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
打破名人的迷思
「暢銷作家」吳淡如新書「那些EMBA教我的事」,涉嫌抄襲資深媒體人蔡佑吉所寫的文章「跟運將學企管」;兩人文章,只有最後一個標點符號不同。由於此案涉及刑責與信譽問題,引起各界注目。吳淡如從最早的反彈,到元月十九日認錯道歉,兩人和解收場,十足辯飾之徒! 諾貝爾獎桂冠得主、前中研院長李遠哲在日本產經新聞專訪中,明確表態挺謝長廷選總統,他強調,立委選舉國民黨已大勝,若馬英九在總統大選又獲得勝利的話,那台灣的政治就會陷入不平衡的「危險狀態」,所以他期待民進黨的謝長廷能夠當選總統。由於受到國內外有識之士一片撻伐,稍後他又改口說只是「期待非挺謝!」又是十足辯飾之徒! 上述這兩則新聞,若從深層面來看,其實正反映了長久以來,由於淺碟文化的影響,國人早已失去深思、厚學的識見,以致錯把粗俗當流行;抄作當暢銷;十足只看浮面的文化。在此凡事只看表面,只看炒作,只看名氣淺俗文化下,以致另一個「名人」蔡康永亦唐突出面作秀為吳淡如抱屈;卻忘了他何德何能、何足任仲裁者。但因淺碟的文化,因此觀眾也就從未深思事件之嚴重,更不會在意蔡康永膚淺無知的判斷力。 一篇只有標點符號不同的文章,竟能大言不慚地反彈詭辯;外加一個「蔡名人」的聲援,誠不知將讀者的判斷力置於何地,如此嚴重之抄襲事件,在任何一個稍有文化深度的社會,早就被讀者唾棄,豈是一句:「下次再版時加註」所能了;更吃定了書照賣的迷思;只因她是名人,所以抄襲又算什麼! 雖然一黨獨大與一黨專政有些相似,但不應混淆:只要是出自人民透過選票的自由選擇,就符合民主要求;世界上所有的內閣制國家,贏得國會穩定多數的政黨,都必然同時掌握立法權與行政權,這一向就是民主政治的常態。如日本的自由民主黨就是例子。自二戰以後,除了少數時候未能取得眾議院大多數席位外,大部份時候均由自民黨執政。這是由於日本在二戰之後經濟起飛,促使了自民黨長期處於優勢的地位。同時,自民黨之所以獨大,是因為與商界及企業界有密切的關係。 而另一個例子是新加坡,新加坡自1965年獨立建國以來,人民行動黨即成為新加坡唯一的執政黨。當然伴著一黨獨大的運作,會較容易導致黨國制的出現;權力自滿,甚至腐化的現象。但端視政黨之作為而定;因為定期改選就是人民嚴肅的檢驗。 易言之,一黨獨大不是過錯,更不必識淺為怪,學化學的李遠哲當然見不及此,不忍苛責;但做為一個知識份子,總該明白知之為知之的道理吧。但只因他是名人,一切過失也就不是過失了! 此種淺碟文化的後遺症,在金門尤甚!多少文化掮客,多少政商殘族,挾著外來和尚會念經的迷思;仗著空洞虛幻的學歷;依靠在地文化的口號,在金門做盡多少「名人」的事,但可曾見過有識之士道破指正?而先師所謂的正人心,息邪說,距詖行,放淫辭之大道,早就被「諄厚」之辭所掩飾,其實毋寧說是陷入名人的迷思?若不打破這迷思,則何以重振金門!
-
在政治紛擾中給金門一條經濟活路
立法院換屆後的新會期今日開議。之前,原本依憲政慣例內閣總辭並重新任命,陳水扁總統卻以行政院長任命權是總統權限,不須立院同意,退回行政院總辭案;認為自此建立新的憲政慣例,顯示陳總統為一黨之私,以安定政局為由,欲以張俊雄閣揆及原班人馬續行輔選該黨總統參選人謝長廷之實。同時,此舉亦突顯其遊走憲政慣例邊緣、藐視國會新民意的獨斷行為,並不符合全民之利益。 一部「中華民國憲法」,幾經因人「量身訂做」的修訂,已體無完膚,法不完備或模糊地帶,對於政治道德低落、玩法弄權者提供了任意操作的空間。這次陳總統退回內閣總辭案,洋洋得意地表示,總辭案的五點裁示總共二七八個字,從此建立憲政新慣例;對此,副總統呂秀蓮與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謝長廷皆表贊同,立法院長王金平則稱合乎情理。但是憲法學者或政治評論家紛紛提出不同論述,認為退回總辭案意在彰顯我國憲政體制傾向總統制,否則,不應忽視國會新民意,形成由總統「獨自裁示」的所謂新憲政慣例的爭議;由此觀之,國民黨即使在立法院席次超過四分之三,結果還是總統獨大,他一個人說了算。 陳總統退回內閣總辭案,也許就如某些政治領袖說的就在情理之中,但是引發的憲政慣例爭議卻也是事實。同時,如果從時間點切入來觀察,立法院長王金平、國民黨主席吳伯雄在這件事情上,委實發揮「臨門一腳」的作用。試想,在國民黨居於國會絕對優勢的情勢,吳伯雄由王金平居間安排下,在陳總統退回內閣總辭案前一天,跑去與瀕臨跛腳的總統密會,對組閣問題表示「除了中選會應該改組,其他內閣人事他沒意見、國民黨也不會參與。」這話,對精於政治算計的陳總統來說,就形同在野黨自動繳械,幫陳總統幾近交卸的權利加持,同時為其退回總辭案解套,等於幫民進黨加分。因此,事後部分國民黨立委批評此舉有藐視國會、不尊重新民意的質疑,認為應該准辭再重新任命之議的質疑,就如同「狗吠火車」,於事無補。 