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月光
月光穿著米白色的長洋裝 赤足輕巧行經每條街巷 裙襬拂過社區前的小公園 角落的桂花被搔弄得 噗哧吐出一段香 夜已深 我注視她移動的痕跡 漸漸朝向陽台靠近 身旁那張空座椅 等候許久 剛梳洗罷的風 微微 涼涼 以清香迎接她的到來 「昨晚聊到哪了呢?」 「呵‧‧‧‧‧‧ 妳的故事太遠太長 我需要回想一下 應該只有不老的風 能記得住每個細節 並且守口如瓶唷!」 我們於是將身體沉進各自座椅 舒了口氣 相視而笑 與那 陣陣的 體貼
-
在這一場病痛之後─我的小學教師夢碎
想到這裏,我開始恐慌了,到底我們這一班是要適用舊法還是新法?如果是用舊法,我就沒有實習問題,要是適用新法,就要辭公職去實習或代課,面臨這個困擾,讓我一直掙扎著,到底要不要繼續唸下去? 畢竟三年時間不算短,等到唸畢業了,萬一沒辦法參加實習,真的需要放棄教職這條路時,到時候心情不是更痛苦嗎?所以我寫一封信給當時的教育部長,請他解答我的疑惑,結果教育部回覆一份公文,也只是把新修訂法令再複述一次而已,並沒有明白告訴我到底是適用舊法或新法,對於我的情形,實際上並沒有幫助。 為什麼我會對於要實習這件事這麼緊張?因為不管是實習或代課,我都必須辭掉公職才能擔任,眼看背負著四佰伍十萬房貸,及兒子的教養費,而且我不敢保證自己一年就能考上教師甄試,萬一第一年沒考上,我就失業了,在這麼高失業率年代,許多人就因為失業,一個好好的家庭就這樣毀掉了,在沒有收入付房貸的壓力之下,我根本不敢對家人說明這件事,相信無法得到他們的諒解和支持。 當初要唸師院的時候,已經是很勉強的去唸,另一半總認為我已經有固定工作,為什麼還要這樣自找麻煩,犧牲跟家人相處時間,對我執著要去唸師院這件事很不諒解,現在又出這些狀況,想到這裏似乎只有放棄一途,如果這次複檢不能通過的話,我想我這輩子大概對當小學老師的這個夢想已經是徹底絕望了,因為我會一直碰到需辭職去實習的困擾。 這段時間行政院因經費關係,一直想要修改實習辦法,甚至於要取消實習制度,中間經過多次公聽會和修法,我也一直在注意實習辦法的變動,希望透過取消實習制度,而解決我的困擾,最後卻因立法委員反對,只把實習時間改成半年,而且是從我畢業後的這一屆開始實施,這樣我寄望於因法令修改而達成願望的想法破滅了,可要我放棄這個好不容易才考上的學業,真的是很捨不得。 後來聽說前一屆考進來的很多人也碰到這種情形,而且教育部要他們適用新法,所以九所師院八十六年和八十七年兩屆入學的學生聯名向教育部陳情,希望我們在法令修改前入學的這兩屆畢業生,能夠適用舊法,不受「最近十年」限制,陳情了好多次,後來經過教育部會議通過,可以讓他們以個案方式辦理複檢。 說也奇怪,當初學長姐聯名要陳情時,獨漏了我們班,所以她們陳情的事情,我根本不知道,我一直在單打獨鬥的去處理這件事,不知道有什麼管道可以申訴,是有一次上XX縣的教育網站,無意中點到學管課的留言版,有人留言要找尋陳情代課這件事的南區代表人,他們留下手機號碼,這時候真的是燃起我一絲希望,跟她們接觸過後,我才知道大家已經為了這件事在奮鬥,知道自己在這一條路上並不孤獨。 各位也許覺得奇怪,八十年到九十年間,這十年這麼長的時間,稍微去代個二、三年的課,有什麼難的?為什麼還要這麼大費週章的經過這些曲折?他們有的跟我一樣,知道這些個學分班會停招,即參加公務人員考試或轉業,而且國小教師的缺額,好像每十年才會大量出缺一次,但是政府都會用師資班和師院生,在二、三年之內,快速填滿這些缺額,所以八十年以後已經不需要那麼多老師了,而且當時要代滿七年,才能報考專為代課老師設的教育學分班,許多人的年資不夠,根本趕不上這一班車。 一直到八十六年,教育部才又開放給代滿二年的代課教師進修,我是第二屆初轉班,學長姐她們一直到快畢業,要準備複檢時,才知道法令修改,加上當時規定要大學畢業的才能代課,學長姐們即使想去代課也沒辦法,因為我們是以專科學歷來讀這個教育學分。 現在教育部卻堅持要用新法,以致年資的認定出了問題,你說可以畢業後再實習,問題是明明在入學之後法令才修改,為什麼畢業之時要適用新法?而且要再實習,等於慢人家一年考,命運又大不同,缺不是隨時等著你,也許只隔了一年,教師缺又填滿了,搭不上這一波,這一等又要十年。 後來心想教育部可以個案的方式辦理複檢,應該沒問題,反正不管後來的發展如何,先把這個教育學分唸起來備用再說,我克服所有的困難進屏師上課,我的婆婆早已過世,這期間公公也往生了,先生又在外地工作,晚上上課時間,孩子只好交給褓姆帶,過著三年風雨無阻的學生生涯。 每晚從鳳山騎著摩托車到屏東上課,未曾請過假,曠過一節課,即使是孩子生病了,或是颳風、下雨、日曬、高屏大橋中斷的這段時間,仍然是想盡辦法的趕去上課,教授交代的作業認真完成,也都得到很好的成績,同學上台演示教學,總是專心吸取別人的經驗,畢業時被同學提名為群育獎的候選人。 正當大家高高興興的迎接畢業的到臨,我以為我的夢終於有機會圓了,誰知就在畢業前夕,國教司給各縣市教育局的一份公文,又澆滅了我的教師夢,這份公文根據新訂的實習辦法規定,要我們這屆畢業生照新法實施,把新舊法令適用範圍,切割在「開始上課日」而非「報到日」,也就是說我們是在新法實施後才開始上課,如果法令從嚴解釋,我們都要適用新法,必須加入「最近十年」的限制,這樣我就失去用代課年資折抵實習的機會,必須辭職實習一年,才能拿到合格教師證。 