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
從金門大橋延伸道路談起
日前,陳福海縣長特地前往金門大橋湖下端出口,針對延伸道路作現地會勘,並聽取工務處長黃儒新等相關規劃簡報,金寧鄉鄉長楊忠俊,及代表會主席黃文欣等地方人士,也會同參與並提出相關意見。 工務處在規劃簡報指出,金門大橋延伸道路為都市計畫道路編號2-29號道路,為因應金門大橋興建完成後,路網之暢通性,並加強金門東半部發展,而劃設其金門大橋延伸段,以慈湖路口為起點,往東延伸至瓊安路與環島西路二段,預定之計畫道路寬度21.5公尺,計畫道路之全長約0.8公里,目前縣府刻正辦理道路範圍用地取得及工程規劃設計作業,完成後將銜接環島西路與瓊安路,除可疏解金門大橋之車流,也能提昇整體路網完整,並增進東西半島之發展。 陳福海縣長在實地會勘,聽取設計單位簡報與地方意見後,指示工務處應以1-1計畫道路的規劃概念,儘速完成用地取得作業,同時進行道路工程設計及發包作業,早日完成道路開闢作業;尤其要注意道路銜接及工程品質,並與地方居民溝通協調,促成道路開通、週邊土地活化等好事。即便施政都有優先順序,但好事永遠不嫌晚,透過協調、整合,站在鄉親的角度看事情,讓鄉親享有更多優惠,他相信這些利益地方的好事,最後一定會取得共識,並獲鄉親的支持。 好一個利益地方的好事;尤其是交通,「為何先開運河?因為城市發展首在交通!」從縣長之言,不難看出其對交通之重視,且以此論襄之。 正因為城市發展首在交通!因此,我們且先談談島內交通。正如縣長昔日規劃完成的環島北路一樣,應以快速、寬敞、筆直之原則,拓寬現有道路:快車道、機車道、自行車道、休閒步道,以利便捷、安全!輔以明快、便利、國際化之交通標誌,方便外來客按圖索驥,並以原生樹,區隔各路道,進而串聯成一片「林蔭道路網」。 次談「金廈大橋」!「金廈大橋」何以重要?緣於「一帶一路」的世紀工程也。因為與大陸一衣帶水的「泉州」,已被定為「海上絲綢之路先行區」。易言之,金門若能與泉州聯結,就意味著金門有機會擠上世界列車;登上「海上絲綢之路」。此中關鍵正是「金廈大橋」:逕通廈門,北上泉州,一舉登上海上絲綢之列,而船梯正是「金廈大橋」!也因此,不難理解縣長何以日前在就任後,即強調:金廈大橋的推促,應超越政治之羈絆,以發展金門民生經濟為主軸,必要時可舉辦縣民連署,或於2024年以公投,展現金門人盼望興建金廈大橋的民意。 最後是「台金交通」!對金門而言,台金交通已非觀光層面,而是民生議題,霧鎖的台金空航,早已是多年的夢魘!幸而,多年來,在科技及各方人士努力下,已大幅改善。
-
周全復航部署 安定社會民心
行政院通過於1月7日至2月6日間實施小三通第1階段復航,為此,內政部、衛福部、陸委會、金門縣政府等長官接續抵金視察復航相關整備工作,甫上任的陳縣長更請相關單位強化環境年節布置,讓鄉親能感受到回家過年的溫暖。 小三通復航最大的考驗,在於能否在有限的醫療條件下,兼顧人道需求及國人往返便利,合理性的管控疫情發展,確保國人健康及社會安全。事實上,不僅台灣如此,隨著中國大陸解禁公民出境旅遊,不少國家開始擔心在中國大陸依然延燒的新冠疫情,會因此衝擊到本國的疫病管控,因此,包括台灣在內的許多國家,陸續重啟入境管制和強制篩檢措施。根據媒體報導,作為陸客旅遊重要目的地之一的南韓,2日開始要求所有來自中國大陸的旅客,新政策上路第一天,718名中國大陸入境旅客,目前已有106人結果出爐,13人呈現陽性、其餘皆是陰性,由於篩檢報告需要等待結果,不少旅客被要求在機場等候室停留,最久可能長達6小時;受影響的不只有大陸籍遊客,許多在北京、上海韓國企業任職的南韓公民,同樣也受到新政策影響,不免抱怨連連。