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聞
-
全國教育局長會議品德會中研討焦點
教育部訓育委員會於全國教育局長會議中提案,教育部長杜正勝也於會中要求,各校加強品德教育,金門縣政府主任督學陳金文認為,地區各學校對學生品德教育很重視,並無變壞現象;部分教育界人士則感嘆「上樑不正下樑歪」,並調侃,「主政者知道禮義廉恥四字怎麼寫嗎」? 為加強學生品德教育,教育部訓育委員會提案「直轄市縣市政府暨國民中小學落實推動品德教育應行注意事項」。訓委會要求各縣市落實推動,並自九十五年學度起融入學校各項課程教學活動中實施。 該會也建議各縣市政府實施重點為:依「品德教育促進方案」研擬具體執行計畫,列入縣市施政主軸之行動方案,落實推動學校品德教育;各縣市視區域特性,透過由下而上的歷程凝聚共識,選擇、轉化合於時宜之品德核心價值,制定中心德目與行為準則,做為各校實施品德教育之依據,並將各校辦理情形納入校務評鑑。各國中小實施重點,應將中心德目與行為準則納入相關學習領域、彈性學習節數中實施,並納入課程計畫妥善規劃,實施項目為:融入學習領域之實施-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為主,使學生透過實踐、體驗與省思,建構內化的意義,語文、社會、健康與體育等學習領域亦可適度融入閱讀活動、主題討論、體育教學等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思辨、澄清、接納,進而願意實踐。 教育部的實施重點為:透過師生共同參與,研訂品德教育核心價值及評鑑指標,建立品德教育資源網絡,提供直轄市、縣市政府及各級學校參考運用,並作為教育部補助經費之指定項目;各縣市推動品德教育之實施辦理情形,將納入教育部年終統合視導,並列入績效考評及經費獎補助之依據。 教育部長杜正勝於會中指示各縣市應加強品德教育,教育部次長吳財順也表示,學校教育即使做得很好,但品德教育不好,就算是「有缺失教育」、「不完整教育」。 金門縣政府教育局主任督學陳金文指出,教育部從九十三年就頒布「品德教育促進方案」,地區各學校均持續推動品德教育,他認為現在的學生並不是品德不好,而是因為價值觀不同所致。他表示,由於少子化緣故,現在的父母過於疼愛子女,很多事情都為其代勞,造成學習上的疏忽,加上經由媒體報導各種社會亂象,如立委、主政者不知樹立典範,以致上行下效,因此,學生心中不免存著「上面都可以,為甚麼我們不可以」的心態,造成品德日趨下降。 陳金文除了希望主政者重視自身品德要求,也建議家長要多放手讓子女力行,給他們更多的表現機會,從生活中養成良好的品德習慣。他也感嘆,以前五育並重,學生德育不及格是不能畢業的,但現在強調自主性、尊嚴性,學生的德育成績也不能量化,因此無法形成較強的約束力。 部分接受訪問的師長,認同教育部加強學生品德教育的理念,不過,他們也感嘆,目前政府弊案連連,執政者不知以身作則,導致各種違法亂紀事情頻傳,而社會也習以為常,由於「上樑不正下樑歪」,已讓他們這些老師不知道該如何教導學生,有的老師更不平的說,如果執政者連「禮義廉恥」四字都不會寫,學校又有何立場要求學生落實品德教育呢?
