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
金門第六期離島綜建方案 擘劃未來四年施政方向
依據「離島建設條例」及相關法令規定規劃辦理每四年一期之離島綜合建設實施方案,為金門未來發展擘劃藍圖與施政目標。金門縣政府已完成前五期的離島綜合建設實施方案(92-111年),接續規劃辦理金門縣第六期(112-115)離島綜合建設實施方案(草案),經行政院離島建設指導委員會工作小組會議於111年3月25日及5月2日召開兩次審查會,初步審議通過24案計畫由離島建設基金補助金額約8億9仟萬元,後續將報請行政院核備後實施。 為能促進金門永續發展,依據「離島建設條例」及其相關法令規定,整合縣內資源及規劃,研擬四年為一期之金門第六期離島綜合建設實施方案,除作為未來金門四年縣政推動的基礎,更希望藉此提高縣政服務與縣民生活品質,延續既有施政理念賡續推動各項建設。為使方案規劃更臻完善,經廣泛徵詢各界意見,以「HOPE金門」為願景,從「健康照護(Healthy)」、「有機觀光(Organics)」、「共享繁榮(Prosperity)」及「低碳生活(Environment)」等面向進行規劃,工作小組以符合基本民生民行需求,以及推動智慧創新轉型、打造樂活創生家園、維護島嶼環境資源、樹立低碳能源典範等離島四大永續發展主軸,擬訂實施計畫103案,由陳祥麟秘書長率相關局處同仁與會,就各計畫案提出本縣規劃方向、必要性與效益性及經費需求,提出申覆意見及補充說明,爭取國家發展委員會及各相關中央主管部會支持,除24案由離島建設基金或輔以中央補助外,另外10案也爭取到中央相關部會經費挹注,對縣府未來四年建設及發展助益良多。 檢視這過去20年間,金門縣的相關重要規劃對於整體發展想像,隨兩岸政經情勢多有調整,仍以兩岸議題、休閒觀光、教育文化及健康醫療為重心,在環境災害影響下,發展方向更加強調永續綠能及低碳的導入與應用,兼顧生態保育、友善環境等面向;縣民「幸福」漸漸成為發展願景的重要考量,近期除導入或媒合資源外,更強調永續跟自給自足環境的創造,重視縣民的生活需求與穩定現有公用設備的供給。近年金門重大建設陸續啟動,兩岸政經情勢也產生變化,除鄰近廈門、福建重大交通及經濟建設所帶動的競合趨勢外,更重大的環境變化來自109年全球新冠肺炎(COVID-19)大流行至今未停歇,不但已暫停小三通兩岸客船往來,雖貨船未停駛,停滯兩岸交流互動已對金門經濟造成重大影響。因此必須反思後疫情時代來臨之下,可否為金門盤點科技或智慧服務資源及找出新的發展動能,能有效連結台灣本島與台商在大陸的資源之契機,為金門再創商機,強化縣政發展。 結合各鄉鎮皆具備戰地及海島特質,規劃以「行動地方創生」概念作為分區發想,對內構思提升民眾生活服務機能,對外吸引遊客島內散步,目標打造金門成為永續宜居生活城市。依據前期規劃、現行施政重點及現況課題分析,未來發展在「共榮生活、樂活家園」的願景下,朝向「有序治理、永續金門」的方向發展;發揮地理區位特性,作為兩岸關鍵串聯點;重視縣民生活照護,打造樂活樂齡好家園;突破島嶼發展限制,導入智慧應用助生活。從醫療照護、能源永續、產業創新、觀光連結等議題面向投入計畫,並以政治、經濟、觀光、醫療、長照、交通等發展面向研擬實踐推動策略,以達到在後疫情時代下,打開金門更多元發展契機。 第六期離島綜合建設實施方案尚須報經行政院核備,後續縣府將依核定之內容落實執行,以推動離島開發建設、健全產業發展、維護自然生態環境、保存文化特色為努力目標,期待金門能營造宜居環境邁向永續發展島嶼。
-
防疫貴在求安求穩 切忌求便而失大
俗云: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僅以新冠肺炎狂襲全球為例,有誰未卜先知,舉世深受其害。群醫苦無根除良策,只能採行亦防亦堵亦治之策,將損傷降到最低。有人說:新冠肺炎疫情是天災,非是人禍。一味怨天尤人,於事無濟,徒增紛擾,苦上加苦,造成社會動盪,人心惶惶。 無可否認:中央防疫團隊成員,辛苦倍至,真箇累了,既要面對疫情發展狀況,集思廣益,研訂防抗疫情策略指引,兩年來無日或間,定時舉行疫情記者會,透過國內媒體播報,迅將有關疫情與要求週知全國同胞共同瞭解執行,亦因長期上緊發條,疲憊形之於色,此前那段叫好也叫座防疫成果,隨著這波疫情升高而消失,顯見壓力罩頂,須要紓解,畢竟同款是人,不是機器。緣此,殷盼大家齊心轉念,多些包容鼓勵,多些民生經濟,放下政治名利,發揮抗疫統合戰力,共同為國家未來,人民幸福快樂而努力。 