我是參加八十七年五月三日,師院初等教育系轉學班入學考試,六月七日向師院辦理報到,一般正常的情況是在辦理報到之後,就該屬於這個學校(機關)的人,在公務機關的,就開始起薪和算年資,如果是在學校,這天沒來報到的,學校馬上會通知備取人員遞補,等於承認有來報到的才算是這個學校的學生,而教育部嚴格解釋以「開始上課日」為適用新舊法的認定,而不是以「報到日」為基準點。 我本來以為經過去年學姐們的奮鬥,已經可以通過複檢,拿到合格教師證,就在我燃起無限希望的同時,想不到換來的卻是更大絕望,好像一場馬拉松賽跑,就在快要抵達終點的時候,竟然才因資格不符被迫放棄,真是心有不甘,我不怕困難和失敗,可是現在我連敵人都還沒看到,就被打敗。 有此困擾的人還不在少數,只能一再向教育部陳情,得到的還是官方回應,最後演變成中教司把這個問題丟給國教司處理,國教司長起初對我們承諾幾乎可以通過,但等他一回到司裏,不久各縣市教育局,就收到國教司發的這份公文,結論就是不可以折抵實習。 教育部這些官員們只會說:你可以去代課來折抵實習,或直接去實習,以前的代課年資照算,可是如果我能夠去代課或實習,又何必承受這麼多痛苦和煎熬呢?而且當初報到的時候法令明明還沒有修改,現在法令改了,卻要我們適用新法,讓我們這些信守法令的人的權益在那裏? 高我們一屆的學姐通過複檢的依據,是根據前教育部長發的用箋,現在教育部也不承認這個用箋的效力,說它只是內部用的,眼看著五、六月份起各縣市陸續舉辦教師甄試,而我還處在這種不確定的情況之下,根本無法專心準備考試,我怕萬一複檢不通過,再投資下去只會讓自己更痛苦。 這段日子,我一直過著渾渾噩噩的,士氣低落到極點,每次同學好意問我實習的問題該怎麼辦?有的人會說妳已經有工作,為什麼還要來跟大家擠這份工作呢等等的話,雖然表面上裝做若無其事的回應她們,可內心卻很酸,一直在翻騰著,真是一刻也不平靜。 其實說真的,我是可以不用受這種折磨的,選擇放棄,可是我已經努力了那麼久,要半途而廢很不甘心,我不是只求一份安穩工作,我是要找一處能夠讓我發揮的舞台,我最終的理想,希望能夠到鄉下偏遠地區,治理一所像世外桃源一樣的小學校,退休了在那裏當個終身義工。 從小到大所遭遇的失敗和挫折,我從來沒怕過,雖然我生在一個貧窮的家庭裏,但是我堅信只要努力,一定可以達到我的理想和目標,但是現在碰到這樣的難題,讓自己原先的那份自信都消失了。 有時候覺得我們的法案,都是在吵吵鬧鬧後潦潦草草的通過,因為一開始制定的法案不完備,才有後來修改的程序,一直把人民當做白老鼠在試驗,所以才會抗爭與陳情的事件會不斷在上演,像一個教育實習辦法來說,雖說經過幾次修改,法令能更周延,但是對於變動的法令而受影響的人的權益該怎麼辦?(六之四)
-
你要去哪裡﹖
一天,與朋友聚餐時突然聊到未來。大家紛紛說出自己對於未來的規劃,有位朋友謙虛的表示自己只想當個簡單的公務員,安安穩穩的過日子就很好,另一個朋友則是開始高談闊論起他「偉大的目標與嚮往」;問到我時,我總是笑著回應這種我自認為是「人生中最難的大問題」,有規劃很好,有目標也很好,但是誰又能保證未來就真的一定會像所想的那樣?這種問題回答久了漸漸變的麻木,好像自己的大腦已經設定好每次都該「官腔」的回答那些早已既定好的「標準答案」,但其實我自己也很迷惘,最害怕的不是現實的殘酷,而是我怕這世界總是跟想像中的不一樣! 已經到了該思考人生下一個階段的時候,已經到了無法再做白日夢的時候,因為人總是要學會成長,但成長必經的就是迷惘!在迷惘的時候,最害怕有人問你:「你的未來要幹嘛?」說得符合他們心中標準的,他們就會讚許你是未來的棟樑,說得稍微比較「理想高大尚」的,他們總會用盡各種方式讓你打消這個念頭,最明顯的莫過於在每逢過年過節,一堆「好心的」親朋好友總是會對你的未來發表許多「高見」,明明知道他們並沒有惡意,但卻深深的讓自己深受其擾。每當我看到街道上人來人往大家各司其職忙碌的樣子,就特別的感覺到一種與世隔絕的孤寂,自己到底未來會在哪?我迫不及待的好想知道答案,又很害怕答案會是跟我預想中的不同。 某天晚上在路上無意間聽到有首歌的歌是這樣唱的: 「什麼關係 都沒關係 只有空氣 不用爭氣 暫時跟這個世界保持安靜的距離 熱鬧容易 難得孤寂 我才捨不得問自己 從哪裡來 又要往哪裡去」 看到歌詞後深受感動,字字句句描繪出我埋藏深處的心聲,我的未來似乎被裝上GPS-它有了自己要去的方向,應該說它有了被設定為「正確的方向」但可怕的是,這不是我自己設定的!有時候想想或許我該想的不是未來要做什麼?而是要想怎麼讓出了社會的自己學會跟現實妥協才是最重要的!因為年輕,所以我們都一樣茫然,因為面對未來,我們都很小心,但未來就是這麼不可預測才那麼得讓人嚮往,你不知道人生這條路走著走著會發生什麼事?你也不知道現在的幸福快樂可不可以陪你走到永久?所以人們才要戰戰兢兢為自己的未來奮鬥著! 下次若是你的朋友和你聊到未來,請你一定要知道「當所有人都在看著你可以飛多高時,若有人願意問你飛得累不累?那人就是最值得交一輩子的朋友!」別再問我要去哪了好嗎?我的人生不需要導航,世界之大,機會眾多,即使跌跌撞撞我也可以走得下去,就是多走一點曲折多繞一點遠路,我相信我的方向沒錯就一定會到達!
