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聞
-
破除迷思 金森金事講座邀講師帶民眾認識蛇類真面目
金門植物園《金森‧金事》友善環境系列講座將於6月底規劃2場講座,邀請專業獸醫師以及保育員透過案例分享,帶民眾認識及了解金門常見的蛇類,並破除各種蛇類迷思。活動名額有限,訂於6月18日上午9時起開放線上報名,額滿為止,報名可掃描QRcode(如圖)連結報名。 金門植物園指出,冰涼滑溜的身體、細細的瞳孔以及美麗的花紋是大多數人對於蛇類的第一印象,而在文學與電影裡的牠們總是迷人又致命,令人望而生畏。不過,這些爬蟲類朋友真的如同傳聞中那般可怕嗎?六月份金門植物園的《金森‧金事》友善環境系列講座將透過專業獸醫師以及保育員的案例分享,帶民眾認識金門常見蛇類,破除各種蛇類迷思,學習以尊重與欣賞的角度重新認識這些爬蟲好厝邊,體認到蛇類是生態系中不可或缺的好夥伴。 6月28日(六)早上09:00-11:00,於金門植物園生態教室辦理「蛇蛇保育,蛇我其誰-金門常見蛇類救傷經驗談」講座,邀請金門野生動物救援暨保育協會獸醫師陳亭,分享蛇類救傷經驗。藉由獸醫師的說明和實務上救傷站常見的蛇類與受傷主因案例分享,讓民眾認識會干擾蛇類生存的人為活動,進而思考如何利用更環境友善的行動取代原先的方法。講座開放40位名額,歡迎有興趣之民眾報名參加。 6月28日(六)下午02:00至04:00,於金門植物園生態教室辦理「蛇麼都知道!蛇類迷思破除!」講座,將邀請金門野生動物救援暨保育協會的保育員劉芯慈,為有著迷人紋路的蛇蛇們破除謠言。課程中規劃手作,將帶領大家利用金門野生動物救援暨保育協會的蛇蛇們脫去的蛇蛻,製作成點綴日常生活的優雅手作品。本講座開放20位名額,歡迎有興趣之民眾報名參加。 講座訂於6月18日上午9時起開放報名,額滿為止。歡迎對金門常見蛇類救治或是破除蛇類迷信有興趣的民眾報名參加。
-
社群行銷課程6/19登場 助品牌從圖文到影音全面升級
為協助在地業者突破社群經營困境,強化品牌數位行銷能力,金門縣政府推出「從圖文到影音,提升社群影響力」課程,並將於6月19日(星期四)舉辦兩場實體課程,由專業設計與影音創作講師現場授課,帶領業者掌握社群內容製作的核心技巧,全面升級圖文與影音表現力。 隨著社群媒體成為行銷主戰場,越來越多業者投入內容製作,卻常面臨沒有流量的困境。金門縣政府了解在地品牌在數位轉型上的需求,因此精心規劃本次系列課程,透過圖文與影音兩大主題,協助參與者從視覺美學到內容策略全面強化,讓品牌內容更吸睛、更具影響力。 6月19日上午的課程主題為《社群廣宣圖文製作》,由圈外設計創辦人彭美瑄親自授課。課程內容將聚焦於社群貼文的視覺設計,彭美瑄長期致力於將難懂的設計知識製作成易懂的懶人包,專注於介面設計、視覺設計與插畫,能傳授學員如何運用色彩搭配、版面構圖與文字設計,轉化創作出具辨識度、能吸引目光的行銷圖卡,藉以透過網路「招牌式」的行銷技巧,進一步提升社群專頁的專業感與吸引力。 6月19日下午接續舉辦的《社群爆紅影音製作》課程,則邀請知名影音創作講師貝克大叔授課。課程將帶領學員從腳本構思、拍攝技巧到剪輯實作,貝克大叔授課至今已超過200場,助攻許多電商經營者能使用手機拍攝行銷影片,也成就了許多網紅、影音客,學員人數突破1萬人次,他將首度在金門傳授短影音創作的核心流程與話題操作方式,並透過案例解析與手把手實際演練,幫助學員製作出具備故事性與爆紅潛力的影音內容,提升社群互動與品牌傳播效能。 金門縣政府表示,這兩堂課程適合希望提升數位行銷能力的業者與創業者參與,無論經營規模大小、產業類型為何,只要對社群經營有興趣、希望提升品牌能見度與內容表現,都能從中獲得實用技巧。透過專業指導與實作演練,不僅可強化品牌形象,更能有效擴大社群觸及與影響力,為產品與服務創造更高附加價值。 本系列課程全額免費,歡迎本縣商家把握機會,踴躍報名參加,共同提升金門在地品牌的數位競爭力。可透過連結(https://forms.gle/H8Gk65v6pfpcFXJv6)或掃描QRcode(如圖)進行報名,相關訊息可洽方先生(0968-386821)。
-
胡璉將軍紀念音樂會明隆重登場
