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聞
-
3人實現十年夢想 高粱迷宮成為新景點
歷經十年的等待與籌備,三位中年男子共同實現心中的構想,在金門蓮庵里打造全島第一座「高粱迷宮」於3日正式啟用。這座位於田間的迷宮,凝聚了三人長年的堅持與付出,也展現地方創意的能量,為金門秋季旅遊增添新亮點,成為兼具遊憩與教育的特色景點。 這項夢想的幕後推手是陳向鑫、呂家順與楊智榮。三人背景各不相同,卻因共同的理念而攜手圓夢。高粱迷宮的構想最早可追溯至十年前。當時,陳向鑫與楊智榮閒談時,萌生「金門能做些什麼原創」的想法。國外已有農作物迷宮的案例,國內卻十分罕見。後來,陳向鑫拜訪呂家順,發現他早在六、七年前也曾提出類似構想,但因資源有限而擱置。直到今年,三人決定正式攜手合作,由陳向鑫提供行政與文化專業、呂家順出資並提供土地、楊智榮則貢獻創意與規劃,讓多年來的夢想終於付諸實現。 陳向鑫指出,蓮庵隸屬金湖鎮,村內有兩項登錄的無形文化資產│「峰上天后宮祭蜂鄉俗」與「金府王爺聖誕建醮繞境活動」,卻鮮少為外界所知。如今,高粱迷宮的誕生,讓農田風景與地方文化交織,不僅成為新的觀光亮點,也為蓮庵注入更多活力。楊智榮則分享,迷宮從路線設計、農損考量,到後勤庶務安排,過程中涉及的細節繁多。為了讓遊客有最佳體驗,團隊在每個環節都投注心力,克服了不少挑戰。他強調,這不僅是一個遊玩的迷宮,更希望它能成為推廣高粱知識與金門文化的教育場域。 三位推動者一致表示,他們期望高粱迷宮成為一個兼具遊憩、教育與文化交流的空間。未來將與學校、社區合作,推動校外教學與親子體驗活動,讓孩子與遊客能親身走進田間,認識高粱作物與金門獨特的風土人情。他們認為,高粱田不僅是農地,更是最直接、最生動的自然教室。 蓮庵里里長呂永林亦親自到場致意。他表示,蓮庵擁有優美景致與大片高粱田,極具地方特色;如今打造高粱迷宮,別具象徵意義。不僅讓更多人了解高粱作物的價值,也能加深外界對金門高粱酒釀造原料的認識。 活動期間自10月3日至10月12日,分為上午9時至12時與下午2時至5時開放入場。票價每人50元,金湖學區國中小學生憑在學證明可兌換教育公益券,享免費入場。現場還推出拍照打卡活動,凡依規定上傳照片並標註活動標籤,即可兌換餐具或至合作商家折抵消費。另持10月1日至12日期間的金門機票或船票票根,或出示「金湖九宮格」活動任一消費章,還可於出口加領抽獎券,每人限加贈一張。此外,各級學校與團體亦可預約專屬體驗時段,洽詢電話:0919-644-144(陳向鑫)。更多資訊可至「金門高粱迷宮」粉絲專頁或官方LINE帳號(@024msnel)查詢。
-
陶瓷廠推出優惠活動邀老兵重返金門
