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
青年政策黑客松 兩岸動腦不間斷
由金門縣府、金門縣工商策進會主辦,國立金門大學與金門酒廠協辦的活動,邀請兩岸青年齊聚一堂,廈門多位年輕企業家跨海參加的「金門縣青年政策黑客松」,日前在金門大學登場,縣府期待在大家交心、交流下,看到可供施政參考的創意願景與構想。 兩岸青年藉由動腦筋、搞創意的交流,增進彼此的認識和了解,並擴大自己認知領域的視野和廣度、深度,甚至有些一起碰撞出的創意發想,也可讓縣政府重大公共決策與金門未來發展願景,融入更多元的觀點與考量。也期待透過這項活動的舉辦,讓金門的青年嘗試和體驗公共政策參與,藉以累積和增進自己的競爭力外,也讓青年朋友從傳統的被動、消極、被領導、消費者角色,轉變成主動、積極、領導、服務者角色,同時透過團隊的合作動腦,建立起公部門和民間的溝通橋樑。 黑客松(Hackathon)乃是黑客+馬拉松(Hack + Marathon)的組合字,原為程式、工程界的朋友聚在一起,透過密集討論交流,發揮各自不同的創意思維激發創新構想的活動。後來逐漸演化為依照各個單位、企業不同需求來轉化成各式不同的黑客松活動,例如台灣微軟辦過IE瀏覽器的黑客松、臺電曾舉辦過能源永續黑客松,教育部今年也舉辦智慧生活自造黑客松,桃園青年事務局也透過政策黑客松邀請青年提供創意。 尤其青年是社會發展的骨幹,為促進青年參與公共事務,提供新生代對於公共事務的新思維,縣府建設處與工商策進會特別舉辦此次以「青年就學、青年就創、青年成家」為主軸的黑客松共識營,藉由各路英雄的「創新激盪、交流共享」創造出一加一大於二的價值,讓所有不同領域、專業各異的優秀創意人才能夠教學相長、彼此見聞,透過公私協力合作,密集思考,互動交流,以不同角度分享,激盪出精彩火花,創造無限可能! 在密集的時間與空間之中,這一個創新、集思的孵化平台,兩岸跨界人才各展所長,年青世代展現新生力量,大家貢獻體力與腦力,齊聚一堂,激烈對話,相互激盪、交流與思辨,透過更多的看見與覺察,獻計與獻策,發揮影響力,再將其中產出的新思維提供給縣府作為青年政策推動方向的參考,透過創意於在地實踐,創造更大福祉,進而帶動地方蓬勃發展,共創多贏,並邁向新的里程碑。 也盼這次由兩岸青年政策黑客松所點起的火花,不只是一日短暫的激情,或只是抓風向的練習。這是以人為本的交流切磋,以難得的機會集合了來自各界的眾多好手,經由孵育、育成、擴散,激發成長與創新動能,透過跨領域的結合,來自各自非常扎實的不同背景和能量,集思創意、解決問題,更希望有朝一日,能夠更進一步將成果實踐於我們所居住的土地上。
-
連結兩岸 打造智慧生活島嶼
金門縣政府與中華電信於9月18日,聯合舉辦記者會,正式發行金門縣民卡,除了結合電子票證及身分認證功能,讓多項便利服務僅須一卡就可搞定。 據了解,縣府將縣民卡視為金門縣邁向智慧島嶼發展的里程碑,是一張結合電子錢包、交通票證、消費優惠、員工證、學生證、圖書館借閱書證等多元化功能的卡片,讓縣民體驗智慧生活。未來,民眾只要儲了值就不用再擔心出門忘了帶現金,一卡在手所有生活大小事都能迎刃而解。另外,這也是全國第一張同步發行實體卡與行動卡的縣民卡,民眾可以用手機NFC-SIM卡做為縣民卡載具,取代傳統實體卡片,一機在手就可完全處理所有日常智慧生活所需。 平情而論,各縣市都在發行縣民卡,也都在強化卡片的功能及效用,金門縣民卡要想與眾不同、卓然有成,當然還要有更實務、創新的做法,才更容易獲得大眾更大的認同。誠如副縣長吳成典所言:「方便使用、樂於使用、尊榮感是縣民卡的最大特色,讓金門與世界接軌,提升島嶼競爭力,逐步落實建構智慧島嶼。」要達到這般的願景,自然要花許多工夫;智慧卡的發行只是第一步,如何友善使用的環境、擴大參與的興趣、發揮更大的效能才能算是縣民卡真正的成功。有鑑於此,謹提供兩個面向,供各界參酌。 其一,連結兩岸。金門與台灣各縣市最大的不同在於擁有兩岸的區位優勢,擁有許多兩岸民生事務的合作經驗。就與金門一衣帶水的廈門而言,暢行於日常生活的,可能不是卡片,而是手機載具上的行動支付及各種生活APP的運用,當然在國內藉由手機NFC-SIM卡也能達到部分效果,但普及率可謂天差地別。這自然是法規政策與金融消費環境殊異下的結果,對金門而言,顯然還有更多的機會及可能性。諸如:網上微店的盛行,足以引動蓬勃商機,接軌兩地便利生活的電子化運用,也有助於共同生活圈的形塑,並讓旅遊服務具有延伸與衍生性的效果,這些運用均要立足於金融科技的有效運作。惟現行國內金融監理的心態保守,金融科技發展腳步太快,主管機關往往來不及評估或修法;攸關我國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的「監理沙盒」││「金融科技創新實驗條例」或許便是希望所在。籲請行政與立法機構應加速溝通,讓「監理沙盒」能早點上路,成為我國金融科技發展,更成為金門訴求兩岸智慧島嶼的重要推手。 其二,幸福金門。金門縣民的幸福感向來是冠於全國,其中很大一部分來自於社福政策的「給力」;如若我們讓金門縣民卡有更實效性的功用,或可考慮將社福津貼、補助藉由縣民卡來落實及支付。如是,或也能發揮其電子錢包的實質功用,並促使更多商家投入消費鏈的運作;只要參與的人事物多了,便可能形塑更多的產業模式與商機,或也能因此更容易的鏈結到廈門電子商務及生活便利性的運用,用以真正彰顯金門縣民卡更大的意義與價值。 當然,飯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點一點做;事難一蹴可幾。有道是:「眾人團結緊,百事能成功」。發行智慧卡重要,營造智慧環境更加重要,如何鉅細靡遺,如何日起有功,還有賴各界集思廣益、齊心協力才是!
