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小說連載】大箍呆
第三章 想不到虎嬸仔年輕時以夭壽死囡仔、袂好死囡仔、摳頭死囡仔來咒罵養女,年老後因兒子不願與養女成親,竟以這些咒語來責罵自己的親生兒子。而且逢人就數落兒子的不是,放著一個那麼標緻的女孩不要,竟然異想天開要讓她嫁人去,自己則要另娶,簡直是一個如假包換的大箍呆。 尤其現在島鄉男多女少,想要娶妻談何容易,甚至歪風陋習相繼而來,女方除了要索取為數不菲的聘金,而且還要加上數百斤豬肉,經濟寬裕的人家或許無所謂,經濟較差的人家要到哪裡去籌措那筆高額聘金,因此三四十歲尚未娶妻的男人為數不少。如以虎嬸仔的家境而言,雖然兒子和養女賣力地耕種,一家三口不愁吃穿,但倘若要靠農作物的收成,以及販賣家畜家禽的收入,累積一筆高額聘金並非易事。 總而言之,除非昆山有過人的才華和人品,讓富家女看上眼,才不會受到高額聘金的侷限,要不,想娶一個黃花閨女為妻確實不易。但窮則變、變則通,竟然有天才媒婆打著另一種旗幟,專找男女雙方各有兄妹的家庭加以配對,也就是所謂的「姑換嫂」。(二六)
-
新年祈願:斷捨離的行動,讓自己通往自由!
現代人,常常被許多外務所吸引。也使得我們往往不容易「安住」內心。外在的訊息多多,卻讓情緒感到煩躁。心理能量耗盡。 適時的斷捨離,是讓自己重新「歸零」的好方法。也讓自己,重新感受,日常生活的單純快樂!我想,這是在紛亂的時代,尋得生命「平靜」的好方法。 斷捨離的本身思考,是讓生活呈現極簡的模式。這種模式,使內心不會因為生命的起伏,而大起大落。使得即使面對風雨,我們依舊可以順心而走。 當少去了內心的欲求,也不再會有過度期待,還是過度失落的巨大落差。縱使在沒那麼好的局勢裡頭,仍然可以堅定向前行。想必,這就是人生的修煉吧! 近日,將網路社群解除安裝,平常沒事的話,也關閉手機。嘗試讓自己隔絕各種資訊的污染與影響。頭一開始,不太適應。後來,發現這樣多出了許多時間。不只,吃飯可以好好吃。也不會因為瀏覽影片,或是看推文,而分神,或是無意中,時間就過去了! 當我更加專注在自己身上,時間似乎重新回到了我自己身上。我不再害怕,因為沒有看到什麼訊息,或是忘了回應誰的訊息,感到憂慮,或是焦心。這種斷捨離,我想是重新直面我自己的最佳時刻。 一直以來,我都是一個,很體諒別人、很在乎別人的人。可是,這不知不覺,會把自己「遺漏」了!因為把別人擺在前面,自己放在後面來處理。就會忘記自己,是非常需要好好呵護的。明白自己,最需要擁抱的就是自己,那麼斷捨離,就成了義務。 把不健康的關係與連結,好好截斷。把不開心的記憶與創傷,好好道別。把糾纏的心鎖,好好打開,並且放下。這麼,人生就沒有太多遺憾了!與其有很多後悔,不如體認到,只要過好每一個時刻,珍惜每一個相遇,看見每一瞬間的美好,我們都在為自己,「留下」永存的回憶。 關掉手機的生活,我看看書;做做運動;與家人快樂交談;與朋友歡樂共度。我不再對於訊息的焦慮,折磨與煎熬。我不再勉強自己,得努力關照他人。我全心全意,和自己「處在一起」。我明白了!我自己,才是那個「最重要」的人。不管過去、現在,還是未來,都是! 跟許多斷捨離的書說得很不同。我們拋棄物品,就是一種斷捨離。然而,最該拋除的,是我們「執著」的心念。只要我們不隨外務跟著起舞。我們的內心,就能不自覺泛起「笑意」。而這個笑意,會如同漣漪一般,向外擴散,越來越大,越來越開懷! 用生命影響生命。斷捨離的行動,讓自己通往自由!因緣際會,發現了原來自己,一直都在這種資訊爆炸的環境中,引燃了躁動與不安的內心。心理能量也隨之快要耗盡。該是時候,正視自己的需求、傾聽自己的聲音。斷捨離,來離苦得樂了。讓我們,一起來試試吧!
