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聞
-
藍眼淚進入旺季 遊客爭睹海夜幽光
時序進入春天,3、4月正是金門藍眼淚的旺季。這幾天,成功海灘與新湖漁港的海面上時常出現神祕的藍色光點,彷彿夜色中的藍色星河,吸引許多民眾與遊客前往「追淚」,場面熱鬧非凡。儘管此時往往也是影響航班的「霧季」,但也宣告了金門藍眼淚季的正式開鑼,隨著海水溫度升高、底層海流轉向,預料接下來的「淚況」可能更加壯觀。 金門位於台灣海峽中心,4月至6月是藍眼淚的最佳觀賞期。此時南風吹起、氣溫轉暖,海中的渦鞭毛藻(俗稱夜光蟲)大量繁殖,夜晚海浪拍打岩岸或沙灘時,便會散發出神秘而浪漫的藍色光芒。最近幾天,有資深「追淚」玩家陸續在成功海灘和新湖漁港觀察到初淚蹤影,表示這波藍眼淚大爆發,讓人倍感驚喜。 連日來,每到入夜時分,海灘上便出現攝影長槍短炮與手機閃光燈的「爭拍盛況」。慕名而來的遊客為了捕捉藍眼淚最閃耀的瞬間,許多人邊看邊驚呼,將眼前的夢幻藍芒記錄下來並即時上傳社群平台,讓人感受到金門獨有的熱情與魅力。 據了解,藍眼淚之所以會閃爍藍光,來自渦鞭毛藻體內的螢光素與螢光素酶作用。當大批藻類隨海流進入沿岸,再受到海浪激盪,就會綻放出極具魅力的藍色螢光。對許多旅人而言,半夜在海邊觀賞這片宛如藍色星海的奇景,既浪漫又能感受大自然的壯麗。 想要一次捕捉到最閃耀的藍眼淚景象,資深玩家表示,通常會留意四項氣象與環境因素。首先,4月至6月初正值南風季,風向若將底層海水推向岸邊,搭配水溫上升與藻類大量孳生,當晚便常能見到藍眼淚;再來是溫度,溫度逐漸升高能促進藻類繁殖,南風加上暖和的天氣最能讓藍眼淚綻放光彩;第三是月光,藍眼淚的亮度偏弱,一旦外界光線太強,就容易被遮蓋;最後是潮汐,4月至6月若在潮汐漲落時前往海邊,搭配當日海面是否出現赤潮跡象,都能提升「追淚」成功率。 除了成功海灘和新湖漁港外,金門多處岸邊也可能發現藍眼淚,如峰上、歐厝海灘、料羅南石滬公園等地。據玩家們透露,慈湖因地勢平坦、較少暗流,還能兼賞潮間帶與星砂,甚至遠眺廈門夜景,常被視為「不易撲空」的絕佳觀賞點。然而,今年春天以來,這幾天在成功海灘和新湖漁港已見到大規模的藍眼淚聚集,成為目前最夯的「追淚」熱點。 不過,資深玩家們也提醒,欣賞藍眼淚時別過度靠近或觸摸螢光藻,以免引起過敏或其他不適,也不要過度人為拍打水花,故意激起藍眼淚發光,恐怕影響生態;同時,務必切記將垃圾帶走,維護海洋環境的純淨美好。藍眼淚的神奇與浪漫正悄悄綻放,快趁著這波大爆發,親臨金門海岸,感受猶如夢境般的閃耀藍光。
-
農遊趣安排玩海釣、做鱟餅
為了讓更多人深入體驗金門的農漁村文化,「相揪金門農遊趣」於日前舉辦了「傳奇航海聚落尋寶趣」一日遊活動,吸引了大批遊客參與。此次活動結合海釣、洛神花鱟餅DIY及文史桌遊等多元體驗,讓遊客不僅能親身感受大海的魅力,也能深入了解金門的歷史文化,享受一場充滿驚喜的農遊之旅。 本次活動由金門縣政府產業發展處委託傑森整合行銷策劃,並由後豐港社區發展協會、金門平尚國際觀光遊艇及金門縣社區產業創生協會共同協辦,帶領遊客踏上海釣之旅,親身體驗漁民的辛勞與大海的壯闊,也學習到海洋生態與環保知識。即便突如其來的一場大雨,仍澆不熄大家的熱情,在風雨中拋竿、收線,讓遊客深刻體驗海上工作的不易,同時享受魚獲上鉤瞬間的喜悅與感動。 結束海釣後,遊客來到後豐港社區,親手體驗製作洛神花鱟餅的樂趣,從揉麵、塑形到烘烤,每一個步驟都蘊含著農村的生活智慧。