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
防杜毒品與維護交通安全 貴在推己及人
眾所週知,毒品貽害無窮,一旦沾染上身,如同罹患絕症,難療難治,殊難康復,即使不會馬上喪命,終生痛苦,欲死不能,求生不得,人生失色,下場結局,篤定悽慘。 談到交通安全議題,大家並不生疏,且是老生常談,政府週而復始宣導,終其目的,期使大家落實履行交通安全有關規定,真正意義與核心之價值,則在希望大家「行」得安全,快快樂樂出門,平平安安回家,皆大歡喜。 有云:知易行難,知行合一也難,知行到位更難,謹以「毒品為害」與「交通安全」兩大議題為例,相信芸芸眾生,莫不一清二楚,深切了解兩者俱與自己之健康、財產與生命息息相關,密不可分,倘若吸毒即會上癮,到時人生彩色變黑白,如果毒癮發作,或是需索無度,則會心性大亂,作出違法亂紀,甚至悖離人倫等等不仁不義重大治安事件,儘管這些血淚斑斑之真人真事曾在週邊發生,或是耳聞目睹,然而長期以來,凡人與毒品之關係難分難捨,不惟吸毒人口並未減少,亦且吸毒年齡層一再下降,毒品氾濫,導致青少年因一時好奇而身心蒙塵,月來電視新聞頻頻報導,竟有不肖之徒利用豪宅作掩護,而於大樓裡面種植鴉片,神警見微知著,直搗毒窟,人贓俱獲,依法究辦,更重要則是「鴉片樹」尚未被收成曬乾外流,否則貽害後果不堪設想,此外,台灣警方查獲一起「毒趴」,現場起出仿冒頂級〈咖啡包〉,帶回偵訊查出葯頭製毒師竟是八年級青年,真箇駭人聽聞,顯示時下毒品多元,花樣翻新,無時不在,無處不到,難防難杜,嚴刑峻法不足為功,貴在自覺,亟需大家齊心向毒品說「不」,向毒品宣戰,防它杜它,就是保己保人,行善與積德。 維護交通安全,人人有責,其與大眾日常生活動態之關係,可謂直接又密切,在此科技發達、社會繁榮進步年代,交通工具日新月異,各類各型車輛已然成為大眾日常外出往返必備不可或缺之交通工具,因而家家戶戶都有車輛,包括汽車、機車、自行車,一家多車與一人多車已經是不奢侈、不稀奇,正因如此,維護交通安全至關重要。 所憾言者諄諄,聽者藐藐,大小交通事故,無日或間,不死則傷,天天發生,車毀財損,人命關天,苦了人民保姆,為期維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傾心竭力,勞怨不辭,無怨無悔,但求大眾安全,言及於此,至盼大家自動自發,來次深思反省,共策共勉,一本初心,群策群力,在政府〈防杜毒品〉與〈交通安全〉政策之下,共同負起掃除毒品與維護交通安全之責任義務。 掃毒無假期,維護交通安全無空窗,誠如警察局長蔡祥春所說:自其到任以來,一再要求所屬恪遵政府既定政策,置重點於除毒務盡與維護交通安全兩大工作,毋怠毋忽,勿枉勿縱,全力查緝,全程貫徹,成效顯著,109年度查獲未成年涉及毒品案件計11件,分別為販賣二、三級毒品各1件1人、施打二級毒品安非他命8件8人,施用三級毒咖啡包1件1人,整體交通安全與治安堪稱平順,千言萬語,健康平安才是福,還望大家告訴大家,知法守法最自由,自重自愛最實在。
-
力促啟動金廈防疫泡泡專案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兩岸小三通已停航逾一年,對於金門觀光及百工百業影響甚鉅,金門縣長楊鎮浯日前呼籲,中央應啟動研議「金廈防疫泡泡專案」,重啟國境大門,解決金門鄉親基本民生需求,紓解兩岸緊張關係。 縣府認為,在國際與兩岸疫情朝向樂觀發展情況,金廈兩門做好防疫措施的前提下,以「金廈先試先行」的精神,建請中央啟動研議兩地防疫泡泡,解決金門鄉親迫切的民生需求,並落實我國防疫規範,與疫情控制得當的廈門市合作,建構一個沒有外來病毒威脅的安全區域,初步以單向開放金門鄉親與陸籍配偶在人道、就學與工作等實際需要者往來金廈。 事實上,今年1月2日兩岸小三通屆滿廿周年時,新黨主席吳成典就曾呼籲,蔡政府應推動「人道小三通」,以人道立場,與對岸協商建立兩岸「防疫泡泡」,以金門為據點恢復停班中小三通航線,協助台商、台生、台胞返鄉。他建議蔡政府可先讓兩岸小三通部分復航,緩解兩岸班機一票難求、人民有家歸不得窘境;並與對岸協商「防疫泡泡」,讓兩岸同胞可藉篩檢、承認疫苗施打過程,免去各十四天隔離時間,盡速恢復交流與互動。 2020年可說是全球旅遊業的重災年,根據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的預估,受到新冠病毒疫情影響,預估今年國際觀光客人數將急遽減少,國際旅遊業將面臨有紀錄以來最嚴重的危機:今年的國際旅遊人數將減少58%至78%,國際旅客最多可能減少11億人,最多可能有1.2億人的生計將受到威脅。