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
為檢調加油為金門加油
日昨金門地檢署針對地區幽靈人口展開查察,不但傳喚80名涉嫌人到案說明,還同步針對12位專辦遷徙戶籍的「受託人」展開搜索,強勢展現了檢調查察幽靈人口的決心。 幽靈人口固然不一定能與賄選劃上等號,然而以不當手法影響選舉結果的意圖卻是一致的。坊間也已傳出消息,由於檢調的強力查察,有些「錢」已經發不出去了。顯然檢調單位所展現的決心與魄力,已產生了一定效果,這樣的結果讓人欣慰,卻也讓人驚心與憂心。 欣慰的是,檢調導正賄選歪風的決心,以及雷霆掃蕩的魄力,讓這場關鍵的三合一選舉,能讓候選人在起跑點上求取公平競爭,維護了民主的核心價值;令人驚心的是,不論檢調單位如何強力宣導、強勢查察,仍有少數候選人心存僥倖,意圖以不正當手段剽竊民主果實;憂心的是,至今仍有部分鄉親,或說古意、或曰貪婪,竟仍為了這區區幾千塊錢,等待出賣靈魂、出賣金門。 本報先前撰文倡議選賢與能才能重振金門,文中特別提到美國第二十任總統加菲爾德。事實上,加菲爾德是美國歷史上少數於任內遭刺殺身亡的總統之一。加菲爾德在任期間(1881年),正是美國改革「政黨分贓」弊端的關鍵時期,他的死,讓美國朝野深切體認制度建立的重要性,隨即在兩年後由國會通過「彭德爾頓文官改革法案」(Pendleton Civil Service Reform Act),此一法案不但成為美國民主制度的重要基本文獻之一,由於朝野掌握了「總統之死」的改革契機,美國由此建立了可長可久的文官制度,傳衍迄今。 於此再次提及加菲爾德,主要用意是要提醒鄉親,金門就像當年的美國,也正站在轉變與發展的關鍵十字路口,選民只要稍一不慎,影響所及將是五十年、甚至百年後的金門子孫。換言之,十二月五日鄉親們所投下的每一票,不僅僅只是選出一位縣長、縣議員及鄉鎮長,更是對金門「改革」或「沈淪」的重要抉擇。 倘若鄉親仍受到賄選影響,或為了人情、宗親等因素,寧願出賣靈魂、出賣金門,所帶來的一切「苦果」,金門人必須自己吞下肚!倘若鄉親願意冷靜思考,從金門的未來著眼,從政見中慎選「未來」,由此所產生的地方領導人、民主代議士,或成改革金門的契機。 在此,我們必須為站在第一線的檢、警、調相關單位鼓舞、喝采,希望能持續加強查察,徹底杜絕不良選風;同時,我們也要懇切地呼籲鄉親,民主的真諦與金門的未來,決不是五千、一萬可以收買。當您收下這五千、一萬,請您記得,被出賣的不僅僅是一個人的靈魂,更是整個金門的未來。 為了子孫更美好的生活,為了金門更美好的將來,我們還要不厭其煩地再次提醒鄉親,不賣票、不買票,這只是基本功,大家還要進一步積極站出來,揪出一小部分破壞民主核心價值的害蟲,確保金門的未來不會葬送在少數靠買票當選的劣質候選人手中,讓我們共同用實際行動,為金門加油!
