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小說連載】烏番叔
明天麻煩妳先幫我開店門,如果沒事,我會盡快趕回來。」阿桃嫂不疑有他,欣然地接過鑰匙,卻也不忘說:「我們先說好,開店門可以,但裡面的東西千百種,如果妳已標價,我會照價賣;沒有標價而不知道價錢的,我是沒辦法幫妳賣。雖然我平日看妳忙不過來時經常幫妳的忙,但不知道價錢的可以問妳,可是卻也不能趁著妳不在的時候亂賣一通,讓妳虧本就幫了倒忙。」阿桃嫂說後春枝急躁地說了一聲:「沒關係,我信得過妳。」就快步地跑到來接應她的吉普車旁,她一上車,駕駛踩下油門就疾駛而去。可是那麼晚了吉普車要開到哪裡?或許是停靠著登陸艇的新頭碼頭吧!一待海水滿潮,登陸艇將緩緩地航向外海,等到翌日一早再加足馬力朝台灣海峽航行。營長的親戚已在高雄十三號碼頭等候,將把春枝接回家中暫住,俟營長近日輪調返台,兩人將開創他們生命中的第二春。 翌日一早,阿桃嫂信守承諾,幫春枝開啟小阿嫂商店的店門。雖然裡面的貨物排列整齊,但與之前相比可說少了很多。尤其讓她感到奇怪的是,有些罐頭明明標籤紙還很新竟然是倒著放,這跟做事向來細心又縝密的春枝是不一樣的。於是好心的阿桃嫂走到貨架準備幫她擺正時,卻發現有部分倒著放的罐頭則是空罐,不禁讓她感到不解。但這畢竟是春枝的事。反正是罐頭也好、空罐也罷,她高興怎麼擺、怎麼放,那是她的自由,誰也管不著,只有等她回來才能得到答案。 今天卻也拜部隊莒光日之賜,所以整個上午幾乎都沒有生意。(一四九)
-
觀音亭
紫雲巖位於清水鰲峰山麓,正殿為兩層樓建築,左右各有一座鐘樓,廟頂為金黃色琉璃瓦,一樓正殿供奉觀世音菩薩,是鎮上香火最鼎盛的廟宇,在地人均稱為觀音亭,我的母親是觀音亭虔誠信徒,只要家裡有任何大小事,都會走上半小時到菩薩面前祈求保佑,而不識字的她相信菩薩聞聲救苦神蹟,全來自收音機和歌仔戲的聽唱。 1967年3月,透過穿梭鄉間的宣傳車廣告,母親得知邵氏兄弟影業公司,將在鎮上唯一戲院,上映由李麗華主演的「觀世音」神話電影,忍痛賣掉一車高麗菜,換得二張戲院電影票,帶著尚未進小學的我,第一次擠進人山人海的戲院。 電影劇情敘述妙莊王暴行,他的三女兒妙善公主苦勸,惹來妙莊王不滿,將其罰充苦役,妙善率戰俘逃過邊界,妙莊王帶兵來追,妙善衣帶化成彩虹,讓眾俘登彩虹而渡河,後來妙莊王因怒成疾,醫者謂非有妙善的雙眼雙手合藥,方能治愈,妙善犧牲自己,妙莊王竟藥到病除,她圓寂化成觀世音升天而去,劇情實在太感人了,觀眾幾乎都是哭紅著雙眼回家。 母親被菩薩的慈悲心感動,讓三個哥哥當菩薩的契子,期盼能護佑他們平安長大,事實證明菩薩果真靈驗,有天小哥學校下課後饑餓難耐,拿把鐮刀就到田裡割了一把韭菜,和著麵糊煎了一盤韭菜餅,拿起筷子正要吃時,突然腹痛倒在地上打滾,就是無法吃上一口,從街上回來的母親,看到大灶上的韭菜餅,吃驚地嚷著:「夭壽喔!那韭菜昨天才噴農藥,如果你吃下去穩中毒啦!」 二十多年後,移居美國的大哥開刀麻醉之際,夢見自己置身奇珍異卉的客棧,愉悅地參加台大同學會,大家歡喜敘舊之際,突然主辦人悄悄破窗而出,他好奇尾隨而至,看見主辦人蹲在後院,正幫一隻漂亮的梅花鹿收屍,見他出現問說:「今天剛好有空房,你要不要留下來?」 大哥不置可否,跟著他正準備過橋到對面的房子時,橋下突然湧現大片蓮花,大哥看得出神沒跟過橋,就在此刻他甦醒了,因為夢中情境太真切,病癒後打聽才知道,主辦人前二個月也在美國往生了,如果大哥過那奈何橋,大概真的要到天堂開同學會了。 