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聞
-
跨越近百年時空 洪玉芬島嶼星空下—烈嶼人的悲與歡新書發表
洪玉芬近日在台北紀州庵舉行《島嶼星空下—烈嶼人的悲與歡》新書發表會,集溫馨,知性、和樂、感性……等濃厚的藝文氣息進行,文學界好朋友從各地前來致賀,洪玉芬的高齡父親洪天映也帶領家人一起分享新書的出版。開場之前,由洪玉芬夫婿陳正民所屬的四人薩克斯風樂團吹奏迎賓組曲,掀起一片輕鬆愉快的氣氛。 主持人盧美杏為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主編,因祖先也是來自金門,所以看完書,若干情節引發她更多的思考,產生無比的共鳴。 九歌總編輯陳素芳表示,「打開島嶼星空下,就像徐徐展開一幅歷史長軸,時間跨越近百年,空間則是從金門烈嶼出發。在這跨越三代的故事,看到了下南洋謀生「六亡、三在、一回頭」的俗諺、洗馬、種罌粟花、誤踩地雷、八二三砲戰等在台灣本島看不到也體會不到百年來烈嶼生活史。洪玉芬以似小說又像散文,用57個獨立的章節,以小見大,既是家族史,也是地方變遷史。蔡素芬(作家、林榮三文化公益基金會執行長)指出,洪玉芬從第一本散文集《希望不滅》開始,到《島嶼星空下》這本書,可看到她在寫作路上,十分認真也不斷地成長。2014《雜貨商的兒女》的文章,令人感動,當時便推薦她去公視一個專談書的節目│《FACE & BOOK》拍紀錄片。 蔡素芬進一步說明,洪玉芬書寫有個特色,寫遠方的非洲如《馬背上的舞步》,都是很少人有的經驗。可貴的是她經商忙碌的生活,她還願意書寫,表示她是一個內心熱情的人,願意為寫作付出心力與時間。 郝譽翔(作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教授)指出,「《島嶼星空下》在紙上展開一幅金門日常風俗的工筆畫長卷,細膩鋪陳出許多不為一般人所知的細節。以烈嶼獨特的地理位置,記載許多特有的人文歷史,例如;日據時代的種植鴨片罌粟,或是海盜入侵,或是走過戰火的離散,反映出生命的強大」。她認為,「《島嶼星空下》這本小說最可觀之處,就在於從青岐—一個位在烈嶼南邊靠海的最大村落,這一座史籍上記載「荒漠枯石,童山濯濯,白沙赤土,寸草難生」的貧瘠小島的宿命,寫出了不凡的篇章。」 李台山(台灣金門同鄉會總會長、金門文藝發行人)以《金門文藝》大家長的身分,以「天道酬勤,地道酬善,人道酬誠,商道酬信,業道酬精」很高興為洪玉芬筆耕有成獻上最誠摯的肯定與祝福。 侯建州(國立金門大學華語文學系專任副教授)以任教金大多年,多次造訪烈嶼經驗,以「雙重邊陲」的概念,來解讀洪玉芬書寫遠方的非洲與近的家鄉之價值。烈嶼與非洲是洪玉芬常書寫的題材,兩塊邊陲之地互為對應,發展成洪玉芬獨具一格的文字。 李宜涯(中國婦女寫作協會理事長)非常推薦這本洪玉芬的新書,57個短篇故事,匯成一部有血有淚的家族史記!但它的精彩,不僅是描述動人,文字細膩,情感真摯,更帶有文學的況味。玉芬以小見大的佈局就很讓人驚艷。在烈嶼遭受的古寧頭戰役和八二三砲戰時,家人及親友鄰居所受的驚恐,其描述的生動和慘烈,是他曾主編過這兩次戰爭的主編,看到最真實和最驚心動魄的描寫。恭喜玉芬完成了這樣了不起的著作。但更恭喜烈嶼,因為有了玉芬的這本書,烈嶼有了自己的定位與歷史傳承,所有的百年孤絕、傷痕,相信在此都得到了紓解。 