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過母親節
每一年,大家不管距離多遠,全家人都會齊聚一堂,一同慶祝母親節。我與弟、妹會先分工合作訂好餐廳,買好蛋糕,接著用一天來慶祝,慰勞母親平日來的辛苦,讓她這一天可以好好休息,放鬆心情。 有一次,我印象最特別的母親節,是剛好被舅舅們接到北部奉養的外婆剛好回鄉下拜拜,我們剛好接到電話,說會轉告母親,結果沒說,然後當天一家人帶著母親去跟外婆見面。母親在車上閉目養神,沒想到醒來後到了娘家,驚訝的表情寫在臉上,而下車後看到在外面晾衣服的外婆,開心的迎上前去幫忙。 我們想,再多好的禮物,再好吃的大餐,都沒有比能團圓重要,我們也很開心能為這兩位母親一起過母親節,這是屬於他們的節日,一起迎接他們去吃大餐,去遊山玩水。最妙的是,從來沒過過母親節的外婆始終在狀況外,吃大餐與吃蛋糕的時候還以為有人生日,還問我是誰,讓我覺得有點難回答,後來才由母親的解釋,外婆終於了解在慶祝什麼,看到母親眼眶有淚,大概是很感動吧! 母親嫁到外地後,除了電話聯絡,也很少可以單獨與外婆相處,那天我們都很開心,能過這麼溫馨的母親節,我想親情是什麼都難以取代的,這也是我最難忘的一個母親節。
-
夜哭郎的眼淚
父母至今仍然常提起我的童年往事,說我出生後沒日沒夜地哭了六個月,甚至為此被鄰居霸凌、驅趕(因為實在太吵);後來母親聽信古法,把我的名字貼在電線桿上,讓走過的行人叫我一聲「夜哭郎」,大概是被罵一罵、消消災的概念,不知是否有用,總之,此後我的眼淚完全乾涸,如同石眼。 我是家中的長女,後面還有弟弟,我習慣了自己的位置,成為一個照顧者,也失去了哭泣的空間,長此以往,我再也無法在家人面前哭泣、示弱,總覺得那是一件不對勁的事情;比如有重物的時候,我會搶著提,而家人聚餐,我若沒有趕著結帳便覺心理不安,母親笑我像個山大王,處處要強,不像個女孩。更糟糕的是,當家人試圖給予疼愛,我更是尷尬而無法回應,受寵若驚並不斷道謝,更暗自決定要趕快回饋,不敢相欠,看起來像個君子,實則是疏離,也讓人感到無比寂寞。 並非心中無傷,只是不知如何釋放情緒,面對最親密的家人,總希望自己在他們心中夠好、夠堅強,因而不能盡情表達真我;目前只能把自己的心事都化成文字,對無聲的天地傾訴,點點滴滴,都凝結成筆尖的一顆淚珠,盼望有一天,我能不再恐懼,成為家中真正的一份子。
-
【小說連載】烏番叔
想當年在家鄉的時候,每逢大熱天,往往也會穿著短褲、打赤膊,隨便鋪上一張草蓆,就睡在院子裡的地板上,經常被蚊子叮咬得滿身紅點。但女孩子就不行,必須睡在屋子裡。」烏番叔笑著說。 「我早已把大門關上,而且地板也洗得乾乾淨淨,你現在也可以穿短褲、打赤膊躺在地板上啊!」沙瑪說後伸出手,把他上衣的鈕扣一個個解開。而正當她頭部靠近他胸前時,一股少女的髮香撲鼻而來,烏番叔情不自禁地把手放在她的肩上,沙瑪則乘機把頭依靠在他胸前,並順手脫下他的上衣。甚至已管不了他滿身的臭汗味,就在他的肌膚上輕輕地吻著、吻著……。 烏番叔不疑有他,輕輕地拍拍她的肩膀提醒她說:「沙瑪,妳是一個好姑娘,將來一定會嫁一個好丈夫;而我則是一個結過婚的男人,隨時會離開這裡回唐山去,所以不能害妳。」(一七三)
-
媽媽的故事
