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
婦女同胞是國家社會家庭安定進步之基石
歲序更迭,明天又是一年一度「婦女節」,每逢節慶倍有感,首先藉此向全國婦女同胞致上虔誠祝福,說聲謝謝妳們,辛苦了,佳節快樂,闔府吉祥平安。 眾所週知,中華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代代相傳,盛行不衰,僅以〈節慶、紀念日〉為例,一年四季節慶多,而每個節慶,或紀念日之訂定與推行,都有其特殊歷史背景與淵源典故,源遠流長,有其核心價值。 有關「婦女節」之由來,史冊有載,概述早年國際婦女組織自覺自發,集會倡議爭取婦女平等運動,引起舉世關注重視,於焉開始訂定婦女節紀念日,但是各國訂定之日期並不一致,惟中華民國政府擇定每年三月八日為〈婦女節〉,每逢這個屬於婦女同胞紀念日到來,上自中央,下至縣市,都有不同形式慶祝活動,藉此來擴大表彰慰勉婦女同胞,申表敬意。 國人崇尚「禮義廉恥」四維「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八德,往昔農業社會,民風淳樸保守,敦風厲俗,人人信守不渝,所謂:「男主外、女主內」,婦權低落,一般婦女無緣向外發展,時至今朝,工商業取代農業,社會結構改變,家庭生活型態重組,原來(五代同堂)生活模式,化大為小,分家散戶,小家庭應運而起,萬變不離其宗,倫常不墜,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治家與興家觀念猶在,弗論過去或是現在,婦女在家庭扮演著「合家」舉足輕重角色,始終如一,無怨無悔,這也就是婦女同胞共同特性。 試想如果一個美滿家庭因故少了女主人,或不幸少了男主角,尤其是單親家庭中若是女性守護家園,負起治家重責大任,任勞任怨,侍老扶小,陪同兒女長大,則更是辛苦。換言之,婦女同胞自然而然表現而出之天生仁慈愛心滿滿,天下之大,母愛最偉大,感人肺腑事蹟不勝枚舉,緣此,父母雙全,闔府平安,生活無虞即是富貴,飲水當思源,毋忘知恩報本。 少子化浮上檯面,且是社會一大問題,影響所及,國力泉源首當其衝,儘管政府點滴在胸,苦無良策速效,因而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到了適婚年齡就該擇偶婚嫁,成家立業,生兒育女,養育培育,傳宗接代,箕裘綿延,是男女雙方共同之責任與義務,不婚、晚婚並不合宜,須知這不是〈是非題〉而是選擇題,何況年輕就是本錢,為其當為,應為而為,才是正道,任令歲月蹉跎,有損無益,悔之不及,亟待官民聯手積極想方設法,鼓勵適婚男女結婚生育,改善社會生活環境,促進社會安定安康。 再者,婦女同胞巾國不讓鬚眉,時下位居要津,置身社會各行各業,佔有一席之地者,上自中央五院部會,下至地方各級政府機關、學校、公營事業機構,遍及士、農、工、商、學企、科技、研發等等領域,奉獻智慧才能,為國為民服務,非僅自食其力,還有餘力投入公益、慈善行列,婦女同胞愛人敬事之美德精神,可欽可佩。 欣逢婦女佳節,一般咸表除了慶祝活動,貴在由衷祝福,有更切要者,即是大家要共認婦女與國家、社會、家庭之安定進步息息相關,密不可分,她們勞苦功高,功在國家社會家庭人群,但願男女同胞大家相愛相惜,相輔相成,相互期許,群策群力向前行,創造美好之明天。
-
烏克蘭危機值得當局省思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所引發的危機已經進入第11天,俄羅斯無視國際反對,悍然揮兵入侵引起各國震撼,烏克蘭危機雖然遠在數千里之外,但透過全天候的媒體報導與即時的自媒體平台,戰爭造成的慘況與傷害,竟然讓我們如臨現場那般真切。無論國內外,都有許多人聯想到台海兩岸的情勢,不少媒體與評論甚至直指「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輿論與國人對國家安全的討論也跟著大幅提升。 事實上,俄烏之戰除了有兩國的恩怨情仇,也有國際地緣政治與美俄角力等錯綜複雜的因素,台灣與烏克蘭的主客觀情勢確實不能一概而論,國人大可不必妄自菲薄,惟放眼兩岸與俄烏局勢,烏克蘭與台灣面臨的狀況,仍有諸多雷同與相似之處,從這個角度看,烏克蘭危機確實可以成為台灣的借鏡,值得國人與主政當局省思。 為安定民心,國安高層特別強調:台灣不是烏克蘭,烏克蘭局勢和台海局勢也有本質上的「三大不同」。 第一、地緣戰略截然不同:台灣的地緣戰略重要性高於烏克蘭。在地緣戰略上,台灣是東亞第一島鏈要衝,對美國遏制中國勢力外擴及維護印太區域軍事、商業、航路安全極具重要性,也是防阻共軍跨越第一島鏈,威脅美國本土的重要防線,對美國戰略重要性,非烏克蘭可以比擬。 第二、地理環境截然不同:美國對台海安全承諾明確且堅定。在地理環境上,不同於烏克蘭緊鄰俄羅斯,台灣海峽所形成的天然屏障,共軍渡海攻台的難度已遠高於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且印太地區攸關美國核心利益。 第三、國際供應鏈重要性截然不同:台灣處於疫後復甦國際供應鏈關鍵地位。對全球經濟影響力方面,台灣與烏克蘭也大不相同。台灣的經濟實力、半導體等高科技產業,在國際供應鏈具有關鍵地位,攸關全球汽車、智慧手機、風力發電、軍備等產業發展,即使是中國也難脫台灣的產業影響。 我們以為,國安當局前述分析固有其脈絡,但這樣的分析顯然還是將國家安全寄託於外力的保護,我們理解美國對台灣安全與穩定兩岸關係的重要性,但我們當真有從烏克蘭危機中記取教訓嗎? 