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聞
-
昔日戰地水上秘境華麗轉身 新湖漁村小艇坑道活化成新興觀光亮點
金門縣政府昨(3)日上午10時30分於新湖漁港慈鑾宮前舉辦「漁村小艇坑道啟用典禮」,宣告「料羅灣側翼戰術佈局海岸防線軍事文化景觀活化計畫」正式邁入新里程。這座隱藏於海岸的神秘軍事坑道,經縝密規劃與整修後,重新開放,搖身一變成為結合軍事文化、人文聚落與水域遊憩的新興觀光亮點。 金門縣副縣長李文良於典禮中致詞表示,縣長陳福海自上任以來,積極推動觀光基礎建設升級,除持續強化戰地文化與歷史場域的保存外,也著眼於水域資源的永續利用,力求在符合法規及安全原則下,逐步開放湖庫與海域活動,為金門注入更多元觀光魅力。 全新啟用的漁村小艇坑道,除保留其軍事遺構風貌,更首度導入水上立式划槳(SUP)活動。民眾可在坑道內滑行,彷彿穿越歷史長廊,展開一段融合歷史、自然與感官的奇幻水上之旅。坑道內水面平靜、光影交錯、聲音迴盪,營造出兼具神秘與靜謐的獨特體驗。 該案「新湖漁港小艇坑道環境修復再利用工程」總經費5,000萬元,由內政部國土署補助3,950萬元,金門縣政府自籌配合款1,050萬元。整修完成後,以「浪遊、秘境」為核心構想,重新規劃坑道內外的步道與安全設施,讓民眾得以親臨其境,感受昔日戰備氛圍,並轉化為壯麗動人的軍事史詩場景。未來將串聯周邊聚落、軍事遺跡及在地景觀,建構「軍事、文化、聚落廊道」,帶動金門觀光與地方經濟發展。 縣府觀光處表示,配合本次啟用典禮,將於暑假期間辦理兩場「坑道SUP立槳體驗活動」,分別於7月19日及26日舉行,採事先線上報名,活動詳情可至「金門觀光逗陣行」臉書粉絲專頁查詢。盼藉此推廣水域遊憩,提升觀光多樣性,吸引更多年輕族群與親子客群前來體驗金門的嶄新風貌。 觀光處長許績鑫指出,金門四面環海,擁有豐富的海洋自然資源,縣府長期以來推動水域遊憩及海洋觀光產業,希望透過此次坑道活化,拓展水上活動與文化旅遊的結合,打造兼具歷史、教育與休閒的優質旅遊環境。 此次啟用不僅形塑出新湖漁港旅遊片區新風貌,更與鄰近E090「海天堡」、金門區漁會「金門海島學校」形成具特色的觀光動線,整合軍事秘境、海洋教育與藝術創作,構築出「動靜皆宜、海天一線」的新旅遊模式。 遊客可在E091小艇坑道中划槳探秘後,前往E090看海咖啡館賞景品茗,或參與金門海島學校於7月1日至8月31日舉辦的「金門海島生活節」,欣賞藝術家與小學生共創的海洋永續藝術作品。此外,也可走訪慈鑾宮了解在地宗教文化,參與「漁村故事導覽」、「軍事探索」、「藝術共創」及「手作體驗」等多元活動,深入體驗金門「戰地文化×海洋教育×生態體驗」的融合新貌。 金門縣政府表示,未來將持續盤點與活化軍事文化資產及自然資源,推展多元觀光內容,期使金門以更加豐富與獨特的海島風情,躍升為國際旅客心目中最具吸引力的觀光目的地。
-
防災數位教材研習 強化教師教學知能
烈嶼國中承辦「114年度防災數位教材研習」,集結全縣各國中、小教師,透過創新教學與設計實作,強化教師防災教學與課程設計能力。在極端氣候與災害風險日益升高的當下,學校教育如何讓「防災」真正走進課堂、進入生活?由金門縣防災教育輔導團主辦、烈嶼國中承辦的「114年度防災數位教材研習」,聚焦「怎麼教、教得好」的防災教學行動。 烈中指出,此次研習邀請大同大學媒體設計系教授陳彥甫擔任講師,課程導入「設計思考」架構,讓教師們在真實任務情境中分組操作、動手規劃,重新詮釋防災教案設計的方式。現場也實地導覽教育部「防災數位教材平台」,提供參與教師實際操作與課程整合的機會,幫助大家看見更多可行且有感的教學資源。 金門縣政府教育處國民教育科科長葉麗珠感謝烈嶼國中承擔本次研習,也感謝所有參與的校長與老師們的投入。