眾所週知,新冠肺炎病毒,來無影,去無蹤,綜觀國內整體防抗疫情措施,艱鉅龐雜,難免百密一疏,確有一些未能盡如人意,諸如接種疫苗由熱而冷其來有自,不無原因,尤以染疫者不乏已打了1~3劑疫苗,照樣感染中重病症或死亡,兒童接種疫苗姍姍來遲,防疫藥品物資供應不足,超前部署工作並未落實,民怨油然而起,蔡英文總統聽到了,要求務必想方設法改進,守護國土,守護全民,但願防疫主管部門「聞過則喜」,切實針對不足做乎到,做到好,眾所樂見。 再者,各縣市首長對於防疫建議意見上達管道,似通未通,甚有隔空喊話,還在文來文往等等,別看這些問題雖小,關係防疫則大,不惟浪費許多寶貴時間,平白虛耗大量行政資源,為能統一想法,齊一步調,何不放下身段定期召開防疫行政首長會議,大家坐下來對準問題、解決問題,化異求同,宏大防疫事功,公私兩宜。 尤以離島金門、澎湖與馬祖醫療資源相對匱乏,惟都自始至終,一本初心,默默耕耘,只有鄉親大眾,且秉持中央防疫政策規範,深知染疫人數直上不下,政府借鏡先進國家防疫實際經驗,已就國內疫情波動,採取逐步鬆綁作為,與其說拿「人命」豪賭,不如說疫勢所趨,滾動調整有其必要。否則,醫療量能、防疫旅館、檢疫處所,縱不崩潰,也難負載,到時衍生而出問題更多、更為嚴重。 有鑒疫情持續加溫,金門縣政府防疫團隊,步步為營,事事求安求穩求好,除仍爰例規定進入公部門、學校、公營事業、福利機構,仍然維持「實名制」外,悉依中央防疫準則,致力於「滅疫顧經濟」,在超前部署下工夫,心無二念,全程實踐,抗疫機先,經濟第一,誠如縣長楊鎮浯期勉鄉親大眾,抗疫最後一哩路,亟需大家和衷共濟,國結合作,直到抗疫成功為止。 行政院長蘇貞昌表示:面對兇猛的疫情,持續檢討防疫策略,籌備能量邁向正常生活,有關調降COVID-19傳染病毒等級,則尊重專家評估,「居隔」新制實施後,大幅減輕衍生的社會成本,各國紛紛解封,與病毒共存,台灣在籌備能量後,也會繼續往正常生活邁進,台灣是一步一步有計劃、有節奏,民眾也真的做得好,才走到這裡,希望大家一起籌謀應對,大家加油。 總之,「勿恃疫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中央指揮官陳時中預估示警,這波疫情高峰在五月中下旬來臨,爰特藉此誠摰呼籲大家,防疫貴在落實求安求穩求好,切忌為了一己之便,怠忽防疫措施,導致因求便而失大,自毀武功,功虧於簣。
-
因地制宜 減少紛擾 穩住校園防疫
新冠疫情兩年多來,校園防疫可說是國人相當重視的區塊,一來,各級學校師生人數,從幼兒園、小學、國高中到高等教育合計高達數百萬人,再者,就是12歲以下學童與幼兒,此前並未施打疫苗,尤需積極防疫措施維護健康。 針對校園防疫作為,二年多來,縣府亦甚為重視,採取積極應對、因地制宜之防疫措施,面對這波來勢洶洶的疫情,楊鎮浯縣長宣布,地區國中小、幼兒園,如有確診個案,其所屬班級(含教師)均暫停實體課程3天,給予防疫假,且不列入出缺勤紀錄與考核成績。 考量近來不少家庭群聚案都出現全家確診狀況,同年齡層同住家人很可能影響到即將大考的考生,為降低染疫風險,並應對可能的疫情高峰期,經教育處與各校研商後,多數學校與家長團體均表示贊成延長線上學習,決議目前國小以下(含公私立幼兒園、托嬰機構與安親班)暫停實體課程的措施,下週起繼續延長2週,學童一律採居家線上學習的方式,讓學習不中斷,不影響學童的受教權,也讓家長能夠安心與放心。 另為因應國中會考將於5月21、22日登場,為降低考生試前到校染疫風險,自5月16日起至5月20日暫停到校,國三學生全面實施線上學習,若有特殊需求,授權各校防疫長視個案情形決定。 此外,配合國小以下學校自5月9日至5月13日暫停到校並實施線上學習,對於雇主提供員工有薪照顧假,縣府也多次說明申領方式,以每一家戶且不重複,最高以9天為限,提供雇主每日800元補貼,原定5月13日起受理申請,因配合多數企業發薪日為月底,調整自6月1日開始受理,並應檢附4月與5月薪資證明文件,相關資訊並將公布在縣府社會處網站。 檢視以上作為,縣府確已從各個面向強化校園防疫,除了讓縣立國中小以下學校採取一致性作法,減少師生家長不必要困擾,對願意提供有薪假的雇主還提供補貼,讓受薪家長可以兼顧工作與幼童照護,目的就是希望系統化穩住校園防線。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中央防疫雖然改以班級為單位,不過又將高、國中與國小、幼兒園區別對待,確診者如為國小或幼兒園學生,確診個案所屬班級之同學與導師,全班暫停實體課程3天,但如果確診者為國、高中生,同班學生不須居家隔離,其所屬班級之座位「九宮格」同學實施3天「防疫假」、停止到校。 此一政策考量的或許是國小、幼兒園學童尚未施打疫苗,但國高中的九宮格防疫卻被各界強烈質疑並挑戰,還有青年學生團體發動連署要求教育部取消此一錯誤政策,為保護地區國中學生,並減少師生家長困擾,楊鎮浯縣長在徵詢各界意見之後,即果斷採取國中小一致的防疫作法,讓學校已經盡全力兼顧防疫與教學的同時,可以不必再為這條虛擬的九宮格煩惱神傷。 事實上,不僅金門,包括台中市、新北市、台北市等都已宣布中小學採取同樣的停課標準,考量的都是如何減少學校紛擾,避免師生家長莫衷一是、無所適從,所謂德不孤、必有鄰,顯見縣府校園防疫政策確能與時俱進、動態調整。 必須特別強調的是,就算防疫政策已充分考量,值此疫情嚴峻擴大之際,勤洗手、戴好口罩、減少群聚、落實個人健康照護,仍是個人防疫的最高指導原則。
