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
欣見金寧運動園區場館啟動
金寧鄉近年來的發展愈加迅速,隨著人口增長,日前縣長陳福海聽取金寧中小學校園整體發展計畫及委託技術服務案規劃報告後,在校舍已使用超過40年呈現老舊,且對校園環境空間及設施的需求日益迫切,尤其是體育設施建設不足的情況下,為金寧中小學和當地社區打造一個多功能、具有指標性的綜合型體育場館,成為促進校園和社區共同進步的關鍵設施。 金寧中小學就讀學生人數逐年增加,縣政府積極推動該運動園區的建設,目的是為學生提供一個多功能且指標性的運動空間,體育教學的需求是場館建設的首要考量,啟動金寧運動園區場館建設是符合現代教育發展中重視學生全面發展的趨勢,體育設施不僅能滿足校內的體育教學需求,也是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並提供更好的課外活動機會,有助於培養團隊合作和自我挑戰的精神。 興建金寧運動園區場館同時也考慮到了地方居民的需求,為社區提供公共運動設施,現階段金寧鄉的公共運動設施相對匱乏,當地居民缺乏適合的運動場所。隨著人口增長及金寧鄉的持續開發,社區運動休閒空間的需求也在增加,這座新的綜合體育場館將成為附近民眾運動健身和舉辦社區休閒活動的主要場地,從而提升社區凝聚力,為社區居民創造更多互動和交流的機會;期待這座多功能場館能融入當代的教育理念,結合金門特有的閩南建築風格,以「新舊融合」為核心理念,達到歷史傳承與現代需求的平衡,既滿足現代化的教育和運動功能,又能保留金門的地方特色,為校園及社區創造了一個具有文化和教育雙重意義的空間,符合學校、社區乃至金寧鄉整體的需求,不僅助益於金寧中小學,也將成為社區居民的公共運動場地,發揮最大化的使用效益,也體現了公共資源合理分配的現代管理思路,要使學校及社區「共享」的運動場館,既有學校日常的體育教學區,也開放給社區的活動空間,兩者「共融」互補。 然而,儘管金寧運動園區場館的建設充滿了潛力,但在實際的規劃和建設過程中仍面臨多方面的挑戰。首先資金分配與使用效率是一個重要的問題,根據規劃場館的建設預算為3.3億元,需要縣政府和建築團隊在設計與施工的每一個節點上精打細算,以確保實現高質量的施工品質與實用性,真正將每一分預算投入在關鍵的建設項目上。陳福海縣長多次強調「每一分錢都要花在刀刃上」,這說明了縣政府對於預算使用效益的高度重視。其次,土地問題是另一個需要克服的挑戰,金寧中小學的校園擴建計劃涉及部分私有土地,如何與地主進行協商、進行土地交換是場館建設能否順利推進的關鍵。這需要縣府教育處、建設處、地政局等相關部門密切合作,規劃合適的補償機制,與地主達成協議,以推動校園擴建計劃的落實。 長期來看,金寧運動園區場館的建設意義不僅限於解決眼前的校園和社區需求,更將成為金門縣教育與文化發展的重要基石,以滿足學校的運動場域,為金寧中小學提供一個現代化的運動空間,為更多學子提供良好的學習和運動條件,提升學生體育素質;同時,作為社區共享的公共設施,增強社區凝聚力和居民之間的交流互動。這座多功能的綜合場館,它不僅是學校的體育設施,更是社區居民的活動中心,為金寧鄉創造了一個集教育、運動、社會活動於一體的綜合空間。
-
社會安全網,貴在執行落實
根據相關資料記載,台灣老年人口逾四百四十萬,但僅列冊者只有五萬三千多長者需要關懷,大都會列冊比率約一個百分點上下,民代質疑是近年孤獨居住悲劇頻傳之原因。雖非每位獨居者都需要幫助,但獨自居住者風險高,成了社會安全網脆弱之一環,亟待大家正視,伸出援手照顧。 反觀離島金門,面對照顧老幼的工作,在縣長一再叮囑之下,社會服務工作相對認真。僅就現況而言,類似境外地區死亡三個多月才被發現之不幸案例,殊不可能發生,尤以離島多為毗鄰而居,生活環境不像都會那樣高樓大廈,樓上樓下交流不足。換言之,金門仍以閩南建築聚落而居者居多,出門入門都相見,即使是外來客居者,一回生、二回熟,很快就變成老朋友。何況金門擁有好山好水好人情之美譽,如果你去參加幾次出殯儀式,就會發現過去繁文縟節的殯葬儀式已經簡化,去繁為簡,基本精神不變。 隨著「志工」風潮之興起,安老儼然成為施政服務之重點,除了縣長陳福海諄諄教誨,強調看待長輩要像侍奉自己父母一樣,任勞任怨,無怨無悔。且看各鄉鎮村里社區老人供餐辦得有聲有色,人數持續上升,此項工作得力於志工夥伴,心甘情願,犧牲奉獻。特別是金門鄉親具有榮民身分,因而金門榮民服務處時常巡迴各社區家戶訪視,噓寒問暖,促使動力與助力密切結合。今年中秋佳節,縣政服務團隊敬軍也愛民,建構和諧可親社會。 