葉麗珠指出,防災教育不能只靠每學期一次的演練,更需要在課堂中紮實地培養學生的判斷力與應變力。面對的不只是自然災害,而是瞬息萬變的社會環境,這不只是「備課」,更是「準備應變」—準備好面對未知、做出反應、成為行動者。她進一步指出:設計思維就是在教學中做最有效的資源規劃方式,它不只是讓教材更有組織,而是讓教學更有方向、更具彈性。數位教材則提供我們跨越場域與限制的工具,讓防災不再只是口令和步驟,而是一種真正能在學生身上扎根的生活素養。 烈中指出,此次研習聚焦三大主軸:強化教師防災教學與課程設計能力、推廣防災數位教材的實作與平台應用與促進縣內教師經驗交流與資源共享。參與教師反應課程設計實用、思維轉換清晰,有助於打破以往對防災教學的刻板印象。老師在課後分享:「我們不能只是把教材搬進教室,而是把防災的思維帶入孩子的日常生活。」烈中表示,這場防災數位教材研習,對於「防災素養」與「課程創新」兩者結合,提升第一線教師對數位教材的實作及運用,增進數位防災素養教學知能。未來,防災教育輔導團也將持續推動數位與實體融合的教學方式,讓每一所學校都能具備面對災變的智慧與行動力。
-
民間保育行動翻轉珍稀魚種命運 縣府攜手青年力量打造永續金門
關心地方珍稀物種的保育與在地生態永續推展,金門縣長陳福海近日前往位於金湖鎮山外里的「再生魚坊」參觀,實地走訪這處由金門縣野生動物救援暨保育協會理事長陳光耀所創立的民間保育場域。陳縣長盛讚該場對珍稀物種保育的長年投入,並表示縣府未來將加強與民間力量攜手,以行動守護這片土地的生態基因,也期待將此類保育精神進一步結合青年創業與地方產業發展,開創金門永續的新典範。 再生魚坊雖外觀簡樸,卻是金門保育能量的象徵,園內飼養多種珍貴魚類,包括被視為全球僅存於金門的「大鱗梅氏鯿」,以及已在野外失蹤數十年的「高體鰟鮍」。陳光耀耗費多年心力與資金,自建水族設施、購置高蛋白飼料,以保育近400尾大鱗梅氏鯿作為「保底族群」,確保即使野外族群面臨滅絕,仍可透過人工復育重建棲地。他也積極推動外來種移除計畫,防止巴西龜與金門原生金龜混種,避免生態基因污染。 除了保育,再生魚坊也是一處兼具教育功能的民間基地。鐵皮屋內有如一座縮小版自然中心,展示各類淡水魚種與水棲爬蟲,同時持續對外推廣保育觀念,吸引學校、社區與外地遊客前來參訪學習,不僅為珍稀物種提供棲身之地,也成為推動民間參與、社會共識凝聚的重要平台。 對於再生魚坊長年耕耘的成果,陳福海縣長表示,這些工作真的很不容易,如果有需要縣府協助的地方,會盡力協助推動。對此,陳光耀也指出,目前魚坊主要執行的是中央委託縣府辦理的保育專案,須透過公開標案取得,期望未來若能獲得更多在地行政支援與持續資源,保育行動將更穩健持久。 事實上,再生魚坊在保育大鱗梅氏鯿方面已取得全國最亮眼成績。陳光耀表示,現今金門全境粗估已有近6萬尾大鱗梅氏鯿,與十多年前族群數量不到300尾、棲地極度不穩的情況相比,堪稱奇蹟式翻轉。他表示,這是把一個幾近滅絕的物種,重新拉回金門生態的主體地位,這是所有保育人員共同努力的成果。 除了場域內的繁養保育,陳光耀也長期投入野外生態調查,曾在烈嶼地區發現未見紀錄的稀有魚種「鯵鰷」(音同餐條),並重新尋獲失聯多年的「高體鰟鮍」。目前他正搜尋已20年未見於金門的「史尼氏小鰍」,甚至多次申請進入軍管區尋找蹤跡,展現其對保育工作的執著,也突顯民間團體在守護金門自然資源中的無可替代性。 陳縣長除表達高度肯定外,也指示金門縣水產試驗所積極與再生魚坊建立合作關係,推動魚苗採購與水域放流計畫,期望透過公私協力,強化原生種復育機制,實現科學研究與地方經驗的雙向融合。水試所隨後表示,未來將研議向再生魚坊採購大鱗梅氏鯿等魚苗,放流至縣內水庫或野溪棲地,擴大原生種族群的保育與管理。 同時,陳縣長也提出進一步整合保育行動與青創扶植政策。