-
後疫情時代的金門文化產業
經過了兩年多的新冠疫情,隨著Omicron的確診數大幅增加,固然讓人不安,甚至造成鄉親恐慌,但在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疫情即將結束的訊息。時下,也就經常出現對於所謂「後疫情時代」的討論。然而,實際上別說這一波由於新冠肺炎而導致的全球疫情,同時也牽動了整體國際政經結構的重整,與對先前全球化的反省,不同的地區也因為疫情而有不同的影響。在這之間,金門的地位與發展即因疫情而有深刻的改變,並因此也有超前部署的必要性。 就後疫情時代來說,最重要的也就是中國大陸在全球政經結構中之地位的變化,而金門緊臨著中國大陸,並且高度依賴中國大陸的發展策略,即為其中需要有所調整。短期來說,隨著「共存」的策略已然成為國際社會的主流,而台灣也正逐漸採取了相應的政策,但中國大陸仍是以「清零」作為主要的防疫政策,並且一時之間還看不到其政策轉向的跡象。也就是說,小三通間的人員流動仍將持續關閉,而金門也將進一步透過台灣,與世界連結。並且,此間連結的轉向,恐怕還會進一步鞏固,不單單因為在經濟層面上,全球產業鍵正逐漸撤出中國,也由於俄烏戰爭的爆發及中美間的競爭,致使國際社會也在政治層面上,以民主與專制政體區分出不同的陣營。據此,政經上的區分將進一步鞏固兩岸間的差異。 不過,別說兩岸的對立並不利於金門的發展,金門甚至還可以,並且應該扮演更積極的角色,即藉由金門的發展而回過頭來,促成兩岸之間的溝通與對話。此間,金門的文化產業即以其「低政治性」(low politics)的性質,反而成為兩岸互動的支點與潤滑劑。就以金門文化產業的三個支柱,即閩南文化、僑鄉文化與戰地文化來說,它們不僅具有金門的特殊性,也共同地交織在台海兩地的時空之間:首先,閩南文化並不限於中國的福建,它已然傳播海外,並成為串連台灣與東南亞之新南向政策的文化基因;其次,在這閩南文化的空間裡,長久以來即具有海外移民的傳統,而近年來台灣也以移民社會自居。換言之,金門的僑鄉文化不僅串連了台灣、東南亞及中國大陸,也示範了台灣面對世界的文化策略;最後,戰地文化不單單是國共內戰及東西冷戰下的結晶,也在當下對立的情勢裡,提醒國人不畏戰,也不求戰的意志。 因此,金門並不單純地只是中華民國治下,鄰近中國大陸的小島,它有連結新南向的文化基因、再現移民社會的經驗依據,以及反思戰爭的場景。換句話說,它包含了台灣社會在後疫情時代裡,最重要之文化產業的要素。面對即將解除管制的邊界,金門不僅可以,並且應該更積極地發展它的文化產業,向台灣本島示範移民社會的意涵、串連東南亞深化新南向的連帶,並且促成兩岸的溝通以緩和衝突。如此一來,這些文化產業的發展不僅是有利於金門當下的發展,還是未來世代的幸福所在。
-
全力支持工業及服務業普查
工業及服務業普查,係根據我國統計法規定,每五年定期舉辦之重要基本國勢調查,自民國四十三年開始創辦。普查之目的係為蒐集工業,及服務業營運狀況、資源分布、資本運用、生產結構及其他相關產業經濟活動狀況。普查結果可與其他國家比較,相互了解工商業發展情形,增進國際間合作交流,亦可作為重要經建計畫釐定、工業區開發、產業輔導政策制定,及地方產業發展策略之參據。 此外,為因應日益艱難的調查環境,將加強宣傳普查查證管道(如行政院主計總處免付費電話0800-007-589轉11、12或13、內政部警政署165反詐騙專線等)及普查員身分認證方式等,同步透過報章雜誌、電視廣播、電子看版、行動數位資源及網路媒體預告普查訊息,以降低受訪者疑慮。 無有例外,咱金門縣工業及服務業普查也即將展開,縣府特於日前召開第一梯次勤前會議,主計處長王崑龍除感謝各單位的協助,他也強調,疫情嚴峻,大疫期間進行普查相對辛苦,提醒同仁多利用書面留置,和網路來填報資料,避免過多人員接觸可能造成的疫情風險,行政院主計總處也會視疫情狀況,滾動調整相關普查作為,期待在防疫優先的大前提下,也能把普查工作做得更好。另本次勤前會議,也分別由行政院主計總處科員王文宏,及縣府建設處工商科科長陳彥志擔任講師。 王崑龍特別指出,工業及服務業普查係根據我國統計法規定,為每五年舉辦一次的基本國勢調查,本次為第14次辦理。