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
學習兩性尊重 落實性別平等
縣府於日前主辦「106年度婦女權益性別平等培力研習」活動,計有縣府各局處與鄉鎮公所主管與承辦人員,約五十人參加,同時邀請講師黃瑞汝、林錦山開講,學習兩性尊重與溝通技巧,以加強預防與消除性別刻板印象,營造性別平等對待的環境,增進不同性別者參與社會及公共事務的機會。 縣府社會處表示,辦理此項性平研習旨在讓學員了解性別政策制定內涵,並思考與不同性別者處境之反省,也讓學員了解應友善對待不同性別者,以及了解性別平等之文化內容,並將此文化在其工作場域中,有意識的加以落實,增進參與學員兩性平等權益,使職場與家庭更平等,提升兩性正向和諧關係。 隨著時代與思想文化的變革,男女平權運動也愈受重視,傳統的制度、固有的行為更不斷引起現代人的質疑。然而,即使不斷地有民眾宣導遊行,大聲疾呼「兩性平等」;但有不少落伍的思考與行為模式,卻仍根深蒂固於部分家庭。往昔的傳統社會中,男女角色的刻版印象、扮演、價值觀念,男性剛強、唯我獨尊的自我認知,女性柔弱、服從、無才便是德的古板印象,非但妨害了基本人權的發展,也造成相當嚴重的性別歧視。 也只有當民眾拋棄兩性刻板印象,一視同仁,才能逐步落實性別平權。像是在生活上,不以男性的權威或女性的柔弱為由,要求不平等的待遇;於工作上,也不得以女性懷孕、結婚之理由,剝奪女性的權利。此外,對異性不得有戲謔或玩弄的態度、侵犯異性的身體或以不雅、帶顏色的言語侮辱異性,不但不是幽默風趣,反而傷了兩性平等的原則。 唯有兩性都能以尊重、寬容的態度相處,彼此有相同的共識,願意為兩性平等貢獻心力,不違逆自然,輕鬆、光明、磊落的男女相處基本道理,男女平等權便能真正落實於社會,達到平等平衡的新願景。性別平等是接納、尊重、友善,也是一種思維、視野,更是一種態度!而且,性別主流化是一種策略,讓女性關注的事項和經驗如同男性一樣的受到重視,並據以納入政治、經濟、社會等所有領域的政策與方案設計、落實、監測和評估,以使女性與男性均能平等受益,終止不平等的現象,最終達到性別平等。 《性別平等教育法》的頒布,實乃我國性別平等教育的一個里程碑;惟「徒法不足以自行」相關法令的頒布後,更重要的是如何落實。男女平權在現今社會早已成為一種時代不可避免的趨勢,不但在英國歷史上出了一位女首相,台灣更打破了紀錄,產生了第一位女性總統,在在都顯示了兩性平等的重要性與必然性、男性不能專橫。 兩性平等教育及早開始,便有助於兩性平等觀念的養成,我們也應該摒除以往時代的性別迷思,移去這樣的蔽障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對異性應持尊重、鼓勵、肯定的態度,消除基於性別而分的尊卑觀念,或基於男女任務定型所產生的偏見、習俗和一切其他做法,讓落實性別平等,就從你我自身做起!
-
訴諸更有彈性的綠能策略
行政院長賴清德上任首度造訪金門,明顯是為「電」而來;賴院長此行計視察了金門金沙太陽光電系統、風力發電站及塔山發電廠。賴院長指出,我國應積極發展再生能源,以金門而言,風力及太陽能發電最有優勢,希望台電公司將金門作為示範區域,參考外國作法,落實金門成為「低碳示範島」。 賴院長的期許和稍早視察澎湖的結論差不了太多,他也是期許建設澎湖為「國際智慧綠能觀光島」,並設定在2025年前投入450億元,讓澎湖成為世界首座人口最多的全綠能島。雖然金門少了經費方面的承諾,但就整體而言,行政院希望兩個離島縣的電力建設從綠色能源方面著手的方向是明確的。事實上,為落實金門低碳島願景,行政院於105年5月20日核定「建置金門低碳島計畫」,短期將推動全民節能減碳行動,帶動綠色低碳社區發展;中期聚焦於加強地表水蓄儲、補注地下水,建置全島共構管道資源,確保多元永續建設;長期目標為全面推動生態觀光服務,帶動周邊產業發展,並落實大陸引水、引電計畫,推動全島光纖基礎網路環境,一步步打造金門成為幸福宜居的低碳島嶼。低碳島的計畫正循序推動,箇中除了電力建設當然還有許多工作及內容,我們相信政策是有延續性的,只要中央、地方有意願來推動,不論是那個政府、那個閣揆都會給予最大的關心與支持。 據了解,在綠能源方面,目前至少有兩項重要指標,一是2025年的非核家園,二是2030年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碳中和(零碳)。