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
以文化資產保存與活化利用做為地方發展的主軸
從永續發展、區域分工、資源優勢的角度來看,以文化資產保存與活化利用做為地方發展主軸,是十分適宜的方向。因為,相對於二十世紀後半葉以降,中國大陸文化大革命的巨大破壞及台灣都市化、現代化的快速更替,金門島上保存了完整且傳統的宗族社會組織、城鎮與聚落空間、社會生活與習俗等,儘管曾歷經戰爭的洗禮,但這些文化仍極具韌性地保有其豐沛的生命力。 進一步說,在兩岸對峙的年代,金門與近在咫尺的廈門、泉州、漳州處於高度緊張的敵對狀態;金門與台灣本島存在著政治及軍事上的「前線│後方」之定位,經濟上則是一種依賴、補給的關係。自解除戒嚴(1987)、終止動員戡亂(1991)、金馬解除戰地政務(1992),甚至進入金廈通航(小三通,2001)的階段後,非但台灣與中國大陸之間的關係重新結構,金門的發展也面臨新的機會與挑戰。駐軍大量減少,使得四十餘年來軍人消費為主的經濟衰頹,觀光產業由於惡性競爭也未能填補經濟上的缺口,再加上小三通後也吸引了不少資金前往廈門消費、置產,亦減少了內部的需求,致使整體發展呈現量能不足的現象。 在這些嚴峻的內外因素挑戰下,金門的公部門與民間社會實需以更宏觀的遠景、具創意的作法思加以因應;其中,從全世界的趨勢來看,文化資產的保存與再利用是非常關鍵的目標,殊不見鄰近的福建武夷山、雲南麗江、澳門、柬埔寨吳哥窟等世界遺產,以及日本各知名國寶文化財或「傳統建造物群保存地區」,早已搭上文化經濟的列車,成為結合歷史保存與經濟發展最好的模式,「拚文化」就是「拚經濟」。金門具有豐富資源條件,端看全民是否具備發展文化產業與文化觀光的決心。 自1982年我國首度制定︽文化資產保存法︾(簡稱文資法)以來,歷史保存的意識及成效逐漸受到社會大眾的接受。然而由於事權不統一,加上許多工作必須與國際先進觀念接軌、符合民眾參與的精神等,新版文資法於2005年2月5日公告實施,對文化資產保存注入新的觀念。 對擁有豐碩文化資產的金門來說,新版文資法的影響不可謂之不大,我們應當多加了解,以擬定因應的工作方針。例如,宜儘早針對文資法的類型,將現有古蹟與歷史建築或尚未指定、登錄之候選名單加以重新歸類,如可將傳統聚落登錄「聚落」類的文化資產,或將風獅爺、風雞等登錄為「文化景觀」、高甲戲(戈甲戲)登錄為「傳統藝術」、城隍出巡或冬至祭祖活動登錄為「民俗及有關文物」等,以豐富金門文化資產的類型。又如,重視古蹟的管理維護,方能使古蹟得以延年益壽,避免以往多以解體重修之保存方式;同時古蹟週遭環境的保全亦應受到注意,避免成為單點式的保存而忽略整體風貌景觀的問題。 當相關政策、法規、財務等計畫到位後,將豐碩的文化資產轉化為文化產業所需要強化的部份便是人才的培育。從文化行政人才、古蹟修復人才、經營管理人才、推廣行銷人才、觀光規劃人才到創意設計人才,缺一不可。這些不同專長但又相互關聯的人才若能形成策略聯盟、商業公司、民間組織(第三部門,NGO),甚至進入公部門服務,當能有效帶動金門文化發展與文化觀光。 因此,人才是金門發展不可或缺的條件之一(尤其是天然資源不豐的情況下),政府責無旁貸。如何善用耆老智慧與地方知識,以及培養在地有潛力的年輕人,喚起他們的熱情,藉助學術機構的專業訓練課程,是非常迫切的課題。這些有潛力的年輕人,補助他們到國內外其他與金門發展課題接近的地方去考察,深刻認識文化事務的相關哲學、視野、知識、技術,鼓勵他們捲起袖子返鄉實踐。如果這樣,文化資產的燦爛舞台終會屬於這座島嶼,而金門千年來所累積的深厚文化也將會在我們這一代發光發熱。
-
因應新局論金門
中華民國第十二任總統馬英九已於五月二十日依法宣誓就職,對眾多人來說,這次的政黨二次輪替,不僅代表人民對過去八年來民進黨治國無能、吏治敗壞的厭棄,更有重拾舊山河的感慨;因此,海內外各界莫不對他的就職演說寄於關切,希冀從這份未來四年的治國大道有所解讀。 作為長期以來,處於邊陲位置的金門來說,更應以嚴正深入的態度,解析其中之道,深思我們應有的方向,作為迎向新政局,遠見未來之參考。基此特就這篇以「人民奮起、台灣新生」為名的就職演說中,我們歸納為下列幾點,並提出意見以饗讀者: 首先就是遵憲守法。在這篇演說中,馬總統首先即指出,中華民國總統最神聖的職責就是守護憲法,遵憲與行憲比修憲更重要,身為總統,首要任務就是樹立憲法的權威與彰顯守憲的價值,因此總統定要以身作則,嚴守憲政分際,真正落實權責相符的憲政體制。