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
對金門政策承諾不要只說說而已!
經濟部次長侯和雄日前抵金,聽取港務處貨運碼頭簡報,並由縣長李炷烽陪同前往海水淡化廠視察,實地了解金門開放觀光與過境「中轉」旅客遽增,民生用水需求量日益加重,允諾將在經費上大力支持金門擴建海水淡化廠。 任誰都知道,金門是海中蕞爾小島,既無天然湖泊或大圳,且年雨量稀少,水資源非常貧乏;而且,能蓄水的湖庫,若非臨近村落易遭污染,便是靠近海邊常遭鹽化;尤其,地區湖庫面積偏小,湖水常處於靜止狀態,藻類繁殖快速,水質動輒優氧化,不符合飲用標準,或口感不佳,特別是東半島的居民沒有「好水喝」,倍受鄉親詬病。 當然,過去島上軍民在敵人的砲火下,除枕戈待旦備戰,也積極構築湖庫蓄水,遇到久旱不雨鬧水荒,也只能共體時艱「節約用水」,祈待天降甘霖。然而,今天金門不但結束軍管,更致力發展觀光;況且,金廈「小三通」過境「中轉」人次愈來愈多,需水量直線上升。所以,改善飲用水質和廣開水源,是當前重要的課題。而衡諸當前現況,向大陸接管買水或興建海水淡化廠,是解決金門水荒兩大可行的面向,唯當前政治氛圍下,向大陸買水的機會渺小,只有興建海水淡化廠,才是中央政策的不二選擇。 不容諱言,經濟部於民國八十七年起推動興建「金門海水淡化廠」,分兩年編列一點九四億元辦理首期工程,規劃日產水量二千噸,但因承包廠商未能掌握海事工程施作時機,且施工工法經多次變更,機具損壞無法及時修復,造成工程延宕,以致首期工程遲至去年九月二十三日才完成報驗,從正式開工到竣工,施工期整整長達七年,更因設備老舊,今年一至七月平均日出水產量僅八百二十八噸,既無法滿足地區實際供水需求,且每噸水生產成本約為新台幣六十點八二元,不符經濟效益。 或許,興建海淡廠是金門救命的活水,不能就首期工程問題叢生「因噎廢食」,今年七月行政院經建會通過「新十大建設││平地水庫海淡廠││離島地區供水改善計畫」,將於小金門新建日產九百五十噸水的海水淡化廠,及進行大金門海水淡化廠二期擴建工程,總經費約新台幣十億七千萬元。然而,首期工程延宕七年,且成本太高,效益不彰,正如李縣長所言:「不但縣政府不滿意,就連鄉親也不滿意!」換言之,為解決金門飲用水問題,興建海淡廠首期工程前車之鑑,鄉親已失去信心,誰敢寄以厚望? 平情而論,金門臨近大陸,最短距離只有二千三百公尺,而東距台灣本島兩百七十七公里,遠在台北權利核心的決策者,對金門之印象,充其量只憑聽聽簡報,或匆匆走馬看花的視察,委實無法了解金門真正的需求,因此,所提出的政策承諾,可能只是隨興說說而已,如前後兩任總統信誓旦旦要建「金門大橋」,最後卻成一場騙局,把金門人當猴子在戲耍! 日前,經濟部次長侯和雄抵金視察,實地了解金門開放觀光與過境「中轉」旅客遽增,民生用水量大增,允諾將在經費上支持擴建海水淡化廠。我們企盼,解決金門民生飲用水問題,已迫在眉睫,但願中央對金門的政策承諾,能儘快具體實現,切莫只是說說而已!
-
防檢疫確有必要但請不要為難農民!
為配合兩岸「小三通」政策,避免大陸地區病蟲害傳入,農委會防疫檢疫局規定:植物或植物產品由金馬地區以運送、攜帶或郵寄等方式運至臺灣,應經檢查合格認定屬當地所產者,且在規定數量內始可放行,以保護農業生產安全與自然生態環境。 針對這項措施,金門縣農會接獲諸多農民反映,表示寄些自己種植的芋頭或花生給旅台的兒女,卻被要求檢附「產地證明」,且每寄一次,就要申請一次,實在很不方便;尤其,農友普遍年邁體衰,又不會自己開車,叫他們常跑縣府填表格,實在相當麻煩,難怪引發農民高度不滿。因此,縣農會轉達農民的心聲,強調農民自己種植的作物,寄給旅台的兒女,乃人之常情,因而強烈要求中央政策應合情合理,不要為難農民。 同時,許多鄉親也向縣府反映,李縣長對防疫檢疫局這項措施深不以為然,也認為非常不合理,除指示相關單位進行瞭解,並希望研擬將產地證明單放在機場、郵局現場,或發給各家戶,以解決鄉親的不便。 觀諸防疫檢疫局、縣農會、與縣府的說法及作為,似皆恪遵職守,或適時反映民情;然而,縣府若廣泛提供「產地證明」,可能有「做偽證」的風險,但檢疫局又何嘗沒有自棄職守、裁量過度之虞。 誠然,金門臨近大陸,復有「小三通」往來兩岸,農委會對輸出金門的農產品專設檢查辦法,乍看似有必要,但深究箇中原委,則明顯暴露「官僚心態」,令人難以苟同。畢竟,現代化的民主政府,最強調的是:「人民就是頭家!」