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
防範毒品犯罪零容忍 查緝刻不容緩
縣警局自6月起加強執行緝毒專案,不定時結合緝毒犬於進出海、空港埠加強人、貨之通關偵檢,以全面打擊毒品。縣長陳福海最近不僅到尚義航空站視察緝毒情形,日昨又前往料羅港碼頭,了解警方、岸巡等聯合執行料羅港區內到港、離港包裹,超商店到店、郵局等貨物之緝毒犬偵檢勤務。陳縣長感謝各單位查緝毒品之用心,並再次強調一貫對毒品「零容忍」之立場,所有進出金門之貨物全面查緝,澈底打擊毒品,建構無毒之幸福島嶼。 根據統計,警察局近三年間查獲各類毒品案件中,110年總計160件(含犯行較重之運輸、販賣類型37件),查扣各級毒品合計近390公克;111年總計104件(含犯行較重之運輸、販賣類型30件),查扣各級毒品合計近1,060公克;112年總計75件(含犯行較重之運輸、販賣類型24件),查扣各級毒品合計近283.9公克;另近三年間曾破獲毒販經由機場或小三通碼頭等處走私毒品入境,顯見販毒集團為謀不法暴利夾帶毒品闖關仍時有發生。 縣議會第八屆第三次定期會警消業務報告,針對警察局業務報告提到規劃擴大毒品掃蕩專案,董森堡議員指出,同期毒品查獲的數量及重量比較,數量增加二十九件(由十八件變成四十七件)、人數從二十三人增加至五十七人,顯示地區的毒品犯罪案件有增無減,這個數據確實值得大家警惕。 國內治安單位「向毒品宣戰」的口號,已經喊了三十多年,但是毒品犯罪依舊是猖獗,吸毒人口還是有增無減,目前行政院指定由高檢署負責統合緝毒六大系統,包括檢察、警察、調查、海巡、憲兵及關務,在接連4波「安居緝毒專案」之執行下,已獲致亮眼的成效,但仍應更積極的與其他國際緝毒單位交流、互換情資,希望截毒於海上、緝毒於邊境。 金門檢警的緝毒績效,以108年7月金門地檢署檢察官指揮海洋委員會海巡署偵防分署金門查緝隊、彰化查緝隊、金馬澎分署第九岸巡隊、金門縣警察局金湖分局、刑事警察局偵查第六大隊第五偵查隊,陸續緝獲以陳○南為首之運輸毒品集團成員計5人,並查扣淨重498.99公斤之第四級毒品「麻黃素」(估計可製造甲基安非他命約400公斤,約供800萬人次吸食),是金門迄今查獲毒品數量最大宗案件。 金門由於位處兩岸最前線,地理位置特殊,又有「小額貿易」之習性,確有讓有心人利用作為中轉私運管制物品之風險,如何在不擾民下強化境檢,並以團隊配合科技偵查,至為重要,而毒品案向來在金門檢方新收案中均排一、二,則除緝毒外,並應作好防毒、拒毒、戒毒工作,以達全面反毒之目標。 查緝毒品是當前治安工作重點項目,而維護治安與保障民眾安全更是警察責無旁貸的工作,縣警局除賡續督屬落實查緝毒品犯罪各項執行策略,以斷絕毒品流通管道外,並持續與檢、調、海巡、憲兵、關務、航警等單位保持密切合作及通報機制,運用緝毒犬具有嗅覺靈敏、機動性高、活動範圍大、低攻擊性等優勢,共同打擊毒品犯罪,強化偵檢能力,達到「拒毒於島外、截毒於關口、緝毒於境內」之目的。 陳縣長最近頻頻視察機場、港口等緝毒單位,除了慰勉第一線人員的辛勞,也是有感於暑假期間出國的鄉親較多,擔心有人被誘惑而鋌而走險,因此必須提出呼籲;他特別指出,毒品防範與查緝不只是警察的責任,要讓地區針對航空加強通關人、物安檢之外,就進出料羅港之海運貨物、包裹、超商店到店貨物、郵局等以及蔬果等進行緝毒犬偵檢勤務,期許藉由不定時突擊查緝,提前防堵,全面清查,將不肖份子阻絕於島外,營造金門幸福、無毒的島嶼家園。
-
金門博物館發展的機會
正如國際博物館協會(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 ICOM)於2007年在維也納大會對於博物館的定義所提到的:「博物館是為服務社會及其發展所永久設立,對公眾開放的非營利機構。博物館典藏、保存、研究、詮釋與展示人類及環境的有形和無形遺產,以推廣教育、研習與娛樂等為目的。」今日的博物館,不只是一個收藏文物、展示文化的場所而已,而是能夠在當代社會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是故,2019年ICOM京都大會,會議主軸訂為「博物館作為文化的樞紐:傳統的未來」(Museum as Cultural Hubs: The Future of Tradition),「博物館是一個具有民主化、包容性和多元聲音的空間,可以就過去和未來進行批判性對話。博物館承認並處理當前的衝突與挑戰,為社會保管文物標本,為未來世代保存多元記憶,並確保人人對遺產享有同等權利和同等近用。博物館不以營利為目的,具有參與性和透明度,與各種社群積極合作並為其服務,以蒐藏、保存、研究、詮釋、展示和增進人們對世界的了解,旨在為人類尊嚴和社會正義、全球平等和地球福祉做出貢獻。」 2022年ICOM布拉格大會進一步以「博物館的力量」(The Power of Museums)為主題,聚焦於「博物館、永續與福祉」(Museums, Sustainability and Wellbeing),提出一些創新觀點「博物館可以通過多種方式為實現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做出貢獻:從支持氣候行動和促進包容性,到解決社會孤立問題和改善心理健康。」 這些國際趨勢提醒著我們:博物館作為一種社會實踐,不只是對應於社區發展,也應成為實踐永續發展目標的一種策略方法。 