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經樂道
-
博碩論文聚焦浯島學術殿堂光點金門
網路熱潮鼓動著數位閱讀越加熱絡,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更是網民瀏覽的重要地帶,鍵入「金門」關鍵字,幾秒鐘即精準顯示檢索結果共計790筆資料,代表著目前國內計有790本以金門為題的博碩士論文,且未涵蓋其他討論金門卻未在名稱冠上金門兩字的論文。 檢索790筆資料中,博士論文計有26本,餘為碩士論文,而論文出版最早者為民國69年就讀國立中興大學森林研究所碩研所的呂金誠,他的論文正是《金門植群之研究》,指導教授為劉業經。而民國81年底金門解嚴前僅14本論文,幾乎偏向建築討論居多,到了民國89年底,金門論文則已有60本,探討範圍除了建築外,也擴及自然環境、公共衛生、管理科學…等等。 民國90年後,金門相關博碩士論文件數突飛猛進,快速增加790本。就時間縱線來說,解嚴前後,為金門相關論文研究第一次分野,金門開啟小三通序幕,則為第二次分野。而橫向影響因素包含國內大學設校蔚為風潮,中山大學踏足金門開辦學分班,銘傳大學蒞金設置分部,金門大學升格並增設研究所,個人因素則是學歷越高薪資相對增加,或有助開拓晉升機會,而地區元素則是金門解嚴後,大力推展觀光產業,以及金廈開啟小三通序幕。 在這近八百本以金門為題的博碩士論文中,能夠將觸角延伸到金門,有些是指導教授敏銳的學術眼光所挖掘出來,有的是學生自發性的喜好與擬訂,有的是客觀環境下交會互動而促成,不論如何,金門的點點滴滴逐漸成為學校探討的課題,代表著金門已漸漸被看見,或者漸漸被喜歡,而在一本本論文經過學術殿堂焠鍊而成後,也將漸漸發出光芒,吸引著更多人潮聚焦金門。 這些以金門為題的博碩士論文,不僅在國家圖書館與各大學有實體書可供參考,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更可提供網路檢索,讓有心參考研究與交流分享者,可及時獲得與金門有關的豐富訊息,而這些資料都是經過高等學校嚴格把關過濾,去蕪存菁而成的寶貴資料,除了厚實學術界研究文獻外,同時還可作為公部門實務參考,少數也可作民間機構發展參考。 坊間或網路書店各項與金門相關的出版品已激盪出蓬勃的人氣,而全國博碩士論文資料普遍不易在坊間看到,且大都珍藏在國家圖書館與大學圖書館內,形成在琳琅滿目的書店之外,金門豐富人文底蘊的特藏空間,這幾年,地區幾個公部門單位相繼策辦金門研究論文獎助計劃,也鼓勵著學界或研究生將論文方向指向金門,也相繼點燃金門光點。 博碩士論文或許不見得跟人人有關,但金門題材博碩士論文則是浯島珍藏在全國各圖書館裡的文化瑰寶,藉由這光點,不僅吸引著更多人研究金門,推介金門,同時也讓更多人了解金門,進而認識金門。
-
鄉情快遞