陳總統面對國會新民意不組新閣的作法,固然有其論述依據,但是,不思以准辭再任命方式化解爭議,卻以遊走憲政慣例的模糊地帶為能事,透露出總統可以不尊重立院新民意的訊息,同時更造成總統獨大、在野黨立委席次優勢都無法監督的困局。君不見,居於「看守內閣」地位的張俊雄院長,此刻頻頻以數百億元為單位地大撒銀子,遭致政策買票的質疑,等於擺出一副不服氣就倒閣的姿態,反正陳總統握有解散國會權,可以攪得政局動盪不安,這就是現行憲法荒謬之處。所以,老百姓只能冀望才德兼備,又會節制自己權力的人來領政,否則,總統胡作非為,國會能奈他何? 組閣議題剛剛落幕,那邊廂,馬英九與謝長廷總統選戰開打,政治口水戰、泥巴戰方興未艾。但是,從金門的角度隔海觀戰,台灣政治的紛紛擾擾雖然越演越烈,並未受到太大關注;以金門人的利益言,「救經濟」才是民眾所盼,因此,在行政院大放利多的此刻,建請張俊雄院長及陳景峻主席以民生經濟為念,就縣府前已呈報行政院之「金門縣綜合發展計畫」及「離島綜合建設方案」,針對其中尚未核定且有助振興地區經濟之項目,釋出政策利多,給金門一條經濟活路,以嘉惠我縣,造福地方。
-
蘇哈托走了!———印尼排華三十年陰影下苦難無告的華人與金門移民
統治印尼長達三十二年的蘇哈托(Suharto),二○○八年元月二十七日病逝雅加達,享年八十六歲。這位亞洲在位最久的軍事強人,是印尼人的「印尼建設之父」、又是「國際透明組織」名列的世界十大貪污政治領袖榜首(貪污金額估計在十五億至三十五億美元之間)。斯人已逝,是非功過,蓋棺待論定;惟從「排華」面切入,蘇哈托執政期間,百萬華人遭捕殺搶掠,其中也有無數金門籍華人慘遭迫害。金門人講起印尼排華史,難掩心頭痛,而蘇哈托與這段歷史劃上等號。 蘇哈托於一九二一年出生印尼爪哇一個貧窮的農家;一九五○年在軍中嶄露頭角,一九六五年左派發動流血政變,蘇哈托率軍平息有功,獲印尼首任總統蘇卡諾重用,但他聲稱政變是共產黨所為,因而發起嚴酷的清洗行動,致短短數月內,超過五十萬人在反共屠殺中遇害;一九六六年,取得政權,並於次年代理總統;一九六八年獲議會一致通過成為首位任期五年的總統,此後六度連任,還於一九七五年併吞東帝汶、殺害約二十萬當地人;一九九八年金融風暴後,因人民抗議暴動被迫下台。 鐵腕執政印尼三十二年,蘇哈托的奪權上台與一夕垮台,都被視為與排華事件有關。多次排華事件,首次發生於一九六六年自蘇卡諾手中取得政權後,蘇哈托隨即以「中國參與策劃和支援政變」為由,大舉捕殺華僑,掠奪華人財物、燒毀華人住宅,估計受害的華人在五十萬至百萬人間,往後三十餘年,蘇哈托政權持續性排華,排斥中國傳統文化、關閉華文學校、禁絕華文報刊,華人不准慶祝中國節日,得改成印尼姓;一九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席捲印尼,同年五月,大學生在全國舉行和平示威用以抗議物價飆漲,不意此舉再遭血腥鎮壓,華人又成箭靶、代罪羔羊,從首都雅加達到蘇門答臘都發生縱火掠奪華人財產事件,並有數以百計華人婦女遭強暴,逾千人死亡。一九九七年「血腥五月」,人民力量群聚,迫使蘇哈托辭職下台,終結了印尼強人領政時期,也終結了達三十年之久的「排華時期」。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簡稱印尼,位於東南亞、地處太平洋與印度洋島之間,由一萬八千多個島嶼組成,其中約六千個有人居住,人口數二億多。印尼豐富的天然資源、物產條件,早於西元二世紀時,即有中國人與爪哇人進行貿易往來;清道光鴉片戰爭、五口通商後,大批金門人亦出洋前來印尼謀生,墾殖、採礦、畜牧、漁撈,無不參與;民初、日據,再掀金門人移民潮,漸形成商族勢力,金門人不僅對印尼的開發作出貢獻,並以僑匯反哺家鄉,代表作如水頭村的洋樓群、金水小學,昔時後浦至官澳公路及早年金門體育場等建設,多出自印尼鄉僑的大手筆捐獻。 「沒有華僑,就沒有南洋群島的開發」,旅居印尼的金門籍作家黃東平在百萬字的小說︽僑歌三部由︾序章中所寫的第一句話,道盡華人為這塊土地所作的奉獻,但接續補了句辛酸,「為苦難無告的華僑人寫盡這一生」;黃東平點出的,是華工的奮鬥史、也是華人飽受印尼排華政策下的苦境。排華年代,數以萬計的金門移民子弟進不了華校、無華文報刊、書籍可供閱讀,連維繫鄉心鄉情的鄉社運作也全告中止,諸如雅加達金門會館、棉蘭金廈同鄉會、麻里巴板金門會館、三馬林達金門公會等成立於一九三○、四○年代的鄉社組織都全面消失、商業活動亦告停擺、鄉僑與家鄉連繫中斷,造成大批金門移民被迫放棄歷數代積累的產業,選擇回歸「新中國」。 一九九八年,蘇哈托政權瓦解後,備受排華氣氛禁錮的華人終獲脫困,華校、華報及金門人的鄉社組織也才一一恢復,華人社會生機再現。如今,統治印尼三十二年,一手操弄排華政策的蘇哈托已走入歷史;讓我們共同記取一段種族歧視下的血淚教訓,期待地球村下的人類和平相處、共促世界進步繁榮,同時,我們也要向當年苦難無告的華人、金門移民,獻上最深的祝福。