金門歷史民俗博物館作為金門第一所公立博物館,近年來的轉型成果,有目共睹。以「金門博物館島」為戰略目標,從整座島嶼的文化底蘊與能量,經由專業的博物館系統體制,整合自然與文化資源,開啟在地社區的對話合作,引發當地人的認同及參與,活絡地方產業與文化資產保存,透過在地居民的投入,豐厚金門博物館的能量。正因如此,金門歷史民俗博物館以「博物館就是我們的城市;島嶼就是我們的博物館為願景,積極促使金門博物館轉型實踐,讓金門與金門博物館一同引領城市發展與文化保存的永續共生。 在這樣的過程中,博物館運籌的戰略極為重要。從文化治理及公共效益的角度,博物館發展的機會,可以是以下的方針。 1.「金門博物館島」的整體願景 以金門為總體資源,在永續經營的大方向下,以金門豐富的多元文化為基礎,透過博物館研究、保存、教育、展示、教育等系統化的整理,建構金門文化觀光與文資保存的特色。歷史民俗博物館為核心博物館,相關館舍或現地資源為衛星博物館,成為金門博物館島。處處都是博物館,處處講述動人的故事。 2.「博物館×金門學」凝聚金門文化認同 積極建立「金門學」的研究路徑與博物館底蘊,強調金門地域與社會關聯性外,並提供連結全球地域之視野角度,除提升地方博物館與區域的緊密連結外,更重要的是凝聚金門文化認同。 3.「博物館×知識創新」提供新世代學習場域 以「島嶼環境、歷史考古、文學曲藝、工藝美術、產業文化」等五大主題的金門博物館,應以知識創新為動能,透過對話、互動、沉浸式體驗且創新的方式,展現博物館的特色,除傳承文化外,更能引介普世價值。 4.「博物館×數位技術」促成文化溝通 博物館需應用日新月異的數位技術,在科技整合之下,加強博物館研究、典藏、展示、教育、推廣等功能,以利博物館提供更全面性的公共服務,也促使更多人可以使用到博物館資源,提升多元性與普遍性。數位技術能促成更全面的文化溝通。 5.「博物館×地方創生」連結產業發展 透過博物館及其文化(產業)路徑的方式,促進文化觀光、文化產業、科技藝術等發展,並結合文化資產的保存及活化,以及文化創意商品的開發,使博物館本身及其周邊資源的整合成為一門好生意,建立優質的文化品牌,連結地方產業發展。 6.「博物館×文化平權」推動公平正義 博物館應提供不同族群在體驗上能產生共鳴或歸屬感。博物館歡迎任何各群體,包含兒童、高齡觀眾、身心障礙者、不同文化背景之人,讓所有民眾都能無障礙地參與文化活動,帶領金門成為友善之島。從軟體到硬體,博物館的「可及性」需要提高,讓更多人願意走入博物館。 這些願景目標的達成,需要社會公眾的重視,以及公共資源的挹注。投資博物館,就是投資我們的未來。
-
金廈泳渡啟和平
金廈泳渡活動已於日前熱絡落幕,回顧活動期間,來自大陸的交流團,即藉此名義來到金門,約180名來自大陸的選手和官員們,透過小三通入境。金門縣政府和體育會,也精心安排團員參觀本地景點,走訪金酒、戰地坑道、僑鄉聚落等地,以加速推動陸客觀光旅遊。縣府對於此次交流團,除熱烈歡迎外,並誠摯邀請更多大陸交流團,來金門參訪交流,希望透過更多這樣的活動深化兩地友誼,促進和平發展。 今年第12屆金廈泳渡,係於本月21日在小金門雙口海灘登場,兩岸共100支隊伍,200位全球華人比拚泳技,比賽鳴聲一響,眾人往前衝的壯觀場面,激起多少熱情,加上天候狀況極佳,視線能見度極佳,選手也表示天氣雖然炎熱,但海水溫度卻是相當適合游泳。 多年來,金廈泳渡早已是暑期兩岸水域盛事,每年由金門縣政府與廈門市政府,雙方共同主辦,疫情期間停辦。去年恢復後由廈門游向金門,今年則是從小金門的雙口海灘下水。採雙人組合接力,第一選手游抵檳榔嶼後,再由隊友接力游向廈門椰風寨海灘;活動獎勵總金額高達新台幣150萬,精銳盡出。 金門副縣長李文良表示,世界各地優秀選手齊聚金廈海域,挑戰自我、超越極限,展示了勇氣與堅韌,全長7公里的泳道,象徵著運動的精神、毅力和跨越困難的決心,也藉此建立兩岸推動體育、文化交流的和平永續關係。 尤者,隨著金廈小兩岸交流日益增溫,今年度抵金人數最多的大陸專業交流團,早於本月19日以金廈泳渡名義入境,官員們則由廈門,搭乘小三通到訪金門。為了營造爭取陸客開放先機,金門縣政府、體育會也安排團員走訪地區景點、特展站,團員中的10餘位官員,更是由縣府等單位派員陪同參訪包括金酒、戰地坑道、僑鄉聚落等「類踩線」行程,希望以此善意,加速推進陸客來金觀光旅遊的進度。 正如金門縣政府大陸事務辦公室所言,兩岸唯一由雙方官方合辦的游泳賽事;金廈泳渡活動,多年來除了疫情,幾乎是年年舉辦,這不僅象徵著金廈兩門深厚的情誼,也彰顯出兩地人民共同「追求和平」的願景。本屆泳渡活動,除承襲上屆「泳」和平、要健康、輕旅遊等元素外,還更多了一項「促觀光」的重責大任。因此,交流團抵金後,除安排經主管機關審定的行程參訪外,特經金門大橋走訪烈嶼,在景區留下兩岸同框、落日美景相伴的金門,獨有的地緣特色畫面,此何嘗不是「類踩線」的觀光啟發? 對於「類踩線」團圓滿完成行程,縣長陳福海更期盼能為賓客們留下豐富的回憶,並樂見於他們也能透過抖音、小紅書等網路平台,分享金門觀光特色。縣府盼「類踩線」的行程效應,能在對岸旅遊圈擴大,接下來將持續邀請陸客抵金交流,爭取離島陸客自由行、團體遊能早日獲得兩岸有關單位的開放,為金門旅遊帶來新契機。 契機何在?不正是本屆長泳縣府所提的「友善、整潔、禮貌、戰地、閩南、僑鄉、美食、醇酒」之標誌?從營造優質旅遊休閒體育賽事,吸引更多年輕族群參與,進而榮景觀光,登臻和平啟生機的大道!