要知道,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一大關鍵原因,就是不斷東擴的北約威脅俄羅斯國家安全,然而,開戰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不時煽動、慫恿烏克蘭對抗俄羅斯,等俄羅斯大舉入侵後,所謂西方盟國卻作壁上觀,美國白宮發言人普薩基表示,美國政府在任何情況都不會向烏克蘭派兵與俄羅斯作戰。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痛訴,北約盟國對俄羅斯的侵略無動於衷,讓烏克蘭在孤立無援下被迫孤軍作戰,「我問27位歐洲領導人,烏克蘭是否會加入北約,我直球對決,但他們都很害怕,而且不回答我。」 再清楚不過,反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歐美各國,能夠做的大概就是提供武器與人道救援,然而,就算各國提供再多武器彈藥,這個仗終究還是要烏克蘭軍民自己打,戰爭沒有贏家,而最大的輸家始終是弱勢的平民百姓。 我們譴責發動戰爭的一方,但俄烏之戰也讓國人清楚看到所謂盟國承諾的脆弱與虛幻,如何確保國家安全,絕不能僅僅寄託於他國的承諾,從阿富汗到烏克蘭,國人又從這些血淋淋的教訓中得到什麼啟示?
-
以樹養綠 低碳未來
氣候變遷是人類面臨的挑戰,為促進全球溫室氣體排放減量,世界各國於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UNFCCC)會議,制定《京都議定書》協議,目的是「將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含量穩定在一個適當的水平,以保證生態系統的平滑適應、食物的安全生產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並於2009年12月7日至12月18日在哥本哈根召開「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十五次締約國大會暨京都議定書第五次締約國會議(CMP5)」,承諾保持全球平均溫度較前工業化時代的升幅為低。2021年〈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6次締約方會議(COP26)呼籲各國領袖應該實事求是,制訂可行方案,讓人為造成的溫室氣體淨零排放極小化,再用減碳技術、森林碳匯等方法中和,這將是我們推展低碳島以樹養綠的正面意義與效應。 中國大陸為了響應世界減碳策略,積極將碳強度下降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採取調整產業結構、優化能源結構、提高節能效率、增加森林碳匯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提前完成2020年氣候行動目標。又在2021年向國際社會立下新承諾,在減碳進程中提前達到碳中和目標,並提出加速建立碳交易市場,預定2046年到2060年,全面脫碳,實現碳中和。 我國為了呼應全球氣候變遷減碳峰會,早於2015年6月6日,「氣候與能源世界公民高峰會」在台北、台中、台南舉行「碳中和」議題討論與實際行動。並於2021年6月15日立法院三讀通過,將於205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降至50%以下的目標納入法案,更是我們發展低碳金門之大好時機。 為加速兩岸低碳環保交流與啟動首創的海峽碳交易架構,台灣已透過各種管道與中國碳排放權交易中心,順利進行了兩岸第一筆碳交易專案,希望政府在推動低碳城市及低碳島的同時,能與大陸進行兩岸實質碳交易與碳中和的會談與協議,以成為世界推動減碳目標之示範,並作為未來金門低碳島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尤其金門當前大力推動低碳島計畫,提出「320減碳」願景,並將從2009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的3.79公噸,至2014年降為3公噸,2020年再降至2公噸,到2030年即可達到碳中和(零碳)總目標,以促進金門地區永續發展及建構低碳樂活家園的實現。這些目標都與大陸地緣息息相關,若大陸真能落實推動碳交易與碳中和諾言,將對金門低碳島的推動及永續發展目標有實質上的助益。 在全球暖化、空氣污染嚴重的時代,植樹是具有調節微氣候、減少二氧化碳及雨水逕流的作用,樹木淨化的空氣,增進身心健康,讓現代人的生活環境擁有一片舒緩放鬆的綠地,把「愛土地,種希望」的實際行動成為地球減碳的重要工作,推動淨零排放已是國際趨勢。 近年來,每年的3月12日植樹節本縣都擴大舉辦植樹活動,並研擬各項植樹經營策略,如林相更新、復育原生樹種、引進新樹種和技術,林務所均有長期綠化美化規劃,並逐步擴及社區、學校、民眾參與,讓浯島綠美化成為全民運動。縣長楊鎮浯指示建設處農林科及林務所,針對金門森林資源概況,以及當前面臨之問題,透過跨域整合,在自然共好之原則下,推展金門林業經營新策略,因應降雨不足等因素,進行推動「美栽金門、森護家園」之林業經營願景。 但由於本縣土地貧瘠,雨水欠缺,因此影響各種植物的生長,雖然我們每年都大批的種植樹苗,但成長不盡理想,為因應世界減碳潮流,我們仍須繼續努力,大量種樹,以樹養綠,若能再研擬一套更有效的植樹綠美化環境的管理辦法,讓植樹成為金門減碳的主力,提前達到碳中和,甚至將金門因植樹或綠美化所產生的碳權能得到政府及國際認證,將可依碳交易的路徑,使金門的未來經濟能永續發展,並佇立世界減碳典範之林。
-
同心相協維護校園道安