為緬懷胡璉將軍一生保衛金門、貢獻國家的崇高精神,由金門縣政府指導,金門酒廠與胡璉文化藝術基金會主辦的《胡璉將軍逝世48週年紀念音樂會》,將於明(15)日下午2點,在金門縣文化局演藝廳隆重登場。活動結合藝術展演與歷史教育,期望透過音樂傳遞感恩與傳承的精神,誠摯邀請鄉親踴躍參與,共同見證金門厚重歷史與人文的動人時刻。 此次音樂會以「感恩與回饋」為主題,特別規劃多首富含戰地歷史意義與文化象徵的演出曲目,由金門在地團體金門兒童合唱團、金門縣合唱團、安琪莉莎合唱團聯手演出,並廣邀縣內各級學校團隊共同參與,包括金湖國小附設幼兒園、金鼎國小、賢庵國小、金寧中小學、正義國小及中正國小等,將帶來合唱、朗誦、舞蹈與音樂劇等多元節目,以生動形式詮釋胡將軍的事蹟與對金門的重要影響。 主辦單位指出,這場紀念音樂會不僅是藝術展演,更是一堂富含歷史與情感的在地教育課。透過孩子們的歌聲與社區團體的演出,希望引發觀眾共鳴,在音樂中重新認識胡將軍的精神風範與金門歷史的轉捩點,也讓年輕一代能在藝術參與中理解家鄉文化的根源與價值。 活動現場也貼心規劃「趣味摸彩」環節,所有入場觀眾可憑入場券兌換摸彩券一張,有機會抽中多項實用好禮,為音樂會增添驚喜與互動樂趣。此外,主辦單位特別準備限量好禮,凡前200名入場觀眾,可獲贈一份「檜木環保餐具組」,兼具實用與紀念價值,數量有限,送完為止,敬請把握機會,提早入場。 胡璉文化藝術基金會表示,基金會長期致力於推廣將軍精神與文化資產保存,希望藉由藝術形式喚起民眾對金門戰地歷史的關注。每年的紀念音樂會,都是一場文化與情感交織的盛會,也是一種對歷史的深情回望。 基金會誠摯邀請所有關心金門、關心歷史、關心文化教育的民眾,一同前來參與,一起用掌聲與心意紀念這位深受敬仰的將軍。 此次活動由金門縣政府文化局提供演出場地,並獲地方各界團體大力支持,展現公私協力、文化傳承的珍貴精神。音樂會全程免費入場,不需購票,適合闔家觀賞,無論是長輩回憶過往,或是孩童體驗歷史,皆能從演出中獲得感動與啟發。
-
《浯鄉村事-金社區》不只談歷史更談人心 古崗社區打造多元文化場域
【從戰地堡壘到關懷社區】古崗的歲月記憶與地方精神 每當踏入古崗,腦海總會浮現那年夏日的畢業旅行。陽光灑落在湖面,我們騎著腳踏車沿著古崗湖畔奔馳,風聲、笑聲與湖水的波光交織成一幅青春的畫,對早年金門人而言,能夠漫遊古崗湖、登上古崗樓,是一種奢侈的風景,也是一段珍貴童年回憶。 古崗,意指堅實穩固之地,位於金門西南隅,山水交融、氣候宜人,自古被視為風水寶地。它從一個依海為生的漁村,轉變為戰地防線的關鍵要塞,擁有獨特的地緣與戰略價值。 然而,古崗一向為人稱道是深植居民心中的「古崗精神」。從早年的漁業、農耕,到宗廟信仰與社區營造,村民們以踏實為本、以互助為心,逐漸孕育出一種質樸又緊密的生活方式。古崗人始終相信:「靠自己,也不忘他人」是一種從生活中內化出的自力更生與飲水思源的精神傳統。 古崗地區的自然資源有限,因此村民更懂得珍惜,他們與自然共處,不爭不奪,彼此尊重,形成一種簡樸、真實的生活哲學,「與自然共生、與人共好」,是他們日復一日的智慧與信念。 古崗精神的縮影,莫過於董允耀先生的生命故事。他早年離鄉,赴南洋謀生,在異地闖出一番事業後,不忘故土,返鄉捐資助學、濟弱扶貧,興建學校、回饋鄉里。他的善行,不為彰顯個人成就,而是對家鄉深情的回報,是一種「榮耀故里、福澤鄉親」的行動實踐。 這股精神,並未止步於董允耀先生愛鄉愛國情懷,而是薪火相傳,持續延展,許多退休長輩選擇返鄉貢獻所長,年輕一代也開始看見古崗的可能性,選擇在這古崗土地上展開屬於自己的生活。有人投身社區文化保存、有人致力於環境整治與再造,每一項成果的背後,都是一份對土地的深愛與責任。 【從漁村到觀光】產業轉型中的古崗社區 古崗社區歷經多年耕耘,逐步建立起具在地特色的產業體系,並積極開發結合文化與創意的文創商品,展現出一股蓬勃向上的社區活力。古崗社區發展協會顧問董森堡議員,本身為土生土長的古崗人,董議員是一位深具接地氣的民意代表,對古崗的公共事務始終投入極大心力,只要有訪客來到古崗,他總是親自上陣,帶領大家走讀社區,介紹在地歷史與文化,分享村莊如何從昔日漁村走向多元產業發展的故事,讓每一位來訪者都能深刻感受到古崗的脈絡。 面對傳統農漁產業的式微,古崗社區並未停滯於回憶過往,而是積極尋求轉型之道。