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聞
-
金城送商品卡給2,357位學童當禮物
明天(四日)就是一年一度的兒童節了,金城鎮公所今年為轄區內共計兩千三百五十七位國小及幼兒園的學童們,準備了「連鎖超商商品卡」作為今年度的兒童節禮物。鎮長李誠智也在兒童節前夕,分別致贈給予金城鎮內的中正國小、賢庵國小、古城國小等三所國小,還有金城幼兒園及多所私立幼兒園的學童,祝福所有小朋友「兒童節快樂」。 鎮長李誠智表示,小朋友的學習過程中,如何培養他們的自主性,同時學著怎樣規劃很重要,金城鎮購置超商商品卡作為兒童節禮物,讓小朋友可以選購自己所需的物品。 李誠智也提醒爸媽們,如果擔心孩子年紀太小,無法好好的有效運用這些商品卡,建議家長們不妨可以從旁協助,陪伴孩子一起做好購物規劃,並在過程中學習對人感恩、對物珍惜。 李誠智還說,金城鎮公所用心規劃舉辦不同型態,同時也適合兒童或是親子參加的大小活動,像是富有在地文化底蘊的浯島城隍文化季一系列活動,或是每一年受到小孩喜愛的萬聖節變裝踩街,抑或是老少皆宜的莒光湖畔野餐活動,可以讓家長們陪伴孩子們度過快樂的童年時光,營造全家美好的回憶。
-
鼓勵閱讀 烈嶼贈圖書禮券給全鄉孩童
烈嶼鄉公所為慶祝兒童節,鄉長洪若珊前往烈嶼學區上岐國小、西口國小、卓環國小、后頭公共托育家園及烈嶼公辦民營托嬰中心,致贈學生及小朋友每人250元圖書禮券。 烈嶼鄉轄內國小學生約328人(含國小、幼兒園、幼幼班、托育家園、托嬰中心),洪若珊鄉長希望小朋友們好好利用圖書禮券,閒暇之餘多到圖書館閱讀充實自我,在學校好好學習,努力讓自己成為品學兼優、不讓師長及家長擔心的好兒童。 卓環國小、西口國小、上岐國小三所小學推薦的優秀兒童已經接受鄉公所的頒獎表揚,他們是: 卓環國小優秀兒童:林子靖、楊凱翔、林芷瑜、李星府、林妍彤、洪群翔、林琪媛、林昀菲、陳家旭、張梓妍、林于庭。 上岐國小優秀兒童:洪崴、洪彤歆、羅秉威、洪鈺庭、林家亮、洪羽霓、吳彥均、洪煦宸、吳瑀歆。 西口國小優秀兒童:呂為謙、江珮君、呂俊億、蔡紹棠、林懿菲、董寧恩、林渝潔、林宥叡、董昀熹。
-
《金門瞭望》金門「桃園路」的「兄弟縣」情誼
特約主筆:李金生 桃園市金門同鄉會日前舉行第16屆會員大會暨改選理、監事,林天福連任第16屆理事長。桃園市長張善政、市議會議長邱奕勝、金門縣議會議長洪允典、副縣長李文良與社會處處長黃雅芬等人出席祝賀。張善政市長肯定金門鄉親對桃園市政建設長期的貢獻,並表示1996年桃園與金門結為「兄弟縣」,金門當地已有一條象徵兩地情誼的「桃園路」,桃園市未來開闢新路時,也考慮命名一條「金門路」或「金門街」,完成當年率團跨海締盟的老縣長劉邦友未了心願。這一席話讓人勾起一樁往事,事隔30年並不如煙。 1996那一年正是「台海危機」,兩岸海上風雲再起,台灣本島和離島瀰漫緊張氣氛,也是1994年施明德的「金馬撤軍論」引起爭議,餘波依然盪漾的關鍵時刻,桃園市與金門締盟結為兄弟縣,表達堅定支持,也適時送上溫暖,讓金門和旅桃3萬鄉親備感親切。 