也因此,政府一定要依法行政,他特別強調:「現在是我們建立優良憲政傳統的最好機會,我們一定要牢牢把握」。易言之,建立一個「人民主權;依法行政」的現代法治國家,不但是舉國上下之責,更是邁入現代化國家之至道。 其次是兩岸和解休兵。在全長二十多分鐘的演說中,約用八分鐘著墨於兩岸關係。他認為兩岸不論在台灣海峽或國際社會,都應該和解休兵,並在國際組織及活動中相互協助與尊重,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本應各盡所能,齊頭並進,共同貢獻國際社會。他指出,政府將以最符合台灣主流民意的「不統、不獨、不武」理念,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維持台海現狀,秉一中各表九二共識之立場,尋求兩岸共同利益的平衡點。總之,就是建立一個符合普世價值的國際社會:和平!除此之外,他更特別強調:「台灣要安全、要繁榮、更要尊嚴!」尤令人動容! 最後是建構一個具有國際觀的厚生政府。馬總統提出台灣將以「尊重、自主、務實、靈活」做為對外爭取國際空間的指導原則,為防止全球暖化、核子擴散、恐怖主義等,善盡國際公民責任,全面融入東亞經濟整合,並強化台美合作關係,未來政府將持續編列合理國防預算、採購必要防衛武器,打造堅實國防勁旅,讓台灣成為和平締造者。易言之,也就是澈底揚棄前政府虛浮操作的施政方針,堅實打造一個厚生利民的有機政府,進而善盡世界公民的責任。 美國政治學者詹姆斯.伯恩斯在︽領袖論︾一書中,提到美國總統應具備的條件,其要點如:總統應有完成任務的能力、應向人民提出國家發展方向、應成為全國人民的精神領袖、應有解決社會潛在矛盾的能力。就此論點言,馬英九的這篇演說在書面意義上應是正面的;之後則端視於他的執行力!而金門,這個似乎永處在邊陲位置的小島,我們是否也應在這篇「守法、和解、厚生」的治國大政中,深思出因應之道,以迎向馬英九時代的來臨?僅以此相與共勉!
-
讓金門成為兩岸教育交流試辦點
馬英九於五二○就任中華民國第十二任總統,以「人民奮起,台灣新生」為題發表就職演說,在眾所矚目的兩岸關係部份,他呼應胡錦濤以「九二共識」為基礎和「建立互信」的喊話,盼望「海峽兩岸能抓住當前難得的歷史機遇,從今天開始,共同開啟和平共榮的歷史新頁。因此,從馬總統就職演說以及中共國台辦日昨記者會善意回應來看,雙方關係正朝著良性與穩定的方向發展,兩岸和平共榮的前景,值得樂觀期待。 馬總統去(九十六)年六月以總統參選人身分抵金拜票時曾表示,他期盼金門在海峽兩岸關係中,扮演中介橋樑與平台的角色。同時,針對兩岸教育交流問題,提出開放大陸學生到金門就讀大學的主張,希望藉此讓金門成為台灣和大陸兩岸三地年輕人交流的平台。這樣的構想一旦付諸實施,將使金門學術水準提升,帶動地方經濟繁榮。馬總統就職前亦曾多次在公共場合提到開放大陸學生來台升學及大陸學籍認證的看法。 新上任的教育部長鄭瑞城日前指出,開放招收大陸學生,步調宜謹慎,他已請公立、私立及技專三個校院協會草擬招收大陸學生的辦法,經各界討論再予試辦;至於採證大陸學歷也應開始研議,漸進開放。因此,我們認為要兌現馬總統這項政策主張,教育部鄭部長提出「試辦」的構想,允宜將金門列為試辦點之首選,惟其牽涉層面既深且廣,謹舉其重要準備事項,建請有關政府部門及教育從業人員參考。 第一、政策的推動有賴中央政府相關部會的配合。因此,建議行政院成立跨部會的「兩岸教育交流推動小組」,據以推動,先完成法令配套,採實驗、試辦方式;初期以金門為試辦點,開放國立金門技術學院招收大陸學生。 第二、建立兩岸教育交流協調機制。海基、海協兩會可建立溝通管道與協調機制,就雙方教育制度、教育學程、學習(專業)領域、學歷認證等教育交流相關事宜,周密協調,並就開放大陸學生來金門就學的部份,先達成共識,俾能於政策放行時立即實施。 第三、充實條件與能力,完成迎接大陸學生來金門就學的準備工作。就金門技術學院爭取升格為大學一案,應配合此一構想,促其早日實現,並強化軟硬體教學環境,提升學術水準,讓「金門大學」成為大陸學生來金門升學的首選。此外,宜爭取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僑生先修部(原僑大先修班)來金門設分班,作為大陸學生來金門升學銜接教育的選項。 第四、從單向招生邁向雙向招生。在陸生來金門升學的初期目標達成後,金門更可成為台生至大陸升學的中轉站。以大陸高校(大學)對華僑、港澳地區及台灣省招生為例,其現行報名、考試地點,計有北京、上海、廣州、福州、廈門、香港、澳門等處,對台生報考至為不便且費時耗錢。因此,可以向大陸方面爭取,將金門列為此項招生的報名及考試地點之一,如此,更能彰顯金門做為兩岸教育交流試辦點的功能性地位。 總之,金門成為兩岸教育交流試辦點的議題,從構想、計畫、執行等幾個層面,其牽涉因素錯綜複雜,不能一一列舉,前述數端,盼能拋磚引玉,集思廣益,期待政策早日放行,當這個「試辦點」順利上路,將為下一階段推動金門成為兩岸教育交流中心的目標奠定良好的基礎。