沈珮君(作家)表示,玉芬筆下的人物「『落番』、『六在三亡一回頭』及許多諺語於她都是陌生、新鮮的,更了解『大台灣』(台澎金馬)的多元及豐富,還有多少待我們探索。而書中小人物大時代裡的酸甜苦辣及壓抑,好多地方讓她看到自己兒時,她很喜歡這部分。玉芬直抒自己所見所感,真摰、純樸。不需要什麼文學理論。『沒有人性,何來文學?』她從人性出發,看時代,寫鄉土,留下歷史。」 牧羊女(作家、金門文藝社長)表示,《島嶼星空下》裡許多閩南語、習俗、生活場景她都熟悉。此書等於把烈嶼島上百年困頓日子,經過57篇描述羅列,非常完整可貴。藉「天陽與炭治」夫婦一家成長,串聯屬於烈嶼的悲與歡。 黃春美(作家)表示,「洪玉芬這本《島嶼星空下》橫跨了三個世代,血液裡一脈相承的堅忍刻苦精神,彷彿書中主人翁天陽與炭治的前世與今生。早先對金門的刻版印象停留在軍事遺跡、戰地壕坑及高粱酒、砲彈鋼刀等等,親朋邀旅遊,意願極低,直到七八年前一遊,大大驚嘆金門文化底蘊之豐富,比如傳統的閩式建築、宗祠、私塾以及融合東西方風格的洋樓建築等等。洪玉芬娓娓訴說一個家族故事,但說的也是一個地方,一個大時代的故事,烈嶼因為這本書,歷史故事被保存下來,補足了台灣歷史一部分,也是對後代鄉民一大貢獻。 最後進行林黛嫚與洪玉芬的對談,幾個問題深入又尖銳,包括書以父母為原型創造出二位「假設」主角名字所代表的意義,以及許多篇章描述他們聰明且刻苦耐勞。 洪玉芬表示:父母將近一世紀的歲月時光,卻經歷了南洋落番、日本殖民、國共砲火、冷戰兩岸對峙、以及和平的現在。他們一輩子活得艱困卻精彩,藉著他們堅韌的生命,重新撫摸金門小島的歷史傷痕。而且從小生長的環境—烈嶼青岐,包括父母以及周圍的叔伯等宗親,無不刻苦耐勞面對生活,尤其父母親的身教,總以勤勞、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面對困難,給我們兄弟姊妹影響很大。他們不被困苦的環境打敗,勇敢地走過磨難的一生,來自天生的性格與後天環境的磨練。這種精神的傳承是這本書書寫的主旨。
-
114年第三次專技高考護理師考試今登場
一一四年第三次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等考試護理師考試,將於(今)十一月八日(星期六)在金門縣立金湖國民中學教學大樓舉行,此次應考人數計有十二人;金門考區本次考試僅設一間試場(8001),金門縣政府提醒應考人務必留意考試舉行時間及試場位置。 縣府在考試前,於新聞發布室辦理「一一四年第三次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等考試護理師考試金門考區各組試務調協會議」,由秘書長張瑞心主持,人事處長錢忠直、考試院研究委員陳玉貞以及考場試務人員出席。 金門縣政府人事處表示,國家考試考前一天不開放進入試區查看試場,考生可於考試當日前往試區公布欄查看或透過「國家考試網路報名資訊系統」中的「試區查詢」功能查詢相關資訊,同時提醒本次考試期間仍不開放陪考。另縣府為避免食安疑慮,本次考試不提供考生代訂便當服務。人事處同時提醒,應考人應考時,應憑國民身分證、護照或具有照片足資證明身分之全民健康保險卡、駕駛執照應試。考試中不得隨身攜帶、配戴或使用行動電話、電子穿戴式裝置或其他具有資訊傳輸、感應、拍攝或記錄功能之器具、設備,亦不得置放於試場座位四周,關機者亦同,違者依試場規則規定予以扣分。