為感謝退伍老兵昔日守護疆土、保家衛國的辛勞,金門縣政府推出「2025金門老兵召集令」活動,邀請曾在前線服役的榮民重返金門,再度感受這片土地的熱情與情感。金門縣陶瓷廠特別響應號召,推出雙重專屬好康活動(見圖)至12月15日止,讓每一位回鄉的老兵都能收穫滿滿的驚喜與敬意。 凡符合縣府認證資格的老兵,憑身分證件與來金機票或船票,即可參加活動,並享有專屬優惠。陶瓷廠精心規劃兩大主題活動,從紀念酒瓶的限量發行,到廠內消費的多重折扣,處處展現出對退伍官兵的感念之情。 陶瓷廠「2025金門老兵召集令專屬紀念酒瓶」原價1,600元,凡符合資格的老兵朋友即可用尊榮優惠價800元購得,不僅價格親民,更富有收藏價值。為了表達更多誠意,縣府更加碼贈送0.5公升/58度金門高粱酒,讓專屬紀念酒瓶不只是收藏品,更能實際享用金門的道地風味;陶瓷廠則再加贈一份專屬部隊徽貼紙,象徵老兵曾經效力部隊的榮耀與印記。該紀念酒瓶數量有限,全台僅限量2,500瓶,售完為止,活動期間每位老兵優惠價僅能限購一次。 除了紀念酒瓶,陶瓷廠同步推出館內專屬優惠:一、滿額贈禮:廠內消費滿500元,即贈精美小禮物一份(部分品項不適用),為每位來訪者增添小確幸。二、彩繪DIY多人同行折扣:陶瓷廠特別設計彩繪體驗優惠,二人同行可享94折、三人同行享92折,四人以上則每人9折優惠。邀請大家一同動手創作,將英雄歲月化為獨一無二的藝術回憶。 陶瓷廠廠長林蔚尚表示,金門的土地上承載著許多軍人的回憶,每位老兵都是金門最重要的守護者。他強調,陶瓷廠希望透過紀念酒瓶與專屬優惠,把廠方的敬意化為實際心意;同時誠摯邀請老兵們來陶瓷廠走走,帶回專屬的紀念,並把這份金門情感珍藏在心。
-
《中秋博狀元餅》金城千人參戰 總狀元奪得純金一兩
金門每年到了中秋的前夕,除了大啖月餅外,還有一個地方特色節目吸引全金門鄉親矚目,那就是「中秋博狀元餅」的活動。金城鎮公所選在昨(4)日晚間六點起,準時展開今年度的博狀元餅盛典,現場吸引一千多名鄉親報名試手氣,總狀元魏家妘也幸運地將大獎「一兩黃金」給抱回家。 近年來,中秋博狀元餅鄉鎮賽都是五個鄉鎮一起選定在同一天熱鬧展開。金城場次的博餅賽於昨日晚間六點起,正式在總兵署前廣場展開,包括金城鎮長李誠智、金城鎮民代表會主席郭永隆、副主席蘇碧浯、縣府參議陳祥麟、代表陳天成、許燕輝、蔡宗儒、倪于媃、東門里長周偉義、西門里長楊雨川、北門里長許績才、金水里長黃延良、賢庵里長顏士強、珠沙里長戴德強等人皆特別到場,除了向鄉親們預祝賀節之外,亦在現場與大家同歡樂。 李誠智首先向民眾提前祝賀中秋佳節愉快。他表示,博狀元餅是閩南沿海地區相當特別的文化,他祝福參賽的民眾都能有好手氣,將大獎帶回家。此外,去年與今年大獎雖然都是一兩黃金,不同的是去年此時的金價與昨日價差數萬元,他特別感謝代表會對博餅活動在預算方面的支持。 縣府參議陳祥麟代表縣府到場向民眾致意、賀節。他表示,昨日五鄉鎮同步舉辦鄉鎮賽,這是每一年鄉親同歡的日子,總狀元將會由縣府率領跨海到廈門參與博餅比賽,他同時祝福參加者都能有好運氣,博得大獎。 昨日現場熱鬧滾滾,現場的參加民眾各個皆充滿信心,摩拳擦掌準備將大獎帶回家,比賽過程中歡笑與驚呼聲不斷。