-
金門人,團結力量大
———回溯金門縣政府結合人民力量從收回到改建中和五眷村的運動史 走過漫長的歲月,經過艱辛的折衝,金門縣政府所屬的「中和五眷村」改建終於要開工動土了! 五月二十四日(星期六)上午九時三十分,金門縣長李炷烽將親臨台北,主持「金門縣政府『台北縣中和五眷村││復興新村改建統包工程』開工動土奠基典禮」,正式揭開了中和五眷村改建工程的第一章。 看似一個小小的動土儀式,卻是一段長長的居住史、產權爭奪史、改建折衝史;迭經一波三折,中和五眷村的改建能夠順利剷下第一土,無疑的,這是金門縣政府結合人民力量一場「還我土地」社會運動的勝利,隨著改建,也創造了金門縣政府、金門縣民與眷村居民的三贏局面。中和五眷村的歷史及改建運動史,值得我們再作一番歷史的回顧、檢視。 坐落於台北縣中和市的太武、復興、太湖、九如、浯江等五處以金門公款興建的「金門眷村(新村)」,追溯其背景,胡璉將軍︽金門憶舊︾書中提供了一段線索,「一九四○年六月的韓戰爆發,美國人派了第七艦隊進入台灣海峽,在當時或者有『穩定情勢』的作用,但其深遠影響對中華民族的為禍為福,則有待未來史家之定評。天下事每每是利害關聯,福禍相依,病人服下麻醉劑,痛是止住了,卻對身體未必有益。隨著局勢的演變,美國軍援顧問團又來到了台灣,這等於在第七艦隊之上,對我們再加上一條安全帶,我們不會落水滅頂,但同時也使我們無法登陸求生。可是有一事是例外,金門不在軍援範圍之內,駐在那裡的國民革命軍也不在受援之列,美國人把他看作『游擊隊』,當時也不受『美援』的約束。所以駐在金門的司令官,一方面防衛本島,一方面準備反攻,準備項目之一便是興建在台灣眷屬的住宅。歲月悠悠,時光如矢,初來時僅打算住三年五載的公屋,有關機關不能讓軍眷祗借不還,紛紛要求收回自用。筆者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特以金門所產白土,利用運糧回航船隻,裝載至台北求售,得款報准上級備案,專作眷舍營造」,胡璉將軍也述及,「爾後筆者離別金門,後任的司令官幾乎都不斷的用金門的錢為部屬解決居住問題,遺風餘韻,流傳不輟」。 胡璉將軍︽金門憶舊︾所揭露的,在那個「軍援」、「美援」未及下、形同「孤島」的金門,一切靠「自力救濟」,發行粵華合作總社銀幣通用券、成立物資供應處、自設九龍江酒廠(金門酒廠前身),甚且在台興建眷村等,可說都是自力更生的方式,金門島走過的困窘年代可想而知。然而,當年在台興建眷村照顧軍眷、公眷的美意,卻也種下了後來其中的中和五眷村產權歸屬「國有」、「縣有」之爭。 最早正視到金門縣政府在中和有五筆眷村縣產者,係金門縣議會前身││金門縣政諮詢代表會,早於一九九○年即苦苦催討;一九九四年十月三日,金門縣長、議長、議員、立委、國代,甚至國民黨金門縣黨部主委,更是空前大團結組了支「金門縣護產大進擊」隊伍前往財政部國有財產局、立法院聲討「縣產」;他們所對抗的,是以眷村居民、眷村自治會集結的反收回「縣有」勢力,當時五眷村之一的太武山莊自治會會長黃澎孝也組了支抗議隊伍到立法院陳情,謂「金門縣政府以戰地政務中止為由,要求劫收此等眷舍、眷地,改『國有』為『縣有』實不啻為『乞丐趕廟公』之海盜行為,無理狂悖至極!」反對者所持的理由是,當年出資興建該批眷村的單位是「金門戰地政務委員會」,而該會不論行政體制及預算均隸屬國防部,因此認定該眷村產權為「國有」而非「縣有」。堅持眷村是「縣產」的金門護產團體則認定,中和五眷村有三處以金門特有名稱「太武」、「太湖」、「浯江」等命名,可資佐證「金門屬性」,而之所以產生產權之爭,完全係因當年「金門戰地政務委員會」這個「怪胎」的存在,縣府成了政委會名下一個附屬機構。 長達十餘年,從縣長陳水在到李炷烽,立委陳清寶到吳成典,以及金門各級民意代表的團結一心、據理力爭,「中和五眷村」的產權之爭最後終以「縣產」、「縣有」歸屬認定、改建落幕。 金門縣政府「台北縣中和五眷村」之一的復興新村周末就要率先進行改建統包工程開工動土奠基典禮了。回顧這段漫長的「還我土地」折衝歷程得以和平落幕、雙贏收場,有太多人的心血投入,也再一次說明了,金門人,團結力量大!
