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
實事求是金門就有希望
年關將屆,節氣日濃,各行各業,忙上加忙,家家戶戶,灑掃庭除,趕辦年貨,喜上眉梢,準備祭祖拜神,迎接「福虎」來臨。 積習猶可改,正俗不能廢,中華固有文化,但憑「真」與「實」,世代傳承,歷久彌堅,淵遠流長,發光發亮。 值此政府各級機關,忙於清理積案,檢討為民服務績效,辦理年度施政計劃結合預算執行成果評鑑,期能找出得失與優缺點,藉以落實加強改進。雖是循例如儀,卻也創下諸多新意,限於篇幅,在此不作贅述。 欣見縣政府正在快馬加鞭,將於年前強化台金兩地「便民服務中心」有關工作,其中包括:增加編組人力,充實必備設施,改進作業程序,加強服務「深度」與「速度」。此與原有便民服務中心,或服務台之設置,目的完全一致,祇是服務「廣度」與「作法」略有調整與改革。諸如,完成編組人力,劃分責任區域,當於接獲申請服務資訊後,部分人員必須主動走出辦公室,由上而下進行訪視,直接洽詢服務,同時追蹤考核,回覆辦理結果。苟有窒礙難行之處,也將即時面予說明。如此不惟可望縮短公文旅行流程,政民互動之間,尤能充份溝通,雙方建立共識,以免因為「等待」產生誤會,達到異中求同,同中化異,消弭民怨,紓解民困之預期目標。 有改革,就有進步;要進步,必須改革。為能滿足民意需求,創新與策進,已是公僕首要工作任務,縣政府將在「親民、便民、利民」方面下工夫,正合鄉親殷切期待。 縣政府推動加強為民服務計劃方案,消息不脛而走,輿評普遍反應良好,證諸施政無假期,在既有基礎之上精益求精,使之發揚光大,即是不忘前賢,且是負責盡職之良好表現,金門之未來,棒棒能落實,理想不致落空。 再者,政府公營事業機構,民間企業廠商,每到年終歲末,同樣內外紛繁,除要清倉盤存,計算盈虧,期以整裝再發,凡此也是經營策略重點。就以金酒公司為例,長期固守著「金雞母」舉足輕重地位,今年營收總金額高達新台幣一百一十億餘元,扣除成本及上繳稅款之外,尚有餘額捐贈挹注縣政從事地方基礎建設及辦理社會福利事業,儼然成為地區經濟命脈。坦而言之,地區社會福利靠金酒,金酒公司全體員工,平日苦幹實幹,勞怨不辭,精神可佩,值得鼓勵。 李沃士縣長曾於近期一次下鄉訪問活動,親與臨海村落鄉親促膝談心,探求民瘼民隱,面對鄉親提出之縣政建言,非僅欣然接納,亦且誠摯表示:「『建設金門,福利鄉親』,為其任內施政總目標,也是施政計劃總主軸,將會帶動施政團隊,竭盡所能,負起責任,穩紮穩打,做一件是一件」。言下之意,不會徒託空言,而將與其施政團隊成員,群策群力,實事求是,面對問題,解決問題,能做一定做到,交出具體成績。真有困難,無法克服者,也會說明白,讓大家了解。 政治人物,貴在誠信,不誠無物,不實難以成事,縣政府面對地區不幸罹患「極重症」一百餘位鄉親,每月請領補助金額即將提高為新台幣四千元,同時宣布提高生育補助,單胞胎發給新台幣二萬元,雙胞胎發給新台幣六萬元,三胞胎以上每胞胎四萬元,如今「政見」成為「政策」,也是府會有志一同,關愛「病困族群,福利鄉親」之具體實踐。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受者滿懷感激,政府得到民心。 總之:「建設金門、福利鄉親」,「實事求是」四字甚為重要。看到地區媒體每日縣政新聞報導,讓人感到縣府施政列車已經全面起動。至盼秉持既定方針,由「上」而「下」,由「點」而「線」,由「線」而「面」,全面貫徹「實事求是」之要求,苟能蔚成風尚,金門未來希望願景不是夢,相信指日可待。
-