-
事事做對 則無爭議
行政院改組,部分閣員更迭,台南市長賴清德,躍昇全國最高行政首長,集大權於一身,清者有德,值得祝賀。 施政龐什,任務繁複,交接完畢,各就崗位,蕭規曹隨,無縫接軌,拜會請益,行動上路。短短數日,媒體頻報,賴揆一如百里侯,積極負責,內外忙碌,親自主持院會,宣告自明年元月起,軍公教人員及約聘人員加薪百分之三,藉此鼓舞工作士氣,帶動國內大小企業跟進,刺激消費,繁榮整體經濟。此外,針對爭議不已之「一例一休」政策,將行深入檢討修正;又將年度總預算撤回重編,新人新氣象,行動快、姿態低、強調為民服務不打烊,對此各方反應與解讀不一,但多認為「新人新政、好之開始」,好應鼓勵,然則誠諫改進,諸如有關軍公教加薪部分,卻有將近半數縣市例外,中央不予補助,由於立足點不平等,不平則鳴,以致該等縣市紛紛發聲,希望一視同仁,好人做到底,公平公正,皆大歡喜。 反觀金門施政團隊兢兢業業,在縣長陳福海以身作則領導下,要求為民服務無空窗,既要做對,更要最好,且特舉證指出,早期兩岸對峙,金門烽火連天,民貧地脊,縣政預算,公教薪水胥賴上級全額補助,迨後金酒營運好轉與中央伸出援手,始得關關難過,關關過,如今地方自主財源依然有限,金酒稅後盈餘銳減,更需中央體恤奧援,何況金門正值加強基層建設之際,增減一分一毫,影響極其深遠。緣此,立足點平等,才是真平等,平與正、無爭議。 再者,為民造福,應在奠下萬年根基下工夫,就金門現況而言,以下幾點務必正視: 無可否認,金門要繁榮進步,發展觀光事業,改善人民生活品質,重中之重。因而有關「博弈」議題,輿論沸沸揚揚,刻正分區舉辦公聽會,正反論辯,正方強調「利多於弊」,而反方則稱「弊大於利」,終在十月二十八日舉行公民投票,究竟是「利」是「弊」,悉聽民意慎作選擇,金門資源有限,選對「題」有福,擇錯「目」有害,人人心中有把尺,慎思明辨,上上之策。 時代演進,環保意識抬頭,衛生保健,人人重視,溯自各縣市設置環保局,各鄉鎮清潔隊成立以來,歲月悠悠,迄今已有二十餘載,惟以事涉專業,所需所求,猶未全然到位。僅以金門垃圾問題為例,由於尚有少數人生活習慣與眾不同,整體環境整潔雖有長足進步,而屬於家戶管轄或銜接巷道死角,所見髒亂情景,並未澈底消除。事情雖小,微不足道,惟髒亂為百病叢生之源,輕忽不得。至盼主管部門,對症下葯,想出正本清源辦法,促使家家戶戶,人人投入維護環境衛生行列,負起各自掃除門前雪之責任,一人一戶置身事外,影響是「面」不是「點」。 此次垃圾強制分類,應為而為。祇因突然,引起爭議,其實環保法令齊全,對於垃圾分類與作法,法有明載,各級政府主管部門,週而復始利用「口語」與「文字」或「電化」諸方式實施宣導教育,祗是言者譈譈,聽者藐藐;復因伊始執行寬鬆,採取儘量予民方便為原則,久而久之,方便走樣,隨便踵至,形成習慣,種下遠因。以致緊縮回歸正軌,開袋普檢,費力耗時,造成不便,衍生民怨,誠如環保局主管人員所說:「再不依法行事,垃圾暴增,去處將成問題,惡性循環,金門受害,毀了整潔美譽,鄉親健康不保」。但願經由此次經驗,不如大家力行實踐,事事做對,共同維護金門整潔,確保身心健康。 依法行政,時勢所趨,做實事,做對事,使之合法,情理不悖,此乃普世價值,政通人和,全民之福。
-
嚴肅面對垃圾處理問題
近來,金門的垃圾處理問題引起廣泛關注,先是台灣本島焚化爐因處理能量不足或恰巧適逢歲修,以致暫停收運金門地區垃圾,接著,則是為落實垃圾分類而進行「破袋檢查」,問題接踵而至,一時之間造成民眾諸多不便,確實值得我們嚴肅面對。 垃圾是人類文明的產物,也是人類不能不面對的難題,隨著環保意識的深入人心,如何有效、環保地處理垃圾,已然成為先進國家重要的公共政策,既考驗國家的環保科技實力,其實也檢驗一國一地的公民素質。 基本上,國內外垃圾處理不外以下幾種模式:衛生掩埋、焚化處理、資源回收,這些處理方式各有各的優缺點,通常國土面積小的國家,大多會採用焚化處理,並搭配垃圾分類與資源回收,期能從源頭有效減少垃圾量。 