-
石獅各界熱情歡送金門美術團賦歸
「金門、石獅畫家作品聯展」昨日展覽進行撤展,結束旋風式二天的展覽行程,總計短短的兩天內,共吸引一千多人前往看展,展場人氣十足,金門美術石獅交流團下午並在石獅各界的熱情歡送下,離開石獅,雙方並相約下次再見! 金門美術石獅交流團昨日上午十一許,就前往石獅市文化館進行撤展作業,一到展場,看到許多參觀的民眾拿著相機頻頻與畫作合影,此外,展場內的參觀民眾也相當踴躍,讓參展的各藝術家大受感動。 除了看展的民眾多,懂得品味珍藏畫作的名家也多,此次金門美術石獅交流團中有許多畫家的畫就頻頻受到詢問,甚至有人提出有意購買收藏,有感於此次交流的精神,與結交朋友的熱忱,洪文正在經不住石獅美術家的懇求下,甚至慷慨的送給石獅美術協會一幅畫作,讓該會也相當欣喜。 金門美術石獅交流團一行,在中午結束整個石獅交流的行程,離開石獅,在離別之際,石獅各界都特別趕來相送,大家並相約下回見,為此行畫下圓滿句點;由於團員中有不少人另有要務,於是僅有少數人昨日返金。 對於此行,團員們都表示相當有收穫,可以以畫會友,認識這麼多大陸的藝術家,但是展覽時間稍短,幾乎可以算是展覽一天,就結束,希望未來可以有機會再來與大陸的藝術家進行交流。 此次應邀前往石獅參展的金門美術石獅交流團成員為:團長|蔡繼堯;領隊|吳鼎仁;副領隊|鄭啟煌、蔡世舜;團員|唐敏達、張國英、張清忠、洪明燦、楊天澤、梁文勇、李苡甄、許玉音、許冰瑩、楊誠國、謝華東、洪文正、盛惠芳、許乃蠡、陳成欽等人。
-
名詩人鄭愁予明暢談新詩創作
國際知名詩人,也是國立金門技術學院講座教授鄭愁予,將於明(28)日下午三時於金門技術學院二樓階梯教室暢談新詩創作的心路歷程,並發表新作,該校歡迎鄉親一同來「與大師有約」,領略大師的文采。金技學院校長李金振表示,鄭愁予教授此次的作品將被該校採用為校歌的歌詞,他說,國際大師的加持,加上金門技術學院,將會激盪出一首絕佳且美好的合奏曲。 金技學院表示,國際著名詩人鄭愁予,於94年6月落籍金門,並應邀擔任金門技術學院講座教授,去年11月底更以「情歸浯江」的心情與使命,於國立金門技術學院中庭演講,以「三角形的波浪|給台灣海峽的討海人」為題,發表演說。鄭大師期予島鄉人(馬祖、澎湖、金門)串起文化平台,以群體力量,共同激發出「三角型的波浪」的文化能量。8月28日,鄭愁予大師將再以歸人的心情發表新作,暢談創作金門最高學府金門技術學院校歌的過程與意境,以其特有的平易近人詩詞風采與大家分享中西文化交流的精髓,期許金門島不再是年輕人離去的島,而是勇於扛起高度文化與歷史承擔,兩岸交流平台之「中心島」。該校特邀請地區中小學校長一同來參與,並竭誠歡迎鄉親一同來「與大師有約」,領略大師的期盼與祝福。 鄭愁予,本名鄭文韜,先祖出自福建南安石井,為明延平郡王十五代裔孫,清初鄭成功與戚繼光的後裔受清廷招徙河北,因此,鄭愁予於一九三三年在山東濟南出生,定籍河北寧河,卻因鄭成功在金門從事抗清復明大業,而與金門結下不解之緣。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畢業,美國愛荷華大學藝術碩士,曾任教於美國耶魯大學、曾獲國家文藝獎、中國文藝協會文學詩歌類榮譽文藝獎章、「文訊雜誌」票選為當代最受歡迎詩人的鄭愁予,一九六七年至二○○四年之間,共五度造訪金門,並留下五首詩作:金門集、飲酒金門行、煙火是戰火的女兒、八二三響禮炮、大膽島童謠,表達對金門島的深深情懷。
-
全國教育局長會議討論落實推動《優先入園》等七項議題