普查旨在蒐集工業及服務業經營概況、資源分布、資本運用、生產結構、產銷變動及其他有關經濟活動基本資料,以供為政府規劃工業及服務業發展計畫之參據。 主要普查項目包括:一般概況、主次要產品或經營服務之項目、從業員工及薪資、使用派遣勞工或經營勞動派遣業務情形、全年收支與資產運用情形、經營特徵、區域布局、三角貿易、商品銷售管道、循環經濟等問項。 調查方式以「網路填報」、「派員面訪」及「留置填表」等多元管道辦理。另為應疫情,普查員亦得先郵寄表件,再以電話聯繫廠商回表事宜。此次本縣共劃設34個普查區,判定訪查4,710家,其中金城鎮10個普查區1,944家、金沙鎮4個普查區469家、金湖鎮9個普查區1,215家、金寧鄉6個普查區824家、烈嶼鄉4個普查區255家、烏坵鄉1個普查區3家。 主計處也籲請從事工業及服務業之企業,或場所單位屆時支持普查,配合接受訪查作業,提供詳實資料,為讓受訪廠商放心接受訪查,也特別要求普查員務必做到「3不+2會」。「3不」是指普查員不會洩漏受查廠商資料給任何人、不會詢問與普查表無關的資料、不會要您提供帳戶或存摺;「2會」是指普查員會配戴普查員證,會遞(寄)送致受查單位函,受訪廠商所回答的各項資料,除供整體統計分析外,將嚴予保密,不作其他用途。 「工商普查逗陣來,金門經濟亮起來」,凡請從事工業及服務業之企業及場所單位,包括公營及民營,公司組織及非公司組織,全力支持及配合普查員之訪查,期使本次工業及服務業普查順利圓滿完成!
-
群策群力 共同戰勝疫情
金門縣政府5月5日於縣府大禮堂設置「居家照護關懷中心」,縣府表示,透過生活關懷、健康照顧和疫情諮詢,提供居家隔離者、無症狀或輕症確診者各項諮詢服務。楊縣長表示,金門目前整體防疫策略,主要在確保地區整體醫療量能,也就是重症病患服務及醫院醫療服務正常運作;現階段因輕、中、重確診病患分流收治,部分因照顧幼童特殊疾病或輕症確診民眾居家照護,透過「居家照護關懷中心」一通電話即到位服務。 為什麼必須成立「居家照護關懷中心」?事實上,金門就此還是非常有遠見的,更是後疫情時代防疫部署的重要一環。當「和疫情共處」已經成為一種事實與常態時,除了關注整體醫療量能的整備與分配外,更重要的是要讓民眾「有所適從」,或至少要讓確診及居家照護者能夠適時得到應有的關懷與支持服務,如此,除了有助於有效管控疫情外,也有維持社會秩序的正面效果。 眾所周知,全民防疫時期最害怕未經證實的小道消息或「假消息」胡亂傳播,特別是現在網路社交平臺、自媒體使用便利,有意要傳播訊息均非難事,當然,政府就此自然也早有規範與因應。《傳染病防治法》第63條規定,散播有關傳染病流行疫情之謠言或不實訊息,足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者,科新臺幣三百萬元以下罰金;《社會秩序維護法》第63條第1項第5款規定,散佈謠言,足以影響公共之安寧者,處三日以下拘留或新臺幣三萬元以下罰鍰。罰則訂得很清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甚至還專門設有「澄清專區」,為的就是可以適時的進行防疫訊息的澄清與更新。但要確實達到澄清與傳播正確資訊的效果,依然很難,特別是在防疫政策多日多變、滾動式調整的此刻,暢通且即時的諮詢關懷管道更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以目前國內校園防疫為例。因為校園確診學生日增,多所大學都遇上安置難題;更不時爆出將一般住宿生和確診與居隔學生住在一起,確診學生被安置在廚房,快篩陽的學生在會議室打地舖等等離譜的行為。當然,我們也理解確診和居隔學生暴增,大學隔離空間有限,且學生還分本地與外地,要如何協助個案返家或安置學校隔離宿舍或校外旅館,本就應該要有完整的作業流程及儲備量能,而不是事到臨頭才在討論該怎麼處理。但是,教育部與學校的難處在於,疫情指揮中心的確診居隔政策多日多變,雖美其名為滾動式檢討,但落實到基層卻經常會有更新不及、資源不足、無法執行的窘境。便有居隔學生打趣的說:「滾動檢討滾來滾去,我都不知道該往哪裡滾了!」這時候如果各地都有類似「居家照護關懷中心」妥善運作,想必問題就會減少很多,更能兼顧最佳的防疫效果。中央1922服務專線也有這樣的服務,但因為需求者及服務量巨大,往往是「1922打不通」、「居隔7天還沒收到通知書」等等,此時各地方如果能有效的分擔服務量能,應也是極為妥切的作法。 總之,服務不是有做就好,更要多點同理心,讓服務更到位。在疫情大爆發時刻,除了醫療量能要充足外,完善的防疫諮詢與心理關懷等同樣也要跟得上,特別是要有「分流」的規劃及觀念,中央、地方,乃至社區,大家一起來把防疫工作做好,才能在這場「戰疫」中獲得最後的勝利!