-
東南科大與金門農工辦機車修護服務隊 以行動回饋鄉里
東南科技大學與國立金門高級農工職業學校攜手舉辦「114年度機車修護服務隊」活動,於10月28日、29日分別在金門農工校區與金門家樂福登場,為鄉親提供免費更換機油、齒輪油、機車除鏽、碟盤清潔等多項貼心服務。活動不僅展現兩校技職教育成果,也讓學生透過實務操作回饋社會、深化專業技能,深受地方民眾肯定。 本次活動由東南科技大學主辦、金門農工協辦,敬業機車行提供技術支援。10月28日(星期二)下午1時至4時於金湖鎮金門農工側門(復興路一段)舉行首場服務,翌日(10月29日,星期三)上午9時至12時則移師金門家樂福續辦。活動採現場限量方式,提供「免費保養、換完為止」的公益服務。 活動由東南科技大學林俊男副教授、張騰躍講師帶領車輛工程相關科系學生,與金門農工汽車科師生共同組成服務團隊。學生們穿著整齊制服、分工合作,細心地為每一輛機車檢測、保養,展現出專業與熱誠。許多鄉親在服務後表示感謝,認為學生態度親切、技術嫻熟,真正讓民眾感受到教育的溫度。 林俊男副教授指出,「機車修護服務隊」是東南科技大學長期推動的服務學習計畫,透過實地操作讓學生走出課本,進入真實場域服務社會。他強調,這不只是修車,更是培養學生的責任感與團隊合作精神。學校期望學生能從服務中體會專業價值,將所學回饋地方,成為有能力、有品格的技職人才。 金門農工汽車科也表示,與東南科大的合作為學生提供難得的跨校實作機會,讓年輕學子能與大專院校團隊交流學習。學生在實務過程中從油品選用、零件檢測到工具運用,皆需專注與細心;此外,也需與民眾互動溝通,建立服務態度與專業自信。學校肯定學生積極投入、樂於助人的精神,展現金門青年實作與關懷並重的特質。 張騰躍講師表示,技職教育的核心價值在於結合理論與實務,讓學生在真實環境中學習、服務、成長。透過這樣的活動,學生不只學會技術,更學會面對人群、解決問題與團隊合作,這些經驗是課堂上學不到的。
-
《胡璉爺爺說故事》今浯江書院登場
為讓更多民眾深入了解金門早年「落番」南洋移民的歷史脈絡與家族情感,財團法人金門酒廠胡璉文化藝術基金會舉辦《胡璉爺爺說故事》戲劇演出,訂於今(8)日(星期六)晚間7時在浯江書院隆重登場,由金門鱟劇團原創製作並傾情演出。活動現場免費入場,邀請鄉親與旅客在秋夜裡共享一場跨越時空的溫情之旅。 本劇以「穿越」為創作概念,帶領觀眾走回民國初年動盪年代,重現金門人在生活困境中奮力求生、勇敢逐夢的身影。劇情以一個金門家庭為主軸,講述青年為了家計毅然遠赴南洋打拚的心路歷程,從離鄉背井的無奈,到對親人的掛念與對家鄉的深切思念,細膩描繪出金門人堅毅、勇敢又深情的特質。 金門鱟劇團以金門話演出,搭配傳統音樂與現代表演手法,讓觀眾看見戲劇藝術的美感,能感受語言與情感交融的真實溫度。劇中透過世代對話與時空轉換,串起金門人共同的記憶,重現早期島嶼移民南洋的生活片段與奮鬥軌跡,讓「落番」這段歷史不再只是老照片裡的回憶,而是鮮活的情感連結。 胡璉基金會董事長陳龍安表示,胡璉將軍是金門歷史上重要的軍事人物,其家族背景與移民經驗深刻呈現金門人堅韌不拔、愛鄉愛土的精神。此次戲劇以「胡璉爺爺」為敘事引路人,以親切、溫暖的語調帶領觀眾穿越時空,看見金門人在戰亂與遷徙之間仍堅守信念、勇敢生活的故事。 他指出,《胡璉爺爺說故事》不只是一齣戲,更是一場文化記憶的回望與情感交流。基金會希望藉由藝術的形式,讓觀眾在欣賞表演的同時,能重新認識金門的歷史底蘊與文化價值。透過在地團隊的創作能量,展現金門文化在當代延續出新的生命力。活動特別選在歷史氛圍濃厚的浯江書院舉行,象徵歷史傳承與文化再生的意涵。