旅遊業出口收入的財務損失是7360億英鎊至9710億英鎊(約新台幣28兆至37兆元)。若以旅遊業之中的領頭羊航空業來看,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的最新估計,2020年,全球航空公司的收入預計將減少3140億美元(約新台幣9.5兆元),若再無適當紓困措施,恐怕很多知名旅遊業、航空公司都快撐不住了。 因此,最近有一些疫情比較緩和的國家之間,開始推動雙方能互訪,免除強制隔離的邊境管制,這在專業術語上叫做「旅遊泡泡」。由於台灣的疫情控制得當,目前已經獲得許多國家的認可,像是關島及夏威夷由AIT協調歡迎台灣人前往旅遊,帛琉也是將台灣列入歡迎前往的行列。交通部有意促成和疫情控制良好的國家合作,形成「旅遊泡泡圈」,但衛福部長陳時中表示,若要對旅遊開放,要先把「商務泡泡」做好,以確保防疫量能能撐得起來。 考量國際疫情趨緩,以及商業經貿交流等需求,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自3月1日起恢復非本國籍人士入境條件及桃園機場轉機作業,重啟國境大門;3月8日並宣布,未來推動「台帛旅遊泡泡」,優先打造「綠色通道」,大幅放寬檢疫規定,也正考慮在他國推動旅遊泡泡。 「金廈防疫泡泡專案」初步構想是以單向開放金門民眾與陸籍配偶在人道、就學與工作等實際需求者往來金廈,入境廈門時不需通過複雜與費時的檢疫隔離措施,縣府也將落實防疫配套措施,相關專案申請者自大陸地區搭乘小三通船舶返回金門,搭乘防疫車隊入住金門防疫旅館,並依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相關居家檢疫規定辦理。 小三通停航衝擊金門各行各業,也帶給鄉親日常生活許多不便,如今已進入後疫情時期,金門始終保持零確診,廈門疫情也控制得當,小三通實不宜長期停擺,金廈交流也不宜長期停滯,因此我們力促中央同意啟動「金廈防疫泡泡」專案,以解決金門鄉親基本民生需求,並大幅紓解兩岸一年多來的緊張關係。
-
面對缺水問題 發展以聚落為中心之水資源管理策略
近年來極端氣候的發生,已有日益增加的現象,而其中最關鍵的則是對於水資源的管理,或也就是對於水的汲取、處理及供應等課題。近日,台灣本島正因為乾旱問題而引發了有關缺水的討論,影響所及不單單是日常的民生用水,還有工商業及農業用水。對金門來說,缺水也是個存在多年的問題。然而,缺水在金門除了引發了一般性的問題之外,其中相當特別並且敏感的,是從中國大陸接水所帶來的問題。如果兩岸之間的政治緊張持續,那麼大陸是不是有可能除了不買台灣的鳳梨,有一天也不賣水給金門?面對金門的缺水議題,需要有對應的創新計畫。發展以聚落為中心之水資源管理策略,也許是個可行的方向。 聚落在金門已經是存在了上千年的社會單位。事實上,在過去以農為主的生活型態底下,不僅沒有水的土地是無法耕種的,對於水的管理與使用,還是聚落生活中的主題。隨著現代化及產業的發展,對於水資源的管理也就出現了相應的現代設施。其中,除了各地的農田水利會之外,也有自來水廠的建置。然而,就以台灣與金門的比較來說,金門並沒有水利會,故而在進入現代情境之後,聚落仍然作為水資源管理的基本單位。而且,它的自來水廠、水庫及管線,也不像台灣本島是在日治期間逐步發展,而是在戰地政務期間,為了因應大部隊的駐軍而在短時間內完成建置。於是,聚落的文化不僅與當代的距離不遠,還由於近年來金門社會對於傳統的復振,而再度受到重視。 其實,金門缺水的問題,幾乎可以說是隨著解除戰地政務之後的發展與開發,而逐漸浮上檯面。戰地政務雖然有大軍進駐,但一來由於兩岸關係緊張,因而使得軍民都有節約用水的意識;再者,誠然中心化的自來水供應系統已然建置完成,但民間及部隊也都有其他的供水系統。然而,隨著戰地政務的解除,不單單因為金門的開放而迎來大量的觀光客,也因為社會生活的現代化而使得對於用水的要求也跟著提高。因此,水的供應即趨於中心化,使得金門自來水廠的角色吃重,同時也發生了超抽地下水,而造成水質鹽化的問題。但是,水對於金門來說,不僅是生活必需,還由於它直接關係到高梁酒的品質與生產。有鑑於此,金門缺水的問題,也就變得更為複雜而急切,而兩岸通水即應運而生。 近年來,在電力供給的策略上,由於綠能的發展而造成了去中心化的現象。其中,甚至可以在家戶單位也能透過太陽能板的建置,加入電力的供應與營運。對於水的供應,是不是也能發展出類似的策略?而且,事實上此一去中心化的水資源監測與營運的策略,不單單是為了面對依賴大陸供水的問題,同時也從中串連聚落文化、強化人與土地的連結,並重塑水與社群間的關係。一舉數得,值得吾人思考。