-
我們家的狗
一天早上,家裡兩個小孩打開門時發出驚喜的尖叫聲,我連忙放下在沖洗的餐具二話不說衝向門口看個究竟,原來是一隻可愛的小狗在家門附近閒走。連續好幾天,她都在門口徘徊,經過一連好幾天的家庭會議與家裡兩個小孩水汪汪的超級撒嬌力,我們終於決定把她納入家裡的一個成員。 那隻狗跟著我們到市立圖書館、餐廳吃飯、上高速公路和公園玩耍。有一次,好幾隻狗兒在公園內的遊樂區,狗兒互相挑戰、怒吼,我們嚇得抱著狗趕快逃跑,以後再也不敢帶狗到公園了。有一天,她隨著兩個小孩上學去,等小主人進教室後便趴在走廊上睡覺,也許是時間太長,一回神就不知道跑哪兒呢。我們全家都著急到處找她。第三天,女兒在學校發現她,馬上抱著她回教室。下課,一群一年級的小朋友跟著狗在校園內散步,上課鈴響時,她陪著一群小朋友上課。吃午餐時,她也和小朋友排隊。午休時,她安心著趴在我女兒的大腿上安然的睡著了。下午,她則再和一群幼稚的小孩上課。小孩子過了一天和狗上課的歡笑日子,但也苦了老師。老師最後不得已的宣布以後小朋友絕對不可以帶狗上學。 我們家與狗相遇之事已是十多年前的往事,我們家的女兒也從小一到現今的大一。小朋友在消毒狗屋、洗狗、餵狗、溜狗及清理狗屎時難免有怨言,但在當中也學習如何照顧及關心而變得更有責任。養狗雖然花錢、精力及時間,但她也帶給我們家歡樂。
-
花木情深
我個人生活工作之餘,最大的興趣就是「養護」一大堆的花;成家之後,那時候我們住在南門的古厝,在「院子」的空間,用水泥磚排列成一個小花台;起初只種一些鳥榕和七里香,後來種植的範圍擴大起來,小店門口、新大樓二樓的陽台、四樓的平台,都有種植各式不同的「盆景」。 說起來嘛,種花最大的好處是,有「固定」的興趣,工餘之暇不會感到太寂寞、太無聊;賞花之餘,說實在的,有不少的花卉,還變成我寫文章的題材;譬如:聖誕紅、杜鵑、鳥榕與胭脂花等,我都寫過它們,讀過小文章的人,不但是讚賞,還有人登門來求教呢,像「五朵榕」這篇小文章,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種花最大的負擔,要定時除「野草」,定時「澆水」;這些花,日照對它們來講也很重要,花也和人類一樣,「陽光」、「空氣」、「水」缺一不可,尤其是「水」,你萬一忘記了給它們「澆水」,它們就會以萎縮、憔悴來表示大大的不滿和抗議;在這兒值得一提的是,小店門口那棵聖誕紅(樹),居然堂堂正正地存活了三十年,茂翠異常;這也可算是一大奇蹟了。 眾所皆知的,花是不會與人類直接對話的,但它們活在風和日麗的日子裡,只要能開花的,它們會開出最燦爛、最美麗的花朵,讓你欣賞,消除你的苦悶,活潑你的心性;至於那些不會開花的,至少它們也會以青翠的樹葉、盤旋重疊的根部,來展示它們「奇特」的另一套;真可說花卉的深切感情,絕不會比人類遜色的啊。
-
在這一場病痛之後─我的小學教師夢碎
這期間母親只要打聽到,那一個人曾與我有相同的症狀又醫好時,馬上帶我去試看看,這次居然問到神明,有一位自稱是活濟公,曾醫好不少人,到了這時候我已完全亂了方寸,心想只要能把病醫好,不論母親說什麼,我都願意試看看。 到了神壇前,寫出生年、月、日及姓名掛號,師父的裝扮真的跟濟公一樣,他說我的壽命很短,生這個孩子差點要我的命,一生當中遭遇很多挫折,內心一直不平靜,要改個偏旁有水及米的名字,說完拿出藥簿,寫了幾種中藥名稱,再加上三帖符咒,要我早晚喝,喝了之後根本睡不著,整個心亂哄哄的,真是「病急亂投醫」,師父不過是懂得人的心理及一些粗淺的醫藥原理罷了,想想當時竟然會相信。 後來有人拿了張名片給母親,說是一家頗具規模的中醫院,醫生蠻厲害的,我們抱著姑且一試的心理去,針灸幾次居然可以稍微一跛一跛的走,一天天過去,我可以不用扶著東西一拐一柺走,只是我心裏很急,問醫生到底什麼時候會痊癒?他說理論上是生產後四十二天,骨縫自動密合就會好。 最後經人介紹到專門看骨盤的醫師,在她檢查及敲敲打打之後,說是尾骨及骨盤受傷,需要相當長時間才能復原,吃了她開的藥之後,病情復原得很快,有時候看醫生與病人之間也得有緣分,找對了醫生比找名醫重要。 當時我擔任小學代課教師,代課教師是一年一聘,必須在暑假期間參加考試,考上了才能回學校教書,雖然拖著還沒完全復原的身體,我仍然叫大弟帶我去參加甄試,放榜後差了二點多分,名落孫山。 當我落榜的時候,公公叫外子去娘家接我回來,為了孩子,我還是回來了,公公把孩子交回我手中,當只剩下我們母子兩個的時候,看到孩子哭了,我也跟著哭成一團,因為第一次帶小孩,又是在那種行動還是不很方便的情況下,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有人問我孩子不在身邊會不會想念他,我說不會,因為當時我連自己都沒辦法照顧,那有能力再照顧孩子呢? 