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聞
-
安瀾國小攜手何厝社區 老幼共學展現世代共融溫情
安瀾國小與附設幼兒園攜手何厝社區,展開一系列充滿溫度的「老幼共學」活動,在三場次的活動中,大手攜小手體驗拼豆;合作敲鑼打鼓,也一同製作金門在地也是何厝社區特色產物「地瓜圓」。孩子們陪伴長者一同體驗也學習長輩們的生活智慧,彼此共享學習的喜悅,讓社區洋溢著世代交融的美好氛圍。 「老幼共學」活動,共進行三場主題活動。其中,第一場,社區長輩與幼兒園小朋友一起展開拼豆體驗,小手牽大手一起排列出繽紛的色彩,笑聲與專注交織出最純粹的陪伴。而第二場活動則進行傳統鑼鼓體驗,國小學生與長輩合作敲鑼打鼓,震撼的鼓聲喚起了傳統文化的力量,也敲奏出世代共鳴的節奏。第三場11月7日登場,孩子與長者一同製作地瓜圓,這不僅是金門傳統味道,也是何厝社區的特色產物,彼此在揉粉、搓圓的過程中,交換著笑聲與溫情,心中也種下甜蜜的回憶。 安瀾國小表示,透過活動,孩子從長者身上學習耐心、合作與關懷,而長輩們也因孩子的陪伴而重拾活力與笑容。這樣的互動讓彼此的生命都被溫柔地照亮。 安瀾國小與附設幼兒園指出,「老幼共學」是教育向生活扎根的具體實踐,它讓孩子理解尊重與感恩,也讓長者感受到被珍惜的價值。彼此透過一場場的互動、體驗,讓世代之間不再有距離,而是成為彼此生命中的溫暖同行者。
-
親子共創小菜刀 敲敲打打感受工藝魅力
金門縣文化園區管理所,首場「玩轉金門文化-老祖宗的手藝」系列手作工坊-《敲敲打打金工體驗-小菜刀 DIY》,於11月8日下午2時30分起登場,吸引30餘位親子參與,邀請鋼刀專業講師陳子磬等到場分享,指導大小朋友認識鋼刀製作的幾個重要過程,並敲打、烙字、拋光等,完成送禮自用兩相宜的精美小菜刀,感受工藝之美。 活動報名秒殺,反應相當熱烈,吸引吸30餘位親子參與,當日下午齊聚文化園區博物館博學館一樓(教室二),在講師陳子磬及團隊帶領下,引領學員認識金工之美,並細數鋼刀製作的幾個重要過程,諸如退火、鍛敲、敲字、拋光等,也動手敲打製作精美小菜刀。大小朋友拿起工具,在小刀上刻印紋路,並雕印出專屬的字樣,有人刻上電話、名字,也有專屬彼此的信號等,十分有成就感。與會學員形容,敲敲打打很療癒,也感受到刀子雕製塑形、雕刻之不易,力度、角度之拿捏都會影響紋路;而經過拋光處理再掛上鑰匙圈後,更加精美,每一把刀,好像都是萬中選一。 盧根陣也指出,配合展覽及相關設施,透過親子、親職教育活動向下扎根推展,因為文化是一種希望,必須透過世代的教學才能延續。因此,結合展覽,規劃4場次動態教育活動,來傳承前人的智慧和技藝。此外,博物館的未來也持續將兒童和親子教育、公益、產業文化、人才培育緊密結合,投入資源進行傳承工作,期望透過文化來帶動當地的觀光和經濟發展,也讓金門的文化脈絡與傳承精神更廣泛地被看見。 文管所也指出,「玩轉金門文化-老祖宗的手藝」系列手作工坊,以「金門閩南傳統工藝傳承製作」為精神核心,「民藝與民具」特展為主軸,從日常器物切入技藝與風土的共同記憶,藉由館內收藏之文物分類,呈現11大主題展區,帶領觀眾看見金門技藝之美中如何淬煉出獨特的生活美學。展場串聯實物、工序圖解兼具知識性與參與感,特別從金工、糕點到布藝等方面規劃體驗活動,第二場次預計於12月登場,相關活動訊息將會擇期於粉專、報端公告,屆時也歡迎各界踴躍參與,一同在手作體驗中,感受島嶼工藝與生活美學。
-
以書香導覽湖前聚落風華 文化局冬季走讀11/15登場