-
居家防疫不停學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金門縣政府教育處日前在金門教育fun學趣粉絲專頁公布金門縣國中小學校啟動「實體與遠距融合教學」模式的防疫政策,方便國中小學童因健康防護居家進行遠距上課,並照顧到校上課的學生,確保每一位學生的受教權。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升溫,本土確診人數不斷增加,金門疫情延燒進入校園,地區學校因陸續傳出確診案例,依教育部「校園『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疫情停課標準」第二條第三點「學校有確診個案或密切接觸者就讀班級達全校三分之一以上或十班以上,得實施全校暫停實體課程。」 教育處表示,本縣國中小各校已陸續完成校內線上教學演練,因應疫情防疫需要,若學生居家隔離或因故未到校上課,學生可以選擇在家遠距或在校實體上課,學校教師可於原班級同步直播,同步照顧班上學生與在家學習的學生,此即為「實體與遠距融合教學」模式。且因為確診案例增加,許多學生可能會因為確診、隔離、自主健康管理或者請自主防疫假等,也有家長因為工作無法在家照顧學生,學校即可啟動「實體與遠距融合教學」模式,同步提供到校學生學習的基本照護,並兼顧督導居家學習的學生。 學校實施「實體與遠距融合教學」模式時,授課教師將在原班教室同步直播課程,同時運用相關線上學習資源,以雙模式的教學,確保每一位孩子在疫情中都能學習不中斷;而戶外課程的部分,因為屬於團體互動、動作體驗及器材操作等,教師可同步視訊與學生互動之外,亦可提供非同步學習任務。而「實體與遠距融合教學」就是要讓學童在家視訊上課也能像在學校的教室上課一樣,透過螢幕呈現課堂上課的實境,縣府教育處將陸續提供相關操作簡介供各校參考,讓每一位任課教師與學生都可輕易上手,確保教學的品質。 因應疫情擴散,為避免教育受疫情影響,有部分學校已啟動線上遠距教學,透過網路將各項學習資源供給有需求的師生,讓學童停課不停學。其實自去年疫情爆發以來,防疫準備持續在本縣的日常中不間斷、不鬆懈,務求「停課不停學」完善準備,以保障學子們的正常學習與教學。面對疫情升溫,有效、便捷的數位學習資源,提供給教師數位教學、學生上線學習使用,讓疫情期間,學生們在家也能安全、安心與快樂學習。 國內疫情持續升溫,單日確診人數屢創新高,本土病例飆破萬人。眼見疫情短期內難以平息,教育部陸續公布相關停課標準,並讓各地方政府可因地制宜調整。疫情快速變化,鼓勵各校應加密、加緊線上教學演練,不管是按照規定停課,還是做線上教學演練,務必落實停課不停學,讓學生的學習不中斷。
-
維穩地區醫療量能 提供居隔確診服務
過去2年以來對抗COVID-19新冠肺炎,在全民努力配合防疫政策,金門維持長久的「零確診」記錄,隨著病毒不斷變種,新型病毒Omicron高傳播率蔓延,雖然重症率及死亡率較其他變異株低,但隨著今年3月底金門首例確診,傳染破口讓本縣疫情升溫,目前累積確診數已超過百例,依據研判未來居家照護人數將上升。為解決鄉親有關疫情相關疑慮,金門縣政府成立「居家照護關懷中心」,提供居家隔離者、無症狀或輕症確診者各項諮詢服務,強化衛生、民政、警政、社政、消防、環保、教育等相關局處整合聯繫,一通電話即到位服務,以維持居家照護及生活關懷需求,同時也能確保醫院收治中、重症患者之醫療能量。 鑒於新冠疫情持續於社區擴大,確診病例數遽增,地區持續提升疫苗接種率,所幸感染個案以無症狀或輕症者居多;為有效利用醫療量能,使確診個案可獲得適切之醫療照護,以強化輕重症分流,擴大收治量能。欣見金門縣政府在整體防疫策略有序不慌亂,確保地區整體醫療量能區分重症病患服務及醫院醫療服務正常運作,透過適當策略動態調整居隔措施,現階段部分因輕、中、重確診病患分流收治,中、重症之確診者,收治於醫院;符合條件之無症狀或輕症確診者,經衛生局評估後可採居家照護,保障病人就醫安全。 因照顧幼童特殊疾病或輕症確診民眾家中居家照護,經由「居家照護關懷中心」的生活關懷、健康照顧、疫情諮詢等服務,生活關懷部分由民政處於接到衛生局名單即委由各鄉鎮公所協助派發防疫包,內含衛教宣導單、衛生紙、口罩、垃圾袋、快篩試劑、餅乾、消毒用品等基本物資;社會處的急難救助及兒童托育、環保局的垃圾清運、教育處的學生關懷等諮詢服務。健康照顧部分由衛生局協助醫療關懷、心理諮詢、通訊診療、領藥需求及消防局的緊急就醫。另疫情諮詢則由專責窗口統一答覆民眾問題,即時解決居家照護者醫療與生活需求,包括物資需求提供、垃圾清運/環境清消、心理諮商、送餐服務、學生關懷、弱勢家庭協助、醫療協助、其他緊急事故協助,降低確診者的恐慌和提供明確的資訊。 