-
敬愛的鄉親政府反賄工作不能沒有您
選戰白熱化,支票滿天飛,如此選舉情景,還需選民慎斷明辨,讓真正人才脫穎而出,負起擔綱服務之大任,謀求大眾最大之福祉! 年底「三合一」選舉,業已進入倒數計時階段。隨著投票日期逼近,選情溫度急劇昇高,尤以問鼎百里侯參選者,藉於各鄉鎮成立服務處,紛紛提出政見,端出牛肉大餐,開拓人脈,匯集人氣,究竟誰是「意中人」?其實選民早有定見。 選舉如同作戰,為求勝算,各出奇招,未嘗不可。惟若選前嘩眾取寵,信口開河,選後政見浮沉,未能全部兌現,到時留下話柄,又有什麼意義? 此期間街頭巷尾,都在談論選舉問題,誰是賢能,誰係庸才,都在關心金門未來,領航者太重要了,因而如何防杜庸才倖進,選對人,做對事,選民善用神聖一票,即是主要關鍵。 無可否認,有輸贏即有是非,爭名利必有恩怨,邇來社會賄聲賄影,甚囂塵上,似有若無,撲朔迷離。要問地區究竟有無賄選情事,「確定」大於「否定」。不惟心繫家鄉有識之士深惡痛絕,也讓關切金門未來前途發展者,感到憂心忡忡,倘再如此蔓延下去,所選非人,讓祇想藉由選舉求取名利,而不專心服務者作威作福,真不知道金門明天在那裡? 成名不易,美譽難保。金門由「反共前哨」到「台澎金馬屏障」,其間歷盡滄桑,功在國家。很難得享有「海上公園」、「地下壘堡」、「美麗寶島」、「快樂縣」、「福利島」,也是全國唯一乾淨土之美譽。所憾曾幾何時,有樣學樣,其中選舉賄選,不就是自外移植而入嗎?看待此一陋習,頹風助長,個人事小,金門事大,真愛金門,無由任其持續存在。 賄選之定義,不以「金錢」買賣選票為已足,舉凡以暴力及各種不法介入選舉,導致選舉產生「質變」,或有影響選舉公平與公正之結果者,既是反賄之要項,也是查察之重點,檢調警政機關嚴密佈署,積極動員,全面查察,除惡務盡,辛苦備至,值得敬佩,而也對於受理檢舉賄選案件,提出「絕對保密」、「確保安全」、「依法給獎」三大保證,務請大家放心,勇於檢舉。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選風敗壞,其來有自。亟需大家深思反省,同心同德,集中力量徹底連根拔除,否則,可能釀成災難,禍及子孫,影響國家安全、社會安定、人民福祉,不知以為然乎! 政府雷厲風行,全面反賄與查賄,用心可謂良苦,祇是野火除不盡,春風吹又生,亦且檢調警政機關人力有限,立案偵查與審理過程時間冗長。亦且「殺一不足以警百」,難以高度發揮「懲前毖後」功效,唯有從修法與教育兩方面深入檢討改進加強,如何想出「釜底抽薪」良方,需要政府痛下決心,正本清源。 再者,明敵易打,暗賊難防,賄選者,即如斯也。躲在暗處,進行交易,願打願挨,出自雙方默契,取證不易。緣此,言者諄諄,聽者藐藐,更因社會功利主義抬頭,人生核心價值遭到嚴重扭曲,明知買票與賣票賄選行為觸犯刑章,依然有人鋌而走險,以身試法。 俗云:「小善不為,大惡照幹」,賄選與毒品交易,即是例證。換言之,如果一方斷然拒絕,賄選就能減到最少。再說,與其耽心受怕,要與檢調警政機關查賄人員拔河,逆天買票行賄,貪心暗行,何不光明磊落,抬頭挺胸,正派選舉,淡泊名利,留住尊嚴美譽,何苦為了蠅頭小利,輸掉人格,賠上自己及家庭之幸福。 反賄與查賄祇是階段性工作任務,辛苦了檢調警政同仁,希望大家支持鼓勵之餘,也能相互期勉,切實自我做起,齊向「賄選」說不,苟能蔚成風尚,則污名盡除,金門幸甚也!
-
華僑為金門之母
素有新加坡船王美稱的僑領張允中,昨日在家屬陪同下循小三通管道返回原鄉金門謁祖,並參與其尊親「張文夏、黃玉燕紀念館」落成,及「財團法人教育基金會」成立等儀典。若從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算起,張允中背井離鄉已經70餘年。他在海外的成就,對故鄉金門的關注,常為人所稱道。昨日他對未來「金門大學」的許諾,則讓人再一次憶起「華僑興學」的美麗故事。 金門這塊土地,承載了太多歷史悲、喜劇,早期經歷過明清之間的堅壁清野與遷界政策,使金門成為空城與廢墟,嗣後又有海寇侵擾,盜賊出沒,讓先民難以安居,1949年國共內戰,更將金廈原本緊密的臍帶連結從此斷裂,並展開長達一甲子的對峙、隔絕。然而,金門卻又是一座文風鼎盛的之島,進士、舉人不勝枚舉。諸多矛盾、衝突糾結在這座小島上,先民不得不遠走南洋謀求發展。近百年來竟也成就了下洋客僑匯興鄉的美談。散落在各自然村的洋樓,以及「集村」式的山后民俗村,都是這段艱苦歲月所留下的印記。而金水國校、古崗學校、睿友學校、浯陽小學等,則見證了華僑興學的歷史。 