-
豬隻解除禁宰、禁運 國產豬肉重返餐桌當主角
歷經多日禁運禁宰的國內豬肉市場,昨(7)日凌晨零時起全面恢復毛豬拍賣、屠宰、屠體運輸及零售交易。行政院長卓榮泰表示,為避免長時間休市造成毛豬供需失衡,已責成農業部審慎執行產銷調節措施,穩定市場秩序與價格,保障豬農收益及消費者權益。 農業部日前宣布,自6日中午12時起開放活豬運送,並於7日零時恢復拍賣與屠宰流程,但為確保防疫安全,廚餘養豬仍暫時禁止,待查核與監控法制完善後再行評估。 昨(7)日適逢「立冬」節氣,是冬季的第一個節令,象徵進入進補時節。古人相信立冬需「補冬」以禦寒、補元氣,因此不少民眾趁著豬肉解禁當天,前往市場採買溫體豬肉與羊肉、雞肉等食材,準備烹煮羊肉爐、麻油雞、豬尾湯等暖冬料理。 傳統市場昨(7)日一早湧現人潮,豬肉攤重新開張,買氣明顯回升,羊肉、雞肉攤位同樣大排長龍;攤商表示,因民眾久未購買溫體豬肉,加上立冬進補需求,生意比往年更為熱絡。 業者普遍認為,豬肉解禁不僅穩定了市場供應,有助於恢復消費信心。隨著防疫措施持續落實,市場秩序逐步回歸常態,國產豬肉再度成為冬日餐桌上的主角。
-
立冬補冬補嘴空 榜林以麻油雞湯傳遞溫情
立冬到來,象徵著一年進入最後一個季節,宣告冬藏時節正式開始。為讓長者在節氣交替之際補足元氣、增進情感交流,金寧鄉榜林老人會特別舉辦「立冬暖心」食農教育暨關懷活動,透過傳統補冬習俗與在地食材結合,讓社區洋溢溫情與香氣。 活動由榜林老人會理事長李瑞珍、縣議員許玉昭帶領,現場以「吃當季、食當地」為理念,選用金門在地食材入菜,金寧鄉安岐村道地的古早味金門麻油、榜林農友自種生薑、金門高粱酒與米酒、金門麵線、農友自養放山溫體雞等,烹調出香氣四溢的麻油雞湯,讓長者們一邊享用暖身料理,一邊感受濃濃的人情味。 李瑞珍表示,立冬是冬季的第一個節氣,在傳統習俗中有「立冬補冬,補嘴空」的說法,意指這一天進補,象徵為身體儲備能量、迎接寒冬。她希望透過辦理立冬補冬活動,能讓長者補充體力、增強免疫力,更能藉由共食分享與互動,凝聚社區情誼,延續金門人「惜情顧老」的在地精神。 活動現場氣氛熱絡,香氣四溢的麻油雞湯撫慰了長者的味蕾,溫暖了他們的心。許多長輩表示,能在熟悉的村公所社區空間與鄰里一同分享麻油雞湯、談笑風生,是歲末最幸福的事。榜林老人會志工貼心協助分餐,讓行動不便的長輩能安心享用,充分展現社區互助精神。 縣議員許玉昭肯定榜林老人會長年深耕長者服務,她表示:「這樣的活動延續傳統節氣文化,實踐健康食農教育的理念。」她指出,金門地區擁有豐富的農產資源與優質食材,未來若能持續推廣「在地食材入社區」,能帶動農村經濟,也能讓銀髮族長者吃得更健康。 榜林老人會長期關懷在地長者,平時除定期辦理健康促進課程、傳統美食、技藝傳承活動與長照關懷服務外,積極結合節慶文化辦理特色活動。此次「立冬暖心」活動,即是將節氣文化與長者健康促進理念融合,體現「從土地到餐桌」的精神。 活動最後,在志工與長輩的笑聲中圓滿落幕。熱呼呼的麻油雞湯香與溫暖的情誼,成為冬季序曲中最動人的一幕。榜林老人會期盼未來持續透過節氣活動,串起社區人情網絡,讓節氣立冬的金門,多了一份溫暖與幸福。