根據教育部校園安全暨災害防救處理中心資訊網統計,自民國108年1月到110年12月1日,學校導護志工、教師、警衛等執行導護工作,發生交通意外事件共11件、13人,其中導護教師為1件、1人。 據此,教育部特別指出,學校周邊通學環境,如果有危險路段、路口需協助改善,可由學校提報縣市道安會報研商,請交通、警政單位協助,維護校園周邊環境的安全與道路順暢。至於全教產、全教總主張,教師沒有執法權,導護工作應由交警、義交協助,讓教師回歸教室,教育部未明確回應,而是重申學校可依照所在環境區域特性,彈性規劃由家長、志工、警衛、教師組成學校導護人力,在學校門口、周邊執行導護工作。凡此說明了校安之議題,已不容怠慢輕忽。 針對此項議題,金門縣政府特在日前召開道安會報,商討相關措施。縣府教育處指出,110年第4季全縣的道安業務,各級學校均能確實維護學生校外交通安全及宣導、防護工作,同時結合高中職軍訓教官,和各校學務人員,組成聯巡小組加強校外聯巡,另配合各轄區分駐(派出)所,糾查學生交通違規,執行成效良好,有效防制交通意外發生。 而有關道安改進方案的執行,教育處進一步表示,110年度申請院頒「道路交通秩序與交通安全改進方案」,交通部核定教育小組補助2案,計新臺幣37萬元,2案均執行完畢,實支申請補助25萬999元。自籌經費辦理3案,實支11萬2,828元。 尤者,值得一提的,110年配合維護學生上、下學計畫,全年對金門大學、金門高中(職)、國中小及幼兒園辦理交通安全宣導,聘請交通隊隊長、副隊長、分局組長、所長、單車安全協會陳總幹事、教育處承辦人等授課。並持續印製「金門縣學生機車安全宣導手冊」300冊,及機車安全帽20頂,分送國立金門大學及高中(職)學生宣導使用,印製「金門縣學生自行車學習手冊」300冊分送各國小四年級學生使用,購買80頂自行車安全帽、30組車燈分送各校使用,以加強宣導效果。 另,110年度起更推動各校教師,每年交通安全教育研習時數4小時以上認證,學生接受交通安全教育,每學期2小時、每學年4小時以上登錄,於109學年度交通安全教育,績優學校評選查證項目,各校都能執行,持續鼓勵各校規劃執行。 除此之外,也在警方的支援協力下,加強學校周邊執法強度,於轄區高中(職)及金門大學上、下學時段,加強校園周邊道路之交通稽查勤務,遇有違規者、情節輕微者予以勸導,嚴重者即予製單舉發,希藉由加強攔檢,降低學生族群發生車禍之件數,有效維護校園安全。 我們在肯定相關單位及人員之用心下,更呼籲,在讚許各警分局所屬各分駐、派出所及警備隊等單位積極落實「護童專案」勤務,協同校方守護學童安全外,更希望駕駛人經過學校周邊路口時,應放慢車速,禮讓行人,以確保學童上、下學安全,希望藉由警方、校方、家庭及社區力量的結合,大家共同努力,打造一個讓學童安全無虞、優質的交通安全環境。
-
審慎評估小三通復航 推動疫後有序交流
因應國內疫情趨緩並穩定控制,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考量為兼顧與維持防疫量能、社會經濟活動及有效控管風險,經評估Omicron變異株特性、疫苗覆蓋率、醫療量能整備狀況,以及國際防疫措施開放情形等,宣布自3月1日至31日,將適度放寬防疫措施,包括口罩規範、開放雙鐵飲食、宗教集會、探病限制等。此前,金門縣政府也表示已做好「清明專案」的準備,並向中央遞交計畫書,爭取清明節期間小三通專案復航,希望基於人道考量、有限往來2大準則,起到小兩岸破冰的作用。 據了解,3月1日起的防疫解封,包括放寬戴口罩規定,於室內外從事運動時;於室內外拍攝個人、團體照時;自行開車,車內均為同住家人,或無同車者時;直播、錄影、主持、報導、致詞、演講、講課等談話性質工作或活動之正式拍攝或進行時;農林漁牧工作者於空曠處;於山林、海濱活動;於溫冷泉、烤箱、水療設施、三溫暖、蒸氣室、水域活動等易使口罩潮濕之場合;外出時有飲食需求,得免戴口罩。此外,經評估國內疫情狀況及國際防疫措施開放情形,指揮中心宣布,自3月7日零時起,放寬非本國籍商務人士來台;春節檢疫專案實施期間再延長至3月6日止,相關措施均維持專案規定;並自3月7日零時起入境居家檢疫天數縮短為10天。另有關金門爭取小三通清明復航部分,媒體追問,指揮中心將開放商務客入境,藍委批評不開放小三通是雙重標準?陳時中回應,「沒有那麼多的雙重標準」,時地物都不同,小三通是一種交通方式,牽涉到的東西,問的人更清楚其中的複雜性;另外,還要「考量金門整體的醫療量能」,萬一有疫情時,怎麼樣保護金門居民的健康,這是指揮中心最關心的一點,並強調一切要由陸委會評估。 綜觀前述的新聞整理,我們可謂是喜憂參半。可喜的是,傳染率高的Omicron變異株病毒,在國內已受到有效控制,民眾在國內的社交、生活可望逐漸恢復常態,對創造經濟收益與地方發展也將有所助益;令人擔憂的則是,當前的疫情似乎還未「封頂」,此由鄰近的香港疫情仍處於大爆發階段,單日確診突破3萬例新高,便可見一斑,為此,港府目前仍無完全排除在全民檢測期間實施「禁足令」。我們都知道,在疫情大爆發的時候,確保自身健康與公共安全是第一要務,其他的似乎也無法計較太多。就此,站在金門的立場,本縣如今再提小三通復航,確實是一個必要且務實的做法,但也誠如疫情指揮官陳時中所言,其間牽涉到的東西與複雜性,自不待言。我們自然希望一切都會有最好的結果與安排,且除了醫療、防疫上的專業考量外,政治力及其他的干預自然也是愈少愈好,特別是小三通已停航兩年有餘,如若防疫可控、醫療能量允許,基於人道考量、有限往來準則,小三通「清明專案」自然可以起到小兩岸破冰的作用,對兩岸政府與人民均是有利無害。 誠然,如若可以開放商務客入境,小三通自然也就有比照辦理的機會;畢竟小三通復航也意謂著兩岸破冰,對於重啟官方常態化交流,可說是又前進了一大步,為了把握如此關鍵性的契機,中央與地方又焉能不竭心盡力,全力以赴!