教育部日前召開全國教育局長會議,金門縣政府由教育局主任督學陳金文代表教育局長李再杭出席參加,會中討論落實推動「優先入園」等七項扶弱政策的中心議題,也討論由教育部訓育委員會所提的「直轄市縣市政府暨國民中小學落實推動品德教育應行注意事項」等提案。 教育局主任督學陳金文表示,是項會議係於二十四、二十五日假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舉行。會中討論的中心議題計有:「優先入園」、「教育優先區」、「攜手計畫|課後扶助」、「課後照顧」、「史懷哲精神教育服務」、「國中技藝教育」、「關懷中輟生」等七項扶弱政策的中心議題,並進行經驗分享,分別為:台北縣政府教育局|「史懷哲精神教育服務、關懷中輟生」;新竹市政府教育局|「攜手計畫|課後扶助、國中技藝教育」;台東縣政府教育局、南投縣民和國中、台東縣鹿野國中|「教育優先區計畫、攜手計畫|課後扶助」,另外,也討論多項提案,包括由教育部訓育委員會所提的「直轄市縣市政府暨國民中小學落實推動品德教育應行注意事項」等提案。 關於「優先入園」,陳金文表示,教育部已於九十四年一月六日奉行政院核定「扶持五歲弱勢幼兒及早教育計畫」,重點為:對低收入戶幼童、中低收入家庭幼童、身心障礙幼童、原住民族幼童、特殊境遇婦女之子女等五種身分之幼兒,並列公立幼稚園優先入園之第一順位;優先入園之低收入戶及中低收入家庭幼兒並可享有每學期二千五百元之補助;使處於不利條件限制無法順利就學之弱勢幼兒有公平受教機會。 補助推動「教育優先區計畫」,乃是為解決地區性教育問題、平衡城鄉教育差距。補助對象為符合計畫指標之國民中小學,包括:原住民學生比例偏高之學校;低收入戶、隔代教養、單親家庭、親子年齡差距過大之學生比例偏高之學校;國中學習弱勢學生比例偏高之學校;中途輟學率偏高之學校;離島或偏遠交通不便之學校;教師流動率及代理教師比例偏高之學校。補助項目計有:推展親職教育活動、辦理學習弱勢學生之學習輔導、補助學校發展教育特色、修繕離島或偏遠地區師生宿舍、開辦國小附設幼稚園、充實學校基本教學設備、充實學童午餐設施、發展原住民教育文化特色及充實設備器材。 補助基準或原則為:積極充實文化不利地區之教育內涵、積極提升文化不利地區之教育水準、積極整合教育優先區之多元化資源、提供積極差別待遇之教育支援策略、提升相對弱勢兒童之基本學習能力、逐年調整教育優先區計畫實施策略。 辦理「攜手計畫|課後扶助」補助,目的係為提供經濟弱勢大專學生服務機會並紓解經濟壓力,實現弱勢關懷;縮短國中小學習成就低落學生之學習落差,彰顯教育正義;秉持以服務提昇生命價值,用智慧實現弱勢關懷之奉獻精神,讓具教學專業之退休教師再次投入教育現場,貢獻智慧及經驗,協助並輔導弱勢學生課業輔導。 「課後照顧」係為了落實國小兒童課後照顧服務工作,不過,教育部表示,實施以來面臨若干困難,亟待克服解決,包括:課後照顧時間太短,無法配合家長下班時間;師資遴聘困難,學校自辦者教師辦理意願較低落,提供時數較少,委辦者則因師資培訓收費昂貴,造成人員培訓意願低落;鐘點費收費標準不一;應加強普及照顧的理念,提高弱勢學生照顧人數,避免班級組成之標籤化效應,減輕服務人員負擔;委辦單位因成本過高、行政協調煩瑣等因素,降低承辦意願。 「史懷哲精神教育服務」係指「推動大學師資生實踐史懷哲精神教育服務計畫」,透過該服務計畫的實施,鼓勵師資生實踐史懷哲精神,前往偏遠國中小輔導學習成就低落學生,並發揮關懷弱勢的人道精神、專業知能的奉獻服務、無私無我的人倫大愛等教育情操,以增進教學知能及專業素養,涵養師資生社會關懷及人文精神,展現教育大愛。 關於「國中技藝教育」,陳金文指出,該中心議題主要是為那些對技藝學習較有興趣的學生,開設技藝教育選修課程,協助其對生涯的認識,以利未來生涯發展。「國中技藝教育學程」的設計理念為:生涯試探、多元發展、課程連貫。