-
維護台海和平 開展健康有序交流
隨著金廈小兩岸交流日益增溫,今年度抵金人數最多的大陸專業交流團在7月19日以金廈泳渡名義入境,174名大陸選手、官員由廈門經小三通搭船到訪金門。為營造爭取陸客開放先機,金門縣政府、體育會也安排團員走訪地區景點、特產賣店等,團員中的10餘位官員更由縣府等單位派員陪同參訪包括金酒、戰地坑道、僑鄉聚落等「類踩線」行程,希望以此善意加速推進陸客來金觀光旅遊的進度。 據了解,兩岸唯一由雙方官方合辦的游泳賽事「金廈泳渡」活動,今年已進入第12屆,多年來除了疫情,幾乎是年年舉辦,這不僅象徵著金廈兩門深厚的情誼,也彰顯出兩地人民共同「追求和平」的願景,本屆泳渡活動,除承襲上屆「泳」和平、要健康、輕旅遊等元素外,還更多了一項「促觀光」的重責大任。這批百人交流團不僅替各景點帶來目前少見的陸客身影,也在貢糖、鋼刀、麵線、一條根等各購物站與市區商家留下累計超過百萬元的消費貢獻。 事實上,金廈泳渡活動從2009年開始舉辦,雙數年從金門游到廈門,單數年是從廈門游到金門,彼此雙向往來、「游來游往」,雖說是由兩岸官方舉辦,但始終定位在兩岸間的體育交流,縱有一些政治聯想,但在目前兩岸局勢嚴峻的前提下,猶能順利圓滿舉行,也代表著兩岸間對良善溝通與和平交流共同的願盼。誠如出席海泳開幕典禮的海基會秘書長羅文嘉所言,金門從充滿肅殺之氣的軍事堡壘,到如今舉辦充滿加油歡呼的和平體育競賽,這就是進步;兩岸需要有智慧與善意,去追求與維持這種進步。 羅秘書長這般的說法想必多數人都很容易也願意去接受及理解,但「兩岸之間無小事」也誠為至理名言;2月14日,金門海域發生中國大陸越界漁船翻覆,造成2名中國籍漁民不幸死亡的憾事(214事件)後,兩岸便從需要健康互動的雙向交流,演變成為海警船軍機軍艦軍演輪番上場的單向亂流;當然,之所以如此,自然免不了國內對大陸惡意螺旋氛圍的加劇,特別是一些知名人士「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言語及情緒催化,更加激化了矛盾,就連以往視為兩岸默契的「金廈海域中線」,也旋即打破,演變成為大陸船隻頻繁進出的新常態。實務上,我們既改變不了金門的地緣位置,便應善用其區位優勢令其成為兩岸建立互信與衝突解決機制的關鍵所在,如今交流前沿卻成了衝突前線,兩岸政府與人民又豈能不憂心忡忡? 我們以為,要解決爭端,只能是基於互信前提的有來有往。就如此次三天兩夜之金廈海泳行程,除了選手留下豐富回憶並採購滿滿特產,率領泳渡團前來的大陸官員在「類踩線」行程中也給予許多意見交流回饋。這或許也能些許慰藉地區早前對於只開放福建居民到馬祖旅遊的遺憾,當然我們更期盼「類踩線」的行程效應能在對岸旅遊圈擴大,接下來將持續邀請陸客抵金交流,爭取離島陸客自由行、團體遊能早日獲得兩岸有關單位的開放,為金門旅遊帶來新契機。 誠如羅文嘉秘書長所言,兩岸這麼近,和平不應該那麼遠。兩岸人民與國際社會都期待整個印太地區的和平穩定,希望兩岸能夠不斷累積堆疊善意,達成金門做為和平之島的期望。
-
水域救援演練 強化搶救效能
近來在新聞報導中不難發現,台灣各地水域事故頻傳,已發生多起溺斃事件,再加上汛期將至,水域救援演練確有其必要。為了整合地區救災能量,提升水域安全,本縣消防局日前辦理「水域救援組合演練」,冀望透過演訓強化消防人員的救災救難能力。 本縣消防局每年均定期辦理水域救援演練,期盼藉由訓練來提升消防人員的救生救溺技能,強化團體默契與經驗,期能在意外發生時,將危害程度降至最低。針對此次水域救援演練,本縣消防局模擬岸際快速救援及水下潛水搜索作業,結合大隊指揮體系等實際救災模式,進行各式救援演練,共計出動各式救援車輛五輛、船艇一艘、職義消十七人參演,盼提升實際經驗。 溺水意外的發生,大多歸因對大自然潛在的、不可預測的風險,以及人們對水域安全的疏忽,而且目前正值暑假,天氣炎熱,氣溫日益攀升,不少民眾外出遊玩戲水,從事水上活動遂成為民眾喜愛的消暑良方,也因此從事水域休閒活動的人數驟增,此時亦是執行防溺重點期間,為避免溺水憾事與意外的發生,透過每一次的扎實訓練及救援演練,不僅培養消防人員的體能及各式救生安全,同時落實器材整備,以有效快速完成救援任務,保障鄉親的生命財產安全。 而消防人員一般在執行水域救援時,除了對於現場水域環境、水流速的判斷,還需搭配各項操作的熟練度,以確保救溺任務之順遂運行,同時還要確保救災時的人員安全,而且水域救生的潛在危險性高,一旦稍有不慎,就極有可能發生無法彌補的遺憾,因此每一次逼真的演練,就是為了讓消防人員在面對險象環生的水域時,能分秒必爭的將受困人員救離危險困境。 