金城鎮公所也特別提供最具地方代表性的知名特產,作為此次金城鎮鄉鎮賽各桌博餅獲勝的獎勵彩品,而良金牛肉乾也贊助活動禮品作為博餅之用。 今年的狀元最大獎同樣是「999純金」的黃金一兩,價值不菲的金塊讓昨日現場不少民眾都信誓旦旦地發下豪語,表示一定要展現自己的超強手氣,勢必要把最大獎「純金金塊」給博到手。而金城鎮公所表示,黃金價值近年持續漲價,今年的總價已超過十萬元。 除了金塊大獎之外,決賽榜眼(第二名)可以獲得Panasonic 65型4K聯網電視,探花(第三名)可以得到最新的任天堂 Switch2,第四名則是一台iPad 11吋A16,第五名可以得到Dyson 空氣清淨機,第六名有家樂福禮券六千元,第七名有家樂福禮券五千元,第八名可以得到家樂福禮券三千元,獎項都相當吸引人。 昨晚活動席開一○八桌,分為三個場次舉行,經過三輪的激烈廝殺之後,最後出爐的八位優勝者分別獲得公所準備的大獎。昨日幸運脫穎而出的民眾名單為,狀元(第一名):魏家妘。榜眼(第二名):楊釉勻。探花(第三名):謝佳容。第四名至第八名,分別是陳雯琦、邵筱媛、田小芳、翁郁雯、陳宥慈。此外,昨日勝出的總狀元,將由縣政府率隊赴廈門參賽。
-
《中秋博狀元餅》金寧結合晚清造型 增添濃厚節慶氣氛
2025年金寧鄉中秋博狀元活動昨(4)日晚間在鄉公所前廣場熱鬧登場,現場湧入逾千名鄉親與遊客共同體驗金門傳統中秋博餅文化。隨著骰子聲與歡笑聲此起彼落,現場氣氛沸騰,洋溢濃厚節慶氛圍。 今年活動規劃110桌、分兩梯次進行,共吸引約1,100名鄉親報名參加,另設10桌觀光體驗桌,讓外地遊客親身感受金門博餅文化魅力。 啟動儀式由縣府觀光處長許績鑫、金寧鄉長楊忠俊、鄉代會主席黃文欣、副主席楊水信及鄉代表辛愛華、李俊龍、陳孝融、陳秀金、翁明惠、莊振源、陳尤莉與各村長共同擲骰揭幕,在燈光與掌聲中揭開序幕。 鄉長楊忠俊表示,在縣政府支持下,金門五鄉鎮同步舉辦博狀元活動,已成為中秋重要文化盛事。金寧鄉今年以「晚清服飾」為主題,舞台設計與布景煥然一新,燈光璀璨如星光大道,讓鄉親「人人都是今晚主角」。 代表縣長出席的觀光處長許績鑫致詞時肯定金寧鄉團隊努力,指出近年在鄉長與鄉公所、代表會攜手合作下,無論建設推動或文化活動都成果斐然。「這些努力或許不是在鎂光燈下完成,但成果深深體現在地方改變之中。」他並透露,金寧鄉除三大活動外,還積極爭取籌辦更多文化觀光盛會,如「島嶼生活節」及年底將登場的兩場大型活動,顯示地方文化日益蓬勃,展現「創新不斷、熱情延續」精神。 「明月高懸、清風徐來,在這樣的夜晚共享文化與團聚的氛圍,是最美的節日記憶。」他祝福鄉親中秋快樂、月圓人團圓。 鄉代會主席黃文欣則指出,今年報名更勝以往,特別增設20桌,顯見鄉親熱情支持。他期盼明年持續擴大規模、獎品更豐富,讓節慶氣氛更濃厚,並帶領全場高喊「中秋快樂」,將活動推向最高潮。 金寧鄉千人博餅活動是地方中秋重頭戲,更是凝聚情感、傳承民俗的重要平台。今年舞台布景、服裝造型與活動設計,皆展現「傳統中創新、文化中見團結」的精神,彰顯金寧鄉公所與縣府攜手推動地方文化觀光的決心。 壓軸總決賽彩品掀起陣陣高潮,「狀元王」彩品為125CC機車乙台,由狀元翁俊鐘獨得;「榜眼」為空氣清淨機乙台,由楊松霖贏得;「探花」為自助洗碗機乙台,由蔡承杰抱回;第4名至第10名徐朝奢、許芷寧、楊志傑、翁世達、莊郁雯、楊書甯、李蓓霞同列優勝,皆可獲得5公升白罈金門高粱酒各乙盒,為活動畫下最熱鬧的句點。