差不多過了半年,身體逐漸復原,一面繼續做復建,只是後來教師缺額已經很少了,不好考了,加上我有很大的經濟壓力,也沒辦法等到七月的代課教師甄試,先準備四月份的丁等特考,考完再考代課,其實在結婚之前,就一直在準備公務人員考試,可能沒什麼壓力,以致無法下定決心,所以一直在門外徘徊,恰巧碰到小學教師大量出缺,才想圓夢當代課老師,只是一場病痛,又讓我轉彎了。 不過家中有嬰兒要照顧,無法上補習班補習,只好函授一套講義來讀,再到書局裏把所有題庫買回來做,白天我靠在床頭,背部墊了兩個枕頭看書,然後擺了一床玩具給七個月大的兒子玩,抱著兒子說「你要保佑媽媽考上喔!」 把手上所有資料一遍又一遍的讀過,硬是把內容背下來,買了許多不同顏色螢光筆畫重點,為了增進印象,做完題庫再對照答案,做過的題庫,除了做錯的再做到對之外,就換本做,習慣不同的出題方式,晚上時等到家人都入睡時再開始讀書,讀到凌晨三、四點再睡,期間沒有任何休閒娛樂及雜念,心中只有一個念頭「我要考上這個考試。」 考完之後,覺得自己寫得很順手,應該很有希望上榜,大概上天被我的精神感動了吧!果然在身體復原的同時考上了,分發到國稅局上班,開始了我的公職生涯,接著把空大課程完成,還買了房子,有了穩定工作之後,可以改善自己的生活,幸虧當時能熬過這個危機,把它化為轉機,淚水變為勇氣,其實能不能渡過難關,完全是在一念之間,遇到困難要想辦法克服。 謝謝那一段時間陪我走過的家人,想想他們當時也是要承受很大的壓力,尤其是母親,我到現在都還非常感謝母親對我的付出,就因為她不放棄我,給我精神支持和照顧我,才把我從鬼門關拉回來,還有大弟的支持,他隨時可以當我的腳,幫我跑腿,載我轉戰各醫院之間,到現在我還在想,真的很少再碰到像他那麼有耐心的人了,而公公和小姑幫我看顧剛出生的兒子,讓我安心養病,對於他們,我只有滿懷感激而已,當然最苦的是外子,要抱得動我這六十幾公斤的體重,沒有練過還真做不到呢! 人生在低潮時,就像漂流在大海中的人,隨時伸手想要抓住浮木依靠,就因為我曾有過這樣幾乎讓自己一蹶不起的病痛,我很珍惜往後的人生,看待人事物會用較包容的態度來面對,你會覺得連鬼門關都渡過了,人生沒什麼非要爭得你死我活的。 抱著這樣豁達的想法看待人生,加上我沒有被這場病痛打倒,反而活得更好,外子也變得敬重我,連帶讓我的婚姻生活漸入佳境,我不怪當時會那樣對待我的外子,其實他前半段也是對我付出很多,只是長期下來要照顧一個不能動彈的病人,真的需要很大的耐心和時間精力,偏偏我們都是平凡人,有七情六慾,你付出那麼多,照顧久了,病人仍無起色,也會不耐煩,也會失望痛苦,同時我們也是需要靠勞力賺錢才能養家活口,真的沒有那麼多時間,能夠全心全意的照顧病人。 看到許多家中有人長期生病,等到病人離世了,活著的親人一直活在遺憾自責當中,無法走出這個愧疚悔恨的陰影,總是唸著「如果早知道就怎樣怎樣,也許他不會那麼快走掉,怪自己沒有盡到照顧的責任,要是重來一次,一定不會這麼糟」……。 可是我卻不這麼認為,現在是隔了不同的時空背景,才會這麼想,我們如果把時間再往回推到從前,一切周遭環境仍然一樣,我們還是需要為生活奔波,還是需要處理人生瑣碎事務,病人還是一點起色也沒有,一切的一切都還是原來的模樣,在這種情形之下,你有把握會做得比以前更好?還是會跟以前一樣?如果結果仍然相同,不因重來一次而有所改善的話,那就把遺憾自責放下吧!因為不管重來幾次都一樣呀! 況且工商社會每個人都這麼忙,即使有能力請個專人廿四小時陪著病人,畢竟他跟病人之間只是僱傭關係,不能指望人家會放下感情來跟病人相處,即使是家人全心全力的照顧這個病人,能夠有把握做到無怨無悔的境地嗎?不會出現不耐煩的情緒嗎?要是否定的,那就沒什麼好悔恨的,相信每個周遭的人,在當下都已經盡了當時能盡的力了,人還是要往前看,還是要照顧身邊還能夠照顧得到的人,畢竟過去就過去了,再怎樣的傷痛也追不回來了。 雖然我已經有了一份安定的工作,可內心深處還是一直有個聲音在吶喊著,忘不了自己的理想-當小學老師,所以我仍然隨時注意可以一償宿願的機會,終於又讓我等到,教育部在民國八十六年間開放給有代理(課)經驗的代課教師,參加師院的初等教育轉學班考試,修滿規定的教育學分,不用實習可以用代課年資折抵,直接參加教師甄試,成為正式老師。 