-
香港之戀
手裏拿著一疊往來香港的住宿單據,數了數,大概有十幾張,同一家賓館開的,最早的一張日期是二○一七年五月二十八日。住店老板曾經問我:「留著這些幹嘛?」我說裏面有些記憶,沒準哪天靈感一來還能寫點東西呢。結果,有幸而言中。現在,我坐在桌前,一邊理著它們一邊整出以下文字。 記得最初一次來港是在二○○六年,當時在此轉道首爾赴美參加培訓,回來時還是這條線路,本想在港停留兩天,忘了因為什麼,最終放棄了。因此,來去匆匆,對於香港,談不上什麼印象。一晃幾年過去,直到二○一五年夏天我才跟團再次來港,但是此後一發而不可收,就跟上了發條似的,一年幾次自由行。這種情況,在我所去過的城市裏絕無僅有。朋友覺得十分奇怪,笑問是否那裏另有家眷?對此,我付之一笑。那麼,吸引我的究竟是什麼呢?說句文藝點的話,不是中環的景致,維港的風光,也不是大嶼山的靜美和銅鑼灣的繁華(當然,不是說它們不好),而是一些別的。 若干年前,當時還算年輕的我,常去隆福寺或者前門外一帶走走,可以說是一種消遣,一種嗜好。在那些胡同裏和巷子中,彷彿能夠感受往昔的種種。那些逼仄的民房、失修的店鋪,記載著正在逝去的過往,其中別有一番風味,後來整修一新後,反倒沒了當年那種味道,那種歲月沈澱下來的味道。 讓人沒有想到的是,這種味道卻在香港感受到了。 除了那些高樓大廈,在旺角、油麻地、深水埗一帶,往往你會見到陳舊的唐樓,巷子深處的小雜貨鋪,街頭的報攤零亂地碼著報紙雜誌和蒸餾水,大排檔的食客一邊吃著一邊說著你聽不懂的粵語,就像過去在京城飯館聽外地人說話一樣有趣,還有那些門店上方爭奇鬥艷而又極富民族特色的繁體字招牌。可能就是這些,它們由骨子裏透出的那種世俗文化,使我的舊日情懷一再得以釋放。此其一也。 與此同時,我還驚喜地發現,當地除了新書店,還有為數不少的舊書店。港島、九龍、新界等處皆有,比如神州舊書、新亞書店、生活書社等等。旺角一帶尤為集中,這也是我每次選擇住在西洋菜街的主要原因。這些店裏的文史書籍,絕大部分是繁體豎排版的傳統樣式,恰恰是我喜歡和收藏的重點。況且,品相不錯,價錢也不貴。有人曾說香港是文化沙漠,看來並非如此。夏丏尊、葉聖陶二公合著的《文心》,開明書店民國三十七年十一月廿一版,唐弢的《短長書》,南國出版社民國三十六年四月初版;梁任公的《飲冰室文集》,香港天行出版社一九六四年五月版,都是在這裏淘到的。當然,你得靜下心來細細挑選才行,往往一家一站就是半天過去。累得腰酸腿疼的同時,還在抱怨為什麼自由行只有短短七天時間。就這樣,發現「新大陸」的感覺,一直在我心中湧動。此其二也。 三年疫情期間,無法再去香港,這下給我憋得夠嗆。只好宅在家裏聽聽陳百強、李克勤的勁歌,看看《旺角卡門》《花樣年華》之類的影碟,在視覺和聽覺上滿足一下,聽得多了,看得多了,彷彿自己置身其中一樣。另外,我還通過郵商買來不少香港郵票,算是一種念想吧。朋友見狀,說了一句:「你是真愛香港啊。」 寫到這裏,想起林徽因曾經說過,大意是:有人說,愛上一座城,是因為城中住著某個喜歡的人。其實不然,愛上一座城,也許是為城裏一道生動風景,為一段青梅往事,為一座熟悉老宅。或者,僅僅為的只是這座城。 香港,正是我心中的這樣一座城。
-
挑夫