◎八月的台灣,旅台金門鄉親溢滿藝術氛圍,「庭院深深--呂坤和版畫創作展」特別於8月1日~7日假台北社教館展出。 呂坤和昔日作品多以重彩水墨呈現雨後江山的悠遊自在,為鄭善禧大師得意門生,2009年獲台灣師範大學美術創作理論博士,現任教師大美術系及中國科技大學視覺傳達系,作品轉向多元,探討更深刻的人文關懷。本次展覽多擷取家鄉金門題材入畫,透過版畫深入作者內心深處,忠實紀錄在地人文的變遷情懷。 ◎金門籍總統府國策顧問、版畫家李錫奇,曾獲多國國際藝術大獎及2012年第十六屆國家文藝獎,以現代抽象版畫聞名海內外,8月5日起~26日止,假台北市重慶南路第一銀行大樓推出「李錫奇歷屆現代版畫回顧展」。 離鄉半世紀的李錫奇,藝術創作不拘一格,而有畫壇變調鳥稱號,又因熱愛交友,而有藝文界孟嘗君美譽。1991年,李錫奇繼在湖北美術館觀賞出土漆器之光鑑完整後,又在福州尋得生漆這種民間老傳統,終而將他的藝術生命帶入一個高峰再創。 本次展出,將綜合李錫奇歷屆現代版畫作品,既見他個人版畫作品創新昇華,也回顧現代版畫步履的演進。
-
洪誌伸立業成家含飴弄孫樂開懷
四年級生的洪誌伸,出生青岐,目前定居新北,自小夢想當個老師,好好賺錢孝順父母。國中畢業時,剛好金門中學的特師科停辦,在家中支持下,他還是就讀金門中學,除了報名學雜費用,住校費與三餐等也都要錢,他很感謝姐姐與弟弟都犧牲讀書機會,出外工作掙錢供他讀書,對他來說是股極大支持力量。昔日讀金中的最大目標是考特師科,現在這個政策取消,洪誌伸讀到一半就與媽媽商量,轉學到台灣去。 人窮志不窮,洪誌伸時時善於思考,也時時關懷著家人。高中二年級時,洪誌伸轉到台北格致中學電子修護科,讀了一年多,又轉到三吉高工,課餘,即到北投表哥所開幼稚園去幫忙。三吉高中三年級時,他考慮到家中還有弟弟妹妹,若要繼續讀書,不僅需要花費,也不知讀下去將來畢業時成就會如何?所以,還沒畢業前,又轉到夜間部,以半工半讀自力更生完成學業。 67年10月中,洪誌伸三年級時,接到一張兵單,上面註明報到地點時間,限一週內報到,由於他還在求學,根本就不可能,當時打電話到金門很不方便,就用限時信寄到家裡,請母親問看看有誰可以求助與幫忙?剛好鄰居有位前輩指導,協助他寫封信向行政院院長蔣經國求助,當蔣院長回信時,他即刻拿著信到師管區,剛好櫃台一位同鄉瞭解詳情即指導如何處理,於是洪誌伸趕緊在報到日期前一天,帶著信函資料趕到北投戶政所兵役課,將這份兵單註銷,並繼續三年級的課業。 退伍後,換了幾家公司,其中,台灣椿本公司待11年多,還因工作績優榮獲頒獎,他原本在熱處理部門作業,後來調到組立部門擔任幹部,這個新部門有許多老員工,對他來說是項挑戰,他利用開工前的精神講話,要求大家放下身段,通力合作,同時細心觀察,比較個人工作量與成效,針對員工不合理待遇加以重新調整,進而調整各型機器關係位置,重新排列,動線順暢,工作效率出來,大家對他也另眼看待,又常為部屬著想,視為家人般照顧,也深獲大家認同與喜愛。 就在得心應手時,因電腦花業盛行,蠟紙用量需求高,在做電腦花的表弟問他會不會做蠟紙機,因當時僅有三家公司在做蠟紙,表弟就說這是個好商機,提議兩人合夥籌股做看看,洪誌伸就這樣離開椿本公司,經過自行研究與設計,他帶著蠟紙機設計圖,找家機械廠訂製機器,77年底伸兆實業有限公司開張大吉,便以生產電用蠟紙為主,頭一次接到單子時,兄弟都很高興。 