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關於相遇
人生中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後的重逢……一直以來我都深信著緣分這一檔事,否則你我他不會在這茫茫大海中就如此湊巧的相遇,關於親情、友情、愛情都是如此,依稀記得,那天,你從沉悶的空氣中走入了我的生命……。 踏著沉重的步伐走上樓,坐上一貫的位置,攤開厚重的書籍,又是沉悶的一天開始,打從放榜的那一天開始,如此的動作就成了不變的作業流程,一天又一天,原本以為這樣的日子不會再有任何的改變,直到你走入的那一天,從此有了改變……。 嘿,你好啊! 嗯?你好! 你也是要拚考試的對吧!我可以坐你旁邊嗎?我們一起加油! 短短的對話,毫無預期的招呼,我抬起頭望著他,他講的簡單的問候話語,充滿著誠懇和溫度,清爽的綁起馬尾,充滿熱情的眼睛,綻放的笑容更顯得他的氣質與不凡。 曾在網上聽過一首歌: 原來命中註定關於心的距離就像住在隔壁/我肯定/當我迷失方向你總在原地/讓我休息停靠等太陽升起/因為有你在一起青春像一場遊戲/你哭的傷心你笑的堅定/眼神的秘密是心有靈犀/因為有你在一起人生有不同意義/我不離不棄你情意相挺/再大風雨也能走下去。 我想我們倆就是這麼樣的一種契合吧,或許命運在讓我們相遇的那一刻就早已注定,同樣的生活背景,相同的價值觀,都讓我們更加的契合,我們約定彼此的夢想,就算將來的我們分道揚鑣,生活不再有了交集,我們依然不能失去聯繫,即使是簡短的訊息問候也好,都不能夠有任何一方失去消息。 幾年過去了,每天清晨,我總是固定寫上一封信,寫上我一天的目標,生活上的種種,像寫日記一般,從來沒有斷過,而這一封封的信件,幾年下來早已堆積如山,家人總是叫我丟棄,而我仍舊仔細地保存著,即使這一封封早已泛黃的信件,已經找不到收件人的地址,蓋不上郵戳,但我卻是一直深信著,我最好的朋友,和我有著相同理想的好朋友,不會就這麼狠心的離我而去,總有一天他會回來,就算只是出現在我夢中,只要見上一面,讓我知道她過得很好,這樣就足夠了……。 六年了,我真的很想你,天真的以為自己走的出來,但是卻總是想起從前的點滴。 還記得指考後的暑假,我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問你起床沒,幾點可以去你家,一起玩電腦看電視,一起吃飯打球,一起熬夜跨年睡地板,有時候你懶的出門買午餐還會問我要吃什麼順便幫你帶一份,就這樣每天幾乎都一起過! 現在的我唸書,做報告,打球,甚至是下課後還去打工,就是不希望自己有一刻的空閒,或許我自己還在逃避,依舊不敢面對,我知道你一定不希望我一直沉溺在後悔中,所以我要你放心,我真的過的很好。日復一日,著眼的未來依舊虛無飄渺;年復一年,追溯的回憶仍然歷歷在目,時間在無聲無息中悄悄地流逝,而你也在不知不覺中離我越來越遠,思念是一種淡淡的惆悵,總在不經意的時候,將你折騰的體無完膚,曾經的刻骨銘心,現在如影隨形。 大概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本能吧,總是會習慣性記憶美好的事物,又或者是我一向對於敘述內心脆弱的部分覺得彆扭,就在你離開的那一天,我一滴淚都沒有流,甚至不記得心裡是否有一絲絲的難過。沒有你在身邊的日子像是遺落的章節,空了幾頁但還是可以繼續讀下去;像是電影放映時不小心睡著,醒來時發現錯過了一段情節,身邊的人都看得津津有味,於是矇矇矓矓的繼續看下去,發現缺少的部分似乎也不影響故事的結局……。 那時候常常想,為什麼你可以這麼狠心,將我丟下,一個人逕自離去,為什麼要留下我一個人,背負著傷痛,卻什麼都不能做,以前的我,受了傷能找你訴苦,開心的事能和你分享,現在的我,只能在獨自的空間中大哭,對著空蕩蕩的房間又哭又笑,像個瘋子一樣,但只有我知道,這樣的我,只是為了不讓自己再度想起你,唯有不依賴,才能過完全沒有你的生活,只是這新生活,似乎來的太慢,現在的我早已遍體鱗傷、泣不成聲。 又到了你離開的那一天,看見身邊的朋友為了付出而付出,每個人都朝著自己的夢想昂首向前,那我呢?想起我倆從前的約定,如果你還在,想必已經離你的夢想不遠,而我卻一直埋首過去,待在原地踏步,逃避一切,像個鴕鳥似的躲藏,總是不願意面對眼前應該做的事,現在,我不再退縮了,你不能完成的夢想,我幫你一起完成,帶著我們的夢,我會勇往直前,拋開過往的陰霾,面對黎明的曙光,或許會有阻礙,但是我相信,你會和以前一樣,在我身邊默默的支持我,給我力量向前,謝謝你,讓我成為一個更好的人,請你放心,我會好好的,讓你看見我的努力。