至於報考的資格則是要代滿二年以上的年資,加上專科學歷,我剛好資格符合,因此馬上拿以前的代課年資去報考,為了準備這個考試,花了一萬玖仟元,去補習班函授了一套教材,還請一個鐘點家教老師教我數學,每天讀到很晚,雖然這時我已四十歲,但是我告訴自己,現在有機會不圓夢,難道要等到將來老了,再來後悔嗎? 很多事情經過你親自的去做,往往得到最多的收穫就是自己,我不怕困難,怕的是自己沒有機會接受挑戰,所以我不覺得到現在這樣的年齡,再來當老師會嫌太老,當一個社會的正常軌道失了序,而社會的多數人只會埋怨時,甚至把責任推給教育,怪學校的老師沒有把學生教好的這個年代,我們與其跟著別人這樣的咒罵,不如奉獻出自己的能力去改善這個情況,即使是只有一個人的力量,但是我從來沒有看輕自己。 第一年差了十幾分沒考上,第二年接到成績單的霎那,還不敢馬上打開來看,我的手在發抖,心想大概又落榜了,先偷偷瞄下分數,成績還不錯,再瞄到錄取欄,竟然看到「錄取」兩個字,這個時候我的心快跳出來了,真想大吼大叫,我考上了,屏師!屏師!我終於進了你的門,足足等了廿三年,那是民國八十七年五月。 可我只高興了三個月,卻在開學之後,無意中在圖書館看到教育部公告,才知道教育部又於八十七年六月十八日發布「教師教育實習辦法」修正條文,其中第三十二條規定:取得「實習教師證書」後,得以其「最近十年內」連續任教二學年以上,或每年連續任教滿三個月以上,累計滿二年,折抵教育實習一年。 也就是說在這個新修定的條文增加了「最近十年任教」的規定,而我們當時應考的資格只要代理(課)滿二年即可,在舊法中根本沒有「最近十年」的限制,只要有兩年代理(課)的資歷即可折抵實習,所以我們根本不用再實習,拿到實習教師證,直接經過各縣市政府的複檢,拿到合格教師證,就可以參加各縣、市政府(學校)舉辦的教師甄試。 偏偏我是在七十七年九月至八十年七月間代課,將於九十年六月修畢國小教育學分,如果依照新法規定,以拿到畢業證書之後,往前推算十年的時間,只有民國八十年六月至九十年六月這段時間,才可折抵實習,而我的代課時間剛好在十年以前,所以無法折抵實習,必須經過實習階段,才能拿到合格教師證,因此我必須面臨實習的問題。(六之三)
-
說故事
暑假,金城國中旁的體育館「書展」一連展一個星期,有「志工」另一個身分的我被排到那裡「值勤」;我愛看的是「繪本」的那一區塊,自是不時的出現在那附近,但因個人體質關係,自覺需與「冷氣」保持距離,所以口罩罩著,最後一天適逢文化局的朋友前來寒暄,沒想到這一交談,開啟了我走進文化局兒童圖書館「說故事」的大門。 八月的第一個周末,我懷著「忐忑」與「新奇」的心情踏入這一個平常沒有什麼機會進來的地方,當然為求心安,我在上午就先去看了一下場地,下午也在時間之前早到做準備。事實上,為了這場我人生的另一個「第一次」,我可是想了好久,要說哪一本書呢?延伸活動要做什麼呢?來參加的小朋友年齡層分布如何呢?現場又會有什麼狀況呢?有的時候想太多好像是多餘的,因為現場可是「不重來」的。 第一場,我決定說「等待霧散的戴勝鳥」,真實上場時,沒想到在引起動機部分就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問小朋友在哪裡看過「戴勝」,沒想到有小朋友直接的說:「觀光公車」;我再多加一個「野鳥學會的會鳥」,而整個文本的「霧」除了真實體現的金門氣候外,那「霧」好像不曾存在,真好!大部分的他們直覺是「喜歡」、「可愛」,當然金門的高粱田、木麻黃也要順勢帶過,看著大、小朋友齊聚一堂,大家看著、聽著同一個故事,這就是「共讀」的意義! 「有獎徵答」不知何時開始已成了吸引聽眾的好方法,局長送的是「大獎」,而我送的是「紀念獎」,題目自是簡單、好答,因為有此機會貢獻自己平常的收集(平常研習的文具),所以得獎的人也無形中的多了。小朋友年紀小,所以大人在旁提醒我不反對;多多少少還是經由小朋友的口中說出,引導他們達到說此故事的作用可也! 而延伸活動,我在「蕃薯情」和「快樂天堂」之間取捨,本想以「金門出現的鳥」搭配「金門本土鄉親創作的本土歌」,但考量來聽故事的朋友對「閩南語」歌的接受度以及這歌對小小朋友的難度,因而決定以大家比較容易聽到的「快樂天堂」,我竟聽到有小朋友說「我都背起來了」,我的原意也是各種動物都在同一個地方,即使是「快樂天堂」,但也是:有哭、有笑,當然也會有悲傷,我們擁有同樣的陽光。 回想我剛到文化局正停車時的那一幕,一輛車停在遠處,下來了一個小朋友,高興的對著文化局兒童圖書館的這頭喊著「圖書館,我來了!」感受到他的心是愛來的,那麼炎熱暑假可有地方好去了!說故事、聽故事,看多了、聽多了、講多了,說不定有一天也會開始想要創作故事,讓書本也能一點一滴的「活化」起來!
