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短篇小說】 歹命人
回想剛結婚時,在「新烘爐、新茶鈷」的驅使下,元富對性的需求是相當強烈的,也讓她真正享受到男女交媾的性愛樂趣。甚至志清尚未滿月時,他就忍受不住壓抑的性,急著和她親密,想不到竟在月子裡讓她懷孕,才會年頭生一個,年尾又生一個。如今歡樂的時光已過去多年,她寂寞的心田何嘗不需要滋潤,何嘗不需要灌溉。然她卻是一個傳統的女性,豈能隨隨便便跟男人上床,唯一讓她欣賞只有福生哥一人,可是他竟然不懂她的心,的確讓她感到失望。莫非他生理上有問題,才會對女性不感興趣,但這只是她的臆測而已,沒有親身體會是不能亂下定論的。 然而,當她諸事感到不順時,太陽竟然打從西邊出來,命運也在驟然間翻轉,出現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奇蹟。鮮少寫信回家的志清,突然寄回新台幣五十萬元,要她整修古厝。而且兄弟倆還準備待古厝修葺完成後,返鄉宴請村人和親朋好友,就如同「番客」從南洋回來一樣。孩子的舉動,不禁讓她大吃一驚。五十萬元對她來說可是一筆天大的數目啊!難道是孩子在台灣發了財,還是中了獎券或彩券,總不至於是偷來的或搶來的吧。於是她趕緊把這則好消息告訴福生哥,並把信和支票拿給他看,而福生哥卻半信半疑,久久才說: 「秋霜啊,汝行運啦,囝兒總算出頭天啦!五十萬箍毋是一筆小數目,一定是志清佮志勇兩個兄弟仔佇台灣搰力拍拚趁來的。」 (二一)
-
當 代 人
碰上疫情,不得不讓實體課程變為線上,遠距增加了距離感。我現為新聞領域的大學生,課程皆實施線上教學,其實不太方便,畢竟著重討論和思辯,但在教授與學生仍摸索課程模式和關係時,唯獨「看的方法」這堂課,完全不影響我上課的熱忱和專心程度,且教學品質也未受影響。 「看的方法」這堂課的老師為紀錄片導演楊力州,原先形式採實體教室播放紀錄片,再進行座談和問答;遠距後,觀看的影片數量變多,但時長皆較短,老師講述的次數變多變廣,我認為這樣的形式,是我身處在「當代」社會下的一種體驗和演變,從未想過自己能在有生之年碰上疫情,導致課程大調度,雖然略為不便,但我仍想像這樣的新型態模式。 有兩部令我印象深刻,為《鴉之王道》和《怪咖系列》短片。先談《鴉之王道》的背景,這是一部實驗性、內容強烈的短片。老師說到1988年是微電影尚未發展的年代,因為好奇所以詢問了父母,發現他們對實驗性短片的觀感,相似於微電影,而其概念又源自於「廣告」。他們的印象中,當時開始陸續出現許多有劇情、時間較長的廣告。其實完全可以對照至今,現在也有諸多廣告採取相同形式,不過當然更加多元。我特別上網搜尋,看見風傳媒有一篇報導統整了2018年最成功的五支YouTube廣告,其中「小時光麵館」是我也看過的著名廣告,描寫客人與麵館的故事,完全不同於一般行銷食品,會將商品、Loge放好放滿,反倒前面都在鋪陳,利用唯美畫面搭配旁白說故事,最後才出現統一麵的標章。形式非常令人印象深刻,不論對商品的行銷助益有多少,至少能確定,實驗性的拍攝手法深植廣告、電影、戲劇或當今日常周邊。 大概了解背景後,回過頭看《鴉之王道》這部短片,導演從台北街頭、電箱等處出現的塗鴉,挖掘創作者與動機,且探索、展現出塗鴉與時代交會的意義。「塗鴉是血液或本來就應該做的事情。」街頭塗鴉創作者鴉王(簡稱)這句話,令我思考許久。他的繪畫風格大膽、強烈,利用噴漆及畫筆,在台北鬧區的牆壁、電線竿等處揮灑色彩;片中,路人對他的畫作觀感不一,有人認為是趣味、藝術,但更多人認為是種反骨、恐嚇性的象徵。對我而言,此為一種表達,新型態的畫作與制式的設施相互對應,像是一種符碼,暗示著這個時代已悄悄產生變化。