-
植樹節你我皆是主人
今天是國父逝世紀念日;更是植樹節!此節日其來有自:本是一些國家,為了激發人們愛林、造林的感情,促進國土綠化,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通過立法確定的節日,而其始祖,就是美國。 美國是近代最早設立植樹節的國家,早在1872年4月10日,莫頓在內布拉斯加州園林協會舉行的會議上,即提出了設立植樹節的建議。該州採納了莫頓的建議,把4月的第3個星期三,定為該州的植樹節,並於1932年發行世界上首枚植樹節郵票,畫面為兩個兒童在植樹。 而我中華民國,則是於民國4年,著名林學家凌道揚,有感於國家林業不振,「重山復嶺,濯濯不毛」的現狀,提出有名的《森林救國論》,致力於森林科學的研究和普及工作。凌道揚連同韓安及裴義理等林學家,上書當時的北洋政府,將美國「植樹節」的推行辦法,向農商總長張謇提出,希望政府仿效,在中國推行植樹節。由於我國自古在民間,即有在清明節植樹插柳的習俗,所以凌道揚等林學家,倡議以清明節為中國植樹節。同年7月31日,北洋政府批准以清明節為「中國植樹節」。 迨國民革命軍北伐成功後,民國18年國民政府農礦部,呈請行政院,鑒於國父孫中山先生,生前積極倡導國家造林運動以改善民生,因此,明訂每年3月12日(即孫中山逝世當天)為植樹節,並在行政院院會中,通過《植樹節舉行造林運動辦法》,通令全國實施至今。 「植樹造林」、「永續環境」的理念,其實早在古時的先進先賢中即有此論。清乾隆年間,魯仕驥在〈備荒管見〉中,曾論及森林具多目標的功能:「鬱為茂林,則上承雨露,下滋泉脈,雨潦時降,甘泉奔注,而田以肥美矣。」一語道出保護森林的重要性;更道出今日眾所周知林木之功能:除了可以美化生活環境、提供休憩場所外,最重要的是其調節氣候、淨化空氣、減少噪音、涵養土壤、豐富生態等許多好處,更兼顧了萬物齊平的概念。因而政府每年3月辦理植樹節系列活動,就是要讓全國民眾,能夠培養愛護環境,和尊重生態的觀念,因為只有在合乎自然平衡的生態環境中,我們的生活品質才會有所保障。 尤者,近年來隨著全球工商業快速發展,使得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導致臭氧層破洞,引發了溫室效應,而溫室效應,更是肇致全球氣候異常的元兇。面對氣候異常變遷的壓力,為了要減緩地球暖化危機,致力節能減碳已為全球趨勢,而多種樹即是世界各國努力的目標。 從京都議定書的簽署,要全球各國承諾逐年減少大氣中溫室氣體的排放量,讓地球環境能夠休養生息;聯合國在2007年發起「造林植樹,造福地球,10億棵樹的全球造林運動」,2011年更訂為「國際森林年」,都是希望能夠喚起全球重視森林在人類生存、生態和生活上的重要性,世界各國不僅要消極的減少森林破壞,更要積極的展開造林行動,復育森林。撫今追昔,自然平衡的生態環境,我們怎忍缺席?也無法缺席,切記:植樹節你我皆是主人!惟有人人廣植林木,方有風調雨順等福地!
-
超前部署充實救難技能 為消防局點讚
報載,民眾不能出國瘋登山,救難人員救到軟腳。說的是臺中市;臺中市去年至10月底,共接獲157件登山求救案,平均2天1件,谷關、和平區55名消防救難人員幾乎每天都在登山。在金門,民眾無法小三通到大陸,也減少赴台,登山同樣熱絡,但因多數登山路徑欠缺安全防護措施,為建立意外發生時的專業救護能力,金城消防分隊特別規劃了一系列訓練課程,希望藉此提升新進人員的戰力,確保登山客發生意外時,能即時得到專業的救護。 事實上,金門沒有群山峻嶺,唯有海拔253公尺的太武山可供登頂,惟以往受限軍事管制,僅開放太武公墓及屏東文康中心兩處出入山口,路線也相對平緩安適,一直以來都是民眾及遊客們登山健行、尋幽探勝的好去處,但自108年10月宣布國家山林解禁政策以來,金門也跟著開放一些往常無法通行的步道,供大眾挑戰山林,坊間更有人透過網路社群平臺號召同好,成立登山社團,不定時集會展開探秘之旅,除了一覽金門勝景、強身健體外,還能拍照取美,頓時蔚為風潮。這股風潮還傳播到了臺灣登山同好群體,一時間竟讓「太武秘境」好生熱鬧。但大家也知道,登山存在一定的風險,尤其在缺少防護措施與基本登山知識的情境裡貿然攀登,形同「玩命」;因此,有資深山友便提醒,金門有不少登山秘境還是有難度,具有一定的危險,提醒不熟悉的民眾最好還是與有經驗的山友同行,避免發生危險。除此之外,職司「預防火災」、「搶救災害」、「緊急」任務的金門消防局,更早早的看到了相應的防災及救護需求,超前部署,展開常規化的山林救援訓練,力求在第一時間確保民眾生命財產安全。 