回首1996年9月17日,桃園縣長劉邦友率82人代表團抵金,成員包括縣府一級主管、縣議長陳根德和多位縣議員外,還有「八二三砲戰」期間大疏遷赴台就學,在異鄉奮鬥有成的金門鄉親,如時任桃園縣政府祕書,負責締盟籌備工作的林登濱、育達商職校長陳永盛和桃園縣金門同鄉會理事長林福財等人,一行人在機場受到各界獻花和金門高中樂隊熱烈歡迎。 上午十一時在縣立文化中心的前身「金門縣社教館」內,金門縣長陳水在與桃園縣長劉邦友簽訂盟約,並由兩地縣議長王水彰、陳根德見證用印,滿座近800人的兄弟縣鄉親與會,掌聲熱鬧允為地方盛事。 當天,金門縣政府精挑細選12項禮物相贈,包括大型風獅爺、金門貢馬、鴛鴦馬陶瓷作品各一座、陳年大高和醉美人禮盒各12件、當年秋節閩南樂器金酒禮盒100組、貢糖禮盒100盒、二鍋頭高粱酒100瓶、陳高2打、閩南式陶瓷古厝100座、金門縣志6套、金門的古蹟介紹100本。桃園縣政府則回贈新台幣500萬元。 雙方代表在當天下午齊聚往來尚義機場,原名「火牛戰備道」,配合新航站的啟用整建命名「桃園路」的揭牌儀式現場,為「兄弟縣」樹立永恆的歷史標誌。當時,劉邦友對金門縣將這條做為機場聯外道路,也是金門交通大動脈的新路命名為「桃園路」,表示十分感動,當場許下一個心願,希望未來也在桃園找一條最好的道路,命名為「金桃路」,做為兩縣兄弟情誼長存的紀念。往事依舊歷歷,斯人話語還在耳邊。 1996年11月21日,也就是在金、桃兩縣結盟後2個月又4天,傳出劉邦友在官邸內遭槍殺身亡,成為台灣地方自治史上,唯一於任內遇害的縣市首長。此事震驚全台,金門縣府團隊聞訊議論紛紛,不可置信。縣長陳水在透過媒體轉達鄉親深切悼念,也期盼全案早日水落石出。 這起共釀成8死1重傷的血案至今仍未偵破,而當年命名的「桃園路」在金門30年的發展進程,擔負更重要的交通任務。車來車往日夜繁忙穿梭,一樁憾事卻仍未塵埃落定。 張善政市長重提當年,希望完成老縣長劉邦友的心願,相信兩地鄉親自是樂觀其成,也期待一如當年的盟約:「今後透過雙方縣民的交往、地方自治事務的交流,增進彼此間之瞭解與友誼,必能促進兩縣農工商企業、教育文化及一切縣政之推展,創造兩縣縣民共同之福祉。」 升格為六都之一的桃園市,在鬧區所在的桃園區已有一條「廈門街」,目前估逾4萬人旅桃鄉親亦盼望在這個新故鄉,也能早日看到一條命名為「金門路」、「金門街」的道路。日久他鄉是故鄉,也可一解思鄉之情。
-
創新傳統技藝 中科大攜手陶瓷廠推動新-工藝新趣計畫
國立臺中科技大學創意商品設計系與金門縣陶瓷廠攜手合作,成功爭取文化部「新-工藝新趣」計畫,透過「竹編工藝」與「陶瓷釉上彩裝飾技法」的結合,開發具有「轉心瓶」概念的新產品設計,探索當代工藝色彩與多元媒材交融的創新美感,為金門陶瓷藝術注入新活力。 為落實該計畫並深化技藝傳承,計畫主持人—中科大創意商品設計系助理教授徐子雲,日前率領學生團隊,攜手竹編工藝師蘇素任及釉上彩工藝師林發權,專程前往金門縣陶瓷廠,與該廠藝品班工藝師及對陶瓷技藝有興趣的在地民眾進行技術傳授與交流。透過一系列傳習課程,參與者深入學習釉上彩的細緻工法與竹編技術的應用,展現傳統工藝與現代設計思維的結合。 陶瓷釉上彩裝飾技法為一種精細的繪製手法,應用於陶瓷燒結釉面之上,並經過低溫燒製定色,使畫面更具層次感。