-
縣府辦人民團體會務運作輔導課程 強化組織能力
為強化本縣人民團體會務運作能力,金門縣政府於11月1日上午在縣府多媒體簡報室舉辦「114年度人民團體會務運作輔導課程」,吸引全縣65位社團會務人員踴躍參與。課程內容兼具理論與實務,現場互動熱絡,學員們表示收穫豐富、獲益良多。 課程由縣府社會處處長王茲繐主持,她代表縣長陳福海感謝各社團承辦人員長期投入社團業務、無私奉獻地方發展。她指出,金門縣目前立案的人民團體已突破910個,涵蓋協會、學會、宗親會、校友會及公會等多元類型,展現民間社會力量的蓬勃成長。 王茲繐處長表示,隨著理監事改選與會務人員更迭,部分新任幹部對人民團體法規及會務程序仍不熟悉,可能影響組織運作與會員權益。縣府特別舉辦此次輔導課程,期能協助各團體建立正確觀念,熟悉會務運作程序與相關法規,提升組織治理能力,凝聚民間力量共同推動社會公益。 課程邀請兩位具備專業背景的講師授課。由內政部合作及人民團體司社會團體輔導科科長蕭子珊主講「人民團體會務、選務與財務運作要領」,她將法規條文與實際案例相結合,說明會議召開程序、理監事選舉作業、財務管理規範及最新法規修訂重點。她並透過多年輔導經驗分享常見問題與解決方案,協助學員掌握法規重點、避免誤觸規定。 另由縣府政風處吳冠瑩專員講授「公職人員利益衝突迴避法」專題,針對人民團體申請補助時應注意的利益迴避與揭露義務進行解析。她提醒,許多團體因不熟悉規定或揭露程序不全,可能誤觸法網;唯有建立完善的內部控管與法治觀念,才能確保團體永續經營。 與會學員普遍反映課程實用性高,內容切合實務需求,特別有助於新進會務人員快速掌握法規要求與作業流程。有學員表示,講師的實務分享解答了多年來在會務推動上的疑問,希望縣府未來能持續辦理類似課程,提供更多學習機會。 社會處表示,本次課程只是推動人民團體輔導的起點,未來將依各團體實際需求,規劃多元化與分眾化的培訓內容,並強化諮詢與輔導服務,協助各團體健全發展、落實自主管理,共同促進金門社會公益與民間活力。 透過系統性的培訓與法規宣導,縣府期盼能全面提升人民團體的專業能力與治理效能,強化民間社會力量,讓各類社團組織在金門地方發展中發揮更積極的影響力,攜手打造更美好的幸福家園。
-
重視漁民作業安全 研議港區改善促進漁業穩定與產業升級
為強化漁港管理、保障漁民停泊安全並提升漁民整體福利,縣長陳福海日前於縣長室主持與金門區漁會的相關議題討論。金門區漁會陳水義理事長率常務監事吳國右、總幹事許丕煌及會務人員王水添等一行與會;縣府則由參議王登緯、產業發展處長李銘培、綜合發展處長魏志成、觀光處副處長何桂泉及港務處副處長陳志昕等單位代表陪同出席。雙方聚焦港區使用、停泊管理優化及漁民福利增強等重點議題,持續強化行政協作,以務實態度推動海洋產業永續。 陳福海縣長表示,漁民在海上打拚,不但支撐地方飲食供應,更形塑金門海洋文化的獨特樣貌。縣府施政始終以漁民需求為核心,無論管理制度調整或港區改善推動,皆以提升作業安全與停泊便利為主要目標。他指出,縣府將持續聆聽漁會及漁民意見,精進推動各項建設,讓漁業持續茁壯、生活品質同步提升。 會議中,漁會關切羅厝漁港停靠空間受限情況,希望強化停泊配置與管理措施,提升漁船停靠效率與夜間安全。