對應短片趣味性地開頭,被攝者將這些街頭塗鴉,稱為「外星人」的傑作,口語滿是詼諧和趣味,我想,被攝者並不希望有人真要探究源頭和動機,似乎是想讓社會的流動感、神秘感得以延續下去。 以我自身經驗思考,塗鴉是每個人的天賦,不論使用的媒材是否為畫筆,人們與生俱來就會「生產」出一些圖像和故事,只是隨著成長,塗鴉這種隨意、沒有邊界和規則的行為,逐漸被社會化埋沒。所以我挺認同,人在成長時,某種程度也在經歷退化。社會追求固化、安定,學校即是典型固態社會下產生的機構,美術成了一門課程,諸多事物和天賦都被制約,好像搞得任何事,都得使用一套形式才能在人生旅途中通關。我出生在民情單調的離島,發展和城鄉形象的塑造、演化相對慢,街頭塗鴉更是極為少見。直到我小學畢業典禮,第一次到台北西門町,看見滿滿人潮和繽紛密集的商家,才真的大開眼界;我同時也注意到街頭塗鴉,當時走下遊覽車、映入眼簾的是一棟充滿繽紛塗鴉的高樓商家,因為對於房子成為「畫布」一事太新奇,甚至與同學和房子合影。對當時的我而言,那是種潮流、繁榮的象徵。 但隨年齡增長、獨身來到台北後,才發覺那曾經認為「酷炫」的塗鴉,好像並沒那麼標新立異,反倒有股孤獨、孤身掙扎的感受。短片裡有句鴉王說的話令我印象深刻,「簡體字像是不被理解的年輕人,你看得懂,但又覺得哪裡怪怪的。」他的塗鴉有時會摻雜簡體字,多數路人的觀感皆為不以為然,像是簡體字早已被眾人習慣,可攸關地域性或政治立場,又覺得簡體字與繁體有著妙不可言的差別,就算我接受、與它共存,但並不代表我完全的接納這個「與我不同」的存在。這種感受應該多數擁有自我意識的年輕人也有,畢竟身處在變化迅疾的時代,卻被無數傳統和僵化的框架制約著,處於兩難間的年輕人,總有感到同溫層狹隘、沒辦法融入群體之共感。當我憶起這個感受,突然間覺得那些塗鴉倒挺真誠,在冷清街道上添加一點自己的情緒,也不期待多少人能看見和理解,就是想以塗鴉顯示自己存在,並證明這個時代正在轉變。 談到時代轉變,《怪咖系列》短片皆符合新時代的風貌,此系列尤以〈多肉女子的存之道〉令我印象深刻。從早期乃至當今,人們皆難以接受群體間、有一個體與大家「不同」;小學時期,班上就常有因為長相、身材而被霸凌的同學,當時其實也不懂什麼叫討厭和排擠,就知道他好像跟別人有些不一樣,但卻從未想過,我什麼時候和別人「一樣」了?每個人都是獨立個體,這已是老話重談,但得保有並實踐這個概念卻非常難。 記憶很深的是國中,當時算是兒童進入青春期,開始堅固自我意識等人格的重要階段,卻也滿多人在此時迷失和誤入歧途。當時的霸凌很猖獗,討厭一個人也沒什麼理由,昨天是朋友、今天變敵人的戲碼幾乎天天上演;班上有一位矮小、身材有些肉感的女孩,她的身上總散發一股刺鼻味道,可能因家庭導致他的衛生不良,其實大家都知道這點,但就是有一群人仍抓著這點欺負她,幾乎每天都能聽見污辱的字眼,評論身材、氣味和家庭,兩三天就出現動手動腳,需要靠老師和家長進行調節。現在回想起來,不知道她的心該有多堅強、受多少傷,才能撐完國中那三年。 現在的教育總說,要培養每個人的差異和特長,但當學生滿懷期待和信心邁向社會時,職場卻又不願接納獨特的個體,使富有自我的靈魂,再次回歸順從與單一。也許這就是新時代人們的挑戰,沒有人天生就願意故步自封、限縮自我發展,但現實又是無奈;每當我看著心智年齡較低、保有天真無慮的個體時,都會羨慕,卻又替他們惋惜,因為這樣的條件未必只有小孩,像我的家庭中有自閉症的親人,每當看著他天真爛漫的笑,不知人間煙火的模樣,心中真的滿是快樂地無奈,聽起來可能有些矛盾,但這確實就是一個無解的情緒。一方面替他開心,因為他不了解這世界充滿負面與歧視,面對他人惡意的嘲笑和排擠,他只會以為別人也和一樣、正開心地生活著;另一方面即為多數人皆可猜測到的,他該如何在這混沌社會生存呢?不懂複雜的人際關係、情緒,該如何「安逸地」生活呢?