-
酒後找代駕 安全有保障
酒後駕車的管制問題一直是我國長期面對的社會問題,為遏止酒駕行為,「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已於1月28日修正公布,加重對酒後駕車之處罰,縣府推廣民眾如飲酒後,可使用酒後代駕服務,由計程車駕駛前往民眾所在地點代為開車,將民眾及愛車安全送達目的地。 近年來國人已逐漸建立喝酒不開車觀念,但仍有部分民眾抱持僥倖心態,警方持續規劃取締酒駕專案、不定期執行取締酒駕大執法,也針對重點區域加強取締。再加上由於部分民眾喝酒後於隔日仍有用車需求,而隔日仍要回現場取車造成麻煩,故捨棄搭乘計程車而勉強開車上路容易肇事,因此酒後代駕服務可避免此一情形,並將人車安全送返家中以收取費用。 酒後開車容易發生交通事故,嚴重危害自身與用路人安全,酒後駕駛行為除對他人生命、身體造成重大威脅外,亦會負擔重大刑責,在此也要呼籲各位駕駛朋友不要心存僥倖,以身試法。至於一般民眾在飲酒後如有旅運需要,除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改搭計程車、指定駕駛外,也可使用「酒後代駕」服務,這才是人車平安回家的最佳保障。 眾所周知,酒後駕車不僅釀致交通事故,不僅造成人員傷亡、家庭破碎,甚或付出難以估算的社會成本。全台目前已有許多縣市推行「酒後代駕」服務,透過計程車隊整合,徵選駕駛技術優良與誠信的司機所組成的代理駕駛,協助代替酒醉民眾駕車,並將人車安全送返家中以收取費用,費率透明公開。而代駕其實也可一同協助減少我國民眾酒後的危險駕車行為,共同守護交通用路安全。 「酒駕零容忍」已是普世價值,社會大眾對酒後駕車行為深惡痛絕,愛惜生命,酒後絕不開車,平安是回家唯一的路!縣府推廣民眾如飲酒後,可使用酒後代駕服務,酒後代駕是由計程車駕駛前往民眾所在地點代為開車,將民眾及愛車安全送達目的地。目前金門監理站已洽「中榮計程車客運行」提供酒後代駕服務,服務費用為早上6時至晚上10時59分每趟次新臺幣1,000元,晚上11時至早上5時59分每趟次新臺幣1,500元。 如今,大家除應遵守防疫規定外,在飲酒聚餐場合,請務必遵守「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的原則,若是隔日宿醉也切勿開車上路,如果有需要可尋求指定駕駛、代客叫計程車或代客駕車等服務。酒駕代價高,代駕保平安,養成酒後不開車、開車不喝酒的好習慣,要呼籲民眾多多利用代駕服務,千萬不可逞強、切勿心存僥倖或以身試法。遏止酒駕歪風,杜絕酒駕害人害己行為,讓我們共同遵守交通規則,以確保酒醉之人自身及他人安全,一起建構安全、順暢的治安交通環境。
-
校園金斗雲啟用智慧教育再升級
為邁向「數位國家、智慧島嶼」的國家願景,由行政院規劃「前瞻基礎建設數位建設計畫」,其中「國民中小學校園數位建設」及「建構公教體系綠能雲端資料中心」計畫,透過「校園智慧網路」、「智慧學習教室」及「教育體系綠能雲端資料中心」等建設,打造國民中小學校園智慧學習環境,並建立教育體系的資訊系統集中化管理機制,以提供師生簡便、穩定及容易使用的數位教學和學習環境。 金門縣為打造嶄新的文化科技智慧島,日前於金湖國小舉行「智慧校園APP啟動」儀式,縣長楊鎮浯、教育處長黃雅芬、各級中小學校長與家長會長出席金門縣金斗雲智慧校園的啟用,見證全國離島地區首創整合學校校務行政系統與智慧校園APP的行動服務,包含學生請假、公告推播、學生出缺席查詢、我的圖書館、成績查詢、學生查詢、學雜費繳費、親師線上聯絡簿、學生在校圖書閱讀記錄等功能,家長可以透過APP繳納學校費用,讓忙碌於工作的家長,也能透過便利的行動服務繳納費用,並維護師生健康,不用帶錢到學校,有效減少病毒接觸的風險;此外家長還能利用線上圖書館功能,了解熱門書籍排行,查看適性閱讀SR值,還可以查看孩子在圖書借閱狀況與紀錄,透過便利的行動數位服務與科技來連結,關心並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狀況。 現今社會很重視各項議題的平權,包含醫療平權、文化平權、教育平權,楊縣長致力於提高基礎學力、優化校園環境、打造數位平權,強調不應有城鄉、資源等的落差,讓每位學生都能無差別享受到良好的教育資源,更鼓勵教育處與各校師長們積極引入外部資源,提升地區教育品質。