除此之外,現場還透過文史桌遊帶領遊客穿梭時光,回溯後豐港的歷史脈絡,認識這座從明末清初發展至今的農漁村聚落,以及其與洪旭等歷史人物的淵源,讓文化傳承以輕鬆有趣的方式進入人心。 後豐港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洪俊裕表示,後豐港是一座歷史悠久的農漁村,社區近年來致力於文化保存與傳承,希望透過這次的文史桌遊活動,讓更多人認識後豐港的故事,了解傳統漁村的發展與變遷,也歡迎更多遊客親自來到後豐港,探索這片充滿歷史與人情味的美麗土地,體驗當地的獨特魅力。 許多參與者表示,這次的金門之行收穫滿滿,不僅親身體驗了農漁村的日常生活,還深入感受了金門獨有的傳統文化,並期待未來有更多類似的活動,一起來發現這片美麗島嶼的無窮魅力。
-
浯島城隍廟籲防冒名該廟詐騙
近日有不肖分子在社群網站FB及LINE上打著金門浯島城隍廟名義,欲向民眾行詐騙之事,金門浯島城隍廟接獲信徒告知後,主任委員楊耀芸緊急向金城派出所備案,除了譴責此種假借神明名號的詐騙行為,並提醒民眾千萬不要上當受騙。 日前金門浯島城隍廟接獲民眾通報,有人假借金門浯島城隍廟,企圖向信眾騙財,金門浯島城隍廟主任委員楊耀芸與總幹事張克全已向金城派出所備案,並呼籲民眾不要誤信騙徒的謊言而被騙。 張克全總幹事說,民眾表示接獲不明人士於LINE上自稱是玄天法門,法號為玄雲,臉書(FB)名稱亦為玄天法門,該不明人士於臉書貼文發布宗教祭改(消災解厄)等相關文章,並自稱是浯島城隍廟的人員,請信徒加入LINE好友,加好友後傳訊息告知欲宗教祭改(消災解厄)需花費8,888元新台幣的費用等等。 張克全說,農曆四月十二日浯島城隍廟遷治盛典將到來,唯恐信眾不查而上當受騙,因此特別向派出所報案,並希望透過媒體提醒民眾注意,不要上當受騙。 金城派出所員警經查目前無任何人被騙,查詢165知識庫也無任何相關名稱,但針對不法分子假借神明之名進行詐騙,造成受害者金錢損失案例,警方也提醒民眾,對於任何以宗教或神明名義進行的募款或投資活動,務必提高警覺,避免上當受騙。 信仰是個人自由,但在涉及金錢的問題上,務必保持理性和警覺,切勿輕信他人之言。警方呼籲民眾在面對任何以宗教名義的募款活動時,應仔細核實相關資訊。若發現可疑情況,應向警方報案,以便及時採取行動,保護自身權益。
-
金城張氏宗親會理監事授證
金門縣金城張氏宗親會舉行第十二屆理監事授證典禮,縣府社會處處長黃雅芬帶來縣長陳福海的道賀之意。黃雅芬頒贈理事長當選證書予新任理事長張國平,並代表陳縣長致贈紀念牌,期許張國平繼續帶領理監事投入服務宗親的工作,促進宗親團結。 授證典禮於總工會三樓會議室舉行,縣府社會處處長黃雅芬傳達陳縣長向新任理事長暨理監事的道賀之意。黃雅芬還代表主管單位頒發理事長當選證書予張國平,並轉贈陳縣長贈送的賀匾。 黃雅芬感謝該會支持縣府各項施政,共促地方建設和發展。黃雅芬也稱讚新任理事長張國平接棒承擔服務宗親的責任,繼續帶領宗親會協力地方事務。黃雅芬期望宗親會組織的角色,除了凝聚族親團結,服務宗親,也能為關懷社會公益、慈善事業,盡一分力量。 張國平並頒發新任理監事當選證書。理事:張延壽、張國榮、張馬珍、張志強、張福壽、張長華、張輝權、張序伯。常務監事:張國土。監事:張國金、張榮國。 張國平感謝歷任理事長帶領宗親會投入服務宗親的工作,尤其是宗長張延壽長年熱心宗親會事務,協助會務的推動,服務宗親。張國平希望更多年輕子弟一起承擔宗親會服務,主動積極參與宗親會和公共事務,薪火相傳,服務鄉親,為宗親會注入新活力。凝聚宗族向心力,加強與各地宗親組織交流互動,增進宗誼,宏揚祖德。