有關華僑對金門的貢獻,以新加坡為例,根據楊樹清《閩風南渡》一書的記載,早期赴星島經商有成的古崗人董春波,曾大力出資設「金門公學」;古寧頭人李炎涯,熱心教育與公益事業,被當時的僑親稱為「金僑縣長」;而后浦頭人黃良檀公子黃安晃,1914年出任新加坡金門會館總理時,結合湖前人陳芳歲等百餘僑親共倡金門設縣,由此促成了1915年金門正式設立縣治。諸多歷史在在印證了,華僑,確實是金門之母! 先前已多次返鄉的馬來西亞丹斯里拿督斯里楊忠禮,以及新加坡黃祖耀等僑領,他們不但心繫故鄉,更心心念念掛記著金門高等教育的發展,數度捐資挹注,協助國立金門技術學院推展校務。昨日返鄉的船王張允中,也同樣時時關注這座最高學府的發展。 平情而論,金門大學島確實攸關金門未來發展,其中國立金門技術學院的升格、正名為「金門大學」,以及陸生來金、來台等政策更是至關重要,核心中的核心,實有必要結合海內、外一切力量共同促其實現,而華僑的力量更是不容忽視。 金門高等教育的發展策略,誠如金門技術學院校長李金振所言,應從延聘「一流師資」做起,方能進一步教授出「一流學生」,打響「一流學府」的名號。未來該如何結合海內、外金門鄉親的力量,有待相關領導人發揮智慧。 我們欣見大馬丹斯里拿督斯里楊忠禮近年來持續捐資興學,也樂見船王張允中應允將在「關鍵時刻」提供「關鍵協助」。期盼「大學島」夢想能在鄉親共同的關切,僑親的共同支持下,築夢踏實,早日實現;我們也呼籲海外鄉親持續關注故土的發展,除了捐資興學之外,還能返鄉投資,尤其此時正是兩岸春暖花開的關鍵時刻,金門的未來,需要全體鄉親的共同努力,更需要海外僑親的積極參與,讓全球金門鄉親透過故土重新連結在一起,共同參與金門築夢的過程,再一次重現華僑興邦、華僑興學的光輝。
-
選賢與能才能重振金門
曾任美國第二十任總統的詹姆士.加菲爾德(James Garfield),於一八七七年發表一篇讜論:「人民必須對他們的民代及政客負責;假若民代及政客無知、粗魯、貪腐,那是因為人民願意容忍無知、粗魯、貪腐,在廟堂中代表他們;假若民代及政客明智、勇敢、純潔,那是因為人民要求這些品德,在廟堂中代表他們。」聽來與當前國內政治生態是如此地貼切。如是,則一百多年前異國賢哲的苦口婆心,亦可視為鄉親年底選戰前的期許,撫今追昔,能不浩嘆! 美國建國以來表現的亮麗拔萃,風靡全球,史上屈指可數。然而回顧美利堅兩百年來的建國史,並非一逕天朗氣清;納粹的席捲歐陸,共產黨的半壁對峙,越戰的陷足泥淖,伊朗、伊拉克的頑強抗拒,水門案、柯林頓性醜聞、布希用兵中東的爭議,乃至今日金融風暴的始作俑者等。這些風雨霜雪,也曾令巨國灰頭土臉;但盱衡當前文化、科技的潛力及影響,本世紀仍然不見足與分庭抗禮者。雖然國人每以為本世紀是中國人,或是台灣人的世紀而自許,其實只要稍有理性的人都知道,那恐怕只是民族主義者的口號而已。 他山之石,足以攻錯。與其臨淵羨魚,視美國富強為天時、地利的得神鍾愛,不如勃生有為者當若是的雄心。美國之所以能夠締造盛業,固然不能忽略其得天獨厚的廣袤疆域,豐富資源;但論及地大物博,前蘇聯與南美的巴西並不遑多讓。若論人才的充沛,科技的領先,昔日納粹德國也甚有可觀。但為何納粹潰敗,蘇聯解體?由是觀之,美國之所以能於建國兩百年內成就傲世風采,光華日新又新,關鍵在政治體制的健全,及公民意識的提昇。 美利堅開國群賢多有恢宏高遠的視野,方能以相互制衡的三權分立,為美國奠定千秋萬世的不動磐基。民選的參、眾兩議院,既是百姓的喉舌,也是百姓監督政府的耳目。因此,參、眾兩院成員的素質,非但攸關政風的良窳、國運的盛衰,更反映一國民眾的水平與價值觀;兩黨雖然政治理念涇渭分明,然而對於政治操守,基本學識能力,都能遵循一定的尺度。倒非美國多賢人善士,而是選民對政治人物的要求;敗德壞行等醜聞一旦傳出,必遭選民唾棄。 回顧金門,各種文過飾非等亂象早已取代公理正義。而宗親、黨派、人情更早已取代選賢與能的理想,表面看之,似乎民主風潮早已深入人心;但用心觀察,卻不得不令人想起史丹佛大學載蒙教授的名言:如果太天真看待民主,將會受到社會混亂的反噬!而其原因,就在於選民失去了理性與知性,因為受困於金錢、黨派、宗親、人情等因素,以致失去了選賢與能的本務,而忘卻了有什麼樣的選民,就有什麼樣的政客與政策;有什麼樣的政客與政策,人民就過什麼樣的生活與環境!鄉親們,您要過什麼樣的生活與環境呢?就在於您手上的那張選票,因此,唯有選賢與能,拋棄金錢、宗親、黨派、人情的壓力及利誘,才能重振金門!
