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夜釣記遊
以前總喜歡看釣魚節目,每當看到釣客與魚之間的搏鬥,就好像身歷其境一般,好想自己也像他一樣穿著帥氣的釣魚配備,準備好材料,就直奔大海與自然界的怪物進行一場戰爭。一直以來,由於家中與朋友間沒人有這項嗜好,所以,最多的樂趣就是到釣蝦場趣味一下,享受一下與蝦子拉扯的快感。 到外地工作之後,結識住隔壁房的大哥,他是一位有經驗的釣手,幾乎每禮拜都到港口或海邊報到,平時,他就常常聊起他的釣魚經驗,內容是既豐富又充滿著刺激。有天連假,他突然敲我房門,邀我一同去海邊瞧瞧,平時我就對海邊很嚮往,所以很爽快的答應了他,踏上往海邊之路,真是既興奮又期待。 當然,身為一個釣手,第一要務是檢查配備,需要的釣具、雨鞋、救身衣、手電筒等等都要一應俱全,有些則可以到海邊再購買,比方說釣線、釣餌與螢光棒之類的,釣場附近總有一些商家,專門為釣客補充所需材料而開,也貼心了賣一些熱食、泡麵、點心、飲料等,讓釣客們在海邊的冷風襲來之下,添補所需的熱量。 好不容易到達瑞芳海邊的天然釣場,也需在岸上觀看一會兒浪的變化,因為海邊的天氣不像平地一般,有時候說變就變,而東北季風若來,整個海邊便如颱風般的誇張,倘若能釣,好的釣點總是占滿了釣客,也不見得就有機會可以釣,大哥說,總會有一群常釣魚的人們,幾乎沒事就往海邊跑,可見對這項活動有多瘋狂。 所以,釣魚這件事還是需要天時、地利、人和方可進行,第一次算是出師不利,海邊起大浪,無法在天然釣場釣,只能到碧砂漁港的港內進行夜釣。順利到地點之後,大哥弄好一切的先前準備,而他說最近比較喜歡釣軟絲,因軟絲的肉質鮮美,在秋、冬之際正好是釣況好的時候,因此這也是我頭一次看釣軟絲的經過。 釣軟絲,簡單說就是用假餌或真餌去引誘軟絲靠近,這在其中就有很大且不同的工夫,大哥釣了一個多小時,卻沒有任何消息,終於在換地點之後,釣上了一隻軟絲,那隻軟絲還拚命噴墨,但由於體型較小,基於保護生態的立場,大哥就把牠放回海中,也可知道喜愛這片大海的人對於海洋資源的取用是有所限度的。 後來,大哥讓我試試,後來我也順利釣上了一隻軟絲,永遠記得拋竿、甩竿、起竿時候的那種暢快感,我也用手機拍下我人生中第一隻釣上的軟絲。接近退潮時,我們便回程了,在路上,大哥提起由於環境汙染與人為因素,使得魚兒的數量與大小都銳減,幸好有一群人開始展開復育,而在他身上,我看到釣魚人對大海的崇敬與愛護、專業,畢竟,釣魚對他而言只是種興趣,他其實跟我一樣喜歡海邊,所以,我們都希望這片美麗的海洋與資源能永遠保留於我們的子子孫孫。
-
在黑暗中找尋
這夜 是妳的背影 而妳 卻靜靜的 走入我的夢裡 每晚 多麼害怕醒過來 當冷風透過細縫 代替了妳的位置 便少了一個溫暖 失眠 從各個角落瀰漫出來 如咖啡一般的 佔據了我所有思緒 閉上眼 在黑暗中找尋 有關妳的一切事情 妳的聲音 妳的笑容 還有妳的人 一步一步的 尋找到我們的存在……
-
劫與結
婚後多年再補渡蜜月是一項不得已的體驗,但如果這種蜜月最後只淪為自助旅行、吃住克難、還為期長到幾個月,那就怪折騰人的了。 我和妻子阿幸就這般受夠了在異鄉漂泊的日子,眼看觀光簽證到期的日子一天天接近,怎麼辦,要不要回台灣?這附近就有一個直航的飛機場,只要買了機票,一個半小時內就可以在桃園機場落地了。可是那個人稱怪頭的傢伙一定不會放過我,他可能早就動員好了各路兄弟埋伏在機場,就等著我自投羅網束手就擒。想到這裡我用遙控器關掉了電視,每台都是東莞掃黃,全是央視連播,這種由國家管控的新聞不看也罷。搓腳妹不知何時由水聲氤氳中抬起頭問我:「先生,您要不要special的服務?我們有很special的服務,收費也不很貴。」 「不了,我是台灣來的。」 「哎喲,出來玩就是要放輕鬆,我們對港澳台胞有特別的優待。」搓腳妹開始脫下她那雙高度誇張的高跟鞋,並對我露出制服底下的情趣小內衣。 我嚴肅地告訴她我是來此渡蜜月的,幾天前我和妻子爬黃山扭傷了腳踝,是她建議我來這裡做腳底穴道按摩以達療癒的功效。搓腳妹聽到這裡才嘟起嘴將衣服穿好,蹲下去繼續剛才腳底搓揉的動作。 我不是坐懷不亂之輩,真的是時機不對,阿幸前幾天就獨自一人跑來這附近的浴足街體驗過了,她說她要考察這裡的特色,以作為經營自家生意的參考。阿幸在台灣也是個搓腳妹,不,尊敬的說法是腳底按摩師。她的雇主看利潤有限,想將店收起來,阿幸看機會來了一直想將店頂下來自己當老闆。我們這些年存下來的積蓄一天天積沙成塔,眼看就即將實現夢想,哪曉得卻天降橫禍,逼得我們夫妻倆必須假蜜月之名倉皇逃離台灣。 我是一位在夜店負責打掃衛生間的小弟,人手不足時也會被經紀人調派去幫忙泊車。前陣子泊到一位綽號怪頭的傢伙的房車,他隔天酒醒後跑來店裡找我算帳,賴說我摸走了他車上剛收來的一筆帳款,並限期要我交出那筆錢。夜店經紀私下告訴我,怪頭是一名討債集團的成員,一向以兇狠成名,我最好先躲起來避避風頭。我報了警,警方居然也要我注意自身的安全,千萬別被對方挾持去簽任何本票。 話說我早就答應阿幸和她去對岸千島湖補渡蜜月,台胞證也透過旅行社辦妥並加簽好了,可是就在這時H7N9禽流感傳出人傳人的案例,造成對岸多人死亡,嚇得我們遲遲不敢出發。現在發生了這種事,也顧不得病毒了,因為凶神惡煞的威脅往往比病毒更可怕,也更一刀見血。