金門縣文化局持續推出「四季走讀」系列活動,今(114)年冬季場以「藏冬~湖前」為題,將於11月15日(星期六)帶領民眾走入金湖鎮湖前聚落,透過閱讀與導覽結合,感受古厝巷弄間的歲月故事與人文風華,開啟一場以書香為引的文化時光之旅。 活動採網路報名制,不受理現場及傳真報名。參加對象為幼稚園(含)以上民眾,學童須由家長陪同。每人限報名一梯,每次最多兩人。活動分上、下午兩梯次,各限額120人,報名自11月11日(星期二)上午9時開放。上午場:https://reurl.cc/vQ8eYa;下午場:https://reurl.cc/QYOj12或掃描QR code(如圖)。洽詢專線:082-323169轉174。名額有限,額滿為止。 「湖前」位於金湖鎮南海岸東半部的料羅灣內,地勢起伏、景色靜謐,是一處蘊藏歷史故事的古老聚落。相傳村名源於早期村北的「白湖」,因位於其南側而名「湖前」。當地居民多為陳姓後裔,自稱「碧湖陳氏」,族譜可追溯至宋末,聚落中保留多處閩南傳統古厝與宗祠建築,見證金門聚落的發展脈絡與先民勤耕漁撈的生活足跡。 本次活動邀請三位熟悉在地文化的講師有黃振良、陳炳容與陳成基擔任導覽,帶領參與者親臨現場體驗湖前聚落的人文底蘊與歷史記憶。走讀路線將依序造訪湖前風獅爺、碧湖殿、陳宗炯洋樓、舊金湖鎮公所、陳芳敬古厝(46號)、陳芳坑古厝與宗祠(47~49號)、陳芳窗古厝(57號)、陳芳猷古厝(56號),最終抵達碧湖小學舊址,聆聽屬於湖前的故事。 金門縣文化局局長陳榮昌表示,「四季走讀」系列以「閱讀土地」為核心,透過書本、腳步與人際交流,串起地方歷史與文化記憶。「藏冬~湖前」是一場閱讀行旅,也是一趟走進金門聚落深處的文化探索。期盼民眾在導覽過程中,能從老屋磚瓦與族譜故事間,讀出金門的厚重底蘊與人情溫度。 活動當天除導覽體驗外,現場亦設有「圖書巡迴車」與「借書證辦證服務」,鼓勵民眾現地閱讀、即時借閱,延伸閱讀的深度與廣度。文化局強調,「四季走讀」自推出以來,深受民眾好評。活動結合閱讀推廣與地方導覽,吸引親子共同參與,讓更多人從不同角度理解金門聚落文化的豐富層次。 未來將持續以四季為主題,帶領讀者走訪各鄉鎮聚落,體驗金門多元且細膩的文化風景。
-
凝聚鄉情 彰化縣金門同鄉會召開會員大會
社團法人彰化縣金門同鄉會為共商會務、凝聚鄉情,日前在彰化縣員林鎮麗禧酒店舉辦「114年第五屆第二次會員大會」,由理事長莊煒煌主持,莊育瑛擔任司儀。金門縣政府副縣長李文良代表縣長陳福海親臨致意,現場貴賓與理監事齊聚一堂,會後在溫馨熱絡的餐敘中增進互動、合影留念,讓活動在鄉情洋溢的氣氛下圓滿落幕。 大會內容包括年度工作會務報告、113年度決算及115年度預算報告、115年度工作計畫等重點議程,內容聚焦服務鄉親面向,現場交流踴躍。議程結束後安排聯誼餐敘,共享佳餚。 副縣長李文良致詞時表示,感謝理事長莊煒煌率領理監事團隊長期投入會務推展,期勉團隊持續發揮串聯力、服務旅外鄉親。他特別提到「金門心、鄉土情;他鄉異地、心手相連」的凝聚力量,希望旅台鄉親時常關注家鄉發展,有機會多回金門看看,能對於建設面向提供建言。李文良表示,只要是對金門有益的方向且具可行性,縣府都會積極協助促成。 彰化縣金門同鄉會自101年5月13日成立至今已滿13年,秉持「關懷互助、和諧互信」宗旨,歷年除完成會館購置,並辦理「把親鄉找回來」、中秋聯誼、重陽敬老、頒發獎學金、專題講座、慰勞成功嶺入伍金門籍子弟、替代役、協助台中機場服務台設置、參與各縣市旅台金門同鄉會交流等,成果豐碩,持續展現凝聚旅外金門人的影響力。 