他從小到大,受到的欺負不在少數,很多時候都是親人替他抱不平、感到悲傷,但他卻總笑嘻嘻地安慰著父母,這股傻氣,到底是禍還是福? 社會上除了有身心障礙者等明顯需要幫助的族群,連只是身材、外貌與他人具差異者,都成為了「弱勢」一群。這群人的痛苦可能更加龐大,因為他們有清晰意識、明確知道自己受到排擠和欺凌,此時不免會否定自我,這也是我看〈多肉女子的存之道〉最悲傷的感觸。我也曾因身材而自卑,但事實上我的BMI在正常範圍間,只是因為同儕間有一套對於「美」的定義,使我非常自卑,常在鏡子前看著自己的身體,唾棄並感到失望,因此忽略自己的獨一無二,一股腦地希望成為大家眼中期待的模樣。現在回想起來其實挺徬徨,且替自己抱不平,現在較成熟後才明白,美的形式各式各樣,就算追求體態,也能在磨練、改變過程中,展現不同模樣的魅力。 我覺得不論紀錄片短片還是文字等形式,都能從中看出時代的變化,各種媒材皆在進行「表達」,各個創作者利用被攝主角、故事角色,傳達人們與社會連結的改變、演化;像我認為,當代電影越來越著重科技、心靈層面的內容,事實上,反應了當代人們認為當今社會何謂「重要」,與未來的發展走向。我挺慶幸自己能身在這不斷摸索且推進的時代,希望有朝一日,社會能真正落實平等與包容,人們能更加展露自我人格,讓個體的樣態更加多元。
-
祈
葉子, 如果也有生老病死,那麼今天你看到的它正處於哪個階段? 生,有無常和有常存續。 老,是歲月凋敝的刻痕。 生命, 在晨醒與呼吸間開始靈動……。 生活, 每一天在撕去一張張的日曆裡逐漸老去。 是否, 有著隱藏某處的天使在默默地揮動魔法棒, 點點滴滴的刪除所有可能的老病死……,讓白雲蒼狗沒有經常,讓藍天白雲可以常存。 在明朝破曉,風仍徐徐的日月循序下,祈,期許成真。
-
學習這條路上
從小我就是家裡比較喜歡念書的小孩,文靜而乖巧,那時大人們囑咐我要好好念書,我便聽從他們的話,放學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寫作業,考試前也一定會寫上一回測驗;從國小一直到高中的參考書,幾乎每一頁都是寫滿的。那時候的我,理解力不錯以外,加上願意用功的性格,成績一直都在中上程度。一直到高中畢業後,我才對於「吸取知識」這件事,有一些不一樣的看法。 我在念大學時,認識一位北一女資優班畢業的學姊,當時她加簽了我們系上的一門課,她大學時念二類組(與物理相關),而我們上的這堂課是三類組(與醫學相關)的內容。課堂上,我似懂非懂地聽著教授的授課內容,然後寫下老師講過的內容在上課講義上,而正當她詢問我某張講義一些問題時,我發現我不僅回答不出來,而且完全沒想過她的這個問題。望著她下課起身去請教教授的背影,我思考著我們學習知識的方式是不是有些不同。這使我回想起:上大學後的我總有個很深的體會──當沒有測驗卷檢視我的學習成效時,我便不曉得我是否真的有念熟一個範圍內的書本知識,而當考試成績出來後,才曉得自己並沒有融會貫通。或許這就是大學與高中十分不同之處:上大學後,教授賦予的知識是很廣泛的,多數時刻必須自己熟讀,而因為準備時間不夠,所以必須安排念書時程,才能在短時間內讀懂上百頁的書本內容,尤其許多時候要面對自己不熟悉的外國語言。我想,讀研究所更是如此,研究生不僅要對你所涉獵的領域了解,還要設想一些問題、訂下你想做的研究,再用有系統、有效率的方式做實驗或調查,接著統整與歸納。 從高中畢業後的學習路程,就不會有求好心切的老師在黑板上寫下許多整理與重點,有時候要想方設法地看懂老師在黑板上或投影片上寫的潦草字跡,當老師跳過沒上的內容時學生也只能照單全收,因此,「主動學習」、「時時審視自己念書的方式」都是十分重要的事情。在念大學時的我,因為學習得十分吃力而有所挫折,最後是透過結交摯友、參加社團,來謀得繼續求學的勇氣,也不容易地從大學畢業了。