但也有先進國家,利用環保科技化腐朽為神奇,以北歐國家瑞典為例,其垃圾回收能力可謂獨步全球,在超高回收率下,每年真正進入掩埋場的垃圾量,竟然已低於垃圾總量的1%,並將焚化過程的汙染降至最低,垃圾焚化過程產生的電能與熱能,還能供民眾使用,一舉數得,成果斐然,可謂當今垃圾處理的極致。 值得一提的是,瑞典人能將垃圾轉變成再生能源,除了憑藉其環保科技,主要還是要歸功於國民環保意識及其垃圾回收政策,從源頭減少垃圾量、重新利用、循環再造、循環替代,終成各國環保典範。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早年台灣與金門的垃圾處理,均以掩埋為主,隨著環保意識日益抬頭,目前台灣本島垃圾處理方式,採取「焚化為主、衛生掩埋為輔」模式,且各縣市焚化廠均訂有進場標準規定,並嚴格執行進場檢查,拒絕有害垃圾、不可燃廢棄物、不適燃廢棄物、公告應回收物及電池等含金屬製品或電器等物質進場焚化處理。 現行金門縣垃圾處理模式是轉運到台灣焚化,必須照章行事配合辦理,如果運到台灣的垃圾含有回收物,勢必遭到退運,從而增加處理垃圾的時間與成本,這也是本縣環保局再三宣導資源回收、垃圾分類的關鍵。 從這個角度觀察,確實做好資源回收與垃圾分類,不僅有助於落實環境永續,也是現階段金門縣垃圾運送台灣本島處理的必要配套措施,確實需要各界支持與配合,方能竟其全功。 然而,受限於金門縣的地理條件與現行垃圾處理模式,就算做好垃圾分類與資源回收,恐怕也只能暫時緩解燃眉之急,隨著台灣本島各縣市地域保護主義的抬頭,只要金門繼續現行委託台島縣市代為處理本地垃圾之模式,今日吾人面臨的問題,難保他日不會再次出現。 遑論,將金門本地垃圾外送台灣,不僅所費不貲,如要談及垃圾運送里程,顯然更不符當代環保要求。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此次事件,有太多環節值得金門各界共同面對,長期來看,包括未來是否要在金門自己的土地上擇地興建焚化爐,或許都是全體金門人不得不面對的課題,相信經過充分的對話與討論,金門人有智慧找出真正對環境負責的垃圾處理方式,以落實永續金門的理念。
-
文化資產防災 刻不容緩
由於歷史的多元重疊及空間的低度發展,金門地區的文化資產,不論是古蹟、歷史建築、聚落、遺址、民俗及有關文物、古物等,在類型的多元性、保存的真實性與價值的獨特性等層面,有其不可取代的重要性。 然而,也由於這些文化資產年代久遠,若處在不確定的保存環境中,往往會引起不必要的災損,進而造成不可逆的價值流失。近年來,常可見到國內有形文化資產因風災、祝融等自然或人為災害受到損害,並引起社會大眾的注意,即是對於文化資產防災及相關日常維護的一種警訊。因此,如何從災害風險控管、災害防救預防等方面,釐清文化資產致災因子,找到防災具體對策,研擬有形文化資產防災守護方案,並實地演練相關防災計畫,積極從「建置防災整備機制」、「推動防災科技整合」與「深化文資守護網絡」等面向著手,全面提升文化資產防災能力,至關重要。 其實,文化資產的管理維護,若能重視日常、定期及緊急應變之處理,將使文化資產得以獲得良好管理且能永續經營。以古蹟為例,根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第23條:「古蹟之管理維護,指下列事項:一、日常保養及定期維修。二、使用或再利用經營管理。三、防盜、防災、保險。四、緊急應變計畫之擬定。五、其他管理維護事項。」另根據《古蹟管理維護辦法》,所謂的日常保養、定期維修、經營管理、防盜、防災等所執行的工作,訂定了一些基本的項目。這些事項,無非是希望建立一套文化資產延年益壽、可長可久的保護制度。因此,主管機關應針對古蹟或歷史建築的所有權人或管理人給予管理維護、防災觀念及實務的教育,以降低文化資產致災的風險。 社區的角色亦很重要,文化資產的守護防災也需要其支持,如災害來臨後所受損的文化資產,社區即可配合公部門進行緊急狀況之因應處理,包括初步回報受損狀況、協助搶救事宜、研擬災後修復建議等。 此外,對於古蹟與歷史建築眾多的金門縣來說,關於文化資產防災示範點的演練,實有其必要性。