活動中另進行獎助學金頒發及敬老表揚,包括莊育瑛、陳妤萱、陳禹茹、陳柏源、王東樺、王芊萱、王婕如、王柔涵等8位優秀金門學子,以及張秋花、李研治、楊美珠、王該再、羅治安、方朝財、方許秀梅、任屏珠等8位敬老代表,現場氣氛溫馨。 此外,大會特別感謝在行銷金門三節配售酒工作上表現傑出的優秀成員,肯定其多年努力,並致贈感謝酒一瓶,以表謝意。 理事長莊煒煌表示,感謝貴賓蒞臨及理監事撥冗參加,期許團隊持續做為旅台鄉親與金門官方、相關單位的溝通橋樑,讓更多旅外鄉親能對於家鄉在建設、觀光、福利、交通及長照服務等施政進程,有更深入理解。 當日與會貴賓包括:金門縣政府副縣長李文良、彰化縣政府機要秘書張建豐、立法委員陳玉珍國會辦公室主任洪肇葉、金門縣政府中部服務處主任陳家財、台灣金門同鄉會總會總會長蔡少雄及許績宗秘書長、臺中市金門同鄉會理事長鄭根陣及榮譽理事長李淑睿、臺中市浯江金門同鄉會理事長陳篤春及榮譽理事長陳江平、南投縣金門同鄉會理事長蔡水棟、嘉義市金門同鄉會理事長方耀蛟及榮譽理事長張雲權等,場面熱鬧盛大,為活動增添光彩。
-
胡璉基金會慰問與援助金寧弱勢家庭
胡璉基金會持續以實際行動關懷地方弱勢民眾,日前由董事長陳龍安率隊,與金寧鄉公所主任秘書王四川聯袂前往探視金寧鄉遭逢困境的莊姓家庭,並致贈急難救助金與慰問品,傳遞社會的溫情與關懷,讓急難家庭感受到即時支持與人間暖意。 金寧鄉公所社會課表示,莊先生日前因車禍重傷,仍在醫院治療中;其妻張女士為中度身心障礙者,近日又被診斷出罹患結腸疾病。突如其來的醫療費用與生活負擔,使一家人陷入極大經濟壓力。 金寧鄉公所獲悉情況後,立即啟動社會救助通報機制,並主動向胡璉基金會反映。基金會在接獲通報後迅速召開審議會議,通過急難救助案,展現「急人之所急」的效率與溫情,並於短時間內完成慰問安排。 在慰問過程中,董事長陳龍安與主秘王四川親切與家屬話家常,關心其生活與健康狀況。陳龍安提醒近期天氣多變,須注意保暖與休養,並祝福莊先生早日康復、家庭重獲安定。他表示,基金會長期秉持「胡璉愛民助民」的宗旨,積極關懷弱勢族群、低收入戶及急難家庭,盼能以具體行動為民眾帶來希望與力量。 陳龍安同時代表縣長陳福海及夫人,轉達關懷之意。他強調,胡璉基金會將持續扮演社會安全網的重要夥伴角色,與公部門及社福單位攜手合作,讓資源發揮最大效益,確保沒有一個需要幫助的家庭被遺落。 金寧鄉公所主任秘書王四川則代表鄉長楊忠俊,感謝胡璉基金會長期以來對鄉內弱勢族群的照顧與協助。他表示,此次慰問行動提供即時協助,讓公所能更深入了解個案需求,後續將持續協助醫療補助、社福資源轉介及心理支持等服務,形成持續性關懷鏈。 王四川指出,金寧鄉公所未來將持續強化與各基金會、慈善團體及民間企業的合作,推動多層次社會安全網建構,讓鄉內急難家庭能在最短時間內獲得最需要的幫助。他表示,一份溫情的行動,往往能讓人重新站起來,這就是地方共同努力的價值所在。 胡璉基金會長年深耕金門地區,除急難救助外,投入獎助學金、長者關懷、醫療協助等多項公益計畫,持續延續胡璉將軍「愛民如子」的精神。陳龍安表示,基金會將持續扮演「社會溫度的守護者」角色,讓金門每一個角落都能感受到關懷與希望。 此次慰問行動,為莊姓家庭帶來實質幫助,展現了地方政府與民間團體協力同行的社會力量。透過即時援助與後續關懷,期盼能讓弱勢家庭重拾生活信心,為金門社會注入更多人性光輝與溫暖力量。
-
高齡長者外出未歸 警民合作順利尋回