-
《中秋博狀元餅》金湖擲骰聲不斷 千人拚手氣搶機車大獎
中秋佳節,金湖鎮「114年金門中秋博狀元餅│金湖博餅鄉鎮賽」於昨(4)日晚間在新市里籃球場隆重登場。現場共設置104桌,吸引1,040名鄉親熱情參與,在骰子碰撞聲與陣陣歡呼聲中,掀起一波波高潮。經過預賽、複賽與決賽三輪激烈拚搏後,最終由蔡昀霏以絕佳手氣勇奪今年金湖鎮狀元,抱回最大獎│125CC機車一台,場面驚喜連連,為中秋佳節畫下最圓滿的句點。 比賽自晚間七時三十分準時開骰,採分場進行,預賽上下兩場各52桌,現場坐滿男女老少,氣氛熱絡。舞台上,由金門縣政府參議陳金增、金湖鎮鎮長陳文顧、金湖鎮民代表會主席蔡乃靖、代表陳秀卿、林麗芬、陳威彰、林嘉森、代表會秘書洪君烈,以及山外里長陳晚開、新市里長吳孟霖、正義里長陳偃武等人,共同主持開骰儀式,象徵活動正式揭開序幕。 鎮長陳文顧表示,中秋博狀元餅活動在金門已有三百多年歷史,是閩南文化中極具代表性的中秋習俗,不僅寄託著「博得好兆頭」的祈願,也成為凝聚社區情感的重要時刻。他強調,金湖鎮持續推廣在地特色文化,期望藉由博餅活動吸引更多遊客來訪,讓大家體驗獨特的傳統氛圍。陳鎮長也特別感謝鄉親踴躍參與,讓活動場面熱鬧非凡,「能夠在團圓佳節把大獎帶回家,就是最幸福的中秋禮物!」他也向全體鄉親送上誠摯祝福,祝大家中秋快樂、家庭美滿。 縣政府參議陳金增則指出,能在中秋佳節與金湖鄉親同聚一堂,深感榮幸。他表示,金湖鎮在文顧鎮長的帶領下,積極推動各項文化與觀光建設,完美體現了福海縣長所倡導「美好金門、和諧共融」的施政理念。今晚看到千人齊聚一堂,熱鬧滾滾,不僅是地方傳統的傳承,更是凝聚人心的展現。他也祝福所有參加的民眾「心想事成、博得彩頭」,並以最誠摯的心意祝賀大家身體健康、家庭平安。 金湖鎮民代表會主席蔡乃靖也致詞強調,博狀元餅是金門特有的中秋習俗,象徵著「博一個好兆頭」。博中狀元意味著新的一年將有好運相伴,因此不論是否奪獎,參與本身就是收穫。他祝福所有參賽鄉親朋友們都能好手氣,帶回屬於自己的驚喜。 隨著骰子滾動,會場氣氛一波波推向高點,笑聲、歡呼聲此起彼落。歷經兩個半小時的激烈比拼,最終結果出爐,贏得狀元殊榮的蔡昀霏獲頒125CC機車一台,全場響起最熱烈掌聲。榜眼由張鈞豪奪下,獎品是一台65吋大型液晶電視;探花則由呂芸蕎拿下,獲得直立式冷凍櫃一台。 此外,第4至第10名的優勝獎得主分別是黃彩鳳、陳信國、胡祐寧、陳靖蓉、翁麗雯、邱星澄、陳美芬,每人獲得國際牌微波爐一台,為他們的佳節添上一份實用的驚喜。豐富的大獎不僅讓參賽者喜出望外,也增添活動的期待感與幸福氛圍。