首位客戶鑑譚李董相約茶敘,就在李董拿著滾燙茶壺壓在蠟紙上,蠟紙卻產生沾粘現象,李董直接說這樣子絕對不能用,洪誌伸回去就馬上修改機器,改來改去還是不行;幾天後,印尼華僑大客戶見面看產品,而同樣的問題還沒有解決,他心想絕對要賣好品質的蠟紙給人家,為解決問題,洪誌伸設法測試,再接再厲,最後,在經過三天二夜徹夜思考,一直上上下下觀察機器的運作,後來就想到一個二次加熱的點子,讓這個蠟紙適時加溫與冷卻,在這個電時保持最適切的用量,發揮最佳效能,解決問題後,同時也確保品質提昇。 公司生意漸漸穩定下來,客戶要求也五花八門,刺激著他更多想法,為了便利內外銷客戶層不同要求與服務,洪誌伸又新增裁切機械,初步也是碰到難題,都在他鍥而不捨精神下順利解決。就這樣,公司服務由蠟紙製作,相繼增加電腦割字、燙襯、沖布、貼字、鐳射切割、刀模製作、代客沖壓等業務,每當公司提昇服務碰到瓶頸時,洪誌伸都要親自投入,冷靜思索,設法解決。 高中畢業後進入一家港商公司工作,洪誌伸與太太就在公司認識,當他退伍後,兩人也正式結婚。有了個家,他更努力打拚賺錢,並買棟房子,將烈嶼的家人接過來住。近幾年,公司交棒讓兒子經營管理,可是時間依然未曾閒過,家庭與親情始終高於一切,夫婦兩人平日幫著兒女看顧孫子,逢週六日才有自己的空閒時間,靦腆笑容,誠懇神情成為洪誌伸註冊商標,含飴弄孫自得其樂,真正懂得安排生活。
-
旅台鄉團愛鄉龍頭點線成面凝聚鄉誼
自台灣解嚴後,各種人民團體也如雨後春筍般設立,每個團體理事長乃扮演推動會務的領頭羊,綜合威望、權利與義務於一身,旅台金門同鄉會皆為國內數千個民間團體之一,各個理事長也都是身負重任的龍頭。 旅台金門同鄉會的創會宗旨不外是服務異鄉鄉親,凝聚鄉誼,共創和樂家園。八零年代末,國內各縣市同鄉會受到政治人物積極重視,北台灣地區開始有所謂「同鄉會理事長聯誼會」活動,藉此聯絡同鄉情誼、分享社團經驗,同鄉會聚會活動更常受到候選人關注,中央與地方皆然。 旅台金門同鄉團體至今已有二十八個,且數量持續增加中。十餘年前,即有鄉親表達同鄉會設立總會構想,而在黃吉諭與洪慈旭分別接任台中市與台中縣金門同鄉會理事長時,非常認同這樣的理念,極想加以落實,於是便有了「旅台金門同鄉會理事長聯誼會」的任務編組,且律定每次由兩位同鄉會理事長擔任輪值主席,共設秘書處主持會務,每任為期一年。後續接任秘書處者更新為高雄市與台北縣兩同鄉會,會務持續進行中。 同鄉會理事長聯誼會開啟序幕後,旅台金門同鄉會熱情效應相對昇華。就個人而言,是理事長間經驗分享,技術傳承,吸收寶貴知能,強化個人實力的好機會;對團體而言,凝聚同鄉會情誼,將所有同為金門幫的兄弟會集結起來,定期聚會,餐敘聯誼,交流分享,或返鄉策辦活動,或向家鄉建言,或向中央發聲,讓點連成線,又化成面,力量漸大,也將關注由旅外鄉親,延伸到家鄉縣政上,發揮不少影響力。 不僅如此,隨著小三通航線的熱絡,鄉親們來往金廈如同往返台金一樣便利,旅台金門同鄉會理事長聯誼會也將友誼之手伸展到彼岸,經過初步接洽、溫馨討論,於是兩岸同鄉會理事長年會定期舉行,每年聚會乙次,台灣福建輪流實施,兩種不同體制下的民間團體,由於同為金門縣籍的旅外鄉親,交流與分享,乍然碰撞出不一樣的鄉情火花,這個年會因聚會時間約為五至七天,費時費力,而後又修正為雙年會,減少雙方會務壓力,熱絡鄉情依然不減。 