-
掌握早療黃金期﹐改變慢飛天使的一生
本縣為落實社會福利政策,全面積極推動福利工作,對於老弱婦孺與弱勢族群亦關懷備至,而兒少福利與身心障礙者福利尤為諸多福利措施中的一環。為加強照顧發展遲緩兒童,減少接受服務之障礙,本縣特別成立早期療育聯合服務中心,透過早療委員會協助推動,期能掌握早期療育黃金期,改變慢飛天使的一生。 每位孩童都是父母心中的寶貝,天下父母對於身心障礙孩童的愛並沒有改變。發展遲緩兒童,仍是父母心中的天使,不僅需要父母的愛,也需要社會全面的關懷,本縣結合社會福利、醫療衛生與教育部門等專業人員,以團隊精神,建立合作機制,共同推動發展遲緩兒童通報及轉介服務,俾能適時把握早期療育復健,讓身體機能與各方面發展獲得補足,同時也減輕家庭負擔、維持家庭正常功能。 本縣自九十二年底開辦早療聯合服務業務至今,六年來通報累積個案量達七百一十四人。藉由門診進行「零至六歲兒童發展篩檢活動」能夠儘早查出兒童發展問題,是準父母不可疏忽的重要功課,「早期發現,及早治療」則為遲緩兒童療育期程的關鍵步驟,當家中有發展遲緩兒童時,長期的照顧與教養為家長帶來重重負擔,政府有責任提供支援協助與服務,以改善家長生活壓力,並提升其「親子效能」。 掌握黃金期,適時就醫接受早療服務,透過學習和特殊教育,將可克服發展遲緩的現象,並改善兒童社交能力,進而參與主流教育與生活常規活動。在學習認知上,特教老師與專業治療師協助發展遲緩兒童提升學習能力,而家長則始終是最好的照護者,也是居家時刻最好的老師,不可放棄其溫馨慈愛而無可取代的角色,當經常向專業輔導團隊尋求支援,諮詢照顧技能。 為提供慢飛天使家庭最好的支援與服務,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聯合服務中心結合著公部門單位、專業治療服務團隊與推動委員會,共同展開一系列認知學習、醫療訓練等服務課程;投入人力包括孩童父母、特教老師、專業治療師、諮詢委員、推動委員與社工人員等,分工合作,各司其責,莫不期待藉由資源整合,匯集眾人關懷與努力,能讓慢飛天使改善學習與生活能力。 早期療育期程必須以「家庭本位」的服務理念和做法為基礎,家長不能因生活壓力而置身度外,更須積極參與,陪同發展遲緩兒童一起成長。同時學校是個教育場所,不是醫療單位,而特教老師也僅司學習指導與生活協助職責,專業的治療行為還須由治療師或醫師執行才是。就學習過程中,家長與老師可謂教育合夥人,必須建立良好的親師互動,積極有效的親師溝通可協助老師、幫助家長,有助於發展遲緩兒童的學習成長。關懷發展遲緩兒童,是我們共同的責任,家庭、學校與社會,同心來關懷慢飛天使,讓大家的愛改變他們的一生,誠為本縣落實福利城市的重要工程。
-
兩岸的「柏林圍牆」何時倒下﹖