-
114年全縣美術家聯展開幕 180餘件作品呈現家鄉藝術魅力
「114年全縣美術家聯展」昨日在文化局展出,涵蓋水墨、書法、水彩、油畫等約180餘件作品,匯聚了老、中、青三代藝術家的藝術盛會。 由金門縣文化局主辦,金門縣美術學會承辦「114年全縣美術家聯展」,於文化局第一、二、三展場展覽,至4月9日止。文化局昨日上午十時舉辦「114年全縣美術家聯展」暨「嘉禮豐華—傀儡戲偶展」聯合開幕活動,包括文化局長陳榮昌、縣府工務處長張瑞心、行政院金馬聯合服務中心執行長吳增允、文化園區管理所所長盧根陣、農工職校校長吳志衍、金城國中校長謝志偉、金門縣美術學會理事長唐敏達、金門縣攝影學會理事長黃邦培、金門縣水墨畫協會理事長洪明標、金門縣水彩畫協會理事長楊天澤,以及吳鼎仁、翁清土、謝華東等藝文界貴賓皆到場參加。 文化局長陳榮昌指出,金門是一處好地方,長年來造就了無數傑出的藝術家,感謝很多有心的美術界前輩不斷把金門縣的藝術家集結起來,鼓勵大家在自己的土地上,以金門各種景色發想創作的題材,彰顯了藝術的多元風貌。 陳榮昌表示,全縣美術家聯展是文化局年度大展,這項展覽已進入第34個年頭,致力於提供本縣和旅外的藝術創作者,提供他們一個展現才華與交流的平台。這一次展覽,匯聚了老、中、青三代藝術家,作品涵蓋水墨、書法、水彩、油畫、膠彩、版畫、陶藝、雕塑、攝影及綜合媒材等10個類別,經過本縣各藝術團體收集各類型作品,共約180餘件參展,透過匯聚各方藝術作品,讓藝術與生活緊密交融,呈現多元豐富文藝饗宴。陳榮昌邀請民眾一同共享這難得的藝術盛宴,在展期內前往文化局展場參觀,並請密切關注臉書「藝起金門」或查閱官方資訊以了解更多細節。 行政院金馬聯合服務中心執行長吳增允稱讚展覽作品涵蓋多元媒材,展現了從自然、生活中汲取的創作靈感,也跨越年齡、時間、空間、媒材的互動,促進世代間的交流。 金門縣美術學會理事長唐敏達指出,展覽呈現近年來地區藝文團體和藝術工作者在不停的教學相長和相互成長中呈現多元風格,作品內容主要涵蓋鄉土風情、日常寫生經驗以及對金門發展現況的觀察與反思。透過不同媒材與技法,將各自的理念轉化為對摰愛家鄉獨特的藝術呈現,以激盪創意並促進藝術交流。 為提升鄉親對藝術欣賞的視野,文化局特別邀請張國英老師於三樓會議室舉行「草圖與創作」藝術講座,分享多年來從事美術教育及藝術創作的個人豐富經驗和體認心得。
-
嘉禮豐華傀儡戲偶展 帶領民眾走入傀儡世界
「嘉禮豐華—傀儡戲偶展」昨日在文化局特藏室展出,以金門傀儡戲劇團團長蔡遠進珍藏的偶戲文物,以及已故新順興傀儡戲團孫建德藝師家屬捐贈文化局的戲偶藏品精選展出,呈現戲偶多元面貌。 金門傀儡戲劇團團長蔡遠進以拿手的傀儡戲為「嘉禮豐華—傀儡戲偶展」的開幕暖場,文化局長陳榮昌希望透過主題式展覽,帶領大家走入傀儡的世界。 行政院金馬聯合服務中心執行長吳增允稱讚蔡遠進熟練操弄戲偶的技藝,希望能將金門傳統傀儡戲的無形文化資產登錄傳統表演藝術。 為感謝新順興傀儡戲團孫建德藝師的兒女們,將父親生前留下的戲偶捐贈給金門縣文化局,陳榮昌局長致贈感謝狀,由孫建德藝師的堂弟孫世中代表領取。陳榮昌向孫氏家族表達最深的敬意與謝意。 陳榮昌指出,2023年12月,新順興傀儡戲團孫建德藝師的女兒孫玉琴女士致電給文化局,表示要將祖厝中整理出來、父親生前留下的傀儡戲偶捐贈給文化局。文化局承辦人從孫藝師家屬手中,接下裝在一個竹籮筐中殘留的戲偶。