而台灣元旦首日中國入境旅客採檢的結果,陽性率高達27.8%;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說法,相關基因定序還要送到外部公司進行檢測,最快6日才會有結果。 韓國政府公告,從1月2日開始、所有從中國大陸入境的短期旅遊者,不只要在入境時提交48小時內的PCR檢驗報告或24小時內的快篩陰性證明;抵達機場時也必須接受再次篩檢,等待結果後才確定能否入境。這樣的規定和台灣目前針對自中國大陸地區入境的規定相似,這也代表韓國會遇到的問題,台灣一樣會遇到,初期或許因為航班、船班還不是太多,尚足以應對,但要讓金門鄉親及兩岸交流可望漸漸回到正軌,接續還必須進行滾動式的檢討,並在實踐中找到更好的方法才是,而其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便是負責旅客通關任務的CIQS,必須妥善好相應的整備工作,防患於未然,方能克竟全功。這自然也是中央及地方長官密集視察及指導CIQS及配合單位整備工作的主因,畢竟只有在檢疫及海關等友軍單位保持密切配合,並確實有效堵控疫情的前提下,小三通常態化、國境出入正常化才能付諸實現。 事實上,對於中國大陸解封國境,多數國家雖表示會嚴陣以待,但至今仍沒能針對中國疫情蔓延採取共同應對措施。例如:義大利呼籲歐盟採取該國做法,對來自中國的旅客進行檢測,但其他成員國認為,除非大批旅客湧現導致新一波的傳染,否則無需這麼做;至於法國、西班牙則宣佈採取獨立措施,對來自中國的旅客實施更嚴厲的檢疫措施。這種莫衷一是的檢疫管控,恐怕也要等相關檢疫措施實施一陣子後,才會有初步的定論;在此之前,只能先守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此次春節復航專案只適用於金馬地區民眾、陸生、陸籍配偶等對象,並有名額及航次的限制,在有限的條件下,只有先做好了眼前的工作,才有餘裕及條件再論其他。 軍隊中經常說:「首戰用我,用我必勝!」面對小三通復航,同樣要有這樣的決心與自信;周全復航部署、周嚴防疫管控,才能讓金門成為穩定全國民心的重要力量。
-
地方創生 青年培力
國家發展委員會為建立青年或返鄉創業支援體系,陪伴青年開創創生事業,補助建置地方創生青年培力工作站,期望協助青年連結地方需求、解決地方問題,共創移居、返鄉支持系統,以加速地方創生之推動願景,進而帶動生活與經濟的脈動。 自110年至今,金門已建立了三個青培站,包括金湖鎮「金門古洋樓青年培力計畫」、金城鎮「村復潮,洄游培伴計畫」及烈嶼鄉「極樂島青年培力站計畫」。日前國發會、北區輔導中心邀集中華民國室內設計協會理事長趙璽、馬祖青年諮詢委員周治孝,並協同金門產業創新中心特聘顧問陳明禮,進行青培站訪視。 因應「行政院青年創業圓夢方案」,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推動「在地青年創育坊補助計畫」,以「廣服務」的策略,將過往相對集中在六都的資源,廣佈到全臺地方鄉鎮,使其在面對人口結構老化或外流問題的同時,能夠吸引年輕人返鄉創業扎根,並提供在地創業的輔導,讓政府資源發揮更大的效益。 本縣有不少青年,有感於地區人口老化、大環境少子化等因素影響,讓許多珍貴的文化及地景環境慢慢消失,於是有不少人在社區蹲點,近年來也來號召不少志同道合的夥伴,陸續投入推動社區亮點改造,同時也串聯周邊資源,發揮創意及自主力量,採取他助、互助到自助的方式,開創各種就業機會,積極實踐SDGs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進而達到空間活化、帶動周邊經濟流動,創造就業機會等目標,成效可謂有目共睹。 