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聞
-
從「離散」到「流離」 黃克全剖析金門文學性格演變
金門睿友文學館今年第6場文學講座,邀請金門籍作家黃克全擔任主講、王學敏擔任與談人。黃克全首先以自己的文學觀有顯著轉變做開場,說明金門人兼具「大陸性格」與「海洋性格」的文化特質;也形塑出鄉土文學、現代主義文學類型,會中也引述多位金門作家及其作品作為例,闡述兩種性格的形成與演變。他強調,文學須立基於現實與歷史背景之上,方能厚實深刻。最後也以「流離意識」歸結金門文學的主體性。 由金門縣文化局主辦、金門睿友文學館承辦之「睿友文學講座」,本月在睿友文學館辦理第六場講座,邀請金門籍作家黃克全以「從金門人的大陸性格與海洋性格,談金門文學的兩種類型」為題分享,並邀王學敏擔任與談人,包括,金門縣文化局長陳榮昌、金門縣文化園區管理所所長盧根陣、睿友文學館館長陳長慶、退休校長陳為學、陳順德、古風堂山長倪振金伉儷、作家顏炳洳,以及楊忠彬、吳淑玲、陳國民、魏麗珍、許生土、陳為論老師、劉國棋、蔡根培、楊肅民、葉鈞培、王先正、黃奕偉等藝文人士齊聚於睿友文學館前廊道,展現文學交流的活力與深度。 黃克全在講座中開場即指出,自己多年來的文學觀有顯著轉變。他並進一步說,年輕時期認為文學為第一性,生活現實為第二性;但如今已轉向將生活現實視為第一性,文學為第二性。他強調,文學須立基於現實與歷史背景之上,方能厚實深刻。而金門人具有兩種文化性格,分別是「大陸性格」和「海洋性格」。大概地說,前者是包容、保守、封閉、故舊、安土重遷、傳統……。而後者則是侵略、開放、外顯、動盪、反傳統、創新、求變、敢於冒險……。 黃克全指出,大陸性格首重在基礎、根柢;而海洋性格首重在裂變、衍化、發展。而這兩種文化性格的形成,又可以分別從「自然地域和歷史背景」、「現代性」這兩方面來看。他也從金門的地理與歷史出發,指出金門先民多來自河南固始,原具務農性格,但地處南北交匯的交通要衝,也蘊含海洋文化因子。其後遷徙至閩南地區並向外航海經商,使海洋性格逐漸發展成熟。 大陸性格具體體現,黃克全也以金門完整保留的宗祠文化,作為例證指出,金門面積僅150餘平方公里,卻擁有162座宗祠,宗祠密度為全台之最,象徵深厚的傳統文化根基。另外,也以19世紀中葉金門商人活躍於日本長崎的貿易活動,例如泰益號、和昌號、福興號等說明金門人海外拓展的精神,以及金門海洋文化性格的具體表現。 針對現代性的討論,黃克全指出,現代性本身的一種動能、一種規範法則:衍化、裂變、自我逆反。現代性具有一種雙面性格,主要是啟蒙理性質變的產物,但無疑也是思想與社會結合的產物。金門人一方面安土重遷、封閉、確定、守故;另一端就是動盪、不安、流離、不確定性、游移、衝撞。大陸性格和海洋性格兩種文化性格之演化,形塑出兩種主要的金門文學類型:一為強調人與土地連結的鄉土文學,一為強調個體性靈、主體意識的現代主義文學。與談人王學敏補充指出,「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土地對人的質性具有深遠影響,從而形塑文學的風貌與價值。 黃克全以多位金門作家及作品為例指出,鄉土文學,古代是有「詩史」稱譽的盧若騰的詩文;近代金門現代本土作家則有陳長慶、林媽肴、楊樹清、牧羊女、洪玉芬等人的文本,還有張國治早期的詩《戰爭的顏色》等等。