-
金城民防坑道的可能性
見證兩岸軍事對峙、緊張年代與全民皆兵歷史的金城民防坑道日前正式開放,縣長李炷烽特別偕同旅遊業者試走坑道,回味地下金門的戰爭年代,李縣長也歡迎民眾與遊客有空都可以來此走走,參觀此一全新的觀光景點。 這座位於金門行政中心金城鎮地底下,全長共有二千五百五十九公尺的金城民防坑道,當年是為了實現總統蔣中正離島全民皆兵的構想,於一九七八年由金門縣民眾自衛總隊出資新台幣一千六百餘萬元,歷時一年二個月餘完竣。坑道幾乎串連了市區所有主要機關,並設置了作戰指揮中心、糧秣庫房區、發電機,堪稱是金門當時最完整,集防衛、黨政、動員、經濟運作於一體的地下戰鬥網。比較特別的是,坑道的開放時間為每天下午三時三十分至晚上九時三十分,每個小時並有專人導覽,希望帶給遊客全新的夜遊體驗。 金城坑道的開放對金門而言,有著歷史上的意義,這段坑道不僅是現有開放最長、最具規模的坑道,也因為它位於鬧市之中,更增添了戰地生活裡全民皆兵的說服力。然在坑道開放的同時,有些部分似仍有加強的必要。 其一、情境元素的置入。做為一處代表性的民防坑道,該表現的除了戰地氛圍外,更重要的是「生活」││真實的戰地生活。對於一處戰地史蹟的復建,我們欣表贊同,更理解到,用現代人的眼光來解讀個別生活經驗是不客觀的,甚至可能流於繁瑣,但人性的體現恰在「個性化的繁瑣」。我們以為,當前金門諸多戰地史蹟往往流於官(軍)方觀點,陳展的文物、記述或有其代表性,深刻性卻大打折扣。所謂,千言萬語不如一筆塗鴉;一筆塗鴉又不如現身說法;復建後的史蹟,美則美矣,但少了深刻的「人性」。如果,引領我們參訪的,恰是參與構工的老兵或曾在地下坑道工作、生活的居民呢?流連於時空的迴廊,想留記的只是一點真實的回憶或身歷其境;人與物的互動、回到過去的現身說法,將讓史蹟更有自信。 其二、永續營運的強化。一個鐘頭的遊程,說長不長,說短不短,重點在於如何積累口碑,令人難忘。馬來西亞的華裔作家馮久玲,曾經出版了一本很有意思的書,叫「文化是好生意」,她提出一個基本看法:在新時代的經濟裡,文化與產業將密不可分;文化內容將成為重要的產業。在此,我們必須認清的是,史蹟的復育,乃文化傳承的型式之一,其目的在於保存精神資產、服務社會大眾,非以營利為目的;然而「非營利」不等於「不可營利」。畢竟,機構設施的運作都需要經費,「只出不進」終非長久之計。如果,鼓勵民間開發周邊商品、紮根使用者付費觀念、導引特色文學發展、建立永續營運機制呢?活化才是史蹟存在的價值,死物終會被時間拋棄。 總之,直面文化史蹟,令我們戒慎恐懼;戒慎的是如何對歷史交代,恐懼的是後人的歷史評價。多數人以「俯仰無愧天地,褒貶自有春秋」自許,然投注於歷史洪流,個人實在太小,「行」仍是人生發光發熱的必要條件。「金城民防坑道」的開放是金門戰地史蹟復育的嶄新里程,留駐的不僅是「到此一遊」的浪漫,更是啟迪文化生機的無限可能!
-
打造金門成為太陽能永續城
─由鉅茂金門設廠,談替代能源在金門的重要性─ 自由時報1月22日報導:「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繼多項獨步全球的建設計畫後,正著手打造世界第一個於沙漠內的『永續城市』,他們在一個名為『馬斯達爾』的環保城,初期將興建一座大型太陽能發電廠,提供電力。等太陽能轉換電能科技成熟,再讓全城屋頂之太陽能板完全取代電廠,達成自主供電的目標。」由這則新聞可知,為因應全球石油將於四十多年後枯竭,進出產石油的國家都在倡導替代能源的研發,何況是我們這個小島,更需要為未來的能源需求,作不同的思維與努力,開發新的替代能源,才能永續築夢,讓金門不要完全依賴他人,而能獨立自主的生存在永續島嶼之上。 欣聞鉅茂光電股份有限公司將在金沙鎮山西段工業區,設置經營太陽能模組之生產與測試、太陽能發電系統設計與工程、太陽能整合產品應用開發等項目,不但為金門帶來新的希望,同時也製造許多就業機會,這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我們也希望鉅茂公司能在現有的商機優勢,創造低成本之產品,為金門替代能源做出更大貢獻,同時尋求兩岸三地之聯盟策略,創造更大的附加價值,為地方培育更多的光電產業人才。我們佩服該公司董事長莊欽培的膽識,也希望政府當局能大力扶持,畢竟太陽能已是未來的新興產業。 近年來,太陽能發電系統之研發與推廣,已在國內如火如荼的展開,同時也在教育上投入大量經費,加強宣導;尤其經營太陽能產業之公司,也均躍升國內股票首位。本縣受政府之輔導與補助,也在一些機關、學校設置各種太陽能示範發電系統,主要的是要將發電的原理及效能,讓全民能有所認識與推廣,然而這幾年來,並不太受大家的認同與重視。在一般人的觀念裡,總是認為這是花錢的產業,不符合成本效益。若以目前設置成本來看,當然是如此,但如果在未來真正面臨能源枯竭之時,全民推動此項替代能源產能,成本當然就降低,無形中產能效益也就提升了。