公共行政當以公眾利益為依歸。尤其海防固守、走私查緝,農產品入境檢驗、檢疫,均歸中央權管,又何由要地方農民檢附「產地證明」,去為他們脫卸行政責任及檢疫疏失? 或許,地區市場充斥大陸農產品,是可能有傳入疫情的危險性,但為何不強化權管部門的職能、或績效提昇,反而要身為「受害者」的地方農民提出「產地證明」擔負責任?何況,權管地方農政的縣府建設局,又豈能充分保證「產地證明」的真確性?綜上所言,我們不難推出以下結論:「該負責的不用負責;不該負責的,卻需負擔行政及法律責任;而且,受害人還必需出示『受害證明』。」試問這樣公平嗎? 在社會學裡有「官僚殺人」的說法。「官僚殺人」大抵分成兩個類型:其一,官員因為失職,該做的未做,而造成人民生命、財產的損害,這是有形、直接的殺人;其二,官員在救命、防災的關鍵時刻,仍然不改顢頇的官僚作風,而造成人民權益的損失,這是無形、間接的殺人。對照農委會現行要求金馬地區農產品輸台需出具「產地證明」的作法,不也有「官僚殺人」的嫌疑? 再說,就防疫檢疫局揭櫫的目的而言,難道金馬境內,便無防疫檢疫的必要性?抑或其根本認為,防堵疫情不至於擴散到台灣本島,便是防疫檢疫的最高行政原則及目標? 平情而論,要地方政府出具「產地證明」並非難事,縣府也樂意給地方農民最大的行政便利;然而,中央權管機關昧於現實、推事諉過的心態,實在令人無法苟同。我們企盼,農委會能將防疫檢疫的「矛頭」,對準應負責把關的單位,而不應為難無辜的農民!
-
廈門查緝假冒金酒值得鄉親同聲喝采!
本月廿三日「廈門晚報」報導:隨著金廈「兩門」交往日益頻繁,金門高粱酒已成為特色的旅遊商品;但廈門市面卻有不少假冒金酒。為此,思明區酒類管理站與金酒公司聯合展開「打假」行動,在鼓浪嶼廿二家酒品商店,查獲六家涉嫌販賣「假冒」金門高粱酒,總計二百零六瓶,依法「立案」處罰。 看到這則新聞報導,相信鄉親內心應有「大旱望雲霓」的舒暢,因為,金酒是金門的「金雞母」,不但提供千餘人就業機會,盈餘更挹注縣庫提供地方建設、與開辦各項社會福利措施,實質嘉惠全體鄉親。因此,防杜仿冒維護金酒企業形象,確保永續經營,是不容輕忽的工作。 不可否認,過去,假冒金酒充斥大陸市面,甚且利用走私攻佔金門和台灣市場。換言之,假冒金酒來自大陸,然因兩岸分屬不同政體,且金酒商標未在大陸註冊,我方欲查緝侵權仿冒困難重重;如今,金酒商標已在大陸註冊,廈門也展開「打假」行動,涉嫌販賣仿冒金酒商家遭「立案」處罰,這樣的消息,確實令鄉親欣慰與喝采! 根據大陸「中國酒業」雜誌二○○六年第一期「漫漫正名之路,今終修成正果│金門高粱酒獲得在大陸商標註冊的啟示」專文報導中指出:由於地域、法律、政治等問題所限,金酒登陸只能是「一線天」,難以全面鋪開,但假冒金酒卻早已捷足先登充斥市場,占銷售量八、九成之多,令金酒頭痛不已。 同時,專文更進一步指出,大陸假冒金酒有三個源頭:其一、來自金門本島民間釀造魚目混珠;其二、大陸經銷商或零售商仿造金酒酒瓶、酒標與酒盒,灌裝當地白酒;其三、閩南沿海村民,藉走私蒐購金酒空瓶,灌裝私酒仿冒。因為,金酒商標在大陸並無註冊,我方司法管轄權又「鞭長不及馬腹」,所以,金酒打擊仿冒侵權師出無名,也只能眼睜睜看著仿冒假酒在市場流竄! 因此,金酒公司積極爭取「金門高粱酒」在大陸註冊,然大陸商標法將「縣市以上地域名稱」排除在許可範圍之外,金酒公司的申請書曾三度被駁回;為此,縣長李炷烽特偕同縣籍立委吳成典專程赴北京,與大陸國台辦及商標單位積極交涉協調,終獲大陸商標局認可,並編定為該局的第三二五八九九五號註冊商標,依法經過對外三個月公告,即可取得商標註冊。 本來,金酒預定前年八月二十一日,即能取得大陸商標註冊權,但在公告截止日倒數第五天和最後一天出現變數,分別遭天津食品進出口公司和金門某民間酒廠提出異議,申請案又回歸原點。此後,縣長李炷烽雖多次欲再「登陸」協商,卻遭陸委會限制不克成行,幸縣府團隊鍥而不捨的努力,「金門高粱酒」商標終於在去年十一月廿一日正式獲准註冊,將可全面進軍大陸市場。 誠然,金酒在大陸商標註冊成功,未來打假於法有據,廈門相關部門也已展開查緝行動,涉嫌販賣假冒金酒商家遭處罰。所謂「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我們樂於見號稱「國際花園城市」的廈門,重視商標智財權,全力展開打假行動,更企盼縣府與陸委會,能繼續與大陸當局協商,加強各地查緝假冒金酒,以維護金酒企業形象,確保永續經營!