而強調主體性,個體性靈的現代主義文學例子,古代如蔡廷蘭、蔡復一的文本;蔡復一的詩在古代是主張「獨抒性靈」的竟陵詩派。近代金門本土作家及其文本,具海洋性格的現代派有黃克全、許水富、吳鈞堯等人。李福井則是橫跨鄉土大陸性格與海洋性格下的鄉土現實與現代派文學雙重色彩作家;張國治晚近的詩有偏現代派的意味。 講座最後,談金門文學的主體性。黃克全以「流離意識」總結金門文學的主體性。他指出,金門人文歷史的遷徙、戰爭與流動,使其文化精神具有「周流四方」的特質。過往他的用語是以社會學辭彙「離散」一詞概括。如今則認同王學敏所提出的用語「流離」,認為其意涵更豐富、涵蓋更廣,能更貼切地描繪金門文學背後的精神樣貌。
-
實作科學營走入校園 讓古寧學子玩出學習力
為推廣基礎科學教育,國科會科普計畫主持人洪偉清教授於6月18日率領陸軍官校科普團隊抵達金門古寧國小,舉辦全校性「國科會科普活動-創意實作科學營」。本次活動結合實作與趣味,讓偏鄉學子在互動中學習,親身體驗科學的奧妙與樂趣。 此次科普活動集結多方專業資源,由洪偉清教授領軍,攜手陸軍官校黃仁偉教授、台東大學林自奮教授、樹人醫專郭啟東教授等人共同策劃,並獲得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台灣物理學會、探究與實作學會及智榮基金會的大力支持。更難能可貴的是,活動亦邀請古寧國小的畢業校友擔任志工返校協助,師生與社區攜手,營造一場寓教於樂的科普盛會。 活動以「闖關體驗」為核心設計理念,現場設置多項趣味實驗攤位,融合力學、流體力學、聲學、熱力學與光學等五大科學領域,透過創意與實作結合,打造一場專屬於小學生的「科學冒險之旅」。其中,空球火箭、迴力鏢、麵條槍、尺砲、袋子彈射器、三木平衡、氣球吉他、唐老鴨變音器、跳舞蓋子、瓶中雲、多重障壁魔法眼鏡等改良自國際科學競賽的互動遊戲,吸引眾多學生駐足參與,在玩樂中學習,提升對科學概念的理解與興趣。 古寧國小校長楊肅健於開幕儀式中致詞表示,感謝洪教授長年致力於金門地區基礎科學教育推廣,特別關注偏鄉學校的學習資源,透過趣味化、生活化的活動形式,讓學生在實作與體驗中培養邏輯思維與科學素養。楊校長並鼓勵學生們把握每一次學習機會,從實驗中啟發科學興趣,為未來的學習之路奠定堅實的基礎。 洪偉清教授指出,114年度國科會金門離島科普推廣系列活動,涵蓋古城、古寧、西口與開瑄等四所國小,並與金門縣教育處合作辦理「數位實作教師研習」,推動師資專業成長與科學素養教學實務結合,總計吸引415位師生參與,成效斐然。活動內容依據各校教學特色與場地資源量身打造,設計不同形式與層次的實作項目,不僅強化學生操作能力,也提升教師課程設計的多元性與創新性。 此外,活動亦獲台灣電力公司熱心贊助小禮物,提供學生實用又富教育意義的贈品,為現場增添驚喜與溫度。洪教授表示,透過公私協力、多元整合的模式,將更多教育資源帶進偏鄉,讓每一位孩子都能在公平的環境中探索科學的世界,正是科普教育推動的核心價值。
-
每個孩子都能發光 城幼畢業成果展感動全場