-
《中秋博狀元餅》金沙席開九十桌 九百人同賀中秋爭狀元
2025金門中秋博狀元餅鄉鎮賽昨(4)日隆重登場,金沙鎮場次在沙美市區舉行,現場席開90桌,吸引900位鄉親齊聚一堂,共同參與這項融合傳統文化與節慶喜樂的盛大活動。博餅擲骰聲此起彼落,笑語歡騰,充分展現金門中秋獨有的文化魅力。 昨晚活動現場氣氛熱絡,骰子在碗中翻滾,每一次擲出狀元都引起全場歡呼。鄉親們不僅爭取好彩頭,也透過參與過程加深彼此情誼。金沙鎮公所表示,博狀元餅不僅是一場競賽,更承載著金門人對團圓、祈福與傳承的情感,透過此一傳統活動,讓不同世代的鄉親都能在佳節前夕共享歡樂。最終前幾名名單為,狀元:黃來興;榜眼:張遠東;探花:何佩玟;進士:梁藝萍、洪宛彤、黃淑萍、張鴻志、王慧芬、李縈潔。 金沙鎮公所表示,今年報名情況相當踴躍,自9月16日開放報名後,鄉親們熱烈響應,短時間內即額滿,足見博狀元餅文化在地方的重要地位與人氣。除了正式參賽桌次外,現場還特別安排2桌嘉賓、長官體驗桌,以及2桌觀光客體驗桌,讓貴賓與遠道而來的遊客也能親身感受博餅樂趣,進一步體驗金門的節慶氛圍。 金門縣政府參議王登緯出席活動時表示,中秋博狀元餅是金門特有的傳統文化,也是凝聚社區情感的重要橋樑。縣府近年來持續推動「八大系列」活動,就是希望將博餅文化以更多元的方式呈現,讓在地居民與來訪遊客都能共享這份獨特的文化喜悅。他強調,縣府將持續支持各鄉鎮舉辦博狀元餅活動,結合觀光、文化與產業發展,讓金門的節慶文化更加發揚光大。 金沙鎮長吳有家則表示,金沙鎮場次能吸引鄉親踴躍參與,證明博狀元餅已深植人心,成為中秋佳節不可或缺的文化活動。他特別感謝報名踴躍的鄉親以及協助籌辦的各單位和志工團隊,讓活動順利圓滿。他也指出,未來金沙鎮公所將持續以「文化傳承」和「社區凝聚」為核心,推出更多富有地方特色的活動,期盼讓年輕世代更加認識這項傳統,並成為金門最具代表性的節慶文化之一。 金沙鎮公所特別感謝所有協助單位與參與鄉親,讓活動順利完成。未來也將持續以在地文化為核心,結合觀光與特色產業,推廣更多能代表金門特色的文化活動,邀請更多人認識並親身體驗金門中秋博狀元餅的獨特魅力。
-
《中秋博狀元餅》烈嶼鄉親遊客開博 共襄體驗傳統文化
「2025金門中秋博狀元餅」活動於中秋節前夕在烈嶼鄉熱鬧登場,吸引大批返鄉鄉親與遊客熱情參與。活動現場嘉賓雲集,包括金門縣政府觀光處長許績鑫、烈嶼鄉民代表會主席林長耕、副主席吳福全、代表林長征、洪雅明、方駿洋、洪健中、林宜蘭,以及烈嶼守備大隊副大隊長洪俊瑋、調解會主席洪麗治、各調解委員、社區理事長、學區校長與顧問等貴賓皆親臨現場,共同見證這場年度民俗盛典。現場骰子聲、歡呼聲與笑聲此起彼落,氣氛熱鬧滾滾,充滿節慶的歡欣與濃厚人情味。 在熱烈的掌聲與歡呼中,貴賓們一同上台進行象徵性的「開博儀式」,宣告活動正式展開。隨著骰子聲響起,民眾齊聚桌邊熱情參與,博餅聲、笑聲、掌聲交錯不斷,形成最具節慶氣息的畫面。