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
讓迎城隍活動成為金門觀光新活力
今年迎城隍,相關單位絞盡腦汁,要吸引更多觀光客,鼓勵企業、個人、宮廟組陣頭加入繞境,並將廣邀兩岸三地城隍廟神明金身來金參加,熱鬧可期。而未演先轟動的是,今年的百節蜈蚣座,絕對要您好看,主辦單位有意締造金氏世界紀錄,藉此躍上國際舞台,各項活動並已進入緊鑼密鼓階段,相信今年的迎城隍,勢必會讓人大開眼界。 金門今年迎城隍活動,為了行銷金門,推展觀光,內容會比往年來得更豐富多元,諸如:扛輦轉大人的迎輦成年禮、踩街及妝人遊行、妝人化妝比賽、傳統戲曲表演、街頭藝人表演、講古說書系列活動、專人導覽美麗後浦小鎮、祈福及城隍解說、觀光報馬仔、陣頭體驗、金門地區尬輦大賽、陣頭大會師表演、城隍文物展、建國一百年神輦搖擺、金門小吃市集、迎城隍攝影比賽、迎城隍晚會等等,時間將長達一個月,並將從四月三十日起跑,農曆四月十二舉行重頭戲城隍繞境,整個活動將延續到五月三十日止。 金門迎城隍已有三百多年歷史,是地方大代誌,也是地區最大型宗教文化盛事,每年都吸引不少善男信女參與,來金一睹迎城隍的觀光客也逐年成長,但遺憾的是,好像總是缺少了一些什麼,或者說,好像沒有什麼比較獨特的亮點與創意,就以廟會常見的電音三太子為例,由於加入台客搖滾音樂,跳起舞來超可愛,誰會想到從此爆紅,再以台灣大甲媽祖繞境為例,龐大的隊伍和長達七、八天的繞境,以及信徒爭搶鑽轎底,讓很多國內外觀光客認識到台灣的媽祖文化,台灣三月瘋媽祖,也因此躍登為眾所注目的世界級宗教文化盛事之一,按理,金門迎城隍已有三百多年歷史,更是地區每年都會盛大舉辦的宗教盛事,只要加以強力行銷,多點創新,相信一定會異軍突起,為金門招徠更多觀光客。 往年迎城隍活動,有人批評已流於形式和俗套,千篇一律,已經沒有什麼新鮮看頭,繞境隊伍又常走得零零落落,直到去年才有一些改變,內容也漸豐富且多樣性,然而,如果要吸引更多觀光客,還需加入更多元素,多一些翻新,但願今年迎城隍活動開鑼後,除了千人蜈蚣座能締造金氏世界紀錄,成為最佳賣點,也希望尬輦大賽等表演,能集中在空曠地方搖個夠,讓信徒與觀光客盡情觀看,繞境隊伍也應瞻前顧後,避免中斷影響遊行精彩度,相信只要用心籌劃,多一點創新,金門迎城隍活動,必可躍登為世界級宗教文化盛事,也將為金門觀光發展注入新活力。
-
做好環保衛生落實防疫保健
季節輪替,氣候回暖,不惟蚊蠅孳生,各種病菌蠢蠢欲動,環保衛生與防疫保健工作,厥為當前施政大事。 衛生局與環保局,分別職司地區防疫保健或地區環境保護重責大任,屬性雖異,目的則同,可謂一體兩面,相輔相成,都在為鄉親提供服務,為社會作出貢獻。 地區幅員雖小,素有「整潔金門」之美譽,早期密如蛛網環島公共道路,概由駐軍負起打掃責任,並有具體評比獎懲作業規定,遇有重大節慶、外賓來訪或定期村里環境衛生檢查,祇要民間就近協調提出需求,軍方都會即時派員支援,因而,軍民動員維護環境整潔成為軍民每日生活主要環節,蔚成風尚,盛極一時。 隨著新制之建置,地區環境保護工作,劃歸環保機關負責擔綱,對於地區環境衛生整潔與維護,概依中央環保法令規範,綜理地區環保衛生工作計劃、督導、執行、考核,違規、違法、取締與裁罰諸事項,林林總總,重點包括噪音防制、空氣污染,垃圾收集、分類與處理等等,無一不與民眾平日生活健康息息相關,可知環保人員天天得與髒亂作戰,為維護優質環境,造福大眾而努力,功不可沒。 俗云:「病從口入」。一語道破任何疾病之流傳感染,都與個人平日衛生習慣及環境整潔與否具有密切關係,正確自保方法,胥賴自我做好衛生管理,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做好防疫保健工作,捨此並無良策。因而,注重個人衛生,珍惜自己,外表整潔,內心環保務必兩者併重進行,怠忽不得,否則隨時可能遭到病菌入侵,遑談確保身心健康。 儘管環保意識抬頭,建立全民正確環保觀念,培養大眾良好環保習慣最為重要。畢竟環保衛生與防疫保健,人人能為,人人當為,無由置身事外,等閒視之,何況專職環保機關人力資源有限,全縣(含各鄉鎮)現有編制員工及臨時約聘僱用清潔人員,為數寥寥,以此區區人力,殊難竟其全功。緣此,至盼大家各掃門前雪之外,也要投入環保志工行列,擴及鄰居相互交接之處公共整潔,或許如此祇是舉手之勞,卻是利人利己,須知「髒」與「穢」即是「疾病」根源,大家正視,利人利己,何樂不為? 