此外,民眾平時也應加強正確戲水觀念,落實防溺教育並遵守相關規定,切不可在立有「禁止游泳」、「水深危險」等標示牌區域游泳,同時應避免前往易發生溺水事件之地點或溪流等危險水域,千萬必須注意水上活動的各項危險因子,切勿輕忽各項危險因子帶來的可能危害,挑選安全的戲水環境更能防患未然;而在豪大雨或颱風期間,亦應遠離海邊及水域,以確保個人安全。 藉由擬真暨混合情境演練,整合地區的救災能量,不僅培養消防及救援團隊的救災默契,也務求提升救援效率。演練當天,每一位警義消頂著烈日,抱著一顆為民服務的心,努力訓練,不畏辛勞,以發揮學術結合實務的訓練功效,只願為民眾的安全多盡一份心力。在此也呼籲民眾在戲水消暑之際,除須評估天氣狀況外,應慎選安全水域,遠離危險水域,並應注意個人自身身體、精神狀態,同時須配戴救生裝備,以防止不幸事件的發生,才能快樂出遊,平安回家。
-
為寵物健康把關 建立安全可靠互動環境
金門縣動植物防疫所本月27日起巡迴五鄉鎮辦理年度「寵物狂犬病疫苗注射及寵物登記」活動,每場次各有不同限額的加碼「犬五合一疫苗」或「貓四合一疫苗」注射項目(金城鎮限額30劑,金湖鎮限額20劑,其他鄉鎮各限額15劑),提醒民眾為家中的毛小孩做好健康把關工作。 這是一項攸關居家生活品質與疾病防治的工作,基本上是營造優質生活環境,建立人與動物安全、和諧互動關係的一環,作業成果的良窳與大家的健康、安全保障,均有潛在且密不可分的關係。 打開金門的動植物防疫史,可以發現早年因防疫機構付之闕如,軍營和民間大量飼養的犬、貓均未納管,罹疫「瘋狗」路上亂竄,遭到撲殺時可一見。迄縣防疫所於1990年成立後,相關防疫工作才逐漸步上軌道。 該所為提高地區「狂犬病」疫苗施打率,建構更完善的寵物防疫網,自2001年起邀請國立中興大學獸醫系協助環島巡迴健診,2020年興大團隊在健診外再加入「一級棒主人大哉問」小遊戲與飼主互動單元,加強宣導正確的衛教觀念,並提供寵物健康諮詢,解決飼主在照顧方面的許多疑問,獲得相當好評。 犬、貓和各種寵物的普遍飼養與少子化的日益嚴重,被社會觀察者視為一體兩面的呈現,很多年輕人不婚、不生,卻飼養貓狗並視為「家人」看待。因此,寵物店的進駐也被評估社區生活機能是否完善的指標之一。 人畜之間存在一些共通的傳染疾病,例如「萊姆病」即是由伯氏疏螺旋體(Borrelia burgdorferi)所引起的人畜共通傳染病,主要是經由蜱蟲(俗稱壁蝨)叮咬而感染,多發生於哺乳類動物包括人類、鼠、狗、貓、牛、馬及鹿隻。飼主帶領犬隻在野外雜草中活動,就有遭到叮咬感染和傳染發病的機會。 因此,犬、貓每年定時施打相關疫苗,刺激身體機制產生有效抗體外,平日也要搭配口服驅蟲藥和滴劑的使用,將可能遭到感染的風險降到最低,讓家中寵物和家人的健康均獲得進一步保障。 此外,縣防疫所將「狂犬病」的疫苗注射列為年度重點工作之外,流浪犬、貓收容和認養也十分重要。去年,該所配合縣府多項活動辦理可愛動物認養,為浪浪找到新主人,也讓用認養取代購買的宣導,獲得一定成果。 寵物登記、疫苗接種都是愛護動物的表現,最重要的就是養牠就不要任意棄養,讓牠們流落街頭,以免帶來破壞環境和疾病傳染的風險,這也是飼主應有的公德心和環境共識。 陳福海縣長要求加強動保法規的宣導,並藉由提高結紮率和減少棄養,來紓解動物的收容壓力,也讓環境和生活品質獲得改善和優化,這些都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
金門未來希望在團結合作與穩健向前行
報載:縣長陳福海年來化大會為小會,除縣務會議外,每天都會親自邀集部分局處主管或機關主官入府舉行工作會報。針對地區環境變化,所見所聞施政得失、輿論反映、民需民求等猶待改進之事項,面對面提出檢討,藉此集思廣益,再謀精進。而也傾聽幹部心聲,化異求同,同中化異,齊心協力,期將為民服務工作做好,不枉直、不添惡,一本至公,匡正政風,澄清吏治,肅貪防弊,除惡務盡,促使政治清明,社會安定。且看地方官報每日頭版頭條,所報則是上下之共識願景,但願大家共許共勉,計畫不落空,績效看得見,相信只要大家團結合作,穩健向前,金門未來希望指日可待也。 有云:凡事貴在行動與實踐,縣長念茲在茲,長照工作要有長久品質,週而復始,耳提面命「環境整潔、提昇醫療保健、交通安全、老人共餐補貼制度」必須齊頭併進。根據了解,各社區村里已有老人共餐據點,直線上昇,如正義里成功社區,伊始用餐人數四十人,現在已經暴增到八十人,只增未減,每月供餐二十二天,實際收費每天新臺幣五十元,既便宜又實惠,政府之養老顧少政策制度,令人看得見、用得到,頗受好評,但要注意因有補貼,執行有無徇私偏差,主管業務部門應勤加督導,以防未然。 