他指出,縣府多年來推動「金門三創中心」、「光華園青年創業基地」等計畫,鼓勵青年投入文化創意、生態觀光、地方創生等多元產業,讓年輕人能以創意與熱情扎根家鄉。地方型SBIR補助計畫也提供高達百萬元的資源,協助青年團隊技術研發與產品驗證。這些政策機制未來可與保育基地串連,發展如水生動物導覽、保育教育商品設計、生態旅遊規劃等新型態產業,讓保育工作成為青年創業的新動能。 陳縣長強調,保育工作不是短期專案,而是需要長期扎根、全民參與的持續行動。縣府未來將協助有志團體申請保育相關計畫,整合縣內學校、社區資源,爭取中央資源與外部專業導入,擴大金門保育網絡的深度與廣度。他也強調,生態保育與地方發展並不衝突,反而是永續金門的根基。我們將持續支持像再生魚坊這樣的民間典範,讓金門的自然環境成為我們共同的驕傲,也讓下一代擁有看得見、摸得到的自然未來。
-
114年秋節配售酒 9/1起首在金湖鎮配售
為嘉惠鄉親,讓縣民在中秋佳節安心便利購得金門高粱酒,金門縣政府公告114年中秋節配售酒配售時程與申購規定。本次配售酒品為「1L-53度114年中秋節配售專用酒」,每位符合資格者限購一份,共十二瓶,每瓶售價400元,整份總價4,800元,僅接受現金交易,不受理其他支付方式。 縣府昨日下午在大禮堂召開中秋節配售酒研商會議,由參議許正芳主持,財政處代理處長關嘉荣、金酒公司代表以及各鄉鎮村里長和戶政相關單位人員與會,針對114年中秋節配酒配售事宜進行討論與確認。 許正芳參議於會中感謝各單位同仁過去春節及端午節配酒作業的投入與協助,使作業流程順暢且盡善盡美。他也肯定財政處提前兩個月召開會議的效率,認為周全規劃有助縮短會議時間,提升整體行政效能。他亦期許未來各項業務都能秉持效率與便民精神,順利推展,讓全體鄉親共享金酒飄香的中秋節慶氛圍。 縣府財政處說明,為讓配售作業順利進行,本次戶籍作業基準日訂於114年8月6日,金門酒廠將於8月25日至26日統一派送提貨單至各鄉鎮,隨後即展開各鄉鎮及村里公所配售作業。依照規劃,金湖鎮民眾可於9月1日至3日申購,金城鎮為9月2日至4日,金沙鎮安排在9月3日至5日,烈嶼鄉為9月4日至6日,金寧鄉則訂於9月5日至7日辦理。各鄉鎮配售期間原則上為期三日,但各村里可視實際情況彈性延長一至四日,以確保所有符合資格縣民皆能順利完成購酒手續。 針對逾期未完成申購者,縣府亦規劃補申購機制,民眾可於9月24日至26日,攜帶相關證件至金酒公司寧山庫辦理補申購,營業時間為上午8時至11時30分及下午1時30分至4時30分。然而,補申購亦設有期限,若屆期仍未辦理,將不再受理補申購。 已完成申購並取得提貨單的縣民,可於9月1日起至10月13日(週一至週五)營業時間內前往寧山庫領取酒品,(應於提貨單上簽名或蓋章始得辦理領取),若逾期未提領,金酒公司將每日按提領金額千分之一收取保管費,且若保管費累計金額已達提領金額,將視同放棄領取,屆時金酒公司將不再受理提貨申請。 縣府財政處指出,本次配售資格配售對象:一、於114年10月6日(含)已年滿18歲、符合下列條件之一且無不符合購酒資格者,取得配售資格: (一)自110年10月6日至114年10月6日連續設籍本縣者(連續設籍滿4年以上),取得一般配售資格。(二)110年10月6日前曾設籍本縣,於113年10月6日至114年10月6日此期間連續設籍本縣,且於本節鄉鎮配售日截止前檢具戶籍資料經鄉鎮公所認證者【逾期不受理】。但下列情形無須申請認證:1.出生地為金門。2.身分證字號第一碼為英文字母為「W」者。(三)符合本計畫配售資格之配偶或直系親屬,於113年10月6日至114年10月6日期間連續設籍本縣,且於本節鄉鎮配售日截止前檢具戶籍資料經鄉鎮公所認證者【逾期不受理】。(四)符合本計畫配售資格縣民之外(陸)籍配偶:1.