生涯試探|提供學生生涯試探的機會,以奠定其生涯發展基礎,教材內容在協助學生具備認識自我及繼續發展的能力;多元發展|指學程內容應兼顧學生興趣、性向、能力等方面之差異,以提供學生多元選擇機會,教材內容則力求因材施教、適性發展,並考慮地域特性與學校特色,充分配合地方產業發展需要;課程連貫|參酌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架構,以及辦理學校現存科班課程及地區產業需求等因素,兼顧學制的縱向連貫和橫向聯繫。 而為「關懷中輟生」,教育部訂定「補助辦理追蹤輔導與安置中輟生復學原則」,目的在於預防、追蹤、輔導及安置國民教育階段中途輟學學生,並結合社會資源,提供中輟復學學生適性教育。透過預防措施;追蹤、通報、輔導;安置、復學;督導、評估與經驗傳承,落實中輟生的輔導工作。
-
文化局作文創作《菁英獎》得獎名單出爐
菁英獎得獎名單出爐了!為鼓勵民眾樂在參與文化活動,善用文化資源、提升文化素養,並培養民眾喜愛閱讀與創作,金門縣文化局於日前特別舉辦2006年作文創作「菁英獎」徵稿活動,結果吸引相當多地區學子投稿,經過評比,計有莊為婷等二十七人獲獎,文化局將於十月出版作品精選集,並舉行頒獎典禮。 金門縣文化局表示,此次徵稿共分國小、國中、高中職三組,得獎名單如下: (一)高中職組: 特優獎─莊為婷(金門高職),作品題目:「鬧元宵」,可獲得獎金2000元、獎狀一幀。優選─許懿慧(金門高中),作品題目:「陪我成長的一塊淨地」,可獲得獎金1500元、獎狀一幀。佳作─李雅茹(金門高中),作品題目:「一次難忘的經驗」可獲得獎金1200元、獎狀一幀。入選─鄭詠芸(金門高中),作品題目:「天天都是文化饗宴」,可獲得獎金1000元、獎狀一幀。 (二)國中組: 特優獎─文捷(金城國中),作品題目:『盛唐文物展札記』,可獲得獎金2000元、獎狀一幀;翁詔辰(金湖國中),作品題目:「結緣文化局」可獲得獎金2000元、獎狀一幀;呂昀濃(金城國中),作品題目:「文化局與我」,可獲得獎金2000元、獎狀一幀。優選─蔡婉齡(金沙國中),作品題目:「藝術與文化的饗宴」,可獲得獎金1500元、獎狀一幀;許婕相(金城國中),作品題目:「文化局與我」,可獲得獎金1500元、獎狀一幀;盧怡文(金城國中),作品題目:「文化的寶庫」,可獲得獎金1500元、獎狀一幀。佳作─王詩華(金城國中),作品題目:「文化局就在我家」,可獲得獎金1200元、獎狀一幀;許家綾(金城國中),作品題目:「文化局的圖書館與我」,可獲得獎金1200元、獎狀一幀;江芳瑜(金城國中),作品題目:「文化局與我」可獲得獎金1200元、獎狀一幀。入選─陳景蠡(金城國中),作品題目:「我的文化心生活」,可獲得獎金1000元、獎狀一幀;陳彥儒(金城國中),作品題目:「美的饗宴」,可獲得獎金1000元、獎狀一幀;黃芷芸(金沙國中),作品題目:「文化知性之旅」,可獲得獎金1000元、獎狀一幀;吳新玲(金沙國中),作品題目:「我的家鄉」,可獲得獎金1000元、獎狀一幀。 (三)國小組: 特優獎─張燕卿(安瀾國小),作品題目:「與文化局一起蛻變」,可獲得獎金1500元、獎狀一幀;吳孟璇(金鼎國小),作品題目:「與作文班有約」,可獲得獎金1500元、獎狀一幀;杜彥瑩(中正國小),作品題目:「打開文化局的百寶箱」,可獲得獎金1500元、獎狀一幀。 優選─傅心儀(中正國小),作品題目:「文化局我的另一個學習天地」,可獲得獎金1200元、獎狀一幀;蕭筑元(中正國小),作品題目:「在金門文化局的歡愉生活」可獲得獎金1200元、獎狀一幀;陳 瑾(正義國小),作品題目:「追著廈門愛樂跑」,可獲得獎金1200元、獎狀一幀。