這次地區全島大停電,金門四萬戶頓時無電可用,各行各業陷於停頓狀態,幸好醫院、航空站未雨綢繆,有備而無患,早有自備電源,立即啟動救急,一切作業維持正常,不然金門位處離島,救急後送與手術,恐怕要受重大影響。為此陳福海縣長特別親自邀請局處及中央駐金機關有關單位主管共商策進方案,面對這次之停電,不管是什麼原因發生、範圍之大與影響層面乃前所罕見,事事心到、身到,值得肯定。因而籲請臺電公司掌門人痛定思痛,對準缺失加強補強,以免民怨加深。 金門要繁榮進步,只有二條路,不進則退,希望兩岸和平、兩岸三地暢通無阻,海通、人通,將來直接空通,真正是〈三通〉,去返自由自在,熱絡交流,人通、貨通、郵通,除違規物品嚴禁到底,悉聽尊便,這是光明寬廣大道。反之羊腸小徑,盡頭沒有去處。 縣政是為民服務,以民為主,領航人職責在身,在此百業蕭條,經濟低迷時刻,一分一毫來之不易,何時復甦,殊難預料。惟因建設工作,事關金門未來發展進步,地方軟硬體建設,重中之重,要中之要,要一步一腳印,面對難關,突破困境,大家敞開心胸,建立共識,開源節流,財政紀律尤須併進。金門是我們的家鄉,我的家鄉我的愛,團結合作就是力量,不內耗,不營私,金門是金門鄉親之根本。 欣見金門縣政府為期提昇環境節點、整體形象、豐富景觀的效果,將對小徑、瓊林、榜林等重點要環境明亮、整潔安全之通行空間,透過意象強化,植栽修剪,林木調整,路燈變化達到整體改變等,希望分短、中期計畫,透過局處橫向合作,創造思維,營造環境豐富景觀效果,讓遊客民眾耳目一新,記得早在七十年前司令官兼戰地政務委員會駐紮金門期間,地區環境節點及主要營舍週邊都以種植九重葛,成長後修剪美化,到了季節,紅花朵朵開,終年綻放,引人入勝,增添了許多喜氣,亦增加觀光亮點。縣長陳福海說過,金門要改變,這份責任就在縣政團隊及全體鄉親身上,團結合作向前行,就是大路正道!
-
國家語言應正式納入金門話
「國家語言發展法」自108年1月公布施行後,國家語言的使用與保障受到各界廣泛重視,由於不少本土語言面臨傳承危機,語言史料及語料的保存迫在眉睫,為強化國家語言研究與資源整合的能量,落實語言的保存與發展,文化部正積極規劃設立國家語言的專業組織。 行政院院會日前通過文化部提出的「國家語言研究發展中心設置條例」草案,將函請立法院審議,根據文化部規劃,國家語言研究發展中心係行政法人性質,未來將作為我國國家語言專業性組織,發揮跨語言、跨領域研究、調查、保存及資源整合等功能,落實「國家語言發展法」保障各語言傳承、復振與發展的目標。 作為國家語言政策的根本大法,「國家語言發展法」制定上路已逾五年,旨在促進國家語言之傳承、復振及發展,以確保國家多元文化之精神,依此,成立「國家語言研究發展中心」當有助於落實尊重國家多元文化之立法意旨。值此「國家語言研究發展中心」法制化之際,本報再次提出以下建議,期許國家語言政策更能兼容並蓄,落實尊重各族群多元文化之精神。 其一,應正視金門話未納入書面用語、口語名稱之荒謬:對於面臨傳承危機之國家語言,「國家語言發展法」要求政府應優先推動其傳承、復振及發展,所謂必也正名乎,在政府推動各種國家語言保障措施之前,理應先明確定義各種國家語言名稱,然而,根據文化部的「國家語言發展報告」,稱為使政府機關能順利推動相關復振工作,透過語言調查及彙整相關語言學術資料,提出「書面建議用語」及「口語名稱」等兩種建議名稱,惟兩者竟然都沒有「金門話」一席之地。 關於書命用語,行政院已請各機關於未來國家語言發展報告或其他文書資料,應參酌「國家語言整體發展方案」書面用語之相關規範,優先使用「臺灣原住民族語言、臺灣客語、臺灣台語、馬祖語、臺灣手語」等名稱。至於28種國家語言之稱謂,計有NL1:原住民族語、臺灣原住民族語(2種);NL2:平埔族群語言(1種);NL3:客語、客家話、臺灣客語、客家台語(4種);NL4:台語、閩南語、臺語、臺灣話、河洛話、福佬話、學佬話、臺灣閩南語、臺灣台語(9種);NL5:馬祖語、福州話、閩東語、閩北話、馬祖福州話、榕語、平話(7種);NL6:華語、國語、普通話、中文(4種);NL7:臺灣手語(1種),獨獨金門話未被納入,明顯厚此薄彼。 其二,中央政府應以積極作為協助復振、傳承金門話:本土語言雖已納入中小學課綱,且為必修課程,但各族群的母語教學仍然面臨各種嚴峻挑戰,以同樣被列為閩南語的金門話教學為例,就亟待有更為積極之作為,包括現行語言能力認證、師資培育聘用、金門話學習資源等議題都已難以迴避。 無可諱言,國家語言相關政策涉及各語言主管機關權責及業務,未來國家語言研究發展中心應以整體性角度進行專業語言研究、資源連結及整合,除擔任政府智庫角色,亦應加強跨部會資源整合,建議縣府相關主管機關著手整理推動金門話傳承時面臨之問題,準備與文化部、即將成立之「國家語言研究發展中心」對接,透過中央與地方之協作,諸如加強語料保存、優化語言認證、營造語言友善環境、強化教學資源、輔助資源等,推廣並復振金門話。