觀音亭除了菩薩靈驗,連廟門口的算命仙也神準,1975年我考上國防醫學院護理系,母親一直忐忑不安,趁我返家時專程帶我去算命,那算命仙左瞧右看,直盯著體重42公斤,外型黝黑瘦小的我,不停地自言自語說:「我沒算錯呀!怎麼這女孩子有六煞?」母親和我當下心頭震了一下,自小我就體弱多病,生來一副薄命相,村裡那些鄰居老嘲笑我嫁不出去,難道六煞是指命中帶煞,是剋夫?還是剋家人呢? 算命仙說:「六煞是指妳有官印,可妳這小女生怎麼會有官印呢?」我見他模樣可憐,只好據實以告,四年後大學畢業,總統真的會頒發中尉護理官的任官令給我,算命仙說他在清水住了一輩子, 還不曾聽聞有本省女孩子念軍校,難怪他猜不透。 觀音亭還有一項籤詩最神準,1979年底母親的尿毒症越發嚴重,她為自己病情抽了籤,解籤詩的師兄交代她,只要大年初五前不要遇見喪事 ,就可多活五年,我見母親憂心忡忡,安慰她說:「您放心啦!大過年哪有人辦喪事 ?何況村裡也沒人生病呀!」沒想到大年初二,母親得知小哥將赴美國留學,專程帶他去觀音亭,祈求菩薩保佑契子出國平安順利,就在回程途中,偏偏遇見隔壁村出殯隊伍,母親愁煩地說:「正面碰到根本無處閃躲,人算不如天算呀!」二天後,她突然陷入昏迷,正月沒過完就往生了,觀音亭的菩薩再靈驗,母親陽壽已盡也徒呼奈何呀!
-
觀落陰,無窮境界
我將問號伸展入你耳窩隧道, 夢囈中,永遠沒有應答的聲音迴旋 揮手告別,從陽世返轉投胎入陰間 迴光返照,扼殺黑夜的一道曙光 將你的魂魄從浮沉的雲霧幻煙裏 強力唸咒調請天兵天將 拉回現實層面 從天井墜下是我不情願不甘心的淚 岔分的銀帶帷幕 是水火交乳相互煎熬的 思念,我無心臆測你心中的話語 你卻從陰界回歸陽關道 約我相見 止不住止不住永不停歇的天水瀑布 洞天之外的七十二洞天 將你我 逆轉入渦漩變成未知的預言 空洞空洞 洞洞空空 空空洞洞 空空空 洞洞 坑坑 洞洞 面對你的渴望 你的想念 至真善的國界 可以分割 不可輕易玷污未開封的花蕾 澤地萃,水火既濟,火水未濟,離為火,震為雷 難道八卦之中的星辰日月 有你我 撕殺得難分難解的殘局 緣定的宿命 過渡不渡的桃花劫?安在十八層地獄情慾熾焚 按奈不住對抗佛理經典? 今日為天上飛仙或明日輪為惡鬼 上天為雙宿飛燕或下地連理枝節 每一交互明暗的流域 將會 嵌寫你我激情的血脈 貶入凡間 再擴張滿山滿地荒林 原始的草原 猛回頭,你竟是流星雨雨絮絮絲絲不停 或是已攝走我魂夢 掛上生辰 最近西山的下弦勾月? 焚香 再祈禱 鈴聲淒淒潺潺切切 從熊熊的火煙中掌燈走向你 你繫鬼火明明滅滅中飄渺而去 一幕幕 一幢幢倩影 故事未竟? 觀落陰,你我沉淪再沉淪 朝無窮的境界 消逝遠離
-
回 來
很多的小時候都是液体的。隨著大人使喚去田裡找野食。去很遠的地方讀書。父母親忙著三餐。我們忙著閒晃。村落偶有叫販好吃糖的敲擊聲。把齒牙敲得搖搖撼動。三五成群童伴想盡饞食方法。希望有一匙的零嘴可以塞入童年縫口。有時撿空酒瓶或從天空掉下來的彈殼。去兌換少許的零用錢。這是窮困孩子裡的最大樂趣和希望。希望日子裡多些擦亮的漣漪。 阿平最安靜。我們一起走到山上撿柴火。一布袋一布袋還可以挑到城內換賣。整座山都留有我們的足跡和動盪。在安靜的年齡也有不安靜的妄想。那年。我們動用了青春期。在陰暗的山溝呼叫各自隱匿的熱灼灼身體。幾年後。我們在書本上知道這是成長密封裡的進行式。