──從東西德「柏林圍牆倒下」二十年思索金馬冷戰島嶼 就在金馬人民慶祝「一一○七」解嚴、解除戰地政務十七周年後二天,十一月九日,遠在歐洲的德國,十萬人聚集紀念「柏林圍牆倒塌二十年」,規模之大為歷年僅見。各國領袖,包括德國總理莫克與總統柯勒、法國總統沙柯吉、波蘭前總統華勒沙、蘇聯前領導人戈巴契夫等都重回歷史現場,重演當年東德人衝破鐵幕呼吸到第一口自由空氣的歷史記憶;代表美國總統歐巴馬出席紀念活動的國務卿希拉蕊,對照今昔,發表談話時觸及,「促使柏林人推倒圍牆的理由至今仍適用,當時所擁護的自由,今日仍彌足珍貴」,一句話,道盡了告別冷戰,追求和解,迎向民主開放的人類永恆價值。 但就在各國紀念柏林圍牆倒塌二十周年之際,朝鮮半島海域再掀波瀾,兩韓軍隊為一艘闖入的船艦開火互控侵犯領海,也造成了甫獲諾貝爾和平獎的美國總統歐巴馬到訪亞洲、南韓前夕的另一波緊張對峙關係。 號稱世界級冷戰地標的柏林圍牆已倒下,南北韓板門店猶戒備森嚴,國共兩岸的金馬仍處在和戰曖昧結構。用人民的力量推倒政治高牆,「柏林圍牆倒塌二十年」事件,尤足給「冷戰島嶼」中的我們省思、玩味。 「柏林圍牆倒下」那一天的簡要歷史敘述是這樣的:一九八九年十一月九日晚,東德共黨政治局委員夏波夫斯基開記者會宣布,將開放限制東德人民出境、旅行的限制,不意他把話說得太快,「我們今天決定,每位東德公民都能穿過檢查哨離境」,透過各國媒體傳播,一發不可收拾,「柏林圍牆倒下了」,無法阻擋的東柏林人連夜湧向全長一百五十公里的圍牆各檢查哨要求出境,人潮愈來愈多,在遲遲未接獲上級指示如何處理的情況下,一名東德軍官自行作主下令開放檢查哨,骨牌效應中,東柏林間的檢查哨一座接著一座放行,上萬東柏林人在尖叫歡呼聲中踏上西柏林。一面面倒下的圍牆,最終促成了兩德統一。 話講太快的共黨政治局委員、未動武阻止攀牆者的守牆衛兵,一連串的「偶然」,促成一個歷史的「必然」?如果從大世局的角度觀看,世界上所有的「分裂國家」,包括東西德、南北越、南北韓及台海兩岸,走到一九八○年代,都面臨了冷戰與和解的思維,中共領導人鄧小平決定「改革開放」,台灣的國府領導者蔣經國宣布解除軍事戒嚴,蘇聯的領袖戈巴契夫提出了「新思維」,東德人民也不斷上街要求改革,衝破邊境限制;柏林圍牆一夕倒下,導致德國統一,東西冷戰結束,也使得蘇聯和東歐共產政權土崩瓦解,說明共產主義終將動搖,冷戰對立終將結束。 從東西德的柏林圍牆倒下,再來觀看同樣處在長期冷戰對峙的海峽兩岸,特別是金門與馬祖,與中國大陸咫尺之隔,每一寸土地也幾遭國共烽火劃過,長處軍事戒嚴、戰備位置與共黨隔海對抗的政軍屬性,使得金、馬常被世人用以和東西德的「柏林圍牆」、南北韓的「板門店」相提並論,甚至被視為世界三大冷戰遺區,美國哈佛大學教授 Michael A‧Szonyi於二○○八年出版的英文著作《冷戰島嶼│金門前線》,即突顯、深化了金門的國際冷戰島嶼地位。當「柏林圍牆」倒下,為冷戰的終結揭開序幕已二十年的今天,看似開放、交流熱絡,處於昇平之境的海峽兩岸,實則仍身陷統獨之爭與飛彈部署的政治、軍事干戈擾攘之中,兩岸統一仍有一段未可知的漫漫長路要走,此際,我們殷切的再次提出,兩岸領導人何妨就以金馬做為一張化解冷戰的小板凳,在此坐下來會談,甚且共同簽訂兩岸和平協議,就讓兩岸的「柏林圍牆」從交戰的金馬開始倒下吧!