於是我向警方留下聯絡人的電話號碼後,就帶著阿幸連袂出亡對岸。 阿幸和我算是青梅竹馬的兒時玩伴,後來阿幸被祖母與姑姑領回半隔代教養,我則繼續留在孤兒院長大。成年後我們不期而遇,快速墜入愛河而成婚。但雙方的經濟基礎脆弱,也未受到良好的教育,所以職業尊嚴度都不高,當初連一個像樣的婚禮也沒有,更別說渡什麼蜜月了。但我們仍活得兢兢業業,相信總有一天生活會有轉機。 沒想到我們是在這樣的情境下補渡蜜月的。哪知將阿幸一手帶大的奶奶得知我們要去千島湖,便再度要求我們多跑幾十里路沿江到黃山腳下,阿幸祖父的出生地,去替她查證幾點疑惑。 話說阿幸的祖父包爺爺二十三年前就過世了,包奶奶整理遺物時,發現老伴生前在郵局開有信箱,好像他在瞞著包奶奶和老家通信。但死者保密功夫到家,幾乎沒留下什麼證據。最後包奶奶將有限的斷簡殘篇東拼西湊,勉強得到了一個女人的姓名和信箱號碼。由雙方鬼祟又曖昧的通信內容猜測,包奶奶推斷老伴撤退來台灣前一定在大陸娶過親。包奶奶愈想愈氣憤,因為當初她會嫁給這個老芋頭,就是被他信誓旦旦地再三保證,說自己在大陸老家從軍前是孑然一身、從未娶妻、也絕無家室的孤兒。可是現在證據會說話,包奶奶嚥不下這口氣,才會要我們這一對孫女與孫女婿去替她過世的老伴起底。 十年前,包奶奶也曾要自己的女兒,也就是阿幸體弱多病又小姑獨處的姑姑,趁著被公司派去上海出差的機會,多跑幾百里路到包爺爺的家鄉去查證這件事情。然而姑姑在半途感覺身體不適,緊急轉了數趟機想回台就醫,哪知卻在中正機場入關時,因為體溫過高,被疑似感染了對岸的非典,也就是SARS。雖然經過隔離負壓治療後證實只是虛驚一場,但她卻被進一步檢驗出患有先天性的心肌缺陷,幾個月後可憐的姑姑居然才四十出頭歲,就因心臟病發而撒手了人寰。 從那以後傷心的老奶奶絕口不提對岸的種種,但心中卻認定老伴騙了她一輩子,害得繼兒子之後女兒也因此丟掉了性命。這次若非老奶奶看我們這對孫女和孫女婿要去千島湖「渡蜜月」的話,相信她也懶得舊事重提,以免觸景傷情。 我和阿幸在千島湖短暫停留一陣後,便依照老奶奶的心願繼續沿著新安江往上游的黃山繼續上路,一直到上週才抵達山腳的歙縣。我們跑了縣政府的戶籍單位查詢,他們居然查無「包有福」這個人,他們很肯定地告訴阿幸,妳爺爺包有福不論是解放前還是解放後,絕不是該縣人,也絕對沒在該縣久停過。 看來問題比包奶奶想像的還嚴重,連她老伴生前的名字都是假的。搞不好包爺爺是共產黨的特工,被安排潛伏到台灣進行情搜,什麼黃山腳下的老家歙縣,可能都是他為了掩飾身分,隨便杜撰出來的假資料。 這時我忽然想到一些兒時的記憶,阿幸說她爺爺告訴過她這樣一個故事:撤退時他們的飛機由杭州的筧橋基地起飛,地面上無法撤退的高射砲部隊便向飛機開砲,而當時身為彈藥士的包爺爺,奉命由高空投彈回擊,結果將地面的砲兵部隊炸得稀巴爛,才及時坐著最後一班戰機飛到台灣。 等我年長後,才得知這些敘述過份荒唐,全是包爺爺隨口瞎編用來唬弄小孩的一派胡言。看來一輩子沒離開過台灣的包奶奶,也被包爺爺當成了小孩耍得團團轉,還呆呆地以身相許並為他生兒育女。 想到這裡搓腳妹忽然用手指在我腳底的湧泉穴又揉又摳地問我說:「先生,您在台灣哪發財啊?」 「我在台灣也是個捏腳師傅。唉,平常我都伺候別人,這次來你們這裡渡假,忍痛花錢當一次大爺。」其實我只是張冠李戴,真正幹搓腳這行的是我妻阿幸。 「原來我們是同行!不,您在消遣我,您一個大男人幹嘛去替人抓腳?你有戀足癖啊?」 我心頭為之一震。沒錯,好像有人說腳是人的另一性器官。對戀物癖者而言,腳最能烘托出人體的性感,進而激發起奇異的迷戀。這種迷戀雖然變態卻很安全,因為絕沒有女人會因此而懷孕。 「那妳幹嘛去替男人抓腳?妳也有戀足癖囉?」我心虛地反駁。 「人家是兼做special的。」她又開始挑逗並撩撥我的慾念了。 「我們在台灣浴足就是純腳底按摩,沒有什麼special不special的。何況我說我的腳前幾天爬黃山時扭傷了,當時連一步都走不動,只好忍痛花錢當大爺坐你們特有的滑竿下山的。唉,真諷刺,聽我父親生前說,我日據時期的曾祖父是在台北城拉黃包車的苦力,沒想到我這位當人曾孫的,居然在一世紀後冒充闊爺,跑來你們共和國坐滑竿,也就是坐轎子。」 「聽我母親說,我的太祖母在清末是位裹著小腳、在杭州青樓接客的豔妓,所以因果輪迴百年後我會在這個小縣級市替人抓腳。」她伶牙俐齒顯然在對我反唇相譏。 「怎麼樣嘛,大哥,就拜託給小妹做個業績唄?」她不斷用偷歡的情慾想像煽動著我脆弱的自制力。 就在我動念之際,忽然包廂的門上敲門聲大作。 「出來,裡面的人都出來,公安臨檢!」 經這麼一嚇,我和她立刻跳了起來將衣服穿好,才姍姍走去將門打開。(上)
-
古同安金門人的「首位」