換言之,若能每年擇定縣內有形文化資產,進行個案普查,提出具體防災建議,以因應風災、火災、防盜等災害,並提出日常維護之檢視及其改善建議等;同時,進行防災演練及其評估,也就是整合消防單位、社區及文化資產所有人(或管理人)進行消防實地演練,並加以紀錄。結束後,對演練結果提出評估與改善對策。通過這些演習,逐年發展成金門縣相關文化資產的災害防救的通則。 日本對於文化財的防災,值得我們學習。他們通過地域防災情報系統的配置,讓受過訓練的社區居民第一時間投入救災及自救。以火災為例,理想的防災計畫應通過社區參與來擬訂。昔日的做法是由消防專責單位研擬後,讓居民參與演練。而現在的模式可以是居民根據其生活經驗,提供不同的疏散動線。這樣的模式適合讓京都這樣外來觀光客眾多的城市,各種類型的災害發生時,社區居民即可自救,並引導觀光客疏散,達到共救的最大效益。文化財防範監視系統,在日本亦十分普遍,除了監看失竊等事件之外,目前更藉由訊息發送到管理人手機的互聯網,即時處理遊客危及古蹟的失序行為。 建立完備、永續經營之有形文化資產防災體系,降低金門縣有形文化資產受災機率,以及萬一災害發生後能控管災情,實須受到政府及社會大眾的重視。
-
且談金門林蔭大道
有關金門地區產業道路、主要道路間交通安全及養護問題,縣長陳福海除積極建設外,最念茲在茲的,莫過於透過每一次工程施作的改善,希望能將施作帶來的交通沖擊,和對老百姓造成的不便減至最低,也常要求相關單位應視實際需求,採分級式的建設及管理;同時擬訂相關規範及SOP,避免日後衍生無謂的紛擾。 對此,縣府工務處表示,關於市區道路整建規劃,現行政策定位為短期道路養護及長期道路整建計畫等兩方向進行,執行時以「道路平整」、「不積水」、「孔蓋減量」、「路基堅實」及「不反覆開挖」等五要點為基準。計畫擬定時依道路坑洞之歷年修補面積、頻率等真實資料,納入道路整建(拓寬)計畫之評估因子,配合縣政發展策略整體評估後,依需求急迫性及需求預算等,擬定中長期之分年分期道路整建計畫。 論述及此,不由讓我們想起為何先開運河?因為城市發展首在交通之名言:堅信「當第二名會餓死」的杜拜領導人,擔心油源將枯竭而產生危機意識,於是這個沙漠小邦,於七○年代首先開運河、八○年代做貿易、九○年代推觀光。誠哉斯言,要發展金門,當然也首在交通。諸如島內交通應以快速道為骨幹,輔以自行車道、休閒步道,並以原生樹區隔串聯成一片林蔭道路網外,也就是所謂的林蔭大道,且讓我們以此述之以建金門。 回首歲月,我們知道,都市規劃中加入林蔭大道,是很晚近以來的思想,因為林蔭道的運用,最早是為加強王宮統治者的威嚴,尤其以樹的整齊羅列,往盡頭望去,很容易給人有高壯士兵隨伺兩側的敬畏感。同時整排的樹木,容易將人們的視線,導引向遠方,是西方人經常使用的王宮規劃手法;同樣的方法在古中國,也經常被用於帝王的陵墓設計上。 從都市發展的歷史來看,古代的城市街道,是少有綠色點綴的,如義大利的羅馬、威尼斯、中國的西安、北京等。不過這些古老城市,卻給人另一種明淨的線條感,林蔭道在城市中的作用,除了增加街道的景觀與浪漫外,也可以吸收街道上的塵埃、淨化空氣及提供遮蔭,創造舒適的都市環境。 晚近,由於環保及健康之需求、休閒之必須及知性之提高,城市中之林蔭大道早已是進步城市之必要條件。且不僅是林蔭大道,林蔭小巷更是晚近城市之必要規劃及景點。如台北市內,即有不少小而美的林蔭道:如天母忠誠路及基河路的欒樹大道,每當春秋兩季欒樹黃花盛開時,那真是迷人;聖誕節前夕尚有天母欒樹節的活動舉行。另外仰德大道、光復南路等,分佈雖零星但給人驚豔。此種先進城市規劃構想,對金門言更有其必需及適應性,尤值推廣,以利金門觀光之元素及康健之指標。 生活在步調飛快的都市裡,有多久沒有在充滿綠茵的樹林下漫步乘涼、嬉戲?喜歡接觸大自然的你,對於林蔭大道,有什麼樣的想像呢?讓我們透過想像力,與創意能量,讓城市生活更美好。託天之幸,金門在各界努力及先天有利環境下,最有條件規劃休閒、宜人之林蔭大道,乃至於林蔭小巷,此何嘗不是金門建設之另一章?且讓我們共待之,以樂金門!