古崗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董倫如指出,隨著傳統農漁業逐步式微,為拓展社區就業面向並開創新興產業,古崗近年積極導入養蜂技術,推動蜂蜜產品的研發與生產;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加上空氣清新、無重工業汙染的優勢,使古崗成為極具潛力的精緻農業與生態養蜂發展地,未來可望與地方文化、旅遊資源相結合,發展體驗性與教育意義的觀光養蜂場,吸引親子與生態旅遊族群,拓展在地觀光產業鏈。 然而,古崗潛力無窮,作為國立金門高級農工職業學校水產養殖科前主任,同時是在地古崗人的董倫如對家鄉的漁產資源瞭若指掌。他指出,古崗海域擁有豐富漁獲,推廣地方美食是社區發展的重要關鍵,他笑著直言,「人會懷念風景,但更容易記住一口吃進去的味道」。 因此,協會目前積極推動將「古崗麥蝦」打造為在地特色休閒零食,其味美獨特,麥蝦本身有深厚的地方記憶與生活技藝,若能將其轉化為具市場潛力的新產品,有助吸引遊客,能進一步帶動地方經濟發展。 所謂「麥蝦」,是夏季限定的野生小型浮游毛蝦,主要洄游棲息於古崗至歐厝沙灘灘際,漁民以插叉手網網具來回捕撈後煮熟風乾後,呈小麥色澤而戲稱「麥蝦」。而這項傳統漁法,在古崗被稱為「擼麥蝦」,需要經驗與技巧,尤其在高溫的夏天作業備極辛苦,也是地方老一輩漁家智慧的結晶。為了保存這項珍貴的傳統技藝,今年協會特別向海洋委員會申請計畫,期望能透過系統性的記錄與推廣,讓這項漁業文化資產得以保存延續。 「麥蝦」除鮮食外,亦具備在地特色商品的潛力。麥蝦風乾後成為傳統的蝦皮,方便保存與攜帶,還具高營養價值,含鈣量在海產中名列前茅,是名副其實的休閒健康食品。協會目前正研發料理食譜及新型保存技術,期望能克服過去麥蝦產量不穩、保存不易等問題,朝向提升品質、穩定供應市場的目標邁進。 未來將結合網路行銷與現場展售雙軌推廣策略,讓更多人能品嚐到這份源自在地漁貨、飽含情感的滋味。董倫如表示:「我們希望,遊客不只是走進古崗,也能把古崗的味道,帶回家。」 【在關懷中前行】古崗社區的暖心行動 來到古崗社區,還沒踏入活動中心,耳邊先傳來一陣陣談笑風聲,循聲而行,走過停車亭,暖陽灑在地面,腳步不自覺地輕快起來,一上樓梯,廚房正熱鬧著,飄來陣陣香氣,婆婆媽媽們圍繞爐邊準備共餐,煮粥的、洗菜的、備料的,分工合作、有條不紊。見到我這位訪客,她們沒有生疏,反而親切地招呼:「來來來,喝茶啦,這有寸棗糖可以配茶吃哦!」那份熱情,瞬間就成了老朋友。 其中,有一位身影格外吸睛,專注地在長桌邊切著紅蔥頭,手法俐落熟練,他是已經九十歲的董水涼阿伯,我笑著對他說:「原來您是古崗的總舖師喔!」他聽了忍不住大笑,連忙擺手否認:「沒有啦,我不是大廚,我只是來幫忙的啦。真正會煮的是她們,我是打雜的、切菜的、搬桌椅的啦。」水涼伯一邊說,一邊繼續切著紅蔥頭,臉上帶著一種踏實的滿足,他每天風雨無阻,自願投入共餐廚房的大小事,只因為「越做越開心」,而且「可以動,就要動」。他說,能為社區出點力、與大家一起聊天做事,比在家裡閒坐要開心多了。 這,正是古崗社區最動人的精神,不計年歲,不問角色,不爭功,每一個人,只要還能動、還有力氣,就甘心為社區盡一份心;正如董水涼阿伯的身影,一刀一蔥地切下去,不只是在備菜,是在默默刻畫著一種樸實無華的承擔與傳承。他沒有高聲宣示自己「奉獻」了什麼,只說:「來幫忙而已。」但這「而已」兩字,說得輕巧,做起來卻是長長久久的。 在古崗,所謂的參與,不是短暫的熱情,而是一種不說出口的責任感,一種早已融入日常的鄰里情。難怪共餐的鹹粥裡,遠遠就飄出的蔥頭油香,還多了一味,是古崗精神的味道。 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董毅程,是共餐這條路上的靈魂人物,他感性地說,社區長者供餐服務能夠上路,是一條充滿挑戰與堅持的路。從起初的申請設立衛福部「社區關懷據點」,到突破「一個行政村里僅能設置一個據點」的政策限制,再到如今據點正式掛牌運作,社區幹部與志工一路走來,歷經無數次修正報告、召開說明會、奔波協調,才終於讓古崗社區的長輩們擁有一處可以共享熱食與情感的溫暖角落。 當時在供餐試辦期間,還特別動員人力整理騰出社區樓下空間,打造成舒適易於操作的乾淨廚房。