金門電力係以柴油發電,且為獨立電網,所以核電與金門的關係並不大,唯有的交集是烏坵設置核廢料最終處置場的議題,但這終究不該由金門來替烏坵決定,因此,唯能在綠能運用及綠產業上多所著墨,諸如:「金門縣縣管公有建物設置太陽光電發電設備標租計畫」,於公有建物設置太陽光電系統;「太陽能熱水器推廣獎勵補助計畫」,目前金門地區安裝普及率高居全國第一;「風光互補應用設施佈建示範計畫」,佈建電池交換站、充電站、風光互補路燈結合電動機車充電柱、風光互補路燈等等,此外,電動巴士的成軍、電動汽機車的獎勵、老舊遊覽車的汰除都是重點工作,但似乎這些努力最終都會面臨「透明天花板」;意即再生能源對原電力系統衝擊的「鴨子曲線」問題,如若無法提出正確且有效的策略,恐怕連澎湖縣目前的2成風力發電及再生能源比例都難望項背,遑論其他更有效的運作。 當然,就此賴院長也提出了,包括智慧電網、智慧電表及加強儲能設施等等的構想,但與其如此大費周章,還不如在自給電力達到一定程度後,就近引接大陸電網來得更為簡便;此舉不但能有效提高金門供電品質及可靠性,使金門脫離獨立電網的現況,更能一併解決台電在金門每年約17億元的發電虧損,推進減碳進程,應為目前金門電力建設較好的方案之一。 無論如何,我們還是要為政府推動綠色家園的魄力及決心表示肯定,但我們也知道,單靠政府、財團來推動是遠遠不夠的,或許我們更該試行更彈性的能源政策模式,並鼓勵更多創新商業模式的有效運作,用來減輕人民及政府的負擔,並確實的實踐到社區、家戶,與人人攸關、讓人人動起來,或才更有實現的可能!
-
顯揚戰地觀光的特色及價值
為了推動觀光,金門縣政府發揮創意,推出戰地觀光和生存遊戲兩大軍事活動,除了想要吸引年輕人來旅遊,縣府也特別邀請曾經在金門服役的老兵們,回來營區敘敘舊,不但可以獲得限量禮品,還有旅遊獎助金可以拿,希望增加戰地風光的吸引力,推動當地旅遊。 戰地是金門不可或缺的觀光元素,更是推廣旅遊的一大賣點,但到底什麼樣的戰地特色具有深厚的吸引力及永續發展的價值,不無討論的空間。就現有戰地特色活動而言,不外是尋找回憶或訴求新鮮感的歷程,但我們也知道,回憶早晚會隨著時間褪去,新鮮感也不可能有太久的熱度,唯可恃可久的,恐怕還是源自於根底的東西;或信念、象徵、符號、氛圍、文化等等,這也或許就是我們用心計較、著力甚深,卻總不能激起太多熱情,造成太大延續效果的主因。 當然,抽象的文化一樣需要實務的淬煉才能產生績效及價值。就戰地而言,金門觸目所及皆有足以道長說短的元素,但若就文化以觀,就不可能是行銷或獎助措施便可指望的標的,而是需要涓滴累積、形塑與建立。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利便的速食文化養成了速效的營造觀點;武器、營區不必然就是戰地,迷彩、標語也不必然便能與文化聯意,當我們很快的為戰地文化架構身世的同時,便注定了許多「戰地化」的投資可能都是曇花一現,甚至沒有花開的一日。這絕對不是某某人事物的過錯,而是時勢所趨的結果;向來堅持就不容易,特別是在眾目睽睽下堅持一些看不到、摸不著的東西。但或許還有以下面向可以補救稍嫌褪色的「戰地」。 其一,有系統的戰地。戰地風情應該具有肅殺、人文、溫情、反省的多元面貌;金門國家公園可以將小艇運補坑道改頭換面成為展演音樂的場域,本身就是一個多元樣貌的嘗試與呈現,但時至今日也唯有一個節慶式的坑道音樂節。若然這樣的概念是合理、有效益的,何以針對其他戰地特質及元素便不能有類同的創意發想與營造思維?戰地觀光化若僅執著於軍事面向的發揮,更多時候會是「畫虎類犬」般的記憶毀滅。我們建議採系統性的建構,以全盤的觀點、前瞻性的思維,人與環境的互動,進而發展出一系列目的性、計畫性的有效方案。 其二,有情感的戰地。觀光最美的風景是人,講的是富饒人情味及情感溫度;金門有優質的地理景觀、豐厚的戰地史蹟,但行銷還得靠人的情感及溫度來支撐。號召老兵回金門固然是很好的引子,但回來卻不應只是走馬看花式的遊程導覽或尋找記憶痕跡的過程;若然相應的接待人員具有豐富的金門過往軍史、政務資訊的紮實功底,並對金門的前世今生有個如數家珍的淵博,相信就更容易藉由共通話題的聯結,更好、更快速的開拓到更多的潛力市場及附加價值,而這還僅是面對面的接待環結而已。 其三,有未來的戰地。戰地是金門的身世,多樣的未來才是我們的標的;拚觀光迥異於「吃老本」,要始終有躍動的元素投入才能確保生生不息。小三通2.0、兩岸的金門、多彩的金門,不僅是口號,更都要具體落實在社會、政治、經濟、生活層面裡。 總之,金門能否由「殺戮戰場」、「和平廣場」進階至「繁榮商場」;扎根的戰地觀光化建設及努力,絕對是最重要的一塊基石!