-
登海印寺
古剎 始於宋朝 獨不見渡海而來 那年落髮僧侶通遠仙翁- 白鬚公的屐痕 太武巖寺,兀自典存 幾冊弘法經藏 拾階或沿著水泥步道 朝聖的綠樹紅花 簇擁善男信女的虔誠膜拜 把古剎環拱 一顆發光體的星,高懸穹蒼 寧謐輻射 坐落在我不經意被著迷的盎然禪趣 信仰也罷 消磨時光也不錯 鐘樓 風切的半山腰口 你習慣站立的方位 靜觀自得 遠近的哭笑 滄桑幾回又如何 吃苦當吃補 依然叮叮噹噹 銅言銅語 鼓樓 說古也不過彈指幾百年 山都老了 你還在啃饅頭 上了年紀的老叟 無弦且膨風 漏風之外難免破音 不知道還能起振聾發聵否? 彌勒 隨興盤腿的佛陀 有求皆苦 君應無愁 笑納東西南北風 渾圓肚皮 有容乃大 打坐則略嫌迂腐 木魚 不管隱居唄梵或者浪跡走唱 注定是比丘或比丘尼 貼身伴奏的樂器 自成一格的音律 字字押韻 聲聲敲碎 不堪回首的滾滾紅塵 青燈 電燈發明以前 你是萬籟俱寂中的不滅的星座 白天本屬太陽 夜晚,你乃繫整座山永恆的希望 吐納皆空,無我 方能無私確保燈的溫度 千年不滅 寧可把自己燒夷面目全非 也要拼命照亮別人 石獅 牛甚麼? 「不移就不移」 風吹雨淋 塵滿面鬢如霜 曬傷或老人斑 皆無礙 佛在心頭坐 冷暖都吞沒胸中另闢的谿壑 遊人拍你順便拍拍 你斑駁硬頸的背,此外 半天也不見來人呀! 勸你歇會不然閉目養神打個盹或戴頂斗笠都好
-
在這一場病痛之後─我的小學教師夢碎
回到家,晚上擦完澡之後,我請外子把藥膏貼在右邊屁股上,想不到到了第二天,整個背部肌肉繃得緊緊的,右腳還會抽筋,躺在床上稍微動一下,整隻腳抽筋得會反彈回來,下床後痛得連一步也踏不出去,即使全身的汗已滲透全身,整件衣服像剛從水裏撈起來一樣。 朋友紛紛打電話來慰問,有的說這種情況坐完月子就會好,有的勸我去看中醫,認為吃中藥較不傷身,有的則警告坐月子期間最好不要亂吃藥打針,否則以後會留下後遺症,其實這時我已六神無主了,也不知道到底該怎麼辦才好? 只好找到原來接生的醫生,看看他怎麼說,外子跟他說,有人說這是生產過程中傷了坐骨神經的關係,醫生卻反問外子那裏是坐骨神經?然後檢查我的背部、腳,把整隻腳拉高又折成三角形,痛得我當場哇哇大叫,他卻要我放鬆肌肉,直說我是太過於緊張的關係,完全是心理因素在作怪,最後竟然說我是在撒嬌,很多女人為了要引起家人的關心,都是用這種方式,最後只幫我打了一劑肌肉鬆弛劑的針藥和吊點滴了事,回來之後還是沒有改善。 七月的天氣,風一點也透不進來,偏偏上一輩的說坐月子不能吹電扇,只能拿著扇子搧涼,尿急了,只好忍著,口渴了只能用吸管躺著吸生化湯,吃飯的時候,得拿條圍斤圍在胸前,頭墊著兩個枕頭,讓身體的傾斜度高一點,也是這樣躺著一口一口的吃,不過總是沒胃口的時候居多。 在低矮的眷舍裏,四周是灰森森的牆壁,直挺挺的躺在鋼絲都彎了的彈簧床上,整個身子像上了石膏一樣,整個背像扎了針似的,全身的筋彷彿被人抓得緊緊的,腳硬是沒法兒挪動一些,一動只有痛再加上酸。 精神是疲憊的,腦子卻是清醒的,眼睛只能瞪著天花板,看著掛在牆上的結婚照,照片中黑色的背景下,一雙手臂襯著燈光,好似兩團火在燃燒,瞪著瞪著,忽然害怕起來自己的生命,會短到來不及老就消失了,心想難道我要這樣躺一輩子,都沒辦法走路了嗎? 一開始我還天真的認為坐完月子就會沒事,可眼看著快滿月了,仍然沒辦法自己起床,必須靠外子抱下床,然後非常疼痛的一步一步艱難的行走,後來外子乾脆背著我去洗澡間,他背我的時候,因為我的體重不輕,深怕他的力氣不夠,我會掉下來,因此拚命的閉著眼睛,彷彿到達目的地的時間會縮短些。 這時候連站都站不穩,稍微動一下,全身又開始抽痛,不得已只好由外子幫我做簡單的擦澡,再背我回床上躺著,更恐怖的是有一次要上廁所,當我一隻手用力托住洗臉台,吃力的要坐下馬桶時,整個洗臉台竟然應聲落地,掉在我腳旁摔個粉碎,幸虧沒有砸到腳,否則後果真不堪設想。 逐漸的我也不再哇哇叫,外子以為我的疼痛減輕,其實我只是想再怎麼痛,就是這麼痛,因此我學會忍耐,不要再增加他的困擾,晚上他在家還可以幫我,白天一個人在家,連翻身都不能,必須維持同一個姿勢不變。 外子仍然不死心,再帶我去那家國術館門診,我全身發抖的站著,醫師仍然是那句話,「妳太虛弱了」,也不看我的病情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只叫他的徒弟在我的背後搓揉一翻,當時全身的肌肉已經繃得很緊,所以越搓越痛,搓一會兒,隨即要外子買了一大堆補品和藥膏,外子背我到醫院門口攔車時,只有短短的一秒鐘不痛,可是這一秒鐘過後,又疼痛難當,我仍然是硬被塞到車裏。 