所以,不管鉅茂未來經營之情形如何,這個動機與作為,已帶動金門全島民眾新的思維及新的視野,我們都應給予更大的掌聲與鼓勵。 近來各產油國減少石油產量,使得各國對未來能源短缺有所警惕,包括世界強國之美國,將替代能源之研發視為主要戰略,也成為新聞報導的焦點,而次原油發展經濟的中國、俄羅斯、日本也都持續往節能技術方向研發,顯見世界強國已開始力求科技優勢自創能源生路,不必仰賴石油能源,這才是明智之舉。金門若能在替代能源的作法上贏得頭籌,跟上時代,我們將會在世界佔有極重要之地位。 有人曾擔心,金門在發展各項產業之同時,會不會造成另一種污染來源,其實是不可能的。例如我們最大的金酒產業,將製酒後之酒糟充分利用,未來若能再加強各項產後廢料,做生質能發電,甚至多角化經營,提煉酒精以替代石油,將使酒廠更能永續經營。有人也質疑未來養牛與養豬事業蓬勃發展的同時,其排泄物將造成水源污染,其實這些產物也可變成生質能燃料,不應有此種疑慮,只要大家有心研究,任何物質均為能源的源頭,例如金門潮汐差很大,且每天都有,若將來全球科技成熟,其潮汐也可成為金門能源之一;金門位於大陸東南沿岸,是東北、西北季風及東南、西南季風必經之道,利用風能發電也是未來金門能源之另一思維。 凡此種種,為建立金門成為一個世界矚目之能源永續島,除了要充分瞭解金門未來下一代之需求外,尚需持續從教育著手,將替代能源的觀念深植人心、共同努力、逐步實施,將成為源源不斷的能源永續循環島城,也由鉅茂公司在金門設廠動機,顯現替代能源在金門的重要性。
-
由此次立委選舉結果,看出「民心求新思變」
──寄望新科立委忠以敬事、誠以待人,為國家、社會、百姓作出貢獻 第七屆立法委員選舉,首次實施「單一選區兩票制」,既選人亦選黨,以往名不見經傳許多小黨,不遑多讓,紛紛浮上檯面參與競選,尤以此次立法院席次減半,各黨精英盡出,其中最受國人矚目藍綠兩大陣營,都由黨主席與總統參選人親自領軍輔選護盤,選情空前劇烈緊張,如今選舉結果已經公佈週知,果如曾是民進黨大老級立委沈富雄選前所言:「國民黨將在此次選舉獲得大勝,民進黨頂多不會超過三十五席次」,判斷精準,頓時「鐵口」封號不脛而走,而前總統李登輝「因果報應論」更有一番道理。 事實如斯,國民黨囊括立法院四分之三席次,大獲全勝。民進黨兵敗如山倒,僅得到二十七席次,無黨聯盟等小黨上壘五席次,餘者全部掛零,真箇幾家歡樂幾家愁,一樣選舉兩樣情。 由於政治情勢一夕之間翻轉,未來四年立法院運作生態也將隨之完全改觀。執政黨淪為在野黨,國民黨擁有絕對多數,儼然成為一黨獨大,亦且跨過可以主導修憲、倒閣、對總統行使罷免權。影響力道之大,不容小覷。 因而有人開始憂心,一些常在電視台政論節目中亮相學者專家名嘴,紛以「一黨獨大」或「濫用多數」等利弊作為論辯表述議題。然而,國民黨主席吳伯雄、總統參選人馬英九了然於胸,十分清楚社會輿論鞭策惕勵殷切,雙雙對外宣示:「國民黨深受國人之愛護支持,感激回報惟恐不及『權力會使人腐化,絕對之權力,更會使人絕對腐化』國民黨不會濫用多數,也不會罷免總統、倒閣與修憲」。態度誠懇,語氣堅定,有助澄清疑慮,守住大家信心。 再說,立委選舉只是藍綠對打前哨戰,除非國民黨信譽破產,忘記生聚教訓,否則,豈會自毀武功,失信於民,放棄承諾應盡之責任義務,辜負全民之付託。 雖然立委將來為民服務版圖擴大,責任相對加重,個人福利水漲船高,不但助理由原來十人增加為十四人,研究室擴大一倍,此外各配兩個停車位,就事論事,有權利即有責任義務,因此應該收心,摒棄一切無謂繁雜事務,積極展開行動,為國家、社會與人民服務。 反觀地區立委選舉,國民黨輔選意外失敗,不禁要問金門不是國民黨鐵票區嗎?何以竟有落差出現,其實,金門鄉親支持國民黨態度並未改變,最愛青天白日,政黨票依然開出紅盤,推出參選人僅以些微票數失利,一般看來,非戰之罪,真正原因,選民心知肚明,在此不作評論。 選舉理想目標,在於「選賢與能」,但因每個地方環境特性、民情風俗不盡相同,就一般而言,每逢選舉,總是宗親掛帥,摯親好友個人情誼優先,短期間仍難完全擺脫傳統思維包袱,政黨動員造勢護盤,自然難以發揮高度功效。 選舉雖然結束,煙硝依然瀰漫、紛擾氣氛並未稍息,藍綠兩黨劍拔弩張,攻防甚烈,為爭大位而血拚決戰;茲此國人必須冷靜,體認民主真諦,就是人民作主,今年三月總統大選,睜開眼晴,選對人、做對事最為重要。 而也寄語卸任立委諸君,勝敗乃兵家之常事,暫時告別國會殿堂,未嘗不是美事一樁。既有學歷、才能、專業、熱忱、服務績效豐厚本錢,祇要用心投入經營,重新出發,希望很快就會到來。同時在此期盼新科立委,一本初衷,忠以敬事,誠以待人,做該做的事、說該說的話,權力猶如兩面刃,用之不當,既傷人亦傷己,如同一個人罹患「上吐下瀉連莊又稱王」症狀,輕者元氣大傷,重者病入膏肓,因顧慮受到細菌感染,有誰還願意與之為伍,同樣道理,任何政黨,再強政治人物,得民者「勝」,失民者「敗」。