明代金門平林人蔡獻臣修《同安縣誌》記載:「以封域論,同安分有十里,浯地尚未備乎一里,科名風節,接武比肩,為闔邑冠」(民國八十年增修《金門縣誌》卷14)。古同安設三鄉十一里,即永豐、明盛、綏德三鄉。同禾、民安、翔風、嘉禾、長興、從順、感化、歸德、仁德、安仁、積善十一里。說十里是取其整數,金門屬東界綏德鄉翔風里。翔風里有9都,即12-20都。所以說古同安區域中,金門地不足一里。但這樣孤懸海中的「蕞爾小島」,卻自宋開同安登第之先以後,英豪賢哲,名將宏儒,忠臣孝子,高人義士,史不絕書。那些歷來民眾口語相傳的「八鯉渡江」、「五桂聯芳」、「九里三提督」、「後湖十八擔書籠」等俚諺至今尚在坊間流傳。這些先賢的事蹟,許多是古同安(甚至是全國)的先例,老朽不厭其煩把幾位元鄉賢的資料整理一番: 一、陳洪濟是同安縣首位縣令。 同安縣於後唐長興四年(西元933年)由王延鈞(閩王王審知次子)升大同場為同安縣,正式實施縣治。「浯陽」始祖、浯洲鹽場承事陳達(898-933年)長子陳洪濟(919-996年)為首位同安縣令(後調晉江縣令)。陳洪濟「任上皆興學以教士」,首創同安儒家(文廟)于登龍坊,也可以說是古同安傳播儒家文化最早的官方人物。 二、陳綱是同安縣首位進士。 陳洪濟次子陳綱,字舉正,陽翟人,他於北宋淳化三年(西元992年)中進士,是同安實施縣治後首位進士,故有「開同進士」之稱。其弟陳統是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進士,也是同安首家「兄弟進士」。陳統之子陳昌侯是皇佑元年(1049年)進士,五十七年中「一門三進士」在當時所見不多。陳綱初任建州觀察推官時,「歲春夏,率丁夫數萬採茶」,而且入奏「以北苑茶供禦,餘皆賦民而收其租」(民國版《同安縣誌》卷28)。他施行利國惠民的茶葉政策,故「建民德之」。累官淮南、江浙。荊湖制置發運使,是北宋參與拓展「海上絲綢之路」的同安官員。 有趣的是: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同安最後一名進士也叫陳綱,但他是嘉禾里(今廈門市區)人,是駐菲律賓總領事。 三、陳顯是同安首位舉人。 陳顯字光顯,字南海,諡希文,金門下坑(今夏興)人,陳六郎派下九世。澎湖二崁褒歌唱道:「二崁祖先金門來,下坑六郎公南海」,說明二崁陳氏為南海派裔。陳顯於明洪武五年(1372年)參加鄉試取得「經魁」(前五名),為同安科舉 首位舉人,譽為「開科第一」(該科同安舉人尚有沈章、林剛中)。陳顯曆官汝州、隰州、德州知府。明成祖朱棣為燕王時,辟為掌書院,「嘗乘弈諷諫」,但燕王篡位之心鐵定,陳顯只好託病歸籍。「靖難之役」後,明成祖遣使來金門禮聘,陳顯不從,沐浴更衣自盡,保全節操,入祀同安忠義祠。 四、邵應魁是同安首位武進士。 金門所(今金門城村)邵應魁,字偉長,號榕齋,於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參加全國武科會試中武進士,為同安縣首位武進士,故志載,「同登武第,自應魁始」。邵應魁隨俞大猷(1503-1580年)在洋山島、衢山、嘉定、上海、江陰等地抗擊倭寇,身先士卒,受傷後「猶裹血奮呼殊死戰」,不愧為一代抗倭名將。官至福建都司,署都指揮僉事,誥授昭勇將軍(正三品)。 五、許獬是同安首位會元傳臚。 金門後浦許獬(1570-1606年),字子遜,號鍾斗,曾讀書梵天寺後的文公書院,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參加全國會試,得中會試會元(貢生頭名)和殿試二甲頭名,稱「雙冠南宮」,是同安首位會元傳臚(明代全國會元傳臚僅十二例),授翰林院編修。民間俗諺「文章許鍾斗,品德黃逸所(偉)」,許獬以詩文著稱於世,「海內傳誦其文,曰『許同安』」。其座右銘「取天下第一等名位,不若幹天下第一等事業,更不若做天下第一等人品」為後人傳頌。至今流傳閩南一帶「金門才子」許獬的傳說頗多,同安圖書館藏有《許同安制義》善本書(孤本)。 六、蔡復一是同安首位年輕進士。 金門蔡厝蔡復一(1576-1625年),字敬夫,號元履,諡清憲。他于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參加會試,中式進士,是年十九歲,為同安科舉中最年輕的進士,與蔡獻臣並稱「同安二蔡」。天啟二年(1622年)持尚方寶劍巡撫貴州、總督五省(湖南、湖北、廣西、雲南、貴州),他是同安首位,也是唯一持尚方寶劍可以「便宜行事」文官代武職的封疆大吏,創下「入三百年不到之地,成二百年未有之功業」。他也是同安首位修復全長380里「中國南方長城」的官員,夫人李氏(1582-1652年)創制的「薄餅」已被列為廈門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七、林釬是同安首位探花。 金門甌隴人林釬(1578-1636年),字實甫,號鶴台,諡文穆(明代同安四位獲「諡」的官員全是金門人,即清憲蔡復一,文介蔣孟育,文穆林釬,襄靖張廷拱)。他于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參加會試,殿試一甲三名,是同安歷代科舉首位、也是唯一的文探花(另一名唯一的武探花是清代乾隆二十八年瑤江葉時茂)。天啟年間,大太監「九千歲」魏忠賢勾結熹宗乳母客氏亂政,林釬不肯與閹党同流合污,任國子監祭酒時,抵制魏氏搬運監中銅器鑄造私幣,不願為魏氏建造生祠募資而被罷黜。莊烈帝即位後,拜為東閣大學士(宰相)。鄭芝龍(鄭成功父親)受詔安後,為感謝林閣老提攜而贈千金祝壽,林釬婉謝且在禮單後面複書:「成人之美君子也,因之以為利,非君子也」,足見其「澹泊寧靜,中正和平」的人格和官風。 八、蔡宗德妾楊氏是同安首位獲得立坊的節婦。 金門瓊林蔡宗德(?