再說,一個地區是否進步而有發展,其中關鍵則在環保工作之良窳與社會治安狀況之好壞,例如新加坡引人嚮往,就是兩者都好,經濟發展進步。大陸廈門鼓浪嶼遐邇馳名,曾是萬國設使館勝地,要問原因安在?除了歷史文化,就是環境幽靜整潔。換言之,環保是一個地區之門面,好壞予人印象深刻,「好」可帶來繁榮,「壞」必衰退無疑。由此不難瞭解,環保與治安俱與區域經濟發展關係密切,需要大家集中力量,共同負起責任,善盡應盡之義務。 但見長期以來,衛生與環保機關,嘗以圖文兼備宣導資料分送各家戶,或以現身說法,週而復始,相互運用之方式,派員深入鄉村民間舉辦有獎徵答,進行宣導活動,期以藉此喚起鄉親注意環保衛生與防疫保健,用心之最,但期共鳴,祇因有人依然漫不經心,甚將宣導資料信手丟棄,爰特在此呼籲社會大眾,金門要進步繁榮,環保防疫要大家一齊來做好,缺一不可。 根據資料統計,九十八年地區恙蟲病陽性病例多達45例,分別為軍人14例,民眾31例,不可不慎,亟需大家告訴大家,畢竟金門是我家,整潔靠大家。大家做好衛生與環保,個人健康免煩惱,大家防疫工作做得好,保健工作如「加保」。
-
建構完整觀光產業鏈
日前縣府委外規劃「金門縣觀光實質發展計畫」,三月中旬的期初簡報,規劃團隊指出,金門旅遊品牌面臨老化、吸引力不足及缺乏亮點等問題,很快引起各方迴響,如金門縣景觀總顧問團隊最近就風塵僕僕,與各鄉鎮討論如何強化城鄉風貌特色,準備向營建署城鄉風貌計畫爭取補助,以期帶動地方發展。事實上,倘若金門未能加大觀光投資的力度,一旦開放陸客自由行,此一旅遊新活水,將有可能快速重蹈台金旅遊之覆轍。雖說景觀再造是金門觀光投資中的重中之重,不過對金門而言,建構完整的觀光產業鏈,才能擴大旅遊商機。 所謂觀光產業鏈不外乎:吃、住、逛、玩等四大環節,完整的觀光產業鏈必須使這四大環節緊密的串連起來,才能營造出豐富的旅遊商機。以墾丁為例,沙灘上有旅館、民宿,旅館旁有夜市,夜市內多小吃,生活機能極為方便,因此遊客去到墾丁,能夠安穩的徜徉在碧海藍天之中,享受悠閒的渡假生活,所以一去還想再去。反觀金門處處有沙灘,但沙灘之上無旅館;處處有民宿,但民宿旁邊無夜市;後浦小鎮有街市,但周邊可供住宿的旅館民宿不足或條件不佳,晚上無人逛街,街市也早早打烊,形成一種惡性循環。此一問題,相信縣府也已察覺,正積極規劃並開發相關夜間遊程或活動。由此觀之,我們可以說,金門現階段觀光產業的最大問題在於斷裂的產業鏈,遊客的生活機能極不方便,夜生活非常無聊,晚上只能仰望星空,或回房間看電視,消費意願低落,來一次就不想再來。 先前曾有鄉耆建議再造「金城古鎮」,主要論點就在連結觀光產業鏈。目前金城城區商圈的有機整合,當以「後浦十六藝文特區」較具雛形,該特區位處市區核心,以仿古建築,依遊客需求開闢成商店、茶館或餐廳,充實生活機能。此一模式不僅其出租或經營將產生利潤,可用分享屋主;逛街的遊客對後浦街市經濟也會有推波助瀾的效應,甚至特區內廣場還可進一步發展為民俗表演或街頭藝人的舞台,充實觀光底蘊。此一模式若能進一步擴展,營造出古拙的金城古鎮,未來效應無可限量。 外界對金門的評價往往是保守色彩濃,不見兔子不撒鷹,優點是不容易出大錯,缺點是無法及時抓住商機。小三通開辦至今已超過十年,但台金旅遊人數卻不升反降,容或即受此保守觀念之累。 當前兩岸關係持續和緩,正是金門發展千載難逢的良機,當產官學共同貢獻智慧,官民共同努力,積極建構完善的觀光產業鏈,莫再讓財神爺失望而去。
-
從鐵軌重生談活化觀光元素
如何重新活化金門觀光元素,諸如所謂的閩南建築院落、軍事戰爭遺址、乃至昔日作戰工事等,為當前推動觀光發展的重點工作。如何發揮創意,避免淪為自我感覺良好,完善週遭配套措施,諸如交通、食宿、生活機能等公共基礎建設及設施,他山之石可以攻錯。 相信一些深度遊遊者都知道,在美國紐約,除了造訪知名的文化景點如當代藝術中心、大都會博物館、古根漢博物館外,在Trebeca附近卻有另一個秘密花園,那就是一處由舊鐵道改建的公園步道High Line。不僅如此,這個秘密花園的重生之路,尤值咱金門對活化觀光元素之借鏡。 這裡原本是紐約曼哈頓島西岸的一條高架鐵路,八○年就停駛廢棄,原本計劃拆除;但此一計畫立即招來當地居民嚴厲反對,最後終而說服紐約市政府將其改建成公園。