時隔一年,在金門傀儡戲劇團蔡遠進團長的協助整理下,加入蔡團長劇團演出的戲偶,以「嘉禮豐華—傀儡戲偶展」為主題陳展各種角色的傀儡戲偶。陳榮昌表示,這些戲偶不僅是藝術品,更是金門文化的重要見證,希望有更多年輕人走近古老藝術,與它交談,互相傾聽,擔負起傳承的責任。 金門傀儡戲劇團團長蔡遠進表示,傳承是一段難走的旅途,尤其是選擇傀儡戲這門藝術的新人越來越少。他很願意協助文化局將孫藝師留下的傀儡戲偶加以整理,和他多年來演出的傀儡戲偶一起亮相,盼望將這門藝術宣揚出去,贏得更多的關注和反響,讓更多的人走近傀儡戲,為傀儡戲的延續積累力量。 文化局表示,「嘉禮豐華—傀儡戲偶展」展期至4月30日,特別規劃出三大主題,透過主題式展覽,帶領大家走入傀儡的世界。主題一「傳統傀儡」,傀儡戲早期為四角三十六尊木偶,故稱為四美班,道光年間目連救母加入一角色成為五名家;主題二「金門傀儡」,金門傀儡由泉州傳入,常與科儀做結合,這次透過孫建德藝師生前使用木偶、展演器具、修復工具等了解金門傀儡生態;主題三「現代傀儡」,隨著時代變遷,木偶開始多元與華麗,甚至加入在地元素,本次透過蔡遠進團長木偶,帶領大家認識傳統傀儡戲如何因應潮流,走入現代人視野。 文化局表示,傀儡戲又稱木偶戲、伽儡戲或加禮戲,舊稱「四美班」。金門傀儡戲是由泉州傳入,活動時間甚早,可推至清代中葉,道士兼傀儡師的孫文華(西元1784-1833年)從晉江安海移居金門,傳子孫添順(西元1822-1869年)組新順興班,主要演傀儡戲與布袋戲,再傳給孫紫鏢(西元1851-1869年),並從晉江聘請著名的布袋戲師傅張好主演。張好綽號「好師」,生於同治初年(西元1862前後),與另一布袋戲師傅綽號「至師」的李連至齊名,新順興的孫建德(西元1926年生)便承傳自張好之衣缽。傀儡戲偶的製作與布袋戲相同,分為頭、身軀、手和腳。頭部為木製,因製作過程複雜,大部分向臺灣彰化買現成,手和腳為塑膠製也是買現成的,身軀部分則依演出者身高而不同,以便操控,由演出者自製,材料不限制。金門的傀儡戲屬「提線傀儡」,又稱為「懸絲傀儡」,演出時多與金門風俗結婚及天誕有關,如「天公生」、結婚、奠安、十六歲成年禮等。 目前孫建德藝師的技藝未傳予後人,亦是一件憾事,孫女士家人決定將戲偶捐出,願這次展出,能讓更多人認識金門無形文化資產已登錄的傳統表演藝術「金門傳統傀儡戲」,除了認知上是要靠藝師之巧手外,其實還需搭配上各種重要角色的傀儡戲偶,便成就了一部完整的大戲。
-
迎接110週年校慶 中正規劃創意牆面展現教育新風貌
建校逾百年的金門縣中正國小,將於近日隆重舉辦110週年校慶。值此重要時刻,校方不僅籌備豐富的慶祝活動,更以行動深化校園國際教育氛圍。由教務處與總務處同仁攜手合作,精心規劃並打造全新視覺景觀—一幅融合世界地圖與學校吉祥物「中哥&正妹」的創意牆面,正式亮相於校長室旁,為百年學府注入嶄新風采,象徵中正國小從金門放眼世界的教育願景。 教務主任許凱凌表示,這次展出的「中哥&正妹」吉祥物不僅僅是學校的代表符號,更蘊含深遠意涵。其設計靈感取自金門知名的夏候鳥——栗喉蜂虎。栗喉蜂虎春天飛抵金門繁衍生息,秋季則展翅南遷,隔年再度返回金門,形成獨特的生態循環。這樣的生態特性,正象徵早年金門居民離鄉背井、遠赴南洋謀生,最終衣錦還鄉的歷史軌跡。許主任指出,中正國小位於金城鎮後浦地區,鄰近的同安渡頭曾是昔日金門先民前往南洋討生活的重要出發點,而街上的存德中藥房則是當年華僑寄送書信、匯款返鄉的轉運站。這些歷史地標,見證了金門人跨海拚搏、奮鬥不懈的精神與榮耀。 