島嶼魅力談文創立縣
經過一甲子歲月,古寧頭戰史館仍是遊客必經之地,勾動可歌可泣的故事;一瓶瓶的金門高粱讓人痛飲、醉飲。但隨著戰地政務解除、金門開放觀光,這座島嶼的魅力是否漸次褪色,最後消耗殆盡?戰地神秘的面紗是否在撩起看清真相後,就不再具備吸引力? 近年來,地區觀光客源的穩定持平,一定程度印證了前面的假設。換言之,如果不能開發出新的創意,隨著旅遊市場的飽和,以及曾經訪金人數的逐漸累積,觀光產業的前景的確值得憂心。也因此,甫站上第一線的縣府新團隊,不斷積極尋求各種可能的突破點。昨日舉辦的「2010年金門地區藝文座談會」,探討的議題除了如何深耕文化,厚植發展基礎,更重要的是如何求新求變、掌握先機,透過文化創意產業此一金門發展最大潛力點,帶領金門走出一條不一樣的道路。 根據經濟部「文化創意產業推動辦公室」的定義,所謂「文化創意產業」指的是「源自創意或文化積累,透過智慧財產的形成與運用,具有創造財富與就業機會潛力,並促進整體生活環境提升的行業」,而選定的原則包括就業人數(或參與人數)多,產業關聯效益大,附加價值高。 以對岸中國大陸沿海各城市的發展為例,其起步之初往往以「經濟掛帥」,一路往前衝,暫時將文化、教育、文學、藝術等擺在最後,但經過三十年改革開放的歷程,再回頭從全局的制高點上觀察,各大城市也已經發覺,文化創意產業才是最終真正的決勝關鍵,因此近年來正積極透過政策引導,意圖在文創產業上急起直追。 金門擁有冷戰時期遺留至今,兩岸對峙最前沿的戰役史蹟,又兼具美好的自然環境,豐富、多元的人文地景,如何將這些「內容」,結合歷史記憶,以及饒富創意的各種文化、藝術活動,形成獨步全球、珍貴的旅遊勝地,這正是文化創意產業的核心,也是金門勝出的關鍵。 誠如縣長李沃士昨日在「2010年金門地區藝文座談會」中所言,文化立縣、觀光立縣,目前金門還欠缺一個整體性。而《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已經在今年年初由立法院三讀通過,成為我國國家發展的重要政策,行政院也正積極推動相關配套方案的制訂。藉由昨日這場藝文界的「高峰會」,相信縣府團隊將參酌、彙整各界意見,比照《文創法》的精神,以政策支持,引導、積極推動文創與經濟形成一種圓滿的配套,這不但是金門累積長期競爭力的當務之急,更是一項需要長時間努力耕耘的無聲工程。 必須強調,不論觀光、特產或各行各業,帶動金門前進的火車頭,都必須與文化創意密切結合,一節一節的車廂才能有豐富多元化的內容物,也才能讓島嶼魅力無限延伸。 期盼在縣府新團隊的帶領下,透過政策配套,能儘早激活這座島嶼的活力,以文創領軍,結合觀光與金酒等產業,打造一座詩酒並雅的美麗島嶼。
-
淺論縣土規劃
隨著政治環境的變遷,金門已由軍事重地轉型為經貿觀光要地。面對此一重大改變,我們以為,以金門地理客觀環境,不管是朝家庭休閒觀光業發展,或向經貿特區前進,或僑鄉閩南文化邁進,首先是必須以革命方式,重新規劃金門新縣土。將金門規劃成行政區、經貿區、文化觀光區三地帶,較能符合金門未來發展之所需,且借箸代籌以論供深思: 行政地區:不管就傳統風水或現代造鎮理念,或可以莒光樓周遭地區為中心,仿美國各郡之模式,聘專家學者集思,以能代表金門意象之建築工藝造鎮,重新建造行政機構,將所有機構集中辦公,配合寬廣之停車場、林蔭大地、機能動線等周邊現代功能設施,完成新金門之行政地帶工程。 經貿地區:以斗門附近廣大平原為中心,建構新穎、特色、現代功能之平屋建築(不必效台灣高樓大廈,沒用的)、良好之停車場、各街間寬廣之綠帶休憩區、寬頻之網路設施,集各種高科技之經貿、到地方特產,皆在此地集中,以現代管理方式經營之。 