「大陸配偶與該符合配售資格縣民結婚登記滿7年以上、外籍配偶與該符合配售資格縣民結婚登記滿5年以上」未取得本國籍者,須於本計畫鄉鎮配售截止日前(倘截止日為假日,則順延至次一工作日)登記居留本縣,並檢具配偶戶籍資料與居留證向本府社會處申請認證並通過者【逾期不受理】。2.前項以外之外(陸)籍配偶,與該符合配售資格縣民實際結婚登記滿一年以上,且居留地址為本縣,並於本計畫鄉鎮配售日截止前(倘截止日為假日,則順延至次一工作日)檢具配偶戶籍資料與居留證經鄉鎮公所認證者【逾期不受理】。(五)符合114年端午節配售資格之外籍人士,於基準日與其縣民配偶已離婚或其縣民配偶已死亡,仍合法依親居留本縣者,且於本節鄉鎮配售日截止前檢具資料經鄉鎮公所認證者【逾期不受理】。(六)自113年10月6日至114年10月6日期間連續設籍且連續實際於本縣工作之縣民,於114年9月1日至9月5日期間檢具申請表、設籍及工作證明文件,經縣府財政處認證合格者(詳細送件時間及應檢附文件詳該處網頁公告),合格名冊於審核完成後另行公告於該處網站【逾期不受理】。 【酒後不開車】
-
縣府廉政志工特殊訓練 增強多元宣導能力
為持續深化廉政志工服務專業,增強多元宣導能力,金門縣政府政風處日前陸續舉辦「114年度廉政志工特殊訓練系列課程」,課程設計結合戲劇表演、故事表達與影像紀錄三大面向,全面提升志工在廉政倡議工作中的創意運用與溝通影響力,吸引多位志工熱情參與,課程氣氛熱絡、學習成效豐碩。 本次系列課程首先由金門鱟劇團鄭淑芳老師擔綱「廉政話劇實務」教學,透過團隊分組練習,帶領志工從劇本閱讀、角色詮釋、情緒表達到舞台動作設計,讓學員體驗戲劇演出的完整流程。政風處指出,戲劇是極具臨場感與情感渲染力的表現形式,結合廉政主題編製話劇,不僅能活化宣導方式,更能讓觀眾在情節與對話中加深對誠信、廉潔價值的體認,未來將持續規劃相關舞台宣導計畫,落實「廉政教育向下扎根」的政策目標。 「繪本故事表達力訓練」課程則邀請思多力有限公司陳櫻慧老師授課。課程中,陳老師以生動活潑的方式,教導志工如何運用聲音表情、肢體語言與情境鋪陳,讓故事內容更具吸引力與感染力,強化志工在校園或社區廉政宣導時的說故事技巧。參訓志工分享,課程讓人對說故事有全新認識,「只要用對方法,就能讓小朋友聽得入神,也能把誠信廉潔的觀念種在他們心中」。 「手機攝影拍照教學」課程,特別邀請臺北市大同社群大學周麗紅老師指導,內容涵蓋手機攝影構圖、美感表現、光線運用及短片拍攝剪輯技巧,協助志工強化活動影像紀錄能力,未來不論是活動現場即時分享,或後續製作宣導影片,都能有更專業的呈現與吸引力。課程中,志工們分組實作練習,互相觀摩與討論,學習氣氛輕鬆活潑。 政風處表示,廉政志工是縣府推動廉能政策的重要夥伴,肩負誠信教育、反貪倡議與廉政文化推廣的使命。此次特殊訓練課程規劃三項不同主題,目的在於豐富志工的軟實力與專業度,使其在各項宣導活動中,無論是說故事、戲劇演出,或是影像紀錄分享,都能以更活潑、多元且具深度的方式呈現,讓廉政理念更深入人心。
-
漁會表揚模範漁民和漁家、績優員工及小組長
金門區漁會昨(3)日上午假社福館演藝廳辦理「金門地區慶祝114年漁民節表揚大會」。 表揚名單如下: 一、模範漁民: 楊秀清、楊阿戀、陳麗貞、楊素姿、陳文德、蔡金豪、蔡能河、許梅英、劉秀珍、董佳智、顏士宏、楊燕。 二、模範漁家: 王彩秀、李梨貞、曾國銘、吳越景、莊俐和。 三、優良小組長: 黃秀英、張玉娟、呂淑貞、陳德雄、李沛柔、鄭倪佩輝。 四、優良家政班班員: 黃明芳、王明嬌。 五、績優員工: 陳捷雲。 會中,金門區漁會理事長陳水義、金馬聯合服務中心執行長吳增允、縣府秘書長陳世保及全國漁會與漁業署等人分別頒獎表揚26位模範漁民、模範漁家、優良小組長、優良家政班班員及績優員工等,除了肯定地區漁民的辛勞,也期許在金門區漁會帶領及縣府、中央協助下,重視海洋資源,結合觀光,襄助漁民,讓漁業有更好的發展! 