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小說連載】島嶼天青
孫麻子心不甘情不願地拿著衣服轉身就走,卻也不忘回頭瞪了他一眼,甚至高聲地警告他說:「王萬富,你這個龜孫子給我小心點,君子報仇三年不晚,咱們等著瞧!」說完後,就快速地消失在這個疾風驟雨的黑夜裡。 受到驚嚇的添丁嫂,即使身心無法馬上平復,但有孩子和萬富在身旁安撫,卻也感到窩心。她反復地思考,家雖然是人生旅途的避風港,但一個家,的確不能缺少一個有肩膀可依靠的男人,可是她已失去了機會,要是添丁哥尚在人間,這種事絕對不會發生。 如果不是孩子當機立斷出外求救,萬富即時趕到,她的身體極可能已慘遭孫麻子這個色魔蹂躪。果真這樣,往後教她怎麼做人?怎麼在這個村莊立足?怎麼面對孩子?幸好老天保佑,讓她得以保住一個清白又不會被人恥笑的身軀……。 第七章 人,有時總是健忘的,而健忘往往又會造成麻痺。在八二三慘烈的砲戰中,即使四十餘天落彈四十餘萬發,造成無數生靈的死傷,但此情此景,似乎已慢慢地從島民的記憶中退卻;繼而經年累月的單打雙停,亦已讓鄉親感到麻痺。尤其在繁忙的農事中,無論單號或雙號都得上山耕種,偶而地在晚上聽到砲聲,卻也習以為常。除了砲彈落在週遭,要不,也鮮少人會沒事跑去躲防空洞。 但是,生長這座兵馬倥傯的苦難島嶼,有時候卻也不能不加以防範。一九六○年六月十七日,對岸共軍突然又對金門發動砲擊,並瘋狂地亂射、濫射,當日落彈八萬五千餘發,十九日又落彈八萬九千餘發。共軍聲稱是為了歡迎及歡送來台灣訪問的美國總統艾森豪,但遭殃的則是無辜的金門島民。 那天,萬富正在地瓜田裡施肥,添丁嫂則在鄰近的田裡除草,週遭還有多位農人從事不同的農耕工作。當對岸砲彈擊發時的轟─咻聲響起,當轟隆的落地聲爆裂開來,起初大家都不以為意,因為長久以來幾乎打的盡是宣傳彈,而且都在夜晚較多。 可是,此刻卻有愈打愈激烈,愈打愈近的跡象,有人發覺苗頭不對,趕緊喊著:「快跑、快跑、趕快跑,共匪又開始亂打濫射了!」然而在這片空曠的田野上,既沒有碉堡,也沒有防空洞,要跑到哪裡才安全。 眼見轟隆轟隆的激烈砲聲響不停,萬富趕緊喊著:「添丁嫂,快跑,不跑來不及了,到前面那條壕溝先避一避再說。」萬富說後起步朝壕溝直衝,而驚嚇過度又慌張的添丁嫂雙腳已軟,簡直有寸步難行之感。 當萬富抵達終點時,她卻還在半途行走,而咻聲與轟隆聲則再次齊下,萬富奮不顧身從壕溝裡爬起,快速地衝向添丁嫂。心想,在這個極其危險的重要時刻,如果不盡快地拉她一把,讓她趕緊脫離危險區域,萬一有什麼不幸的意外發生,就如同見死不救,怎麼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她兩個孩子又要怎麼辦?(八十五)
-
典藏﹑魅力烈中─慶祝烈嶼國中創校五十週年
今(105)年5月27日是金門縣立烈嶼國中,創校五十週年校慶。學校在校友會理事長洪燕玉鄉代會副主席領導下,召集了報導文學作家、燕南書院楊樹清院長、金門文化園區盧根陣所長、學校師長、校友們共同探討慶祝校慶事宜,以「典藏、魅力烈中 風華五十」為校慶主題,校慶期間學校將舉辦「未來領袖講座」、「回到少時課程」、 「校友美展」、「老照片徵集」、「傑出校友選拔」、「校慶園遊會與跳蚤市場」、 「感恩餐會」等系列活動,盛況是可以預期的。 烈中學務主任薛育德老師,送公函來我家,要我為烈中創校五十週年校慶專刊題詞,並代表黃校長邀我提供書法作品,參加校慶校友美展,請我作品完成後再通知他來取件,我欣然承諾,樂意為烈中風華五十共襄盛舉。