-
夜遊思
一望無際的黑色原野上,高鐵朝北快速行駛,沿途灑下白蠟般的光影。從山裡瞰望彷彿一盞長燈,照亮岑寂的夜。此刻多希望自己是從車窗裡看向山景,可以在車上做段美夢,任意識隨時速三百公里盤桓。 寒風抖動山崗,樹梢發出顫聲,我拉緊羽絨外套,不時移擺身體,想藉此摩娑熱氣。只要肌肉一放鬆,牙齒如打樁似互敲,連帶讓四肢不聽使喚。山腳的岡山市區彷若火盆,光影近明遠殘,走進裡頭像是能即刻驅走寒意。 四下除了我們一車人,再無其他行跡,灰色烤漆的車子安靜溶入夜色,我呼出白煙,想像體內有個火爐正在添材生熱。會來此的原因不改我們的率性,趁著天清無雲,將天上地下的景致一次攬入眼中。 地下風光是迤邐十里的霓虹,天上便不消說,星辰似撕裂的錦繡,到處熠熠生輝。李太白云:「手可摘星辰。」雖往閃耀之處揮去,除了縈繞指尖的冷風外一無所獲,這些山中星子卻已悄悄被收服至眼皮底。 一帶銀光搖曳,悠悠落在城市邊緣,與文明接軌;不過幾里距離,茂密林木盤旋而下,地貌瞬然被人類加工品替代,兩種截然不同的景致彷彿告訴我們:人固然活動於鋼筋水泥,為五臟廟、為家庭生活孜孜矻矻,亦不忘大自然的質樸。往南的高鐵隆隆奔馳,在高速行駛下車身似霞,截成兩造間的分水嶺,驀然站在山間的我們像被拋出塵世,讓一節節車廂運走婆娑記憶。 但感覺剎那間回歸現實,很快知道星空依舊璀璨,風兒與林子玩著捉迷藏,大家各守其分,誰也不曾改動。向下便是來時路,那麼向上呢?沒有路燈引路,扶搖直上的碎徑披著夜色沉沉入眠,似乎不願有人來擾。我們的步伐便止於這個瞭望平台,享受一回「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的意境。 習慣涼颼颼的觸感,對氣候的微辭也少了許多,倒耽於這份謐甯。宵盡之後,曙日催促人迎向繁忙工作,因此哪怕多擱個半刻。 夜越磨越深,我們幾位朋友的話語也逐漸凋零,最後各使眼神,準備打道回府。下山時,我搖轉車窗,冷風立刻灌入車內,還未等朋友罵聲傳來,我探頭窺視,銀河緩緩移流,彷彿依依不捨。連片的粗大枝葉蔭住最後一芒星塵,我搖回車窗,心滿意足與此景道別。 雖帶不走夜景,滿山星光卻在心裡照映,如此看來,明日定是好天氣吧。
-
【小說連載】島嶼天青
而她呢?一個政府登記有案的貧戶,一個死了丈夫帶著兩個孩子的弱女子,有菜有飯來祭拜祂們,不也該偷笑了嗎?那能跟那些有錢人相比!可是她的想法並不完全正確,對於孫麻子這個人亦只是一知半解,當她舉香向丈夫的神主牌位默禱時,卻發現有人躡手躡腳地走了進來,伸手捏了她一下屁股,這個冒失鬼不是別人正是孫麻子。 「嫂子,妳在拜拜啊!」說後又捏了她一下。 「你不要這樣好不好!」添丁嫂不客氣地說。 「妳不感到這樣較親熱嗎?」孫麻子嬉皮笑臉地說。 「不要肉麻當有趣!」添丁嫂依然不客氣地。 「跟妳開玩笑啦。」 「玩笑是這樣開的嗎?」 「好,算我不對,我向妳陪不是。」孫麻子笑嘻嘻地走近供桌旁,仔細地瞧了瞧,「這個菜丸子炸得好,金黃、金黃的一副好吃相;還有這盤五花肉炒大蒜,香啊!」說後轉向添丁嫂,「嫂子,中午就在妳家喝一杯好嗎?」 「我是一個女人家,不喝酒,也從來不準備酒。」添丁嫂冷冷地說。 (六十七)
-
青青子衿──憶母校