-
社會福利若浮濫將扭曲生活價值觀!
近年來,國內政壇紛擾不斷,貪腐弊案叢生,導致產業大量外移、稅收銳減,中央與地方財政加速惡化,全台廿一縣市政府逾半負債超過百億元,台北市高達一千餘億、台北縣八百餘億次之,其餘所有的縣市也都「鬧窮」,屆臨無錢可用的窘況! 根據日昨國內媒體報導,宜蘭縣財政困難,學校老師要平分剩下粉筆及膠水;高雄縣往年重陽節六百至一萬元不等的「敬老金」,今年年齡門檻由六十五歲調高到七十五歲,致四萬餘老人「由有變無」;台南縣去年長、短期借款未償債務餘額二百七十八億餘元,今年尚有五十億元財政缺口,縣長蘇煥智慨嘆:「當務之急是嚴格管控及開源節流,以免變成全國第一個破產的縣市。」 「看看別人,想想自己!」金門堪稱福利大縣,各項福利措施令人稱羡。但是,地區的經濟發展、基層建設、乃至於教育水準等進步指標,卻未能與社會福利成正比,或許要讓人懷疑,過多的福利措施,是否真正造福鄉親?長此以往,是否會衍生更多社會問題?值得主政者、民代及鄉親共同深思。 首先,就選舉制度而言,撇開賄選文化不談,每位當選的民代及首長,都有特定的支持選民,為實踐競選政見廣開福利政策,形同「變相買票」,而每一項福利政策皆成政府的財政負擔,而且,隨著選舉人事更迭,各項福利措施「蕭規曹隨」,只有不斷增加,不會減少,政府財政負擔日益加重,自然不在話下。 其實,「給魚吃,不如給釣竿」的道理大家都懂,但看看地區現行各項福利政策,有多少是「只給魚吃」,而「不給釣竿」。所謂「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試問一旦有免費的魚吃,誰還會想去釣魚呢?畢竟,社會福利過於浮濫,就像吸食毒品一般的腐化人心,上癮之後想停都停不了,惡性循環的結果,大家養成「不勞而獲」的心裡,既無心謀生,也將逐漸喪失上進心,不但扭曲個人生活價值觀,也將影響整體競爭力,更會拖垮政府財政。 或許,金門擁有會賺錢的「金雞母」││金酒公司,創造盈餘挹注縣庫開辦各項社會福利措施,但有誰能保證「金雞母」能持續生蛋,維繫社會福利延續不斷?畢竟,金門拜「小三通」及優渥的福利政策所賜,短短五年設籍人口數暴增四成,一舉突破七萬大關。然這些入籍人口,不乏是所謂的「幽靈人口」,對金門的發展加分?抑或是負數?答案不言可喻! 當然,憲法保障人民有遷徙的自由,我們無權阻絕國民入籍金門,何況,有更多的人口數,及「小三通」提供台商的便利,才可爭取更多的建設經費,但卻也要付出相對的代價。因為,「幽靈人口」分食社福大餅,並為地區帶來影響選舉等諸多社會問題,未來倘若無法有效設法阻絕,任由「幽靈人口」予取予求,相信結果不會是大家所樂見的。 目前,金門地區的福利措施,包括:年節配酒、免費學童午餐、免費公車、與專職媽媽生活津貼,以及老人年金、生育補助、榮民就養、殘障補助等等,似有浮濫的現象,為避免扭曲生活價值觀,及拖垮縣庫財政,似應未雨綢繆進行全面檢討,重複的福利措施,該刪減就刪減,該合併就合併,才是長遠之計。
-
營造特色品牌成為金門最佳伴手禮!
最近這一陣子,國內有幾則並不十分起眼的新聞,但如果串連在一起,卻是頗為有趣,也值得我們用心多加剖析與省思! 首先,是金城鎮公所預計在十一月舉辦「第一屆高粱文化節」,推出以「高粱、酒香、金門城」為主題的系列活動;其次,是繼「台北牛肉麵節」後,台北市政府將於九月推出「鳳梨酥觀光月」,讓鳳梨酥成台北市代表性的「伴手禮」;最後,是日前微軟亞太區高階經理人年會在台北舉行,約有八百名亞太區員工齊聚喜來登飯店開會,其中來自大陸的員工有三百七十九人,他們最哈的台灣伴手禮是:金門高粱酒、鳳梨酥和高山茶。 雖然,乍看這三則新聞報導,似乎關連性不大,但假如把他們串連在一起,卻能帶給我們一些促銷觀光的啟示。 不可否認,這幾年來金門舉辦過大大小小的觀光促銷活動;除了鄉鎮級的「金寧石蚵文化節」、「金湖海灘花蛤季」、「烈嶼鋤頭心、芋鄉情」,以及「金沙假日文化廣場」外,縣府及旅遊發展協會也舉辦過「鸕鶿季」、「生態美食季」等等的觀光活動,雖有人對活動的成效不甚滿意,甚至認為僅屬「島內消費」;但我們以為,如果連島內都不捧場,憑什麼金門有魅力可以吸引更多的觀光客來消費?金城鎮的「高粱文化節」,亦屬鄉鎮級活動,自是不能有過大的期許,然其訴諸「金門高粱酒香」特色,在兼具產業優勢的基礎上,我們認為應勢有可為;遺憾的是,我們似乎從來不把「特色當特色」在經營。對照先前「台北牛肉麵節」引起的熱潮,以及訴求「台北市伴手禮」的「鳳梨酥觀光月」企劃,不覺得我們把金門的特色經營得很心虛? 