-
激濁揚清 廉潔可貴
縣政府日昨召開106年度第29次主管會報,會中首先由副縣長吳成典代表縣長陳福海頒獎表揚金門縣106年度廉潔楷模,獲獎人員分別為工務處技正楊沁杭,建設處技正李程遠,消防局隊員李彪龍,地政局科員黃應祥,地政局技正王又禾等五位公僕袍澤,各獲廉潔楷模獎牌一面,獎金伍仟元,藉此激勵各級公僕同仁責任心與榮譽感,鼓舞工作士氣。 持平而論,茲此政治風氣不盡理想,然而不乏行端走正之公僕,縣政團隊實施選拔廉潔同仁予以擴大表揚,業已蔚成制度,由來已久,有其淵源,別具意義。 廉潔者也,意涵廣泛,僅就政府用人體制改革歷程以觀,有法可依,有規可循,法考法用之外,復有約聘僱之規定,除應具備基本條件,概以用人唯才,才德優異者列為優先,有才有德是人才,面對廣大社會人群,德不孤必有鄰,兩者兼備之公僕,公忠體國,體察民意, 做人作事,不偏不倚,面面俱到,政績加分。有才無德,謂之庸才,庸即庸俗,所作所為,自私自利,表裡不一,人見人厭,非是公僕,而是官吏,作威作福,官腔官調,徒增民怨,只有減分。此次獲得薦報通過評審脫穎而出之廉潔楷模同仁,就事論事,實至名歸,對個人、對團隊乃至家庭,帶來喜氣共享,但願將一日楷模發揚光大,使之成為終身楷模,擴大影響,大家見賢思齊,回饋社會,更具核心價值。 在縣長陳福海「正心正念」施政理念下,地區各級學校刻正全面推動公民生活倫理與道德教育,而政風處則是鳴槍起跑,展開連串廉政宣導,坐而言不如起而行,理論不如實際,公部門走出室外,宣導政府法令政策,學校將之結合相關課程施教,週而復始,必能發揮潛移默化功效。 再者,政風處隨著體制之改變與創新,將選拔表揚廉潔之公僕併入施政年度計劃舉辦,顯示澄清吏治,匡正政風乃是政府一貫政策,防弊與肅貪決心不變,身在公門好修行,凡吾公僕務必潔身自愛,行正走穩,克盡職責,用心為民服務,政府公僕廉潔敬事,立威置信,民怨消弭於無形。 眾所週知,政府各級機關、社會民間,乃至各行各業,上自中央,下至地方,長期致力於導正社會不良風氣,鼓勵人人向善,敦親睦族,共同營造安定祥和團結守序之生活環境,亦且極盡巧思,設計出屬於全國性、區域性,對象類別名稱不同、目的則一之獎優揚善活動,諸如選拔全國模範公務員、模範兒童、模範青年、模範老人、模範婦女、模範婆媳、模範父親、模範母親、模範勞工、優良廠商、愛民楷模、敬軍模範、好人好事、模範警察、績優幹部、模範幹部、廉潔員工、林林總總,不一而足。儘管隨著人事更迭,時空背景或獎勵表揚方式思考作法互有差異,然而終其理想目標,換湯不換藥,莫一不與教育宣導,鼓勵大家與人為善息息相關,爰特藉此建議主管部門,來年擴大選拔範圍,名額宜再增加,並將選拔層級提高至縣政府局處正副主管、鄉鎮村里幹部,促使大家互相期勉,朝著「見人好即思齊,見人惡即內省」方向努力。 功利抬頭,人心丕變,與其感嘆世風日下,不如大家齊力激濁揚清,特別是金門這塊樂土,更需大家珍惜與維護。
-
借鏡攻錯更須惕勵
中國時報曾引用英國《泰晤士報》公佈的2015全球學界公認的最佳大學排行榜,標出「大陸崛起,4小龍掉隊」,包括台大在內的亞洲國家著名大學均呈現下滑趨勢,並且指出大陸當局增加教育預算,強化教育的企圖心。在「焦點新聞」則刊出「上課兩樣情vs.台大」兩張對照圖片。一張是北大學生呈半圓環繞聆聽前世銀副行長林毅夫講課,學生上課專注,發問踴躍;另一張是台大學生在傳統教室面向老師,台下學生或相互交談,或埋頭疾書,就是無人理會台上賣力開講的老師。 記者編者應是基於愛責心切而製作此專題,警示大家重視教育發展趨勢。兩幅對照圖,讓我們驚訝於對方的積極向上,憂心感受到自己的落後。當台大新生訓練時,校長談到生活「四不」,要求台大學生腳踏車不要隨便亂停、不要隨便蹺課(要有目的的蹺課)、考試不作弊等,這是小學時代就該學會的生活與品格教育,還要校長耳提面命,可見一斑。台大學生這樣的上課情景,是否也出現在眾所期盼的國立金門大學?從國中以上學生上課情景,是否呈現「學生無法與老師互動」、「學生與老師眼神無法交集」現象?究竟是老師功力不足,或是學生求學意志弱化?值得有識者探究。 北大教室半圓繞式課桌,有兩個優點:一是讓兩旁角落者能聚焦,一是拉近與老師的心理距離;反觀國內各級學校教室課桌安排,因為空間不足,多半採取排排坐,兩旁角落學生盯著黑板很吃力,學生只能被動向前看,樹起了無形的距離。