我題詞祝勉烈中繼續:「創造特色、邁向卓越」。這是我當年任職烈中的自我期許,也是我的治校理念,希望發揮烈中島嶼特色,創造學校卓越。參加校慶校友美展作品,我以全張四開中堂行草字體有感書寫下:「疾風知勁草、烈中見真情」參展。 時間過得真快,民國84至87年,我擔任烈中校長時,正欣逢烈中創校三十週年慶典,學校教務處主任林英生、學務處主任洪永善、總務處主任林福德、輔導室主任林自生、文書組長林馬騰等全體同仁,為擴大舉辦慶祝校慶活動,大家忙得不亦樂乎!我們創立了烈中校史館、創立了烈中校友會、編輯烈中創校三十週年慶紀念專輯、整修烈中運動場、開闢網球場、整建烈中教職員工宿舍等工作,就是希望能夠:「典藏、魅力烈中」,讓烈中風華再現。感謝當年家長會長洪成發鄉長出錢出力,做學校後盾,讓我們不必為經費煩惱,學校工程也是他全力配合施建,眾緣成就烈中風華三十年再現。 當年學校編輯《慶祝烈嶼國中創校三十週年慶紀念專輯》,我特別開闢:「話我烈嶼」、「烈嶼論壇」兩個單元。「話我烈嶼」是由現任烈中輔導室主任楊宏龍老師,率領學生到各村里,採掘訪問各鄉親口述烈嶼的傳說、傳奇的地方歷史故事,整理出一篇篇有趣味性、可讀性的小品文,展現出烈嶼地方過去的傳統歷史文化,典藏烈嶼的經典人、事、時、地、物,讓它們能永遠留傳下來。 回想起我從民國78年金門日報社長蕭筧民,聘我為該報主筆,協助專論、社論撰稿到93年顏恩威社長為止,長達15年,期間從未中斷。「烈嶼論壇」就是我在烈中三年,就自已所見、所聞、所想,為金門日報撰寫探討烈嶼地方未來發展方向的系列社論。當年鄉代會主席林長耕,閱報後頗有認同,多方打聽誰這樣關心烈嶼?後來發現是我所撰寫,他還特地到學校向我致謝意,讓我感到很溫馨。我是學新聞教育,報導書寫是我的興趣,自己為地方發聲也是使命感的驅使,沒有什麼企求。 《慶祝烈嶼國中創校三十週年慶紀念專輯》出版,也贏得當年鄉長洪國正的讚賞與肯定,他補助學校經費多印發給全鄉每一家戶閱覽,讓紀念專輯廣大流佈,擴大影響力,令我們很感謝與敬佩。 烈中是所很有魅力的學校,校園整潔美麗,中庭楓樹粗壯聳入雲霄,春天青翠綠蔭遍地,秋天飄落了紅葉,很有詩情畫意,美極了;體育館外圍,成排的白千層雄壯有力,揮發清香的芬多精,讓全校師生強健奮發有勁。 烈嶼的鄉親林先步,本身熱愛藝術,多才多藝,又熱心教育,早年在大陸經商有成,忘回瞶家鄉母校,特別在大陸購買百塊,而贈送烈中數十塊中華古今名人書法碑刻,讓學校樹立典藏,它既可藉以從事書法教學,也象徵對中華文化的傳承與發揚。我非常感謝先步兄的奉獻,其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凡對學校有貢獻,都是烈中傑出校友,我久未與先步兄聯絡,不知他現在人在大陸、台灣或金門?希望林校友能返校參加烈嶼國中創校五十週年慶,參觀你的贈品,我建議烈中應頒發感謝狀獎勵林先步傑出校友。我欣賞烈中書法碑刻,會讓我顯現出大好河山的摩崖石刻,發古人之幽情,羨先人之書法詩詞文風,感念他們用心在傳承發揚中華文化。 5月27日當大家赴烈嶼國中參加創校五十週年校慶時,前進烈中,你們會發現學校大門前一大片麥田,像大海一樣深沉美觀,秋收時變成一片金黃,令人期待豐收的喜悅,浸湎在烈中的學生,要體會農夫種麥辛勤耕耘。