-
從平潭經驗看金門發展﹗
縣府「平潭島考察團」日前結束考察平潭島的行程返回金門,縣長李炷烽要求相關部門儘快彙整所帶回的資料,做成完整又詳實的考察報告,也檢討目前的各項政策,積極向中央來表達金門的請求和建言,也希望藉由大陸平潭政策的激勵,能獲得中央更積極的重視,給予金門更開放的政策支持,引領金門向前推進、向上提升。 平潭是福建的第一大島,距離台灣六十八海里,是福州市的轄縣,有「千礁島縣」之稱,是著名的漁縣基地,更曾是對台軍事演習的所在地。而如今的平潭即將成為對台特區,新名字叫做「福州(平潭)綜合實驗區」,這個曾經是共軍假想中登陸的「台灣小島」,可望在兩岸分隔六十年後,成為兩岸「共治、共管、共同發展」的實驗區。李縣長在任期之末猶思率領縣府團隊赴平潭島觀摩考察,其對金門可能被邊緣化的憂慮,不言可喻。 平潭值得我們借鏡之處,便是開放的政策,以及執行力。姑不論規劃中的兩岸「共治、共管」理念是否成真,單是劍及履及的建設及施政魄力,便令人望塵莫及。平潭島的建設有著發展海西經濟區的內涵,而大陸對於國務院的「意見」、中央定調的政策,經常是傾全省,乃至全國之力來極力促成。「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正彰顯著從中央到地方一以貫之的精神與執行力。反之,此種政策要是落在台灣,不可免的一定是吵翻天;吵著三年五載都不一定吵得出滿意的答案。兩岸基本政治體制的不同,正代表著政策落實的差異;當我們苦苦尋思「別人能,何我不能?」時,正該冷靜的想想,什麼是我們可倚仗的優勢,又該用何種態度闖出一片天! 事實上,對金門與平潭而言,其利基都在「先試先行」;小三通是個例子,平潭的超前規劃,更是政策上的必然。金門是兩岸交流的先行者,按說是存有優勢的,但平潭發展經驗恰恰告訴我們,在兩岸融冰、大三通逐漸加溫下,中國正試圖藉由「平潭綜合實驗區」的先行,建立起和台灣直接交流關係,金馬離島的邊緣化便成了極有可能的事實。值此關鍵時刻,如若我們卻還抱著經行政院「備查」的「金馬中長期經濟發展規劃案」打口水戰,在施政的成熟度和戰略高度上,已然不合時宜。 平情而論,不論大陸對台的經建舉措如何的躍進飛升,終究免不了政策穩定度不足,人才、資金、技術需仰賴外界奧援的缺憾;而金門,正該周全這方面的互補性,利用兩岸關係轉變的契機,增加與大陸的連結,並運用當地優勢,結合台灣產業資源,創造自身獨特的競爭力,帶動觀光以及其他產業的發展;如是,兩岸才有互助對接、共創雙贏的可能,如若一任當前的夸夸而談以往,相信未久後,金門落後的不只是經貿建設而已,而是基本生存的競爭力與條件。 總之,當前的平潭島對金門而言,是激勵,更是警訊。兩岸的交流是一步一腳印的過程,再多瑰麗願景的擘劃都需要執行力的落實;中央此時何妨認真考慮一下,成立離島建設辦公室,力行支持政策與開放路線,因為唯有具體的將「先試先行」的戰略落實到位,才能真正統合彼此的政策思維,為可行性創造更有利的空間與條件!