日前,經過民族路金城國中大門口,聽到同學們熟悉而又嘹亮的歌聲,此起彼落的校歌:「太武雄踞,莒光崛起,太平洋上鎮風波;自由堡壘,民主前哨,金門灣裡聽弦歌,延長義教,我校首辦,莘莘學子,獲益良多;精誠開國運,禮樂致中和,及時努力陶鎔研磨,莫磋跎。」不由得我也跟著節拍朗朗的唱合著,我會唱,我會唱,這是我母校的校歌。 離開母校距今已逾四十八年了,這首校歌唱起來完全不會漏詞,實在應該給自己按一百個「讚」!依稀記得讀金城國中時,那些師長、同學一張張似曾相識的臉譜及無邪笑語聲,旋又浮現在我眼前。 民國五十五年,我讀金城國中第三屆,那位猶如彌勒佛模樣的唐與程校長,是北方人(外省人),從大陸轉戰的退役將領,他那一口京片子的腔調,只要話一出口,都是同學們開心果的笑料,每遇禮拜一朝會致詞時,總是讓我們笑聲不斷,比如他說:「向國父遺像行三鞠躬禮。」把國父唸成台語的「雞母」,把唱國歌唸成唱「雞哥」,打死你說成「抽死你」,說十句北方腔調,我們幾乎聽不懂他一句,這就是我們當時和藹可親的校長。 教我們國文的沈雪娥老師,明明她是道地本地人,但看起來又像外省人,她每要講出第一句話,就會先來一聲口頭禪「砟」!至今讓我們無法忘懷,聽說現住大同之家,身體還保養得很健朗。教我們英文的楊清國老師,他主修工教,怎麼竟然教起英文來呢?楊老師是眾所周知的多才多藝,他做過鄉長、科長,從校長崗位退休,含飴弄孫之餘,暇時不忘普渡眾生,就差沒有歸依佛門而已,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曾有一段時間參與時下流行年輕人尬起國標舞來,寫作、出書、書法、佛法樣樣精通,還當過寫作協會理事長。另外教幾何的蔡新國老師,私底下我們都叫他「大頭國」,可不是嗎?他在戰地政務時期擔任「中正國小」校長,寒、暑假參與自衛隊訓練時,他頭大到鋼盔只能戴在半個頭上,你說好笑不好笑。他教學很認真,從未打過我們,唯一讓我們至今耿耿於懷的是罵我們那一句口頭禪:「豬啊!」或「混帳!」總是掛在嘴邊,有一次在某喜宴上我和他同桌,開玩笑的問他:「國中時你常罵我們「豬啊,王八蛋的,您還記得嗎?」你猜他怎麼回答:「如果當初不是我這樣罵你們,你們能有今天的成就?」說得我啞口無言。李榮文老師教我們化學兼導師,他是屏東農專畢業的高才生,在所有老師中李老師教學最為不慍不火的,溫文儒雅,臉上總是掛著笑容,亦師亦友沒有架子跟我們打成一片,記得他跟同校擔任幹事的許小姐(後來成為師母)你濃我濃拍拖得火熱時,我們常常拿他尋開心,他絲毫不以為意,如今也已經子孫滿堂,每每遇到時仍噓寒問暖,跟昔時在校沒什麼兩樣。 我讀的那班是「孝」班,男女同學各半,李瓊芳是我們班長,她個性好、功課好,娃娃臉,「笑口常開」是她的標誌,她對待我們男女同學都是一視同仁,誰說「男女之間沒有純純的友誼?」。還有黃秀中、顏綺人、黃碧鑾、趙旋治、徐敏英同學,記得那時我似懂非懂的在她的畢業紀念冊題上「小鳥依人」四個字,如今偶爾憶起時真是「好笑與羞愧不已」,不知她是否還記得,不然我可要羞愧地鑽進沙堆裡。 想當初女同學個個清湯掛麵,裙子不能超過膝蓋,男同學都是三分平頭,猶如少林寺來的小和尚,少男(女)情懷總是詩的青澀模樣,還是依稀可以找得到。官拜少將的張雙榮同學,做了幾天的少將,沒多久就退伍了,好像酬庸他似的。許逢禧同學,我們可是亨哈二將,最好不過了,羨煞多少旁人的眼光,我們幾乎是穿同一條褲子,到那裡都有我們倆的身影,放學後直奔書店瘋迷漫畫書,還有每當下午遇有自習課,我們幾個活寶偷偷地跑去看一場電影再爬牆進校來上課,如今想起來既好笑又樂趣無比啊!王世欽同學,什麼時候改成「王世勤」,養生得宜,完全不脫當年模樣,中校退役後,轉任教職也退休了,現旅居高雄,擔任同鄉會理事,退而不休,為鄉親服務,暇時還不忘搖搖筆桿,腦力激盪,賺點外快,毫不樂乎! 光陰如梭,歲月無情,四十八年一眨眼就過去,曾經一班三十六個小蘿蔔頭,青青子衿,是否都安然無恙?委實不敢去多加聞問,回想過往一切,三年同窗之誼,從他(她)們生活或團體照裡面,同學們笑顏是如此的童稚,顯現當時的青春是這般無敵。感謝親愛的老師們,也感謝曾經並肩三年在校園的大樹下一起共研的同學們,所謂:「相識是緣分」,「人也無不散的筵席」,儘管同學們個個在家含飴弄孫或相夫教子,但請都不要忘了曾經我們同在一起唱過這首校歌,歡樂甜蜜的時光以及那段無價的同窗情誼好嗎?