但最重要的是:這個重建委員會自始即堅持必須開國際標,透過國際知名集團競圖,吸引全球近四十個國家共七百多件提案。最後由建築師Diller Scofidio+ Renfro的設計圖勝出。在此計畫中,以散零綠意保留了鐵道的歷史記憶,保存了部份的鐵軌,並且用混凝土做成如枕木般的石塊,讓人有走在鐵道枕木上的感覺,而這些枕木還不是規規矩矩和植被楚河漢界,它們不規則,和植被處處交手,錯落在鐵道中的草,也刻意不整齊,這裡一叢那裡一叢,使廢棄的鐵路有了新生命。 而且,它不僅僅是一座公園,更是一個文化場域。不但有各種活動,更有最熟悉那裡的園丁帶你走訪所有花草,到了晚上則有天文觀察、音樂會,維修廠棚下有藝術展覽及講座、有氧課程、皮拉提斯、莎莎舞會,還有孩子們專屬的親手種植植物觀察、昆蟲觀察、藝術導覽等等活動。每季還邀請藝術家針對公園空間作獨特的藝術展演,大大的豐富了城市生活的向度。 從這個鐵軌新生案中,我們發現它的重生原因有二:首先是透過國際標來定案,不僅在於國際標之高格局水準,更在於它的專業性保證,這是在自由市場下,歷經多少競爭才存活下來的品質保證。再來就是文化意象,再好的景點,若無文化創意,終必成為一灘死水。Trebeca的鐵道案同樣也是由專業團隊,以資本主義經營方式經營活化之,過程中並未思及團隊成員是否是在地人,這或許才是長續永活的至道,此其二也。 易言之,從本案之思維,我們認為要重振金門,則不管是觀光,乃至其他相關議題,很重要的議題之一是打破「咱是金門人」之封閉心態,只要條件允許,盡量透過自由市場機制,擇優汰劣,從全球市場下的優勝者找出適當專業人員為金門操刀,則金門浴火重生之日就在不遠的未來!
-
適時適切適宜﹐同心為家鄉獻上心力
民主與專權政治主要差異在於民眾得以參與公共事務,一展為國為民服務的抱負,而鼓勵全民參與公共事務乃民主政治典型表徵,由戒嚴到解嚴,政府各部門莫不企望借助民間力量發展各項地方建設,金門亦是如此,各項地方發展始終都有民眾身影,共同為家園獻上心力,誠為金門邁向現代化島嶼願景極其重要的步驟。 由於組織條例等諸多因素之故,政府機構員額編制有限,暨專業能力,施工設備、服務期程等等因素限制,面對眾多公共事務,各級政府通常都無法概括承受,常得仰賴民間力量參與,藉由招標機制,鼓勵民眾參與公共工程服務便是時下最佳管道,並提供民眾協助國家發展或地方建設事宜的機會。 政府委由民間服務公共工程琳瑯滿目,諸如工程定作、財物買受、定製、承租及勞務之委任或僱傭等等。由一件小小的撰寫計劃,到高達千萬款額的重大工程,由無形的軟體服務到有形的實體建設,通常祇要是民間機構或本國國民,都可依據招標機制,參與公共事務,發揮長才,一償服務鄉梓的心願。 由軍管時期到當下,金門因現實環境影響,年輕人高中畢業,大部份都負笈台灣升學,若是欠缺返鄉服務機會,畢業後也相繼在異鄉成家立業,並獲得更佳發展機會。解嚴後,家鄉各項建設大展鴻圖,許多人因緣際會返鄉服務,有相關專長者,同時可藉由招標機制取得服務鄉梓機會,返鄉機緣雖然不同,但熱愛家鄉的心情卻是一樣。 政府為提升公共工程效能,特別建立採購制度,係依公平、公開之採購程序進行相關作業,俾能確保採購品質。公共工程藉著招標機制可由眾多業者遴選最適切者,委託計劃服務項目,本縣地方建設,當然特別歡迎鄉親返鄉一展長才,但參與任何公共工程服務,都得依採購法步驟執行,有心為家鄉服務,偶而錯失機會為他人捷足先登,亦不用氣餒,不妨靜心等待下一次機會。 隨著時代潮流而行,產官學界結盟已成風氣,為提高服務品質與效能,各級政府莫不借重學者專家能力,高學歷雖然非高能力的保證,綜觀國內學者參與公共事務已是家常便飯,幾乎成為「知識就是力量」新註解。不論如何,學者因承接公共工程而獲得服務社會機會之際,本身即已扮演著「廠商」的角色,並在與主辦單位簽約後,必須依合約內容履行相關義務。 各級政府對於公共工程完全遵循採購法而行,雖然國人常將「情理法」掛在嘴邊,公僕們對於民眾總是親切應對,有些廠商在完成服務項目之際,偶而會得意忘形,或是在服務產品上自行冠上廠商名稱,或是擅自將評審委員以「顧問」角色列名,甚或在產品發表會上以高姿態亮相,或要求主辦單位致贈感謝狀,在在都是喧賓奪主,徥了便宜又賣乖的作法。 參與公共工程,不論憑藉專業能力,或私交情誼、或個人魅力等不同因素,得標者即是拿著民眾血汗錢當履行義務的廠商,祇要工程實在,品質有保證,自然會獲得好口碑,受到社會肯定,額外的要求都是不可取。同時,熱愛家園,服務鄉里,祇要有實力、有熱忱,相關機會總會降臨到有緣人身上。參與公共工程需要視野與前瞻,熱愛家鄉即是一項亟待全民參與的永續工程,並有待大家共同努力。
