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
金門國際包機走出第一步就有第二步!
金門縣政府積極推動觀光邁向國際化,實現「讓兩岸認識金門.讓金門走向世界」的願景,經過多年的努力,從金門起飛的「國際包機」,已於前天正式首航澳門,象徵金門空中交通與國外接軌,為推動國際觀光旅遊跨出第一步! 誠然,此次「金門│港澳包機」首航,是由國內的復興航空客機擔綱,於九月十九日下午六時由澳門起飛,八十分鐘後飛抵金門尚義機場,滿載一百九十四位旅客,於八時十分再從金門起飛,晚上九點四十分降落澳門機場,開啟金門與國外直飛的新里程碑,意義不同凡響! 根據本報隨行記者許加泰發自香港、澳門的綜合報導,「金門│港澳國際包機首航暨金門特產推介會」,獲得中外媒體高度矚目,尤其是「特產推介會」,更獲得港澳各界人士、旅外鄉親熱烈迴響,現場播放著金門「蕃薯情」音樂,展出金門高粱酒、砲彈鋼刀、貢糖、麵線、一條根,還有金門文學叢刊等十數種出版品,滿場洋溢酒香與書香,除了賓客與僑親擠得水洩不通,也吸引眾多媒體的爭相採訪,甚至,連金門是否將有博彩事業也被提及,可見此次成功地行銷金門,也為地區特產打響名號,推上國際舞台。 不可否認,縣長李炷烽在「金門特產推介會」上,分別介紹金門旅遊資源,金門高粱酒、貢糖、麵線等特產,以及「金門文化系列叢書」、「金門觀光旅遊書冊」,並強調金門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四季氣候宜人,又有保存完整的閩南文化風貌與獨特的戰役史蹟,值得大家光臨旅遊;特別是「金澳」兩門雙向包機之開航,將可連結金門、廈門、澳門與香港四地旅遊動線,實現區域旅遊資源互補,客源分享及互惠之目標! 同時,縣籍立委吳成典也表示,金門雖只有七萬多人口,但在海外有七十餘萬金門人,此次開辦「金門│港澳包機」直航服務,除可方便更多海外金門人回鄉探親,也能吸引觀光客到金門旅遊。此外,復興航空總經理孫洪祥、香港金門同鄉會會長許秀青以及旅居港、澳多位僑親,也都非常樂見「直航包機」順利成行,並盼能進一步開通與香港及世界各地的航線,讓金門與世界密切連結,並在全球鄉親的共同努力下,讓金門成為美麗富裕的家鄉。 平情而論,金門是離島,天然資源貧乏,居民權益長期遭漠視,諸如金門目前位處兩岸關鍵區位優勢,可惜在「去中國化」掛帥的主流意識下,雖開放金廈「小三通」,卻有一道「緊箍咒」綁住發展的手腳,未能為金門帶來實質經濟效益;尤其,近年來,國內政壇惡鬥虛耗、貪腐橫行,中央早已自顧不暇,豈有閒工夫管到金門居民的生活?因此,「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是金門人應有的體認,此次在沒有中央奧援的情況下,為「求生存、求發展」,靠自己的力量走向國際舞台,單憑擁有這份勇氣,就值得鄉親引以為傲! 總之,正如李縣長在「金門國際包機」成功首航飛抵澳門時,接受國外媒體訪問所言:「相信走出了第一步,就會有第二步,最終會達成預定目標!」我們也深信,只要全體鄉親擁有共同的信念和繼續努力,必能實現觀光邁向國際化,以繁榮地方,增加縣民更多就業機會!
-
期待金澳兩門包機為金門帶來新契機!
九月十九日,是金門觀光邁向國際化的歷史新頁!「金門││澳門」國際包機舉行首航典禮,縣長李炷烽率所屬團隊及地區各界代表與會;李縣長表示,這項活動是一次創舉,具有歷史性的意義,象徵著金門推動國際觀光旅遊跨出一大步,更具體的實現「讓兩岸認識金門,讓金門走向世界」的施政願景。 「金澳國際包機」首航,的確具有歷史性的重大意義。其一,金門的航空交通正式與國外直接接軌;其二,為金門的國際觀光旅遊打響第一炮;其三,具有推動「國際定期航線」、「兩岸中轉國際航線」的指標性意義。事實證明,金門真的可以走向世界,接下來,便是要如何讓「世界願意走向金門」了。 或許,有人並不看好金門的「國際包機」業務,因為,眼前不見市場客源,頂多只是另一次的經濟消費傾斜;此一見解雖不無道理,但卻不代表金門沒有發展國際旅遊的機會。誠如李縣長所言,「我們若不走出去,人家就進不來;包機不是目的,發展成為定期航班才有意義。」 的確,就區位而言,金門居兩岸要衝;透過金門可以往來廈門,經由廈門可以快速的連動北京、上海,以及國際上許多主要的城市。若以長遠計,金門未必不能取代港、澳地位,成為國際貿易轉運的重要樞紐,並具體發展成為世界的金融中心,現在缺的,只是「時機」的來臨。 所謂「時機」,講的是一種順勢而為的趨向,一個「不得不為」的機會點。