畢業季節,是一段充滿回憶與祝福的時光!昨(19)日上午,金城幼兒園舉辦了一場精彩的畢業成果發表會。從活潑有勁的啦啦隊演出,到節奏明快的打鼓表演,再到融合傳統文化的民俗舞蹈,每一段節目都是由老師們精心設計與指導,也凝聚著孩子們長時間努力練習的成果。孩子們用純真的笑容、自信的身影,將肢體的律動轉化為內在情感的展現,讓觀眾席上的家長忍不住頻頻用掌聲為孩子們喝采,以手機記錄寶貝珍貴的一刻。 首先登場的是大紅班帶來《活力四射舞啦啦》表演節目,熱情洋溢的啦啦隊舞步搭配燦爛笑容,讓觀眾立即感受到滿滿朝氣。孩子們整齊劃一、活力十足,為整場活動注入熱烈氣氛。 接著大桔班透過表演《海洋奇遇記》,以童趣的編排與富節奏感的音樂,引領大家走入一場海洋探險。孩子們化身小魚、小水手,在珊瑚與浪花中展開勇敢而奇幻的旅程,舞台宛如一片閃閃發亮的海洋世界。 大粉紅班則以《棒球應援組曲》展現青春風采,振奮的應援節奏搭配整齊動感的舞蹈,讓人彷彿置身於賽場邊,感受到孩子們滿滿的團隊精神與熱血活力。 而太陽班的《勇敢大步向前走》,由寶貝呂承諺領銜演出,如太陽般燦爛的笑容與自信大步,傳達出孩子們即將邁向新階段的堅定與勇氣。現場掌聲如潮,為孩子們鼓勵喝采。 隨後,大藍班帶來《扇舞翩翩 鼓動飛揚》,表演融合了優雅的仙子扇舞與氣勢磅礡的鼓陣。孩子們時而翩翩起舞、時而英氣逼人,將柔美與剛健巧妙融合,展現出獨特的藝術風格。 大黃班則以《勁歌熱舞閃亮亮》點燃全場氣氛。氣勢磅礡的出場音樂配上歡樂的舞步與閃耀造型,讓整個舞台熠熠生輝,孩子們彷彿星光般閃亮,贏得現場陣陣歡呼。 壓軸登場的大綠班帶來節目《敬夢想》,以舞蹈歌聲傳達對未來的期待與對夢想的致敬。孩子們盡情躍動,帶領觀眾踏上一段充滿希望與勇氣的追夢旅程,為表演活動劃下感動句點。 「我們在城幼,不只是讓孩子上台表演,更是給他們一個能發光發熱的舞台,激發他們潛藏的各種可能。」金城幼兒園園長洪瑞陽感性地說「孩子們從小班時,總是緊緊牽著爸媽的手、不捨地踏入校園;而今,卻能自信地站在台上大方表現,這些蛻變的背後,是孩子們不懈努力與教師耐心耕耘的成果。」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成果發表會中,也融入了城幼集中特教班畢業生的穿插演出,展現融合教育的具體實踐與美好成果。這些來自集中特教班的孩子們,在師長們溫柔的陪伴下,勇敢站上舞台,展現自己獨特的光芒。他們的表現同樣吸引眾人目光,也讓全場感受到教育最深層的力量——尊重差異、看見每一份努力的價值。
-
青銀共學在地扎根 社會處志工與社區共創健康新生活
為了促進社區長者的社會參與,提升身心靈健康,並藉由陪伴強化長者的社會支持系統,同時培養青年志工的服務能量,金門縣政府志願服務推廣中心結合社會處青年愛金門志工隊,精心籌劃《身心好「青」「銀」健康樂活》活動。 該活動由志工隊成員主動發想設計活動內容及道具,展現青春活力與創意巧思,並分別在金湖鎮林兜社區活動中心與金沙鎮新前墩社區活動中心熱鬧展開。 本次活動特別安排多樣化且富含巧思的內容,首先由青年志工帶領暖身操,活絡筋骨、炒熱氣氛,讓長輩們迅速進入活動節奏。緊接著透過桌遊卡牌進行破冰互動,打破彼此陌生感,讓現場充滿歡樂笑聲。活動中的亮點│「『紙』想守護您」單元,運用回收日曆紙手作成紙棍,讓長輩在合作傳遞球類的任務中,不僅訓練了協調能力與肌耐力,也勾起兒時遊戲的美好回憶。緊接著又安排小背包手作課程,透過手作訓練長輩們的手部靈活度及創作力,在輕鬆歡樂的氣氛下完成作品。 除了豐富的活動內容,現場亦融入社區防暴宣導,由三位在地專業防暴講師利用音樂結合自創的防暴操,將原本較為嚴肅沉重的暴力防治議題,以輕鬆活潑的方式傳遞給長輩與志工夥伴,讓大家在潛移默化中提升防暴意識與自我保護能力。 活動期間,社會處主管及志願服務推廣中心同仁亦親自到場參與,除給予志工夥伴們鼓勵與支持外,也代表縣長陳福海向參與的長輩表達最誠摯的問候與關懷。縣府團隊並特別感謝林兜社區理事長呂玉林、新前墩社區理事長陳貴仁及各社區幹部的大力協助,使活動順利圓滿完成。社會處表示,社區發展協會是推動在地關懷與健康促進的重要夥伴,未來也將持續鼓勵社區單位參與志工訓練、社區培力與專案計畫申請,為長者及居民創造更多元、更有溫度的在地支持網絡。