在此,我們絕無意將鄉鎮和直轄市放在同一座天平上秤量,因為,所計較的是企圖及用心;畢竟,鄉鎮級的活動,在衡量少得可憐的資源後,能取得如是的企劃及規模,已屬不易;但是,縣級呢?金門有「具話題」的特色節慶活動及「針對性」的伴手禮嗎?沒有主題活力的場子,沒有特定對象的促銷,最終只得到「一日活動」的評語。觀光活動果真帶不來旅遊及消費人潮嗎?還是我們根本缺乏超越他人、紮根鄉土,以及運籌全局的企圖及用心。 綜觀微軟亞太區高階經理人年會正在台北舉行,八百名員工單是住宿費就要上千萬元。據報導,其中近四百名大陸籍員工,最哈的「台灣伴手禮」是金門高粱酒、鳳梨酥和高山茶。由鳳梨酥我們聯想到台北「鳳梨酥觀光月」,由金門高粱酒我們聯想到什麼?或許,金酒公司可以責成代理商提出促銷專案,也或許金酒公司可以掌握時機順勢提出紀念酒品,爭取消費,但那都比不上把人吸引到金門來得有商機。 「看看別人好」的同時,也該仔細想想「自己的缺失」。許多人很喜歡金門,因為那份閒適、從容的原味;但也有人不認同金門舉辦的活動,因為太過匠氣和無厘頭。金門應該深耕自己的特色,而不是將特色當菜色炒作、當定存消費;或許我們可以試著將引以為傲的「高粱酒文化」,營造出「鳳梨酥觀光月」般的主題氛圍,吸引諸如「微軟高階經理人」之類的特定族群上門消費,讓金門的觀光有翻身的機會;特別是在大環境景氣低迷的時候!
-
搭建兩岸服務橋樑金廈紅會成果豐碩!
金廈「兩門」紅十字會為加強合作與交流,特將近年來為兩岸搭建溝通服務橋樑,包括代為查人轉信、偷渡遣返見證、海難事故溝通、醫療人道救援等方面的合作成果,以照片圖列在金城鎮行政大樓七樓展出三天,藉以繼續宣揚「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會精神,擴大為兩岸同胞提供服務! 眾所週知,「紅十字會」是一個國際性的人道救援組織,緣起於一八五九年歐洲爆發一場戰爭,瑞士銀行家亨利杜南先生於旅行途中,目睹士兵死傷遍野無人照料,因而組織當地居民提供收容與救護;回國後將過程撰寫成書,並呼籲成立不分國籍的救援組織「國際紅十字會」,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目前屬下分會已遍佈世界各地。 我國是於民國四十三年成立「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當時,大陸也是「國際紅十字會」的會員,但兩岸會員並無直接溝通管道;民國七十七年雲南發生大地震,我方會員透過東亞地區代表協助伸出援手,開啟兩岸會員交流的新頁。尤其,適逢國內開放老兵返鄉探親,但在政府「三不政策」前提下,與中共當局「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所幸兩岸「紅十字會」基於人道立場,適時提供協助久別家鄉的老兵尋人、轉寄、匯款等服務,充分發揮服務兩岸人民的階段性功能,促成數以萬計的老兵順利找到親人,平安返鄉團聚。 事實上,金廈自古本一體,「兩門」一水之隔,自民國三十八年因軍事爭戰斷絕往來,直至民國八十一年金門終止戰地政務之後,兩岸關係才逐漸和緩,島上開始大量撤軍,然因海巡防務未能及時補位,對岸船隻公然越界進行岸際貿易,衍生違法、海難、或糾紛事件層出不窮,幸在「金門紅十字會」人員關懷與協助下,逐一圓滿協調解決。 尤其,五年前金廈開啟「小三通」交流之後,借道「中轉」往來兩岸的人愈來愈多,去年即高達五十餘萬人次,然因兩岸仍分屬不同政體,並未建立醫療急難救助機制,所以,返鄉探親的老兵、或到大陸投資及旅遊的台胞,因傷病循「小三通」返台就醫摩肩接踵,也悉由「紅十字會」人員提供急難關懷服務。此外,近年來,金門鄉親常結伴到大陸旅遊、投資,所衍生的人身安全問題,也靠紅十字會協助處理,諸如不久前曾姓鄉親在廈門經營玉石加工生意,遭三名歹徒搶劫殺害,正是由「兩門」紅會協助處理善後。 同時,兩岸斷阻五十餘年,造成許多親人骨肉分離,諸如離鄉七十四載,客居惠安的「阿嬤鄭勸」,經由金門紅會創會會長許金龍大力奔走協調,以及專程送輪椅到廈門,並一路協助完成返鄉尋親的心願;目前,又有多位滯留大陸數十年的鄉親老阿嬤,亦在「兩門」紅十字會與慈善單位的協助下,近期將首次踏上金門返鄉探親之路。 誠然,海峽兩岸分屬不同政體,雖有「海基會」與「海協會」作溝通平台,但礙於政治因素使然,「兩會」幾乎形同虛設,仍靠「紅十字會」志工默默為兩岸人民搭建溝通服務橋樑,此次「兩門」紅會在金城舉辦照片展覽,雖只是成效之一小部份,但足以展現「人道、博愛、奉獻」的精神,也呈現志工默默奉獻服務的豐碩成果,值得鄉親效法學習與讚賞!