-
公共藝術與城市景觀
近年來,金門開始注意到公共藝術的課題。尚義機場廣場及金門高中新校舍前的公共藝術是相當突出的作品。這些創作為環境增添了美感與趣味,也加深了人們的空間印象。 「公共藝術」一詞,始於1930年代美國羅斯福總統的「新政」(New Deal)。當時主要目的是政府資金投入藝術市場,以協助藝術家安然度過經濟蕭條的年代。1960年代以後,公共藝術成為美國城市打造特色、創造魅力的一種方法,後發展成一股時代潮流,進而席捲全世界。 西班牙巴塞隆納(Barcelona)便是其中最成功的例子之一。他們以城市的名義邀請全世界著名的雕塑家來此創作,僅僅負擔雕塑家及其助手的機票、食宿及定額的工作、材料費用,約定作品完成後留在巴塞隆納供永久展出。市政當局希冀將都市空間與公共藝術緊密結合,讓整個城市變成大型的博物館,人們只要走在街頭,就能接觸到世界級的雕塑作品。這樣一來,不僅讓城市具有獨特風貌,爭取了市民的光榮感,而且藝術作品帶給市民的美學體驗與薰陶,潛移默化地反映於巴塞隆納人的創造力上。 美國都市設計學者凱文.林區(Kevin Lynch)在其經典著作︽城市意象︾(The Image of the City, 1960)曾提出城市實質環境的五種形式之重要性,包括通道(paths)、邊緣(edges)、區域(districts)、節點(nodes)與地標(landmark);而這五種形式的相互運用,構成了整體的城市意象。像巴塞隆納的例子,他們即試圖在城市主要通道及其節點(如圓環),以雕塑品作為視覺焦點與地標,進而使這個區域獲得獨特的自明性。 從這些操作性的理論來檢視金門的城市景觀,實有很大的改善空間。首先,如何在現有的空間資源與架構下引入公共藝術,並賦予特色與魅力,值得大家的重視;例如:有關單位應致力於塑造機場至後浦城區、水頭商港的門戶通道意象,吸引旅客或過境者的目光,使之產生駐足品味(而非快速穿越)的想法,否則至少也要達到修景或遮醜的景觀效果,其中自榜林圓環至金城圓環的伯玉路一段是改善的重點;此外,新市、沙美、東林的門戶意象也需要真正掌握、反映在地環境特色的規劃設計,才能建立城市的自身風格,並吸引遊客到訪。 再者,善用現有資源,並使之公共藝術化,可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如戰地時代所遺留下來的道路機槍堡,目前多為懸掛廣告作用而已,有些可惜;倘若能邀請國內外造型藝術家或建築師進行創作,將機槍堡「公共藝術化」,讓每座都有不同的裝置藝術主題,當能建立金門道路的獨特風貌。同理可證,散佈於島上平原的反空降樁或海岸的軌條砦,亦可以此方法邀請創作與改造。一如澎湖縣自2001年起、連續舉辦六年的「澎湖地景藝術節」所取得的成效(其中2002年更擴大舉辦為國際地景藝術節,邀請外國藝術家進駐),金門當可開創屬於自己的公共藝術與地景藝術。 當然,並非宏大的計畫才能使金門景觀耳目一新,點點滴滴的細節改造,亦可達到此一效果,其中街道家具(street furniture)至關重要。街道家具是為了提供公眾某種服務或功能,而裝置在城市或聚落公共空間的物件或設備的統稱,因此路燈、紅綠燈、告示牌、廣告招牌、垃圾桶、公共座椅、候車亭、電話亭、郵筒等「微型作品」,都需要精心設計,並充分考慮其功能、數量、可及性、耐久性與舒適性,以及其美學造型、顏色、材料如何與周邊環境取得和諧。甚至擴大解釋,一些重要街道建築的正立面(facade)也可以由公部門取得所有權人同意後加以「洗臉」或「變臉」,以改善城市景觀。 事實上,我們可以採取一種由點而線而面、漸進蔓延式的環境改善方法,從小處與局部修補、增添城市與聚落的人文藝術氣息。公共藝術是一帖有效的藥方。
-
政治領袖應恪守誠信原則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日前發表的五十九個國家地區民調顯示,台灣有80%的受訪者認為政治領袖不誠實,這個比例較全球平均值60%高出許多,可見台灣民眾對政客不信任的程度;尤其是,這個民調在陳水扁總統任期內公佈,如此難堪的數據,可以解讀為對他執政近八年來所言所行誠信度的評價。這樣的民調數據,對於目前正競逐總統大位者,允宜參考警惕! 環顧台灣政壇在政治民主化進程中,政治人物的起起落落,誠信問題是社會大眾對政治人物的基本要求,並據以作為檢驗政治人物品格的指標項目。因此,我們以此標準檢驗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謝長廷先生日來的表現,將會呈現政治人物汲汲於權位、言行不一的面貌,難以符合社會大眾對民進黨的期望。 