小小的罪惡感。被埋在記憶裡的骸骨。這骸骨卻藏著動物本性的必然。 村落緩緩的老。我們慢慢的長大。學齡裡的許乃光。書生型。屬於會考試的乖孩子。偶而我會躲在他家偷偷的把地瓜埋在煮飯的柴火下。等下午再挖來當零食。飽滿又酥甜。現在回憶起來還有香噴噴的味道。比我小兩歲的宋同學聰穎頑皮。小小身子有凝視的英姿。在自己未完成正確的發育中。好奇的用大把泥沙往正在交配的公豬生殖器灑上去。疼痛的傳宗接代換來一群青澀孩子們的拼湊笑聲。這衣襟撩起來的啞口記憶。刻著一道蕩開心脈的初啼節拍。像三月綻開的花式。有轟鳴。有慾望。有掩映的真理。 榜林廣場一直是年少繽紛的舞台。這裡有兩家褪色甘仔店。羅列最酥甜的童小口涎。往北直直走國礎小學。朗朗讀書聲像撥弄層層的弦音。直達老去的四季時光。突然想起許文科老師。姚清華老師。在這破舊教室陪著我們夜讀。遊戲和長大。並且想起左鄰右舍座位的小小友伴。薛德成。許丕海。蔡錦杉。許丕明。他們和歲月。歲月和沉吟。聳起我們共同千行的熱淚和印記。 歷史雙瞳。徜徉一捧的生命給養。輕狂和側身而過的春花秋月。一朵雲。一記背影。一闋童言童語。我們把愛和純真放在行囊。把思念釀成醉酒。在一個人的行旅。輕輕撩撥。回到最初最稚真的角落。說聲親愛的童年。親愛的老友。我們又回來了。
-
詠安岐
雁陣年年南飛,見證 活著就要飛行 不管岩石溫潤或粗礪 凡發出光的都出自 勇猛的生之慾望 從四方而來的 集成一束箭 麒麟花可避凶趨吉 煙墩山的烽火因此漸漸 遠颺 湖尾溪波光也已遁入歷史眸光中 把一切歡悲都包容 像掌紋 無數歧路的歧路後 終竟相遇在一個圓裡 四玻導水的洋樓同時 朝向黎明與夕陽 這是時間某一種奧秘 就如我們同時分離 也同時再相見 在某一個薔薇的花瓣裡
-
同學是沒有月亮的晚上
32年前,軍校畢業,同學們分發北中南東各地,記得下部隊時,連長王郅強學長告訴我一句話:「同學是沒有月亮的晚上。」 爾後同學各自在工作上忙碌,而我利用時間完成指參教育,12年前退伍,回鄉務農陪伴高齡老媽,在一般人的眼裡,我的軍旅生涯是平順的。退伍後,每日上午陪老媽務農,下午休息,晚上讀書,在我的印象中,我似乎未曾看過沒有月亮的晚上。去年颱風來襲,果樹、香蕉、瓜棚全倒,望著一夕間變成荒蕪的菜園,不僅心疼,更動搖了我是否繼續務農的信心和堅持。 颱風過後的第一時間,軍校同學陸國強、陳佳吉問我需要他們協助復原嗎?接著同學們一一傳line給我,告知他們願意協助我復原菜園。真是患難見真情,在無星無月,唯存軍校同學的友誼。坦白說,自從颱風後,我已經想放棄務農工作,想不到軍校同學的情,讓我重拾信心,願意留下來務農。 某晚,我與老媽坐在庭院,晚風徐徐吹,看著同學在line的留言,一股暖流湧上心頭。我仰望遼闊的天際,竟看不到星星,也見不到月亮,剎那間,我流下了眼淚,終於深刻地體會出連長的那句話:同學是沒有月亮的晚上。
-
【小說連載】 烏番叔
為了掩人耳目,春枝把客人吃過的罐頭空罐倒放在原位,把客人喝過的空酒瓶或汽水瓶,重新注入井水、蓋上蓋子,擺放在架子的內層來誤導客人。更把裝著各種物品的空紙箱封口黏好,一個疊一個擺放在櫃檯內,讓人誤以為滿屋子都是貨品,不會對她起疑心。人一旦有某種企圖心,就會絞盡腦汁想出各種對自己有利的招數,來遮掩別人的耳朵和眼睛,想不到識字不多的春枝,她的頭腦竟比一般人強上數倍。 雖然她們家靠近村郊,除了阿桃嫂經常來走動及村人購物外,可說鮮少有閒雜人在她們家盤桓。