金門縣警察局金湖分局於8日接獲報案,金沙鎮一名患有重度智能障礙、白內障及右腳殘疾的鄭姓高齡長者失蹤,家屬於當日清晨7時許發現母親不在家中,經自行四處尋找未果,焦急之下立即向警方報案協尋。 金湖分局接獲通報後,立即啟動協尋機制。警方透過調閱沿線監視器畫面,發現鄭姓長者於8日凌晨2時許徒步行經景山宮附近後便去向不明。由於近期早晚氣溫差距大,加上失蹤者年邁且有行動不便與視力障礙,若長時間滯留戶外恐有生命危險,金湖分局金沙分駐所員警不敢怠慢,立刻組成搜尋小組展開全面搜查。 警方分頭行動,除騎乘機車沿道路、巷弄巡查外,並會同里長動員里民擴大搜尋範圍,深入廢棄屋舍及蜿蜒小徑等偏僻地帶逐一排查。經過數小時不間斷的努力,終於在當日上午11時許於內洋11號前防空洞內尋獲該名失蹤長者。現場警方立即通知消防局119派遣救護車到場協助,經檢查鄭姓長者僅身體稍顯虛弱,並無大礙,隨後由家屬陪同返家休養。 此次搜尋行動中,金沙分駐所員警張文碩、陳定凱等人沿著廢棄房屋逐戶進入檢視,不放過任何可疑角落,展現高度責任感與敬業精神,其主動積極的行動獲得家屬深深感謝。家屬對警方在第一時間投入人力、協調地方資源迅速尋回母親,表達由衷的肯定與感激。 金湖分局長王貞惠指出,警方在接獲報案後能迅速整合警民力量,展現地方治安與社會安全網的緊密合作,該案件是警民同心守護弱勢的最佳典範。她特別呼籲,民眾家中若有失智症、智能障礙或行動不便的長者,應事先做好防護措施,例如在衣物上標註聯絡方式、配戴定位追蹤設備或申請「愛心手鍊」,亦可向警方主動辦理指紋建檔服務。這些措施能在意外發生時提高警方辨識與尋人的效率,避免憾事發生。 金湖分局再次提醒,天氣漸入冬季,日夜溫差明顯,家屬應特別留意年長者外出動向,並可與鄰里保持互助聯繫,共同守護社區安全。警方強調,將持續秉持「警力有限、民力無窮」的精神,深化社區巡守與通報網絡,確保每一位長者都能在安全、溫暖的環境中生活。
-
颱風逼近 台電提醒民眾做好防颱準備
鳳凰颱風來勢洶洶,目前正向西北西轉西前進,預估本週接近巴士海峽至台灣附近海面,因應颱風可能帶來的影響和災害,台電金門區營業處已完成颱風動員整備,並提醒民眾做好防颱準備,尤其是抽水站等不能停電的相關單位或設備,請及早自備發電機或不斷電設備。若發生停電事故,則請民眾多加利用台電網路通報及查詢停復電資訊,若不便使用網路,台電亦提供1911客服專線。 台電金門區營業處提醒,過去颱風期間常發生樹枝或招牌遭強風吹落時破壞配電設備導致停電,或大樓地下配電室淹水影響搶修,請民眾加強防範地下室淹水、加強固定招牌看板、取下懸掛物、修剪樹枝。如遇電線掉落與外露,請立即通知台電處理,切勿自行撿拾或碰觸,避免觸電。 台電金門區營業處強調,台電的配電自動化系統可即時監測各主要配電線路是否發生異常,如果民眾家中與附近住戶皆停電,台電會立即收到通知,請民眾耐心等候不需急著報修,台電將儘速派員搶修。如果附近住戶大多有電,只有零星幾戶停電,民眾可透過台電公司網站(http://www.taipower.com.tw)於颱風期間設有的「颱風停復電資訊」專區,輸入停電地址、停電狀況等,就可馬上查詢或通報停電資訊,快速又方便,請民眾多加利用;若不便使用網路,台電亦提供1911客服專線給民眾使用(或本區處停電通報電話082-325506)。 針對颱風造成的停電事故,台電將積極搶修儘快復電,復電程序將採「供電樞紐變電所→主幹線→分歧線」的原則來進行,並以大眾運輸、自來水及電話通信等公用設施優先,然後才是一般用戶的順序安排人員搶修,不過搶修進度仍會受到停電範圍、交通路況、風雨情況等影響,請遇到停電狀況的民眾多多體諒。
-
從戰地到藝術之島 擎天廳音樂會譜出動人旋律