近年來金門在推動數位教學與智慧校園做出許多成效,諸如校園光纖網路的建置,使傳輸速率達到10Gbps網路環境,提供師生友善的數位學習空間,每間教室都建置高速的無線網路,確保數位教學能夠暢通無阻,透過數位化的學習方式,拉近教育的落差;並獲得教育部補助數位學習精進計畫,預計於今年9月達成讓縣內每位中小學師生,在教學上都有平板可以使用,可以利用載具進行數位教學的目標,希望能帶給學生、教師與家長有一個更友善、智慧、便捷的數位溝通環境。 這次智慧校園APP的推動,縣府從去年11月起規劃由金寧中小學、金湖、中正、金鼎、柏村、安瀾國小等六間前導學校試辦智慧校園APP,三個月內六間前導學校家長的下載率已近九成,總下載人數超過兩千人次,已預見金門推動智慧校園初步的成效和回饋,經由前導學校成功的經驗分享,持續茁壯繁衍,進而啟動全縣中小學智慧校園APP全面推廣實施,透過科技的協助,APP平台的服務能帶給學生、教師與家長一個更友善、智慧、便捷的數位溝通環境,讓學校與家長互動更即時、服務更便利,使家長能夠方便參與孩子的教育。所有個資都是由校網的機房直接跟家長的手機對連,不會有任何的資訊外流,達到便利性和安全性;親師端透過智慧校園APP數位平台,達到雙方溝通無障礙的目標,一同為孩子的教育攜手合作和把關。 為超前部署下世代學習環境,以善用科技輔助教學活動,提供師生簡便、穩定及容易使用的數位教學和學習環境,營造智能感知環境和綜合信息服務平台,提升教育競爭力,持續鼓勵學校推動數位學習及師生應用數位平臺資源與工具,欣見金斗雲智慧校園APP數位平台全面啟用,創造更有效率的學習環境,實現智慧化服務和管理的校園模式,共同為孩子們的競爭力而努力。
-
縣政團隊 服務至上
韶光易逝,虎年春節已近尾聲,春天春意濃,枯枝見綠葉,萬事萬物欣欣向榮,福虎生豐開始,大家信心滿滿,滿懷希望在眼前。 虎年有別牛年,九天連假,春雨綿綿,甘霖普降,旱象盡除,大家喜形於色,咸表福虎到來,象徵好采頭,但願今年365天,風調雨順,疫情散去,經濟復甦,大地恢復元氣,眾生能得正常生活,國泰民安,中華民國在台灣,民生樂利,日益壯大,擠身國際,讓人刮目相看。 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隨著歲序更迭,人人年齡多了一歲,小者變大,老者更老,因果循環,日新又新。 再者,今年春節期間,縣政團隊一如往昔,年前年後服務不打烊,家家戶戶,喜氣滿門,雖因受到疫情與天候不佳之影響,外出走春活動減少,但是凡吾鄉親摯愛故鄉之熱誠未變,誠如許多旅外返鄉過年鄉親表示,他們棲身異域,對於家鄉之蛻變與進步實際狀況,都有所聞、有所見、有所感,點點滴滴,一事一物,總有機會經由口語相傳得知梗概,這次返鄉歡慶新年,曾經四處走訪親朋好友,謹就親目所見,各鄉鎮村里高樓大廈平地起,持續增加,環島北路及主要聯外道路拓寬改善看得見、用得到,人在境外,心在鄉邦,常常聽到人家談起金門福利事業辦得好,名列全國前茅,長照工作一再加廣加深,首創「公托」制度立竿見影,已經開始提供服務,凡三年來,故鄉「硬體」與「軟體」建設齊頭併進,防疫與拚經濟兼籌並顧,亦且由於大家同心同德,齊力打拚,交出「防疫零確診」,振興經濟有好感紀錄。 顧名思義,施政團隊者也,泛指在同一百里侯之指揮督導之下,依法遂行為民服務之團體與成員,由上而下秉持依法行政,設官分職,殊途同歸之精神,克盡全職,以民為主,服務至上,服務政績經得起檢驗,正因如此,長江後浪推前浪,用人唯才,賞罰分明,才德兼修者都有機會上壘,更上層樓,沒有僥倖,或享有例外。 綜觀縣長楊鎮浯任內遴兵選將政策,一直堅持公而無私,不悖正道,新人新政,實事求是,創新而不立異,舉凡陞遷調補,除政務職任用者外,概應具有法考法用資格,身心健康,此次遴派十四位內外局處及所屬機關主官管,盡是根據平日考核考績、工作表現優異,卓有成效,且有強烈責任心、榮譽感,也都有「好要更好」企圖心之同仁袍澤,擇優而用,獎優汰劣,乃政府人事運作常態也。 特別是此次提拔多位二級單位主管,一則是憑其有專業,二則是苦幹實幹又能幹,凡事身先,以身作則,不惟深得同仁愛戴,渥蒙縣長楊鎮浯賞識及拔擢,核派升任二級機關主官,獨當一面,誓將盡其所能為金門繼續作出貢獻,證諸縣政團隊成員有想法、有行動,不斷創新,相互仿效,相互影響,整體「輸人不輸陣」競爭力正在上昇擴張,凡此即是躍動金門向前之力量。 再者,春節連假,縣政團隊全體動員,倍加忙碌,為了服務鄉眾,春運圓滿疏運返金的鄉親及旅客,各所迎春活動的靜態展覽,讓大家有個結伴散心、一鬆筋骨好去處,默默付出,予人喜樂,看在鄉親眼裡,讚許聲量隨處可聞。欣見縣政團隊之專業性、執行力不落人後,為期金門永續經營發展,還須大家相互鼓勵,共同打拚。 人生以服務為目的。身為公僕同仁,義不容辭,預見來日防疫不能鬆懈,經濟發展尤須努力,千言萬語,敬謹從公,服務至上,就有希望,大家加油。