近年來國內掀起一股佐藤學合作學習與翻轉教育的風潮,有些學校與教室開始改善課桌安排,拉近師生距離,鼓勵學生發問學習。 自由學風不該損害學習的自主性與差異化,老師或教授不能積極於搞街頭社運而荒廢教學,校長或行政人員不能與教學團隊各自唱本,或相互拉扯。當校園裡存在不健全的組織文化,就無法凝聚心力向前行。學生是敏感的,教師之間或親師之間的不合,逼使學生更無法專注學習。 政府投資於每一所學校的軟硬體不少,對青少年的投資更是不遺餘力。家長或老師都應深思,我們為孩子的付出,是否讓孩子學到「積極的現在」,並且能「樂觀的展望未來」? 審視學習的主角,萬千青青子衿,能否在這種全球化競爭力下,勇敢做自己,昂然邁向明日世界?12年國教所標舉的提昇國民素養,包含語文、數學、科學、數位、教養等,其中「教養素養」在未來世界更形重要。前四項素養只要資質與努力相輔就可以達成,唯獨「教養素養」卻必須深化於心而形於外,需要家庭教育、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三管齊下方能成事。 期盼有一天,我們學生專注學習的表現照片,能放大給世界媒體分享!
-
關懷長輩 重陽敬老
九九重陽節,縣府與各鄉鎮、各單位陸續舉辦系列重陽敬老活動,獻上祝賀與關懷,祝願長者們平安健康呷百二,並與長者們歡渡重陽節。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故稱「九九」、「重九」。「九九」諧音「久久」,代表老人高壽,內政部為了弘揚「敬老崇孝」的傳統,特別訂定以重陽節為「敬老節」,此後每年的這一天,各地都展開敬老活動,喚醒民眾重視老人、尊敬老人,並以這一天為「敬老節」,再恰當不過。 在九九重陽節前夕,縣長陳福海前往探訪地區高齡長者百歲人瑞,他也轉贈中央金鎖片並以縣府自備的敬老酒和禮品,誠摯的向長輩們獻上問候之意。陳縣長說,隨著高齡化社會的到來,超高齡社會也即將來臨,未來老人的比例只會持續增加,縣府刻正積極推動的老人社會福利政策,包括擴大長照2.0、老人共餐、老人送餐、補助老人裝假牙、增加居家服務人力與敬老愛心卡等,希望每一位長者活到百歲也都能享受優質照顧的老年生活。 由於金門早期戰地政務期間,因大環境的關係,多有不公不義,金門的老人家早期經歷戰亂,相當辛苦,年長的生活是需要更多關照的。但金門現在擁有好的環境,成為幸福島嶼,苦難日子已經過去。期望在這個九九重陽吉祥的節日當中,大家可以多多關心身旁的長者,而我們的目標,是讓長者活得久,活得健康和快樂,同時勿忘弘揚固有傳統孝道和報本思源的美德。俗語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老人是生活智慧的結晶,是家族凝聚的力量,感謝這些長輩的扶持與栽培,才有一代接續一代,於各崗位表現傑出的金門人。 我們已邁向高齡化社會,超高齡社會也很快會到來,如何與時俱進,強化和落實對老人的照護,一直是陳福海縣長上任後念茲在茲的施政目標。高齡化社會的來臨,引發老人新的需求與問題,已是縣府和民間注重的焦點,提出因應對策與措施,已是刻不容緩的課題。 為了妥善照顧老年人,縣府推動多項照顧措施與福利政策,希望讓地區老人們享有更尊嚴、快樂的晚年生活,像是敬老津貼、三節慰問金、老人共餐與送餐服務、假牙補助、社區關懷據點等等照顧老人福利措施,處處加強對老人的照顧,可以說是福利相當完善。 每個人都會生老病死,「老年」是多數人一生中必須面臨的人生階段,在有限的資源下,縣府積極推動長照福利、老人福利,再加上全方位的努力,打造宜居城市,讓老人家能夠在此健康樂活,於家庭及社區中得到最好的照顧,並提供更多元、更妥善的照顧服務,也使得金門的長輩們晚年生活過得更充實,更快樂,更幸福,更光彩。
-
建構以時間銀行養老的友善島嶼
