厝,朱俊偉在頹廢牆角碗櫥旁看到一只瓷碗,那正是他幼年時,跟著阿嬤一起搭著軍車,由金城、山外輾轉到料羅,在阿祖家吃飯用的碗,然後,他們在料羅海濱公園沙灘上挖掘花蛤,流連忘返之際,朱俊偉再度找回金門悠閒的生活步調。 料羅灣潔白細沙,也再度讓一位八十歲老人家找到年輕時的夢想,脫下鞋,興奮赤腳踩在沙灘上的朱媽,像個小孩子似直說要回料羅買房子住,因為金門是她的家鄉。而朱俊偉在金門時,曾有同伴把他當作台灣人,後來到台灣讀大學及成家立業時,新結識的朋友則把他當金門人,那種認同感曾讓他感到很累。 幼年住在金城,現居台北,五年級生的朱俊偉,異鄉編織成家立業夢想,在離鄉四十載後再度回到金門,定居金門的同學熱烈相待,散發濃郁同窗情誼,而近接六十歲的他,如同年八十餘歲的朱媽一樣,始終把金門當作家鄉。
-
珍惜鄉團民主學分為民服務鄉情到位
民主政治藉由投票機制選賢與能,由中央到村里基層,每次選舉皆有許多民眾信心滿滿,期待在選舉中頭角崢嶸,展現為民服務熱情。而年底七合一選舉日在三個月後即將到來,對於有志為民服務的候選人來說,這的確是個人大展身手的好機會。 旅台金門同鄉會貴為民間團體,成立初期即是藉由一場君子之爭產生理監事,為全體鄉親會員提供熱忱服務,社團成立初期全體成員等於先上一堂民主殿堂學分,有心擔任社團理監事者,事先表明意願,或先行爭取支持,在公平公正公開的選舉氛圍下,由高票者依次當選。 對於異鄉的金門鄉親來說,同鄉會宛若一個家園,透過彼此真誠互動,聯誼分享,大家得在異鄉尋求鄉情慰藉,或在急難時獲得及時雨般協助,這個本務全體理監事若能貫徹始終,家園溫暖度便越高,也越能吸引更多鄉親參與,同鄉會龍頭也更能備受鄉親愛戴。 近十年餘來,本縣高知名度的社會福利與陳年美酒,吸引著眾多鄉親與民眾將戶籍遷回金門,而部份鄉親因個人需要則戶籍繼續設立在原住地,也因此,每個旅外金門同鄉會的成員,不僅是原鄉各候選人爭取支持的對象,也是當地候選人關愛的焦點,從今年春天起,旅台金門同鄉會各個大會活動顯得異常熱鬧,主要是原鄉異鄉都投以非常熱情的關注。 在許多同鄉會活動當中,鄉親們彼此都誠懇相待,對於候選人也都表達極其熱情的友善態度,顯示著金門鄉親出外依然能展現豐厚人情味,而這份情誼正是旅外同鄉會最高度的能量。因為看到這份熱情,許多縣市候選人也都勤於參與當地金門同鄉會活動,期待能夠為個人選情加分。 而在年底七合一選戰當中,原鄉之外,各縣市仍有金門鄉親參與這場百里侯之戰,許多老將新兵相繼摩拳擦掌,預備放手一搏。不論大台北有戴德成力拚中和區議員,林永輝力拚蟬聯新店市吉祥里長,中部有陳家財力拚草屯鎮山腳里長連任、洪珍治力拚斗六市民代表連任,南部有許建國力拚永康區復國里長連任,王泉尚台南北區東興里長連任…,鄉親們都獻上無限祝福。 在這次選戰中,最特別的是,在桃園縣即將升格直轄市前夕,有四位鄉親加入選戰,誠是個好兆頭,桃園縣林福財力拚復華里長連任,以及中壢市德義里楊建雲、華愛里陳能娟、平鎮市永光里黃志仁都出馬角逐里長,同時升格後的桃園地區鄉代表即將走入歷史,擔任龍潭鄉鄉代表十六年的楊志明也不再投入選戰。 對於旅外金門鄉團而言,社團重心是金門鄉親,有心為大家服務者,都當本著熱誠與初衷,而選舉機制是有心人為民服務的重要平台,旅外鄉團因為受到七合一選舉影響備受矚目,正是鄉團幹部自我省視的契機,也是全體會員加入鄉團活動最為珍貴的一堂課,期待鄉親們因此更加相知相惜,讓他鄉猶如原鄉,為旅外金門幫激發更道地人情味。