港務處表示,已依縣長指示完成港區使用盤點,並將依需求調整停泊動線及配置,同步檢討引導設施與安全條件,使作業環境更為完善。 針對自用小船停泊需求增加,與會人員建議檢視不同碼頭功能配置,以提升整體安排彈性。縣府回應,將從安全規範、管理權責及後續維護等面向穩健研議調整方向,使港區利用更貼近漁民實際操作需求。 在漁民支持與產業形象提升面向上,雙方亦就116年全國漁民節活動交換意見。漁會表示,如能由金門承辦,有助提升在地漁業能見度與行銷推廣效益。陳福海縣長對此表達支持,認為此類活動具備象徵意義,也有助展現漁民付出與產業特色。縣府將待中央規劃方向明確後,依需求提供行政配合,並與漁會保持聯繫,持續增進漁業宣傳效益。 陳水義理事長代表漁會同仁,感謝縣府團隊長期關注漁業發展與漁民需求,並對各項漁港維護及行政協助表示肯定。他提到,漁會將持續反映意見,與縣府保持合作,以改善港區作業與服務環境為目標,提升漁民工作之安全與便利。 陳福海縣長最後表示,漁港是支撐漁業發展的重要據點,也是漁民返港休息的安心所在。縣府將持續推動相關政策與設施完善與升級,加強與漁會及漁民溝通,用更周全的方式優化港區環境與安全條件,並精進漁民照顧措施,讓漁民能在更好的條件下生產、生活,共同為金門漁業建立穩健的發展基礎。
-
榮欣志工熱心助陣 捐血傳愛凝聚社區公益能量
為響應社會公益、推廣捐血助人精神,金門縣政府於4日在金湖鎮新市籃球場舉辦「捐血傳愛‧金門之愛」活動,號召鄉親踴躍挽袖捐血,以實際行動傳遞愛心與溫暖。現場氣氛熱絡,民眾反應踴躍,不僅展現了金門人熱血助人的溫情,更凝聚了社區的公益能量。 此次活動由縣府主辦,金門縣榮民服務處全力支持,並結合榮欣志工共同投入。金門榮欣志工特別響應縣府號召,由金湖志工隊隊長呂淑瓊率領志工吳佩娟、陳向鑫等人到場協助,投入現場服務與宣導工作。志工們身穿制服、精神抖擻,協助民眾填寫捐血資料、維持秩序、提供茶水服務及關懷慰問,展現熱血助人的服務精神,為活動注入更多溫馨力量。 活動當日,參與捐血的民眾絡繹不絕,隊伍不時在會場內外排起長龍。榮欣志工們分工明確、配合默契,不僅協助捐血站人員順利推動流程,也主動向民眾宣導捐血的意義與益處,鼓勵更多人加入捐血行列。許多民眾表示,看到志工們用心服務、熱情微笑,也受到感染,決定挽袖捐出熱血,為社會盡一份力量。 金湖志工隊長呂淑瓊表示,捐血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助人方式,每一袋血液都可能挽救一條寶貴的生命。她感謝縣府及榮服處的支持,讓志工夥伴有機會投入這樣有意義的活動,讓愛心在社區間流動。呂隊長也強調,志願服務不僅是奉獻,更是一種學習與成長的過程,透過一次次服務經驗,志工們更加理解「助人最樂」的真諦。 金門縣榮民服務處劉信義處長指出,榮欣志工平時除積極投入各項榮民服務、關懷訪視與社區活動外,也主動參與社會公益,以實際行動展現「榮民一家親、志願服務心」的精神。此次捐血活動是最具實質意義的善行之一,不僅幫助醫療院所補充血液存量,也讓「助人為樂」的理念深植人心。 縣府也特別感謝各單位的協力與民眾的熱情支持,讓「捐血傳愛‧金門之愛」活動圓滿成功。透過一袋袋熱血的匯聚,不僅補足醫療資源,更象徵金門人互助互愛、守望相助的精神。當天活動在溫馨與感動的氛圍中落幕,也為金門這座充滿人情味的島嶼,留下最動人的公益印記。
-
金門跨境電商再進化 品牌故事力登場 助攻業者開啟國際行銷新契機