但是儘管現在的我已經得到了我的第一份工作,我仍然覺得自己的專業知識學習得不夠,因為知道自己並沒有那麼聰明,沒能夠吸收我所念的書籍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知識,所以更覺得需要時時複習書本內容,並尋求各種方式來找到最適合我的念書方式。為此我上網找過許多資料、看一些前人分享的技巧,目前也還正在摸索、調整自己的學習步調。有一個能夠鼓勵自己的理由是──幸好自己沒有被曾經求學遇過的挫折所阻撓,儘管重修過某些大學的課程,仍然沒辦法熄滅我對學習的熱忱,或許這便代表著:我是真心地渴望知識,非為了考試、為了就業謀生計。若學習是為了自己,那麼成績不好也不該覺得對不起自己,因為我還正在學習的路上,孜孜不倦。
-
【短篇小說】 歹命人
有時秋霜不禁想,如果當年被元富傳染到肺癆而不去醫治的話,或許早已到陰間和元富作伴了,現在也不會為兩個不肖子而煩惱。而這兩個孩子,可能是父親早逝缺少父愛,或是自己沒有把他們管教好的緣故,才會變成不服管教的浪蕩子,這是她料想不到的。自己除了自責,也要負起最大的責任。孩子一走,往後的人生歲月,勢必要成為無依無靠的孤單老人,真是情何以堪啊! 福生哥是一個謙謙君子,兩人相處時都保持一定的距離,未曾對她說過一句不得體的話。即使她歷盡滄桑,但她自信自己的容貌和身材,都不會比同齡的婦人遜色,難道福生哥看不出來?當元富死後她寡居期間,福生哥經常到他們家噓寒問暖,可是為什麼不對她有所暗示。尤其玉卿嫂已賭氣回娘家,長年沒有女性陪伴,難道他不寂寞?壓抑的性不想發洩?如果兩人能在一起生活,不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麼?想必她會以當年服侍元富的一顆誠摯之心,來服侍他的。 (二○)
-
讀秦立彥譯《華茲華斯抒情詩選》
畢業於劍橋大學的英國浪漫主義詩人威廉.華茲華斯(William Wordsworth,1770-1850)一生有許多優美的抒情詩,流傳一百七十餘年而不衰。他的詩激盪著時代的旋律,與雪萊、拜倫等齊名,也是湖畔詩人的代表,在英國文學史上占據了顯赫的地位。詩,是他生活的藝術折射,也飽含著最純真的感情;基調儒雅而細膩,節奏輕盈,能開啟心胸與思想,讓人重新獲得心靈力量。 而秦立彥將其抒情佳篇集中出版,這無疑是對華茲華斯詩創作的新貢獻。此書最突出之點,是譯者本身也是學者、詩人,因此,她在翻譯上特別注重韻腳,以體現原作詩美的意象和意境,能做到這一點是難能可貴的。比如書裡的(一篇少作)一首: 整個大自然如靜止的車輪般平和,/幾頭母牛俯臥於沾滿露珠的青草;/我在經過的時候,只隱約看到/一匹馬站立著,將傍晚的牧草嚼嚙;/地面黑沉沉的;彷彿睡眠悄悄漫過/谷地,山巒,沒有星星的高天。/現在,在這萬物的一片空白裡,/一種家中感到的,家所創造的和諧,/彷彿治癒了悲傷,而它一直從感官/獲得新的養料;只有此時,當回憶/寂然無聲,我才得到安寧。朋友們,/請你們克制試圖減輕我痛苦的焦心:/就由我一個人吧;不要讓我感覺/那多事的觸碰,那會讓我再度消沉。 讀後頗感有滋味,內裡包含了詩人藝術思維的多向化和愁思。由於他的母親在他八歲時去世,之後他那當律師的父親就把他送到附近的小鎮霍克斯黑德(Hawkshead)讀書,所以他的詩裡時常蘊聚著對霍克斯黑德鄉景的愛,甚至在劍橋唸書期間還會在夏季返回這鄉間漫步、遐思。 再如(歌),最能代表詩人以情為動力,借物抒懷的特點,也證實了詩的永恆力量: 她住在人跡罕至的幽徑間,/鴿泉邊的去處,/沒有人為這位少女讚歎,/愛她的人屈指可數。/一朵紫羅蘭,在生滿蒼苔的石旁,/半被遮住了容色,/--星一般美麗,當天上只有一顆明星閃爍。