-
鄉情快遞
◎旅居台北的黃麗輝,喜歡繪畫,曾向鄉彥才女陳能梨學畫,也在國外因緣際會學習蠟燭雕刻藝術,返國後,她同時也將這項藝術專長帶到生活裡,適時推廣並開班授課,指導有心人蠟燭雕刻藝術創作。 而本年她在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美藝堂推出103年生活美學特展│燭夢空間,展期由8月1日至31日。8月1日10點半舉行開幕式,她的親朋好友、學生與熱愛燭雕藝術的社會民眾都前往共襄盛舉。 在長達一個月的展覽期間,8月2日下午同時舉辦手工市集-七夕浪漫party,以及8月9日當日推出創意珍珠蠟燭台與造型手捏蠟燭台兩項DIY活動。這項由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主辦,JULIA藝術蠟燭雕刻+玩藝家族工作室+滿蠋DIY蠟燭觀光文化藝術館+寶山蠟燭館等單位協辦的蠟燭展,以單純素材塑造無窮想像,帶領民眾共同走訪燭夢空間。 ◎張愛金鄉親《金門‧人家‧故事》正式出版,她特別於八月中返回母校金門中學舉行新書發表會,由昔日同學李有忠擔任主持人,與會人員有蔡錦杉校長、王先正老師和昔日同班同學、地區熱愛寫作民眾。 李有忠溫馨開場說這場讀書會有如同學會,這本書除了是張愛金個人回憶,也是同學們共同回憶,謝謝張愛金真誠分享。張愛金介紹個人寫作心路歷程,同時也謝謝眾同學相勉勵。他也期待,在各位師長鼓勵之下,希望盡快有第二本著作出版。
-
楊水忠異鄉打拚感恩原鄉椿萱情
老家金城,目前定居斗六,五年級生的楊水忠,和多數由金門前往台電服務的同仁一樣,生活與工作交織的所在,成為他平日活動重要空間。 延續著四零年代前輩腳步,金門年輕人為就業升學,往台灣發展成為多數人的選擇,直到現在依然如是。而就讀軍校也成為多數男孩子的路途之一,楊水忠國中就曾想到中正預校,到了高中時,又想和同學一起去讀陸軍官校,但都因為父母不同意而作罷。 高三畢業前夕,台電公司到金門甄試,他也報名參加,錄取後,就順理成章到台電報到,當年同屆報到者計有九人,當年12月份先去桃園退輔會職訓中心報到,參加為期半年的配電服務班訓練,翌年6月初結訓後,先放一週假,再自行到服務單位報到,楊水忠等五人分配到雲林縣,自始他就一直待在線路課。 初到台電工作,前半年幾乎天天都在爬電線桿,新進來時,也沒像現在那麼重視工安,就直接跟著出去工作,跑的地方都在雲林縣,那邊有需要維護,就去那邊,以前都是靠人力,不像現在有機械幫助,屈指一數,到今年六月份,楊水忠離開金門已三十年,而這三十年都奉獻給台電,早期初次上工,傻愣愣的跟著老鳥出去做,班長也較敢讓他們做,因為有接受過訓練,班長看到您能力夠,就直接安排您下去做,不像現在較注重工安問題,班長就得考慮許多,不會馬上叫新手下去做。 線路維護是項繁重的工作,特別是濁水溪兩岸電線桿因鹽塵害致易腐蝕,常造成導電,不論刮風下雨,線路若有需要維修,都需要出勤,戶外作業常有墜落與感電等意外事故,所以,這份工作正需要藝高人膽大,台電公司「人命為首要,工安最優先」時時提醒著全體員工注意安全,所以,不僅擔任幹部者要隨時提醒所屬,不論老鳥新手上工時,有必要集中精神,時時注意安全,更需要堅強的實力作後盾,以確保工作順利完成。 