旅台金門同鄉會理事長聯誼會關心兩岸全體金門鄉親,積極協助辦理兩岸青少年夏令營是代表性活動,籌辦地點分別金廈兩地進行,如本年度七月份「廈金情深、美麗廈門行」活動,以及八月份「夢啟榕城、同源同心-海峽兩岸金門籍青少年國學夏令營活動」,藉由文化活動深化鄉情互動,也將金門之美推介到異鄉金門同胞眼前。 各縣市旅台金門同鄉會係依法設立的民間團體,而旅台金門同鄉會理事長聯誼會則是純為任務編組,經費人力全部自主性產生,每季召開乙次會議,演變至今,輪值主席更新為一季一次,102年春季,名稱亦更新為「旅台金門同鄉會」聯誼會,秘書處依然由新北市協助會務,服務精神依然炙熱,他們代表著一個個金門家園的凝聚互信,其演變過程實在不易,不論如何,輪值主席與秘書處的殷勤與辛勞,都是深獲肯定與支持,誠乃金門之光。
-
鄉情快遞
◎由旅台金門同鄉會與廈門市金門同胞聯誼會共同主辦的「廈金情深、美麗廈門行」兩岸青少年夏令營活動七月下旬如期展開。由新北市總幹事許志忠率領11位學生,於7月22日上午搭船抵達廈門,下午2時假團結大廈舉行開幕儀式,旋即齊赴集美展開夏令營活動。 23日營隊開往泉州進行體驗遊覽,參訪閩台緣博物館,24日上午前往大小嶝,安排參訪英雄三島戰地觀光園,遊覽英雄雕塑廣場、八二三炮戰紀念館、戰地坑道、和平統一展覽館,下午則是美麗廈門街景遊覽。 是項活動於7月25日上午9時舉行閉幕典禮,為期四天的美麗行程即告結束,團員們帶著難忘的記憶各自返回家園。 ◎經過多年籌備,旅居嘉義地區的金門鄉親終於達成共識,在方耀蛟、張雲權、林金鍾等發起人努力下,籌設同鄉會工作於今年開始進入緊鑼密鼓階段,目前已完成「嘉義市金門同鄉會」申請立案手續,且於七月十二日上午十時在嘉義市馨園日本料理二樓召開「嘉義市金門同鄉會發起兼第一次籌備會」,擬訂相關議題方案,共同討論,確定籌備程序,以利如期進行。 「嘉義市金門同鄉會」籌備會主任委員張雲權表示,為圓滿達成今年立案目標,已確立8月10日早上10:00於嘉義市皇品國際酒店召開第二次籌備會議,召集各籌備委員共同討論。
-
蔡柏發生命之旅常懷知足感恩心
出生瓊林的五年級生蔡柏發,目前定居新北市中和區,與數十萬鄉親在異鄉比鄰而居。蔡柏發先祖原居金門前山門,以陳、蔡兩姓居多,由於長年水源枯竭與地質貧瘠不利耕種等因素,民國十餘年相繼他遷,十餘戶家族分別遷徙瓊林、後埔、料羅。 蔡柏發祖父蔡根陣自前山門舉家遷居瓊林延齡橋畔一戶空屋居住,受鄰里關照,自此定居下來,生活雖清苦倒也知足。蔡柏發父親蔡水盛育子女五人,食指浩繁,任何可掙錢的機會均全力以赴,舉凡早期牽罟捕魚、大小金門構工等事皆盡力參與,而母親莊瑞治主持家務農事,養豬育禽,辛辛苦苦拉拔子女們直到成家立業。 家庭經濟結据,蔡柏發幼年就學期間,常得協助家務,眼見母親因怕繳不出註冊學費而以豬仔向農會抵押借貸,而更加努力讀書,勤於家事。而由國小至國中,除了感謝父母與兄長之外,對於師長的關懷與體諒,讓他永銘五內,回想起幼年就學歷程,原來是一段段感恩的記憶。 蔡柏發猶記得就讀開瑄國小時家裡僅剩八元,不足繳每月十二元的營養午餐費,當他將僅有金額交給級任老師蔡顯思,老師問出原委後即主動幫補足差款,讓他得有正常午餐。