佳作─陳挹中(正義國小),作品題目:「廈門音樂會」,可獲得獎金1000元、獎狀一幀; 許盈欣(古城國小),作品題目:「參與文化局活動心得」,可獲得獎金1000元、獎狀一幀;陳聖燁(正義國小),作品題目:「音樂饗宴」,可獲得獎金1000元、獎狀一幀;入選─陳宜君(多年國小),作品題目:「喝采」,可獲得獎金800元、獎狀一幀。 文化局表示,此次特優作品將收錄於該局十月份出版之「金苗.新苗」一書,故訂於十月份該書發表會上再一併舉行頒獎。文化局說,此次徵稿的內容,主要是希望能以文化、生活、知性、歡愉、成長、超越等關鍵字詞為內容,寫出學子自己或與家人參與觀賞文化局舉辦的活動,或利用文化局提供的場地與設施,讓學子覺得難忘、感受、感動的情事與經驗。
-
胡志強抵金以太陽餅慰中市籍官兵思鄉之情
台中市長胡志強昨率勞軍團抵金,首站即前往太武山鑑潭山莊探望服役的台中市籍官兵,另外,也帶來台中市名產太陽餅、鳳梨酥為子弟兵解饞。 台中市長胡志強昨率領民政局長沐桂新、新聞局長陳永豐、縣議員賴順仁等二十多人抵金探望在金門服役的台中市籍官兵,帶來家鄉名產為他們解饞,並致贈金指部加菜金感謝他們對台中市籍子弟官兵的照顧。 胡志強昨抵金除了勞軍行程外,也參觀金酒公司等地方建設並遊歷風景名勝。
-
血緣之會彰化黃氏宗親抵后浦頭祭祖
彰化縣黃氏宗親會昨天到后浦頭黃氏宗祠祭祖;彰化黃氏出示黃氏始祖守恭的︿認祖詩﹀,血緣之情,盡在其中。 彰化黃氏所保留的認祖詩,與金門黃氏所保留的認祖詩版本不同,字句略異,可能是藉大同小異以分辨不同的宗支,也可能是一千多年來,傳抄或口授所產生的變異。 彰化縣黃氏宗親會四十人,昨天由理事長黃文堯、總幹事黃義隆帶隊,到后浦頭黃氏宗祠祭祖,並與金門黃氏宗親會聯誼;金門黃氏則由理事長黃水英、常務理事黃仁德、黃耿駿、黃志明、理事黃獻鐘、黃奕焮、長老黃水現等,代表宗親會表達歡迎。 彰化黃氏給金門黃氏的見面禮中,包括一張張(一綑)印有黃氏祖訓的海報;上面有一首︿認祖詩﹀,全詩如下:「駿馬登程往異鄉,任從勝地立綱常。年深外境猶吾境,日久他鄉即故鄉。朝夕莫忘親命語,晨昏須薦祖宗嚐。但願蒼天垂庇祐。三七男兒總熾昌。」(海報上印了黃帝的畫像;不過,黃帝軒轅氏雖是中華始祖,卻是姓公孫,不姓黃) 以「紫雲衍派」為堂號的黃氏宗親,始祖為黃守恭。他在唐朝時,曾捨宅闢建了泉州開元寺,並遣四子分頭轉往南安、惠安、安溪、同安等「四安」發展;又傳下了︿示兒詩﹀,以作為將來子孫相認的憑據。後來,黃守恭又生下一子,在詔安立基繁衍,因此黃守恭被後裔稱為五安始祖。 黃氏紫雲衍派的祠堂之外,通常會有一道「紫雲屏」。黃守恭的子孫之所以用紫雲衍派做為堂號,是因為開元寺興建時,曾出現紫雲蓋頂的瑞兆。 紫雲黃氏在金門分為六股,獨立的四股包括汶浦、汶水、金水、西園;另有兩股是合股,一股是由官澳、英坑、東店組成,一股是由后壟、尚義、舊金城組成。 黃氏宗親的五安始祖由六股輪流供奉,今年輪到汶浦(后浦頭),因此彰化黃氏的祭祖之旅,特別開拔到后浦頭舉行。 在臺灣,黃姓人口佔全國第三位。彰化縣的黃姓人只有三十萬人,位居全縣第二。彰化黃氏的理事長黃文堯是彰化縣第八屆、第九屆縣議長,自民國五十幾年起,先後曾經到過金門十四次。他對黃氏宗祠的宏規表示讚賞。在黃氏宗祠中,繪有開元寺肇建時,出現過的一些瑞兆。 這次彰化與金門黃氏的血緣之會,因為環境背景的不同,略顯生疏;一首︿認祖詩﹀,卻催化了血濃於水的關係。宗親們在覽詩的那一刻,加深了彼此原是一家人的感覺。 彰化黃氏宗親把︿認祖詩﹀印在明片上;金門黃氏宗親則把詩印在通訊錄上。不過,金門黃氏宗親的︿認祖詩﹀與彰化黃氏宗親的︿認祖詩﹀字句略異。 黃氏的︿認祖詩﹀除了在金門、彰化出現不同版本之外,另外還有別的版本(來源也有其他不同的傳說): 無論版本怎麼變,不變的是不管走到那裡,都可以為家,但就是不能忘記了親命,不能忘記了祖先!