-
眾所矚目的第46屆世界遺產大會
第46屆世界遺產大會,將在7月21日至31日間於印度新德里的巴拉曼德潘國際會展中心召開,勢將引起全球文化與自然遺產保存領域的重要關注。 世界遺產公約由聯合國於1972年發布,1975年正式執行,1978年登錄第一批世界遺產,目前全球有195個國家簽署公約,總共已登錄1199處世界遺產。前置的相關工作都由世界遺產委員會(WHC)負責推動執行,委員會由21個輪執會員國組成,透過世界遺產公約執行作業指南,指派工作小組,成立諮詢委員會等方式,推動世界遺產公約的各項工作,其中也包括世界遺產的登錄,包括文化、自然以及複合遺產。 世界遺產登錄和我國文資保存體系相當不同,除必須至少具備一項傑出普世價值之外,在登錄之前需要完成各項保存工作,保證外圍環境的配合,並提出管理維護計畫;登錄完成後必須提出定期報告,供世界遺產委員會檢視執行的情況。每屆世界遺產大會都會檢視這些定期報告,作為討論的重點,這和我國在指定古蹟後才開始討論如何修復的狀況有很大的不同。 國際文化紀念物與歷史場所委員會(ICOMOS)與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是世界遺產委員會的諮詢團隊,這兩個組織每年都會在正式會議前為新的提名遺產提出評估報告,包括文本內容描述的正確性與符合基準項目,以及保存範圍是否妥適等。今年的評估除建議登錄I(文化14複合1自然3)之外,也包括調整範圍重審的OK(文化、自然各1),建議修正R(文化3自然1)、延後申報D(文化1)和不建議登錄N(文化2複合1)等。每屆大會都安排一半以上的時間討論相關的定期報告及審議新的世界遺產提名,可以看出這些審查作業受到關注的程度。 經過長達15年的準備,中國大陸提出「北京中軸線」是一個值得注意的重點。中軸線上的天壇、紫禁城和部分大運河遺跡早已列名世界遺產,然而基於不同的價值詮釋與基準,今年將北起鐘鼓樓、南至永定門,加入先農壇、正陽門及箭樓、天安門、社稷壇、太廟、景山、萬寧橋等地點,全長7.8公里,佔地約589公頃、緩衝區約4542公頃的範圍,重新以「北京中軸線」的名稱申請世界文化遺產。沿著中軸線各種功能建物的布局設計,體現《考工記》傳統思維下理想的首都城市的秩序。中軸線見證中國古代王朝都市的演變,同時亦展示中國傳統的城鎮規劃,以及古人看待「自然-人」之間關係的意識形態典範。以有形的資產與無形的觀念共同體現,作為這次申請的重要價值。過程中邀請國內外專家反覆檢視論證,且同步建立法律制度和實質的空間修復,終於順利地提出並獲得相當高的評價。即便如此,中國原提出符合3、4、6等三項基準,其中的第6項並沒有被接受,反映出達到世界遺產第6項精神層面的基準是相當不容易的。 此外,此次日本在石見銀山的經驗上,再次提出「佐渡金山」以文化景觀的特質申報世界遺產。雖然ICOMOS 提出的意見是R,但修正後的文本很可能會引起激烈的討論,並造成深遠的影響。 文化景觀是世界遺產體系在20世紀末才出現的觀念,由於可以在自然與文化遺產之間扮演有效的連結,同時詮釋人與環境互動更多元的價值,因而日益受到重視。2021年修訂世界遺產公約作業指南,刪去原附件3「特定種類」,同時在主文中強化文化景觀的描述,正可以說明這項重要的趨勢。我國文資法於2005年加入文化景觀,然立法之初未多瞭解其深意,因而出現諸多誤解誤用的現象,即便2016年的修法參照世界遺產基準大幅修正文化景觀的定義,但造成誤導政策的現象仍有存在。 文化景觀更多關注在人與環境存在且持續的互動,是一個需要有人參與其間的活態遺產;金門的石蚵和相關場域,就是一個很容易理解的文化景觀。保存活化金門的文化資產,實應以客觀的立場、正確的觀念,與時俱進地檢視各種保存狀態並適時修正;期許關心文資的朋友們能深化此種基本能力,持續守護金門文化。
-
AI科技發展及應用的倫理與邊界