在公部門的引導與資源挹注下,藉由經驗的積累與傳承, 有效地幫助在地青創團隊提供切身需要的資源,一路相輔相成,茁壯成長;本縣包括金湖鎮「金門古洋樓青年培力計畫」、金城鎮「村復潮,洄游培伴計畫」及烈嶼鄉「極樂島青年培力站計畫」,強化並落實返鄉青年在創業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解決與實踐,藉由老手帶新手,經驗傳承,共創共好,也將在地產品快速推進市場、逐步帶動地方經濟發展,更讓金門除了高粱酒外,還有更多生活面的深度及廣度可以被發現,被挖掘。 借用魯迅先生的一句話:「希望本來是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變成了路。」這是魯迅先生《故鄉》的結尾,說的便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成功的人多了,希望也便有了。無論是地方創生或是「青年培力」,在在都是一個城市永續發展的關鍵動能,亦是支援青年留鄉或返鄉創業的絕佳途徑;期盼未來公私部門協力,持續發揮能量,與在地創業的青年們共創榮景,為地方發展灌注活躍的新生命,讓我們的家鄉金門更美、更好。
-
金門沖繩包機首航開啟國際觀光起點
為迎國境解封,積極拓展國際客源,金門與沖繩包機於12月29日首航直飛,124名日本旅客自沖繩那霸機場和179名金門旅客從尚義機場同步啟航,熱烈參與台灣虎航此次4天3夜相當豐富的旅遊行程,日本遊客可深度體驗金門的閩南、戰地、僑鄉等多元文化以及特產、美食;同時也讓金門鄉親,可以選擇到沖繩跨年。首航不僅僅是單純的航線直飛,更讓金門觀光國際化往前邁出了一大步,以擴大金門在日本的旅遊知名度,促進更多日本旅客來金旅遊;期盼建立金門至沖繩往返常態化包機航程,為金門觀光開啟國際旅客新活力,並為鄉親出國提供便捷的交通方式。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逐漸趨緩,邊境解封後也將回歸正常生活狀態,縣府為開啟旅遊新面向,拓展更具廣度的旅遊發展,攜手地區觀光業者衝刺國際旅遊市場規劃包機直航,拓展客源、互送旅客,向國外推介行銷金門旅遊產品,且因應旅客疫後偏好戶外及樂活景點,持續以生態、文化、美食、樂活等主題,推動國際魅力景區及觀光圈資源整合,同時納入文化、農漁觀光等包裝新行程元素加強行銷推廣;持續加強修學旅行、企業獎勵來台旅遊及郵輪等方式,爭取高端與大型團體客源及加強對散客行銷。 以往金門人如果要出國到沖繩,得要先飛台灣,再轉搭飛機出境,相當辛苦,如果從尚義機場規畫直飛沖繩,因此不需要再提早一天飛台灣,不但為金門鄉親,省下金門來回台灣的機票、也省下了一晚住宿台北的費用,更重要的是省下寶貴的時間。尤其這次金門與沖繩包機而言,金門有與沖繩相同的慢活舒適旅遊環境以及文化信仰、戰地景觀等因素,金門地方標誌性風獅爺與沖繩招福獅兩者都有去除惡靈、守護家園的意義,以獅子的勇猛特徵,作為驅邪鎮煞的守護神,以風獅爺做為相互連結,使金門首航沖繩別具意義。而沖繩更是台灣民眾旅遊首選之一,藉由這次包機互航,盼能讓日本旅客了解金門不一樣的風貌,感受到和其他地方不同的慢活旅程。 金門縣政府大力發展觀光,為了迎接國門開放,拓展旅遊,日前改版「尋找風獅爺」APP,不僅新增金門本土風獅爺,也加入全新18尊沖繩招福獅,要讓金門、沖繩兩地民眾,能夠在旅遊的同時,輕鬆追尋風獅爺身影;兩地都有非常特殊的戰地文化跟非常特別的戰略位置,這兩座島嶼串接起來,增進雙方的旅遊互動與連結,發揮共同的特色來做國際行銷,可以吸引更多國際旅客暢遊這兩座小島。