其中,釉上彩技法涵蓋「五彩」、「鬥彩」、「琺瑯彩」等類別,發展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明代。金門地區亦承襲此傳統工藝,並應用於公共藝術創作,如金門高中文化牆、陶瓷廠清明上河圖牆、莒光樓二樓陶瓷磚牆等,皆為民國七十年代陶瓷廠藝師孫炳妙率團隊精心繪製而成,展現金門陶瓷工藝的獨特風采。 竹編工藝則是利用長枝竹、桂竹、孟宗竹等材料,經過劈竹、定寬、定厚等工序,製作出「竹篾」,再透過六角編、人字編、方格編、輪口編等多種編織技法,製成各式器物。竹編工藝品輕盈耐用,在傳統生活中常見於果籃、竹簍、雞籠、斗笠等日用品。隨著現代工藝發展,竹材因其環保特性和溫潤質感,成為工藝設計的新寵,亦展現東方工藝的典雅之美。 陶瓷廠林蔚尚廠長表示,此次與中科大團隊合作,不僅讓該廠瓶器製作技術得以與年輕學子的創新設計相互輝映,也為藝品班工藝師提供新的技藝刺激與靈感。「在團隊與工藝師來金門交流的過程中,不僅是技術傳承,更是一場創意的碰撞,讓工藝師們在學習與交流中持續精進,邁向更高的藝術境界。」 此次工作營成果豐碩,參與者共同創作出多件工藝作品,包括釉上彩瓷盤、竹編杯墊等,皆展現傳統技藝在當代設計中的應用潛力。未來,陶瓷廠藝師將與中科大團隊持續深化合作,進一步發展具「轉心瓶」概念的創新產品設計,為金門陶瓷工藝開創新局,提升其藝術價值與市場競爭力。這場跨領域合作,不僅促進工藝技術的交流與傳承,更為金門縣陶瓷廠注入新動能,展現傳統工藝與現代設計相結合的無限可能。
-
感受多元語言魅力 托育中心蘭湖館舉辦手語說故事活動
為推廣多元語言學習與親子互動,金門縣托育資源中心(蘭湖館)由金門縣政府社會處委託新竹縣科教技藝培訓協會經營管理,日前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手語說故事」活動,此次活動特別邀請中心社工員鄭怡茹小姐擔任講師,透過繪本《999隻青蛙》,帶領親子家庭進入生動有趣的故事世界,同時學習手語,感受不同語言的魅力。 鄭怡茹社工員以生動的手勢搭配故事內容,透過豐富的表情與動作,使孩子們能更直觀地理解故事情節,不僅提升了他們的專注力,也加深了對故事的印象,孩子們在互動過程中,對手語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開始嘗試用手語表達簡單的詞彙,這樣的學習方式讓家長們感到驚艷,原來學習手語並不困難。 除了手語學習外,活動還特別安排了親子手作環節,讓孩子們透過動手創作,加深學習印象,並提升對多元語言文化的興趣,透過剪貼等創作方式,孩子們將故事中的角色與場景具象化,不僅增添學習的趣味性,也讓他們在創作過程中反覆思考故事內容,進一步強化學習體驗。 托育資源中心表示,未來將持續規劃多元化的親子活動,讓更多家庭能夠參與其中,透過寓教於樂的方式,提升幼兒的語言能力與溝通技巧。此外,中心也將與不同領域的專家與機構合作,設計更多適合不同年齡層的親子活動,涵蓋語言、藝術、科學與身心發展等多個面向,期望為金門地區的幼兒與家庭提供更豐富的學習資源。 此次親子活動不僅推廣了手語學習,還促進了家庭之間的交流與情感連結,展現了語言學習的多元可能性。未來,托育資源中心將持續舉辦類似的活動,並鼓勵更多家長帶著孩子一同參與,讓孩子們在快樂學習的氛圍中成長,拓展視野,培養更開放與包容的語言與文化觀念。