所以近年來她所作所為,甚至和營長暗通款曲的事,村人竟被矇在鼓裡而不知。即便少數人有所耳聞,但操守向來備受村人肯定的春枝,她倚門盼望的是夫婿能早日歸鄉,怎麼可能和營長有瓜葛?而堂堂國軍中校營長,又怎麼會看上一個不識字的已婚的婦人?因此,幾乎都認為不可能,甚至怒斥傳話者胡說八道。然而,不可能有時竟也成為可能,說來也是滿諷刺的。 某天深夜,春枝急促又猛烈地敲著阿桃嫂的大門,當阿桃嫂開門出來時,春枝快速地地把一串鑰匙交給她說:「阿桃嫂,我舅媽身體不舒服,老人家可能拖不過今晚,所以我必須趕去探望她。(一四八)
-
我的文學夢
小時候的我,常愛幻想、愛作夢,等到稍大一些,開始上圖書館借小說來看。文學的東西讀多了,幻想就變多,天馬行空的想像著,自由娉婷、隨風、隨心情、任意馳騁,飢不擇食的雜讀,啥書都看,又愛莫名其妙的幻想,造就了現在愛爬格子的我。雖然,我是長大之後才開始投稿,但是這愛上文字的種子,應該在當時就已經悄悄萌芽,只是我沒有察覺而已。 當時書籍大多是鉛字版印刷,字體很小。「書」,因為借閱的人多,或者不知珍惜,都破破舊舊的、黃黃的。記憶中,好像從來沒有借過一本新書,每一本都是被別人翻了稀巴爛。當時的我卻樂在其中,好像從來不曾去注意書的外在,而是去關注書的內容是否好看,劇情是否高潮迭起。 當年的我養成了一個習慣,很喜歡在上廁所時看書,每有會意,便會欣然忘我,用身旁的衛生紙寫下讀後心得,再大聲朗讀。反正,自己以為很文青就是了,其實什麼也不是,只是早熟的我,在年少青春時,為賦新詞強說愁罷了。 很多人長大以後,會成為怎樣的人,跟小時候的成長背景,有很大的關係。我知道,現在的我,雖然愛好寫作,但寫出來的東西,還不是十分成熟,要靠此一技能養家糊口,似乎是不可能。但,這是我的夢想啊!這個夢想,在年少時,僅止於腦海,只是想想未曾付諸實行,可是現在步入中年的我,卻已經開始付諸行動,逐步的在實踐它。我已經利用這幾年的閒暇之餘,認真爬格子,敲電腦鍵盤,出版了二本書,對於我不啻是一種鼓勵。 有夢最美,希望相隨。寫作對於現今的我,有一種醉心的美,每當沉醉在其中,總會讓我精神百倍,即使沒有靈感,我還是會鞭策自己,每天都要有字的產出。因為寫作,還認識了許多同好及前輩,其中有一位前輩,曾經在LINE不斷鼓勵我,「寫作需誠懇、用心、用情、種一棵文學樹,必綻放文學」;「文學是心靈最大停泊、依靠的港灣」;「串文字為玉帶,集典籍成金城」等話語,讓我不斷增加寫作的自信心。 我的內心,也不斷的吶喊著,不管別人笑我寫得有多膚淺,文辭有多爛,我都要繼續我的筆耕。我的夢想是出一系列「美美」的書籍,只要我還有手,能打字,寫得動,我就得像牛一樣日日耕耘,天天犁田。因此,養成了每天寫日記的習慣,勤練筆力。即使現在的我,不能不為五斗米折腰,還是得上班賺錢養家,可是,只要一有靈感,就會馬上在手機裡,記下想到的字句,生活變得充實而有意義。雖然上班仍然會帶來某些工作上的壓力,多多少少會影響寫作的心情。可是,我總是跟自己說,我要練就一身,即使外面的世界紛紛擾擾,只要我一開始動手寫作時,外界的干擾就得就此止住的本事與本領。(下)
-
沙美的一個午后