由金門縣政府、文化部指導,金門縣文化局與國立清華大學藝術學院攜手主辦的「2025金門擎天廳音樂會」,於昨(8)日下午在金門縣擎天廳隆重登場。該音樂會以「教育扎根、永續發展」為核心理念,結合專業音樂家、清華大學師生與金門在地優秀學子,共同以音樂為媒介,串聯起文化、教育與情感的深厚連結,為金門的秋日午後譜出動人旋律。 音樂會貴賓雲集,出席者包括金門縣政府副縣長李文良、文化局長陳榮昌、行政院金馬聯合服務中心執行長吳增允,以及金防部政戰主任王石朋等人。 副縣長李文良表示,這場音樂會象徵金門從昔日軍事重鎮蛻變為文化藝術基地,展現金門人追求和平與文化創新的信念。活動在縣府積極推動與文化部支持下,邀集國內外優秀音樂家同台演出,不僅促進藝術教育與社區參與,也為地方注入新文化能量,帶動觀光與國際交流,彰顯金門的文化軟實力。 李文良強調,這正呼應縣長陳福海長期重視教育與文化發展的施政主軸,體現縣府以文化厚植地方競爭力、以教育孕育未來希望的決心。 此次音樂會匯集國內外頂尖音樂家,由國立清華大學藝術學院院長張芳宇率領音樂學系多位教授,並邀請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及前國家交響樂團首席級演奏家同台演出。演出陣容包括:小提琴杜沁澐教授(巴黎國立高等音樂院)、許詠傑教授(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中提琴蔡秉璋教授(前國家交響樂團演奏員)、大提琴婭力木教授(俄羅斯格涅辛音樂院博士、「史坦威藝術家室內樂團」成員),以及由宋光清、王濟揚、魏廷安、穆恩信、陳建勛等台北市立交響樂團首席級演奏家組成的銅管五重奏,陣容堅強、專業水準備受矚目。 此外,清華音樂系優秀學生黃翊凱、翁嘉秀、陳家媛、姚智閎與陳芃榛等人亦共同登台,展現青年音樂家的熱情與活力。金門高中黃沛媛(薩克斯風)與黃宏濬(單簧管)兩位榮獲全國學生音樂比賽特優的學子,亦受邀參與演出,象徵專業音樂與在地教育的傳承與連結。 音樂會壓軸段落,特別安排由金門高中及金城國中管樂團共20餘位學生,與清華大學音樂系師生共同合奏,展現跨世代的音樂交流與教育成果。在專業演奏家的引領下,學生們以熱情洋溢的演出詮釋青春與專業交融的音樂能量。清華師生與在地學子同台演奏的畫面,象徵音樂教育的延續與希望,讓現場觀眾報以熱烈掌聲。 另外,為讓藝術教育深植金門,《擎天廳音樂會》系列活動自11月7日起展開前奏曲。首先舉辦的「管樂大師班」於金門高中登場,由宋光清、王濟揚、魏廷安、穆恩信與陳建勛等教授親自授課,針對金門地區學生進行實地指導與示範演奏,讓學子能近距離學習專業技巧與音樂詮釋,啟發深厚的音樂熱忱。此舉不僅提升學生的演奏水準,更讓藝術教育的種子在金門萌芽茁壯。 「2025金門擎天廳音樂會」不僅是一場藝術盛會,更是一場文化對話。從大師班、主場音樂會到校園與社區快閃演出,形成教育、藝術與地方的多層次連結,象徵金門從戰地走向和平、從軍事重地轉型為文化藝術薈萃之島的轉變。 清華大學音樂系長期推動音樂教育普及,透過師生攜手深入地方,實踐大學社會責任;金門縣文化局則致力於文化傳承與藝術扎根。雙方合作不僅讓音樂教育能量在金門綻放,更讓鄉親們在生活中感受藝術的美好與人文的溫度,在音樂的回響中見證金門文化新篇章的誕生。
-
114年地價稅開徵宣導 廣播叩應搶答送好禮