岳陽樓後方公園,他來回幾趟的喊著:豆腐腦,來碗豆腐腦。十一月的季候,溫溫熱熱的天。 清早八點多,麥克風城牆下放送小調小曲的大媽歌手一身紅,廣場練功婆媽一身白,獨坐凝望洞庭湖長江畔的老者一身黑。這晃悠的人們,都沒想著駐足停歇來買碗豆花,那叫賣的身影聲音更顯空蕩輕飄了。天子山袁家界正中午,一根彎曲竹剖扁擔,左右各一落貨品,陡峭的階梯,步步為營,小心翼翼,微顫緩慢。不曾見過如此簡單陽春的扁擔,不可思議。小時見過的扁擔都是厚厚實實。這樣的權宜大概也是為了減少重量總和,原始的人力運貨,讓秋山深色不那般驚喜了。身旁人聲雜沓,我想著這身影是青絲到白髮,日復一日一個人的征途,希望這座山四季都溫柔些、友善些。 喘口氣歇歇腳時,忽聽得同團阿婆靠在石椅上,打電話跟妹妹說:好底家在妳沒來,恁姐ㄚ險險作狗仔爬……。下次人家約韭菜溝、張家界,這攏是深山林內,汝攏毋湯來。真是痟啊!我們家姐妹也常有類似的對話。我總說:恁攏沒法欸啦! 滑竿上一對父子,是這段山路唯二的乘客。剛才見到師傅們人手一大碗白飯拌肉末,邊扒幾口,邊招攬著生意。覺得不真實,很像曾經連續劇的場景。但,這樣謙卑,賣力懇請招呼,哪能是演的。我總覺坐滑竿是很尷尬的事。小小輕薄的椅子上,讓人顯得「人滿為患」。兩三百元人民幣的單趟計價,不算貴,生意卻異常清淡,原因,或許是大家都來練練體力。沒事這樣懶著,讓人抬著,大概只能是小孩撒潑。不過,倒也見到一位大爺,自在舒心看景賞楓。鳳凰城內石板路上協力拉車,前面的大哥,一身汗水滲透。我們目光一致看著這古城最貼近生活的時刻,他們人間煙火的真實沈默,讓我們自動退到一側,注目他們的轉彎離去。 以前開車在澎湖冬風裡,常看到坐在貨車後車斗的人,瑟縮在毛線帽下,風吹髮亂,這一路向北的風霜,是要去赤崁還是外垵?頭一定刮得很痛吧,臉都被風咬得紅通通了。 湘西風景如畫,但崇山峻嶺,地無三里平,生活掙錢更困頓艱難。水鄉澤國魚米豐饒,被遠遠隔絕在外。挑夫不是我熟悉的做工樣貌,我兒時村莊,許多同學的祖母母親也都去挑砂石當小工。我們家種田,爸媽挑著兩米籃嘉寶瓜香瓜走在一畦畦的田埂。他們不曾讓我挑過一擔,擔過一肩,總說壓著會鬱傷,會長不高,會磨破皮。在那樣的時代,我誠屬好命人。
-
寫春聯.迎新年
農曆新年將到,家鄉各鄉鎮及各種社團紛紛邀請書法家撰寫春聯,贈送居民張貼,使得島鄉處處洋溢著喜樂歡欣的氣氛。雖然,貼春聯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並不是僅僅發生在家鄉,但這個「寫春聯.迎新年」活動已讓島鄉沉醉於迎接過新年的愉快氛圍裡。 每一回農曆過年前,寫春聯,如花團錦簇般於家鄉各個角落綻放,熱鬧異常,這讓我不得不讚賞金門縣書法學會的默默耕耘。多年前,這個社團已深入島鄉,穿梭於各村落,從事撰寫春聯、送春聯的活動。社團有著明確的目標踏踏實實推廣地區書法教育。這些年來成果豐碩,培養了眾多地區新一代的書法家。除了每年定期的對外展覽,同時也讓學員互相觀摩彼此砥礪。社團內分為楷書、隸書、篆體、草書……等組別,方便相互觀摩,相互切磋。每次於報端見到該社團至各地寫春聯,一行人常是愉悅揮毫,展現出那份自信喜悅的神態。當然,如此的社團氛圍氣質與歷來主事的理事長及各級幹部卓越領導認真推動有著密切的關係。現任理事長徐心富也強調說:「書法的延續是要代代相傳,連接不斷,更要在一種悠遊心境下,不勉強,自由自在的狀態下磨墨筆耕,才能久而久之長遠發展。」 