鄉親董振弼更無償捐出三口炒台,社區居民董倫智等人利用下班後不辭辛勞,搭建鐵棚架、改善廚房各項設施,以符合廚房之安全衛生便利的環境,為廚工們打造更理想的烹飪平台。 這些細節看似微小,卻是社區志工們向心力的凝聚,心意的付出。 「社區的事,不是幾個人的事。」這是董毅程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事實上,從最初提出申請的那一刻起,他與社區幹部就清楚知道這條路不好走,社區夥伴白天上班、晚上寫報告、週末召開說明會,志工媽媽們不辭辛勞準備供餐,還有旅台鄉親主動寄送調味料支援。訪視長者、例行健康檢視、促進活動、電話問安、社區巡查……各項行政與服務業務堆疊,卻沒有澆熄志工們的熱情。董毅程感慨,這是一場「蠟燭兩頭燒」的持久戰,雖然疲累,但看到長輩吃得開心、笑得燦爛,一切都值得。 除了在地的努力,董毅程將「關懷」延伸至遠方。他細心經營著「金門古崗自然村」臉書粉絲專頁,記錄每一場活動、每一次長輩的笑容與聚會片刻。他說:「讓旅居台灣的古崗鄉親能夠看見家鄉長輩的生活狀況,知道他們在金門一切安好,這就是一種安心的力量。」 這個社群平台的存在,不只是資訊的傳遞,也是一條情感的橋樑,串起離鄉遊子與故鄉之間的連結。古崗的對外宣傳平台雛形,其實早在十多年前,便由總幹事董倫如提出構想,為今日的數位串聯打下深厚基礎;而這樣的延續與執行,展現古崗社區最珍貴的默契,社區就是要像理事長和總幹事這樣「雞婆」得恰到好處,理念相通、行動互補,一個提出願景、一個落實推動,雞婆得有溫度,社區才會真正動起來。 【讓溫暖擴大】中央廚房的想像與期待 供餐計畫的推動只是開始。社區發展協會還需承接來自縣府、金管處、勞動部等多個單位的計畫申請與核銷,行政事務龐大,人力資源卻有限。「很多事情不是我們不願意多做,而是做不來、分不過來。」董毅程語氣誠懇。他期盼更多鄉親投入,不論年齡、不分性別,人人都能為社區付出一點心力,讓公共事務不再壓在少數人肩上。 展望未來,董毅程提出一項建言:希望縣府能設立中央廚房,支援尚未設立據點或位處偏遠地區的社區供餐,提供長者穩定且高品質的餐食,分擔社區的壓力,有效提升整體服務效能。 對日益高齡化的金門而言,這樣的系統性支持尤為重要。董毅程相信,只要地方願意投入、政府積極輔導,即使是資源有限的基層社區,也能激發出驚人的能量。 古崗社區的經驗,是一場關於公民參與與社區凝聚的象徵,它讓人相信,即便在資源與制度之間仍有縫隙,只要人心不散,社區依然可以照亮彼此、溫暖世界。 理事長董毅程說:「我們的社區,需要的是更多雙手、更多顆心。」古崗的故事,告訴我們,社區的力量,在於人與人之間那份願意為彼此付出的真心。 【熱情撐起的社區夢】需要更多接棒的手 總幹事董倫如語氣誠懇地說,社區的志工群多為年長者,長期以來默默付出,但青年參與的比例偏低,因為都出外謀生,讓他不禁憂心未來的接棒問題。「人力斷層是我們社區未來最現實的挑戰。」他坦言,社區服務大多屬義務性質,吃力不討好,志工們常常還得承受外界的質疑與批評。 自投入社區工作以來,董倫如已深耕將近三十年,經歷兩任理事長、三任總幹事的更迭,見證社區從基層文書處理、協助村民日常,到今日逐漸發展出具體活動與文創商品設計的轉變。「以前是幫忙寫申請書、發通知,現在要會規劃活動、設計商品,甚至思考怎麼行銷。」他笑說,角色的變化其實也代表著社區自我成長的軌跡。 然而,理想要落實,總少不了經費的掣肘。社區運作資源有限,活動經費得靠不斷撰寫計畫、辦理活動、推展文創商品等多管齊下的方式來挹注。「社區的活化不能光靠熱情,還需要穩定的支持,這樣我們才能持續推動更多元的活動,真正讓居民受惠。」 董倫如的話語不只是心聲,是一位對社區不捨的提醒。面對人力不足與資源匱乏的雙重壓力,他仍然堅信,只要社區有心,願意一步一腳印,就能在變動的時代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立足點與未來方向。
-
以海為喻 賢庵71位畢業生揚帆啟航人生新旅程