一. 女子李丸眉清目秀,研究所畢業,應徵某大公司高階領導,過關斬將。最後一關是董事長親自面試。 董事長不問別的,只問李丸:在家是否幫做過家事?因為李丸是單親家庭,和媽媽相依為命。李丸回答:沒有,從小到大,母親任何事都不讓她做,只要她認真讀書,努力上進,畢業後找個好工作。董事長點頭說:我不求別的,只希望你今天晚上,幫媽媽洗洗手就好,明天來報告你的心得。 當晚,李丸幫媽媽洗手。這真的是她有生以來的第一次。捧起媽媽的雙手,李丸呆住了,手非常粗糙,和自己的比差太多了。而且手上還傷痕累累。李丸邊洗邊流下眼淚,她知道母親的手原本極為纖細柔美,所以會變成這樣,完全是幾十年下來,為了這個家,尤其在父親離世後,為了她的學費、生活費,四處找工作做,洗衣、掃地、做飯、做粗工、下田除草、插秧……樣樣都來,可是母親從來不喊苦,也從來沒抱怨過。 流著眼淚,幫母親洗過手後,李丸到廚房幫忙洗碗,也才發現,儘管只有母女兩人,要把鍋碗瓢盆洗乾淨,也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李丸也才更加體會到母親的偉大。 第二天,李丸是紅著眼睛到公司的。董事長問她幫母親洗手了沒?李丸邊流淚邊敘述經過,同時表示,才一個晚上讓她體會到兩件事:一是要懂得感恩,感謝母親感謝所有的人。二是要和母親一起勞動,一起談天說地。 董事長點頭頷許,立刻聘她為公司高階人員。李丸也真的發揮所長,發揮愛心,和善為人,成為公司的重要支柱。同時對母親極為孝順。 二. 王雄也是單親家庭,母親沒了一隻眼睛,靠在田裡耕種,做粗活維生,並養育王雄,讓他上學就讀。 從國小開始,王雄就對有個獨眼,穿著又土裡土氣髒兮兮的母親感到厭惡,特別是母親出現在校門口,幫她帶東西,給零用錢時,他總是深怕同學看到,更怕同學知道是他的母親,所以常常是接了東西就跑開,有時甚至把母親推開,要她別再出現了。 由於心裡怨恨母親,恨母親讓他在同學面前抬不起頭,所以勉強讀完高中,王雄就遠走高飛,到縣城去自行謀生了。至少有五六年,任憑母親如何呼喚,如何尋找,就是沒有王雄的蹤影。直到那一天,王雄輾轉接到村長的電話,說母親病得快死了,臨終前希望見兒子最後一面。王雄才急匆匆地趕到村長所講的醫院去。可惜,母親已經永遠閉上眼睛了,只留下一封信給他。 王雄打開信,邊看眼淚邊不停地流下來。母親的信寫著:兒子,媽很對不起你,長成獨眼讓你在同學面前抬不起頭來,讓你備受欺辱,讓你生氣、討厭。但是,兒子你忘了,在你上小學前一年,有一天和人玩耍,摔倒了,眼睛插到尖銳的東西,有失明的可能,媽怕你變成獨眼,影響一生,所以就把自己的一 隻眼睛給了你,所以媽才變成了獨眼……。 在淚眼中,王雄泣不成聲。原來母親的獨眼是他造成的。 三. 花蓮市有一位張東曜先生,擔任蘭陽金虎爺副會長。他們所供奉的媽祖金虎爺,是嘉義奉天宮的分靈。去年問事時,得知母親將有大劫難,他當即發願,若母親能安然度過劫難,就揹著媽祖神像遶北台灣到嘉義的奉天宮為母還願。 不久,終生辛苦勤勞的母親,因脊椎病痛,不良於行,甚至神智不清,緊急送醫,發現脊椎膿芽破裂感染肺炎,導致敗血症休克,住進加護病房。原來這就是所謂的「大劫難」。住院45天,張東曜不停向媽祖禱告、祈求,居然順利出院。 於是,張東曜揹著金虎爺、王爺、和太子爺共十多公斤,一路用走的繞行北台灣。雙腳起了泡,又破了,疼痛不堪,但他不放棄,終於在第17天走了600公里路到嘉義的奉天宮還願。 沿途,除了掌聲,加油聲,還有不少人打賞,送紅包。算一算約有4萬元。他母親要它捐給弱勢團體,他照辦了。他愉悅的說:媽祖太靈了,感謝媽祖娘,我了了一樁心願,也讓我再度擁有母親的愛。
-
母親的慈懷