在疫情解封後帶來新的旅遊意象,而金門在行動旅服上也有中英日韓四種版本,讓國際旅客來金自由行使用上不會有語言障礙,本次也特別安排特約解說員隨行導覽,深度了解金門多元觀光資源和特色,擴大行銷金門觀光,落實「世界金門、無限可能」之願景。 面對國際各國逐步開放、回歸正常生活之際,面對疫情發展趨於常態化,縣府致力打造金門成為國際觀光休閒島,國發會已核定補助融入雙語計畫,培訓雙語解說人力、建構雙語旅遊環境及強化國際旅遊行銷等,藉此招攬國際旅客來金門旅遊,打造金門成為國際觀光休閒島嶼,讓金門成為世界的金門,以「金沖旅遊」模式作為金門走向世界旅遊的起點,為金門觀光創造更多可能。
-
選舉落幕、責任起步
111年(九合一)選舉落幕,各組當選人名單公佈,受頒當選證書與完成宣誓就職程序,並已各就各位,展開為國為民服務,一致強調責任起步,齊向競選期間所許政見目標前進,努力實踐諾言,交出政績,回饋選民,接受檢驗,期能毋負所付所託。 眾所矚目,縣政領航易主,縣長陳福海在鄉親之愛護支持下成功復位,創下金門民選縣長回鍋最新紀錄,此期間坊間熱議,咸表縣長陳福海人如其名,福分似海,溯自投入政治生涯,始自基層鄉鎮民代表、鎮長、縣議員,直達立法委員,攻下縣政首僕,難能可貴,彌足珍惜,益見有心插柳柳成蔭、有耕耘即有收穫,祇要努力打拚,犧牲奉獻,造福鄉梓,心想事成不是夢。 誠如卸下重責大任前縣長楊鎮浯有感而發,選舉之事,本有輸贏勝敗,自然而然,不足為奇,因而他坦然接受選民選擇,一切都是自己努力不夠,沒有任何理由,唯有金門人之身分永遠不變,而今而後,仍須大家團結合作,為建設金門繁榮地方投入心力,帶動金門進步發展,明日會更好。 回顧縣長陳福海過去四年任內,一再強調一本初心,金門優先,鄉親第一,海納百川,勞苦不辭,為其施政服務重點總目標。而也利用各種場合管道,許下他將以正心正念、求新求變、先知先覺、能知能行、知行合一、一天當兩天用之負責態度精神,與社眾站在一起,為金門未來奮發圖強,不懈不怠。 此次競選期間,他又公開承諾專業經營,顧好金雞母,安老顧小,充實縣庫,存款四年一百億,福利不縮水,創造就業機會,讓青年有出路,相信他,說到做到。句句出自篤信佛教縣政首僕口中,博得聲量,相信君無戲言,鄉眾充滿信心,莫不寄以厚望。 持平而論,金門正在蛻變,亦且隨著時空推移,一變再變,事實可從「社會與選舉」風氣演變看出。緣此,「正心正念」四個字極為重要,心正則無邪,一正壓百邪,行正走穩,選對路,行正步,實事求是,不偏不倚,公開、公正、公平,唯公無私,是非明辨,有情有義,知恩報本。而「善念」則無求,一切以利人為準繩,不求名,不求利,不內耗,不相煎,不爭功,不諉過,不枉直,誠以待人,忠以敬事,心中有愛無恨,愛人愛己,推己及人,不損人利己,斤斤計較,工於心計,與人為善,始終如一。換言之,「正心正念」乃為人處事之根本,想到、心到、身到,魂夢安穩,可長可久,值得大家告訴大家,相互推動宣導教育,使之蔚成風尚,扭轉頹風,導偏於正,發揮政治清明,社會祥和功效,金門興盛,大家有福。 顧名思義:「知行合一」一詞,不同時下金句與信口開河政治語言,亦即泛指「知己知彼、知恥知病」言出必行,行必有果之意,知己則在深切了解自己之缺失與不足。知彼則要學習他人之長處與優點,惟當自己「真知真覺」之後,即需積極付諸行動,既要不斷虛心反省改正補強,更要力行實踐,日新又新,充實自我,持續向上,讓人刮目相看。 金門之未來操之在己,如何「興利除弊」與「成效」操之在金門鄉親手裡,得則興,失則衰。縣政首僕仔肩非輕,要負起金門盛衰重擔,身教言教,至盼接續將「公民生活與倫理道德」教育列為施政要項,全面實施社會、學校,結合家庭教育,畢竟教育是百年樹人之大計,匡世風、正人心,促進團結和諧,使大家連得上、黏得住,心連心,心心相印,安內攘外,強根固本,開創金門新局,萬事如意,歲歲平安,代代興旺,金門發光發亮。