-
優惠貸款利息補貼 嘉惠青年購建屋
為減輕青年居住負擔,縣府於8月中至9月中受理購置或自建住宅貸款利息補貼申請,針對設籍金門且購買或自建位於金門之住宅的縣民,提供貸款額度最高新台幣三百萬元前二年免利息之補貼。本年度預計補助160戶,試辦一年後將再行檢討。 此項補貼之申請資格條件為:(一)設籍金門縣二十歲以上至四十五歲以下之縣民。(二)有配偶或育有未成年子女或扶養父母且與父母同戶籍。(三)申請人及家庭成員均無自有住宅。(四)家庭成員每人每月平均收入低於本縣當年度最低生活費六倍(61,740元)。(五)自建(登記原因欄為第一次登記)或自購(登記原因欄為買賣)之住宅皆可申請,住宅需位於金門。 縣府建設處指出,青年無息貸款縣府已推行多年,但因不少縣民反映,利息補貼額度不足、本縣自建住宅貸款的需求多卻無補貼……等意見。故經邀集相關單位研商後,本年度的方案除原本貸款額度二百萬提高至三百萬、並降低申請資格條件之外,更增加自建住宅貸款也可申請,期能有效降低青年購屋及自建住宅貸款的壓力。 各地房價可說是令人卻步,也越來越高不可攀,就連金門本地亦不遑多讓,現在的年輕人想買房,幾乎是遙不可及的夢想,大多選擇當租屋族,不想被沉重的房貸綁架。但是在市區與城區,租屋成本也不低,長期下來真的划算嗎?對薪水不高的年輕人來說,哪些地區的房子是他們所負擔得起的?既要符合購屋預算,但也須考慮交通、生活機能等其他因素,再加上房價飆漲,實質薪資卻倒退,凍漲的薪資根本跟不上物價、房價水準,這幾乎是年輕人買不起房的關鍵原因,在在顯示著目前的年輕家庭想要購屋買房,或許沒那麼容易。 儘管一般社會輿論雖認為沒錢不要買房,卻還是將買房、買車、養小孩等壓力加諸在青年身上,實在相當矛盾。而且現在又是高房價時代,大部分人買房都會使用房貸,尤其是資金有限的首購族。為了讓青年安心成家,減輕青年居住負擔,縣府釋出好康,以減輕購屋族青年每個月的負擔金額。 在房價緩跌的趨勢下,購置或自建住宅貸款利息補貼申請,對於購屋族而言,這是一項福音,也還是很有吸引力,不無小補。照顧青年購屋需求,減輕鄉親的居住負擔,落實居住正義,縣府展現誠意,緩解小資青年的房貸壓力,協助青年一圓成家夢,讓買房不再那麼遙不可及、壓力沉重。再加上對於房貸族來說,能省一點是一點,畢竟房貸這個重擔,一揹至少要揹20到30年! 政府的責任就是讓每個人都可以找到自己負擔得起,又有居住品質的房子,讓大家均可擁有適宜且有尊嚴的居住環境,落實居住正義,維護社會公義,讓「成家」,成為如此甜蜜的負擔。
-
中央補助軍公教調薪理應一體對待
針對軍公教明年加薪3%一事,行政院主計總處主計長朱澤民表示,中央會補助14個縣市所增加的人事費用,但財政餘裕的六都、新竹市與金門縣則不予補助。消息傳來,舉縣嘩然!著實讓人難以理解,中央此舉到底是存的什麼心? 報載,針對107年度的軍公教加薪案,中央政府總預算編列180億支應,其中38億用來補助財政拮据的地方政府,金門因此被排除在外。對於這種中央一體政策,卻「大小眼」看待的做法委實令人難以認同;難道說中央對於金門應上繳的稅收也可以自訂標準,因時地制宜?或是金門可以把應繳的菸酒稅留下來,支應地方建設?法有明文,自然依法,不然也得符合習慣、常理;將金門與地方財源相對豐裕的六都、新竹相提並論,不知是金門的財政令人「眼紅」,還是在變相鼓勵金門應該捨棄健全財政,讓基本財政成為負數,才能獲得中央的關愛與青睞? 賴清德院長甫就任,就宣布明年度為軍公教人員加薪3%,迅速引來一陣讚譽。此一政府帶頭加薪的動作,除了水電油糖等公營事業馬上跟進外,也渴望引發民間企業的連動效應,為台灣持續已久的「悶經濟」注入些許活血與活力,更為賴院長搏得接地氣的「暖男」之名。但殊不知地方縣市財政困窘已蔚為常態,平素經費尚多數得仰賴中央補助,臨時間又增加數千萬元至數億元的人事費用支出,自然是叫苦連天。而行政院也迅速體察民情,立馬在賴院長主持的第一次行政院會後,便宣布補助14個基本財政沒有剩餘的縣市,意即,地方基本財政尚有剩餘的六都及新竹、金門,便排除在補助之外,這形同是「中央請客,地方買單」,處罰「財政模範生」的做法,著實不具有任何合理性及正當性。 平情而論,金門之所以財政體質較佳,全係因金酒公司的盈餘捐贈而來,為此,在離島三縣的自籌財源中,澎湖僅占總預算3%,連江也僅10%,唯獨金門拜金酒之賜卻高達57%。但近來金酒公司受市場環境,以及大陸市場開拓有限的影響,整體營收呈現下修趨勢,另目前金門尚有諸多基礎公共建設有待建置,整體歲入歲出短絀亦有擴大的情形,如逕依基本財政尚有剩餘的理由,便論斷金門應有自付新增薪酬的能力,實在流於牽強;且縱若金門明年得以自籌出1億多元的新增人事費用,之後呢?是繼續加大自籌財源比例,還是不論其在財政排擠效應下可能產生的負面效果? 事實上,長久以來我們便對中央統籌分配款的分配做法表示極度不解。按說,依中央統籌分配款的角色定位,應該是填補弭平地方財政收入不均的工具。例如,因台北市發展程度較佳,財政收入優於其他縣市,照理說,應該給予較少之中央統籌分配款才是,但實際上財政資源最豐厚的台北市卻拿了最多的統籌分配款,這種形同「富者愈富,貧者愈貧」的做法,非但不能發揮調控衡平地方財政的功能,反而成為加深地方發展不均的主因,更由此而直接忽略金門平素開源節流的努力,專注於安撫「會哭的孩子有糖吃」的需求與情緒,不忒令人憤憤難平? 有道是:「以勢服人口,以理服人心。」籲請中央能收回成命,對補助各縣市因調薪新增的人事費都能一體適用,莫因此而寒了離島金門的心。
-
在地醫療向前行!