回顧民進黨推動台灣民主運動的歷程,從黨外時期以民主、自由、人權作號召,凝聚了支持者的熱情;建黨初期運用省籍意識和國家認同推動台獨黨綱,曾使該黨發展陷入困境,由於陳定南「宜蘭經驗」帶給黨的反省,所以在施明德、許信良兩位主席時期,認識到省籍意識、歷史悲情和台獨訴求將會限制到民進黨的發展,於是推動黨的轉型,漸往中間路線移動,建構大和解的氛圍,這種勇於向人民負責、調整路線的態度,在當年,相較於其他政黨,被譽為「最懂得反省自己的黨」;因此,2000年,在國民黨分裂情況下,因緣際會取得政權。台灣人民給了民進黨八年的時間,卻因陳水扁總統為了化解個人的危機,而拋棄中間路線,將褊狹的意識形態引入政治動員、權力鬥爭的死胡同,終於在這次立委選舉嚐到了苦果。 立委選舉慘敗,民進黨內軍心渙散,該黨政治領袖紛紛對敗選表示將謙卑檢討,其總統候選人謝長廷在高雄縣競選總部成立大會上謙虛地說:「人民的聲音,我們聽到了。」表示將「蹲下傾聽民意」,並宣示「不買票、不鼓動民粹、不挑起族群對立」,承諾要打一場優質選戰。但是,民進黨敗選至今,除了怪罪選制不利於該黨,及演出上杜下謝辭職、慰留的戲碼,根本看不出檢討敗選的真正原因,這樣一個不知反省的黨,如何再獲得人民的信任? 尤有進者,謝長廷自代理民進黨主席,以該黨總統候選人身分撐起總統選舉總指揮大旗,連日來,先是穩住獨派大老,進而拜訪社會賢達,訴求「和解共生」,惟獨未見傾聽民意之舉。同時,陸續拋出當選後將消極行使總統職權,藍綠共治,制衡國會,與國民黨協商組閣,CEO組閣等議題,如此變來變去,真假難辨,誠如當初民進黨總統初選時蘇貞昌說他「奸巧」。因此,聽其言,觀其行,目的只在取得權位再說,所以獨派人士表示,為了勝選,他們可以忍耐六十天,就這一點來看,謝長廷「制憲正名」之說,到底是敷衍獨派的說辭,或是他執政的終極目標,應該跟台灣人民講清楚、說明白。 總之,謝長廷說要「痛定思痛」,就必須要展現大立大破的決心,深切檢討民進黨這次敗選的真正原因,說實話,做實事,不要拿「護台灣、救民主」虛幻的政治語言來唬弄老百姓,並以具體的行動重建民進黨「清廉、勤政、愛鄉土」的創黨價值。同時,基於誠信原則,請他清楚的告訴國人,如果我們讓民進黨繼續執政,國會在他「制衡」下,台灣是否再延續「朝小野大」永無休止的政治惡鬥?
-
人必自辱而人辱之
之前本報以「論知識份子的風骨」為題指出:所謂知識份子的風骨,即是孔子所謂的「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的格局;由於權力使人腐化的宿命,因此對抗權貴,為天下蒼生保障權益的重任,便落在知識份子手上;因為唯有這些受過教育的知識份子,方足有能力及影響力來擔任這個重任,而平台就是論政:「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反過來說,天下無道則庶人議。所以孟子有處士橫議之論,必要時甚至流血五步亦在所不惜。因此傳統以來,知識份子是廣受社會尊重的;更崇尚知識份子的風格,尊之為人生大道! 此次立委選舉,國民黨獲得近年來相當罕見的壓倒性勝利,相對地執政的民進黨卻是遭逢空前的慘敗,這個結果生動反映了當前台灣主流民意的意向:天下蒼生用選票教訓了民進黨,也給了國民黨一次機會。由於距離三月的總統大選只有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因而許多論者都在猜測,此次立委選舉的結果,對即將來臨的總統大選究竟會是「鐘擺效應」還是「西瓜效應」?不諱言地說,這種差距懸殊的投票結果,催化西瓜效應的機率,要遠大於鐘擺效應。因為台灣的選民,其實是不容易被操縱的。 但也有例外,八年前,李遠哲挺陳水扁,確實石破天驚;在諾貝爾光環加持下,綠軍攻下總統府。遺憾的是,李遠哲所代言的,套用他自己的話,竟是「一個不理想的總統」。許多為阿扁背書的國政顧問團成員,如張榮發等,一發現所代言商品出問題,馬上劃清界線。但是,本來最具清望的李遠哲,卻從來不曾對阿扁的倒行逆施,講過重話。如今竟再度不慚地夸言挺謝,誠不知作為諾貝爾獎得主的李遠哲是不有過「外慚清議,內疚神明」的自愧。他不但不為識人不明,向社會大眾道歉,竟毫不汗顏地大力挺謝:「阿扁有金錢醜聞,謝長廷想當選,應與扁分道揚鑣。」面對如此邏輯不通,大失知識份子風骨的夸言,卻不見諸知識份子鳴鼓而攻之,誠不知那些讀聖賢書的知識份子何在! 綠軍如此;藍軍呢?且以此次立院副院長之爭為例:何以立法院副院長候選人的產生,尚須經過國民黨內的假投票,「舉輕以明重」,那為什麼職位比較重要的立法院長,卻反而毋庸經過黨內的民主程序,其理殊不可通。更不必談及當初立委提名時,坊間「為了教訓阿扁,忍痛投給國民黨」之流言,難道不足為國民黨警示嗎? 「天聽自我民聽;天視自我民視!」此次選民以寶貴的一票,表達了天下蒼生對時局的期待,對執政當局的要求!作為一位具有世界學術光環者,不談其大違處士橫議,白眼公侯的風骨;身為一位祭酒清望者,當年識人如此不堪,換作常人銷聲匿跡唯恐不及,竟還敢現身大言不慚,也難怪台灣知識份子淪至任人嘲諷;因為人必自辱而人辱之!
-
大三通時代即將來臨,金門將更為弱化?