-
馬上開新局金門新機會!
馬英九、蕭萬長於昨(二十)日上午九時,在司法院長賴英照監誓下,宣誓就任中華民國第十二任正副總統,完成我國政治史上第二次政黨輪替,這也意謂著「馬政府時代」的正式來臨。 各界對馬政府最大的期許,便是兩岸重啟新局;果不其然,馬總統就職演說中,正式回應中共國家主席胡錦濤,呼籲兩岸今後不管在台灣海峽、或國際社會,都應該「和解休兵」。早先,蕭準副總統在與胡錦濤會面時,所提出的「建立互信、求同存異、擱置爭議、共創雙贏」十六字箴言,也首度在就職演說中直接回應。馬總統重申,將在九二共識基礎上與對岸復談。 兩岸融冰、復談,意謂著新時代、新機會的來臨。誠如馬總統強調的,「開放就會興盛,閉鎖就會衰敗,所以我們會堅持開放、大幅鬆綁、釋放民間的活力、發揮台灣的優勢。」對此,什麼又是金門的優勢?或著是一種立足於區位、門戶的發展契機。我們如何掌握這個契機,似乎還得從政策面的變革談起。 其一,開放陸資來金。有關陸資公司投資辦法的研訂,現正由經濟部作業中;為因應兩岸的融冰變化,金門有必要進行積極的遊說,爭取成為「優先試辦區」。藉由陸資的登陸,滾動人潮、厚植經濟實力,打造金門成為國際級的觀光休閒島嶼。 其二,自由貿易特區。自由貿易區或和平經貿特區、免稅特區等的芻議已久,馬政府上台後能否具體實現,猶未可知,但在「擱置爭議、共創雙贏」的基礎上,金門有了良好的立足點,更早為兩岸交流的先行與實踐者,馬政府如能善用金門的地理優勢,順勢開展離島與鄰近大陸港灣城市的經貿交流、合作,打響兩岸自由貿易區的第一砲,未嘗不是其「兩岸共同市場」主張的最佳踐履。 其三,知識產業的育成。大陸的優勢在市場,台灣的利基在人才;放眼大陸廣袤的新興市場及國際接軌能力,台灣政府重要的因應策略應是,「用己之長、借力使力」。知識創新產業是台灣的強項,如能思索在金門設立規模性的產業研發中心,以及兩岸人才育成中心,既可留住競爭優勢,更可馳騁大陸市場,豈非「多贏」?但前提是,兩岸學歷的採認,及更嚴謹的專業認證制度,在此之前,金門或可先行探討相關專區的土地規劃及法令配套,提供新政府更好的選擇。 其四,博弈條款的契機。博弈,在金門雖然毀譽參半、尚未形成具體共識,卻不代表沒有可茲掌握的發展機會。按馬政府的施政風格,在︽離島建設條例︾中增列博弈條款的可能性極大,但前提是,應有完善的管理機制及法令配套。在此之前,金門何不尋覓適合的規劃地點,擬具說帖,爭取縣民「有條件」的認同;畢竟,金門現行發展是停滯的,不放棄任何的發展機會,才是民意政府當所應為。 總之,馬總統背負了全民的期許,更光榮了中華民國歷史的一刻。在二千三百萬人的注目下,國家將往那裡去,不僅攸關中華民國的未來,更牽動著金門的發展命運。「換人做做看」是民主政治的常態,民意更是所有政策的依歸;萬眾矚目、寄予厚望的馬政府正式上台了,我們希望的是,能在短期內看得到金門的新機會!