再一次回到原來接生的醫院,醫生還是一付撇清的態度,仍然用上次的藥物治療,一再強調我會這樣,一點跟生孩子都沒關係,不過倒是建議如果再沒有起色,可以去看骨科,還跟外子講了許多風涼話,說什麼「骨科最歡迎我這種病人,怕痛叫得越大聲越好,然後醫院會要妳住院花上一大筆錢」之類的話,反正他就是不承認是他的疏忽。 許多年過去,跟朋友談起這件事,朋友說我可以找那個醫生負責,問題是當時碰到那樣的事,整個人都慌了,根本搞不清楚究竟是怎麼回事,也沒有想到那麼多,最多只能怪自己倒楣,想盡辦法醫好自己而已。 回到家,外子聽信接生醫生的話,改用激將法對我,希望我用自己的力量站起來,不再幫我做任何事,甚至於講了很多刺激的語言,他也以為是我故意要讓自己變成這樣,開始怪起我不聽他的話,生產前不散步,才會變成今天這個樣子,他本來脾氣就很爆燥又愛面子,加上當時家庭的經濟又拮据。 每天下班回來之後,不是對我發脾氣,就是冷言冷語的,想到這裏我忍不住汗水、淚水齊流,面對這樣整天只能躺在床上,瞪著天花板流淚的人生,真的是心灰意冷,我能忍著痛,卻無法忍住眼淚,活下去的意志越來越薄弱,老是想著是否有比較不痛苦的解脫方式,讓自己脫離這無窮盡的折磨,甚至連遺言都想好了。 心裏最常想到的念頭是一個人走到海邊,就這樣一直走一直走,不要回頭,更想一個人到沒有人到的地方解決自己,可是問題是我當時連要死的能力都沒有呀!加上我又想到我死了,母親該怎麼辦?想到母親,就沒有勇氣選擇結束生命來求得解脫。 就在我灰心喪志時,母親似乎感應到了,她不識字,還要坐公車或是等家人有空載她來,沒想到有天晚上竟然自己摸索到家裏來,她看我一付狼狽模樣,只對我說:「你會好起來的」。從此每天晚上做生意回來,把家事料理好之後,燉了一鍋補品,搭了十幾公里的公車來到家裏,順便幫我處理一些家事,由於我無法自由行動,也都一直沒有洗澡洗頭,因此煮一些艾草讓我消除身上的異味,就這樣無微不至的照顧著我。 國術館的療法無效,心想再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加上受不了外子的冷嘲熱諷,與母親訴苦,母親要大弟來接我回去住了一段時間,連兒子的滿月酒都沒有參加,後來想到去月子中心老板娘介紹的那家骨科看看,叫大弟開車帶我去,母親問醫生以前是否碰到這種病例?醫生竟然說有沒有這種病例跟你們有什麼關係?真是一點也無法體諒病患家屬的心情。 我告訴醫生在屁股有一條溝,而有根肋骨好像歪到左邊的感覺,坐久了屁股會痛,他好似沒把握的說,沒看到X光片,也不知道實際的情況如何?先開了一些藥給我試看看,想不到連他都沒有把握,回去之後,想著想著痛哭了一場,不斷的自問,我到底有沒有希望痊癒呀?等藥吃完了,回診時他仍然是那句話,只草草開了三天份的藥。 不過這時候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好,只好再到那家骨科醫院門診,這次醫生幫我照X光,看著X光片跟我解釋,本來人在生產過程中,就會壓迫到某些神經系統,再加上胎兒實在太大(四點七公斤),又是自然生產,在生產過程中傷了骨盆,尾骨地方有裂縫,要做骨髓注射,必須在背後俗稱「龍骨」的地方打一支針就會好,可是一支好粗大的針打了之後,依然是疼痛難當,後來又說必須做復健,就這樣我每個禮拜做電療,做了幾次稍有一點進步,只是復原的速度非常慢。 (六之二)
-
法庭與人生
如果人生是不斷的事件之組合,那我好像是這些事件當中永遠的生手。有太多的第一次讓人忍不住戰戰兢兢,而那永遠生澀的我,只能不斷地學習。包括第一次上學、交友、婚姻、遇到騙子、處理失火、遇到善心人士、司琴、接受訪問、上班、職場調適與轉換……人生有太多不斷發生的事,讓我這個即使是缺乏學習精神的人,永遠處在學習狀態中,而且要很努力地學,不然怎麼過得了這些個關卡? 有的人可能會疑惑,在同一個單位服務很久了,還會是新手嗎?會,科技進步、主管換人,甚至下游廠商換人…很多因素,也都會讓老手處在新手的地位。而且,遇到一件以前沒遇過的事,人生閱歷再深的人,也可能馬上變成新手。 