賢庵國小一一四級國小部第七十二屆、幼兒園第四十八屆畢業典禮,昨(十三)日上午於金城國中藝文中心登場,今年共有七十一位(國小部四十位,幼兒園三十一位)的國小、幼兒園畢業生們完成階段學業,在各界貴賓還有家長、師長們的祝福與期許之下,邁向他們人生的下一個學習階段。 賢庵國小畢業典禮昨日上午九點,畢業生們在現場貴賓、學弟妹的掌聲還有注視下緩步入場後正式展開,儀式由賢庵國小校長黃芸芸主持,現場嘉賓雲集,有縣府秘書長陳世保、議會副議長歐陽儀雄(賢庵國小校友會理事長)、金門縣政府教育處體健科長莊凱倫、金城鎮公所主任秘書許世丞、金城鎮民代表會主席郭永隆、代表蔡宗儒、倪于媃、賢庵里長顏士強、行政院金馬聯合服務中心執行長吳增允、金城國中校長謝志偉、中正國小校長陳為信,以及賢庵國小家長會長江嘉祐、榮譽會長戴紹恩等人。 校長黃芸芸祈願畢業的孩子們可以「如海洋般廣闊,如星辰般璀璨」,她表示,畢業生們正式結束國小、幼兒園的學習旅程,今年的畢業主題「海洋」,象徵遼闊大海提供給人們無限想像,孩子們就如同一艘艘駛離的船,即將遠離各自熟悉的環境,邁入未知的旅程。過程中或許有風、有雨,但也會遇到陽光或是彩虹,她期許孩子們要有勇氣來面對未來旅程,同時也盼孩子們要能記得「賢庵國小」永遠是他們揚帆的起點。 黃芸芸也感謝畢業生讓校園充滿笑聲與活力,謝謝孩子們一次次的努力,在語文競賽、藝術創意、體育賽事、球類運動、資訊科技、科學展覽等,都有亮眼成績表現,讓老師們感動與驕傲,每一次成長都是學校最珍貴的回憶。她還希望畢業生記得感恩父母一路上的支持與鼓勵、感謝老師們無怨無悔的教導,也要感謝身邊每一位陪伴走過成長旅程的夥伴。唯有懂得感恩的人,心中永遠有溫暖,也會帶來幸福。 此外,她也感謝孩子們的歡笑聲,充實了賢庵國小的各個角落,每一位畢業生也將是師長的驕傲以及珍視的回憶;同時,她勉勵孩子們「感恩」的重要,強調懂得感恩之人,內心永遠是溫暖的。 秘書長陳世保表示,國小畢業是人生很重要的里程,在大家學習的過程中,國小的六年是一段很長的時間,這當中因為家長與師長的陪伴與教育,讓大家成長茁壯,賢庵的孩子們在老師的教導下,在各領域也是獲獎無數,深得肯定。 副議長歐陽儀雄說,這是一個階段的結束與下個歷程的起始,他與父親及孩子三人皆就讀賢庵國小,他也常抱持著感恩之心,感謝賢庵的教導,希望畢業生們勿忘「感謝之心」。 典禮中邀請來賓頒發縣長獎、議長獎、楊玉螺女士獎學金、許秀雀女士獎學金、幼兒園學習優良獎、國小畢業生多元智慧獎、親職教育獎、志工服務獎等獎項。而畢業生代表則以感人的致詞回顧在校的點點滴滴,感謝師長諄諄教誨與同學陪伴。校長頒發畢業證書、導師一一撥穗深情擁抱與叮嚀,許多畢業生哭成一團,久久不能緩和,大合唱畢業歌曲時更是將全場情緒推向高潮,歌聲中交織著感謝與不捨,不少家長亦眼泛淚光,場面十分溫馨動人,這一幕幕溫暖的畫面,不只是離別,更是教育最動人的延續。
-
古城舉辦雙場畢典 全校親師生見證孩子成長時刻
離別的季節,古城國小選在六月十二及十三日兩天,分別為該校附幼十六位幼生,以及國小部十六位學生辦理「一一四級古城國小畢業典禮」,現場貴賓雲集,家長們也特地請假出席,見證孩子們的成長。值得一提的是,古城國小是金城鎮第一個設立兩歲幼幼班的學校,今年的畢業幼生們在古城附幼歷經四年的學習,是幼幼班設立以來的首屆畢業生。 古城國小部第六十三屆國小部畢業典禮,於昨(十三)日上午九點左右,在學校活動中心舉行,典禮儀式由校長薛奕龍主持,現場冠蓋雲集,包括金門縣政府教育處長孫麗琪、縣議員董森堡、金城鎮長李誠智、金城鎮代表陳天成、倪于媃、蔡宗儒、金城鎮民代表會秘書劉師政、金城國中校長謝志偉、中正國小校長陳為信、退休校長楊成業、家長會會長倪任民、副會長董婉君、副會長沈毓琦,以及多位地方賢達、校友、家長與師生齊聚一堂,共同見證畢業生的重要時刻。 校長薛奕龍感性的說,金門是孩子們共同生活與學習的地方,古城學區中,金門城有明代興建的千戶所,古崗有壯麗的翟山坑道,水頭則有靜謐的洋樓建築,村落周邊矗立者守護鄉里的風獅爺,還遍佈著高粱田的香氣,這些風景象徵著「堅毅、守護、勇敢、謙遜」。她肯定這一屆的畢業生們在學業、才藝與運動方面的優異表現,她同時勉勵每一位畢業生,要學習金門的風獅爺,在風中長大,不怕挑戰,守護著心中最珍貴的夢想;而孩子們在學校裡學會了合作與包容,在活動中展現創意與勇氣,在成長的每一步,都為自己寫下一頁頁精彩的故事。 薛奕龍並期許,未來當孩子們踏出校園走向更寬廣的天地的時候,千萬要記得像高粱一樣紮根土壤,不畏風霜,成就更好的自己,如越陳越香的金門高粱酒。