-
銳進
2015過去了,一直沒時間靜下來好好謝謝我對過去一年的總結,因為對於我來說一年是一個比較漫長的時間,如果要總結,一定需要比較長的時間去思考,去冷靜的回想,一如既往,我在真的不想把年鑑寫成了週記甚至日誌。 對於2015年的總結,我一直想用一個詞去總結,我從一個月前就開始想,想到現在其實也沒有想到一個很好的詞,就勉強用「銳進」吧,所以現在可以看出在過去的一年我是比較樂觀的,也的確,過去的一年我的變化還挺大的,對於一個每天都在認識自己的我都有這樣的感覺,這也是因為過去的2015年對於自己實在是不平凡的一年。 2015年,我陰差陽錯的在學校被委任了不少的任務,作為一名幹部,真的不敢說自己的能力有多強,真的不敢說自己有多努力,甚至經常也偷懶,但是我一直都誠惶誠恐,如履薄冰,很多時候作為一名幹部,我不是為了被服務同學的權益,而是為了自己的得體,但是就在這過程中我似乎又間接的為了同學在不斷的爭取權益,就在這樣一個混沌錯愕中我還是中規中矩的完成了很多事情,現在一年到頭,基本上該完成的任務也完成了,該卸任的職位也卸任了,我只想說我很累,有點想休息一下了。 2015年,中國大陸股市經歷大起大落,我也是在半途中坐上了這一輛雲霄飛車,不知道是幸運還是不幸,剛剛上車的我就目睹了人類歷史罕見的股市暴跌,太多的其中原因,其中的故事現在只要隨手點開新聞都琳瑯滿目,作為一名被宰割的新手,我不想也更沒有資格去對此發表己見,不過說起幸運的一點,五十年後我或許可以對著子孫說,在共和國的66年6月,爺爺我!滿倉! 2015年,我到處「揮霍」青春,帶著一群台灣同學和老師遊遍了珠三角,而在此之前我也用雙腳了一步步丈量著台灣本島,沒敢說玩得有多hight,有多深入,但是還是象徵性的把台灣絕大部分的縣市都逛了一遍,說實話這其中的象徵意義大過收穫的,但是對於一個前一天在對岸夢想破碎的人,這一段時間真的是最美的散心。 2015年講到這裡突然又覺得是如此的平凡,人越長大,發現自己越渺小,以前我的年鑑總是在最後把過去描述的如此波瀾壯闊,以至於現在我偶然翻看,都驚覺一身冷汗,但是我又覺得這才是符合「銳進」一詞,一路之中懂得取捨,學會欣賞,明白珍惜。 2015年,我常常惶恐不安,不是自己有愧於某人某物,只是身在對岸,回首看著大陸的變化,看得愈發清楚,便有「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意境,而這片生我育我養我的土地正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在被互聯網加速的地方,一個被創業交織的國度,一切的轉變都是如此的理所應當,可能一覺醒來世界就脫胎換骨,如果有人懈怠,可能一夜白頭,奄奄一息。不敢說著已發生或正在發生的一切,是否有利於自己,但是這一切真真切切的逼著我不斷進步自己,真的不是自己多麼有為,而是自己實在太無為,才倍感惶恐,那些每個男生年輕時征服世界的妄想,此刻變得自己要加速,先不被世界征服。 此刻,大學生活突然發覺接近半程,恍然大悟,過去的時間我發現我和很多大學生一樣,渾渾噩噩,或醒或醉,偶然會從夢中醒來想去奮起直追,卻又奈何魔鬼壓床,眼睛一閉又是一個晝夜,恍惚中我的大學已經溜去了五百個日日夜夜,這過程恍如昨日,經歷的事情好如五百春秋,不忘陪我走過的每一位你我他。 2016年來了,新的一年我有很多願望,我希望經歷2015的狂妄後,我可以從容不迫,希望經歷2015的起伏,我可以波瀾不驚,2016時代的變遷註定會更加劇烈,注定世代交替後必定會留下一部分人,會淘汰一部分人,我努力,我努力不讓自己被淘汰,看似實在無奈的抉擇,也是年輕才獨有的抉擇。 我要如何做?閆紅說:「每個人能擁有的只有自身、自身的現在,而一個只做有建設性的事情的人,永遠持有最好的現在,再由這些現在,攢成最好的未來。」