麥子生長、茁壯、結穗、到成熟謙卑下垂,就是我們要學習效法的良好德性,烈中的學生,只要你們辛勤耕耘課業,力行校訓:「誠、正、勤、樸」,認真學習,健康成長,走自己的路,做自己的英雄,一、二十年都能創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成為學校引以為榮的傑出校友。 我說烈中有魅力,其實整座烈嶼島都深具魅力,烈嶼人情味濃厚,待人熱心好客,熱情洋溢在酒席中,豪邁地勉人不醉不歸,我們校長們曾有過與烈嶼好友拚酒的輝煌記錄。所以當我調任烈中時,的的確確擔心孤鳥插人群,無法招架,老同事呂合成秘書,知道我擔心受怕,告訴我一招妙撇步,果然安全過關,呂秘書真是我的貴人啊!讓無所恐懼地在烈嶼島上快樂生活。 我在烈中時,每周只能回大金一次。所以清晨我會騎單車到湖下,和陳清海、陳金鍊等鄉親,學太極十八式與關節操;晚飯後我分段走遍烈嶼的每個角落,遊覽烈嶼美麗的田野自然風光,陵水湖諸多水鳥,悠遊自在,滿山遍野柑紅色的馬櫻丹,孜意綻放,迎風搖曳,都令我永難忘懷。我更喜歡烈嶼的海岸景觀,每次和林英生校長下海遊玩,我都會撿幾塊岩石搬回校典藏,黑蛋石、貓空石等美石都很可愛美觀。 總之,烈中在現任校長黃明森,以及接我的歷任校長的努力經營下,繼續邁向卓越;而烈嶼鄉在現任鄉長洪成發等歷任鄉長努力建設下,不斷創造特色,烈嶼已成為魅力十足的旅遊觀光的聖地,烈中也是值得參觀的教育文化中心。
-
【小說連載】島嶼天青
既然孫麻子這個王八蛋已認錯﹐萬富放開他的手後則拎著他的衣領﹐一把把他從地上提起﹐可見他的力氣有多大﹐孫麻子能不服氣嗎﹖但卻也沒那麼隨便就放走他。 脫掉你的雨衣。」萬富扯扯他的雨衣說。 麻子感到不解﹐卻不得不脫下。 「上衣與內衣全部脫下。」萬富以命令的口吻說。 「你他媽的是神經病是不是﹖」孫麻子更是莫名其妙。 「如果不按照我的話做﹐等一下讓我火了﹐除了要你連內外褲都脫掉﹐還會讓你再吃點苦頭﹗」萬富提出警告﹐「不信﹐你試試看﹖」 「你是什麼意思﹖」孫麻子不解地問。 「等你脫光後我再告訴你。」 孫麻子莫名其妙地把上身的衣服全脫了﹐現出一身長年啃食百姓骨頭而累積的肥肉。 「你現在必須光著身子走回去。」萬富把他脫下來的衣服丟給他說﹕「如果途中穿上﹐我會重新把你抓回來﹐再讓你嚐嚐彈耳殼的美好滋味。」 「風那麼強﹐雨那麼大﹐為什麼要我光著身子走回去﹐要是讓我著涼感冒怎麼辦﹖你明明是折磨人嘛﹗」孫麻子不屑地說。 「理由很簡單﹐其一﹑因為你頭腦已昏﹐做了一件天理不容的錯事﹐必須讓大風把你的豬腦吹醒﹔其二﹑因為你慾火焚身﹐企圖強暴良家婦女﹐必須讓大雨把你這隻豬哥的慾火澆熄。就這麼兩點理由。」萬富說後不禁想笑。 (八十四)
-
老師的限時批
了卻一樁心願,卻似增添了一個掛懷,只緣收到一封限時專送。 從畢業三十年同學會起,觸景生情,因人生意,陸續寫了一些詩文,沒有設定主題,沒有特定對象,因緣際會,隨興而書,五年後集結成冊取名《華西書卷-花師人華西情》,因為書寫的主角,都以母校花師、師長、校友、同學為對象。 限時批,由李老師寄來,他是我書裏頭的要角,信也為此而寄。 如前所述,那本書的書寫都屬隨興之作,寫我往來接觸的人情事情,寫我看到聽到想到的點點滴滴。日積月累,一經觸動,集結竟能成冊。 限時專送於冬至那天從南投寄出。李老師真有「巧思」,冬至寫信寄批,隔天抵達鳳山,輾轉到我家,但被我發現靜靜地躺在郵筒內時,恰恰是平安夜。李老師的限時批,成了報佳音的天使。 在接到來信前,下午兩點左右,老師來電告知,他於二十五日南下,要我邀請一桌花師校友聚餐閒聊。