稅務局為配合114年度地價稅開徵,將在114年11月12日下午4時至5時,於太武之春廣播電台調頻FM92.9辦理宣導活動,開放叩應電話:082-371839,稅務局備有精美宣導品(萌貓對杯組)共20份,歡迎鄉親屆時收聽廣播參加叩應。 稅務局表示,114年度地價稅稅單已寄送,民眾如未收到稅單或稅單不慎遺失,可攜帶身分證明文件及印章至全台地方稅捐單位,或撥打電話到金門縣稅務局申請補發。對課稅內容如有疑義,可於繳納期間內以電話、書面或親自前往稅務局洽詢,服務專線:082-325197分機303(金湖、金沙)、分機312(金城)、分機313(金寧、烈嶼)。 稅務局籲請鄉親準時收聽,叩應答題者限金門地區聽眾,先說通關密語「114年地價稅開徵!多元管道自由選e化繳納最輕鬆!」才能答題,每一人及每一電話號碼限領取一份宣導品。領獎時請持國民身分證正本或戶口名簿正本(經核對無誤後當場發還),及私章於上班時間逕向太武之春廣播電台(金門縣金寧鄉伯玉路一段240巷9號)洽領,領獎期限自114年11月17日至12月19日止,逾期未領獎者一律視為棄權不再受理,獎項由稅務局移作其他宣導活動使用。
-
縣府召開文化園區B棟整建規劃會報 兼顧結構安全與建築美學 結合自然地景環境共生
金門縣政府近日召開文化園區博藝館B棟整建第一期規劃會報,由縣長陳福海主持,並邀集參議陳金增、主計處長王崑龍、文化局長陳榮昌、文化園區管理所所長盧根陣及聯合打開建築師事務所團隊出席。會議針對場館整建中涉及的結構安全、排水設計與太陽能光電介面等問題進行跨局處討論,以解決多年漏水困擾為首要任務,並要求各單位在規劃階段即同步整合,避免工程重複、資源浪費。 縣長陳福海指出,文化園區B棟過去因漏水問題反覆影響使用,未來整建不僅要確保結構安全,一步到位解決漏水問題,更要兼顧建築美學與永續發展。他特別強調,太陽能光電設置雖是推動綠能的重要方向,但在設計上必須「不破壞建築原有語彙」,且能與周遭地貌、地景自然融合,維持園區整體的文化氛圍與視覺和諧。 陳縣長指出,近期外界關注太陽能光電可能造成的環境污染與視覺衝擊,縣府將秉持審慎評估、謀定而後動的原則,要求相關單位在設計階段即針對環境影響、排水防水及結構安全進行整體考量,確保施工不僅安全耐用,更符合生態與美感平衡。 陳縣長進一步表示,整建工程是一項具明確時程的任務,施工過程除效率外,更要在前端階段確認標準,確保工序一次完成、避免重複修改與耗損。同時,他請文化局與管理所同步研議未來使用方向,將展演、教育推廣與公共活動需求納入設計考量,使工程完成後能立即發揮文化功能。 會中,聯合打開建築師事務所就園區過去漏水情形與建物結構進行說明,指出相關問題須在第一期工程中一併處理,包括屋頂防水層與排水系統的重新檢視,避免日後因拆裝造成滲水或維護困難。與會單位一致認為,未來施作必須在安全、耐用與長期維護等層面上取得平衡,以確保館舍啟用後能穩定運作。 會議中另針對行政與經費協調進行交流。主計單位表示,將依據工程進度與實際需求適時辦理經費程序,以支持整體推動。陳縣長並指定由參議陳金增統籌協調跨局處事務,確保各項作業順暢銜接。文化局與管理所皆指出,園區未來用途將與工程時程同步研議,展演與公共使用方向會一併納入考量,避免後續營運與施工階段產生落差。 縣長陳福海強調,文化園區整建不只是修繕建物,而是為縣民打造一處「安全、安心、具永續價值」的公共空間。他認為,「若工程僅求表面更新、卻破壞原有文化脈絡或留下環境隱患,終將失去意義。」 縣府將持續以務實態度推進第一期與後續計畫,精準掌握進度、即時處理問題,讓文化園區在安全、美學與永續之間取得平衡,成為金門文化與環境共榮的新典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