衛生局呼籲未完整接種疫苗的鄉親儘快接種,若未完整接種三劑疫苗者,應減少非必要的跨區域性移動、參與集會、餐聚及大型活動,宴席不得逐桌敬酒敬茶,用餐盡量採用外帶方式,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注意佩戴口罩等防護措施;雖然疫情造成日常生活諸多不便,但短暫的忍耐是守護彼此健康的權宜之計,鄉親面對「清零」期望與「病毒共存」現實衝擊很大,接下來關鍵時期疫情有擴大趨勢,可能每天會有急遽成長確診者和接觸者,將面臨大量的居家照顧或居家隔離,防疫的方式也會滾動式調整,這個階段衍生出很多鄉親的疑慮,唯賴全民堅定信心,勿因恐懼自亂陣腳,共同團結達成抗疫目標。 抗疫是一條艱辛的路,縣長楊鎮浯日前特別發給縣府同仁一封信,感謝自疫情發生以來,所有同仁們為守護全縣人民生命安全、身體健康所作出的努力與重要貢獻,防疫重心逐漸落實在中重症的相關保障,以及一般鄉親醫療保障;其中政府服務補起防疫延伸的關懷區塊,讓民眾及社會能穩定下來;公務部門及同仁是鄉親們的最後一道依靠,責無旁貸要承擔、全力以赴!並期勉團隊一起努力,攜手扛下最後一哩路的防疫關懷責任,共同打贏這場防疫戰爭,讓疫情走過去,恢復正常的生活型態。
-
疫情嚴峻 最須大家團結抗疫共渡難關
這波疫情,節節升高,嚴峻也嚴重,中央防疫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估測,國內未來染疫人數有可能累計多達三百五十萬人,聽起來讓人毛骨悚然,心驚膽跳,台北市長柯文哲則表示:高峰未到,至少燒四個月,由於陳、柯二人都有醫學專業,自非信口開河,隨便說說,亦即必有科學數據,就防疫保健康而言,確遵防疫規律,確實做好自律,非常重要。 大家都知道新冠肺炎爆發,由於傳播快速,席捲全球,國內疫情如同許多先進國家一般,官民聯手齊向病毒宣戰,雖然盡心竭力防堵抗疫,卻也奪走八百條人命,那時國內有些專家學者挺身而出,誠摯呼籲國人全力支持配合政府抗疫到底,不必驚慌失措,預測二年以後疫情消失,否極泰來,大家恢復正常生活,詎料病毒不聽人意,事與願違,猶如野火燒不盡,難料難防也難堵,曾有專家直指清明節連續假期即是關鍵,將是疫情加溫觀察重點,印證時下疫情發展狀況,不幸而言中,言及於此,大家除應倍加提高警覺,最忌心存僥倖,要有長期作戰心理準備,處處留心,事事謹慎。 無可否認,凡二年來,職司防疫大計的公部門,特別是中央防疫團隊同仁袍澤傾心竭力,專心致意,做對事,說對話,別無他圖,把防疫工作做好,將減損降到最低,心安理得,行善積德,必有後福。 金門醫療資源相對不足,過去兩年創下零確診紀錄,縣長楊鎮浯弗敢引為自傲,一再強調防疫美好成果,源自鄉親大眾共同努力,一點一滴,得來非易,彌足珍貴,此次國內疫情升溫,來得兇猛亦且量大,全國二十三個縣市無一倖免,尤以人是流動的,哪裡有人住居的地方,就有新冠肺炎病例發生的可能,欣見金門防疫團隊溯自新冠肺炎爆發初始,一直秉持著中央防疫政策要求、地區之特性,結合全民之力量向前行,證諸縣長楊鎮浯〈防疫優先,經濟併重〉政策原則政策正確,團隊成員敬謹從事,實事求是,未敢輕忽大意,為人民健康把關。 又如此次恢復馬拉松比賽,順應民意辦理慶祝迎城隍紀念宗教靜態活動,也都是經與各方一再磋商協議,集思廣益,權衡利弊得失,求其安穩所作之決定,所謂兩害相權取其輕,除了要求馬拉松參賽者,務必依照防疫從嚴之要求打滿三劑疫苗,還須在賽前出示完成快篩陰性證明、量體溫、全程戴口罩始得進場,參加人數也由千餘眾縮到七百餘人,至於浯島城隍文化季公辦部分活動,則採停辦或延期,並且對外詳加說明,讓大家瞭解,縣長楊鎮浯表示:「金門第一,鄉親優先」,「做對事,說對話」誠懇、實在是一貫服務主張與堅持,也是團隊同仁袍澤共同努力之目標,一切慎之於始,全程實踐,無怨無悔,舉凡鄉親大眾出自善意客觀公正無私之建議諫言,概願納為施政精進南針,惟望大家告訴大家,金門需要不斷進步,要相互包容、相互鼓勵才有力量,金門才有未來。 總之,際此防抗疫情非常時期,團結合作,一齊打拼,在防疫與拼經濟併進下工夫,加強應變,發揮戰力,共渡難關,重中之重,要中之要也。
-
居家防疫慶祝母親節
母親節日期是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天,今年的母親節日期為5月8號,往年大家為了慶祝勞苦功高的母親,都會選擇在餐廳聚餐,全家一塊慶祝,但今年碰到疫情嚴峻時刻,基於減少疫情擴散,還是呼籲大家在家裡慶祝就好,讓大家安心渡過一個美好的母親節。 母親節是一個為感謝母親而慶祝的節日,在世界各地的母親節的日期有所不同。母親節的概念起源於古希臘,這天希臘人們會向希臘眾神之母「赫拉」女神致敬。這項傳統流傳進了17世紀英國,不過意義改變,教會改為在母親節表達對聖母瑪利亞的崇敬。 母親節在美國成為法定節日,源自美國一名名為安娜.