隱約我知道,老師絕非隨興而至,他應是專程為書「提前」而來,因為早先他已經說過,元月二日在鳳山的新書發表會,有事北上,無法蒞臨,我心裡面推估,老師此行是先來為書「致意」加持吧? 既然老師交代了,隨即邀請慶文、永璋、二文、怡和、永宏、永和等人,大家聽聞老師要來,都表示會排除其他行程出席。奉老師之名,的確有號召力。 聯絡後,電話回報老師,只聽他問了那些人確定會到,就掛上了電話。師生對話之際,限時批還躺在郵筒,不為我所知,直到我心血來潮,打開信箱,從一堆鬆散膨脹的廣告紙下面發現它的存在。 原來,老師決定南下之前,已請信使限時通報。但為什麼今日幾度電話,老師沒問我收信與否呢?我想,或許又和他的心境有關,這也是我掛懷之所在。 書的主角顯然有話如梗在喉,不吐不快,但欲說還休,只好寫信抒懷。 看信,我反而有些沉重,老師說看了我的書「既感且愧」,尤其是「過譽之詞,令我汗顏」,他更且表示不敢來參加新書發表會,因為「怕人笑而無地自容」……。 拜讀老師的信,我更覺不安。原來,我的書寫竟然給老師惹來這麼多困擾,而這些心裡頭的話,其實,老師老早幾度向我隱約提過。看來,是我遲鈍未察,其罪在我啊。 李老師為人師表作之師、作之親,我們公推共認「永遠的導師」,絕非溢美之詞,太多學生被他照拂,即使畢業多年,仍然銘記在心,老師的家門常有昔日門生拜訪的身影。我也只是因為老師的親和力,多了幾次與他相處的機緣,見聞之下寫了幾篇感懷。從前,老師照顧學生是善盡人師的責任,此後,學生保持密切互動應屬合情的回饋,兩者之間都是無心插柳而柳蔭自成風景。 老師何愧之有?如其有愧,豈非我罪! 師生又要再見,敬愛的老師,恕我有違您的囑咐,收到您的信,我必須回信稟報;明天師生會,聽您說話,聽大家的心聲,感動之下,我還是會情不自禁地再寫我的感言。
-
一家人的晚餐
我想念媽媽的菜,年輕時為了吃到媽媽的菜,我總會在傍晚時,放下手邊所有工作,即便正在與女朋友約會,我都會直接說再見,只為了回家吃到媽媽做的晚餐,我想當時的女友一定無法明白,為什麼我總匆促說再見,然後說了聲「晚上我要回家吃飯!」就瀟灑的說good bye,其實是媽媽的菜實在太好吃了,不能一天沒吃到啊!好友在臉書上張貼他母親生前的功夫菜照片,寫下有趣又充滿感人回憶的這段話。 老實說,晚餐對我來說也是十分重要的事情,也是我一天最美好的時光,再累我都會想辦法煮一頓,即便只是簡單幾道菜;就是喜歡餐桌上一家人團聚,說說笑笑,好讓一整天工作疲憊都消失。 日本有一部卡通「夏日大作戰」,內容有一段我每看一回掉眼淚一回。片中,一家之主的老奶奶往生,大家找到她遺囑,居然是叮嚀家人,不論發生什麼事情,都要一家人坐下來一起吃頓飯,當時原本所有人都沈溺於老奶奶突然逝世的悲傷中,看到遺囑,馬上起身做上一頓豐盛晚餐,全家人擦乾眼淚,圍坐一起用餐,又開始恢復過往生活,只是慈祥老奶奶已經不在餐桌上一起用餐了。因為上課需要影片中部份主題,我每次都會播放這部影片分享同學,還好燈光都熄滅了,學生看不到我偷偷掉眼淚,因為總會讓我想起那個沒有跟我說再見,睡夢中離世的祖母,再也沒機會一起晚餐,聽他說吃飯要吃八分飽,才能養生的大道理了。 現在人工作都忙碌,很多人來不及做飯,就是外食,但看著食安風暴越演越烈,慶幸自己的堅持,雖然很辛苦,下班已經很累了,還要忙著煮飯燒菜,飯後收拾,但看著三個寶貝,趴著碗扒飯,嘴巴嚷著:好好吃,媽媽我還要再來一碗……。所有辛苦都值得了,能每天圍著一起晚餐,這滋味真的幸福無比啊!