昔日,在故鄉我也寫春聯。那時家鄉號稱十萬駐軍,街上經常可見穿著草綠色軍服的阿兵哥。猶記得,我常寫的對聯是這樣的,上聯「軍樂民樂人人樂。」下聯「花香酒香處處香。」橫批「軍民同樂。」反應出當時「軍愛民,民敬軍」的實際現象。通常上聯最後一個字是三、四聲,貼在面向大門右邊的門楹上;下聯最後一個字是一、二聲,貼在左邊,這春聯貼法也是在那時才知道的。 從小我就喜歡書法、繪畫。在那個年代很難找到指導老師,都是依靠自己的興趣,不斷模仿嘗試體會。我與兩位手足明燦、明標於2022年四月份承蒙陳長慶館長邀請,於金門睿友文學館展出「三人同行藝文展」。文中我曾說:「昔日,家裡有一沒改建前的兩層紅磚小樓房,孩子們暱稱為「樓仔」。樓上有一空房間,便獨自待在那兒寫書法並揣摩筆畫。……只好自己隨意塗鴉,胡亂玩一通。」現在學習環境已經大大改變了,年輕世代想學甚麼都可以找到理想的指導師資。參加書法、寫作、合唱等等學會社團都是好的,這樣,除了充實自己的生活內容,也可與興趣相近的同儕,在技藝上相激相盪,彼此學習,增進友誼。
-
【小說連載】大箍呆
美卿姨再次安慰她說:「虎嬸仔,有些事也不能操之過急,慢慢跟他溝通,事情或許就有轉圜的餘地。」 虎嬸仔氣憤地說:「管伊去死無,昆山這個夭壽死囡仔,實在予我誠凊心,將來若是娶無某、成為無某無猴的羅漢跤,是伊家己的代誌,佮我這個老查某一點仔關係也無。但是查某人的青春有限,昆山會使毋娶,秀香袂使無嫁。若是有妥當的好人家,我就把秀香嫁出去!我知影較早苦毒新婦仔毋著,今仔日若是無共秀香揣一個好翁婿,我實在對不起伊,也會使講良心去予狗咬去,百年後毋是上天堂,是落地獄,會予牛頭馬面打甲叫毋敢,這就是叫著報應!」 美卿姨說:「虎嬸仔,我知道妳是為秀香著想,為她找一個好婆家是理所當然。只要緣分一到,昆山一定會娶一個賢慧的媳婦,秀香也會嫁一個如意郎君,往後必是子孫滿堂。別忘了,妳是一個有福氣的人,老天爺勢必會賜福予妳,不會讓妳失望的。」 經過美卿姨如此地一說,虎嬸仔終於露出一絲笑容,但是否會如她所願,只好聽天由命了。(二五)
-
蛇年談蛇
今年是乙巳年,也就是蛇年。地支中的「巳」字,其實是蛇的象形字。仔細看看,「巳」字是不是像條蛇? 全世界的蛇類有十八科、三千多種,大多產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最大的是亞洲的錦蟒和南美的森蚺,都可長到九公尺;最小的是一種盲蛇,只有十五公分長。 在動物學中,蛇類屬於有爬蟲綱、有鱗目。顧名思義,有麟目就是有鱗片的爬蟲類。這一目分為兩個亞目:蜥蝪亞目和蛇亞目,也就是蜥蝪類和蛇類。穿山甲也有鱗片,但屬於哺乳類,不屬於爬蟲類。 根據動物學家的研究,蛇類是從穴居的蜥蝪類演化而來的。當穴居蜥蝪類因適應環境身體逐漸變長,四肢逐漸演化得不見了,牠們就不再是蜥蝪類,而成為蛇類。 怎麼知道蛇類是由蜥蝪類演化而來的?早期的蛇類化石,骨骼構造和蜥蝪類近似。直到今天,盲蛇、蟒蛇和蚺蛇仍殘存著後肢的痕跡。更有力的證據來自分子生物學。蛇類和蜥蝪類相似程度,遠高於和其他爬蟲類的相似程度。 最早的蛇類約出現於新生代的古新世,也就是六千五百萬至五七六百萬年前。