-
建構林翠草茵的金門
「把黑與白舞成一幅潑墨,哀與怒在幽篁裡尋解脫;把光與影佈置成妳與我,情由我定奪,下筆濃淡在我!」日前,位於林務所東側的「金門竹類標本園」隆重開園,據報導,此園區蒐集東亞地區特殊或高經濟價值竹種,計有一百六十餘種,面積約三公頃,竹種最多、規模最大,堪稱為目前國內竹類標本園區之最,更為金門帶來另座戶外生態遊憩景點,與之前林務所推廣種植草皮之盛舉相互輝映,允為金門盛事。 生態島本就是金門最具潛力與最具前瞻性之工程;金門昔日在軍方基於戰備、地力等關係,全力植林,不但促使金門成為海上公園,更成為有名之生態島,只可惜自解嚴以來,由於一些無知鄉親或受功利主義影響,或受水泥叢林等末流影響,以致無知地大肆砍伐林木、剷除草皮,進而自以為先進、自以為現代化地以水泥等人工建物取代之;更別提胡亂建造一些毫無美學意象之建築物,誠令一些先進人士觀而退卻,更無法理解何以有此種無知之舉動。幸而在此關鍵時刻,仍有不少有識之士,大力阻止此種不當事件發生,更進而以各種方式力倡生態教育與行動,如林務所即是。 為了鼓動全島、全面、全民植林,林務所除加強擴大苗木培育和造林外,並結合鄉鎮及學校機關團體,由點而線而面推動系列造林及美化工作,今年九月起更再次下鄉推廣,邀請社區里民,希望藉由鄉親一人一手、一生一樹、愛護地球、美化金門成為綠海家園。而其目標即是:增加培育各類苗木數量,無償提供各級單位及鄉親索取;配合各鄉鎮公所等單位,延續辦理植樹造林活動;營造各社區綠帶空間景觀特色,發展觀光產業資源;加速排雷後區域森林再造,提高國土綠覆率,營造無雷生態島;推廣生態保育觀念,落實環境保護下鄉理念;加強既有森林資源保護,發展林業永續經營等方向邁進,假以時日,相信必有所成。 我們以為,從世界各先進國家之例子,生態島能否成功,關鍵在於家庭個人是否有此種觀念;也就是能將家庭週遭及個人庭院之林木、草皮視為家庭必須支出之單位;甚而比家具之價值更重視之。也因此,在一些先進國家,有不少人是以養護林木草皮為業,以此為維生之工作;因為所有的家庭都會有此消費。從草皮種子的選購消費,到草皮的修剪;從林木的修剪,到林木的培植,等等在咱們認為荒蕪、落後之景象,在西方先進國家卻因個人、社會之重視與維護,一變而成樹蒼草茵,令人心怡神清的社區景觀與生活環境。因此,如何讓鄉親有此突破性之觀念,才是金門生態能否屹立之所在。 因此,為了落實此種先進且突破性之觀念,毋寧以流通學上有重大發展的「宅配」入手;即相關單位如林務所等,應主動以服務乃至以爭取業績之心態,主動、義務協助有意之鄉親就其家園景觀之設計、林木、草皮,乃至本文所提到之竹林等之培植、養護,甚至鼓勵等措施,共同建構一個竹林、蒼樹、草茵的金門,其功至偉正在此!
-
請大家注意﹕賄選即是貪污的開始
今年年底「三合一」選舉,果如一般人所料,群英四起,角逐者眾。其中完成登記參選百里侯者即有七人之多,呈現「七搶一」,三足鼎立態勢,究竟誰能勝出,猶待深入觀察。 由於金門長期實施戰地政務體制,推動地方自治起步明顯緩慢,惟亦因為環境特殊,累積不少特別經驗,更因社會結構丕變,政治生態一變再變,就以行使參政權為例,巾幗不讓鬚眉,過去男主外女主內時代,儼然早已不復存在,每有政府舉辦選舉,不乏女性參與角逐,或因粥少僧多,選風日漸複雜,使得全國唯一乾淨土,難逃淪陷染塵之命運。 所謂「名與利」,就像連體嬰,如影隨形,難割難分,有人主張求名,先名後利。反之,有人夢想「名利雙收」佔有一切。或許此乃人性共同弱點,祇要不悖法、理、情,各取所需,並無不可,畢竟追求崇高理想,實現遠大抱負,乃是多數人共同堅持努力之目標。兩者對比,有志透過選舉,出而達成服務社會大眾者,比比皆是,將金門冠上「賄選島」之名,實也有欠客觀與公正公平。 有云:「選舉一時,名聲一世」。凡以不法手段取得之名利,終將事跡敗露,牢災難逃,遺臭萬年,殷鑑歷歷在目,豈可心存僥倖,鋌而走險,以身試法,自毀前程?如果賄選可以成就名位,何不慷慨扶傾濟貧?週而復始,同樣可以功成名就,受人敬愛,永遠尊為「善人」。面對是非對錯,寧不慎為選擇乎? 隨著選情加溫加熱,為了輸贏打拚,使出混身解數,祇要恪遵法令規範,都能獲得保障支持,惟若踰越「法令」與「分際」,我行我素,不惟「法」所不許,誠非社會大眾所樂見。