人世間唯一恆久被詠讚的大愛,就是母愛;世界上唯一無償付出,又任勞任怨的慈愛,也是母親所釋放出來的極致關懷。 有人說:母親像空氣,空氣它無所不在,缺少了它,人們就無法順利活下去;同樣的道理,如果黃口小兒,缺少了母親的呵護,必然無法順利成長。也正由於母親和空氣一樣的重要,不管對於空氣,或是對於母親的依賴性,缺一不可,不但要珍視,更要以崇敬之心來面對。 當然也有人說:母親為何喜歡穿裙子,因為想要包容孩子們無心的過失,希望孩子們有機會學到「不二過」與「不遷怒」的良好啟迪。 當然,母親之所以偉大,就是絕對不會寵溺子女,卻擁有無限包容心的大愛。不但問是非,也問黑白,付出全力,殷殷教誨;就是希望孩子們,不但長年齡,心智也要跟著成長,才能對得起自己的年歲,以利於擺脫馬齒徒增之嘆! 我敬愛的母親,從小給我們的教育,是全方位的,尤其生活教育,與為人處世的態度,全部落實於身教、言教與境教;反正只要跟著母親學習,不管「做中學」,或是「坐言起行」,無一不是一輩子的行動準則。 七年前,母親在人間已經功德圓滿,以八十有七高齡,與我們揮別,自此以後,我們後生晚輩頓失南針;如今一年一度的母親節又已屆臨,度過第七個沒有母親在身邊的母親節,心頭百感交集,每當細細的回想,與母親相處的所有甜美歲月,一時之間,不聽話的淚珠,早已在眼眶中打轉。 胞弟在母親節到來之際,更是感性的在我面前脫口而出:「已經沒有母親,可以保護我了。」雖然胞弟已經五十六歲了,心心念念還是想著:「有媽的孩子像個寶。」說真的,這樣美麗的事實,天下所有人,終其一生,都不會改變,也不會輕易從心版揮除。 沒有母親在身邊的日子,總是過得非常不踏實,真希望母親能夠永恆的陪伴在子女身旁;雖然那是不可能成為事實,不過透過懷想,就算只剩「思念」,也足以慰藉日思夜盼的渴望。 母親一輩子所掛念的都是孩子們,希望他們永遠健康,永遠平安,永遠快樂;對於自己卻是常常發揮「儉腸捺肚」的精神,總是把最好的東西留給子女,哪怕子女已經長大,甚至於變老,在母親的心目中,永遠是個長不大的孩子呢! 身為子女的我們,一定要懂得母親的心思,當母親健在之際,要讓母親能夠得到具體的安慰;不要讓母親為我們操心,更要想辦法讓母親天天快樂、日日平安順遂。 千萬不要以「忙碌」當藉口,而讓母愛與子女的孝心,錯失溫馨連線的機緣;也千萬不要讓「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無奈,發生在自己的身上。 看來,唯一可以掌握的,就是趁現在;一通溫馨的電話,或是片言隻字,作為貼心的問候,乃至於深情地說出:「媽媽,我愛您!」全都是讓母親一輩子漾起笑靨的仙丹妙藥啊!
-
媽媽,怕怕!
堂姊從小就害怕動物,會動的生物皆怕。 怕蒼蠅怕蟑螂,帶菌煩人揮之不去的怕;怕貓怕狗,長相可愛討喜過度熱情的也怕。據她本人的說法,唯一比較能接受近距離接觸的動物是魚,隔著一層玻璃缸,勉勉強強可以暫時相安無事。 兒時一起遊戲就知曉她這出了名的怕,有一陣子叔叔在鄉下後院養狗防賊,只要一把狗從籠子裡放出來遛達透氣,哪怕孩子群玩耍的正高興,堂姐也會立刻爬上老屋前榕樹最高的位置躲避,興奮的大狗滿場亂奔不住的吐舌喘氣,忍住的尖叫聲只從她顫動的眼睫毛靜靜淒厲的流洩。 三十年後的現在,堂姐已育有一對雙胞胎,喜獲麟兒的甜蜜與為人母的責任幾乎佔據了生活的全部。前不久在家族聚會中難得碰面,驚訝的發現她正陪伴著稚兒觀察樹葉上的小瓢蟲,孩子有些興奮但面露懼色。隔著一小段距離,她沉穩的安撫著孩子。問她,現在不怕動物了嗎?她說還是怕,但更擔心孩子受自己的影響也怕動物,所以悄悄隱藏起自己對動物的恐懼,在盡可能的範圍內引導孩子去認識了解。 哇!瞬間彷彿看見愛的力量幻化成光芒。媽媽愛你,不怕!不怕!