文化觀光地區:以僑鄉、戰地遺跡及古蹟為點,由國家公園、觀光局統籌規定,不僅在規劃維護之,更應使其活躍,諸如開發民宿等。金門蕞爾小島,但蔚藍海岸、潔白沙漠、稀有鳥類、清新空氣都是現今休閒之至景,但如何使這些景點活絡,就在於有計畫之經營。 而串聯這些景點之「生命線」者,在於林蔭步道、車道、森林、植草。例而言之,如從水頭至后湖止,可以芧山塔、文台古塔、漢影雲根、翟山坑道、后湖海灣為點,首先每個景點應重新整頓,進而沿海域線,規劃林蔭步道、自行車道、公車道,而沿道附近遍植草皮及植喬木如樟樹等,仿舊金山十七公里海濱,或新竹看海月之活動,規劃出海域景觀特色。 尤其是,金門是海島,理應朝海發展,營造一個親水樂園。金門得天獨厚,不遜蔚藍海岸的潔白沙灘,在此親水、知性、海洋活動當令之世紀,若好好妥善規劃為水上活動景點,觀光賣點,何嘗不是上天繼各種留、候鳥之後,賜給金門之天寶?但任何商機要永續經營,一定要有社會永續性,也就是要有市場永續性的理念。因此,針對這個咱金門得天獨厚之天然觀光、休閒、遊憩之物華天寶,相關單位應立即著手規劃,聘請專家組成一委員會,招商開發。 易言之,本項工程必須是由具有實務且國際性之機構來主導,而非訴之一批所謂的鄉紳;也不宜由官僚體制來主控,因到底專長各有不同,況也早不適今日市場,這也是何以社會主義潰散之原因。同樣,在政言政,官僚體制之公部門,最重要的是行銷此項政策、制定公平、有效率、具邊際效用之招商法規,做好完善之配套措施。處在分秒必爭之時代,最重要的是要有經濟效率,這也是現代國家、政府最重要的任務,所謂國富則民強,就是這個道理。因此,捉住商機、搶先商機、捷足先登,何嘗不是現代政府制定政策之決勝點?有了這個觀念,則不管是得天獨厚的金門海上休閒遊憩開發案,或其他利基之開發案,相信都可達到最佳之邊際效益,願以此與鄉親共勉。
-
全民同心牽動觀光產業熱潮
解嚴後,金門萬事莫如觀光急,不論政府或民眾,總是期待透過管道策略與專家協助,能夠為地區開創一片觀光前景,政府在推動觀光產業不遺餘力後,日前舉辦以營造金門觀光新形象為題的座談會,即是此一標的之延續。 當下全國各縣市戮力發展觀光,不外繞著「文化」與「觀光」話題打轉,隨著時代潮流與經驗累積,同時衍生出「文化創意」與「觀光產業」等概念和議題。大力推銷觀光的金門,將近二十年的經驗累積,觀光「錢景」大起大落,在島嶼魅力消耗殆盡後,總想求新求變,再創新猷。 金門解嚴後,歷任縣長莫不以謀求全民福利,提昇地方產業效能為施政目標,為開拓地方觀光產業榮景,經常延請學者專家集思廣益,企望再造金門觀光新魅力。在政府與學者共同努力下,觀光產業雖然屢次遇見瓶頸,諸如戰地神秘色彩不再,多元特色也漸失魅力,站在第一線服務民眾的政府團隊仍不可失志,既當各司其責,更須緊密相繫,方能妥善發揮效能。 在全球化浪潮牽引下,異類結盟不僅成為流行趨勢,且為企業大展鴻圖的利器。政府部門本是一個核心組織,首重同心協力,強調分工合作,各單位能否眾志成城,影響縣政團隊績效甚大。而政府推動觀光產業,組織間需要精誠團結,全民更需密切配合,針對觀光難題,抽絲剝繭,迎刃而解,方能踏出成功第一步。 政府關懷百姓天經地義,觀光產業推動成功即能發揮極大效益,進而造福百姓,顯然是振興地方經濟重要方案,卻並非唯一的手段。發展觀光產業,亟需「文化、教育」相配合,卻不能犧牲後兩者來凸顯觀光的重要,文化教育是固本培元的工作,都以厚實內在能量為主,唯有紮實去做,才能彰顯地區的人文涵養,並成為發展觀光的軟實力。 