就讀金沙國中時,因家裡不夠錢買一件學校制服防寒外套,僅能著長袖卡其服內加厚衣禦寒,而級任老師陳昆仁特借他一件藍色外套,直待在台灣掙錢的大哥柏生,春節返鄉帶回特大號外套始免於冬天受寒。 蔡柏發就讀金門高中時,因兩位哥哥已赴台就業,父親又於台金二地來回構工,家中較粗重農事自然落到他個人身上,常於清晨四點就得起床負肩挑水約百擔灌溉五百餘株已結果的西瓜,完成後約六點三十分,匆匆吃完早餐,搭車趕到學校參加七點半的升旗典禮,常因到校已超過時間,被教官罰操伏地挺身五十個是在所難免的。有一回恰巧與校長黃武仁同車,經詢問原委後,即帶他偕同級任老師董耀揚到教官室指示說「此生爾後遲到免再罰體能」,從此「免操牌」暢行無阻。 高中畢業前夕,為減輕家累,蔡柏發決定投考軍校,民國69年6月,他瞞著家人參加軍校甄試,錄取陸軍官校企管組。為避免大哥柏生當初報考軍校在料羅碼頭被母親拖回的窘境,就在原律定下午四點集合的當天,早早與同學於上午九點「提前報到」,因時間很充裕,就一起往金聲、金城戲院連趕二場電影,這算是初次離鄉的最後巡禮;就在準時回校報到時,匆匆瞥見媽媽見不到即將遠行的兒子因失望而黯然離去的背影,隨後還由教官處收到媽媽轉交的二件衣物。 經過一天一夜的乘風破浪,抵達高雄港後,軍用卡車載著滿腔熱血的同學們來到陸軍官校大門,蔡柏發也正式開啟人生的另一階段,軍校畢業時,他以主計專長分發空軍單位,開啟二十三年餘的軍旅生涯,由於主計專長不能久任一職,讓他隨軍跑遍台澎金馬,退伍前夕,最後一個頭銜即為空軍松山基地指揮部主計組組長。軍旅期間,對蔡柏發而言,一樣是個充滿感恩的記憶,他省吃節用,購屋置產、結婚生子,也因緣際會讓他成為業餘廣播節目主持人。 蔡柏發高中時期偶爾到李如青同學家聽迪斯可熱門音樂,成為小小的音樂啟蒙,從此之後,搜尋老搖滾唱片及聆聽是下班後唯一要做的大事,也曾在鄰近營區的唱片行兼職打工順便聽歌。並因緣際會參加廣播研習,先後在社區電台兼職音樂節目主持,八十年間調回尚義機場前後三年,金馬之聲開台之際,初期以非營利自製節目,兼職主持「搖滾陣地」帶狀性節目,介紹西洋各類型音樂及本土創作歌曲等,以擴大家鄉學子及在營青年對音樂的廣度的認知。 由於本身對音樂、電影的濃厚興趣,軍職退伍後,蔡柏發曾任職國家電影資料館、電台播音人員、園藝、保全工作及兼職網拍玩家,並偶爾撰文於報刊雜誌發表,生活緊湊忙碌,卻也怡然自得。 蔡柏發回想起物質匱乏的年代,雙親含辛茹苦將子女撫育成人,各學習階段師長們無私奉獻、諄諄教誨,爭取更好的親子教育機會,時時心存感恩。他常將這份感恩與子女分享,同時也寄望所有下一代孩子們都有一顆善良感恩的心,為這個社會灑下無限希望的種子。
-
網路書店熱鬧相遇數位世界金門奇緣
隨著網路科技的進步,數位出版成為時代產業新寵兒,藉由網際網路的無遠弗屆,當代作者出版訊息及時傳遍世界各角落,而電子書趁勢崛起,及網路書店順勢而生,在在都造福不少讀者,在這波潮流當中,金門也因而相繼被看見。 走遍台灣熱鬧城市,大型連鎖書店獨霸一方,致使獨立書店屈指可數,如同金門當下源成書店與長春書店,不僅陪伴著許多學生成長,也是地區藝文人士腦海中的珍貴記憶。在誠品書店等新型態連鎖書店的壓力下,台灣大型出版社也紛紛開設網路書店以拓展版圖外,讀者若想要購買鄉彥張輝明三采文化出版品,網路書店也是個便利捷徑。 