然而,一直以來,金門都存在消防人力不足的問題。金門每位消防人員服務人口數是離島中最高,大約是澎湖的2倍、馬祖的3.7倍,而2014至2018年5年間,火災件數成長21倍,火災出勤量成長9.58倍。在金門人口持續攀升,新建建築物大量增加的環境改變下,以現有120名消防人力明顯難以應付。所幸在楊縣長的努力下,迄2020年消防局已經完成消防人力擴編作業,未來將持續補足消防人力,改善工作環境及裝備器材,讓所有消防同仁在無後顧之憂下投入救災、救護工作,提供鄉親更有保障、更優質的救援服務。而新近本縣消防局便補進26位新進人員,箇中更不乏在都市、山域、水域救災救護工作都相當有經驗的專業人才,藉由他們專業的培訓與帶領,相信不久的將來便能為金門培養出一支專業的山路救援隊伍。 平情而論,本縣消防局一向表現優異,在過去一年便囊括了辦理災害防救深耕第3期計畫經內政部評定為全國特優和以「救災用水水管理,節能減碳消防行」獲得「健康城市-綠色城市獎」榮譽,以及緊急救護獲消防署消防績優救護人員團體組金質獎等等的殊榮,而金門正遭逢50年來最嚴重的旱災,鄉野林間乾枯的樹枝與雜草,猶如不定時炸彈。自去年起至今年1月止,金門因燃燒雜草或廢棄物等火災案件約280件,占所有火災9成以上,就算是如此,消防局仍積極補實全方位的救災能量,超前部署提升山林救護技能,著實令人欽敬,更值得大家不吝給予支持與讚賞。
-
重視海岸線流失 研擬防護性作為
近年來,金門海岸線大量侵蝕流失,破壞沿海生態,引起民眾關注。其中最主要原因是大陸採砂船越界在金門海域盜砂情形嚴重,不僅影響兩岸情誼,更造成金門島嶼地質地形的改變,讓金門地區土壤流失、漁源枯竭。尤其金門的地質地貌變化,自古以來均與大陸息息相關,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對於這個棘手問題,地方政府除了加強對大陸盜砂船的嚇阻與取締,也希望能取得中央的協力,研擬相關防護作為。然而有關地區海岸線掏空與國土流失問題,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問題,在尊重生態工法的前提下,地方政府也應研擬短、中、長期系統性防護作為,並積極爭取中央補助防護等經費。 金門海岸多岬灣,地理及海象環境影響,金門本島北側海岸及向東海岸岬角北側砂灘較寬廣之外,其餘砂質海岸由於潮差大,其高灘部分長期多具侵蝕傾向,迄今,金門海岸流失、退縮及海崖崩塌已是很嚴重的問題。根據學者研究指出,陸方若繼續在福建沿海狂抽海砂,造成金門沿岸沙灘嚴重流失,將是金門生態浩劫的警示,一旦當沙灘流失,恐怕將永遠無法恢復。中國大陸越界大量抽砂行為已是不爭的事實,且大陸違法抽砂船猖獗,不只遍布台灣海峽,肆虐台灣管轄的金門、馬祖、澎湖等離島水域,更遍及亞太地區各地盜採砂石,嚴重破壞海洋生態環境。 政府在歷次管考會議都會進行檢討,針對金門海岸線明顯退縮之地區,如安岐、青岐、青嶼、官澳及新頭等,目前都已彙整送交各單位提報須釐清有涉及侵蝕之點位,並轉請內政部提報「金門海岸致災地點防護及因應措施推動專案小組」討論,建請屬國家公園範圍內地區由內政部督促金管處本於權責妥處,在非屬國家公園範圍地區,則請第八河川局研擬相關防護作為。另外,有關海岸線掏空問題,工務處目前的作法是參考澎湖縣試驗設置竹樁防風固沙方式,並將擇期前往當地觀摩查勘;但因該問題係屬全縣性,該處也將排列優先處理區域;同時在尊重生態工法前提下,研擬短、中、長期系統性防護作為。 大陸長期越界抽砂,看似兩岸關係的一環,除了造成我國島嶼海岸流失退縮、海崖崩落,破壞海洋生態之外,也衝擊我國漁民生計與經濟活動。從台灣、澎湖、金門到馬祖,都遭遇到了大陸抽砂船的抽砂危機,除了海巡加強驅離以及查扣抽砂船之外,經濟部和內政部分別研議修改土石採取法以及中華民國經濟海域及大陸礁層法,來加重抽砂船員刑度到七年,罰金上修到八千萬元,希望達到嚇阻的作用。期盼政府加強取締,同時喚起國內社會大眾關心,中央地方政府民間共同來守護我們珍貴的海域環境。
-
金酒調高酒品售價面面觀