這時恐龍類已經滅絕,哺乳類剛露頭角,鳥類開始繁盛,到了古新世末期,出現了恐冠鳥、駭鳥等大型掠食性鳥類,可說是當時地球上的霸主。蛇類方面,到了古新世末期已相當普遍了,成為大型掠食性鳥類的重要捕食對象。 蛇類為什麼能夠吞下比自己還要大的東西?這是因為牠們的下頷骨間有韌帶相連,上下頷骨的連結也不緊密,肋骨間沒有胸骨。此外蛇類的牙齒彎向內,吞食時使獵物無法逃脫。 由於蛇類的身體呈長形,內臟如心臟、肺、肝等跟著呈長形。大多數的蛇只有一個肺;如果是兩個,一個退化成痕跡器官。腎臟、卵巢、睪丸等成對的器官,仍為一側一個,但變成前後排列。 蛇類的視覺和聽覺都不敏銳。蛇類可以輕易地看出晃動的物體,但卻是個大近視,只能看清近前的東西。蛇類沒有外耳和鼓膜,只能利用頭部和肺部的震動,稍稍有點聽覺。 蛇類口腔頂部有個特殊的味覺器官,裡面有很多嗅覺神經末梢;蛇類經常伸出舌頭,吸收周遭的氣味,再縮回這個器官,就能嗅出前面有什麼東西。蝮蛇科眼框和鼻孔間有個小窩,這是特殊的感熱器官,可以覺察恆溫動物所散發的體溫,藉以追捕獵物。 很多人怕蛇,認為蛇類有毒,其實毒蛇只是少數。以台灣來說,台灣的蛇類有四科、五十三種(其中七種為海蛇),陸生毒蛇只有六種:牠們是蝙蝠蛇科的雨傘蛇、眼鏡蛇,蝮蛇科的百步蛇、青竹絲、龜殼花和鎖鏈蛇。蝮蛇科的毒牙較長,平時收進口內,咬人時才伸出來。蝙蝠蛇科的毒牙稍短,平時不收進口內。 蛇類平時躲著不動,通常只有曬太陽、覓食或求偶時出來活動。蛇類是變溫動物,氣溫低於二十度,行動就會遲緩;低於四度,就不能動彈了。溫帶地區的蛇類,冬季會冬眠;初春或晚秋,常看到蛇類在冬眠處附近曬太陽。 絕大多數的蛇類,爬行時用身體頂著地上突起的東西,一左一右地蜿蜒。蟒蛇等粗短的蛇類,爬行時用寬闊的腹鱗撐著地,作直線爬行。一般蛇類爬樹或爬過窄溝,也用這種方法。樹棲蛇類的腹鱗邊緣直立,更適合爬樹。東南亞的飛蛇,可從這棵樹飛到另一棵樹。飛竄時肋骨張開,身體變扁,藉以減緩跌落的速度。 大多數的蛇類,以魚類、蛙、蜥蝪、鳥類和小型哺乳類為食。但有些蛇類的食物很特別,例如食卵蛇的喉嚨有頸椎伸出的棘刺,當鳥卵吞到頸部時,卵殼會被刺破,同時頸部的肌肉收縮,將蛋白、蛋黃擠進食道,卵殼受棘刺阻擋,不會嚥下去。 蛇類通常囫圇吞食;毒蛇通常待獵物毒發身亡後才吞;蟒蛇、蚺蛇通常先將獵物纏死再吞。蛇類吃飽後,常會躺下來曬太陽,使體溫升高,藉以加快消化速度。蛇類飽餐一頓,可以許久不吃東西;尤其是大型蟒蛇,幾個月不吃東西不算回事。 蛇類不過夫妻生活,交配後各自分離。大多數卵生,母蛇通常產下卵後就不管了,但有些蛇會盤在卵上守護。約五分之一的蛇卵胎生。不論是卵生還是卵胎生,小蛇出生後就得自謀生活;小蛇長得很快,通常一年內就可以長大成熟。
-
蛇年也要慶祝
孫女喜歡作畫,每年慶典節日回到我家總會送給我作品,裝框一般像是印的,不像是畫的,真的很有天分,我掛在客廳、房間、書櫃,有任何客人來家中,我一定讚美說:「這些都是我孫女的作品,很厲害吧!」 多數客人當然喜歡,總說像印的。 我說:「不是用買印的,因為每個作品都有主題,而且不一樣。像以前父親節她會說我揹她的樣子,今年是蛇年,她說爺爺說年輕時有蛇進到您碉堡的床上,今年是蛇年,讓您回憶起年輕時的模樣!」 您說如何去買到有蛇進到我的床上的故事?