本次校園改造計畫特別邀請專業美術教師吳家筠擔綱設計,由她親自繪製並上色「中哥&正妹」吉祥物形象,再結合資訊組王奕傑老師精細的鐳雕技術,將這對象徵金門人文精神與自然意象的吉祥物活靈活現地呈現在世界地圖上。透過這幅圖騰,孩子們彷彿搭乘「中哥&正妹」的翅膀,自在翱翔世界各地,開啟閱讀世界、探索知識的旅程。 許主任進一步說明,這幅世界地圖不只是裝飾,更是一座寓意深遠的「學習橋樑」。它象徵文化、知識與國際視野的交流與融合,鼓勵孩子們從金門出發,放眼國際,認識不同文化背景與全球議題,培養國際公民素養。希望藉由這樣的設計,啟發學童擁抱多元、包容的態度,從小培養宏觀視野與跨文化理解,為未來跨足國際舞台奠定紮實基礎。 校長陳為信則表示,學校長期致力於推動國際教育,此次特別將「中哥&正妹」融入校慶與校園日常教學活動中,發揮寓教於樂的精神。陳校長認為,透過吉祥物的親和力與象徵性,不僅能增添孩子對學習的興趣,也能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養成正向的價值觀與良好的處世態度。「孩子們透過與吉祥物互動,將學會更多關於尊重、感恩與惜福的生命教育課題。」他說。 今年中正國小110週年校慶主打「溫馨」主題,將以親子趣味競賽及愛物惜福園遊會作為慶祝活動亮點,促進親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營造溫暖和諧的校園氛圍。活動中不僅安排各式互動遊戲,更設有攤位推廣惜物愛物與環保理念,讓學生在寓教於樂的過程中學會感恩與分享。 陳校長也預告,明年即將迎來的111週年校慶,校方將擴大舉辦更具規模的慶祝活動,並預計表揚傑出校友,同時出版藝術教育專刊,展現學校在美感教育與人文素養培育上的豐碩成果。中正吉祥物「中哥&正妹」也將持續融入校慶活動與一系列文創產品,讓更多師生與校友感受校園的歸屬感與認同,共同見證學校邁向新百年的榮耀時刻。
-
金銘之聲FM88.3六檔自製節目已經開播
銘傳大學金門分部廣播電台「金銘之聲FM88.3」,新學期的六檔自製節目已於3月17開播了。學期間每逢週一至週六下午5時30分起於空中放送,以精彩多姿,且富含音樂性、故事性及生活層面探討等多元節目內容陪伴所有聽眾,歡迎鄉親打開收音機,或利用網絡線上收聽,詳細內容亦可至金銘之聲FB粉絲專頁查詢,線上收聽網址為:http://radio.km.mcu.edu.tw/。 金銘之聲廣播電台表示,《金銘之聲》FM88.3,成立至今,見證了無數個學生的成長、嘗試、挫敗、檢討及再次出發的歷程。新學期自製六檔節目,自3月17日起,學期間每逢週一至週六下午5時30分,學子們將透過各類自行製播的節目,在電台裏陪伴聽眾朋友們,節目內容如下: 週一製播的新節目《娛樂新鮮事2025》,嘗試以雙主持的風格,展現主持人的默契與節奏掌握,除了關注影視及娛樂的時事外,主持人還準備華語及西洋歌曲的排行榜,內容豐富多元。 週二的節目《心心相惜》,主持人以社會心理學和犯罪心理學的角度,帶領聽眾於空中一同探討曾經引發轟動一時的各類案件,瞭解各種慘不忍睹的案件背後,有些行為不僅是犯人問題,或許社會環境、教育認知更是導致犯罪的主因之一。 聽眾若想知道自己這週出門能不能遇貴人?那就不可錯過週三的節目《金門之星》。這是一檔星座運勢解析節目,主持人用星座為聽眾們分析事業、財運、感情等等,藉由瞭解運勢預測與建議,讓聽眾們能夠準備好迎接生活的各種挑戰。 