-
釐清優先順序,明確推動期程
2022地方選舉已經落幕,當選的各級民選公職並已於去年12月25日就任,為期四年的新任期於焉展開,選舉是民主政治的重要機制,定期普選則是民意對政黨與政治人物的檢驗,當選就是責任的開始。 政治工作者參與選舉擔任公職,自然是想將理想抱負付諸實現,選舉期間提出的政見與願景,理應在就任後成為推動施政的綱領與藍圖,四年任期雖然不算短,但若能盡快盤點資源、釐清施政優先順序、制定明確推動期程,更能綱舉目張、無縫接軌。 檢視陳福海縣長提出的政見,堪稱洋洋灑灑、種類繁多,舉其大者,莫如以下幾項: 一、落實財政紀律:相較於其他縣市,本縣財政狀況向來寬裕,惟經歷三年的全球性疫情衝擊,一方面金酒營收減少,一方面又要補貼因疫情影響收入的縣民與相關行業,備受關注的縣庫水位也成為選戰話題,實則,比起縣庫水位,如何貫徹財政紀律,並逐年提高來自中央政府相關部會的經費支持,更為關鍵。財政為庶政之母,落實財政紀律,並責成各局處與相關單位積極向中央爭取經費挹注,理應成為陳縣長新團隊的核心施政目標。 二、推動小三通常態化:因疫情停擺多時的兩岸小三通,在縣府與各界積極努力下終於迎來復航,行政院業於去年12月22日宣布「金馬地區民眾春節交通專案」,112年1月7日至2月6日止,每日至多以一航班為限,由地方政府造冊控管,向交通部航港局專案申請。為掌握地區需求量,縣府在12月25日即成立「小三通復航專案辦公室」,並著手受理民眾小三通搭乘意願調查登記;預計搭乘日期以首航、末航及春節前後為高峰。 由於特殊的地緣關係,小三通對金門馬祖兩地之重要性無庸置疑,除了熱絡的人員往返,也帶動金馬離島經濟發展,堪稱金馬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此次小三通的復航是建立在保障縣民安全、兼顧人道探親需求為前提下來推動,縣府將與中央政府共同合作持續完善各項措施與作為,讓小三通穩健有序的恢復。 三、金酒運營專業化:金門酒廠是地區的標誌性產業,品牌形象名聞遐邇、深入人心,說是金門的名片也不為過,然而,被稱為金門人金雞母的金酒卻屢屢在選舉期間引起話題,既然前後任縣長都承諾尊重專業經營,不插手金酒人事,更應回歸公司治理,尊重金酒運營團隊,當金酒全力擴展市場與持續提升市占率的有力後盾,相信受疫情影響的業績,在金酒全體員工共同努力下,定可漸入佳境、再創高峰。 四、提升金門大橋運營品質:工程一再延宕的金門大橋終於在去年底落成啟用,大橋通車後大小金門連成一體,大大改變了地區的樣貌,大橋帶來的便利性,也為鄉親所稱道。然而,好還要更好,有關鄉親民眾對大橋啟用後的意見,或可成為縣府優化大橋運營的重要參考,除此之外,包括管理、是否收費、交通號誌、聯外路網等課題,亦有待深入討論後進一步加以優化落實,凡此,在在考驗團隊之執行力。 縣政工作繁雜,施政更有優先順序,期待縣府團隊明確期程、積極任事,勇於解決問題,持續提升施政品質,造福金門鄉親。
-
雙語教學打開看見世界的窗口
「讓孩子贏在起跑點,至少不要輸在起跑點」是在地家長的共同心願。金門縣政府以10年磨一劍的精神,努力推動國中、小學雙語教學有成,在年底各校結合聖誕節英語教學活動中,看到具體可觀的最新成果。 回首30年前,金門雙語教學資源相對缺乏,有些家長在全球國際化大趨勢的考量下,集資聘請有雙語教學經驗的老師每周跨海授課,帶領小朋友打開望見大世界的一扇小窗口。當時受限於金門機場尚未啟用儀器降落系統(ILS),起降條件不若今日完備,霧季常有停課情形,整體教學品質不盡理想。 直到2010至2012學年度,開瑄國小自行引進外籍英語教師,率先試辦雙語課程,以學童3級以上的英檢通過率80%以上的成效,贏得家長的注目。