活動規則也依循傳統進行,初賽時間為30分鐘,若未產生狀元則加賽10分鐘,仍無定案者再進入PK賽決勝負,過程緊湊又刺激,讓現場氣氛始終維持在最高點。 縣府觀光處長許績鑫致詞時表示,博狀元餅流傳數百年,不僅承載著金門文化的深厚底蘊,也象徵著地方凝聚力與節慶精神的展現。這項傳統活動已成為金門最具代表性的節慶文化之一,吸引越來越多國內外遊客慕名而來,親身體驗博餅的樂趣與民俗魅力。 他進一步指出,今年金門五個鄉鎮同步舉辦博餅活動,吸引近五千名民眾熱烈參與,盛況空前。縣府更精心設計八大系列活動,從鄉鎮賽、社區賽一路延伸至最終的「跨海博狀元」總決賽,期盼透過層層晉級的賽制,讓參與者更深入體驗傳統文化的精神與樂趣。今年更創新推出「線上博狀元餅」,每日開放十次擲骰機會,活動持續至10月8日止。民眾除了有機會贏得金門來回機票外,最終的總狀元更可代表金門前往廈門參與跨海博餅文化交流,讓金門文化行銷再添亮點。 在經過多輪緊張又歡樂的比賽,最終結果揭曉:林家齊奪得狀元,抱回金門高粱酒0.6L十打大獎;榜眼林金量獲得50吋多媒體電視機;探花林宛璇則贏得全自動洗衣機。三位幸運得主在燈光與掌聲中登台領獎,臉上洋溢滿滿喜悅,現場民眾熱烈喝采,氣氛達到最高潮。 烈嶼鄉長洪若珊頒獎時表示,「博狀元餅」不僅是一場博弈活動,更是一種凝聚鄉親情感的文化儀式。多年來,烈嶼人透過這項活動彼此祝福、分享喜悅,展現出鄉村特有的溫暖人情。今年鄉公所特別準備「烈嶼鄉限定版乖乖」作為分平獎品,包裝融入烈嶼地標與可愛圖樣,寓意「平安順利、乖乖得獎」,成為最受歡迎的紀念小禮,無論大人或孩童都愛不釋手。 活動最後在歡笑與掌聲中圓滿落幕,現場老少同樂、氣氛溫馨。洪若珊表示,烈嶼鄉公所將持續推動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動,讓傳統文化不僅被保存,更能融入現代生活,成為凝聚鄉親情感的重要節慶象徵。
-
四季走讀.賞秋走入安岐聚落 體驗文化與信仰之旅
文化局推動的「四季走讀~走春、戀夏、賞秋、藏冬」系列活動,秋季場「賞秋」走讀於昨(4)日熱鬧登場,本次以金寧鄉安岐聚落為主軸,結合戰地歷史、人文信仰與聚落風貌,帶領民眾深入探索安岐古今交織的文化肌理。活動分為上午、下午兩梯次,共吸引240位民眾熱烈參與,氣氛熱絡。 文化局長陳榮昌表示,「四季走讀」自春、夏場次推出以來深獲好評,提升鄉親對金門文化資產的關心,讓更多人實地體驗地方的歷史底蘊。他感謝民眾對活動的支持,並鼓勵大家持續參與村史書寫與文化保存行動,讓金門的故事能被更多人聽見與記錄。 走讀邀請三位資深文史工作者-黃振良、陳炳容與陳成基擔任導覽講師,設計路線涵蓋古戰場遺跡、祠廟信仰、洋樓建築及隱密坑道,從不同視角詮釋安岐聚落的多元風貌。黃振良老師指出,安岐地名由來有多種說法,一說因位於「安岐湖」畔而得名,另一說則取自地形崎嶇的「岐山」,寓意先民「安居」之志。