自陳福海縣長就任以來,即以建構福利老人島為志業。終究以金門目前人口結構而言,老人居多數;我們都會老。也因此,如何建構一個方便老人之島:諸如老人福利;獨立自主不必後送之醫療設施;友善老人之社會環境,乃至於便利老人之公共建設等。均已成為金門各界之共識,正如我們前面所言:我們都會老;偏又是一個少子化之大時代。也因此,不僅咱金門,舉世均極重視此一大問題,紛紛想方設法尋求方案,如所謂的「時間銀行」,頗值咱金門引用,且為論。 什麼是時間銀行?眾所周知,銀行是用來存錢的,但你知不知道「時間」也可以存進銀行裡?時間銀行是第三類的時間保存平台,也是金錢經濟和社會經濟的橋樑。前兩年一部相當熱門的電影「鐘點戰(In Time)」,描述為了解決人口過剩的問題,時間取代了金錢變成了一種貨幣單位,把時間存進銀行裡,去支付奢侈品或者必需品。 而現實中的「時間銀行」概念,是由美國卡恩教授於1980年在英國時所提出。目前,全世界有超過 1000個以上的「時間銀行」組織。其意義相當簡單明瞭:用自己的勞務或專長、興趣,來協助他人。每一個參與者,都是時間銀行最重要的資產。當人們提供協助服務時,可以將服務時間記錄儲存。當生活中遇有發生困難,產生問題需要他人協助時,就可將儲存的服務時間提領出來,接受其他人協助服務。 在此,我們且舉瑞士一位居民克莉絲蒂娜為例來說明:克莉絲蒂娜退休後,覺得自己身體很健康,仍充滿活力,於是就想做些有意義的事。剛好她所在的聖加侖市推行時間銀行養老,她就到當地社保機構的時間銀行申請照顧老人。時間銀行的工作人員,負責幫克莉絲蒂娜找到服務物件;獨居老人利薩。克莉絲蒂娜每週去利薩家兩次,每次2小時,幫老人做些家務、推著老人出去散步、到超市購物等。在她服務滿一年後,時間銀行會將克莉絲蒂娜的工作時數統計出來,並頒發給她一張時間銀行卡。 等到她病了或老得不能動的時候,她就可以憑著手裡的時間銀行卡,去時間銀行支取時間和時間利息。屆時時間銀行就會指派專門義工,到醫院或她的家中去照顧她。另外,對於那些已經把時間存起來,但最後由於各種原因(如住進養老院等)不使用時間的老人,時間銀行便把這些時數折合成一定的金錢或物質獎勵,送還給老人。 時間銀行養老,不僅為國家節約了養老開支,還解決了一些其他社會問題,比如可驅趕老年寂寞感、獲得相互之間的友誼等等。據瑞士養老調查顯示,有一半以上的瑞士年輕人,也希望參加這類養老服務。此種時間銀行養老方式,非常符合時代的發展,在其他地區迅速得到推廣,而且政府還專門立法支持時間銀行養老。把時間存起來,等自己老的時候再用。如今,以金門之各項條件,若能建構時間銀行養老,何嘗不是一件世紀工程?一項普世大功德?且為贊!
-
廉政法紀 打造廉潔政府
為提升公務人員廉政知能,縣府政風處日前主辦「廉政週」系列活動,內容包含新進公務人員專案法紀宣導、財產申報法暨利益衝突迴避法說明會、兼辦政風人員教育訓練、廉潔楷模表揚、廉政問卷焦點座談及廉政志工教育訓練,並藉以闡揚縣長陳福海「正心正念」的施政理念,增進縣府暨所屬機關學校公務人員及一般民眾之法治教育觀念。 政風處處長柯偉宏指出,廉政法紀教育是公務人員在公務生涯中有著非常重要、絕對不可以輕忽的地位,廉政一方面除了關係到一國國際競爭力高低以外,更重要的是,廉政法紀教育的落實度,是讓公務同仁免於誤觸法網的一大關鍵,只有廉政法紀教育的全面性落實,才能確保公務同仁在依法行政過程中,還能兼顧「公開」、「活化」與「便民」三大要求,提供給縣民最優質的公共服務。柯偉宏表示,希望透過廉政法制教育、廉潔楷模表揚、廉政焦點座談等多元方式,傳遞並闡揚我國廉政建設精神,樹立公務員行為規範,建構良好公務環境。 圖利與便民都是藉行政行為賦予人民利益或好處,兩者差別在於圖利的行政行為並不合法,而便民卻是合法給予人民利益,公務人員為民服務,如果無法明確區別便民與圖利,將會影響行政效率。尤其公務員受政府委託執行公權力,依法行政是最基本的原則,必須不斷充實法律常識與素養,明確清楚法令規定及相關懲處罰則,在知法不違法的前提下,對於公務才能有更大的發揮空間。 一般而言,請領加班費、差旅費及國民旅遊卡休假補助費等費用是公務員的權益,但有少部分公務員因法紀觀念不足或心存僥倖,浮報、虛報情形仍時有所聞,圖得利益雖然微小,卻嚴重影響政府形象;另因便民與圖利僅一線之隔,公務員應勇於任事,做到便民利民,如何避免故意圖利,對於法令跟實務經驗的了解是很重要的,需要持續宣導。 「依法行政」為公務員的天職,公務員除應具備本職學能專業素養外,亦應瞭解貪瀆犯罪相關之法令,以避免意外觸法,有助減少公務員違反法令之情形發生。至於廉潔、便民與效能是民眾對公務員要求的目標,公務員執行職務應依法行政,當有健全法紀觀念,使其對於執行職務相關的法令與規定,能深入瞭解,建立明確法治觀念,釐清權益與責任之分際,善盡其責,達成便民、利民又不違背法令任務。 以「謹小慎微」及「存好心、說好話、作好事」與「正心正念」的心態與理念來推動公務,期許公務員皆能以公共利益為考量,以合理手段選擇損害最小方式,同時保有同理心,專注於本職工作,達到投身公職為民服務目的。除了各級首長需以身作則,貫徹清廉執政,各公務同仁亦須以務實態度和具體的行動,共同打造一個廉潔縣府。