-
世遺之路再推一步
由監察院監察委員黃煌雄、劉興善所組成的金門閩南、馬祖閩東文化與戰地文化保存維護現況專案訪視小組,會同諮訊顧問、調查員及內政部、國防部、文建會官員,十八日至二十日來金訪察三天,此行的主旨,在於配合監察院調查「金門閩南文化、馬祖閩東文化與戰地文化極具歷史價值及世界性地位,政府應努力將其登錄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乙案需求,這也是監察院進行《金門閩南文化與戰地文化維護總體檢》,並率先向政府提議應積極推動金門登錄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時隔十年後,再持續對閩南與戰地文化維護,保存的關注。在一般人民請願案的業務外,監察院也能放寬視野,拉大格局,介入整個區域的文化保存與人民權益守護,無疑的,這是一次創舉,也勢必影響地方與中央的文化態度與作為。 關於《金門閩南文化與戰地文化維護總體檢》調查案,必須追溯到二○○○年十二月十八日,由監察委員黃煌雄、尹士豪(已故)所組成的訪察小組,偕同專家學者,深入金門城鄉,進行十大調查要旨,包括:「瞭解金門閩南傳統建築、聚落之特色與歷史價值及有關單位保存維護之情形」,「瞭解金門牌坊、碑碣等史蹟之特色與歷史價值及有關單位保存維護之情形」。「瞭解金門民俗文化之特色與歷史價值及有關單位保存維護之情形」,「瞭解金門戰地文化之特色與歷史價值及如何與閩南文化揉合發展成為金門文化特色」,「瞭解金門先民移民南洋之歷史價值及僑鄉文化保存維護之情形」,「瞭解金門宗族社群、社區組織及教育機關互動連結機制,促進金門閩南文化與戰地文化保存維護之情形」,「瞭解中央與地方權責對金門閩南文化、戰地文化保存維護之協調機制與運作情形」。 就上列的調查要旨,監察委員黃煌雄、尹士豪結束了金門的訪查行程後,隨即於二○○一年二月十六日下午,在監察院召開大規模的「如何維護並傳承金門的閩南與戰地文化」諮詢會議,實地訪察及統合各方意見後,監察院作出了《金門閩南文化與戰地文化維護總體檢調查報告》,確立了「金門閩南文化與戰地文化具有歷史價值與世界性地位,中央與地方權責機關亟需建立統合協調機制,以促進其保存維護之整體成效」,再進一步要求行政院宜責成外交部、交通部、文建會等部會加強向國際行銷推介,「將金門閩南文化登錄成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調查報告中,亦就「行政院對金門戰地文化認知不夠,自戰地政務解除後,原來資源付之闕如,顯有未當」,行政院長期忽略金門僑鄉文化之保存維護,洵有未當」,等兩項理由,提案糾正行政院。 因為具文化學術背景的黃煌雄、尹士豪兩位委員的用心、用情投入,以及監察院的全力配合支持,使得《金門閩南文化與戰地文化維護總體檢調查報告》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視,加強編列金門文化建設預算,也才有後來的閩南文化學術研討會接連舉辦,各部門動起來叩關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監察院更出版《消失的戰地:金門世界文化遺產顯影》專著,向世人彙報金門豐富、獨特的閩南與戰地文化資源。 監察院持續監督、追蹤,對近十年來金門閩南與戰地文化維護及發展,產生了潛在的、實質的影響,更讓登錄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的行動力得以延續;從「古戰場」到邁向「世遺」之路,正如黃煌雄委員所發出的行動呼聲,「代表金門戰爭與和平的選擇與轉向,也代表兩岸關係戰爭與和平的調整與轉變,更代表冷戰時代戰爭與和平的蛻變與轉向。這也是金門歷史上第一次,要從『仙洲』、『孤島』、『戰場』努力與世界接軌,航向世界」。
-
試論金門房地產飆漲問題﹗