──從李伸一在監察院《先行的蹄聲》小三通調查案新書發表會所拋出的一句警語談起 「大三通時代即將來臨,金門將更為弱化」,前監察委員李伸一,元月十八日出席監察院︽先行的蹄聲│小三通新絲路︾新書發表、座談會時,一語點醒了可預期的兩岸「大三通」將來臨,處在現行與大陸「小三通」政策下的金門,將更為「弱化」;李伸一的一句話,從「小三通」原本就「開小門」脆弱的結構體質面來分析,一旦面臨兩岸「開大門」全面性「大三通」,屆時,台商、貨物透過金門「中轉」的熱度將大大降低,影響的,不止是台金間的交通航班,也是金│廈、金│泉間的航線往來生態,而大陸人民來台觀光、交流,無須繞道港澳,直接從北京、上海、福州、廈門飛台灣。金門,在「大三通」時代,現存的「小三通」優勢不再,恐怕要回歸到一九四九年以前金、廈間地方與地方間雞犬相聞、互有往來的基本面了。如何在「大三通」之前做好「小三通」的調整、調適之道,防堵「弱勢化」、「空洞化」已是金門人當前重要的思索課題。 金門、馬祖及澎湖等離島地區,因受到地理環境資源貧瘠、基礎設施不足及人口稀少等因素的影響,發展程度明顯落後於台灣本島,為促進離島地區的建設、發展,立法院於二○○○年三月二十一日通過︽離島建設條例︾,該條例第十八條規定:「在台灣本島與大陸地區全面通航之前,得先試辦金門、馬祖、澎湖地區與大陸地區通航,不受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等法令限制,其實施辦法,由行政院定之。」根據此一法源,行政院乃據以擬定兩岸「小三通」推動方案及執行計畫,通過︽試辦金門馬祖與大陸地區通航實施辦法︾,並於二○○一年元月一日,由金門、馬祖開跑,與廈門、馬尾通航,正式實施「小三通」。 自二○○一年元月至二○○八年元月,金門與大陸「小三通」實施已七周年、邁入第八年,超過兩百萬人次經由「小三通」進出,二○○七年更寫下七十萬人次新高。「小三通」實施七年來,監察院為了解行政院執行金門、馬祖與大陸地區的「通航」相關規劃及辦理情形,二○○一年八月起,多次前往金門、馬祖,甚至也踏上「小三通」航道前往廈門、漳州、泉州、福州、馬尾等地展開「探訪台商」相關事宜,就監察院地方巡察業務而言,這是一項創舉。監察委員返台後,綜合各方意見,發現「小三通」政策實施迄二○○四年八月,迭有民眾、台商抱怨定位不明、通關不便、航班不足、人通貨不通等缺失,因此衍生出走私檢疫問題嚴重,載人貨的地下行業猖獗活躍等情事;監察委員基於攸關人民權益,而展開「小三通」實施情形調查案,二○○二年九月、二○○五年元月,分別就「民眾認知與政策法令規定有落差,政府權責劃分不清、聯繫不足等執行成效不佳」、「民眾及台商抱怨定位不明、通關不便、航班不足、人通貨不通等缺失」等理由,兩度向行政院提出糾正案,冀望從不同層面提出興革意見,監督行政院相關主管單位貫徹「小三通」各項政策。 經監察院提糾正案後,政府相關單位就「小三通」的實施已作了相當幅度的改善,諸如修正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增訂「小三通」之明確授權法源相關規定;加強人員通關往來設施改善;便利貨品出口大陸,以及促進民生必需品正常進口等。諸如這些,可以說「小三通」的法制建構及運作都日趨完備、成熟。 然而,「小三通」政策本身就屬於兩岸關係陷入瓶頸、裹足不前下一道「開小門」的試探措施,實施七年來,對金馬經濟發展助益有限;實際參與「小三通」調查的監委李伸一所拋出的「大三通時代即將來臨,金門將更為弱化」警語,實亦反映了「大三通」前的金馬「小三通」處境,再不檢討、擴大「小三通」政策,只能眼見更為弱勢、空洞化的金門與兩岸互動了!