-
澄海波瀾--我的油彩獨白
他是一個心思澄明的擺渡者,在洶湧的畫海上,波瀾不驚地,穩健的航行著,他是台灣畫壇上,不朽的巨星,縱使遭受政治迫害而殞落,但他的風骨、精神與其畫作,依然閃耀著巨星的璀璨,燦爛地令人目眩神迷,他是陳澄波。 我是個藝術門外漢,從小的美術課,從來沒拿個甲,但是,我看了陳澄波的畫作,居然萌發了藝術鑑賞力,膚淺些的說法,我覺得它們很美,說不出太多的道理與理論,因為大師何需人評論?他早已不朽,哪容後人指摘?我只能稍稍說說心得,陳澄波的作畫範圍廣泛,技巧已無須贅述,我特別有感觸的是「故鄉」意念,也就是他對故鄉-嘉義的畫作,嘉義公園的恬淡,綠葉成蔭,丹頂鶴悠遊於水中,大自然的生機,躍然於紙上,另一篇同樣描畫嘉義公園,但此篇畫作偏重於景,人們圍觀看著猴子,但猴子們卻流露出,慵懶自在的姿態,完全沒有籠中囚的侷促,畫出了人們與動物之間,和平共處的溫馨畫面。 嘉義街景中,街道上,大樹蔭傍著商家,人們,稀稀疏疏地,走在街道上,緩慢的步調,是現今身處水泥叢林裡的我們,難以想像的情景,整篇畫作裡的人們,雖是零落,但卻不冷清,照著自己的步調生活著,何其寫意的人生啊! 而在嘉義街中心裡,全然走出了嘉義街景慵懶的步調,人們開始多了起來,為了生計去奔波,賣小吃的攤販、與彈珠汽水相映成趣,老街的懷舊氣息,濃厚地藏在畫裡,除了扎實的繪畫技巧後,我更看到了陳澄波充滿感情的筆觸,巧妙的勾勒出故鄉的轉變,透過他的畫,後人何其有幸,能見證老街曾經的繁榮。 陳澄波用他的激情,度過了不平凡的一生,雖然終局令人錯愕,但他對生命的態度,值得我們現在的年輕人學習,尤其是「無夢年代」,透過陳澄波的畫作,或許你能找回作夢的激情,以及築夢的勇氣。
-
【小說連載】島嶼天青
孫麻子沒事時就在村子裡閒逛,不多久,就把這個村落的百來戶人家摸得一清二楚。一旦那一戶人家有祭祀,他總是先在門口逛逛,到了中午人家開始祭拜先人時,再藉機進去和女主人哈啦幾句,而後盯著供桌上的菜餚,嬉皮笑臉地說:「嫂子,妳的烹飪功夫真要得啊!煮這麼一大桌菜祭拜祖先,妳的孝心太讓人感動啦!中午就在你們家喝兩杯,妳看怎麼樣?」 無論言者是有意或是玩笑話,善良好客的島民,鮮少拒人於千里之外,總是客氣地說:「好啊!」如此的回應正中他的下懷。於是他二話不說,就一屁股坐下來等候,除了要吃、要喝外,當兩杯黃湯下肚,有時還會趁機伸出狼爪,吃吃婦女們的豆腐。然而,即使受害者內心有怨亦有恨,則是敢怒不敢言。但如此地縱容他,卻也增加他氣焰的囂張和有恃無恐。 添丁哥忌日的那天,原本家徒四壁、三餐不繼的添丁嫂,為了紀念亡夫,除了下海剝了一小碗海蚵外,也託人到市場買了半斤五花肉及一塊豆腐。她用老方法炸了一大盤菜丸子,炒了一盤大蒜、五花肉和豆腐,一大碗含湯的高麗菜,另外煮了一小鍋冬瓜湯和大米飯擺在供桌上,等待正午燒香請添丁哥的靈魂到人間進食,然後燒些紙錢讓他帶到陰間去花用。 雖然孫麻子的惡行惡性她略有所聞,但在她的想法裡,或許他挑的是生活較優渥的有錢人家。因為每當其先人忌辰,他們總會準備一桌豐盛的菜餚來祭拜祖先,然後一家大小打打牙祭。孫麻子有一對銳利的眼光,找上他們是不會有錯的,絕對有得吃、有得喝,保證酒足飯飽。(六十六)
-
老店之魂
這根樑柱已百歲多 遭受過暴風雨的洗煉 也飄洋過海 始終屹立不搖 如今風平浪靜卻飽受 螻蟻啃蝕脊髓 喋喋不休又嚷嚷擾擾 甩不掉沉冗包袱 殘酷與現實的夾縫 這根柱子已經累癱了 薪火相傳的不再是魂魄 而是內耗攻訐 不曾憩息 柱子吶喊卻也萬念俱灰 怯懦的螻蟻總愛血雨腥風 卻不敢奮力一搏 安逸與貪婪賭注 造就了見風轉舵的迷失 那個茁壯勇毅精神去了哪? 君不見樑柱隤屺大廈將傾的厄運嗎!