像金門的洋樓一樣,展現自我風格,也保有文化的根,也敢於創新與變化。像守望的風獅爺一樣,即使面對風雨,也勇敢挺立,守住自己的信念。 「畢業不是結束,而是另一個全新的開始。」她期許學生們保持學習熱情、培養自主學習與良好時間管理的能力,也叮嚀他們要銘記學校所重視的價值觀——尊重、包容與合作,未來無論走到哪裡,都能成為積極正向、勇於面對挑戰的人。 古城國小為了給國小及幼兒園們一場專屬於他們的畢業典禮,將畢業典禮分別先後舉行。幼兒園的畢典禮上,自家寶貝的人生畢業初體驗,讓每一位家長相當重視,幾乎是全家總動員。該校在一一○年時正式設立兩歲幼幼班,為金城鎮內第一所設立的學校,當時入學的小朋友們經歷四年的學習,終於在今年即將邁入國小階段,而這也是該校幼幼班的第一屆畢業生。 昨日現場貴賓雲集,校方也逐一邀請其上台勉勵畢業生,表達祝賀與關懷之意;此外,家長會會長倪任民與愛心志工社社長洪偉欣則代表家長及志工社,致贈畢業禮品,祝福畢業生鵬程萬里、一帆風順;典禮最後更在畢業班演唱並舞動《世界都看得見》壓軸表演中,全場氣氛達到最高潮,今年的畢業生們在親師生與嘉賓的熱烈祝福聲中,畫下一個感動而圓滿的句點。 典禮後,各班同學更是精心準備節目來為畢業生送上誠摯祝福。此外,藝文展覽亦精彩登場,除了由吳宗陵老師指導之書法成果展外,也將各班同學平時製作的作品-立體美勞創意作品、陶藝、卡片、圖畫等電子化後利用電腦輪播供家長、貴賓及學生觀賞,展現學生多元學習成果,獲得來賓與家長一致好評。另外,學校也結合今年畢業典禮推出第二十一期校刊《古城風華》,收錄學生們的成長片段與活動紀錄的畢業光碟,為畢業生留下珍貴回憶。
-
西口與附幼聯合畢典 20位學童在祝福中展開新旅程
六月的鳳凰花帶來離情依依,也捎來對畢業生的祝福。烈嶼鄉西口國小昨日舉行114級畢業典禮,金門縣政府教育處副處長董雲馨轉達陳縣長的祝福,並頒發縣長獎予得獎學生,語多鼓勵。縣議員洪成發、烈嶼鄉長洪若珊等各界來賓也應邀頒獎,勉勵畢業生邁入嶄新的學習階段,將迎來更豐富的知識與挑戰。 西口國小於昨日上午九時在該校活動中心舉行畢業典禮,由國小及幼兒園畢業生上台揭開序幕,大手牽小手,象徵學習傳承與接棒。縣政府教育處副處長董雲馨帶來陳縣長的祝福,而縣議員洪成發、烈嶼鄉長洪若珊、代表會主席林長耕、副主席吳福全、鄉代表林長征、洪健中、烈嶼守備大隊處長張智雄、烈嶼消防分隊分隊長李雲祥、西口村長孫先雄、黃埔村長洪安慶,以及學校校長、社區發展協會幹部、西口國小志工隊、國樂協會、國樂社家長後援會、駐縣藝術家張麗霜和家長皆到場,祝福20位小朋友完成國小及幼兒園階段的學業,現場十足人氣。 縣府教育處副處長董雲馨頒發縣長獎予畢業生洪侑愷、林覠育,稱讚他們優異的表現。此外,董雲馨也鼓勵畢業生培養不斷學習、管理情緒、勇於面對挑戰的能力。 洪成發議員肯定學校的教導,鼓勵學生健康成長、快樂學習,他並贈送每一位六年級畢業生獎勵金。 烈嶼鄉長洪若珊也頒發鄉長獎予傅筠心,洪若珊感謝學校團隊與家長的陪伴,並鼓勵學生多運動、多讀書、多學習。議長獎由方筠淳、胡哲睿獲獎。笠嶼文化創意協會文化傳承獎則分別由方筠淳、傅筠心、洪苡庭、周妡珆、林脩哲獲獎,鼓勵學生認真學習傳統技藝。 代表會主席林長耕勉勵畢業生努力學習,管理好時間與健康。昇恆昌金湖飯店總經理蕭一如表示,身為在地企業,持續將力量灌注在金門。家長會長吳明姿、也是畢業生洪侑愷的家長,她感謝學校的教導與家長的默默付出,並表示西口最美的風景是「家長們」,勉勵畢業生們保持好奇心與純真的心,持續探索美好又善良的世界。家長會副會長林仁儀致贈紀念獎牌給幼兒園師生,送上感謝與祝福。 校長劉界宏感謝洪成發議員、洪長享醫師致贈六年級畢業生獎勵金各一份;烈嶼鄉公所、鄉民代表會、家扶中心、嘉年華冰室、金玉堂文具店、天誠資訊、沐咖啡分別致贈每位畢業生禮品,使活動更臻完美。劉界宏並引用賴清德總統的話:「一起升級!邁向下一個人生階段。」鼓勵學生團隊合作、共榮共好,發揮「利他」的精神探索世界,在各行各業發光發熱。 學生們也帶來才藝表演,為畢業生們獻上最大祝福!表演活動除了有充滿童趣的舞蹈表演與歌唱,更由家長、師長帶來串場舞蹈表演,為活動迎來高潮。
-
金鼎附幼畢典滿載回憶 親師齊聚為孩子成長喝采