網路書店販售書籍內容形形色色,琳琅滿目,但實體書依然是核心產品之一,因為如此,讀者們在世界任一角落,透過滑鼠隨時都可購買心儀的書籍。就是因為網路書店的便利性,打開電腦,進入任一家網路書店首頁,打下關鍵字「金門」兩字,在簡短秒數內,便出現一系列與金門相關的出版品,而不論電腦前面的讀者是否想購買,無形當中,「金門」兩字增加金門曝光率,金門好名聲傳播千里。 網路書店中與金門相關的書籍,有些是金門鄉親寫的作品,他們或是個人著作,或是集體作,有些作者雖非金門籍,但與金門有特殊因緣,如在訪金過後留下深刻印象,有些則是在金門歷史軼事中擷取故事內容撰寫成書,有些是根據金門文化特色編寫而成,其中,也不乏公部門年度施政報告,或策辦旅外鄉僑訪談錄,或推廣申遺文化專輯叢書。 在網路書店所看到的「金門」主題書,有適合大人參考,也有適合孩童閱讀,即使您祇是瀏覽而已,光是慢慢觀賞,悠閒的細覽與金門相關的書刊介紹,配合精美的封面圖案,讓人有如進行一趟簡易的金門文化巡禮,金門人閱後對故鄉更有信心,外縣市讀者對於「金門」也更加熟識與瞭解,往往有可能帶動他們來一趟金門之旅的可能。 近十年來,台灣各縣市相偕戮力推展觀光,靈光的作者紛紛踏足各地名勝,相繼寫下許多風景古蹟的介紹書籍,金廈開啟小三通序幕後,各個旅遊雜誌與單行本書籍,以「金門、廈門」為題的出版一一付梓,顯見金廈一條龍的旅遊魅力讓人無法擋。而這些與金門相關的旅遊著作,不論其銷路如何,光是在書店上架或網路書店展示,無形當中,也為金門觀光發揮各種效益。 炎夏七月,地區文獻出版補助成果即將告一段落,鄉親讀者們也透過網路書店上觀看這一年度的文獻出版成果。「觀光立縣,文化金門」,不論作為施政宗旨,或是宏觀議題,藉由金門相關出版品在網路書店裡與大家相遇,不也是數位世界的金門奇緣。
-
鄉情快遞
◎中華金門薛氏旅台宗親會於本月19日假新北市中和區鼎豪樓餐廳,舉行第一屆第5次理監事聯席會議,與會人員除全體理監事外,並有縣府台北服務處主任陳永富、金門薛氏宗親會前理事長薛承琛與新北市議員候選人旅台鄉親籍戴德成待貴賓應邀列席。 在該會理事長薛承泉主持下,會中除討論理監事夏季制服與獎助學金暨敬老金發放草案,同時決議參與8月10日在台北市國軍英雄館舉行的金門中秋博餅北區同鄉會初賽,以及組團返金門參加10月中旬的世界金門日活動。 ◎欣逢年度暑期,為提倡假期快樂休閒活動,促進鄉親熱絡聯誼,新竹金門同鄉會於本月19、20兩日特別舉行103年自強活動,由理事長王文稟帶隊,率領鄉親眷屬八十餘人,浩浩蕩蕩,前往蘭陽風情逍遙遊,此趟行程除了前往龜山島、賞鯨豚,羅東林業博物館、森林步道等風景區遊覽,首日當晚,宜蘭市金門同鄉會理事長張太白率領該會理監事前來聯誼,兩會除了互贈會旗作為留念,張理事長並致贈個人墨寶「聚敘鄉情」予新竹金門同鄉會,以地主身分分享熱情鄉誼,共話旅外鄉親思念金門故園,同心打拚奮鬥心情。
-
陳壽宗心存感恩父母山不動如山