-
懷念母親六帖
1、尋 我在十全路上尋找媽媽生前的背影,斑馬線上有她留下的腳印。 來不及告別除了遺憾,痛除了我知道,我在夢裡等她。「我愛妳」除了夜裡的囈語,妳聽到了嗎?我在妳相片前告解,痛雖已解脫但人間的掛念剛才開始。 2、冬衣 東北季風來時,靈骨塔裡的母親會冷嗎?離開已有一段很長的時間,除了不捨,想念還是想念。媽走了以後,衣櫥裡有她留下的冬衣,暖暖的有她的味道。每年冬夜我在孤燈桌前寫詩、想她,總會披一件她沒帶走的冬衣,像生前媽媽抱著我,那是一種幸福的感覺。媽媽走後的冬夜,唯一讓我無法忘懷的,就是人間她留下來的最後這種溫度。 3、忘了 忘了,忘了以後才可以重生。誰告訴我?忘了以後,記憶才能入夢裡。如果失去,而痛剛才開始,那我們的輪迴呢?我們的悲傷呢? 如果再度相逢?媽;我會是妳眼裡的第幾顆淚?妳會是我下輩子依然的痛嗎?不在紅塵,不在人間,歲月就不再有痛的感覺了。 忘了,忘了以後才可以記得,人間的無奈,而紅塵,忘了以後就不再輪迴,而輪迴以後就不再落淚。 4、燈下 生前我把母親留在故鄉,母親讓我把功名築在異地。 母親死後,最後我把悲傷留給了自己。 回家的路其實簡單,愛是一盞燈,它在等,在路的盡頭。母親走了以後,如今我在家裡等她,在孤燈下久久不能自己,因為走了以後,她一直沒有回來。 5、如果 如果可以?那她流下的淚就不再是紅塵夢裡永遠的痛了。 如果可以?她可以不必那麼早就離開這個人間。如今屋裡除了我的痛,還有一種遺憾的聲音,她聽不見,只有我聽見了。 如果可以?此刻夢裡的天堂近一點就是妳的香格里拉了,母親的背影越過黎明短牆,一朵蓮的綻放,一顆流星以後,我知道傳說中的永恆,妳的白天我的夜晚,妳不再回家。 6、母親走後的那年 春天剛才結束,蓋上往生巾的母親,躺在往生室裡等待來生的輪迴,來世不再相逢?人生最後這條路,冷啊! 媽媽走後的那一年,夏天才剛走到五月的第二個星期天,妳說我身上這朵白色的康乃馨是妳留下的淚,妳在天上看我獨自一人走入人群,走入懷念母親這個令人感傷的季節。
-
【小說連載】 烏番叔
「那就這樣好了,妳倒一小碗,我們一起喝;慢慢喝、慢慢聊,酒喝光了,聊完了,我們就睡覺。這樣好嗎?」 沙瑪含笑地點點頭,站起身朝大廳走去,然後捻亮電燈,拿來兩個小碗,各倒了八分滿。當她端出來時,烏番叔說:「不是說好一小碗、我們一起喝嗎,怎麼倒了兩小碗?」沙瑪則模仿他的口氣說:「慢慢喝、慢慢聊,酒喝光了,聊完了,我們就睡覺。」 「如果這碗酒下肚讓我喝醉了,我就倒在地上睡覺,妳可不能說我失態、沒有禮貌。」烏番叔開玩笑地說。 「如果你真的倒在地上睡,我就陪你一覺到天明!」沙瑪灑脫地說。 烏番叔一時不知如何回答她才好,只好端起碗說:「來,我們輕啜一口,慢慢喝、慢慢聊。」而想不到他話剛說完,沙瑪就喝了一大口。烏番叔趕緊提醒她,「妳這種喝法等一下一定醉,不要我沒有睡在地板上、妳先睡。」 「我不是說過嗎,如果你真的酒醉倒在地上,我就陪你一覺到天明!假若換成我醉倒在地上,你會不會陪我一覺到天明?」沙瑪認真地說,並移動了一下坐姿,兩人並肩坐在一起。 「我怎麼會讓妳獨自睡在地板上,一定會叫母咧扶妳回房去睡。畢竟妳是一個未出嫁的姑娘,跟我這個大男人不一樣。(一七二)