金門特有的地上景觀,曾經散發極大魅力,卻未能妥善積蓄能量,解嚴後,累積一千六百年的文化能量,在短短二十年內消費耗損後,觀光產業因而屢見瓶頸,起起伏伏,沒有誘因,即無法吸引人潮前來觀光,現實如此,「觀光產業」不爭氣,卻一味苛求「文化能量」,此亦不盡然正確。「建設」更應是觀光產業的支柱,精緻的硬體建設尤能為產業奠基,擴大社造精神,巧思田園建設,打造深具魅力的森林庭園,更能增添觀光產業無上風采。 金門發展觀光,客觀因素限制甚多,政府仍應發揮智慧,極力克服與創新。特殊景觀魅力驟然消逝,金門發展觀光還是有許多可供發揮的元素與空間,在感謝學者專家不辭勞苦獻策之餘,政府與民眾分別為觀光產業的領導與主角,尤應集思廣益,密切配合,唯有全民同心,眾志成城,努力克服難題,進而創新求變,同時恢復金門原有溫馨的人情味,重振觀光產業熱潮美夢必能成真。
-
文化發展博採眾議
──期待「2010年金門地區藝文座談會」的召開 「酒香四溢,詩酒並雅的白酒文化島」、「資產保存文化島」、「兩岸高等教育殿堂薈萃的大學島」,二○○九年十二月二十日,金門縣長李沃士的就職演說,在「接軌兩岸,跨足國際」的架構下,提出未來各項建設發展方向,其中也未忘記文化、教育建設這一環,上任一個多月後,李沃士立即指示文化局召集金台文化人士,定二月六日(星期六)上午九時三十分在金門縣政府第一會議室召開藝文座談會,針對金門文化發展提出針砭建言。 李沃士就任金門縣長的第一場文化會議,定名為「歲末敘暖,藝文薈萃│2010年金門地區藝文座談會」,廣邀旅台的藝術家李錫奇、在地的教育家楊清國等六十餘人與會,提供各種建言、提案,顯見了李沃士對文化人、文化發展的重視度。 經由主辦單位金門文化局的縝密思索,具體規劃,「藝文座談會」設計了八大議題:一、金門縣文化局成立六周年,對藝文發展的意義;二、位居兩岸之間,如何打造深具特色的金門文化;三、如何提昇金門文藝創作風氣?推廣地區人文書寫與創作;四、藝文社團對地區文化活動推廣之意義;五、如何結合台金縣籍藝文人士,共同推動地區藝文發展;六、小三通後,金門如何開創一個寬廣活潑的藝文環境?七、當前金門地區藝文發展現況檢討與建言;八、金門未來藝文發展的展望與願景。 八大議題,涵蓋了對文化團體、文化環境、文化活動的現況檢討、未來願景,可說是一次全方位的文化會議,並再次提供我們觀察、檢驗金門文化發展脈絡的機會。 金馬解嚴已進入十七年,金門文化局的成立也已六周年,以此時間座標,觀看金門文化發展,文史出版量百花齊放、歷史建築登錄與古蹟修護獨步全台、社區營造深根密植、表演藝術活動熱鬧滾滾……,與解嚴前的社會相較,無疑的,金門早已脫離戰地島嶼封閉體質,迎向一個豐富而開放的文化空間,身為金門文化推展的指揮手,文化局的用心看得見、用情感受得到。 然而,論文化現象、文化發展,除了硬體建設、業務與業績量外,它還有需要更深層的文化思維、文化深根,它不只要依靠官方的政策帶動,也需要藉助民間的力量爆發,「創意」與「熱情」也缺一不可。 放眼金門的文化面向,已經打下基礎,取得可觀的成績,但也有諸多待檢視、改善之處,其中最大的癥結在於「續航力」不足,譬如,「金門詩酒文化節」、「金門碉堡藝術節」等深具地方特色、且能與外界聯繫互動的活動,辦了幾次後即告中斷,再是整體規劃性較弱,譬如,為金門文史研究、出版拓荒、扎下根基、兩獲金鼎獎的《金門學叢刊》,在縣政改朝換代後即告消失,之後有文化局數百種出版品取代,項目繁多,內容不乏佳構,只是較難看出整體規劃與出版走向,削弱了影響力;再是文化行銷力有待強化,金門很多特色建築、藝文活動、出版品,文化局雖努力對外推介、行銷,但多止於單一發表會、記者會形式,如能再結合觀光資源,所能獲得的參與、發揮的影響必定更廣泛。 