賈維斯(Anna Jarvis)的女子。她的媽媽在1905年5月9日去世,那天剛好是5月第二個星期日。而當時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安娜看見許多陣亡將士的母親與妻子孤苦無依,深感淒涼,因此不僅是為了紀念母親,同時也希望世人能正視「母親」對家庭、對每人的貢獻,安娜四處呼籲、寫信倡議,盼能設立一個法定節日感謝母親們的付出。 安娜在母親死後,將她的一生貢獻在爭取母親節合法化上。1907年,安娜在母親過世兩周年的日子,於教堂禮拜上發起一場紀念母親的活動,同時成為第一次母親節合法化運動。次年,安娜同樣在5月第二個周日舉辦更大規模的活動。後來不僅安娜所待的城市,其他州也逐漸受到影響,開始舉辦母親節相關活動。 終於在安娜努力下,1913年美國國會通過將每年5月第二個星期日定為母親節的議案;時任總統的湯瑪斯.伍德羅.威爾遜(Thomas Woodrow Wilson)也在1914年發表官方聲明,正式宣布母親節為美國合法國定節日。該決議影響悠遠,各國家慶祝母親節的日期不盡相同,但一年中需要有一天慶祝並感恩母親辛勞,已然成為世界共識。 台灣的母親節源自於美國的母親節,其實母親節最大的意義是希望人們不要忘了表達對母親的養育之恩,雖非法定節日,但因在禮拜天休假日,許多台灣人常常於當日帶母親上餐館慶祝,也會準備蛋糕、各式各樣禮物、禮金,或準備一束康乃馨致贈給母親。 近來疫情升溫,確診人數頻頻創下新高,引發許多討論,恰逢這星期日迎來母親節,也讓許多人相當猶豫「要不要聚餐」。對此,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直言「盡量不要聚餐」!他說,餐廳是最容易被感染的地方,因為大家會脫掉口罩用餐,所以自己會建議母親節盡量不要聚餐,把風險降到最低。 新冠疫情升溫,金門確診也破百例,走在防疫大作戰的最後一哩路,縣長楊鎮浯日昨特別發給縣府同仁一封信,期許大家同心抗疫,共同守護金門萬家燈火,他說:「疫情當前,團結就是力量!本縣疫情形勢日趨嚴峻複雜,防疫工作艱巨繁重不在話下,所有縣府同仁臨危受命,身為防治與因應疫情的前線工作者,為本縣的家家戶戶護航點燈,每一天都是與疫情搏鬥的戰鬥狀態。要特別感謝自疫情發生以來,所有同仁們為守護全縣人民生命安全、身體健康所作出的艱辛努力與重要貢獻。」 「在疫情面前,沒有人是局外人,面對疫情,有賴大家迅速行動、沉著應對;同時也考驗著我們的耐心和意志。此刻,正需要所有的同仁們勇挑重擔。是每一位同仁用自身的『辛苦指數』,換取金門的『安全指數』;此時,我們都是站在防疫第一線並肩戰鬥的重要戰友!」他「要懇託投身於防疫第一線、阻擊疫情的所有同仁,不忘初心、不辱使命,繼續堅守崗位,在金門防疫前線構築最堅固的盾牌。 讓我們以金門之名,同島一命、共體時艱,守護你我所愛的人-平安、健康!」字字發自肺腑。 時值一年一度的母親節,但願天祐浯島,天祐金門,讓疫情趕快過去,早日恢復往日時光。
-
推動食農教育 落實永續環境
我國的《食農教育法》於四月十九日經立法院三讀通過發布實施,讓孕育多年之食農教育有正式的法源依據和預算。食與農是自古以來密不可分的關係,也是人們發展農業的根基,更是培養國人認識食物、農業、土地乃至環境的動力,如能落實推動,將是我國未來永續生活發展之進程。《食農教育法》明定推動方針,將以「支持認同在地農業、培養均衡飲食觀念、珍惜食物減少浪費、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深化飲食連結農業、地產地消永續農業」等六大目標為核心。近年來,食與農漸漸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面對現代化、工業化及全球化的影響,顯現出一種與之對抗和競爭的關係,基於生命與生活在地化的思維邏輯,將自然地方資源循環利用、自產自銷及與生活文化相結合,成為社會永續發展之理論基礎。 地區在這方面並不落人後,如日前金寧鄉公所推出「好事花生~來當一日小農吧」活動,讓民眾親子一同體驗當一日農夫的生活;金門縣農會特別辦理農業經營體驗活動,讓食農教育從「生產到餐桌」過程中相連結,以認識農村與農業發展之重要性;金寧鄉樂齡學習中心以「金食在.尚安全.浯健康」課程推廣食農教育,讓食物與生活能相互結合,並於置入食農教育概念的同時,增進文化內涵;金門縣政府積極推動農村再生,分別在金沙鎮何厝社區及斗門社區,辦理「食農教育體驗活動」,讓社區成員對生活環境有更多啟發,分享當地居民的風土文化等特色,打造嶄新的村落走讀體驗;地區食農與創意加值工作坊為加強「金門區域亮點加值及多元增能培訓計畫」,也規劃系列食農教育課程,邀請專業講師分享「如何說好農村的故事」、「食農整合行銷」、「文案力與行銷技巧實務」、「產業創新加值」、「網路行銷平台建置實務」等主題內容,以培植更多的食農種子教師。 