金門酒廠為地區最重要之產業,也是地區財政命脈之所繫。二二八連假後,基於各項原物料與包材及人力等因素均大幅成長,導致製造成本逐年不斷攀升,金酒公司宣布於3月2日起適度反應成本,調高部分酒品的售價,依據不同酒品差異,漲幅從6%至12%不等,平均漲幅則在10%左右,為尋求企業永續發展,持續提升品質的目標。 金酒公司大宗酒品價格自民國101年2月1日迄今已逾九年未做調整,期間均以「凍漲」方式來貼近消費者,無奈不敵市場上大環境原物料、包材上漲29%,加上勞基法一例一休的實施,導致人力支出增加25%,不斷升高的製造成本,不得已反應成本調漲售價。就市場機制而言,調漲價格策略還要看消費者的反應。由於調漲作業保密到家,考量市場秩序,並未事先透露調漲訊息,以免造成瘋搶,所以沒有發生民眾或酒商排隊搶購囤積的現象,但是突然無預警調高售價,引發地區正反兩面輿論熱議,民眾憂喜參半;去年受到疫情影響高粱酒大幅減產,導致金酒營收銳減,漲價後是否會失去消費者買單而影響銷售業績,值得後續再觀察;或是有先見之明「藏富於民」鄉親,平時沒賣出的酒類順勢「水漲船高」的喜悅,大嘆「千金難買早知道」的確幸! 眾所皆知,金酒公司從民國41年建廠以來,69年間本著與消費者分享天然釀造、精純質優的金門高粱酒,始終堅持「做好酒、賣好酒、長長久久」的理念,獲得國家「台灣百大品牌」及大陸「純糧固態發酵認證」、「中國馳名商標」、「國際世界烈酒大賽最佳白酒」等許多殊榮的肯定;除了酒質香醇濃郁以外,也得利於軍管時期數十萬國軍長期飲用及口耳相傳,逐漸擴散成為廣大的金酒族群,金門高粱酒目前已為台灣白酒第一品牌,國內市占率高達八成。如今,原有金酒飲用愛好者的年齡層逐漸老化,年輕族群對金門高粱酒品牌的認同日益淡化,再加上進口洋酒大舉進口的競爭,近年也遭受國內酒駕法令趨嚴及健康意識抬頭,導致飲酒人口減少,市場逐漸緊縮,這些都是金酒潛在威脅和挑戰;未來唯有不斷繼續提升品質與服務,增進廣大消費群的滿意度,穩固廣大消費者的客源,其所做所為當以維護消費者及全體縣民之利益為最大考量。 金酒公司針對坊間不實耳語臆測和網路社群不當留言,有關此次酒品價格調整前,有大量出貨予特定經銷商等洩密和圖利情事,對比近6年同期與經銷商間並未出現大量出貨與提貨數量,亦查無任何異常或明顯與歷年紀錄不一致的幅度變動,造成縣民與消費者輿論混淆與誤解,為維護商譽及權益,也特別提出聲明並澄清,以匡視聽。縣長楊鎮浯強調,自他上任以來,就非常注重財政紀律,縣庫現在還有一百多億,縣府不會想藉由金門高粱酒短期漲價去解決金門財務問題,況且代理商都遵照合約履行,每年必須履約數十億,而酒品的庫存倉儲費用和利息都相當可觀,在漲價時,反而批評圖利代理商,由於終端售價調漲,但是進貨價格同樣也上漲,酒商並沒有因此大賺一筆的說法。 金酒公司強調對於各界相關批評意見非常重視和尊重,但絕不容許再製造及散布不實言論來損害商譽。拜金酒這隻「金雞母」之賜,金門福利制度優冠全國,鄉親深切關心金酒發展,也正因金酒的業績直接影響到地區財政、建設、社福的推展及生活品質,對於金酒營運狀況特別關注,所以期待甚殷。這次金酒反應成本而調高酒品售價,對於後續營業額都同樣受到矚目,相信金酒在公開透明化、尊重專業及分工合作的原則經營,將持續打造一張亮麗的成績單。
-
婦女是國家社會家庭安定之基石
今天是一年一度婦女節,首先在此向全國婦女同胞申表敬意,祝福全國婦女同胞佳節快樂,家庭幸福,心想事成。 婦女節之由來,其來有自,根據相關史料記載,聯合國早在1975年國際婦女年慶祝國際婦女節,確認普通婦女爭取平等參與社會之傳統,迨至1997年大會通過一項決議,籲請各國按照自己之歷史與民族傳統習俗,選定一年之中之某一天,宣佈為聯合國婦女權利與世界和平日,聯合國之倡議導致為實現男女平等建立了國家法律框架,並且提高了公眾對於迫切需要在各個方面提高婦女地位之認識。 也因美國紐約之服裝及紡織女工於1857年三月八日,發起一次抗議,反對非人道之工作環境及12小時工作制與低薪,遊行抗議被治安機關強圍及驅散,兩年以後,又是三月,這些婦女組織了一個工會,於1908年三月八日,發動15000名婦女在紐約市遊行,要求縮短工作時間,提高勞動報酬,要求有選舉權,禁止使用童工,他們提出之口號是「麵包與玫瑰」,麵包象徵經濟保障,玫瑰象徵較好之生活質量,到了同年五月,美國社會黨決定以二月之最後一個星期日,作為國內婦女節。而我國第一次紀念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始於1924年,這段漫長歷史,真正之意義,即是婦女爭取到平等與權益。 在金門話金門,金門婦女同胞,在漫漫歲月更迭之中,傳統觀念保守,代代相傳,各有不同生活交流型態,亦有不同一般婦女之際遇與不平凡之表現。 諸如早期離島農村社會,民窮地瘠,教育落後,風氣保守,男女授受不親,婦女鮮少參與社會公共公益事務活動,且須依循〈三從四德〉禮教約束,雖然每個年代不乏出現女中豪傑,就金門而言,一般婦權並未受到重視,隨著時空推移,環境改變,今昔對比,強弱差別不可同日而語,今日之婦權平等受到法律充分保障。 