-
烈嶼托育中心辦桌遊講座 親子共學激盪溫馨互動
由金門縣政府委託中華青年公共事務倡議協會辦理的烈嶼托育資源中心生態館,舉辦「桌遊魔法│親子共學?梉幸福時光」,吸引在地家長攜幼兒踴躍參與。 烈嶼托育資源中心指出,本次活動特別邀請高雄正修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副教授兼系主任吳宗仁擔任講師。吳老師長期研究幼兒發展與親職教育,對於如何運用桌遊陪伴幼兒、促進親子關係發展極具專業。 講座分為兩場次,依據不同年齡層的幼兒需求量身設計,第一場為「小風雞的桌遊魔法時光」,針對3至6歲幼兒,由講師帶領家長與孩子進行結合故事情境與角色扮演的桌遊體驗,從中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表達能力與合作精神。第二場則為「水獺好友桌遊樂趣」,設計給1.5至3歲的年幼孩子,以感官操作與親子互動為核心,介紹適齡桌遊如何協助幼兒發展手眼協調、認知探索及情緒表達。 講座現場氣氛熱絡,笑聲與掌聲此起彼落。不僅孩子們沉浸於遊戲世界,家長們亦紛紛表示收穫良多,更加了解如何運用適切的工具促進孩子多元發展。
-
榮欣志工關懷不停歇 后沙辦理溫馨共餐關懷榮民
秉持「服務不打烊、關懷不停歇」精神,金門縣榮民服務處所屬榮欣志工再度以行動陪伴年長榮民及眷屬,傳遞社會溫情與關懷。此次活動由彭致和副處長親自率領志工承辦人與替代役男參與,與金寧志工隊榮欣志工攜手投入服務,在后沙陳伯母家前庭院辦理聚餐暖心活動,共同營造溫馨氛圍。金寧志工隊林玉寶隊長與蔡承坤組長共同策劃,並動員家庭成員參與,展現無私奉獻精神,也讓「全家志工」成為活動中最溫馨的亮點。 林玉寶隊長自掏腰包親自下廚,分享熱騰騰的家常菜與長輩們共餐,用實際行動傳遞濃濃人情味。長輩們在溫馨氛圍中享用熱食、彼此交談,臉上洋溢著滿足與感動的笑容。林隊長表示:「服務是一種傳承,家中擔任護理師的女兒們也全心全力支持與投入,更能讓愛延續,把愛傳遞到社區每一個角落。」蔡承坤組長也分享,透過實際行動讓孩子理解助人為樂的價值,是一種無價的生命教育。許多受訪長輩也感動表示:「有榮欣志工來關心,我們真的很安心、很幸福!」 金門縣榮民服務處彭致和副處長表示,榮欣志工是社會溫暖的傳遞者,他們不分晴雨、不論平假日,長年堅守在第一線,是榮民眷與社區弱勢族群的堅強後盾。這次活動正是一個絕佳的示範,體現「陪伴就是最好的支持」,也讓「全家一心、代代傳愛」的志工精神在地深耕。 劉信義處長表示,服務榮民及眷屬是本處持續努力的核心目標,未來也將結合更多社會各界的力量,擴大關懷觸角,推動更多貼近民心、貼近生活的志願服務。透過榮欣志工與替代役男的投入,以及社區、家庭的共同參與,不僅提升服務效能,更強化彼此間的情感連結。
-
加速推動太湖與小太湖周邊景觀優化工作 形塑全新觀光亮點 帶動整體區域活絡發展