-
金湖鎮民眾參與健康競走
金湖鎮八里民眾昨齊聚成功海灘參與健康競走活動,體驗海洋、海灘之美,渡過愉快的週休午後,並且在運動中享受大自然的資產,親子同遊挖花蛤、牽罟,十分熱鬧。 山外、新市、溪湖、新湖、蓮庵、正義、瓊林、料羅等里在獲悉活動後,主動、積極報名參加,每一里計有三十人報名,共計參加選手有二百四十人,每人接力於沙灘上競走二百公尺(來回一趟),比速度也比腳力,雖然烈日當頭,但大家玩得不亦樂乎。 最後由山外里拿下第一名,第二名則是地主正義里,第三名為新市里,優勝為溪湖、蓮庵、料羅、瓊林、新湖等。 金沙社區健康營造中心志工黃秀珍表示,社造中之本著下而上的精神,希望能藉由活動參與,影響社區民眾的健康自主性,重視自我健康管理,注意飲食、養成規律運動、打造健康的生活以及身體。 另外,配合國民健康推展全民健走活動,鑑於金湖成功海灘之美,特規劃沙灘競走活動,讓社區民眾全家動員前往動一動、走一走,並且在競走中,體驗大自然、享受大自然珍貴旳資產,最重要的也推廣金湖海灘觀光。
-
金廈兩門簽署農業交流意向書
廈門市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合作協會一行十五人由秘書長彭國良擔任團長昨日小三通抵金考察,與金門縣農會進行交流,縣農會理事長蔡水游並與彭國良共同簽署交流意向書,本著互惠、互利、優勢、互補的原則,增進金廈農民的相互瞭解、搭建海峽兩岸農業交流與合作平台。 廈門市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合作協會包括副會長林國忠、秘書長彭國良、同安區農業局長彭明贊等一行十五人是於昨日上午小三通抵金展開三天二夜的農業考察行程,並與金門縣農會進行交流。 昨日下午一行人在參觀金酒公司後,並前抵金門縣農會拜會,受到理事長蔡水游、總幹事黃永堆、課長呂添財及農會幹部的歡迎。 理事長蔡水游歡迎廈門市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合作協會來金就農業進行交流,他指出,早期金廈關係就如同兄弟般、血融於水,關係相當密切,兩地的農業發展也息息相關,希望未來農業合作空間更能突破。 他並表示,兩岸交流日益頻繁,金廈的農業交流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並持續交流,互蒙其利,期盼逐漸擴大彼此的交流與生產合作的項目與層次,將兩岸的合作空間帶向更新的境界。 彭國良指出,廈門緊鄰金門,來金的這項農業交流活動盼了很久,終於來到金門,也感謝縣農會的熱情接待。金門有豐富的農業資源與經驗,竭誠歡迎縣農會理事長蔡水游能組團前往廈門參訪,透過農業交流,服務兩岸鄉親,促進兩岸的熱絡交流。 彭明贊也介紹同安區的農業概況,並歡迎金門農業單位前往交流精緻農業的心得,加強彼此的合作發展。 黃永堆也針對金門縣農業組織與重點工作進行簡報,並說明縣農會的目前經營特色,他也談到地區推動安全農業、精緻農業的努力方向,並以兼顧生產者的利益,及消費者的健康與權益為推展的重點。 在昨日近二個小時的交流活動中,雙方也針對金廈兩地的農業發展交換意見,分享努力的經驗,彭國良也代表該協會會長楊小健與縣農會理事長蔡水游簽署加強交流合作的意向書,內容略為: 不定期組織金廈農民進行相互考察、交流:組織金門農民考察廈門的農產品市場。組織金門農民考察廈門投資環境,嘗試將金門農產品引進廈門。推動廈金農業交流合作,組織廈金農業單位簽訂農產品產銷合作協議,相互引進交流兩地優質產品實現優勢互補。 建立廈金農業資源共享模式,加強廈金農產品檢驗的合作,研究建立農業信息交流,相互提供農業產銷、農業科技等信息。 加強廈金兩地農業科技合作、交流兩地農業科技研究與應用推廣、農業經營與農產營銷等方面經驗。 利用協會交流平台努力促進商品貿易,搭建廈金物流中轉平台,嘗試通過廈金航線,推進廈台農產品貿易中轉、引進台灣農業優良種苗,農產品家通技術和生態休閒觀光農業等。 昨日廈門市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合作協會也前往莒光樓、雙鯉濕地自然中心、金酒公司參訪,今、明兩天將前往參觀馬山觀測站、民俗文化村、林務所、農試所、畜試所、中山林、小金門八達樓子、四維坑道、將軍廟、太武山、文台寶塔、翟山坑道、模範街、節孝牌坊、得月樓後搭船返回廈門。