幼年住在後浦北門,目前定居台北的陳壽宗,是眾多投筆從戎的四年級生之一,當時,金門少年從軍幾乎成為流行,一方面視為少年好出路,一方面可減輕家計,一舉數得。 排行老三的陳壽宗,大哥早已投考陸軍官校,國中畢業時,他與五位同年一起到化學兵學校報到,先到第一士校參與入伍訓半年,再回化學兵學校受訓兩年。當時,每逢寒暑假,五個人同時到金馬賓館搭船返金休假,回到溫暖家園與家人短暫相處,為嚴厲的軍校生活注入一股清涼劑。 陳壽宗在化學兵學校畢業後,剛好調到金門化學兵連服務,這是戰地稀有單位,負責全金門化學補保作業與後勤支援,就連軍管時期金門民防隊所用的防毒面具等也是這單位負責,並經常協助訓練課程,例如自衛隊員戴著防毒面具躲在防空洞,他們就放催淚劑進去,檢測防毒面具有無戴好,並檢測其效果,常見沒戴好者被嗆得淚流滿面。 當時,因部隊隊職幹部不是很齊全,軍官也缺,士官也缺,陳壽宗下部隊時,排長幾乎沒看過,他由副班長做起,沒多久接任業務班班長,又兼倉庫班,等於兩邊事務都包辦,他發揮金門郎特性,認真的把工作做好。工作雖然辛苦,休假時卻可回家看看父母,但並不如休返台假方便,且進出營區都要穿軍服,服務兩年後,正準備申請輪調,連長卻不放人。 恰巧國防部警衛隊發公文到各部隊招考新生,這訊息傳到他耳中,他就向人事部門報名,當時,連上老士官長利用晚上喝個小酒機會找他聊聊,勸說:「您在這裡當士官很好,去那裡都是當小兵」,提醒陳壽宗不要去考警衛隊,在個人堅持下,陳壽宗與另位一位士官一起考進警衛隊。 後來,陳壽宗幾度回想,因經國先生對金門人的照顧,當年去衛士隊是對的,因為化學兵單位少,人也少,操課時大家都要操課,有業務時又要去做,所以士兵心理都很不平衡,而平時要掃地做什麼,他這個當班長也要帶頭做,身兼數職,讓連長都捨不得放他走,成為衛士隊一員,一樣是嚴格的軍事管理,一樣得認真工作,生活與生根都在台北附近,還認識到賢內助,讓陳壽宗整個人生涯起了很大轉變,認為是個很有福氣的人。 隨著前輩們相繼屆齡退伍,警衛隊漸漸由金門年輕成員接替,陳壽宗受完訓開始服務時,由第三士校前來的學長已是資深前輩,而在服務兩年後,由於單位都希望可以用自己的老幹部銜接工作,常會選派人員前往憲兵學校受軍官訓,就這樣,陳壽宗等八位同事前往憲校受訓,正巧隊長正是他們的老連長,各方面都很優秀,有魔鬼連長稱號,所以,三個月入伍訓後,他們八個人就成為自治幹部,結訓後,繼續回到原單位服務,身分已轉為軍官,任務也更加重。 憲校入伍訓結束,陳壽宗等八人當起班長,生活訓練都在一起,休假時也都一起出去玩。有次,老同學蔡承略又與相約出外郊遊,五男五女週末共同踏青,陳壽宗就這樣認識了現在的太太,娘家是宜蘭旺族,家中長輩對於軍人並不看好,認為一個當兵的,沒有房子,又沒錢,什麼都沒有,非常反對兩人交往,但女孩子看出他的優點,認真、踏實、肯吃苦,篤定和他交往,兩人結婚後即居板橋。 當時,一家兄弟幾乎住得很近,陳壽宗與父母同住,爸爸的朋友,兄弟的朋友,來台北時都住在家裡,非常熱鬧,特別是,陳爸爸祇要親友小孩由金門搭機來,必定親自到機場去接,招呼這,招呼那,家裡宛若金門親友赴台踏腳板,相對開銷就比較大,而太太婚後去考保母證照,擔任起保母員,除了帶小孩賺取家用,也陪伴漸漸年老的雙親,同時協助家計,實在是位賢內助,讓陳壽宗始終感激在心。 陳壽宗當兵前後,因為賢內助幫忙,得以落實把家裡照顧好的心願,而他或是陪同父母,或是陪同太太回娘家探望雙親,對於周邊長輩,也始終心存感恩。投入軍旅近三十年,如同為國盡忠,告別軍旅後,事奉父母,等於是在家中盡孝。當下,他或陪同高齡九十的老母親,或陪同太太買買家用物品,日子悠然,而偶而參與家鄉老同學聚會,也讓他高興一陣子。 離鄉已久,金門影像,依然清晰如昔,陳壽宗是個道地金門郎,無論何時何地,心中金門山,一直不動如山。