為加速推動金湖鎮太湖與小太湖周邊景觀優化工作,形塑全新觀光亮點,金門縣長陳福海近日召開「金湖鎮太湖周邊環境優化會議」,邀集縣府觀光處、工務處、養工所、林務所等相關單位與金湖鎮長陳文顧等人共同參與,針對現階段規劃方向進行多方討論,期望整合資源、凝聚共識,儘速推出具體可行方案,讓地方觀光建設進一步升級。 訂定近、中、遠期發展目標 縣長陳福海指出,金湖鎮太湖及小太湖擁有良好地理條件與自然環境,只要透過妥善規劃與整體包裝,必能成為金門重要的觀光休憩新據點。他特別點出,小太湖周邊的景觀改善空間明顯,若能有系統性地整建與優化,成效可望在短期內見效。他指示觀光處等相關單位,應主動與金湖鎮公所密切合作,整理出具體構想後交由專業廠商進行整體設計,並訂定近期、中程、遠期發展目標,近期計畫更需儘速展開,確保工程進度與成果同步推進。 針對整體規劃方向,陳福海縣長建議,可優先自小太湖著手,並將規劃範圍擴大延伸,納入周邊士校路沿線、昇恆昌商場、羅神父紀念公園及新市公園等周邊腹地,採取「片區景點」整體開發模式。透過完整區域整合設計,形成金湖鎮兼具生態景觀、休憩功能與觀光亮點的全新景區,讓地方風貌全面提升,帶動整體區域活絡發展。 為了豐富景區功能、提升觀光吸引力,陳福海縣長亦提出可引入觀光市集、街頭表演等活動設計,活絡地方人潮,讓遊客能夠深入體驗金湖小鎮風情。他指出,大小太湖未來若能規劃出完整的休憩空間,不僅有助吸引外來觀光客,也可成為在地居民日常休憩散步、假日親子活動的新選擇,兼顧經濟發展與民眾福祉。 打造兼具日夜魅力新興景點 考量景區的夜間觀光潛力,陳福海縣長特別指示養工所,應同步納入夜間燈光規劃,透過燈光設計、光雕裝置及燈條點綴,妝點小太湖周邊景觀。讓白天的湖光山色與夜晚的燈影輝映交織,吸引遊客夜間流連,打造兼具日夜魅力的新興景點,提升整體觀光效益。 在綠美化方面,陳福海縣長也請林務所盤整區域內現有林木植栽,針對雜草雜木進行定期修剪清理,避免雜亂無章,維持整體景觀的整潔與美觀。他強調,環境的細緻修飾直接影響遊客對整體景區的觀感與滿意度,綠美化工作不可忽略,必須同步推進並持續維護管理。 評估設置親水遊憩區可行性 針對特色造景部分,陳福海縣長並參考過往台灣黃色小鴨造景的成功經驗,提出可導入大型造型裝置藝術吸引目光。金湖鎮長陳文顧回應表示,鎮公所先前已討論過此構想,考慮設置大型水獺充氣裝置,結合湖區生態意象,成為拍照打卡的亮點新景。此外,陳福海縣長並指出,目前金門戲水、親水空間資源仍相對匱乏,建議可同步評估在縣內設置親水遊憩區域的可行性,未來不僅能吸引親子家庭前來,也可擴展更多樣化的休憩型態。他同時提醒,水質管理是親水規劃的基礎工程,務必持續監測維護,確保安全品質。 縣長陳福海指出,金湖鎮太湖與小太湖不僅是自然景觀資源,更承載著金門觀光轉型升級的重要契機。他強調,金門的觀光發展應跳脫傳統單點經營模式,轉向整體片區整合與多元體驗路線,讓遊客來到金湖可以停留得久、玩得深入,真正感受金門的生活氛圍與在地魅力。他期勉縣府團隊以中長期可持續經營為目標,規劃出有深度、有創意的亮點區塊,為金門觀光版圖奠定穩固根基。 縣長陳福海表示,自己上任已逾兩年,太湖與小太湖景觀優化規劃雖歷經多次討論,但目前尚未見具體成果,他期許縣府團隊務必加速腳步,掌握進度與期程,爭取年底前能有具體方案成形,讓鄉親多一處優質休憩去處,同時帶動金門觀光品質全面升級,為地方發展注入新活力。
-
縣府召開城鎮韌性演習協調會議 強化全民防衛應變能力