-
洪流
一點一滴 匯聚而成 旅行到千山萬谷 是安靜的孤獨 看不見 看不見 是哪兒的盡頭 前世的牽絆乘著今世的思念 洪流行走處 不殘留一抹痕傷
-
當我踏上吳哥窟
金邊的體驗: 柬埔寨「吳哥窟」,這個只在地理課本裡及相關訊息上讀過的名詞,感覺似乎是很遠古的地方。民國90(2001)年的春節過後,電視廣告上打出了2月5日起,五夜六天的柬埔寨「吳哥窟」之旅,懷著好奇的心境報名參加。 柬埔寨當時剛由共產主義國家轉型開放不久,落後台灣幾十年(約台灣的五、六零年代階段)所以一切都還很簡陋。當時去吳哥窟的觀光客多半是散客,西方面孔似乎比東方面孔多。我們七十幾人的旅遊團把一個小型機場的候機室塞爆了,落地簽證通關手續的辦理讓那幾位機場人員忙翻了,等了好久終於可以入境了。聽說我們這一團是他們開放觀光以來人數最多的旅行團。 我們分乘二輛在當地該算是不錯的遊覽車(有冷氣ㄛ),浩浩蕩蕩的開入柬埔寨首都金邊,沿途馬路車輛很稀少,更沒那障眼的高樓大夏,最讓我感到好奇新鮮的是沿路上只要有圍牆的地方,就會看到牆邊擺上一張大椅子,牆壁上掛著一面鏡子,這就是他們的「路邊理髮廳」,跟當時處在台灣進步文明的社會對應下,真是太新奇了。我懷著劉佬佬進大觀園的興奮和好奇心來探索這個對我們而言是倒回「時光隧道」幾十年,生活很慢拍、很窮困、很悠閒的陌生國度。 接著我們又看到路途上有許多擺設攤販,賣著用保特瓶盛裝著一瓶一瓶像黑色飲料的,結果導遊說那是路邊「臨時加油站」!還有他們一般所謂的「計程車」就是台灣早期舊式的八十西西機車,把後座拆掉,再放上較長的墊子好讓客人坐。 這種機車式的「計程車」滿街跑,來回載本地客,鮮少有像我們這裡樣子的計程車。另有一感覺很特殊的高腳人力三輪車;我們的行程時間上一直沒有讓我們有機會乘坐,我很不甘心放棄,一定要讓自己坐坐看,否則我會帶著遺憾回台灣。這種三輪車是乘客坐在前面一個凹型的坐箱裡,車夫在後面踩著好高的腳踏車推著前進,很新鮮的體驗,搭配沿路的簡陋平房矮屋,似乎生活在90年代文明科技時代的我們,很難去想像那整體的畫面。 我們下榻的台華大酒店在那裡算是高級的住宿了,早餐中西式皆有,而且很豐盛。第一天我把桌上剩餘的餐點用雙手盡量拿,顧不得「觀光客」的國民形象,懷著像小偷的心情,把食物帶出來給外面那些面黃肌瘦、衣衫襤褸,甚至全「寫真」集,眼中泛著一股祈盼神色的小孩們吃,他們又搶食,又相互推擠,我看在眼裡一股心酸油然而生;想想我們生長在台灣多幸福,我們的小孩多「好命」!而那些孩子可能一輩子也吃不到我們吃剩下來的那些食物的美味。 第二天我索性大方一點,跟服務生要了幾個塑膠袋,把桌上剩下的好多早點全包了,鄰桌的師姐有人跟進,服務生懷著疑惑的眼神看我們(台灣旅客的形象!)後來他們了解之後,第三天主動的把塑膠袋發給我們,讓外面那些飢渴的孩子們都能分享一下食物的美味。 說到吃的,我們在住宿飯店吃的是台灣九零年代級的早餐,但是午餐可就跌回六零年代阿嬤式的餐食了,從第一天到第三天午餐,都在百樂門餐廳用餐,可能我們是「素食團體」,真的考倒他們的廚師,或許尋找素料不易,第一餐端出來的是沒什麼點綴的麵線湯、炒土豆和一些台灣早期式的菜色,大家都看傻眼了(我們是觀光客ㄋㄟ),這時師父出聲音了:「要惜福、要吃飽、要感恩!」 第二天還是好硬的炒土豆,菜色沒多大進步,大家可能嘀咕在心裡不好說,直到第三天擺出滿桌豐盛的素食大餐,大家眼睛一亮胃口大開,真難為餐廳老闆的用心良苦了,他向大家道歉說,因為餐廳缺乏做給這麼多人吃的素餐經驗,所以委曲大家了。百樂門餐廳老闆是個華僑,人很和善客氣,而這裡的餐廳和飯店多半也都是華僑經營的。 在這一趟行程裡,我們還去了一所很大的孤兒院(約有二三百位孤兒),我所準備要送給小朋友的東西,還有行程中和我「同床共枕」的師姐,她告訴我,她自己會裁縫,出團前她也趕做了五件衣服帶在行李箱裡,也想送給孤兒院的小孩。