-
五○七縣政府留言板關閉之後
二○○八年五月七日,很少人會記得,這是「五○七」反金馬二度戒嚴、爭民主十七周年的紀念日;十七年後的這一天,它又成了解嚴後,開放了九年之久的「金門縣政府留言板」關閉之日。歷史的每一天,在日復一日的全新翻轉中,又在人們記憶的不斷倒帶重播下,總是充滿了各種可能。存藏了各種弔詭,譬如,一個金門人,發生在不同時空的「五○七」,竟可以發生不可預知的交會與碰撞,對照與解讀。 這篇社論文字,我們無意站在縣府的官方立場,也無意採取留言者的個人觀點,作任何傾斜的發揮;我們看待的,是一個合法合情的言論自由社會,以及如何守護、珍惜、再造得來不易、健康成熟的金門民意論壇環境。 首先,讓我們共同來回顧十七年前的「五○七」。 一九九一年五月一日,李登輝總統宣告結束中華民國動員戡亂時期,但卻在這一天零時起,國防部令金門、馬祖兩地防衛司令部司令官逕自發布「戒嚴令」,其中金防部司令官以「(80)維仁字第二六五○號」的︿金門防衛司令部戒嚴令﹀以六大要點、七項禁止,作出了戒嚴期間「非經許可,一律禁止交通」、「商店及公共娛樂場所,統限於宵禁前三十分鐘停止營業」、「非經許可,不得集會、結社及遊行請願」、「禁止罷工、罷課、罷市及有礙治安之宗教活動」、「禁止與軍事有妨害之言論、文書、圖畫或其他出版物」等內容。在台灣地區已解嚴,黨禁、報禁也已解除五年後,又不再視中共為「匪」,承認中共為一「政治實體」的中華民國動員戡亂時期法令終止後,島民、國人、世人皆無法理解,兩岸已開放探親、交流下,處在其間的金門、馬祖,竟再一次被宣布「二度戒嚴」!長期被威權統治、軍管壓抑的金馬人,終於不再沉默,帶著憤怒、不滿,爭民主、自由的聲音,進行串連以「五○七反金馬戒嚴」的民主行動走上台北街頭、前進立法院作長達十一天的請願、靜坐,藉以突顯金馬所受到的「一國兩制」不公平、不對等待遇;金馬人持續抗爭十一天,把心聲強力放送出去後,國防部部長陳履安終指派副部長陳守山與抗爭代表面對面溝通,經軍方提多項「善意回應」,五月十七日,一群金馬人才撤去豎立在立法院群賢樓門口的一對「輓聯」:「哀立法院群賢多亂舞 成群魔/慟金馬民主少一點 變民王」、橫額「二度戒嚴萬民怨」,此為金馬民主運動史上著名的「五○七反金馬戒嚴」,也在這場運動爆發的第二年│一九九二年十一月七日,政府宣布金門、馬祖實施長達三十六年之久的戒嚴體質、戰地政務實驗正式結束,還政於民。 五月十日,︽金門日報︾二版要聞左下角刊登一則︿流為攻訐平台 失去察納雅言設置目的/縣府留言板 關閉﹀的新聞稿,部份內容為「金門縣政府留言板,自民國八十八年底開設,目的係作為政府察納縣民對縣政興革建言的多元管道,留言板首頁,亦詳述設立宗旨,其『留言板處理原則』第三條明白規定,勿使留言板變成『謠言散播、謾罵、侵害個人名譽、選舉口水戰:::等場所』,以維護公器公用之潔淨空間」、「鑑於近年來,留言者經常隱匿身分揭人隱私或惡意人身攻擊日益嚴重,各事件遭惡意抹黑後,雖日後之司法救濟或可澄清,惟均緩不濟急,對當事人產生無可挽回之傷害」:::,縣府也以統計數據佐證,在沒有重大施政議題期間(九十六年六至九月),留言數8673則,建議性言論283則、攻擊性言論61則、廣告或無意義言論8329則;到了選舉前(九十六年十月份),留言數1617則,建議性言論100則、攻擊性言論95則、廣告或無意義言論1422則」。留言板關閉後,縣府亦指出,今後各界人士對縣政興革事項如有建言,仍可透過金門縣政府網站民意交流中的「縣長信箱」進行表達,縣府將予列管處理並回覆。 從新聞稿裡,我們看到、也相信縣府關閉一個與民眾朝夕相處互動九年的留言板,有其不得不然的痛苦決定;金馬民主前輩好不容易爭來的民主開放社會、言論自由環境在網路時代被過度濫用,淪為公器私用化了。然而,我們也相信過度使用、濫用的言論,是因民眾對言論、對法律的認知不足,可以有教育、改善空間。我們仍期待一個理性、健康、成熟的民意環境出口管道的出現。