當時,有不少金城地區家長讓子女「寄戶」在開瑄學區的親友家中,「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幫助孩子打好根基,一時蔚為地方風潮。 2013學年度,全縣全面引進外籍英語教師,至今已有24名進駐協助教學,國中、小學生均可接受雙語教學,在教學環境日益優化下,外島的莘莘學子也有打造國際觀的涵養基礎,也為減少城鄉學習落差,取得一個關鍵性的成果。 2017年6月底,縣府與「金門縣野生動物救援暨保育協會」在后湖海灘放流地區首隻活體保育類綠蠵龜,時任建設處科長鐘立偉特地安排垵湖國小師生參加體驗。小朋友與外師SAVANNAH熱烈討論海龜常將人類丟入大海的透明塑膠袋誤認為jellyfish(水母)大口吞食,帶來嚴重的海洋生態破壞,現場對話就讓陪同家長驚喜不已。 另如金湖國小英語情境中心(英語村)曾舉辦青少年暑期沉浸式英語營,在外籍英語教師的帶領下,讓小學員在全英語營隊環境中開口說英語,走出打開國際視野的第一步,校長陳為信和金門縣英語教學資源中心的用心與努力,同樣獲得家長的肯定和好評。 2021年,金門縣政府與TOEFL Primary 臺灣區總代理忠欣公司簽訂合作計畫,敲定自2022年10月開始,全縣國小學童從5年級起每年參加國際兒少英語檢測TOEFL Primary 測驗,評量各階段的英語學習成果,建立學習成就資料庫,提供精確學習診斷,作為教學調整修正的參考與指標,進一步強化推動雙語教育,培養學生國際移動力。 誠如開瑄國小英語教學扉頁寫下:「雙語課程如夢想羽翼,開展孩子視野,打造國際觀」(Bilingual Course is as if the wings of dreams. It can broaden the view of children and build up an international view.)。金門的英語教學環境,10年來在縣府教育處協同各中、小學校努力經營下,已扎下良好的基礎,與過去相較,新一代學子幸福許多。 英語教學從早期的開荒闢路,到今天的已具環境規模,縣府和各級學校參與其事都有功勞。陳水在縣長主政時倡議「今日新加坡,明日新金門」,李炷烽縣長也有「讓兩岸認識金門,讓金門走向世界」的豪語,成功的雙語教學將是重要的第一步。
-
悠然安老在金門
甫上任之陳福海縣長,一直矢言要把安老作為施政重要目標,更有重啟大同之家二館之宏圖,早已引起鄉親們矚目及關切,終究這是個少子化世代,更是一個隻身終老之世代,怎不引人注目?到底這是個人人都會遇到之議題,且就此議題論述之。 「這是個老年卻乏人照顧的社會!」這不是譁眾取寵,而是真實卻少有人敢面對之問題!且看邁入高齡化社會的我們,長期照護的需求迫在眉睫,但目前對老人之照顧,卻是靠無數外籍看護工,及無數犧牲掉生活品質,乃至犧牲掉工作的親人支撐。且這還是中產階才有的「待遇!」可知有多少經濟弱勢者的老人,是生活在「生不如死」的環境下。即使有長照等政策,終究問題不少,尤其是少子化,乃至無子化之世代! 但反觀世界上一些先進國家,卻能在尊嚴中老去,那是因為他們有高密度的「公營居家照顧」,讓家屬安心,過正常生活且不陷入「久病無孝子」的窘境中,頗值高度老人社會的金門參考。 何謂公營居家照顧?就是由專業、專職的「公務員」及志工,為老人服務。使老人能在舒適環境中,有尊嚴地「老去」。以瑞典為例,就有約九成三的老人住在由政府改造,適合老人活動之家中,仰仗無數專業的「公務員」及志工照顧。而這一套照顧體系,何嘗不是高度老人化,卻有高度資金之金門借鏡? 公營居家照顧之主要精神在於「專業、專職人員為老人服務」;且不影響家人正常生活的模式。