因為我已經在路途中發了一部份給孩子們,所以數量不夠,其中炫麗的彩繪貼紙本來是一整套的,小孩實在太多了,而且他們用搶的,我都快招架不住了,還好導遊看到來幫忙,叫他們全部蹲下來排成三排才給每人一張,這小小一張璀璨炫目的貼紙,對他們來說好開心,太新奇了,讓我也感受著他們那一份興奮和喜悅。 在孤兒院裡看到的小孩,沒有一個是胖的;營養不良、眼眶凹陷、一層皮包骨的比比皆是,有些還是殘障。師父帶著大家為他們念經祈福,有些師姐看到這些孩子的模樣難過的流下淚水。真要感謝董娘容師姐在這一切都不太孰悉的國度裡不拒困難,盡力的安排這一次的孤兒院參訪,感謝師父慈悲帶領眾人慰問孤兒院發起樂捐行動;折合美金三千多元的捐款(約台幣十幾萬),是大家的一點微薄心意,這筆錢在我們這裡可能不算多,可是對他們孤兒院算是一筆很可觀好用的捐款了,院長和裡面的人員對我們再三的感謝。這是我們這一趟行程去得很有意義的地方。佛教講求「慈悲為懷」,能有機會在這麼困苦的地方即時行善,盡一份棉薄心力,是令人欣慰的事,也讓我們這一趟旅行平添見識和對人生「命運際遇」不同的感觸和體會。 造訪吳哥窟: 第三天我們由金邊搭乘飛機轉往吳哥窟,在進入吳哥窟前遠遠便會見到高及七公尺的大石城門上頭,四面都刻著加亞華爾曼七世的面容,唯與印度教不同的是,此乃象徵眼觀四面,耳聽八方的佛菩薩。每一座塔的四面,都刻有三公尺高的加亞華爾曼七世微笑面容。軒昂的眉宇、中穩的鼻樑、熱情的厚唇、慈祥的氣質。國王的微笑反而勝過建築本身的宏偉,而成為旅客最深著的印象,無怪會被其後代子孫尊稱為「高棉的微笑」。 大吳哥城是由1181年登基的加亞華爾曼七世(JayavarmanⅦ)所建,這是一位虔誠信奉佛教的國王,他所留下的吳哥都城遺址緊臨小吳哥,是一處被長達12公里城池所包圍的城市。沿途中我沒有太多的時間細看,只好用十卷底片記錄下每站的景緻。 在五夜六天的行程裡,我們參觀了大皇宮、銀閣寺、勝利紀念碑 、遊湄公河、波布罪惡館 、萬人塚、吳哥窟……等,很多不同風格的旅遊名勝及寺廟,其中最令人稱奇的當然是大小「吳哥窟」了,尤其是小吳哥窟。我參加的是一個宗教旅行團,包括領隊的師父和親自帶團的旅行社董娘,都是第一次踏上傳說中「外星人」所建造的「吳哥窟」尋幽探古。吳哥窟是一千多年前的宏偉建築,曾經被說在地球上消失了幾世紀,後來又被法國探險家亨利‧穆奧(Henri Mouhot-於西元1860年)再度發現被高大野生叢林掩沒幾百年的古老吳哥窟建築,將其記載於「真臘風土記」裡。 被列為世界七大建築奇景之一的神秘吳哥窟,精巧雕琢奇特宏偉的建築,別說是一千多年前的造物,就算是以現代文明的科技設備,都令人很難想像那些大石是怎麼堆砌上去的,沒有吊車的年代裡,在那麼高的地方建築皇宮和寺廟,真的很不可思議!難怪會被懷疑那是外星人的力量所建造,簡直像高聳於半空,總建築群佔地24公里長,寬約8公里,中心塔的高度達65公尺,大約相當20層樓高,是山形廟的最高峰。城內精湛雕琢,一磚一故事,一瓦一神話,整座長廊石牆的精美雕像真令人驚駭「嘆為觀止」。 吳哥窟是高棉吳哥王朝全盛時期所遺留下來的不朽宗教建築;全城雕刻之精美有「雕刻出來的王城」美譽之稱。沿著那近乎九十度、陡峭狹窄的階梯步行上城,讓許多人不敢站著走,手扶階梯半爬方式不敢回頭看,有人「望而卻步」不敢上去,下階梯時緊拉繩索,腳底發麻「皮皮蔡」。 吳哥城的奇觀建築、精湛雕刻,深刻的描述當時真臘國的繁榮及昌盛(高棉古時稱為「真臘國」,因長期的戰爭和內亂致使國家衰敗)。 依記載,法國探險家亨利‧穆奧(西元1860年)憑藉「真臘風土記」的記載,手持砍刀往叢林深處前進。越往密林深處走去,亨利的心情越是激動、小徑越來越難辨認,腳踏著地面上厚厚的腐葉,兩旁是密密麻麻的灌木叢,與那些向上攀拔的藤葛糾纏在一起,最後亨利與當地嚮導們,終於隱沒在深邃的灌木林中。 嚮導們的砍刀不斷的向周圍叢林揮舞著,砍刀與堅硬物的碰撞聲,響亮的震撼彼此,砍刀砍在了被樹根與藤蔓緊緊包裹著的一塊巨石,拂去巨石上糾結的藤蔓及亂葉,竟然發現巨石上刻有文字,他興奮的感受到那消失已久的古文明,再向前一步,或許就能看到它真實的原貌。 