-
慈濟北區人送大愛到金門
將醫療設備帶入監獄,慈濟北區人醫會醫療團隊昨假金門監獄辦理義診,關懷收容人。計有眼科、牙科、內科、外科、皮膚科等,而鑑於收容人外出就醫不便,慈濟將把帶來牙科unit治療設備捐給金門監獄,並派醫師抵金服務,讓金門監獄典獄長以及收容人大表歡喜,也感佩慈濟的大愛及服務精神。 慈濟北區人醫會由醫療團隊領隊趙森發帶領計一百位慈濟醫療團隊、志工等抵金服務,計有十一位醫師,含牙科、內科、外科、皮膚科等。昨日分別前往大同之家、金門監獄、小金門等義診。 昨日計有六十七位收容人登記看診,其中以牙科居多,計有三十人,內科有十五人,皮膚科十一人、眼科十人等。 慈濟北區人醫會秘書表示,鑑於地方的需求以及慈濟關愛、救助民眾的精神,繼民國八十九年、九十年後,今年再度抵金辦理義診活動,希望能幫助到需要幫助的病人,此外也藉此告訴他們正確的健康照顧知識,讓每一個珍貴的生命都能得到及時的關懷與照料。 前往義診的牙科醫師翁建中表示,收容人外出看診不便,需要戒護,把醫療器材帶入監獄替收容人服務,不但落實慈濟關懷社會每一個角落的精神,對收容人而言是一大福音。三十多位看診的收容人中,大多為牙周病、拔牙、蛀牙等,而他們也有需要長期治療。 慈濟醫院台北分院的眼科主任呂俊憲表示,他們大多為老花,造成夜間看書相當吃力;另外,也有二至三位較年經的疑似有白內障,可能為服用葯物有關。 呂俊憲也表示,現代年輕人用眼過度,長期打電腦、看電視,造成眼睛過度疲勞,因此引發TVS電視症候群等症狀,在長期看電腦、電視後,造成眼睛酸澀、紅腫,建議宜多休息,以免過度傷害眼睛,造成大近視或衍生出其他眼疾。呂俊憲也指出,四至十六歲如眼睛有任何的異狀應極積治療,拖久了將錯過黃金治療時間,尤其兒童若有視力問題,愈早治療,恢復機會愈大。 呂俊憲也表示,成人自我、家長對於視力欠佳之兒童可以多補充綜合維他命,對於眼睛保健以及眼睛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金門監獄典獄長謝琨琦表示,收容人看診較不便尤其牙科,常常需要戒護,雖然署立金門醫院有醫師會定期入監看診但有些科別沒有專門醫師,此次慈濟義診造福收容人。 此外,慈濟也將他們外出就診最困難的牙科設備全搬到監獄,並且有鑑於金門監獄需要這樣的設備,亦將把帶來的牙科設備其中一套捐贈給金門監獄,未來派醫師為收容人看診,對於慈濟的大愛十分感佩,也感謝他們跨海抵金入監關懷收容人。 昨日前往金門監獄義診的醫師包括,翁建中(牙科)、林珍甫(牙科)、呂俊憲(眼科)、羅文傑(神經內科)、皮膚科(陳書毅)等。 記者洪志慶/烈嶼報導 為了關懷離島居民的健康,慈濟北區人醫會醫療團隊昨日到小金門展開一天半的義診活動,提供牙科、內科、眼科和婦產科等多項醫療服務,慈濟人也藉由衛教方式,教導民眾愛護照顧自己的健康。 慈濟北區人醫會醫療團隊,由副總幹事郭石城、慈濟人趙森發帶領一百多人,於昨日來金進行一系列的活動,包括,上午到大同之家以及金門監獄進行義診;下午跨海到小金門,從二時起假烈嶼國中大禮堂為民義診,提供內科、眼科、皮膚科、骨科、婦科、牙科、檢驗科、中醫等服務,一個下午就有一百多位民眾前往就診,接受慈濟人視病猶親的醫療服務。龐大的醫療器材和設備由台灣運抵金門,也讓離島居民感受慈濟人的這一份愛心。 郭石城表示,人生四大苦中,病苦為最;慈濟累積十餘年救貧之經驗,發現「疾病是痛苦的根源,貧窮的由來」,很多家庭是因病而貧,救濟工作只能治標,「防貧止病」才是根本之道。於是在花蓮醫院幾位醫師和護士的支持下,於1972年9月成立義診所,每週固定兩次義診,並且不定期舉辦下鄉巡迴義診。直到1986年花蓮慈濟綜合醫院落成啟業,義診所完成階段性任務,而慈濟醫院也接手致力於偏遠地區及原住民的義診。1996年,「國際慈濟人醫會」(Tzuchi InternationalMedical Association;簡稱TIMA)成立,全球有四十個服務據點,更將此精神傳承,發揚光大,不只平時在居住地,依各地特性做義診、往診及居家關懷,發生緊急重大事件時,也會跨國支援。義診的精神,在於「尊重生命」,補醫療資源之不足,鋪設全球醫療網,讓每一條寶貴的生命,不論處在任何角落,一旦有了病痛,都能得到最及時的關懷與照料。 該醫療團隊也於昨日晚間七時假東林複合式運動場舉辦一場聯誼活動,現場除了有慈濟人的表演,也邀請到烈嶼群聲南樂社演奏多首曲目,吸引許多民眾前往參與。 慈濟北區人醫會醫療團隊這一次義診,今(二十七)日上午八時至下午二時三十分續為民服務,民眾只需要帶國民身分證,以利該會建立檔案資料。