為讓自己工作能力精益求精,除了正常工作努力學習外,民國80餘年,楊水忠與另三位同事,私下利用個人時間參加甲級電工訓練,以厚實電線裝修技能,兢兢業業下,終能獲得證照。對個人而言,是一種自我肯定,對團體而言,也是突破紀錄,長官也深表支持與鼓勵,當然,同時也對其他同仁有小小啟發,技術本位是工作最佳保證。 由於新手初次進入職場,仍有感電情事發生,民國90年左右,總處要求新進員工初到各區處報到時,必須接受為期半年的職前訓練,46期訓練時,雲林區由楊水忠負責,主要指導工作實務課程,以及加強工安觀念要求,為做好這份傳承工作,他本人努力不在話下,也竭盡所能將新手教好。實際上,楊水忠始終保有金門人純樸厚實個性,做什麼像什麼,也因此,經由區處推薦,總公司再評比,榮獲101年經濟部評鑑優秀獎,為雲林區處第一次個人獲獎紀錄。 楊水忠因為認真,小學四五年級,就被班導安排班值星,與全校總值星,國中時,也被老師選為當班長,及全校總值星。當兵時,由新訓中心被選去受士官訓,得到第三名,榮獲陸軍總司令獎狀,並在成功嶺擔任教育班長,成功嶺約一年多時間,大小事情都是班長在做,台電受訓時,也是以第三名畢業,當兵與職場都一樣,長官交代的事盡力去做,對待所屬也都如兄如弟般,到現在工作,還是擔任班長的楊水忠,始終是大夥心目中的好哥們。 台電雲林區金門籍同仁很多,初入職場時,大都為單身貴族,一人飽全家飽,金門小同鄉沒事都會聚集在一起消磨時間,結婚後,大家相繼組織家庭,有小孩要照顧,聚會次數較少,等到小孩子成長,較有默契的同事之間偶爾會相揪聚會,成員當然擴及妻小,也更加熱鬧,同仁太太有來自金門,有的定居雲林當地,這些由金門高職加入台電行列的同鄉們,經由二三十年時光,異鄉生活中互動的親友完全作極大的轉變。 如同許多金門家庭一樣,年輕人高中畢業後,都負笈台灣成家立業,楊水忠的雙親都住在金門,偶而會赴台探望他們子女,老人家出外住不習慣,不久又回到金門熟悉的家園。父母雖然會思念出外遊子,曾有所期待,但並不會強求他回到金門服務,楊水忠私下也曾想調回金門,但調動牽連的不單是個人的事,而是一個家庭成員,而調動的問題又是如此複雜,但回想到老人家幾次因病蒞台就醫經驗,考量到金門的醫療品質,許多同仁都認為留在台灣還是比較實在。因為這樣,原鄉與異鄉,總還是有一顆顆牽動的心緊緊相連。
-
鄉台學人熱血創軍異鄉浯民高湧新浪
解嚴前後,旅台鄉親對於家鄉的關懷與互動漸漸變化,一是青年學子相繼以熱血展現對家鄉的關懷,一是旅台學人籌組聯誼會,以聯絡鄉誼結合鄉親專長、建設家鄉為宗旨,期能對金門有所貢獻。 民國76年部份金門旅台學人承金門主管當局的邀請安排,舉辦「金門旅台學人」聯誼及返鄉參觀座談,同年8月底,旅台金門學人舉行成立大會,會員以具有碩士以上學位者為主,李國忠教授膺任第一屆理事長,將旅台學人跨出關懷家鄉時代性首步。 金門解嚴後,隨著國內政經環境更替,不論是振興政治改革,或是促進經濟發展等等,各個學有專長的學者相繼成為各級政府邀約請益對象,解嚴前成立的學人聯誼會雖然未能繼有盛大作為,但旅台學界菁英,也在各個不同領域,貢獻個人專長,為家鄉克盡心力。 