-
感謝歲月.有您
「腦中的瘀血是已經排除了,但是……還再繼續出血!想要阻止出血……需要開腦!」……。妹妹是在電話裡這麼沉重的說著。 「開腦後,如果好了?媽媽……能像以前那樣走動,說話,打四色牌嗎?」。我是這樣在電話裡問著妹妹。 「不能,就是好了,也就是植物人!靠維生。」妹妹口氣裡有著不安的沉重,那時……妹妹她有著二十幾年的護理經驗。 「那就回來吧!」。我無視於心理的糾結,下了這樣的決定。我知道,這樣的決定,迫使弟妹們都需等待母親的走向死亡。我一向特立獨行,我一向無畏於任何責難,而……我也必須是那個讓他們沒得選擇的人。 只是一個半夜裡的踉蹌,致使母親半夜送醫,又在隔日讓妹妹隻身陪護的緊急後送至台。這一跌,母親沒再醒過來。至弟弟領著家人,我和妹妹在加護病房裡跪別了母親。前後不滿一個月,中間還跨著一個歡聚的新年,喜氣的春節。 母親只讀過私塾兩三年,但是……她好學又記憶力驚人,直至倒下的前一刻,千家詩,百家文,三字經,母親都能用閩南語,字字朗背……。她經常用很特殊的音調吟唱著:「上大人,孔乙己,化三千,七十士,尼小生,八九子……」。我不知道那是甚麼東西?但是……我記得那是我開始習字時,習字簿上讓我臨摹的文字。說實話,我懷疑她讀過通史,否則……她怎會知道?坦己是滅商的元兇,還知道酒池肉林,因此而來。岳飛,劉備與秦始皇!……和反穿皮襖──裝佯的怪俠歐陽春。母親,怎就不會弄錯朝代?也能分辨是歷史的真實或是編撰。再艱深的辭彙都難不倒母親,至今我還是不明白,不知母親從哪找到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於當時的我猜測,八九不離十和瓊瑤的小說有關! 她尤愛那一段: 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裡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篙」的讀音是類溝的音,較特別是悄悄這兩字的讀音竟是母親自己翻的成「惦惦」。我問過母親:「知道康橋,笙蕭是指什麼嗎?」。母親指著「笙」說:「這個字的閩南語讀音是星,蕭是指洞簫和笙一樣都是樂器。康橋是一個地方……」。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就成了「惦惦喜別離ㄟ星蕭」,在閩南語裡的詩詞,母親用那獨特調性的閩南語詠唱。特別有韻味……。是啊!此刻我終於懂了,那就是……父親與母親都如此喜愛閱讀所致。博古知今讓母親您充滿力量,充滿神奇! 我常就事實戲稱:「我與八二三同壽……」。在那個還是砲彈烽火時,父親三十八母親三十一歲,父母親皆為高齡時結髮。烽火正盛時,有軍眷資格的母親,懷著肚裡的長女,不忍父親獨自一人在戰地,在砲火中搶救……飛機不落地空拋的後方補給,只祈於能給……領著挑夫躲砲彈閃地雷的父親回到家中能有一頓溫飽。