日昨聯合報報導老人的尊嚴、福利、救援等問題,許多觀念和訊息的確是政府施政必須參考的,因為人都會老,今天的我,明天的你,老人要活得有尊嚴,政府也要善盡照顧老人的責任。但每個狀況不同,就像報導中退休老人自己繳健保費,不希望連累或麻煩子女代繳。有些縣市政府對六十歲以上老人健保費作不同程度的補助,減少一些問題,而醫護對多病之老人,仍然不斷提高或增加自費補助項目,這些費用比健保費高得太多,老人因病而貧問題更嚴重,社會上正視「養兒防老到養老育兒」還是很多。有一個朋友年老、未婚、無房,欲在某大醫院附近租小套房,該醫院有某企業大老闆買下整棟大樓改裝為出租套房,卻不肯出租給老年人,只好委任親戚晚輩代為簽署租約。但這樣又使自己無法領取社會局房租補貼補助費,後經出租的大樓經理爭取才獲得業主許可。但後來有因發生狀況叫救護車,業主認有救護車出入很霉氣,又不肯老人租房,且那位有正義感的經理也因而被解僱了,親友卻又得擔心明年沒有房住,這才是政府應該擔心的大事。關注老人要從尊嚴、體健及多開發適合老人的商品著手,這才是「老吾老且敬其老」的精神。每個官員、企業老闆和居民都應想像自己,敬老長輩應從同理心開始,做好社會安全網。 健保給付有限也是問題。因而就有專家建議政府應該設「第二層的健保」,由於健保給付有限,民眾自費負擔日益沉重,國家衛生研究院認為強化醫療保險,政府應參考國際制度,設置類似汽機車強制保險的「第二層健保」給付,對象為通過醫療科技評估(HTA),健保尚未納保,但疾病符合仿單適應者或健保尚未納保者,且病疾尚符合「仿單適應症」等三條件的新制,以及六十五歲以上的初齡老人這個區塊。殷盼政府注意及之,大家群策群力,多點用心關懷,讓社會安全網有情、有愛、有溫暖。
-
審慎應對美國大選變局
眾所矚目的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出爐,上屆連任失敗的共和黨候選人川普(Donald Trump)贏得壓倒性勝利,成為就任時年齡最大的美國總統,也是首位在刑事案件中被定罪後當選的總統,已自行宣佈當選為美國第47任總統的川普不僅贏得過半數的選舉人票,普選票也多於民主黨的賀錦麗(Kamala Harris),跌破美國各家主流媒體選前民調預測。 較諸2016雖勝選但普選票輸給希拉蕊,此次捲土重來的川普可謂震撼回歸,川普志得意滿的說:「對美國人民來說,這是一場華麗的勝利,他將使我們能夠讓美國再次偉大」他的副手萬斯(J.D. Vance)甚至說這是美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政治回歸」。尤有甚者,共和黨除拿下白宮,也取得參眾兩院的多數,川普取得完全執政的局面,加上美國最高法院多數大法官傾向共和黨,川普似乎已無任何足以威脅的障礙。 作為當今全球最強大的國家,川普當選美國總統無疑將影響國內與國際局勢發展,儘管川普要到明年1月20日才宣示就職,但基於川普其人特質,各國無不嚴陣以待,深怕其施政風格影響世界局勢與各國自身利益。 就美國國內而言,川普雖然復仇成功,但仍有接近一半的選民反對,主要原因是川普強烈個人風格與不確定特質,以及其爭議不斷的言行,不少評論分析,自川普2016入主白宮以來,過去8年,美國社會陷入嚴重對立與分裂,川普第一次勝選後不改其從政前「語不驚人死不休」的爭議言論,諸如種族主義、性別歧視、鼓動民粹等言論,好戰、霸凌的言語方式深入人心,他更深陷性醜聞、逃漏稅與眾多官司之中,當之無愧是美國史上最具爭議話題的總統。因此就算川普說自己取得了「輝煌的勝利」,將幫助美國「癒合創傷」,「為了你的家庭和你的未來」而戰,但陷入分裂危機的美國,如何在狂人總統治下團結社會、重拾昔日榮光,還需持續觀察。 不過,真正麻煩的還是他提出的政策主張,川普的治國理念號稱「讓美國再次偉大」,但重大國政與國際關係傾向孤立主義,任內退出氣候變遷的巴黎協定,強向北約、日韓等盟國索要軍費,並揚言對特定國家提高關稅,此次競選期間還主打遣送非法移民,須知,美國非法移民保守估計至少超過一千萬人,而非法移民子女擁有美國公民身分者也超過四百多萬,川普究竟要如何兌現競選承諾又不撕裂美國社會,顯然也是高難度的挑戰。 除了棘手的國內紛擾,對我們而言必須更加關注的,無疑是川普政府的兩岸政策,誠如所見,川普在競選期間多次談及兩岸議題,並發表許多對台不友善之言論,諸如台灣僅如筆尖大小、要求台灣交保護費、將國防預算提高至GDP的10%等等,在在顯示其人之商人性格與美國利益至上的核心思維,相較於日韓歐洲,面對美國大選變局,台灣承受的壓力實有過之無不及。 國際觀察普遍認為,川普重返白宮後,國際局勢肯定受到衝擊,首當其衝的就是烏俄戰爭走向、中東危機與台海問題,美國對兩岸局勢之影響舉足輕重,川普主政下的美國政府將採取什麼兩岸政策?我方有無做好相關應對,考驗政府主其事者智慧,惟願記取美中台三角關係中的舊事與教訓,切勿將國家安全寄希望於別國。