我們堅信兩岸的經濟發展,正朝向相互依存、和平共生的路上前進,接下來,就看我們如何掌握住發展的契機,為金門奠定可深可久的發展利基。然而,令人遺憾的是,這個「時機」並不全然掌握在金門人自己的手裡。就目前的政策以觀,金門只能成就如「金門││澳門」之類的包機對開,長此以往,單是維持營運都有問題,還能談得上什麼「定期航線」?金門國際包機要發展成為定期航線的唯一機會,便是大幅開放「小三通」的適用對象,讓更多的人可以經由金門自由出入大陸、台灣。一旦如此,金門人潮有了,錢潮自然接踵而來,投資者看得到「錢」景,金門的未來就有機會。 前天,李縣長在接受專訪中提及,「建議中央比照港、澳,將金門做為兩岸『一國兩制的實驗區』。」就當前的政治氛圍,這種說法無異是挑戰禁忌,自尋煩惱,但卻也真確的凸顯了一個事實││在「本土政權」的眼裡,或許根本就沒有金門的位置。金門要想走出自己的道路,只能訴諸兩岸資源的結合,觀光是金門的發展正道,缺了大陸這一塊,可能什麼都不是。金門「國際包機」或許正是一個引子,體現了金門的發展機會,也同時彰顯了當前政策的謬誤,以及身為離島居民的悲哀。 誠然,一個眼界狹小、缺乏遠見的政府,是無法替人民創造幸福的。金門的國際直航包機眼前或許「客源」有限,未來也有「斷航」的可能;但是,我們必須理解,這只是打造金門成為國際觀光島嶼的開端,如果沒有起步,豈知島鄉可以創造多大的觀光能量? 前天,「金門││澳門」國際包機正式起飛,冀盼中央也聽得到金門「求生存、圖發展」的聲音,請放手讓金門打造夢想的天堂!
-
尊重保護智慧財產權避免誤觸法網!
日前,警政署「保護智慧財產權警察大隊」跨海前來金門,會同縣刑警隊前往金沙鎮太武社區一處民宅,查扣一名黃姓大學生涉嫌犯罪所使用的電腦主機等相關證物,一併移送法辦。 根據警方表示,目前就讀南台灣某科技大學的黃姓學生,對電腦網路有高度興趣,從去年十月起架設網站招募會員,註冊入會費分為:年繳一千五百元、五百元、二百五十元等三級,會員可依等級下載所需影片或音樂,在短短近一年裡,共招攬會員九萬三千一百九十七人,獲利四千六百五十餘萬元。 或許,黃姓學生精通電腦網路,卻未明察「著作權法」,所提供下載的院線片未經發行公司授權,經檢舉遭警方循線查獲四部未取得授權電影供會員下載,侵權市值高達二億九千萬元,依違反「著作權法」移送法辦,除將面臨刑事罪責之外,還得面臨民事鉅額求償! 案發之後,黃姓學生在網站張貼公告,表示不知道類似的行為構成違反「著作權法」,已坦承疏失願接受司法裁決,同時,也感謝美國電影協會,以及保智大隊等單位的體諒與通融,不會針對會員提起偵訴,但呼籲往後會員不要心存僥倖,在網路上行使公民權利,也要注意及遵守應盡的責任及義務。 當然,綜觀此事件之始末,很清楚地發現黃姓學生「無知」誤觸法網,雖面對司法偵辦獲「坦白從寬」,但已屬成年行為,且我國「著作權法」自民國八十七年實施,行政院為配合九十一年元月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特訂為「推動保護智慧財產權行動年」,要求相關部會加強宣導「不買、不賣、不做」仿冒品;同時,教育部亦通令各級學校加強宣導,增進師生尊重保護智財權之概念。換言之,黃姓學生雖係「無知」誤觸法網,但未來面對刑責和民事求償訴訟,恐難全身而退。 事實上,「著作權法」之施行,旨在鼓勵創新研發、促進產業升級,提升國際競爭力。舉凡文學、科學、藝術之創作,依法獲得權益保護,提高刑責並擴大公訴罪範圍;而擅自重製他人之著作,並非指大量印刷或燒拷,而是未經著作權人同意,那怕只是下載一首歌曲、或複印一段文章,都屬侵權觸法行為,四年前的成大學生在宿舍下載流行音樂,遭檢、警大舉搜索,被查扣十四台個人電腦,涉案學生依法究辦;同樣的,隨後東海大學校外影印街,亦遭查扣大批學生交付影印書籍案,雖只是學生為節省開銷自用,但仍難逃侵權公訴與民事求償的責任!值得一提的是,作品一經發表,即自動取得著作權至死後五十年,未經授權擅自轉載使用,一經提告求償,「代誌就大條」囉! 總之,尊重保護智慧財產權,是當前國家重要政策,亦是先進國家努力的目標,甚至,連一向仿冒猖獗的大陸,其領導人胡錦濤去年底赴美與布希舉行高峰會談前夕,亦矢言將致力保護智慧財產權;前些日,廈門思明區也展開「打假」行動,強力展開查緝「假冒金酒」,充分說明保護智財權,已是世界各國共同努力的目標。此次金門驚傳年輕學生架設網站,未經授權供人下載電影,侵害「智財權」遭移送法辦,企盼能讓社會大眾引以為鑑,建立尊重智慧財產權的觀念,可避免誤觸法網!
-
坦然面對紛擾問題明智快速解決!