再者,要說金門婦權之提昇,及參與社會公共事務交流活動,應自民國三十八年國軍轉進金門駐紮防守後談起,時因國共內戰,金門即是戰地,為了保家保鄉,實施全民皆兵,金門婦女,不同其他地區,舉凡年滿16歲以上至35歲以下之婦女,概應納入民防自衛編組,接受戰時救護訓練,遂行戰時救護勤務,又因時有大軍十餘萬人,為期鼓舞軍心士氣,安定社會人心,各鄉鎮村里都有男女隊員組成康樂隊,每逢年節,男女民防隊員編練歌舞,深入軍事營區巡迴勞軍演出,軍民同歡,尤以當時婦聯會、婦女會組織健全,運作靈活,在敬軍愛民、政令宣導工作上做得有聲有色,締造了一段「軍愛民、民敬軍,大家如兄如弟,宛若一家人」可歌可頌紀錄,這段有別其他地區不平凡過程,金門婦女同胞獨佔鰲頭表現,令人刮目相看,迄今歷久彌新,傳為佳話。 無可否認,時至今朝,男女平等,男女平權,傑出婦女,不勝枚舉,上自總統,下至社會各階層,各行各業,處處都有婦女亮麗身影,婦女同胞非僅佔有一席之地,其中足為楷模取法者,比比皆是,不惟包括中央五院有女院長、女部長、立委與監委、縣市長、縣市議長、縣市議員,軍中有女將,還有女作家、女專家、政務官、事務官等等,更有不少婦女同胞投入除暴安良、摘奸發伏,打擊壞人、保障好人、為民喉舌、造福社會,從事公益與志工服務行列,用心做、甘願受,不怕苦、不畏難、任勞任怨,默默付出,犧牲奉獻,無怨無悔,所謂:巾幗不讓鬚眉,名副其實,實至名歸,可敬可佩,值得按讚鼓勵。 時代進步,婦女不再只是〈主內〉而也主外,亦且扮演著國家社會家庭之中堅,佈愛、甘草、暖爐、傳承、孕育、養育、作育人才、蔚為國用、為民服務、安內攘外多重要角,動覲觀瞻,舉足輕重,儼然撐起半邊天,言及於此,願吾男女同胞分工合作,相愛相惜,相勉相許,共同努力,相輔相成,促使家庭美滿,社會更進步,國家茁壯,國運昌隆,大家幸福快樂萬萬年。
-
校園不適任教師預防處理機制法制化
提升教師專業地位、維護學生學習權是教師法開宗明義揭示之立法目的,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扮演著傳道、授業、解惑的重要角色,無論品德、教學能力、管教措施、班級經營與服務熱忱都備受關切,尤其在媒體與網路社群發達的今天,不適任教師話題未曾停歇。 法制上,學校對不適任教師之把關,可從不適任教師查詢及通報、不適任教師事件處理,甚至採取積極方式提升教師教學與輔導管教的專業知能等面向著手,確認初任教師是否有任用法規所列犯內亂外患、貪污、性侵害之罪,以及因校園性別事件、體罰或霸凌學生、違反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等情事受懲處,對於現職教育人員也會定期查詢過濾,阻絕不適任教師存在校園中。 然而,當疑似不適任教師事件發生,教師與家長往往站在對立面看待處理結果,學校在介入、處理不適任教師事件過程中經常面臨來自多方角力,關乎學生受教權及教師專業自主權,除了善盡調查職責、完備行政程序,參與審議的人員也必須對事實認定與懲處要件具備客觀合理的見解,才能避免被外界批評「程序瑕疵」、「師師相護」。 教育部業已明訂不適任教師調查、審議及輔導程序,其中校事會議及調查小組成員皆含教師代表及家長代表,也增加專家學者的參與,藉由引進外部專業、公正力量,強化調查審議的可信度;教師法108年修法後也增訂教師評審委員會處理教師涉及性平及兒少體罰霸凌案件時,應增聘校外學者專家至教師代表少於委員總額二分之一,更加入主管機關教師專業審查會運作機制,藉由客觀、專業、中立的第三方協助學校處理教師教學不力或不能勝任工作的案件。 除了依循正當法律程序,更重要的在於委員會對教師不適任行為的事實涵攝與懲處所適用的法律應客觀、合理,教師不適任行為及懲處標準雖規範在教師法、公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成績考核辦法及教育部頒布之教學不力或不能勝任工作有具體事實的解釋令中,但教師是否解聘、不續聘、停聘或給予其他懲處仍具有高度專業性及屬人性之判斷餘地,委員除了具備基本法律素養,還必須熟悉教育法規的適用,才能建立公信力。 目前中央及地方主管機關教師專業審查會組成運作就努力在補足此項專業能力,從委員組成須有行政機關代表、教育學者、法律專家、兒童及少年福利學者專家、校長團體及教師會推派的代表,兼顧了專業性、多元性、代表性等多方面考量,調查員及輔導員也必須從符合資格且受過教育部專業知能培訓的人才庫中遴選,主管機關專審會協助機制受理不適任教師調查及輔導案件,讓學校教評會或考核會在最終懲處決議時有較客觀、專業的參考依據,以解決過去學校面對人情壓力、法律及輔導專業不足等問題。 必須再次強調,關於不適任教師,預防永遠勝過於處理,面對社會環境變遷、教育體制與學習型態的改變,為培養學生適應現在生活及面對未來挑戰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態度,教師在實踐新課綱、正向輔導管教、良好班級經營、有效教學策略等教學工作上都背負著沉重而重要的使命,社會對教育的要求,正是對教師的要求。 有鑑於此,主管機關應採取積極作為,提供教師進修、研究等專業發展的資源與管道,配合行政減量、活動精緻化等政策給予教師精進教學、檢討回饋的空間,並建立教師諮商輔導支持體系,協助教師解決教學工作上面臨的困難或問題,如此一來,才能有助於提升教師專業地位,建立親師互信基礎,協力引導孩子們學習。