-
以金門藝術來豐富台灣藝術史的論述
近年來,重建台灣藝術史成為文化部的重點工作之一。然而,值此一藝術史重建的過程中,重要的問題不只是台灣是什麼,與台灣藝術史的內容與性質為何,同樣重要的還有金門在台灣藝術史中的地位,及藉由金門藝術對於台灣藝術史的論述來說,又有什麼樣的意義?本文認為,在重建台灣藝術史的論述中,金門元素的加入不只是多了一個鄰近中國東南沿海的小島,或者是兩岸間的中介,更是透過金門所強調的僑鄉、閩南及戰地,讓台灣藝術史得以更清楚地掙脫出台灣與中國之兩岸關係的框架,而連結東亞,鑲嵌在世界的脈絡之中。 今日對金門的理解,往往是從地理上注意它就在廈門對面的九龍江口,並在冷戰期間成為國共對峙的最前線,而在冷戰結束之後,則為兩岸小三通的中介。這樣的理解並沒有錯,但其背後用來理解金門的認識框架,不僅是兩岸的政治,還帶有國家中心的色彩。然而,別說民族國家是個在現代情境裡生成的概念,而且在華人世界的歷史也不過百多年,更重要的是用民族國家的框架來理解金門及兩岸的關係,往往忽略了它們在東亞海域之現代歷史中的動態與重要性。早在中世紀的宋元之際,閩粵沿海與日韓及東南亞地區,即有複雜而密切的商貿往來,明帝國時期的鄭和下西洋,固然呈現了當時中華帝國的航海能力,已然遠遠地勝過當時的西葡帝國,但在同時也壟斷了航海產業,配合了海禁政策而讓中華帝國成為內陸型的農業國家。不過,即便中央的政策如此,閩粵地區的海商貿易持續進行,並隨著英法荷蘭等國在東南亞的殖民,華南沿海也出現了移民潮,並生成了僑鄉文化。 僑鄉文化代表的,不只是原鄉與移居地之間的關係,它還在區域性網絡中連結了陸地與海洋,並為現代與傳統的交會。而這一交會,以金門來說,它不單單表現在清帝國建立之初與明鄭之間早期的衝突所在,也在清中葉鴉片戰爭結束之後,由於廈門成為通商口岸,致使金門也隨之捲入了第一波向西方開放的門戶。於是,作為海洋與陸地,以及現代與傳統交會的金門,即成為衝突的熱點:中日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初,日本借道台灣進軍金門,而國共內戰在大陸的戰役,也在1949年10月底的古寧頭劃下了休止符。因此,在這交會中所呈現的,不只是僑鄉文化,也有戰地文化,當然也有閩南文化。而且,在此間所呈現的僑鄉、戰地與閩南文化,都不能囿於兩岸的政治關係,它們連結海外、東南亞與東北亞,以致於是全世界。 因此,如果藝術的生成需要的也就是豐富的文化,那麼由於交會而生成的金門文化,不僅是豐富的,而且是連結海洋與陸地、貫穿傳統與現代。在這樣視野下的金門藝術,不只是多元,還深具創造力。於是,如果連在地理上作為中國華南沿海的小島金門,都能有如此大的潛力來連結世界,並透過具體的僑鄉、閩南及戰地文化,來表現其中超越民族國家及兩岸關係的內涵,那麼加入了金門的台灣藝術,必然也將因此而更為豐富。
-
寓倡廉反貪於淨灘的時代意義
淨灘!是指清理海灘的活動,一般會移除或丟棄海灘上的海洋廢棄物,包括漂流木、投棄貨物、小塊垃圾、海洋廢棄物、油外洩、塑料、死亡的生物等。至於沙灘上的垃圾從何而來?是誰製造?根據近年於國際淨灘間的垃圾統計,海洋垃圾兩大頭號殺手:免洗餐具及塑膠垃圾。光是撿拾到的塑膠瓶,堆疊高度高達8.4座台北101大樓;免洗餐具的數量,以每人三餐使用來計算,可用上將近30年。這些廢棄物歷經幾十年也不會分解,不僅隔離了人與海的距離,也迫使海洋生物享用人類製造的「垃圾食物」。 因此,荒野協會自2008年地球日開始清淨海岸,2010年起與全球百國、千萬人,響應每年9月至10月的國際淨灘行動。每年除了淨灘行動期間,平時也輔導學校、企業、團體及民眾一起動手淨灘。然而,淨灘不是解決海洋問題的終點,而是起點,做好垃圾監測及垃圾源頭減量才是關鍵。受此影響,近年來,淨灘點燃了愛海人士熱情的心,許多民眾自發地舉辦淨灘活動,共做「海洋垃圾監測」!諸如日前金門縣政府政風處,偕同廉政志工,共同淨灘(貪)倡廉反貪,寓倡廉反貪於淨灘活動中,別具時代意義。 為了推廣廉潔風氣,營造反貪倡廉的社會氛圍,金門縣政府政風處,特於日前聯合金沙鎮公所、當地社區發展協會,攜手廉政志工隊,舉辦「守護海洋淨灘(貪)活動」。活動地點選在金沙鎮田埔水庫出海口,並有眾多熱情鄉親齊聚參與淨灘,共同投入這場充滿意義的行動。透過清理海灘的實際行動,象徵肅清貪污、維護社會清明,並將環保公益與廉政宣導緊密結合,以喚起社會大眾對廉潔價值的認同。 