──從縣府網站「留言板」金酒員工爆料談起 最近這一段時間裡,在縣府的網站「留言板」上,有關金酒公司廠部管理的問題紛擾沓至,呈現一片「紅紅火火」,令人目不暇給;鄉親或能從正、反兩面的意見表述,對金酒公司有更深入的了解,但令人憂心的是,此一「家醜外揚」的現象,是否表示金酒內部管理出了問題? 事實上,金門酒廠自民國八十七年二月改制為公司制以來,新、舊文化的衝突從來就沒有停歇過。就管理學的觀點而言,「衝突」未便不是件好事,因為,在現代企業裡,「找出問題」遠比「解決問題」來得重要。基此,我們或可用更包容的態度來看待「爆料留言」的怪現象,並持續關注金酒公司如何妥適的處理此起茶壺裡的風暴。 首先,興革必須「講方法、重步驟」。鄉親必須了解,改革一定會有陣痛;然而,改革也不意味著把舊習、惡例,在短期內排除,畢竟,企業興革首重「方法與步驟」。金酒從公務體制邁向公司制,直接面對的,便是人事的興革與市場的競逐。近年來,由於各界的努力,如願的將大陸白酒拒於門外,市場競爭構不成金酒的迫切危機;人事興革卻是每天都在發生的事。如今,老資格的酒廠人不是外調,便是轉任,管理人員的斷層,讓新、舊文化「水火不容」。拔擢管理人才,強化組織文化興革絕對是必要之舉,但如何有效理清數十年的積弊,並讓員工感受到迫切的競爭及生存危機,應是所有金酒人必修的基礎課題。 再者,建立人力資源發展的觀念。從金酒員工的「網路留言」內容,可以得到如下的訊息:其一,基層備極辛勤,福利卻不受重視;公司積弊難返、上令下違,幹部不能以身作則。其二,興革有效改善工作環境,提昇作業效率,增加員工對公司的歸屬感。相同的作為,可能有不一樣的解讀;此輕彼重,更可能造成集體的情緒反彈。因此,金酒公司宜以人力資源發展,以及職涯規劃的觀念切入員工的情緒管理;訴諸願景、展開全方位的技能訓練及輪調,遠比頒行死板的人事規章更加有效。當然,不能將所有的管理缺失歸諸廠部或特定人;因為,他們充其量只是執行者,人事部門理應負起總綰人力發展,以及管理的責任。 最後,良善內部溝通,提昇解決問題的能力。員工上網爆料,至少可以體現內部缺乏有效溝通,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金酒勞工福利好不好、管理人員有無行政疏失,理論上,完全可以經由內部機制,獲得圓滿的解決。倘若無法有效解決,不是制度面有問題,便是管理能力待提昇。制度面的問題,有賴長期的勞資意見磨合;提昇管理能力,則需要更專業、紮實的基層養成,以及領導統御的訓練。面對問題,就該解決問題;衝突並不可怕,漠視問題、縱容情緒,才是企業生存的最大危機。 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金酒內部管理問題沈積已久,我們企盼,勞工的心聲應獲重視,因為他們是支撐金門經濟的幕後英雄;管理部門應以更積極的態度、開闊的胸襟、專業的作為妥善因應;畢竟,金酒面對競爭與挑戰,萬萬不能自亂陣腳,此時此刻,宜坦然面對紛擾問題,明智快速解決,不能天天「家醜外揚」,毀損金酒良好企業形象!
-
離島民生物價偏高附加運費是主因!
前天,有家無線電子媒體報導:一樣的報紙,一樣的內容,賣到金門離島,比台灣地區貴了三塊錢;因為,有到金門旅遊的觀光客向消保官投訴,指一份在台灣地區賣十五元的報紙,到了外島卻要賣十八元,懷疑是經銷壟斷,把消費者當冤大頭,引起媒體重視報導。 其實,類似離島民生物價偏高的新聞,並非「大姑娘上花轎」│頭一遭,不值得大驚小怪,且看在金門鄉親的眼裡,只能無奈苦笑以對。畢竟,金門是海中孤懸小島,各項天然資源貧乏,幾乎所有民生必需品,都從二百七十餘公里外的台灣供應;無論是以海運或空運,都需外加包裝和運輸費,均將直接或間接轉嫁到消費者身上。也因此,離島金門的物資附加運費,價錢自然比台灣地區昂貴,這是非常簡單的算術問題,連小學生都可輕鬆計算出答案。 俗話說:「殺頭生意有人做,賠本生意沒人做!」就以經商營利觀點而言,此次到金門旅遊的觀光客,向消保官反映「一份同樣內容的報紙,賣到金門離島貴了三塊錢」。雖然,報導沒有指名媒體名稱,但明眼人一看,即知那是一份港商在台投資的報紙,平常每天發行二十餘大張,周末和週日甚至超過三十大張,整份報紙的重量超過半公斤,若以一般航空運費論斤稱兩,空運費必定超過七、八元。 而根據地區經銷業者表示,報紙皆以飛機載運來金門,空運費昂貴,幸因長期客戶每份優惠為六塊五毛錢,且還不包括從尚義機場分送至各分銷點的費用。