-
英籍老翁駕駛動力帆船岸巡總隊協助排除故障
由六十一歲英國籍老翁亞歷山大所駕駛的動力帆船「Faith 號」,於日昨在金烈水道海域發生引擎故障獲救,在金門岸巡總隊協助下,故障大致排除,預定今日早上啟航駛往目的地南韓。 居住香港的六十一歲老翁亞歷山大(AlastaipPeter Alexander) 是於二十四日自中國廣東汕頭港獨自駕駛六噸級動力帆船「Faith 號」出海,準備以自助旅行方式到南韓,二十五日傍晚在大、小金門間金烈水道失去動力,被金門籍海明三號漁船船長許吟銓發現,於當晚八時三十分引導就近進入后豐港,請求避難支援。 金門岸巡總隊查證確認該動力帆船為緊急避難,除協助泊港,通報衛生、檢疫及入出境等單位辦理相關進港及防檢疫手續,並提供維修工具、齒輪機油、飲水、食物等。 金門岸巡總隊表示,亞歷山大的「Faith 號」到了傍晚故障大致排除,明天早上將揚帆出發,朝目的地南韓前進。 根據金門岸巡總隊研判,亞歷山大的動力帆船,在汕頭港停泊時即有機械問題,可能是沒有修理好,經過金門海域發生機油漏油,導致引擎故障。
-
整修得月樓金管處徵詢地方意見
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計畫整修水頭的地標景點得月樓,金管處處長黃文卿徵詢縣議員許華玉、以及地方長老的意見,許華玉建議金管處要保存得月樓古蹟的原貌和古味,也建議能利用古城國小附設的金水幼稚班現有建築物土地,規劃興建一棟結合水頭特有建築景觀的建築物,提供水頭村幼童更優質的學習空間。 金管處處長黃文卿在該處秘書呂志廣、西區管理站主任呂清福的陪同下,於昨日上午會同縣議員許華玉、以及地方長老實勘該處計畫整修的得月樓,聽取地方整修的意見。 許華玉肯定金管處投入維護水頭村古蹟的用心和建設成果,她說,水頭村是屬國家公園區域範圍,多年來,金管處和地方上互動良好,村民也都相當配合支持金管處推動執行的各項規劃案,來維護保存地方古蹟,同時也建設地方。 許華玉強調得月樓不僅是水頭的地標,也是金門最有特色的中西合壁建築景觀,是珍貴的文化資產,她說,得月樓相鄰的古洋樓整修後,地方上反映有點走味,失去古樸的原貌和原味,她建議金管處進行得月樓整修時,一定要保存這一棟建築物的原貌和古味,以傳承地方特有的文化。 在得月樓這一群古洋樓建築物的前方廣場處,目前有一棟房舍做為古城國小附設的金水幼稚班,整體空間並不是很寬敞,為此,許華玉建議金管處能結合得月樓整修的規劃案,連同規劃整建這一棟幼稚班的建築物,並且能夠結合周遭現有的建築物景觀來進行二層樓舍的規劃,樓上可作為小朋友的學習空間,提供小朋友更完善的學習環境,至於樓下可作為公共設施使用。她說,連帶的水頭特有建築景觀的建築物,可顯露出地方特有的建築特色 由於水頭村已成為金門重要的旅遊觀光景點之一,每日造訪的觀光客絡繹不絕,缺乏一處公廁,許華玉也建議金管處要納入這一次整修的規劃案。 金管處處長黃文卿感謝水頭村民的支持與配合,讓該處各項規劃案能順利的推動,她表示會重視地方上提出的建議問題,來做檢討處理。 黃文卿也期望得月樓這一棟古蹟整修後,結合週遭的古蹟,以及利用前方的廣場空間,來舉辦各項藝文活動,為地方注入活力泉源。 金門人早年在南洋經商、致富返鄉後,都會蓋大樓讓族人同住,藉此光耀門楣,所以金門的建築物有各種不同的種類,不但有傳統的閩南式建築,也有西式的古洋樓,特別的是,有些建築物參考了西洋建築後,又不捨傳統的建築文化,因此形成了一種中西合璧建築景觀。 在金門流傳著一句俚語「有水頭富,無水頭厝。」說明了水頭村擁有了最密集的古洋樓建築,而且保存的最完整,樣式也很豐富,斯樓當年為金門屬一屬二眺高建築,猶似登高望月,因而附庸風雅稱之為得月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