「漁民節表揚大會」在開瑄國小二十四節令鼓、漁會家政班象徵漁業豐收的表演中揭開序幕。典禮由金門區漁會理事長陳水義主持,熱情的會員擠滿社福館演藝廳。與會者包括:縣府秘書長陳世保、金馬聯合服務中心執行長吳增允、金門縣議會議員董森堡、立委陳玉珍辦公室主任董家瑋、中華民國全國漁會總幹事林啟滄、農業部漁業署簡任技正邱宜賢、縣府產業發展處漁牧科科長樊德正、金寧鄉鄉長楊忠俊、金沙鎮鎮長吳有家、金湖鎮民代表會主席蔡乃靖、金門縣農會總幹事文水成、第九岸巡總隊副隊長陳孟哲、金門查緝隊副隊長郭晨蔚。 金門區漁會理事長陳水義指出,在海委會補助下,新湖漁港設立海島學校,將金門海洋特色、漁業發展等透過專業設計呈現,吸引許多師生造訪學習,自幼建立對於海洋、漁業的認識。而護佑漁民發展的慈鑾宮以及縣府投入整理即將開放的小艇坑道等,形成帶狀觀光資源,希望將漁業結合觀光,帶來人潮及錢潮,助益漁民、漁業發展,也呼應縣府觀光立縣之政策;藉此也要特別感謝縣府、議會等支持,增加今年漁民節活動之補助,讓活動更盡善盡美。 金門縣政府秘書長陳世保表示,金門區漁會在金門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目前擁有6千多名甲類會員,會員人數在金門是數一數二。近年來漁業活動結合觀光等產業發展,目前漁業正在復甦,呼應金門以觀光立縣之政策。雖然縣府對於整體漁業的貢獻相對有限,但縣長陳福海對於漁業發展仍高度重視,也呼籲漁民或漁會有需求可提供正確訊息給縣府,以便共同制定有效的漁業施政計劃,結合中央政策,一同復育海洋資源、護漁的工作,永續漁業發展,襄助漁民、漁業有更好的發展!最後,也恭喜26位獲獎者,相信在金門區漁會帶領以及理事長陳水義所勾勒之漁港發展藍圖,金門漁業將會有更好的發展。 金馬聯合服務中心執行長吳增允表示:感謝漁民的辛勞付出,金門由於地理位置關係,近期受環境及大陸漁船騷擾等諸多因素影響,造成漁民作業空間和生計的影響。行政院已在「強化安全韌性特別條例」中編列1,500億元預算,用於廣泛運用科技設備提昇智慧偵搜量能,以及海陸空防衛能力,這筆預算不僅是對國家安全的重要投資,也是對漁民提供安全作業環境的實質支持。希望中央與地方能齊心,共同維護漁民生計與國家國土安全。 漁業署簡任技正邱宜賢,中華民國全國漁會總幹事林啟滄也致詞表示:感謝金門區漁會、所有漁民朋友對於海洋漁業發展之投入。因於受氣候等諸多因素造成漁業狀況的影響;漁業署、全國漁會、金門漁會將持續關注相關議題,關心漁民之發展。伴隨海洋資源復育,以及與觀光休閒與產業的結合,漁業發展未來會更好。 活動現場,金門縣衛生局配合活動也到場進行菸害防治宣導,提醒漁民關心自我健康。而漁民朋友們引頸期盼的摸彩活動,成為場中另一個焦點,由與會嘉賓抽出幸運兒,全場也在歡喜的氣氛中為漁民節活動劃下句點。
-
坑道音樂節7/7網路售票 共演出6場
2025年金門坑道音樂節7月7日開放購票,邀樂迷共赴聲音奇境。 邁入第17年的「金門坑道音樂節」即將於10月18日至19日登場,活動共安排六場演出,並將於7月7日(星期一)下午2時起開放網路售票。內政部國家公園署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指出,今年適逢金門國家公園成立三十週年,音樂節不僅延續藝術與歷史交會的傳統,也作為三十週年慶祝重點活動之一,深具紀念意義。 自2009年(民國98年)起,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即持續於具有戰地歷史意涵的翟山坑道舉辦音樂節。歷經十餘年耕耘,音樂節已成為金門藝文盛事代表,象徵著金管處致力於戰役史蹟活化與保存的理念實踐。 