金鼎國小幼兒部第49屆畢業典禮於昨(13)日上午溫馨登場,今年以「羊手闊步 頸緊相擁」為主題,寓意孩子們在師長與家長的陪伴下,相互扶持、勇敢前行,邁向人生全新的學習階段。典禮現場洋溢溫馨與感動,47位畢業生在祝福與掌聲中,展開嶄新的成長旅程。 本次典禮邀請眾多嘉賓蒞臨觀禮,包括金門縣政府教育處特幼科科長謝惠婷、金寧鄉公所課長李煜翔、秘書陳家慶、金寧鄉民代表翁明惠、盤山村村長翁品洋,以及金鼎國小家長會會長陳孝瑜及多位家長會委員,與全體師生及家長一同見證孩子的重要時刻,場面溫馨感人。 金鼎國小校長蔡玉羨代表全校師長致詞,祝福綿羊班與長頸鹿班的孩子們順利畢業,迎接即將到來的小學生活。她表示,金鼎國小是一個充滿愛與支持的學習園地,重視親師合作,家長與學校同為教育的夥伴,致力為孩子提供最友善、最優質的學習環境,讓孩子們能在探索中學習,在陪伴中茁壯。 代表縣府出席的特幼科科長謝惠婷,也特別帶來陳福海縣長對畢業生的祝福。她表示,每次參加幼兒園的畢業典禮總讓人感受到滿滿的感動與希望,這是孩子人生的第一個畢業典禮,感謝老師的用心與家長的支持,也期許孩子們未來健康、平安、快樂地成長,持續展現純真與活力。 典禮節目內容精彩豐富,首先由綿羊班帶來旗舞表演,節奏明快、動作整齊,展現出孩子們的學習成果與肢體協調能力;緊接著,長頸鹿班帶來太鼓演奏,節奏鏗鏘有力,孩子們精神抖擻、氣勢磅礡,贏得現場熱烈掌聲。這些精彩演出不僅展現孩子們平日努力練習的成果,也感謝老師們的辛勤指導與家長的全力支持。 在典禮尾聲,畢業生齊聲獻唱《手牽手》,純真的歌聲中蘊含著對同儕的情誼與對師長的感恩,歌聲迴盪在會場中,感動在場每一位家長與師長。許多家長忍不住紅了眼眶,感慨孩子的成長與蛻變,也對即將迎接新階段的他們送上最深祝福。 為讓畢業生與家長留下難忘回憶,校方特別安排感恩茶會,讓孩子與家長、師長共聚一堂,一起回顧學習點滴、分享成長喜悅。校園內還設置拍貼機與畢業照相片牆,吸引家長與孩子們踴躍合影。打卡拍照區設計別具巧思,處處充滿童趣與溫暖,讓每一位畢業生都能留下珍貴回憶,將最美好的笑容與時光定格保存。 整場典禮在溫馨與感動中圓滿落幕,孩子們手牽手、心連心,在師長與家長的祝福中揮別幼兒階段,迎向更廣闊的學習旅程。金鼎國小也期盼這群小小畢業生能繼續懷抱希望、自信與勇氣,在未來的求學路上步步穩健、展翅高飛。
-
2025年全民防衛動員演習登場 中央部會蒞金考評 攜手打造本縣成為韌性城市典範
金門縣2025年城鎮韌性(全民防衛動員)演習昨(12)日舉行,上午在消防局舉辦兵棋推演,由副縣長李文良擔任指揮官。行政院由國科會副主委蘇振綱擔任上級指導官,行政院政務委員季連成率行政院動員會報、災害防救辦公室、國防部、經濟部、交通部、行政院通訊傳播委員會、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內政部消防署、警政署、民政司、教育部、數發部、衛生福利部等一行44人蒞臨考評。 昨日上午在兵棋推演正式展開前,金門縣長陳福海特別前往與來訪的中央官員會晤,親自接待行政院國科會副主委蘇振綱、政務委員季連成及隨行考評團隊。會中,陳縣長感謝中央長期對金門防災整備與防衛韌性工作的重視與支持,並就金門地區特殊的地理位置、歷史背景及現階段推動之防救災量能建置與中央官員交換意見。陳縣長強調,面對當前國際區域安全局勢與可能威脅,縣府將持續在中央指導下,深化全民防衛動員整備,強化災害應變體系,確保鄉親生命財產安全與社會穩定。 縣長陳福海表示,金門身處第一線離島,地理位置特殊,縣府必須超前部署、未雨綢繆。他指出,藉由此次演習情境模擬與兵棋推演,可以全面檢視各單位在指揮管制、災害應變、資源調度與基礎設施維運等各方面的整備情形,並即時發現可能存在的環節問題,做為後續精進修正的重要依據。透過平時扎實的訓練與整備,才能在真正的危機來臨時,有效保護全體鄉親生命財產安全,降低災損風險。 陳縣長也強調,災害應變與全民防衛不僅是政府部門的責任,更需要全民共同參與。他表示,感謝中央長官親自蒞臨金門指導,並感謝縣內所有參演單位及基層人員投入緊湊演練。未來縣府將持續與中央密切合作,持續提升應變量能,並透過各類宣導與教育訓練,讓全民防衛觀念更加普及與深化,共同打造金門成為韌性城市的典範,面對任何威脅都能安然度過。 