-
多元開發水資源 涵養永續水環境
去年(109)由於年均降雨量只有四百多公釐,使金門地區面臨五十年來最大的旱災,造成農作物灌溉不足,收成不好,縣長楊鎮浯率縣府團隊為強化地方蓄水效能,全力推動浚深各地農塘,以因應旱災所造成的影響。這表示縣府將從長期永續的角度去規劃執行,透過公共參與的溝通管道,力求改進,以求達到永續水環境的願景。我們都知道金門水資源不足是民眾長期的痛,歷任縣長也都為水問題費盡心力,絞盡腦汁,因此,多方面開發水資源,營造生態永續水環境,仍是未來縣政府長遠努力的目標。 在水資源營造方面,縣府一方面向行政院提出農業天然災害補助,另一方面以災害準備金撥補二千一百萬元給各鄉鎮及縣屬單位浚深農塘,以增加儲水量,不僅有助於因極端氣候所造成的金門水資源之短缺,也有利於永續經營金門的水環境。楊縣長也指示自來水廠將地區農塘水利工程,加強規劃與執行,讓地區的水資源分配能更加合理與永續。 針對金門水資源問題,歷年來政府積極規劃各種蓄水、儲水、截水、大陸飲水及興建海淡廠等措施,以解決水資源極端不足的現象,讓地區民眾與產業能充分且合理的運用。金門自來水廠積極從事各地溪流整治,增置截流管線,將污水導引至處理系統,讓雨水不會直接流入大海,將截流、儲備的回收水進行循環再利用。幾年前金門縣政府組團參訪新加坡發展新生水模式的構想,新加坡當局也分享星國從過去水源不足到接近自給自足的過程和經驗,讓縣府團隊對水資源的處理更具信心。 多元開發水資源是金門未來重要建設的一環,若能組成開發水資源團隊,多與國內外交換水資源開發經驗,積極地推動各項水資源建設,讓金門在發展的過程中,將水資源不足與管理列入重要之施政議題,並學習新加坡等外國的經驗,嘗試海水淡化、新生水等作為,以科技方法解決水資源不足的問題,即可達成自給自足的目標。 水資源供需問題攸關金門的發展,我們呼籲中央應在政策、技術與經費上給予支持,並由縣政府配合推動雨水截流與攔蓄等相關工作,必能解決金門地區水資源供需問題。金門水資源問題關係民生用水及觀光發展,雖然金門已於104年7月20日自大陸引水,並與陸方簽訂購水契約,但也需善加利用與永續經營管理。 金門由於長年降雨量少,蒸發量高,加上島嶼淺碟型地形留不住雨水,所以一向缺水嚴重,因此民眾應養成節約用水的習慣。面對金門缺水問題,縣政府除了積極改善與調整供水計畫,為保育地下水,應適時宣導民眾節制使用地下水,以能讓金酒安全抽水,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其次是節約用水、湖庫改善、供水設施更新、多元水源開發等教育宣導也應落實到學校及各個社區,建立學生與民眾節水省水之共識,配合政府前瞻性的規劃金門長遠用水問題,共同營造金門永續水環境。 我們都知道水是生命之母,萬物之源,尤其生活在金門的人們更要有缺水的憂患意識。在極端氣候多變的環境下,水資源的開發與永續經營已成為全球性的議題。相信今後在楊縣長永續建設金門的理念主導下,針對多元開發水資源、水資源供需問題,以及節水教育推廣等多面向的努力,必能達成永續水環境的目標。
-
我節電 我驕傲
地球暖化,能源日漸耗盡。幸而隨著民眾環保意識的逐漸抬頭,環保的起點:節電!已不再是苦行僧的樣貌,而是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質,而落實於生活上的態度。也就是將節電化育成一種「我節電,我驕傲」的生活心態;一種與自然環境和諧共存的驕傲!尤者,在此潮流下,節電早已成為一種社會主流,一種人人力行的生活態度。更是一種人人共同關切的節能議題,一種人人共同為善待環境的力行,我金門鄉親當不例外。 一項由經濟部能源局指導、金門縣政府建設處主辦的「社區提案節電行動徵選補助計畫」提案,已正式開跑。此計畫從即日起,至三月三十一日下午五時三十分止收件。補助經費總計新臺幣六十萬元,每件提案補助經費,最高補助新臺幣十萬元,期望透過民眾提案的多元角度,鼓勵民眾進行節電改造與創意發想,共同推動社區節電作為,一同響應節電生活,並讓社區吹起節電風潮。 