-
砲聲硝煙漸遠莫忘戰爭對金門的殘害!
─紀念「八二三砲戰」四十八週年的省思 時序輪迴,今天又是八月二十三日,也是「八二三砲戰」四十八週年紀念日,更是金門人遭砲火殘害永難忘懷的日子。 回顧既往,民國四十七年八月二十三日向晚時分,金廈海峽「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金門島上村落炊煙冉冉,原本是一個饒富詩情畫意的黃昏,豈料從對岸廈門、大嶝、小嶝、蓮河、圍頭等地,數百門大砲在毫無預警的情況下,同時向大、小金門及大膽、二膽等島嶼瘋狂轟擊,短短二小時之內,落彈即達五萬七千餘發,金門守軍挨打之後被迫開砲還擊,掀開驚天動地的「八二三砲戰」之序幕。 兩岸砲戰正式開打,往後四十四天之中,砲彈無分晝夜,動輒一群群飛來飛去,直到十月六日為止,金門群島總計落彈四十七萬餘發,無論是面積總落彈量或平均密度,在在都創下人類有史以來的最高記錄,因而震驚中外,轟動全世界! 事實上,民國三十八年大陸風雲變色,「古寧頭大戰」一役開啟國、共兩軍隔海對峙,將金門淪為殺戮戰場,島上居民遭殃、生靈塗炭!而民國四十七年的「八二三砲戰」,實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蘇為延續強權爭霸,不但到處大肆掠奪戰略資源,更在許多國家製造分裂打內戰,遂行其軍火銷售,不幸的是,中共在蘇聯的支援下,試圖牽制美國在遠東的軍力,測試「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美軍協防金門等外島的決心和方式。同時,也為防止「台灣獨立」,共軍不惜長期封鎖金門、砲轟金門,將金門當作蘇聯武器的試驗場,也把金門人當作「活靶」,讓金門鄉親飽嚐戰禍殘害,真是情何以堪? 也許,當年島上軍民抱持「同舟一命」,憑藉「退一步即無死所」的信念,誓死捍衛金門,雖算贏得砲戰的最後「勝利」。然而,「戰火無情、生命無價!」在這一場戰爭中,金門人還是最後的「輸家」。畢竟,砲戰期間,金門島承受數十萬發無情砲火的蹂躪,屋宇房舍傾倒毀損,人員牲口難逃浩劫,許多鄉親不幸在硝煙彈雨中罹難,淪為砲火下的冤魂,甚而家破人亡、流離失所,遭受前所未有的浩劫! 歲月悠悠,「八二三砲戰」已歷經四十八載春秋;如今,砲聲硝煙漸漸遠離,台海兩岸關係逐漸和緩,斷絕五十二年往來的金廈「兩門」,透過「小三通」重啟交流新頁,金廈航線不但成為台商「中轉」往來兩岸的捷徑,許多鄉親更相招逗陣跨海「登陸」投資置產;據保守的估計,金門人已在廈門購買五千套房產,加諸金廈間有高達四倍的物價差距,廈門中山路上與百貨公司及二處「歐爾瑪」購物廣場,觸目可見熟識的金門鄉親,帶著鈔票享受消費的快意,因此,「兩門」和平大門打開之後,廈門已逐漸成為金門人「假日休閒的後花園」! 誠然,歷史是一面鏡子,金門自古民風淳樸,文風鼎盛,素有「海上仙洲」之美譽。不幸因國、共爭戰淪為殺戮戰場,無辜的鄉親付出慘痛的代價。今天,又逢八月二十三日,儘管砲聲硝煙漸遠,但面對這個浩劫日,浯島子民更應體認「戰爭無情,和平無價」的真諦,莫忘戰爭對金門的殘害才好!
-
錢進大陸買樓置產投資仍應審慎面對!