-1548年),字懋修,明嘉靖十年(1531年)舉人。先在浙江台州任職,後調廣西任梧州通判,不久歿於京,以孫蔡獻臣(光祿寺少卿)貴,贈中憲大夫貴州布政使司左參政。蔡宗德妾楊氏(1526-1584年)是同安縣楊禮室之女,幼小而孤,隨母改嫁張門,十八歲適蔡宗德為妾,二十三歲守寡。按照封建禮制,媵妾守節不予旌表。蔡獻臣二度上疏為庶祖母楊氏請旌,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獲准,三十八年由地方官於漳(州)泉(州)驛道鋪前街樹立節孝坊,是古同安,也是全國首位為妾立坊表彰的建築物。 九、顏應佑是同安首位被寫入《三十六孝的故事》的孝子。 金門顏厝(今賢厝)顏應佑,字孝先。元末明初,兵荒馬亂,與母親許氏失散。為尋找母親下落,他持寫有「萬里尋母--金門顏應佑」九字楷書的白布條幅,「訪求二十六載,足跡幾遍海內」,歷盡千辛萬苦,終在雲南蜻蛉嶺找到生身母親,迎奉歸養。為此上官民望作《贈顏孝子》一詩,頌揚這位孝子的事蹟。詩云:「閩泉南詔各一隅,道途相去萬里餘。巴巫水急過於剪,關索嶺峻能摧車。顏生遠來憂且喜,視之不啻如平砥。客中見母迎母歸,此生始信堪為子。籲嗟世俗日已漓,為梟為獍不自知。事父母能竭其力,顏氏之子其庶幾?」(民國版《同安縣誌》卷33)這位孝子的行為堪比二十四孝中的朱壽昌,金門賢厝及分支同安前街、後塘等地的顏氏家廟,都懸掛「鄉賢孝子」匾,他的事蹟被選入《三十六孝的故事》,這對於今天傳承孝道文化仍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當然,為古同安作出優秀業績的金門先賢不止這些,迄今大家津津樂道的還有如「七日權君」的張敏,品德完人的黃偉,新竹墾首王世傑,三等男爵邱良功,開台進士鄭用錫,開澎進士蔡廷蘭,金石宗師呂世宜……他們的豐功,為同安增光,俾後昆敬仰。這些偉人中,大多是科舉出身。也許是早期惡劣的生活環境,激發了島民「窮則思變」的積極性。所以邱英美小姐說:「金門人有讀書的種子」,以至於「把同安一縣的科舉成績撐了起來」(見《金門日報》2014年12月2日副刊)。古同安自實施縣治至1905年9月2日廢除科舉987年間,共出文武進士225人,其中金門籍50人(括志書漏記的青嶼張汝湖、張星徽、烈嶼林日所等)。明萬曆十七年(1589年)全國會試(春闈),取進士347名,金門就有蔡獻臣、蔡懋賢、蔣孟育、黃華秀、陳基虞五人得中,「高考率」居全國之首,所以志載「士多讀書取高第」。金門自古讀書的風氣延續至今,現在金門縣有三百多位博士,堪稱「博士島」,我知道楊天厚先生一家四口皆博士,名副其實的「博士家庭」。可見「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人的天賦有高低,許琰六歲能詩,蔡國光七歲經史過目成誦,張朝綱、許獬九歲能文,蔡復一十一歲作《範蠡傳》萬餘言。他們先天聰穎,但仍然要苦讀,蔡復一在同安東山草堂(壺隱山房)讀書,許獬、蔡獻臣在大輪山文公書院當「寄宿生」,優稟生林殿材到同安領取膏火獎金。儘管當今科技發達,讀書用不著懸樑刺股、鑿壁偷光那樣的苦工,但「讀死書,死讀書,讀書死」的「三死」精神還是可以借鑒,因為讀書往往是改變命運的捷徑。 辛亥革命前金門屬同安縣管轄,同安又有「銀城」、「銅魚城」別稱,金門有那麼多為同安「奪金」的先賢,所以對民間盛傳已久「無金不成銀」、「無金不成銅(同)」的俚語也就不難理解了。 甲午年冬至日 於銅魚城
-
就是愛冬天
對我而言,金門的冬天就是一個充滿溫馨與幸福的季節。 寒冬季節最讓我喜歡的,還有一家人窩在一起吃著熱騰騰的飯菜時,那種幸福的溫暖感覺。不管是小時候,與家人圍著小小的餐桌,一起品嚐著母親簡單的幾樣小菜,配著熱氣騰騰的清粥;還是後來,和孩子們圍著菜色多樣的火鍋,在熱騰騰的湯底中涮著可口的肉片;都讓我有滿懷溫馨與幸福的感覺。特別是,冬的季節裡居然有兩個令人難忘的節日──冬至與農曆年。 冬至,是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冬至的到來,也代表農曆新年已在不遠處向大家頻頻招手。傳統習俗,冬至的湯圓一吃,我們便又多長了一歲。孩子小的時候,還曾經稚氣地這麼問我:不吃冬至湯圓,是不是就可以不多長一歲?如今,這些童言童語,都成了我們一家人回憶過往的談笑話題。 冬至,一家大小圍著一個圓桌,大手、小手一塊把紅的、白的糯米糰,搓成一顆顆大小不等的湯圓,放在中間擺著橘子的圓盤中。不一會兒,一盤盤紅白夾雜、大小不等的湯圓,與橘子黃澄澄的美麗色澤交相輝映,一塊散放出誘人垂涎的氣息,很自然地刺激著每個人的味蕾。於是,不等全部搓好,我便準備下鍋煮湯圓。冬冷的季節,小小一碗熱氣騰騰的湯圓,總能帶給人滿懷的溫暖。紅的、白的,大顆的、小顆的,盛幾顆和著甜甜的熱湯一起含在嘴裡,便有著說不出來的甜蜜與幸福感。這樣的感覺,只有在冬冷的一季才能深刻感受到。這也是冬季帶給人不同於其他季節的地方。冬冷的季節,同樣帶給人幸福感的還有麵茶。冬天裡,喝碗傳統口味的手作麵茶,既不怕火氣太大、更有暖胃的功能。前幾年,意外地學會了如何炒麵茶。從那之後,每當北風凜冽的季節一到,總不自覺地要炒幾回麵茶來驅驅寒意。送點給親朋好友,讓他們也分享寒冬裡的一點暖意。