媒體報導,因為陸客自由行在即、離島開放博弈草案將送立院審議、金門縣府推動「大學島」政策、金門大橋動工等一連串的政策利多,讓金門房地產不因奢侈稅影響,房價不跌反漲。據了解,年初至今,金門地區的房價已漲了三成以上,未來仍以看漲居多。此由台省眾多房仲品牌陸續進駐,房地產不時傳出交易天價,便可管窺一斑。 近年來,因為政策利多,以及預期漲價的心理炒作,金門的房地產價格漲幅總是高居不下。以當前標準,較之新北市近郊已不遑多讓,然而,金門的實質生活機能及城鎮發展程度,卻遠遠不符其表現出來的物價水平。甚而,除去軍公教人員外,民間普遍的薪資水準偏低,就業機會亦屬有限,何以竟能造就如此高不可攀的房地產行情?究其理,除了政策利多的議題醱酵外,更大的原因在於因為預期看漲下的「有行無市」,造成行情的不當追高。在看待這個結果之前,我們應該試著了解,此一現象,將為金門帶來什麼關鍵性的影響。 按說,沒有人會不喜歡一夕間成為腰纏萬貫的財主,也沒有人會反對自己房地產價值與日「遽」增,但我們更應了解,在這樣的炒作氛圍下,真正獲得暴利的,絕不會是原始的地業主。或許,我們應該要回到近期馬總統在說明奢侈稅時,所堅稱的「居住正義」。 就市場經濟而言,房地產是商品,買賣雙方合意,就算是天價,也與第三人無關。但就人民而言,居住是基本權利;如若因為這樣的炒作行為,讓多數的年輕人都只能「逐水草而居」,甚至連租房子的能力都沒有,那就不是「干卿底事」的問題了,而是要認真考慮 國父主張「平均地權」、「漲價歸公」時的心情與真義的時候了。要當下的執政者貫徹先知者的主張,當然是捅馬蜂窩的蠢事。當年,時任財政部長的王建便因推動土地交易價格實際課稅政策,而遭總統李登輝免職。就社會正義而言,「王聖人」做了件對的事,然就政治現實而言,前李總統則是把事做對了,因此而免了政經,以及社會情勢的不安。當年做不到的事,如今自然也不用指望「奢侈稅」可以畢其功於一役。因此,面對金門如今動輒一坪上萬元的農地,政府該想的應該不是如何打壓房地產交易價格,而是如何創造供需的平衡。 金門未開發土地,實則不少,卻多數因為都市計畫使用分區的管制,或權屬國家公園、國有財產局業管等問題,而造成開發不得的窘境。而民間土地普遍偏小,要營造一方「離島建設條例」中規範重大建設的零點五公頃用地門檻,甚得協調經年,猶不可得。基此,李縣長近日提出,縣府計畫整理縣府及國有財產局土地,進行BOT合作案;這樣的作法,雖不能全面遏止土地的飆漲,卻屬營造供需平衡的有效作法之一,期望國產局亦能有立即的善意回應,讓金門的土地利用可以進階到另一層次,為全面發展營造更有利的契機。 總之,房地產價格的揚升,相當程度代表著該區域的發展潛力,但過度放縱炒作的結果,卻可能造成社會價值體系的崩盤;試想,如果多數人辛勤工作一輩子,都不能給家人營造一個溫暖的窩時,要「努力」還是「投機」,不辯自明。冀望在政策的護持下,能還給鄉親一個健全的房產市場,及一個值得奮鬥的未來!
-
從學校家長協會關心教育談起
本縣新成立的家長協會日前由理事長徐鴻義、副理事長李金贊、總幹事陳志發與地區各校家長會長拜會李縣長,針對地區教育提出多項建言。我們除了欣見地區家長能有一個與學校對口的組織外,更希望這個組織能發揮更大的功能,並實際參與學校事務,在良好的互動關係中,求得最大效益,因應當前教育政策,針對諸多教育問題,提出解決之道,因現代的父母對子女的期待已跟傳統的觀念大為不同,這也是學校、教育當局與社會大眾都應重視之課題。 我們常講「家長有遠見,孩子才有出路」,而家長參與教育的目的是為了支持和成就每一位孩子的生命。因此,家長之所以希望當選學校家長會長或其他幹部,不是因為他們的學識、財富或社會地位,而是因為教育理念。根據教育基本法第二條規定:為實現前項教育目的,國家、教育機構、教師、父母應負協助之責任;且教育基本法第八條也很清楚表明:國民教育階段內,家長負有輔導子女之責任,並得為其子女之最佳福祉,依法律選擇受教育之方式、內容,及參與學校教育事務之權利。另外在第九、十、十一條也都規定家長有參與教育審議委員會、校務會議、校長遴選委員會、教師評審委員會、教科書選用委員會、課程發展委員會、常態編班委員會、特殊教育推行委員會、學生申訴評議委員會、學生獎懲委員會、午餐供應委員會、校外教學及畢業旅行籌備小組等權利。由以上得知,家長、家長會及家長團體參與教育事務已經是非常明確,而且責任也非常重大,但一切均應以學生之最佳利益為目的,並與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學校及教師共同合作,促進學生適性發展及教師專業成長。 