一群人興奮的加快腳步前進,往前走亨利看到了東倒西歪的門柱、斷裂的門樑、幾座倒塌的佛塔、塔上精緻的雕刻,突然間腐葉舖成的道路尖硬了起來,當時朝霞正映紅著東方的天空,異常雄偉的群塔塔尖映入亨利的眼中,隱沒已久的「吳哥文明」再度重現於世人眼中,依舊發光、發亮。 前陣子師父再度帶領信徒參訪吳哥窟,也去了孤兒院,但我不在照片裡面,那每張景象都那麼的熟悉,都曾經有我踏過的足跡,張張都勾起我十幾年前的回憶,藉此也促使我將這篇探訪神秘「吳哥窟」旅遊記述文章定稿,相信現在的金邊及吳哥窟應該進步許多了,階梯也做好了安全措施。能去造訪吳哥窟古文明的奇觀建築,真的讓我感到此生有幸,此行不虛。
-
老鼠怕蚊香
老媽一向排斥蚊香,認為它有礙健康,所以夏天時寧願「輕搖小扇撲流蚊」,也不肯輕易點燃那星星之火,即使登革熱肆虐時,她仍堅守到致死病例一日一日攀高,才不得不在前後紗門點上一盤,但晚上八點後準時「熄燈」。 但這日,她從樓上下來,興沖沖的說:「我想到了,老鼠怕蚊香。」 啊!有這回事? 雖然沒聽過這理論,也沒人贊同附和,老媽仍毫不猶豫的點上蚊香,而且很慷慨的燻上一晚,為什麼這麼大方?實在是鼠先生太猖獗了,再不給點顏色,牠還真以為蜀中無大將。 不過,牠也真的一身絕學,能飛簷走壁,一旦原來的路徑被堵住,馬上另闢蹊徑,三兩步就攀上高牆,不須助跑,沿途也不躓跌,遇上石棉瓦,微縮小腹便穿簷入室,簡直身輕如燕哪,即使溝槽縫隙都有報紙看守,在鼠先生利牙之下也必是粉身讓路,徒留滿地碎屑。 此外牠堅拒利誘,圍堵無功,只好誘捕,用捕獸夾,「太殘忍了。」馬上有衛道人士反對;用老鼠藥,「死在哪裡都不知,影響衛生。」一陣討論,最後捕鼠籠勝出。至於餌呢?麵包,不上鉤;加重口味,香蒜麵包,不為所動;臘肉,勞而無功;香腸,夠香了吧,抱歉,只來了一群螞蟻,鼠先生依然過而不入,真懷疑牠連「辟穀術」都修練成了。 僵持了幾天,只見牠依然在家中四處橫行,偶然與之狹路相逢,鼠爺完全處變不驚,毫無懼色,除非兵臨城下,雙方相距在三十公分以內,牠才施施然轉身,優雅撤退,如果乘勝追擊,牠必遁入櫃下、桌腳,除非有翻箱倒櫃的打算,非拼個「鼠去人安樂」,否則即使身為萬物之靈,也只能咬牙切齒徒呼負負。 其實這不是家裡第一次鬧鼠患了,為了防鼠,平常我們把米、麵粉或其他乾料放木板床下,拉門一關,穩穩當當,鼠輩再如何厲害也不致鑽得過厚實的水泥牆,哪知這天拉門一開,赫然發現白米灑了一地,米包裝袋傷痕累累,不會吧!四壁完好,拉門嚴絲合縫,連隻蚊子都飛不進,鼠先生怎麼辦到的?就算縮骨功也不可能呀,真該裝台監視器探個究竟。 遇上這般武功高強的對手,我們除了投降,好像別無他法了,當我們決心接納牠成為家裡一員後,奇怪,牠竟然安份,不再出現擾人了,難道鼠輩也有靈性?善哉! 過一陣子,大家發現客廳怎麼老有股味道,是附近工廠排放廢氣吧,不像,一離了客廳就沒異味啦,那是……死老鼠!有人想到鼠先生,牠真的好幾天不見了,這一提,大家忙分頭找,卻始終不見蹤影,可是味道持續,找了半天,終於沿味找到了屋角一個大陶甕,裡頭盛了水插上幾株半人高萬年青,翠綠油亮,是客廳最美的風景,吸吸鼻子,沒錯,味道來自甕裡,可是前陣子才換水呀,倒出一看,那真是驚悚的一幕,眼前是一隻浮腫變形的鼠屍。 約莫過了半個小時,大家才勉力鎮定心神,開始「追悼」鼠先生,不解牠何事想不開,要投水尋短。 只有媽媽獨排眾議,她很肯定的說:「不是自盡啦,是讓蚊香燻暈了,失足落水的!」
-
思念
小窗獨倚 思前顧後 簷前雨滴點點愁 落葉片片 是誰轉世的魂魄? 吞不下情愛的苦果 解不開執著的枷鎖 思念在你我之間 輾轉奔波 搖曳燭火 提筆將就 蒼白畫紙倩影留 儷影雙雙 豈知此生情分薄? 幾度人間花開花落 人生不過電光石火 殘風冷雨再回眸 共嚐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