日前,中共國務院六部委聯合下發「關於規範房地產市場外資進入和管理的意見」,其中除了具體提高了外資企業投資大陸房地產的註冊資金門檻之外,更增加了外資機構和個人在大陸的購房限制;「意見」中明確指出,「在境內沒有設立分支、代表機構的境外機構和在境內工作、學習時間一年以下的境外個人,不得購買商品房。但港、澳、台地區居民和華僑因生活需要,可在境內限購一定面積的自住商品房。」 誠然,中共中央這項規範文件的「出台」,明顯將對紅紅火火的大陸房地產市場,形同撒下一把冷卻劑;畢竟,中共當局絕不會毫無緣由地強行限制外資進入,除非在嚴重損害自身利益的時候。君不見,過去被稱「鐵血總理」的朱鎔基曾下過幾道「宏觀調控」命令,讓不少投資大陸、炒短線的外商吃足了苦頭。如今,再次強限外資進入房地產市場的舉措,在某種意義上,也代表著大量外資進入大陸房地產後,所衍生的金融、社會、民生等問題,已成了大陸當局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首先,該項規定對外資、外商有明顯的針對性,對於外資大舉進入房市,可能加遽人民幣升值壓力、與炒房異象,甚或直接影響到大陸居民的購房能力,衍生社會結構化質變等問題,因而來一次「釜底抽薪」。或許,外企一千萬美元以上的投資總額,以及在境內工作、學習超過一年的個人,並限自用、自住的規定,將急速冷卻投資者的興頭,並對造成投「機」者重大的經濟損失,但從長遠看來,此舉卻有助於大陸房市的規範及房價的合理,這對未來準備「登陸」購房需求的鄉親而言,也未嘗不是好事一樁。 再說,該「意見」中最弔詭的是,「考慮到港、澳、台地區居民和華僑與內地聯繫的密切,縱或沒有在內地『學習、工作』,還是允許在大陸購買一定面積的自住商品房」,可見此一政策還不至於波及到多數鄉親登陸購房權益,況且,大陸對於「自用、自住」的定義,定還能衍生多樣的解釋,鄉親對此勿庸過度憂慮。比較值得注意的是自八月一日起,廈門市對二手房交易進行「強徵個稅」(類似增值稅)百分之二十,此雖另訂有「現住房出售一年以內、自用五年以上」的除外條款,但影響層面,恐還較上述「意見」來得大。 顯然,大陸近期對房地產市場的諸多限制,都是衝著境外投資客,特別是投機客而來的。對已在廈門購房五千套以上,而且大部分是自用或放租的金門鄉親而言,影響委實有限;至於那些欲登陸置產的鄉親們,我們的建議是│「不妨再看看『氣象』」,尤其是「政治氣象」。大陸還是一個明顯的「人治社會」,貫徹執行政策,雖是公務員的本分,卻不代表沒有模糊及解釋空間,也或許,大陸房地產能經過這些政策激盪,營造出更規範、合理的房市及房價,屆時有「自用」需求的鄉親或便能登陸撿便宜,也未可知。 總之,「誘惑通常與危機並存」,許多人看好大陸的房市發展,卻又畏懼政治鐵腕及政策反覆。奉勸鄉親們在進行任何投資行為時,務必先設定好停損點,並運用合宜的投資組合分散風險;尤其,是在投資過熱、「宏觀調控」氛圍下的彼岸!
-
小三通疫情聯防金廈應速建立溝通平台!
上個月廿五日,廈門市召開三天「金廈航線公共衛生研討會」,金門地區由衛生局副局長李金治率員出席盛會,就醫療、防疫及藥物食品等三議題進行意見交換,冀望在區域間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管理,建立完善聯防監控機制,以促進雙方合作互動、優勢互補、互利共贏! 金廈本一體,因軍事爭戰斷絕往來五十二年,自民國九十年試辦「小三通」恢復交流,從第一年每週三航班,往來二萬一千餘人次,增至去年的五十一萬餘人次,更因台商由金門「中轉」,既省時又省錢,已成為國人往來兩岸的捷徑,目前每天往來船班增至二十班,今年可望突破六十萬人次,換言之,「小三通」愈來愈熱絡,已是擋不住的趨勢潮流! 然而,隨著人民密切往來,相對帶來疾病治療與傳染病防疫等問題,尤其,兩岸分屬不同政體,在藥物食品法令、醫療制度、衛生標準及執行上有所差異,平時處理醫療轉診辦證,已多有罣礙之處,因此,若無建構溝通管道及疫情交換平台,或建立疾病預防聯防監控,一旦爆發流行性傳染病疫情,後果將難以預料! 事實上,金廈一水之隔,只有一箭之遙,猶記得三年前香港和珠江流域爆發「非典型肺炎疫情」,並隨著交通運輸傳播至世界各地,引起全球大恐慌,當時,金廈每週二、五、日三定期航班被迫關閉,目的就是為防杜疫情「登門」入侵。而近年來,返鄉探親的老兵、或到大陸經商及旅遊的台胞,因傷病循「小三通」返台就醫者絡繹於途,由於兩岸尚未建立緊急醫療救援機制,僅由「紅十字會」基於人道救援立場提供協助;雖然,日前台北市黃姓老翁經港、澳回福建探親發生腦溢血,透過金門縣紅十字會申請專案「小三通」,並獲廈門醫護人員隨船照顧到金門「上岸不入境」,開啟兩岸人道救援新頁,但僅屬於個案,並非常態性質,因此,建立兩岸醫療轉送「綠色通道」,實是亟待中央正視的課題! 平情而論,金廈兩岸人民往來日益密切,衍生的醫療、防疫及藥物食品等問題不容忽視,此次廈門召開「金廈航線公共衛生研討會」,衛生局由副局長李金治率疾病管制課、醫政課及藥物食品衛生課三課長暨相關業務人員與會,就傳染病防治、緊急醫療救護與藥物食品衛生方面議題,經於會中充分討論後,達成部份具體共識,未來雙方願就區域間醫療急救、衛生檢疫等方面加強交流合作,而且,兩地發生同源性或關聯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也將聯合採取應急控制措施,及時提供相關資訊,實現資訊資源分享;同時,往後類似「公衛研討會」,將分由金廈兩地輪流舉辦,希望進一步擴大交流與合作,進而建立疫病聯防監控機制。 總之,此次金門衛生局派員跨海赴廈門,參與「金廈航線公共衛生研討會」及觀摩醫療設施,除獲得豐碩的成果,並初步建立醫療、防疫聯繫窗口,對地區未來醫療衛生防疫工作有莫大的助益,可以說已成功為「兩門」公共衛生事務合作向前跨出一大步,值得鄉親肯定與振奮。我們企盼能賡續努力,加強與彼岸合作交流,以有助建立完善疫病聯防監控機制,以促進優勢互補、互利共贏!