《金門志》亦載其舊稱「後岐」,村民雜姓蔡、周、吳、許等,展現早期聚落的開放與多元。 活動首站在「金門最高風獅爺」前集合,這尊高達378公分的巨型泥塑風獅爺以淺綠為主色,左手持筆、右手握彩帶,象徵文運與祥瑞守護。其所在位置鄰近「愛國將軍廟」與古寧頭大捷戰場,講師現場解說風獅爺如何在戰地歲月中成為村民心靈寄託的守護神。 沿途第二站則來到「將軍廟」與「萬軍營兩岸和平遺址園區」。廟宇最早建於民國42年,為安奉古寧頭戰役中犧牲的兩岸將士英靈。黃振良回憶,當年村民集資興建簡廟,將散落在方圓三浬內的千餘具遺骸集中安葬,後於民國62年重修時更名為「萬軍營」,改奉「鎮國將軍」主祀。 隨後一行人走訪村內的龍塘古廟與保安廟。龍塘古廟主祀東晉名士謝安,建於清道光二十年,副祀「朱邢李」與「朱周蘇」等姓王爺,是村民信仰的精神中心,俗稱「王公宮」或「下鄉宮」。保安廟則主祀保生大帝,展現安岐聚落信仰體系的延續與多元。 行程後段參觀仁佳樓及吳、周兩氏家廟,感受傳統閩南建築之美。特別引人注目的是村口「風雞咬令箭」塔,為大金門唯一風雞造型建築,據傳建於村外瓊安路口,用以鎮風擋砂,充分反映先民依風水而築、順自然而生的智慧。 透過講師深入淺出的導覽與歷史解說,學員們重新認識安岐聚落的軍事與宗教脈絡,從建築細節與地景轉變中,看見金門戰地與人文的交錯記憶。 文化局指出,「四季走讀」將持續推出冬季篇「藏冬」,透過步行與故事導覽的形式,串連金門各鄉鎮特色聚落,讓文化從土地中被重新發現,讓民眾在走讀之間,感受家鄉的溫度與深厚底蘊。
-
金風盆藝展浯江書院開幕 展出40餘件盆景藝術
二○二五年第八屆「金風盆藝展」於昨(四)日起,由金馬聯合服務中心指導,金門縣文化局主辦,在金城鎮的浯江書院開幕展覽,現場展出由金門縣盆藝學會成員們精心培育的四十多件盆藝作品,今年的展期將持續至十月十日(星期五),於每天的早上八點起到晚間九點為止,歡迎喜愛盆栽藝術的民眾踴躍前往欣賞,感受植栽之美。 這場盆藝展覽於昨日上午十點起正式開幕,除了盆藝學會會員們出席,金門縣文化局長陳榮昌、行政院金馬聯合服務中心執行長吳增允等人也到場參觀。參展作品包括來自金門本地的盆藝愛好者的多件作品,每件展品都呈現出其獨特的藝術風格與技藝精髓,並同時融合傳統與現代元素,讓盆景愛好者得以欣賞這門藝術的多樣性與創新性。 金門縣盆藝學會理事長蘇火木表示,今年的展覽現場,包含石頭藝術品、小品盆藝等,總共展出了約四十件的盆藝作品。而展出的的盆栽藝術品的種樹,有七里香、九重葛、榆樹、黑松等。浯江書院是金城地區人潮聚集的地點,他也歡迎鄉親或遊客,在參訪浯江書院時,也來欣賞一下在地盆藝藝術,了解「惹花捻草」的樂趣,感受一下植栽藝術之美。現場展出的作品,都是盆藝學會會員們的嘔心之作,這些作品每天都需要悉心照料,定時的灌溉以及修剪,耗時數年才能成就一件賞心悅目的盆景作品。 文化局長陳榮昌也說,文化局選在浯江書院舉辦盆藝展,一方面是戶外的陽光是有利於植物生長的環境,加上展場空間足夠,也可以吸引遊客造訪,並且透過展覽來活化景點。