金門(甚至是台灣)由於是「島嶼型」的社會,市場和人口規模有限;加上政治體制深受選舉左右,科技及經濟很難有比較長期及穩定的整體規劃及延續性發展。儘管台灣有很多民營科技業者在國際科技製造產業鏈的分工上,長期扮演重要角色,但是先進科技應用往往要顧及各種既有利益團體,因此表現反倒不怎麼出色。 金門人由於有小三通的便利性,可以輕鬆進出大陸,許多鄉親到大陸的頻率比赴台還要高,甚至連在學學子,也可以利用假期和家人到大陸旅遊,所以金門人對於大陸快速發展的進步歷程及現況的瞭解,是遠遠高於住在台灣地區同胞的。舉凡訂票、購物、出行叫車、各種日常支付場景,都可以感受到手機應用相較於台灣的進步與便利。 今年以來,全球關於「人工智能(AI)應用」皆成上升態勢,甚至大有即將爆發的勢頭。以近日在大陸武漢掀起輿論狂潮及爭議的「無人駕駛」出租車而言,對於原有的出租車及網約車的駕駛,已經形成莫大的壓力,甚至已經感受到謀生飯碗即將被資本搶奪的威脅。 此次率先推出「無人駕駛」出租車的,是大陸最大搜索引擎公司「百度」,他們以人工智能的自駕導航及車載系統為基礎,首先在約十個試點城市運行,以武漢為例,初期即投放一千輛無人駕駛車,才數日就累計接單超過六百萬單,同時價格只有普通出租車或網約車的一半。對於百度無人駕駛出租車的橫空出世,明顯感受到飯碗不保的武漢出租車司機,聯合起來向當地政府抗議,卻得到無能為力的回應。 關於AI應用在無人駕駛出租車領域導入,輿論呈現正反兩面。反對者認為AI科技的應用,應該是用以協助人類,提升效率、減少工作壓力及危險,而不是搶奪弱勢族群的飯碗,讓他們失去生活依靠;贊成者則以為,科技的進步從來就是部分人得益、部分人受到衝擊影響。例如:以前紡織機剛出來時,織布工人也抗議;汽車出來取代馬車;數位相機取代傳統相機後,膠捲及相片沖印店統統倒閉;後來手機出來,傳統電話沒落、電視沒落、數位相機也不吃香了,因為都被強大的智慧手機整合取代掉了。 趨勢一旦形成,就不是誰能扭轉的。如今,無人駕駛科技才剛剛冒頭,短期內出租車司機已受到影響,造成一部分人失業顯已不可避免;但無人駕駛所創造出來新的工作機會,以及未來最終會形成怎樣的「產業集群或產業鏈」,甚至其「運營模式」會如何演變,目前還未能得知。但是,無人駕駛的優點,除了節省成本外,交通事故率遠低於傳統司機;最後,如果所有車都有自駕系統,理論上可以完全沒有車禍及各種人為所引起的交通事故,那麼交通警察可以大幅減少,甚至不需要存在,則連交警也要失業。 往後,不止無人駕駛、無人商店、無人管家、無人工廠、無人政府,……,一大堆AI應用似乎可以無所不在的取代所有人為工作,那麼人類最終能幹什麼?如何謀生?更何況那些位於底層、很難自我升級的弱勢族群,他們的工作保障何在?又要如何生存? 科技從來不是用來與人為敵的,放任人工智能應用野蠻生長,看來也是不可能的;所以科技應用的倫理與邊界何在,需要以何種方式讓人與科技互利共生,似乎都需要更進一步的探索與思考。
-
強化老兵召集令擴大觀光效益
報載,金門老兵召集令活動經過多年的努力,已成為金門觀光品牌,該活動每年帶動觀光效益,及老兵與金門駐地店家的情感聯繫溫度,引領金門店家參與歡迎老兵的行列。日前,縣府特別舉辦老兵特約店家招募說明會吸引店家參與。 據了解,本年度金門老兵召集令活動訂於10月至12月中旬舉辦,為擴大效益,參與對象包含曾在外島、離島服役的老兵,皆可於活動期間憑來金機票、身分證,完成指定任務後,參與紀念品申領。另為協助店家推出優惠商品爭取商機及網站行銷宣傳,秉持陳縣長擴大觀光效益之施政理念,縣府本年度首度也整合及結合同期舉辦的活動,如金門國際海洋藝術季、金湖九宮格、金沙風獅爺文化季活動、烈嶼鄉芋頭節、坑道音樂節、第二屆金酒杯路跑等等系列性活動,讓來參與老兵活動時也有延伸性的活動,並產生經濟效益。 事實上,老兵召集令做為金門老牌的年度觀光活動,自然有一定的影響力及號召力,特別是對於曾在外島當兵的國人而言,年輕時的回憶與再履斯土的感懷都是無價的,至於所謂的紀念品及特約商店或可理解為「附加價值」或加成的吸引力,畢竟老兵及其眷屬也不會是單為了紀念品或優惠而來,重點還在於活動本身運營的概念及內容,能否物超所值,並值得參與者口耳相傳成為品牌性的熱門活動。基於以上認知,我們以為有以下面向可以重新強化與檢視。 其一,老兵回來做什麼?眾所周知,做為離島一個品牌性的活動,除了主題要讓人淺顯易懂外,內容的獨特性、豐富性更需多所著墨。如果老兵活動和一般旅行社的團散客遊程無多大差異,那便失去了活動的意義;往昔,曾有退伍老兵在網上號召同儕整理舊營區、軍裝行軍,以及生存遊戲等憶舊活動,便能充分展現其與金門的連結及情感,特別是那些需要體力的類軍事行程,更能吸引年輕族群參與,老兵們更重要的角色在於技術指導及經驗分享,如此才不會成為一個單純的老人懷舊之旅;誠然,懷舊之旅依然有它的市場,但老兵畢竟會「逐漸凋零」,如若一直不思興革進取,想來熱度與效益必會是一年不如一年。 