週四的節目《金音獎》則是一檔以介紹多元音樂風格背後的歷史文化與精彩故事為主的廣播電視節目,將帶領大家一同感受旋律的美妙與體會節奏的魅力。主持人亦會分享不同風格的歌手,讓聽眾們能發現各具特色的歌手。 此外,在一場甜甜的戀愛中,總會伴隨難以言表的辛酸苦澀,亦或是摩擦爭吵。 這些問題處理得當便能使感情升溫,倘若處理不妥,有可能將感情推入深淵,甚至悲劇離場,因此就不能錯過週五的節目《戀愛電波》。節目中主持人將通過廣播頻率,和聽眾們談「戀愛」,用故事及交流探討感情中不同的現象與議題,讓聽眾們在粉紅世界找共鳴。 在週六的《韓流追追追》,不論是學韓文的契機、趣事或到韓國自由行的經驗,主持人有很多故事和學習韓文的心路歷程想要分享。哈韓或想要學習一門新語言的聽眾朋友們,可以快快搬出你們的小板凳!
-
做摩摩喳喳、學交通安全 新住民中心辦文化學習
為促進新住民家庭融入在地社區,並加強交通安全觀念與多元文化的理解,金門縣新住民家庭服務中心特別規劃舉辦「新住民社區服務與多元文化學習」活動。活動於昨(22)日上午9時至12時,在西浦頭活動中心登場,結合交通安全教育與印尼飲食文化體驗,邀請新住民朋友、社區居民及有興趣的民眾參加。 金門縣新住民家庭服務中心表示,本次活動依據114年度新住民家庭服務中心實施計畫辦理,以「交通安全」與「多元文化學習」為雙主題,旨在協助新住民家庭了解台灣的交通法規與安全觀念,同時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與理解,協助新住民更快適應在地生活,打造一個安全、友善、共融的社區環境。 活動設計著重實用性與互動性,透過交通安全宣導與文化飲食體驗,讓參與者在輕鬆氛圍中學習與分享,進一步提升彼此間的理解與尊重。金門縣新住民家庭服務中心強調,新住民朋友不僅是家庭的重要成員,也是地方發展的關鍵力量,期待透過這類活動的舉辦,讓更多人認識、接納並支持新住民的生活與文化。 交通安全講座邀請到具有豐富警政經歷的李建霖講師,他畢業於警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曾任金城分局第一組巡官、烈嶼分駐所所長及金湖派出所所長,現任金門縣警察局行政科外事警務員,擁有豐富的執法與教育經驗。 藉由講座說明台灣的道路交通法規,特別針對新住民朋友常見的交通疑慮進行解說與分析。課程涵蓋交通號誌辨識、行人與車輛間的互動原則,以及「停讓文化」的重要性。透過實際案例分享,幫助學員理解交通違規行為帶來的風險,培養遵守法規與禮讓他人的行為態度。 新住民朋友來自不同文化背景,對交通法治觀念有不同認識,因此這場課程重在協助他們更好適應在地交通環境,減少交通事故發生的可能性,也提升整體社區的交通安全水準。 除交通安全教育外,活動另一亮點是「印尼飲食文化—飲料篇」體驗課程,由來自印尼的李麗美老師主講。李老師為金門地方法院特約通譯,長年致力於印尼語教學及文化推廣,並多次擔任多元文化講師,協助新住民在金門落地生根。 她介紹印尼著名的傳統飲品「摩摩喳喳」,並帶領學員一同動手製作。摩摩喳喳是一道深受印尼人喜愛的甜點型飲品,以豐富的食材組合、繽紛的色彩及甜而不膩的口感聞名。參與者不僅能學習製作方法,更能深入了解印尼飲食文化的背景與特色,進一步拉近新住民與本地居民之間的距離。 李麗美老師表示,「飲食是文化交流最直接的方式。」她希望藉由這樣的活動,讓更多人感受到印尼文化的獨特與魅力,進而促進文化交流,營造和諧、理解與尊重的社區氛圍。 