政府強調「清廉執政」,同時呼籲「乾淨選舉」,選賢與能,但看具體端出牛肉,金酒招牌明亮,可以作為社會福利加碼後盾,也要談談如何將唯一「金雞母」,養得更肥更健康,發揮更大又久經濟效益,讓鄉親增強信心。 每逢選舉到來,諸多蜚短流長,謠言耳語,相互攻訐,爾虞我詐,繪聲繪影,紛紛出籠,甚有對簿公堂情事發生,凡此種種,不惟足以形成「門戶之見」,也亟易引起「姓氏對立」,與其說「此乃選舉期間症候群」,孰可免孰不可免,不如說「想得太近,看得太淺」,俗云:「人無百年紅,花無百日香」,功名利祿,如同糞土,唯有正派經營才有根本。 檢調警政機關聯手,依法積極查察賄選,苦口婆心,不厭其煩,宣導再三,為維護優良選風,伸張公平正義而努力,須知買票賣票都違法,希望大家勇於檢舉,縱使動員幽靈人口投票,都有可能違反選罷法,一旦查獲究辦,將會喪失當選資格,到時難以立足社會,得不償失,後悔莫及。 有位偵辦賄選,名噪一時情治機關首長感慨指出:「賄選即是貪污之開始」,對比所見所聞,正中時弊,發人深省。緣此,真愛家鄉,有心服務,應該各憑真才實學,爭取選民一致支持,乾淨選舉,乾淨落選不可恥,還可理直氣壯,心安理得。反之,非法求得虛名,藉此牟取不法利益,非僅可恥,亦且可鄙。眾口鑠金,終將身敗名裂,一無所有。 眾所週知,天底下沒有白吃之午餐。此語屢試不爽,猶如一首閩南語打油詩所說:「選舉沒撇步,勤行才有路,若要人照顧,打拚有法度」。茲再在此誠摯提醒社會大眾,法律不容挑戰,滌除「賄選島」污名,已然成為大家共同責任,願與大家相互勉勵之。
-
校園是民主政治教育最後的淨土
近來國內運動界傳出打假球放水事件,震驚社會,接續又傳出政府官員與爭議性人物共同出遊舉國譁然。一連串的負面現象皆反映出品德教育的重要性。不久之前,教育部所推動的「台灣有品運動」,即以「品德教育」為首,希望奠基於家庭、啟動於學校、實踐於社會,以達到「為人有品德、做事有品質及生活有品味」,成為品德、品質及品味兼具的現代公民社會。 今年地方三合一選舉正熱烈展開,競爭空前激烈。正面來看,應對多數人願意投入地方公共事務為民服務感到無比振奮;然一方面不免為金門長久以來選風的「賄聲賄影」憂心不已。日前李縣長即在國立金門技術學院校慶大會上,引用前任省主席的話說:「金門什麼都乾淨,唯獨選舉不乾淨」,並期勉全體師生能作為中流砥柱的力量,徹底改變金門選舉的污名。 李縣長在金門最高學府提出此警語實具深遠意義。校園一直被認為是道德與民主教育重要的園地。在校園中,學生接受公平、公正且有獨立判斷的思想薰陶,培育出健全良善具高尚品德的人格,這是學校應該秉持的基本教育理念,不容打折。可惜地,最近因為選情激烈,許多選舉相關活動已經因各種原因滲入校園。最普遍的即是候選人堂而皇之進入學校辦公場所拉票、散發宣傳品,如入無人之境,立下醜惡的範例。更令人憂心的是學生因打工或同儕關係參與候選人競選事務,倘若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淪為為候選人變相賄選及買票的工具,將嚴重違法而不自知。 殊不知「公務人員行政中立法」第十三條即明文規定:「各機關首長或主管人員於選舉委員會發布選舉公告日起至投票日止之選舉期間,應禁止政黨、公職候選人或其支持者之造訪活動;並應於辦公、活動場所之各出入口明顯處所張貼禁止競選活動之告示。」這應該由校方徹底實行,堅守行政中立,勿成為候選人在校的輔選中心,而各候選人也應自律自重,勿心存僥倖。 其實要尋求校園支持非常簡單,只要用心誠意關心教育文化,認真負責提出具體可行的政策,即可獲致教師、學生甚至是家長的肯定與支持。具體來說,在金門要全力發展為大學教育島,那麼各候選人應對促進大學教育的發展提出具體策略。如何在離島的環境下,創造一個獨立又穩定的教育環境,吸引學生來金就讀,鼓勵良好師資來金教學。亦即在這樣的前提下,如何落實地方財政對學校需求的支持,這些才是學校全體師生與家長所共同關切的。 總之,政府及學校應挺直腰桿拒絕一切選舉活動滲入校園。因為校園是民主與品德教育最後的淨土,不容任何的妥協、鄉愿與踐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