文化資源,金門有甚麼?缺甚麼?文化品質,如何打造?如何提昇?文化的繁複性,超乎各種工程建設,需要更細膩、精準的思維、大格局的方向,文化種子培育、發展成就,也能牽動一個地區的活力,建立土地自信,並吸引外界的投注、對話。新人新政,我們樂見「工程師治縣」的李沃士,上任之初即召開藝文座談,博採眾議,將文化納入一大縣政工程;我們更期待這場「藝文薈萃」的會議裡,不只「歲末敘暖」,也能挖出深層的問題,聽見真正的文化聲音。
-
寫一則金門的品牌故事
報載,滿載光榮戰果、戍守海疆六十四年的海軍中海艦,以及運補離島二十五年的武岡艦,雙雙功成身退。這兩艘除役軍艦將暫泊海軍左營後勤指揮部旗津廠區。中海艦於民國四十七年在金門外海八二四海戰擊沉多艘來犯的中國魚雷快艇,但當時船尾也被魚雷擊中重創,後拖往菲律賓修復七月餘,浴火重生,花費五十萬美元,約是當年美援海軍一年的全年費用。武岡艦則由昔日中船公司基隆廠承造,擔任外島人員、物資運送任務迄今二十五載,滿載外島官兵美麗回憶。 看到以上這則報導,想當然會臆想到砲聲隆隆、怒海翻騰的景象,這就是金門的品牌故事,亦是歷史、觀光資產之所在。遺憾的是,當下金門的觀光資源與導覽規劃極度欠缺這樣的故事鏈結;直言之,觀光的金門多的是陳展死物,匱乏生命的故事。金門歷經半世紀的軍管,有豐沛的軍事資源,復有保存完善的閩南文化、僑鄉遺址及自然生態,金門不缺精彩的故事,卻少了戰鬥級的品牌行銷力。 訴說金門的美麗,當從金門的品牌故事說起。有人稱金門俯拾皆驚奇、處處見美麗,卻說不上來感動在哪裡?多數隨團旅客只留下到此一遊的記憶,甚有陸客直陳:「金門不過是比大陸鄉下好一點,比都市差得遠的那個島嶼。」其實,金門勿庸跟別人比,金門不必去爭那遙不可及的「第一」,卻該想方設法的行銷近在眼前的「唯一」。 金門自解除戰地政務以來,一直自詡「觀光立縣」。了解金門的人,當會知道歷史資產的富美;但多數造訪金門的遊客卻徒留「到此一遊」的空虛。我們知道,觀光是種綜效性的產業,對金門而言,觀光發展的好不好,等同於金門有沒有生命力;在這個充滿生命故事的島嶼,卻以惡質競價、殺雞取卵的手段來販賣本該累世自傲的觀光資產。自八二三砲戰始,金門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二次大戰慘烈的登陸戰役,也讓法國諾曼地半島舉世聞名。然而,今日的金門,戰地資源未獲永續經營,觀光發展彷如夢裡雲煙;反觀諾曼地半島,始終是二戰老兵憑弔記憶、見證歷史的聖地。之間的差距在那裡?不外乎品牌故事的發揚與普世和平情感的累積。人人都知道諾曼地是個有充滿歷史溫情的旅遊勝地,金門則是景點處處、購物站林立的島嶼。為什麼要去?非去不可嗎?我們能否自信的回答自己? 品牌就是金門的競爭力與生命。缺乏主題性的議題引導,金門就像自廢武功的武林高手,只能隨著台灣本位的主流思維,淹沒在歷史的長河裡。我們對金門有許多的規劃與設想,卻從未認真的幫金門寫一則品牌的故事。從中海艦、武岡艦的除役,可以發展出什麼議題?捍衛海疆的戰役、士兵的生死別離、袍澤之情;船艦的沿革、兩岸軍力對比、台海昔今;老兵重臨、主題遊程、紀念性商品。這就是金門的品牌故事與魅力,也是專屬金門的好生意。廢此不就,錙銖於你低我廉,金門不忒傻得可憐? 故事或許會結束,品牌卻該保持潔亮與創新;軍艦可以除役,金門的品牌故事不該隨之蒙塵。未來,當我們重新省視金門觀光發展歷程,當可以驕傲的說:我們一直用心的擦亮金門的招牌,讓金門的品牌故事得以一代一代的傳承!