-
古道登山受歡迎 開發旅遊新亮點
近年來由於民眾健康意識抬頭,戶外休閒活動族群漸增,部分登山愛好者持續探勘新登山路線,並於社群分享活動經驗,引發民眾廣大迴響,促使更多民眾參與登山健走活動,這兩年受限於新冠疫情不能出國旅遊,所以很多民眾把登山列為優先選項,但如果沒有熟悉的山友帶路,這些新開發的登山路線還是存在很多風險。 今年1月16日下午一名黃姓女子循植物園區路線攀登太武山,因不熟悉當地環境,在山區迷失方向一個多小時,心急之下求助消防局,消防局立即派遣金湖消防隊前往救援,金湖分隊受理派遣後火速趕往救援,出勤途中立即聯絡登山老手協助,最後順利脫困下山。 另外,去年3月20日消防局救災救護指揮中心(119)接獲報案表示有民眾循植物園路線攀登太武山,因不熟悉當地環境,加上濃霧瀰漫,四周視線變差,在山區迷路1個多小時,現場因地形崎嶇,民眾擔心視線不佳情況下跌落山谷而求援,最終由消防人員協助脫困,未有進一步受傷案件發生。 事實上,類似事件近幾年時常發生,主要是登山客對路徑不熟悉,又臨時起意,沒有同伴陪同,所以如遇有山區下雨或迷濛霧季地面濕滑,就可能迷路或滑倒受傷。 為此,消防局第二大隊前些日子特結合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辦理「蔡厝古道百二階(小龍山)民眾墜落受困救援聯合演練」,總計出動五車二十人次參與演練,消防局並由秘書林俊率相關科室人員前往督導及觀摩此次演練,以作為日後精進救援之參考。救援現場依救災作業流程,先組成搜救小隊並攜帶救護器材實施救護勤務,在確保搜救人員安全前提下,以救助器材實施系統架設及建立省力滑車拖拉系統,隨後進行低所救助吊掛救援,由救助人員先行下降至傷患旁,安撫受傷傷患並實施救護及將傷患頸椎限制,分梯次將受困民眾救出,傷患救出後再依現場路徑決定運送到適當地點。 這幾年因部分登山愛好者持續探勘植物園等古道新路線,並於社群網站分享活動經驗,引發民眾廣大迴響,像「金門縣登山健行協會」、「太武山登山咖」等山友社群,每次刊登登山訊息,都吸引很多登山迷加入,參與登山健走活動,惟部分路線尚未有相關安全配套措施,如過程不慎跌傷受困,因山路崎嶇將會造成救援困難。 目前主管機關國家公園金門管理處開放的登山路線,除了既有玉章與屏東2路線外,另外還開放蔡厝與斗門2古道,完成里程牌設置,具有經緯度坐標,可供民眾定位所需,其餘山友新開發的路線均未有相關安全配套措施,如過程不慎跌傷抑或身理自發性突發狀況(如:心臟疾病)等,於崎嶇山路救援困難,勢必延誤救援黃金時效,易造成無法挽回憾事。 像近來山友開發的「斗門南風隙古道」也頗為熱門,「植物園到鐵塔」段也常有山友去攀登,據說山友開發的登山古道有十多條,整個太武山都被走透透,但這些新開發的古道,不像蔡厝和斗門古道,已有較為完善的設施,大多是山友自行用噴漆噴箭頭指引,十分克難,所以若天色稍晚或起霧,可能就找不到指引箭頭,不小心就會在山上迷路;另外,許多較險阻路段雖綁上繩索可協助攀岩,但若不常檢查,萬一繩索斷裂,就可能導致山友摔傷,實不容忽視。 登山健行活動是值得提倡的戶外休閒活動之一,尤其是在疫情尚嚴峻無法出國階段,很多民眾都把登山健行列為首選,太武山雖只有標高253公尺,但也名列台灣小百岳之一,小有名氣,也吸引不少台灣的登山客想來金門挑戰,可以吸引這類觀光客來金朝山,因此建議有關單位像金門國家公園或觀光處等單位,能夠整理相關古道的資訊,做好標示里程牌,或許不久會變成金門旅遊的一大新亮點。
-
提升匠師地位 保存無形文化資產
金門傳統建築的保存,在金門縣文化局、金門縣政府建設處、金門國家公園等單位的努力下,過去30年來已取得相當不錯的成果,地區不論是文資保存或傳建修復,已經成為重要的產業之一。然而,這些有形文化資產得以保存下來的關鍵是以匠師團隊為核心的匠藝,亦即無形文化資產。 然而,昔日以師徒制為主的技藝傳習在今日學校正規教育幾乎不復存在,因此,即使有龐大的修復需要及產業發展的利基,但匠藝有關的保存技術傳習仍面臨相當大的挑戰。這是金門傳統建築保存的危機之一。 目前為止,金門縣有兩位被認定為國家級的「重要保存技術及保存者」(俗稱「人間國寶」),他們同時在民國105年(2016年)獲得此殊榮。一位是出生於西浦頭的莊西勢(1937-),人稱「西師」,擅長尺寸規劃、砌牆鋪地、抹壁蓋瓦、作脊等土水、瓦作技術,專司宮廟、祠堂及一般傳統民宅。一位是出生於盤山頂堡的翁水千(1937-),人稱「千師」、「千仔」,專精於宗祠、宮廟、傳統宅第之大木匠師,兼做小木作,對於空間規劃設計及寸白禁忌尤為熟稔。