-
夏的守候
憂鬱的鷗鳥 在暮色下僕僕歸巢 蟬聲也漸鳴漸啞 霞彩即將被這夜幕所吞蝕 門前楚楚風鈴 無須示意 出入都會清脆叮咚 招喚問候提醒 每日的忙碌與閑靜 那個夏天 我們相互許諾 說是彼此聚首 春去秋來紅黃匆匆 一個轉身,今夕何夕 一個轉身,又是一季 一個轉身,秋來夏將去 蘆花紛飛,又將風起…… 我 如約佇侯, 這一個特別的夏季 你 是否謹記 諾言不是著人霎那迷失璀璨的煙火 知否、知否 遠方街燈下迷離的光幔裡 有一雙鵠望企盼的眼 的我…… (稿費贈金門家扶中心)
-
我們的嚴師--送行翁文獅老師
一柱香三鞠躬 我們送行享壽80的翁文獅老師 我們-金城國小第五屆甲班 翁老師是我們小學三至五年級的導師 三年 六個學期 一百二十多週的日子 朝夕相處的導師 留給同學們一個深刻的印象: 嚴! 嚴格的翁老師 要求我們要學習認真、行為正直 注意聽講 安靜自習 相親相愛 環境整潔 …… 嚴厲的翁老師 以身作則、賞罰分明 早自習伴讀 他每天清晨由住家盤山步行至后浦學校 班級圖書櫃 他自購最新圖書 為學生說書《西遊記》 …… 民國50年代 那是個「嚴師出高徒」的年代 教不嚴師之惰 一師一竹鞭 對學生而言 「吃竹夾魚」是常事 嚴格、嚴厲的翁老師 給的「竹夾魚」力道更是紮紮實實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屢屢犯錯的男生 塗薑、抹蒜頭 個個練就了一套應付竹鞭的本事 記憶中 沒有學生逃得過翁老師的「恢恢法網」 課業上 月考發考卷 沒有達到「理想分數」者 少一分打一下 不及格的學生打到60分 90分的學生打到95分 行為上 整體要求、連帶處罰 過動的小學生難免有吵鬧的時刻 尢其是漫長的自習時間 亂烘烘的教室 只要一聲「導仔來了!」 馬上就緒無聲 但有時 全班吵到忘我 導仔的「嚴容」已擺在窗前了 個個小毛頭還渾然不知 慘了! 全班罰站、罰跪 越罵越氣的老師甚至罰大家跪上小小的書桌 逝水流年 60歲的我們 送行80歲的翁老師 回首往事 嚴師出高徒的年代 「竹夾魚」「跪書桌」的疼痛 一切了然 不論當時 不論現在 我們都感念 這段「嚴格教書、認真學習」的師生緣!
-
「湖獅藝想」──金湖國小風獅爺學生美展緣起
曾經,我們為孩子許下了承諾:「你們盡情的畫,等你們畢業前,再幫你們開一個屬於你們的美術展覽。」每當看到孩子們創作的喜悅與成就感,他們眼中堅定的自信、積極學習的企圖、樂於創作的童心,還有令人感動的改變,那是一直支持我們充滿熱情,樂在藝文教學的主因。今年,配合金湖國小六十五週年校慶系列活動,我們積極而努力,真的要幫孩子們辦畫展、出畫冊了! 「改變,就能發現無限的可能」,正當湖小積極推展行動學習之際,我們和王尚修主任、陳淑蓉老師、胡欣佩老師開始討論著以資訊融入結合藝文教學、社區踏查及鄉土資源,發展出屬於學校特色課程,並激發孩子自主學習、探索體驗與做中學,這是嶄新的歷程,也是改變的開始。從搜尋名畫、認識名畫到仿作名畫,從文字撰稿、相互錄音到QRCode的產出,從「藝想世界」美展的佈展、掛畫到導覽解說,以致最後於教學大樓走廊展示的行動美術館,我們欣賞著孩子其中的成長與學習的熱情,因而相信:透過藝術,讓孩子長出一對翅膀,飛離負面的情緒、飛離缺乏自信的枷鎖、飛離生活中的不愉快,讓夢想起飛! 這一次,我們集擷本校五、六年級近兩年參加全縣及全國學生美術比賽得獎作品68幅(書法類12幅,水墨畫14幅,繪畫18幅,漫畫11幅,平面設計13幅),及行動學習結合社區風獅爺訪查作品32幅,共計100幅,另有大型集體創作作品數件及學生多采多姿的布袋戲偶展示,作品多元而豐富,都是孩子們平日創作的精華與結晶。