回家鄉,最喜歡到各個村鎮拍老房子。老房子令我著迷!特別是愈自然愈樸素的建築,經過歲月的洗鍊,散發無比的蒼沉穩重魅力。這純粹是視覺與某種美感的偏好,人各有所好。實不實際,另說。 這個下午與父親來沙美南管樂社吳老師處坐坐,抽了個空拐進後面的街道屋落,四處走走拍拍。 怎麼說呢?沙美鎮上有種說不出來的怪異氣氛,這想必也是我自己的豐富想像。總覺得在飛躍進步到處改變的島上,沙美像化外地似的被遺忘的感覺(三大鎮之一呢)。當然,這未必是一件不好的事,也許,最後的整治改變才是最幸福的事。因為有了更多的心得與沉澱,才能老到的把歲月的精華元素留住。光陰的蝕刻烙印,歷史才能娓娓動人;避免過多的修飾,愈能融入時光況味。這肯定是一件美學技能加使命感及溝通協調的超能力事。但,誰會想看過度拉皮的老人?或,再等五十一百年才又出得來的風味? 走拍過幾個村鎮,美不勝收,但這裡最原汁原味,雖然,敗落了。前面的商家沒有去拍,但那裏也是金門最有韻味的老街吧!的,我到五金行買不到噴霧式潤滑油,只有針車油。整條老街好像定格在時光的某一點上,有點無法置信(的驚喜)。也許絕大部分都不要動(老舊的元素),只要把金東大戲院(以前的火車頭)賦予文化使命及活化市鎮的引擎做出來,就是一個定格的老樣子,所有商業的運作都貼心地去呵護這無價的光陰歷史絕代風情。(南管一曲幽幽……) 不過,話說回來,這純粹是我個人的一趟歷史風情之遊新生的感觸。實不實際,另說。
-
突 破
讓生活周遭裡,所有點點滴滴挫敗與傷懷失意的悲痛苦鬱,澱積成奮勵生發的肥壤沃土,突破泥淖困障底灰敗黯黝,突飛猛進成蒼穹映照下,天寬地闊底一株綠意盎然,生生不息底新綠!
-
庸布拉康的遐想
這一天,我們來到海拔3600公尺的紮西次日山。西藏史上的第一座宮殿--庸布拉康,矗立在藍天的山頂處。從山腳下仰望,它的樣貌神似電影《2012》裡的諾亞方舟:當海嘯席捲喜馬拉雅山脈時,讓人類保存一點生機的救難船。 這讓我想起馬可波羅,十七歲時從威尼斯到中國晉謁忽必烈,經過亞美尼亞國境時,也曾望著亞拉臘山頂出神,因為那是傳說諾亞方舟最後停泊的地方。 我們騎馬上山,一路上遙想洪荒時代,先人們在大自然中求生存的艱辛,油然升起敬佩之心。
-
【小說連載】烏番叔
這個號稱戰地的金門,所有的大權幾乎都落在司令官與政戰部主任兼政委會秘書長兩人手上。只要和他們攀上關係,可說一路通行無阻。營長何其有幸是主任的表親;春枝何其好運是營長的姘頭。即使單行法的規定一大堆,什麼可以、什麼不可以,但針對的則是善良的老百姓。有辦法、有關係、有靠山的人依然吃香喝辣,這就是戒嚴、軍管、戰地政務禮制下的金門。 營長依依不捨地從春枝身上爬起,當他穿好衣服看到躺在床上赤裸的春枝,當他看到她那秀麗的容貌、白皙的肌膚,莫不驚為天人,也贊嘆自己的好福氣。但還是說:「我得走了,讓駕駛等太久不好。」春枝則嬌聲地說:「慢走,我休息一下再起來洗碗、閂門。」 營長走後,春枝閉上眼睛則不斷地想,雖然當年成婚時烏番才二十歲,正是他身強力壯的時候。可是每當兩人相好時,往往都是草草了事,並沒有讓她享受到高潮的滋味。想不到年已四十五歲的營長則是經驗老到,更能讓她浸淫在男女魚水之歡的幸福時光裡。即使烏番到南洋而讓她虛度十年的青春歲月,然她相信一定能從營長身上得到更多的彌補。況且,營長是一個堂堂國軍軍官,無論人品、學識與長相,都遠遠勝過務農而又沒有讀幾年書的烏番。即使烏番日後返鄉是村人羨慕的番客,可是只不過是一個出賣勞力的估俚而已,又怎能與國軍中校營長相媲美。終究老天有眼,或許她人生的前半段是黑白的,但願後半生是彩色的。如此對一個虛度十年光陰的已婚婦人才算公平。(一四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