透過實際行動,展現廉潔社會的堅定信念,其意義不僅在於重視環境保護,並寓廉潔精神的傳達,進而呼籲參與者及社會各界,對貪污問題保持高度警覺,營造廉潔社會氛圍。正如縣府政風處處長陳宗強所強調的,希望這次活動能讓大眾深刻體會「清除貪污,就如清潔環境般重要」,同時呼籲民眾以實際行動,支持倡廉反貪,將清廉理念融入日常生活,共同為建立金門乾淨廉潔的政府,及和諧共榮的家園貢獻一份力量。 回歸主題,淨灘活動的意義,在於淨化海灘的同時,能將環境保護的理念,深植每個人的心中,正視海灘清潔維護,及海洋保育之重要性,進而改變生活習慣與方式,包括減塑行動、資源回收再利用、勿任意丟棄並隨手撿拾垃圾等等,為未來世代建構一個永續乾淨健康的環境,其核心即在於清淨! 同理,反貪倡廉不僅是國民共同的希望,除期勉公務員能廉潔自持,遵守廉政倫理規範外,不也正是清淨社會風氣?期盼凝聚民眾反貪意識,厚植廉潔家園之社會共識。就此而言,此次金門縣政府政風處,偕同廉政志工,共同淨灘(貪)倡廉反貪,寓倡廉反貪於淨灘活動中,其時代意義,尤值論述推廣。
-
盼小三通早日常態化 回復觀光榮景
報載,金門小三通自2023年1月7日復航後,往來兩岸人次今年已於10月30日首次突破100萬,縣府樂觀預估年底將破120萬人次,未來可望重返疫情前單年196萬人流的高峰榮景。但本地觀光業者表示,現階段最迫切的是恢復小三通常態化,增加陸客來金人數;民眾則期盼先增開假日船班,解決一票難求窘境。 據縣府統計,去年金門小三通往返72萬7406人,而今年1月1日至10月底,經小三通出入金廈泉已達100萬1193人次;在大陸福建省公安廳出入境管理局9月27日公告恢復辦理福建居民赴金個人或團隊旅遊簽注以來,陸客來金人數漸增,10月26日有909位陸客造訪金門,突破恢復陸客到金旅遊後單日新高,顯示兩岸政策已逐步健康有序開放。 事實上,金門小三通因疫情停擺多年,這對於高度仰賴陸客金門遊的地方觀光旅遊產業而言,又豈是一個「慘」字可以形容,就算其間不乏獎勵國旅、振興消費券,以及營業損失補貼加持,但對地方經濟都是「杯水車薪」;畢竟如果人流「活水」無法持續性的湧入,任何形式的優惠及補貼都只能解一時之渴。好不容易經由各方的折衝與努力,金門小三通終底於去年初復航,且今年在10月底往來人次便不負眾望的突破百萬大關,但若再進行細部分析,可以發現陸港澳籍民眾僅約5萬5907人,占總人數5.58%,與疫情之前陸港澳籍民眾占總約4成相比,仍相去甚遠,也就是說目前的小三通客旅仍處於極度單向傾斜的狀態。再以中國福建省公安廳出入境管理局9月27日公告顯示,恢復辦理福建省居民赴金門的「個人」、「團隊」旅遊簽證以來,占比分別為86.83%、13.17%,顯示兩岸觀光熱潮穩步復甦,疫後的旅遊型態也產生「質變」,以個人旅遊為多。根據以上訊息,再參酌目前小三通的往來實況,顯然陸方仍處於「意興闌珊」的階段,且箇中仍存在諸多變數,倒有些「如履薄冰」的況味,反倒是目前年節假日的航次輸運能量已有不足,理應先協調增開高峰期間船班,解決當下一票難求的窘境。 實際上,就算是金門小三通回復到年通200萬人次的昔日榮景,所謂的「單向傾斜」仍不可免。根據廈門官方訊息,廈門入選全國遊客滿意度十佳城市;2023年廈門旅遊業接待旅遊總人數近1.1億人次,創歷史新高;今年1至9月接待的國內外旅客人數便超過9,000萬人次,這是值得我們關注的重點。如若我們關心廈門現況,當會發現目前廈門的景氣並不好,雖然景點、商場的人潮依舊不減,但房價直直落、實體店經營困難、就業困難也是實情,若以上情況均為真,或許民生經濟與景氣仍有待復甦,相對的,來金旅客仍處於緩進成長階段,在應對「個人遊」增多的情境,在旅遊環境、商品、設施與支持體系的妥善上,諸如:個人遊更側重於個人化交通工具、旅遊APP、行動支付的運用,更要有應對的作為才是。 總之,兩岸旅遊回溫需要時間,我們更期盼兩岸能持續維持健康有序的交流與發展,讓陸客來金旅遊越走越順,早日恢復常態化,帶動金門更多的觀光商機。
-
淺論小三通小額貿易與正貿的互補與競合關係