-
關心金門生態保育維護生物多樣性
當自然環境的生物數量逐漸變少,有些甚至瀕臨絕種的時候,人們才發覺應善加保護,因為多樣的生物,可維持自然界生態平衡,最明顯的是食物鏈的關係,環環相扣,缺一不可,人們常將大自然的物種,主觀地分為有益或無益的,僅憑好惡任意決定生物的生存權,往往使自然生態失去平衡,造成環境的浩劫。 金門工商業發展較緩,人口密度也不高,近年來經濟日漸繁榮,建設工程日增,破壞自然的可能性也相對增加,此時正是宣導生態保育觀念,共同維持生物多樣性的時刻,假如每個人能多加關心,且力行保育工作,營造高品質的現代生活與完整的生態環境,並非不可並存,看荷蘭、德國等工業先進國家,依然可擁有青天綠地、鳥語花香的優質生活環境。 日前,地區有一隻歐亞水獺受傷,幸虧路人發現主動聯絡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經派員趕至作適當的處理,並經透過電子公文聯繫,獲金門縣政府同意,立即將受傷的水獺送往台灣治療,及時挽救一命,目前已能進食,進一步送往臺北市立動物園接受長期照顧。 觀諸地區這隻受傷的歐亞水獺,幸有好心人士及金管處人員援救,而能逃過一劫,畢竟,水獺是行政院農委會公告瀕臨絕種的保育類野生動物,依據政府制定的「野生動物保育法」,任何人都不能任意加以獵捕、騷擾、虐待,違反者,應受到嚴厲的刑罰及罰鍰。所以,相關單位應加強宣導,讓民眾知所警惕,保育類動物的生存權才能真正獲得保障。 根據金門縣野鳥學會於民國八十九年所做的「地區水獺族群之調查研究」,相對於台灣數十年已無發現水獺紀錄,金門的數量較多、密度較高,活動區域廣泛分布於各湖區,例如榮湖、蘭湖、古崗湖等地,然而,其生存數量亦有逐漸減少的趨勢,估計應已不及二百隻。究其減少原因,主要是棲地改變、污染、食物資源缺乏、環境人工化、人為獵捕與干擾等等。因為,土地的開發利用,如果沒有顧及水獺生活區域的完整,長久下去,將造成棲地破碎化危機。 雖然,水獺對一般的水污染較有耐受力,但是對重金屬的耐受度低,而且,水污染造成魚類的死亡,將使水獺的食物來源減少;環境人工化也造成水獺的生存危機,許多水獺原本活動頻繁的水域,因為河川湖泊的整治與疏濬,被迫遷移以致於消失或滅亡,先前的蘭湖施工,以及去年的榮湖浚渫,都使水獺失去了生存的棲息地。 當然,未來加強對水獺保育觀念的宣導,使民眾不捕捉及傷害水獺;對水獺的分布區域做更詳盡的研究,建設與施工應評估其棲地完整性做規劃與保育;改善民生污水處理設施,減少水污染;整治河川時,使用「生態工法」,保留非陡降式河岸,讓水獺擁有適合的生活環境。 總之,金門島上環境大致未經開發或污染,孕育了豐富的多樣物種,值得我們多加珍惜,因為,外地許多地方因過度開發,諸多珍貴的物種逐漸消失,造成生態失衡再試圖復育,不但為時已晚,更是莫大的遺憾。所謂「防患於未然,重於事後補救!」讓我們共同保育野生動物,維護自然生態物種多樣性,使金門保有豐富與美好的自然生態環境。
-
期許打造觀光酒窖成為一門好生意!
金酒公司擬將「長江電廠」及「經武油庫」發展為觀光酒窖,日前邀請規劃公司進行簡報,縣長李炷烽在聽取簡報及各單位意見後表示:「內容很失敗!」規劃公司應做好成本效益分析,對空間的利用需求應充分設計,並區隔出管制區、觀光區及展示區,讓整體擺設更有視覺效果。 誠然,金酒公司配合地方觀光發展走向,擬將閒置之電廠及油庫發展為「觀光酒窖」,實屬美事一樁;本案能否成功,實與廠商規劃的走向及內容攸關,各界應寄予厚望,實屬情理之中;事實上,本案工程技術的可行性及適切性,俱屬專業範疇,我們不便置喙,然在整體設計走向及規劃內容上,希望形塑出什麼樣的「觀光酒窖」,又該賦予何種功能及作用,卻值得省思。 首先,在功能定位上。「觀光酒窖」顧名思義,理應以觀光及儲酒功能為主,至於如何協和兩者的功能及定位,便是成功與否的重要關鍵;在此,我們提出「複合式功能空間」的觀念。酒窖既是儲放陳酒的空間,在功能的規劃及營造上,便不能缺乏「酒」的元素;或訂製紀念酒、釀酒DIY,或酒博館、酒文化元素的蘊含,都應貼切而適宜、濃郁而深刻。經驗上,金門不乏優質的觀光景點,卻少了與遊客互動及溫馨的商業機制操作;假若「觀光酒窖」最終只能營造出「到此一遊」的氛圍與功能,那麼,金酒實無必要再花這筆大錢,為金門多添一座「可有可無」的觀光景點。 其次,在酒文化的養成上。