換言之,在台灣賣十五元的報紙,若加上台金空運費,實際上要賣二十一元,而目前僅賣十八元,認真算等於只賣十二元,比台灣還便宜,經銷已無獲利空間,特別是賣不完不能退,還需承擔高度風險! 當然,我們無意為同業打廣告,而是就事論事,因報紙訂價全國統一,方便舉例說明,並為廣大鄉親權益辯護。尤其,報紙是一般人走出學校之後知識的泉源,也是休閒娛樂的日用品,離島讀者卻還需多付空運費,等於壓縮基本生活空間,繳納一樣的稅金,卻連看個報紙也要淪為次等公民,情何以堪? 事實上,該則新聞報導亦指出,島上居民也抱怨,同樣是國民,為什麼住在離島,就要接受物價偏高不平的待遇。畢竟,盱衡島上各項民生必需品,每一項都比台灣昂貴,諸如煮飯、洗澡的瓦斯,前年也曾因每桶價格比台省高出一百多元,被指涉嫌聯合壟斷,經縣府邀集業者及相關單位座談,業者出面說明成本結構分析,強調瓦斯從台灣運至金門,海上運費雖有政府補貼,但仍需比台省多花費陸上運費、儲存槽、驗瓶場與灌裝場等投資成本支出,並非業者聯合壟斷所致,風波才暫告平歇! 平情而論,生活在離島的居民,不但求學、就業和就醫處處不方便,且謀生不易,出門還需購買昂貴的機票,民生必需品均靠台灣進口,皆需附加運費,普遍比台灣昂貴二、三成,鄉親也只能默默承受!此次觀光客到金門,多花三塊錢買報紙即抱怨連連,凸顯離島居民生活倍嚐艱辛。我們企盼,相關單位應促請航空業者,降低大眾必需品空運費,或爭取中央經費補貼,莫讓離島金門鄉親淪為二等公民!
-
爭取空勤直昇機駐金建立海上救援機制!
金門地區「萬安二十九號演習」,原定八月十八日舉行,將以金廈海上救難列為重點課目,且行政院長蘇貞昌極為重視,亦將親自前來主持;可惜,不但演習日程延遲近一個月才舉行,也沒有看到蘇揆的身影,僅模擬「小三通」客船發生海難,在地區相關單位充分準備下依序登場「演出」,結束一場年度「大戲」! 平情而論,前天演習雖模擬「小三通」客船於航道上,突遭恐怖份子引爆炸彈,造成船身失火,旅客跳海求生載浮載沈,金門港務處、海巡隊、兩棲營等單位接獲通報,緊急出動船艇趕赴現場滅火、救人,空中勤務總隊也從台灣調派直昇機趕至投入救援行列。雖然,海難沒有造成人員傷亡,讓演習過程逼真、精彩,獲得「統裁部」的肯定,但是,擔任指揮官的縣長李炷烽,仍呼籲兩岸儘快建立海上救援機制,以確保「小三通」人船安全。換言之,儘管此次演習「大戲」圓滿落幕,但令人懷疑的是,金廈航道萬一真的發生海難,再緊急從台灣調派直昇機前來救援,遠水能救得了近火嗎? 回顧今年四月蘇揆宣布五一起擴大「小三通」實施範圍,也強調金廈航次與旅客相當多,政府十分重視旅客安全,有必要辦理兩岸海難救助聯合演練,特主動釋出善意,邀請對岸與我方相關機關進行演練,並指示於今年九月前能順利進行。 或許,從上述的報導,可以看到中央已注意到「小三通」航安問題,尤其是兩岸聯合救難機制之建立,亦是刻不容緩,但不知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或是「口惠而不實」,只是說說而已!否則,金門地區「萬安二十九號演習」,原本將金廈海上救難列為演習重點,且蘇揆將親自蒞金主持,卻發生變卦,不但舉辦時間延後,更把兩岸救難機制演習部份,由交通部另案規劃辦理。 事實上,金門淪為戰地四十餘年,許多鄉親皆曾納入自衛隊編組,參與實兵戰鬥訓練,因此,面對以施放警報,進行動員、防空、疏散等課目之演習,實是家常便飯,不足為奇!而金門最急迫的,是金廈「小三通」每年逾五十萬人次往來,海上航行安全「不怕一萬、只怕萬一」,因此,縣長李炷烽、立委吳成典曾多次前往中央拜會,說明「小三通」旅客往來頻繁,海上救難益顯重要與迫切,希望將金門縣納入「內政部空中勤務總隊籌備處」直昇機駐點,以防範海上突發事故,並兼任緊急醫療服務,確保國人生命安全。 只可惜,經過內政部研處回覆,認為金門因缺乏油槽等油料補給所需設備,且因直昇機長期進駐離島,易造成鹽份腐蝕飛機零件及發動機,不利保修;同時,秋冬季節東北季風強勁,超過風速即不可開航啟動,不適合空勤直昇機駐點離島。因此,金門遲遲沒有直昇機駐點,航行金廈海域船隻若發生海難事故,靠船舶馳援,恐怕緩不濟急,後果將難以想像! 誠然,金廈「小三通」愈來愈熱絡,已是擋不住的潮流趨勢,海上航行安全與緊急救難機制,實是不容忽視的課題,企盼「空勤直昇機」能儘速在金門設置駐點,並建立「金廈海上救援機制」,因為,「人命關天」,如果真正發生海難,再從台灣調派直昇機來金門救援,一切恐怕都太遲了!