第六屆兩岸通關論壇於近期在廈門舉辦,本次論壇會議內容聚焦根據世界海關組織(WCO)制定的AEO(Authorized Economic Operator)標準認證制度,兩岸專家學者盼透過經AEO制度認證的優質企業建立兩岸通關制度和標準,此一發展趨勢值得本縣推動自由貿易港區政策加以重視,然正貿(正常貿易)、大貿(大額貿易)和小額貿易間存在一定程度的競合關係,分別代表不同貿易類型和要求標準,尤其在貿易便捷化、風險管理和成本效益等方面存在著不同程度的互補性與競合關係。 首先,AEO乃根據世界海關組織(WCO)制定的標準認證制度,企業必須符合嚴格的標準規範和海關風險控管要求,才能獲得AEO優質企業認證資格。而小額貿易通常為追求簡化流程,對於通關規範要求標準相對較低,特別是在手續簡化和報關程序上存在顯著差異,但兩者卻有其共同的追求目標,即是達成貿易往來的便利性。例如,AEO企業希望透過優質企業認證制度的建構,合規合法的取得跨國海關或不同關區之認可,從而獲得優先通關、減少查驗等便利,然而這些優勢在小額貿易模式中也能部分體現,由於小額貿易交易規模較小,其報關查驗程序相對簡單,甚至小三通針對特定產品開設綠色通道,從而達到類似AEO的便捷效果,特別是對於一些中小型企業來說,小額貿易模式可能比AEO更具吸引力,因為它不需要像AEO優質企業投入高額的制度化、標準化作業導入成本。 兩岸各關區在正貿、大貿方面雖極力推行AEO優質企業認證,然其與小額貿易尚存在互補、競合關係,企業透過靈活選擇貿易模式,將可滿足不同需求,故小額貿易可作為AEO企業更具靈活、彈性的補充性渠道,特別是當企業需要進行小量、多樣化及高頻次貿易時,或在初期測試市場需求時,仍可選擇小額貿易用方便快速的低成本方式讓貨物進入市場,強化企業在早期市場測試上得以實現更具彈性做法的效率化物流運作模式。尤其金門地區產業除較具規模的金酒公司以外,其餘本土型特色企業皆為小微企業,輔以金廈間的地理區位優勢,故一般地區企業多選擇成本低、靈活性高的小額貿易模式,對這些小微企業來說,取得AEO認證資格的門檻較高,規模小的企業難以承受其導入成本,特別是地區業者訂單往往很難達到整櫃需求,若是要用併櫃方式出口至大陸,例如有些加工食品可能要將貨物拉到台灣口岸與其它廠商貨物併櫃才能正式報關出口。 無可諱言,小三通模式能幫助兩岸企業以較小風險和投資進入中國大陸及國際市場,便於新產品測試早期市場需求,讓企業快速變現以獲得現金流,有利於企業穩定發展,而且小三通作為正貿、大貿的輔助渠道,也可分散因政策或關稅波動而帶來的貿易風險,特別是對於一些特殊或高附加值產品,如電商快遞、生鮮、手工藝品、特殊訂單等小批量、高價值的貨物能夠快速切入市場,滿足市場動態的即時配送需求,尤其是在需求波動時期或小批量高頻率的貿易中可有效降低物流和營運成本,縱然考慮到政策、監管和操作上的限制,小三通難以完全取代正貿、大貿,但卻仍可成為其補充渠道。
-
莫讓亂燒東西偷走金門的清新空氣
時序正當仲秋消殘,漸入晚秋天涼季節。在東北季風全島狂飆下,空氣中常瀰漫著一股柴燒味,讓人不能深深呼吸,過敏易咳的民眾更是苦不堪言。這些美好時節的不美好體驗,讓有「海上公園」美譽的金門,也在跨海來到的兩岸遊客心中,留下不好的旅遊印象。 有人在網路平台貼上露天焚燒的現場照片,呈現製造空汙的實景,也有人不知讓人窒息的惡臭從何處飄來?留言批評主管機關沒有作為,坐視這種不當行為,還點出每逢放假天,情況尤其常見。 一位老兵在臉書回憶自己當年在金西師服役,奉排長指示在紅土溝焚燒文件和垃圾,附近民眾反映隨風飄到村落,害大人、小孩咳不停,結果被連長叫去關禁閉,因此數日憤憤不平。不承想這回返金自由行,卻看到田間有人亂燒東西,回憶往事頗有一些感想,同行家人也抱怨:「不是說金門的空氣很好嗎?」 露天焚燒會引發呼吸道、眼睛和皮膚的發炎與過敏,若塵粒中含有戴奧辛等致癌物質,更易導致肺部病變或造成流產,對健康不利是一般常識。因此,台灣各縣市都將露天焚燒列為取締重點,金門縣也不例外,目的就是維護居民健康和生活品質。 問題是金門地方小,土親人更親,方圓之內沾親帶故,許多人不願或不敢多言,只能緊閉門窗減少汙染,睜眼閉眼忍耐了事。即使有人告發檢舉,最後也不一定能開單罰款,以致有樣學樣,想燒就燒,不管別人死活的亂象迭生。 其實,隨意亂燒東西不但會帶來健康問題,也常發生野火蔓延,造成火災的嚴重事故。地區過去頻繁發生「火燒埔」,檢討原因大多是民眾放火燒草和雜物,在北風狂飆助威下,火速竄燒四周田野,情況一發不可收拾,大片植栽毀於一旦,也帶來復育造林的破壞與影響。 縣定古蹟「清總兵署」內的300歲老木棉樹,每年繁花落盡後開始結果,大量棉絮隨著果實迸裂隨風飄散,最遠能飄到400至500公尺外,讓呼吸道過敏的民眾十分困擾,只能緊閉門窗避難。縣林務所近年委託台灣專業攀樹師團隊協助摘除,降低對鄰近居民的健康和生活干擾。同樣是縣府和所屬單位,解決問題的作法就不一樣,鄉親看在眼裡,好壞自有一番公評。 民眾亂燒垃圾、雜物,縣環保局責無旁貸,肯定要拿出具體有效對策,包括增加環保稽查人力和巡查頻率,特別是如今早已宣導多年,只要確認有違法事實,就開單處罰,沒有討價還價的空間,否則只會落得徒法不行,淪為無用擺飾的結果。 陳福海縣長說,「金門作為一個風光秀麗的海島,維護自然景觀和生態環境是一項長期的使命,也是每位金門居民的責任。」期待鄉親建立維護美好家園的共識,莫讓亂燒東西偷走金門的清新空氣。