展期自一○五年五月十四日至二十六日,地點在金門縣文化局,希冀地區同好及大小朋友攜手共襄盛舉。 最值得一提的是,在風獅爺的行動踏查走訪中,由玉蘭老師帶領五年級學生全縣走透透,藉由實際行動訪查鄉鎮角落,探索每一尊風獅爺背後的美麗與哀愁,體會那動人的傳奇故事,創作那獨樹一格的身影。在展覽開幕當天有32位小小解說員實際導覽和QRCode解說每一尊風獅爺作品的故事,讓孩子的藝術探索融入鄉土情懷,結合科技與創新喚起主動學習的熱情,打破溫室,讓孩子體驗人生,進而認同金門這滋養培育他成長的家鄉。 再次感謝金門縣政府教育處、文化局、環保局、金湖鎮公所、本校勵學基金會、家長會熱情贊助此次展覽的文宣與畫冊的印製,讓孩子夢想成真,記憶永存。也感謝湖小藝文與行動學習教學團隊的努力與付出,更感謝這群在藝術舞台上努力耕耘發光發熱的學子們,期盼透過此次展覽的觀摩與切磋,讓更多的親師生探索體驗藝術之美,提升偏鄉藝術人文視野,建構具特色的藝文氛圍與美感涵養。
-
四月雨紛紛
我翻閱網路相簿,朋友們張貼的畫面永遠都是優美暖日光。當我說出想看的氣候時,常常招來否定:「什麼?下雨怎麼拍照呢?相機會壞掉的。」我愛好攝影,大家總覺得愛攝影就該期待晴天。 但我確實喜歡雨季。 「下雨天不能出去玩。」小時候媽媽都這麼規定:「天氣好才能四面八方在戶外活動,要是下雨呢,就容易淋濕,會感冒。」沒錯,舊時代以為晴天適合戶外;只有不識好歹的人才會出去淋雨等著著涼。可是,我恰巧步入新時代,能夠雨中漫步隨意逛,像南宋蔣捷舟船上那樣的寫一闕詞,才是快樂。 清脆雨聲,確實帶給我朦朧想像,雖然,它們總是一種阻礙。高中時候,因為臨時雨,假日裡整個人躲在公共電話亭裡,坐困愁城,那個黃昏進得去就出不來,使我有了回不了家的嘆息。黃昏還沒結束,雨水走過了,我可以飛也似的跳上公車了。成年之後,某個夏天去台北市參觀攝影展,萬里無雲一個變天,措手不及淋成落湯雞。雨水落下的幾十分鐘內,我站在屋簷下唱歌,一步也邁不開,靈機一動的和雨水合唱著,懷疑自己是否有了回到兒時的錯覺?樂天知命接受眼前種種考驗,我吟詠詩歌觀雨去。 小時候去三峽外婆家,才剛入山,黑色積雲立刻聚攏暗了天色,雨水降下的力量,正好擊落了沿途路樹的花與葉,無法撐傘步行,只好坐在父親的計程車內,看著窗外的雨水,淋濕整條三峽山路。 四月印象幾乎都是雨紛紛的日子,出門得加上外套,好像算梅雨季。而天空總讓我承受落寞與哀愁,帶著我前往濕淋淋的地方。人生長途跋涉走過三十八年之後,四月晴朗起來,季節有著夏日香氣,可是,吹著吹著,在春天的土地上,雨水之下的泥土地還是乖乖的甦醒了四月花,開得那樣實際。 我喜歡聽雨,雖然它阻礙了我許多步伐,卻領我看見天地萬物。 是的,雨水孕育的生機盎然,那令人浪漫的嘆息便浮上心頭,像枝芽綻放花朵,然後,慢慢地,凋謝了。
-
海
直矗巍峨的雲層壓在海面上,彷彿一伸手便能攫住那片雲。舒暢的海風吹散夏季的燠熱,拂在身上如愛人嬌柔的纖纖素手,將每一吋肌膚漂染海洋的氣息,想像自己化身海鷗,在閃熠光芒的黛色海洋上恣意翱翔。 波浪推來數千里外的風塵,像個全年無休的說書人,滔滔不絕說著彼岸的故事,任來往的遊人聽取。若凝視反覆推移的海濤,它會把你的鬱悒拉出體外,捲到廣闊的大洋,此刻空淨的身體包裹在規律的海浪聲,啟動對生命的洗滌。 或許是自出於敬畏,每當遙望遼闊的大澤,總感覺到它神祕且不可度量的力量,即使是科技發達的現代,萬丈深海裡依然蘊含許多未知的事物。我想古人對於這份神聖特別有感觸。不論是強取豪奪的北歐維京人,還是經商貿易的腓尼基人,大海這樣的特性,深深影響著這些以海為中心的海洋民族,使他們流著冒險犯難的鮮血。 