-
40年筆耕島鄉人生百態 寒玉新書島嶼面面觀面世
縣籍作家寒玉的最新著作《島嶼面面觀》,已於近日由金門縣文化局正式出版面世。這是她文壇筆耕四十餘年以來的第十八部作品,再次以真誠的文字與敏銳的觀察,為島嶼留下寶貴的時代印記。 寒玉出身烈嶼鄉上林村,十二歲時隨父母遷居大金門惠民富康農莊墾荒,從少女到少婦、為人妻、為人母,她將人生的各個階段細膩轉化為文字,寫下真實而動人的篇章。這一路走來,她筆下的作品既是個人生命的歷程紀錄,也是島嶼社會縮影的見證。 她的寫作風格不矯揉造作,向來以直白有力、情理兼具見稱。多年來,無論是市場裡的阿公阿婆,抑或社會基層的小人物,都對她的文字深感親切。因為她的作品中,總能捕捉到人情冷暖與人生百態,既有犀利的筆觸,也帶著真摯的人情味。寒玉認為,自己所經歷的困境與故事,往往也是許多人共有的生命片段,只是她恰好多了一支筆,能將這些無聲的心境具象化,成為值得留存的文字。 《島嶼面面觀》一書內容,先後發表於《金門日報.浯江夜話》、《金門前鋒報.專欄》及《金門季刊》,此次經過系統整理後集結成冊。書中收錄了大量對金門民情風俗的觀察,這些傳統隨著老一輩的凋零,逐漸被年輕族群遺忘或模糊。寒玉自幼跟隨父母親密接觸在地文化,她深信這些傳統都是寶藏,若能以文字方式加以留存,對島嶼歷史記憶而言,將是不可多得的貢獻。 寒玉歷年出版的作品已達十八本,從《心情點播站》、《女人話題》到《輾過歲月的痕跡》、《浯島組曲》,再到《半生戎馬在金門》、《小女子的筆耕春秋》、《浯鄉人物側寫》以及此次新作《島嶼面面觀》,涵蓋散文、小說、人物寫照及歷史記事。她的筆觸既能深入日常,也能觸及戰地氛圍與時代脈動。 除了出版成果,她在文學領域屢獲肯定,曾榮獲「陸軍第二十四屆文藝金獅獎」散文類銅獅獎、「第四屆浯島文學獎」散文組佳作、「第五屆浯島文學獎」小說組首獎。除文學獎項外,她也因熱心公益,先後獲頒金門縣模範婦女、模範母親、績優志願服務人員、全國績優榮欣志工、全國好人好事代表等多項榮譽。 在生活重心之外,寒玉長期走入島嶼各個角落,特別關懷獨居長者與弱勢族群。她常透過訪談與記錄,將社會上那些容易被忽略的小人物故事,轉化成字字動人的生命紀錄。她認為,這些看似不起眼的文字,未來都將成為島鄉珍貴的歷史資產。 回顧四十餘年的創作之路,寒玉坦言,能堅持至今,靠的是對文學的熱愛與對社會的責任感。她認為文字具有力量,能夠療癒、能夠記錄、也能夠喚醒社會的正義與良知。她說:「我一直相信,能走到今天,除了不忘初心,更要堅守一支筆的良知,讓作品無愧於社會與讀者。」 《島嶼面面觀》的出版,不僅為寒玉的文學旅程增添一筆重要的里程碑,也讓讀者再一次透過她的文字,看見金門這座島嶼的多元風貌與人情脈動。正如她所言,文字是生命的痕跡,而她願意一生走在筆耕的道路上,將這份痕跡留給後人參照,持續為島嶼文化的記憶添磚加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