-
金門縣長青會蒸清明發粿 膨越大、裂越深越如意
清明節為了慎終追遠,向先人們表達崇敬之意,都會準備好看的鮮花以及美味的祭品來掃墓,其中「發粿(膨仔粿)」是不可或缺的食品之一。金門縣長青會日前特別號召志工、會員們,一起動手製作應景的發粿,當出爐的那一刻,麵粉的香氣撲鼻,嘗一口相當美味可口。 金門縣長青會是以服務地區長輩為主的團體,在許多重要的節日之前,都會號召志工跟會員們,大家一起來親手製作應景的食品,舉凡像是過年必備的年糕,端午節的粽子等等,協會裡面的許多婆婆媽媽們個個都是藏在民間的廚神,手藝相當了得。 日前的發粿製作,眾人從一早就開始忙碌了起來,而且為了讓祖先也能享用到美味,長青會的志工們重視食品安全,親自購買材料並自行烹調,以確保材料的安全無虞。此外,行政院金馬聯合服務中心執行長吳增允也特別到場,陪志工們一起動手做粿,與大家一起同樂。 長青會表示,膨仔粿的材料其實相當簡單,就是麵粉跟水,原料十分單純,不過為了顏色的美觀,此次的製作特別加入了地瓜以及紫地瓜,讓成品呈現淡雅的黃色還有紫色。 現場的志工們還特別分享要讓發粿可以順利膨脹,發酵這一步驟是關鍵。而透過志工們將發酵好的麵團裁切成合適的球狀大小後,利用剪刀在麵團上畫出十字紋路,放入蒸籠後數十分鐘,就可以完成好看的發粿。 金門縣長青會理事長許淑慧表示,蒸熟的發粿會因為在蒸煮的過程之中,麵團遇到熱氣使得發粿高出碗面,讓出爐的完成品上方表皮會脹裂為呈十字或者是不規則形狀的裂痕。發粿不但是傳統美食,更是地區民眾在祭拜祖先時不可或缺的供品,發粿有發財、高升的涵義,通常上頭的裂痕越明顯,就代表新的一年越發、越順利,外型發得越大,裂痕越深,象徵新的一年笑口常開,生活如意,也藉此向祖先表達虔誠的敬意,並且希望祖先可以庇蔭後人。此次長青會製作大約三百多個發粿,將分送給協會志工以及會員們。 金門長青會在服務地區的長輩外,同時也是社會處輔導的社區關懷據點之一,於二○一七年起成立據點提供長者供餐服務,不僅僅是供(共)餐而已,長青會也開辦了許多樂齡相關課程,或是會定期舉辦各項預防及延緩失能的長青課程等,提供給會員們一個終身學習、促進自我健康的老人生活場域。長青會成立的宗旨主要希望能夠服務長輩,在社會邁入高齡化社會之際,提供長者之間能相互聯誼的場域,理事長許淑慧表示,長青會以照顧地區長者為宗旨,平時除了長輩共餐之外,也積極開辦各項預防及延緩失能的相關課程。
-
清明掃墓 落實人離火滅防患未然
今天開始就是為期四天的清明節連續假期了,民眾在這幾天會利用假期前往祖先墳墓前掃墓,以表哀思。這段時間極易發生因烹煮祭品食材不慎或是焚燒金紙不完全而造成的火災。金城消防分隊於日前前往金城鬧區進行「清明節用火安全宣導」,提醒民眾注意防火,提高用火安全意識。 今年初開始,由於氣候乾燥火災頻傳,有多起雜草火災的發生,讓消防人員疲於奔命,而清明節期間民眾掃墓若稍有不慎,就容易引起山林田野的火災。