縣政府建設處進一步表示,我金門縣近年來隨著人口數、用電戶數增加,以及小家庭之逐漸普及,導致近年住宅部門用電量持續上升,為改善住宅部門用電量,特辦理社區提案節電行動徵選補助計畫,將節電行動推廣至金門各社區角落,以鼓勵社區、公民團體等提出與節電有關之提案計畫。補助對象為金門縣依法設立登記,或立案之社區發展協會、NGO組織、民間團體等單位。 主辦單位特別慎重提醒,提報內容必須與節電有相關之作為,並具有示範推廣之意義,諸如節電改造計畫:如於公共空間,進行能源設備改造或設置,且提案單位,應有編列年度維護管理費用。或是節電創作計畫:製作節電觀念之著作,如影片、繪本、音樂、通訊軟體貼圖等,以宣導政府節能政策,鼓勵民眾落實節電行動。乃至節電活動計畫:諸如辦理傳達節電意識之活動,如野餐、路跑、蚊子電影院、草地音樂會、表演藝文活動等,以邀集民眾響應節電作為,提高節電知能,凡此均希望鄉親們能注意。 「我節電,我驕傲」的節電生活美學,不但是一項生活美學,更是落實環境保護的起點。尤應深切體認,由於工業發展,導致環境污染的問題,已不再是過於嚴重、過於損害生態環境而已,有些部份更已達到無法挽回的地步。也因此才觸發各先進國家、志者對環境的重視,繼而利用國家法律法規,去規範和處理污染問題,並作出宣傳使全社會注意污染對環境的深遠影響。自1960年代起,環保運動,已漸漸令大眾更重視身邊的各種環境問題。 保護環境需要人類的各種活動。節電、廢物生產、空氣污染、生物多樣性滅絕都是環保的相關議題。但縱觀來說,環境保護有三個相關因素:環境立法、道德與教育,這些因素都對國家環保決策,和個人環境價值與行為產生影響。幸的是,根據一項研究顯示,環境保護,已是普世價值之一。因此,「我節電,我驕傲」的節電生活美學,當然是普世價值之一,且以此與鄉親共勉!
-
推廣閱讀 營造全民閱讀氛圍
有感於現代人生活節奏加快,人們的壓力也越來越大,本縣文化局圖書館特別選在淡淡三月天規劃一糸列具有紓壓、療癒作用的「春之饗宴~輕悅讀、輕療癒」閱讀推廣課程,期望藉由活動的進行,讓參加者可以沉浸在課程中、放鬆心情、紓解壓力。同時,多多親近圖書館,看好書、借好書,享受閱讀的樂趣。 閱讀往往以文化傳播的形式浸潤人心,讓我們在落實防疫新生活之餘,也能充實自我。從嬰幼兒親子、兒童、青少年、樂齡閱讀、社會人士與本土語言推廣等各式主題,大家以多元方式閱讀,正好印證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而本縣文化局歷年來也舉辦各式閱讀推廣活動,豐富多樣的內容與樣態,讓各年齡層的鄉親都能在閱讀中獲取新知、充實自我、強健心靈。 閱讀是所有學科的基礎技能,閱讀同時是自學能力,也是思考能力,透過閱讀習慣的養成,得以逐步建立個人語文讀寫、邏輯思考,乃至對事物分析批判的能力,不只豐富我們的背景知識,並可刺激大腦神經之發展、加速學習新知識的吸收與理解能力,更能啟發跨領域的連結能力,閱讀能力更代表了國家的競爭力。然而,隨著網路、多媒體及行動裝置等數位科技的高速發展,許多資訊以全然不同的面貌呈現,如電子書、電子期刊、行動APP等數位工具,衝擊原本藉由圖書、報章雜誌等實體資源進行的閱讀模式。因此,在數位時代,為了因應新科技使用者閱讀習慣的改變,規劃設計具啟發性、豐富性、知識性且兼具吸引力的閱讀活動,便是圖書館一項重要的課題。 至於閱讀推廣,則是圖書館為倡導閱讀社會、增加閱讀人口、提升社會閱讀風氣的重要工作之一,透過各式閱讀推廣活動的辦理及不斷創新的服務措施,致力於地區閱讀風氣的提升,或可由政府部門發起,並結合民間組織、基金會等力量共同推動,次第鼓吹與培養地區民眾對閱讀的熱情。因此本縣圖書館每年均辦理各式多元閱讀推廣活動,例如適用不同年齡層的講座、本土語言推廣、結合推廣之手作活動、走讀活動等,吸引許多民眾闔家大小老少踴躍參與。 縱觀古往今來的閱讀生活,主要目的有四種,即讀以致知、讀以致用、讀以修為和讀以致樂。其中,最令人嚮往,同時也是閱讀力最牢固樹立的核心,無疑是從閱讀中感覺到樂趣。享受閱讀的樂趣,這是全民閱讀最基本的要求。這幾年來,教育部與民間都推行著各式各樣的閱讀推廣計畫,閱讀計畫的推廣與施行,不是只希望讀者找到更有效率的閱讀方式與吸收方式,而是希望找到更輕鬆的方式,能讓讀者愉快、自發且持續的閱讀,讓閱讀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這才是推廣閱讀最初也是最終的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