金門縣新住民家庭服務中心指出,本次活動預計達成以下三大成效: 一、引導社區居民與新住民朋友從日常生活中改變態度,建立守法、利他、禮讓、尊重的交通文化,有效降低交通安全事故風險。 二、善用社區資源與力量,透過互動與合作,建立交通安全教育與文化學習共識,促進社區整體交通安全意識。 三、推動多元文化交流與認識,增進不同族群之間的理解與包容,營造溫暖且友善的家庭與社區生活環境。 活動以實務導向與參與互動為核心,讓學員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能實際操作與體驗。
-
金門目前設有5處失智照護據點可提供服務
隨著台灣人口高齡化,失智症已成為不可忽視的社會議題。為提供失智症者更完善的社區照護服務,金門縣目前設有五處失智據點,分別為金城鎮「樂智據點」、金湖鎮「拾憶小棧」、金沙鎮「拾憶小築」、金寧鄉「順心學堂」,以及烈嶼鄉「歡樂揚憶城」。這些據點提供認知促進、延緩失能課程、共餐、照顧者支持團體等多元服務,協助患者維持生活品質,也減輕家庭照護負擔。 目前金門縣內的五個失智據點,皆由不同機構負責營運,服務涵蓋各鄉鎮,確保失智症者能就近獲得適切照護:1.金城鎮樂智據點(新康居家職能治療所)0979-739-128、2.金湖鎮拾憶小棧(財團法人晨光社會福利基金會)082-334537、3.金沙鎮拾憶小築(財團法人晨光社會福利基金會)082-352468、4.金寧鄉順心學堂(金門順心全人關懷發展協會)0982-377-250、5.烈嶼鄉歡樂揚憶城(金門縣音律活化健康協會)082-362224。提供符合收案條件之失智症者認知促進、延緩失能課程、共餐、照顧者支持團體、照顧者照顧課程、安全看視等服務項目,服務時間為每週一至週五上午時段(9時至12時)及下午時段(13時至17時)。符合據點收案標準之失智症者原則不收費(共餐費用依各據點規定),後續原符合失智據點收案服務對象,經收案且有服務紀錄者,倘因病情退化後,經臨床失智評估量表(CDR)評估為2分(含)以上或長照需要等級(CMS)為第4-8級者,將協助轉介至照管中心媒合長期照顧服務提供單位,接受長期照顧相關服務,若經6個月內仍無法順利銜接長照服務,得經原失智據點同意持續服務,且經失智個案或主要照顧者同意以自費方式接受服務,自費方式依各據點收費標準,若有興趣至據點上課請電洽各失智據點。 114年度失智據點配合中央政策,服務對象修正如下:為非屬24小時服務機構,且符合下列收案條件之一者:1.CDR0.5至1分且未失能;2.CDR0.5至1分且CMS第3級(含)以下;3.身心障礙證明(障別為失智症)為輕度且未失能;4.身心障礙證明(障別為失智症)為輕度且CMS第3級(含)以下。亦即須為失智症極輕度\輕度且為未失能\長照需要等級3級(含)以下。 符合資格者須檢具足資證明失智症下列文件之一:1.證明文件開立日起1年內之診斷證明書(未載明失智等級者加附CDR量表0.5分或1分)。2.有效期限內之身心障礙證明。3.經醫師臨床診斷為失智症之證明文件開立日起1年內,且經醫師核章,併附CDR量表0.5分或1分;4.CDR檢查報告開立日起1年內,且載明為0.5分或1分。 若有相關問題可電洽衛生福利部金門醫院失智共同照護中心082-332546#11964或長期照顧服務專線1966,將有專人提供相關資訊;另金門縣長期照顧管理中心官網設有「失智症專區」,可提供民眾查詢相關失智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