他們的執業生涯,緊扣著20世紀中葉以降金門政治經濟環境背景,兩位的生命紀實與匠藝成果,可謂金門傳統建築修復史的縮影。 歷史上,華人社會的匠人地位偏低,是不爭的事實。以北京紫禁城為例,歷史文獻對於明永樂皇帝擘建之初時的設計者、施工者幾乎沒有紀錄,到了清代才因九代傳承的家族匠幫才有「樣式雷」的資料。目前,金門地區古蹟、歷史建築等研究中最困難的地方之一,就是去溯源最初的工匠體系,多數只能口耳相傳,僅少數立碑載明大木、土水或石匠的名字。根據《文化資產保存法》,地方政府文化單位有權認定技術保存者,使之成為地方級的技術保存者;同時,也可以進一步將匠藝高超的匠師向中央提報,爭取國家級的重要保存技術及保存者。而以往每年九月第三週的「古蹟日」多數以硬體為主來策劃活動,如果可行,未來也應嘗試以匠師及其匠藝為主的古蹟日活動,「向匠師致敬」。真能這樣,或可鼓舞地區匠人們的士氣,讓「職人精神」獲得肯定。 有鑑於保存技術傳承的重要性,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於去年下半年啟動「重要土水修造技術(瓦作)莊西勢保存者及重要大木作技術翁水千保存者傳習計畫」,希冀以實作的傳習課程,留存與發揚金門的保存技術。經過執行單位的規劃,二項傳習課程時數分別規劃為320小時,包括共同學科課程為20小時、術科操作300小時,整個傳習時間達5個月之久。這樣的人才培訓目標並非僅著眼於地區傳統匠師的養成或是擴大從業人口,而是要針對《文化資產保存法》所提的保存技術傳承,提出系統性的傳習計畫,並以實際的場域(傳統建築的修復案場)為操作環境,讓學員得以接受完整且實務性的課程。 兩項工項均以莊西勢的土水保存技術、翁水千的大木保存技術為核心內容,前者訓練課程為傳統漢式建築地坪、牆身的修復,以及屋面作脊技術等;後者則為大木作構件修復、組裝、仿作等工項,以及宗祠為主的空間規劃、落篙技術、寸白禁忌等知識內容及操作,一方面讓學員跟隨大師學習其畢生功力,一方面也能依據修復設計工程圖說與現場實地施作,銜接未來的就業或技術的精進。 此一課程經過文化資產局及執行團隊半年多的策劃安排,以東半島的文化園區及古寧頭北山頹屋兩處場域來進行,兼顧現場操作的演練;在二位技術保存者、助理匠師們的指導下,「以工代訓」,精進傳統建築匠藝。經過報名,這一期情況不錯,土水作共10名學員(男9名、女1名)、大木作共9名學員(男7名、女2名),報名資格均為具有相關工作經驗者,其中還有臺灣本島地區跨海來金學習者,學員年齡也有年輕化的趨勢,顯見金門傳統建築技術本身具有魅力且具有產業化的潛力。這一課程跨出很好的一步,也為未來文化部文化資產局進一步投資金門的績效打下基礎。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傳藝民俗組林旭彥組長及金門縣文化局許績鑫局長不約而同地強調,金門傳統建築保存技術傳習具有多元的價值,也認為人才培育的永續發展才是金門傳統建築維護的長久辦法。提供進修管道、提高薪資待遇、肯定社會地位是以人為本的匠藝傳承之要務,也是保存無形文化資產的根本之道。
-
賀縣府榮獲勞動行政業務考核獎
勞動部為補助與獎勵直轄市、縣(市)政府(以下簡稱地方政府),執行勞動行政業務,貫徹勞動政策、落實勞動法令等各項措施,並加強與地方政府業務督導聯繫,提升政府整體勞動施政品質及效能,營造尊嚴勞動環境,特訂定「地方政府勞動行政業務考核」辦法。 其考核範圍,主要包括勞動關係、勞動條件及就業平等、勞動福祉退休、職業安全衛生、勞動力發展等業務之推動成果,及相關行政作業之配合等,無非希望各地方政府,能有效貫徹及落實。 喜訊傳來且為真!金門縣政府於新春之際,榮獲上述「地方政府勞動行政業務考核」第三組第三名,勞動部長許銘春於「111年第1次全國勞動行政首長聯繫會報」中,親自頒獎表揚,由金門縣政府社會處長董燊代表領獎。 特說的是,為加強中央與地方溝通合作,行政院勞動部特於本月21日,在新北市萬里區,召開兩天的「111年第1次全國勞動行政首長聯繫會報」,由勞動部許銘春部長親自主持。會中就重大勞資爭議處理、職場安全、落實勞動基準法、執行及中央與地方勞動業務授權分工等議題,聆聽地方政府觀點與意見。會中並由勞動部許銘春部長頒發「地方政府勞動行政業務考核」評鑑績優地方政府,及績優勞動行政人員;金門縣在此評比中,榮獲第三組第三名。 許銘春表示,任何政策推動與落實,都需中央與地方的密切配合與通力合作,感謝各地方勞動行政機關長期的支持,並配合該部政策推行相關工作。