宣導活動結合了金城義消、金城防宣、金城睦鄰、金城鳳凰分隊等民間人力,深入熱鬧的東門菜市場,向往來採買的民眾說明防火的重要性。 金城消防分隊表示,清明節連續假期,有不少旅台民眾返鄉祭祖,人潮可期。墓地整地時所燃燒的雜草以及燃放爆竹、冥紙,稍有不慎就可能會引發山林大火,所以民眾千萬要謹記「四不二記得」原則,分別是:「不」亂燒雜草、「不」亂丟菸蒂、「不」飛揚冥紙、「不」燃放爆竹,「記」得滅餘燼、「記」得收垃圾。掃墓的民眾可以用裝水容器攜帶水,在火警初期只要一瓶水就可以杜絕大火發生。 金城消防分隊呼籲,鄉親在祭祖時應謹慎用火,同時務必落實「人離火滅」、「慎選祭品」、「注意風勢」等防火觀念,避免意外發生,共同維護生命與財產安全。
-
分享普查成果 文化局辦古墓尋蹤
為記錄先祖遺留之珍貴文化資產,金門縣文化局自112年起,啟動為期三年的「金門縣古墓普查計畫」,將有計畫性、系統性的分鄉鎮逐年完成金門歷代古墓的普查建檔:113年度已完成金寧鄉與烈嶼鄉、114年度預計完成金城鎮與金湖鎮、115年度預計完成金沙鎮與烏坵鄉。文化局與普查團隊透過鄉鎮說明會、耆老訪談、文獻爬梳、田野調查等方式,已累積可觀的古墓資料。為呈現和分享普查成果,文化局與執行單位「藍盾永續文化有限公司」特規劃二場「古墓尋蹤」走讀活動,邀請民眾在緬懷先祖的同時,深入探索古墓背後隱藏的歷史意義和人物故事。 金門地處中國東南邊隅,歷史淵遠流長,20世紀初期的僑鄉文化及民國38年後軍管時期的軍事風貌,更增添了建築類型的多樣性,使金門保有獨特的歷史脈絡及聚落紋理。其中,尤以散落於金門傳統聚落與田野間的古墓,為金門的一大特色。在清明時節,常可見一座座墓塋或小土堆佈滿墓紙,宗親長老賢達與後輩一同祭掃祖墓,可見刻印在金門血脈中的慎終追遠、重視宗族傳承之觀念。 「古墓尋蹤」走讀活動將辦理二場:金城場訂於4月12日(六)8:30至11:30,於莒光樓下方廣場集合,將走訪金城鎮莒光樓週邊、庵前等處,全程步行;金湖場4月13日(日)8:30至11:30,於山外重劃區的「塔后風獅爺」旁集合,將走訪金湖鎮夏興、小徑、漁村等處,行程以搭乘中型巴士和步行為主。 每場報名人數上限為40人,且因踏查地點特殊,限國中以上年齡者報名參加。走讀行程徒步距離較長,請報名者考量自身體能。報名自即日起至4月8日(二)17:00、或報名人數額滿為止。歡迎民眾至https://reurl.cc/d1d966填寫表單、或電洽082-313456(分機12、黃先生)報名。
-
金森金事椒草手作 打造綠意
114年首場《金森‧金事》友善環境行動系列講座推出「椒個朋友吧!椒草上板手作體驗課」。 講師(金門植創生活美學設計工作室)蔡宜宸在2場次活動中,透過分享及手做體驗,帶領民眾了解如何挖掘生活中閒置物品與綠色植物的創意結合。實際以椒草與木板製作室內植栽擺設,將有著迷人外型的觀葉植物融入日常,打造屬於自己的綠意生活! 林務所所轄金門植物園區為地區環境教育場域之一,透過持續地維護工作,維持園區內自然動、植物生物豐富多樣,造就四季不同的自然風貌。近年來持續規劃辦理友善環境行動系列講座,廣受好評。