由以上推動食農教育活動之案例,可以看出金門在新法上路之後,諸多《食農教育法》實行的量能已經都準備好了,尤其在本縣三十年來推動環境永續教育的基礎上,更能駕輕就熟地推行,不僅和全體國民的飲食、營養健康相銜接,更對下一代金門人與環境永續共存的潛能開發助益甚大。 20世紀末西方速食文化來襲,傳統農食文化沒落,加上全球貿易自由化下進口農產品之影響,造成糧食自給率下降。為此,日本即於1990年代開始推廣「食育基本法」,也是全球第一個將食育入法的國家,該基本法最重要的是在飲食環境變化下,培養國民對於飲食之觀點,使其能實踐健全飲食生活,同時促進都市與農漁村交流與共生,建構食物生產者與消費者間之信賴關係,活化地方社會、承繼並發揚豐富之飲食文化,並推動對環境友善之生產及消費關係,提升糧食自給率。因此我國也在相關食農政策或教育活動之推行上因地制宜,讓食農教育法制化,倡議食農教育立法,發展系統性食農教育。 民以食為天,飲食可以連結從土地到餐桌過程中之關係,建構互助共好之良善循環,是連結人與自然、城市與鄉村的主要媒介。食農教育除可形塑飲食素養,並得藉由不同需求參與者之活動課程或行動策略,扮演傳遞農業多功能性及農村價值之角色,使原本孤立之生產者,打破地域限制,獲得消費者之支持,進而讓消費力成為農業結構轉型之強力後盾,也是地方創生推動之重要助力。因此縣政府也率先督促各鄉鎮農漁及教育單位,將食農教育視為全民終身與樂齡教育一環,深化至社會生活各層面。從學校、鄉鎮、社區及各機關團體開始,結合各個層面,以增進國民健康、傳承飲食文化、支持農業生產及活化農村社區之目的,讓食農教育以多元目標之方式,實踐生活價值之達成,以具體方法落實於社會各階層,讓飲食得以促進身心健康、家庭互動、文化傳承、糧食生產與環境保育,深化網絡之間的連結,以達成環境永續與低碳環境的目標。
-
社區環境清潔日之世代意義
社區環境清潔日,是許多社區經常舉辦的社區活動。清潔社區環境與所有居民息息相關,且能讓大多數居民參與、很快看到效果,非常適合社區定期舉辦。透過社區環境清潔,讓社區居民感覺社區的改變,也可以讓居民體會「大家一起動手」過程中的快樂,更是目前疫情下,咱金門縣各鄉鎮如火如荼之活動,諸如日前金城鎮。 鑑於疫情升溫,金城鎮公所為加強社區環境維護工作,鼓勵轄內社區參加「社區環境清潔日」活動,獲得全鎮25個社區熱烈響應。是日,鎮長李誠智親自巡迴各社區參加社區清潔日活動情形,除了感謝社區志工伙伴的付出與貢獻外,並特別提醒注意防疫工作。他進一步表示,社區環境清潔日,最主要是靠社區組織動員,發揮「自主清潔、自發整頓、自律清掃、自動整理、自我教養」的「社區五S運動」,希望能深入普及到每一個家庭。 此次社區環境清潔日的活動主題包括:社區環境打掃、病媒孳生源清除、植栽修剪、小廣告撕除、空地管理、垃圾減量、資源回收、銀膠菊鏟除等等。只要社區有共識,鎮公所清潔隊將全力配合,以提昇居家環境的生活品質。 公所特地表示,特別動員所有社區志工動起來,大家來清理消毒環境,不放過任何地點及角落。做好、做滿全面清消,因應疫情嚴峻挑戰,積極做好環境防疫消毒量能的充足準備。更感謝鎮內各社區默默付出的志工們,熱心、無私的付出,持續在社區進行環境清潔維護,穿梭在大街小巷,不畏疫情影響,更有效結合社區人力,共同維護社區環境清潔,讓金城鎮的社區增添綠意,是社區環境最佳的守護者。 我們在樂觀其成外,基於共襄盛舉之故,特提出一些實務經驗以供參考。眾所周知,此項活動,對每一個家庭而言,或許不困難,但是要動員全社區的居民一起清潔,就全國各社區之經驗,通常須關注下列細節以應。 首先是要讓居民共同參與策畫的過程,包括決定日期、清潔的範圍等等相關的事項。總之,要找出居民認同、有興趣的課題,才能吸引他們參與。並且儘量設計讓所有人,都能參與當天的活動,以提高大家的參與感。 其次是,透過參與者推銷「社區清潔日」的計畫,引導居民思考「完成後,我們社區會變成什麼樣子?對社區有什麼好處?」讓所有居民知道這個計畫。並設立一個或多個聯絡人,讓居民的意見或問題,可以直接向聯絡人表達。且事先要預備好當天所需要的工具或材料,如除草機等。 再來是準備工作清單,將時間的分配、工具和材料分配、人力的分組及配置、甚至是休息時間的串場主持人,都有清楚的記載,讓參與的人清楚自己的職責所在。但最重要的,是千必須先規畫好如何「慶功」?讓大家有機會表現當天的成果,慰勞一天的辛苦。 總之,建立「透過公私部門的結合,共同營造優質之生活環境,建立乾淨、整潔、優美形象。更希冀藉由(志)義工們在地環境清潔民間力量,發起帶頭示範作用,強化大眾自主參與及維護環境之責任」之共識,何嘗不是社區環境清潔日之世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