-
安居樂業社福島
近來有幾則攸關縣民權益的新聞特別引起注目,包括極重度之身心障礙者居家生活補助費調高,縣府團隊在島內、島外慰問、探視急難與弱勢鄉親,以及「縣民遭受意外傷害濟助辦法」的修正。向來被稱為「社福島」的金門,透過此次微幅修改法令,讓照顧的涵蓋面更完善,也透過縣府團隊「走出去」的一個小小動作,充分展露了以民為本的社會關懷。 在前述的幾則新聞當中,透過畫面可以看到新縣長李沃士對弱勢鄉親視若己出的溫馨關懷,赴台探視暫時在台接受療育鄉親時,也一再展現出人道關懷的精神。李縣長甚至向鄉親致歉:因為金門的醫療做得不夠好,才讓鄉親必須赴台接受療育,同時允諾將全力改善現況。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則是包括「金門縣身心障礙者居家生活補助實施要點」,以及「縣民遭受意外傷害濟助辦法」等幾項法令的迅速修正。該案起源於后水頭黃姓鄉親的大陸籍配偶,雖然嫁來金門幾年,但礙於我國對大陸配偶實施的「生活從寬、身分從嚴」等特殊政策,目前尚未能取得我國國籍。去年年底的一場嚴重車禍,則讓黃家陷入愁雲慘霧,不但家中有兩人臥病在床,原本地區「社福島」的各項福利,應可適當涵蓋或提供一部份協助,卻囿於其大陸配偶身分,使得這份政策美意打了「對折」。 此一事件透過警方勤區查察與警方的主動關懷而見諸媒體,縣府也因為此一個案,誘發了綜合檢討地區各項社會福利的反思,且在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陸續完成了相關法令的檢討與修正。 須知,縣府新團隊從縣長李沃士就職迄今不過月餘,新任的社會局長也才剛剛派任,如此短促的時間內,縣長與縣府團隊能立即站在縣民立場,從縣民所急、所苦出發,迅速做出回應,這一點絕對值得肯定!更充分展現了新縣長旺盛的企圖心,與縣府團隊的執行力! 回顧選舉期間,縣長李沃士提出的縣政藍圖,除了重大、經濟建設之外,當屬社會福利最受民眾關注。在他所擘畫的藍圖中,希望為鄉親打造一個「安居樂業社福島」,矢志全面照顧弱勢,提升社會福利品質。其中具體措施的第一項就是「加強弱勢族群津貼及增加就業機會保障」。這項承諾,透過日前的兩項法令修正,已經初步獲得實踐,讓社會福利照顧鄉親的涵蓋面由此得以更廣、更深。 落實對弱勢族群的照護,是社會福利的重要基礎,相信只要在施政上能繼續秉持無私無我、發揮人本精神,觸動並延續縣府團隊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相信金門的社會福利不但能持續獨步全國,還能繼續深化。 民意代表出身的新縣長李沃士,短時間內即能展現以民為天、以人為本的積極作為,值得各界喝采與鼓勵!而金門成為「安居樂業社福島」的未來,更值得期待!
-
持平看待檢察總長陳聰明主動請辭退休
檢察總長陳聰明,頃因監察院對其提案彈劾通過、並提出「急速救濟處理」附帶決議後,立即主動請辭獲准,亦將申請辦理退休,從此回歸一介平民身分,安渡有生餘年,就其個人而言,誠然也是美事。 也許陳聰明此一舉動,不免令人感到意外。其實,陳聰明之去留,已經早有定數,根據陳聰明自己表示:兩年前即有辭退之意,惟為維護任期因受保障制度,故而打消主意,言下不失節概,卻也針對監察院作出彈劾與決議,難掩「失望與不平」之鳴。自認帶領特偵組努力辦案,卻被有心人刻意攻訐,面對攸關個人權益大事,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尚有一點情緒上之反應,自屬正常。 再說,陳聰明為國內資深檢察首長,出身基層,歷練有成,能為前朝所用,應非偶然。如今竟在檢察總長任內,創下兩個舉國第一,既是新政府執政以來,第一個被監察院彈劾之現任政務官,也是司法史上第一位被監察院彈劾之檢察總長,曾是「位高權重,望重一方」,雖然未竟全程而下台,也是另一人生之開始。 宦海浮沈,人生無常,一切成敗,端在自己。