為持續協助金門在地業者拓展國際市場、精進品牌行銷與電商實力,金門縣政府於5日下午,於金城綜合社會福利館舉辦「114年度金門縣跨境電商輔導計畫成果發表會」,現場邀請十餘家在地業者一同與會,交流氣氛相當熱絡。 本計畫進入114年度後持續精進,更著重於輔導、電商人才培訓與產業推動等面向,透過專家諮詢、深度輔導、人才培育、直播與海外聯合行銷等,協助業者將金門的優質商品轉化為國際市場可理解、可感動的品牌語言。本次成果發表會邀請到業者們分享參與本年度計畫後的轉變,在會中更由業者現身說法分享蛻變成果。 金門縣政府產業發展處表示,本次受輔導的業者們親自分享參與「跨境電商輔導計畫」的歷程,從品牌定位、目標市場分析到跨境平台選擇,展現出從無到有、一步步成長的實踐成果。 跨境電商輔導計畫透過專業顧問團隊提供店家初期診斷與深入輔導,協助業者釐清自身優勢,並制定最合適的品牌推廣與行銷策略,陪伴業者建立穩定的跨境銷售通路。這些案例不僅呈現金門在地企業的數位轉型成果,也展現出青年返鄉創業的熱情與創新動能。 參與業者中,妙妙屋庇護工場以手作產品結合地方關懷,透過電商平台開啟弱勢就業的新契機;金高高粱醬油則運用金門高粱酒粕發酵技術,打造具有地方風味的特色醬油,成功在網路上累積口碑;香蜂一條根透過輔導積極轉型中,有望成為金門一條根產業的文創明日之星;巧獅秘境則是將地方特色轉化為沉浸式體驗,打造出融合文化與觀光魅力的金門新亮點。金牪牛肉乾堅持使用在地飼養黃牛與高粱酒香入味,成為結合金門飲食文化與伴手禮市場的代表品牌。同時,青年創業品牌阿布腸粉在輔導團隊協助下,從金門在地餐飲店進一步研發新產品生產與線上銷售,創造全新商機;馬家麵線則以傳統製麵工藝結合數位行銷策略,讓「金門手工麵線」走向更廣的市場舞台。 產發處表示,未來也將持續推動跨境電商輔導與在地品牌培力,透過數位工具與行銷資源,讓更多金門好物走出島嶼、行銷國際,展現金門產業的多元魅力與堅實實力。 本次成果發表會活動也邀請到曾任東森購物台購物專家,以多部瀏覽率破百萬的馬祖影片的講者林庭旭,近年林庭旭成功提升馬祖在網路上的曝光與關注度,更常在馬祖各大產品或旅遊展售會、跨年晚會到大型慶典等活動中,見到他專業且具感染力的主持身影,堪稱「馬祖達人」。林庭旭為現任馬祖青年發展協會理事與立賢教育基金會講師,致力於以舞台魅力與行銷實戰經驗,推廣地方文化價值,當天更以自身經驗,分享如何「拍出故事力」的影片,讓品牌以真實情感打動市場,同步賣出品牌力,積極助攻金門業者創造國際行銷新契機。 除專題講座外,為讓業者們把握良機「取經」成功經驗,成果發表會當天更邀請業者與講者林庭旭共同對談,探討創意內容、影音行銷與品牌合作的多元可能,透過腦力激盪一同促進地方產業互學共榮。 金門縣政府產業發展處進一步說明,本計畫不僅是電商輔導,更是一場以「故事」連結市場、以「文化」開啟商機的行動,讓金門品牌從地方走向世界舞台,展現地方產業的創新韌性與文化魅力。 本計畫相關輔導及課程資訊,請洽計畫官網:https://kinmenshop.com.tw聯絡電話:金門跨境電商辦公室0968-386-821。金門優選蝦皮賣場:https://shopee.tw/kinmenpreferred?entryPoint=ShopByPD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