他們或是針對專案提出研究,或是針對地方發展提供建言,有的扮演縣政顧問,有的擔任專業評審,有的協助大型研究計劃,有的投入地方高等教育,勞心勞力,分工合作,在他們的血汗中,金門漸漸嶄露成長與進步。 民國93年11月第八屆世島會在社福館展開五天研討活動,籌備活動期間,李國忠教授投入不少心力,金門正向全世界展示美好形象。民國95年11月首屆金門學術研討會開場,延聘各地學者專家蒞金共襄盛舉,縣籍博士楊肅獻教授等熱心與會。 96年4月續修金門縣志次編纂工程正式啟動,李仕德教授應聘為總編纂,楊秉訓教授主筆經濟志、李沃牆教授主筆財賦志等。《九十六年續修金門縣志》並於98年底正式發行,翌年發佈網路版在數位世界共享。當然,除了上列所述外,包括縣府經常舉辦縣政研討會等,也經常延請縣籍學者專家與會,都能獲得精闢建言與方案。 依據《九十六年續修金門縣志》文化志金門縣博士名錄(1958~2008)統計縣籍博士計有304人,而縣府教育處每年定期彙編縣籍博士資料,至2014年8月份止,縣籍博士已逾380人,而縣籍碩士人數雖然未曾正確統計,但保守估計也超過博士一倍人數以上。其中在地區公教界服務者不少,也大大提升公部門為民服務能量。 近年來,旅台金門同鄉會如雨後春筍相繼成立,除了各縣市級同鄉會架構外,也有以宗親會主體,也有以地域性公共事務為主體,有的始終以聯誼會性質運作,雖未申請立案,卻有更多運作彈性空間,而部份社團實際上也富有「金門旅台學人」立案宗旨精髓,會員們都深覺負有回饋家鄉之義務,期能藉由鄉親間聯誼與互動,對於家鄉大小事務貢獻關懷與心力。 由少數旅台學人擴及到全體旅外鄉親,這份串連異鄉的愛鄉情懷,隨著高溫越加熱絡,炎炎夏天,熱浪襲人,我們卻樂見旅外金門鄉親熱情無限,澎湃浯潮在新世紀裡洶湧而起。
-
鄉情快遞
◎8月3日縣府駐南區服務處主任蔡忠盼率領旅台南部各同鄉會代表專程赴陸軍官校慰問三軍八校金門籍的入伍生共22人,由陸軍官校教育長,學生指揮部指揮官親自接待,入伍生們對金門縣政府及各同鄉會對他們的關懷都倍感溫馨。此次南部旅台金門鄉親代表團計有高雄市金門同鄉會理事長翁明祺、秘書長蔡罔市及理監事7人,高雄市浯江金門同鄉會楊維居理事長率總幹事等7人,台南市浯江金門同鄉會理事長蔡忠盼率總幹事林長春等4人及屏東金門同鄉會總幹事王天賜等3人共計21人。 ◎繼七月份「廈金情深·美麗廈門行」兩岸夏令營活動後,旅台金門同鄉會再度與福建省金門同胞聯誼會聯合舉辦「夢啟榕城、同源同心-海峽兩岸金門籍青少年國學夏令營活動」,於8月8日至14日共6天分別假福州與武夷山舉行,計有旅台金門同鄉會、金門縣政府與福建各級金門同胞聯誼會各推薦30名,福州大學學生20名,含工作人員總計有125人參加,旅台同鄉青年這邊由張國森、孫允理帶隊前往與會。 是項夏令營活動已策辦多年,定期分別在兩岸擇地實施,旨在促進兩岸青年的文化交流,增強兩岸青年人學習和傳承中華文化知識的興趣感,發揮中華文化知識在推動兩岸進步和發展中的應有作用。此外,可以深化兩岸縣籍青年同胞情誼,豐厚兩岸同胞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