縣長陳福海日前再度走訪金醫,探視鄉親就醫狀況與聽取對醫療看法。針對有民眾反映「一大早排隊等著抽號碼牌」久候的問題,金醫院方回應表示,經多方考量,仍訂上午7點30分為抽號碼牌時間,也不希望民眾為掛號徹夜排隊;惟此涉及民眾就醫的習性,無論怎樣調整,皆難以滿足所有民眾之需求,僅能以較小損害為基點,盼民眾得以諒解。 的確,健康是普世價值,提升醫療建設與服務品質,也一直是縣府施政上的重要一環;歷來,只要是有關醫療提升需求的,縣府幾乎是竭盡全力的支持,此由醫療基金的持續挹注、醫療設備暨人員的逐步強化,以及醫療滿意度的顯著提升上,就能管窺一斑。但對於民眾徹夜排隊掛號這件事,著實令人不捨,實際上卻很難在民眾心態不變的前提下,能有所改善,特別是金門也只有一家地區型醫院,如若病情無法在坊間診所獲得滿足與期待,除了赴台就醫外,在看診能量有限的前提下,排隊掛號仍是不得不的選擇,而這也絕非金門獨有,台灣許多醫院都行之有年,甚至如台大之類的名院、名醫者,掛一個診號更是千難萬難。我們可以說這是「名醫迷思」,但也要體諒沒有病人會願意從深夜到黎明在醫院苦候,箇中緣由,還是應該要有一個基本的認識,並期能獲得有效度的解決。 通說的「排隊掛號奇景」,最常以台大醫院為例。台大醫院在凌晨5點40分發號碼牌,7點45分叫號掛診,8點30分開放網路、語音、現場、人工同時當日掛號。如果順利的話,想在中午12點以前看診,恐怕淩晨1點以前到現場排隊是最好的選擇。網路、語音掛號當然是省時、省力,但限非當日門診,且每日凌晨5點開放後,通常都是秒殺即告爆滿,就算掛得上號,也是14天以後的看診時間了,因之而衍生「代客掛號」之類的行業也就不足為奇了。至此,或許我們更應該感謝金門醫院及轉診制度;縱若有必要轉赴台灣大型醫療院所就診,掛名醫號也就是分秒間「無縫接軌」的事。少了「搶看名醫」的久候之苦,或許鄉親才是最大的贏家。 此種徹夜排隊搶掛號異象,在台灣各大醫院已存在十數年,衛福部對此也並非無所預見,但能處理的也無非是力推轉診、分級醫療,或是建議善用慢性病處方籤,最大限度的減少民眾就診上的不便。但也一如所想,若民眾對大醫院、名醫的迷思及情結無法改變,不管是「以價制量」或是「限號看診」都無法獲得實質有效的改善;但此之於金門或未便適用,卻是醫政輔導及獎助可以參考的方向。試想,如若坊間多些諸如復健、慢性病等看診需求較大的專科診所,應可直接減少金醫的門診壓力,並將醫療資源留給更有需要的人,實為無上功德。 當然,民眾會花更多的時間掛號候診,可能體現是醫療資源的不均、不足,但換個角度想,也代表民眾對於「醫生治病」這件事擁有相當程度的滿意。排隊等抽號、掛號的行為終究是民眾自行發展的模式,縱然用「平常心」看待,也不宜便因此抹煞縣府、金醫近年來在提升地區醫療技術和改善服務品質上的用心及努力。畢竟,不論是挹注醫療基金、推進榮總金門分院、實現空中轉診直升機駐地備勤等作為都是現在進行式,對於保障鄉親生命和健康,我們只能也只有義無反顧的向前行!