-
燙熟金門香腸才能銷台豈非怪事?
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別多!而這件怪事,竟發生在金門機場檢疫站;因為,農委會認為金門生產的「黑豬肉高粱香腸禮盒」沒有燙熟,觀光客購買後,違反出境規定不准放行;前些日,金門縣農會理事長及業者氣得在機場將香腸倒了一地,大罵中央亂搞「一國兩制」! 香腸應該燙熟才准由金門輸出台灣,這跟一般人的認知可能有些出入,畢竟,台灣的生鮮豬肉、香腸並沒有這種限制。金門檢疫站聲稱是依法辦事,情況也的確如此。依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九十四年十二月五日的公告,即日起「繼續」禁止金門縣偶蹄類動物及其屠體、內臟、生鮮產品輸往台灣本島及其他離島,新鮮豬肉香腸屬上述產品,自然不得攜帶或郵寄至台灣,唯經煮熟者不在此限。「規定」是檢疫人員的作業準則,我們自不能要求公務員違法行政,但規定是怎麼來的,卻十足欠缺合理。 或許,起因是民國八十八年六月,金門因一起「疑似」口蹄疫事件,導致本地偶蹄類動物禁止銷台。去年十二月,農委會再度公告禁止金門縣偶蹄類動物及其屠體、內臟、生鮮產品輸往台灣本島及其他離島,不過,加上但書:「生鮮牛肉、牛內臟及其產品,不在禁止之列」,意即「始作俑者」的生鮮牛肉可以輸台,「無辜的」生鮮豬肉仍不得放行。上述規定,似乎是防制口蹄疫病傳播的有效作為,然而,有趣的是,台灣爆發口蹄疫情的紀錄尤甚於金門,何以台灣香腸輸金卻不見同樣的管制?農委會的理由是,在去年針對地區豬隻抽血檢驗,呈現NSP陽性反應,加上地區靠近大陸,可能有走私疑慮,「易」造成口蹄疫感染,所以不准地區豬隻相關產品輸台。 綜觀農委會的說法,實在不合情理,令人無法苟同,一如李縣長前天在主管會報氣憤地抨擊中央執法過當,且有刁難之嫌。因為,地區豬隻如真有疫病,則不准輸出,並進行撲殺及嚴格防治;如僅是「合理懷疑」,怎能就宣判金門豬肉「死刑」?此不僅違反「不當聯結禁止」的行政原則,更有浮濫「行政裁量」之虞。 我們理解,防疫、檢疫對國家動植物產業發展的重要性,更舉雙手贊成將疫病拒於國門之外,避免造成相關產業的重大損失;然而,就現行規定看來,中央似乎並不把金門當成同一國,否則何以產生防疫標準的「一國兩制」?我們也能明瞭,防範大陸疫病入侵的艱困,以及農委會的「深謀遠慮」;只是,防疫、檢疫既是全體國人共同的責任,中央又何由將金門的生鮮豬肉拒於台灣島外,卻任由同樣有疫病傳播隱憂的台灣「未熟」香腸橫行金門? 道理怎麼講都不通,經過農委會、縣政府、畜試所共同輔導,衛生安全認證通過的金門香腸不能出境;台灣的生鮮豬肉以及任何廠牌的豬肉香腸就可以公然登門販售,合理嗎?經濟不景氣,金門一職難求,經營一間小小的肉品加工廠,打出自有品牌,已屬不易;農委會既要輔導、又要打壓,不忒奇怪? 總之,請用相同的標準來看待台灣、金門的疫病防治;如果認為金門的豬肉有疫病、有走私疑慮,便請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加強檢疫、嚴緝不法,而不是「鴨霸」的將金門農產拒於門外,全然不顧離島居民的生計!
-
掌握預算執行績效提昇施政建設品質
金門地區因受長期軍管之影響,各項民生基礎建設嚴重落後,自民國八十一年終止戰地政務,實施「金門四年綜合建設方案」,及接續的「六年經建計畫」後,逐步展現各項基層建設成果,但是,島上原有的傳統建築與戰地風味也漸漸消失了。 從地區每年歲出預算的提昇,就可以看到縣府結合金酒盈餘、及爭取中央補助計畫專款投入各項建設等等,從九十一年歲出預算六十八億餘元,至九十五年度已達八十五億餘元,預算是年年成長,但各項工程建設是否有其必要性或急迫性,以及工程品質,在鄉親的心中,有否受到肯定,值得深入探討的。 據了解,縣府九十五年度歲出資本門預算編列新台幣廿四億餘元,至六月底實際執行數一億二千萬元,執行率僅約達百分之五;另以前年度保留款應執行數三十二億餘元,實際執行數也僅九億餘元,執行率約百分之二十八,除了審計單位發函要求應檢討、改進,縣府特別召開執行檢討會議,就今年度以前保留款工程項目中,影響預算執行種種因素,包括:工程履約中發生各種之爭議,透過法律程序訴訟未定讞、工程標的之施建地點,都市計畫分區不符、用地取得,致無法申請核發建築執照、承包商履約能力問題等等進行檢討。 