「觀光酒窖」的具體功能除了觀光及儲酒外,更重要的是「酒文化的養成」;金酒文化或不如諸多大陸國家級名酒深厚,但其在特殊時代背景下演繹的人文風采、文化底蘊,卻足夠令人動容;遺憾的是,如今只看到金酒過人的營運績效,卻未見其在酒文化的紮根上,有任何具體的作為及成果。我們以為,賣酒只是一種迎合消費好惡的商業行為;賣文化,才真的能撼動人心,也才能「長長久久」。因此,「觀光酒窖」除了是酒展示空間外,更應加入動態的歷史紀錄及人文元素,唯有在整體空間營造出懷舊與創意的氛圍,才能達到提昇歷史高度、深厚品牌價值及營造觀光效益的最終目的。 最後,在技術層面的操作上。酒窖的參觀動線規劃、安全防護、功能區塊劃分、成本效益分析等等,俱屬基本要求,唯有兼顧展演功能的多樣性、發展性,並保有「不走味」的特質,才算「表裡兼俱」的成功案例;觀諸地區許多觀光景點的發展,或都不缺優秀、專業的規劃公司操刀,然營造出來的成果,卻總不令人滿意,甚或「荒腔走調」;基此,「觀光酒窖」在規劃上,或許可以預留部分「酒文化創意產業」空間,由民間團體以競案的方式提出企劃,營造多元的酒文化及創意產業;既可豐富整體展觀元素,兼可激勵地方產業發展,共創雙贏。 總之,要將「觀光酒窖」變成一門好生意,文化、創意、活力的元素必不可少;相信在各界的關注以及金酒公司的要求下,規劃廠商必能提出完善的空間營造規劃,但軟體建置才更應是訴求的重點。冀盼未來「觀光酒窖」會因為文化、創意、活力的不斷挹注,成為一門好生意,而不只是一處觀光景點!
-
中和五眷村改建盼展現金門人文精神!
民國五十一年至五十六年間,金門是烽火漫天的戰地,實施軍政一元化領導的戰地政務實驗,「政委會」以縣府經費在台北縣中和購置「復興新村、太湖新莊、太武山莊、浯江新村、九如新村」等五眷村安置員工眷屬,然土地產權於民國六十三年遭國防部列管接收。 民國八十一年金門終止「戰地政務實驗」,回歸民主憲政之後,縣府希望索回「中和五眷村」產權,特別是李炷烽出任新黨不分區立委期間,積極奔走國防部等部會,積極協調爭取索回產權;民國九十年當選金門縣長之後,又繼續與立委吳成典攜手合作,終於獲行政院核定產權歸還金門,並於九十二年二月廿七日由縣長李炷烽於立法院「群賢樓」,在國有財產局人員與各界貴賓見證下,正式自國防部官員手中接收土地所有權狀及財產清冊,紛擾十多年的「中和五眷村」產權,終於「物歸原主」重回金門懷抱! 縣長李炷烽接收「中和五眷村」產權清冊之後,隨即移交給代表金門民意的縣議會議長莊良時,象徵產權「回歸」到全體縣民手中。而且,縣府即著手展開改建規劃,並安排向縣議會作簡報,經充分討論後,為尊重議員意見及兼顧本縣與眷戶的權益,決定採「自資籌建」方式進行改建,先期擇定於「復興新村」興建十四樓三十坪雙併大樓,規劃興建三百十七戶,扣除補償原有住戶一百三十二戶,縣府尚存一百八十五戶,將考慮讓金門鄉親優先認購。 雖然,縣府推動「中和五眷村」改建工程緊鑼密鼓,先後歷經四次發標,且每次均有很多人領標,惜最後卻出現無人投標的窘況,以致遲遲未能動工。日前,在議員的關切下,縣長李炷烽特率翁主秘與工務局相關人員,向縣議會提「中和五眷村││復興新村改建工程」執行情況報告,縣議會包括議長謝宜璋與洪麗萍、楊永立、王再生、林長耕、李誠智等議員出席,熱烈討論工程經費、工期、與銷售等問題,決定最快明年七月動工,預定九十八年興建完畢。 事實上,「中和五眷村」產權回歸金門,不僅僅是贏回四十六筆土地的產權歸屬;更重要的是,金門鄉親贏回公平、正義與基本尊嚴!然而,在欣喜之餘,卻也是另一項艱鉅責任的開始,畢竟,改建工程浩大,經費十數億,且面臨相對問題繁瑣,均需逐一克服。所幸,府會有共識,縣庫更有節餘,經費不成問題,倘若工程能順利發包,屬於金門的北縣雙峰大樓落成啟用,將是指日可待! 如今,沈寂二年的「中和五眷村」改建工程,又傳出最快明年七月動工,對鄉親來說,確是一項可喜的訊息。然而,在改建未定案之前,企盼整體規劃設計能擁有一座象徵金門精神之文物館、或紀念公園,藉以彰顯浯島自古文風鼎盛、人文薈萃之精華,並凸顯金門不屈不撓的精神! 當然,金門旅台鄉親高達數十萬人,尤以散居北部為多,似有必要規劃一處鄉親聯誼中心、與公教休憩會館;同時,中和與大台北捷運系統便暢,倘能保留特定樓層作旅台學生宿舍,低價出租負笈異鄉的莘莘學子,提供安全住居與舒適溫書環境,不但能減輕鄉親經濟負擔,更能讓遠在浯島的父老安心,最能嘉惠廣大金門鄉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