之前,因為一點小糾紛與人在簡易法庭調解,由於事情實在太小了,在庭外協調之後達到和解之後再進去補程序。這是我這輩子第一次親臨法庭,那種感覺很像到了醫院。只是,每個人在醫院是各看各的病,在法庭卻是兩個人一起看同一樁病,旁邊還有相關人等著幫助或做證,使用的語言也非一般生活用語,而關鍵是法條和判例。 我發現,庭外調解安排的桌椅,兩造與協調委員距離較近,正式法庭則兩造與法官距離很遠,是要保持距離以策安全嗎?其實,不管是什麼事,一旦須要到法庭見的時候,就已經有「作戰」氣氛,陷入一種攻防的策略,而不是一般的人際互動。 有時我覺得,為了一件有爭議的小事而走法院,實在很浪費時間,但是,不去的話會被罰錢,而且,事情也不會自動解決。一開始,我跟兼具我的法律顧問角色、正在準備律師考試的朋友說:不然,這樣吧!我去他家找他談一談,說不定事情就解決了。 朋友說:「這樣做太冒險,萬一他說你『威脅』、『恐嚇』……,在法院旁邊有很多人,比較安全。」像這類法律人的思考模式,是我從來沒有想過的。為了學習,朋友常常去法院,他看過很多人吵架、情緒失控…總之,最黑暗的事,就在最主張正義的法院發生,也不無可能。他甚至悲觀地說,知法玩法的人一堆。當然,法院也有正面意義,因為它可以讓事情獲得某種程度的解決或補償。 不管在哪一個場域,每當回首生澀的我,想起那僵硬、不自然的軀體與言語就不禁莞爾。究竟要到何時人才會變成人生場上的老手或好手?是經歷很多新事之後嗎?是發狠下功夫研讀與學問的陶冶和造就嗎?是……要有什麼樣的魔鬼訓練嗎?不一定。 其實,除了最基本的是要勤做功課和持續學習,當人面臨任何局面都能不著急、害怕或憂慮,以從容、自信和不卑不亢的氣慨面對時,就離「老手」的境界不遠了,這時輕鬆自在的「老手」,先給自己一個會心的微笑。
-
詩二首
浪花泡影 海之外的海還有海, 浪在雨中, 在冷冷的風裡唱歌, 那穩石是會移動的, 浪潮的吻痕會將它蝕刻, 這裡不是安棲的港灣, 你不能直奔而來, 那一瞬的想望, 只是浪花泡影的絕響。 不是海龜, 也不是陸龜, 更不是驍勇的蛙人, 只是一個浪接一個浪, 將我們推向沙岸的敬畏力量, 我們是海蝕的敢當, 不是失落方向的鯨群, 上岸。 向上的力量 擎起 如蝶飛的輕盈自在 我的背包裡裝滿著夢想的願力 雲彩的流動似快樂的馬車 在心底噠噠噠噠響起 歡舞呼吸以輕盈的樂章 向未知精彩的它方勇敢前行 一步步踏實的腳印噠噠響著 相信與勇敢是我胸口的徽章 打包了禁錮已久的軀殼 醒來吧 在還未凋零變形以及乾涸之前 航行他方 以輕風美景潤澤血肉的骨幹 以海濤 絹流 落夕 遠山 飛雲及月光 洗滌那疲憊的臉龐 夏日的烈陽多麼燦爛 那夜裡的月光多麼嬌媚 這是我的行囊 在汗水的洗滌後多麼晶瑩飽滿 生活將可重新塗抹鮮豔的色彩 前行吧 別怕 那崎嶇的道路會被堅定的步履踩平
-
地主的收穫
菜園現在約有十多位農友,當初來租時,才小貓兩、三隻,沒想到!現在會變得如此熱鬧。 我問地主李小姐,當初怎會想要把農地出租? 李小姐說:她公公已經八十多歲了,不想讓他那麼辛苦,不過,當初李小姐開始招租時,可是乏人問津。因為務農的李小姐,把我們這些城市人的體能想的太好,土地的單位都是一、兩百坪起跳,雖然這對真正的農夫來說可能不大,但是對我們這些菜鳥來說,那看起來就像一座標準的游泳池。 李小姐大概不知道,台北市的市民農園招租,單位是十坪起跳,後來,很多招租者跟李小姐反映土地太大,才會有現在的三十、五十,七十坪的單位。 我租的土地大約五十坪,說大不大,卻也十分辛苦!有機無毒種法,什麼事都要親手做,鋤草、播種、澆水、抓蟲,還得和烈日、驟雨、毒蚊對抗。 在這裡,沒有天上掉下來的禮物,但是只要努力,多少都會有收穫,就算菜都被蟲吃光,也還有野菜,農友和地主也會和你分享收穫。不過,我最大的收穫就是:交到很多純真的朋友,學會分享,認識很多動、植物,身心變得十分健康。 大自然,讓我學會謙卑和接受無常,整年的收穫,可能毀於一旦,讓我深深體會農民的辛苦。 我時常感謝地主李小姐,把地租給我,讓我從土地上學到那麼多,李小姐卻說:她才應該謝謝我們,付錢給她,還幫她養地和手工鋤草,因為我們,李小姐也跟著改變,不再噴農藥、用化肥,跟著我們一起學習種有機蔬菜。 看來,土地、地主、我們和那些動植物,都是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