為強化民眾戰時應變作為,提升各單位整合與協調應變能量,金門縣政府17日召開「2025年城鎮韌性(防空)演習協調會議」,會議由縣府參議張瑞心主持,邀集陸軍金門防衛指揮部、金門縣後備指揮部、縣府民政處、社會處、工務處、觀光處、消防局、港務處、衛生局、車船處及中華電信金門服務中心等民、軍、公部門代表共同出席,針對即將於7月18日登場的演習進行任務整合與細節確認。 本次防空演習訂於114年7月18日(星期五)上午10時至11時30分,分兩階段實施,第一階段為10時至10時30分,以實作方式進行防情傳遞與警報發放、民眾疏散避難、交通與其他必要管制等重點項目;第二階段為10時30分至11時30分,模擬戰時災情,執行「救濟站」災民收容轉移、「急救站」緊急醫療處置及災害搶救等多項應變演練,以驗證整體防空整備能量與聯防作為。 今年演習核心內容涵蓋警報系統啟動、實地疏散避難、交通疏導與車輛管制、災情搶救與災民安置等作為,並特別聚焦於災後第一時間的救援處置演練。演習情境設定為金門地區猝遭敵軍飛彈與空襲攻擊,由金門防衛指揮部防空作戰中心(AAOC)率先發布防情資訊,隨後由金門縣警察局負責全縣警報傳遞與發放作業。 為提升演習的實效性,演練將選定金城、金湖及金寧三個鄉鎮,辦理實地疏散避難操演。演習當日警報發出時,將引導行駛中車輛於路旁安全處停車,車上駕駛與乘客則依照警察及民防人員指示,就近進入防空疏散避難設施,務求讓民眾熟悉戰時正確避難流程與應對行動,並透過實地參與強化整體應變能力。 會議中,各任務編組單位分別針對分工事項與現地演練細節進行討論,針對預演中可能出現的協調問題提出修正與建議。張瑞心參議強調,防空演習並非僅止於形式化流程,更須落實於「臨場即應變、模擬即實戰」的理念。他呼籲各單位高度重視此次任務,全力完成各項演練責任,不僅是對工作專業的展現,更是對金門縣民安全的具體承諾。 張瑞心指出,縣府秉持「平時即戰時」的準備態度,透過每一次協調與演練機會,不斷優化相關機制,強化各單位間的橫向聯繫與縱向支援能力,期能在真實狀況發生時發揮最大效益,守護地區安全與民眾生命財產。他同時呼籲民眾屆時能夠配合防空警報與疏散指示,共同為打造更堅韌的金門社會貢獻力量。 金門縣政府強調,本次演習是114年度全民防衛計畫中重要環節之一,演習成果將作為未來精進縣政防災體系的參考依據,也期望透過實兵實景的訓練過程,讓民眾更加瞭解戰時應變流程,建立起全民防衛的正確認知與行動能力。
-
強化毒品防制網絡 縣府展現跨局處協力防毒決心
為持續深化地方毒品危害防制效能,金門縣政府17日召開「114年金門縣毒品危害防制中心諮詢委員暨工作小組聯繫會議」,由副縣長李文良主持。會議集結縣府衛生局、教育處、社會處、警察局等各分組業務單位,針對本年度各項毒品防制作為進行成果報告、問題檢討與政策精進,共同落實縣長陳福海對於毒品零容忍的施政決心。 副縣長李文良表示,毒品防制是全民共同的責任,面對日趨多樣化的毒品樣態與隱性使用趨勢,地方政府必須整合資源、強化預防、介入與輔導三大面向,才能構築綿密的防護網。他強調:「毒防工作絕非單一單位之責,唯有教育、醫療、社會、警政部門通力合作,才能有效遏止毒品侵蝕本縣社會安全。」李文良並肯定各單位在預算籌編、專責人力配置、跨系統個案管理等方面的努力成果,勉勵持續推進防制策略落實。 根據衛生局綜合規劃組報告,金門毒防中心涵蓋五大業務分組,分別由衛生局、教育處、社會處及警察局擔任主責機關,皆已編列專責人力並召開定期聯繫會議。