您盯著一卡車一卡車的送走家眷的卡車走了,拎著皮箱又回到家裡,也因此您的長女在砲火中出生。在砲聲變成單打雙不打之後,在我之後陸續的另有三個小鬼頭。……那時候的母親,除了要照顧她的男人還要照顧四個9到1歲的孩子,租了豬圈養豬仔,借地種菜給豬吃,上山撿材火燒豬食,每天一缸食用,一缸洗滌,兩大缸水全靠她肩挑,要照料放養在前院裡飼養的幾十隻的肉雞,還有幾十隻關在雞籠裡天天下蛋的蛋雞。洗衣燒飯的同時,還能拎出時間玩四色牌,還有……不忘閱讀。我的記憶中,小學三年級我也開始閱讀。好玩的看過王藍的「藍與黑」、曹雪芹的「紅樓夢」、甚至是瑪格莉特.米契爾的「飄」,都是在父母親的床頭上拿的。在那個年代的那些書,父母親是從哪拿來的?我從不知道也忘了問!。我猜想跟父親在機場工作過有關係?尤其是那個年代,砲火經常在夜晚裡肆虐,燈火在那個時空裡是一種奢侈。我應該要有更多的弟弟妹妹,而非四年級就戴上眼鏡。 媽……我忘了您是哪一年哪一天出生的?也忘了您是哪一年哪一日過世的?……腦袋裡的歷史軌跡,是您跟我說著炒麵……要加點醋加點蒜末,要蓋著鍋蓋悶一下讓鹼釋放……。芹菜炒肉絲要先醃肉絲,芹菜下鍋不能鏟,要潑點水悶,要蓋上鍋蓋。肉排要用拍的,才把肉排的纖維拍散,獅子頭要不斷不斷的甩,才能讓肉有筋性……這些已成了我腦袋裡儲存的歷史。曾經……我也用這個版本,告訴我的媳婦。 媽!……大弟意外過世時,我已嫁做人婦亦做人媳……。弟妹都還在就學。本以為父親比您堅強,然而……非我想像之一般!父親的身體因此快速蕭條。幾年裡,從常佔病床至長年癱倒後,十幾年來,您對父親……事必躬親,不懼屎尿的相伴,我想!……父親的癱瘓在床也該讓您折損了一半壽命,媽,對不起也謝謝您!因為您的服侍,我和弟妹都能因此樂業安居。 媽!……您本該成為兒孫口中的老妖精,雪白髮絲應該要夾上亮亮的髮飾,香粉擦在臉上卻忘了脖子。一樣在牌桌上錙銖必較,得理不饒人。一樣是鄰里中的善心人士兼萬事通。一樣拉著肥婆胖嬸說古談今……話過去。一樣的細數我的罪狀,然後說:「一手孩子裡,妳老爸怎就只疼妳?」。一樣的整夜開著電視……睡電視!一樣的用您的鐵喉嚨吃著剛起鍋滾燙的稀飯。媽!不是孩童的往事,原來我都記得很清楚,原來我一直都把您放在心裡! 如果,我沒見證過您與父親的鶼鰈情深,又或許如果,沒有看見父親對您的呵護縱容,您對父親的崇敬情深。如果不是你們,我從不認為這世間有「愛」這種不著邊際的東西。我是您很自我的長女,不懼於生命長短,不畏於人言是非,我向來特立獨行。我會毫不猶豫的讓自己輕鬆生活,輕鬆生命。直到至今還是您,讓我有一點希望,有一點遐想,跌跌撞撞朝著完善生活,完美生命的將至六旬! 您常說:「算命先生說我的命格是男人!」。萬幸!只有您的堅韌像是男人……。 還好您不是男人!否則,我怎能有娘親如您!。 媽!祈我身後能留一絲良善,留給我的兒孫,如您一樣。 日溫夜涼,飛蛾穿堂。一盞燭光,些許薰香。念想入畫,白牆潑灑。 那話全在牆上了,媽媽!牆上畫的是滿滿的,滿滿的。……我想念您,媽媽!