大海曾經承載著托勒密地圖紀錄不到的新世界,地理大發現後航海家們循著洋流,乘風破浪探索地理上的空白。麥哲倫與哥倫布的足跡遺留在各航道,引領後世探險家前進的方向,無數裝滿夢想的船隻數百年來共譜成海上浪漫的童話。但這並非人類征服海洋的象徵,反倒是大海增長人類的所見所聞,促進文明繁榮,更連接世界每個角落。讓分散的大陸聯結成緊密的地球村。 海是一切的源頭,孕育了世上萬物,衍生出人世百態,但無論多少悲歡離合,我們的一顰一笑最後仍經由生物循環回歸海裡。記得有次在沙灘上看沙雕,當下被各樣壯觀的作品震驚,但後來卻覺得這沙灘正是人生的最佳寫照,人花了一輩子的時間在雕塑,創造的作品玲琅滿目,可是到了生命盡頭,歲月如海慢慢沖刷你的功業,直到彌留之際,只能帶著過往的輝煌走向一開始來的地方。恍然間感到再沒有值得汲汲營營追求的東西。 然而這只是「少年不識愁滋味」的強愁,人生還有泰半尚未發掘,徒然感傷不過將視野堵成壅塞的河道,忽略了盡頭廣大的水澤。若能毫無顧忌的環抱大海該有多好,可惜我不諳水性,否則也想投入這水域的溫柔。或許數年後,海上會出現一艘堅固的大船,面對杳無邊際的界線,我掌著堅定的舵,航向一樁蓄勢待發的歷險。
-
【小說連載】島嶼天青
「如果你願意向添丁嫂道歉,並保證以後不再騷擾她,看你年紀一大把又不能反攻大陸回老家,我就放你一馬。假若你嘴硬死不認錯,我馬上叫村長及全村的居民一起來作證,明天一早就把你送到憲警單位。到時,你不但會立即被羈押起來關進看守所,而且還會吃上強暴婦女未遂的官司。尤其金門是戰地,搞不好要被判死刑!」萬富警告他說。 「你他媽的不要嚇唬我,了不起關個三五年,出來後又是好漢一條,那有被判死刑的道理。」孫麻子替自己辯護。 「好,就算關三年,蹲在牢裡失去自由的滋味可不好受啊!你可要想清楚,別給臉不要臉,到時你非僅不是一條好漢,而是一條人人想踩死它的害蟲,絕對是吃不了兜著走!」 「好、好、好,算我錯、算我錯,對不起、對不起,以後不敢再開這種玩笑了。」孫麻子自知理虧,終於想通了,如果再死不認錯,一旦事情鬧大,下場絕對會像王萬富所說的,不僅會被羈押起來而且還要坐牢,誰叫自己色迷心竅啊! 孫麻子不禁想,今天可說是霉運當頭,又一次地碰到鬼,王萬富這個龜孫子簡直陰魂不散、如影隨行,如果沒有他來攪局,或許,小寡婦的衣服早就被他脫光了,他的目的不也早就達成了麼。 他媽的,沒有吃到魚,弄得滿身腥,而且還被打耳光、彈耳朵,讓王萬富這個小子竭盡羞辱之能事,說來窩囊啊! 幸好王萬富這個狗生的還算有點良心,願意放他一馬,要不,後果還真是不堪設想。但是每當看到這個標緻的小寡婦,他依然想入非非,如果要他不想,那是不可能的。假設真能和她上床再陪她一起死去,做鬼也風流啊!孫麻子的內心,依舊存在著一些矛盾與不健康的想法。(八十三)
-
金門葉氏宗祠緣起紀盛
金門葉氏宗祠係由原沙美葉氏宗祠華麗轉身,鼎新增輝而成就。 沙美葉氏支派,自明初始祖福京公,由同安佛子崗之嶺下播遷入島;定居沙美,分居內洋,已衍十八世矣。奕葉伊始,垂裕亹亹于沙澎後等地周域,燕翼貽謀于行行諸業,植福延釐,澤被蔭垂。先祖宗隆公,曾授南京驍騎軍銜,勳業彪炳,家聲丕振。民國初年,先輩為覃敷先澤繼序不忘,黽勉後昆孰事有恪,乃籌建祠堂奉祀,祠坐丙向壬兼巳亥,位於沙美西甲區段,堂號「佛嶺」。此亦為浯島迄今葉姓宗廟之唯一。 作為護鎮龍脈並與地氣人文相結合的磚契,於重修啟封時,字跡已然模糊不清,只依稀辨認出「福建省金門縣」及「天道辛酉年十二月」等字,按金門於民國四年始縣,該輪甲子排序之辛酉年,上為清咸豐十一年,下是民國七十年,故可判斷磚契所載之辛酉年為民國十年,亦即本祠於民國十年奠安。