針對今年度兵棋推演之模式,指揮官副縣長李文良指出,金門曾歷經古寧頭、大二膽、八二三等戰役,因此金門鄉親對於人民流離失所與生命財產所受到的危害是最能感受的。以史為鑑並借鏡近年國際間發生的衝突,以及海峽兩岸嚴峻的政治情勢,在積極倡議兩岸和平友善交流的同時,我們也應該超前部署、提前規劃,建構本縣完善的災害應變體制,回應人民對於政府的期待。 此次演習首先介紹本縣地境及天然災害潛勢,由金門縣後備中心就敵情分析報告,並由統裁部做想定狀況說明,就兵推狀況抽籤。接續演練本縣「聯合應變指揮管制中心開設與運作」,連線各鄉鎮公所回報整備情形,再由戰綜、動員、災防依序回報處置情形,並由指揮官裁示整備狀況。為演練災害時網路中斷之應對與處置,想定情境為遭敵特工駕駛自小客車蓄意撞倒中華電信光化交換箱,本縣消防局立刻通報中華電信派員維修並啟動本縣建置低軌衛星通訊,連接WIFI訊號,以恢復網路連線通訊,另想定網軍入侵本府網頁維護廠商,修改縣府首頁,縣府綜合發展處立即登入後台修改圖片,並請觀光處發佈新聞稿向民眾澄清。 兵棋推演以臨災應變機制為演練主軸,採取「無腳本、小規模」之各項演練,推演全程邀集本縣災害應變中心進駐單位及關鍵基礎設施單位,以「有想定、無腳本」及多元化方式實施推演,情境由空難(30%)轉至戰災(70%)。此次兵棋推演分成「聯合封鎖階段」、「火力打擊階段」、「全面作戰階段」三個階段,各階段都有不同演練項目。指揮官暨業務幕僚群須就各情境,分組討論、即時判斷分派業務單位做相關應處作為;各幕僚群與文件製作組須於規定時限內製作出處置做為回傳單、上傳雲端硬碟,並依各演練情境由各業務分組主管依序報告,以貼近實況。 兵推過程中,行政院指導官季連成政委及全動署署長李定中從「聯合封鎖」、「火力打擊」、「全面作戰」三個階段,針對金門的狀況進行提問及點評,並提出關鍵性的建議。季連成指出,不論是民防人力動員、假訊息澄清、救災救難或是應變處置等,參演相關局處機關應針對實際情況進行應變,並在平時做好準備;如物力及器具徵購徵用、存糧統計及徵用、防空避難場所、民力、災時金融秩序管制等,都應在平時做好積極管理,災難發生時,才能處變不驚、於短時間內復原,達到提升城鎮「韌性」防衛動員的目的。副縣長李文良特別感謝上級指導官及各部會給予金門的專業指導及建議,並表示演訓有賴於平時對細節的要求及重複性的操演,希望各參演單位能汲取經驗、精益求精。
-
金門城古地城隍廟、後浦浯島城隍廟醮慶 城隍爺千秋聖誕 議長洪允典率員參拜祈福
適逢城隍爺千秋聖誕,金門縣議會議長洪允典昨(12)日上午率領議會相關人員,分別前往金門城古地城隍廟與後浦浯島城隍廟參香祝壽,虔誠向城隍爺獻上誠摯敬意與祝賀,祈求庇佑金門風調雨順、縣運昌隆、百姓安居樂業。參拜現場莊嚴肅穆,儀式依循古禮進行,展現地方對城隍信仰的虔敬與尊崇,並彰顯金門豐厚的宗教文化底蘊。 在古地城隍廟參拜過程中,議長洪允典特別由議員石永城陪同,並在城隍廟管理委員會主委與長老的引領下,率領議會同仁依循傳統儀節,完成上香、獻爵、獻饌、獻花、獻福果、獻香茗、獻金帛及敬獻爐敬金等祭典儀式,表達對城隍爺的崇高敬仰,並祈求地方合境平安、政通人和。 議長洪允典表示,城隍信仰歷史悠久,深植金門鄉親心中,長年庇佑地方平安繁榮,更在凝聚社會向心力與守護民眾福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他感謝城隍廟管理委員會長年致力於信仰文化的維護與傳承,讓城隍信仰成為金門宗教文化的重要象徵;期許未來能透過議會與各界的共同努力,持續推動宗教文化資產活化發展,帶動地方觀光與經濟共榮。 浯島城隍廟管理委員會主委楊耀芸指出,後浦浯島城隍廟自古以農曆四月十二日為城隍慶典之日,每年舉辦盛大的迎城隍活動;古地城隍廟則於農曆五月十七日舉辦聖誕巡安,兩大廟會活動迄今已成為金門極具代表性的宗教盛典,不僅凝聚鄉親信仰情感,更吸引眾多信眾與遊客參與,成為認識金門文化的重要窗口。 浯島城隍廟管理委員會總幹事張克全表示,城隍慶典所展現出的古樸儀式與熱絡人情,正是金門宗教文化的重要特色。隨著宗教觀光的逐步發展,未來將結合地方文化特色,深化城隍信仰的傳承,讓更多人透過宗教文化活動認識金門的多元文化內涵,並為地方注入更多活力與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