尤其在日益複雜的勞動行政工作中,勞動部會加強部會之間,及地方政府溝通、協調與合作,除了聯繫會報定期溝通外,亦會暢通各種溝通管道,以使各項政策或方案,皆能順利落實推動與執行。 而本次考核內容,主要係針對110年度「推動勞資關係促進及勞資關係處理業務」、「查核轄區事業單位依法提撥勞工退休準備金情形」、「依勞動基準法第80條之1規定辦理公布違法事業單位處分情形」、「各地方勞工行政主管機關推動就業平等業務情形」、「勞動條件檢查及處分情形」、「推動辦理職業安全衛生業務情形」,及「辦理促進國民就業及外籍勞工管理計畫績效」等7項考核項目進行評定。 其中,參與第三組考核之縣市,除金門縣外,尚有基隆市、嘉義市、花蓮縣、臺東縣、澎湖縣、連江縣等七縣市。是以縣府社會處長董燊在接受頒獎後,由衷表示,能在全國評比榮獲佳績,除感謝勞動部許銘春部長的肯定與鼓勵外,縣府團隊在楊鎮浯縣長的領導協調之下,相互合作彼此支援,社會處團隊才能順利推展。今後,社會處團隊將在楊鎮浯縣長的領導下,繼續秉持認真服務的心來推動政策,以提升勞工勞動權益與福祉。 誠哉斯言,在此民意高漲時代,任何政策均需要有落實之良方及成效,方能在各項評比中,脫穎而出,因此,此次縣府能獲殊榮,除感謝相關單位之努力外,更應齊心共赴,再創金門新榮景。
-
公私協力 健全智慧城鄉照護網絡
本報載,金門不時傳出老人走失的個案,金門縣政府為強化失智長者安全保護及預防失智長者走失,特與經濟部工業局合作推出GPS智慧手錶,提供200支GPS智慧手錶給失智長者申請使用,除了有GPS定位功能,還可測量血氧、心跳,另提供福袋GPS,給不習慣戴手錶的長輩。與此同時,金門縣衛生局持續辦理失智症預防推廣計畫,除陸續發展在地化失智友善宣導素材、辦理公共識能教育訓練與宣導活動外,並招募失智友善天使及高齡暨失智友善場域,積極營造社區失智友善氛圍。 平情而論,老人福利在金門一向首屈一指,甚至放諸台省也是名列前茅,但這不僅止於發放現金福利而已,老人家晚年最重要的還是陪伴與關心。據統計,金門縣截至110年12月底,設籍人口有14萬1,539人,其中老年人口共2萬1,806人,占總人口數15.4%,因此長期照顧服務、長者健康促進、在地安老服務已是當務之急,更是本縣歷任首長念茲在茲的施政重點。近年來,縣府團隊施政目標更特別著重於在地安老、在地康養相關服務,特別是在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共餐服務以及巷弄長照站的布建範圍和成效均有大幅成長。因為我們知道,唯有落實在地安老、在地健康活躍老化的政策目標,推展各類長期照顧服務,建構社區照顧服務據點,結合在地人力與既有資源,才能提供多元支持家庭與連續性的服務,照顧到各個角落的長輩,提升長者與照顧者的照顧與生活品質,讓社區的獨居老人、行動不便的銀髮族及身心障礙者,都能獲得妥善的照顧,建構完整的在地老化照顧網。 事實上,在這許多老人福利當中,長照服務可能讓鄉親們最有感。根據縣衛生局的統計,地區長照服務的使用涵蓋率,依常住人口的相關比例計算已經超過6成,並布建有社區整合服務中心、複合型服務中心,以及巷弄長照站等,除了提供居家服務、日間照顧服務、專業服務、復能照護、交通接送、輔具服務及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等服務外,目前也擴充失智服務據點、家庭托顧服務、巷弄長照站、小規模多機能服務及住宿式機構等長照服務;預計今年可配合達成中央推動的「一國中學區一日照」目標,實現金門「完善長照及照護體系」的政策。 長照照護體系最大的優勢便在於持續協助並提供長照服務,讓服務不間斷,不僅讓需要照顧者得到適切照顧,也讓照顧者擁有喘息的空間,其中,對於失智老人的照護尤為重中之重。因為再健全的長照人力都很難保證失智長者全天候的周全,因此,科技的適時輔助便極為重要;往昔,地區時有長者走失的個案,且每每均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協尋,有時結果還未見圓滿,特別是在此低溫急凍時節,失智長者的協尋猶如和時間賽跑,片刻擔擱不得,因此,縣府社會處日前發表的「金平安定位守護」智慧載具,當可有效補其不足。 總之,老人需要全方位的照護,對於失智老人尤其如此。此次是由工業局媒合縣市政府與科技廠商合作,配合提供場域讓廠商在金門執行此一計畫,實乃良性合作互惠的機制,籲請有需求的鄉親多加利用,有效強化本縣預防走失保護協尋服務,減少社會、醫療及福利成本的支出,健全智慧城鄉照護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