因為專業、專職,使老人能受到最妥善的照顧;更因為是專業、專職,也增加了不少工作機會。更重要的是,其家人不致因照顧老(病)人,影響到正常生活,破壞了正常之社會經濟活動,更衍生了一定會出現;但大家不願道破「久病無孝子」的雙敗結局,以致生者無品質;(老)亡者無尊嚴之地步,這才是最實際、最符合人性之老人政策。 當然高福利之老人政策,也有其後遺症,諸如高稅收等。但人都會老,因此,若能以此觀點來看待高稅收,或許心理就會坦然接受。 也就是說,若能集中資源於建造適合老人居住之住宅,並由受過專業之「公務員」照顧,一律由公費負責;但條件就是必須有相對之青壯家屬移籍金門:就業、消費於金門。為了公平,以年度所得,酌收家屬7分之一所得;但更重要的是年度內,必須有10分之8以上時間在金門長住。 即使因故無法在金門就業長住,亦可優先經專業訓練後,成為居家照顧老人之「公務員」。不同的是,傳統之生活方式是由家屬獨自照顧,而今成為拿薪水、照顧眾老人之「專業公務員」而已,配合在地醫療。這才是兼顧財源與老人之至當方法,更是歐美等先進國家之老人政策,更是悠然安老在金門之至道!
-
做好一切準備 喜迎小三通復航
行政院於12月22日正式通過陸委會提交的「金馬地區民眾春節交通專案(小三通復航)」,陳福海縣長在就職後立即啟動專案辦公室提供疫情與公告復航資訊、受理鄉親訂位並同步向主管機關申請專案復航;登記受理完成,已突破2千餘人。陳縣長表示,這是他兌現「當選就職後一個月內小三通復航」承諾的具體實踐,他希望在1月7日就能陪伴鄉親搭乘第一艘探親專船前往廈門。 根據行政院陸委會規劃的原則,此次小三通復航專案時間為春節前後兩週(2023年1月7日至2月6日)、金門每天一班航次專案向交通部航港局申請。考量離島防疫能量,搭乘旅客以金門地區民眾、陸配等為限,並由金馬地方政府負責造冊及管控。相關邊境檢疫措施參照境外入境我國空運方式辦理,由衛生福利部監督執行。 事實上,此次小三通專案復航與陳縣長於當選後向兩岸有關當局爭取的「以人道探親先行、鄉親陸配為主、滾動式恢復常態化客運」的精神相符。當然,復航的重點考量仍在於金門醫療防疫量能是否足以因應?針對小三通重啟後可能出現的種種問題及變數,端賴縣府團隊集思廣益,找出更好的應對策略,並為將來更好的開放政策做好相應的準備,關鍵更在於地方與中央能否化繁為簡、同心協力,早日讓小三通回到關閉前的狀態;意即真正的挑戰才剛剛開始。 就在地區如火如荼進行小三通重啟和防疫的相關準備時,大陸方面也傳來了好消息。中國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於12月26日晚間發布「關於印發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總體方案的通知」,內容宣布自2023年1月8日起,COVID-19從「乙類甲管」調整為「乙類乙管」,依據相關法規,取消入境中國後全員核酸檢測和集中隔離等措施,並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更名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在「優化中外人員往來管理」部分,赴中國人員必須在行前48小時進行核酸檢測,陰性者可赴中國,不用向中國駐外使領館申請健康碼。這份通知提到,國內外專家普遍認為病毒致病性較早期明顯下降,所致疾病將逐步演化為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這也代表中國大陸已從新冠病毒「動態清零」政策,轉變為與世界各國同軌的「與病毒共處」,對於感染者不再實行隔離措施、不再判定密切接觸者、不再劃定高低風險區、不再對入境人員和貨物等採取檢疫傳染病管理措施。 