今(114)年《金森‧金事》友善環境行動系列講座,規劃五大面向「綠食育」、「綠知識」、「綠療育」、「綠生活」、「綠生態」,持續於不同月份,透過多元環境議題、主題講座、實作體驗、戶外走讀等,帶領鄉親、學子一同挖掘金門在地故事、認識自然奧妙,友善美好家園。 今(114)年首場《金森‧金事》友善環境行動系列講座,主題為「椒個朋友吧!椒草上板手作體驗課」,日前在金門植物園區生態教室舉辦,上、下午各一場次,邀請金門植創生活美學設計工作室蔡宜宸老師,帶領學員學習如何使用椒草與木板製作好看的室內植栽擺設。 蔡宜宸先與民眾分享廢棄物完美搭配植物的案例,並透過體驗手作,帶學員感受永續綠生活中植物相伴的舒壓效果,也讓資源得以再生運用。透過講師的解說及動手做的體驗,學員認識生活中幾種常見可以運用於室內植栽佈置的廢棄物,也了解閒置容器、海廢玻璃、廢棄砧板以及牛仔褲的新用途。同時也知曉植物在日常生活中除了淨化空氣外,還有美化環境、緩和氣溫與降低噪音等優點,鼓勵學員可以多多栽種植物。接續在動手做的環節中,講師蔡宜宸為學員解說製作時的狀況指出,在製作植物上板時,常因為選擇使用廢棄物作為容器,而有不整齊、不完美的狀況發生。她也特別介紹三種日本植物自然風格的美學概念,分別為苔玉(苔球)、侘草以及單枝花器,主要想傳達給學員「不完美即是自然的模樣」、「不完美亦是美好」的意念,希望民眾都能夠從製作植物上板的過程中獲得無限的樂趣。
-
金檢偵破詐騙案 3嫌被起訴
金門地檢署昨日宣布偵破一起跨境詐騙案件,犯罪集團從臺灣本島跨海招募金門縣民擔任車手,金門地檢署檢察官指揮警方陸續在金門縣及臺灣本島執行拘提、搜索,並向福建金門地方法院聲請羈押詐騙集團成員三人獲准,經偵查終結,依法提起公訴。 金門地檢署指出,以周姓男子為首的詐騙集團因臺灣本島打擊詐欺力度加強,轉而透過金門在地友人童姓男子牽線,招募陳姓及黃姓金門縣民擔任車手。該集團假冒投資公司名義,以「保證獲利」等話術詐騙被害人,共計得手80萬元新臺幣。 該集團分工細密,由陳姓被告負責招募車手,周姓被告擔任車手頭並監控取款,童姓被告則居中牽線。集團成員先後在桃園市及新北市等地,偽造投資公司文件詐騙兩名被害人。全案因黃姓車手良心不安主動向警方自首而曝光。金門地檢署張維哲檢察官指揮金門縣警察局金湖分局及新北市政府警察局新莊分局等司法警察機關,陸續在金門縣及跨海至臺灣本島執行拘提、搜索等偵查作為,並向福建金門地方法院聲請羈押詐騙集團成員三人獲准,經偵查終結,依法提起公訴。 金門地檢署檢察官建請法院審酌被告等人與本案詐欺集團所屬成員共同遂行犯罪,破壞社會治安及金融交易秩序甚鉅,使本案詐欺集團輕易取得實行犯罪之不法所得,並導致檢警機關難以追查,且被告等均身心健全,非無謀生能力,竟不循合法途徑賺取勞動所得,反而與本案詐欺集團所屬成員共同遂行犯罪,藉以謀取不法所得,其行為之惡性非輕,所為實有不該。檢察官建請法院量刑就被告童○展之各次犯罪(一罪一罰)均判處有期徒刑2年(2次,最高可判處4年,以下均同),被告陳○宗之各次犯罪均判處有期徒刑1年8月,就被告周○翰之各次犯罪均判處有期徒刑1年10月,就被告黃○雄之各次犯罪均判處有期徒刑1年6月,以資警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