/她一生無聞,也少有人知,/露西的生命何時走盡;/但是,啊,她如今在墳墓裡,/這於我是多麼不同。 此詩唱出了年輕詩人對露西熾熱的思念之情,也寫出了在視覺和含蓄的藝術表達中所造成的形式美。華茲華斯的詩,有別於法國象徵派詩歌的先驅波特萊爾(1821-1867)重視音樂性和韻律感,他擅於把具體景物概括昇華為一種不同尋常的藝術境界。他是個心思細膩、對大自然及親友都充滿憐惜與溫柔的人。如人們稱讚的這首(麻雀的巢): 看,五枚泛青的鳥蛋閃著光!/我很少見過比這更美的景象;/這單純的場景,比它更歡樂,/更令人愉快的,不會很多。/我吃了一驚,彷彿看見/那家和隱蔽的床榻,/是麻雀居住在裡面,/就在我父親的房子旁邊;/妹妹埃米琳和我,晴天雨天,/都一起去看它。/她看著那鳥巢,彷彿害怕它,/滿心期待,又不敢靠近它;/她有如此的心,當時她只是/人們中一個言語絮絮的孩子。/我後來歲月中的福澤,/在我童年時就與我同在,/她給了我眼睛,給了我耳朵,/謙卑的關懷,細膩的畏怯,/一顆心,從中湧出甜蜜的淚波,/還有愛,沉思,歡快。 從中可看出,華茲華斯也是個情感充沛的詩人,善感而擁有寧靜樸素的心。詩裡讓我覺著大自然一切活潑生靈,都是鮮明的。詩中浸透了詩人對他的家鄉親友的由衷讚美,而這份浪漫的愛與沉思恰恰是詩人在未來歲月中要為幸福而前進的決心所帶給讀者的感動。 閱讀友人寄來這本譯書,已是遠方大雪紛飛的十二月,卻給人一種值得回味的親切感受。她在另寄的一本今年出版的書裡寫下這樣的一段詩句:「如果打開一本新書/發現它是自己喜愛的/那有多麼幸福/彷彿忽然認識了一個新的人/越過幾個世界的距離/來到他的靈魂旁邊/聽見那裡發出的低語」這裡有著詩人內心的獨白,而我正為她除了翻譯研究以外,仍執著地追求詩美的新探索,而感到欣喜,也祝願她在今後的創作與教學中取得更大豐收!
-
【科幻沙龍】望鄉
社區主席一夥人的強行推動一妻多夫制,除了解決棘手的社會問題,還想藉著生聚教養,產生更多人口,有朝一日可以一統南門二Cc!社區主席一夥人的專制獨裁,使得有些人萌生逃亡的念頭。半人馬市的各個社區各有各的規章,按照主席一夥人新訂定的規章,如果未經允許私自逃脫,被抓回來就要判處勞役,勞役屆滿之前不許接觸異性,如有違反,得處以閹刑。 李大爺被配給一名他不喜歡的女子,做為她的丈夫之一,那女子長得還不錯,但像個花癡般整晚纏著他做個不停。李大爺一面虛與委蛇,一面尋求機會逃脫,一天他藉著上山放牧,逃入拉美區,被一名寡婦收留,成為她的男人。 拉美區約有兩千多人,大多是些遭流放的政治犯,收留李大爺的寡婦就曾經打過游擊。拉美的兩千多人分成好幾個派系,雖有不少亡命之徒,但組織鬆散,也就形成不了和其他社區抗衡的力量。 李大爺原本一句西班牙話都不會說,和收留他的寡婦相處幾個月後,已能夠表達簡單的意思。華人社區實施一妻多夫制的事,其他社區早有耳聞,他告訴寡婦,他不贊成一妻多夫制,也不喜歡社區配給他的女子,寡婦就請來神父做見證,宣佈他倆已結為夫妻。 當主席一夥人偵知李大爺逃到拉美區,決定不擇任何手段,一定要把他抓回來,否則他們的統治可能鬆動。起先派人前往綁架,李大爺打過游擊的妻子一面手舞著菜刀不要命的衝出來,一面大呼大叫,引得鄰居跑出來看熱鬧,把前來執行綁架任務的三個壯漢嚇跑了。 綁架不成,就派人和拉美區的領導人交涉,偽稱李大爺犯了強盜和強姦罪,請求引渡。華人區人多勢眾,又大多是些年輕小伙子,拉美區得罪不起,權衡利害得失,怎能不同意?李大爺也明白,到了這個地步,如果他仍堅持不回去,主席那夥人很可能藉機入侵,到時生靈塗炭,豈不是天大的罪過!儘管他的拉美妻子指著自己的肚子,哭得像個淚人,李大爺還是跟著前來押解的人回去了。 李大爺被主席那夥人判處服勞役二十年!白天押到各個需要的地方做苦工,由小孩子組成的兒童團監管,晚上再押回去鎖在只有兩張床舖大小的牢房裡。