-
兩岸和平 互利互惠 金廈融合 發展經濟
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九次會晤文藝晚會(揚帆未來)於九月四日晚在廈門閩南大戲院舉行,金門縣長陳福海及縣議會正副議長洪麗萍、謝東龍、縣籍立法委員楊鎮浯等應邀聯袂參加,亦與廈門市副書記陳秋雄,副秘書長李京文及廈門市台辦主任黃河明見面,雙方相談甚歡,象徵著金廈同文同種本是一家人。 誠如縣長陳福海所說:金門位置要衝,可扮兩岸交流平台,期盼兩岸和平,金廈融合,讓人民生活過得更好。寥寥數語,道破民意心聲,安寧、安定、安全、幸福快樂,民之所欲也。 金門幅員雖小,動見觀瞻,長期以來,犧牲奉獻,無役不與,無怨無悔。僅就近代為例,史冊有載,名留青史者,不勝枚舉,具體可考,爰就犖犖大者,略述一二,期以相勉惕勵。 抗戰期間,日軍侵華,燒、殺、掠、奪、搶、姦,倒行逆施,泯滅人性,慘絕人寰,金門離島,相繼淪陷,鄉親被迫種植大麻,充當軍伕,受盡毒害,民不聊生,然而中華兒女,同仇敵愾,揭竿而起,抵禦外侮,前仆後繼,以國家興亡為己任,視死如歸,金門更有鄉親,化明為暗,抗日殺敵,不惜為國捐軀,其中陣亡之英雄,金門各界於金沙西園村郊闢地立碑紀念,如今已經成為中外人士,善男信女旅遊瞻仰之景點,證諸「侵略必敗,暴政必亡」,日本終於無條件投降,政府宣告以德報怨,中華文化歷史悠久,愛好和平,舉世咸欽。 回顧內戰發生,大陸失守,國軍轉進紮營,金門成為戰地,一度實施軍管,全民皆兵,先有「民眾自衛隊」之編組,後有「民防自衛隊」之軍事訓練,名稱不同,目的不變,皆為因應戰時需要。舉凡年滿18歲至55歲民防自衛隊員,除應接受年度軍事演訓,平日還要輪派協助軍方構築防禦工事,挖掘戰壕線溝,遂行碼頭搶灘,裝卸軍品物資任務,而納入編組之女性隊員,一律授予簡易護理知識及緊急救護技能,經營戰場,培養戰力,金門鄉親曾是名副其實役期最長之義務役,身入戰場,目睹刀出鞘,槍上膛,刀入彈出,砲來砲去,彈飛彈炸,剎那肚破腸露,人頭落地,血湧如泉,屍體重疊,此情此景,幕幕血淚交織,金門鄉親刻骨銘心,點點滴滴,痛徹肺腑。 長期以來金門軍民拋頭顱,灑熱血,不怕苦,不畏難,不怕死,大膽挑大擔,為國為民,屏障台澎安全,功在國家。 和平兩字,意義廣泛,小至人與人之間,大至家庭、社會、機關、團體,乃至國家都要和平,家和萬事興,舉一反三,力行實踐,核心價值無窮。只是知易行難,真「和」真「平」,存乎一心。緣此,兩岸和平,貴在真誠,真誠所至,金石為開,心平氣和,事功竟成,互利互惠。 政府勵精圖治,改革創新,崇尚法治、民主與人權自由,早期開放報禁、大陸探親,廢止不合時宜法令規章,裁撤不合民意機關組織,德不孤必有鄰,獲得全民一致好評,益見心誠則靈,人心嚮往,藉此籲請大家,和平應自心起,由己做起,同心同德,公而無私,實事求是,放下一切,透過交流、溝通、說明、宣導、協調,化異求同,同中化異,消弭歧見,化解對立,少些政治,多些包容,極為重要,如此人心安寧,社會安定,團結合作,力量集中,內和外平,齊力加強建設,發展經濟,利國利民。 兩門對開,金馬先行,「三通」政策,迄今已有卄餘載,兩岸三地往返熱絡,願景在望,但金門鄉親腦海中,永遠難忘那段漫長烽火洗禮之悲慘生活情境,緣此,殷盼兩岸和平,金廈融合,畢竟唯有拚經濟,帶動繁榮,眾生幸福快樂,才是民意之所繫。
-
中央政府施政務求一視同仁
傳聞已久的內閣改組終於底定,被部分黨政人士視為執政絆腳石的林全院長去職,蔡英文總統起用綠營中聲勢如日中天、支持度始終維持高檔不墜的台南市長賴清德組閣,民進黨在意的完全執政,也終於透過此次的林下賴上,相當程度得到實踐。 背負民意期待的賴揆上台後動作不小,自詡為做實事的內閣,在宣誓典禮上稱沒有蜜月期、試用期、甚至沒有磨合期,今天開始立即上工,不少國人也對新內閣寄予厚望,希望政府施政能拋開藍綠情結,落實全民政府理念。 有別於技術官僚的守成與不輕易舉債,選舉出身的賴清德院長,果然政治嗅覺敏銳,一上任就祭出軍公教人員明年加薪3%的政策利多,並鼓勵民間企業跟進提高員工待遇,以改善台灣受僱者勞動條件,進而帶動民間消費、刺激經濟成長。 賴院長第一支箭如願贏得輿論普遍好評,一掃政府只會苛刻軍公教的既有形象,詎料,行政院主計總處主計長朱澤民日前竟然表示,針對調薪後所增加之地方政府人事成本,除了6個直轄市、新竹市、金門縣等8個基本財政剩餘的縣市外,其他14個縣市中央都會補助。 消息一出,引起台金兩地金門人強烈反彈,地區各界不分黨派均表達無法認同中央政府親疏有別的施政作為。 我們重申支持提高全國軍公教人員待遇,但行政院主計總處主計長的宣示,顯然已經讓政策美意變了調,所稱排除特定縣市不予經費補助一事,至少有以下問題: 一、施政厚此薄彼、落人話柄:各界對中央政府亂開支票,而又要求地方政府自籌財源因應之各種政策,向來有「中央請客、地方買單」的批評,而此次替軍公教加薪,政策既然是由新內閣主動宣布,理應由中央政府吸收相應財源,否則所稱事先經過財務精算云云,豈不自欺欺人?