-
談金門觀光之至道
吳祥輝曾著文認為一個現代化且具願景之觀光景點,必須具備三P之條件:溫暖殷勤的人民(people);美麗且未被破壞的地景(place);悠閒步幅的氛圍(pace)。在此知性旅遊當令之際,這三個條件放諸四海而皆準。因此,我們願以此論點來談金門觀光之至道。 溫暖殷勤的人民;這是人民品質素養的培育。再好的景點,再佳的美景,設若當地人民舉止粗暴、言語陋俗、服務簡陋、環境髒亂、管理欠佳,勢必令人卻步,不再造訪。職故,培育人民溫暖且殷勤的氣質,是吸引造訪者再次前來,乃至口碑相傳的最佳至道。因此,如何培育在地居民具有溫暖殷勤的人格,應是發展觀光最迫切之課題。 我們以為,多讀詩書氣自華!要培育此種人文的溫馨氣質,捨書香教育之道外,別無他途;而書香氣華之社風,首在於提倡讀書風氣,及各種國際水準之藝文表演與觀賞所致。因此,我們願再度呼籲相關單位,從價值觀、行動上,大力提倡閱讀運動,及觀賞藝文等人文活動,從外在的行為,深化為內在的氣質,進而化育溫暖殷勤的優雅舉止。 美麗且未被破壞的地景;正是當今普世生態環境的理念。不僅具有現代化的觀念,更具有永續發展的理念。金門,拜當年軍管之賜,保留了若干閩南建築及軍事設施,更在長期未開發中,保留了未被破壞的地景。雖然近年來,由於建設開發,多少破壞了地景,幸而不甚嚴重。而今,我們呼籲,為了金門前景著想,為了永續發展金門觀光,提倡生態工法、生態建築,乃至生態環境的知性旅遊企業理念,應是當務之急。 如何建構一個美麗且未被破壞的生態旅遊環境?我們以為,除了嚴禁醜陋的水泥叢林之外,更要嚴禁不當的人為破壞。就金門現況言,先期可先從提倡草坪文化做起:全島運用生態工法所建構之綠建築物,應如同島嶼般散落在一片翠綠的「草坪綠海」中;除人為建築外,所有空地、荒地,一律遍植以草皮為主,各類有機植栽為輔的無際綠海。如此環境,才是現代空間觀念之建構,更是發展觀光的不二法門。 悠閒步幅的氛圍;不正是知性旅遊的休閒寫照?而此休閒境界之造化,正來自於前面兩項因素之化育。正因為有溫暖殷勤的優雅人民,十足反映了這是一個文明、開發、人文的社會,旅者自然產生安定、放下、信任的心理,自然有悠閒的心理。而外界未被破壞的地景地物,就因未被破壞,一草一木,自有其文化與知性的背景與故事,才能悠然留住造訪者的腳步,兩者交相下,自能產生良辰美景之意境,如此意境,自能產生悠閒步幅的氛圍。易言之,就因有前者之悠閒環境,才有悠閒的步幅;一種似曾相識,故人品嘗的氛圍。 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古人所謂四美事也!我們以為,此四事是相互因緣的,就因有景物天成之美景,自能維護按時生化的良辰,進而因目之所視,眼之所觀,耳之所聞,皆是天籟玉景,自能賞心於內,樂事於外,進而臻於古人所謂與天地同樂之境界,這不正是觀光產業永續經營之至道?特以此與金門觀光產業共勉!