-
防治紅火蟻 長期抗戰費思量
行政院農委會於今年6月召開「中央防治紅火蟻工作會議第21次會議」,將金門縣五鄉鎮列為紅火蟻普遍發生區。縣府繼於106年3月24日召開金門縣因應紅火蟻疫情防治推動會議後,日前再召開金門縣因應紅火蟻疫情防治工作研商會議,確立權責分工。縣府參議翁自保呼籲農民及鄉親和各公部門,加強通報和擴大參與,期使疫情在投入防治後減到最低。 縣府建設處指出,紅火蟻於103年4月首度出現於金門後,基於其對本縣農業發展、生態環境與國民安全造成嚴重威脅,金門縣動植物防疫所自103年10月23日起進行每200公尺設置一處紅火蟻監測調查站,並進行防治工作,103年監測2,377處次,發現紅火蟻22處,104年監測6,788處次,發現紅火蟻486處,105年委託國家紅火蟻防治中心調查6,877個點(含大小金門及大膽島),其中發現5,086確定點,另104年處理民眾通報發現紅火蟻計78次,105年處理民眾通報發現紅火蟻計158次,紅火蟻之發生及通報均呈逐年增加之現象。 105年因受雨量及下雨天數偏多而致防治不易,又因莫蘭蒂颱風(9月15日)之後,造成金門500萬棵樹倒塌,也可能造成金門各處火蟻丘受破壞而大肆擴散繁殖,以致紅火蟻疫情快速擴散。動植物防疫所防疫人員除需辦理入侵紅火蟻監測防治外,仍需執行本地雜糧及蔬果農藥殘留檢測、害蟲偵測、田鼠調查與果瓜實蠅調查防治等工作,雖已增加僱用防治人力,但現有防疫紅火蟻之人力明顯不足,尤其防治時機又有受限(溫度及雨天),致疫情在北海岸地帶疫情嚴重,為減少紅火蟻之蔓延,特於紅火蟻活動繁殖旺盛期(20度C以上)前,召開本次會議,研擬共同防治對策。 據媒體報導,農委會防檢局於今年7月時表示,自2004年開始對嘉義紅火蟻進行撲滅防治,經過13年持續防治及監測後,今年7月終於正式宣告成功撲滅當地的入侵紅火蟻,此階段性的防治成果,再一次證明,只要持續正確施藥防治,入侵紅火蟻仍能被有效控制。然而反觀桃園,桃園是台灣紅火蟻重災區,高達8成土地面積都淪陷,政府11年來在桃園砸下近4億元防治,花費甚鉅仍無法「斷根」。有專家認為,執行不力是關鍵,民眾自我防治也不夠,公帑白花了,可以說是「打了一場大敗仗」。 紅火蟻的破壞力強大,能夠造成生態、農業的浩劫,全台已和紅火蟻對抗了十餘年,現在國內外所利用的防治方式主要分為「 藥劑防治」、「非藥劑防治」、「生物防治」三大方面。若要有效把紅火蟻撲滅,需要全民團結一心,監測每一個角落,再配合正確的防治措施,從嘉義成功撲滅紅火蟻的案例顯示,入侵紅火蟻雖有其社會性昆蟲快速增殖之生物特性,容易入侵立足危害,但防治工作只要有決心,在審視紅火蟻發生環境與條件訂定合宜防治策略,搭配民眾對於紅火蟻的認識與自主防治能力的提升,持續不斷的防治努力,相信終究可見成效。
-
天乾物燥 小心用火
日前金湖地區發生新塘、料羅新村「火燒埔」大火事件,在強勁的東北季風助長下,從10月13日晚間延燒到14日,才將火勢控制住,總計出動20輛消防車和200多人搶救,延燒面積高達12.5萬平方公尺,大約是15個足球場這麼大。據估計,這場野火延燒面積大約12.5萬平方公尺,已是金門極罕見的重大火警,經過野火肆虐的林地,可說是滿目瘡痍。 秋季風乾物燥,天氣逐漸轉涼,這個時段,是火災頻發之期。除了新塘四維路林區起火以外,古崗赤山垃圾場林區也發生「火燒埔」事件,金門縣消防局表示,由於金門已經一個多月沒有下雨,以及去(105)年莫蘭蒂風災留下不少枯枝,天乾物燥,加上最近東北季風高達12級,在風勢助長下,雜草一旦燃燒,一發不可收拾。 因為近來氣候乾燥並且多風,所以火災容易在乾草、植被、樹木、樹根覆蓋物,甚至是空地上蔓延。由於降雨量少,所以許多戶外或野外物品易燃;再加上多風和空氣濕度低,所以很容易造成火災。再加上如果遇上陽光普照的天氣,情況便會更為嚴重,即使是星星之火,轉瞬間便會釀成火災。所以預防火警的措施,時刻均應留意,秋冬兩季,在火災容易發生的時期,天氣乾燥,火警的威脅更為嚴重,大家應提高警惕,採取各項預防措施,減低火警的可能性,以免生命及財產蒙受損失。 