禮雖輕,卻很能代表我內心的情意。沒想到,也意外地獲得大人孩子們的喜愛。朋友到訪,不喝茶的人就泡碗麵茶款待。在冬冷的一季,同樣帶給他們滿懷的溫暖。原來,冬給人的感覺也可以是如此讓人喜愛。 農曆年,是小朋友們的最愛。雖然,年關一到常是大人們忙翻天的時刻。一邊有忙不完的工作,一邊又得忙著年終大掃除、張羅著年節拜拜和過年的應景物品。而孩子們,歡天喜地的是有吃有玩,還有過年才有的壓歲錢。當然,不管一年來的生活過得如何,家家戶戶在這冬冷的一季中,最大的期待就是來年都是充滿希望的一年。異鄉為異客的遊子們,工作再忙、機位再一票難求,也都希望能回來和家人團聚。除夕夜的團圓飯、圍爐,再普通不過的年菜,也都足以讓一家人有永遠難以忘懷的歡樂。更何況,飯香、菜香外,更有家鄉盛產的高粱酒香。易安居士〈聲聲慢〉:「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的名句,是許多人印象深刻的。即使如此,對我而言,只要一小口的58度金門高粱,就能敵得過夜晚從門窗縫隙,悄悄溜進來的陣陣寒意。寒天飲烈酒,果然別有一番滋味。天氣雖寒冷,大家的心卻是溫熱的。冬給我的感覺,依然是這麼地充滿溫馨與幸福。 蔚藍天空,暖暖冬陽。凜冽清新的空氣,特別能讓人神清氣爽、思緒一片清晰。湯圓、麵茶誘人的甜味與香氣,加上冬至、農曆年節的團圓與熱鬧氣氛,一起交織著令人難忘的幸福感。金門的冬天,就是如此地讓我偏愛著、深愛著。(下)
-
一盆聖誕紅
今年六月間,我從店門口,那棵歷經十幾年風風雨雨的聖誕樹,割下一枝,分栽至南門老房子的窗口;這個位置,是我成家立足的「起跑」地方,雖然,從八十五年起,我已經遷移到西門去住新公寓,因為懷舊,所以,我每天早晨,都要回到老地方來做「體操」,順便也給那棵聖誕樹,澆一澆水,半年來,從未間斷過。 我天天都特別注意那棵聖誕樹,當我看到它冒芽長葉子就好像看到「新生命」誕生的樣子,有一種非常高興的感覺,植物雖然不能言語,但是,它卻默默地冒出芽葉來,這豈不就是很好的訊息和回報嗎? 年關漸漸地逼近了,天氣也愈來愈寒冷,窗口邊的那棵聖誕樹,居然開花了啦,花開五朵,那紅艷艷的俏模樣,迎著晨光,迎著朝陽,在微微的寒風中,搖擺弄姿,展開笑靨,充滿了無限的喜氣。
-
就是愛冬天
又見歲末寒冬季節。 路旁行道樹,頂著凜冽寒風依然高高挺立著。路上行人,帽子、圍巾,棉襖、羽絨衣,全都搬上大地舞台來亮相。冬的氣息,果然在一波又一波的大陸冷氣團呼喚下,籠罩整個大地。幾片高掛枝頭的黃葉,在寒風中迎風哆嗦著。前兩天,台中觀測到8.7度,創今年入冬低溫紀錄,讓許多民眾冷得受不了。昨天,強烈大陸冷氣團接近,天氣轉為濕冷。台南以北和東北部,低溫竟下探10到12度。經過一整天的溼冷,早上又喜見冬陽高掛。雖然,低溫仍讓人不得不緊緊地裹著厚厚的冬衣。今天氣象預報,冷氣團又來了,氣溫溜滑梯,明低溫攝氏8度。東北風影響,台灣本島外,金門地處大陸沿海,氣溫一般都會比台灣來得更低、也更冷。 不過,我很慶幸,生長在金門這個四季分明的小島。 春暖花開的季節,霧濛濛的迷濛景象,四處可見。不必遠赴歐洲著名的霧都─倫敦,就可以坐擁遠近高低一片霧氣瀰漫的朦朧美景。炎炎夏日的酷熱暑氣,同樣不亞於其他地區的金門,四周圍繞的大海賦予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而享受不完的海岸風光。后湖、泗湖一帶,綿密柔細如白色沙氈般的海灘;慈湖海邊,成群結隊的各種海鳥飛翔;都載滿了許多讓人難以忘記的夏日情懷。金風送爽的秋,萬里無雲的晴空、經秋染紅的楓葉,悠然於東籬下的秋菊,都是詩人墨客最愛吟詠的題材。這個充滿浪漫的一季,同樣讓金門成了許多遊客最喜歡的季節。冬天,金門的低溫可達攝氏3、4度。刺骨寒風,總不經意地從門縫窗隙探頭造訪。冰凍的感覺,也總是讓人從腳底凍到手尖。稍不小留意,雙耳、手腳便可能被凍出一處處的凍瘡。 寒冬季節,是許多人最不喜歡的一季。而我,卻偏愛著冬天。因為,金門的冬天截然不同於其他地方。特別是台北。台北的冬天,終日見不著半點兒陽光,天空陰陰的、室內潮潮的情景,總讓人有種不舒爽、不暢快的感覺。金門的冬天,雖然刺骨寒的北風常吹得人渾身直打著抖兒;可喜的是,蔚藍如洗的天空,冬陽總是溫暖地、熱情不減盛夏地擁抱著我們。也許,是強勁北風把大地的塵埃全給吹走了。凜冽的空氣中,竟有著一股格外清新的感覺。 藍天、冬陽、清新空氣,這是金門冬天讓我覺得喜愛的原因。筆直寬暢的中央公路,兩側的小葉欖仁,從夏季到秋季都是一身翠綠。到了冬季落葉時期,當綠葉掉盡之後,一身的翠綠就只剩下一樹的細密枝條。這個時候的中央公路,從榜林一路延伸到小徑,兩側盡是一樹細密枝條的小葉欖仁,挺直的樹幹與細密枝條,頂著萬里無雲的藍天、迎著四面強勁的北風,頗有嚴寒地帶的北國風情,十分迷人。我特別喜歡這個時候的中央公路。每當這樣的情景出現在我眼前時,總讓我想起曾經去過的一些北方國度。大陸東北,松花江畔綠葉落盡、一身細密枝條迎著寒風的行道樹,我曾經穿梭步行其間,欣賞松花江結冰奇景;陽光島公園的雪雕,在一樹的細密枝條的樹林映襯下,竟更突顯出令人留連忘返的北國風光的美麗風情。特別是吉林霧淞島一帶,綠葉落盡的細密枝條上,滿是霧與水氣凝結而成的霧淞,那一片如夢幻般的銀白世界,至今仍讓我難以忘懷。