-
一二三論自由
今天是一二三自由日,不經特別提醒,許多人應該都忘了還有這個節日吧。「自由日」由台灣首創,源自一九五四年一月二十三日,由基隆上岸抵台的一萬四千餘名「韓戰義士」;為了紀念這個「從中共手中解救大陸同胞」的事件,其後在泰國曼谷舉行的「第一屆世界反共聯盟大會」中通過訂立,並通電全世界同為反共陣營的國家,籲請一致響應,此即是一二三自由日的由來。然而,隨著冷戰氣氛轉淡,我國停止動員戡亂,純粹的共產主義國家也於二十世紀末逐一崩解,自由日的反共涵義淡了,卻不代表世人真正的獲得自由。 「自由」是個非常弔詭的辭彙。美國政治家、革命家佩特瑞克‧亨利說:「不自由,毋寧死。」法國大革命時代,羅蘭夫人則謂:「自由,自由!多少罪惡假汝之名而行!」這些名言至今都還適用於這個紛亂的社會。許多人喜歡將自由掛在嘴邊,彷佛只要有了自由的護持,做什麼事都是合理的,都是不容置疑的。 近年來,國內政壇意識型態盛行,「愛台灣」喊得震天價響,「紅帽」更是扣得理所當然,動不動就是「選舉可以輸,台灣不能輸」、「病妻可以不顧,台灣不能不顧」之類的情緒化操弄;乍聽下,言之成理,細思量,誰又能真正的代表愛台、顧台?台灣的圖騰被褊狹化、被綜藝化,政治人物誇耀的是流血革命的奮鬥歷程,遮掩的卻是失政、敗德的成果。在言論自由的大纛下,許多人隨之起舞,拋卻了自由思維的能力,渾沌、放空,愛之欲生、惡之欲死,這真是民主自由後的成果? 盧梭云:「人生而自由,卻又無時不在枷鎖之中。」人都嚮往絕對的自由,卻常莫名的往自己身上套索。這就好像聯考制度下的孩子,早忘了學習的樂趣及目的,只追求志願上的排序;又好像政客只求當選,卻忘了競選的目的?又為何會有民主選舉?許多目標錯置、倒因為果、似是而非、理所當然的例子存在我們的四周,我們不去究察他們的病態,卻對一些掙脫體制的行徑嗤之以鼻,這就是我們營營追求的自由? 事實上,自由在很多時候都是相對的。執政者用權力掌控人民,本質上是人民用選票束縛自己。自由,本身是個虛幻的東西,摸不著卻無所不在;擁有的時候不自覺,失去了,卻咒天怨地。人們無時無刻不在掙脫枷鎖,卻又從不間斷的往自己身上加鎖;因此,我們明白,天底下沒有絕對的自由,自由只存在性靈之中,思想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世間事不在「要做什麼?」,而是「想怎麼做?」 但,自由到底是什麼?網路上有很多KUSO(惡搞)的答案:放心吃蛋糕、睡到自然醒、世界任我行、健康身體好。顯然一般人對自由的要求很簡單,但究理而言,卻是一種身心靈的極致解放,一款究極真理、多元思辯的論證。 詩有云:「一枝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自由需要比較,更講從眾。「你自由嗎?」可能這輩子當下是最自由的,為了把握這自由的空氣與成果,我們還有許多事要做。例如:摘奸發伏,不容貪腐;明辨好惡,服務大眾;不役於物,控制心靈永不止息的戰鬥;做自己生命的主人,才是真自由!
-
由國中智慧鐵人創意競賽,談九年一貫教育新思維
有人說:「喊了十年的教改,好像看不到成效,甚至充斥在另一種聯考的競爭中,把下一代壓得喘不過氣來。」的確如此,綜觀我們周遭的許多父母,總是抱著和別家孩子比較的心態,或是一些社會人士以粗淺的觀念,把學校的基測成績拿來當作學校的辦學績效,使得學校校長、老師無所適從,因此,也造成孩子從小在父母個人主觀思維模式下,安排一連串不符合孩子興趣的學習內容,卻不知當前孩子的學習已經不只是彼此間的競爭而已,還要能在社會中獨立自主、解決問題、創造機會、及培養工作能力,才不至於將來學非所用,無法找到理想工作,而造成社會問題,這才是最重要的課題。 有部分人士也質疑「九年一貫課程」到底是好或不好?九年一貫課程的精神是「國中小課程一貫設計」及「教學創新、主動學習」,其基本內涵為人本情懷、統整能力、民主素養、鄉土的國際意識及終身學習之綜合表現,並著重十大基本能力之培養,其內容涵蓋七大領域及六大議題,且強調學校本位課程、多元評量及社會資源的應用。由此次台北縣板橋國中主辦的「第三屆(96學年度)台北縣金門縣國民中學智慧鐵人創意競賽」得知,其競賽課程之設計乃配合九年一貫教育精神與內涵,目的是加強兩縣創造力發展交流、增進跨縣市學生觀摩學習機會。本次活動也受到本縣教育局的重視,核派金湖國中創意小子隊參加,並補助經費,希望藉由活動之參與,能培養學生手腦並用,勇於創新的精神,並能訓練其富創意、有智慧、有耐力、有計畫之能力,激發學生創新設計的潛能,透過團隊默契與集體製作,結合體力、膽識、知識、智慧,完成三天兩夜的創作過程,這也是教育改革、教學創新之最好模式。希望金湖國中之學子能有好的成績表現,甚至將此活動移植到金門來,以開啟金門教育之新思維。 本次活動的主題是「活力創意大台北、幸福美麗好未來」,其焦點議題是環境與生態保育,因此,若以我們金門學生之製作意向,改為「活力創意新金門、幸福美麗好未來」,將更為切題,使其能發揮「智慧思維飆創意;鐵人才藝秀青春」的機會。也真正能表現九年一貫精神-「教學創新、快樂學習」的效果。 本次活動在板橋國中團隊精密的設計執行下,構思甚為完整,各代表隊伍必需在連續48小時內,打造一座人文與科技的理想城市藍圖,以平面或立體構成,展現其意涵與價值,並確實做好環境與生態保育工作,以回收再利用的材質為主,讓未來的城市更為美好,也讓地球能永續發展。為考驗其語文能力,每隊也必須編寫一篇500字為限之文章,說明團隊智慧的設計理念、意涵與價值,並製作中英文海報,透過2分鐘的說明和表演,呈現創作成果,其整個活動內容,可以說已符合七大領域、六大議題及多元智慧的能力指標展現,也順應國際教育潮流!如果我們的教學與評量方式,能以此模式呈現,則未來教育必有更好的成果。 由以上的活動意義、過程實驗、成果展現,可以發現我們教育改革已經有良好的經營模式。近年來,國家的教育改革最受矚目的是九年一貫課程的改革,希望能藉此培育主動快樂學習、且具有創造發展能力的國民,以提升國人的教育水準。雖然在實現教育理想的過程中,仍然產生不少的爭議,但是我們更必須有信心地持續推動,畢竟這是百年樹人的事業!我們在面臨九年一貫之種種要求與期望等問題,包括教師合作進行統整教學、開放教師編寫教材與選擇教科書、各學習階段之課程銜接、全國學科基本能力測驗的成績兩極化、開發學習資源分配不均、及教育城鄉差距等問題與疑慮,均需以新思維作適當的修正與因應,才能達到九年一貫課程的理想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