這次家長協會與縣長所提的理念與問題都非常切題,正如縣長所言:學校有些問題,還是要靠家長會來解決,以直接跟校方溝通的方式,透過實地的參與了解,尋求解決之道,避免因不了解而造成誤會,造成不必要的困擾。長年來金門的家長普遍不習慣干涉學校事務,且缺乏對話習性,因而常常產生相互排斥與溝通不良之情況。目前在台灣地區或先進國家,家長參與學校事務,大致包括出席班親會、學校日、協助課堂教學、課外活動、交通導護及募集資金等活動,並透過家長會組織,整合家長共識,出席合議制的學校決策委員會議,與學校建立互動對話的平台,形塑彼此可以相互合作的夥伴關係,學校也應順勢利導,化阻力為助力,將這股不可忽視的力量,轉化為提升教育品質的正面能量。所以,學校應該主動提供家長會各項教育資訊,協助家長對學校教育參與加以落實,讓家長充分瞭解各種教育變革的趨勢,認清自我和學校的角色及職權,健全家長參與學校事務之功能,協助學校活動及處理校園爭議及偶發事件,促進親師合作,以提升學校推動各項教育工作之效能。 為健全地區教育發展與運作,面對多元文化、多元社會的今天,學校無法自外於社區或家長,也無法獨自承擔學生的學習成效。「家長的教育參與權」、「教師專業自主權」與「學生的受教權」都直接影響學校的辦學績效。因此,家長積極地參與學校校務與教育活動是一種順應世界潮流的前瞻性、開放性、民主性之教育理念與行動,只有「親、師、生」三者之間的良性互動,才是提升學校教育品質之保證。尤其是世界變化的速度超乎我們的現實生活,未來尚需要家長與學校能用一種新涵養、新價值,重新思考做好參與學校教育事務工作,共同合作,努力實踐,才能使教育邁向新的里程碑。
-
為政策辯護與政令宣導即是施政動力
縣長李沃士屢於縣府主管會報中,勗勉各級主官主管暨全體公務袍澤,身為地方人,來做家鄉事,入公門好修行,都應秉持「主動、負責、用心」一貫服務精神,多為鄉親設想,解決民瘼民困。尤應針對政府政策政令,主動進行宣導說明,讓民眾清楚政府在為百姓想些什麼?做些什麼?期以化異求同,同中化異,化阻力為助力,促使政府施政作為順利推展,締造佳績,回饋鄉親。 值此資訊透明時代,民眾求知慾望與日俱昇,除涉及國防軍事機密與影響國家整體安全事務外,有關政府施政方針、重大政策、民生大計、發展目標、具體政績或與民眾生命財產攸關事項,不應祇是止於文書作業,僅在行政組織體系流通轉動,而應付諸行動,走出室外,深入民間,上情下達。透過「口語、文字、電化、藝術」諸方式廣為宣導,不斷說明,宣之以正,導之以偏,如此可以防止有心人見縫插針,指鹿為馬,顛倒是非,抹黑擦白,鼓舞士氣,提昇服務行政效率。 一般而言,利用報紙與電視等等傳媒進行政策政令宣導,此乃政府當前慣用方式,便捷迅速,面寬底廣,功效頗佳。如就地區而言,金門日報與名城電視台,兩者都是主角,為能充分滿足地區群體群眾知之權利,全體新聞從業同仁,如同國內派駐金門媒體菁英,夙夜匪懈,不眠不休,敬謹從公,負責盡職,莫不朝著「大事不漏,小事不錯」目標努力,齊以春秋之筆適時將平日所見所聞,作出公正務實之報導,為匡正時弊,伸張正義,安定社會人心而貢獻。因而,媒體第四權功能不容忽視,值得大家肯定。 金門防衛指揮部,就曾研定政策政令四大宣導原則,重點包括:「主題不變、素材更新、說法平實、效果要好」。顯示政策與政令宣導,厥為各級政府所重視,祇要肯於用心,付出真情,實事求是,必有效果,有云:口惠而實至,就是上情下達,下情上達,凡事說清楚、講明白、不妄語、不輕諾,說到做到、不自欺欺人、真誠所至,金石為開,就能得到諒解,贏得信任與支持。 儘管科技發達,無遠弗屆,惟「口語」宣導方式,最為簡便有效,倘若每個公僕實踐力行,深入民間家戶,藉此貼近群眾,與民眾搏感情,相信必能扭轉一般人對於服務公職人員高高在上刻板印象,非是夏天在辦公室吹冷氣,冬天吹暖氣,而是心甘情願以民為主,竭誠為民服務之公僕。是故至盼受領國家俸祿者,人人舉一反三,將「消弭民怨」視為常規工作與責任,化解一分阻力,如同得到五分助力,對於安定社會人心與進步,都有助益。 此外,也要在此特別呼籲,當大家期能享有「知」之權利,也應負起相互傳達正確信息,為公僕者,尤其不可自外於承擔此一責任義務。
-
博弈與否多傾聽在地聲音