-
與民有約,落實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縣長陳福海任內推動與民有約政策,亦即如同早年戰地政務時期實施親民日,每週一次,固定在每週星期三下午二至五時在縣政府「親民室」舉行,縣長躬親主持,除非另有要公,非不得已,未曾囑人代理,重視態度,於焉可見。如今的「與民有約」,係由「親民日」延伸而來,綜其目的,並無二致。雖然次數少了,但實際功效不錯,一樣是有聞必錄,由在場列席的局處主管照單全收,除面對面交換意見外,概予帶回妥處,詳作答覆,讓鄉親都能了解,能不能做,都能明白,俾疏民怨。 根據輿評反映,見面三分情,對於縣長陳福海的用心,一致咸表此項「與民有約」政策值得實施。何況政府「口口聲聲」要親民、便民、利民,經過檢討推出的精進版,不同點則在「點」的擴大,公僕走出辦公室予民便利,更需要群策群力,致力縣政推動,首重增加觀光景點,縣政團隊念茲在茲,只是在在需要民力與財力之支持,缺一不可,曠日廢時即是努力不足,公僕就是要為民服務的,要有聞過則喜的雅量,傾聽民意心聲,一步一腳印,穩健向前行,就有希望,希望不是用說的,而是要全心全力去行動與實踐。 金門有說不完的歷史故事,這些故事的章節,史冊有載,真人真事,可供查證稽考,特別是歷經長達四十三年的軍管官派與民選三個階段的淬煉與犧牲奉獻,無怨無悔,甘之如飴,發揮了高度金門人「不怕苦、不怕難、不怕死」的精神,那裡有需要,就往那裡去,這是金門鄉親的宿命。曾在金門縣政府、縣議會、金酒公司任職四十餘年的金門鄉親翁自保,他摯愛鄉邦,熱愛浯江,在他所寫的「戰地政務時期金門離島百姓的生活悲歌」的鴻文中,曾在本報發表,洋洋灑灑分為上下集,共計長達數萬言,句句血淚,盡是金門鄉親身入其境的日常生活狀況,酸甜苦辣,應有盡有,值得台灣同胞深入瞭解,相互傳承。大家告訴大家,進而愛它、保護它、支持它。 在金門言金門,棲身於海上孤島的原住民功在國家,扭轉了國家乾坤,奠定了今日中華民國在臺灣的富強、繁榮、安康的自由民主安定的社會。換言之,「與民有約」即是官民一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團結合作的綜合體。誠如縣長陳福海所說:「鄉親有約」將以積極的態度面對問題,以同理心解決鄉親的疑難雜症。其中金門鄉親急急如律令,直陳兩岸關係僵化未解,尤以來金觀光人數停滯不前,今年十月來金參觀旅遊者僅有數百人,顯示雙方「異見」仍在。諸如入境簽證放寬,人流量並不穩定,如何讓兩岸旅遊業享受到穩定有序的旅遊經濟財,這些兩岸都有責任,要堆高善意,相互信任,不容推諉卸責。 數字會說話,由於政治因素糾纏關係,影響所及,兩岸氛圍猶待改善,影響的都是兩岸人民的權益,放下吧,金門殷盼盡速開放兩岸人民自由交流落地簽,到時爾來我往,熱絡不絕於途,人民有錢賺,大家互利互惠,相輔相成,但願大家有約,甩掉意識形態,讓今日好,明日更好,大家都好。
-
海漂垃圾不解決 金門「海上公園」受污名
2024年《今周刊》「永續城市SDGs大調查」近日揭曉,金門縣再次榮獲「永續城市特優獎」,展現其在永續發展上的持續努力與卓越成績。此外,金門縣還蟬聯獲得「環境力傑出獎」,在廢棄物減量、回收利用以及汙水處理等多項指標上,表現均位居全國前列,成為永續環境建設的典範。 金門縣長陳福海對於金門縣在永續城市評選中的表現表達肯定,並表示這份殊榮是縣府團隊與縣民共同努力的成果。他指出,永續發展是必須貫徹的責任,縣府一直以來都堅持在環保政策上努力不懈。未來將加強環保政策的深化,讓永續理念深植於每一位縣民的日常生活之中。 但因地處環海,金門縣常年承受海漂垃圾帶來的龐大負擔,面臨特殊的垃圾處理挑戰,垃圾需要依賴外運處理,加上島內回收再利用資源有限,因此縣府必須大力推動垃圾減量,積極採取多項環保措施,成功減少了超過四成的垃圾產生量,並在廚餘處理量方面大幅提升,獲得環境部的高度肯定。 根據金門、連江、澎湖三個縣政府統計,每年從中國大陸漂來的垃圾高達1,800噸。單就金門而言,每年來自對岸大陸估約5、6百公噸以上,2004年甚至高達1,000公噸的海漂垃圾,造成金門海岸嚴重汙染,不但大、小金門島容顏失色,連大、二膽等沿線離島也遍布各種廢棄物,百餘公里海岸線美景受盡摧殘,被鄉親指為「垃圾小三通」。 