-
大寒
冬季最後一個節氣 田地荒槁,月光拂過都冷 枯萎的與沉寂的 更艱難也更細膩 趨前或停滯,始終遵循寫實主義的原理 險峻嶙峋的平衡 如獸縱過火圈 孤伶伶地敞露毫無深意的表演 把遲遲未能兌現的日子過下去 邊緣之外還有邊緣 戛然而止本是常態 擁抱有時,背棄有時 留有足夠的迴旋餘地 以僅存的餘勇雁渡寒潭 畢竟,凡短暫皆可忍耐
-
外婆
許久未踏進廚房,餐碗廚具如往常般的整齊放置,然而我還不習慣佔據此處的寂靜。回想童年,每當保母外婆執行完餵食我這項「差事」,就示意我上樓陪外公,她則立刻回到廚房忙東忙西。我總感覺老人家是透過「忙」來試圖排遣什麼,只是她不曾向人言明。 我喜歡沐浴在廚房窗外透進來的光,可惜光似乎沒暖過外婆的心房。光停頓在陳年的木砧板上,現出深淺不一的刀痕,那些不是歡快的線條,較像是傷痛的刻畫,可其中的故事難以探究,因為外婆生前鮮少向他人敞開心扉,就像廚房是「她的」一樣,縱使血脈相連的兒女,也無法跨越那條無形的「結界」。 雖然外婆不健談,但她晚年時常常會認真地端詳我,偶爾懷念的說起我的童年趣事。有次她神來一句,對我說晚點結婚比較好,我心有靈犀倏地抬頭,我看見了那雙眼裡透著睿智的光,我知道這句話就像她煮過的每一道菜,很簡單卻也無可取代。 無可取代,否則葬禮上姨婆不會涕泣如失恃,硬撐起孱弱的身,伏在將要闔上的棺木邊,再多看外婆一眼。這一幕讓我耿耿於懷,後來阿姨解釋道,外婆在青春期即因戰亂失去母親,少女被迫一夜長大,姊代母職,養育弟妹。命運的苛刻,心中的缺憾,也許形塑了外婆的人格,即使如此,她始終日復一日耐心照料家人。她是個凡人,不過所付出的從來就不平凡。 今天是圍爐的日子,親人陸陸續續到齊了,大伙開始進廚房分工料理,同個空間,氣氛煥然一新。興許是眾人的談笑聲把月光引來,它彷彿在思念閃過我腦海的瞬間,化為那道熟悉的身影。
-
【小說連載】大箍呆
美卿姨眼見她一把鼻涕一把眼淚,不停地呼天搶地,不知如何安慰她才好,最後只好說:「虎嬸仔,妳不要難過,我只是轉達昆山的想法而已,詳細的情形必須由妳親自詢問他,才能瞭解他真正的意願。」 虎嬸仔伸手擦了一下眼淚,哽咽地說:「他話已說出口,就不可能有所改變,我太瞭解自己兒子的個性。想當年我拿藤條在教訓秀香,他搶走藤條,把它折成兩半;當我責罵秀香時,他竟然要我不能口出惡言咒罵她,那會遭受天譴,簡直是處處袒護著秀香這個夭壽死囡仔,不把我這個老查某放在眼裡。 而且全村子的人幾乎都知道,我飼新婦仔的目的,就是要跟我的兒子成親!但他卻搬出一大堆理由說東道西,美卿仔,妳說說看,我會不會痛心,會不會難過?既然他那麼疼愛秀香,秀香長大後不僅漂亮又勤奮,那一點配不上他這個大箍呆;讓他們做大人、成為夫妻,不是一件很好的事嗎?可是他卻不要,明明不把我這個老查某看在眼裡,存心要氣死我才甘心。天哪,叫我怎麼能不難過、不傷心!」(二四)
-
關於天龍八部段譽西夏行的安排
二十多年後重讀天龍八部,許多細節都已忘記,一方面因為時間隔得久,二方面可能因為這次讀的是2005年的版本,此次讀來感覺跟讀新書也相去不遠,幸而作者金庸在後記裡也替讀者說明了這個版本若干改動的地方。 天龍八部故事架構宏大,人物眾多,光是主角就有三個:段譽、喬峰、虛竹,從段譽衍生出大理國眾角色、四大惡人,從喬峰衍生出丐幫人眾、少林諸僧及遼國、慕容博與蕭遠山,再從虛竹衍生出逍遙派。再細分,從段正淳又衍生出其正室及情婦共六人、阿朱、阿紫二姝;從王夫人連結慕容氏一家以及與丁春秋的關係。