吉林霧淞島的美景,是大陸四大自然奇觀之一。那一片霧淞,來自松花江發電廠大壩降下的水,和冬季零下二十幾度低溫的江水,所產生的溫差。當水從湖面蒸發時,在空中形成的水霧就在樹枝上凝結。最後,形成晶瑩剔透的白色水晶。這些看似銀色鑽石般的花朵,便緊緊地附著在一樹樹的細密枝條上。吉林霧淞如夢幻般的銀白世界,就是因此而聞名於世。 金門的冬天,看不到雪景、也見不著霧淞的美景。不過,晴空萬里的藍天、強勁的北風,凜冽而帶著清新氣息的空氣,卻始終是我喜歡的原因。這種景象,同樣常讓我想起北海道的幾個美麗景點。 十月下旬的北海道,在秋風染紅一樹的楓葉時節,我曾經拜訪了函館、旭川、札幌、小樽、美瑛、富良野,這些各具特色的美麗城市。最讓我喜歡的,同樣是萬里無雲的藍天、強勁的北風,凜冽而帶著清新氣息的空氣。在低溫與寒風交相發威的夜晚,站在函館山上俯瞰號稱世界三大夜景的函館夜景,所感受到的就是這股凜冽清新的氣息。馬鞍形的函館夜景,映著兩側水波潾潾的水流,在寒風中依然閃爍著迷人的萬種風情。因此,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不畏寒風,仍絡繹不絕地湧向函館山頂。富良野薰衣草美麗的七月花期,我沒能趕上。美瑛的「拼布之路」,倒是讓我見識到在高低起伏的丘陵地上,截然不同於一般的美麗奇景。一向單調的農田,居然可以如一塊塊多彩組合而成的拼布,五彩繽紛的如圖畫般呈現眼前,美得叫人目不暇給地不知要望向那一塊布。 對於美瑛,至今仍讓我忘不了的,還有美瑛車站一帶的建築。美瑛車站,是一個復古式情懷風味的車站,座落在一個充滿藝術文化氣息的小鎮上。外觀採用當地特產的美瑛軟石建造的美瑛車站,有著極富歐式風味的外觀,和日本一般傳統車站有很大的不同。小鎮風情,也截然不同於一般。特別是,車站前的商店街,街道卻是相當寬敞。大街上,依然可見晴空萬里的藍天,感受到強勁的北風,以及凜冽而帶著清新氣息的空氣。兩側商店,全都是獨棟式的兩層樓歐式風格建築。一棟棟歐式風格的雙斜屋頂,在蔚藍如洗的天空下迎風獨立,把整條遊客不多的街道,映襯出一片清新脫俗的美。走在商店前的紅磚人行道上,望著四周遠遠近近的歐式風格雙斜屋頂,想到不久之後大雪紛飛的季節,皚皚白雪覆蓋下的美麗風情,內心真有說不出的嚮往。少了一般街道的擁擠、喧囂與吵雜,美瑛車站帶給人的印象,竟有一種錯覺:我彷彿走入童話中一個遠離塵世而充滿夢幻的小城鎮。幽僻、寧靜,又處處散放著溫馨與幸福的感覺。 (上)
-
冬梅飄香
伊用粲然笑靨 迎接凜冽風寒 無怨無悔 綻放生命光彩 純淨身軀 淬鍊寒徹骨的節操 鋪陳大地美景 伊用淡定姿態 信守一生承諾 亙古不變 蔓延溫柔力量 抱持禪心 修習山水間的智慧 守候春天來臨
-
銅鑼賞菊趣
十一月底,濃濃的秋意走到深處,冬天就在不遠處等待。新社花海像往年如期展開,但我心繫的不是人造的花海,而是每年這個時節短暫的杭菊盛宴。幾年前就看到朋友的部落格裡苗栗銅鑼的杭菊採收畫面,自己也將它畫成色鉛筆的插畫,但一直沒機會抓住菊花盛開的時節前來,年年念著,直到友人前陣子在臉書放上杭菊盛開的燦金花海照,我想親眼一睹花顏勝景的心念已無法止歇,必須化為前行的步履。 國內的杭菊產地以苗栗、台東為主,小區域的栽種則各地皆有,但以栽種面積來說還是以苗栗的銅鑼鄉最為廣大,這裡的天候和土壤最適合杭菊的生長。每到深秋杭菊一年一度的盛開時節,就是花農最忙碌的時光,必須抓緊時間趕緊採收。 車行遠赴,才下交流道,就看到道路旁邊有一大區塊盛開杭菊,夾在荒地、蘆葦花田和小廠房間,雖不大,但亮澄澄的花色馬上把我們歡心的喜悅因子通通勾起,趕緊停車,衝到花田裡取景拍照。大方的花農不但教我們採摘的方法和我們閒話家常一些杭菊的知識,也告訴我們還有其他哪些栽種面積更大的區塊,值得前往。 但其實我們看到眼前的這片小花田就很滿足了,尤其冬陽暖暖煦照,晴空蔚藍,環繞的遠山圍掩環抱,白色和黃色的杭菊襯在有大片蘆葦花前的畫面實在好好看。我笑說,從台南奔赴前來,能看到這滿開的杭菊就很滿足。細細品看,杭菊圓滾飽滿的樣子很可愛,細細聞嗅還有淡淡幽雅的芳香,花農把採摘下來的花朵鋪展成一大片在陽光下曝曬的畫面實在好撼人。 離開小花田,我們到銅鑼市區享用客家菜餚,小逛一下街市就往客家文化園區參觀,這裡的豐富讓我們吸收了好多有關客家文化的知識,真是不錯的好所在。 午後,我們續往就在文化園區附近的九湖農莊,這裡花田的面積更大,遠遠地就看到一大片鋪展在大地間的燦金色顏,真的會有心花怒放的感覺。尤其從蜿蜒的小徑走入,一邊是花田,一邊有多棟保持良好的客家合院,老樹、果園、植栽一路灑洩,散步其間非常舒服。 走進花田小徑,雀鳥與小蝶在田間飛舞,遊人如織但不喧嘩。農家也搭起小亭子在土坡旁販售自產的無農藥有機杭菊,不管有沒有購買也都可試喝。在陽光暖暖的午後,看著被日光照射下特別燦亮的花顏,喝著熱熱的菊花茶,淡淡幽香滿溢入口,胃也跟著溫暖起來,真的好快意。 隨著日光西斜,彩霞輕染上西方天際,我們也將往上下一個目的地前行。才繞出小路往主要幹道沒多久就看到公路邊還有更大一片花田,不只杭菊還有向日葵的身影,把整個郊野山巒的青碧染出最亮麗的喜悅色澤,成為離開銅鑼前最美的深記。 現在,銅鑼杭菊的採收花季已過,那時購買回的無農藥杭菊成了日日飲用的茶飲。抓幾朵乾燥的杭菊,加進茶葉或者枸杞,輕雅的芳味就是冬日飲品裡的最佳好滋味。每每在飲啜間關於銅鑼賞杭菊的美好印記就會一一開展出來,記憶苗栗田園山色的美好,記憶日光、和風的美好。釀進菊花茶裡的美好,夠溫暖這一季寒冬。