至於何時啟建,沿波討源,幸得蔡鳳雛老師所提供的相關佐證顯示,本祠係於民國三年「翻蓋」,構築迎祀,臆度當時或是由民宅改擴建而成,雖略顯過簡,然以當時之力,已是思極索盡,傾心竭力矣! 民國三十八年,山河變故,羽檄交馳,本祠與當時大多數宗祠命運相似,國軍進駐,祖靈無復安祀,移出他容,屈身將就。斯時;儘管滄桑有痕,無奈時空無助,致眼望祠圮祭輟,乏力復原。迨至民國七十年代,十五世裔高政、葉果、開盛、金城等先輩暨諸宗裔,不忍祖輩之艱辛,付與東流,仍秉「不以丁少而廢祠」之志,謀策重翬。雖然只有七、八戶人家,仍各盡所能,於困益奮,齊力復翬,堂廟之容顏祠祀,遂於備歷艱窘後,光彩復現,俎豆再馨。 然歲月推遷,物換星移,期間雖曾幾度修葺,唯荒頹殘景,仍現眼前,見者心觸,況為後裔。民國九十九年,適全縣宗親會諸宗彥賢達研議相關,鑑於史冊承載民族軌跡,祠堂底蘊宗族脈絡,一姓之於一地,需有宗祠立基耀彩,裨益顯祐增祥,貽謀承烈。該屆會員大會乃倡議集聚眾力,共同承建,將沙美葉氏宗祠光大為全縣葉氏之族祠,沙美派下幾經磋商,並獲祖先筊允。誠如清「光澤縣志」所述之廟制堂規;或一房單祀的支祠或一族合祀的族祠,咸均枝葉相連,主支同根。而千枝歸一本,佛嶺總同源。於焉;沙美葉氏宗祠,遂由支祠晉格為族祠,金門縣葉氏宗祠亦得以眾志而淬成。廟制雖殊,敬祖猶一,族親喜千祥之雲集,裔眾頌百福之駢臻。工程款總數新台幣捌佰貳拾萬元,委喬石營造公司承建,其中沙美派下款額近新台幣肆佰萬元,尤以宗彥鴻鵬慨資新台幣玖拾萬元為最,嘉誠可感。 祠者,先人之靈爽,春秋祭祀之所憑依也;亦是凝聚族人的磁力場,激勵丕挺的倍增器!祠之再翬蕆成,蓋乃殷望葉公後裔益增積聚,春秋祭典益顯豐碩,宗親聯誼益加緊密,浯島吾族益臻璀璨所致。亦為祈冀先輩祖靈,得予共聚一堂,金鼎呈祥,龍香結綵,長享奉祀之所需。堂貌原古,內容添勝,既優化宗廟形制不堪負累的原有載體,又留住並強化先祖胼手胝足的歷史記憶。形似古今相耀互輝煌,貌呈莊嚴煥彩顯瑞祥。 留存先人遺跡及文化積澱,乃重修之必要尊崇與虔肅。祠內楹聯大多原文續呈,文采依舊,如「浯島肇基祖德遙傳銀邑,南陽衍派孫謀大振重山」,「秘閣觀花小窗讀典,浯江衍派佛嶺延龐」等。原有先祖牌位,敬以原質原貌供奉置尊,祈靈其來格,鑒納蒸嘗,禱神靈長在,庇佑後生。殿前石階,刻有花紋雕飾,雖歷百年風雨,仍存先人脈絡印記,得寄思懷先人肇建之維堅,立迪嘉晉後輩展猶之宏願。舊磚原石,儘量沿用,基奠置穩,厚重廟堂。為迎新局,優化添輝,新撰大門前之「金鑄宋朝郡馬南陽葉,門居楚國王孫樹德家」聯對。該上下楹聯,頭尾四字,合為「金門葉家」,標示本祠已晉為全縣共承緒,同鐫銘之族祠。祠內另副「茁茁芝蘭薈萃芬芳葉茂,森森杞梓植棲棠棣枝榮」對聯,上聯皆為艸部,下聯都是木部,取自「葉」字「上艸下木」之寓意,寄意如堅木之厚植根基,如勁草之蒸蒸日上,蛟騰鳳起,桂馥蘭芳。上聯禱祝族裔蕃衍,如芝蘭玉樹,生于滿園庭階;下聯淬勉裔冑傑出,如杞梓良材,挺于深廣茂林。殊韻饒趣,風采獨領,誠為特色奇聯,澎湃創意。 雖云重建實亦肇起,重翬晉格更增厚重。盛哉!浯島先祖神靈牌位,得以安固奉祀,祖德宗功更添追思懷念。偉歟!迪裔心於潛移默化,彰福澤以慎終追遠。宗長聰明、長茂、水欣,能頭暨諸宗親,於建祠之用心與付出,良值誌記,福報允隆。濟濟冑裔,必當奮發圖強予進予騰,惕厲淬勉相扶相持,肅虔敬于祖德,立鴻志于宗功,聞南陽而振蜚聲,望佛嶺而思脈源。今祠堂建矣,將擇利年吉日,奠安慶成,全縣十六支派下之族譜亦已彙修成牒,族一誠沐蔭懷恩,裔齊展嘉猷耀祖。我宗其祥,吾族長盛。謹敘梗概源由,藉以紀盛金門葉氏宗祠之緣起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