當人們對他避之唯恐不及的時候,只有他那強制配給的妻子每週都來探視他,帶給他點吃的,鼓勵他挺下去,期待他服完勞役後仍可一起過日子。他那配給的妻子奉命不得透露監外的事,李大爺知道內情後,再也沒問過她。 李大爺原本十分厭惡他那強制配給的妻子,但二十年如一日的隔著窗櫺探視他,撫慰他,使他愈來愈喜歡她,愈來愈看出她美好的一面,愈來愈期待重新成為她的丈夫。他那曾經被他拋棄的妻子,成為李大爺堅持活下去的動力。 服完二十年苦役,李大爺已從二十五歲的小夥子變成四十五歲的中年人,這時社區主席已經死了,領導已換了人,一妻多夫制下所生的小孩大多已經成人,下一代的男女比例已恢復正常,一妻多夫制在他們這一代及身而終。 李大爺一出監,就去打聽她那拉美區的妻子,才知道他被抓回華人社區的當年,就因難產死了,娃娃也沒活下來。這結局雖然讓他難過,也算是對配給他的妻子的一個交代。他已別無懸念,唯一的心思就是怎麼好好對待他原本很不喜歡,如今成為他唯一的妻子。 南門二Cc空氣本來就很稀薄,半人馬市地勢高,空氣含氧量大概只有地球的三分之二,上了年紀大多會得肺氣腫,進而併發氣胸、心臟病等。再說自從核子大戰,半人馬市失去地球的支援,他們不再有任何藥物,一個很普通的小病就可能奪走性命。李大爺出監後,才知道當年同來的三千人,有不少已不在人世了。 李大爺妻子的五個丈夫,已死了兩個,剩下的三個,除了李大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肺氣腫,他們呼吸困難,渾身乏力,胸部疼痛,非但無力照顧自己的妻子,還得妻子照顧他們。李大爺回來,無異為這個家添了一位生力軍。 李大爺的妻子沒生小孩,半人馬市沒有正式醫生,但憑著常識就知道是她的問題,不是她那些男人的問題。 李大爺清楚的記得,他回來的第一天晚上,妻子就纏著他不放,當年他覺得她像花痴,如今從她口中給出答案:在五個丈夫中,她真正喜歡只有他一人!過不幾年,她的另兩個丈夫也病死了,夫妻倆過起幸福的小日子。 李大爺仍在沉思往事的時候,一聲「小李子」把他喚回現實,一個很老的老太婆從暗夜裡走過來。「小李子,該回家了。」 妻子走到身邊,李大爺指指天空:「妳眼睛好,能分辨出太陽是哪顆星嗎?」 「能分辨出來又怎樣?你每天來這裡看星星,滿腦子都是那顆現在已經不能住人的地球,不嫌煩嗎?我們的家在這裡,在南門二cc的半人馬市。」(下)
-
【短篇小說】 歹命人
然而他幫她犁田耕地,挑水肥、挑糞土,以及以金錢資助志清和志勇讀書則從不間斷。一旦上街,也會買點魚肉替他們加菜,但從未在她家吃過一頓飯,對秋霜而言可說是仁至義盡,也對得起早逝的朋友元富。久而久之,他對她們家的協助,也博得大部分村人的讚賞。當然,少數幾位喜歡說三道四、無中生有的大嘴巴除外。這種人莫非就是傳統聚落正常的現象,她們以批評別人來凸顯自身的清高,實際上卻是男盜女娼。 轉眼,志清和志勇已長大,但卻不是讀書的料子,志清讀了四年才高中畢業,考不上大學已不意外;志勇初中只讀了二年就讀不下去。兄弟倆雖然聰明則不思長進,而且好高騖遠,既不聽母親的勸導,也不想留在這塊土地上務農,或在島鄉習藝,兩人準備結伴到台灣闖天下。秋霜在屢勸不聽的情境下,除了感嘆自己教子無方,竟也無可奈何。福生哥長年關懷他們的心血亦已白費,即使感到痛心,但畢竟不是他的子嗣,在無權干涉的情境下,只好隨他們去,也免予再替他們兄弟倆傷腦筋。可是對秋霜的關照,仍然如常,彷彿是前世欠她的。 兄弟倆到了台灣後,鮮少寫信回家問候母親,秋霜也不知道他們在台灣從事什麼工作,更別想要他們寄點錢回家貼補家用,她內心的苦痛可想而知。如果不是福生哥的幫忙和照顧,並適時加以開導和安慰,想必她會更加的孤單和無助。當年高興年頭生一個,年尾又生一個,更高興孩子已長大成人,原本以為孩子是她後半生的倚靠,想不到兄弟倆會變成另一個人,教她不痛心也難啊!只好把淚水往肚裡吞。 (一九)