在金門,許多禮俗與祭祀活動均會鳴放鞭炮、焚燒金紙,去年金門地區受莫蘭蒂颱風重創,風倒枯枝最容易形成火源,籲請民眾於居家週邊的森林附近內應特別注意用火行為,切勿任意焚燒雜草或垃圾,並應使用容器,自備水袋澆熄火源,不燃放爆竹或亂丟菸蒂等等。小小的動作就能減少森林火災發生的機會,也藉此呼籲鄉親,如果發現森林火災請撥打一一九消防專線,通知鄰近的消防分隊前往撲滅。至於民眾檢舉查獲擅自放火行為人犯者,依《森林保護辦法》發給獎金,最高有一百萬元,而放火燒毀他人森林者,依《森林法》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賠償損失,希望民眾共同維護寶貴森林資源。 天乾物燥,歷來是重特大火災事故多發的季節,天氣轉涼,唯有小心用火才能防範火警發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而發生火災的原因,除了氣候乾燥之外,最主要仍是人為因素造成。火災之防範,別無他法,唯有「你、我」小心用火,尤其在入山旅遊、工作中時,小心火種,不隨意引火、拋煙蒂、注意餘燼,這樣必能減少火災,也就是說只要「你、我」共同參與就可以防止森林火災發生,期待全民共同防火,慎防火災發生,讓森林資源永續經營,為子孫留下一片舒適、和諧、潔淨、安全的綠色環境。
-
大家防患未然 維護安全保平安
日昨「新塘」郊外發生「火燒埔」,由於時值深秋,久旱不雨,天乾物燥,不惟燒掉一片綠油油林木,同時燒出一些問題,亟須大家同心齊力防患未然,期以弭患機先,維護地區整體安全。 根據瞭解,此次火災,一發迅速延燒,面積之大,前所未見,總計面積多達12.5萬平方公尺,且已迫近鄰近村落,狀況危急,縣長全程在場坐鎮,軍警與消防弟兄二百餘人與火作戰十四小時,出動消防車二十輛,怪手多部,醫療救護車也到場待命,甚至急電空勤總隊調派救災直昇機來金支援,惜因風力過強無功折返,此外未雨綢繆,開設緊急避難所一處,以備不時之需,救災袍澤不眠不休,克盡全職,達成滅火救災任務,未有任何傷亡,展現出軍民一體,大家愛金門,有難同當,甘苦與共之精神永遠不變。 俗話有云:「水火無情,行船沒有三分命」。望字生義,不難理解,意喻見水見火,都得小心,玩火戲水,就有危險。回憶從前歲月,金門曾經發生多次重大風災、水災事故,導致有人傷亡,公私有財產設施受損,凡二十餘年來,先後也發生「火燒埔」多次,以致軍民慘淡經營之造林成果燬諸大半,年前一次強颱入侵掠過,原有濃蔭大道美景,一夕不倒即折,甚至連根拔起,損害空前嚴重,儘管政府及時伸出援手濟助疏困,惟傷損既已造成,迄未恢復原狀,緣此,防災無撇步,唯有自我做起,大家用心投入,念茲在茲,在「食衣住行」安全事務上下功夫,大家保持警覺做好安全防護,則能防患未然,弭患於無形。 眾所週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此言當真,屢試不爽。政府一再宣導,呼籲全民應在日常生活中,時時小心火燭,檢點門戶,以防意外,如有外出,安全第一。有鑑言者諄諄,聽者藐藐,影響安全事故時有所聞,顯示血淋淋、傾家蕩產之事實教訓,久而久之,最易遺忘,所謂:痛後不知痛,一語道破許多危安事故之發生,其來有自,事出必有因,無一不與為人敬事之態度與生活交遊之習慣息息相關。至盼大家相許相勉,深思反省,引為殷鑑。 此次「火燒埔」事故,真正起火原因為何,在此不作臆測多贅。然而可想而知,倘非莫名自燃之火,則與人為因素脫離不了干係,傳言歸傳言,究係是否廟會信眾燃燒金帛引起火災,抑或燃放鞭炮所肇致或行人丟棄煙蒂?事屬專業調查職權範疇,自必深入了解查明,屆時讓證據說話,還望不要人云亦云。 總之,金門幅員狹小,資源有限,既有軟硬體等各項建設基礎,有賴大家共同維護,特別是攸關大家生命財產權益諸事項,不容外力侵犯危害,因而在公在私,應以安全第一為念,沒有安全,則無一切,正是大家努力之目標。 茲此天下世事多變化,有防無患,有備則安,大家時時警覺,事事謹慎,處處留心,防範竊盜,防止災害,嚴防一切危安事故再發生,至關重要,也要投入「反滲透及反破壞」行列,見微知著,發現可疑人、事、物等徵兆,請立即通報警察或情治機關處理,人人實踐力行,平安有保障。
-
兩岸僵局如何化解?