平情而論,大陸此刻放鬆以往對疫情的嚴格管控,進一步優化復工復產、商務、留學、探親、團聚等外籍人士赴中國安排,提供相應簽證便利;逐步恢復水路、陸路口岸客運出入境;有序恢復中國公民出境旅遊,自然是著眼於整體經濟發展與利益,更在平復老百姓對於反覆關停封控的怒火。這些規定已經為中國大陸的「大開國門」做好了相應的準備,金馬此時啟動小三通復航更可說是符合現實、順勢而為之舉,距離回復小三通常態化,更是往前邁進了一大步。 總之,小三通復航勢在必行,小三通常態化更是我們矢志不移的目標,但在此前我們仍要確保防疫能量的充分與到位,就如中國官方強調的,「乙管」不是「不管」,未來仍需依法落實預防控制措施,部署好醫療救治資源、用藥、老人兒童等重點人群救治、農村地區疫情放開、宣傳教育和訊息發布等工作,對我們而言,亦復如是。
-
推動遲緩早期療育 減輕家庭社會負擔
縣府日前召開本縣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推動小組會議,邀請相關單位與小組委員出席,為金門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工作提供建言,並將賡續加強早期療育相關單位資訊整合與連結,結合宣導教育,喚起社會大眾之重視,並盤點縣內資源,挹注偏遠及療育資源不足之地區。 近年來,兒童發展遲緩的課題逐漸被社會大眾所重視,因早期療育不但對於發展遲緩兒童及其家庭非常重要,更可為國家節省更多的日後醫療、特殊教育、社會福利等相關成本。早期療育主要針對認知發展遲緩、動作發展遲緩、語言及溝通發展遲緩、心理社會發展遲緩、生活自理技能發展遲緩及全面性發展遲緩的兒童,希望及早發現並給予適當的療育,以減輕發展遲緩的現象,甚至將遲緩的現象加以消除,讓孩子增加融入社會的能力與機會,以減輕家庭的負擔。 一般而言,兒童在成長的過程中,身高、體重、器官的體積均會增長,而兒童各方面的身心發展有其遵循的方向,即有一定的里程碑,且每個人的里程碑存在著個體的差異性,即使是同一父母所生出的兄弟姊妹之間,也有某程度的差異性存在,更遑論不同種族、不同文化環境對發展里程碑的影響。然而,針對兒童發展遲緩的評估已發展出各種評估量表,客觀地說,在同齡兒童中有90%已具備相關的能力時,若被評估的兒童仍無法執行或表達時,就應懷疑有遲緩的可能性,或是兒童發展落後其生理年齡20%以上,譬如三歲還不懂得用言語表達需求與想法等,這樣的孩子就應該做早療篩檢。 早療的全名為「早期療育」,是一種整體性的醫療服務,透過醫療復健、特殊教育、家庭支持與社會福利等不同專業的整合介入,協助解決發展遲緩、疑似遲緩或高危險群孩童的發展落後或異常問題,並開發孩子潛能。且早療指的是「愈早治療愈好」,想提升孩子的發展,三歲以前是黃金治療期,只要家長儘早發現,積極讓孩子接受早療,要跟上腳步並非不可能。 據衛福部資料顯示,引起發展遲緩兒童的原因很多,大多數成因仍是不明的,目前能被發現的原因約僅占20%至25%,其中包括環境因素、社會文化因素、心理因素及腦神經、肌肉系統疾病等。一般說來,大部分的家長對孩子的發展遲緩現象並沒有警覺性,大多是入學後與其他孩子相比才發現,錯失及早療育的機會。 遲緩兒童早期療育之推動是縣府施政的重要政策,因為很多家庭不瞭解、也無相關概念,若能加強宣導力度,讓這些孩子跟早期療育的網絡聯繫上,經評估鑑定及早發現,透過早期療育,將可能改變孩子的人生,希望各網絡單位能夠持續把系統體制建構得更完善、更精進,以服務鄉親、減少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