檢視近年來的歲出資本門預算執行率,幾乎是每年都落後,前面的工程尚未結案,新年度的工程只是發包出去,發生契約關係又保留,造成預算執行的績效不彰,由此可顯示部份工程的前置調查作業,如土地權屬、撥用、使用分區等,並未確實執行及效益評估,就編列預算,造成後續推動困難,預算執行率當然無法提昇。 不久前,李縣長實勘文化園區工程及夏墅道路綠美化工程,對於工程施建的品質,痛陳工程「粗製濫造」、「不用心」等等,但不知如此的嚴厲責難,對各工程承辦單位、設計監造單位、承包廠商等對工程施建的「態度」,是否會有一點警惕作用? 綜觀行政院函頒「公共工程施工品質管理制度」,在於建立承包商、主辦工程單位及主管機關三個層級的品質管理架構,並配合「政府採購法」之運作,加入了施工品質查核機制,但一項公共工程要有好的品質,必需是承包施工廠商用心,設計監造單位都要配合,主辦工程單位的執行能力、經驗、協調性、專業等,尤其在規劃設計的審查階段,對於設計單位提出之設計方案,應慎重、嚴謹,並多作比較。長久以來,對於工程的延宕、工程品質低落、工程履約管理不佳、不當的變更追加等詬病問題,似無追究相關行政責任,或僅是告誡了事,既然有訂頒各機關學校計畫及預算考核執行要點,就應依計畫執行進度與預算執行率按獎懲標準,覈實辦理。 總之,當我們施政計畫目標揭櫫的是「文化金門」、「觀光立縣」的同時,是否要稍停一下建設腳步,重新思考現有的投資建設、工程施建,是否對地區生態環境變成破壞,鄉親希望的是優質建設,而不是為消化預算的工程;適值各單位審議明年度概算,企盼應盱衡執行力及必要性,否則,未來工程匆忙執行,預算執行績效不彰,施建品質必受到影響。
-
請以更宏觀的視野看待家戶配酒調漲!
今年「秋節家戶配酒」醞釀漲價,每瓶售價由三百七十五元調高為四百五十元,引起議會、村里長與鄉親強烈的不滿;因此,縣長李炷烽特拜會議會,與議長謝宜璋及議員溝通說明,表示離島基金補助今年短少六億多元,社福支出一年漲二億元,釀酒各項費用逐年調漲,酒價五年多未調高,為了金門整體發展,此次調漲家戶配酒,盈餘將間接用在縣民身上,希望鄉親以宏觀的角度來支持及看待。 的確,金門因有金酒盈餘開辦多項社福措施名聞遐邇,不但引來大量「幽靈人口」,也為了家戶配酒拆戶口,造成「妻離子散」的怪現象,以及為了調漲酒價而吵翻天,在在皆令外人大開眼界! 平情而論,金門的家戶配酒是社福問題,而不是經濟問題。就因自始即不以獲利為出發點,因此,權管單位主張調價,攪動一池春水,屬於情理之中。畢竟,家戶配酒的原意,在考量縣民年節自用、饋贈需求;以較優惠的價格讓縣民價購,算是一種另類的「社會福利」,對於身處經濟低迷環境的鄉親而言,實是不無小補。是以,家戶配酒是一項考慮鄉親需求、經濟負擔,以及間接促銷金酒的良好的政策,較有爭議的,應是轉售及賺取差價的部分。 或許,民主社會講究自由市場,公部門無力因標上「家戶配酒,禁止轉售」之字樣,而遏止家戶配酒在市場上流通;也因此,基隆市審計室在審核金酒公司家戶配酒作業時提出「九十三、九十四年度家戶配酒營業利益,較各該年度批售市場酒品營業獲利率短少百分之二十九點九二及百分之二十三點九五」,及相關報載「一公升瓶裝特選金門高粱酒十二瓶,轉手即有新台幣三千元以上價差,說明家戶配酒訂價偏低,『建議』應調高售價,以免衝擊金酒公司高粱酒市場」的說法,便很難獲得金門鄉親的認同;然而,弔詭的是,金酒公司竟將其當成「聖旨」奉行,甚而還牽扯出是考慮員工績效獎金,以及已獲村里長諒解之說法,如何令人信服? 我們以為,家戶配酒既以福利縣民為出發點,便該以更宏觀的社福視野來看待。誠如李縣長所言,五年多來,不論是原物料或人力預算均逐年高漲,唯金酒公司並沒有調漲酒價;復以縣庫離島建設基金的短收,基於市場機制與維持社福規模的考量漲價,應屬必要之舉。從這個角度來看,應該會讓更多的鄉親接受漲價的理由,並欣然配合;畢竟,個人有限的犧牲,可換得長遠的公共利益及社會福利,何樂不為?遺憾的是,權管單位既未掌握先機,復又錯估形勢,致落得難以收拾的境地。 誠然,在管理學上,有個論述叫「危機管理」,意在防範急迫性的傷害於事前、事中、事後。就本事件觀之,權管單位既未在事前與民間意見領袖做好溝通;又將責任推給審計室的「建議」;事後復又表示「調不調漲僅影響金酒員工的獎金計算,其他的部分影響不大。」如此作為及態度,如何令鄉親認同?當然,危機管理的不當,並不能掩蓋家戶配酒漲價的必要性。冀望鄉親們能回歸到家戶配酒「自用、饋贈」的用途,並以反映物料成本、挹注縣庫收入、維持社福規模的角度及視野來支持、看待家戶配酒的漲價,共創雙贏!