-
母親的花
記得讀小學時,每到母親節前夕,學校都會發放塑膠製康乃馨胸花,不同顏色含有不同意義,紅色代表感謝母親的愛和關懷、祝福母親健康長壽,白色則是對已故母親表達思念之情,所以看同學分到什麼花色,就能知其母健在與否。 音樂課時,老師會教我們唱〈母親您真偉大〉,風琴規律踩踏聲,包裹稚童高低音,從每間教室依序飄出接力傳唱……。 母親像月亮一樣,照耀我家門窗,聖潔多慈祥,發出愛的光芒。為了兒女著想,不怕烏雲阻擋,賜給我溫情,鼓勵我向上。母親啊!我愛您,我愛您,您真偉大。 間奏時,耳尖靈敏的我聽到微弱啜泣聲,四處張望,瞧見斜前方的她,一手擤著鼻子,一手搓著康乃馨,那花白得刺眼,我的眼框不由得紅了起來。我感恩,有媽的孩子像個寶;我感傷,沒了媽媽懷抱的孩子,幸福該到哪裡找。 上了國中,節慶教學應景製作康乃馨花束,將色紙對摺再對摺、剪半弧型再剪小鋸齒,用綠鐵絲串起張張花紙,扭捲按壓間,將感恩和祝福注入每片花瓣中。我的康乃馨,還是那麼紅;而她,不再慘白,選用淡淡粉紅,她說:媽媽沒有離開,永遠活在我心中。我們相視而笑,不哭,因為心隨著身體一起長大,變強壯了。 出社會成為新鮮人,喜孜孜用掙來的薪水,想包束康乃馨真花送給媽媽,一進店裡發現花色繁多,令人眼花撩亂拿不定主意。老闆娘熱心建議,多色搭配、多種祝福,這提議挺不錯的,媽媽喜歡花花草草,攬著這束灑滿愛意繽紛捧花,肯定開心。 果不其然,母親笑得比花還燦爛。只是心疼孩子的母愛天性,隨即回神再三叮嚀:「往後不要再破費啦,花束再美,總會凋零,『摘』花不如『栽』花,妳看庭院那花,長得多旺多美。」 我可愛的母親,呵護植栽就像拉拔孩子般用心至極,門前那塊空地是她的開心農場,也是她的充電泉源,尤其是那片養育多年的九重葛,艷麗四射,枝葉茂密,花團錦簇,路過行人駐足欣賞讚嘆不已,回饋給她更多的快樂與活力。 母親確實偏愛九重葛,搬了幾次家,皆有它的足跡。若說康乃馨,是母親節象徵花卉,那麼九重葛,可說是母親化身。纏繞鐵欄杆、攀爬滿圍牆的它,有著強勁旺盛的生命力,及喜暖向陽特性,就像我的母親一樣。
-
臍 帶
同一座山鄉內 我們孕育 歷經分娩及初生的震盪陣痛 以相似度99%的姿態順流而下 窄如迴廊的野溪,俯望長而遠 經由杉林楠木林雨豆樹 菅芒青仔欉桂竹林……來到 曠谷的風。護航 魚群一樣搖擺尾翼;「觸口坪頂」 我們遊牧的方言正待甦醒 在山與溪澗間繞行、醃漬; 汗水裡有祖先留下鹽份。 大苔石上,阿嬤阿婆以及鄰居大嬸們 忙著用無患子果核洗衫褲, 泡沫殘餘嗅得見植物特殊芳香。 竹篾竹簍竹籃無毒環保,沒有化學成分反應 就這樣我們從南投縣鳳凰山北麓 與半天窟山出發。自西南陵漂漂飛掠, 冷冽水珠漫過腳踝,童年記憶漸漸失語。 轉濁以後,溪水歌聲因此嘹亮了起來 穿過西螺大橋,颱風天嗚咽的雨澤 聽來份外沉重淒迷。淺灘上仍遍植 西瓜蘆筍巨無霸花生 黃心蕃薯也長得肥美-- 年年夏秋交接,山水相映 我們等著與海匯聚。太平洋遠遠招手 夕陽霞暉臉貼著臉沿河堤散步 猶若相依聯袂經年的文字網域 生命只見融合,未曾分離--
-
忘憂草
母親節要到了,隨著西化的影響,我們好像都知道康乃馨,慢慢的金萱花沒人提及。 記得我小時候,老師會要我們用皺紋紙做成一朵朵康乃馨,每一年一朵,媽媽總把它收到櫃子裏,但是,不知道為什麼應該存在的,每一年都不見。後來,區里慶祝的母親節更是塑膠做成的康乃馨,我開始懷念那些無名消失的康乃馨,那不只是代表我對母親的心意也記載我童年的無憂。 後來,長大後才知道金萱是中國母親花的代表。 據《說文‧艸部》中載︰「藼,令人忘憂草也。或從宣。」藼,古同「萱」字。古人認為以此草嫩苗為蔬,食之令人昏然如醉,可以使人忘憂,所以又稱為忘憂草、忘憂物。另《太平御覽‧卷九九六》引南朝梁任昉《述異記》曰:「萱草,一名紫萱,又呼曰忘憂草,吳中書生呼為療愁花。」 媽媽聽同學說金針可以解憂,就去買了曬乾的金針加上排骨煮湯給我們喝。無非希望我們無憂的度日,笑容滿面。 有人說像媽媽這代叫三明治婦女,夾在傳統跟現代左右為難,或許,因為沒法常常被聽見的女人,也需要一點忘憂草忘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