多虧了金庸的改版,我以往一直沒弄懂慕容復為何會是王語嫣的表哥,這次完全懂了。 敝人參加的寫作會裡的同好向來認真閱讀彼此的作品,既然看得認真,自然對於小說故事裡的情節合理性多所要求。武俠小說多幻想與巧合,對於合理性的要求有時頗令我感到為難。金庸小說可說是敘事結構非常嚴謹的了,也難免有不少地方會被人評為不合理。暫且不論諸多事件巧合以及六脈神劍、凌波微步、生死符等等神奇武功合不合理,這次讀下來覺得有一處不合理很想要記錄下來,並與金庸迷分享討論,那就是段譽、蕭峰、虛竹一行人往西夏應招駙馬的人物安排。 話說少室山上的一場大戰之後,眾人聽聞慕容復往西夏應招駙馬,而段正淳又交代其家臣務必保段譽結親西夏公主,再加上西夏皇宮與靈鷲宮順路,阿紫求蕭峰一同前往靈鷲宮醫治自己失明的雙眼,於是帶同了被蕭峰打斷雙腿的莊聚賢(游坦之)往西夏一行。這趟驚奇之旅直接關涉到慕容復「為大業斷私情」的安排,是全書結局的重要轉折,但是這趟旅程沒有阿紫和游坦之的空間,於是金庸大師的安排是讓他們兩人離去。 這個安排是這樣的:在眾人闖過了由吐蕃武士把守的交通要道之後,見到王語嫣跳崖尋短見,三大惡人(葉二娘已死)吊在懸崖之外接成人龍拉住王語嫣,只靠段延慶以一根鋼杖搭住松樹,情勢千鈞一髮。但此時作者安排一名吐蕃武士持斧砍樹,只要樹被砍斷,四人皆墜崖死。段譽臨時六脈神劍不靈,向虛竹求助,而此時游坦之兩手撐木杖衝了出來不讓救,除非讓阿紫和他離開,否則就讓吐蕃武士將樹砍斷。段譽掛念王語嫣安危,只得同意。四人被救之後,阿紫和游坦之離去(而作者沒有讓阿紫說上一句話)。對此,蕭峰只是對段譽說了一句:「他們走了。你既答允了他,我就不便再加阻攔。」然後只是「一片茫然,不知阿紫將來究竟如何。」 阿紫是阿朱之妹,阿朱臨死前託付蕭峰照顧。阿紫在雪地裡為蕭峰失手重傷後,蕭峰盡心照顧,便是憑藉了這一點,阿紫得了蕭峰這大遼南院大王的靠山才能任性胡為。而當此阿紫雙眼失明之時,蕭峰卻放心讓她跟著斷腿的游坦之離開,誠為奇怪。阿紫與眾人一道原來是不願意和姊夫分開,同時也希望在姊夫主持之下虛竹回靈鷲宮後能治好自己雙眼,作者卻在這時安排他們兩人離開,顯然是西夏王宮一行沒有他們兩人的戲份。王語嫣尋死尚有因可循(慕容復重大業輕私情),吐蕃武士砍樹也是金庸巧妙安排,但游坦之和阿紫離去這段就比較不合理了。即便游坦之非常不情願和眾人一道,只要是阿紫不肯走,他原也無可奈何。但是作者沒有安排阿紫的想法,倒像是阿紫是被他挾持而去,而蕭峰也沒有出手制止。 金庸這部天龍八部已改了好幾個版本,這第三版中他自己在後記說明了改動的地方,以讓全書看來情節更完整:「無崖子、丁春秋與李秋水的關係,慕容博與鳩摩智的交往,少林寺對蕭峰的態度,段譽對王語嫣終於要擺脫『心魔』等情節」。連為了讓段譽擺脫王語嫣就是無量洞「神仙姐姐」的化身這樣的心魔,金庸大師在最新版中在段譽回到大理後加了不少篇幅,同時不惜在最後破壞王語嫣溫雅可親的形象,讓她為求青春永駐,憤而推倒玉像。只是不知在所有的讀者回饋中,有沒有人曾提到阿紫和游坦之中途離去的這一段? 讀小說原是為了讀著快樂,原本沒有必要到處找碴,只要是全書貫串,小細節忽略不計也是無傷大雅。只是這一來作書人免不了還是要斟酌再三,以免落入情節合不合理的糾結裡。只能說,寫小說真的是非常燒腦的一件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