-
【兒童詩】 雨傘
一朵花 又一朵花 無根的花呦 會走路的花…… 雨下得越多越大 她們也開得越多越大 一朵花 又一朵花呦!押著 雨的韻腳……淅淅 瀝瀝……嘩啦嘩啦地 唱歌:「雨下得越多、越大 我們就開得越多、開得越大……」
-
高跟鞋之跟
鞋跟 她總孤傲的凸起 不論幾吋 皆如一根隨時充血陽具 一左一右 或疾或徐 親吻每一步的地面 發出不害羞地聲音 偶而踩進泥土 就看見深深交媾 再艱難拔起地窘狀 於是你知道 她是裝扮過的春風 喜歡撩人喜歡拂人 而踩入泥地是不慎 是心中有恨的失足
-
【科幻沙龍】望鄉
李大爺已很老了,南門二Cc首府半人馬市的華人社區可能以他年紀最大。他頭髮全白,臉上布滿皺紋,眼睛皺成一條縫。由於皮下脂肪減少,上下顎陷縮,使得牙齒有點外露。他舊事記得特別清楚,但剛發生過的事卻經常顛三倒四。 一般來說,孩子們不喜歡接近很老的老人,甚至有點怕他們,這是因為很老的老人長像怪異,有點像漫畫中的妖魔鬼怪。可是李大爺卻很討孩子們喜歡,他每天傍晚都會出現在關帝廟前,坐在供桌旁的石凳子上,口袋裡鼓鼓囊囊的裝滿糖果,這時孩子們就會不約而同的圍攏過來,除了可以分到糖果,還可以逗著他取樂。 孩子們問李大爺今年幾歲了,有時說七十幾,有時說八十幾,每問一次回答都不一樣。問他今晨吃了什麼,見過什麼人,也是每問一次回答都不一樣。他回答得愈是剎有其事,孩子們愈是笑成一團。當孩子們問起幾十年前的往事,他的頭腦一下子變清楚了。 「你們知道嗎?這座廟是我帶著一批年輕人蓋的。」敘說往事的時候,李大爺總是很自豪的從這句話開始。 稍大點的孩子已有點宇宙史地常識,知道他們的祖輩是從地球上的中華聯邦來的,年紀小的哪知道那麼多,除了癡癡的傻笑,就是趁著老人說故事時,伸進老人的口袋裡摸糖果。 李大爺索性把口袋裡的糖果全部掏出來,讓孩子們隨便拿,年紀小的拿到糖果就跑到關帝廟四周玩捉迷藏去了,剩下幾個年紀稍大點的還願意多聽幾句。老人接著會說: 「聯邦政府召募年輕人到南門二Cc工作,那年我二十歲,就和一批青年男女來到這裡。……」 孩子們打斷老人的話:「後來爆發核子大戰,回不去了……」。 「你們這些小鬼,知道什麼!」 「當然知道了,還知道你服過勞役。」 李大爺的臉色一下子沉下來,幾個年紀稍微大點的孩子嘻笑著招呼一聲,對老人做個鬼臉,也去玩捉迷藏了。 南門二Cc的太陽(南門二)漸漸沉落在小山的後頭,天色開始變暗,孩子們已回家,關帝廟周遭變得靜悄悄的,剩下李大爺獨自坐在石凳上望著蒼穹發呆。 半人馬市的濕度低,很少陰雨天氣,太陽一下山,地面上的熱量迅速散逸,氣溫急遽降低,李大爺披上纏在腰間的羊皮袍子,縮著身子舉頭望著天際。半人馬市海拔一千五百米,地勢高,空氣清新稀薄,天上的星星顯得格外明亮。 李大爺的眼睛有白內障,十幾年前白內障還沒惡化時,仍可辨認出哪一顆星星是地球圍繞著運轉的太陽。只要看到了太陽,就像是看到隱沒在太陽外圍的地球,不禁回想起在地球時的點點滴滴。如今他只能看到一片模糊的光暈,但往事卻像是距離自己更近了。 李大爺清楚的記得,他年輕時中華聯邦和北美聯邦的競爭已從地球擴展到系外行星,聯邦政府號召年輕人到南門二Cc發展,消息傳出,立刻吸引上萬名熱血青年報名,有關單位挑選了三千名,其中男性兩千五百名,女性五百名,各自簽了五年合同,分批來到南門二Cc首府半人馬市。 這支三千人的隊伍分成兩個大隊--博望大隊和定遠大隊,取意效法張騫和班超。那時半人馬市仍在草創階段,他們圈了一片土地建起華人社區,又在市郊圈了一片更大的土地建立起農場和牧場,種些耐寒、耐旱的大麥和馬鈴薯,養些山羊、綿羊、羊駝和天竺鼠,藉以取得衣料、糧食和肉類。 三千名年輕人夥同早來先到的的上千名華人,胼手胝足的將華人社區建設得有模有樣。