-
姊姊
她,是我姊姊。 從小,我的功課和體育就遙遙領先她,小小心靈應該自恃這一點,雖然我倆年紀相近,印象中,玩伴只佔一小部分,更多的是對姊姊的捉弄……欺負她,然後拔足狂奔,反正她追不到我;趁她不注意,偷偷移掉她將坐下的椅子,讓屁股親地板然後在一旁偷大笑(長大後才知道這有多危險),凡此種種,甚至到台灣求學、工作,只有我倆相依為命的日子,她依然逃不出我的魔掌,常常成為我的出氣筒。現在想想,姊姊要多麼忍耐我啊! 這樣對待她的我深知,小學時姊姊雖然自卑的羨慕我,卻也以我為榮;中學時,剛去到市區就讀,沒帶便當的時候,姐姐要帶我認識環境、教我怎麼用有限的錢吃中餐(一起在蔣公銅像前啃饅頭,再奢侈的吃根二塊錢的冰棒,是最常有也最滿足的片段);遠赴台灣,邊讀書邊準備考公職的她,常要跑圖書館苦讀,卻得帶上我這臭脾氣的跟屁蟲,三不五時為了小事和她嘔氣亂跑,讓她不僅要浪費時間找我,到中午又得帶我去吃中餐(如果沒帶我,她常麵包、饅頭,簡單的解決);直到我去花蓮讀書,不愛出門的她,不時跑去看我,中秋節等特別假期,買不到上台北的火車票,她就到東部陪我,在那兩年的時間裡還有她送的獅子王陪伴。 直到現在,遇到事情時,她依然是我第一個申請支援的頭號目標,而且,現在的她變得更強悍,加上有姊夫支撐,她,讓我更靠得住了。脫離幼時貧困的生活,現在凡是有好吃的、好用的,我們一定都有份;聽到我缺錢包,明明生日還要大半年,硬是送上名牌包說是生日禮物;老公去大陸工作的那些年,生日請吃大餐的是她、下滂沱大雨幫忙接小孩回家的是她、受委屈幫忙出頭的是她。 姊,謝謝妳! 後記:這樣寫來好像我是個十惡不赦的妹妹,其實不會啦,起碼小時候傻傻的她,都是我在罩的,去後山田裡挖番薯,不知怎的牛突然要攻擊她,我一個箭步擋在姊身前,大膽和牛對視並驅逐牠;小學時,中午沒錢訂營養午餐,只好每天排路隊回家吃飯,姊被班上男同學恥笑,我公然嗆了對方來捍衛姊;更別說貪吃的她了我多少兒童節零食、以及我早已忘掉借了沒還的錢,她卻念念不忘。這一路吵吵鬧鬧、相互扶持,要一直延續下去喔!也謝謝爸媽給了我這樣一個好姊姊,豐富了人生的道路。
-
苦情花的春天
今年閏九月,昨天又過了一個重陽節了,最近的氣溫卻還徘徊在30度上下,看來地球真的慢慢在暖化了。送走客人,我準備搭公車回家,口袋的手機響起,對方是一個女人的聲音,她說她在臉書上看到我寫的「姻緣天注定」,很受感動,想請我幫她一個忙,於是我們約在星巴克咖啡廳。 四十開外的少婦,美麗大方,一看就知道是個非常能幹的女人,一陣寒暄之後,點了咖啡,我們坐在邊角的雙人座,等著她告訴我需要幫忙的事。以下就是她告訴我的故事,我以第一人稱方式來敘述她妹妹的故事,這個蘊含著我們金門女人血液之中特有的韌性,希望寒冬過後,春天儘快的來臨,以撫慰孤寂的花樣年華。 在對面宣布單打雙不打炮火的第二年夏天,我出生於珠山的古厝裡,爸爸有點失望,因為在金門地區的閩南人非常重男輕女,我上有三個姐姐,一個哥哥,爸媽希望能再有一個男孩,但天不從人願,我卻是一個女孩。不過,之後爸爸並沒有因為我是女生,而忽略我的存在,反而是全家都把我當寶,我的童年,真的是他們六個人的掌上明珠。當時的金門落後台灣約在15-20年的生活條件,雖然生活不富裕,粗茶淡飯,但全家能很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我們都很滿足。 民國80年夏天,我剛從小學畢業,正期待就讀金城國中,並憧憬著可以認識更多的同學。開學前一周,日頭下山前,我從田埂上耙了一些地瓜藤,準備餵養我們家的老牛,剛回到家,四姊就哭著跟我說:妹妹,趕快跟我去醫院,我來不及擦汗,就被她拉著向外跑,請我堂哥用機車載我們飛奔山外的醫院,原來是爸爸下班回家途中,被汽車撞倒,傷及頭部與雙腿,現正在醫院裡急救。四姊邊說邊哭,我也哭了。 爸爸在醫院住了三個月,回家療養,頭部因撞擊過大,傷及神經而變成植物人,雙腳亦無法自主,只能坐著輪椅。半年後將對方賠償的錢都用罄了,當年正值20歲的哥哥,毅然投身軍旅,讓家裡免於斷炊之虞,大姊也出外吃頭路,媽媽跟三、四姊一起幫阿兵哥洗衣服,但因為解除戰地政務,開放觀光,駐守的軍人只退不補,最後,媽媽只好在假日去餐廳洗碗,三姊讀高中三年級,正準備赴台參加聯考,四姊讀國三,我讀國一。假日四姊跟我要負責照顧爸爸及煮飯、洗衣服、做家事。最讓我們姊妹尷尬的是,對於一個只有13歲,一個15歲的小女生,卻要面對赤裸男人的身體,爸爸的排泄物都要我們去收拾,最難過的是爸爸因為便秘,每兩、三天都要以我們的小手去幫爸爸將大便挖出,一開始我們姊妹都無法忍受糞便的臭,又沒人教我們怎麼做,姊妹倆都嚇傻了,真的不知所措,而且我還會嘔吐,兩姊妹相擁而哭。 最後四姊提起勇氣,將爸爸的糞便挖出,我也摀著口幫爸爸清理乾淨,這樣的工作做了一年後,四姊國中畢業後就去台灣讀書,因為可以半工半讀。而在假日幫爸爸餵飯、洗澡、挖糞便就落在我的身上,這年是民國82年夏天,春去秋來,國中畢業後,我去讀高職,爸爸的病情依然沒有好轉,高職畢業後,我依然放棄再去讀書或工作,專職在家服侍爸爸,直到民國91年冬,爸爸熬不過這個冬天,終於往生了。 