其二,活動的串連加值。以老兵返金為號召的活動,專屬紀念品、消費優惠都是必要的,但重要的是契合活動的專屬性及便利性;本年度受理老兵申領地點設置於金湖鎮新市256(僑聲戲院右前方)及金沙鎮金東電影院,希望透過延伸受理點,讓老兵走入市街、帶動地方景氣。如此,或許有引領消費的作用,但受理點商圈及其周邊,有否設計專屬的行銷及探奇活動,甚或是更便利的電子折價券等,卻應是觀察的重點,畢竟人都來了,享受的卻是和一般遊客所差無幾的商品及服務,不忒可惜? 其三,活動的整合行銷。整合及結合同期舉辦的活動,自然有助於增加遊程的豐富性,但同樣會有目標錯置,以及凸顯主體活動內容匱乏的問題;畢竟遊程時間有限,屬性一多,老兵及其眷屬或能各取所需,卻削弱了主題性的影響力。 總之,需求是被創造的,十萬大軍做為金門的特殊旅遊族群,更該被開發的是其自主參與及反饋斯土的情感與能力,或許從類似的軍友組織可以提供我們更開闊的行銷思維及做法,藉以帶動新的觀光效益。
-
兩岸交流吹暖風!共促廈漳泉金旅遊協同發展!
中國大陸福建省近期發布的「廈漳泉都市圈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及「全方位推動與金門融合發展」,包括加快推進與金門的通電、通氣、通橋,以及研究論證廈金鐵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等,目前廈門至金門通道大陸側工程建設正如火如荼開展建設,相關基礎設施建設將極大地提升兩岸間的互聯互通,陸方也將提升廈門至金門的水路客貨運服務能力,充分發掘和宣傳兩岸豐富的海洋資源和旅遊景點,打造具有特色的旅遊路線和產品,如廈漳泉金「一程多站」旅遊線路,吸引更多的遊客參與。 隨著一年一度的金廈泳渡活動隆重登場,大陸方面擬派遣約150人前來金門參與交流活動,其中包含20位官員,今年起金廈水域發生大陸漁船翻覆、金門釣客迷航等突發事件,造成兩岸關係緊張局勢增溫,迄今都尚未得到解決,希望透過這次泳渡活動能夠為相關問題謀求解決方案,降低兩岸間矛盾,改善金門與兩岸之間的緊張氛圍,為了讓活動「單純化」,雙方透過協商溝通,盡量以體育界人士為主的官員參與,排除部分台辦和統戰系統的官員,以避免活動被解讀為政治目的,尤其大陸官員將在金門進行「類踩線」活動,這將是近期福州赴馬祖旅遊踩線團之後的另一場大型踩線活動,顯示大陸有意藉此為兩岸觀光開放逐步創造有利條件,冀望透過體育、文化等低敏感度的非政治交流活動,進一步緩解兩岸緊張局勢,為改善兩岸關係和開放陸客觀光創造有利條件。 上週宜蘭岳明國中小的「攜手共創-航向蔚藍」計畫,透過帆船接力環台的方式前來金門交流,這種以教育為出發點的海洋活動,不僅為未來的遊艇帆船旅遊培養了潛在的市場和人群,也展現了台灣在推動海洋資源利用和保護方面的積極態度。尤其兩岸遊艇帆船旅遊市場潛力巨大且發展前景廣闊,從(107)年「廈金遊艇自由行首航成功」可以看出,遊艇產業作為新興產業,具有極大的發展潛力,兩岸政府應加強政策協同,推動遊艇帆船旅遊的制度化、規範化發展,積極構建「廈金遊艇帆船旅遊休閒生活圈」,這將為兩岸的旅遊交流和經濟融合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同時透過導入兩岸相關產業資源的合作發展,如遊艇製造、服務設施建設等,台金廈兩岸三地將可形成完善的產業鏈,進一步提升遊艇帆船旅遊的服務水平和質量。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陸方有155名官員及業者來台參與台北國際夏季旅展,號稱是疫後最大規模的大陸來台旅遊交流團,同時也是賴政府上任後最多大陸官員來台的一次。海峽交流基金會副董事長羅文嘉強調「這是一個善意」,期望從觀光開始,做為敲開兩岸交流的第一塊磚。除年度海泳活動外,本(7)月底廈門金門同胞聯誼會計劃訪問金門,期能促進兩岸民間互訪交流,另8月24日夕陽跑馬拉松活動,陸方亦有兩、三百人報名參與,陸委會最終核准人數雖未定案,料將也是百人級以上的大團,金門若能透過加強兩岸體育、文化或宗教類專案交流活動,相信將有助於促進兩岸民間的互動,未來金門與大陸地區民間雙向往來及觀光旅遊交流活動必能逐步回歸正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