其中,本年度自籌款比例達31%,高於中央所訂最低30%門檻,顯示地方財政對毒防工作的高度支持。在個案管理部分,今年截至5月共服務個案44人,平均追蹤輔導次數達3.95次,並針對女性藥癮者增辦孕產婦照護計畫,展現性別敏感的處遇設計。 在醫療服務方面,衛生局持續推動替代療法與戒癮治療,其中「藥癮治療獎勵方案」鼓勵藥癮者持續接受治療;五位接受美沙冬治療個案中有四人完成六個月療程,留置率達80%。另針對C型肝炎及愛滋病防治,縣內指定醫療機構已全面完成篩檢與轉介機制,落實戒治者的健康照護保障。 教育處負責之預防宣導組亦積極推動校園防毒,辦理校園安全研習、春暉志工訓練、親職宣導及定期尿液快篩等措施,打造無毒學習環境。114年上半年辦理反毒宣導共37場,觸及逾2,800人次;高中職入班宣導已全面完成,國中小也達85%的執行率。面對提列特定人員人數逐年下降的情況,縣府與各校召開協調會,調整評估與家長溝通流程,確保高風險學生能獲得及時關注與輔導。 社會處保護扶助組則從家庭支持入手,提供藥癮者家庭社工介入與轉銜服務,截至5月共服務12案家庭,達成91.67%的支持意願建立率,並結合金門監獄推動入監與離監銜接機制。此外,也積極準備辦理家屬支持團體活動,協助修復家庭功能,增強復歸社會的支撐力。 在查緝方面,警察局報告指出,今年1至5月尿液採驗達成率為78.1%,第三、四級毒品裁罰移送行政執行率達88.9%,有效落實毒品執法與行政處分。同時,警局與教育處協力設置校園巡邏熱點45處,進行定點巡查,以強化校外環境安全防護。 本次會議不僅完成各組年度執行成果報告與數據檢視,也針對現行制度落實情形進行綜合討論。副縣長李文良於會末表示,縣府將持續凝聚跨部門共識,善用數據導向與科學策略,精進處遇系統、深化預防網絡,並積極向中央爭取資源,以實現「毒品零容忍」的施政目標,打造健康、友善且無毒的幸福金門。
-
金門白色記憶特展開幕 學子親自導覽解說
早期紛亂的年代,軍管時期的金門,其實有許多不為人知的不公不義事件的發生,只是鮮少被提及;而金門高中社會專題師生們,策畫一場「被摺起的昨天:金門白色記憶與不義遺址特展」,從昨(十八)日起在金門高中白宮展覽廳展出,歡迎民眾前往參觀,了解你我所不知道的金門白色記憶。 這場「被摺起的昨天:金門白色記憶與不義遺址特展」,是金門高中社會專題課程師生策畫,衛生福利部心理健康司、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轉型正義教育資源中心等單位協辦,展覽時間從六月十八日(星期三)起至三十日(星期一)為止,期間的上午八點至下午五點(週休假日不開放),地點在金門高中白宮展覽廳,民眾可在展期內正門警衛室登記後前往參觀。 策展老師劉雋迪表示,這是金門第一次由在地學生策畫的白色恐怖歷史為主題的展覽,是學生們過去一學年以來學習與研究成果,內容著重在重現金門長達四十多年那段戒嚴期間的白色恐怖歷史;展覽規劃了「金中校園政治案件」、「地方口述歷史」、「不義遺址巡禮」、「十五個百姓受難故事」四個主題,並透過解密政治檔案、口述歷史及藝文創作,希望能充分的展現戰地金門在那段時間裡面,身為前線的金門,那不同於台灣,獨特的白色恐怖背景與脈絡;該展覽嘗試為金門地方重現當年歷史與社會情境,也廣邀在地鄉親現場了解,一起來反思如何撫平這段被塵封不願被提起的歷史創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