有云:「司法為正義最後一道防線」,國人寄望殷切,只許做到最好,不許有損志節,事情演變至此地步,並非全然無因,其中過程關鍵,相信陳聰明自己清楚明瞭,旁觀者霧裡看花,未必即是真相,急流勇退,堪稱明智,時間稍晚,猶可肯定。再有其他辯解,已經毫無意義。 扁家爆發貪污與洗錢連串弊案迄今,陳聰明自始即與陳水扁同時成為媒體與名嘴採訪報導、公開評論之聚焦人物,曝光見報,頻率密集,其間民意強大追擊壓力,更是陳聰明與特偵組最大挑戰。一日真相不明,或者結果交代不清,爭議仍將持續,沒完沒了,不會因為陳聰明請辭走人,一切功過,從此「蓋棺論定」! 司法檢察機關,職司揭奸發伏,責任重大,無以取代。所謂「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面對扁家曠世重大弊案,檢察總長本該領軍依法公正偵查,論證嚴辦,不容偵查步驟程序有誤,或有任何瑕疵授人以柄,否則,其所衍生之傷害,不僅及於個人之人格尊嚴,與累及下一代之子孫,而是「貴之如寶」之司法公信力,也將因而受創,甚至喪失。 再者,即是監察院彈劾文件列舉,陳聰明有「過失」,不誠實,嚴重影響政府形象。違反「公務員服務法」與「檢察官守則」,即陳聰明在偵辦扁案過程中,與陳水扁摯友黃芳彥在「新同樂共享魚翅宴」,及到「蔡竹雄辦公室」與蔡會面交談。姑且不論此舉目的為何?瓜田李下,焉可明知而不避嫌?換言之,倘若陳聰明恪遵相關法令規定,在偵查辦案期間,不與案件關係人接觸,不去參與不當邀宴酬酢,就法論法、就事論事,光明正大,誰能奈之如何?事實只有一個,其間道理,值得公僕反省、引為殷鑑。 經過此次之爭議,顯示司法革新問題,刻不容緩,亟需政府加快腳步,認真檢討進行。隨著馬英九總統正式公開檢察總長提名人選,有關檢察總長之任期保障問題,更是引人高度關注,究竟該不該修法加入「退場機制」,立法院責無旁貸。在此誠摯呼籲政府當局,唯有建立完好司法制度,貫徹優質辦案要求,司法公信力才能提升,也才能受到人民充分信任。
-
文化藝術館舍建設應有的思維
在「工程師治縣」的行動主軸下,新任縣長的施政總目標中包括了提昇本縣文化藝術建設之構想,及建構文化創意產業,將規劃興建大型博物館、美術館和演藝中心。的確,金門擁有豐厚的閩南文化,不論是藝術、民俗與有形之建築、聚落、文物等,均堪稱兩岸之核心,應如何規劃合宜的文化、展演空間,將屬於藝術而知性的活動納入,將是金門發展文化與觀光的關鍵之一。 博物館及美術館必然是收藏或藝術品的最佳展場,藉由成功的館舍發揚地方文藝與藏品展示能提昇該地的知名度、增加觀光收益、增進社群生活品質等。然而,必須注意的是硬體的興建與設立相對容易,軟體的籌設與資源的供應卻是館舍是否得以生存的關鍵。以博物館論,它是一「非營利的永久性機構,致力於蒐集、保存、研究、傳播與展示…它開放給社會大眾,完成服務社會,促進社會發展的責任」。即傳統的博物館是立基於服務大眾的性質,從事教育與研究,對文化活動提供平台,增進人民生活品質。 金門已有多座紀念館性質之館舍,如八二三戰史館、古寧頭戰史館、僑鄉文化展示館等,然其僅為一般之紀念與文化館舍,多是靜態之說明與展覽,非定義中之具研究、收藏與積極教育功能之博物館。以金門豐富的文化底蘊理應有機會成立一座具特色的博物館,然而,必須注意的是,博物館的「軟體」才是核心,即「藏品」的類型定義了其發展的方向,而是否具研究、建檔、保存、展覽及詮釋物質證據的能力,是否配置專業人員、具有效的管理與充足的資源,則是其成功與否的基本要件。此外,雖說金門擁有許多大師級的藝術家,然而相同地,美術館之成立亦需有類似的專業條件才能永續發展,否則將僅淪為一般性之收藏館。 以當前負責金門文化藝術工作的文化局而言,因人員配置受限於全縣機關員額不足之影響,空有豐富的文化資源卻苦無足夠人力進行多樣性、深入性的活動辦理,更遑論必須另立專責之專業人員,發展屬於金門特色且成功之博物館、美術館。若思考規劃屬於金門之館舍,應由基礎且長遠之投資做起。其中,人力的培訓是為關鍵,因唯有學有專精且具使命感之人員才能負擔專業館舍之籌設與管理,而本縣要能突破員額限制並爭取專業人員進場籌備,並進行長時間之人員培訓才能為未來的場館負責盡責。