他們在社區的東側建起文(孔子)廟,又在西側建起武(關帝)廟,李大爺就是當年建造關帝廟的領班。 然而,就在五年合同即將期滿,華人社區已建設得初具規模時,中華聯邦和北美聯邦陷入史學家所說的強權陷阱,雙方的衝突螺旋形升高,終於爆發了核子大戰,結果雙方同歸於盡,整個地球也籠罩在高劑量輻射下,已不再適合人類居住。地球和年門二Cc之間的交通中斷,即使想冒著致命的輻射風險回到地球,也回不回去了。 才不過五年前,三千位熱血青年懷著張騫、班超般的豪情來到南門二Cc,如今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逃過核子大戰,憂的是將要老死在這顆距離地球四點三光年的系外行星上,再也沒有回到故鄉的一天。 半人馬市主要分成華人區、拉美區、白人區和雜居區等四個社區,地球上的核子大戰,使得各個社區初步建立起來的機械文明失去源頭,迅速倒退成中世紀般的農業社會,手工製品和農產品成為主要的經濟來源。 除了生活愈來愈苦,對華人區來說,婚姻也是個大問題。當年引進三千名青年男女,是為了做好各項基礎建設,以備日後引進大批移民。合同上規定,他們五年內不准結婚,所以也就沒有婚姻問題。如今地球爆發核子大戰,大家回不去了,不准結婚的約定形同廢止,但三千人中女子只佔六分之一,要怎麼分配著實讓社區的領導階層傷透了腦筋。 坐在關帝廟前沉思往事的李大爺,地球爆發核子大戰那年才二十五歲,即使沒有成家的限制,他也無意和那些和他們一起放牧,一起燒製磚瓦蓋房子,一起種植大麥、馬鈴薯,變得粗裡粗氣的女子們交往。一旦合同期滿,挾著開發外星的英雄經歷,又拿到一大筆錢,什麼樣的好女孩娶不到! 一場莫名其妙的核子大戰,使得大家的想法變了。男子們開始隨時隨地有意無意的在那五百名女子前炫耀,那些女子也變得愈來愈有女人味,也愈來愈會勾引男人。男女比例懸殊,女子們可以東挑西挑,男子們卻饑不擇食的只想抓住一個再說。 男女比例的不均衡,使得人們不再信守道義,不論女子否與人定情,都免不了成為其他男子的獵物,性侵司空見慣,有些女子也樂得在眾多男子間周旋。社區自治政府為了解決因男女比例不均衡所引發的社會問題,強制實施一妻多夫制,也就是以抽籤方式,每個女子配給她五個男人,輪流和她同床,有了小孩就從《百家姓》中隨機抽出一個字來做為姓氏,不跟著任一個丈夫的姓。 並不是每個男子或女子都贊成這種做法,特別是有意中人的男女,反對得更是強烈。然而核子大戰過後,社區自治區政府不再受到任何制約,權力迅速膨脹,社區自治區主委沒經過任何民主程序,就自稱主席,在一干死黨的簇擁下,儼然成為為所欲為的土皇帝。(上)
-
交織著多重女性元素的夢景
1. 那房間內有一張靠窗的床。陽光照在床上,感覺溫暖又亮麗。 思嘉往窗邊走去,在床上躺了下來。我的目光跟著凝注在窗外的風景上,那像浮島般「浮在窗畔」的風景上,感覺到剛剛開墾犁過的乾淨田園上,有三棵等距離、新植下的整齊樹木,像柏樹或聖誕樹那樣的錐形,深綠色,並且都不高大。 2. 一棟美式雙層的白色獨棟木屋坐落在那個莊園裡。 ……「對啊,本來下面那層是要留給我的!」…… 那棟房子是大姊的。但沒有人回答我的發言。 3. 大姊變成比較年輕時的媽媽了。 她來宿舍探視我們。 我、思嘉和另外一個朋友一起住的一個房間。而我剛好不在場。 兩個好友幫年輕的「媽姊」過生日。 4. 陽光再次照進房間。我在狹窄的房間一角,打開兩個圓腹的包包,裝滿了水,要用它們來清洗什麼東西。 1+2+3+4 媽媽或大姊在這幾個場景中來來回回出現至少三次。童話裡那種三次性重複。半夢半醒狀態下,只能慢慢地一點一滴拼湊這些純粹的女性元素;雖然離離落落,但是恩情滿溢,顯然是洗之不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