為了讓民眾瞭解「博弈專法」的內涵,交通部十五日首先在金門舉辦說明會,引起各界高度矚目。包括民意代表、縣府官員、財團、業者,以及關心金門未來的媒體記者、學者、民眾都踴躍出席。根據交通部預估,博弈法最快於今年九月可送立法院審議,但誠如說明會中計畫主持人徐小波所言,即便「博弈法」草案順利通過立法,離島是否設立博弈專區,還得由地方公投決定。 自九十八年九月二十六日,對博弈產業關注最久,也最為熱衷的澎湖縣舉辦全國首場博弈公投「鎩羽而歸」後,博弈產業的話題沈寂已久;而金門縣對博弈發展似不見激情;倒是馬祖已委託中華經濟研究院催生「博弈公投」,希望能藉此掌握博弈商機。以三離島對博弈產業的態度而言,澎湖起步最早,卻輕忽了基層民意的反彈,若說金、馬對博弈仍處於觀望,倒不如說,現行的博弈公投,實為難以承受之重。 就已披露的博弈專法草案內容而言,台灣開放的博弈產業採「新加坡模式」,「觀光為主、博弈為輔」,以大型綜合度假區開發為目的,以觀光賭場為手段,來刺激觀光產業。政策與法制的設計,「不希望博弈成為主要產業,未來也會對賭場採高度管制,降低對社會衝擊」。這樣的設計能否達成目標,尚有以下問題須考量。 首先,金門諸離島對外交通、民生水電等基礎建設,仍有許多改善空間。交通部民航局雖然在地方民意的強力要求下,近年來陸續改善尚義機場起降條件與候機、等待空間,然而,以昨天白晝暖陽為例,機場仍因濃霧三度關場。倘若些問題不能解決,恐怕難讓旅客安心。換言之,當下的「離島建設條例」是將博弈遊戲場明確規範為國際觀光度假區的附屬設施,因此,我們必須先考量金門有否設置國際觀光度假區、吸引國際觀光客的條件,才能談金門需不需要博弈產業作為額外的附加價值或誘因。 再者,博弈之開放在我國仍為首例,中央嘉惠離島發展的用心值得肯定,然而,國際觀光客是否願意千里迢迢來到金門賭博?陸客來金自由行,倘若多了博弈為變數,對岸是否仍願意大量釋放旅客來金或透過金門中轉赴台? 其三,「博弈法」草案公布後,相關管理、回饋地方稅捐比例已漸趨明朗,可望加速博弈公投的明朗化。日昨的座談會,即有與會者提及特別稅分配比例問題。倘若離島民眾對自己的未來做了如此一個重大的決定,特別稅款的分配比例是否能與當地付出的社會成本相應?又是否有所謂「退場機制」? 最終,誠如許多學者、民代所言,民眾最擔心的其實是博弈對當地社會造成的影響與衝擊。博弈法草案的法制規劃,以及實際操作過程中,行政部門的執行能力,這一點,恐怕才是真正決定博弈專區未來的關鍵。 不論是否採納博弈,十五日首先在金門登場的「博弈法」說明會,絕對有其必要,因為只有透過溝通才能平衡彼此觀點,達致思想的一致,以及情感的和諧。這是一次好的開始,也盼望未來類似的座談、說明或公聽會能持續、不斷地舉辦,讓更多在地的聲音、觀點可以被看見、聽見,進而付諸實現!
-
從署立醫院弊案再談金門醫療
日前署立醫院採購弊案連爆再三,計有新竹醫院等多家、多名院長被收押,尤其是台中醫院院長邵國寧更是媒體聚焦重點,因為他是台中市長胡志強的妻舅。對於這些在社會上素有上流人士之稱者流,如今竟為私利而淪為階下囚,任誰都有早知今日何必當初之憾;但令人不解的是,誠如媒體所稱,何以在私立醫院可以防止弊案的制度,在署立醫院卻是無法推動呢?以致淪為今日眾相指責的對象,而其背後所指涉的價值觀及制度,更使民眾對其醫療品質產生莫大的不信任感。 對金門言:對這個地處交通不便;醫療資源欠缺的離島而言,在這個問題的看法更應不同於台灣。因為我們別忘了多年來,有多少人都將爭取署立醫院視為金門醫療之願景,卻忘了此制度在人性與制度上的先天缺口。我們無意貶抑任何人,更非盲目貶抑多少獻身於公立醫療院所之同仁;但此種純然寄託於聖人意旨的道德觀恐怕並不可靠,也是管理學上的常識。此次台灣連環爆之弊案,便坐實了此一理論。至此,不由令我們想起多年前曾有鄉彥提出的所謂「金門慈濟醫院」案。 這個「金門慈濟醫院」案,是民國九十六年間,由旅台鄉彥學人所提出並披露於本報的。在這篇論文中,首先即直言金門地處海島,交通不便,人口老幼居多,罹病比率明顯高於台灣,偏而醫療資源不足,遇有重大病患,必須後送台灣,更嚴重折損醫療品質。因此「自給自足之醫學中心」才是肯綮方案。然而,就資本主義而言,自給自足之醫學中心的兩大支柱:高品質的醫療人才與源源不絕的資源,其背後所意涵的卻可能是天價的市場交換。求之於財團,如長庚等醫療團隊,以金門之市場,恐怕是賠本生意。 