從地理環境的角度觀察,由於金門坐落於九龍江口,孤懸海上,夏日有西南季風,冬天有東北季風,垃圾隨著洋流鼓浪來到,其中以來自大陸最多,但也有漂洋過海的國外物品,從各種瓶瓶罐罐到針筒、冰箱、桌椅、廟柱、匾額、塑膠成人情趣用品、人形模特,垃圾大軍蜂擁來襲,亂七八糟應有盡有。 根據金門縣環保局統計,2021年全縣各機關發動淨灘次數達2287次、動員2萬8241人次清理出784.4公噸海漂垃圾;2022年淨灘2940次、動員2萬9571人次,共清理520.1公噸;2023年淨灘2794次、動員3萬640人次,共清理出500.5公噸海漂垃圾;儘管清出總量逐年減少,但從海邊望去仍充斥著各式海漂垃圾,怎麼撿都撿不完。 今年度最後一場淨灘,在10月27日舉行,包括海洋委員會海巡署金馬澎分署第九岸巡隊、航港局中部航務中心金門辦公室、內政部國家公園署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金門縣港務處及各港區巡守隊、里辦公處及社區發展協會等單位的全力支持參與,總計有813人次積極投入淨灘行列。在各志工熱情參與下,共計清除3125.7公斤的海漂垃圾。 但近幾個月秋颱頻頻,一次強颱過境,要靠多少次淨灘才能清理完海漂物?強颱侵襲大陸沿海,更曾經在兩岸通水的田浦海岸和田墩一帶,發現從對岸漂來的棺材,讓岸巡機動站幹員飽受驚嚇,這些隨波逐流來到的垃圾,不但嚴重汙染海岸環境,也對海洋生態帶來強大衝擊。 事實上,針對各離島的海漂垃圾,過去環保署也曾給予大力協助,行政院於105年4月7日核定「離島3縣市淨灘及海漂(底)垃圾清除處理5年計畫」,自105至109年規劃補助離島3縣市新臺幣4億2,477萬1,000元,辦理淨灘、海漂(底)垃圾清除及海洋環境教育宣導、轉運處理及資源回收等相關工作,對三離島縣巿助益甚大。 但是隨著兩岸局勢的演變,兩岸的協商機制幾乎全都停擺,海漂垃圾要透過淨灘等方式來清理,僅是治標不治本,若想要要求源頭管制,在兩岸關係現階段處在敏感時刻,處理「海漂物」議題更需要以智慧來梳理,期盼在縣府的努力下,能夠逐漸解決此一長期困擾地區的環保問題,還給金門「海上公園」應有的顏色。
-
減碳是新世代教育之動力與目標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近日發佈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報告,強調去年碳排放量達到新高,並示警各國若不積極減排,全球氣溫至2100年將比工業化前上升攝氏3.1度,遠遠超過2015年巴黎氣候協定所定的將全球暖化控制在攝氏1.5度內之目標。由此可知碳排放對氣候變遷之影響。 教育部為響應聯合國永續發展教育,提出「新世代環境教育發展」(NEED)學習藍圖,面對現今迫在眉睫的氣候危機,透過提升師生的新世代環境教育素養,將氣候變遷、永續發展教育(ESD)及永續發展目標(SDGs)等知識導入現有的環境教育中,從根本上推動2030年聯合國的17項永續發展目標之落實。 金門縣政府為響應全球淨零碳排趨勢,也提出各種對應政策,涵蓋碳盤查、碳足跡、碳定價、減碳技術、淨零政策等重要課題,並針對未來地區及國內淨零碳排產業發展趨勢,培育各種專業人才,陳福海縣長更督促工策會及環保局致力培育金門在地綠領人才,辦理金門在地考證機制。蔡其雍議員也為金門鄉親爭取舉辦「iPAS‧淨零碳規劃管理師」初級證照考試,以因應2050淨零目標,推動金門地區在淨零碳排領域的發展,提升地方產業競爭力,期待透過這些努力,讓金門成為淨零排放政策的先行示範區。 淨零減碳已經是全球趨勢,國內近年來也持續推動「綠色生活」,除了積極減少碳排放,生活上推動「淨零減碳」運動,構建減碳工作環境,推動綠色成長的新動能,創造綠色成長契機。並由金湖國中訂定「金門縣114年度環境教育輔導小組計畫」,因應淨零排放趨勢及全球環境變遷,透過系統性整合,針對企業、學校、公眾辦理「資源循環績優企業遴選」、「資源循環主題校園環境教育推廣計畫」、「資源循環主題公眾特展」等推動方案,全面推動各校環境教育,以擴大全民認知及參與,促進國內資源循環,讓物質回收再利用,將廢棄資源材料化及能源化循環供給生產所需,節約自然資源之開採使用,同時減少廢棄物產生,達成2050年資源全循環零廢棄及減碳目標。 為配合聯合國科教文組織(UNESCO )的教學指導方針,特透過課程設計、評估、教師、教材、學校政策等,讓學生了解如何預防、減量、回收和再利用,大幅減少廢棄物產生 ,降低對人類健康和環境的負面影響。知道如何創造綠色消費模式,減少使用拋棄式產品,加強教育及宣導,以及企業採用永續作法 ,並將永續發展AI資訊融入公司營運計畫中,充分理解SDGs目標,落實永續消費及生產模式。 