-
金門特產行銷全台幸福滋味品牌第一
金門大力推展觀光時,美食特產也成為主打項目之一,且戰場由原鄉開拓到異鄉,由獨家戰鬥演變成同盟作戰,像是在各縣市舉辦的旅展或商展活動等等,都可見金門特產身影,此外,定期在台灣百貨專櫃展售也是一項刺激金門特產買氣的模式,特產公司透過各種管道,都相繼讓金門美食特產曝光率年年升高。 金門特產透過行銷已大大拉近與全國消費者距離,除了高粱酒外,貢糖、牛肉乾、一條根、菜刀等特產等都是貴賓旅客耳熟能詳的金門特產,踏足金門時,當然可以好好消費一下,離開金門後,除了上列活動地點可以看到金門特產外,當然還有一個地方可以買到貨真價實的金門專屬伴手禮,那就是全國各縣市都可見的「金門特產店」。 金門特產店主要販售物品大都以金酒公司的金門高粱酒為主,同時也陳列貢糖、牛肉乾、菜刀、一條根、麵線等特產,這些特產店的經營者有的是金門鄉親經營,有的則是縣市在地民眾經營,都是看好這個市場富有潛力,而投入心力的。 特產進貨模式,有的是在原鄉的親友為酒品大盤商,或是家中本就有在經營特產店,定期由金門進貨而來;或是純粹對經營特產店有興趣,自行由金門進貨,有的縣市幾家特產店委由專人處理進貨事宜,降低成本與人力時間,或必要時,同業之間彼此調貨,以提昇服務品質,並增加銷售量。 高粱酒是諸多特產店銷售量最佳產品之一,為有效品質保證,當然是直接由金酒進貨最理想,若臨時缺貨要調貨,也以向信用可靠的大盤商請求支援最安全。而金門高粱酒越陳越香,除了大熱天可能影響消費量外,較無製作日期過期的限制。相對的,貢糖、牛肉乾、麵線與一條根等,較受炎熱天候影響,同時也極需注意有限期效,以維持第一等的服務品質。 來到金門特產店消費的顧客,金門人也有,當地民眾也有,有的是自行消費,買盒貢糖與高粱酒回家享受,有的則是當作伴手禮贈送親友,有的是同事知其要返金臨時托買,就直接在住家附近的特產店購買,品質與價格都一樣。同時,也有大公司年節時大量採購作為員工贈品,不論任何人收到這些精美的特產時,甜密感傳頌到心裡,同時勾勒一副金門人文風景。 而不同縣市的金門特產店也可相互支援,張先生在台北某特產店買一打金門高粱酒,想要送給台南的親友,特產店或可請大盤商直接郵寄到指定地點,或請當地特產店協助送貨,都是一項不錯的同業互惠模式,也同心將金門推銷出去。 各地金門特產店也可成為金門鄉情匯聚站,許多鄉親因購買金門特產而在這裡相互認識,例如旅居桃園的鄭和順鄉親經營金門特產已久,特產店同時也作為金門同鄉會館會址,早已成為旅居桃園的金門同鄉交流分享的重心。 做生意有旺季淡季區分,服務品質強調高雅品牌,金門特產店在販售家鄉伴手禮時,同時也行銷金門人情味。酒香與貢糖的滋味,早已成為出外人最為懷念的家鄉味,異鄉也能分享這份幸福滋味,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