今年演出陣容堅強,首日(10月18日)特別邀請來自日本的知名女高音宮地江奈與台灣男高音王典聯袂登場,透過深具情感張力的聲線,結合翟山坑道獨特的音場共鳴效果,帶來撼動人心的音樂饗宴。次日(10月19日)則由國寶級京劇藝術家魏海敏壓軸演出,將京劇特有的唱腔與戲韻引入坑道,以東方戲曲藝術與西方古典音樂對話,展現截然不同的聲音風貌與文化交融。 兩天活動將由大提琴家張正傑領軍,與小提琴家林天吉、歐之瑀及中提琴家黃瑞儀共組弦樂四重奏,跨界融合歌劇與京劇,呈現男高音、女高音與東方女伶的多元唱腔與藝術張力,為觀眾帶來一場橫跨東西、穿越時空的聽覺之旅。 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副處長黃子娟表示,今年首度邀請國際聲樂家參與,尤其10月18日的演出恰逢金門國家公園於1995年(民國84年)成立的同日,別具象徵意義。此次音樂節也成為推動金門藝文活動國際化的重要契機,展現金門豐厚歷史底蘊與文化張力。 為維護演出品質與現場體驗,每場僅限200人入場。凡年滿7歲以上觀眾均可參與,7至12歲者須由成人陪同。主辦單位提醒,年長或行動不便者請考量現場步行路線是否合宜,以確保安全。 購票資訊方面,民眾可自7月7日下午2時起透過「OPENTIX兩廳院文化生活」售票系統(https://www.opentix.life/event/1926912851202826241)購票,需先註冊會員。亦可前往全台各地兩廳院實體售票處購買,相關地點可上網查詢。 此外,更多活動資訊可參閱活動官方網站(https://www.2025kinmentunnelmusic.com.tw/)、金門國家公園官網與臉書粉絲專頁,亦可洽詢承辦單位「弦外之音團」(02-27812306),或金管處解說教育科蔡先生(082-313185)。 在昨日(7月3日)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舉辦記者會中,大提琴家張正傑與京劇藝術家魏海敏等人現身會場,並進行精彩預演。大提琴家張正傑表示,希望透過音樂節推廣金門文化,讓更多民眾認識這片土地的歷史與藝術。他也透露,今年將特別為金門在地學子規劃專屬活動,期許青年學子能從中汲取文化養分,提升對在地文化的認同與參與。 首次參與坑道音樂節的京劇藝術家魏海敏表示,能在如此雄偉而富有歷史感的空間中演出,是難能可貴的藝術體驗。她提到,翟山坑道內可見鑿石痕跡,彷彿仍留存著當年開鑿者的汗水與意志。坑道獨特的聲學條件雖為表演帶來挑戰,但同時也創造出無可取代的共鳴效果,讓每一段唱腔都顯得格外動人而深刻。
-
白天玩水晚上嗨歌 花蛤季今年有9天
「2025金湖海灘花蛤季」即將於7月19日至7月27日在金湖鎮82據點盛大展開,今年活動主打「白天玩水、晚上嗨歌」,從下午一路熱鬧至夜晚,結合沙灘運動、水上體驗、才藝競賽與演唱會等精彩節目,打造金門最具魅力的夏季親子盛典。 金湖鎮公所表示,「海灘花蛤季」多年來結合地方海洋文化與觀光亮點,已成為暑假期間最受親子與年輕族群歡迎的活動之一。今年不僅活動時間長達九天,還特別擴大內容規模,整體活動分為下午時段的沙灘與水域體驗,及晚間的音樂與才藝競賽雙軸規劃,讓民眾無論何時到場都能盡興而歸。 今年的海灘與水域體驗活動自每日16時至21時開放,內容豐富、選擇多元,包括深受大小朋友喜愛的SUP立槳、獨木舟划行、軍事射擊體驗、沙灘車馳騁、沙灘碰碰球、沙灘大排球、沙灘大足球、沙包九宮格、水槍射擊及沙灘玩具等,還有大型氣墊水道、充氣城堡及兒童專屬樂園設施,讓孩子盡情奔跑、戲水、放電。 此外,活動期間還將穿插各式趣味競賽,如「呷冰大賽」、「吃西瓜比賽」、「沙灘騎馬體驗」等親子互動遊戲,營造出全民同樂、笑聲不斷的夏日氛圍。