教育部的「新世代環境教育發展」不僅順應聯合國SDGs新趨勢,也適逢我國「環境教育法」施行滿10週年,因此意義重大。透過教育系統重建全球化永續發展思維,落實「氣候行動寂靜零排放、能源轉型、資源循環」等知能建構,永續發展教育(ESD)以「新世代環境教育發展」(NEED)之概念為經營模式,讓每個人腦力激盪資源循環和生活、產業、環境的關係,探索可能的循環路徑,實施資源循環教學教案內容,使成為環境教育變革的推動者,從個人、社區、全國,以至於全球做出明智的決策和行動。 ESD是一種全人教育,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方式,推動探索性、行動為導向的轉化型學習,使學習者有批判性思維的能力,對永續發展的未來價值觀和學習態度有所進展。因此,為使「新世代環境教育發展」(NEED)學習能與SDGs接軌,尚需與大學社會責任(USR)計畫銜接,使大學的教學與研究計畫能量轉化為實踐減碳的動力,培養具備永續發展的新生代,使成為未來推動環境減碳及永續發展的新世代。
-
現階段金門鄉親赴廈門購房需謹慎
目前金門鄉親在對岸廈漳泉購房的套數,至少二萬餘間之數。這雖是過去近三十年來累計數據,但對照金門常住人口或戶籍數,也是頗為可觀;尤其當中至少有半數、乃至三分之二持有者,都係早期低價購入,經過幾輪房價快速飆升,獲利多有達十餘倍者。 大陸房價在2001~2022 年見頂後,趨勢隨即反轉向下,經過近兩年的持續盤跌,在大陸七十幾個主要城市中,除了幾個一線城市(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或二線熱門區域(如廈門、成都)跌幅相對較小外,其餘二、三、四線城市,普遍都有二成到四成的跌幅,有些地方甚至已達腰斬程度。 在如此劇烈的回調修正過程中,儘管大陸中央已經鬆綁所有房屋限購政策,並且也出台了諸如降低貸款利率、首付比例等救市手段,但猶未能扭轉走跌趨勢,現有待售房屋面積仍高達近七十億平方米,若按人均三十平方米計算,則空置房屋足夠近二億三千萬人居住。 廈門由於距離金門最近,房價相比於高點時也有不小的跌幅。因此,在新冠疫情解封及重啟小三通後,陸續有些金門鄉親,抱著「抄底」的心態,前往廈門購房置產。然而,現階段投資廈門房產,或許再也不會迎來往日急速騰飛、蒸蒸日上的好光景,反而存在與機遇不成比例的風險。從客觀、理性層面探究,大陸房地產可能已經進入拐點,主要有以下諸因: 首先,大陸人口十四億已經是峰值,2016年新生人口還有1,600萬,去年瀕臨跌破900萬,長期趨勢難以逆轉,社會普遍將年輕人不婚不育的罪魁禍首歸因於高房價,中共中央正著手解決人口負增長問題;人口劇減已經讓房價失去炒作動因。其次,大陸的城鎮化率,已經超過百分之六十五,離美歐發達國家的百分之七十相當接近,以往藉著城鎮化將農村人口逼到城市購房的手段也已經不可持續。 還有大陸人口的老齡化率已經超過百分之二十,預計2030年會達到百分之三十以上、到2050年甚至可能達到百分之五十。老齡人口越多,需要的房子越少,反而死亡率增加,會空出許多房子,子孫輩買房需求推估只會越來越低。此外,大陸人均住房面積在2020年已達五十平方米,這已是人均住房面積的天花板,美歐發達國家也不例外。 再者,大陸對於房地產的年度投資在2000年時是一億平方米,到了2010年是十億平方米,2016~2017年達到頂峰,為十七億平方米,整整增加十七倍,大陸新增住房面積約等於全世界(中國除外)新增住房面積的總和,數量之巨大著實恐怖。另外,大陸房產及土地價格在過去二十年,已經漲了近二十倍,這種增長慣性讓許多房產商與個人投資者,手上都有大量融資貸款囤積待漲的空置房,一旦失去漲價期待,都會反手釋出。而且,大陸的法拍房快速增加,2000年時全國僅有二十萬套,2010年時有五十萬套,2020年時已經超過一百五十萬套,巨量法拍房恐將裹挾房價向下調整。 此外,大陸的危舊房改造、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也趨於飽和,城市中拉動房價的醫院、學校投資也到極限,因為過剩而開始面臨破產倒閉潮;更有甚者,大陸房產商的舉債率都超過百分之九十,已無持續投資空間。還有近日大陸中央出台政策,加快產業往中西部遷移等,也會影響廈門等沿海地區的就業機會及購房需求。總之,無論從人口結構、老齡化、存量房、人均住房面積、城市化率等多項指標,都可推測大陸房價下行調整似乎尚未到頭,金門鄉親此時進場抄底需要多加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