-
我們對遠航停飛事件的看法
遠東航空公司本(五)月十二日宣布自十三日起暫時停飛,消息傳來,輿論譁然。曾預購遠航機票的消費者尤其感到錯愕與不滿,認為該公司這種無預警說停飛就停飛的做法,是不負責任且毫無商業道德的行為。是否造成預購票者手中握有的機票變成廢紙,或其權益及金錢上的損失,讓消費者處於徬徨無助的狀態中,令人關切。雖然縣府有關部門站在維護民眾權益之立場,採取相關之應變措施,但是,能否獲得合理解決,仍在未定之天。 遠航公司是具有五十年歷史且外界認為服務品質與營運體質良好的航空業者。台金航線開航之初,曾被視為北金航線的龍頭,幾乎是鄉親首選的硬招牌公司,這樣一個商譽評價甚高的公司,發展到今天陷入財務困境暫時停飛的地步,令人唏噓不已!同時,這次停飛事件亦曝露了商業道德淪喪,以及公權力不彰的問題,必須受到公評。 古來為商之道,特別強調「童叟無欺」,講究商業信譽。回顧遠航財務危機事件的演變,今年二月中旬遠航以財務困難向法院聲請重整,顯示其內部財務早已存在著嚴重的問題,但卻在去(九十六)年十一月至今年一月底止,對設籍金門民眾推出五.五折的優惠票價案,吸引民眾上網購票,網購截止後半個月即傳出財務危機的訊息,不論是否涉及詐欺罪責,唯就商業道德和商業倫理的層面看,這種以網路促銷換取現金投機取巧的行為,至為可議。 再者,遠航財務危機於二月十三日曝光後,該公司高層均以「只要有資金進來,就可轉危為安」等說詞搪塞外界質疑,民航局亦同意讓遠航繼續營運。之後,金酒公司投資遠航計畫,因為縣議會否決而破局,國內外財團亦無具體投資行動,遠航苦撐待援終不可得,停飛或結束營業應屬預料中事。這次突然宣布停飛,造成不知情旅客次日在松山機場無機可搭的亂象,顯示該公司運作機制混亂且毫無章法,這種漠視旅客權益、惡意停飛、吃定消費者的行為,應予譴責。 至於政府對遠航財務危機的處理方式,更是荒腔走板;須知,遠航財務困境非始於今日,該公司營運高層前董事長崔湧時期的不當財務投資與高額負債,業界早有傳聞,應負監督責任的交通部與民航局,未就民航法五十六條之規定,要求業者將營運、財務、航務與機務相關資料定期列表彙送備查,俾發現問題,早期輔導、處理;及至問題浮上檯面,仍不思對其財務與營運狀況進行瞭解,並提出具體改善措施,如今事態演變至此,交通部次長游芳來卻兩手一攤說:「無法可管」等云,擺明要把這個「爛攤子」留給新政府處理。正因為交通部與民航局這種顢頇、無能、消極的態度,才讓業者得以取巧妄為,而權益受損的永遠是消費大眾及業界無辜的員工們。 在維護消費大眾權益的基本思維上,金門縣政府針對遠航停飛事件所採取的相關應變措施,值得肯定與支持。但是,這個問題的根本解決之道,還是在中央政府與業者身上;因此,我們期望新政府上台之後,相關部會應發揮積極任事的精神,以公權力介入,明快處理;同時也希望遠航公司領導階層,以負責任的態度,誠懇面對問題,與政府共同找出解決的辦法,謀求一個可以確保消費者及遠航員工權益,以及企業永續經營的方案,才是符合社會期待的圓滿結果。
-
完善網路留言板的管理機制與功能!
縣府日前發布新聞稿指出,縣政府留言板經檢討,已失去察納雅言設置目的,甚至流為攻訐平台。是以,自九十七年五月七日起予以關閉,各界人士對縣政興革事項如有建言,請逕寄縣長信箱,縣府將予以列管處理並回覆。 縣府網路留言板自民國八十八年底開設,如今因故關閉,對許多網友來說或許少了瞭解金門的管道,但就務實面而言,是否就此塞了言路?卻也絕非必然。 平情而論,縣府網路留言板開設的目的,係以作為政府察納縣民對縣政興革建言的多元管道,然其實際功能卻非如此。根據縣府於九十六年度六至十月份間對留言板留言的統計分析顯示,在八千多則留言中,建議性言論僅占百分之三,其餘多為攻擊性、廣告或無意義言論;到了選舉前(九十六年十月份),一千六百多則留言裡,建議性及攻擊性言論則各約占百分之六。由見,縣府網路留言版的功能已有了本質上的改變,是否維持?著實需要更全面性的思索與改善。 按說,網路是個開放的世界,關閉了縣府留言板,相應的留言自會往他處去;尤其,當前部落格的設立風氣甚熾,想要開闢一處暢所欲言的言論園地絕非難事,重點只在於,留言者企求的代表性及影響力,而縣府網路留言板正具有這樣的功能。關閉留言板對一向主張暢通言路、媒體自由的李縣長而言,或是一個痛苦、而不得不為的決定,對網友與網管人員而言,又何嘗不是一個反思、惕厲的契機。或許縣府網路留言板還有重啟的機會,但必須建立在以下的前提及條件。 其一,建立會員登錄制;網路雖然是匿名世界,卻也絕非不能做相應的人員管制,會員登錄制便是一種方法。當然,會員制或許會與「大鳴大放」的網路精神有所扞格,也或許,網友們仍可胡亂填報資料充數,但一個對「身分」都不敢負責的人,又有什麼資格指摘他人塞了言路? 其二,即時的網路管制;即時的網管機制有其運用上的盲點,因為,網管人員不可能一天二十四小時盯著網路,而有心人卻可在彈指之間,對特定的人事物造成無可救贖的傷害。對此,管理者應可考慮劃分主題性版區,並徵召各版主、志工,藉由眾志成城的力量完善好網路管理。 其三,創意功能的開拓;公部門的網路空間往往流於宣教,能導引的創意委實有限。對此,縣府或可開辦創意網頁設計競賽,藉由大眾的創意,活化公部門的網站內容、拉近與網友間的距離,讓政府的網路功能更富發展性。 其四,言論責任的訴究;網路上並非言論免責的天地,如在網路上發表不實言論,辱罵、侵犯、妨害他人名譽或權益,都需負擔刑責。對此,網管人員除應善盡告知義務外,網友們更要做好自我管理,避免誤蹈法網而不自知。 總之,我們支持網路世界裡的大鳴大放,卻反對其淪為攻訐私德,及從事與公共利益無關的報復工具。但如幾米所言:「我總在最深的絕望裡,遇見最美麗的驚喜。」或許網友們也能在網路留言板關閉的期間裡動動腦,向「縣長信箱」提供重啟網路留言板的配套措施與規劃,讓網路留言板有去污名化、重新出發的一天!