文中再而論及:若退而求其次,如多年來金門各界的所謂署立等公立醫院,因屬公部門,可稍緩醫療人才之欠缺及資金壓力;但公部門長期以來的僚氣及「弊病」,其先天性格與醫病所需的奉獻精神有距。更重要的是,以人性來說,試問:有誰願意放棄家人,及在台灣絢爛工作環境,獨自來到孤寂離島奉獻所學?況且公部門受限於預算制度及施政考量,更使上述狀況雪上加霜! 也因此,在結論言,這位鄉彥進而具體建議:金門所需要的是自給自足的醫學中心,及視病如親的醫病關係。此種違反功利人性的投資及工作環境,就古今中外成功案例來看,捨以奉獻為宗旨之「宗教醫學團體」,似無他例。 「楚人無寶,以善為寶!」綜合前面的論述,「金門慈濟醫院」當為可行與成功率較高的方略之一。另外,就市場面向而言,金門不應該是此一醫療院所唯一的市場,而應將視野望向對岸。縣府提出的國際醫療園區規劃,即為另一可行方向,且該案已取得用地,並完成環境影響評估。未來,慈濟固然是可行的合作對象之一,包括有意在金城設置分院的天主教耕莘醫院,以及任何有意獻身離島醫療及參與此一「國際醫療園區」者,都是我們積極爭取的對象。 我們還必須呼籲,不論是宗教醫療院所,抑或台大、榮總等公立醫療院所,在參與、協助及推動國際醫療園區時,都該設想是否應結合金門大學資源,共同籌設教學醫院,畢竟,唯有教學相長落根於金門,優質醫療成長於金門,進而增加就業機會於浯島,方為解決金門醫療問題的至道。
-
關懷有理﹐愛心無價
世紀海嘯侵襲福島並重挫日本之際,全球各地愛心頻送災區,而台灣地區民眾愛心更不落人後,對於這個曾經欺凌華人無數比之海嘯尤甚的友邦,各項豐厚賑災捐款猶相繼送達日本災民,堪稱「以德報怨」典型胸懷。台灣賑災善款有如海浪般波瀾壯闊,卻也排擠到國內的慈善團體,有人呼籲「關懷地區弱勢團體亦不容忽視」,顯然是當頭棒喝,提醒著國人愛心展現應適得其所。 2011日本大海嘯滿月之際,金門地區假日坊間,倏然出現一群高中生沿街為日災民募款,展現出青年學子用功之餘,猶滿懷著民胞物與之心,以實際行動參與社會服務,並與各地募款賑災活動相呼應。「相信愛,相信希望」並非僅是有錢人的專利,祇要有心,每個人都是點燃社會光明的關鍵火苗。當下,青年學子街坊間的日行一善,也重新燃起金門溫馨人情味。 回顧三十年前,地區青年學子處處展現純樸敦厚氣質,時代潮流極速變遷結果,當下部份學子已出現父執輩前所未有的行徑,彷彿一瞬間變化,令人不可思議。可喜的是,大部份學子猶能堅守分寸,將重心放在功課上,並在課餘參與社會服務,關懷鄉土,散播愛心,足堪肯定與嘉勉。早期,一句溫暖的寒暄話道出金門豐富的人情味,我們樂見這個人情味的幼苗重新滋長在社會中,青年學子參與愛心行動便是一門極為重要影響深遠的課程。 社會許多活動進展到某些程度,常會形成一窩蜂情況,本次國內為日本災民送暖行動,亦是如此,而其累積行善共識倒是展現出前所未有的情感凝聚,也是特別。雖然愛心無國界,但是我們這社會上有許多弱勢團體,始終亟待公部門與民眾關懷與援助,若是為了響應當下聳動國際視聽的日本賑災行動,而忽略了我們社會裡各角落的弱勢團體,儼然有些捨本逐末的作法,這是民眾與學子們當有的認知。 這次日本遭受地震重擊後,災區民眾與媒體報導,予人一種守序風格與正面觀感,相對於台灣媒體每逢重大社會新聞即引發亂相實在大相逕庭,同時也提供著民眾一個省思與學習機會。此次青年學子出走教室,參與社會愛心行動,除了有必要瞭解到社會各角落弱勢團體亦亟待關懷外,藉由兩地比較,也可學習到作為現代公民守法守秩序的重要。 「日行一善」為國人推動愛心的重要守則,由921大地震、四川震災到日本震災,國人都相繼發起募款與救援活動,賑災捐款是否能全然抵達災區用在災民身上,常是個重要的課題。青年學子參與募款活動,出自愛心,亦應明瞭後續作業當慎重其事,學校既然輔導學生參與社會服務,不妨建立完美的募款機制,讓青年學子在整個過程學習到寶貴的經驗,體會到愛心的無價。 青年守則有言:「助人為快樂之本。」青年學子走出戶外,參與募款活動,值得肯定,他們不僅學習到人生中難得的一堂課,以實際行動落實日行一善真諦,同時引發內心關懷鄉土、熱愛家園的浪潮,體會到因為人間有愛,讓世界更加美麗。我們期待,這種關懷與慈愛的火苗,由校園傳遞到社會每一角落,重燃金門溫暖的人情味,帶動大家疼惜家園的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