主辦單位將安排專人引導與安全管理,確保民眾在歡樂之餘,也能安心參與。 夜間19時至22時為主舞台節目時段,每晚皆有精彩演出與比賽安排。從舞蹈競賽到音樂演唱、從兒童才藝到歌唱決賽,希望讓花蛤季不只白天好玩,夜晚更是精彩萬分,高潮不斷: 7月19日(六)│金舞門舞蹈大賽: 以青春舞動開場,邀請金門在地熱舞好手同場較勁,現場將見證動感與創意的完美結合。 7月20日(日)│金Chill演唱會: 邀請知名歌手與本地樂團接力演唱,打造金門夏夜限定的音樂饗宴,讓民眾一邊吹著海風,一邊享受震撼人心的live演出。 7月26日(六)│第13屆花蛤小天使決賽: 小朋友們展現自信與多元才藝,爭奪「花蛤小天使」的榮耀寶座,現場溫馨感人,洋溢純真童趣。 7月27日(日)│第18屆金湖歌唱大賽決賽: 集結全縣歌唱愛好者的年度音樂盛會,競爭激烈、高手雲集,將為本屆花蛤季畫下最動聽的句點。 「2025金湖海灘花蛤季」不只是地方特色活動,更是全家大小共度美好夏日時光的最佳選擇。從親子同樂、青少年挑戰,到銀髮族舒適欣賞,活動設計兼顧各年齡層需求,讓每位參與者都能留下屬於自己的夏日回憶。 歡迎鄉親與旅客在盛夏七月一起相約金湖沙灘,用歡笑與音樂填滿每一個午後與夜晚,體驗屬於金門的熱情與魅力,共同感受「花蛤季」帶來的無限驚喜。
-
金門學子FUN科學營登場 師大團隊跨海推動科教向下扎根
為落實科學教育向下扎根的政策目標,培養金門學子的自然科學素養與探究精神,金門縣政府攜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授、桃園市自然領域分團及研究生團隊,於暑假期間共同舉辦「金門學子FUN科學」營隊,營隊自7月3日至8日在金寧中小學登場,透過多元有趣的實驗課程與動手操作,引領學童走進科學世界,展開一場兼具知識性與趣味性的學習旅程。 此次營隊為期六天,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化學系姚清發教授領軍,結合陳美玲老師、蘇瑞許博士(Dr. Sundaram Suresh)、范秀慧老師、曹淇峰老師、梁忠三校長、方崑合校長、胡心如老師、趙君傑老師等教學團隊與助教,共計32人前進金門,設計一系列結合化學、生物、物理、數學及英語等跨領域知識的探究課程。 課程內容涵蓋與校內課程接軌的磁學理論實作,包括磁鐵平衡、磁浮筆製作、電磁鐵磁力測試、單極馬達(初階與進階)製作等,幫助學生驗證所學並感受科學的趣味。生物單元中,學員透過顯微鏡觀察草履蟲的有性與無性生殖過程、觀察水蘊草葉綠體的流動,培養細微觀察力與生命科學興趣。 營隊亦設計貼近日常生活的趣味科學活動,例如「菇茹火箭」以吸管與寶特瓶蓋等簡易器材結合菇類催化雙氧水分解,製成趣味火箭,讓學生透過實驗學習化學反應原理;「藍印術」單元則運用草酸鐵鉀與赤血鹽製作感光液,透過太陽紫外線曝光,觀察光化學反應對影像深淺的影響,並結合雷射切割模板與手繪藍曬技術,讓學生比較傳統與數位印刷解析度差異,以數據佐證學習成果。 營隊首日舉行開幕式,金門縣政府副縣長李文良、教育處副處長董雲馨、金寧中小學校長宋文法均到場,表達對此次活動的高度肯定與支持。李文良副縣長致詞時特別感謝姚清發教授團隊長期投入金門科普教育,並指出姚教授曾發表超過170篇國際學術論文,其中7篇登上期刊封面,成果卓越。 李副縣長表示:「本次營隊內容豐富,不僅激發學子的學習興趣,更透過實驗實作培養解決問題能力與團隊合作精神。感謝所有參與師長與志工的付出,亦感謝金寧中小學提供完善場地,使營隊得以順利推動。縣府未來將持續支持此類優質教育活動,期盼更多學子能在生活中發現科學之美,拓展學習視野。」