-
管理旅遊商品建立金門品牌
金門的觀光業勃興,除了旅遊的交通、娛樂、住宿費外,旅客購買旅遊商品,無疑是觀光經濟中重要的一部份。然而,對旅遊商品的開發、經營與發展,卻仍然存在著不合理的現象,需要有關單位,特別是公權力介入,才能獲得有效的改善,這關係著如何有效管理,以此積極促進金門品牌的建立,藉由旅客對旅遊商品的消費,帶動地方經濟繁榮。 對於旅客來說,旅遊商品是與具體旅遊景觀和旅遊行為相關的,具有一定社會文化象徵意義的符號商品。平常旅客慣稱「紀念品」,就是說買到的旅遊商品具有地方的特色,足以用此來回味旅遊的經歷。讓我們舉金門鋼刀為例子,為什麼遠近馳名?除了品質確實良好,鋒利而耐用外,更由於材料取自戰爭遺留的砲彈殼,因而多了戰地文化、歷史意涵,讓旅客願意掏錢購買。 然而,近年來,坊間有使用新鋼材製刀的傳聞甚囂塵上,無可否認地,市場上也確實出現一些粗陋的仿冒品,這對精心研究設計、貨真價實的廠商,無疑增加了外部成本。其他的旅遊商品也碰到類似問題,具有原創性的設計,得不到旅遊商品知識產權保護法規的有效保障,研發與推展的成本,得不到適當的補償,就被大量的仿製品,以低成本仿造,做不公平的競爭,使得旅遊商品品質每況愈下、且不願意研發新的創意產品,特色便逐漸減退。 旅遊商品銷售點與社區逐漸脫節,也是金門觀光業不利的現象。許多地區著名的旅遊商品,紛紛成立專屬的門市,多在路口、鬧市等位置,與旅客觀光的自然村,以及各地風景名勝,距離遙遠。經常的情形是,旅客到一個村落,眼裡看的是空蕩蕩沒有村民的閩南式建築群,沒有一家賣特色商品的商店,甚至,連地方餐飲都嘗不到,然後遊覽車會特地繞路去特產店,要旅遊商品得在這裡買。 許多地方特產都是如此,即使是根源於地方的產品,如麵線、貢糖、一條根等,已經多數與社區脫節了,這就是為什麼金門發展觀光業,卻不能振興村落經濟,改善一般百姓生活,而古村落的經濟破產,縱使有國家公園和縣政府撥經費維修,也只是徒留建築而已,人去樓空,沒有村民將其日常生活,包括勞動與休閒、喪葬與喜慶,在這些村落中活起來,能吸引人的就很有限。 要知道,金門觀光資源中,最自豪的所謂「閩南文化」,就保留在早已存在的社區之中,它們從村落轉型成為旅遊區,相應的就應該讓旅遊的經濟活動嵌入於社區之中,讓社區成員能從旅遊商品的製造與販售中獲得經濟利益,否則人口外移與流失,文化也就無以為繼。因此,位於旅遊區的社區成員,政府應立法給予旅遊商品的優先經營權。 在金門,政府管理商品的健康及安全認證制度仍嫌不足,想要建立商譽,形成優秀品牌的商家,缺乏管道經由政府機關申請認證,在顧客提高對品質的要求時,便無法給予值得信賴的保證。在現代經濟中,公共產品類的旅遊商品,品牌只有在完善的政府服務下才可能被有效地建立,如果沒有完善的政府服務,不但不可能產生新的旅遊商品品牌,傳統形成的品牌也可能在外來商品競爭下落敗,應早日籌謀改善。
-
十三億人口的商機金門不能錯失!
根據觀光局統計資料顯示,截至今年七月底,到台灣觀光旅遊的「陸客」高達五萬六千餘人,是去年全年的總和。因此,台灣各主要觀光景點,常擠滿南腔北調口音的遊客;更重要的是,大陸旅遊團消費力驚人,為景氣低迷的市場帶來一股生機。 不可否認,往常廈門每年舉辦的「投洽會」,台灣參展廠商均以電子產品為主,而今年情況迥異,走進「台灣館」映入眼簾的,儘是「台灣寶島遊」的看板與旅遊業者的攤位。因為,根據報導,國內導遊一致認為,來台觀光客之中消費能力最強的,首推大陸團,其次是日本客,韓國排名第三,星馬港澳人士居末。而且,去年每位「陸客」在台七天的平均消費,是二百三十七美元,相當於新台幣八千元。雖然,目前初步開放限額每天一千人,人數雖不多,但預估未來政策將逐漸鬆綁,還會擴大放寬來台人數,十三億人口的商機,前景未可限量! 事實上,目前全球有六十七億人口,而大陸擁有超過十三億的人口,也就是地球上每五個人,就有一個是中國人,這樣龐大人口的潛在消費市場,比北美和西歐加起來之總和還要多。或許,要比擬十三億人口之龐大,套上大陸領導人溫家寶最近常說的一句名言:「中國擁有十三億人口,無論多麼小的問題,只要乘以十三億,就會變得很大很大;同樣的,再大的問題,只要除以十三億,就會變得很小很小。」由此可以管窺十三億人口,是一個超級可怕的數字,如果運用在消費市場上,商機是非常的可觀! 