要瞭解,專責人員非等同專業人員,否則再淪為一般之「歷史文物館」,空有硬體亦無法發揮應有功能。台北縣近年來成功以縣級博物館發展出「黃金博物館」、「陶瓷博物館」及「十三行博物館」即是各縣市少數成功之案例,其多年籌設所需之經費、專業人員之投入等經驗足堪我們參考。 此外,長期的投資並尋求文化事業可以維繫運作的支持來源,乃是突破公務機構僵化體制的靈活手段。縣府如能參考台南市之台南文化基金會、澳門之澳門基金會成立本縣之「金門文化基金」,妥善運用經費來支持金門的藝術計畫、文化創意計畫、博物館與美術館籌設計畫與人才培育計畫等,透過基金的挹注支持,引進學術機構或專業組織,長期深耕並建置基礎實力,將金門島嶼的文化、藝術特色經由專業團隊協助逐步累積能量,然後才經由合宜的館舍建設呈顯。過去空有硬體的蚊子館殷鑑不遠,新的縣府團隊應思考如是思維。
-
從遠雄天津生態城談金門社區遠景
天津濱海新區內的生態產業園,是中國第一個產業區,去年底動土興工。該生態產業園區,面積約130公頃,總投資達40億元人民幣,完工後將創造超過10,000個工作機會。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本案中,遠雄「U-City」的造鎮工程,也在當日動土。 據遠雄集團表示:遠雄集團投資建設的「U-City」工程,意為「無所不能的優質城市」,其意義在於打造環境共生、數字科技、品牌永續的高品質建築。整個專案為100多公頃的住宅及商業用地,開發總建築面積達140萬平方米,預計總投資130億元,包括可容納13,000戶「家庭綜合生態社區」,與「休閒中心」,整個建立理念完全按照生態城綠色建築標準。董事長趙藤雄更進一步說,這個U-CITY,係以湖區為中心,提供娛樂、零售、餐飲、健康等服務設施。除此之外,也會保留老漁村的歷史和文化遺產,以吸引居民、商業人士及遊客前來居住、考察及觀光,未來希望在其他城市如青島、瀋陽、廣州等地,持續複製發展。此一消息,頗值深論。 之前本報即以「五大願景就從現代化金門住宅做起」指出:創意經濟的城市必須要有兩個條件,那就是宜居│舒適且孩子有好的成長環境,再來是與國際化相呼應。因為,人之一生,有大半時間是在屋內作息,更進一步言,人之一生,絕大部份是與他的生活空間息息相關。因此,新縣長所謂五大願景的落實,其最大資源應是長住金門之「人才」。以這些人才來規劃建設金門,而不是一些遠住外地空言泛泛者;但別忘了,要吸引這些菁英份子長住金門,就必須要有宜居之條件,也就是說適合現代化之居住環境。但是我們且以平和之心,來反視金門宜居中最基本之「住宅」,能吸引菁英份子入住嗎?因此,觀此新聞後,怎不令人心有戚戚之感呢? 一個適合菁英份子居住的地方,必須是一個便利、舒適、人文、現代化與傳統相適的城市:從綠地、交通、休閒、人文、環境、教育、醫療、基礎設施、安全感和生活機能等皆宜的現代化城市,就誠如趙藤雄所說的:「家庭綜合生態社區與休閒中心」。因此這項攸關城市未來遠景之工程,涉及到各部門、跨領域的專業與遠見:從土地重劃到機能規劃;從人文願景到科技功能;從管理概念到資源整合,凡此豈是一個單純人本主義或閉門造車所能完成的?易言之,若單憑金門目前之能力,若不能引進先進之外力、資源、理念,則所謂重建金門社區,則無異痴人說夢;以天津之資源,尚且借重於台灣之遠雄,即可明證此論點。 是以,我們強烈呼籲:若真重視一切以人為本,吸引人才之本在宜居之論點,則早日規劃現代化之金門家庭綜合生態社區,應是至當且迫切之至道。若如此,則之前縣府所規劃之社區案,何不比照天津之例子,引進遠雄、漢寶德等國內外知名且具品牌之建商來規劃之,更可藉由這些國際化知名品牌之良性競爭,借助其能力,建構具有美學、綠化、便利之現代化金門,更可過濾陳腐、本位的過時理念,如當年超商過濾傳統雜貨店之史事,如此金門方有宜居長住之日,也才有優質人口長居金門之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