屈指算來我整整服侍老爸10年,這10年來我沒有其他朋友,也沒有其他社交活動,陪伴我的只有失去神智的爸爸,長時間的陪伴,老爸只要一個眼神或動作,只有我懂他的意思。或許是因為我們父女長時間的相處,我會感受到爸爸對我關愛的眼神,他或許會感激我對他的不離不棄,從一個14歲的小女孩,無怨無悔地照顧著他,或許應該感謝還好我是女兒身,不然,今天不知道誰還有這個耐心與愛心來照顧他吧。 當年出殯之日,我哭斷柔腸,我甚至也想要自殺,想要永遠陪伴著爸爸,不然他再便秘,誰可以幫他清理?我失去了我的爸爸,這個世界對我而言,我已不再存有任何活著的勇氣與意義了。那年過年的年節喜慶,我沒有絲毫喜悅之情,沒了爸爸何來喜悅?想我爸爸為了撫養我們五個小孩,當年是如何的辛苦啊!最後10年竟是癱在床上,過著生不如死的日子,其內心是如何的痛苦啊!欲訴無語,欲哭無淚,欲動無力,人生之痛,莫此為甚啊! 過了一個沒有爸爸的春節之後,我在一家飯店找到了一個櫃台的工作,不久清明節將至,我暗自高興可以去看爸爸了,清明節當天我跪在老爸墳前,我告訴爸爸說我很想念他,當晚我又哭濕了枕巾。 端午節前一周,媽媽累倒在餐廳,送到醫院,以為是太累了,沒想到的竟然是初期的肝癌,於是回家養病,這年我24歲,三個姊姊跟哥哥都已先後成家,照顧媽媽的責任當然又是我,後來,我們五個孩子商議,他們請我辭掉工作回家照顧媽媽,所有費用由他們分擔,於是我只好離職,想我剛剛卸下照顧爸爸10年,休息不到半年,又要開始照顧我媽媽。 還好媽媽還可以自己行動,只是身體虛,我要煮三餐及帶她去醫院做各種不同的檢查或追蹤病情,所以,比之於照顧爸爸還輕鬆。期間,我雖然正值青春年華,跟一般少女一樣,也會懷春啊!可是,我沒心情、也沒有時間去作夢,我的青春如枯萎花朵,沒了春雨滋潤,何來生機盎然的花蕾?又何來能遇見有緣人呢? 97年冬,媽媽也熬不過當年的冬天,離開我們孩子們,前後我又照顧母親長達6年之久,期間,我如外傭,24小時都陪著母親,有時還需揹著母親上下車或上醫院,這6年來對於一個弱女生來說,可以說是心力交瘁,但我無怨無悔,想我媽媽嫁給我爸爸,從未有過一天幸福快樂的日子,標準金門媳婦的本質,嫁夫隨夫,刻苦持家,毫無怨言,默默維持我們這個家。晚年,卻由於爸爸的意外,全家的重擔都壓在媽媽的身上,內外煎熬,身心俱疲,最終被病魔奪走我可憐的母親,人生的不幸,莫此為甚!人生之痛,深入心扉! 我今年35歲了,其中有一半以上的時間,先後照顧雙親於病榻之上,日無一日之安,夜無一夜之眠,無一知心之友可寄心事,感情亦無可寄托之處!我的人生是由諸多無奈、坎坷、悲慟、心瘁等不幸所串接起來的,也因為有這樣豐富的經歷,對於人生的態度,生命的意義,存在的價值,我的體認比一般人都來得深,也看盡人生百態。長此以往,我有了豁達的心胸,我每天都以非常樂觀的態度去面對這個世上的每一個人或每一件事。 聽完故事,我已流了好幾次的淚水了,故事中的二姊,是希望這個故事寫成一篇文章,能幫可憐的妹妹找一個倚靠終生的男人。不然,我們這些兄姊們如何對得起我們可敬又可憐的妹子啊!又何以安慰天上的父母呢?這樣良善的女孩,不該孤獨的,這麼無私的女孩,怎能讓她再獨守空閨呢? 以一個13歲的小女生,要照顧一個成年人,洗澡、處理大小便、挖糞便等工作,長達10年之久,陪伴其長大的,不是吃、喝、玩、樂,而是照顧爸爸的一切。試問,現在的年輕人有幾人能做到?這種精神何人能及?送走老爸不出半年,又要再照顧媽媽長達6年,24小時不眠不休的看護,又有誰能做得到的?長達16年的青春歲月,包括喜、怒、哀、樂及青春少女的情懷,都無私又無悔的貢獻給自己父母,這樣的女孩,如果沒有得到應有的幸福,是上天無眼,人間無情! 這個故事,我感動於年僅13歲,就開始嘗盡人間的悲、歡、愁、痛,這麼孝順的孩子,在這個物欲橫流,功利社會,追求名牌的世代,那裡還有孝心可言?誰能甘願、又能毫無顧慮地幫自己的父親,去洗澡、挖糞便?一個小女生的作為,怎不令我們汗顏啊! 今天的苦情花,正在等待有緣人,能懂得憐花之可佩,惜花之可敬,疼花之無私,進而愛花之無悔。如果你是一個堂堂正正的男人,也有一顆憐人之心,又能孝順父母親的人,你才有資格來追求這個女孩,能給她如春雨般滋潤枯萎的花蕾,請給她更多綺麗的色彩,讓她的生命更加豐富。不然,這個人世間對這位故事中的女主角太不公平了,從今爾後,我們都來為這個可敬的妹子,祈福祝禱,希望在不久的將來,上天能賜給她幸福,不再為任何人擔心,不再要給她過多的負擔,給她一個完整又幸福的家。 苦情花如果還有春天,請在花兒還沒凋謝之前,給她更多的希望。但我相信上天有眼,人間有情,苦情花一定找得到春天的來臨。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故事中的女主角原本住在珠山,現在住在山外,如果你想認識她,請跟我聯繫。
-
補給證
「你幾乎可能就晉升士官了 只要志願繼續留營」 有一種初衷 波浪般躍身站起 波浪般拍擊跌落 有一些承諾 善變如口令 「我的未來好沈重啊」 木麻黃的晚風 翻閱往事的花崗岩 翻閱著硝煙兩岸 「是肩膀上的忠誠袋嗎」 我已經失去了立場戍守你 突然來臨的冬天 卸下S腰帶 卸下言語的刺刀 卸下兵籍號碼 卸下猜疑的彈匣 你的淚眼別再 輕啟戰端