-
由民俗慶典談地區民眾應有的環保作為
近年來,地區為了發展觀光,縣政府各相關單位及環保局均大力推動環境綠美化及環保工作,而且受到旅客的讚美。但由平日所見,民眾環保習慣之養成還須加強,尤其亂丟垃圾的行為仍然到處都有;雖然各級學校也大力推展環保宣導與教育,但學生依然隨意丟棄垃圾;也常見到有些人開車時,從車上扔下衛生紙、果皮及飲料瓶罐,讓人不勝唏噓!這些破壞環境的舉動真讓人不解,難道我們的教育出了問題嗎? 綜觀先進國家的作法,大部分都認為環保應從家庭做起,然後再由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加強推廣,其實這些都是環環相扣的!根據美國紐約時報報導:最近美國一群女性環保尖兵發起生態媽媽聯盟的組織,全力倡導做環保應從家庭做起,呼籲人們從自身開始,善盡環境保護之責!日本自三十年前也引爆綠色大革命,強調垃圾分類及資源回收應從家庭做起,同時也以小學生為環保尖兵,先由這些環保尖兵與家庭成員共同負起推行環保之責任,再推展到社會及國家。由以上可知,環保與教育是息息相關的,而教育以家庭教育為基礎,再配合學校教育及社會教育之大力宣導與延續,才能有更好之效果。因此,金門未來若要發展觀光,應徹底做好環保工作,而且先從每位縣民都養成不亂丟垃圾的習慣做起,讓觀光客有個良好印象。尤其在慶典遊行時,更應於遊行後恢復原貌,並倡導少焚香、少放鞭炮、少撒金銀紙,若民俗習慣在短時間無法做到,也應由政府主動要求遊行單位,馬上將遊行製造的垃圾清理乾淨,勿讓觀光客看到遊行後滿街垃圾的瘡痍景象! 在國內主婦聯盟的企劃下,由王嵐編著一本「環保錦囊」,教大家做好環保一百招妙計,其中有幾招是我們金門民眾應該要先做,而且要做好的。除了前述之不亂丟垃圾及民俗活動的改進外,還有宴客習慣及型式的改善。最近報章雜誌也常刊登減碳節能餐宴,強調勿再有食用大魚大肉的習慣了;為降低食物里程,發起民眾多多食用在地有機食物、吃素減碳及自備環保餐具等。反觀我們金門在慶典喜宴上,為了面子,大擺宴桌,大魚大肉,而且又大量使用免洗餐具或塑膠桌布,餐會結束後,一包一包的垃圾與大量廚餘的產生,造成環保清潔人員的負擔,甚至為地區環保單位帶來苦惱!這些都是我們金門人應再加思考改善的重點。是否能利用一些公共參與的討論機會,產生逐步改進的共識,讓金門人在生活上之品質提升有所幫助。我們也常聽一些鄉親提到,金門應該先倡導禁止使用塑膠袋或塑膠用品,然而卻因部分商人之反對,而遲遲無法執行。其實,世界先進國家都已完全禁止使用,甚至連中國大陸也都積極推行中,且成效良好,難道我們做不到嗎?以最近報導為據:台灣地區所製造的垃圾中,塑膠製品尚逐年上升,而且高居世界第一,而金門可說是更為嚴重。尤其金門是一個彈丸小島,更不容許大量塑膠垃圾的產生,因塑膠垃圾是大地的殺手,不但不易腐化,而且會產生各種毒素,減短垃圾掩埋場的壽命,雖然環保局也全力推行塑膠袋回收,但也收不勝收,不如禁止使用或盡量少用。 其他相關環保工作與項目也非常多,無法一一列舉,僅提出以上幾點供鄉親參考,若能先行做好以上幾點,則我們的環保已做好一大半了!誠懇呼籲我們全體縣民,為了地區未來永續觀光島的發展,大家應從生活做起,做好環保,發揚我們金門之傳統美德,勤樸節儉、廢物利用、減少垃圾,將是我們提升整體國民素質的指標,也讓金門成為國際稱羨的環保永續的綠色島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