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姚清發教授在受訪時表示,金門科學營以「寓教於樂」為設計核心,透過科學遊戲與實驗操作,取代傳統枯燥的理論講解,讓學生能在輕鬆自在的氛圍中,沉浸於科學探索的樂趣之中。 姚教授指出,為呼應108課綱所強調的「探究與實作、實作與探究」的教學精神,課程設計除了追求趣味性,更注重知識內涵的傳授與學習歷程的引導。藉此鼓勵學生未來能考慮報考理工相關科系,持續深耕自然科學領域。 值得一提的是,營隊課程中特別加入了碳60分子模型的組裝活動。透過親手拼組由12個五邊形與20個六邊形構成的碳60模型,學生除了能觀察到其與足球相似的對稱結構與數學美感外,也能進一步理解此分子在化學、物理與材料科學中的特殊性質與廣泛應用。 此外,此模型亦富含哲學象徵:其圓形結構不僅象徵「圓滿」,亦寓意「事緩則圓」的處世智慧。藉由活動設計,引導學生從科學中體會生活哲理,進而提升欣賞科學之美的能力,並學會將科學精神融入日常生活。 此外,活動第一天,教育處副處長董雲馨亦親自至各班級觀課,關心學生學習情況,鼓勵學童主動提問、勇於探索,並感謝教學團隊的專業與熱情投入。 「金門學子FUN科學」暑期營以跨學科、實作導向的教學策略,融合化學、生物、物理與英語等元素,透過實作體驗激發學生對科學的正向認知與長期學習熱忱,落實教育向下扎根的理念。縣府期望未來有更多此類結合學術資源與在地教育的合作計畫,陪伴孩子們探索科學世界,啟發未來無限可能。
-
清華團隊進駐烈中 18天史懷哲課輔營陪伴學子暑期成長
國立清華大學師生團隊策劃「2025烈嶼國中暑期史懷哲課輔營隊」於烈嶼國中開訓,展開為期18天的教育行動。此次營隊專為烈嶼及金門學區國中生設計,期望在暑假期間透過深度陪伴與課程輔導,協助學生重拾學習自信,並在過程中看見自己的潛力與可能。 烈嶼國中校長黃文華於開訓典禮中表示,這是一段特別的學習旅程。本次營隊不僅服務烈嶼學區,更首度開放全金門學區學生一同參與,讓更多孩子在暑假期間獲得學習與的機會。離島雖地處偏遠、資源有限,但孩子的潛力無窮。學校非常珍惜這段與清華師資生團隊合作的機會,相信在18天的陪伴中,學生將會看見更好的自己。 黃文華表示,本次活動也獲得學校社群熱烈支持,烈嶼國中家長會長林長竣、榮譽會長李良財及學校行政團隊皆出席開訓活動,共同勉勵參與學生。 黃文華感謝清華大學長期投入離島教育服務,也期望透過此次合作,為學生建構穩固的學習支持網絡,讓教育不再受地理限制。未來學校也將持續串連更多教育夥伴,讓每一位孩子都能擁有多元且持續的學習機會與成長助力。 烈嶼國中指出,本次營隊由多位清華大學教育學院師資生組成教學團隊,透過前期備課與在地觀察,規劃出貼近學生需求的學習方案。課程內容涵蓋各學科核心知識,同時融入學習方法訓練與生活議題探索,幫助學生強化學習基礎,提升自信心與表達能力。 教學團隊總召郭江真同學表示,營隊特別強調「享受學習、盡情參與」的氛圍,期望學生能在做中學、玩中學的過程中,彼此支持、共同進步,進而提升自我效能感。除了課業輔導,營隊也規劃多元主題活動,發展學生多元智能,包括團體任務挑戰、在地文化走讀與自然環境觀察。學生在課堂之外走入社區、面向土地,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解方,培養對家鄉的關懷與責任感。這樣的設計,不僅讓學習更貼近真實生活,也強化學生的主動思考與表達能力,深化教育影響與學習動力。 烈嶼國中指出,營隊預計持續至7月18日,並將於結業前舉辦成果發表活動,邀請家長與師長們一起共同見證孩子的成長與蛻變。活動將展示學生在課程中的學習歷程、主題創作與團隊成果,充分展現暑期營隊的實質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