何況,觀諸歷來中央對於地方之薪資補助,向無差別對待前例,此次卻以地方財政有別為由,而做出厚此薄彼之政策,確實令人難以苟同。 二、懲罰財政模範生、變相鼓勵敗家子:無可諱言,財政狀況相對健全是政府排除補助六都與金門縣、新竹市的關鍵,然而,一旦是此等施政邏輯,豈非變相鼓勵地方都成揮霍財政的敗家之子?豈非等於懲罰努力使財政收支維持衡平的地方政府?遑論,目前金門縣財政狀況雖然零負債而優於其他縣市,但金門縣政府財務狀況幾乎取決於金酒營收,這也意謂著若酒廠營業額下滑,勢必連帶影響縣府財政狀況,如果什麼經費都要求本縣自行買單,也必然排擠地區其他建設。 三、背離中央政府照顧離島之施政理念:依當前台澎金馬現況,金馬澎三離島可以說就是政府有效轄區中的邊陲地區,無論依憲法之精神,或依離島建設條例立法意旨,行政院都應積極協助離島發展,以本案為例,中央政府不積極支持離島建設倒還罷了,怎能有還要從離島占些便宜的心態? 據悉,明年金門增加的人事費約為1億530萬元,但此刻這筆看似不是大錢的支出,卻已然成為我們檢驗中央政府是否能以同理心對待金門的指標,相信聰明如賴清德院長者,應該會做出正確的判斷才是。
-
保護金門經典建築彩繪 亟需通力合作
宗教建築的彩繪,在東西方藝術史和建築史上,皆具不可忽視的重要地位;傳統建築彩繪技藝的無形文化價值,與有形建築價值相輔相成,互為表裡。那一幅幅展現在傳統建築樑柱、壁面、板門等位置的圖像,出自彩繪匠師運用天然漆料和礦植物油料揮毫繪製的專業技術。其作用不僅是繪畫裝飾,在高等文字教育並未普及的年代,自是教化、勸世與宣揚文化不可或缺之媒介,並具有藉著灰泥層或顏料層來保護建築木材或壁材的實用意義,被認為是今日傳統美術工藝之中最能溯回原鄉技藝本質的類別之一。 明清時代,廟宇彩繪匠師人才與工藝技法多自原鄉傳入,再發展出在地風格;近代則在現代營建技術盛行與一貫追求低價搶標的風氣中,藝精技優的彩繪匠派式微,匠師凋零,傳承不易。1982年頒行《文化資產保存法》之後,對建築彩繪技藝逐步導向了法制化保護與延續措施,過去已有多位資深建築彩繪匠師如台南的潘麗水、李漢卿及陳壽彝等人榮頒薪傳獎,其所傳世彩繪已為國寶級遺產進行保護。然而,如今傳統材料幾乎已由工業化產品(如使用水泥漆、壓克力顏料、建築披土等)取代,當代匠師再無需懂得調油、研製礦植物顏料色漆和豬血灰料等基礎技法,欲傳承傳統建築彩繪堪稱困難重重。 金門大小廟宇多達二百餘座,創建年代尚可考者,自三百餘年至數十年皆有之,建築彩繪豐富程度自不在話下,不時可見各地方匠師精心之作,如金門在地最重要的彩繪大師林天助(1914-1988)即是箇中翹楚。這些不同年代所留下的匠師手藝,可串連成一份金門傳統建築彩繪的文化系譜,反映出不同修建時期的信眾財力與品味、物料材質、匠師素養與時代審美觀念等差異。 林天助匠師為烈嶼中墩村人,自幼隨父貿易往來於金廈之間,1936年起擔任烈嶼地區首任保長、鄉代、區長、鄉長等職位,1950年卸下官務後開始為金門地方寺廟與民宅彩繪賦聯,1982年更受邀赴汶萊騰雲殿作畫。天助師雖未有匠藝師承,但憑其過人資質,巧妙結合福建匠師技法、民間傳說故事與章回小說內容,在廟壁上灰泥將乾未乾之際,運用疊暈法與白描勾勒法,勾勒輪廓並施以深淺墨色,形成別具特色的黑白連環畫式濕壁畫傑作,並撰上捐獻者名號,呈現社群之間緊密關聯;1980年代起更著手創作手燒磁磚畫;此般在金門特殊戰地環境下自成一派的匠師技藝,在國內當代建築彩繪技術史上,價值卓越。 可惜的是,在大時代趨勢和民眾觀念驅使之下,金門各地廟宇持續翻新整修,天助師彩繪多遭抹除重繪,新作技藝卻遠遠不若以往。近年最遺憾的案例莫過於因天助師彩繪價值而獲指定為縣定古蹟的官澳龍鳳宮,壁畫整修方式係以覆蓋方式抹蓋舊作或仿作,完全喪失原作風貌,亦無從補救。 天助師所繪經典黑白連環畫式壁畫,目前完整作品如金門塘頭金蓮寺、烈嶼佛祖廟以及烈嶼保障宮等處。其中因其畫作而登錄歷史建築的保障宮受漏水之苦,壁畫微有損壞,但也已完成修復計畫只等待施工中;未具文化資產的佛祖廟新修案,目前則正處於月底施工前的最後協商討論階段,因涉及天助師早期壁畫經典作品保存議題,卻尚未受到應有的重視,畫作是否能獲得保存,令各界擔憂。 惟祈佛祖廟信眾、居民與文化局,及關心地方無形文化資產的民眾能儘快多方協調合作,協力保護,使天助師傳下已所剩無幾的完整建築彩繪經典│描繪細膩、墨跡灑脫、人物比例動作與表情皆生動傳神之連環大作,得以傳承予後代子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