一如預期,在蔡總統國慶講話之後,對岸涉台部門照例給予似曾相似的回應,陷入僵局的兩岸,就像秋冬之交的天氣,肯定還要挨過漫長的嚴冬,才有回春的可能。 由於種種複雜的主客觀因素,兩岸關係本就充滿變數,雙方領導人在重要節日的講話,往往是觀察兩岸關係的重要指標。 去年雙十國慶,蔡英文總統在其首次國慶文告中強調「維持現狀」是她對選民的承諾,並指出:雖然兩岸關係有些起伏,但我們的立場仍然一致而堅定,我們的承諾不會改變,我們的善意不會改變,我們也不會在壓力下屈服,更不會走回對抗的老路。這是我們對「維持現狀」的基本態度,也是基於對兩岸和平的共同願望。 延續去年的調性,今年的國慶文告蔡總統再次重申:「我們的善意不變、承諾不變,不會走回對抗的老路,但也不會在壓力下屈服,這就是我們處理兩岸關係的一貫原則。」並且向對岸喊話,呼籲兩岸領導人應該共同努力,展現長年累積而來的圓融政治智慧,以堅定意志和最大耐心,共同尋求兩岸互動新模式,為可長可久的兩岸和平穩定關係,奠定基礎。 對此,大陸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則回應表示:只有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反對台獨,兩岸關係才能和平穩定發展,兩岸交流合作才能順利推進,兩岸同胞福祉才能不斷增進。 誠如所見,兩岸當局仍然處於各說各話的局面,彼此都把球拋向對方,要求對方率先釋出善意,問題是,兩岸關係既然名為兩岸,就無可能僅憑單方作為而有根本改變,兩岸如果僅停留在相互宣示與喊話,而無具體的相應行動,想要改善僵局,談何容易? 所幸在兩岸你來我往、互不相讓的談話中,還是有少數的共同點,雙方不約而同談到今年是兩岸交流的三十周年紀念,也都認為卅年來兩岸交流成果得之不易,彌足珍貴,就是在兩岸眾多歧異中少數有交集的點。 我們以為,兩岸從對峙走向交流的歷程,正是此時此刻最值得兩岸當局珍視的經驗,兩岸展開交流的目的,是為了更了解彼此的差異,進而縮小歧異、尋求共識,而非進一步擴大差異。 基此,與其尋求發展所謂兩岸互動的新模式,不如回頭嚴肅面對這段兩岸從對抗走向交流的歷史。 眾所周知,自1949年兩岸分立以來,兩岸曾經走過長達30年的對抗史,在1950年代還發生多起台海衝突,北京為彰顯其一個中國政策,除了於1958年發動金門砲戰,對金門的「單打雙不打」甚至持續到1978年底,武裝對峙期間,兩岸人民同受其害,位於兩岸前沿的金門更是首當其衝。 好不容易,台北方面終於在1987年同意老兵返鄉探親,從而打破了兩岸隔閡近40年的狀態,也為兩岸往後的交流奠定基礎,幾經波折發展,也才有2001年開航的小三通,以及後續的兩岸全面直航。 兩岸和平與兩岸交流成果得之不易,在兩岸關係陷入僵局的此刻,我們必須再次呼籲,求同存異就是兩岸當務之急,在兩岸交流過程中,曾經簽訂「金門協議」,開啟金廈小三通試點的金門,有足夠的條件為兩岸重新搭起協商的橋樑,期盼兩岸切勿重蹈對抗老路,並應持續進行交流,方才符合兩岸人民共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