當然,大陸上的十三億人口,並非通通是有錢人,但近年來大陸走「改革、開放」路線,境外廠商爭相前往投資,帶動經濟大幅成長,商機源源不絕,只要在特定領域占有一席之地,就成為「暴發戶」。也因此,不管是在那一個階層,都有「日進斗金的人」,而這些有錢人,無論走到那一國,皆成倍受歡迎的寵兒。 簡單舉例而言,二OO四年赴港遊客為二千一百多萬人,其中「陸客」就佔一千二百萬人次,為香港帶來約六十五億港元的消費收益,也給香港創造了一萬六千五百多個就業機會;同樣的,今年上半年至澳門的觀光客,已突破一千萬人次,全年可望達二千萬人次,大陸觀光客即佔五成六。換言之,「陸客」已成為港、澳旅遊業界的最大客源,消費浪潮帶動滾滾商機。 平情而論,金門臨近大陸,又有金廈「小三通」往來之便暢,雖然,目前仍限定福建人民「金門遊」,且申辦手續煩瑣、團費過高,自開放以來,並不如預期的熱絡,但是,近期一般民眾申請「金門遊」,從本月起由台北移金門就地審查發證,作業時間縮短為兩個工作天,顯見政策逐步在放寬。 總之,面對十三億人口的商機,台灣旅遊界摩拳擦掌,不惜跨海到廈門「投洽會」招商,金門雖由縣長李炷烽率團參與盛會,並倡議構建「閩、廈、金、台」旅遊圈,但為迎接陸客「登門」,地區各項軟硬體設施應儘速充實,特別是陸客皆帶著大把人民幣出門「血拚」,金門冀望爭取設置的「免稅商品經濟特區」,宜加快腳步促其實現,以滿足「陸客」登門的需求,活絡地方經濟,增加縣民就業機會。
-
為閩廈金台旅遊圈發展做好準備!
「第二屆海峽旅遊博覽會」日前在廈門市「國際會展中心」揭幕,金門地區由縣長李炷烽率領的「金門參展代表團」一行七十餘人參與盛會,向前往參展的大陸旅行商及觀展的各省民眾,強力促銷「一生必遊的台海秘境│金門大解密」,希望在今年十月一日「黃金週」的假期裡,能創造大陸人民組團赴金門旅遊的熱潮。 平情而論,藉由特定的促銷活動,來炒熱金門觀光、打響金門品牌,有必要性,也的確是「讓金門走出去」的最佳捷徑。或許,當下因許多主、客觀因素的掣肘,甚且,還無法達到每天六百人次的陸客「金門遊」之目標,但是,我們相信只要積極努力就有機會!畢竟,與其坐困愁城,不如爭取各式各樣的發聲管道及露臉機會,讓金門走出去,讓金門的地方經濟有發展的機會。 就形勢發展而言,此次李縣長在「第二屆海峽旅遊博覽會」中,所提出的兩岸共同建構「閩、廈、金、台」旅遊圈訴求,便是一次絕佳的發展機會。事實上,現行國人每年赴大陸探親旅遊的人數約為四百萬人次;廈門市每年接待的海內外遊客則達一千七百餘萬人次;然而,現行「小三通」每年的入出境人數僅近六十萬人次,顯見唯有將「閩、廈、金、台」觀光融為一氣,形成特色旅遊圈,對金門的觀光,才有最大的發展空間。 當然,此次李縣長在「旅博會」所提議案能否實現,最大的關鍵在於我方的政策是否配合鬆綁;然而,就算政策鬆綁了,我們拿什麼去滿足好不容易求來的觀光人潮?和福建、廈門、台灣相較,金門要留駐大量的觀光客在島上過夜,或長時間的消費,委實有著競爭上的弱勢;基此,我們何不化弱勢為優勢、化危機為轉機,全力的打造金門的「過境經濟」。 談及「過境經濟」,許多人會覺得氣狹志短,上不了檯面;然而,我們以為,與其要金門在軟、硬體上和「閩、廈、台」一較短長,還不如認分的將金門過境的角色扮演好,或能營造更有利的發展。發展「過境經濟」,以下的步驟或可供參酌。 首先,提昇入出境的購物機能。金門觀光最為人詬病的,便是粗糙的採購行程;或許,我們能從提昇碼頭及機場的購物機能著手,以最大的「一站式」滿足,概括金門最多的特色商品,既方便遊客,也有利於消費品質的提昇。 其次,精緻化短期遊程。採購需求既已概括在碼頭、機場,遊程品質便有提昇的空間,相對的,也更能增加遊客探秘金門,甚至是過夜、長時間消費的興趣。 最後,則是建構特色的住宿服務及個性化旅遊需求。有了精緻、高品質的遊程,相對的,便能凸顯金門旅遊釋壓、緩適的旅遊特性;也唯有在分流了採購需求,以及過境人潮後,金門的觀光品質才有建構特色的住宿服務,以及個性化旅遊需求的可能。 從本月一日起,大陸人士「金門遊」的審查辦證時間,已大幅的縮短為兩天;我們寧願相信這是一個好的開始,或許再過不久,李縣長倡議的「閩、廈、金、台」旅遊圈也能具體實現,但假如地區的觀光產業還是一貫的「以不變應萬變」,我們很憂心,如現行「足不沾地」的過境情景,將更大規模的重演;屆時,金門鄉親也只能望之興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